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防治发言材料
气象台
曾欣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株洲市气象局与株洲市国土资源局在这里联合召开2010年山洪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服务工作总结会,首先感谢各位领导对气象台的关心与厚爱,给了我们汇报工作的机会。
2010年汛期我市遭遇了7轮大范围、长时间的大暴雨的袭击,全市4~6月总降雨量为834.7(株洲)~1120.4mm(醴陵),各县市均偏多或异常偏多,其中株洲、茶陵、炎陵偏多42%~49%,攸县、显著偏多73%;醴陵异常偏多84%。强降雨主要集中在5~6月。强降水导致我市各类地质灾害频繁发生。据株洲市国土资源局统计,由于受强降水的影响,在我市引发了大小不一的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达720多处,呈现出了点多、面广、规模小、危害大的特征。我市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服务工作在今年的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各级政府与国土资源部门接到气象预警预报时积极采取各种措施进行应对,多次成功避险,使损失减少到了最低的限度。总结2010年我市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服务工作成功的经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领导重视,早部署、早准备
我市汛期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工作始于2004年,由于株洲市是我省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地点之一,特别是我市南部多年来因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都比较严重。为此,2007年中国气象局与湖南省政府共同投资建设湘东南暴雨山洪气象监测与灾害预警工程,其中株洲市地质灾害气象监测与灾害预警就包括在这个项目建设范围之内。2008年年初,株洲市山洪地质灾害气象监测与预警项目开始启动。筹积资金,建立地质灾害气象雨量站,研究预报预警技术方法等多项工作按计划进行,到2010年,全市范围内建成区域自动雨量站达160个,全市地质灾害易发点,隐患点所在乡镇均安装有区域自动雨量站。与此同时,我台开始着手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技术方法的研究,2008年与2009年由气象部门根据强降水的情况,结合我市山洪地质灾害发生的概况进行预报,发布范围较小,主要针对决策机构进行气象方面的服务。2010年3月,株洲市国土资源局与株洲市气象局联合发文,强调加强全市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服务工作,并通过两家联合发布山洪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的工作方案;4月开始,强降水发生时,两家联合正式对外发布山洪地质灾害预警预报。
二、国土、气象联合,科学预警
株洲市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是建立在全市地质环境背景条件下开展工作的。国土资源局相关的技术专家对全市地质环境背景、全市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地质灾害易发区等比较了解。我台专业技术人员针对株洲市国土局提供的相关资料进行了大量的统计分析,结合我市强降水的发生发展规律,研究出株洲市地质灾害发生发展与降水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模型。每当有强降水将要发生时,根据模型对气象数据进行处理,将得到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信息与国土资源局的专家进行会商,联合发布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消息;地质灾害出现后,国土资源局相关部门把收集到的信息及时进行反馈,我台专业技术人员在得到反馈的信息的时候进行总结分析,修改模型进行参数调整,力争地质灾害科学预警预报。两个部门的专家在今年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服务工作中发挥各自的优势,强势联合,尽职心尽责,为地质灾害的科学预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敬岗爱业,工作严谨、操作流程规范
国土、气象两家都有一支技术素质过硬,工作作风扎实的干部队伍,他们敬岗爱业,工作严谨,讲求高效,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与使命感。我局的易局长、周局长、鲁局长等领导高度重视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服务工作,多次专题会议进行布臵安排。在今年两家单位合作的过程中,国土局的伍海主席、监测站的傅坚站长等同志的工作作风感染着我台的干部职工,促使我台全力把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服务工作做得最好。年初,两家为了把今年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服务工作做好,于3月份联合制定了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工作方案,根据方案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制度了预报会商制度,预报签发制度,预报呈阅制度,制定了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流程等,为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服务工作的顺便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预报预警准确及时,服务与宣传到位
2010年全市出现7轮强降水,经双方专家会商后联合发布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呈阅件20期,这20期地质灾害预警消息准确预报出了2010年汛期我市地质灾害发生的情况,这20期预报预警信息我们均通过电子邮件与传真,送纸质文件的方式传送到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与决策机构领导的手中。每当地质灾害预 报预警消息发布或者强降水出现有可能引发地质灾害发生时,我们均以双方的名义,通过湖南省气象手机短信平台发布手机短信,提醒公众注意防范地质灾害的发生。整个汛期通过全省手机短信平台共发布手机短信多达520万人次;另外通过株洲市气象局短信平台向全市地质灾害预警用户发布预报预警、传达重要应急措施等达8000人次;通过株洲市气象局固定电话96121主叫平台进行主叫服务,全年达410万门次;通过株洲市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法制频道、生活频道等媒体发布强降水消息与山洪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消息达60余次;通过株洲市电台新闻综合频道、交通频道发布强降水消息与山洪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消息达40余次。准确及时的预报预警,多方位多渠道的宣传报道与服务方式,使我们的预报预警信息能及时送到各位领导或决策者手中,及时送到灾害易发点居民手机,充分地发挥了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五、应急措施得力,成效显著。
面对今年一轮紧接一轮的强降水与频繁发生的地质灾害,株洲市气象局与株洲市国土局采取了多项措施确保今年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顺利的开展。我台在汛期均执行了24小时值班制度,领导带班制度,每当有强降水发生时,气象部门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运行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模型,启动应急预案,根据强降水出现的情况及时与国土资源局进行会商,发布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消息;国土资源部门每当有强降水发生时,除了与气象部门进行会商,及时发布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的以外,他们还加强了地质灾害隐患点,易发区域的巡查与排查,每当收到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的时候,气象、国土、防汛及各级政府部门立即作出联动反应,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各种应急措施,有效地发挥了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在地质灾害防御与防灾减灾中的作用。由于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及时,各部门应急措施得力,2010年株洲市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群测群防,成功地避让了多起地质灾害发生所带来的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
典型避让事例一:醴陵市国土资源部门“成功预警山体滑坡,安全撤离无一伤亡”。继2010年6月19-20日全省性的特大暴雨之后,6月23—24日我市又迎来一场特大暴雨,强度大范围广,来势凶猛。由于前期降水多,土壤含水率高,株洲市气象局准确预报出这一轮强降水的时候,敏感地觉察到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很大,23日下午强降水来临前,马上与株洲市国土资源部门会商,根据会商结果,联合发布第十五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消息,23日晚强降水如 期而至,24日凌晨,双方再次发布地质灾害短时临近预警。根据6月23日下午16时及24日凌晨与气象部门联合发布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相关单位与部门领导认真履职,及时安排人员对西山街道办事处万宜村耿塘组23户116人进行疏散,成功躲过一场中型泥石流灾害,有效避免了群死群伤事件发生。
典型避让事例二:炎陵县国土资源局6月21日和24日,在接收到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以后,积极组织人员加强巡查和灾险情调查,分别发现三河镇星光村潘小林和水东村井湾霍友生、邓学林等5户26人受到了灾险情严重威胁,分管副县长和局领导亲自带队到现场,组织动员受灾险情严重威胁的群众转移到安全区避险。
典型避让事例
三、株洲市国土局石峰分局6月23日接到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消息后,加强巡查,24日发现株洲海利化工(原市烧碱厂)职工大楼后石峰山山体滑坡,严重威胁了滑坡体下方100名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株洲市国土资源局和石峰分局应急机构和相关技术人员立即出动,认真勘察。在随后区政府组织的应急处理会议上,国土资源部门提出的一系列应急处理建议全被采纳,并及时转移和安臵了100多名群众。
六、存在不足的地方
1、株洲市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服务平台尚未建成。从2008年开始我市着手建立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服务平台,但由于资金,人员技术等问题,平台一直处于筹建阶段。因此现阶段我市的预警产品仅限于文字描述,图形输出缺少统一的软件平台的支持。
2、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很难做到定量细化。2010年地质灾害的特点是点多、面广、规模小、损害大,地质灾害预报预警要定量细化到隐患点或灾害点,技术上很难实现。因此我们的预报预警仅限于面上的等级预警,起到一个提醒预防的作用。地质灾害预警发挥作用必须各级联防,群测群防,结合相应的应急措施才能有效发挥起它的作用。
3、缺少对地质灾害的综合评估。由于缺少对灾害的评估,气象部门与国土部门意见分岐的时候,我们多采纳国土部门的意见来发布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多渠道进行预防,确保损失降低到最低,这样的话势必导致空报的次数增多,从而导致决策过程中,人力与物力的投入浪费。
2010年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服务工作取得了一点点成绩,发挥了气象预警在 地质灾害防治中防灾减灾的作用。但这仅仅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离领导及社会对气象预警的需求还有很大的距离,任重道远,今后的工作中,我台将发挥自身的科技优势,加强预报技术方法的研究,加强与国土资源局的进一步合作,创新举措,上下求索,把我市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服务工作做得更好。
自然资源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礼物,但是大自然也会给人类带来许多不利影响,甚至是灾难。以前,我们已经学习了气象灾害,我们来一起学习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1.常见的自然灾害
引导学生讨论:你知道哪些自然灾害?能对这些自然灾害分类吗?
2.地震
了解地震构造,知道震源、震中、震中距、震源深度、震级、烈度等概念
(2)震级:表明地震的级别
微震:<3级
有感地震:3~5级
破坏性地震:>5级
(3)地震的危害和影响:介绍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
(4)地震的分布: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3.火山喷发
(1)引导学生读图,了解火山的构造。
(2)火山分类:死火山、活火山、休眠火山
(3)火山的危害:庞贝古城的湮没、1991年6月皮纳图博火山的喷发。
4.滑坡和泥石流
(1)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了解滑坡和泥石流的概念。
(2)危害
指导学生读图,了解滑坡和泥石流可能造成的危害。
(3)教师归纳小结
相同点:①主要发生在山地地区
②主要是重力作用形成③人类活动可诱发其发生
④破坏力极强
不同点:①运动物质体积大小不同
②泥石流的形成必须有水的参与
5.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1)成因上的关联性
如川、滇、黔边地区
(2)成灾上的关联性
如陕西华县大地震伤亡83万人,原因在于疫病蔓延,“千村薜苈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3)人类活动的影响
如1998年长江大水由于降水集中且很大,也与长江上中游的水土流失有关,这也是该地区近年来泥石流、滑坡多发的原因。
6.地质灾害的防御
(1)加强地质灾害的防御,建立灾情预测系统
(2)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按照会议安排,下面我就xx区结核病防治工作开展情况及主要做法简要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现状
xx区地处xx市市中区,共辖10个城区、18个乡镇,辖区面积555平方公里,人口64.1万,其中城市人口36.5万,农村人口27.6万。
结核病发病长期居于我区各种法定报告传染病前列,历年报告发病率处于70/10万~120/10万之间,疫情呈稳中有降趋势,各年龄组均有发病,城乡特征不明显,无聚集性病例发生。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防治模式
我区明确了肺结核病实行归口治疗的原则,指定区疾控中心作为归口管理定点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结核病管理、治疗和健康教育活动。目前尚未设置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其他医疗机构主要承担推荐可疑患者、患者转诊、传染病报告及结核病的重症救治等工作。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除承担医疗机构的职责外,还负责辖区结核病患者的追踪、治疗管理及健康促进工作。
(二)病人发现与治疗
按照国家《结核病防治工作指南(2008年版)》的规定
1和省市下达的结核病人发现和治疗指标,我们每年年初制定了结防工作实施计划,将病人发现任务分解到各乡镇疾控中心、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三方联动,互为犄角,相互支持配合,各自发挥资源优势,扬长避短,确保了全年工作任务的完成。
2011年,共接诊可疑患者696人,发现肺结核病人341人,其中新发涂阳病人146人,复治涂阳病人7人,涂阴病人188人。对病人适宜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治疗2月后,查痰初治涂阳病人阴转率达100 %。同时,对涂阴肺结核疑难病人,积极开展了抗生素诊断性实验,并定期组织专家参与会诊,进一步明确诊断,改进治疗方案,既保证了病人合理规范治疗,又防止了误诊、漏诊。
(三)药品管理
建立健全了药品管理制度,规范药品计划、领取、仓储、分发和使用等工作。在做好药品需求计划、按时上报药品报表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药品管理质量,落实库管职责,杜绝了药品变质毁损和销售免费抗痨药品现象的发生。
(四)资金管理与使用
严格执行财务人员职责及项目办财务审核流程,费用审批制度齐全,手续完整,无挤占项目经费情况,由专人负责项目设备和药品管理,设备与药品出入库均有专账记录,资金及设备物资账目相符,专款专用,符合审计要求。
(五)项目指标完成情况
2011年,我区结核病防治“五率”指标完成良好,其中初
治涂阳发现率达100.42%,超额完成了省、市结核病防治项目办下达的肺结核病人治疗任务;医疗机构转诊率100%;患者系统管理率100%;追踪到位率86.72%;病人家属筛查率98.53%。
三、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夯实防治工作基础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结核病防治工作,成立了xx区结核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xx区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并将结防工作纳入《xx区中长期卫生工作规划(2007-2020年)》,确定了各部门职责,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建立起了由政府主导,多部门密切合作,全社会广泛参与的长效工作机制。领导小组成立以来,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结防工作,制定了《xx区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实施计划》,督促制定各年度防治计划,保证了各项工作按计划实施。
(二)规范门诊建设,改善群众就医环境
xx区结核病门诊是我区结核病定点诊治机构,担负着全区结核病诊断与结核病病人管理的双重任务,是基层结防工作的核心环节。区结防门诊原位于解放街,由于房屋老旧、设备落后,已经难以满足门诊量的增加和市民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能给市民提供良好的诊疗环境,我们进行了重新规划,制定了改造方案。建成了新的结核病防治门诊进和痰检实验室,并于去年下半年投入使用,为结核病患者提供了更好的诊疗环境及条件。新门诊建成后,患者主动就医数量明
显增多。
(三)促进部门协作,提高综合防治能力
一是与妇联合作开展面对面结核病知识宣传活动。2008年~2011年间,我们与区妇联合作,各基层妇联组织及村卫生站采取面对面入户宣传的模式,着重宣传了国家结核病防治政策,提高了广大群众对结核病防治知识和国家防痨政策的知晓率,有效地促进了患者主动就医和规范治疗。据统计全区宣传的总户数合计7万余户,共发放宣传折页8万余份,宣传册4000余册;结防知识宣传画5000余份;面向家庭妇女印制有结防知识的围裙5000余条;宣传用一次性纸杯2万余个;印有结防知识及政策的文化衫4000余件。宣传活动形式多样,持续深入,覆盖面广,我区设计的宣传折页荣获省项目办2011年折页类健康教育二等奖。
二是进一步加强医防合作,促进患者转诊。按照项目要求,我们针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如何报告、转诊肺结核病人;结核病诊断要点及规范化治疗;《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等内容,对驻区县及县以上综合医院感染科、呼吸科的临床医生及保健科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人员进行了培训,历年共有100余名医务工作人员参加了培训。同时为了促进转诊,我们多次召开相关协调会议,实施奖惩并举的方式,落实医院的转诊责任,制作了《结核病转介卡》,方便门诊医生开展转诊工作并及时发放了转诊激励费。
三是加强网底建设,落实患者追踪及治疗管理工作职责。我区患者的追踪和治疗管理工作主要由乡、村两级防保机构
承担。通过项目多年的运作,全区28个乡级及300余个村级医师全部进行了轮训,村级培训覆盖率达到100%。同时,对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达了目标管理责任书,将结核病相关指标列入年终考核,保证了我区患者追踪到位率达85%以上,患者治疗管理覆盖率达100%。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因地制宜探索建设新型结核病治疗管理模式。在我区逐步建成疾控中心实行归口管理,定点医院承担集中诊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落实患者DOT管理的“三位一体”模式。xx区医疗资源丰富,整合资源合理利用可以提高我区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可以为结核病患者提供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医疗临床服务,可提供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和必要的对症支持治疗,及时监测处理药物毒副反应和耐药情况,提高临床治愈率,缩短疗程和传染期,同时也以更好地发挥疾控中心在规划协调、健康教育、监测报告、调查与疫情分析、基层督导与治疗管理方面的优势。进一步提高整个结核病防治工作的系统化管理质量,既有利于病人的治疗和康复,又有利于结核病控制目标的早日实现。
(二)深入开展健康促进工作,营造有利于结核病防治工作的社会氛围。针对不同目标人群需求,根据实际,开展多部门合作,形式多样的健康促进工作,将结核病防治健康促进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广泛化,大力提高结核病健康促进工作的高度、深度和广度。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培训指导,稳定队伍,提高基层结核病防治水平。不断加强各级各类结核病防治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培训,打造一支结核病防治骨干力量,全面提高我区结核病防治能力。同时建立绩效考核激励机制,保证投入和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合理使用,充分调动基层防痨人员的积极性,促进结防工作可持续发展。
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加强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在全国地质环境管理工作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表彰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部党组研究决定召开这次全国地质环境管理工作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表彰会议.蒋正华副委员长高度重视,亲自出席今天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
作 者:田凤山 作者单位: 刊 名:国土资源通讯 英文刊名:NATIONAL LAND & RESOURCES INFORMATION 年,卷(期): “”(6) 分类号:F3 关键词: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制度
2012年4月 山西晋煤集团沁水胡底煤业有限公司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制度
为了防止因采矿引起的地面塌陷、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造成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危险,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特制订本管理制度:
第一条 成立领导机构
(一)成立领导组
组
长:董事长
总经理
党总支书记 常务副组长:总工程师 副
组
长:其他副总经理
领导组下设地质灾害防治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生产技术部。办公室主任由生产技术部部长担任,负责地质灾害防治的日常管理工作。
办公室成员:生产技术部
计划财务部
安全监察部
物资供应部
项目管理部
调度室
行政办公室
党总支办公室以上单位行政正职
(二)领导组职责:
1、对本矿的地质灾害防治全面负责;
2、负责组织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
3、处理因采矿引起地质灾害的纠纷工作;
4、组织开展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
(三)各部门职责
1、生产技术部:负责牵头组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责组织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
2、项目管理部:负责牵头开展地质灾害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牵头处理因采矿引起的纠纷工作。
3、调度室:负责接受传递隐患,协调有关各部门的工作。
4、其它部室:负责按照职责分工及领导组的分配,配合有关工作。第二条:地质灾害隐患排查
1、地质隐患排查时间规定:
矿建基建期:每月对全矿区巡查一次
矿井生产期:每月10月至第二年5月每月(非汛期)对全矿区巡查一次;汛期(每年6月至9月)对全矿区巡查一次,每周对回采的地面区进行巡查一次。
2、基建期每月由生产技术部组织项目管理部、党总支办公室等有关单位进行矿区范围内的巡查,重点可能因采矿塌陷引起的区域进行调查和监测。
3、矿井开始生产时,对开采区地面的地貌、建筑、公路等拍照留存,以便对比和观测。
4、工作面开始回采后,进行重点对开采影响区范围内的村庄、学校、工程建设区、学校、公路等进行巡查。对采矿塌陷造成的地质灾害进行调查和拍照、观测。
5、对于采矿造成的以下区域划定为地质隐患3级以上危险区:(1)造成裂缝并可能塌落的建筑;
(2)造成可能威胁行人、行车、建设区安全的滑坡及滑坡区;(3)造成公路塌陷断落段等 第三条 地质灾害隐患预防制度
1、发现地质隐患后,按照生产技术部划定的3级以上危险区,由项目管理部牵头要书面通知业主,设置警示标志,不得随意进入危险区。
2、回采后对于3级以上危险区的地面建筑,造成可能威胁行人、行车、建设区安全的滑坡及滑坡威胁区,项目管理部要书面通知业主避灾明白卡,注明危险区范围、可能出现的隐患等。
3、对于可能威胁他人安全的3级以上地质灾害危险区,项目管理部要书面在危险区边缘显著的位置,设置避险明白卡,注明危险区域、可能出现的隐患及引起的后果。
4、项目管理部要根据情况在各村设置业余地质灾害监测员,培训有关基本知识,辅助日常的监测。
第四条 地质灾害隐患值班报告制度
1、矿值班长为矿当日的地质灾害隐患接受、协调处理值班长。矿值班调度员为地质灾害隐患值班员,实行24小时值班。
2、值班期间,调度员接到矿区任何地方的地质灾害汇报(出现建筑裂缝、地表崩塌滑坡等),要及时通知生产技术部部长并同时汇报董事长、总经理、党总支书记,由生产技术部及时组织有关部门进行核查情况。12小时内向有关部门汇报。
3、生产技术部根据核查的情况,确定是否可能立即发生险情,对于可能立即发生险情的地区,由调度室协调,项目管理部要立即通知危险区的所有人员撤离险区,妥善安置,并同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及政府有关部门汇报。
4、对于日常的巡查及监测,生产技术部汛期每周将新增隐患、原地质灾害隐患的变化、危险区的警示标志情况、受危险区的人群掌握避险情况等进行总结,书面汇报董事长、总经理、党总支书记,并发放至项目管理部。项目管理部要根据情况组织制定防治措施,并将情况上报至上级有关部门。
第五条
地质灾害治理
1、对于因采矿引起的可能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严重地质灾害,由项目管理部负责牵头,协调进行立即治理,不得影响群众的生产生活。
2、矿井生产后,项目管理部要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按照边生产、边治理的原则,组织开展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并按规定向国土部门进行上报。
山西晋煤集团沁水胡底煤业有限公司
2012年4月15日
山西晋煤集团沁水胡底煤业有限公司
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2012年4月 1预案编制目的
胡底井田地处太行山南段,地貌区划属剥蚀山地,山顶起伏平缓并有黄土覆盖。区内近南北走向的沟谷较多,纵穿井田东部,主要山脉亦呈近南北向展布。地面最高标高+932.6m,最低标高+670m(胡底河河床)。地势北部及东部较高,南部及西部较低。根据中国地震局GB18306—2001图A1《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本区地震烈度区为六度区。
为了确保我矿对因采矿引起的地面塌陷、崩塌、滑坡等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应急工作及时有序、高效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结合本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望各单位遵照执行。2适用范围
本预案是山西晋煤集团沁水胡底煤业有限公司在因采矿引起的突发性地质灾害预报发布或发生后,实施应急指挥和应急行动的总方案,适用于山西晋煤集团沁水胡底煤业有限公司。
3、应急机构及职责 3.1指挥部人员组成
总 指 挥:董事长
总经理
党总支书记 副总指挥:其他副总经理
指挥部下设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矿调度室,下设四个组。办公室主任由调度室主任担任,在总指挥的领导下负责应急救援指挥工作。
办公室成员:生产技术部
计划财务部
安全监察部
机电管理部
调度室
物资供应部
项目管理部
行政办公室 党总支办公室
后勤管理部
机电队以上单位行政正职
3.2各组职责 3.2.1现场指挥组
组长:总工程师
成员:各部室部长。
主要职责:
①负责指挥现场救援救治队伍;
②组织调配救援的人员、物资;
③协助总指挥研究制定事故处理方案。
3.2.2抢险救灾组
组长:生产副总经理
成员:生产技术部部长、机电管理部部长、安全监察部部长、项目管理部部长、机电队队长。
主要职责:
①组织现场救援队伍,指挥现场救护工作;
②快速制定救护行动计划和安全技术措施;
③组织指挥救灾物资及伤员转送;
④对灾害进行评估及预测。
成立地面抢险队,队长:生产副总经理
队员:调度室、后勤管理部部、物资供应部、矿机电队职工等50人组成。职责:对矿区地质灾害危险区遇险群众进行救援
3.2.3物资供应组
组长:后勤副总经理
副组长:后勤部、物资供应部、计划财务部、机电管理部负责人。
成员:后勤部、物资供应部等单位有关人员组成。
主要职责:①负责抢险救灾中物资和设备的及时供应;②承办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3.2.4善后处理组。
组长:外协副总经理
成员:人力资源部、计划财务部等单位相关人员。
主要职责:
①负责事故中遇险人员的妥善安置;
②负责事故伤亡人员亲属的安抚接待、抚恤等善后处理工作;
③承办指挥部党政办公室交办的其他工作。
4.预防和预警机制 4.1 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级别
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级别,根据《国土资源部与中国气象局关于联合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工作协议》分为5级。1级:可能性很小;2级:可能性较小;3级:可能性较大;4级:可能性大;5级可能性很大 4.2 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建设
建立以预防为主的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编制矿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各村尽可能设立兼职观测员,建立矿区地质灾害群测网络。4.3 预防预警行动
4.3.1编制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依据采掘计划,编制地质灾害防治防治方案。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要标明主要的采掘区域,矿区内可能发生灾害点的分布。说明主要灾害点的威胁对象和范围,明确重点防范期及地质灾害防治措施。4.3.2地质灾害险情巡查
4.3.2.1矿建基建期:每月对全矿区巡查一次
矿井生产期:每月10月至第二年5月每月(非汛期)对全矿区巡查一次;汛期(每年6月至9月)对全矿区巡查一次,每周对回采的地面区进行巡查一次。
4.3.2.2基建期每月由生产技术部组织项目管理部、党总支办公室等有关单位进行矿区范围内的巡查,重点可能因采矿塌陷引起的区域进行调查和监测。
4.3.2.3矿井开始生产时,对开采区地面的地貌、建筑、公路等拍照留存,以便对比和观测。
4.3.2.4工作面开始回采后,进行重点对开采影响区范围内的村庄、学校、工程建设区、学校、公路等进行巡查。对采矿塌陷造成的地质灾害进行调查和拍照、观测。
4.3.2.5对于采矿造成的以下区域划定为地质隐患3级以上危险区,进行重点观测:
(1)造成裂缝并可能塌落的建筑;
(2)造成可能威胁行人、行车、建设区安全的滑坡及滑坡区;(3)造成公路塌陷断落段等
4.3.2.6项目管理部要根据情况在各村设置业余地质灾害监测员,培训有关基本知识,辅助日常的监测。4.3.3 “防灾明白卡”发放
4.3.3.1回采后对于3级以上危险区的地面建筑,造成可能威胁行人、行车、建设区安全的滑坡及滑坡威胁区,项目管理部要书面通知业主避灾明白卡,注明危险区范围、可能出现的隐患等。
4.3.3.2对于可能威胁他人安全的3级以上地质灾害危险区,项目管理部要书面在危险区边缘显著的位置,设置避险明白卡,注明危险区域、可能出现的隐患及引起的后果。4.4地质灾害速报制度 4.4.1速报时限要求
矿调度员接到矿区任何地方的地质灾害汇报(出现建筑裂缝、地表崩塌滑坡等),要及时通知生产技术部部长并同时汇报董事长、总经理、党总支书记,由生产技术部及时组织有关部门进行核查情况。如发生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12小时内经指挥部同意由调度室向有关部门汇报。4.4.2速报的内容
灾害速报的内容主要包括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出现的地点、时间、地质灾害类型、灾害体的规模、可能的引发因素和发展趋势等。对已发生的地质灾害,速报内容还要包括伤亡和失踪的人数、已经采取的救援措施等。5 应急响应
5.1发生崩塌、滑坡、地面塌陷等较大级突发性地质灾害,极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时,应及时启动预案。
5.2启动本预案由指挥部根据灾情和险情确定,指挥长正式签署启动命令。出现地质灾害险情或发生突发性地质灾害后,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5.3地质灾害预警信号
采用电话、派人通知等形式通知至受灾地区的人员。5.4应急处置
在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具体指挥、协调、组织
矿成立由机电队组成的救灾小分队,及时赶赴现场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设立明显的危险区警示标志,加强监测,防止灾害进一步扩大,避免抢险救灾可能造成的二次人员伤亡。6.应急保障
6.1应急队伍、物质、装备保障
矿成立由机电队组成的应急小分队,平时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防治与救灾演练,提高应急防治与救灾能力。
矿物资供应部应储备用于灾民安置、交通通讯等必要的抢险救灾专用物资,保证抢险救灾物资供应;
行政办公室设值班车辆,配备专用越野车辆等。6.2应急技术保障
矿总工程师组织生产技术部等每半年开展地质灾害趋势预测,研究。总结因采矿引起的地质灾害发生规律。7.附则
一、20xx年全乡地质灾害情况
乡政府对防治工作非常重视,对地质灾害的防灾避灾工作布Z早,及时下发了《xxx瑶族乡20xx年山洪地质灾害防灾预案》,与各村委会主任签订了防灾避灾责任书,建立健全了汛期值班制度,险情巡视制度和灾情速报制度,各村行动迅速,宣传到位,群众防灾避灾意识及知识增强。20xx年汛期与往年相比,降雨量相对较少,且相对集中,主要发生在4月、5月,由于防范早,加上雨水较少,因此没有形成大的地质灾害。
二、20xx年地质灾害威胁对象与范围
(一)地质灾害威胁对象
1、存在地质灾害的主要村
①xxx村 ②十寺村 ③桃仁村 ④太阳村 ⑤茶元村 ⑥介木山村 ⑦正冲村
2、存在地质灾害的主要矿区(点)
①十寺矿区 ②亭子板非法砂场
3、存在地质灾害的主要交通干线路段
①郴仰公路xxx段 ②xxx――桃仁路段 ③xxx――太阳路段
4、主要地质灾害隐患点预测
根据近几年我乡地质灾害情况调查,共有地质灾害隐患近十处,其中有些隐患点潜在危险较大,若诱发因素达到一定程度,即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要特别加强防范。
①正冲至下介木山新村泥石流
位于正冲村至介木山新村河谷地段,山高坡陡,溪沟狭窄,河床纵坡比大,三面环山,集雨面积大,具有短时间内大量来水的地形,而且因修建郴仰公路境内的生态尚未得到全面恢复,泥石流物源丰富,遇到大暴雨或强降水,就可能发生泥石流。严重威胁着正冲、介木山新村居住在河口、临近河床的95户、430余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②赵家湾后山滑坡群该滑坡群
该滑坡群在20xx年“8。8”洪灾后,虽未见明显滑动,但仍于不稳定状态,其后缘裂缝长260米,宽50米,滑体体积约5000立方米。该滑坡群对赵家湾350余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③十寺矿区
十寺矿区虽然是近年来才启动开发工作的,但其矿区开采历来已久,地表山坡随处可见大大量堆放的煤矸石、废石,地下采空区域越来越大。大暴雨时极易引发大范围的矿渣流及透水事故,严重威胁矿区民工、居民及下游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④亭子板非法砂场
此处砂场临近郴仰公路,其周围植被严重被破坏,裸露的砂石透水强,抗冲力弱,经暴雨冲刷和长时间浸泡极易形成泥石流和山洪,给郴仰公路及下游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三、重点防范期
一般主汛期即为重点防范期。我乡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强降雨及不规范人类工程活动关系极为密切,预测今年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6―9月份的集中降雨时段,其中6―8月为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另外为注意防范夏季热带风暴对我乡的影响。矿业活动强烈的地区要高度注意防止人为活动诱发地质灾害。
四、地质灾害监测
(一)重点监测的范围、内容
原则上主要地质灾害隐患点是本年度监测的范围,在汛期地质灾害巡查中,应重点核查并作出稳定情况的初步判断。 监测内容主要包括隐患体变形情况、动植物异常情况、地下水变化情况等。
(二)地质灾害监测方法
采取汛期巡查和常规监测相结合、专业单位监测和群众监测相结合、定期监测和汛期连续降雨时加密监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监测。
1、汛期巡查
一般每年汛期是地质灾害高发时期,乡、村两级必须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巡查,并落实监测责任。
2、群测群防监测
利用已建立形成的群测群防网络,对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全面落实监测人,通过监测及时掌握隐患点动态变化情况,对灾情及早发现,主动避让。
(三)监测责任单位、责任人
1、自然因素诱发的地质灾害,在驻村乡干部的指导下,由各行政村和当地群众组织实施监测。
2、危及主要交通干线、水利、水电等基础设施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由设施的主管部门负责监测。
3、其他人为诱发的地质灾害由直接防灾单位负责监测。
五、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1、进一步健全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
认真贯彻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湖南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在乡政府成立山洪地质灾害防灾避灾工作领导小组和编制防灾预案的同时,各村各单位也要相应成立领导班子和编制防灾预案,将防灾避灾工作落到实处。对重点管理地段要明确专人进行监测预防,建立健全群测群防网络,以多种形式宣传和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对监测人员进行专门培训。
2、对山洪地质灾害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平时要加大植树造林的力度,绿化和保护好环境;对处于山洪河谷中的住户要进行避让搬迁;对隐患点要加大监测和巡查力度,发现的裂缝及险情要及时上报并夯实,在其上方开挖截水沟、排水沟。
3、尽量做到勤监测、早发现,在第一时间内及时疏散人员。
为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意见》(黔府发„2012‟11号)精神,切实做好2015年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按照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贵州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的规定,结合我市区域地质环境、水文、气象等条件和《六盘水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特制定本方案。
本方案实施的基本原则是: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突出重点;政府主导、分级负责,部门协作,形成全社会参与的格局。
一、2015年全市地质灾害情况
截止2015年4月20日,现全市有地质灾害隐患点1121处,受威胁农户50530户,197945人,其中包括特别危险地质灾害隐患点64处,涉及5502户,22467人。
二、全市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
(一)滑坡:主要集中发生在5—9月,以中小型为主,大型、特大型次之,平面形态多呈不规则和舌形,主要分布在陡峻的山原、高中山、中山、低中山斜坡和峡谷地带,坡度大多在20°—50°之间,常发生在软质岩体和软硬相间的岩体构成的斜坡,主要诱发因素是降雨、地表水冲刷以及建筑切坡、采矿等人为工程活动。
(二)崩塌:大多发生在5—9月和凝冻期,以中小型为主,多发生在坡度为50°以上的陡坡,主要诱发因素是降雨、地表水冲刷以及切坡、采矿等人为工程活动。
(三)泥石流:均发生在5—9月,尤以每年7月发生频率最大,以小型、沟谷型、降雨型、稀性泥石流为主,主要分布在高中山、狭谷、沟谷斜坡地带,主要诱发因素是不合理的采矿、修路弃渣弃土、过度砍伐林木等人类工程活动以及强降雨。
(四)地面塌陷:均为小型,多处于发展期。主要是岩溶塌陷和采空塌陷。(1)岩溶塌陷主要集中分布于水城盆地、六枝峰丛槽谷等地,主要诱发因素为抽取地下水和暴雨渗灌;(2)采空塌陷主要分布在大规模采煤的矿区,诱发因素主要是地下采煤形成大面积采空区。
(五)地裂缝:大多产生在含煤岩层及其上覆地层,主要分布在煤矿开采区域。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地下采煤和矿井疏干排水,导致顶板失去支撑,岩体应力平衡受到破坏,围岩产生变形,沿构造裂隙等软弱结构面发生拉裂。
三、2015年地质灾害预测
(一)地质灾害发生时段预测
我市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发生常与降水密切相关,今年发生的特大旱情,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更加严峻。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降雨趋势预测,我市今年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时段为5至9月,这一时段是我市地质灾害的重点防范期,其中6月到8月为地质
灾害高发期,具体灾害发生情况将受降雨量控制。当连续降雨达到150毫米或日降雨达100毫米以上时,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即可发生;当连续降雨达到200毫米或短时间(1日或数小时)降雨达150毫米以上时,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将可能大量发生。
(二)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预测 1.六枝特区重点防治区
该区包括龙河镇、新华镇、新场乡、落别乡、牛场乡、关寨镇、大用镇等区域内地质条件较差,在降雨集中时期,极容易产生滑坡、崩塌地质灾害。该区灾害隐患点多处于特别危险状态,应加强监测和逐步进行搬迁。
2.盘县重点防治区
该区包括乐民镇、响水镇、柏果镇、红果镇、松河乡、羊场乡、淤泥乡等区内人类工程活动频繁,诱发堆积层滑坡、粘性土滑坡、地裂缝、岩石崩塌、泥石流隐患等。由于人类工程活动的诱发、自然等原因,该区灾害隐患点多处于特别危险状态,应加强监测、积极采取搬迁措施。
3.水城县重点防治区
该区包括阿戛镇、鸡场镇、金盆乡、保华乡、蟠龙镇、米箩乡等区域内地质条件较差,人为工程活动较为强烈,在降雨集中时期,极容易产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该区灾害隐患点多处于特别危险状态,应加强监测和开展地质灾害治理、搬迁避让。
4.钟山区重点防治区
该区域内煤炭资源丰富,采矿活动强烈,由此而引发的地质灾害严重,且随着煤炭资源的大量开发利用,引发的地质灾害将越来越严重。重点防治:大湾镇、大河镇、凤凰街道办事处及各煤矿采空区。
(三)铁路及主要公路沿线、主要河流流域、水库等地质灾害危险地段预测
1.水红铁路、贵昆铁路、珠六复线在市境地段,可能发生的灾害为滑坡、崩塌。
2.六六高速、水盘高速、内环快线、纸红公路、水黄公路及在建高速公路施工建设造成的不稳定边坡及弃渣弃土场,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为滑坡、崩塌、泥石流。
3.南、北盘江流域局部地段,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为滑坡、崩塌、泥石流。
4.盘南电厂、发耳电厂、野马寨电厂施工造成的潜在不稳定斜坡地段,可能发生的灾害为滑坡、崩塌、泥石流。
(四)主要矿区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危险地段预测 1.六枝工矿集团公司下属各矿及选煤厂、煤矸石堆积区、采空区,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为滑坡、崩塌、地裂缝、地面塌陷和泥石流。
2.盘江煤电集团公司下属各矿及选煤厂、煤矸石堆积区,采空区,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为滑坡、崩塌、地裂缝、地面塌陷和
泥石流。
3.水城矿业集团公司下属各矿及选煤厂、煤矸石堆积区、采空区,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为滑坡、崩塌、地裂缝、地面塌陷和泥石流。
(五)六盘水市2015年地质灾害特别危险点统计表(见附表)。
四、防治措施
(一)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一件大事,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严格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一把手负总责。各级国土资源部门是地质灾害防治的主管部门,负责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各有关部门是地质灾害防治的责任单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行部门责任制。
市政府有关工作部门和六枝工矿(集团)公司、盘江煤电(集团)公司、水城矿业(集团)公司要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督促直属责任单位制定防灾预案,建立监测系统,在危险点建立警示标志,设立观测点,落实防灾责任人和监测责任人,明确预警信号及险情出现时的人员、财产转移路线,并进行工程治理或灾民搬迁,将地质灾害防灾预案报市国土资源局备案;对地质灾害危险点和重大隐患点,乡(镇)人民政府要逐点制定防灾预案落实预防措施。汛期各级各部门要
建立值班制度,明确值班人员和电话,做到责任到人,值班到位,实行全天24小时值班制度(市国土资源局值班电话:8236614、8265190、8267860;值班人员:杨荣礼,手机:***)。
(二)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宣传教育和监督管理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防御地质灾害必须紧紧依靠当地人民群众,建立群测群防网络。全市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充分利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宣传栏、宣传手册等各种形式开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宣传活动,汛前派专业技术人员深入乡(镇)、村的地质灾害点向当地受胁群众现场讲授地质灾害的简易观测方法及防灾的基本知识,努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灾、治灾、减灾意识,尽最大可能地防止、减轻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严格执行“先搬迁、后开采”原则,加大人为地质灾害的预防力度。对诱发地质灾害的人为工程活动,要加强监督管理,对一切可能导致重大地质灾害的违规工程活动,要坚决予以制止,督促工程建设单位采取有效的预防保护措施;对已发生和造成危害的,按照“谁诱发,谁治理”的原则,督促责任单位及时治理。在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工程项目建设的,项目建设单位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对评估结果进行充分应用,使全市因灾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三)将地质灾害防治经费、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序开展
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各级人民政府要将地质灾害防治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开设专户、实行专款专用。切实保证地质灾害调查、区划、评估、监测、预报所必需的工作经费及部分特别危险点受胁农户搬迁、治理经费。同时,对特大型、大型自然诱发的地质灾害治理,要积极申报立项,争取国家投入,对人为工程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治理要加大调处力度,落实治理经费,确保受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四)加快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各县、特区(区)人民政府要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2011‟20号),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意见》(黔府发„2012‟11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应急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黔府办发„2012‟39号)要求,尽快组建地质灾害应急指挥中心,组建专群结合的应急抢险救援队伍,做到反应灵敏、到位快速、处臵得当。形成以国土资源部门为主体,专业技术队伍为支撑,专业救援队伍为骨干,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公安、武警、卫生、民政等多部门协调行动的应急救援体系。
(五)加强监测工作,做好预测预报
各县、特区、区对地质灾害危险点和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建立警示标志,设立监测点,落实防灾责任人和监测人,加大监测力度,详细记录监测数据,并明确预警信号和险情发生时的人员财产转移路线,向受胁农户发放地质灾害“灾情防范明白卡”。
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负责指导监测工作,对监测数据要充分进行分析应用,做好险情判断工作,为各级人民政府指挥防御地质灾害提供可靠的信息。
(六)加强用地项目审批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依据有关法规和文件规定要求,加强建设用地项目预审和审批,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建设项目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害性勘察鉴定和履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相关工作,未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建设项目一律不得开工建设。对擅自开工建设,诱发地质灾害和造成地质灾害隐患、危害他人生命财产安全的,要严格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追究其行政责任及法律责任。村庄和集镇规划时,应当对规划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七)加强地质灾害搬迁避让和治理工作,消除地质灾害隐患
市、县国土资源部门要组织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对我市的地质灾害重大隐患点危险性进行全面的踏勘,对确需进行工程治理的要组织编制工程治理方案,争取资金进行治理,对确需进行搬迁的,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积极筹措资金进行搬迁。对应撤离危险区域,而未搬迁的,要说明原因,对工作不力造成伤亡事故的,将追究有关责任单位或责任人的责任。
(八)各级国土部门要督促矿山企业加大矿山地质环境保证金申请使用力度,及时履行矿山引发地质灾害的搬迁、治理义务,积极推进矿山复绿和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作。
(九)根据《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建设工作的通知》(黔国土资发„2013‟69号)要求,扎实推进我市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做好2015年全省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验收工作。
(十)加快受地质灾害危害学校治理工作实施进度,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受地质灾害危害的22所学校治理,确保广大师生生命财产安全。
(十一)积极争取国家级、省级地质灾害治理补助资金,做好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库建设工作。
一、我市地质灾害分布与防治区划分情况
菏泽市地处黄河冲积平原的前缘,地势较平。历史上黄河多次泛滥,在区内遗存有数条古河道带。区内西部聊考断裂活动强烈,因此在地质构造上属不稳定和次不稳定地区。受自然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区内地质灾害时有发生,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极大威胁。区内主要地质灾害类型有: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地下水超采漏斗、砂土液化等。根据其发生几率及危害程度,我市建立了菏泽城区深层地下水超采漏斗(地面沉降)、南部黄河故道带地面塌陷与地裂缝、鄄城红船地面塌陷等3个重点监测与防治区。
二、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防治对策
(一)菏泽城区深层地下水超采漏斗(地面沉降)区
1.灾害现状菏泽市城区深层地下水降落漏斗已存在多年,自80年代中期就初具规模。90年代漏斗面积近1000km2。随着开采量的增加,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且下降速度惊人。据80年代初期监测资料,当时水位埋深仅6m余(406孔1980年9月11日监测值);至1995年,水位埋深已达45.603m。15年间水位下降了近40m,下降速率为2.6m/a。406孔位于漏斗的上缘,位于漏斗中心地带的城东地区,该层水水位埋深已达100m。由于地下水水位的持续下降,城区地面沉降也随之发生。XX—~年城区地面最新沉降数据为26mm。牡丹区在~年汛期出现两起地面塌陷,其中牡丹办事处苇子园村塌陷已威胁到人员安全。
2.致灾原因
无规划、无节制、大量超采深层地下水是造成城区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及地面沉降的根本原因。
3.灾情趋势预测分析及风险评估
短时间内如不能削减深层地下水开采量,该漏斗将进一步扩展,漏斗区水位将不断下降,甚至有与东明县深层地下水漏斗区连接的可能,已发生的地面沉降也将随之发展。这势必会对菏泽城区建设、工业生产等造成直接影响。
目前,地下水是菏泽城区主要的供水水源。而由地下水超采造成的地质灾害涉及范围广、危害程度大,且恢复难。因此,灾情若得不到控制,由此造成的损失将是十分巨大的。
4.防灾对策及建议(1)禁止城区地下水的乱开乱采,重新分配水源量,合理开采地下水;(2)开辟新的供水源地;(3)开展地下水人工回灌;(4)做好地下水及地面沉降的监测工作。
(二)南部黄河故道带地面塌陷与地裂缝区
1.灾害现状
自九十年代初,南部黄河故道带已发生多起地面塌陷、地裂缝,致使道路破坏,房屋受损。1992年7月10日,单县高韦庄镇赵集村发生地裂缝,地裂缝走向以北西方向为主,缝宽5—20cm,单条长10—20m不等,有十几条之多,并伴有地面塌陷发生,一桥梁撕裂,30余农户房屋因地裂缝造成不同程度破坏。1993年8月5日,曹县梁堤头镇石香炉村发生地裂缝,呈北西和北东西个走向,单长20多m,宽10cm,深4—5m,可见地裂缝4条,其中一条切房基而过,另一条穿过一农家院落,造成房屋墙体开裂。
2.致灾原因
地面塌陷、地裂缝发生于黄河故道带上,地表岩性以粉细砂或粉土为主。灾情多发生于雨季,由地质、气象及地下水水位大幅升降等原因共同作用而引起。
3.灾情趋势分析
该区地面塌陷、地裂缝是由地质、气象及地下水水位大幅升降等因素引起,只要影响因素存在,在其共同作用下,在适宜的时段内就有灾情发生的可能。
4.防灾对策及建议(1)控制地下水水位的升降幅度;(2)保持地表岩性不被破坏;(3)在该区应采用湿润灌溉,不可漫灌;(4)新建建筑物应避开古河道带。
(三)鄄城红船地面塌陷区
1.灾害现状
地面塌陷区主要分布于鄄城县红船镇前梁楼村西,长、宽各约500m,面积2.5万m2。自八十年代末以来,每逢雨季时有发生。地面塌陷区内共有塌陷坑二十七个,陷坑大小不一,形态各异,表层粘土亦有深浅不一的裂痕。塌陷有时发生在个别农户的房前屋后,甚至危及到居民安全,造成居民心理恐惧。
2.致灾原因分析
经考察,地面塌陷区位于古河道带上。地表岩性为一层厚0.3—0.5m的粉质粘土,其下为粉细砂或粉土,约1.5m深处为厚约10cm的淤泥层,以下又为粉细砂,在17m深处有一黑色砂砾土层。雨季时,在表层土被破坏处,雨水直接下渗,以至下漏,地下粉土由于液化等原因随水流失,日久便形成一定空间,上部土壤重量因降水等因素增加或超过空洞承受极限时,便形成塌陷。
3.灾情趋势分析及风险评估
雨季降水较大时,该区仍有地面塌陷发生的可能性。由于塌陷区紧邻村庄,应做好地面塌陷的监测与防治工作,以防灾情发生,危及人民生命及财产的安全。
4.防灾对策及建议(1)做好群众宣传工作,不要在塌陷区及其附近挖土、建房;(2)保持地表岩性不被破坏;(3)在该区应采取湿润灌溉,不可漫灌;(4)做好监测工作。
(四)巨野煤田在建矿井的地质灾害防治
巨野煤田的多个井田现已开钻,个别主井建设进入关键阶段。矿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十分重要,难度相当大。各级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和地环监测机构一定要做好日常煤区地环监测管理,保证钻井工作的顺利进行,避免地质灾害现象的发生。
三、地质灾害区域防治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各级政府及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领导,市国土资源
部门将组建全市地质灾害应急指挥小组,在市政府领导下具体负责全市地质灾害应急救援的指挥和协调工作;各县区也要建立相应的汛期地质灾害应急小组,负责本县区的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和应急救援工作;各地质灾害易发区要将防治任务逐级明确到单位到人,确保发生重大地质灾害或出现重大地质险情时,能够及时进行抢险救灾。
(二)健全防治、抢险、救援机制
各级政府要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制度,坚持汛期巡查和值班电话制度,在地质灾害危险区边界设立明显标志,明确人员财产撤离、转移路线,预设医疗救治点,同时加强相关的科普宣传。
灾害或灾情出现后,国土资源部门应会同同级建设、水利、交通等部门尽快查明地质灾害发生原因、影响范围等情况,提出应急治理措施,减轻和控制地质灾害灾情。
民政、卫生、药品监督、经贸、公安部门,应及时设置避难场所和救济物资供应站,妥善安排灾民生活,做好医疗救护、卫生防疫、药品供应、社会治安工作;气象主管部门要做好气象服务保障;通讯、铁路、交通部门要保证通讯畅通和救灾物资、设备、药品、食品的运送。
(三)地质灾害调查、报告和处理程序
【地质灾害防治发言材料】推荐阅读:
地质灾害汇报材料10-07
防地质灾害总结07-10
滑坡地质灾害分析07-14
地质灾害调查规范11-06
地质灾害防范制度12-23
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10-28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施意见10-21
学校地质灾害排查总结09-09
防地质灾害演练总结10-02
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平台10-13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