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碧华事迹

2024-07-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邹碧华事迹(共10篇)

邹碧华事迹 篇1

学习邹碧华先进事迹,做党和人民的好公仆

邹碧华同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对人民法官的誓言做了最好的诠释。他是人民法官的优秀代表,对法院信息化建设和司法改革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精湛的审判业务能力、敬业的工作态度、致力司法改革,为法官职业树立了一把标尺,也赢得了从法官、检察官到法学教授、律师、当事人,以及社会各界的尊敬。

邹碧华同志满怀为法律献身的精神,不管是当书记员,还是当庭长,还是升任上海高院副院长,他都尽心尽职,爱岗敬业,他无怨无悔,艰苦奋斗,给人民法院的改革与审判事业交出了满意答卷。2014年,司法改革的大幕拉开,邹碧华作为上海法院司法改革方案的设计者和实践者,带领着司改团队,始终处于高速运转的状态,开会、加班、汇报成为常态。他认为,改革一直是一点一点往前拱的,每次能有一点点进步就是成功,因此面对改革中的反复磋商、针锋相对、妥协共识,他也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面对争议和质疑,他坚定的表示,背着“黑锅”前行,是改革者必须经历的修行。“他像一个孜孜不倦的改革布道者”。9日上午,高院党组会议;下午,司法改革座谈会。“邹碧华从下午2点一直讲到5点。”张新说。在中央统一部署下,上海成为司法改革的首批试点地区,相关改革方案全国瞩目。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如何为全国司改担当探路先锋,邹碧华深感重任在肩、时不我待。谈到司法改革,邹碧华总是充满激情。周日华东政法大学司法学论坛、半个月前全国律师协会民事专业委员会2014年年会,他积极介绍上海司改进程,谈司法公开,谈审判流程信息化??“他像一个孜孜不倦的改革布道者,”张新说:“他确实累了,调整了作息,晚上1点就睡下,比平时提前了一小时。”当年在长宁区,邹碧华做了件“前卫”的事儿——压缩会议室,给每个法官一间独立办公室,为了“维护法官的职业尊荣”。长宁区法院曾俊怡法官说:“法官专业化、职业化,法官分类管理,他那时已有思考。”他家的三面书墙,桌椅旁都堆满了书。勤奋的邹碧华将审判实务和理论研究结合,写下《要件审判九步法》《公司法疑难问题解析》《基层法院可视化管理》等10多部著作,其中《要件审判九步法》成为全国民事法官和律师办案的重要指引。他简直就是用自己的身体和生命推动法院的改革。如果不是亲自到他工作的现场看看,是无法体会以邹碧华付出的艰辛与汗水。他真的是用生命为法院的改革前行助力加油。改革这份事业那么艰苦,他47岁的黄金年龄去世,他为法院、为司改奉献了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他是法院的英雄、法官的骄傲。他在以一种强有力的正能量,感动中国!邹碧华同志是审判业务行家,管理专家,授课导师学者,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他著书写诗,样样精彩。邹碧华虽然已离我们远去,但他用生命谱写的人生壮歌依然在我们心头传诵,激励广大法官为中国的审判事业和改革之路奉献出更多的热情与力量。

学习邹碧华,我们要做什么?我们要忠于我们的事业。做好自己的事,并把这点事做到极致、尽心尽力。做管理工作的,就是要考虑如何把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如何把上级的精神和指标落实好,做基层工作的,就是如何办好每一件事,如何提高服务意识和技能,不断提高服务满意度。所以,学习邹碧华,主要学习他敬业奉献的实干精神和改革先锋的情怀。就是要立足岗位,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2015年3月10日篇二:邹碧华先进事迹材料 邹碧华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邹碧华,男,1967年1月生,江西奉新人,汉族,高级法官,华东政法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民法学研究会理事、上海市第九届青联委员、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2006年当选“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上海市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家”。

曾任上海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等职务。

2014年12月10日下午,因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去世。2015年1月24日下午,最高人民法院与中共上海市委联合召开命名表彰大会,追授邹碧华同志“全国模范法官”、“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公正为民的好法官、敢于担当的好干部邹碧华走了,可华夏大地回响着他厚厚实实、铿锵有力的步履声。

邹碧华用心镌刻在生命年轮上的47个春秋璀璨夺目。“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这是他生前最爱说的一句话!凡接触过邹碧华的人都听到过,他曾工作过的地方也都听到了„„如今,一浪高过一浪的追念里,更声声回荡着这句生命誓言!上海的夜空不会忘记邹碧华办公室经常亮着的灯光;作为上海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他深深地明白不仅要率先、带领好自己的团队,更重要的是要肩负起时代先驱者的使命,所以他有做不完的工作。众所周知,中国进入了改革发展的深水区、攻坚期,中国的法治建设、司法改革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攻坚克难、砥砺前行;上海法院的信息化如何引领、支撑司法改革,如何在新技术云涌的时代与时俱进„„邹碧华甘当“燃灯者”,做出了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好学、善用———才能改变世界

邹碧华生前主管法院的信息化工作。这是一项既没有先例可循,又必须履新适时、知难创新的开拓性工作。这项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法院系统的司法改革、审判执行、法院管理,以及司法为民、司法公开等方方面面。

邹碧华是杰出的,经过呕心沥血的努力、孜孜不倦的耕耘,终于在他生命的事业中绽放出6朵光彩夺目的绚丽之花:“司法改革科学化”,“审判执行过程可视化”,“司法为民便捷化”,“司法公开常态化”,“法官办案智能化”,“审判管理精细化”———璀璨耀眼!这被大家一致认可的6项全国法院系统首创成果,迎来了2014年全国各地兄弟法院信息化参观团近80批,众口交誉。邹碧华曾说:“法官专业化、职业化需要科学的思维方式武装头脑,也需要现代化的办案手段和智能化辅助工具。”他还提出“要依托信息科技打造公正廉洁为民的现代化法院”。为了这些目标,邹碧华日日夜夜为之努力着、奋斗着。

还在长宁法院当院长时,作为一名正牌文科生的邹碧华对信息科技接触并不多,甚至对许多信息化术语都是陌生的。邹碧华深深意识到作为一名现代化法院院长,首先要学会运用信息化思维,并以信息化促进管理可视化,从而以信息化的综合运用引领法院各项工作科学发展。邹碧华常说:“信息化的大趋势,云计算、大数据、可视化技术已扑面而来,深深改变着我们身处的时代。作为一名现代法官,不懂得应用信息化手段办案是落伍的,作为大都市的法院,不开发或没有能力应用最新科技服务进行审判实践,将无法与世界接轨。”怎么办?不懂就学!这是邹碧华一贯的人生和事业态度。那以后,他如饥似渴抓紧点滴时间学习最新信息技术。上下班途中,邹碧华的公文包里常常放着沉甸甸的书籍;休假的时候,他更是集中时间研究平时积累下的“信息化难题”,前前后后仅大数据专题,他就啃完了近50本书籍。记得有次出差到北京,因天气原因飞机晚点5个多小时,其他同志都带着焦虑和不耐烦的心情,或聊天或打牌喝茶消磨时间。可邹碧华却有滋有味地阅读着有关互联网的书。由于聚精会神,后来航班起飞时他还差点误了登机。还有,邹碧华的“快学”捷径就是虚心向各方面专家请教。这里有交大和it公司的大数据领域专家,有华为公司云计算技术能人,以及电信公司it智能化方面的主管等;他潜心学习、认真研讨,并常常与上海高院信息处的同志一起切磋、商讨到深夜„„

学以致用,在邹碧华身上体现的得淋漓尽致,他还常常现学现用。开发裁判文书智能分析软件时,他专心研究大数据技术和案例,同时请来通信运营商客户行为大数据分析专家、医院电子病历大数据分析专家,以及银行客户行为大数据分析专家等来高院实讲案例、传授经验,并要求信息处的相关同志一起参加学习讨论,研究法院如何运用大数据为法院办案服务;开发干警“一键通”办公软件时,他率领大家细心研讨出一整套广受欢迎的可视化技术方案;搞三年规划预算时,更提出了“专门研究云技术构架与法院审判业务应用”的大构想。因为好学、善学,邹碧华很快从门外汉成了法院信息化建设的专家和领导。

每次兄弟法院来学习交流信息化工作,他都当作是向别人学习的机会,总会精心准备好ppt内容,小到每一张图表都会亲自设计。他能将管理学理论与法院信息化建设完美融合并充分展现出来,他对法院信息化的深刻体会和独特见解总是赢得来宾们热烈掌声,称赞声不绝于耳,最常听到的评价是“叹为观止”、“依靠信息化手段对审判业务管理精细化到如此地步实在是让人折服”,“这真的踩到了管理的要害上,是真正的信息化对审判业务的管理”。经常有来宾在他演讲结束后,悄悄地问:你们邹院长是学计算机专业出身的吧?当得知他是法学出身,是一名法学博士的时候,提问者惊讶的表情溢于言表。除了自己学习,他特别强调要把学习作为一种常态,作为一种习惯,还抽出专门时间给信息处同志培训,指导大家运用管理学的理论开展信息化项目的科学化管理,提高信息化管理的层次与水平。创新、完美———才能改变世界 “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这是邹碧华同志的座右铭。他具有卓越的创新意识、开阔的眼界和前瞻性的思维,热衷于运用最新的科技手段来解决法院工作和管理中的现实难题,希望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一套规范的审判程序和审判体系,从而彻底地改变传统办案模式,打造出公正高效廉洁为民的现代化法院。

为解决司法公开难题,他亲自指导了上海高院互联网站改版,网站版面设计前后修改12次,并在最高法院三大司法平台的基础上积极创新,构建了审判流程、裁判文书、执行信息、12368诉讼服务、律师服务等“十大司法公开与服务平台”,打造出全方位、多层次、互动式的司法公开与服务体系,向社会公开了65个方面830个信息项,并通过12368短信主动向案件相关当事人推送53个重要节点信息。他还亲自主导推出了“互联网上律师服务平台”。他认为,法官与律师尽管职责分工不同,但双方作为法律职业共同体,化解社会矛盾、追求公平正义和维护法律尊严的目标是一致的,因篇三:邹碧华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邹碧华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邹碧华,男,1967年1月生,江西奉新人,汉族,高级法官,华东政法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民法学研究会理事、上海市第九届青联委员、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2006年当选“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上海市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家”。曾任上海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等职务。2014年12月10日下午,因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去世。[1] 2015年1月24日下午,最高人民法院与中共上海市委联合召开命名表彰大会,追授邹碧华同志“全国模范法官”、“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公正为民的好法官、敢于担当的好干部邹碧华走了,可华夏大地回响着他厚厚实实、铿锵有力的步履声。

邹碧华用心镌刻在生命年轮上的47个春秋璀璨夺目。“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这是他生前最爱说的一句话!凡接触过邹碧华的人都听到过,他曾工作过的地方也都听到了??如今,一浪高过一浪的追念里,更声声回荡着这句生命誓言!

上海的夜空不会忘记邹碧华办公室经常亮着的灯光。作为上海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他深深地明白不仅要带领好自己的团队,更重要的是要肩负起时代先驱者的使命,所以他有做不完的工作。众所周知,中国进入了改革发展的深水区、攻坚期,中国的法治建设、司法改革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攻坚克难、砥砺前行。上海法院的信息化如何引领、支撑司法改革,如何在新技术云涌的时代与时俱进??邹碧华甘当“燃灯者”,做出了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

好学、善用――才能改变世界

邹碧华生前主管法院的信息化工作。这是一项既没有先例可循,又必须履新适时、知难创新的开拓性工作。这项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法院系统的司法改革、审判执行、法院管理,以及司法为民、司法公开等方方面面。

邹碧华是杰出的,经过呕心沥血的努力、孜孜不倦的耕耘,终于在他生命的事业中绽放出6朵光彩夺目的绚丽之花:“司法改革科学化”,“审判执行过程可视化”,“司法为民便捷化”,“司法公开常态化”,“法官办案智能化”,“审判管理精细化”―――璀璨耀眼!这被大家一致认可的6项全国法院系统首创成果,迎来了2014年全国各地兄弟法院信息化参观团近80批,众口交誉。邹碧华曾说:“法官专业化、职业化需要科学的思维方式武装头脑,也需要现代化的办案手段和智能化辅助工具。”他还提出“要依托信息科技打造公正廉洁为民的现代化法院”。为了这些目标,邹碧华日日夜夜为之努力着、奋斗着。

还在长宁法院当院长时,作为一名正牌文科生的邹碧华对信息科技接触并不多,甚至对许多信息化术语都是陌生的。邹碧华深深意识到作为一名现代化法院院长,首先要学会运用信息化思维,并以信息化促进管理可视化,从而以信息化的综合运用引领法院各项工作科学发展。邹碧华常说:“信息化的大趋势,云计算、大数据、可视化技术已扑面而来,深深改变着我们身处的时代。作为一名现代法官,不懂得应用信息化手段办案是落伍的,作为大都市的法院,不开发或没有能力应用最新科技服务进行审判实践,将无法与世界接轨。”怎么办?不懂就学!这是邹碧华一贯的人生和事业态度。那以后,他如饥似渴抓紧点滴时间学习最新信息技术。上下班途中,邹碧华的公文包里常常放着沉甸甸的书籍;休假的时候,他更是集中时间研究平时积累下的“信息化难题”,前前后后仅大数据专题,他就啃完了近50本书籍。记得有次出差到北京,因天气原因飞机晚点5个多小时,其他同志都带着焦虑和不耐烦的心情,或聊天或打牌喝茶消磨时间。可邹碧华却有滋有味地阅读着有关互联网的书。由于聚精会神,后来航班起飞时他还差点误了登机。还有,邹碧华的“快学”捷径就是虚心向各方面专家请教。这里有交大和it公司的大数据领域专家,有华为公司云计算技术能人,以及电信公司it智能化方面的主管等;他潜心学习、认真研讨,并常常与上海高院信息处的同志一起切磋、商讨到深夜?? 学以致用,在邹碧华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还常常现学现用。开发裁判文书智能分析软件时,他专心研究大数据技术和案例,同时请来通信运营商客户行为大数据分析专家、医院电子病历大数据分析专家,以及银行客户行为大数据分析专家等来高院讲述案例、传授经验,并要求信息处的相关同志一起参加学习讨论,研究法院如何运用大数据为法院办案服务;开发干警“一键通”办公软件时,他率领大家细心研讨出一整套广受欢迎的可视化技术方案;搞三年规划预算时,更提出了“专门研究云技术构架与法院审判业务应用”的大构想。因为好学、善学,邹碧华很快从门外汉成了法院信息化建设的专家和领导。

每次兄弟法院来学习交流信息化工作,他都当作是向别人学习的机会,总会精心准备好ppt内容,小到每一张图表都会亲自设计。他能将管理学理论与法院信息化建设完美融合并充分展现出来,他对法院信息化的深刻体会和独特见解总是赢得来宾们热烈掌声,称赞声不绝于耳,最常听到的评价是“叹为观止”、“依靠信息化手段对审判业务管理精细化到如此地步实在是让人折服”,“这真的踩到了管理的要害上,是真正的信息化对审判业务的管理”。经常有来宾在他演讲结束后,悄悄地问:你们邹院长是学计算机专业出身的吧?当得知他是法学出身,是一名法学博士的时候,提问者惊讶的表情溢于言表。除了自己学习,他特别强调要把学习作为一种常态,作为一种习惯,还抽出专门时间给信息处同志培训,指导大家运用管理学的理论开展信息化项目的科学化管理,提高信息化管理的层次与水平。

创新、完美――才能改变世界

“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这是邹碧华同志的座右铭。他具有卓越的创新意识、开阔的眼界和前瞻性的思维,热衷于运用最新的科技手段来解决法院工作和管理中的现实难题,希望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一套规范的审判程序和审判体系,从而彻底地改变传统办案模式,打造出公正高效廉洁为民的现代化法院。他主导开发的“裁判文书智能分析系统”,在国内法院首次提出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裁判文书进行智能评查,将法官办案的最后一道工序―――撰写判决书―――再智能化检查一遍,看是否存在人工不易查出的逻辑推理及论述严谨性问题,看是否存在如诉讼请求和判决主文等“六个不一致”的问题,对案件裁判文书质量把关、辅助法官结案的论述说理等都具有突破性的意义,深受办案法官的欢迎。

他主导推进“法官业绩数字化评价”,在晋升条件中加大工作实绩的权重,为能干事想干事的同志提供了舞台。他还将案件大数据、案件权重测算法与工作量可视化展示等方法与手段运用到了司法改革之中,并被人称为“法律系统最优秀的产品经理”。如他研究的“案件权重计算理论”彻底破解了长期困扰人民法院对不同案由、不同类型案件审理难易程度与科学评估法官办案工作量的难题,将案件权重系数分为对一般案件的一般权重系数、特殊典型案件的固定权重系数和案件特殊因素的浮动权重系数,为科学评价办案工作量,法院司法改革科学确定人员分类员额、岗位配比、法官人力资源办案占比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主导“信息中心设计”时,仅信息中心装饰设计方案,就修改了不下11稿,该中心的家具方案、位置安排、颜色搭配、灯光类型、电脑屏式样等,他都亲自把关,认真研究,并要求看实物样品、作对比分析等。这些足以感受到他的细微、严谨与完美。

勤奋、敬业――才能改变世界

邹碧华事迹心得体会 篇2

听取邹碧华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后,作为一名基层法庭工作的法官,我深受感动,觉得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向他学习:

一、学习他爱岗敬业的工作精神

人们都说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这一点邹碧华同志做到了。他是专业的法官,也是法院系统最好的“产品经理”,他带领团队建立了上海法院审判管理信息中心、执行指挥中心、司法警务指挥中心、数据共享中心及十大司法公开与服务平台、自主研发了信访投诉监控系统......他精湛的审判业务能力、敬业的工作态度赢得了从法官、检察官到法学教授、律师、当事人,以及社会各界的尊敬。

二、学习他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

他家的三面书墙,桌椅旁都堆满了书。勤奋的邹碧华将审判实务和理论研究结合,写下《要件审判九步法》《公司法疑难问题解析》《基层法院可视化管理》等10多部著作,其中《要件审判九步法》成为全国民事法官和律师办案的重要指引。取得这些成果,可以看出,邹碧华同志在百忙的工作中抽出了多少时间用在学习上!

三、学习他关爱他人的博爱精神

邹碧华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3

学习邹碧华,就要学他把事业当目标,把推进公平正义当己任的工作态度的责任担当。就是要我们牢固树立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工作态度,把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专一行融入到工作目标中,把做好本职工作,提服务技能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目标和追求。

学习邹碧华,就要学他敢于打破常规,敢啃硬骨头的勇气和魄力。就是要我们在工作中树立勤于思考,善于谋划,能发现问题、会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就是要树立敢于突破常规,勇于探索创新,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魄力和勇气。

学习邹碧华,就要学他不把群众利益当小事,甘为人民公仆的崇高精神和情怀。就是要我们树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工作理念,切实把服务好、维护好和实现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提前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解群众之所难,切实当好群众的知心人。

邹碧华先进事迹报告会 篇4

“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这是雷锋同志说过的一句名言。现实生活中,像雷锋、焦裕禄、任长霞等那样身体力行的去践行这句名言的人不胜枚举。一想到这,我的心底不由心生敬意,为自己不想干事而羞愧难当。

近日,对邹碧华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指出,号召全社会向他学习。一时间“邹碧华精神”、“邹碧华现象”如雨后春笋,遍地竞相开放,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掀起了学习“邹碧华精神”的高潮。说到底,邹碧华精神就是“三严三实”的真实体现。一名法官凭着自身的法学素养、对职业的尊重、对责任的担当和用生命践行优秀共产党员的本色,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邹碧华生前是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投身司法事业26年。年12月,他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因公殉职,终年47岁。邹碧华去世后,中宣部追授其“时代楷模”荣誉称号,最高人民法院追授其“全国模范法官”荣誉称号,中央组织部追授邹碧华同志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邹碧华是新时期公正为民的好法官、敢于担当的好干部,作为立身、立行、立言、立德的标杆和榜样。

重要批示高度评价邹碧华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他崇法尚德,践行党的宗旨、捍卫公平正义,特别是在司法改革中,敢啃硬骨头,甘当“燃灯者”,生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走上这个岗位,就得承担起这个岗位的使命与责任。”邹碧华用生命诠释法治精神,用一生践行自己的诺言。

邹碧华的先进事迹感染着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我们都应当像邹碧华那样,甘当“燃灯者”,做时代的楷模,做改革的引领者和开拓者。在落实“四个全面”的征程中,以敬事为民的崇高追求、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任人评说的胆识勇气、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努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

今天,我们弘扬“邹碧华精神”,就是要感染、激励、引领更多默默无闻的“邹碧华”在法治建设、审判工作、司法改革和社会主义各项建设征程中,勇于创新、甘于奉献、敢于担当,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他的精神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宝贵的精神,也是激励后来者不断前行的力量。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毫无疑问,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要做实干家,不做清谈客。邹碧华就是实干家,就是“燃灯者”,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用自己的光和热为国家建设汇聚正能量。

邹碧华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5

通知指出,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的重要部署、推进思想政治建设常态化制度化的重要实践、推动管党治党工作向基层延伸的重要举措,对于用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全党、保持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具有重要意义。全国各级法院要认真学习领会关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指示和中央有关文件精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部署要求上来,增强政治责任感,确保学习教育扎实推进、取得实效。

通知强调,要严格落实中央要求,扎实抓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落实。要认真落实“基础在学、关键在做”的要求,以尊崇党章、遵守党规为基本要求,以用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干警为根本任务,坚持学与做相结合、知与行相统一,引导党员干警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做“四讲四有”的合格党员。要认真落实“带着问题学、针对问题改”的要求,把解决问题贯穿学习教育全过程,在查找解决中央规定的五个方面突出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法院工作和队伍实际,着力解决法院干警在法治信仰、司法理念、司法作风以及法院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要认真落实“区分层次、分类指导”的要求,根据审判业务部门、综合管理部门、直属事业单位、派出人民法庭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要求,采取切合实际的方式开展学习教育。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认真开展“做合格法官”学习讨论活动。要认真落实“抓在日常、严在经常”的要求,以党的组织生活为基本形式,以落实党员教育管理制度为基本依托,认真完成专题学习讨论、讲党课、专题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规定动作,推进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常态化制度化。

通知要求,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紧密联系人民法院实际,把学习教育成效体现在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促进执法办案、提升队伍素质、推进司法改革的实际效果上。要以“两学一做”促进执法办案,深入开展向邹碧华、黄志丽、陈海发等先进典型学习活动,引导干警信仰法治、坚守法治,公正高效办理每一起案件,打好解除执行难攻坚战。要以“两学一做”助推司法改革,引导干警从国家法治建设的全局高度认识和理解司法改革,摆脱仅从个人利益得失评价司法改革的狭隘思维,增强改革的信心和定力,做司法改革的促进派和实干家。要以“两学一做”强化司法作风建设,深入开展法官职业道德、法官行为规范和审判纪律、廉政纪律教育,严格落实过问案件记录问责两个规定等制度,深入整治执法办案“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树立“合格党员”“合格法官”的良好形象。要以“两学一做”促进基层党组织建设,认真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选准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推行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功能和战斗力。要以“两学一做”促进法院领导班子建设,把《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作为重要学习内容,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努力提高领导能力和水平,更好发挥党组的领导核心作用。

邹碧华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学习心得 篇6

下午3时,邹碧华同志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北配殿隆重举行。场内座无虚席。

邹碧华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院,参加工作后又在北大攻读了法学硕士和博士。他被誉为司法改革乃至法治建设的“燃灯者”,他的精神,辉映着改革奋进的时代;他的生命,照耀着法治天下的未来。在北京大学举行邹碧华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报告会开始后,5位报告人分别从邹碧华的同事、下属、同行、爱人和采访者等角度,回忆了邹碧华生前工作、生活、学术的点点滴滴,向北大师生和校友讲述了他为人、做事、改革的一个个鲜活事例。

台上,朴实无华的话语里流淌着真情实感;台下,凝神专注的目光里闪烁着绵绵热泪。是惋惜、是悲痛,更是敬仰和尊重!

在进行社交网络分析和话题建模研究的过程中,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级博士生杨扬发现网络中有很多攻击主流媒体方向的言论。

通过亲身参与邹碧华同志的报告会,他感慨道:“在我们的生活中,真的是存在着很多像邹碧华校友一样务实工作、充满积极能量的好党员。与以往的文字消息相比,报告会多角度对人物立体形象的展示让我深受感动。”

“我最深的感受便是师兄在工作中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人文关怀的情怀。”公共卫生学院级本科生孟莹向记者讲述了她的感受。在她看来,邹碧华为办好案而经常走访于当事人家中的公仆本色、为民情怀,使得身为未来医务工作者的她更加坚定以其为榜样,始终铭记服务为民的初心。“师兄生前常用保尔·柯察金的名言对照自己,也激励别人,并穷尽生命去践行,带给人们强烈的心灵震撼,我发现不少听众当时热泪盈眶。”

法学院级本科生黄易旻很早便知道有一个很厉害的师兄写了《要件审判九步法》,并知道他是一个公正为民的好法官。听了报告,她更加立体地感受到邹碧华是一名学术与实践相结合的专家型法官。“学术与实践相结合也是作为在校生的我们最需要学习的地方。像邹碧华师兄一样优秀的北大法学院的前辈们无疑是燃灯者,引领着我们。”在问到关于未来工作的计划时,她有些害羞地说:“以前很多同学更倾向于去律所工作,但听了邹碧华师兄的报告会后,我觉得为什么不去基层法院实现自己的价值呢?将来我会选择像邹碧华师兄一样投身于实践,服务于人民,而不会徒有北大法学院这块牌子。”

邹碧华的大学舍友曾爱国也专程来到报告会现场,对昔日的同窗好友进行缅怀。他坦言,虽然之前在邹碧华的追悼会上同学们也都对邹碧华进行了追思,但今天却对他有了更多、更深的认识。邹碧华对工作,对生活,对社会,对理想、幸福的看法和态度,深深地感染了他。“碧华这种不但潜心做学问,更通过改变自己而影响他人,给别人以希望的法治精神使我感受到了未来法治的美好,社会正是需要学习和传承碧华的这种精神。”

报告会结束,风停尘散,阳光洒满校园。

邹碧华走了,他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他的大脑停止了思想,他的手臂再也举不起法槌。

邹碧华似乎又没走,他的英魂回到了北大,他的思想在这里扎根,他的理想将伴随着阳光在全国法治实践的土壤里发芽。

听,北大学子在报告会上深情朗诵的诗歌依然萦绕耳畔——

“追求卓越的北大人,会接力战斗在各领域改革创新、攻坚克难的第一线;

“无悔无怨的法律人,把法治进步、天下大同的重任承担在肩。”

观《邹碧华》有感 篇7

上海市高院司改办副主任顾全曾经评价邹碧华,“这是一个真正把法律当做一项事业来做的人”。电影《邹碧华》给我们呈现了一个知识、语言和行动的巨人邹碧华,把他光荣而充实的一生展现在了荧屏上,让我们每一个人熟知他。在看电影之前,我对他并不了解,可是看了电影之后,我查了他的相关资料,试着进入他的世界,用心倾听这位学者的心声和心路历程,让我为中国有这样一味法官而感到自豪和骄傲。这种浓烈的情感,就像在看了《战狼2》后的那种激动,不论是视觉还是心灵的冲击,都让我位置臣服。他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党员,也秉承母亲的期望,做了一个有良心的法官。他和蔼可亲,善良,对知识如饥似渴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用我们所有的余生去细细品味和学习。

他是法制的燃灯者,走在时代的最前沿,站成了巨人的姿态,俯瞰着整个大地。即使他的生命只有47年,但是他把生命的宽度却延长到了无数个47年。我从未见到一个如此敬业,把事业当做生命来做的学者,他家里的图书馆给了我最大的震撼。还有他对法学夜以继日的钻研学习以及把中文法律翻译成英文,然后不满现状,为了读懂日本法律,坐地铁学习日语。他看到过上海凌晨四点的月光,把最大的精力,全部奉献给了他所珍爱的事业。2014年12月10日下午,在前往徐汇区法院参加司法改革会议的途中突发心脏病抢救无效而亡,一颗司法界的巨星从此陨落,他可以长眠地下,永久的休息了。即使他走了,他的生命依旧被延续,被我们每一个人延续。

2015年1月6日,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高度评价邹碧华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号召全体党员干部特别是政法干部向邹碧华同志学习。作为党员,党组织的一份子,应该全面贯彻党员精神,谨遵总书记做出的重要批示,把邹碧华先生当成从业模范和榜样。在电影中,我看到了一位把司法活化,人化的学者,他的凡事亲力亲为的严谨态度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让人为之动容。“我们要有一颗同理心,做法官也好,做调解员也好,一定要有这种情怀。”这是他给法官上课时常说的一句话,把真诚和换位思考的态度交给了他的学生们,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把智慧普及的邹碧华。

看电影不仅仅是为了视觉享受而看电影,在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我也做出了一定的思考。随着网络时代的不断发展壮大,银行面临创新转型的局面,创新是二十一世纪一个永不褪色的话题。为了银行的未来,我需要不断地去学习和寻求银行更好发展的路径,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有所输出,才能为事业做出贡献。

邹碧华观后感 篇8

今日,2018年5月19日,一部电影《邹碧华》让我了解了一个鲜活的人物——邹碧华。邹碧华,上海高院的副院长,北大别业的博士生,人民的好法官,全国优秀党员、敢于 担当的好干部,一位把改革当做猪拱地一样一步一步往前拱的共产党人。

2018年5月19日上午,在教育局党组的领导下,我们在星空影院观看了电影《邹碧华》,这是一次特殊的党课。观影之前,心里也特犯嘀咕,邹碧华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值得我们兴师动众的组织这么多的人来学习。观影后,感触颇多,情动之处更是泪流不止。

电影刚开始讲的是受访群众围堵大门的故事,那是他刚到高院上班遇到的第一件大事情,未到之前就被提前告知回避。但一心为人民服务的邹碧华并没有逃避,选择了对话,直面解决,还批评教育了一直在身边抱怨的康达,让其谨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学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且要给不了解法律的百姓普及法律知识。

后来,邹碧华只身前往事故现场,做起走访调研,当他用手语和同样也是受害人老伯交流的时候,那种亲切感让屏幕之外的人深深感动,尤其是那句:“你有母亲,我也有母亲……”此时,要多读书,却又找这找那的理由没有时间去看,想想邹碧华,想想老师以前常常挂在嘴边的那句名言——“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还是有的”,心里羞无比愧,我们也该随时给自己充充电了。

感谢《邹碧华》。一部《邹碧华》让我再次感受了敬业的力量,一部《邹碧华》使我又一次懂得了尊重的魅力,一部《邹碧华》更令我明白了大局的含意。邹碧华用47年的一生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的事业的忠诚,使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有最起码的信仰。

习总书记号召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要以邹碧华为榜样,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征程中,坚定信念,坚守法制精神,忠诚敬业、锐意进取、勇于创新、乐于奉献,努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

邹碧华观后感 篇9

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对邹碧华同志先进事迹重要批示精神,3月23日下午,三官庙小学组织教师集中观看了电影《邹碧华》,以实际行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邹碧华同志离去,邹碧华精神长存。2014年12月10日,刚跟儿子说完生日快乐,不承想,竟成永别。他提前给儿子录制的视频还没有录完,也许,他会和儿子分享自己所坚持的信念,“因为你的存在,这个社会变得更加美好”。这也正是他人生最最真实的写照。

正如邹碧华在邹碧华同志是一名讲良心的法官。1993年3月,邹碧华初任法官,远在江西的母亲叮嘱他:“要做一个有良心的法官。”母亲的这句话,成了他一生的信念,一辈子的坚守。从电影中的细节和小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一直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良心”二字,他一直在努力使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感受到人民法官的“人民”性。面对上访群众的“无理取闹”,邹碧华不仅没有躲避,而是打开大门,把上访群众请到法院里面对面坐下来谈。他教导下属,面对无理取闹,也要念及人情,做法律工作要讲究工作方法,不能满嘴大道理,而是要“把法条和面条搅在一起”,真心实意地为百姓着想,因为“我们每年要审理上万起官司,可是老百姓可能一辈子就打一次官司,要是发生了冤假错案,影响的就是他的一生。”

参选2006年“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的演讲中说,“良心意味着自律,良心意味着效率,良心意味着责任”。这是一位法律工作者的崇高信仰与担当,也理应成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崇高信仰与担当。人们历来都说,教师是个“良心活”,讲什么,讲多少,怎么讲,很大程度上要靠教师本人的良心。讲良心的教师,自然会自律,为人师表,给学生做好表率,注意自己的社会形象;讲良心的教师,自会认真备课、讲究方法、提高效率,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有价值的知识和能力;讲良心的教师,打心底明白自己的责任,教师每三年甚至每一年面对学生都不一样,教师一辈子有许许多多个高一高二高三,但学生一辈子可能只有一个高中,而且对于他们的一生来说,高中三年又是多么可贵。教师的言行会影响他们一生,教师要做到问心无愧。

讲良心是前提,但不是全部。邹碧华精神更大的闪光点在于创新和担当。电影里他带领手下进行司法改革,始终践行敢啃“硬骨头”、甘当“燃灯者”的誓言。上海司法改革方案提出,法官、检察官实行“员额制”,占队伍编制总数的比例限定为33%,这就必然会触动一些人的利益,因此也就成了“改革坚冰”。要兼顾方方面面的利益,要让上上下下满意,既要保证司法工作的高效性,又要保留人性温情,着实不容易。而邹碧华同志不怕困难,敢于担当,反复强调绝不搞职务上的“一刀切”,做改革的先行者。历经34稿研究制定了《上海法院司法改革工作实施方案》,他用自己的知识、智慧和力量,为上海乃至全国的司法改革作出了积极贡献。

邹碧华改革能够成功,一来是他的决心和担当,二来是他的创新思维与改革心态。邹碧华一直都是一个敢于创新、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弄潮儿。他结合自己到上海长宁区法院做院长这份基层工作经历中发现的困难,反思、总结,创新整理出了《要件审判九步法》,成为审判范本和学习对象。针对当事人投诉曾经拨打33个电话找不到法官的问题,他探索建立了法院“小总机”,安排专人接听,以防法官因开庭等接不到当事人电话,也为当事人提供咨询服务。这一“小总机”模式成了如今在全国法院推广的12368热线电话的雏形。为构建法官、律师良性互动的法律职业共同体,他亲自起草并主导推出了《法官尊重律师十条意见》;到高院工作后,又进一步精心打造了“律师服务平台”,极大方便了律师诉讼。邹碧华的工作一直在清理障碍,改革创新。而创新与担当,也和教师工作一脉相通。有担当的教师和有担当的法官一样,意味着不懈怠、不畏难、不退缩,在平凡而漫长的职业生涯中,必须坚定信念、勇担职责、知行合一。有创新的教师和有创新的法官一样,改变心态,关注工作中的种种障碍,善于反思、整理和总结,小处创新、处处创新,做好教室和校园的小事,成就中国和世界的大梦。正如邹碧华所言的:“每个人都是历史,如果我们努力让自己完美一点,历史也将变得更完美。”

如何才能更完美一点,不言而喻,唯有学习进取。邹碧华就是这样一个终身学习的人。他在给儿子的视频里说,“You are your time”,时间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选择,你把时间花在哪里,时间就会把你塑造成你选择成为的那个样子。邹碧华把时间花在司法学习上,所以时间把他雕塑成一名优秀的司法工作英雄。在上海高院工作期间,邹碧华分管信息化工作后,在他的公文包里,经常放着厚如砖块的书籍,涉及信息化与管理学等多个主题,仅“大数据”一个专题,他就读完了近50本书籍,很快从一名门外汉成为法院信息化方面的专家。教师更加没有理由不终身学习。时代在变化,知识在丰富,方式在多元,学生愈发不可小觑,如果教师自身再不跳出舒适圈去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就只能被时代和社会淘汰,到时候舒适圈只能变成舒适的坟墓。

邹碧华是充满理想的庭前独角兽,虽然身处不同行业,但他的坚守与担当、创新与进取、家国情怀和精神斗志,都深深激励着我们。正如总书记所说,“邹碧华同志敢啃硬骨头,甘当‘燃灯者’,生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燃灯者”越多,我们的事业就越兴旺发达,我们的社会就越温暖如春,我们的国家就越充满光明。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们更要学习“邹碧华精神”,始终忠诚党和人民,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坚守职业操守,敢于担当,勇于创新,树立问题意识,弘扬改革精神,为社会扛起担子,传递温暖,“努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

张娜娜

电影《邹碧华》观后感 篇10

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对邹碧华同志先进事迹重要批示精神,市执法局组织观看了电影《邹碧华》,以实际行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电影讲述了邹碧华法官的妻子、儿子对他去世的痛苦以及难以割舍的怀念。影片一开场就是邹碧华在前往徐汇法院参加司法改革座谈会途中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的场景,此后采用回忆的手法,讲述了邹碧华的几个重要标志性事迹。其中有几个值得注意的场景。第一个场景是邹碧华不管什么时候,在自己的家里,他的办公室或者书房都有一大堆法律相关书籍,或许因此他本身实际业务能力高,而且理论功底也非常扎实。第二个场景是在康达过生日的时候,他诵读了特蕾莎修女的名句《无论如何》的一部分片段:即使你是友善的,人们可能还是会说你自私和动机不良,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友善;即使你是诚实的和率直的,人们可能还是会欺骗你,不管怎样,你还是要诚实和率直;你今天做的善事,人们往往明天就会忘记,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做善事 ;人都会同情弱者,却只追随赢家,不管怎样,还是要为一些弱者奋斗;是啊,友善,诚实和率真,做善事,为弱者而奋斗,这些不正是作为一名人民法官所应当具备的个人素质。

他是如此热爱他的事业,这种高级的幸福感让他全身每个细胞都不由自主地感到愉悦,而这种愉悦是很多人终其一生也无幸浅尝的。这是他的伟大不可复制的根源:世间又有几人干的是所钟爱的事业呢?又有多少人能对自己原本不爱的事业日久生情、情深至爱、爱而入狂呢?

为了钱而工作,愉快的就是发工资那一天;为了信仰工作,愉快的是信仰存在的每一天每一刻每一秒。人们常说,一个人不可能真正崇高。但是,总有那么一些人,为了自己心中的信念,甘愿以命相搏,甘做“燃灯者”,邹碧华就是这样的一种人。

上一篇:“行政处罚告知书”和“行政处罚决定书”的送达下一篇:小程序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