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土建(精选8篇)
一、课题的目的与意义
土建类本科专业毕业设计是学校教学计划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综合素质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是衡量高等教育和办学效益的重要评价内容。毕业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专业课知识和相应技能,解决土木工程设计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分析、处理问题的本领。
二、课题发展现状和前景展望
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速度很快,办公楼设计在现阶段发展也很快,每个城市里基本上都有标志性的办公楼,还有不计其数的中小办公楼,这些办公楼的建成筑就了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更使城市的经济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但是国内外很多专家都发现,有时候环境的压抑可产生工作的压力,如通风不畅,采光不好,这样容易降低工作效率,所以工作环境设计得好的话,可以把很多的问题调节了,这样可以大大的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所以如何把办公楼设计的更好、更合理、更美观,是当今社会的热点之一。
办公建筑作为城市建筑的一种主要类型,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办公建筑,沿着城市的干道向城市四周展开,从中我们也许可以寻找到城市发展的文脉和城市发展的轨迹。同时,在一定意义上,办公建筑也成为管理者、规划者素质的综合体现。直至今日,我国的经济形势,在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伴随着政府体制改革,进行办公设计更新的途径可能有多种多样,目前主要的方式有固定空间多样化类型和大空间灵活化类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不断凸显,要在进步的前提下合理地解决问题,我所采用的底部框架,上部砖房的建筑结构形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总之,都是为了适应多功能现代化的需求,也就是适用社会发展的需求。
三、课题主要内容和要求
1、设计题目:办公楼
工程地点:长沙某高校;
设计规模:总建筑面积:3000~3200m2;
抗震设防烈度:6度;
地质条件:自然地表以下 0.6m内为杂填土和腐殖土;0.6m~4.5m为褐色粘土,地基土承载力设计值取220kPa;4.5m~10m为卵石土层,10m以下为稳定的岩石。
建设单位要求:建筑用途为学校行政办公楼,总层数为3~5层;主要用房包括:门厅,值班室,办公室,会议室;辅助用房主要包括:接待室,公共卫生间,文娱室,陈列室等。
主要技术指标:
门厅:60m2;
接待室2间:30 m2/间;
大会议室2间:150 m2/间;
中会议室(每层均设):60 m2/间;
普通办公室约30间:15 m2/间;
领导办公室8间:30 m2/间;
大空间办公室4间:120 m2/间;
文娱室2间:90 m2/间;
陈列室2间:90 m2/间;
档案室:150 m2;
储藏室:50 m2;
图书 阅览室:150 m2;
值班室:15 m2 楼梯间及公共走道等;
卫生间:根据人数计算,每层均设男女卫生间。
2、结构形式
本工程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楼板可采用现浇或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板,基础采用柱下独立基础。
3、设计内容及深度要求
3.1.建筑设计
(1)建筑初步设计(方案设计)
绘制建筑平面、立面、剖面及构造的方案草图。
(2)建筑施工图设计(绘制施工图)
严格按《建筑制图标准(GB/T50104-2001)》绘制建筑施工图,其中手工绘制3-4张,成果形式及要求:建筑设计总说明、总平面图(1:200)、一层平面图(1:100~200)、其他层平面图(1:100~200)、屋顶平面图(1:100~200)、正立面图(1:100~200)、侧立面图(1:100~200)、剖面图1个(1个主楼梯剖面)、节点详图2个(1:10~30檐口、泛水、阳台扶手等)、门窗表、表现图、功能分析图、其他特征平与立面(1:100~200)、单元放大平面图(1:50;含设施家具布置)。
3.2、结构设计
(1)确定结构方案,合理选型
根据建筑设计、材料供应和施工条件,合理的确定结构方案和结构布置,完成结构布置草图。
(2)结构计算
在结构布置的基础上,对现浇连续梁、板进行计算,并选取一榀有代表性的框架及柱下基础进行结构设计计算(包括确定计算简图、荷载计算、内力分析及组合、配筋计算等),须有详细的设计计算步骤。框架设计计算时,要求分别进行手算和电算,并对两者的设计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3)结构施工图绘制及深度要求
结构施工图按照手算设计计算结果,严格按《建筑制图标准》绘制,其中手工绘制2张,成果形式要求:基础平面结构布置图(1:100)、基础大样图(1:20~50)、标准层结构布置图(1:100)、屋面结构布置图(1:100)、框架模板配筋图(1:20~100)、现浇楼梯配筋图(1:20~50)、现浇雨棚配筋图(1:20~50)、连续梁、现浇板配筋图(1:20~50)。
3.3、施工组织设计
完成施工组织设计和一个分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1)施工组织设计要求:确定施工部署;拟定施工方案;选择施工方法、施工机械;确定施工顺序、步骤,制定施工技术措施。
(2)分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分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可选作基础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要求:计算工程量;选择施工方法、施工机械;确定施工顺序和步骤,制定施工技术措施;分部工程施工平面图;施工进度计划编制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对主要材料要编制材料、半成品和零件的消费进度计划(钢材、水泥、木材、砌体材料、门窗等)
(3)成果形式及要求
按《建筑制图标准》绘制:施工组织设计说明书、主体施工阶段施工平面图、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并附说明、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并附说明。
4、计算书内容及格式要求
计算书内容包括中英文摘要、目录、前言、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施工组织设计、结论与思考、致谢、参考文献等。采用学院的统一格式,要求打印并按要求装订成册。
5、主要参考资料
1、所学教材:房屋建筑学、建筑制图、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施工技术与组织管理、工程概预算、地基基础等;
2、图集:建筑标准图集、中南地区标准图集等;
3、国家现行有关规范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结构、建筑结构荷 载规范、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制图标准等。
四、本课题的设计步骤
1、建筑设计
(1)总平面图(2)各层平面图
(3)剖面图(1~2个)(4)立面图(1~2个)
(5)节点详图(1~3个)(6)简要设计说明
2、结构设计
(1)根据房屋基本情况确定结构设计基本参数
(2)进行结构平面布置
(3)手算一榀代表性框架
(3.1)选取计算框架并确定该榀框架在各种作用下的计算简图
(3.2)各种荷载工况下的内力计算
竖向荷载(恒、活)作用下的内力计算采用分层法;水平荷载(风、地震)下的内力计算采用D值法。
(3.3)控制截面内力计算、内力组合、抗震组合内力级差调整
(3.4)框架梁、柱截面设计及节点核心区截面抗震验算
(4)基础设计
(5)楼梯设计
(6)计算机分析与设计
使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研制的PMCAD建立结构整体计算模型,对标准层及屋面层楼板进行配筋;
用PK对手算框架进行建模分析,对比分析手算结果和PK结果;
用TAT进行结构整体空间分析与设计。
(7)整理计算书,绘制结构施工图
3、施工组织设计
(1)确定施工方案
(2)编排施工进度计划,绘制横道图
(3)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五、进度安排及完成时间
毕业实习:3周(第1-3周);包括开题报告、实习报告的完成;
建筑设计:3周(第4-8周);其中建筑方案1周、建筑施工图4周;
结构设计:4周(第9-12周);其中结构方案1周、结构施工图3周;
施工组织:1周(第13周);
成果整理:2周(第14-15周);
答辩: 1周(第16周)。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 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 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 署意见及所在专业审查后生效。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此电子文档标 准格式(可从教务处网页上下载)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 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3.“文献综述”应按论文的格式成文,并直接书写(或打印)在本开题报告第一栏目内,学生写文献综述的参考文献应不少于 10 篇(不包括辞典、手册),其中至少应包括 1 篇外文资料;对于重 要的参考文献应附原件复印件,作为附件装订在开题报告的最后。4.统一用 A4 纸,并装订单独成册,随《毕业设计(论文)说 明书》等资料装入文件袋中。
毕 业 设 计(论 文)开 题 报 告
1.文献综述: 结合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每人撰写 2500 字以上的文献综述,文后应列出所查阅的文献资料。软件项目开发管理系统
进入二十一世纪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的各种观念开始发生惊天巨变,各行 业也开始转向信息化。而随着Internet的普及与发展、随着电脑及网络技术的大范围 应用,信息技术、网 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等都在不同领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随着IT 产业的不断膨胀,各种各样的软件项目被飞快的开发出来。各种应用软件,各类实施 项目不断被推出,在世界高速发展的今天,在各类软件项目层出不穷的今天,如何规 范的,系统的,安全的,高效的管理好各类软件项目,成为了当前各软件项目开发公 司的最大难题。要想去逐步解决这些问题,则需要应用到软件项目开发管理系统。软件项目开发是一件非常复杂的工作,他需要各种软件开发人员投入到这个开发 大军来,相互协调配合,相互提升。而对众多的软件公司或开发团队来说,有效的管 理和控制软件项目是非常重要的。为了给这一复杂而重要的工程带来可操作性的简便 和准确的数据信息。Software Projects Exploitation Management System就是为着 这一目的开发出来的。软件项目管理系统主要用来帮助软件公司架构规范的软件项目开发管理过程(项 目计划管理、监督与跟踪、需求管理、测试管理、缺陷管理...)包括:
1、帮助软件公司进行有效的项目数据度量管理(针对SEI CMM3/CMMI3的标准);
2、帮助各软件公司长效实施组织过程体系规范(ISO9001、SEI CMM/CMMI);
3、帮助软件公司建立项目过程数据库和知识库等。故本综述分别从基于B/S模式 数据库的设计方法、分析,设计对软件项目管理系统进行综述。
4、提高过程透明度,加强对项目的监督和管理(针对项目的进度、成本、质量、资源、活动等);
5、支持软件公司的多级管理模式,包括:企业高层、质量部、项目经理、程序员;
6、支持项目组内、异地的开发组间、异地的客户与组间的协同工作模式,突破地 域障碍;关健词:数据库软件、软件工程、C/S模式、B/S模式、JAVA 关健词
数据库技术是数据管理的技术,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近几年来,数 据库技术发展越来越快,在多种应用领域对数据管理的需求越来越多,数据库技术的 重要性已不断的被更多的人所熟知。数据库技术是数据管理的技术,它也是计算机科 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不仅在大、中、小、微各种机型上都配有数据库管理系统,各行各业的信息系统,甚至是国际互联网上的信息系统都离不开数据库的支持。因此,数据库已成为信息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从计算机技术和数据库的发展过程来看,计算环境和数据库技术基本保持着一种 同步发展的状态。现阶段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就是基于 B/S 模式或者基于 C/S 模式的数 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可以定义为:“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用于管理数据的计算 机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使用户能方便地定义和操纵数据,维护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 性,以及进行多用户下的并发控制和恢复数据库。随着 B/S 模式与 C/S 模式数据库的 发展,数据库系统也出现了嵌入式数据库系统和移动数据库系统。嵌入式移动数据库 可以定义为:嵌入式移动数据库系统是支持移动计算或某种特定计算模式的数据库管 理系统,数据库系统与操作系统、具体应用集成在一起,运行在各种智能型嵌入设备 或移动设备上。目前这已经成为一个十分活跃的研究和应用领域——嵌入式移动数据 库或简称为移动数据库(EMDBS)。其中 C/S(客户机/服务器)结构,即大家熟知的客户机和服务器结构。它是 软件系统体系结构,通过它可以充分利用两端硬件环境的优势,将任务合理分配到 Client 端和 Server 端来实现。实质就是客户端运行应用程序,并向服务器数据库发 送 SQL 请求及取回结果;服务器数据库侦听基于 TCP/IP 的网络,响应请求并返回 处理结果。两层结构最大的优点在于系统结构简单。一个良好的软件项目开发系统对 C/S 结构需要完成以下功能: a)数据库的维护功能包括数据的备份、恢复等功能 b)权限分配管理功能。c)d)基本数据的维护。基本数据指的是软件项目的基本信息。动态数据录入、编辑、修改、查询等。动态数据指的是检测到的信息及其改造 后的一些相关的信息。
B/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数据库系统。是 WEB 兴起后的一种模式,WEB 浏览器是客户端最主要的应用软件。这种模式统一了客户端,将系统功能实现的核 心部分集中到服务器上,简化了系统的开发、维护和使用。三层结构是把应用逻辑 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层是用户界面(User Interface),提供用户与系统的友好 交互。第二层是应用服务器,专司业务逻辑的实现。第三层是数据服务器,负责数 据信息的存储、访问及其优化。基于上述数据库系统特点,软件项目管理系统是在 WINDOWS 环境下,采用 C/S 模式,使用 JAVA+SQL Server 语言设计。其优越性体现在:(1)非过程化语言 SQL 是高级的非过程化编程语言,允许用户在高层数据结构上工作。它不要 求用户指定对数据的存放方法,也不需要用户了解具体的数据存放方式,所以具有 完全不同底层结构的不同数据库系统,可以使用相同的 SQL 语言作为数据输入与 管理的接口 SQL 以记录集合作为操作对象,所有 SQL 语句接受集合作为输入,返回集 合作为输出,这种集合特性允许一条 SQL 语句的输出作为另一条 SQL 语句的输 入,所以 SQL 语句可以嵌套,这使他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和强大的功能。SQL 不要求用户指定对数据的存放方法,这个特点使用户更易注重于要得到的 结果;所有 SQL 语句使用查询优化器,它是 RDBMS 的一部分,由它决定对指定数据 存取的最快速度的手段,查询优化器知道存在什么索引,在哪儿使用索引合适,而 用户则从不需要知道表是否有索引、有什么类型的索引。(2)是所有关系数据库的公共语言 由于所有主要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都支持 SQL 语言,用户可将使用 SQL 的技 所有用 SQL 编写的程序都是可 能从一个 RDBMS(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转到另一个,以移植的(3)统一的语言 以前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为上述各类操作提供单独的语言,SQL 将全部任务统 而
一在一种语言中。SQL 可用于所有用户的 DB 活动模型,包括系统管理员、数据库 管理员、应用程序员、决策支持系统人员及许多其它类型的终端用户。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证明,建立在B/S或C/S模式下的数据库设计基础之上的软件 项目开发管理系统具有稳定、高效、可靠的特点,同时拥有良好的可伸缩性,能够充 分适应未来系统的扩展需求,出色的可重用性则大大降低了构建新系统的成本。
参考文献
1、《VB+SQL Server 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与实例》
2、《Visual Basic编程技巧:网络与数据库篇》
3、《数据库系统原理》 李站怀 著 李晓黎、张巍人民邮电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4、《Visual Basic 6 数据库编程大全》 弗洛克维克(美)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
5、《Visual Basic 6 数据库程序设计高手》 温贤发 科学出版社(2001)
6、《Visual Basic 开发指南:SQL Server 篇》邱仲潘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7《Visual Basic 编程技巧:网络与数据库篇》 清宏计算机工作室 版社(2001)机械工业出
毕 业 设 计(论 文)开 题 报 告
2.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目的与意义;
二、课题发展现状和前景展望;
三、开题报告: 课题的目的与意义;课题发展现状和前景展望;课题主要内容和要求;研究方法、课题主要内容和要求;
四、研究方法、步骤和措施
一、课题的目的与意义
在二十一世纪信息迅猛发展的时代,网络的普及使网络和企业很自然地走到了一 起,而如今通信最杰出功劳之一,则是软件项目开发管理系统的广泛应用与飞速发展。未 来个人或企业管理可以很方便,快捷,高效的进行管理。随着 Internet 技术的发展,它对我们工作和生活显得更加重要,尤其是现在项目软 件,应用软件不断推陈出新的今天,各企业对管理不同项目,来应用软件迫切的需要高 效性,规范性,安全性、及时性。而基于 B/S 模式下的数据库所设计而成的软件项目开 发管理系统刚好提供了这些功能。本系统就是一个能够让用户能及时有效地对软件项目 开发管理系统进行操控,并且是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的。在网上实现对软件项目的任何 时间,任何地点安全有效的管理这是软件项目开发管理系统的发展方向。
二、课题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展望
因特网是一个巨大的全球性的信息服务中心。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上交易、电 子商务的逐渐繁荣,各行各业的规模不断发展与状大,这就更需要一个安全的,可靠的,高效的管理系统来管理,因此,软件项目开发管理系统的设计就变得尤为重要。各个公司可以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和公司的具体情况提出对应用软件的需求,通 过我们的软件项目的特定开发服务,不但可以解决企业当前面临的困境,还能够提高信 息中心的软件开发维护水平,为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随着企业信息 化水平的提高、网络的快速发展,已经有很多企业意识到了使用软件项目管理系统可以 大大提高管理效率、资金使用率、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同现有业务接轨。随着现代社会节奏不断加快,各企业之间的竟争也日益激烈。随之也给企业带来了 巨大的压力与挑战,为了能适应残酷的市场竞争,为了能便捷管理,各软件项目管理系 统已经成为一种当前各大企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而要分析设计出一个实用简单,安 全高效的管理软件,其前提必须在基于 B/S 模式下的数据库设计与分析。软件项目开发 管理系统做为一种新型的网络管理系统,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及其各大企业的重视,它 已经成为一家企业的管理支柱,而随着越来越多的软件系统的开发,如果缺少一个好的
软件管理系统,则不仅不能让操控者感觉到安全,方便,高效,而且会带来资源的浪费。然而,现有的软件存在严重的功能不足,开发出一种新型便捷的软件项目开发管理系统 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三、课题主要内容和要求
1、此课题设计任务特点及分析主要是通过对该数据库软件设计与分析,使学生能够 熟练运用一门程序设计语言来掌握 C/S 或 B/S 数据库设计的方法和过程,以及为设计其 它应用软件提供帮助,进行提高软件设计能力。2、课题主要任务与要求(1)初步方案:通过查阅资料,首先对我的课题进行可行性研究和需求分析,提出 相应的设计方案并进行方案论证,然后对该课题进行模块划分并找出模块之间的关联关 系,画出系统流程图,在此基础上进行源代码编写和调试,最后撰写毕业论文。(2)主要任务 a 使用 C/S 或 B/S 模式设计该系统,并要求系统完成后操作简单,功能完善,界面美 观。b 系统用户管理模块:包括文件操作,普通用户和系统管理员不同身份口令密码修 改,系统退出等。c 登录界面设计:要根据不同的用户设计不同的口令密码,并且进入系统后,根据 用户不同对该软件使用权限也不同。d 项目流程管理模块:包括项目基本信息的录入、修改和删除;申请立项;批准立 项;项目工程分配;项目中止等功能。f 项目实施管理模块:包括成立项目组;划分功能模块;书写项目报告等功能。e 项目文档管理模块:包括项目文档信息的添加、删除、修改和查询。g 项目测试管理模块:包括测试工程师添加、修改和关闭报错记录;开发工程师查 看、解决报错记 录。h 项目验收管理模块:包括提请验收项目;测试工程师,质量控制工程师,业务主 管,项目主管签字等功能。i 项目总结管理模块:包括项目总结记录的添加、修改和删除等功能。j 信息打印模块:能实现对各种报表的打印
四、可行性分析、研究方法和步骤 可行性分析、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分析: 选取几台中等配置电脑,在操作系统为 WINDOWS XP 的环境下,使用 VFP,DELPHI,VB,JAVA 等程序设计语言开发该软件系统。C/S(客户机/服务器)结构,实质就是客户端运行应用程序,并向服务器发送 SQL 请求 及取回结果;服务器侦听基于 TCP/IP 的网络,响应请求并返回处理结果。两层结构最 大的优点在于系统结构简单。只要把客户机和服务器在网络上连通,利用一些快速应用 开发工具,就可以很快地开发出一些部门级的小规模应用,同时开发和运行的环境都相 对简单。B/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数据库系统。就是建立并配置 WEB 服务器及
PowerBuilder 应用服务器,以实现通过浏览器来访问数据库。B/S 结构设计思想的主要目的,就是为 了解决两层结构中原发性的问题。其最主要价值在于产生一套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把 客户/服务器结构下的应用可靠地推广到企业级的关键任务环境中,并利用这一技术所 带来的高效率、多功能与灵活性,增强企业信息网的性能和扩展能力。三层结构是把应 用逻辑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层是用户界面(User Interface),提供用户与系统的友 好交互。第二层是应用服务器,专司业务逻辑的实现。第三层是数据服务器,负责数据 信息的存储、访问及其优化。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主要采取包括:文献调研、课题考察、实践总结、实验分析、调查统计等 设计进度安排: 设计进度安排: 1 第 1 周任务:布置任务,学生进行资料查询。2 第 2 周~第 3 周任务:软件需求分析并画出结构流程图。3 第 4 周任务:系统模块功能划分。4 第 5 周~第 13 周任务:模块源代码编写及调试。5 第 14 周任务:系统检测并通过最后测试。6 第 15 周任务:毕业设计论文编写。7 第 16 周任务:指导老师论文审阅、修改及学生毕业答辩。
毕 业 设 计(论 文)开 题 报 告
指导教师意见: 1.对”文献综述"的评语:
2.对本课题的深度、广度及工作量的意见和对设计(论文)结果的预测:
指导教师: 年 所在专业审查意见: 月 日
1.1 问题的提出
1) 目前在美国、日本等国家, 都在中小学开设了机器人课程。机器人教育是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的载体, 已经逐渐进入我国中小学课堂, 我校也就VEX机器人设计方面作为校本课程有所实践。
2) 中国正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 这将有力促进机器人新兴市场的成长, 创造世界上最大的机器人市场。
3) 我市中小学机器人竞赛活动从2003年开始起步, 在市教委、市科协的高度重视和大力培育下, 已经初见成效, 在国际、国内各类赛事上取得了优异成绩, 部分项目发展水平走在了全国前列。从2010年开始, 市教委、市科协整合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和“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三项全国赛事的学生机器人竞赛项目。其中VEX机器人比赛项目是机器人竞赛的一个重要项目。
4) 近年来, 我校参与了南岸区牵头的课程改革和课程领导力建设, 在校本课程设计方面有了一点尝试, 但还不系统, 不成体系。另一方面我校参加全国、市、区组织的各级VEX机器人工程挑战赛已有7年, 成立了机器人工作室, 有6套VEX机器人, 专业辅导教师2名, 在这段时间, 我校参加区、市、全国各类比赛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 如全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初中组二、三等奖, 市机器人大赛连续几届一等奖等, 这些成绩在重庆市内有较大影响。近三年, 我校也在这一项目的校本教材编写、课程标准制订、课程评价体系方面做了一些尝试。但是这一项目还没能形成一门成熟校本课程。因此我们选择了这一课题进行研究, 希望通过此立项课题的研究, 可以改变我校没有正规的机器人课程学习的现状, 使我校的学生有一门正规可以选修的校本课程, 让学习机器人技术的学生在学习机器人课程时有正规化的课程内容和严谨的学习标准。另外, 可以通过此校本课程的开发, 提升研究教师的课程理论研究水平, 同时让VEX机器人的学习有课程体系作支撑, 丰富VEX机器人的学习内容。
1.2 研究意义
1) 理论意义。
(1) 校本课程开发尽可能地反映社区、学校和学生的差异性, 及时融进最新的科技成果、社会问题, 充分考虑到教师的积极参与、学生的认知背景与需要, 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程选择, 它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补充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
(2) 使创新教育理论与创新教育实践有机结合。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中明确提出了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 并曾40多次提到“创新”一词。机器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 正为创新教育理论与创新教育实践的有机结合以及创新成果的保护提供了有效的平台。
(3) 为培养学生具备“21世纪技能”提供了有效的平台。适应能力、多种交流能力、非公式化的问题解决能力、自我管理及自我发展能力、系统化的思维能力被称为“21世纪技能”的组成部分。机器人课程以它自身具有的鲜明特点, 能为培养学生具备“21世纪技能”提供有效的平台。
2) 实践价值。
(1) 学生发展的需要。在中小学机器教学活动中, 学生必须亲手设计与制作机器人, 自己决定在组装机器人的过程中用到哪些零部件。在电脑上设计程序, 然后再不断地进行试验, 不断地修改相关设备参数, 实现最优化的实施效果。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可以得到很多方面的锻炼。
(2) 提升学生参加机器人竞赛能力的途径。通过本课题的研究, 让没接触过VEX机器人工程挑战赛的学生从零起点学起, 以参加比赛为目标之一, 在搭建VEX比赛机器人的过程中, 以解决一个接一个的问题为目标, 以小组为单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在实践中设计方案,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成长。最终在大赛中取得好成绩。
(3) 学校科研兴校的需要。实现科研兴校是我校近几年发展规划目标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 也是教师队伍内涵发展的关键环节, 更是我们学校能否再上一个新台阶的关键。抓住课题研究这个机会, 通过专家的引领, 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活动, 从而提高全体教师的素质, 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 高效优质地实现学校内涵发展。
(4) 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校本课程开发赋予了教师一定的自主权, 充分调动了教师积极参与课程开发的热情, 为教师提供了发挥创造性空间和大显身手的机会。教师参与课程开发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课程意识, 对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也有促进作用。机器人是全新的信息技术教学领域, 在开展机器人课程开发过程中, 教师不仅是实施者, 更是教学的设计者、教材的编制者。这些都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去探索规律, 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不仅要有扎实的基本功, 专业的学科知识, 精湛的教学艺术, 还要有整合贯通的综合能力。
2 理论基础与依据
2.1 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
教育心理学家强调, 在建构主义看来, 认识是一种适应性活动, 皮亚杰认为, 学习并不是个体获得越来越多外部信息的过程, 而是学到越来越多有关他们认识事物的程序, 即建构了新的认识图式。VEX机器人课程涉及的内容广泛, 有着许多交叉领域的知识, 结构比较复杂, 因此学生无法按照一个固定的路径或模式来接收相应内容, 也不能将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按照其特点归类, 再逐步分类解决。从硬件的搭建、编写程序、调试程序, 到运用各学科知识完成某项任务, 都由学生在相互的对话、讨论以及尝试中逐渐形成, 在此过程中, 学生不仅能共享提供的资源、工具, 还能在协商中分享各自的经验、观点, 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2.2 多元智能理论
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 儿童天生有八种智能:视觉空间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语言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这八种智能互相合作, 发挥功能, 又同时独立地存在。儿童会利用这八种智能认识这个世界和创造知识。机器人课程对促进学生的多元智能也是有帮助的, 机器人制作活动透过真实的情境, 亲身的体验, 使用积木、传感器、马达及齿轮等组件设计和制作自己的机器人, 并为机器人编写程序, 使它完成指定的动作。机器人制作也是一个跨学科的课程, 要灵活运用各种学科 (包括物理、逻辑、机械、电子和软件编程等) , 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共通能力, 对多元智能的开发也有一定的作用。
2.3 合作学习理论
合作学习现在已成为当代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领域中影响最大和成果最多的改革之一。它要求以学生为主体, 围绕教学的主题, 以合作的学习方式, 由学生进行合作互助、探索研究, 通过学生能动性、主动性发挥, 利用合作性人际交往, 促成学生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的全面发展, 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小学生虽然对机器人所涉及的各个学科领域的知识都知之甚少, 甚至可以说连新手都谈不上。但如果能提供了一个合作学习的环境, 让他们参与到机器人的设计与制作活动中来, 并在个体之间的对话、协作、冲突中互动, 组成一个实践共同体, 具有共同的目标、协商的意义、实践、形成相互依赖的系统, 从而能把新知识和现有的知识整合起来, 明确阐述问题和推论, 不断地评论和重组他们的思维, 促进调节。所以机器人的课堂教学中, 在完成基本的知识把握之后, 关键是同学们以小组合作为形式, 进行创新设计、编制程序、组装部件、演习实验研究、研究反思等。
2.4 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 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 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学生的学习包括三个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获得新信息;转换信息;评价、加工处理信息。布鲁纳发现的学习教学模式强调内部学习动机的作用。本课题中, 合理的VEX机器人设计, 能够让学生边做边想, 教师提供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条件, 而不是提供结果和知识, 从而让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吸收者。
3 核心概念界定
VEX机器人设计:是学生学习机器人、进行科技创新活动的平台。通过对这一机器人的学习与开发, 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的知识, 同时利用VEX机器人平台, 可以让教师和学生了解并开展与STEM有关的课程, 从而更好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涵盖内容主要包括:移动机器人, 机械臂, 机械化自动, 机械系统, 安防系统模拟装置, 小型住宅结构设计, 人工智能等。
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为了达到教育目的或解决学校的教育问题, 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可以利用和开发的资源, 由学校教育人员与校外团体或个人合作开展的课程开发活动。校本课程开发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又一条重要途径, 因为校本课程开发不仅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还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可能性。本课题所指的校本课程开发是专指以VEX机器人设计方法为主的学习课程内容。
4 同类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4.1 研究现状
截至2016年1月, 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以关键词检索, VEX机器人设计校本课程相关研究文献如下:
1) “VEX机器人课程”的相关文献0篇;
2) “VEX机器人”的相关文献5篇;
3) “机器人课程”的相关文献11篇;
4) “机器人”相关文献28 956篇;
5) “机器人教育”的相关文献42篇。
4.2 主要研究成果
1) 机器人教育理论。如彭绍东在《电化教育研究》上发表的《论机器人教育》 (上) 和 (下) 是对机器人教育较为系统、完整的研究。
2) 机器人教学的探索。对机器人教学的探索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对机器人学科教学的探索, 二是机器人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方面。如董艳秋的探究式学习的实践探索——机器人在物理实验探究中的应用, 彭丽文的“高中机器人探秘教学设计”。
3) 对机器人竞赛的研究。由于目前机器人竞赛在机器人教育中的作用与影响, 国内学者也对机器人竞赛做了一些研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对竞赛的剖析, 竞赛器械的制作等等。例如赵玉良的“中小学足球机器人系统设计”, 何智的“中小学生机器人竞赛的教育价值述评”, 浙江宁波市的鄞州中学把VEX机器人开设为校本课程, 名为VEX机器人工程建设。
4) 教育资源的建设。由于机器人教育刚起步, 机器人教育资源较匮乏。主要有:关于机器人优秀主题网站展台——小学机器人教育专题研究;中小学机器人教学资源网站推介;优秀主题网站展台——机器人教育在线等。
4.3 现状述评
从已有的研究我们发现:
在数量上, 机器人教育的研究目前相对来说都比较少。多数的文献都是一些简单的论文, 真正把机器人教育作为课题来研究的只有几个。
在研究角度上, 机器人教育的研究主要是对机器人教育价值的挖掘, 教学实验的开展, 机器人教育理论的阐述, 机器人教育经验的介绍。但把机器人教育作为校本课程来开发的还没有。关于VEX机器人设计方面的校本教材, 校本课程更是没有。
我校的机器人校本课程研究刚刚启步, 以往属于课外活动开展, 前两年我们编写了相关的校本教材与课程标准, 而本课程还没有一个成熟的开发体系, 所以有必要针对校本课程的开发设计一个成熟的体系。
5 研究的创新及研究的假设
5.1 研究的创新
我校的VEX机器人校本课程的开发拟完整的开发一整套有关学生学习VEX机器人设计的技术型课程, 有着完备的课程开发的体系建设, 与以往很多学校的兴趣活动小组的建设有着本质的不同。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主要是把VEX机器人的内容开发为成熟的校本课程体系, 为以后的教学实施找到了正规化的方向。
5.2 研究的假设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探索出通过机器人设计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策略, 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课程标准、教学模式, 丰富和完善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提高的理论体系。
6 研究的目标及内容
6.1 研究的目标
1) 提升教师课程研究的理论水平, 提高教师的VEX机器人教学能力。
2) 形成我校的科技类特长, 有正规的VEX机器人课程体系, 提升学生的自我创新设计能力, 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
3) 提升学生的机器人竞赛能力。
6.2 研究的内容
1) VEX机器人设计校本课程标准研制。
2) VEX机器人设计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3) VEX机器人设计校本课程实施研究。
4) VEX机器人设计校本课程评价体系研究。
7 研究的对象及范围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为科技类特长学生, 范围为我校学生中有兴趣、长期坚持学习VEX机器人技术的学生。
8 研究思路及方法
8.1 研究思路
8.2 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在思考选题背景、拟定研究题目、课题研究进行过程中使用。
2) 调查法: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后期学习能力进行调查。
3) 行动研究法:本课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和解决在课题研究中的实际问题。
4) 经验总结法: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 不断总结, 归纳规律。
5) 观察法:观察学生在学习本课程过程中的能力提升情况。
9 研究计划及步骤
10 预期成果
1) 研究报告。
2) VEX机器人校本课程标准一套。
3) VEX机器人设计校本教材一套。
4) VEX机器人校本课程评价体系一套。
5) 竞赛成果。
11 课题组构成及分工
略
12 课题经费预算
环节一:表格的发放及开题准备
给学生三周左右的时间,作开题准备。详细准确地传达具体任务及陈述的基本内容。
基本的陈述内容:①标题;②背景;③目的意义;④小组成员及分工;⑤指导老师;⑥主导课程及相关课程;⑦研究方法;⑧活动步骤及阶段目标;⑨研究所需的条件;⑩预期成果及表达形式。
教学理念:开结题环节陈述的内容给学生提最低要求,不划定上限,但是陈述时间为15分钟内,激励学生自我发挥。
环节二:开、结题活动相关人员的选拔及思考
主持人:在主持人选拔的过程中,我经历一男一女、两男生、两女生、主持人团等多种组合形式。经过两年多的观察,我最终推荐主持人团这种形式。
在主持人选拔时,我采取了激励机制——参与主持活动为自己小组挣分。所以,每个小组只要有这方面能力的同学大部分都会参与进来。
主持人由教师首轮筛选,初步控制主持人的质量,然后召集选中的所有主持人布置任务,提出最低要求。在主持过程中,能力欠佳的注意沟通、及时淘汰,避免过多地影响开题和结题的质量。优胜者在这个过程中能力不断地得到肯定和锻炼,他们会更努力、更认真地投入这项活动中。
教育理念:我认为高中教育不是培养精英,而是让更多的学生获得锻炼的机会,参与到各种教学活动中,体会到其中的快乐。
评委分为两部分:一是教师,一是学生。教师评委对于班内开结题活动就一个科任教师或班主任。学生评委,我是这么设计的:一个班有几个小组,就有“几个评委”,这里的几个评委不是数字上的几个,也不是传统的从学生中选出评委,而是每个小组发了一份评委评价表,由小组内部协商:“怎么干?由谁干?”我看到:“有的小组是商量着打分;有的小组是轮流打分;有的是一个人打分。”不管怎样,我看到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这项教学活动中,而我同样收到合理的评分结果。而更多的权力、合作、协调与锻炼交予学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统分员:统分员也是班内公开、各组推荐上来的,统分员由于能力要求不高,所以人数较多,人数多时,每组限定一人,并将之分为几个工作组,每个工作组连任两期,并负责培训下一个工作组。并在工作过程中引入竞争,最终把那些愿意干、认真干、干得好、干得快的留下。少了就再培养,多了就编组轮流工作。
统分员的职责和任务:在各组汇报完毕后,迅速地将分到的小组的评分登记在表格中,并回到原位,与别的统分员交换、补足信息。然后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计算平均分,并与别的统分员核对,取众数,最后将结果传递给主持人。
统分员的位置设在第一排中央,方便与教师、主持及全班范围内互动。
黑板背景设计员:全班范围内推荐,把那些字写得好、画画得好的登记在册。任由他们自由组合,或一人一期、或一组一期、或两人搭档、或三人配合。总之,不拘一格由学生自主,而我要求的就是上课之前把这节课的主题以大字形式或写或绘在黑板上。
思考:班内开题报告、结题答辩一般由老师布置教学场景,有的老师不擅长书法,大多数老师也不愿意花费太多心思在这上面,
所以我看到的一般都是几个大字在黑板上,谈不上艺术与美感。
但当我将这个舞台和机会交予学生并引入组间竞争时,学生给了我许多惊喜。虽然都是粉笔,但漂亮的艺术字、书画、平面字体设计等都出现了。
环节三:开结题活动相关人员实习
虽然教师交代,但对学生而言,真正实施起来,各类人员之间的配合,以及自己该干什么,该怎么干,并不是很清楚。所以,我非常重视开题的第一次课的各个环节,该提醒的提醒,该干涉的干涉,该交代的交代,该纠正的纠正。这样第一节课只安排一个组做开题,便于所有人员都能清楚熟悉自己的任务和流程,第二节课开始,就可以有条不紊地正常进行了。
班内纪律的调控:纪律控制,我采取了以组为单位的组牌管理制度,将组牌放于小组中间,只要有违纪行为,就扣小组分,全组成员存在连带关系,迫使成员间相互提醒督促。个别屡教不改
的,可开除组籍——遭受小组甚至全班的排挤,因为没有人愿意被拖累,被一个小组开除的学生一般没有第二个小组收留。这样一来,对于爱违纪的学生会承受一定的压力,便于提高他们的自控力。这种管理方法,从小组建好后就可以开始使用。
我推荐“以组为单位的组牌管理制度”,使用起来感觉效果不错,这也是多年教学所悟。被开除的组员,形成“特别小组”,教师重点教育帮扶,一个学期后,又获得新生的机会。
1.选题的依据、意义和理论或实际应用方面的价值
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机动车辆数量飞速增长,停车成了城市交通的一大难题。这就要求城市建筑工程向大型化、多层次化、多功能化发展,以减少占用土地资源。地下车库以其面积大、节约建筑用地、管理集中等优势而越来越受到业主的青睐。因此,目前许多高层建筑都设有地下车库,以解决存车用地紧张矛盾。因此,地下停车库的建设也将随之而发展,以解决汽车存放与城市用地日益矛盾的问题。
对于地下停车库,保证适当的温度和一氧化碳浓度不超过规定标准,是衡量地下车库空气环境质量的两个主要内容。由于地下车库在土壤的包围之中,而土壤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受大气温度变化的影响不大,在我国大部分地区,这个温度都能够达到。汽车在库内启动、行驶和上下坡道时,都要排出废气,主要有害气体是一氧化碳。因此,地下车库内一氧化碳的浓度应严格控制。
我国虽然从国外引进了为数不少的现代化地下车库通风控制系统,但都是国外现成的产品,其控制策略并不一定适用于我国具体条件。如何发挥先进地下车库“绿色”通风控制系统的示范作用和现代化智能通风控制系统的推广还需要更多的研究。
2.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无风管诱导通风系统(jet inducting system)源于欧洲,发展于日本,已有30 余年的历史,尤其在欧洲,东南亚,日本等地使用相当广泛。但是,由于进入中国的时间较短,尽管已有不少应用实例,无风管诱导通风系统不论在设计方法还是通风效果上,都缺乏相关的理论验证。
近年来国内厂家也先后投入开发研制射流诱导通风技术工作,并有类似产品推出,其应用呈上升趋势。
喷流诱导通风技术,在国内最早应用在公路、铁路等的隧道通风中,所使用的射流风机,一般为风量在1 万m3/h 以上的大中型风机。近几年借鉴国外的经验,将此项技术也扩展到地下车库、仓库、场馆的通风中,所采用的喷流诱导器、射流风机更为小型化、轻型化,一般风量在600~1500m3/h,其中箱式的不超过1000m3/h。例如北京目前有数十个地下车库工程采用了喷流诱导通风系统,2001 年广州开始建造的70 万m2 的国际会展中心(一期),也采用了此项技术。目前面临着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正确地设计、合理地布置该系统,并确保今后在使用中达到良好的效果。该系统引入国内后,由于有关设备己经完全国产化,并加以了改进,同时国内执行的是自己的设计规范和标准,因此设计方法需要相应更新。在中国,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尚未制定出正式的设计计算公式,现在的设计都是设计师根据个人经验,按大的建筑类型作类比设计。总体感觉设
计都很粗略。虽然实际应用的无风管诱导型通风系统不少,但缺乏相应的理论研究,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而国内的实际使用效果如何,不但是空调专业人士,也是广大用户关心的事情。
目前,国内外新建的地下停车库逐渐采用了诱导射流的通风方式,尤其在日本,地下停车库的应用面积已达到80%。建设部建筑设计院编著的《建筑设计专业设计技术措施》中的3.6 和4.6条特别提出:停车库机械通风系统宜采用喷流诱导通风方式,以保证车库内的良好换气,并减少通风管占用车库的有效层高。
3.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拟采取的方法
我的课题的目的是立足于提高地下车库的通风效率和降低经济成本,从而开发新的基于单片机控制、采用RS-485 总线技术等新的地下车库智能控制系统,改变过去采用的传统通风控制方式。本系统采用功能强大的16 位处理器的MSP430 系列单片机,使控制性能大大提高。
我初步设想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研究设计:(1)为了保证控制策略得到可靠地实施,本课题设计了一套基于单片机控制网络型地下车库通风系统。通过CO 浓度的采集,控制诱导风机运行或停止,最终控制地下车库中CO 浓度。实现了自动控制技术在地下停车库通风控制系统中的应用。(2)设计出了地下车库通风控制系统监控软件,该软件不但可以对地下车库实施实时控制,还可以自动记录控制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为了实现上述内容在硬件方面采用RS-485 总线的通信方式,在软件方面采用采用AVR Studio,C语言编译器采用GCC。
4.课题研究中的主要难点以及解决的方法
难点一: 增强系统的抗干扰性能。
难点二: 提高RS-485总线的通信的可靠性。
系别:电子工程系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班级:学生: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报警器的研究与设计
课题背景:
准备情况:
主要任务:
1、学习报警器的相关知识
2、了解报警器的发展趋势
3、烟雾报警器的设计方案
4、烟雾报警器的原理
5、报警器的应用及前景展望
基本方案:
首先拟写开题报告,并提交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提交并通过之后编写写作提纲,提纲完成并提交之后着手准备论文所需的材料。阅读相关文献、教程、查阅有关资料,对其进行整理、编译、筛选后利用相关材料按照写作提纲完成论文设计。
工作计划:
1、指导老师给学生布置任务,填写课题登记表与学生通信录。(第1周)
2、学生完成开题报告,落实课题名称与内容,上交开题报告。(第2周)
3、阅读相关文献,查阅资料,提交写作提纲,初步完成论文的整体结构与部分内容。(第3-6周)
4、毕业设计工作中期检查,检查学生毕业设计工作进展和质量情况。(第7周)
5、提交论文初稿,根据教师的指导意见进行修改。(第8-10周)
详细介绍8-10周的所做的具体内容
6、学生将自己的毕业论文打印装订成册,上交指导老师,完成终稿。(第11周)
(一)为满足时代和社会的要求,给21世纪现代化住宅小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是城市的主体和形象,也是区域地段的标志性建筑,身负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双重功效,所以也给当代大学生提出更高更具考验性的问题,使得通过建筑形象,结合现代的材料和技术将建筑融合成为有机的整体,表达出新的建筑美学理念。
(二)近年来框架结构在世界各地又有了很大发展,许多城市普遍兴建了包括商场、住宅、旅馆、办公楼和多功能建筑等各种类型的框架建筑、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后参加或从事框架结构设计已成为必须面对的现实之一。
(三)通过毕业设计对大学期间所学的知识做一个系统的总结和应用,通过自己对在熟悉任务书的基础上参观比较同类建筑、查阅、搜集有关设计资料使我们所学的知识得以综合应用,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并培养独立的解决建筑设计,结构设计的内容和步骤及掌握建筑施工图绘制的方法为今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设计现状
(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的加快,大量人口持续不断的涌向城市,致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有限的资源不断减少,建筑作为能源消耗大户,需要我们用更多的节能省材的眼光去规划设计当下建筑,最大限度的节约能源。
(二)为满足和完善总体规划要求而建造的现代化住宅小区,即是城市主体和形象,也是区域地段标志性建筑,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满足周边区域环境和城市设计概念的前提下,采用现代建筑风格设计手法,结合现代材料和技术,将建筑融合进整个规划之中
(三)社会发展至今,物质享受已不再是主流,然而精神享受已逐显头角,所以这也为当下现代化建筑在设计功能,辅助设施上提出更高的要求,确保做到设施上齐全,使用上方便,功能上合理顺畅,另外风水学在现代建筑中也应用的淋淋尽致所以也要求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考虑非常全面。
三、课题设计内容与要求
(一)基本任务及要求
本设计基本的任务包括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具体要求如下:
1、建筑设计要求:绘制总平面图、底层平面、楼层平面、主要剖面(图中应注明屋顶、楼盖、地面等基本做法)、主要立面、图纸目录、设计说明、门窗表,需要综合考虑结构方案的可行性;严格按《建筑制图标准(GB/T50104-0)》绘制建筑施工图,具体要求可见任务书详细说明。
2、结构设计要求:合理确定结构方案的结构布置;在结构布置的基础上,对指定的框架、梁、板、楼梯、基础作内力分析及配筋计算。如在墙体承重部分,尚应对墙体的承载力、稳定性进行验算,须有详细的设计计算步骤,结构施工图按照手算设计计算结果进行绘制。
(二)鹰王・康桥铭居1#住宅
1、设计资料:
(1)自然条件:基本风压:0.35KN/m2,抗震设防烈度:6度以下
(2)结构设计参数: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 二级
建筑结构重要性类别 丙类
结构设计使用年限 50年
地基基础安全等级 甲级
(3)设计规模:1#建筑面积为2522.93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面积为1934.96平方米,商业面积/储藏间面积分别为360.72/57.03平方米,车库/物业管理面积170.22平方米
12月16日下午, 澄溪小学在综合电教室召开了2010年国家级“十一五”规划课题《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及对策的研究》子课题—《农村留守儿童政府领导管理策略研究》暨市级课题《农村留守儿童爱心培养策略的研究》的开放式课题开题报告会。会议特邀县教研室贺恩民、杨正军为开题指导专家, 澄溪镇杨梅镇长、镇妇联、关工委领导、课题负责人、主研教师以及对科研感兴趣的部分教师参加了公开开题报告会。
会上, 澄溪小学2010年立项的两个课题负责人左天玖、周天中分别对各自课题作了开题报告, 从研究背景、意义、研究范围与内容、研究目标、预期效果及研究分工、研究方法、研究步骤等方面作了深入地阐述。课题专家组贺恩民、杨正军分别对课题进行论证与指导, 希望各课题组按时按质完成科研任务。左天玖校长在会上作了课题研究将进一步加强, 做到“激励制度”、“参研人数”、“经费投入”这三个“不减少”的表态发言。
这次开题报告会为学校广大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提供了参考、示范和交流的机会, 为学校课题研究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起到了较好的促进和督促作用。 (程小翠)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发展史研究》(以下简称《装备史》)是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原中国教学仪器设备行业协会)主持和策划的专题研究性重大项目。2010年10月,该课题正式上报申请国家教育部研究课题;2011年7月22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正式批复《装备史》列入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DCA110188)。
《装备史》立项是我国教育装备战线的一件大事,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装备史》的编撰可以全面总结回顾中国教育技术装备发展历程、地位、规律、作用,填补教育装备理论建设上的一个空白,所以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次开题会主要研讨课题研究的可行性,重在清思、聚焦和分工。编撰《装备史》是一项重大系统工程,涉及许多重要理论问题,是不断完善教育装备理论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项目内容与组织
核心概念界定
《装备史》研究是教育装备在我国教育事业中发挥历史及关键作用的实证性研究。教育装备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支持承载和传递知识信息的配备物,是教育资源(自然资源、人力物力资源、人工资源)中的人工资源部分,或者可更加具体地表述为:教育技术装备是指实施和保障教育教学活动所需的仪器、设备、资料、教具、学具、设施以及相关软件的总称。
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2010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到2012年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家GDP比例达到4%的目标。按照目前中国GDP的平均增长速率(年增长率为8%)计算,到2012年教育经费中央投入就会达到1.6万亿人民币,加上地方财政和社会力量办学投入,教育投入必将大大增加。
表1列举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30年的相关数据。2000~2010年,全国高校教育装备投入2 000亿元以上,平均每年200亿元以上;中小学教育装备投入1 200亿元,平均每年100亿元以上;职业技术教育装备投入每年100亿元以上,且呈上升趋势。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教育技术装备事业随着中国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从基础薄弱、条件落后的状态转变为体系健全、规模宏大、现代化程度较高的新局面,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条件和保障作用。教育装备的高速发展,对教育技术装备的开发、使用、管理、评价等工作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中国教育技术装备发展史的研究将记述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教育技术装备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的发展历程,是对过去工作的肯定和总结。该研究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关心和重视,可以展现出新中国教育发展的巨大成果,全面反映教育技术装备与近现代教育教学发展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与科学发展规律,同时可为决策者提供对中国教育发展科学决策的参考依据。
作为学科,教育装备学已经形成和发展近10年,并于2010年正式列为教育技术学的研究方向之一。学科建设的基础理论由认识论、方法论和历史观构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一个科学的理论,它的逻辑起点与历史起点应该是统一的。所以对中国教育技术装备发展史的研究也是教育装备学科建设的必要内容。
教育技术装备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一般教学工作联系紧密又有区别,是一个涉及多个领域和门类,专业性、技术性特点比较突出的大的范畴和体系。经过长期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国家教育改革方针政策的指引下,中国教育技术装备事业已形成一个建设、配置、管理、应用比较完善,基本适应教育教学发展需要的行业体系和产学研相结合的完整格局,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
教育技术装备事业的迅猛发展和进步,既彰显出党和国家对教育技术装备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巨大投入,反映出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各级教育机构包括学校领导同志不断转变观念,把教育技术装备事业纳入教育事业的整体格局,统筹规划、科学发展理念的工作过程和结果,同时也折射出整个教育技术装备领域各级领导同志、专业技术人士、众多企业勇于开拓进取,不懈努力,为教育技术装备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所作出的重大贡献和科学发展理念。
为促进教育技术装备事业可持续科学发展,全面展现和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教育技术装备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巨大成就、基本经验和发展规律,重温改革开放30年党中央深谋远虑做出的一系列重大教育决策的深刻背景,回顾改革开放30年并由此上溯至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技术装备事业的历史发展轨迹,通过大量卓有成效的包括很多具有开创性的发展教育技术装备的具体工作实践,以国际化的视野和民族复兴的历史视角,全面深入具体地记录教育技术装备发展过程。期望通过这一项目,进一步明晰教育技术装备事业的发展规律和重要地位,为教育技术装备事业的科学发展提供借鉴,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研究现状述评
我国已成为教育大国,在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正在向教育强国的宏伟目标迈进。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成就有目共睹。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具体表现为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快速发展。教育技术装备工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计划经济模式到市场经济模式,从简单教具到高科技装备,机构经过多次调整,到目前已发展成为一个拥有从业人员数十万、年投入数百亿规模的专业化体系,表明中国教育事业成就与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发展有着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教育技术装备事业的技术进步,投入增加,行业规模扩大和进步,极大地促进了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进程。
然而遗憾的是,目前有关中国教育技术装备发展史的研究几乎是个空白。在教育部网站上尚未有完整的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信息公开,仅公布了年度资金投入情况的信息。在著名的搜索引擎百度网站上以“中国教育技术装备发展史”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在数千条搜索结果中,没有发现真正意义上符合“中国教育技术装备发展史”的条目,说明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是一个空白。目前,有关“中国教育技术装备发展史”的类似研究工作,仅有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于2006年组织编写的一部《回顾与展望——纪念中国教学仪器设备行业协会成立20周年》。但是这仅是改革开放20年以来的部分历史资料,而且仅限于教学仪器设备行业协会本身的工作,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教育技术装备发展史”研究。有关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教育技术装备发展历史的全部情况尚需填补空白。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
1)研究目标: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国教育技术装备发展历史的研究,探索教育技术装备发展与教育发展关系的规律,发现教育技术装备对教育教学的促进作用,为教育技术装备经费的科学投入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2)研究内容:教育装备实践发展变化史;教育装备理论研究史;教育装备体系的构成、沿革和发展史;教育装备管理制度建设史;教育装备与教育均衡发展史;教育现代化背景下的信息化装备史;实践教学体系教育装备建设与配置史;各类功能实验室及各学科教学装备史;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育装备研发、生产的转变史;教育装备标准化史;西部大开发战略及民族地区教育装备建设史;教育装备国际交流与合作史等。
研究方法
以时间为主线,在全国各省按时间、地点、事件、关键人物、可靠数据调研和记录教育技术装备的配备和使用情况,并根据数据对教育技术装备与教育教学成果进行相关分析;在国家和地方图书馆、政府档案馆对相关文献进行检索,收集信息与数据;对退休和在职的教育技术装备人员进行访谈,记录相关事件;确定变量,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遵循史学研究客观、系统、联系的基本要求,时间大体划分为建国前、建国后至“文革”结束和改革开放33年3个历史阶段,以改革开放以来为重点。
组织形式
采取三级课题组的形式(核心课题组、分课题中心组、子课题项目组)开展研究工作。为了保障项目的顺利开展,将建立专家委员会和专家数据库,将教育装备行业内的专家、学者和长期在一线工作的专业人员吸收进来,发挥各自优势,为研究工作做理论和技术支撑。共15个分课题,在开题会议期间进行分工,由分课题中心组认领任务,组织实施。
项目组构成
核心课题组(一级课题)
课题负责人:李兴植
课题主要参加人:夏国明、王长毅、王兴乔、艾伦、钟元生、张杰、施建国、何智
总顾问:主管过装备工作的部领导
顾问:王富、刘济昌
15个分课题中心组及负责人
分课题一:中国教育装备发展综述(王兴乔)
分课题二:现代教育装备的理论与实践(艾伦)
分课题三:教育装备管理及实践研究(罗一华)
分课题四:改革开放以来,教育装备事业的跨越性发展成就及可持续发展研究(哈达)
分课题五:教育装备管理制度建设与发展(张永昌)
分课题六:教育技术装备建设(施建国)
分课题七:教育装备标准化建设、管理发展研究(陈峥嵘)
分课题八:国家教育发展战略与教育装备建设(陈建平)
分课题九:新时期教育装备研发、生产、配置体系的转变(郭金宝)
分课题十:教育现代化背景下的信息化装备(张杰)
分课题十一:实训/实践基地建设与重点工程/高教部分(李万德)
分课题十二:实训/实践基地建设与重点工程/职教部分(李瀛)
分课题十三:图书馆建设与应用沿革(张晓凌)
分课题十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持续加强各类功能实验室/教室建设(杨立湖、何智)
分课题十五:世界教育装备发展的一般情况(王长毅、薛鹏)
分课题与子课题项目组详见课题分工。
课题进度
2011年7月前做各项准备工作,制定详细研究计划;
2011年10月召开开题报告会,进行各分课题分工,贯彻研究计划;
2012年3月底完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发展史研究》各卷的三级目录;
2012年12月完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发展史研究》的30%;
2013年10月《中国教育技术装备发展史研究》统稿;
2013年12月完成研究报告,出版《中国教育技术装备发展史研究》。
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配套经费支持。
(本文根据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副会长李兴植同志于2011年11月在《中国教育技术装备发展史研究》开题报告会上的发言摘要整理。)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土建】推荐阅读:
毕业设计的开题报告07-14
开题报告范文 毕业设计07-26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模版10-09
室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开题报告10-25
关于室内设计毕业设计开题报告11-08
毕业设计 自行车设计 开题报告12-09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撰写规范07-17
国际贸易专业毕业设计开题报告07-20
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规定开题报告01-18
金融保险客户管理与服务毕业设计开题报告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