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材料分析题

2024-12-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育教学材料分析题(精选8篇)

教育教学材料分析题 篇1

1、材料分析题(12分)

“儿童之家”不是像小学生的教室那样的一间或两间同样大小的教室,而是像我们普通家庭中的房屋布局。有几间房子,有庭院,院子里有遮风避雨的设备„„孩子们可以在室内活动,也可以在室外活动。室内活动的主要房间是智力活动的工作间,另外,室内也有洗漱室、睡眠室、浴室等让孩子生活和休息的空间;室外活动主要是观察照顾小花、小草、小动物、小摆设等。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蒙台梭利教育方案的内容与特点。【04 全国2005年10月】 ★ 2一天早上,约翰的计划是在积木区搭一个加油站。他用积木先搭了一辆汽车,然后在周围找方向盘。忽然他不想找了,看起来想放弃原来的计划,这时教师走了过来。“你能用什么东西来做方向盘呢?”“它必须像这样(约翰用手比划着方向盘的转动)。”

“它必须能转动,对吧。”他们一起在教室里找。对约翰来说,一块圆柱形积木是不能充当方向盘的,因为不符合他给方向盘留的空间位置。“用什么东西刚好能装进去呢?”“娃娃家区的扫帚!”

约翰很实际地说:“但还需要有一个圆盘。”他们又继续寻找。他们能找到的圆的东西是一个纸盘子。

“你怎么能把它装上去呢?”“我知道,中间打一个洞。”

在教师的协助下,约翰成功地完成了他的计划,并邀请许多小朋友来坐他的汽车。请结合材料分析海伊斯科普教育方案中的教师观。(P336-341)【07 全国2007年01月】 海伊斯科普教育方案中的教师观:支持、协助与引导儿童学习并进行课程开发的老师。(1)教师是幼儿学习的支持者。

在整个活动中,教师都承认、尊重、支持他们选择的活动,并以真诚的兴趣加入到儿童的活动中去,尝试幼儿的想法,鼓励幼儿进行自己的活动。

(2)教师幼儿学习的协助者和引导者。

教师通过提问来启发幼儿的思维,或给幼儿新的材料来协助幼儿丰富他们的计划或思考。在活动中及活动后,教师总是不断引导幼儿描述、回忆或表征他们的活动,引导幼儿对自己的经验进行评价,使他们得到进一步的学习和提高。

(1)制定教育计划的过程:

课程开发的过程,即制定计划——观察幼儿活动——对幼儿评价——制定新的计划。

(2)制定教育计划的依据,根据关键经验来组织课程。根据一日生活制度来制定计划。根据个别幼儿的具体情况来制定计划,把季节主题、节日活动与课程安排联系起来。制定参观、郊游及后续活动的计划。★3.地图真奇妙教师在教室里布置了国旗、国徽、天安门、中国地图及少数民族展,在幼儿自由参观

时,有幼儿大声地说:“看,这象不象一只鸡。”这个发现立即引来了五六名幼儿的围观,他们一边肯定着这位小朋友的说法,一边在地图上指指画画,“这儿是头”、“这儿是尾巴”、“这儿是肚子”,我轻声地说:“这是什么呀?”“是中国地图”。“我们家也有地图,明天我也要带到幼儿园来”。在这之后的一个星期内,共有二十六名幼儿带来了四十多份地图„„,在这过程中,幼儿表现出了对地图的极大好奇与关注,于是我们结合幼儿的兴趣生成了《地图真奇妙》这一主题。

主题生成后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活动l:地图的种类讨论:这是什么地图?你是怎样知道的?准备:将幼儿带来的地图布置在教室的四周,办地图展。

能力活动2:地图上的道路组织策略:让幼儿自由结伴选择地图,观察地图。

活动3:地图上的标志组织策略:经过探索发现地图上的各种标志。

活动4:我为教室画地图组织策略:让幼儿自由选择视角为教室画地图。用所学的多元智力课程理论进行分析,并说明对我国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06 全国

2006年10月】

(1)课题生成:源于学生;=

(2)目标:发展学生的多元智力

(3)课程内容:根据不同的智力活动进行安排

(4)课程实施:多样化

(5)课程评价:多元化或者个性化。

(以上仅是参考框架,只要考生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满分为6分。)

(6)启示:(6分)

① 课程目标上追求全员、全面和创造性地发展;

② 课程内容及其组织上追求多样化;

③ 课程评价上追求发展性。★

4、材料分析题(本大题12分)【09 全国2008年10月】

有个孩子在课堂上总是哼歌,一个教师会想:“多吵啊,为什么他就不把注意力放在学习上,不干扰别人呢?”而另一个教师却想:“他好像对音乐很感兴趣,也许把数学游戏配上音乐,或用一首歌来开始上课效果会更好。”请运用你所学知识,分析哪位教师的方法更有利于儿童发展,其中蕴含了怎样的儿童评价观与教育观?

答:(1)后一位教师的做法更有利于儿童发展。(2分)

(2)儿童评价观和教育观:儿童的智力是多元的。每一个体的智力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独

特的表现形式。(2分)结合案例展开论述酌情给2分

(3)教师应积极发展儿童多方面的智力与才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2分)。

(4)应为幼儿提供发挥强项提供平台,使儿童在强项的展现中找到自信,从而促进儿童多方面发展。(2分)结合案例展开论述酌情给2分

★5【02 全国2004年10月】

4.1990年5月的一个早上 9点12分,一个幼儿教师和6个5岁的孩子围着一张桌子坐着。他们正在完成一个方案:为明年夏天要入园的小孩准备一本教学手册,他们准备在手册上说明怎么找艺术工作室。在昨天的讨论中,有个女孩建议说,小孩太小不识字,最好把路线画出来。另外一个男孩说,小孩子的语言和大孩子的不一样,所以为了反映3岁儿童的语言,最好画草图。其他孩子都强烈反对,认为画草图没有什么好处。老师就建议这些孩子把两种图都画出来,看谁的效果好。为了验证效果,这6个孩子来到了幼儿园里孩子年龄最小的班级,问:“你喜欢哪一幅?你能够看懂哪一幅?”最后由这些孩子来决定。瑞吉欧方案教学中的一个教学行为实例,请根据所给材料分析其中的儿童观、教师观、师幼关系。★6.1990年春天,午餐前:

2个5岁男孩正在准备餐桌,这个班由5岁的儿童轮流来决定各人就餐的位置。老师们觉得这样比由老师来固定就餐位置或让孩子随便就坐都要好。在安排位置上引起的争论,教师鼓励孩子自己协商解决。请根据所给材料分析其中的儿童观和教师观。【08 全国2007年10月】

儿童观:儿童是发展的主人,有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1分),儿童不是孤立和抽象的(1分),儿童是学习者和研究者(1分),以上三条结合材料深入阐述者酌情给3分。

教师观:教师成为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和研究者(2分),支持作用结合材料分析的给(2分);研究作用结合材料分析的给(2分)。★ 7.试述瑞吉欧方案教学为我国的幼儿园课程改革提供了哪些启示?

【05 全国2006年01月】(13分),【07 全国2007年01月】(11分)(P420-422)⑴ 重视在儿童活动中自然而然地生成课程。

教育教学材料分析题 篇2

纵观近几年荆州市中考的命题走向, 材料分析题中的材料来源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照搬课本内容, 而是尽量避免摘抄教材原文, 所设问题的立足点更注重于考查学生独立的历史思维能力。新材料层出不穷, 提问的灵活性不断提高, 更是增加了理解题的难度, 因而成为中考复习的重点和难点。材料分析题往往成为学生在中考中得分的瓶颈。现就材料分析题解题方法及中考复习中的注意事项等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材料分析题的解题基本思路和方法

1. 通读材料是解题的基础。

这一步要解决两个问题, 一是读什么?也就是阅读的内容。二是如何读?也就是阅读的顺序。先说一下阅读的内容。材料分析题都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材料部分, 二是设问部分。在阅读材料的时候, 一定要注意读全, 也就是不能忽视材料的标题、注解、出处等这些内容。这些说明性文字, 它们往往能够提供材料的时间、国别、背景、作者及其身份等信息, 给考生某种暗示和引导, 是考生琢磨材料的重要因素, 应该给予足够重视, 不可漏读。再说阅读的顺序, 在读题环节中, 先读设问, 以掌握题目设置的要求, 带着问题阅读材料。

2. 边想边找是解题的关键。

读的同时, 也是想的过程、找的过程。要边读边想边找, 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找材料与设问的关联。先在设问部分找出关键词, 然后带着关键词再去材料中找相应的关键词或句, 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分析, 结合相关的知识信息, 对号入座, 寻问思答。一般情况下, 问题就解决了。 (2) 找材料与教材的关联。材料分析题的材料设问都越来越新, 但不管多新, 必定出自于教材, 正所谓材料在书外, 答案在书内, 这就需要我们把材料中的重要信息与教材的史实、观点相联系, 只要判断准确, 解题的方向便明确了。 (3) 找材料与材料的关联。一般情况下, 每一道材料分析题都有一个主题, 而题目中的材料都是围绕这个主题设计的, 找出了主题, 然后围绕这个主题, 确认材料涉及的内容或将课本知识进行迁移, 便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

3. 精心作答是解题的落脚点。

答题的思路有了, 只剩下最后一步组织答案了。在组织答案时, 有几个问题要注意。 (1) 怎么问怎么答。紧扣题意, 论从史出。 (2) 注意语言简洁, 条理清晰, 书写工整。 (3) 要注意语言准确, 用历史的语言回答问题, 特别是有些题目容易与政治混淆, 回答问题时一定要注意甄别。

二、材料分析题在中考复习中的注意事项

我们后期的中考复习主要是以专题复习为主, 在专题复习中, 材料分析题是训练的难点。难就难在材料的不可确定性和新颖性, 近几年中考的材料均没有来自于课本, 但考察的内容却与课本紧密相联。如2010年考察的是关系到我国民生的两次农业改革运动和日本的近代重大改革明治维新;2011年考察的是中国近代交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2012年考察的是建国后政治上实现国家独立和经济上实施改革开放以及美国崛起依赖的再次战争。材料在课本上很难找到, 但是却都把握了大纲, 突显了教学中的重难点。那么, 我们在专题复习中如何去组织好材料分析题的复习呢?

1. 立足教材, 熟悉和掌握教材中的知识重难点。

教材是我们复习备考的根基, 离开了教材一切都将变成了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因此, 教师引导学生吃透教材是做好复习解答前的关键所在。

2. 认真阅读考试大纲和中考说明, 确定复习的范围和考试的重难点。

考纲和中考说明是我们每年组织中考复习的风向标, 在组织中考专题复习中, 我们一定要认真分析, 做到心中有数。特别是每年更新的中考说明, 注意弄清:哪些不考?哪些是新增的考试内容?哪些内容在近两年考过?哪些是每年考试中都需要重视的内容?对于不考和近两年考过的就应该大胆舍弃, 从而缩小复习的范围。

3. 把涉及整五整十纪念日的重大历史事件与中考考点结合。

地理读图材料情景题分析 篇3

材料情景题是一种由以前的问答题演变而来的,兼有选择、填空、简答、读图、析图、绘图等多种答题形式和功能的复合式题型。材料可由文字提供,也可由地理图像构成。

一、 材料情景题的特点

1. 测评的知识跨度大、功能全面。这种题型一般设问的角度新颖、内容广泛,设问内容既可包括地理分布、地理景观、地理数据、地理演变和地理名称等感性知识,又可包括地理特征、地理规律、地理成因等理性知识,从自然到人文,从国内到国外,从远古到未来,既能测评学生的知识层面,又有利于测评学生应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设问的形式具有多样性。试题多以提供地理信息资料、设置解题情景,常常以地图、图表、示意图为切入点,以读图分析为主要线索,对考生提出一系列相关问题,让学生按试题要求做出解答。设问的形式包括叙述、说明、解释、对比、推论、分析、应用、评价、预测等等。答题的形式也有:填充、填表、连线、选择、绘图、判断等多种形式,并且向小型、系列、分层发展,要求考生逐一解答,既引导了考生的解题思路,又有利于避免考生漫无边际胡猜乱答。有的试题的答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体现了对考生创新能力的测评在现代教育测评中的重要地位。近年来的高考改革,跨学科综合题的运用,使这一题型更是生动。

二、 材料情景题的举样分析

例1(2008年山东文综卷,5~6题)下面是我国某地区略图,读图回答(1)~(2)题。

(1) 图中四座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谱中均有()

A. 山地常绿阔叶林带B. 山地针叶林带

C. 山地荒漠带D. 山地冰雪带

(2) 图中景观图片为黄土塬(黄土高原地区面积广阔、地面平坦的黄土高地)。黄土塬上水循环过程不同于黄土高原其它地貌类型区,其最弱的环节是()

A. 降水B. 下渗

C. 蒸发D. 地表径流

解析:本题以黄土高原图为设题的背景,考查自然带谱、水循环等知识点。

(1) 四座山中秦岭是我国东部地区自然地理分界线,不可能有山地荒漠带,排除C;黄河北、东、西三座山均处于温带,可排除A;山地冰雪带在此区域属季节性自然带,如秦岭夏季就不可能有。

(2) 根据表述黄土塬是受河流侵蚀较小的黄土地貌类型,因此,水循环环节中地表径流最弱。

答案:(1) B(2) D

例2(2008年全国Ⅰ卷,第36题)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 判断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2) 说明G河水量丰富的原因。

(3) 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

解析:本题以特定区域图为设题背景,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而全面。

(1) 从经纬网看,易知是非洲的刚果河。判断地形类型,一可从等高线入手,500米及其以上的等高线位于河流的北、东、南即周围高、中间低;二从河流的水系特征分析,线条粗的是干流,其它支流成向心状汇入干流,由此得出为盆地。

(2) 可从河流的纬度位置(赤道地区)、大气降水(常年受赤道低气压的控制、多上升气流、降水丰沛)、集水面积(盆地地形、集水面广)、支流的多少(多)来分析河流的水量。

(3) 水流流速慢、利于泥沙的沉积;上中游的来沙量较多(植被覆盖率低);下游地势平坦等有利于河流三角洲的形成。G河位于刚果盆地,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轻;M点以上多是盆地,地势平坦,水流平缓,易于泥沙的沉积,因此到达下游的泥沙较少;M点以下等高线密集,地势落差大,水流快,不利于泥沙的沉积,所以未形成明显的三角洲。

答案:(1) 盆地从(向心状)水系或河流分布状况判断,该地形区 北、东、南 三面高;再从(500米)等高线判断,该地区为盆地。

(2) 流域位于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流域内大部分为盆地,支流多,集(汇)水区面积广。

(3) ①入海口附近,泥沙不容易沉积,因为地形高差大,流速大。

② 入海泥沙量较少,因为G河在M点以上多流于盆地中,流速较小,易于泥沙沉积;且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看,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轻。

例3(2008年四川文综卷,第39题)根据相关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田纳西河流域位于美国东南部,气候温暖湿润,山青水秀,森林繁茂。19世纪后期起,流域内人口激增,开发利用程度加大,致使环境恶化,水旱灾害频发。生产成本不断攀升。到20世纪30年代初,该流域人均年收只及美国平均水平的45%。1933年开始,在田纳西河管理局的统一协调和严格管理下,实施了以治理田纳西河为核心的流域综合整治和开发,取得了全流域水电、火电、核电并网供电,合理利用土地,治理污染,改善水质,发展旅游业等一系列效益。到20世纪80年代,该流域人均年收入已达到全美国的平均水平。(如图)

(1) 分析第一幅图,说明田纳西河流域早期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2) 依据资料和图信息,指出对田纳西河治理采取了哪些措施,并说明其效益。

解析:美国20世纪30~40年代对田纳西河流域开展的“流域工程”,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以流域治理和水利工程兴建为龙头的田纳西河流域工程,目的在于解决大批失业工人就业和减少区域常发生的洪涝灾害,1933年5月建立了田纳西河流域工程局(TVA),负责建筑水坝和电站,发展流域内田纳西、北卡罗来西、肯塔基、弗吉尼亚、密西西比、乔治亚和亚拉巴马七个州的经济和福利事业。通过投资、特殊投资政策及税收政策,到1944年9月,沿河建立起主坝和许多其他工程,给军需工业、制铝工业以及橡树岭原子弹生产提供了所需电力,使300万英亩农田得以免受水灾,农业生产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整个流域居民平均收入增加九倍。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利用来源于新课标必修三的课本内容,如果学过则很简单。没学过则主要考查读图、读材料并从中提取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利用好材料是解答问题的关键。如第(2)题结合第一幅图引起环境问题的现象已给出,只需进一步答出后果即可。

答案:(1)扩大种植面积、开矿乱开滥采、用木炭炼铜导致森林砍伐、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加重);高强度利用耕地导致土地退化;大量排出含S02的废气,不仅污染大气,还会形成酸雨污染土壤和水体,影响生物生长。

教育教学材料分析题 篇4

1.简述皮亚杰7-12岁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征 2.简述学校联系的基本方式

3.简述教学研究中文检索的基本要求 【2014年上半年】

1.简述我国教肓目的的基本特征 2.简述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 3.简述建立良好班风的基本措施。【2013年上半年】

1.简述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2.简述教育报告的-般结构 3.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简述你对这三种学习方法的理解。【2013年下半年】

1.简述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生观 2.简述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

3.中学生在安全用电方面犯了哪些常识性错误?你认为小学教师应从哪些方面进行安全教育?

二、材料分析题

(一)材料分析题答题结构

1.总起:①这位老师(材料中)遵循了(违背了)、体现了、指出„„,这种做法有利于、不利于、促使、可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②或者直接用知识原理进行阐释。

2.分析:结合材料分点解析(知识点+材料解析,如材料体现几个知识点则分点作答)。

3.(总结):对于整个分析进行一两句话的总结。(不做硬性要求)(二)材料分析题知识点积累 1.新课改内容

师生: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

学生观:学生是发展、独特、独立意义的人;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以人为本,“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尊重、赞赏,帮助、引导。2.德育有关原理 ①德育四大规律: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的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②德育的八大原则: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的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知行统一、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③德育六大方法: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陶冶教育法、指导实践法、品德评价法、品德修养指导法 3 教学的原则与方法 ①教学四大基本规律: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② 教学八大原则: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循序渐进、因材施教、量力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启发性教学原则。4 班级突发事件处理

原则:教育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有效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冷处理原则 方法:沉着冷静面对、机智果断应对、公平民主处理、善于总结引导 5 课堂问题行为 产生原因: ①自身原因:小学生有意注意已经发展,但是有意注意总会受到其他周围事物的干扰;②课堂内容比较枯乏,没有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出发;③学生还没有养成认真听课的好习惯;④不适应教师的讲课形式或不喜欢任课老师,而影响听课;策略:

①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教学,上课时多采用直观教学法比如新鲜、有趣、生动、形象的事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多启发学生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② 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内部动机。通过评价、外部奖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给予及时积极的反馈;鼓励小学生积极主动提问题来激发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③上课前帮助学生调整好情绪,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听好课的基础;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引导学生课前预习,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课堂上带着问题听课。

⑤对于不认真听讲的小学生,平时应该给予较多的关注和辅导,小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7 成败归因理论

一个总是失败并把失败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和不可控制的因素(即能力)的学生会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所以正确的归因应该是归因到内部的、不稳地和可控制(即努力程度),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归因,引导学生把失败或者成功归因到努力程度而不是能力。8 学习迁移理论

正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负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影响;顺向迁移: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影响;逆向迁移: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的影响 9 新课程背景下的评价理念:

① 在评价功能上,由侧重甄别和选拔转向侧重发展;② 评价对象上,从过分关注结果评价转向关注过程;③ 评价主体上,要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信息多元化;④ 评价结果上,不仅要关注结果的准确公正,更要强调评价结果的反馈以及被评价者对评价结果的认同和对原有状态的改进;⑤ 评价内容上,全方面情况进行全面综合考察;⑥ 评价方法上,评价方式多样化

⑦ 评价者与评价对象关系上,要强调平等、理解、互动,体现以人为本的主体性评价的价值取向。四 教学设计题

(一)分析本文的写作特点

(知识点:①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排比、反问、设问、反复、衬托;②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扼要、连贯、得体;③写作特点:a表达方式的特点: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b语言特点:语言清新,朴素,平实,活泼,幽默,含蓄等;c结构的特点:前后呼应、首尾呼应、层层深入、开门见山、卒章显志、详略得当;d表现手法:联想、想象、借古讽今、对比、衬托、伏笔和铺垫、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二)教学目标设计 ① 知识与技能:(核心知识与学科基本知识:字词句篇)答题示范:掌握几个生字,读准几个生字字音,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理解,注重语言积累,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造句。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及背诵哪个段落。② 过程与方法:(学习环境和交往、体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答题示范:学习哪种写作手法的使用,正确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体意思,学习和积累准确生动的语言;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内容,通过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掌握知识的同时获得与他人合作讨论学习的能力。③ 情感态度价值观:

【自然风光的描写】:通过对什么自然风光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欣赏美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人物或者事件】:通过对„„的记叙或描写,表达出„„思想品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要学习和培养课文中的„„思想感情。(三)教学环节设计题

题型1:依据教学目标,设计三道练习题,并说明设计意图 设计题目1:用哪几个词语造句。

【设计意图】通过造句,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学会运用本课中的词语进行简单的写话。

设计题目2:让学生按照语文小组的形式讨论哪些段落,分别写了什么,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讨论文章的核心段落,一方面段落了学生表达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掌握了文章的核心内容。设计题目3:学生课后查找与课文相关的内容和资料,并在下节课堂分享给大家。【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探究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陶冶学生的思想品德。题型2:设计教学环节(题目设置比如“根据重点设计环节、根据教学目标设计阅读环节或者是要求设计课堂导入环节”,要与课文内容相结合作答)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导入方法:实物教具演示法、实验引导法、视听导入法、提问分析法、以旧引新法、悬念导入法、故事事例导入法、游戏活动导入法、歌谣谜语导入法等)(1)间接导入: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提出所要学习的课题,并板书课题(2)直接导入:开门见山直接明确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提出学习要求,学习新课。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找生字,指导学生识字、写字。

①借助拼音、查字典、问同学问老师等方式,正确认读生字新词,了解部分生字新词的意思。②根据课文篇幅的长短、生字新词的多少适当设计组词造句、记忆字型、指导写字的环节

教育教学材料分析题 篇5

预测(材料分析题一)

1、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曾根据名家传记和其它方面的材料,选取了包括政治家、法官、军官、文学家、画家、音乐家在内的977位名人作为研究对象,他把对这些名人的调查结果同一般人的家庭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这些名人的家属中,出名的父亲有89人,儿子129人,兄弟114人,共332人,而4000名一般人组中出名的亲属只有1人。因此,高尔顿认为人的智能高低是由遗传决定的。

高尔顿这一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中公专家解析】

这一观点是不全面的。高尔顿的研究揭示了遗传在人的智力发展的影响。遗传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前提或物质基础,从这个角度来看,高尔顿的结论是正确的。但是,影响人的智力发展的因素不仅仅是遗传,还包括成熟、环境、教育以及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环境是人的发展的现实基础,为人的发展提供对象、手段、资源、机遇等。人的智力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家庭结构、家庭教养模式、大众传媒和教育对人的智力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其中,教育的影响最为重要。不同的自然物理因素也会影响个体心理发展。另外,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也对智力的发展有影响作用。在同样的环境、教育条件下,拥有类似遗传条件的人智力发展水平不一样,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个人主观能动性不同。所以说,高尔顿的结论是片面,不够完整的。

2、五年级一女生把一男同学向其表达“爱慕之意”的情书交给了班主任,班主任认为,要严肃处理,“杀一儆百”,于是在班会上把这封“情书”公之于众,结果导致了该男生的休学。

请用所学的德育规律、德育原则分析该案例。

【中公专家解析】

(1)这一案例中的班主任违背了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违背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2)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①德育过程既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又是个体品德外化为社会道德行为的过程;

②要实现矛盾向教育者期望的方向转化,教育者既要给受教育者创造良好的外因,又要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矛盾,促使其积极接受外界的教育影响,有效地形成新的道德品质;

③德育过程也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过程,教育者要注意提高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能力。

(3)德育过程要坚持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①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的含义,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政治材料分析题 篇6

1.八年级学生小文因为偷窃,被学校开除了学籍。

(1)以上行为侵犯了小文的什么权利?答:以上行为侵犯了小文的受教育权。

(2)你觉得他应该怎么办?请为小文出两个主意。

答:①向教育部门投诉,要求回校读书。②上诉法院,追究学校的责任,要求回校读书。

2.小杨上学期间勤奋学习,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大学。在大学即将毕业的时候,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他又应征入伍。在部队,他刻苦训练, 积极钻研专业技术,多次荣立三等功.复员后,他积极投身地方的经济建设,做出了杰出贡献。在区人大代表换届选举中,他当选为区人大代表。在家里,他孝敬父母,他的家庭被评为“五好家庭”。

(1)在这一案例中,小杨享受了哪些基本权利?履行了哪些基本义务?

答:小杨享受的基本权利有:受教育权、荣誉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劳动权。

小杨履行的基本义务有:受教育义务、服兵役义务、劳动义务、赡养父母义务。

(2)结合上述案例,说明公民应怎样维护权利、履行义务?

答:公民应这样维护权利:依法享有权利;依法行使权利;尊重他人的权利.比如小杨他做出了杰出贡献,被当选为人大代表。

公民应这样履行义务:法律鼓励的积极去做;法律要求的必须去做;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

比如小杨上学期间,勤奋学习;在部队,他刻苦训练,积极钻研专业技术。

3.材料一:我国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材料二:我国刑法、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反分裂国家法等法律,均特别写明“以宪法为根据制定本法”或“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材料三:我国宪法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三则材料分别说明了宪法的什么问题?

答:材料一说明我国宪法规定国家生活的根本问题。材料二说明我国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材料三说明我国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2)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宪法的地位如何?答:可以看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

(3)宪法的地位对我们青少年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答:作为公民,我们青少年要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首先,我们要认真学习宪法,自觉遵守宪法;其次,积极行使公民的监督权利。我们虽然年纪尚小,但也要积极关心国家管理事务。可以通过合法的渠道向有关部门反映我们所了解到的社情民意,提出我们对社会管理的建议。

4.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党政高层领导贪污受贿犯罪的打击力度,陈希同、胡长清、成克杰、王怀忠、张国光等一批腐败高官纷纷落马,受到了法律的严惩,有的甚至被判处死刑。

(1)上述案例体现了一个什么观点?

答:体现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无论是谁触犯了法律,都要承担法律责任,受到法律的制裁。

(2)上述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答:①每个中国公民,都享有中国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公民权利,也必须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承担义务。法律鼓励的积极去做,法律要求的必须去做,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②作为公民,我们享有平等的权利,公民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无论是国家领导人,还是普遍百姓,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③我们要增强法律意识,遵守国家法律,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并按照法律的要求去做,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公民。

5.中学生小旺到新转来的同学小松家串门,无意中听到小松父母的谈话,得知小松在上初一时曾因患肝炎休学一年。后来小旺在与同学聊天时,将小松的这一秘密告诉了大家,同学们得知后议论纷纷,不少人因此疏远小松。小松为此感到十分孤独、痛苦。小松要求小旺赔礼道歉,但小旺觉得小松生病休学是真事,并非他捏造出来的,自己没有错。小松则认为,小旺的行为泄露了自己的私人隐私,侵害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1)是什么原因导致小松如此孤独、痛苦? 答:因为小松的隐私被泄露,同学们议论纷纷,不少人疏远小松。

(2)小旺的想法有道理吗?为什么?

答:小旺的想法是错误的。因为个人隐私受法律保护,传播他人的隐私既是不道德的,也是违法的。小松犯肝炎休学一年虽然是真事,但它却是小松不愿公开的私人信息,即个人隐私。小旺虽然没有捏造事实,但将别人的隐私泄露出来,给小松带来了不良影响,使他精神受损,理应承担责任。

(3)面对这种情况,小松应该怎么办?请你帮助小松出出主意?

答:当我们的隐私权受到侵害时,应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权利。小松首先应该与小旺协商,要求小旺停止侵害,赔礼道歉并消除影响;或向老师反映,要求老师主持公道;或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小旺赔礼道歉,并赔偿自己的精神损失。

6.北京某影业公司在拍摄《背起爸爸去上学》时,根据剧情需要一张遗像。剧组人员在拍摄当地相中一位农家妇女,称需要其一张标准像,并付给5元钱作为报酬。电影拍完放映时,这位妇女发现其照片是作为一幅遗像挂在主人公的家里,于是小镇哗然,给其一家带来极大的精神压力。后来该妇女将影业公司告上法庭,获赔9000元。

(1)该影业公司侵犯了这名妇女的什么权利?答:该影业公司侵犯了这名妇女的肖像权。

(2)为什么该影业公司要承担法律责任?

答: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赢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该影业公司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将照片作为遗像悬挂,并给这位妇女带来不良影响, 损害了她的名誉,使她精神受损,因此应该给予赔偿。

7.正在上初二的中学生小芳家庭出现了变故,妈妈因与爸爸赌气而离家,不知去向。爸爸又常常出去赌博而不做工养家,也不管小芳的生活。新学期要开学了,小芳向爸爸要书本费,爸爸不但不给,还训斥她:“义务教育不是不收费吗?怎么又要我给钱!上学要花钱,就别上了,你也不小了,就去打份工,挣钱养家吧。”

(1)小芳的爸爸这样说对吗?为什么?

答:小芳的爸爸这样说不对。小芳正在上初二,属于接受义务教育的阶段。义务教育具有免费性,但免收的只是学费,目前我国还做不到免收学生的一切费用,所以小芳要交书本费,家长应当负担,小芳爸爸不给是不对的。

(2)如果你是小芳,为了争取读书的机会,应该怎样说服自己的爸爸?

答:小芳不能放弃受教育的机会,应该用法律与爸爸论理,批评爸爸的错误观点,说服爸爸出钱,保证自己继续上学;如果还有困难,应当请老师、亲友甚至法律工作者做爸爸的动员工作;实在无效还应诉诸法律,保护自己的受教育权。如果确实因为家庭经济困难,爸爸拿不出钱,交不起书本费,可以在学校申请国家助学金,或者申请学校免收书本费。

8.2004年5月16日,刘某去某商场购照相机,发现一种照相机标明产地是日本,即花1900元购买了一台。当刘某拿回照相机后,见该照相机说明书记载原产地是台湾,于是找到商场要求退货。

(1)该商场侵犯了顾客的什么权利?

答:侵犯了顾客的知悉真情权。

(2)刘某应该怎样办?

答:刘某首先应用法律知识同商场讲道理,协商解决问题;协商不成则打12315消费者投诉电话向消委会投诉,请求消协出面调解;或者向工商机关投诉和举报。

9.周某在万中电器店买了一部价格为1350元的手机,刚用六天,手机的天线就脱落了,他拿着手机到店里商量退换。该店态度非常蛮横,称售出的货品一概不退,周某万般无奈中让该店保修,该店又说没有配件,当时在场的一名副经理还用侮辱性的语言说周买得起手机用不起。周某回家后和朋友吕某、张某说起此事,商量该怎么办。吕说:“这年头对这样的事找哪儿都白搭,谁也不会管,只有自己解决,出这口气。”于是,周、吕、张三人手持木棒到万中电器店一通乱砸。

(1)周某这种做法对不对?为什么?

答:周某的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他不但不能保护自身作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还会使自己走向违法犯罪,受到法律制裁。

(2)他应当通过哪些途径解决这件事?

答:他应该运用正确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可以打12315向消费者协会投诉,请求消协出面调解;也可以向工商机关投诉,请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甚至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追究电器店的法律责任。

1.材料一我国现行宪法对国家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做了明确的规定。

材料二我国已颁布的《刑法》、《民法通则》和其他一些法律都写明本法“以宪法为依据”。五届全国人大在通过宪法的同时,还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等其他法律进行了修改,使得这些法律符合宪法规定。材料三《宪法》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而普通法律的制定和修改只需按一般程序由半数以上代表通过即可。

阅读上述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三则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6分)

答:上述材料分别说明: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2)三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6分)答:共同说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3)问题(2)的答案对我们青少年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答:努力学习宪法知识是每一个公民培养法治意识、学会依法办事的基础,等等

3.材料一某歌星因偷税被税务机关立案查处。在调查证实后,依据我国税法,税务机关分别向歌星及其扣缴义务人下达行政处理决定书和行政罚款告知书,追缴其税款、罚款及滞纳金共计5.51万元。

材料二据报道,只有4岁的江苏省江阴市暨阳山庄的灯娃,连续两次横渡长江,轰动整个江阴市。由此,小灯娃获得一笔奖金。灯娃在父母的陪同下,主动到江阴市地税局澄江直属分局缴纳个人所得税240元,成为我国建国以来最小的纳税人。

请运用我国公民权利和义务一致性的观点,分析说明上述两则材料。(12分)

答:(1)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公民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权利和义务密不可分、互相依存,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这种一致性表现于二者的对等性、制约性和合一性。因此,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2)该歌星的行为割裂了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因不履行义务依法受到处罚。她的偷税行为对国家和社会都不利,是缺乏法律意识的表现。而灯娃自觉履行纳税义务的行为对国家和社会都是有利的,是有法律意识的表现。(3)上述两则材料告诉我们,公民应当自觉履行法定义务,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这既是国家和人民的需要,也是公民应当具有的法律意识。那种只想享受权利、不愿履行义务或只想多享受权利、少履行义务的观点和行为都是错误的,也是缺乏公民意识的表现。

4.曾某、黄某夫妇在某摄影中心拍摄了一套婚纱照。因其中一幅合照有细微质量问题,被留在摄影中心。春节期间,该摄影中心举办有奖活动,擅自将该夫妇留在摄影中心的合照剪成多块,供人们做有奖拼图游戏用。曾、黄二人发现后,非常气愤。

请问:该摄影中心的这一做法属于什么行为?(2分)为什么?(5分)曾、黄两人该怎么办?(3分)

答:(1)该摄影中心的做法属于侵犯公民人格尊严中的肖像权行为

(2)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另外,丑化公民肖像,故意损毁公民肖像,以肖像进行人身攻击等,也属侵犯公民肖像权的行为。该案例中的该摄影中心,未经曾、黄夫妇同意而私自损毁其照片,已构成对他们肖像权的侵害。

(3)曾、黄夫妇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该摄影中心对其赔礼道歉,并赔偿一定的精神损失费。

5.某中学八年级(1)班的五名女学生,为了参加学校的文艺汇演,到一家商店购买化妆品,后来又嫌太贵准备离开。不料柜台负责人张某、李某强行将五名学生带到商场保安室,逐个进行搜身检查。张某还威胁说,“不交出化妆品,就饿死你们。”经过大约一小时的搜查、威吓,张某、李某一无所获。他们连一句道歉的话也不说就赶学生走,同学们被迫流泪而去。事后,学生家长到商场交涉,但商场态度蛮横,拒不认错。

(1)张某、李某侵犯了五名学生哪些权利?(4分)请你结合案例,列举两条法律依据。(4分)

答:张、李二入侵犯了五名学生的人身自由权。①我国法律禁止任何个人、组织对公民非法限制人身自由,非法搜查。②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式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

(2)请你按侵权前、侵权中、侵权后为五名女中学生维护自身权利设计三项合法、有效的措施。(9分)

答:侵权前,向侵权人说明人身自由是受法律保护的,侵权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侵权中,可以联系“110”,依靠公安机关维护自己的自由权利。侵权后,可到公安、司法机关控告、起诉,要求依法处理。

二、辨析题

1.八年级学生李某中途辍学经商。老师劝他上学,他说:“上学受教育是我的权利、我的自由,我可以放弃,任何人无权干涉。”

(1)李某的说法是错误的。(2)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作为八年级的学生,李某必须接受九年义务教育。(3)义务教育具有国家强制性,上不上学不是他个人的自由,每一个适龄儿童、少年都应当履行接受规定年限义务教育的义务。

请你判决

请你判决:

1.李某生前有5栋房子,1993年李某在死亡之前立下遗嘱:把四栋房子分给4个儿子,每个儿子一栋,把另外一栋房子赠送给张某。张某生前依法收养有一个女儿,并同养女住在李某赠送的房子里。2001年张某死后,李某的四个儿子要张某的养女把房子归还他们,并向人民法院提起了诉讼。

如果你是法院的法官,你将对此做出怎样的判决?(2分)为什么?(10分)

中考文综材料分析题练习之我见 篇7

一、学生在答题的过程中, 容易出现以下问题

(一) 答题时审题不清, 答非所问

例如, 在2014年27题中, 考生出错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把握图片中的关键信息和图片的共同主题, 在2012年26题第 (1) 问中第一步要求用字母表示, 有些学生却把题中的整句话抄了下来, 费时费力不得分。第二步要求回答哪些品质, 有些学生则按照意义类的题进行了回答。 (20问中要求回答这种做法对社会的积极影响, 题目要求是对社会的影响, 有些同学只看到了影响而没有挑选出对社会的。在2012年中考政治试卷中, 联系施杰对国家对社会的贡献......“理由”, 答非所问。

(二) 答题时不能运用所学知识, 不能结合材料的有效信息

在2012年28题材料二中, 不能结合“提案”和“采纳”, 将施杰被评为2011年度法治人物的理由答成“有关部门的认同”, 第 (1) 问中第二步回答“公民意识、公民道德”等, 不能结合材料, 说得太大但切不中真正的要点, 距离所给材料相差太多, 失分较多。

(三) 答题时使用不规范语言, 较少使用术语

在2014年27题, 考生大多数回答不规范, 2012年26题中第 (1) 问第二步中要求回答哪些品质值得赞赏, 有学生回答“宁可错杀百人, 绝不放过一个”第 (2) 问中要求回答对社会的积极影响, 有学生回答“会让人们认识到骗子很多, 能够打击他们, 让他们受到惩罚”等。28题中回答施杰被评为2011年度法治人物的理由时, 回答为“拥护我国法律”。

(四) 答题时不能多角度、多层面、准确解答问题

2012年28题, 回答施杰被评为2011年度法治人物的理由时, 只考虑法律层面, 答成“完善我国法律法规, 为我国法律建设做贡献”;在试卷要求“概括......的共同之处”答为“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良好进行, 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012年26题第 (2) 问中有些学生把公平的意义照搬过来, 虽然可以得到一些分数, 但没有对题答题, 所以得不到高分或满分。

(五) 卷面混乱, 不能分条列点

有的考生答题时东拉西扯、颠三倒四;有的学生答题时一个逗号逗到完;更有的学生答题时字写得潦草又不整齐, 用词又不当, 涂涂改改, 给阅卷者以不好的印象, 痛失宝贵的好几分。

二、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 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 重视知识条理化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把知识条理化, 提高学生理解知识的准确性和掌握知识的系统性。练习题面要广, 量要适中, 但题型要多, 在帮助学生分析这些习题时, 要讲清各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和要求, 并根据要求进行规范化训练, 以纠正答题中出现的诸如概念模糊、要点不全面、审题抓不住本质、不按格式回答等问题, 使学生逐步养成答题规范化的习惯。

(二) 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要积极关注国家建设、科技、社会发展中与中学生生活贴近、与考点内容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 而且要注意找到这些热点问题与课本知识点的结合点, 针对热点问题试着从多角度提出问题并组织答案。对每个热点问题能结合自身实际谈感想, 做到知识的活学活用。

(三) 重视开放性试题的指导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加强开放性试题的做题指导, 首先, 要按照设问要求做到准确回答。其次, 要尽可能把知识点答全, 如果答案较多, 可分出主次与先后, 分明层次;再次, 要尽量避免答题的随意性和口语化, 而使用课本语言或政治术语。

(四) 重视学生的自我思考与探究

教师在平常教学和复习中, 要多给予学生自己思考和整理答案的机会, 并要求其把答案和针对的设问进行归纳, 不要把现成的答案对学生和盘托出, 否则就会造成部分学生照搬照抄答案而放弃思考的后果。同时, 可在不改变意思的前提下要求学生尽可能精炼地回答问题, 从而避免答题重复性语言过多而造成的失分现象。

(五) 重视学生答题技巧的指导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加强学生答题技巧的培养, 例如, 审题时要细心, 咬文嚼字, 字字推敲, 找全、找准关键词, 努力做到不漏题, 不错题;答题时不留空白, 即有没有把握都要答, 答错也要答, 若有时间, 答的越多越好。答题时要按照试题要求的顺序逐点回答, 可分出 (1) (2) (3) ……等等, 不再一一列举。

浅谈材料分析题的答题技巧 篇8

【关键词】一个中心;二个基本点;三大要素

材料分析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主观题,在中考中所占的比重一直以来都非常大,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每次考试都会有一批学生在上面“栽跟头”。很多学生甚至表示,一看到材料题就不知道如何下手,更无任何解题技巧而言,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是有技巧的,掌握了技巧就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解题技巧一:一个中心

做任何事情都要抓住问题的核 心,做材料解析题也一样。每一道材料题都有一个中心,无论单则材料还是多则材料,都是围绕一个中心来设计的,找到了中心,便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

1.单条材料抓中心

例[1]9月18日夜,弯月挂起,高粱地黑压压的一片:疏星点点,长空欲坠。岛本大队中岛中队的河本末守中尉,以巡视铁路为名,率领部下数名向柳条湖方向走去。一边从侧面观察北大营的兵营,一边选了离兵营约800米往南去的地点。在这里,河本亲自把骑兵用的小型炸药安放在铁轨下,并点了火……轰的一声,炸断的铁轨和枕木向四处飞散。——日本关东军参谋花谷正回忆。这次材料的中心是:九一八事变。

例[2]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不可阻挡地展开了;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今天,一个面向现代、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这则材料的中心是:改革开放。

通过以上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把握住了材料中的中心句或中心点,整个材料的主旨就显现出来。

2.多条材料找联系

向上面的例子在材料分析题中单则材料的情况现在已经不多见了,学生更多遇到的情况是一道题目会同时列出2~4则材料,如何把握考题的主旨和所涉及的考点就成为了关键。

例[3]材料一:1947年,美国总统在国会宣读一篇咨文,宣称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防止共产主义渗透”的使命。材料二:美国共拨款130多亿美元,帮助西欧和土耳其渡过了难关。材料三:《北大西洋公约》第五条规定:对欧洲或北美一个或几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

以上三则材料所包含的信息有:防共、经济援助、北约。那么学生可以根据这些信息迅速的进行整合并得出结论:这道题的中心思想为美国的冷战政策。

例[4]材料一:麦当劳是全球最大的快餐服务集团,在全世界100多个国家设立了超过3万家餐厅。材料二:美国波音公司制造一架飞机要用几百万个零部件,其基本上都是由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跨国公司生产出来的。

根据上面例题的判断方法,学生可以很快的得出结论:麦当劳的全球推广和波音飞机的制造实际上都是为了表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解题技巧二:两大原则

1.忠于材料

材料题的设问和材料关系密切,设问提出的是有关材料的问题,回答设问离不开材料。所以先在设问部分找出关键词,然后带着关键词去材料中找相应的内容,对号入座,问什么答什么,一般情况下问题就解决了。

例[5]“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 序》

作者编写《海国图志》的目的是什么?

答:师夷长技以制夷。

例[6]改革和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列宁、罗斯福和邓小平是三位20世纪以来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的伟大人物。据材料,你认为这三位伟大人物共有的优秀品质有哪些?

答:改革和创新。

这类题目的答案可以“从材料中直接找出”。这种题目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更多的时候我们并不能从材料中直观的找出答案。那我们就不能一味的死抠材料了,这个时候我们就该启用两大原则中的第二个原则——忠于考点。

2.忠于考点

材料必定与我们的考点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正所谓“材料在书外,答案在书内”。这就需要我们把材料中的重要信息与考点相联系,这样便将材料与考点联系在一起了。只要判断准确,解题的大方向便明确了。

例[7]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向西方学习的历史。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本题所涉及的考点: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以上两个技巧是我们在做材料题时解题的大的思路,其实材料题的一些小的细微的地方也是需要我们注意到的。这就是我们要讲到的技巧三——三大要素。

解题技巧三:三大要素

1.中考试卷无废话

试卷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次都是有用的,要注意问题中的关联词,如“根据材料”,就是提示你要把握材料的中心点。如看到“结合所学内容”,就是要结合材料所涉及的考点,跳出材料进行知识的扩展,此外还要注意材料的出处,出处是说明性文字,可以给解题某种暗示和引导,应该足够重视不要漏读。例如:如果看到材料的出处为《共同纲领》,那么需要联想到的知识点有:第一次政协会议、新中国的国家性质、临时宪法等相关的知识点。三要注意分值。每一问题后都会有个小括号,里面标上分值。2分一般来说就一个知识点,3分一定是3个知识点,注意这些细节就可以有效地避免答案不完整性。

2.标点符号会说话

材料分析题的材料往往有两句以上的语句构成,那么将这些语句分隔开的标点符号同样对于我们解答题目有很大的帮助,比如题目中经常出现的句号、分号、省略号。

3.注意答题规范化

要想提高得分率,除了掌握解题技巧之外,还要注意答题的规范化,从答案的条理性到语言的组织再到书写,每一个细节都不能忽视。

例[8]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居五年,秦人富强。 ——《史记·商君列传》

(1)材料反映的是历史上哪一次重要的变法活动(1分)

(2)概括材料中变法的内容(3分)

(3)说说这次变法的意义(1分)

利用我们上面的解题技巧,材料出处《商君列传》和相关信息,学生可以很快得出第一小题的答案为:商鞅变法。材料中的标点符号将材料分隔成三句话,同时本小题分值为三分,那么传递出的信息就是变法的内容味三点:推行县制、废井田开阡陌、统一度量衡。最后的省略号后内容即为变法的意义:使得秦国富强,推动了秦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上一篇:校园文化节主持词下一篇:婚庆主持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