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人群

2024-10-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特殊人群

特殊人群 篇1

服务工作总结的报告

县委政法委:

2012年上半年,全县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市、县政法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一二三四五”工作思路,全面加强特殊人群管理服务,更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为维护全县社会稳定、为建设梯田产业强县和生态文化名县做出贡献,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健全工作网络,整合工作力量

全县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我们按照县综治委职责分工,县上调整和充实特殊人群组织管理工作机构,强化了对特殊人群管理工作组织领导,确定了办事人员,做到了工作有人抓,具体业务有人管,保证了特殊人群管理工作的良好运转。各成员单位有效整合了行政力量和社会力量,逐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工作网络体系。一是建立专门工作人员队伍。各成员单位分别成立特殊人群管理服务领导小组,由各单位的主要领导“挂帅”,指定一名副职领导主抓,并抽调得力人员共同参与此项工作。二是建立基层管理服务队伍。为加强对特殊人群的管理服务工作,县司法局牵头,建立了以司法所工作人员、社区民警、社区矫正专职工作者和职业技能培训人员为主体的特殊人群管理服务队伍。三是组建了志愿者服务队,吸收了一批懂法律、教育、心理学知识的专业人员、社区工作人员和大学生村官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充实了基层工作力量,为搞好特殊人群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明确工作责任,落实管控措施

社会特殊人群管理服务、管控和救治工作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社会方方面面。今年三月,全县特殊人群管理工作启动之后,组织专人进行调查摸底,摸清了管控对象底数,落实了管控措施,为开展特殊人群管理工作打下了基础。

1、重视和强化刑释解教人员和社区矫正工作。此项工作主要由司法局负责。全县共接受社区矫正对象 人,列管2007年以来刑释解教人员 人,矫正率和帮教率均达到,积极预防了重新犯罪。在落实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上,主要做到了 “五个及时”和四抓。一是及时登记造册,建立健全个人档案;二是及时进行家访,全面核实刑释解教人员本人及家庭实际情况;三是及时签订帮教责任书,严格落实各项帮教工作措施;四是及时进行法制宣传教育,积极预防重新犯罪;五是及时落实帮扶措施,帮助刑释解教人员重新就业、顺利融入社会。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管理我们做到了“四抓”:一是入矫抓规范,统一社区服刑人员的接收程序,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二是管理抓重点,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犯罪原因、危害程度、悔罪表现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风险评估,组织严管对象在重大节、假日前进行集中教育学习。三是考核抓质量。建立了社区服刑人员日常考核制度,定期(每月一次)对矫正对象的学习、教育、劳动情况和日常表现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填入《社区服刑人员考察表》,存入矫正

对象矫正档案。四是解矫抓教育。对解除矫正的社区服刑人员及时转入帮教对象进行教育,增强他们的自律意识,巩固教育矫正的成果。

2、重视强化了法轮功痴迷者、吸毒人员和具有肇事肇祸倾向的精神病人的管理。2011年以来我县共查处法轮功案件 起,对法轮功痴迷人员刑事拘留 人,治安拘留 人,劳动教养 人,收缴法轮功宣传品 余件;打击贩毒人员 人,吸毒人员 余人,强制戒毒 人;公安局对全县常住人口信息及出租房屋进行摸排、登记,截止目前,已摸排出具有肇事肇祸倾向的精神病患者 人,其中有家人监护的 人,“法轮功”邪教组织人员 人,其他邪教组织人员 人有居住信息登记的 人,下落不明 人,社会闲散人员 人。县公安局及特殊人群专项组的其他成员单位始终把“法轮功”等邪教痴迷者、吸毒人员、有肇事肇祸倾向的精神病人等高危人员的管控和救治工作作为社会管理的重中之重。始终坚持打防管控,多管齐下的管理措施,加大了对法轮功等邪教骨干、重点人员的监控措施,安排具体工作人员逐人落实的监控措施,加强了对法轮功等邪教痴迷者的法律法规宣传,加强了对法轮功等邪教的情报信息搜集工作,并将搜集到的各类情报信息,及时准确地向上级领导反映,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3、重视和强化易感染艾滋病病毒危险行为人群的管理。据统计,我县自2011年发现首例输入性艾滋病感染者以来,截止2012年三月份,无一例脱管。一是协调有关部门定期召开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相关成员的工作会议,对艾滋病防治工作

进行协调并落实工作责任。制订了《传染病防治法》《艾滋病防治条例》及“四免一关怀”政策。二是加强对高危行为的干预工作。确定了重点控制的目标人群,有针对性地开展综合防治工作。三是对农民工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的工作。四是在中学生及社区当中开展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五是鼓励和支持有关组织和个人依照《艾滋病防治条例》规定,积极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

三、联动齐抓共管,建立协调机制

做好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和管控救治工作,需要各成员单位的协调配合。工作开展以来,各成员单位、各相关部门之间制定和完善了工作衔接、信息报送、档案管理等一系列工作流程和制度。县司法局要求基层司法所建立健全了刑释解教人员和社区服刑人员的报到登记、建档立卡、走访谈话等衔接程序和工作制度。各相关成员单位分别结合工作职能,积极配合司法行政部门开展的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工作,公安局协助司法所的工作人员定期核对两类人员的基础信息,有效预防社区服刑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的脱管漏管;民政部门积极落实优惠政策和帮扶措施,将社区服刑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中无家可归、无业可就、无亲可投的“三无人员”及暂时无就业收入的困难对象,纳入低保、社会救济等政策范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有劳动能力和求职愿望的特殊人群实行登记、免费开展职业指导和技术培训,为他们择业创造有利条件。这些措施都较好地打开了工作局面,取得了初步工作效果。

虽然我们在特殊人群管理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效,按照县

委、县政府的工作要求,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工作经费不足,宣传力度不够和专业社会工作人才缺乏等。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严格按照县综治委的安排和部署,围绕重点任务,发挥工作职能,有条不紊的向前推进,以保证全县特殊人群社会管理服务工作措施的落实,更好地服务平安建设。

年 月 日

主题词:特殊人群 管理服务 工作总结 报告

抄报:市司法局 ***综治委特殊人群专项工作组办公室 年 月 日印

特殊人群 篇2

专家解答: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人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 而糖尿病人的肾功能一旦受损, 口服降糖药的使用便受到很大限制, 尤其是严重肾功能不全的病人, 只能选择胰岛素来控制血糖。我们知道, 肾脏是胰岛素灭活和降解的主要场所之一, 随着肾功能的下降, 肾脏对胰岛素的降解能力也随之降低, 患者对外源性胰岛素的需求量相应减少, 因此, 肾病患者在使用胰岛素的过程中, 应当加强血糖监测, 及时调整胰岛素的用量, 以防诱发严重低血糖而危及患者生命。

问题2.慢性肝病患者如何使用胰岛素?

专家解答:肝脏是除胰腺之外, 人体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糖调节器官。肝损害可致肝糖原合成功能下降及糖耐量异常, 其中部分患者最终会进展为糖尿病, 临床将这种继发于肝损害的糖尿病称之为“肝源性糖尿病”。

与一般的原发性糖尿病不同, 肝源性糖尿病患者均应采取胰岛素治疗, 这样不仅可以有效降低血糖, 还有助于肝细胞修复及肝功能恢复;禁止使用口服降糖药物, 否则会加重肝功能损害, 甚至会导致肝功能衰竭, 进而危及生命。“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一般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 空腹血糖大多正常或只是轻度升高, 因此, 一般选择短效胰岛素制剂, 分别于三餐前皮下注射。此外, 由于肝病患者胰岛素抵抗较为明显, 因而胰岛素用量会稍大。需要提醒的是, 由于肝病患者的肝糖原储备不足, 空腹状态 (尤其是夜间) 低血糖的风险较高, 因此, 一般情况下, 尽量不要在睡前注射中、长效胰岛素, 如确有必要, 剂量也不宜过大, 同时要注意加强血糖监测。

当然, 对于肝源性糖尿病来说, 治疗肝病、改善肝功才是最为重要的。随着肝病病情的好转, 血糖可随之下降甚至恢复正常。

问题3.孕妇血糖高该如何使用胰岛素?

专家解答:孕妇如在怀孕之前已确诊有糖尿病, 称为“糖尿病合并妊娠”;倘若是怀孕之后才发现血糖高, 则称为“妊娠糖尿病”。在治疗上, 无论是“糖尿病合并妊娠”, 还是“妊娠糖尿病”, 均不宜采取口服降糖药治疗, 以免对胎儿的器官发育产生不良影响。除了饮食治疗以外, 胰岛素是控制孕妇高血糖的主要手段, 建议尽量采用人胰岛素。在妊娠早期, 血糖升高及波动不是太显著, 可选择预混胰岛素, 一天两次早、晚餐前注;到了妊娠中后期, 血糖较高时, 可采取短、中效胰岛素联合强化治疗, 即三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

一般说来, 随着分娩的结束, 大多数妊娠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可随之恢复正常, 可以停用胰岛素;而糖尿病合并妊娠的患者则需要继续给予降糖治疗, 可根据具体情况, 继续用胰岛素或者改用口服降糖药治疗。

问题4.服用激素的糖尿病人该如何使用胰岛素?

专家解答:糖皮质激素所致的血糖变化与所用激素的药代学特性 (包括起效时间、药效高峰时段、作用维持时间、药物半衰期等等) 以及药物用法有关。由于大多数使用激素的病人都是将全天的激素用量于上午8点一次性顿服, 激素影响的主要是午餐后到睡前这一时段的血糖, 因此, “类固醇性糖尿病”患者主要表现为午餐后及晚餐后的血糖较高, 而后半夜至清晨空腹血糖大多正常或轻微增高。在这种情况下, 可于午餐前及晚餐前注射短效 (或速效) 胰岛素或同时服用α-糖苷酶抑制剂。

倘若患者原来就有糖尿病, 服用激素后将会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 无论是空腹还是餐后血糖都会明显增高, 此时往往需要重新调整病人的治疗方案, 特别加强对午餐后到睡前这一时段的血糖控制 (例如:增加午餐及晚餐前短效胰岛素用量) , 以对抗激素的升糖作用。

长期、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可使正常人血糖升高或发展为糖尿病。因此, 糖尿病患者对糖皮质激素的使用一定要慎重, 能不用尽量不用, 该减量时及时减量。

问题5.围手术期糖尿病患者如何使用胰岛素?

专家解答:良好的血糖控制有助于降低手术的风险, 促进伤口愈合。原则上, 拟行手术 (这里主要指大中手术) 的糖尿病人, 如果此前是用口服降糖药治疗, 那么, 应该在术前3天停用口服降糖药, 改用胰岛素治疗, 具体方案可采取预混胰岛素每日两次早、晚餐前皮下注射, 也可采取“三短一长”或胰岛素泵胰岛素强化治疗, 力争在术前把病人的血糖降至正常。

在实施手术期间, 需将胰岛素由皮下注射改为静脉滴注, 根据动态血糖监测结果, 随时调整胰岛素滴注速率, 将病人术中血糖控制在5.0~11mmol/L。

术后由于病人尚不能马上恢复正常饮食, 因此需要静脉补充加入一定比例胰岛素及氯化钾的葡萄糖液, 以满足机体必要的能量需求。为了保持血糖平稳, 需要根据血糖监测结果适时调整葡萄糖和胰岛素的比值 (葡萄糖∶胰岛素≈2~5克∶1U) 。在病人恢复正常饮食以后, 可改用皮下胰岛素治疗, 伤口愈合后可调整为口服降糖药物治疗。

问题6.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如何使用胰岛素?

专家解答: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人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之一, 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救治, 目前多采用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法, 该方法简便、有效、安全, 可大大减少低血糖、低血钾及脑水肿的发生率。其具体步骤如下: (1) 第一阶段。患者血糖较高 (≥16.7mmol/L) , 可将普通胰岛素加入到生理盐水中静脉点滴, 剂量按每小时4~8U持续静滴。2小时后复查血糖, 如血糖下降小于滴注前水平30%, 则将胰岛素量加倍, 如下降大于30%, 则按原量继续滴注直到血糖下降到13.9mmol/L左右时改为第二阶段治疗。 (2) 第二阶段。当血糖降至13.9mmol/L左右时, 可将原来生理盐水改为5%葡萄糖溶液5%葡萄糖盐水, 内加普通胰岛素, 葡萄糖与胰岛素之比为2~4∶1 (即每2~4 g葡萄糖给一个单位胰岛素) , 直到血糖降至11.1mmol/l左右, 酮体转阴时, 可过渡到平时治疗。但在停静脉滴注胰岛素前1小时, 应皮下注射一次短效胰岛素 (一般8 U) 以防血糖反跳。

问题7.老年糖尿病患者如何使用胰岛素?

专家解答:老年糖尿病患者绝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 其自身尚保留有一定的胰岛素分泌功能, 再加上老年人往往有肾功能减退, 胰岛素经肾脏降解和排泄减少, 因此, 老年糖尿病人的胰岛素用量不宜过大, 否则, 很容易发生低血糖, 而发生在老年人身上低血糖是非常危险的, 可以诱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 导致昏迷乃至死亡。

鉴于老年人对低血糖的感知性低、耐受性差, 故对老年糖尿病人的血糖控制标准宜适当放宽, 以空腹血糖<7.8mmol/L, 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为宜。

问题8.儿童糖尿病患者如何使用胰岛素?

专家解答:目前我国儿童糖尿病还是以1型糖尿病为主, 主要依靠胰岛素治疗。儿童1型糖尿病按照疾病的进程可分为“急性代谢紊乱期”、“缓解期” (又称“蜜月期”) 、“强化期”及“永久糖尿病期”四个阶段, 胰岛素的用量需要根据不同病程阶段及时进行调整。在患病之初的“急性代谢紊乱期”, 患儿胰岛素用量偏大, 需尽快把血糖控制到满意的水平;之后不久, 进入3~1 2个月不等的“缓解期 (蜜月期) ”, 此时患儿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 为避免发生低血糖, 胰岛素用量可能仅为2~4单位/天, 甚至更少, 但一般不主张完全停药;到了“强化期”以后, 需要根据患儿血糖情况再次增加胰岛素的用量以控制血糖;糖尿病患儿最终都要进入“永久糖尿病期”, 完全依靠外源性胰岛素维持生命和防止酮症酸中毒。处于青春期的糖尿病儿童, 由于性激素、生长激素等胰岛素拮抗激素分泌增多, 需要增加胰岛素用量, 此阶段患儿血糖波动性很大, 病情很不稳定。青春期过后胰岛素用量将有所减少, 病情逐渐趋于稳定。

帮助特殊风险人群 篇3

Boys often get involved with trafficking if they perceive that a peer’s life has improved from participating in commercial sexual exploitation, says Gordon Vance, program director at the National Runaway Safeline, the Chicago organization that runs the Family and Youth Services Bureau‘s national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runaway and homeless youth. This is especially true for transgender boys, who tend to feel even more rejected by society than their peers.

While trafficked girls are often controlled in groups by a pimp, boys tend to be “lone wolves,” Vance said. “Boys can sit on the steps of a building and just look at people and nod their head, then walk around the corner and get in the car and that’s it,” Vance said. “They’re much more invisible.”

The basic needs of homeless youth are similar regardless of sexual orientation or gender identity, says Andrew Cray, co-author of “Seeking Shelter.” All youth experiencing homelessness require a safe place to stay where they aren’t afraid of being prosecuted for solicitation or other crimes. They also need access to job training and economic opportunities.

“On top of these things, though, LGBT youth need providers to offer respect for their identities, and to provide space and programming where it is safe for them to be open about who they are,” Cray says.

A few specific ways to help gay, bisexual and transgender boys who may be susceptible to trafficking include:

Provide counseling that addresses family rejection, a common factor leading to homelessness. When possible, educate families about the needs of their gay, bisexual and transgender children to help the families gain understanding and acceptance.

Promote positive role models, especially those who have handled the coming out process.

Provide access to sexual health services, including screening and treatment for 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 Young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are at increased risk for HIV transmission, Cray says.

Be patient. This is a difficult group of young people to help, says Vance. Young people have a hard time simply “quitting” a life of sexual exploitation because it provides money and is often the only stability in their lives. “It’s tough for them to come in and just quit,” Vance says. “Change looks much like drug treatment; people fail the first time. They have to come back and come back.”

特殊人群 篇4

吸毒人员服务管理工作措施

一、基本情况

本方案所指吸毒人员是指吸毒成瘾人员。我镇目前排查有吸毒人员3 名。

二、工作目标

搭建完善的救防体系,创新服务管理措施,落实服务管理责任,确保吸毒人员不漏管、不失控,有效防止吸毒现象滋生传播。

三、服务管理措施

一是搭建救治防范体系。按照“综治牵头、公安指导、齐抓共管”的工作思路,建立集打击、求助和关怀于一体、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吸毒人员救助防范体系。镇一级成立由镇综治办牵头,公安、司法、卫生、民政等单位参与的戒毒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派出所,全面负责全镇的禁毒和戒毒工作。村(居)委会一级,成立由村(居)委会主任任组长,社区民警、社区医疗人员和禁毒志愿者等共同参与和社区戒毒帮教小组,负责具体开展吸毒人员帮教工作。全镇上下构建起以镇禁毒办为龙头,以村(社区)戒毒帮教小组为基础的救助防范工作网络。

二是推行分类管理模式。根据吸毒人员的综合表现,按照“严格管理对象”、“重点管理对象”和“一般管理对象”三种类型实施分类管理。严格管理对象是指抗拒社区戒毒和帮教,无正当职业,随时可能复吸的吸毒人员,对该类人员,由村(社区)主要负责人和社区医疗人员包保,实行严密控制、即时尿检,发生复吸的,实行强制隔离戒毒;重点管理对象是指吸毒时间较长,毒瘾较深,有复吸倾向的吸毒人员,对该类人员,由社区民警包保,做好帮教工作,发现苗头及时控制;一般管理对象是指吸毒时间较短,毒瘾较轻,日常表现较好的吸毒人员,对该类人员,由禁毒志愿者在做好帮教的同时,做好谈心、鼓励等工作,帮助其改掉陋习。通过实行分类管理,从根本上增强对吸毒人员管理的主动性和实效性。在分类管理的基础上,由镇派出所负责健全完善吸毒人员的档案,建档建卡,实行“一人一档”,并动态管理,即:为全镇所有吸毒人员逐人建立档案,既包含吸毒人员基本情况,又包含吸毒人员定期、不定期尿检的影像资料和公安部门出具的尿检报告,实现档案全面、规范、客观、公正管理。

三是强化人文关怀服务。建立跟踪帮教综合工作机制,全面作好服务管理工作。第一,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鼓励吸毒人员前来参加文体活动,帮助其恢复身心健康;第二,对吸毒人员的家庭成员和相关社区人员,进行必要的指导培训,帮助其掌握后续照管必要的知识技能,促使吸毒人员更好地、尽快适应社会家庭生活环境;第三,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第四,组织社区工作者、民警和吸毒人员家属定期开展亲情、爱心帮教活动,巩固戒毒成果。同时,在办理低保、就业创业、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政策倾斜,依法维护其合法权益。

社区矫正及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管理措施

一、基本情况

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就是对在社区服刑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通过管理、教育和帮扶,预防和减少他们重新犯罪。社区服刑人员根据我国现行法律分为五种(被判处管制的、被宣告缓刑的、被暂予监外执行的、被裁定假释的、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安置帮教对象分为刑满释放人员和解除劳教人员。

我镇现有社区服刑人员6名,其中,判处缓刑的3名,裁定假释的 1名,剥夺政治权利的2名,暂予监外执行的 名,外出务工的社区服刑人员有 2 人(假释的和暂予监外执行的服刑人员不能离开社区)。矫正工作社会自愿者 名。5年内刑释解教人员共有49名(其中刑释人员45名、解教人员4名),到目前为止,我镇没有一例社区服刑人员脱管、漏管,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控制在百分之零点二以内。

二、工作目标

全面使行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是对社区服刑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进行有效的监管、改造,最大限度地减少脱管、漏管,通过管理、教育和帮扶让他们不再危害社会,使社区服刑人员即能保持正常的家庭和社会生活,又能改造自己所犯的罪行,让他们能够顺利回归并融入社区;使释解教人员不至于重新违法犯罪,为宜城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三、服务管理措施

一是帮教工作提前介入。镇社区矫正办与法院、公安局协调做好审前社会调查、庭后收集判决文书等工作,做到不漏登、不重登。利用信息网络及时掌握各监狱内宜城小河籍服刑人员的基本情况,及时和他们取得联系,宣传社区矫正安置帮教政策,提前进入矫正帮教程序。

二是落实安置帮扶责任。按照司发文件规定,对于矫正帮教对象中愿意经商的,工商部门为他们办理工商营业执照,税务部门为他们办理税收优惠证,金融部门按政策给予小额资金扶持;对于矫正帮教对象中无资金、无技术、无耕地的困难人员,户口所在地村组尽力为其解决承包荒地、荒水、荒山;对于矫正对象中的特困户,经本人申请,所在社区证明确有困难的,民政部门落实最低生活保障。三是抓好培训,最大限度促就业。我镇社区服刑人员中45岁以下的有3人,占 50 %,刑释解教人员中45岁以下的有40人,占82%。积极组织本镇社区服刑人员参加市组织的义务培训,参加市组织的各种活动,镇综治办与司法所、派出所联合对心理不太健康、有厌世情绪的对象上门进行专门心理疏导。

四是建立过渡性安置基地。镇矫正办在灰沙砖企业建立过渡性安置基地,不论有无技术,只要身体健康都要尽力帮助他们找到临时性工作岗位,让他们在第一时间享受到社会的关爱及温暖。

五是提供法律援助。对回归社会的社区服刑人员及刑释解教人员,若有权益被侵害,司法所提供免费法律援助,帮助和引导他们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对他们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提高遵纪守法意识。

七是建立“一助一”帮教制度。镇直各单位和各村(社区)要组建对固定的社会帮扶队伍,建立“一助一”帮教制度,在镇服务管理人员协助下与刑释解教人员结对子,进行经常性的宣传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帮教工作。

社会闲散青少年服务管理措施

社会闲散青少年是指初、高中辍学及初中毕业既不读高中、中职,又无固定职业的社会青少年。其主要包括三个群体:

一、应当依法接受义务教育,但又劝返无效流入社会的中小学生;

二、完成了义务教育,初中毕业既不上高中又不上中职进入社会的青少年;

三、高中辍学流入社会的青少年。上述群体的共同特点是无相对固定职业,缺乏有效的社会监管。

一、基本情况

1、“十一五”期间全镇初中学生辍学情况。“十一五”全镇小学无辍学现象,初中辍学率控制在国家规定的3%以内,共计辍学学生 人,初中辍学生中农村占 %,城镇占 %;初中辍学生中外出打工 %,学技术 %,务农 %,无相对固定职业 %。

2、近三年初中毕业社会闲散青少年情况。据统计,2011年初中毕业既不上高中又不上中职进入社会无固定职业的社会闲散青少年有 人,2012年有 人,2013年有 人。随着高中教育、社会就业渠道的不断发展和拓展,初中毕业社会闲散青少年人数逐年递减;

二、工作目标

1、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学生巩固率保持99%以上,高中阶段学生巩固率保持98%以上。

2、义务教育阶段、高中阶段重点学生的基本信息统计和建档达到100%。

3、社会闲散青少年的综合监管和包保帮教达到100%。

4、社会闲散青少年继续教育技能培训达到100%,服务推荐就业达到200%。

三、服务管理措施

一是狠抓源头防辍,实施政策支持。

1、落实义务教育“双线”包保责任制。建立政府、村、学交联动机制,落实乡镇党政领导包村、村干部包组,学校领导包年级、班主任包班、教师包学生的劝学包保责任制,把义务教育劝学保学任务,落实到镇、村、学校的每一名干部和教师。

2、开展义务教育执法劝返活动。对拒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父母或其他法宝监护人,由当地政府、派出所、村委会、中心学校等组成义务教育执法监督小组,依法给予批评教育,责令限期改正,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3、完善教师家访制度。组织学校教师逐生逐户走访,准确掌握每一名学生的家庭情况和个性特点,确定专人重点走访有流失倾向的学生家庭。

4、实施学生辍学监控制度。全镇学校坚持每天清点学生人数,每周汇总一次学生到校情况,每月向中心学校报告一次在校学生情况;中心学校一季度通报一次就学情况,对学生劝返不力、辍学严重的学校实行挂牌督办。

5、健全学生辍学报告制度。严格实行义务教育学生辍学报告制度,学生一天不到校,班主任要及时家方,摸清学生未到原因和去向,并向学校报告;学校接到报告后,及时组织教师进行劝返并如实填写《辍学生劝返情况记载表》,经三次以上劝返仍不到校的,学校填写《学生流失报告书》并报中心学校;中心学校向乡镇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报告,做到辍学学生基本情况清楚,报告及时。

6、加强学生法制讲座、法制报告、法律咨询等活动,对学生及其家长进行普法宣传教育,让监护人知法、懂法、守法,保证学生接受义务教育。

7、加强特殊群体学生的教育管理。对留守学生、单亲学生、学困生、贫困生、问题生等特殊群体学生,学校要做到建档、建卡、建制,班主任做到多走访、多观察、多沟通,科任教师做到心到、口到、点到、谈到。健全完善爱心家长学校建设,提升对特殊群体学生厚爱一层的教育管理,确保特殊群体学生心有人爱、情有人诉、身有人护、难有人帮。

8、落实防辍控流奖惩制度。坚持防辍控流失与教师考核、评先表模、职称晋升挂钩。并从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中拿出1%进行奖惩。当年班级辍学率超出国家规定标准的,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当年考核定为不合格等次,并取消评先表模、职称晋升资格,按照比例扣除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对辍学严重的学校实行“黑名单”管理和责任追究。

9、实施政策支持。(1)积极实施市职业高中春秋两季招生,解决初中即将毕业的学生因“怕考”而流失的问题。(2)畅通入学通道,实行无门槛进入、免试即时入学,对已流入社会的辍学生,可随时到市职业高中就读,解决劝返后因无法“插班”而流失的问题。(3)对辍学的经济困难学生就读市职业高中的,在校一、二年级享受国家每人每年1500元助学金政策,涉农专业全部免费,插班就读学生减免学费,解决劝返后因“无钱”上学而流失的问题。(4)对既想读职高又想上普高的学生实行职高、普高双学籍,发放高中毕业证和技能等级证,解决劝返学生升学和就业“所需”问题。(5)与市人武部联合举办国防班,市职高建立国家兵源基地,就读市职高的学生可优先入伍,解决学生“有志报国、应征入伍”问题。(6)市职业高中面向市和特殊群体需求,培植优质学科,拓展市场对接能力,提高就业率,解决劝返学生“毕业即就业”问题。

二是强化综合监管,落实包保责任。

1、健全信息档案。义务教育阶段辍学流入社会青少年情况由教育部门负责登记,教育部门要于每年9月中旬及时向所在地政府提供初中毕业后既不升学也不读中职的毕业生名单,镇政府根据教育部门提供的名单,组织村(居)委会,认真做好实地排查登记,并逐人建档,档案内容应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家庭基本情况、流入社会原因、有何愿望或打算、监护人或父母从事职业等。工作纳入镇综治维稳信访联动中心进行管理。

2、落实包保责任。将初中毕业进入社会的闲散青少年管理服务工作纳入村“两委”工作日程,建立健全村组党员干部包保责任制,将包保效果与新农村建设与村组班子的实绩考评考核结合起来。

3、开展心理测试。卫生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对全镇初中毕业进入社会的青少年进行体验和心理健康测试,并建立健康档案。

4、整治重点场所。公安、文化体育服务中心要切实加强对歌厅、舞厅、游戏厅以及网吧等娱乐场所的监管和整治,对违规违法经营接纳未成年人上网和通宵营业的网吧予以严惩,切实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

5、打击违法用工。加大对劳务场所使用童工的查处和打击力度,有效预防未成所人外出务工,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6、强化教育培训。村(居)委会要积极宣传职业教育政策;

三是加强技能培训,促进服务就业。

1、建档立卡。重点做好高中辍学生基本信息的建档立卡工作,按照一人一档的要求进行登记,基本信息要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政治面貌、家庭成员、详细住址、就业培训意愿、联系方式等内容。

2、宣传引导。根据所掌握的高中辍学和未升学且没就业人员的基本情况,重点宣传国家有关就业培训方面的政策、定点技能培训机构基本情况、专业设置、培训方式、就业途径和方向、国家资助政策等等,鼓励其接受政府部门组织的技能就业培训。

3、加强培训。积极组织好没就业人员参加市组织各种技能培训,为他们能就业提供帮助。

4、促进就业。广泛收集本地企业用工需求,了解其用工动态;多渠道收集用工信息,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就业岗位。

特殊人群 篇5

强化特殊人群管控

——XX市特殊人群管理交流发言材料

(2012.05.17)

尊敬的各位领导:

根据市委工作安排,我就XX市开展特殊人群管理工作向各位到会领导作如下汇报,敬请各位领导提出宝贵意见建议。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社区矫正和安臵帮教工作

围绕减少重新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目标,积极探索社区矫正对象和刑释解教人员的管控帮教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新方式,狠抓措施制度落实,扎实推动工作取得新成效。一是党委政府重视,工作网络逐步健全。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一直将社区矫正对象和刑释解教人员的帮教安臵工作作为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重要内容,整合行政力量和社会力量, 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工作网络。市级建立了以党政领导为组长,司法、公安、法院、检察、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和刑释解教人员安臵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在乡(镇)建立了社区矫正工作站,明确由司法所、派出所具体负责社区矫正对象和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安臵的日常工作。建立了以司法所工作人员、社区民警为主体的社区矫正和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安臵工作队伍,吸收了一批懂法律、教育、心理学知识的专业人员 1 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充实了基层工作力量。二是职能部门有序推进,工作机制逐步规范。加强社区矫正和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安臵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建立了XX市社区矫正风险评估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制定和完善了工作衔接、信息报送、公益劳动、档案管理等一系列工作流程和工作要求。基层司法所建立健全了两类人员的报到登记、建档立卡、走访谈话等衔接程序和工作制度。各成员单位积极配合司法行政部门展开社区矫正和安臵帮教教育管理工作,定期召开法、检、公、司联络员会议,定期核对矫正台帐,预防社区矫正对象和刑释解教人员的脱管漏管;民政部门积极落实优惠政策和帮扶措施,将社区矫正对象和刑释解教人员中无家可归、无业可就、无亲可投的“三无人员”及暂时无就业收入的困难对象,纳入低保、慈善救济等政策范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会部门对有劳动能力和求职愿望的社区矫正对象和刑释解教人员实行免费登记、开展职业指导和技术培训,为他们择业创造有利条件等等。三是丰富工作措施,两类重点人员教育管控工作扎实有效。通过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风险测评,落实“严管、普管、宽管”三类管理模式,合理分配管控资源,对严管对象通过手机定位(建设中),进行实时监控,对普管对象严格日常管控工作制度,对宽管对象则实行教育为主、管控为辅的矫正方式让其尽快实现“软着陆”。依托有关民营企业、服务性行业建立安臵帮教基地18个,安臵两类人员52人,对其进行教育培训,帮助解决暂时就业,使他们适应社会环境,顺利回归社会。此外,2 还将帮教工作进一步延伸,定期前往监狱、看守所,对在监服刑人员开展延伸帮教活动,组织服刑人员观看《和美XX》、《青涩记忆》等专题宣传片,赠送法制书籍和生活用品,让他们感受到政府和家乡人民的关怀与温暖。帮教解困范围向家庭延伸,帮助服刑人员解决子女就学、家人就医、居住困难等难题,通过家庭对服刑人员开展教育帮助,争取家庭对开展工作的协助,形成司法、社会、家庭共同帮教的合力。2011年以来,全市共接收社区矫正对象165人,目前在矫265人,其中服从监管、接受帮教、表现较好的约占70%;衔接刑释解教人员227人,目前登记在册的共680人,其中经帮教转化处于稳定状态的占92%,重新犯罪率控制在2%以内,帮助社区矫正对象协调创业资金15万元,资助在监服刑人员子女上学3人。

(二)吸毒人员管理工作

2011年以来,XX市切实加大对吸毒人员特别是流动吸毒人员、吸食合成毒品人员的全面排查,摸清吸毒人员的底数和现状。按照吸毒人员户籍地划分,将在册630名吸毒人员资料分发到各户籍派出所,全面核查登记在册和已录入吸毒人员动态管控数据库的吸毒人员,严格按照“见面排查、见面算数、见面录入”的要求,通过深入社区或家庭,采取与吸毒人员本人、亲属或知情人见面等方法,对已登记在册、已录入吸毒人员动态管控数据库的吸毒人员逐一进行核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信息准。一是丰富手段,及时发现新生吸毒人员。全力查找社会面失控吸毒人员,最大限度地提 3 高对吸毒人员的发现能力,通过发布通告敦促吸毒人员主动登记、鼓励群众举报、动员吸毒人员检举揭发、加强对涉毒娱乐场所专项整治等形式,组织力量切实加大对外来务工人员、娱乐场所从业人员、社会无业人员等吸毒高危人群的排查,最大限度地发现隐性吸毒人员。二是借助载体,深化吸毒人员动态管控。进一步强化信息录入和吸毒人员动态管控数据库维护,切实加强对流动吸毒人员特别是毒情严重地区吸毒人员的管控,最大限度地提高对吸毒人员的动态管理能力。对于拒不交代真实身份或提供虚假信息的吸毒人员,通过采集照片、指纹和DNA信息的方式,录入重点管控吸毒人员数据库,进行特别管控。三是整合资源,落实戒毒工作管理措施。落实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社区康复、戒毒康复场所康复、社区药物维持治疗等措施。对于被认定为吸毒成瘾严重、不具备社区戒毒条件的吸毒人员,按照规定要求,坚决予以强制隔离戒毒并及时投送;对于有固定住所或稳定生活来源、具备社区管理条件的吸毒成瘾人员,依法责令其接受社区戒毒;对于即将强制隔离戒毒期满符合出所的吸毒人员,责令其进行社区康复,由乡(镇)人民政府按照《戒毒条例》的有关规定,逐一与其签订社区戒毒或社区康复协议书,并严格按照协议书规定进行管理。2011年至今,我市共查获吸毒人员158人,强制隔离戒毒54人;解除强制隔离戒毒人员19人,都已纳入社区戒毒康复;责令社区戒毒145人。

(三)具有肇事肇祸倾向精神病人管理工作

近年来,我市易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管理工作始终奉行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和防治并重的工作思路,严格责任措施落实,工作质量得到不断提高,全市新发易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100%得到了治疗,易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大幅提高,精神病患者肇事率进一步降低。一是组织机构保障,防治工作有基础。在各乡(镇)成立了精神病防治康复领导小组,各乡镇卫生院均有一名医生负责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每月按时进行精神疾病防治康复和开展精神疾病预防宣传工作,按要求对乡村医生进行精神病防治知识业务培训,指导乡村医生开展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年终基本能做到按时上报各种表卡资料。二宣传工作有成效,群众认识有提高。在各乡(镇)设臵了精神病防治知识宣传专栏,加大宣传力度,呼吁社会各界对精神残疾人给予更多的关注、理解和支持,保障精神残疾人合法权益,为精神康复者回归社会创造良好社会环境。组织开展了“承担共同责任,促进精神健康”为主题的宣传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大力宣传,使广大群众对残疾人事业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更深的认识,对精神卫生保健知识、心理健康知识有了新的认识,使人们从旧传统观念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了解认识精神疾病,正确看待精神病人,支持理解精神病防治工作。三预防工作重排查,治疗工作有创新。组建XX市易肇事肇祸精神疾病患者排查和随访管理工作技术指导组,开展了易肇事肇祸精神疾病排查工作,对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精神病防治人员进行培训,深入排查复核。对于精神病康复工作,实行社会化、5 开放式、综合性的管理,采取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工疗、娱疗、体疗相结合的综合性康复治疗方法,采取住院治疗、门诊治疗、社区治疗、监护小组管理等多种治疗形式进行康复治疗。至目前,全市建立健康档案纳入系统管理易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1261人,规范管理人数1229人,规范管理率97%,服药治疗人数421人(其中免费服药人数312人),治疗显好人数939人,显好率74%,肇事1人,肇事率为0.7‰;有114例易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在接受住院治疗(其中38例由XX市民政局救助治疗)。

(四)社会闲散人员管理工作。该类特殊人群管理工作无相关工作数据。

二、存在的问题

社区矫正和安臵帮教工作:一是管理理念有待改善。管理理念仍然停留在“管得住,不出事”上,管的目的主要是防范特殊人群再度造成社会危害,考虑问题也是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而较少从如何促使两类人员重返社会这一立场考虑。二是思想重视有待提高。少数单位对两类人员管理工作思想认识不高,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把两类人员管理工作放上重要议事日程,往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多数乡(镇)两类人员管理工作仅靠司法所、派出所并肩作战,难以抓出成效、抓出成果。三是帮扶措施有待落实。虽然政策规定两类人员可以享受一定的就业援助、创业扶持、生活救助,但是,在执行起来仍然是困难重重。有些援助门槛太高,符合条件者极少;财政资金投入少,有些优惠政策落实 6 有困难;有些优惠政策没有明确的配套措施无法落实。四是宣传教育有待深入。对两类人员服务管理工作的宣传和舆论导向力度不大,还没有引起社会各界对两类人员管理工作的广泛关注,尤其是未形成对两类人员存有一颗包容之心的社会氛围,或明或暗的社会歧视仍在挤压着两类人员的生存空间,给他们重返社会制造障碍。

吸毒人员管理工作: 一是因城市改造拆迁、机构撤并等原因造成的人户分离情况较为突出,不少吸毒人员居无定所、行踪不定、去向不明,客观上造成涉毒人员管控措施难以落实。二是列管在册的吸毒人员假姓名、假地址较为突出,影响信息录入工作,制约吸毒人员管控。三是吸毒人员现状信息、列管信息更新维护难度大,特别是外来吸毒人员出所后既不回入所前的现居住地,也不回户籍地,造成此类人员现状信息和列管信息难以及时更新维护,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管控难度。

具有肇事肇祸倾向精神病人管理工作:一是部分乡镇卫生院(社区)精防医生更换后,对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不熟悉,工作出现脱节现象,难以持续有效的开展工作;二是个别乡镇(社区)对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服务规范的工作目的、要求、程序、方法不清楚、不明确,对已纳入管理的易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档案资料不齐全,个人健康档案普遍存在缺项漏项的情况,未按规范要求开展随访工作;三是乡镇精防人员紧缺,工作繁杂,任务繁重,加之对易肇事肇祸精神病管理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对重性 7 精神疾病管理工作投入精力有限。四是精神病患者家属对出院后的社区康复治疗重要性认识不足,病情反复才给患者治疗,病情稍有好转就自行停药,不能坚持服药治疗,导致病情复发或病情时好时坏。五是“十二五”期间,彩票公益金康复项目工作结束,贫困精神病患者救助经费无来源,医疗救助工作难以持续开展。

三、下步工作意见

(一)以更新管理理念为动力,从防控型模式向服务型模式转变。如果我们把特殊人群看成是危险人物或潜在的破坏者,对其报以怀疑态度和不信任,从此立场出发的管理模式就必然是防控式的,管理的目的也只是满足管理者的自身需求,而较少会关注特殊人群作为正常社会人的人格需求和生存需求。特殊人群的管理者事实上也是教育者,工作理念决定着他们的未来,要真正把这些特殊人群看作是有用的人,有针对性的提供融入社会所需要的技能训练,增进其社会责任感,为其重返社会创造条件,以服务式的柔性管理代替监控式的刚性管理,并以此理念来检讨现行的监管规定和定位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以此次机构调整充实为契机,形成特殊人群管理工作合力。将特殊人群管理工作摆上位臵,纳入综合治理目标考核,作为“一票否决”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特殊人群管理专项组的协调作用,建立联合帮扶工作机制,依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民政、财政、工商、税务等成员单位,形成整体帮扶合力。加大帮扶财政资金投入力度,为特殊人群 8 提供技能培训、职业介绍、创业贷款担保、贴息等服务,对现行社保政策无法有效救济的特殊人群给予必要的救助等。

特殊人群 篇6

在第8届残运会提前的比赛中,年仅23岁的李樟煜在男子c1级自行车1公里个人计时赛中发挥出色,打破了南非选手费南多在今年3月份创造的世界记录。因此,使他成了杭州站火炬传递的第一站选手。大家想想,这背后,李樟煜得付出多少汗水和心血,这是因为他相信只要有爱,再大的障碍也能挺过去。

在坐式排球的比赛中,每位队员都表现的格外出色,让这场比赛变得格外精彩,绝对不比奥运女排,让那些轻视残疾人的人的脸上充满惊讶。

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是充满真爱的,只要相信真爱,真爱就一直伴随你。世界原本是漆黑的,但有了真情,它让这个世界温暖起来,它像一个大太阳,它让阳光照射在大地上,让爱心充满世界。

其实,世界上充满真爱,不要把真爱当做是理所应当的关怀,要把真爱当做是鼓励是战胜种.种困难的坚强。

在路上,给陌生人一个微笑;遇见熟人,打招呼;朋友间,相互问好,相互关心;学校里,看见老师,说你好……这些都是人间真情。真爱让这个世界更加美好,让这个世界更加温暖。

可能有时候,有些人会瞧不起残疾人,但你们应该知道他们付出的,比普通人要多很多,所以他们不比普通人差。知道吗,他们也有失败的时候,但因为他们相信有真爱,让他们更加坚强。艳阳下,他们的汗水浇灌着这片土地,我看到成功离他们不远了。

我们,从来不会把他们当做不一样的存在,他们很普通,只是他们比我们更坚强,更执着,心中的力量会更加强大。我们一直相信,世界上无时不刻有着关爱,也正是这些关爱,让我们有了冲破一切阻碍、战胜困难的力量,我们始终会在心里执着追求着。有爱无碍,真爱是太阳,是阳光洒满每寸土地;真爱是动力,是希望,是战胜苦难的坚强……让我们携手,传递爱心,传递温暖,传递幸福!

特殊人群 篇7

爱滋病问题已给人们的政治、经济、健康保障、社会发展等方面带来巨大的影响, 迫切需要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进行防治。因此为了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牡丹江市爱滋病疫情和流行趋势, 为制定和调整爱滋病防止策略提供重要依据, 牡丹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5~2008年对本市监狱、监管支队、劳教所等在押人员进行了HIV抗体监测。共监测4808人, 检出HIV感染3人, 现将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监测对象

牡丹江市监狱、监管支队、劳教所全体在押人员。

1.2 调查方法

设计调查表, 对监狱对象的人口学特征、有无吸毒行为等方面进行现场调查, 同时用真空采血管采集5 ml静脉血备检。

1.3 检测方法

用酶标法 (ELISA HIV-1/2混合型) 初筛, 初筛阳性者用两种不同厂家酶标试剂进行复检, 复检再阳性的样品送省爱滋病确认实验室用免疫印记法 (WB, HIV-1/2混合型) 确认。确认阳性者进一步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医学咨询。

2结果

2.1 基本情况

共调查、监测4808人, 全部为男性。年龄为20~60岁之间 (多数在30~45岁之间) 。职业多为无业人员、工人、农民、个体。文化程度多为初中、小学。

2.2 检测结果

4808例受检者中检出HIV抗体阳性者3例, 检出率0.62‰。3例均确认为HIV-1抗体阳性。3例HIV抗体阳性者平均年龄33.7岁, 均为无业人员, 性关系比较复杂, 且性生活过程中没有使用安全套。

3讨论

冬季,特殊人群的养生防病 篇8

冬季最常见的疾病是感冒,感冒大多由于人体免疫抵抗力下降,不慎感受风寒导致病毒侵袭感染所致,轻则头痛、鼻塞、流清涕、咽痛、浑身酸痛乏力,重则发热,咳嗽、呕吐、腹痛腹泻。针对病毒并不需要马上使用抗生素,但是不少患者会自服各种抗生素,不仅无效,反而容易产生耐药,甚至出现超级细菌现象,所以对待感冒不可滥用抗生素。中医中药具有调节免疫和良好的抗病毒作用,若正确使用,可以获得良好治疗效果,达到防治结合、增进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感冒早期多属于风寒外感,大多表现怕冷重、发热轻,头痛身痛,鼻塞流涕,咽痛,轻度咳嗽等,此时可以采用荆防达表汤治疗,冬季感寒较重者可以选用麻黄汤治疗,夹湿者可以选用九味羌活汤治疗;而对于风热感冒(素体阳旺火重人群易于出现),表现发热超过38.5°C,轻度怕冷,口渴,咽喉干痛,咳嗽等症时,可以采用银翘散、桑菊饮治疗。冬季可以形成外寒内热症,此时可以采用麻杏石甘汤、华盖散治疗,夹湿者可以配用鸡苏散治疗。老年人、小孩虚体感冒,往往可以出现气虚夹风的症状,可以选用益气祛风解表的人参败毒散、参苏饮等;产妇感冒,大多出现阳气不足、感寒较甚,可以选用桂枝新加人参汤或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原有各种慢性疾病又不慎感冒者,应分别气、血、阴、阳亏虚的不同情况对症治疗。

结合冬季的气候特点,可采用积极的措施未病先防,避免感冒的发生。老年人、小孩由于体质薄弱,易于感风受寒感冒,因此可以选用药膳进行对症预防。

(1)黄芪防风防感茶:取黄芪、防风、鲜生姜,滚开水浸泡当茶饮,具有益气祛风防感作用。

(2)党参苏叶粥:取党参、苏叶、生姜,与粳米熬煮成粥,具有益气祛风、散寒防感作用。

原有各种慢性虚弱疾病者,由于脏腑功能薄弱,在冬季易于感寒发作,可采用以下药膳预防。

(1)黄芪荆芥茶:取黄芪、荆芥、鲜生姜,开水浸泡加上红糖当茶饮用,具有补益肺气、祛风防感作用,适宜于肺气亏虚之人预防。

(2)黄精党参粥:取黄精、党参、鲜生姜、红枣,与粳米熬煮成粥食用,具有补益脾气、散寒防感作用,适宜于脾气虚之人预防感冒。

(3)白芷苏叶生姜饮:取白芷、苏叶、鲜生姜,开水浸加上红糖当茶饮用,具有温胃散寒、和胃止吐作用,适宜于平素胃气虚寒、易于受凉上吐下泻的胃肠型感冒人群。

(4)对于既有内火、又有体虚易感之人群,应选用既补虚又防补而上火的性平药膳,进行调养预防,可以选用太子参、苏叶、玉竹、红景天炖茶,具有气阴双补、强壮体质、祛风防感作用,适用于内火素旺而体虚易感的人群。

冬季,老人要随时注意气候变化,不要去人口密集的地方,居室要保持经常通风,并保证良好睡眠,避免过度疲劳,都有益于养生防病。

上一篇:小学生最常用的名人名言下一篇:儿童音乐启蒙教学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