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综备考攻略

2024-06-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文综备考攻略(精选8篇)

文综备考攻略 篇1

艺考生复习文综政治一定要注重理解和记忆。政治很多知识点都是在理解上才能灵活运用。如果你在理解上去记忆,那么你做题思路也会更加清晰。将基础知识与现在时事热点相结合是一种实际运用的政治学习方法,所以一定要多关注现在时事热点,多去研读和理解、

艺考生复习文综历史一定要抓住书上给出的框架及总结知识框架。历史学习需要框架复习意识,有了知识框架,复习起来更加容易集中知识点,理解重点知识时更加具有思路。框架意识简单来说就是书上给出的单元章节框架,我们要做的就是将它具体完善及分清主次。

艺考生复习文综地理一定要多看图,多分析,去思考地理要素之间联系。图就是地理学科的表现形式,学会看图和分析各种图,能够让你养成地理思维。多去思考地理要素之间联系,能够让你对所学地理知识的灵活运用度更进一步。

文综备考攻略 篇2

一、重视考试大纲, 明确考试要求

课程标准是根本, 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主要依据。《考试大纲》所明确的考查范围就是高考复习的范围, 《考试大纲》所明确的命题基本指导思想和命题原则, 也是高考复习的指导思想和必须遵循的原则。要做到有的放矢, 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点突破, 就必须明确考试要求和目标。

1. 获取和解读信息。

要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要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要能够准确、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

2. 调动和运用知识。

要能够根据从题目中获取和解读试题的信息, 有针对性地调动相关知识, 并运用这些知识作出必要的判断;要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要能够展现出检索和选用自己的“知识库”中有关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

3. 描述和阐释事物。

要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学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要能够利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 分析、比较和理解有关政治、历史、地理现象, 认识事物的本质;要综合阐述或评论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4. 论证和探究问题。

要能根据有关信息, 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 发现或者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问题;要能综合使用题目提供的信息、课堂学习或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方法, 提出比较必要的论据, 论证和探究问题, 得出合理的结论;要能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 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二、重视基础知识, 强化主干知识

对于高考而言, 不管高考命题如何改革、如何变化, 但万变不离其宗, 基础知识仍是根本。需要学生有扎扎实实的基础知识做铺垫。所以, 在复习中, 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抓好基础知识的复习。首先要做到把教材有计划地阅读一遍以上, 对教材知识进行系统、全面的阅读, 保证知识点的清晰、完整、熟练。当天的知识要当天整理、复习、记忆, 从点滴开始积累;复习一个章节要抓住“点、线、面”及时归纳, 建构起自己的知识体系, 注意抓纲织网, 使复习的知识更加系统化、明晰化、精确化。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做到全面不留死角, 彻底扫除知识理解上的障碍, 为二轮专题复习打下基础。建议使用思维导图, 这个过程虽然麻烦, 但是记忆效果会更明显。

三、精选习题, 限时训练, 提高审题、解题能力

在备考中, 对那些死记硬背、盲目做题的学生来说是极大的挑战。要想驾驭好文综卷, 要求必须具备知识整合能力、概括能力、表达能力等。

在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专题复习结束后, 都要挑选贴近高考思路的题目练习, 按题型的不同进行分类讲练, 规范学生作答。在复习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 还要提高学生审题能力。使学生善于从文字材料、题干、设问中找关键词, 并能解读出关键词的含义;要注意设问中的答题范围、答题角度、答题方向, 明确试题要求是定性描述还是定量分析, 是演绎还是归纳, 进而明确考什么原理和概念, 考什么能力和方法等意图。克服思维定势, 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解题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提高的, 必须通过一定的练习才能达到目的。学生练习后及时分析总结, 先针对答案自查自纠, 再根据老师讲解的规范思路, 及时查漏补缺, 弥补思维的不足, 提高解题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回答文综主观题: (1) 要按设问要求, 联系题目中的材料, 运用科学语言, 分层次、分段落、有条理地进行回答。要学会如何组织答案:一是从教材中来;二是从该题目的材料中提取出来;三是从逻辑推理中来;四是从社会热点中来。 (2) 主观题的命题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但其结构总是分为两部分。一是要求阐述原理;二是要求联系实际。按照这两个要求, 在答题时, 一般应分为两部分:先简明阐述原理, 然后再联系实际。 (3) 主观题的命题角度大致分为四种: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如何评价。注意不要洋洋洒洒, 漫天撒网, 不着边际, 否则将导致严重失分。

四、密切关注社会热点, 做到热点和知识点的有机统一

复习时应以社会重大时政热点为中心, 多角度、多层次地寻找与其相关的各科知识点, 以便对此热点事件进行分析和评价, 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思路。在选择重大时政热点时, 既要关注长效热点, 又要关注年度时政热点。

长效热点如环境、主权、科技等问题, 关乎人类发展的根本, 在任何时候都是热点。这种长效热点, 是高考的主要内容。对于当年的热点:其一, 不要去背, 也不要管细节。近年的高考, 当年热点基本都是作为背景材料出现, 没有正面考查的, 因此只要“脸熟”就可以。其二, 要放在长效热点的大背景下分析。

复习时热点要和书本知识点有效结合起来。例如从政治、历史、地理三个方面 (大纲中要求的知识点) , 把和“一带一路”热点构建联系的知识点都归纳到一起, 看看你会有哪些发现?

从政治学科看:经济生活的角度说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价值 (涉及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 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 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 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等知识点) ;政治生活的角度运用“当代国际社会”有关知识, 分析我们为什么要坚持合作共赢的外交理念 (涉及国家利益, 当今时代主题, 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我国外交政策等知识点) ;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文化价值 (涉及经济和文化的关系, 文化多样性,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文化创新等知识点) ;哲学角度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分析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中我们应如何对待民族多元文明的碰撞 (涉及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等知识点) 。

从历史学科看:从丝绸之路的得名来看,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的特点是什么?———中央王朝的统一和控制;手工业的发达 (手工业各部门的发展表现) ……

从中国近代对外交往的特点:看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需要;中国经济结构变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政策的演变;外交近代化……

从全球化过程中, 中国地位的变化:看史观 (不同史观解读全球化) ;现代中国对外交往的政策、内容;区域经济的发展……

从地理学科看:“一带一路”所涉及的地理区域包括我国的东中西三个区域。在国际上, 还包括俄罗斯、南亚、东南亚以及中东和东非、欧洲等地区, 可以作为考点的知识点非常广泛;“一带一路”所涉及的区域广泛, 各区域在交通线、点 (一带中的铁路、一路中的海运) 的建设与发展, 也可能成为考点。

能源、资源的供给和流通, 城市、工业的发展、产业转移都需要关注;“一带一路”沿线的自然景观变化、旅游资源开发及环境保护也是一个重点。

五、协调好单科和文综的关系

既然是文综, 那么就把文科各科的知识点结合起来, 学校老师可以分科讲课, 但是你不能分科学习, 那样就不能从整体上来提高对文综的认识。政、史、地具有天然的联系, 分析一些问题, 虽以单科为主, 其他学科可起辅助作用 (比如政治问题常涉及历史, 政治和历史中的地理背景) 。在备考过程中要抓住政史地三科在热点问题上的内在联系和交叉, 搞好学科间的综合。

又要看到, 近年文综高考试题基本是以单科拼盘形式呈现。其中, 几乎所有小题、前几道大题, 根本就是只涉及一科。这就要求学生还要学会思维在各学科间的迅速转换。同时, 提高书写速度, 合理分配各科答题时间。

文综备考攻略 篇3

一、把握高考命题特点

熟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知彼”,就要研究近几年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在命题理念和试题结构上的趋势。纵观近三年的文综全国卷历史试题,我们不难发现以下共同特点:

1.组题方式上逐渐隐弃了选择题中的“主题式”

2007年高考全国文综卷Ⅰ、Ⅱ的历史选择题部分都只设置了一个题组,首次改变了题组在选择题中“一统天下”的局面。这实际上预示了“主题式”命题方式将被取消。果然,2008、2009年高考文综全国卷的历史选择题中没有出现题组。这个变化便于扩大试卷的覆盖范围。

2.文史常识被引入命题领域,并且不断推陈出新,考查范围不断扩大

从2007年全国文综卷Ⅰ考查皇帝的谥号、年号、庙号开始,便一发而不可收,2008年全国文综卷Ⅰ、Ⅱ的“阴”“阳”方位题、2009年全国卷的姓氏起源题和四面楚歌题等,这些题目与新课程理念相呼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试题构造样式的创新

运用新的历史材料,创设新情境,提出新问题已经成为高考文综历史命题不可逆转的趋势。2007年,命题专家在继续引用新材料命制非选择题的同时,在选择题中也开始大量引用新材料,在12道历史选择题中,这类试题有7道;2008年,这一命题趋势继续发展,历史选择题部分全部为材料型选择题,其中有11道试题引用了新材料;2009年,12道选择题中,除第16题是直接设问外,其余题目也都选用了材料。这种创新更利于考查学生能力。

4.以新的历史范式入题

传统高考多采用唯物史观、阶级斗争(革命)史观命制历史试题。近年来,以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整体史观、社会史观研究历史成为学习我国历史学科体系发展的新趋势,新式史观成为高考历史试题设计和制作的基本范式。如2008年高考文综全国卷中思想近代化(第15题)、经济近代化(第14题)、政治近代化与民族独立(第16~18题)就体现了现代化范式;第19~23题体现的是文明史范式;2009年全国文综卷Ⅰ第23题考查全球化,明确体现了整体史观,第39题更是体现了整体史观、文明史观和唯物史观,是一道相当精彩的综合题。

5.关注社会热点

历史试题关注现实,不回避热点问题,常用周年或次周年范围的社会热点问题为载体,隐性切入,考查非常隐蔽或者说非常含蓄。如2008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第39题,考查了土尔扈特回归祖国,这其实是从反对分裂、增强民族团结这一角度出发,体现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折射了当今中国“藏独”“疆独”和“台独”等热点问题。2009年全国卷Ⅰ第16题通过西夏文化题隐性考查了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的热点问题,第19题通过台儿庄战役题隐性考查了国共两党合作的热点问题,第39题通过三角贸易题考查了索马里海盗、金融危机与国际贸易、废奴主义运动等热点问题。

6.关注新课程改革,贴近新课程要求,是近几年高考文综历史试题的重要特点之一

如2007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第12、13、19题(分别考查帝王谥号、“武周代李唐”的意义、赫德在中国的活动),曾因超出了2007年《考试大纲》的范围和涉及教材小字内容而遭到不少中学师生的质疑。从表面上看,这些试题确实有超纲之嫌,但它们都在题干中提供了相关材料,实际上是对基本常识和学生的阅读、理解材料能力的考查,在本质上并没有超出《考试大纲》的能力要求。

二、优化复习方法

了解和把握高考命题趋势,可以为我们取得优异成绩提供有利条件,但仅仅了解这些信息是不够的,要想在高考中取得真正的胜利,还必须讲究复习备考策略和方法,并将其落实到具体的复习过程中去。

1.夯实基础,融会贯通

基础知识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不管解决什么问题,必须用史实说话。只有牢固掌握基础知识,才有可能进行各种思维活动,高考绝不可能脱离基础去考能力。因此在高考备考复习中,非常关键的一点是回归课本,夯实基础,力求做到“面全、线通、点透”。“面全”就是对某一历史阶段社会各方面的特征力求宏观把握;“线通”就是对历史线索有全面而准确的把握;“点透”即对每一个知识点的各种要素做透彻的分析,把握其本质。这其中,记忆和理解非常关键,不背书是不行的,但只背书也是不行的,只有了解、理解后,才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2.关注文史常识

备考中,我们应当有意识地积累一定的文史常识,如中国古代的避讳、对联、传统节日、纪年方法、人物称谓、史书的编写体例、古代典籍的分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但不能本末倒置,文史常识千千万万,短时间不可能穷尽,现行教材才是中学历史学习最重要的资源和考试命题的主要依据。

3.关注史学范式,推陈出新

文明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分成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系统;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高考命题注重考查不同文明类型的主要成就、特点以及不同类型文明之间的交流、借鉴、融合与碰撞。

现代化史观强调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化是历史的纵向发展。现代化发生在封建社会后期,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为核心,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的全方位社会变革,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是人类实现现代化的两种基本途径。高考命题注重考查经济的工业化、政治的民主化和思想的科学化。

整体史观关注的是历史的横向发展,认为1500年地理大发现之后,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的过程,现代化浪潮从英、法、美等西方国家逐渐向世界其他地方扩展,生产力发展和世界交往是人类历史横向发展的动力,要从世界历史发展的全局认识中国历史。高考命题注重考查同一时期世界各地、各种文明的横向联系。

以“文明史”为总纲,以“现代化”为主线,以“全球化”为导向,了解、吸收历史学术研究的新变化、新观点,将其融入教学与复习备考中,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

4.密切联系现实,巧入历史

复习中,要针对发生在2009年4月至2010年3月间的国内外时政热点问题,予以高度关注;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对尾数为9、0、l的年份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对进行重点复习;把人类长期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与教材知识结合起来,有机渗透。如中美建交90周年,新中国成立90周年,辛亥革命纪念100周年,上海世博会,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民主政治建设,农村土地流转承包与“三农”问题,和谐世界等热点问题。应注意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历史问题的现实思考。注意思考对现实社会有较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如关于全球化、区域化的思考,关于近代化探索的思考,关于社会和谐的思考等。二是现实问题的历史反思。用历史的视角分析社会现象,看待现实问题,明确自身的责任。如对日本侵华的反思、对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反思、对中美关系及美国对外政策的反思等,切勿空谈热点,片面追求热点。

5.关注课改新理念,借鉴利用新课标教材

新课标教材弥补了旧人教版教材的不足,知识内容以专题模块形式呈现,强调理念的推陈出新,突出知识的归纳整合,为历史专题复习提供了一种范式和借鉴。如新课程教材涉及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区域经济和经济重心的南移,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商业与城市,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因此在现行教材的复习中应适当借鉴利用新课标教材的观点,关注新课标教材与现行教材相关联的主干知识,发挥新课标教材的工具作用和引领作用。

6.科学训练,提高质量

冲刺阶段各类高考模拟试题浩如烟海,简直令人应接不暇,所以必须跳出题海,一定要讲究效率,更多的是通过典型引路,领悟解题思路、方法,提高应考水平。高考试题和各地联考、调考试题比较规范,其导向性不容置疑,应当多加揣摩,以求甚解。同时要注意适量的限时训练,及时总结反思,查漏补缺。

三、提高解题能力

1.基本原则

(1)顺序:遵循平时训练时做题习惯,不要临时更改;先易后难,不要容易就大肆铺开,滔滔不绝,难就纠缠不清,耽误时间。

(2)心态:稳扎稳打,扎扎实实做好会做的题目,拿住能拿的分;不以物喜,不以已悲,题目越容易越要细心,越难越要镇定,冷静更有利于思考。其实再难的内容自己肯定学过,只不过一时想不起来,要多花一些时间思考、整理罢了。退一步想,你不会的说不定大家都不会。

(3)注意细节:①选择题答题卡需考试结束前15分钟时涂(免慌乱而出错);②不要留空白(确实很难的选择题,绝不要轻易放弃,凭感觉大胆猜测一个,至少有百分之二十五的希望;如果是主观题,把材料翻译、整理一下,关键词句抄写一些,都有可能得点分);③保持卷面整洁;④题序号不要弄错和更改;⑤看菜吃饭,按分值作答。

2.选择题的解题

命题人最容易在时间、空间、人物、程度、性质等方面设置障碍,制造迷惑。解答高考历史选择题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即在审题时,弄清题目的时间、空间限制,题目涉及的历史现象的程度、性质、立场、相关理论以及与教材的联系。

(1)时间定位

选择题一般会提供较为明确的时间信息,但为了干扰我们的正确判断,命题人往往会在选项中故意把此一时说成彼一时。这就要求我们首先必须充分利用题目的表述,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提取题目中的有效信息,确定这一历史现象的时间。

(2)空间定位

选项中会经常将甲地说成乙地,把此领域说成彼领域。只有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作出纵向和横向的观察和比较,才能明晰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空间概念。

(3)把握历史现象的性质或立场

每道选择题,均涉及到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等,只有明确了他们的性质和立场,才能迅速区分题目中的现象和本质等因素,才能够迅速确定正确选项。当然,确定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性质和立场时,不能一成不变地看问题。无论是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还是历史人物,都要实事求是地根据其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为即使是名人、伟人,也会因为时代和阶级局限性,难免在认识某一问题时出现失误或偏差。反之,也不能不加分析地看待其他与自己在意识形态领域不一致的历史人物,他们也有保持公正、客观的可能性。

(4)明晰题目涉及的基本理论

当前的历史高考选择题,越来越多地渗透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因此,无论是哪种类型的题目,都必须分析其涉及的基本理论。在审题时,应自觉地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阶级和阶级斗争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以及原因和结果、共性和个性、形式和内容、现象和本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继承和发展等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深入分析题目。

(5)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揣测命题人意图。考查的是哪一知识点,设置了什么样的陷阱。

二是见到相似的题时不要兴奋浮躁,应该保持冷静,审题看条件及要求,选项认真判断。记住:该题可能是似是而非。

三是找出所考查的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位置。高考选择题尤其是材料型选择题,选材大多非常新颖、独特。但无论怎样变换形式,都可以在教材中找到它的“身影”。因此,审题时回归教材,确定其位置,对解题大有裨益。

四是双向取舍选项(技巧选择):肯定一个选项时要清楚另三个的错误之处。如不符题干要求、自身表达错误等。

五是两个选项中的取舍:常常淘汰后还剩两个选项无法判断,怎么办?首先是再读题干,谁符合一切限制条件选谁。如果不行,再比较两选项,谁表达更科学、更客观就选谁。(笨方法:选更抽象的,不一定都对)

3.材料题的解题

目前文综高考历史非选择题主要以材料解析题为主。材料解析题有内涵式、外延式和内涵外延结合式三种类型。

内涵式题目提示语往往有“根据(依据、据)材料……,分析(归纳、概括、提炼、叙述)……”这样的说法,解题必须依据材料。在解内涵式题目时,有时只要符合题意,照抄摘抄材料亦能够得分。但要注意,评分标准规定“整段抄袭材料不给分。”

外延式题目其提示语往往有“根据(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概括、提炼、叙述)……”,解题时要联系教材或所学知识,答案来自于教材和所学知识,与材料本身无太大的联系。

内涵外延结合式题目的提示语往往有“根据(依据、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概括、提炼、叙述)……”,解题时既要依据材料,又要与教材相结合,两者都要兼顾,是难度最大的题型。

一道设问完整的题目一般包括提示项、限定项、中心项、求答项四个方面。①提示语:提示学生用何种方式作答(解题的思维方式,答题的表达方式)。②限定语:规定题目涉及的时间范围和情境内涵(观点、材料)。③中心主干语:规定解答所依据的对象和内容。④求答语:规定考生所要回答的(“未知的”)内容和项目。

答题方法:分审、读、靠三步走。

(1)审题:笨方法:画圈(提示项、限定项、中心项、求答项)。

(2)泛读(初步整体了解):①基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②核心内容(所表达中心问题);材料间联系(问题重心)。

(3)精读(找+靠):(找出符合所问要求的一切相关内容,并注意加以整理,靠教材)。①语文肢解:长文分段;短文分句;一句分成份(成份重在定、宾、补语上)。②注意头、尾(引言,材料出处);文头尾(断章取文,始于有用,终于有用)。③注意符号:括号(注释);分号(并列);省略号(两头不可省)。④透过现象看本质:用唯物史观,辩证法;透过表面语言(蔑称、外交辞令)深入认识。⑤记得要辩真伪:有时材料真假(或正误)并存。

特别提醒(谋取高分的要诀):

(1)第一问是关键(是答案基调,且又往往最容易)。

(2)答案编写形式做到“段落化、要点化、序号化”,一层意思作为一个要点,以求层次清楚,一目了然。

(3)分少有话少说,分多即使话少也要深挖。

(4)用历史学科语言,禁白话连篇。

(5)文字表达简要:“简”就是做到简洁,不要罗嗦。“要”就是把核心、本质的东西表达出来,千万不要忽略,要点须一个不漏。

(6)注意各问之间的联系,最后一问升发常从前几问答案内容关系出发。

(7)尽量不涂改,特别是题号。

文综备考攻略 篇4

一、河南政法干警考试文综备考:秦汉历史练习题

2013-09-05 14:53 河南公务员考试网 http://ha.huatu.com/ 作者:河南华图 来源:华图教育

 河南招考信息汇总    微博:henanhuatu 微信:hnhuatu QQ群:247041660

 YY讲堂

【导读】河南政法干警考试文综备考:秦汉历史练习题。

推荐:华图内部教案全面升级抢购中 包邮仅39.9元可抢华图千元大礼包 Q群:247041660

做练习题是考生在备考中必做的功课,华图教育专家在此为参加文化综合科的考生送上几道最有意味的练习题,望考生们笑纳。

一、单项选择题

1.秦国能消灭六国,统一天下的根本原因是()。

A。商鞅变法

B。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C。六国互相征伐

D。秦国成功的外交

2.在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下,掌管国家监察事务权力的是()。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皇帝

3.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其中最深远的影响是()。

A。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B。有利于国家统一

C。有利于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 D。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4.秦朝时日常文书来往通用的字体是()。

A。小篆

B。隶书

C。楷书

D。行书

5.秦朝郡守和县令的产生方式是()。

A。世代相袭

B。皇帝任命 C。考试选拔 D。地方推荐

6.成语“四面楚歌”出自()。

A。楚汉战争

B。长平之战

C。巨鹿之战

D。城濮之战

7.陈胜吴广起义建立的政权是()。

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 | 村官 | 选调生 | 教师招聘 | 银行招聘 | 信用社 | 乡镇公务员| 各省公务员|

政法干警 | 招警 | 军转干 | 党政公选 | 法检系统 | 路转税 | 社会工作师

A。大楚

B。张楚

C。大顺

D。大汉

8.下列哪两个王朝的国都定在同一城市?()

A。秦、西汉

B。西汉、新

C。西汉、东汉 D。新、东汉

9.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在什么时期开始用丝絮和麻纤维造纸?()

A。公元105年 B。东汉前期 C。东汉后期 D。西汉前期

10.著有奠定了中医治疗学基础的《伤寒杂病论》的医学家是()。

A。扁鹊 B。张仲景 C。华佗 D。孙思邈

11.下列是我国古代的一些历史文化名人,其中属于两汉时期的是()。

①老子 ②屈原

③华佗

④孔子

⑤李斯 ⑥孙武

⑦张衡

⑧董仲舒

A.①⑤⑦

B.②⑥⑧

C.③⑦⑧

D.③④⑤

12.汉代丝绸之路兴盛的根本原因是()。

A。张骞通西域使中西交通畅通

B。西域都护的设置保护了商旅往来

C。汉代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

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13.文人司马相如要给汉武帝写份奏折,他最有可能采用哪种书写材料?()

A。纸张

B。砖瓦 C。帛

D。简牍

二、非选择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出土的竹简,第一次提供了自秦孝公至秦始皇时期的秦律的部分内容。„„律文中对农田水利、山林保护、牛马饲养、国家粮食的贮存发放、货币流通、市场管理、工程兴建、徭役征发、刑徒监管、官吏任免、军爵赏赐等各方面都有许多严格具体的规定。„„秦律严禁对私有土地的侵犯。对“盗”也要给予一定的处罚。律文中记载了各种刑罚的名称不下十余种。

摘自詹子庆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在《田律》《徭律》《仓律》《工律》„„等律中,对劳动人民缴纳田税、赋税和服徭役以及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活动都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违反者处以严厉的刑罚„„秦法对“宦大夫”等地主阶级、“隶臣妾”等被压迫阶级的身份、地位以及户籍等都有明确规定,不得任意变更。

摘自林剑鸣《秦史稿》

材料三: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以秦律为基础,参照六国律,制定了全境通行的法律──秦律。经过汉朝的损益,成为唐以前历代法律的蓝本。

摘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秦汉史》

材料四:至于秦始皇兼吞战国,遂毁先王之法,灭礼谊之官,专任刑罚,躬操文墨,昼断狱,夜理书,自程决事,日县石之一,而奸邪并生,赭衣(指刑徒)塞路,囹圄成市,天下愁怨,溃而叛之。

摘自《汉书·刑法志》

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 | 村官 | 选调生 | 教师招聘 | 银行招聘 | 信用社 | 乡镇公务员| 各省公务员|

政法干警 | 招警 | 军转干 | 党政公选 | 法检系统 | 路转税 | 社会工作师

回答:(1)根据上述材料,归纳秦律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具体职能。

(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秦律的特点。

(3)评价秦律的实质及在历史上的作用。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材料二: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无礼义之化,去法正之治,无刑罚之禁,倚而观天下民人之相与也。若是,则夫强者害弱而夺之,众者暴寡而哗之,天下之悖乱而相亡,不待顷矣。

——《荀子·性恶》

材料三:严家无悍虏(奴),而慈母有败子,吾以此知威势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也。„„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恃人之为善也,境内不计数;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

——《韩非子·显学》

回答:

(1)概括说明上述各家的治国指导思想,并指出哪两种观点是相互对立的。

(2)秦灭六国完成统一大业后,秦始皇建立了怎样的统治制度?对上述各家采取了什么不同政策?

(3)西汉前期实行的政治经济制度与秦的关系怎样?当时的治国指导思想有什么变化?

3.简述汉武帝实行大一统的措施和对我国社会的影响。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A。解析: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迅速发展,国力大大增加,这是秦国统一天下的根本原因。

2.【答案】B。解析:秦始皇实行中央集权制,在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其中,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军事。

3.【答案】D。解析: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继承和发展。

4.【答案】A。解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以小篆为标准字体,通令全国使用。

5.【答案】B。解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政治方面建立了地方郡县制,官吏由皇帝直接任命。

6.【答案】A。

7.【答案】B。解析:陈胜吴广起义后,建立了张楚政权,意思是“张大楚国”。

8.【答案】B。解析:秦朝首都在咸阳,东汉首都在洛阳,西汉和新首都在长安。

9.【答案】D。

10.【答案】B。解析:《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东汉医学家张仲景。

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 | 村官 | 选调生 | 教师招聘 | 银行招聘 | 信用社 | 乡镇公务员| 各省公务员|

政法干警 | 招警 | 军转干 | 党政公选 | 法检系统 | 路转税 | 社会工作师

11.【答案】C。解析:华佗是东汉末年的医学家,张衡是东汉时期的伟大科学家,发明了地动仪,董仲舒是西汉学者,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12.【答案】C。解析:汉代丝绸之路的兴盛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有地理方面的原因,也有政治方面的原因。题目中所列的四个选项可以说都是其兴盛的原因,A项是一种促进作用,B项是一种外在的客观保障,D项是一个重要的条件,C项才是起决定作用的根本因素。

13.【答案】D。解析:作为奏折的材料,A、C、D三项都可以,但西汉时,纸张和帛都因成本太贵而没有得到推广普及,最主要的书写材料仍是竹、木简即简牍。

二、非选择题

1.【参考答案】

(1)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保护私有财产;保证地主对农民的经济剥削;重农抑商;规范社会经济活动;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秩序。

(2)法律比较周密,涉及内容广泛;体现法家思想,严刑酷法,轻罪重刑。

(3)是封建政治制度的组成部分,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意志。它从法律上维护新兴的封建生产关系,保护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具有历史的进步性;为中国封建社会前期法律制度的完备奠定了基础。但秦律过于严酷,激化农民阶级同地主阶级的矛盾,这也是秦朝灭亡的原因之一。

2.【参考答案】

(1)材料一:儒家创始人孔子认为“德”与“礼”是主要的治国之道,他否认法治的作用;材料二: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荀子认为,只有“礼义”和“法正”“刑罚”三者并用,才能使被统治者向善,天下大治,秩序得以维持;材料三:法家的重要代表人物韩非子认为,严刑峻法,威势禁暴,才是治国的良策。在上述三种观点中,韩非子的主张和孔子的治国之道是相互对立的。

(2)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和维护自己的统治,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制度,法律苛酷,这些措施是韩非子的法家思想的应用与发展;他对儒家则采取了高压政策,焚书坑儒,实行严厉的文化专制主义。

(3)西汉初期,在政治经济制度上虽然“汉承秦制”,但是在治国指导思想上有很大变化;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经过改造和发挥的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3.【参考答案】

措施:(1)实行“推恩令”,削减诸侯王。(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思想上的大一统。(3)兴办太学,推行儒家思想。

影响:加强了封建主义中央集权,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二、河南政法干警考试文综备考:世界地理要点

2013-09-05 14:27 河南公务员考试网 http://ha.huatu.com/ 作者:河南华图 来源:华图教育

 河南招考信息汇总

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 | 村官 | 选调生 | 教师招聘 | 银行招聘 | 信用社 | 乡镇公务员| 各省公务员|

政法干警 | 招警 | 军转干 | 党政公选 | 法检系统 | 路转税 | 社会工作师

   微博:henanhuatu 微信:hnhuatu QQ群:247041660

 YY讲堂

【导读】政法干警考试文化综合科要考察政治、历史、地理三方面的知识,华图教育专家在本篇重点讲解一下世界地理中的亚洲知识。

推荐:华图内部教案全面升级抢购中 包邮仅39.9元可抢华图千元大礼包 Q群:247041660

政法干警考试文化综合科要考察政治、历史、地理三方面的知识,华图教育专家在本篇重点讲解一下世界地理中的亚洲知识。

【考点1】亚洲的位置和范围(2010年真题考点)

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在东半球的东北部,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西与欧洲陆地接壤。

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

东北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

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

南面隔海与大洋洲相望。

【考点2】亚洲的分区和主要国家

按地理方位,通常把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北亚(俄罗斯境内的西伯利亚等地区)和中亚6个地区。

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 | 村官 | 选调生 | 教师招聘 | 银行招聘 | 信用社 | 乡镇公务员| 各省公务员|

政法干警 | 招警 | 军转干 | 党政公选 | 法检系统 | 路转税 | 社会工作师

【考点3】亚洲东部的岛弧

亚洲东部有一系列岛屿组成的岛弧,即千岛群岛、日本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等。东部岛弧是由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形成。

【考点4】亚洲南部的三大半岛(2010年真题考点)

亚洲南部有三大半岛: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

【考点5】以山地和高原为主的地形

亚洲的地形起伏很大,高原和山地面积很广,约占全洲面积的3/4。全洲平均海拔约950米。

【考点6】主要山脉和高原(2010年真题考点)

亚洲著名的大山脉,有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阿尔泰山脉和兴都库什山脉等,它们分布在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的外围。

亚洲的地势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和山地主要集中在中部。“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巍峨突出,雄踞中部,向西有伊朗高原、向南有德干高原,向北有蒙古高原。这些高原的平均海拔都比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低得多。

【考点7】主要的河流、湖泊及平原

亚洲的许多大河都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呈放射状向四周分流。各河的中下游大多是平原。其中向北流入北冰洋的大河主要有鄂毕河、叶尼塞河,它们的中下游地区有西西伯利亚平原。向东流入太平洋的大河主要有黄河、长江,它们的中下游地区有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向南流入印度洋的大河主要有恒河、印度河,它们的中下游地区有恒河平原和印度河平原。亚洲东部和南部的大河,水利资源都很丰富,又有灌溉和通航的便利,经济意义很大。

亚洲西部的里海,位于亚欧两洲交界处,是世界面积最大的湖泊。

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 | 村官 | 选调生 | 教师招聘 | 银行招聘 | 信用社 | 乡镇公务员| 各省公务员|

政法干警 | 招警 | 军转干 | 党政公选 | 法检系统 | 路转税 | 社会工作师

【考点8】复杂多样的气候及分布

亚洲范围广阔,地跨寒、温、热三带,又因各地地形和距海远近不同,气候复杂多样。

(1)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显著。中南半岛、印度半岛主要属热带季风气候。那里终年高温,夏季盛行西南季风,降水丰沛。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的大部分,终年高温多雨,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我国东部、朝鲜和日本,属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偏南风,高温多雨,冬季盛行偏北风,寒冷干燥。

(2)亚洲的中部和西部,地处内陆,受海洋的影响小,属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3)亚洲北部,冬季漫长,气温很低;夏季短促,但较温和。那里大部分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中的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有世界最大的针叶林带。只有西伯利亚北部沿海和北冰洋中的岛屿,终年严寒,属极地气候。

(4)亚洲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岛和南部的印度河平原一带,终年炎热,降水量小,蒸发量大,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沿岸地区,冬季受西风带的影响,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的影响,成为冬雨夏干的地中海气候。

(5)亚洲中部的青藏高原和一些高山地区,海拔在4000米以上,终年气温很低,多雪峰冰川,属于高山气候。

【考点9】日本

1.领土组成

日本是东亚的一个岛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一些小岛组成,面积比较狭小,人口稠密。日本境内多山,国土的四分之三以上是山地和丘陵,邻近东京湾的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本州岛太平洋沿岸的神户和横滨,是全国著名的海港。日本群岛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火山很多。富士山是其中著名的一座活火山,也是日本最高的山。

2.经济特点

(1)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2)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多港湾、多人力资源优势、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不利条件:矿产贫乏、市场狭小。

(3)进口原料,出口工业品,大力开拓国际市场。

(4)日本工业遵循“接近消费市场,接近对外贸易的海港”布局原则,工业区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考点10】印度

1.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与中国一样,印度也是人口众多的国家,目前人口已经超过10亿,仅次于中国,居世界第二位。

2.自然条件与农作物

印度绝大部分地区热量充足,降水较多,平原、台地、低丘面积广阔,多开垦为耕地,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但是受热带季风的影响,年降水量不稳定,水旱灾害频繁。

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 | 村官 | 选调生 | 教师招聘 | 银行招聘 | 信用社 | 乡镇公务员| 各省公务员|

政法干警 | 招警 | 军转干 | 党政公选 | 法检系统 | 路转税 | 社会工作师

印度的水稻、小麦、棉花、黄麻、茶叶的产量都居世界前列,棉花、黄麻、茶叶是重要的出口物资。

3.新兴产业的发展

印度新兴产业发展较迅速,原子能、航天、计算机软件等工业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印度是世界上几个核技术比较发达和掌握发射卫星技术的国家之一。印度是世界计算机软件大国,其计算机软件出口量仅次于美国。孟买、班加罗尔、加尔各答是印度新兴产业中心,班加罗尔有印度的“硅谷”之称。

华图教育专家建议考生们平时多下功夫,把纷繁复杂的地理知识进行梳理和记忆,提高分数便如探囊取物。

三、河南政法干警文综备考:政治模块的高频考点

2013-07-04 09:37 河南公务员考试网 http://ha.huatu.com/ 作者:河南华图 来源:华图教育

 河南招考信息汇总    微博:henanhuatu 微信:hnhuatu QQ群:71486046

 YY讲堂

【导读】河南政法干警文综备考:政治模块的高频考点。考生要想在这次考试中,快速把握政治模块的考试重点,在繁忙紧张的备考中脱颖而出,顺利在这次笔试考试中突围,需要掌握政治模块的高频考点。

推荐:河南政法干警辅导 河南政法干警专题 笔试课程QQ群:71486046

2013河南全省公职考试信息汇总 免费订阅手机报:网罗所有招考信息、考试资料

包邮仅39.9元可抢华图千元大礼包 华图内部教案全面升级抢购中

一年一度的河南政法干警招录考试即将展开,根据历年政法干警考试大纲,文化综合科要考政治、历史、地理三个模块的内容,每个模块都有浩如烟海的知识和内容。就政治模块来说,考生要想在这次考试中,快速把握政治模块的考试重点,在繁忙紧张的备考中脱颖而出,顺利在这次笔试考试中突围,需要掌握政治模块的高频考点。在此对政治模块的高频考点进行归纳,以帮助考生有效备考。

一、物质的概念和特性

1.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 | 村官 | 选调生 | 教师招聘 | 银行招聘 | 信用社 | 乡镇公务员| 各省公务员|

政法干警 | 招警 | 军转干 | 党政公选 | 法检系统 | 路转税 | 社会工作师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性既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也是唯物主义的基石。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此外,物质具有可知性,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二、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即物质(存在)和意识(思维)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把所有的哲学流派划分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1.唯物主义

认为自然界、物质和存在是第一性的,而精神、意识和思维是第二性的,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

2.唯心主义

认为精神、意识和思维是第一性的,而自然界、物质和存在是第二性的,而世界的本原是精神的,意识决定物质。具体包括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三、实践的概念、基本形式和特点

1.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而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活动的产生,根本上是因为人类社会对客观世界进行改造的实践活动的要求。正是在实践中,主体能动地作用于客体,客体也反映于主体的感知和思维中。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起决定作用。

2.实践活动的基本特点是客观物质性、社会历史性和主观能动性。

3.实践有三大基本形式:生产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其中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四、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由纸币代替金属货币起作用,纸币的供应量应该符合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金融环境,有利于经济增长。如果货币供应量超过流通中的需要量,会发生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即通货膨胀。如果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过少,则会出现货币升值,引起物价普遍下跌,即通货紧缩。

五、社会保障制度

1.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柱。

2.基本内容:社会保险(社会保障制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

3.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则:既要有利于社会生产又要保障基本生活;权利和义务相统一。

4.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意义:(1)建立新型社会保障制度,是企业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必要条件;(3)建立新型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增加企业活力的客观要求;(3)建立新型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安定的根本性措施。

六、我国的政治制度

1.我国的国体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我国的政体即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 | 村官 | 选调生 | 教师招聘 | 银行招聘 | 信用社 | 乡镇公务员| 各省公务员|

政法干警 | 招警 | 军转干 | 党政公选 | 法检系统 | 路转税 | 社会工作师

3.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 | 村官 | 选调生 | 教师招聘 | 银行招聘 | 信用社 | 乡镇公务员| 各省公务员|

文综备考攻略 篇5

马克思在论述商品向货币转变时,有一形象比喻:“由商品到货币是惊人的一跃,如果不能实现这一跳跃,那么摔坏将不是商品,而是商品生产者。”2010年湖南高考是新课标实施后的首次高考,能否顺利实现由“旧教材旧高考”向“新教材新课程新高考”的跨越,摔坏的不只是老师和学校的利益,更是学生的前途和祖国的未来!为此,需要我们进一步理清思路,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复习效率。

下面我谈三个方面的问题,以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新课标背景下的政治学科高考考什么?

我们对近几年新课改省份的高考试题和全国非课改高考试题进行认真研究分析,政治学科高考试题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关注社会生活,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鲜明的时代感是政治试题区别于其他学科试题的最显著特征,高考试题注重“对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当代社会现实问题能力的考查,要求努力做到与时代、与社会、与考生的实际贴近”。今年的文综试题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坚持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命题方向,以人们所关注的、贴近学生实际的现实问题和热点问题为切入口,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1.选择题材料显性时事和隐性时事相结合。如显性的时事材料有“面对金融危机,坚定信心比什么都重要”“规范地方摊贩的经营行为”“中国与东盟贸易关系”“抗旱救灾”等,这些都是大家所熟悉的时政材料,使试卷具有强烈的时代感。隐性的时事材料有29题用恩格斯“灾难转化为进步”的名言是对汶川地震的隐性考查;30题、31题,“小岗村的发展之路”是对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隐性考查,这样较好地杜绝了猜题押宝现象。

2.主观题材料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很好地渗透“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脉搏。如38题第2问“水资源的利用和三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38题第(3)问“政府承担抗旱救灾的职责”体现了政府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39题第(6)问“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和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

(二)立足基础,突出主干知识,保持稳中求变的试题走势。

从三年的政治试题来看,“注重考查学生对思想政治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是试题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也是《考试大纲》的要求。这一要求在近几年的试卷中均有体现。尤其是经济生活,所考内容大部分是教材的基础知识或主干知识,主张以现实生活和社会热点为载体,突出对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灵活运用。比如,包括全国很多省区的试题都涉及“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公司的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国家的宏观调控;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等,这些知识既是教材的基础知识,又是主干知识。实际上,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往往是统一的,基础知识是教材的基础,主干知识是教材的重点,基础知识的范围要大一些。试题既立足基础知识的考查,体现基础、全面,又突出主干知识的考查,强化重点、主干。事实上,每年高考题都有一定份量的基础题,如果能把这些基础分拿到手也就足够了。当然,新课程对基础的考查不是强调对知识的再认和再现,而是侧重对知识的活学活记、活考活用。

如09年第15题:2009年1至4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下降0.8%;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5.1%,其中,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迚价格下降7.7%。在此情况下,政府若要刺激经济增长,可采取的财政政策有

①加大政府的社会保障支出

②加大国企上缴财政的利润比例 ③ 扩大国债发行规模

④扩大财政收支盈余

A 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三)由原来的知识立意向以能力、素质立意转变,是近三年来试题的最大亮点

三年的试题总体能坚持“能力、素质立意”的命题的指导思想,注重考查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和能力。试卷往往通过数字、图标等形式,以具体的材料创设情境、设计问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学生能力,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近年来,大多数选择题和主观性试题都有不少文字,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字阅读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因此,如果死记教材知识而不具备过硬的信息提取和分析处理能力,是答不好考题的。

比如,江苏卷的第37题第2问,就是通过分析中学生中存在的“有的片面强调自我,不能主动关系集体和他人;有的意志薄弱,害怕困难,缺乏耐挫力;有的贪图享受,追求时髦,盲目攀比;有的只想从事报酬优厚、安逸、体面的职业,不愿从事艰苦的工作”等现象,考查学生的相关知识和能力,但更是为了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就业观和消费观,从而实现能力立意和情感培养的有机统一。

(四)把研究性学习渗透到具体试题中,这是近年来试题的又一大亮点。研究性学习是2003年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要求每一个高中生必须要参加的必修课,但由于多种原因,各地的研究性学习开展的并不很理想。但是近年来高考试题中已经明显地出现了研究性学习的趋向。虽然全卷看不到专门的研究性学习的题目,但研究性学习的能力要求和知识考查无处不在。如07年宁夏卷的第39题关于农民工的流动问题的解决、08年的宁夏卷第38题圆明园遗址的保护和重建方案问题、09年宁夏卷的第38题关于消费券的发行等问题,实际上是对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的考查,这类问题要求较高,需要综合的思维能力,对教材知识有全面系统的把握,难度较大。(五)彰显以人为本,客观公正与轻松活泼相容

07年以来,试题对人文知识的考查比较充分,其素材大多是经典名言和人文情感类的。如果不具备一定的知识面是很难答好卷子的。另外,高考是一种选拔性考试,高考命题必须体现高校招生考试的选拔性,是试题既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又有必要的区分度和难度。近年来试题基本体现选拔考试的严肃性和客观公正性,保证了试题的效度和信度,同时又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比如,为了营造轻松活泼、亲切熟悉的生活及考试氛围,试题除了选择“家电下乡、网络与经济、个人投资、政府发放消费券”等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生活素材,还运用了图片、漫画、表格等生动活泼富于人文关怀的素材,使抽象的经济知识感性化、具体化,增强了试题的感染力和亲和力,也强化了试卷的人文气息和教育功能。

如:宁夏09年第20题:图3中两个市场调查员对同一地区的调查之所以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是由 1反映客观世界的侧重点的不同决定的

2意识反映客观世界的主动创造性的不同决定的 3是否如实反映客观对象决定的

4是否实现了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统一决定的 A.12 B.3 4 C.1 3 D.24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与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属于较难题。以漫画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哲学知识的理解,增强了试题的感染力和亲和力。(六)注重正确价值导向和情感渗透

新课程改革不仅仅是一种课堂形式的外显变化,更是一种教学理念、教学思想的内在变革,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考查也日趋得到体现和落实。试题渗透着情感体验的内容,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真善美,提升思想境界。如25题通过对消费者消费不开发票这一事例的分析,帮助学生树立依法纳税和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意识;28题中“信心作为对前景的良好预期”,引导学生坚定克服金融危机的信心;29题对自然灾害的辩证分析,看到事物的两面性,教育学生要善于把坏事转化成为好事,转变观念,促进自己全面发展;32题对金融危机期间是否应废除最低工资标准的讨论,拓展学生对人大代表职权的认识;38题从国家全力抗旱救灾看到了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发展和树立节水意识的科学发展观;39题第(6)问“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和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对我国当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关注民生,服务民生的基础上,形成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认识等等,这些问题都直观地体现出高考命题坚持了正确的价值导向,体现国家意志的特点,都能很好地渗透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二、2010年我省文综政治怎么考?

(一)高考命题思路的基本趋势分析

1.试卷结构的变化——由简单的文科综合向纯单科组合转变 根据我们得到的信息,我省文综将会采取宁夏、海南、辽宁模式,其试卷结构仍然是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各科试题相对集中排列。在排列方面,政治排在地理、历史的中间。非选择题部分取消了三科综合试题,只涉及本学科的内容,不涉及跨学科综合。其中,政治部分为选择题的12-23题和非选择题的38、39题。内容为四个必修模块,选修部分不考。2.考试目标的变化——由“以知识立意”向“以能力立意”并进而向“以素质立意”转变。

过去3+2高考模式,是“以知识立意为主”,重在考查学生知识的掌握;后来的3+X高考模式,是“以能力立意为主”,重在考查学生的能力;现在新课标下的高考是“以素质立意为主”,重在考查学生的素质。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素质主要指学科素质,而且新高考“以素质立意为主”,并不是说不考知识和能力。知识是能力的载体,知识和能力又是学科素质的重要方面。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过程中,既要重视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要重视学科基本能力的提高,还要重视学科基本素质的培养。复习时,我们要着眼于学生的能力培养,课堂上既可以把教材知识问题化,也可以多设计一些思维质量高的思考题、探究题,放手让学生区思考、分析、推理、探究,让学生的思维受到挑战,得到锻炼。实践证明,教师的包办代替和满堂灌是培养不出学生能力的。就《经济生活》的复习而言,还要多注意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近年来,无论是宁夏试卷还是全国其它省市高考试卷,都设计了计算题。对于计算题,我们是将之进行整理归纳、分类训练,大约搞了十二种类型。

3.考试内容的变化——由“挖井”向“挖渠”并进而向“挖坑”转变。

过去3+2高考模式,各科单独命题成卷,重在考查学生对本学科知识的掌握,所以教师在组织教学特别是在复习过程中对知识点的掌握是采取“挖井”的形式,对知识点挖掘得比较深;后来的3+X高考模式,文科综合是以综合题的形式出现,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文科综合试题既有政治、历史、地理学科内综合试题,又有政治、历史、地理跨学科综合试题,当然以学科内综合试题为主。所以政史地教师在教学和复习过程中,既要重视学科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还要重视政史地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采取“挖渠”的形式,力求寻找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知识网络。政史地教师既要“守住自己的门”,还要“串串他人的门”:从现在已实行新课标高考省份的文科综合考试来看,跨学科综合试题越来越少,主要是学科内综合试题。这就要求我们政史地教师在教学和复习过程中,对知识点的把握采取“挖坑”的形式,强调对专题知识内容的挖掘。

4.试卷题型的变化——由题型比较单一向题型多样化转变。

从现在已实行新课标高考省份的文科综合考试来看,题型又出现多样化趋势。如2009年江苏高考政治试卷有单项选择题、简析题、探究题等题型;2009年海南高考政治试题有选择题、辨析题、论述题。特别是探究题,是新课标高考下出现的一种新题型,完全符合新课改精神,需要引起广大师生的特别重视。还有就是选择题,也出现了一些变化,“一材一用”型试题和组合选择题大幅度增加。3+X高考模式刚出现时,文科综合试题基本上是采用“一材多用”形式命制的,“一材多用”具有以一则专题材料多角度考查有关知识与能力的优势,但缺点是考查的题材与知识面较窄,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所以在现在的高考文科综合试题中越来越少。大量采用“一材一用”选择题,使选择题考查的题材与知识范围不断扩大,有利于提高考查结果的可信度与真实性。与一般选择题相比,组合式选择题虽然也属于答案唯一的选择题,但它是由不定项选择题经过组合演变而形成的,它与一般选择题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备选项不是以往的单列选项,而是由几个单列选项组合而成的组合项。这样,它比一般单选题考查的内容多、角度广、范围大,加之其组合形式灵活,带有不定项选择题的某些特点,所以它比一般选择题难度要大,区分度要高,这也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二)高考试题角度的基本趋势分析

1、近十年高考主要考五个方面的问题:

•(1)、三农问题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2)、土地沙漠化、气象经济、海洋经济、环境污染等------统筹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3)、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中部崛起、河西走廊等------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4)、亚欧大陆桥、中非关系、与欧洲联盟的关系等------统筹国内与对外开放协调发展

(5)、依法治国、反腐败、党的建设、钢铁行业调整等------统筹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 总之,十年高考主要考五个方面的问题,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五个统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设计高考题。2、2010年高考重点关注 • 五个统筹

•(1)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注意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 •(2)统筹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 绿色GDP、土地沙漠化、沙尘暴、飓风、防治禽流感、地震、冰雪等、H1N1流感

•(3)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 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尤其关中----天水经济开发区、振兴东北地区、青藏铁路、长三角、珠三角、环勃海、新疆、大陆与台湾实现直接“三通”、港澳的繁荣与稳定等 •(4)统筹国内与对外开放协调发展

中美关系 G20 APEC 与欧盟、东盟、拉美的关系 经济全球化、中国的和平崛起等 •(5)统筹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十七届四中全会(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节约性社会、生产安全、食品安全、物价上涨、扩大内需。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解决教育、医疗卫生、住房等领域的突出问题,减轻居民增加消费的后顾之忧等 • 四大热点:

•(1)国家宏观调控(尤其是房地产行业),建国60周年。•(2)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

•(3)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西部大开发,尤其关中—天水经济开发区,新疆、大陆与台湾实现直接“三通”、港澳的繁荣与稳定等

•(4)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三、2010年复习备考策略

1、把握新课标,研究新考纲,吃透考试说明

把握新课标:《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是2003年教育部根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方案(实验)》制定的。它规定了思想政治新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内容,是教材编写的依据,也是新课程下教师教学的依据。准确把握新课标,重点要把握两点:一是课程的基本理念(①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②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③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抓手为支撑的课程模块;④强调课程的实践性和开放性;⑤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二是课程的内容标准(课标规定了四门必修课程的内容目标,并对每一目标做了提示和建议,无论是讲新课还是复习,要对提示和建议认真领会。)研究新考纲:《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纲》是由教育部制定的法规性文件,我们现在使用的是2007年教育部制定的新课标卷即新考纲。《考试大纲》规定了考试性质、考试内容、能力要求、命题指导思想、考试形式、试卷结构、题型示例等,是高考命题的主要依据,也是教学特别是复习的重要依据,还是社会评价试卷的依据。准确把握新考纲,重点要注意两点:一是新考纲规定的考试内容。二是把握新考纲规定的能力要求。高考是选拔性考试,考查学生能力,主要有以下四点:①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要求:从题目的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理解考试要求;快速、全面、准确的从题目中提供的图文材料中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的理解,并合理整合,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从考试角度讲,这首先是审题的过程,其次是把握各种信息的性质,回应信息提供的情境。事实上,对信息的处理将直接影响解题的速度和质量。②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求:从考试角度看,调动和运用知识是指将学科的知识系统与试题的测试系统进行连接,并根据试题的要求对学科知识重新组合,再经过分析、判断、推理、归纳等思维过程,解决问题。③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要求:用简洁的文字准确描述基本概念、基本观点。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和分析把握相关事物的本质、规律,然后作出正确的阐释。分析比较试题所涉及的事物、现象,作出科学的综合阐释。这种能力是通过考生对问题理解、分析和说明的思维过程体现出来的。④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要求:结合所学知识,从试题中发现、提出科学的具有一定创新意识的问题,运用学科原理,论证和探究问题,体现出创新性思维和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观点正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这是最高层次的考核目标,考察学生对学科知识总体把握的程度和答案组织的逻辑性、层次性。关于探究,是指问题的研究和讨论,这是立论的过程,由于题目设置的情境往往是课本中未曾出现的,这一过程不仅可以反映出考试的综合学习能力,还可以折射出他们遇到困难不放弃,勇于挑战的坚韧意志品质。

吃透考试说明:这主要是自主命题的省份在大纲的基础上制定考试说明,这是结合本省实际规定命题指导思想、考核目标、能力要求、考试范围和内容、考试形式、试卷结构、题型示例,是本省命题的直接依据。重点:一是说明中规定的考试内容;二是说明中规定的题型示例。对此要认真研究,挖出其中蕴含的信息,从他们特点看,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均围绕不同的具体考核目标、要求,选择了教材以外的新材料,创设了新情境,提出了新问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新课程倡导的学生具备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在说明的题型示例中得到了明确的体现。

2.把握以往高考试题及教材特点,抓住重点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深入细致地分析教材变动情况及2009年高考涉及的相关考点,对我们的复习是十分重要的。比如《经济生活》考查的是历年持续的热点问题,因此对历年的热点、焦点问题我们依然不能忽视。近年《经济生活》新版教材与实际生活关系较紧密的知识点主要有:“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价格变动的影响”“投资理财的选择”“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国家宏观调控”等等,这些知识点我们都要注意。《政治生活》侧重于“民主、政府、中国共产党、民族关系、国际关系”的内容,复习时我们必须以它们为主线,把握国家意志,牢牢跟上时代脉搏,增强复习针对性。《文化生活》历年围绕“文化的作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建设的要求、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建设的关系”的命题较多,因此客观上也要求我们对这些内容加强系统学习和复习。《生活与哲学》主要是构建知识体系,历年高考哲学考查的层次一般是在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观、历史唯物主义五个板块,加强复习把握它们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意义,就可以使我们提纲挈领的一下子锁定知识点。

3、夯实基础,深化知识

知识是支撑课程的基础。如今高考直接考查再认再现的知识在逐渐减少,突出灵活运用知识去解读现实生活。所以,在知识的挖掘中深化知识;在知识的联系中深化知识; 在知识的拓展中深化知识;在知识的迁移中深化知识。在知识的挖掘中深化知识。如市场资源配置:第一层次,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第二层次,通过价格、供求相互制约,通过市场竞争实现,突出价值规律作用,说明市场是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第三层次,国家的宏观调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第四层次,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及经济现象,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变化等。

在知识的联系中深化知识。如消费,包括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消费结构、消费心理、理性消费。联系消费与分配、消费与财政、消费与税收等。

在知识的拓展中深化知识。如经济全球化。教材中说,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发达国家主导的。拓展;: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由于生产力发展所引起的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以寻找更有利的投资场所的过程,其实质就是一场由发达国家主导的以跨国公司为主要动力的全球产业结构大调整。如何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利弊,中国如何应对。

4、加强高考命题立意的破译,着力研究教材与考纲、说明的链接点和教材与试题的创新点。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的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2008年推出的贯彻十七大精神的第四版教材,是我们复习的重要依据,是考试命题的根据,高考复习始终要坚持以教材为根本,而且越是临近高考,复习越是要“以本为本”。对教材的把握要全面,包括“名词点击”“相关链接”和“专家点评”等辅助文,这些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相关知识,是教材征文部分的延伸;而教材的探究模块和每单元的“综合探究”,则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给与足够的重视。

如08年宁夏卷

13、甲经营两年的个人独资企业由于市场不景气而破产。对于企业债务,甲应: A、以个人财产承担无限责任 B、以注册资本为限承担责任 C、以法人资产为限承担责任 D、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这一题中关于个人独资企业是在第五课公司的经营者一框“名词点击”中出现的,很多人在教学中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再如08年宁夏卷的14题,维持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防止股市泡沫,是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之一。当股市增长过快时,政府可采取的调节措施是:

①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

②降低利息税 ③上调股票交易印花税

④扩大基金发行规模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这一题中的“印花税”是在第九课税收及其种类这一框的“名词点击”中出现的。对于这些离学生相距甚远的名词教学中要做一定的解释。同时要深刻领会新教材编写的意图,指导学生充分认识和掌握好这些特有的内容,不能让教材中的辅助文成为复习的盲点。在全面把握教材的前提下,还要指导学生着重理解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交叉点、易混易错点,对这些考点,既要化大力气、集中精力,有要变换形式,灵活掌握,活学才能应对高考活的趋势。所以,研究考纲,明确复习方向;研究考题,了解常考知识;

分解任务,强调过程积累;解剖内涵,强调意义学习; 情境学习,强调实际运用;课堂教学,强调重点难点。

5、关注生活,立足实际,加强学生思维品质的拓展,着力研究教材与生活的融合点。

新课程倡导“三贴近”原则,即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是经济,这也是高考命题的重要原则。

如2009年宁夏卷第13题:2008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纺织品等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增速呈明显放缓态势,且在总出口额中比重下降,其主要原因是

① 外部市场疲软

②人民币升值 ③ 中外贸易摩檫不断

④宏观经济政策趋紧

A ①②

B ② ③

C ① ④

D ③ 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考查社会热点,时政性很强。中国纺织品等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增速呈明显放缓态势,且在出口额中比重下降,主要是由于人民币升值,还有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外部市场皮软。

如08年宁夏卷第17:《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要特别加大对农村、中西部地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同时要解决好迚城务工者子女在居住地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合格的义务教育。《纲要》集中体现了政府

A.保护公民各项合法权益的职能 B.缩小城乡差距的政策导向 C.加强社会服务的公共职能

D.促迚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大家知道,政治课要关注热点、生活、实际,但同样是社会热点,命题的关注度是不同,如三农问题、宏观调控、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建设等长效性特点问题是年年关注,只是角度不同。又如,2009年国务院同意地方发行2000亿元债券(安徽卷第1题)、2009年初我国推出新医改方案(天津卷第1题)等即时性热点是及时关注;近距离热点是必然关注,特别是本省的或学生身边的热点问题。对社会热点要分清远和近、大和小、国际和国内、联系还是孤立;对不同的热点,要着眼大,也要立足当地;有的需要整理成模块体系,有的只要做一般了解。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备考措施。

比如,近年来流行的“网络换客”告诉了我们什么?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针对这些身边的实际,结合生活引导学生分析:是物物交换、并不完全遵循等价交换原则、体现了资源循环利用(情感、态度、价值观)、如何辩证的看待易物过程中负面影响等等。

6、研究高考真题,训练有度

高考复习离不开必要的测试和训练,但应试教育下的题海战术,显然不能适应新课程高考。人们常说:“教师走进题海,学生才能走出题海”。这句话很有道理,只有大量占有研究试题,才能高屋建瓴,提高训练的针对性。但是题海茫茫,精力有限,教师如何研究?其实,我们主要研究近三年的高考真题,研究当年的高考模拟试题;研究的重点是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变化趋势,不仅要把这些试题引入课堂让学生学会分析,而且要指导学生分析试题所包含的信息,从而把握高考的命题方向和规律。

新课程的复习应当是轻负高效的。因此一定的训练是必要的,但训练要有限度,练在精而不喜爱多,练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其实,只要我们精选试题、批阅及时、找准问题、讲评到位、少而精的训练,也许更能达到检验复习的效果和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当然,练的形式多种多样,考试、检测只是练的一种形式,而不是全部;只要能激发学生思考、锻炼学生思维,提问、交流、探究等方式都是很好的训练。

总之,新课改经过几年的实践,做到了稳中求变,变中求新,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学科特色。我相信,只要我们认真研究考纲,把握命

高考生备考攻略 篇6

全国新课标卷主科特点

从起,广东省普通高考使用全国卷。省教育考试院此前发布的通知明确,除英语听说部分保留现行广东省自主命题方式和分值不变外,其余科目均使用全国卷,使用类型由教育部确定。

那么,刚上高三的学生应该如何应对高考?记者昨日采访市教研院和多位中学老师支招备考。值得关注的是,在语文作文的评分上,全国卷基础等级40分,发展等级20分;而广东卷基础等级50分,发展等级10分。这意味着更要强调作文的亮点,使文章有特色、丰富、文采、创意。

【语文】

变化:名句名篇考64篇古诗文

日前,广州市教育研究院给考生送上20高考学科备考指导意见。其中提到,语文全国课标卷在具体考点、题型及分值上与广东卷有较大差异。全国课标卷不考语音辨析、文言虚词,文言实词、文言文信息概括为轮考点。论述类文本阅读只考选择题(3题9分),不考非选择题(广东卷2个选题8分,2个非选择题8分)。全国课标卷文言文阅读部分增加了考古代文化常识,名篇名句默写考14篇高中古诗文和50篇初中古诗文,共64篇。全国课标卷的词语运用只考成语运用,不考两字词语及熟语。

此外,语文全国课标卷在现代文阅读文本的选材上与广东卷明显不同。全国课标卷历年坚持文学类文本只考小说,实用类文本只考传记;广东卷20考散文和科普文,考散文和新闻访谈,有时也考小说和传记。

支招:作文要写出亮点和深度

全国课标卷的作文,在材料的选取、材料的导向及评分上均与广东有较大差异。对此,华师附中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邹寿元表示,全国卷作文跟这几年的广东卷一样都是材料作文。不过在评分上不同,全国卷基础等级40分,发展等级20分;广东卷基础等级50分,发展等级10分。“这意味着更要强调作文的亮点,使文章有特色、丰富、文采、创意。”

怎么把文章写得有深度,材料更丰富?邹寿元建议,学生要多关注新生的观念、现象,平时要多积累素材,备考过程一定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

【数学】

变化:总题量与分值不同

广东卷总题量为21题(考生解答20题),其中选做题为2选1,客观题占70分,解答题占80分。全国卷总题量为24题(考生解答22题),其中选做题为3选1,客观题占80分,解答题占70分。此外,在试题分布和试题难度(顺序)上也有所不同。

支招:要重视“新增”内容

广州市教育研究院的.备考指导指出,所谓“新增”内容是指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新增的内容,主要指:函数与方程;算法初步;几何概型;条件概率;正态分布;统计案例;三视图;全称量词与特称量词;理科的定积分等。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倾向是,对于看起来“淡化”或“弱化”的“边缘”考点考查得较为频繁。如课标卷Ⅰ文理科第19题均考查了“独立性检验”;20课标卷Ⅰ理科第18题考查了“正态分布”;课标卷Ⅱ理科第19题考查了“线性回归方程”等;年课标卷Ⅰ文理科第19题均考查了“回归方程”。

卓越教育谢家宝老师认为,广东学生数学上普遍的弊病是计算能力较弱,而从分值来看,选择和填空题由原来的70分上升至80分,对于平时做题细心、基础扎实的同学更有优势。

【英语】

变化:阅读量和题量少了

阅读理解全国卷第一节的阅读量和题量比原广东卷少;第二节(七选五),即短文填句。要求从短文后的七个选项中(均为完整的句子)选出五个能填入文章空白处的最佳选项,主要考查考生对文章的整体内容和结构以及上下文逻辑意义的理解和掌握。该题型对现在的广东学生来说是新题型。

支招:重点突破应用文和说明文

建议在阅读教学中加大对语篇分析的指导力度,帮助学生对典型的语篇结构及语言特征进行归纳与总结,熟练区分段落中不同句子的功能、位置及语言上的特征,如主题句、过渡句、拓展句、总结句等。同时,帮助学生熟悉内容衔接与逻辑连贯的手段,如指代、语篇标记词等。

书面表达是半开放性的写作,虽然对字数要求远低于过去,但对于文体语言规范、得体性以及内容构思能力的要求并不低。备考时要帮助学生覆盖不同的文体,重点突破应用文和说明文。

【理综】

变化:生物化学再无双选题

全国卷的生物、化学再无让人纠结的双选题,考生可保持稳定的复习节奏。物理科从考纲上看,全国新课标只需要学5本书,广东卷要学6本书,但每个知识点的要求都相同。

支招:中上游学生要攻物理

从分值上看,全国卷对比广东卷,物理多出10分。从题型上看,物理是唯一考不定项选择的科目。那么对于中上游的学生,分值高难度高的物理必定成为理综的重点战场。

【文综】

变化:适度关注时代主题

地理全国卷在选修模块考核方式上,采用单独设置综合题、考生自选的3选1模式。其选修模块是“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每个模块设一道非选择题,分值为10分。考生选择其中一题作答。政治科目全国卷创设的新材料与新情境内容丰富、阅读量较大。历史全国卷贴近社会发展和现实生活,充分关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适度关注时代主题、社会热点与学术热点。

支招:复习历史“先纵后横”

地理学科考生须加强以地理学科思维能力为核心,建构地理基本概念、原理、规律知识网络。政治学科经济生活和生活与哲学分值大,考生备考时要加强时政学习,主动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关联生活的根本原则和方法要求。历史学科,主要开展两阶段复习:第一阶段专题史复习,实现基于教材专题的“纵通”,梳理出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第二阶段断代通史复习,实现基于一定主题的“横通”,包括同一时期政治、经济、思想等不同领域之间的相互联系,概括出一定时期的社会发展特征。

专家视点

考生要按考点训练到位

据了解,各所中学在应对高考变化时都有秘诀。广东实验中学附属天河学校高中语文科组长田士军告诉记者,学校会给新高三老师布置“作业”,要求老师在假期完成到2015年的5套全国卷试卷,提交一份文字报告,分析比较这5年广东卷和全国卷的差异,并针对这些差异提出策略。此外,还会加强对全国卷考纲的研究,针对考纲里和广东试卷的一些“变“和“不变”,做到心中有数。

田士军建议,高三的同学不要慌乱,要跟着老师走。“备考过程中,要充分地相信任课老师,跟着老师走。考生要冷静,由于今年是第一次使用全国卷,不管是命题方,还是阅卷老师,他们都会考虑各省的具体情况,在试题的难易度上,不会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况。”

田士军表示,考生把基础知识落实到位,按照考点训练到位,高考就不会有太大问题。

文综备考攻略 篇7

(一)2006年历史试题,关键词:政治、思想、经济。

2006年是全国高考文综试卷重庆市第一年自主命题,就历史单科而言,从形式上看:在选择题上采用了主题式的形式组织试题,涉及官制、政党、外交三个政治领域的主题,还有一个以救国思想为核心的主题;因为当时的以主题式命制客观题相当普遍,故重庆地区也以当时“时尚”的形式面世,主观题以英国史为轴设置问题;综合题中涉及唐代的农业,与当时的“三农”这个热点问题相暗合。从总体上看这次命题是重庆市在学习探索。

(二)2007年历史试题,关键词:民族、经济、教育。

2007年的历史试题涉及中国少数民族的发展历史,中国和世界经济,以及杰出人物的考查;主观题以教育改革为背景,下设五个问题几乎涵盖古今中外几个关键时期的教育问题,以隐性的方式体现热点;综合题以时事导入考查非洲殖民地经济和中非关系。这次的命题虽仍是在学习探索,但也体现出了一些独特的风格,如15题以地图为载体考查隋唐时期陶瓷和纺织品的分布情况,这种以地图表述历史现象的试题虽然在难度上超出了考生的意料,但至少在形式上让人耳目一新。

(三)2008年历史试题,关键词:科技、国家、治国措施。

2008年的历史试题相比前两年来看是一份成熟的试卷,充满“变数”。从形式上看,选择题只有一个主题(科技),其余的选择题则是以“散装”的形式组合,没有采用以往的专题式组题形式,使试卷的命题视野更加开阔,主干知识的覆盖面比较广,对涉及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事件的考查力度加大;主观题表示出对民生的关注,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在如何采取有利于民生的治国措施进行考查,充分体现历史的借鉴功能;综合题以改革开放这个大热门为切入点采用历史比较法的方式考查中苏改革。

从2008年的历史试题中可以看出重庆地区的试卷正在向新课程改革的方向迈进,从形式上看主要有以下表现:一是专题式的瓦解,2000年在江苏、吉林、浙江等省推出了专题式选择题组合,这种试题组合的基本特征是命题者首先设计一个与考生所学知识相关的问题,然后提供两道以上的选择题组合,但是自从2007年全国卷一和全国卷二采用了“散装”组合后,重庆也在朝这个方向改进;二是试题开始走“群众路线”,折射出一种“草根文化”,出现了贴近世俗生活的市民生活层面的试题,如17题对谢公屐的考查。

(四)2009年历史试题,关键词:基础、潮流。

这次的高考试题出现了一些不同,全部采用“散装”的形式拼盘客观题,命题视野更为开阔,试题顺序按纵向编排,即按古代史、近代史、世界史的顺序组织试题。此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通过对题干进行了必要的精简,设置了近乎于直白式的提问,12、14、15、16、21、22共6道是直接设问的题目,没有过多的干扰材料或隐蔽的陷阱,显得极为精简,这种直接切入主题的试题虽然在题干上消除了不必要的花哨,考查的是“死知识”,对理解和运用能力的要求不高,但由于备选项内容的延伸,对考生基础知识的储备要求进一步提高。从考查的内容来看,这次试题比较偏重古代史(共5道古代史的题),但依然没有放松对近代史的考查(4道题),值得注意的是古代史与近代史的试题都是比较靠前而且也比较集中的内容,主观题看起来似乎与点无关,但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就可以发现其答案要点都是紧扣团结,2009年为了庆祝改革开放31周年与建国60周年,全国各地举行了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新中国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与全国人民上下一心、团结一致密不可分,从重庆市的角度来说,最近一段时间“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提振精气神的活动正在全面铺开,也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因此主观题的37题与当今的时代潮流相吻合。

通过以上梳理,我们可以看出重庆的试题有以下特点:

一是对思想史的考查从多到少。2006年用一个专题考查思想史;2007年第19题考查了明末清初的启蒙思想与文艺复兴的比较;2008年第16题则考查了对墨家思想的辨认;2009年没有思想史的内容,14题的宗教大致可算思想类。

二是在客观题中采用了历史比较法命题。采用比较法,在全国其他省市中命题并不少,可大多是在主观题中出现,而重庆地区则在客观题中也有体现,如2006年的20题,2007年的19、22题,2008年的19、23题。

三是未放弃对杰出人物或者对国家的前途进行关注并且作出一定贡献的“探索者”的考查,如2006年考查了康有为、宋教仁、王韬、毛泽东;2007年考查了林则徐、陈独秀;2008年考查了魏源、光绪帝、陈独秀;2009年考查了林则徐,从时间上看属于近代史的人物,并且不回避已考过的人物。2007年和2008年都涉及陈独秀,2007年和2009年又涉及林则徐。

四是“专业化”的痕迹隐形化。这里所说的“专业化”是高考试题会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命题者的研究方向。如2006年的37题考查了英国史,就带有明显的迹象,显示为英国史的研究者所参与;2007年的37题是教育史方向的人所设计;2008年的37题比较明显地可以看出是中国史与世界史的一个拼盘,其问题设计明显不如前两年连贯,虽然没有明显地暴露专业,但显示了专业磨合的痕迹。2009年的试题的设计就比较好地融合了专业。

五是表现形式的多元化。自从2007年重庆历史的客观题出现了地图和人物画像的考查后,2008年又出现了文化遗址与统计表格,2009年则是地图与文物的插图,每年均为两幅插图。形式上的多元化表明试题也开始走综合路线,将多元化的表现形式引入试题,这也是对高考改革的一种尝试。

随着高考命题机制的成熟,高考中猜测到原题的可能性大大减少,但我们可以推测其命题思路与高考改革的发展方向,在复习过程中尽量向高考前进的方向靠拢,甚至与其保持步调一致,进而提高高考作答的准确率。要推测高考的发展方向首先就要根据学科的功能来推测。历史作为一门文化课,带有很强烈的文化传承功能,因此,一些杰出人物能够在国家危难之际在众多的嘈杂声中敏锐地听出历史的脚步声,他们以深邃的思想表达对国家和民族的关注,理应对他们的历史功绩有所记载和关注;历史课作为中学教育中的一部分当然具备其本质的教育功能,通过历史教育不断提升学生的现代公民意识,对国家发展进程的关注,以及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认同感。

文综备考攻略 篇8

“秘密一”:能力要求契合课改目标。

与往年一样,2009年考试大纲的文综部分对学生提出了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四个方面”、“三个层次”的能力要求。这些考核目标是根据考生完成测试的思维过程制定的。这些基本要求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完全契合。

可以预测,2009年高考试题命制将继续沿着“能力立意”的改革思路。契合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本着对考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准确评价的命题要求,使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综合。

“秘密二”:考试范围凸显主干知识。

2009年高考文综历史考试大纲的考试范围严格依据教学大纲。2009年考试大纲所确定的内容范围严格限定在2002年版的高中历史教学大纲的范围之内。考试大纲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要求依然突出。如中国古代史部分,就历史阶段而言,依旧突出了春秋战国、隋唐、宋元和明清四个阶段;就历史内容的属性而言,中央集权的演变、民族关系史、对外关系史和文化史的内容要求更加明显。

“秘密三”:试题命制呈现四大趋势。

2009年高考文综历史考纲变化小,这预示着2009年高考将在试题命制上做文章,命题思路和方法可能呈现以下特点和趋势:

第一,在命题原则上,坚持以问题为中心,以能力立意为导向,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重大社会现实热点问题为素材,凸显强烈的时代感。通过以史为鉴,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考查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巧妙地将理论观点、史学方法、思想素质和教育功能渗透其中,全面考查考生的人文知识及基本素养。

第二,在命题方式上,历史试题通常围绕教材的主干知识设计问题。再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进行设问,对主干知识进行全面、深入、透彻的考查;既有“中心主题式”设问(即一个大题干为一个中心问题,在此之下设计3~4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小问题),也有单一的设问。

第三,注重对文史常识的考查,体现对文科考生综合素养的要求。如2007年高考中关于帝王谥号的试题,2008年高考试卷中考查阴阳方位的判断、十二生肖、天干地支纪年法等。

第四,高考命题会从各个角度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社会史观是社会学与历史学结合的产物。它引导人们从社会空间的视角去认识历史。试题设计的切入点“平民化”和“大众化”,积极关注普通人的生活。这些试题不但能有效地考查主干知识,而且能让师生感受到新课程的活力。

笔者拟对2009年历史学科复习备考提出如下建议:

一要利用课本标题,纵横联系,对课本内容进行整体性把握。

在复习备考的最后阶段,同学们应根据考试大纲规定的考试范围,先回忆教材相关章节和子目录的标题,因为标题是“纲”,对这些“纲”进行综合、归纳,便形成了每一阶段历史发展的基本特征和基本线索。然后在此基础上,有选择地掌握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典章制度和历史概念等。知识间存在内在逻辑关系,因此我们要从整体上把握学科内知识,构建知识体系。如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从地主阶级坚持“中体西用”到资产阶级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再到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文化,反映了近代中国人民的探索史。这样整合教材就能有效避免因知识点太多、太散而影响整体把握教材的问题出现。

二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科学整合教材,进行专题复习。

笔者认为,可将2009年高考文综历史考试大纲和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有机结合起来,从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和整体史观等新角度重新整合高中教材,按照以下18个专题进行复习:

(一)政治文明史

1.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演进历程(突出西周的分封制、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汉朝至明清时期中央和地方政治制度的演进历程及演变规律、选官制度、军事制度、古代社会的法制建设、古代重要改革分类及规律性认识等知识点)。

2.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边疆地区的开发(突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尤其是民族融合、少数民族对开发边疆地区的贡献等知识点)。

3.近代列强对中国的武装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突出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31—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等战争及其对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双重历史影响,晚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和国民政府与列强之间的关系等知识点)。

4.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和政治民主化进程(突出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国民大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近代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发展进程,晚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和国民政府的对内对外政策及其影响等知识点)。

5.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国共两党及相互关系(突出同盟会领导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历史进程及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孙中山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两次国共合作的比较等知识点)。

6.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突出新中国的成立,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的确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与祖国统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历程等知识点)。

7.人类文明的交流和新中国的外交事业(突出中国古代秦汉、隋唐、明清时期对外交往的情况尤其是两条丝绸之路的演变过程,新中国外交的发展过程。新旧中国外交的比较等知识点)。

8.欧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的确立与发展(突出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资本主义国家民主与专制两种政治体制的比较,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调整等知识点)。

9.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建立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发展(突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从诞生到实践的过程、苏联和东欧国家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发展历程等知识点)。

10.大国关系与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突出世界近代现代史上英法、英德、法德、美日、、美俄等国之间关系的演变,20世纪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过程,重要国际组织,对20世纪战争与和平的理性思考等知识点)。

11.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及其现代化模式(突出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对亚洲地区的侵略产生的双重影响、亚洲革命风暴与亚洲的觉醒、20世纪三四十年代法西斯国家对亚洲地区的侵略与亚洲地区的反法西斯战争、二战后亚洲国家的独立与其现代化模式等知识点)。

(二)经济文明史

12.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突出春秋战国、隋唐、明清三个时期的发展,以及古代土地制度、赋役制度、经济重心南移、封建盛世、商品经济的

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等主题)。

13.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经济近代化历程(突出近代五种主要的经济形态——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演变,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历程及其对近代中国革命的影响等知识点)。

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突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历程,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知识点。注意20世纪五六十年代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探索历程的比较)。

15.资本主义世界社会经济的现代化进程(突出新航路的开辟、三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的形成过程、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国家运行机制的调整、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当今世界的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趋势等内容)。

(三)精神文明史

16.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和科技文化的发展(突出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演变,唯物主义思想的发展,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古代文学艺术等内容)。

17.近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和思想解放潮流(突出近代以来中国不同阶级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即“西学东渐”,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及其对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等知识点)。

18.近代以来西方的思想文化与科学技术发展(突出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及其影响,文艺复兴期间的近代自然科学革命,三次工业革命对人类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等知识点)。

三要瞄准时政热点,突破学科综合,培养自己对时政热点问题的感知能力。

高考文综测试的命题指导思想是以学科为基础,以能力为立意,以问题为中心,以热点为切入点。近年来高考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上年度4月至考试当年3月),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二是具有长效价值的社会热点问题,也就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越来越引起普遍关注的、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即持续性热点问题。如民主与法制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世界等。三是周年性历史事件。近年来,高考十分关注对周年性历史事件的考查。从近年来的考查情况来看,这些周年性事件都是在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命运的重大事件。

鉴于近年来高考对时政热点问题的上述命制思路,同学们在复习备考过程中必须注意逐步培养对时政热点问题的感知能力,形成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思维能力,实现科学应考。一要找准切入点。学科间综合首先必须结合高考形势的发展和各学科的共性特点,找准政史地三科的切入点,即综合三科共同的重点、难点、热点、信息点,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科综合意识。近年来的高考文综跨学科综合题都是以社会生活中的重点、热点、焦点问题为载体来命题的,强调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我们要从政史地三科的角度来认识、分析和解释社会实际问题。二要重视原理与规律的灵活运用,理论联系实际。高考文综跨学科综合题历来重视理论联系实际,重视考查考生思考问题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往往提供新材料,从新角度提出问题,考查考生的应变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和独立编制答案的表述能力。因此在复习备考过程中,同学们必须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运用所学原理与规律,形成解答问题的思路,逐步培养感知热点问题的能力。三要充分发掘热点问题蕴藏的内涵和反映的本质,把握其与教材主干知识的联系,真正做到回归教材。

附:2008年4月至2009年3月重大热点问题:

1.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2.改革开放30周年与新中国成立60周年(突出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程)。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三农”问题。

4.中国与一些大国或组织(如日本、俄罗斯、美国、欧盟)之间的双边关系(2009年恰逢中美建交30周年,注意用中国的外交政策来思考)。

5.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与构建和谐世界的努力,积极活跃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如中国领导人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出席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系列峰会、参与上海合作组织的活动等)。

6.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与我国的科教兴国战略、建设自主创新型国家。

7.中国的区域发展问题(如上海与长江三角洲、广州与珠江三角洲、环渤海湾经济区、北部湾地区开发等)、区域经济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

8.中外主流思想文化的发展变化(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

9.抗灾救灾(人类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如地震、水灾等)。

四要科学整合学科主体性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

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与历史单科试卷的一个最大不同就是:文综卷不再强调考查历史学科知识覆盖面,而是突出考查主体性知识。历史学科的主体性知识是指在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中最能反映历史发展趋势和本质特征的基本线索,它集中反映了在各种矛盾运动中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进程。中国古代史部分的主体性知识是“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的发展”;中国近代史前期80年历史的主体性知识是“中国近代化的曲折历程”;中国近代史后期30年的主体性知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推翻专制统治、创建新中国的斗争”;1949年开始的新中国历史的主体性知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世界近代史部分的主体性知识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世界现代史部分的主体性知识是“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的演变”。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要足够重视上述内容。

五要注重思维技巧与思维方法,建立错题档案,及时排除思维障碍。

上一篇:游四川九寨沟的观后感800字下一篇:清平乐村居改写优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