电工学习基础(精选10篇)
关键词:绪论课,概念课,认识课,实验课,实训课,多媒体,复习课,学习兴趣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多数是初中学习成绩相对滞后的学生, 学生的自觉性和自控能力较差, 再加之电工基础课程的内容繁琐、知识相对抽象和枯燥, 在缺乏基础和良好学习习惯的情况下, 这直接导致了该学科的教学非常困难;其次, 在当前中职教学中, 许多教师仍然采用较为传统的的教学方法, 照本宣科, 更容易造成学生注意力不集中, 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和激情, 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 如何提高教师教学理念, 改进教学方法, 创新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是我们中职教师面临的课题, 笔者经过近多年的探索, 在电工基础学习兴趣培养方面总结了几点心得, 以供大家参考。
一、绪论课联系生活实际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绪论是对学科进行定义、对内容进行概括、对教学方法进行指导的一节先行课, 它虽然不涉及具体的教学内容, 但绪论课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在这里, 教师要以其渊博的专业知识来吸引学生, 告诉学生电能的应用是极其广泛的, 它的开发和应用, 在生产技术上引起了划时代的革命, 现代工业、农业及国民经济的其他各个部门中, 逐渐以电力作为主要的动力来源;要让学生自己联系实际来讨论电能对我们周围生活环境方方面面的影响, 要让学生自己来比较电能与光能、热能、化学能、核能之间的优劣;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电能在各领域具有代表示的实际案例, 以此充分激发学生对电工基础的学习兴趣。同时老师告诉学生它是一门基础学科, 只有学好了电工基础, 才能做好对其它如电子线路、电力拖动等相关后续专业课程的的学习, 让学生知道这门学科的重要性, 从而为学生学好这门课进一步提供了动力。
二、以精湛的教学艺术调动学生对概念课的学习兴趣
概念由于抽象难懂, 描述枯燥乏味, 学生往往会把学习概念视为畏途, 并会错误的认为概念课就是死记硬背。教学实践表明, 同一门课有的老师讲学生爱听, 有的老师讲学生不爱听, 其根本原因是教师讲课水平和教学艺术高低的不同。对概念课教师要巧妙设计课堂教学结构, 采用形式多样、新颖的教学方法把课讲清、讲精、讲透。例如《电容》这一章节, 教师先给学生一个认知的情境脉络, 电容器是一个什么样的容器—它和生活中常见的容器有何不同—它是怎样储存电能的—它能储存多少电能—它在储能过程中有什么规律—我们又如何识别和判别电容器, 通过这一问题脉络, 始终让学生的思维维持在兴奋状态, 激发学生质疑从而集中学生注意力, 提高学习兴趣, 同时可以启发学生思维、发展智力, 调控教师的教学, 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此外, 概念课要有严谨的逻辑性, 要注意讲求语言表达艺术, 如再有趣味性配合, 会产生更佳的教学效果。
三、直观教学引导学生对认识课的学习兴趣
电工设备生活中虽然常见, 但其内部结构却不为学生所知, 教师如照本宣科, 学生缺乏感性认知, 仅靠凭空识记, 何谈教学效果, 学生厌学也在情理之中。实验表明人们从视觉获得的知识, 一般能记住25%。而从听觉中得到的知识, 只能记住15%;但若将两者结合起来, 便能记住65%, 而不是40%, 直观性教学就是通过听觉和视觉同时进行的, 所以比单纯的听或看容易的多, 印象深刻得多。因此,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教材的需要, 尽可能地采用实物、模型、挂图等直观手段, 讲演结合进行教学, 吸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如在讲解《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构造》一节时, 老师将小型电动机实物搬到教室, 当众拆解, 逐个讲解其结构造和作用之后, 再向学生提出系列问题:电动机由几部分构成, 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它们是怎样进行分类的等, 同学们的情绪一下高涨起来, 跃跃欲试。最后教师再总结出电动机的概念。这种由直观教学引导的参与意识,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知识深深地扎根于他们的脑海之中。
四、以探究性实验增强学生实验课的学习兴趣
电工基础教材上许多概念、定理、定律是通过实验求得和论证的, 通过实验有助于形成对概念的理解和知识的巩固, 通过成功的探究性实验往往更能使学生加强自信, 促进学习兴趣的培养。比如, 《自感现象》这节课可以放在实验室进行, 在讲解自感原理后, 指导学生动手安装日光灯电路, 学生在接线安装过程中会全神贯注, 满怀期待, 当日光灯发光时, 他们内心会充满喜悦和自信。此时教师应乘热打铁, 在此基础上, 让学生继续进行导线替代镇流器实验、导线替代启辉器实验、取消启辉器实验, 对比、分析实验现象, 多问几个为什么, 最后教师总结出镇流器与启辉器在电路中的作用, 让学生不仅知其然, 还知所以然, 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就不会对这门课程有腻烦心理, 慢慢的学生就会对这门课程产生兴趣。
五、利用多媒体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动画技术、仿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制作课件来提升学生课堂学习兴趣。三维动画可展示元器件的外形全貌与内部结构;媒体映像技术可实现电路原理图与实物图的相互对照;计算机仿真与判断可模拟仪器仪表的实际使用以及实验实训的操作步骤, 可对线路进行连接、故障判断与检测。例如, 在讲解电动机的星形——三角形换接降压起动这一知识点时, 使用多媒体课件上课, 星形起动时, 动画演示:合上电源开关—星三角器手柄转动—动、静触点右相连—电动机起动, 教师借助电路原理图再向学生讲解星形连接起动原理;在起动原理讲解结束后, 继续动画演示:星三角器手柄转动—动、静触点左相连—电动机工作, 教师再结合原理图进行讲解。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 既节省了课堂画图时间, 又将抽象的原理借助动画演示, 可谓一目了然, 通俗易懂, 强化了教师的课堂教学实效, 更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六、项目式教学激化学生对实训课的学习兴趣
项目教学法就是将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多个教学项目, 围绕着项目组织和展开教学, 使学生直接参与项目全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 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工作。电工实习中一定要以实习任务作为牵引, 师生要共同进行科学的过程设计, 先设计出问题的情境, 将问题明确为有待完成的任务, 提出完成任务的方案和办法, 再由学生小组来实施完成任务, 总结评价完成任务的质量、效果, 最后改进或完善方案。项目教学法主张“做中学, 做中教”, 强调学生的本能和兴趣, 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 主动参与, 从尝试入手, 从练习开始,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等, 学生唱“主角”, 而老师转为“配角”, 这一教学方法在对学生评价时, 不是传统的最终的结果, 而更注重学生参与项目的全过程, 学生在学习时少有外在压力, 学习兴趣自然就上去了。
七、科学复习巩固学生学习兴趣
复习不是对所学知识的重复讲解, 复习是对已学知识的巩固, 进一步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复习中运用灵活机动的复习方法。例如, 复习《复杂直流电路》这一章节, 教师告诉学生这一章虽然只有五节, 但在省单独招生考试中占分比重达20%以上, 内容少加上重要性立刻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师生一起梳理知识, 就是求解复杂电路的一条基本定律和四种解题方法, 目标非常明确;求解复杂电路的方法有四种, 不同的题型采用何种解题方法是本节复习课的重点, 由疑问再次将学生引向课堂深入, 接下来通过一题多解、典型题型解题方法选择, 让学生自己分析、类比、归纳整理, 从而得出该章节的知识网络;最后通过有层次性、变式性和综合性的拓展练习, 最终形成技能。这一复习课通过激发兴趣、明确目标、分析类比和拓展运用这一教学模式, 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地位, 形成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协作、自主构建知识网络的学习氛围, 让旧知萌发了“新意”, 让老题再生了“新知”, 使课堂复习教学丰富多彩、高质高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浓厚的学习兴趣, 积极向上的情感, 可以转化为学习动机, 用动机去推动学习, 必然会产生积极的课堂教学效果, 这也是电工基础学科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周绍敏主编电工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关键词:电工基础;拓展性学习;原则及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7-087-1
一、拓展性学习的设计原则
《电工基础课》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其所有内容都是以实验为基础,将逻辑思维和数学表达结合在一起的。因此,电工基础课的教学更易也更应渗透拓展性学习的理念。在具体的教学中,笔者认为,应掌握以下几个要点。
1.起点是“趣”。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的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学生的学习和研究也是如此。在教学中,若能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提出一些学生欲答不能而又迫切想了解的与生产生活密切关联的问题,并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积极创设开放的学习氛围,将会诱发学生的探索研究动机,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引发积极的思索和产生探求未知的愿望,为积极主动学习奠定基础。
2.焦点是“疑”。教师要善于设计疑问,激发学生的认识冲突,使其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从而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向所研究的问题上来。问题应该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线,教学活动自始至终均应围绕着问题展开。让学生在不断提出新问题、认识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中提高学习能力。
3.特点是“动”。教师不是让学生简单地学习现成的结论,而是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动口、动手、动脑,在参与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让学生在真实而未知的情境中动手去探求真知,亲自去解决实际问题,学习实验技能的方法,认识科学知识的价值,不断产生探究的愿望。
4.热点是“思”。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材具体内容,恰当设置悬念,而且有意识地留问题给学生,使教学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回味无穷”。
二、拓展性学习的应用
《电工基础课》中“楞次定律”的教学,传统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是: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楞次定律——讲解例题——课堂训练——课后巩固练习。从效果上看,学生也能应用楞次定律来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但从发展的角度看,学生还是处在被动接受知识和被动发展的位置上,只能算学会,不能算会学。本课可以采用拓展性学习,将课堂教学作如下设计:创设一个问题情景→学生讨论、猜想→设计实验→探索实验→(将演示实验改变为学生自己做探索性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楞次定律→深堂讲练→课堂练习。这种设计主要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引导他们自己得出楞次定律。这样处理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得,而且更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及方法,更加突出了学生的学,真正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思想,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具体设计如下:
1.展示情景,指出问题。先让学生重温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及右手定则,然后出示两个问题,让学生分析有无感应电流,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问题1:金属棒ab在裸露的金属框架上作切割磁感线的运动。
问题2:闭合圆形线圈静止,磁场增强时。
对第一个问题,学生用右手定则很容易给出,但对第二个问题就很难用右手定则了。
指出问题:能否寻找出一个更普遍的规律来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呢?
2.科学猜想,思维发散。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假如你是历史上第一个研究感应电流方向的人,猜猜看“感应电流方向究竟由哪些因素所决定呢?”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指出科学猜想是研究自然科学的一种广泛应用的思想方法,它不是无根据的幻想,是有客观根据的。猜想是否正确,要靠实验检验。被实验肯定的猜想,就是实验规律:被实验否定的猜想,应该放弃,重新提出猜想,再用实验来检验。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给以适当提示,最终根据学生的猜想,总结出:因为电磁感应现象是由磁通量变化引起的,所以,可以猜测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通量如何变化(增大或减少)有关。
3.设疑集思,设计实验。用投影仪映出思考题:①感应电流方向与磁通量变化(增大或减少)有关,怎样研究?②列出所用器材和具体步骤;需观察、记录什么?
经过讨论,确定利用课本80页图62装置进行实验,(用导线、灵敏电流计和线圈组成回路),分别用磁铁的N极和S极移近或插入线圈;离开线圈或从线圈中拔出,观察指针的偏转情况。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主动地和教师、教材、同学、教具相互作用,进行信息交流,自我调节,形成了一种和谐亲密、积极参与的教学气氛,一个思维活跃、鼓励创新的环境。学生的思维在开放、发散中涨落,在求异、探索中又趋于有序:这培养了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
4.综合分析,得出结论。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当引起感应电流的磁感强度B原增强时,感应电流的磁感强度B感与之反向,起阻碍它增强的作用,当原磁场B原减弱时,感应电流的磁场B感与之同向,起阻碍减弱的作用,最终得出楞次定律内容。B感与B原的关系可形象地表示为来者“拒”,去者“留”。
三、拓展性学习须注意的问题
1.专业课进行拓展性学习不能只重形式而不重实质。部分教师为了赶“潮流”或迫于“压力”不得不向拓展性学习靠拢,因此在形式上僵硬地套用“类似研究”的方式和“设问——探究——解答”模式进行课堂教学,把专业课教学搞得“四不像”,不但未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而且在传授知识这个层面上也未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电工基础》教案5 课题:电阻(R)
教学目的:
1、了解导体中的电阻
2、掌握电阻的特点和性质
3、了解电器中的绝缘电阻
重点、难点:导体电阻的特点和性质及其运用
教学方法:引导、提示、归纳
教学过程:
Ⅰ.组织教学
Ⅱ.导入新授
Ⅲ.示标
Ⅳ.学生自学
围绕所示目标,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电阻?
2、电阻的符号?电阻的单位符号?
3、人体的电阻是多少?
4、电器中的绝缘电阻
Ⅴ.疑点讲解:
电器中绝缘电阻以及人体的电阻,电阻在电气中的利和弊。
电阻——电流在导体的流动中所受到的阻力叫电阻或着说对导体中电流流动有阻碍作用的物质叫电阻。符号:R
电阻的单位是欧姆(Ώ)常用的还有兆欧(MΏ)、千欧(KΏ)、毫欧(MΏ)和微欧(uΏ)
《电工基础》教案5 1兆欧(MΏ)=1000千欧(KΏ)
1千欧(KΏ)=1000欧(Ώ)
1欧(Ώ)=1000毫欧(mΏ)
1毫欧(MΏ)=1000微欧(uΏ)
测量电阻大小的是欧姆表、万用表、电桥。
1、单臂电桥
2、双臂电桥以及兆欧表。
——吴翠福
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学生的点滴进步让我无比欣慰,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今后还需努力解决。现就本学期的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思想素质
根据学校的要求,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进一步明确了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的重要性。通过学习认识到为人师表的教师本身师德的修养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也认识到,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不断加强品德的修养,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才能与教育形势的发展相适应。
二、教研教改方面
本学期我重视了新教材的研究,采用新教材的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在学科带头人的带动下,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吃透教材,在教学实践中领会新教材的特点、内涵,注意与同事的交流,特别相关专业教师,与他们交流电工基础探索性学习的做法和经验,汲取他人的长处,少走弯路。
三、教学方面
1、备课深入细致。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设计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进行二次备课,课前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
2、让学生在课堂上尽量都动起来——动口、动手、动脑、。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才能,展开小组学习、独立学习、互助学习;培养学生独自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让课堂和谐、民主,学生敢问、敢说、敢动。
3、在课余时间时,我会看有关教育教学刊物,以便及时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进一步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拓宽自己的视野。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教育博客,及时保质地完成其中的相关内容。
一、单项选择题
1.若3 min 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是1.8 C,则导体中的电流是()。
A.0.01AB.0.05AC.2.01AD.0.5A
2.将一根导线均匀拉长为原长度的3倍,则阻值为原来的()倍。
A.3B.1/3C.9D.1/9
3.(2012年河南高考题)一条均匀电阻丝对折后,接到原来的电路中,在相同的时间里,电阻比所产生的热量是原来的()。
A.1/2B.4C.2D.1/4
4.额定电压为220V的灯泡接在110V电源上,灯泡的功率是原来()。
A.2B.4C.1/2D.1/4
5.阻值随外加电压或电流的大小而改变的电阻叫()。
A.固定电阻B.可变电阻C.线性电阻D.非线性电阻
6.220V的照明用输电线,每根导线电阻为1Ω,通过电流为10A,则10min内可产生热量()J。
4433A.1×10 B.6×10 C.6×10D.1×10
7.额定值为100Ω/1W的电阻,两端允许加的最大直流电压时()V。
A.10B.12C .15D.8
8.电力系统中以“kWh”作为()的计量单位
A.电压B.电能C.电功率D.电位
9.有一电阻,两端加上50mV电压时,电流为10 mA;当两端加上10V电压时,电流值是多少()。
A.2AB.0.2AC.2mAD.0.02mA
10.某电烤箱电阻是5Ω,工作电压时220V,问通电15min能放出()J能量。
4343 A.86121×10B.8612×10C.8712×10D.87121×10
二、判断题
1.负载电功率为正值表示负载吸收电能,此时电流与电压降的实际方向一致。()
2.人们常用“负载大小”来指负载电功率大小,在电压一定的情况下,负载大小是指通过负载的电流的大小。()
3.通过电阻上的电流增大到原来的2倍时,它所消耗的电功率也增大到原来的2倍。()
4.有一灯泡接在220V的直流电源上,此时电灯的电阻为484Ω,求通过灯泡的电流为0.4A。()
5.没有电压就没有电流,没有电流就没有电压。()
6.把25W/220V的灯泡接在1000W/220V的发电机上时,灯泡会烧坏。()
7.电阻两端电压为10V时,电阻值为10Ω;当电压升至20V,电阻值将变为20Ω。()
8.负载在额定功率下的工作状态叫满载。()
[参考答案]
一、1.A2.C3.B4.C5.D6.B7.B8.B9.A10.D
1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中职院校《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有一些教师为了树立自己的威望, 总是难以摆脱所谓“师道尊严”的阴影, 难以形成一个比较平等和民主的师生关系, 这样不但不利于学生对自身情感的正确表达, 也不利于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 只有教师努力建立起一种平等交流的师生关系, 构建和谐的氛围, 才能够达到教书育人的最佳效果。这就要求讲授《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只有这样, 才能引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在课堂上, 教师要面带微笑, 用温柔的言辞来教导学生, 对他们进行耐心的指导。只有在这样的情境之下, 学生才能够感到轻松和愉快, 从而激发学生对《电工基础》的学习兴趣。
2 进行适当的课堂导入
如果学生学习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那么可以说就是成功了一半。因此, 如果教师能够适当地运用课堂导入的方式, 那么就可以极大地激发起学生课堂的参与性, 对学生的思维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 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投入到《电工基础》这门课程的学习中。由此可见, 进行适当的课堂导入可以促进预期教学目标的实现, 确保教学计划的实施。这就要求教师精心准备导课的内容, 设计合理的导课环节, 为整堂课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 使枯燥的《电工基础》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例如, 中职院校的教师在进行“基尔霍夫定律”的讲解时, 可以先为学生引入一个直流电路, 要求学生运用自己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进行解题, 然后教师再对电路的结构进行一定的调整, 使之成为一个比较复杂的电路, 并要求学生进行解题。这时, 学生就会跃跃欲试, 想要探寻不同电阻之间的联系, 之后教师再由此引入新的课程, 这样就顺理成章, 水到渠成。又比如, 教师在讲解“自感现象”这一节时, 可以先安排演示实验, 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中发生的现象, 这时就可以激发起学生对实验的好奇心, 使他们产生疑惑。之后教师再适当地引出教学课题, 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在这个电路中开关动作的瞬间会使灯泡亮起, 而开关动作之后灯泡又会自动熄灭呢?这样, 学生就会不自觉地参与到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去, 主动地进入到教师所要营造的课堂气氛之中。
3 巧妙地运用比喻的方式
由于学生对周围的生活比较熟悉, 因此, 教师就可以将《电工基础》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学生在学习《电工基础》课程时, 都认为这门功课难学, 也比较难理解, 从而产生了畏惧的心理, 降低了他们学习的兴趣。这时,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就可以适当地运用比喻的教学方式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 在讲解相关概念时, 教师运用比喻的方式可以将枯燥的知识变得形象、生动, 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这样不但可以降低教学的难度, 还可以使教学的内容变得更加直观、易懂, 有助于对学生记忆能力、想象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帮助学生在《电工基础》学习的过程中拓宽思路, 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 教师在讲解“电流”这节课程时, 可以先向学生介绍导体内电流产生的条件, 由于学生对电位的概念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难度, 所以, 教师可以用水位来做比喻, 然后在适当引出电位差的相关概念, 也就是在电路上两个电位之间的差值, 如果存在电位差, 那么就会产生电流。这样学生就可以得出结论:要想在导体中产生电流, 前提条件就是在这个导体的两端必须要有电位差。这样做, 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让学生能够看见, 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加深学生的记忆。
4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电工基础》教学工作是对中职院校学生进行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 因此, 无论是教师在讲解时引入概念方面, 还是对现象进行推理和判断等方面, 都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个学习过程对中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枯燥而乏味的过程, 但是, 教师如果能够科学运用多媒体技术, 就可以极大地培养学生对这门功课的学习兴趣。因为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文字和图像、动画等因素很好地结合起来, 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加以转化, 促进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从而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
例如, 教师在讲解“欧姆定律”这一节课程时, 学生最难理解的一个知识点就是电动势的形成, 如果单纯地依靠教师的讲解或是让学生对传统的挂图进行观察, 学生很难充分理解该内容。这时, 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向学生演示电路动画, 使学生能够明确电源两极的电场建立过程, 形象地将电荷的运动情况展示给学生, 促进学生对微观世界的认知和理解。中职院校的《电工基础》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技术, 不但可以极大地节省画图的时间, 还可以将平面的图形立体化,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5 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中职院校中, 大部分学生在听课时都缺乏必要的耐心, 因此, 要想让学生自觉地加入到课堂学习中, 提升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和主动性, 就需要相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对知识进行探索和理解。这不但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信任, 也是培养和锻炼学生探索专业知识的能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 使他们真正体会到学习《电工基础》这门课程的乐趣和这门课程的重要性。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学生的学习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学生对这门功课的兴趣程度的影响。这就要求讲授《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习惯, 完善《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机制, 利用不同的手段和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感觉到这是一门生动的科目, 从而促进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蔡艳婷.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对《电工学》的学习兴趣[J].科技风, 2009 (19) .
[2]姜伟华, 杜驰平.浅谈电工基础教学中学习兴趣的激发[J].科技信息 (科学教研) , 2008 (15) .
[3]康丽萍.如何激发学习《电工基础》的兴趣[J].国土资源高等职业教育研究, 2005 (03) .
关键词:电工基础 学习兴趣 培养
电工基础是技工学校电工类专业的基础课,是学习电子技术基础、电机与变压器、电力拖动等课程的基础。但技校学生普遍存在着心理素质参差不齐、基础知识薄弱、厌学情绪严重、自卑思想突出、学习目标不明确等诸多问题。为培育出合格的技能人才,教师要想尽一切办法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提高认识,端正学习态度
技工学校招生大多分春、秋两季进行,春季招收的学生又多是初中“春季分流”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基础知识相对较差,加之初中物理在他们心目中不如语、数、英重要,对它不够重视,内容也比较抽象,普遍认为物理难学,依此类比,认为电工基础也比较难学,遂对它产生恐惧心理和抵触情绪。
为此,开学第一次课的内容就是提高认识,纠正错误认识,建立良好的学习态度。第一,电工基础是初中物理电学部分知识的延续、扩展和提高,是学习诸如电子技术基础等后续课程的基础,有必要学好它。第二,电工基础所讲内容与我们日常生活联系紧密,每一个家庭都有供电线路,需要安装开关、插座、灯泡、风扇等简单的用电设备。我们对电早已有接触和宏观认识。通过学习,我们就可以将上述实操做得更美观、更安全,并能解决更复杂的问题。第三,笔者学校的教学模式是“间周上课”,即上两周理论课,接着上两周实习课,然后如此循环,以便理论学习和实践练习相互促进,同步提高。有些章节内容还可以在实验室、多媒体教室、一体化教室、校办工厂内进行授课。经过这次课的讲解,学生对电工基础能产生正确认识,消除畏惧心理,产生想学好它的愿望。
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诱发学习兴趣
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之间互动的过程。师生之间的密切合作,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展开的重要前提。众多实践证明,一位学生对一位老师的感情,将直接影响着这名学生对这位老师所教学科的情绪。我国古代教育学著作《学记》所说的“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那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爱”字当头,铸就高尚的师德,在言传身教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必须了解每位学生,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优缺点,乃至他们的家庭成长环境等。这样,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精准实施“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其次,我们要积极主动地关心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关心他们的生活,关心他们的成长,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时刻都在关注他、关心他。教师不仅要做学生的良师,更要做学生的益友,因为老师的关心和关爱,哪怕是一个轻轻的微笑,一个关切的眼神,一个肯定的手势,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让学生从内心体验到一种幸福,从而产生对老师的亲近感。
爱是一种尊重,一种信任,一种激励,一种鞭策,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的教育过程。只要我们给予学生爱,就能收获和谐的师生关系,诱发他们学习的愿望和兴趣。
三、增强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自信心是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目标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进行活动的一种强大动力,也是人们完成活动的有力保证。技校生之所以会产生厌学情绪,并不是因为他们不愿意学习,也不是因为他们智商低,而是因为在初中阶段长期得不到关注、赏识,丧失了学习信心,产生了自卑的心理。培养和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基本素质。
维护学生自尊是帮其树立自信心的基础。自尊是一个人要求得到别人肯定和重视以及自身存在价值的一种积极情感。学生赢得自尊,就会增强自我价值,变得自信,产生获取知识的动力,激发学习兴趣,而一旦缺乏自尊,就容易自暴自弃,失去前进的动力,甚至产生与别人对抗的情绪。自尊是自己不能完成的,需要别人的赞许和肯定评价,因此,老师不要吝惜赞美的语言,应该经常表扬学生的点滴进步,尤其是“学困生”,更要善于挖掘其身上的闪光点,在合适的场合给予“放大”,并大张旗鼓地宣扬,给学生以最大的尊重,帮其恢复自信,使他们感到自己有希望,有前途,并能承认自己,自强不息。课堂上,少批评多表扬,少挖苦多赞美,在学生跃跃欲试时,要及时给予鼓励,说一声“我相信你们一定能行。”要充分肯定学生的想法,尊重学生的意愿,尽量少用命令性的语言,多使用商量的口气,比如当学生拿不定主意是否举手时,用“谁想说给大家听听”“你愿意试一试吗”等语言加以鼓励。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把微笑带进课堂,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将课程内容分解成多个层次,设置不同难度等级的问题,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每一位学生都真切感受到老师的关注,看得见自己的进步和成长,让学生在“我是好学生”的心态中自信起来。
四、尝试成功体验,稳固学习兴趣
每个人都有获得成功的渴望,即便是一个很小的成功,对学生来说也是一次莫大的鼓舞,就会激励他们去追逐更高的目标,以获取较大的成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想法创造一些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条件和学习情境,设定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桃子,并且这个“桃子”是学生自己摘到的,而不是老师摘下来塞给学生的,使学生真正品尝到成功的滋味,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培养稳固的学习兴趣,是一个系统工程,并不是尝试一次、两次成功体验,就可以达到的。它需要多次的成功体验,才能使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心,完善正确的学习认知观,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上好每一次课都是这个系统工程的一部分。每一次课都应有学生能实现成功的目标。制定教学目标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如果不切实际设定目标太高,目标就难以实现,甚至失败,学生就易情绪低落,丧失信心,失去学习兴趣;如果学习目标设定太低,学生又很容易达到,或者不需努力就能实现目标,同样会让学生失去学习动力和兴趣。因此,要针对学生实际设定目标,且要水涨船高,真正做到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这样日积月累,天天有目标, 天天有成功,天天有惊喜,学生就会形成持久的学习兴趣,甚至发展成为广泛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的激发、培养、巩固和发展不仅仅是这些,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科技小制作、小组知识竞赛等等。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我们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一条基本教学原则。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应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开始,正视学生的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其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喜悦,从而学会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才能把心理活动指向集中到学习的对象上,使感知觉活跃,观察敏锐,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从而快速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摘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一个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本文主要阐述了通过以现实为切入点、利用多媒体、探究性课堂教学、换位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关键词】:教学效率 教学手段 课堂教学
在中等职业学校中,《电工基础》是入门基础课程,是进一步学习其它专业课的奠基石。它是抽象性、实验性、专业性和实用性较强的课程,而中职电子电工专业学生普遍基础差,学习主动性较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感到:原理枯燥难懂,操作深奥难明,于是厌学、畏难情绪油然而生。
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如果教师及时学习现代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可以使《电工基础》课程中枯燥乏味的知识兴趣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理论形象化。不但能减少教学难度,而且使教学内容直观、易懂、易记,更有助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本人在《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积极探索了以下教学方法:通过以现实为切入点、利用多媒体、探究性课堂教学、换位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做法.一、以现实生活为入切点,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浓厚的兴趣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实践中,人们一旦对学习发生浓厚的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电工教学中也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呢?
在电工基础课的教学中尽力以现实生活作为切入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第一次上《电工基础》课程时,先不急于把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在教室里做了两个与本课程相关的电路:一个是家用日光灯的电路连接;一个是手电筒电路。这两个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简单的电路,但学生并没有亲自动手安装过。当电路一接通,灯管发光的瞬间,教室里的气氛顿时变得热烈。学生们显得兴致勃勃,没有人因为电路的简单而不以为然。此时就开始介绍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和在电工专业中的地位。又如,在讲授电功和电功率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工作,那就是统计自己家中所有的用电设备的功率和用电时间。到了正式上课的时候,先讲解电功和电功率的一些基本知识,然后教学生怎样计算电功率和用电量,再引导学生自己计算家中一天的用电量和一个月的电费,让学生通过这些与生活密切联系的事件来
在换位教学法的引导下,《电工基础》课课堂变得活跃起来。该法的应用主要有五个环节:学生自学、老师设问、学生主讲、大家讨论、老师总结。即在引导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提出若干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解答这些问题,然后老师审阅并从中挑选出写得较好的学生上台讲演,并启发大家讨论,最后老师总结。通过换位教学法,让学生走上讲台,使学生成为了课堂的真正主人,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实施换位教学法的关键是要设计好让学生思考、讨论和讲演的课题,针对中职学生特点,课题要相对简单,使学生有兴趣讲、能够讲。比如,《电工基础》课中的电路的基本物理量、欧姆定律,中职学生在以前初中的物理课程中都已学过,并且大多数学生对这个问题都较感兴趣,但学生对其掌握程度不同,基于这种情况,我让原先学习较好的同学上台讲解并示例分析,老师点拨学生未体会到的重点,解答学生解答不了的难点,做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当然让初上讲台的学生做得那么完美是不可能的,所以换位教学法也要循序渐进,既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语言表达等各方面能力,做到逐步培养与锻炼提高。同时,一成不变的教学手段总会引起学生倦怠,我们还要做到教学手段的多样性,让学生体验现代教学手段的先进性,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美好情感。换位教学法明显淡化了学生对老师的心理依赖,提高了教学效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了解电容器的参数。
2、了解电容器的种类及特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电容器的参数.
教学难点:电容器的种类及特点。
教学方法:类比法、讲授法,实验演示法,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时数:一课时授完。
教 具:瓷片电容器、云母电容器、电解电容器、可调电容器、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Ⅰ、复习导入:
1、复习提问:电容器、电容的定义公式、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公式
2、导入新课:电容器的各类繁多,不同种类电容器的性能、用途不同,同一类的电容器也有许多不同的规格,要合理选择和使用电容器,就必须对电容器的参数有种类有充分的认识。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电容器的参数和种类方面的问题。
Ⅱ、讲授新课:
一、电容器的参数
1、额定工作电压
(1)、电容器的额定工作电压是指使电容器能长时间地稳定工作,并且保证电介质性能良好的直流电压的数值。
(2)、额定工作电压一般叫耐压。
(3)、电容器上所标的电压就是工作工作电压,一般直接标注在电容器外壳上。
(4)、如果把电容器连接到交流电路中,必须保证电容器的工作工作电压不低于交流电压的最大值,否则电容器会被击,造成不可修复的永久损坏。
2、标称容量和允许误差
(1)、标称电容量是标志在电容器上的电容量。
(2)、电容器实际电容量与标称电容量的偏差称误差,在允许的偏差范围称精度。 精度等级与允许误差对应关系:00(01)-±1%、0(02)-±2%、Ⅰ-±5%、Ⅱ-±10%、Ⅲ-±20%、Ⅳ-(+20%-10%)、Ⅴ-(+50%-20%)、Ⅵ-(+50%-30%)
(3)、一般电容器常用Ⅰ、Ⅱ、Ⅲ级,电解电容器用Ⅳ、Ⅴ、Ⅵ级,根据用途选取。
3、绝缘电阻
(1)、直流电压加在电容上,并产生漏电电流,两者之比称为绝缘电阻。
(2)、当电容较小时,主要取决于电容的表面状态,容量?0.1?F时,主要取决于介质的性能,绝缘电阻越小越好。
4、损耗
(1)、电容在电场作用下,在单位时间内因发热所消耗的能量叫做损耗。
(2)、各类电容都规定了其在某频率范围内的损耗允许值,电容的损耗主要由介质损耗,电导损耗和电容所有金属部分的电阻所引起的。
5、频率特性
随着频率的上升,一般电容器的电容量呈现下降的规律。
二、电容器种类和选用
1、常用的各种电容器及其符号表示: (见课本P71图3-3)
2、电容器的种类
(1)、按照结构分三大类:固定电容器、可变电容器和微调电容器。
(2)、按电解质分类:有机介质电容器、无机介质电容器、电解电容器和空气介质电容器等。
(3)、按用途分有:高频旁路、低频旁路、滤波、调谐、高频耦合、低频耦合、小型电容器。
(4)、按制造材料的不同可以分为:瓷介电容、涤纶电容、电解电容、钽电容,还有先进的聚丙烯电容等。
(5)、高频旁路:陶瓷电容器、云母电容器、玻璃膜电容器、涤纶电容器、玻璃釉电容器。
(6)、低频旁路:纸介电容器、陶瓷电容器、铝电解电容器、涤纶电容器。
(7)、滤波:铝电解电容器、纸介电容器、复合纸介电容器、液体钽电容器。
(8)、调谐:陶瓷电容器、云母电容器、玻璃膜电容器、聚苯乙烯电容器。
(9)、低耦合:纸介电容器、陶瓷电容器、铝电解电容器、涤纶电容器、固体钽电容器。
(10)、小型电容:金属化纸介电容器、陶瓷电容器、铝电解电容器、聚苯乙烯电容器、固体钽电容器、玻璃釉电容器、金属化涤纶电容器、聚丙烯电容器、云母电容器。
3、电容器的选用
在实际选用电容器时,不仅要考虑电性能要求,还应考虑它的体积、种类、重量及价格等因素;不仅要考虑电路要求,还应考虑电容器的使用环境。总之,在选用电容器时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1)、首先应满足电性能要求,主要考虑电容量,允许误差和额定工作电压等指标是否达到电路要求,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过高造成浪费,过低不但达不到电路要求,而且不安全。
(2)、考虑电路要求和使用环境,如电力系统用以改善系统的功率因数时,应选择额定工作电压高,容量大的电力电容器;在谐振回路中,应选择稳定性高,介质损耗小的云母电容器或陶瓷介质电容器等;用于电源滤波时,应选用大容量的电解电容器。
(3)、考虑装配形式,体积及成本等。
(4)、对电容器的型号及意义熟悉,这也是选用电容器的依据之一。
一般固定电容器的型号意义可查阅有关的手册,如某电容器型号为CZG型,则表示管状纸介质电容器,具体意义如下:
C为主称(C表示电容器);
Z为介质材料(Z代表纸介质);
G为分类及特征代号(G表示管状)。
Ⅲ、本课小结
1、电容器的参数。
2、电容的种类及特点。
关键词:机电专业 课程设置 学习兴趣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知识涉及面广、理论性强的基础类课程,通常的课堂教学,教师采用单一的课堂讲授型教学方法,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系统的理论知识。老师将学生的头脑当作知识的“存储器”,大量灌输知识,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极大的挫伤,学习积极性被束缚,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兴趣又是驱动学生深入学习与钻研的动力,所以,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中专教师不断探索的目标。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将结合自己的日常教学,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与大家交流探讨。
1从实际生活入手,先提高学生的兴趣,从心理上降低学生学习的抵触心理
目前来说,中职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都普遍薄弱,学习兴趣不高,在课堂上缺乏主动探求知识的积极性。大多数学生会认为《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程就是初中物理的翻版与延续,从心理上较为抵触。他们则从开始上课初期的课堂上不愿听,到课程中期的听不懂,再到课程后期的自身放弃,使学习这门课程成为一个恶性循环。那么要让学生愿意听讲,主动接受知识,还得从他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着手。比如电器、电灯、汽车的功能等等都属于生活上的必需品,想让他们不接触都难。再课堂初期就将这些易懂熟悉的事物引入进来,接下来就能更好地组织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了。
比如,讲述时序逻辑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时,如果只是拿起电路便讲,效果肯定是不好的,这时可以在课前提前预备好灯泡、电源等,直接将实验室搬到课堂,当学生们边听讲边动手做,当看到自己连接的线路畅通,灯泡照亮时,他们必定心里充满了快乐和满足感。
再比如,讲同步带的工作原理时,直接把在科研项目中应用的同步带及带轮拿到课堂上,通过实物讲解,易于理解和掌握。而讲授步进电机的控制及工作原理时,把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及步进电机拿到实验教学的课堂上,直接讲述它的工作原理及控制过程并现场编制梯形图。学生见到实物并观察编程过程后通过亲自动手实践很轻松地掌握了这部分的教学内容。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根据该课程的多轮教学体会,很多学生开始兴趣很大,但随着课程的进行,逐渐丧失了兴趣,课程学习变成了包袱,最终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课程教学内容较多,所以进度较快,学生又缺乏实践基础,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存在较大的困难,随着问题的堆积,丧失了信心;另一方面,传统的教学方法没有照顾到课程系统实践性强的特点,教学实践大多只针对个别知识点,而教学对象又是没有任何工程经验的在校学生,使得本来富于魅力的知识变成了空洞的说教和内容的堆积,学生感到难以致用,丧失了兴趣。面对这样的情况,如何解决学生实践基础差的问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如何让学生学以致用,始终保持較高的兴趣,是课程的难点所在。
在设置教学环节时,就需要教师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能够在实验室完成的尽量安排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实在无法进行实验的,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来解决。例如在课前准备相关的FLASH 演示动画,让学生身临其境。在下一步,可以通过开发相关的交互性教学软件,让学生在计算机上模拟真实场景进行实践操作,从而完成内容的学习,这样的方式必然会比教师一人在黑板上讲解来的生动有效。
3创新授课方法,进行互动式教学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以十大项目为基准设计。①日光灯电路连接与安装;②调光台灯组装;③三相异步电动机控制电路;④变压器与电动机;⑤电子门铃制作,对讲机安装,收音机焊接,电子助听器安装;⑥万用表组装;⑦晶体管串联型稳压电源的制作;⑧汽车蓄电池报警器的制作与调试;⑨时序逻辑电路;⑩组合逻辑电路。目前的课程改革趋向于行动导向,以行动导向的形式来进行课程教学已逐渐在各个专业课中展开。对于机电专业来讲,运用这种形式,并结合有效的教学方法无疑是目前比较有效的教学形式。
在《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的授课中,将课程的项目与工作过程结合起来,在具体教学时将班级分成工作项目小组,即项目开发团队。组织小组成员讨论并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工作流程图、本组成员分工以及最后作品的提交工作。在实施项目时,小组成员扮作岗位的员工,按照计划完成指定工作。项目任务的完成主要以学生的自学及相互协作为主。整个实施阶段,教师要深入学生当中,做学习的指导者、兴趣的激励者,鼓励学生自由、大胆去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完成实施计划。同时还要主动全面地观察学生,及时发现问题,特别是共性问题,应及时给予提醒和指导。指导中,教师可以不要直接告诉学生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材料支持,如从哪里获取相关资料,如何寻找相关线索,怎样构建解决问题的大体思路,以确保学生能够按照计划完成计划内的项目开发,以达到项目设计的教学目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各团队的开发进度,及时提醒他们开发的顺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识,掌握新内容,督促各组长将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记录,做好总结;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活动的主题,教师要用生动精练的语言、灵活的思维和循序渐进的诱导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教学手段从单一满堂灌形式向多样化传授方式发展,可提高学生出勤率,调动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学时少而内容多的矛盾。
4改革考试考核方法
实践的考试考核方式一般主要依据是动手能力和实验报告,由于实验报告是在课余时间完成,只能做参考,在课余时间完成的实验报告中,我们发现抄袭的现象比较严重,所以平时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和记录应成为考核的主要环节。
如果实训过程中的表现不好,实验报告写得再好也不能得到高分。每次实训,我们都需要记录每个学生对待实训的态度、实际的操作水平、实训任务完成后仪器设备的整理等。平时成绩占到了实验总成绩的70%,其余的30%用最后的一次考核来评定。考核命题的范围是本学期学生已完成的实验及相关知识,能充分体现学生的动手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命题内容能反映学生运用知识、技能及应变能力,主要测试学生的实验水平和动手能力。
5结束语
无论以何种方式授课教学,重要的是学生对这种形式感兴趣,对机电课程的学习要有新的认识,逐渐消除畏难和困惑的心理,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同时激发学生去思考、探索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样让学生自己动手,享受学习的乐趣,真正领悟所学要领,解决实际生活或工作中的问题,才能真正改变我们课程中的弊端和瓶颈。
【电工学习基础】推荐阅读:
电工培训学习心得体会10-25
电工技术基础题库06-29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07-22
电工基础知识小结09-16
煤矿电工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07-03
电工基础第四章复习题10-20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09-08
维修电工,电工教学大纲10-15
电工报告要求09-21
电子电工论文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