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论文选题

2024-09-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育学原理论文选题(共11篇)

教育学原理论文选题 篇1

1.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2.证监会 3.中共河北省委 4.全国人大委员会

2:管理方格理论是由()提出的。

1.利克特 2.菲德勒 3.布莱克和穆登 4.坦南鲍姆和施米特

3:管理方格理论中,领导者既十分关心人又十分关心生产,善于把组织集体的目标

和个人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的领导方式被称为()。

1.贫乏型管理 2.集体协作型管理 3.乡村俱乐部型管理 4.任务型管理

4:某投资公司准备对一家儿童卡丁车游乐公司投资,为此要对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

在以下各因素中,你认为哪一因素对该项目的未来发展前景最无关联影响?()

1.家长对培养儿童勇敢精神的重视程度 2.政府对儿童游乐项目的管理政策 3.初步选定的供应商生产的卡丁车的质量水平4.其他游乐项目对儿童的吸引力。

5:古利克试图从()角度将古典管理理论系统化。

1.管理原理 2.管理职能 3.管理原则 4.管理方法

6:美国企业管理顾问艾伦?莱金将ABC分类法用于领导者的()。

1.授权艺术 2.时间管理 3.会议艺术 4.沟通技巧

7:我国啤酒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很多因素都构成了进入啤酒酿造产业的壁垒。假设你领导的企业也想进入该产业,请问下列哪一种方法最容易使你的企业进入啤酒市场?()

1.改变消费者对其他产品较高的忠实程度 2.进行规模生产 3.高质量低价格进入市场 4.积极开拓销售渠道

8:控制工作使管理过程形成了一个()的系统: 1.相对封闭 2.绝对封闭 3.相对开放 4.绝对开放

9:某顾客准备在银行办理一期固定存款业务,在可供选择的三家银行中,一年期利率分别是3.15%,2.98%,3.21%。该顾客面临的决策就是选择哪家银行。这种决策属

于什么类型的决策?如果这三家银行都存在倒闭的可能,但不知道倒闭的概率,则这种决策又属于何种类型的决策?()

1.确定型决策,非确定型决策 2.非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 3.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 4.风险型决策,非确定型决策

10:以下是某企业制订的若干目标,其中最为合理的是:()

教育学原理论文选题 篇2

影响教育的因素很多, 我们无论从哪种因素入手, 只要教师能操纵某个因素, 学生的学业都会有所进步。如果我们能将多种因素有机地组合起来, 按照一定的工艺流程, 发挥其综合效应, 一定会引来教育的大发展。

2. 教学方法问题。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 我们已在不断改进, 教育质量也在不断提高。

3. 学生身心健康问题。

此问题大家口头谈论的很多, 落实到行动上的也比较多。

4. 学生终生生活质量问题。

此问题一线教师关注的很少, 但从长远看, 对学生的人生影响极大, 一些先知先觉的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已在进行有限的工作。

5. 后进生产生的原因、过程及关键期问题。

此问题是教师非常重视的问题, 研究的文章和专著很多, 但好象人们的归因并不准确, 所以后进生问题一直是学校教育的心病。

6. 失范行为形成的原因和过程问题。

学生的一般失范行为并未真正影响学生的道德品质, 但对学生健康成长或多或少有一定的影响。

7. 学生厌学和学习动力问题。

此问题是所有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 至今苦于没有找到良方, 但又是所有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必须面对的难题, 如果此问题能得到有效解决, 教育质量一定会产生飞跃。

8. 青春期困扰问题。

此问题属于成长问题, 绝大多数学生能最终自我应对, 因此青春期困扰问题并没有引起学校、教师和家长的注意, 如果我们能及时解决此问题, 学生就可以轻装上阵, 会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9. 学生安全问题。

每个学生都有安全意识, 只是有的学生的安全意识在沉睡, 当我们唤醒学生的安全意识后, 学生一般就会重视安全。

教育教学论文的选题 篇3

要正确而恰当地选题,首先要明确选题的原则。选定一个既有一定学术价值,又符合自己的志趣,适合个人研究能力和有成功把握的研究题目或论文题目,一般来说应考虑以下原则:

1.需要性原则。面向教育实际是选题的首要原则。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教育实践的需要选题;二是根据教育科学发展的需要选题。这一选题原则在课题上主要体现为选择亟待解决的课题,有开创性的课题,填补空白的课题,有争议性的课题,总结实践经验的课题,补充前说、纠正通说的课题。

2.合理性原则。也称科学性原则。是指选题时须符合最基本的科学原理和客观实际,要有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某些反科学、伪科学的谬说、邪说,总是披上“新兴科学”“奇异现象”的外衣招摇过市,迷惑无知者,吸引好奇者。因此,如属于不科学、不合理的课题,无论如何也不应列为选题。

3.可行性原则。亦即现实可能性原则。选题除了充分考虑研究的社会价值外,还要周密地考虑研究本身的可行性。首先是研究者本人对自己的知识水平、研究能力要有一个恰当的估计,同时还要考虑物质条件、资料来源、时间安排、研究经费等因素。一个课题的选择必须具备一定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要选择有利于展开的课题和论题。遵循这一原则,在选题时必须注意量题而为、量料而为、量力而为、扬长避短,宜实不宜泛,宜活不宜死。

4.创新性原则。“文贵创新”,创新是科学研究的精髓。选题创新性原则表现在: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用老方法解决新问题、用新方法解决老问题。创新就是要突出一个“新”字,要有新意。追求论文的“新意”,可从以下方面入手:题目、材料、谋篇、论述方法、观点是自己的;以新材料论证旧的课题,从而提出新的观点、新的看法;以新的研究方法、新的研究角度重做已有的课题、处理旧有的材料,从而得出全部或部分新观点;以新的材料、新的角度去证明已有的材料和观点,从而赋予文章以新的内容;用新的方法去证明已有的材料和观点,从而使已有的观点得到补充,有新的理解;对已有的观点、材料、研究方法提出质疑,虽没有提出另一样的看法,但能启发人们思考;对已有的观点有部分的订正或对已有的事实有部分修订;为证明已有的观点,提供较多的新材料,并且能提出一些可供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选题的具体方法取决于选题的来源、课题的性质和研究方向、研究者自身的特点等,因此,选题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这里主要介绍两种常见的选题方法:

1.浏览捕捉法。这种方法就是通过对占有的文献资料快速地、大量地阅读,在比较中来确定题目的方法。浏览,一般是在资料占有达到一定数量时集中一段时间进行,这样便于对资料作集中的比较和鉴别,在咀嚼消化已有资料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寻找自己的研究课题。浏览捕捉法一般可按以下步骤进行:第一步,广泛地浏览资料。在浏览中要注意勤做笔录,随时记下资料的纲目,记下资料中对自己影响最深刻的观点、论据、论证方法等,记下脑海中涌现的点滴体会。第二步,将阅读所得到的方方面面的内容与体会进行分类、排列、组合,从中寻找问题、发现问题。材料可按纲目分类,如分成系统介绍有关问题发展概况的资料、关于某一个问题研究情况的资料、关于同一问题几种不同观点的资料、关于某一问题的最新研究资料和成果等。第三步,将自己在研究中的体会与资料分别加以比较,找出哪些体会在资料中没有或部分没有;哪些体会虽然资料已有,但自己对此有不同看法;哪些体会和资料是基本一致的;哪些体会是在资料基础上的深化和发挥等。经过几番深思熟虑的思考过程,就容易萌生自己的想法。把这种想法及时捕捉住,再作进一步的思考,论文选题就会渐渐明确起来。

2.追溯验证法。追溯验证的选题方法是以臆想为出发点,沿着一定方向对已有研究成果步步紧跟,一追到底,从中获得“一己之见”的方法。但这种臆想绝不是“凭空想象”,必须以客观事实、客观需要等作为依据。

追溯验证法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看自己的“拟想”是否对别人的观点有补充作用,是否别人没有论及或者论述得较少。如果得到肯定的答案,再具体分析一下主客观条件。只要通过努力,能够对这一题目作出比较圆满的回答,则可定题。(2)如果自己的“拟想”虽然别人还没有谈到,但自己尚缺乏足够的理由加以论证,考虑到写作时间的限制,那就应该中止,再作重新构思。(3)看“拟想”是否与别人重复。如果自己的想法与别人完全一样,就应再作考虑;如果自己的想法只是部分与别人的研究成果重复,就应再缩小范围,在非重复方面深入研究。(4)要善于捕捉一闪之念,抓住不放,深入研究。在阅读文献资料或调查研究中,有时会突然产生一些思想火花,尽管这种想法很简单、很朦胧,远未成型,但千万不可轻易放弃。因为这种思想火花往往是在对某一问题做了大量研究之后的理性升华,如果能及时捕捉,并顺势追溯下去,最终形成自己的观点,就能形成很有价值的选题。

教育论文选题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选题不好,不仅会走弯路,而且会造成人力、财力的浪费。因而要对选题给予必要的重视。一般而言,教育论文选题须注意避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选题过大。选题过大是初进入研究阶段的人员常出现的问题,也是选题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如《论素质教育》《论减负》《教育与社会关系的考察》《论教育改革》《学校发展论》等选题,涉及范围都非常宽泛,甚至于不着边际,即使是写成一本书,也很难把该问题论述清楚,更不用说只是一篇论文。同时,论题太大也不好驾驭,容易流于空泛,很难做到言之有理。有些论题过大,与自己所处的环境、地位、角度不相称,也很难把该论文写好。许多人看到某个论题,有一个感觉是觉得有话要说,但一张口或一拿笔就不知该说什么或写什么,原因是论题虽然常见,也有新意,但太大。欲写好论文,论题宜小,从小处着手,以小见大,切忌贪大。

2.选题过难。作者有知难而进的勇气是好的,但是,如果选择论题脱离了自己的实际,与自己的知识、能力、业务专长不相吻合,与自己的工作性质、工作环境、工作条件不相一致,即使论题很有学术价值,毕竟自己完成不了,故不具有可行性。如教育实践工作者选择理论性很强的论题,要想完成好是十分困难的。实践证明,选题还是难易适中为好。例如,一位刚开始尝试写作的老师,选择了“论我国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这样一个题目。这个题目很有价值,也是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但该老师毕竟是刚尝试写科研论文,选择这样一个难度非常大的题目,是不合适的。

3.选题过旧。选题过旧等于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也没有研究的价值。初学论文写作者由于对学术动态了解得不很清楚,有时选题陈旧是难免的。但在确定选题时,一定要认真查阅相关的文献,了解相关的研究成果,也可向专家、同事请教。如果选题是自己熟悉、有兴趣、经常关注的问题,只要不是“炒现饭”,对旧的论题能够补充或提出新的内容和思想,仍然可以写出令人满意的文章来。(摘自《教育论文写作》2000年9月版,陈时见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注:请本文作者告知详细通讯地址,以奉寄稿酬)

教育学原理论文选题 篇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社会调查报告参考选题

(参考选题,供各小组在选题时参考,也可自主选题。有些题目较大,可以灵活掌握,选取某个侧面确立题目。)

1.建设小康社会的调查研究。

2.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生活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3.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变化的调查研究。

4.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调查分析。

5.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调查。

6.大学生课堂(或校园)不文明现象调查。

7.大学校园流行语的调查分析。

8.大学生读书状况的调查分析。

9.网络发展及其对青少年影响的调查。

10.城市中农民工的现状调查。

11.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研究。

12.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型调查。

13.高等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调查研究。

14.改革开放伟大作用的典型调查。

15.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建设的典型调查。

16.弘扬中华文化,培育时代精神的调查研究。

17.国家出台抑制房价上涨措施的调查研究。

18.“五个重庆”建设的调查分析。

19.重庆“唱读讲传”做法和经验的调查研究。

教育学考试选题 篇5

一、单选题

1、(C)的《大教学论》是教学论学科形成的重要标志。

A、赫尔巴特 B、罗杰斯 C、夸美纽斯 D、裴斯泰洛齐

2、发现学习的倡导者是(C)。

A、奥苏贝尔 B、罗杰斯 C、布鲁纳 D、赫尔巴特

3、程序教学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A)。

A、斯金纳 B、布鲁纳 C、乌申斯基 D、布鲁姆

4、选择社会生活经验的根本问题在于澄清(A)。

A、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B、学校课程的价值 C、社会生活的价值 D、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各自的价值

5、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具体体现教育价值的是(C)。

A、教育目的 B、教育目标 C、课程与教学目标 D、课时目标

6、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所学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是计划表上看不到的课程,属于(C)。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隐性课程 D、显性课程

7、美国学者(C)是儿童中心课程理论的重要开创者。

A、布鲁纳 B、加涅 C、杜威 D、奥苏贝尔

8、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C)。

A、《课程》 B、《课程编制》 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D、《怎样编制课程》

9、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A)认为,学校教育主要包括“训练”、“教学”、“引导”三个过程,教育的本质是“引导”。

A、斯腾豪斯 B、杜威 C、罗杰斯 D、布鲁姆

10、兰德课程变革动因模式是基于(D)取向的课程实施模式。

A、忠实取向 B、课程创生取向 C、得过且过取向 D、适应取向

11、认为“教师的角色是课程开发者”,这是课程实施的(D)。

A、忠实取向 B、适应取向 C、得过且过取向 D、课程创生取向

12、中国《大学》中提出的:“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以及“修身、治国、平天下”是典型的(B)。

A、行为性目标 B、普遍性目标 C、生成性目标 D、表现性目标

13、教学模式的本质特点是(D)。

A、针对性 B、简约性 C、操作性 D、整体性

14、评价在本质上是一种通过协商而形成的心理建构,坚持“价值多元性”的信念,反对管理主义倾向,这是(D)。A、第一代评价 B、第二代评价 C、第三代评价 D、第四代评价

15、“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C)。

A、解放兴趣 B、泰罗主义 C、八年研究 D、活动分析

16、把课程分为理想的、正式的、理解的、运作的、经验的五个不同层次的是(A)。

A、古德莱德 B、查特斯 C、斯金纳 D、杜威

17、在“学科结构运动”中诞生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是(A)。

A、学术中心课程 B、社会问题中心课程 C、儿童活动中心课程 D、人格中心课程

18、施瓦布主张,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应是(B)。

A、工作分析 B、集体审议 C、活动分析 D、职业分析

19、学习“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在奥苏伯尔的教学目标分类中属于(B)学习。

A、概念 B、命题 C、原理 D、策略

20、(A)系统地提出了使用行为术语称述教学目标的理论和方法。

A、马杰 B、塞勒 C、辛普逊 D、托马斯 21、1972年,西方学者(A)和韦尔出版了《教学模式》一书,对教学模式这一课题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

A、乔伊斯 B、塞勒 C、辛普逊 D、托马斯

22、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的是(B)。

A、情境模式 B、目标模式 C、批判模式 D、过程模式

23、在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是作为(C)存在的。

A、先知者 B、管理者 C、促进者 D、指导者

24、设计教学是美国教育家(D)在1918年根据杜威的实用主义理论而创设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A、布鲁纳 B、华虚朋 C、布卢姆 D、克伯屈

25、(B)被认为是当今运用最广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A、幻灯机 B、投影仪 C、电视 D、录像机

26、(D)创造了一种以对话为主的教学实践形态,一般称之为“产婆术”。

A、亚里斯多德 B、柏拉图 C、昆体良 D、苏格拉底

27、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A)和环境因素。

A、教师的因素、学生身心的因素 B、教师的因素、教材的因素 C、教材的因素、学生身心的因素 D、教材的因素、同伴压力

28、与原始的口头语言相比,文字书本形式的教学手段的突出特点是(C)。

A、抽象概括 B、经济 C、便于携带 D、信息容量大

29、力图通过自然的调查,全面充分地揭示和描述评价对象的各种特质,彰显其中的意义,促进理解。这种评价是(D)。

A、外部人员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效果评价 D、质的评价 30、(A)是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还在发展或完善过程中时所采用的评价。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内在评价

二、多选题

1、倡导教育心理学化运动,主张依据学生的心理规律系统设计教学内容、过程与方法的人物是(CD)。

A、洛克 B、卢梭 C、裴斯泰洛齐 D、赫尔巴特

2、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自成体系的实用主义教学理论,提出了三大教育哲学命题,这三大哲学命题是(ACD)。

A、学校即社会 B、教育即成长 C、教育即生活 D、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3、关于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国外的主要观点有(ABCD)。

A、独立模式 B、包含模式 C、二元循环联系模式 D、相互交叉模式

4、以下教学流派中属于“科学主义”教学论的有(AC)。

A、程序教学理论 B、非指导性教学理论 C、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D、合作教育学

5、美国课程论专家艾斯纳区分了课程计划中存在的两种不同的教育目标,这两种目标是(AD)。

A、教学性目标 B、行为性目标 C、生成性目标 D、表现性目标

7、以下各国中主要采用地方课程开发模式的是(AC)。A、加拿大 B、德国 C、澳大利亚 D、英国

8、行为性目标的特点是(ABC)。

A、目标明确、具体 B、可操作性强 C、容易评估 D、突出了课程目标体验的创造性和主体性

9、以下人物中,对生成性目标做出贡献的是(ABC)。A、杜威 B、罗杰斯 C、斯腾豪斯 D、泰勒

10、优化教学的一般标准是(ABC)。

A、个人全面发展的质量标准 B、高效率标准

C、真善美的过程标准 D、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标准

11、夸美纽斯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策略和原则上,主要强调的教学原则有(ABCD)。A、直观性原则 B、循序渐进的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启发儿童的学习愿望和主动性原则

12、以下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正确的是(ABCD)。

A、教学内容是人类文明成果的精华 B、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的对象

C、教学内容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材料 D、教学内容是经过加工改造适合学生学习的材料

13、以下教学策略中,与杜威的实用主义教学模式相符合的是(ABC)。A、提倡做中学 B、注重儿童的兴趣 C、采用发现式教学 D、以教师为中心

14、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包括(ABCD)。

A、课程方案的特征 B、教师的特征 C、学校的特征 D、校外环境的特征

15、教学模式的基本构成要素主要包括(ABCDE)。

A、理论基础 B、教学目标 C、评价体系 D、教学程序 E、运用策略

16、以下描述中,与现代教学相吻合的是(CD)。

A、主要是为了培养统治人才 B、教学内容以人文学科为主 C、有丰富的理论指导 D、具有多种教学模式

17、以下教学模式中,着眼于探究的教学模式有(ABC)。

A、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模式 B、萨奇曼的探究训练教学模式 C、兰本达的“探究-研讨”教学模式 D、布鲁姆的掌握学习教学模式

18、以下教学方法中,属于直观性教学方法的是(AC)。

A、演示法 B、练习法 C、参观法 D、讨论法

19、现代个别化教学主要有(ABC)。

A、程序教学 B、计算机辅助教学 C、凯勒式教学制 D、特朗普制

20、程序教学的特点是(ABCD)。

A、小步子 B、主动积极的反应 C、及时反馈 D、自定步调

三、判断题

1、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具有明显的人本主义教学论色彩。()

2、卢仲衡的自学辅导教学法借鉴了程序教学理论的一些观点。()3、19世纪中叶,美国学者斯宾塞发表了《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4、课程内容的混合取向主张,学校课程内容是学科知识、学生经验和当代社会生活经验三方面的统一。()

5、西方学者把教学目标分为最终目标和间接目标,如习惯和技能就属于最终目标。()

6、程序教学模式是根据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原理演绎而成的。()

7、课程内容的学习经验取向者强调,决定学习质量的是学生,而不是教材。()

8、搜集资料和现象,采用系统分析、哲学分析等方法,用语言文字进行描述从而对评价对象做出结论的评价是定量评价。()

9、教师主体性的发挥取决于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主体意识。()

10、顾泠沅把教学目标区分为教与学的行为。()

11、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等同的。()

12、表现性目标追求的是学生反应的多元性,而不是反应的同质性。()

13、教学模式之间的区别,从一定意义上讲,就在于各自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不同。()

14、当代课程改革越来越倾向于采用学生兴趣与发展取向的课程组织方式。()

15、一定的教学手段决定了一定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越丰富,教学的方法也就越多样。()

16、采用研究法教学时,教师的指导就不必要了。()

17、领导—障碍过程模式认为教师对新课程方案的抵制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障碍,主张采取措施消除这些障碍。()

18、教学手段现代化就是指技术的现代化。()

四、简答题

1、如何倡导综合课程?

2、简述我国课程与教学论发展过程中向西方借鉴的四个主要阶段。

3、课程实施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效

4、简述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5、教学目标如何发挥其激励功能?

6、现代教学手段的发展。

答题要点:

1、倡导综合课程的基本依据是:文化或学科知识的发展不是相互隔离、彼此封闭的,而是相互作用、彼此关联的。学生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整体性。

2、第一阶段:清末明初,学习赫尔巴特的课程与教学论;第二阶段,五四至新中国建立前,学习杜威的实用主义教学理论;第三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后,学习凯洛夫的教学理论;第四阶段,改革开放以来,对国外教学理论的广泛介绍和学习。

3、从课程实施的策略、模式、途径以及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等方面结合实际分析。

4、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的现实意义是:校本课程开发赋予了学校和教师开发课程的权利和职责,使得课程决策民主化、给学校和教师提供了自由发展的机会和空间,有助于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师的教育素养、对学生来说,个人的兴趣需要和个性特点在课程上得到了照顾,在学校教育体制内有了实现自由充分地全面发展的机会。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意义是:发展了学校能够进行课程决策的信念、开拓了课程管理民主化的有效途径、丰富了课程观,发展了课程开发的模式、开拓了有效进行教师培训的途径,并使广大中小学成为教育理念和课程理论的“试验田”。

5、教学目标要为学生认同;教学目标要与学生的兴趣一致;教学目标的难度要适中。

音乐教育论文选题 篇6

1、音乐教育论文选题

2、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艺术教育是打开“世界大同”之门的金钥匙

3、教师的曲目积累与舞台经验

4、中小学艺术师资能否来个“一专多能”

5、理想中的学校音乐教育 6、21世纪中国音乐教育展望

7、论“反音乐教育”

8、教师的曲目积累与舞台经验

9、循序渐进学声乐

10、音乐教育要提高人才的整体素质

11、中国摇滚大记事

12、如何利用作曲软件辅助乐队训练

13、让电脑音乐制作服务于教学

14、浅谈中华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

15、电脑音乐技术在师范音乐教育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

16、基于超链接以音乐为核心学科的综合课程--------综合音乐课程的技术和思想平台及研制模型

17、基于身心和谐原理的音乐表演运动机能康复体系——“亚历山大技术”初探

18、从“零点计划”和多元智力理论到音乐教育的观念更新

19、神经音乐学及其研究切入点的动议 20、标题音乐之我见

21、中国通俗音乐民族化发展的趋向

22、手机“扰课”怎么办?

23、音乐课堂“变废为宝”的意外收获

24、多少学生会唱自己家乡的歌?

25、师范生应加强“说课”的基本功

26、音乐教育心理研究的横向思维

27、中小学音乐课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思考

28、教学方法及改革

29、备课的误区

30、艺术教育应成为创新思维的摇篮

31、百万中小学生受益艺术教育

32、我们该期望孩子什么?

33、挫折教育:孩子成长中不可缺少的营养

34、钢琴教学应规范化

35、加快发展音乐艺术教育之我见

36、抓好音乐教学提高学生艺术素质

37、试论音乐元素的掌握

38、确认识音乐课的地位

39、对当前中小学生学习音乐的评析 40、识谱教学的误区及改革

41、多媒体教学的运用与音乐学习兴趣培养

42、音乐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

43、浅谈新课程标准理念下音乐教师角色的转变

44、浅谈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与学科综合

45、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46、自己也不懂,怎么教别人?

47、音乐为何应成为学校的一门基础课程

48、音乐教育与教学必须改革

49、谁来为少儿写好歌 50、为什么要让孩子学音乐

51、交响音乐进校园难在哪里

52、高雅音乐难进校园

53、艺术与科学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艺术教育在清华

54、昂扬旋律陶冶一代新人

55、我们的艺术教育少了什么

56、谈谈键盘即兴伴奏教材的设想

57、让京剧艺术教育进课堂

58、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亟待加强

59、打开儿童艺术潜质的钥匙 60、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61、美育期待:科学表述与具体实施 62、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 63、管窥校园文化中的音乐教育 64、重视音乐教育 培养美好心灵 65、关于音乐特长生培养的几点思考 66、艺术教学的教学艺术 67、关于音乐脱盲的初步探索 68、给音乐教师以选择教材的权利 69、歌唱教学中的换位思考

70、音乐成就测量与评价的认知主义方向 71、音乐心理测量和统计的两种新技术

72、早期学习和游戏理论与早期音乐经验的信仰——对婴幼儿潜能和音乐教育年龄下移的再认识 73、科研音乐教育发展的生产力 74、音乐教育与智力开放时差异 75、在英语环境中学乐理 76、如何唱高音

77、新型的声乐艺术教学理念及建构略论 78、音乐与创新

79、音乐欣赏教学中非倾向性功能的实践研究(方案)80、谈声乐有效教学-音乐教育研究 81、论肖斯塔克维奇的《第五交响曲》 82、学堂乐歌——中国近代音乐的开端 83、解读音乐教学风格 84、中国传统文化在走向何方

85、民乐的没落还是突围?-——透析“女子十二乐坊”现象 86、论歌唱语言与歌唱发声状态的关系 87、浅析歌唱形象思维

88、声乐教学中的教学创新与师生互动 89、从中学生心理谈中学歌唱教学 90、浅谈情绪在歌唱中的作用 91、歌唱艺术表现探析

92、如何发展学生的器乐学习能力 93、浅谈器乐学习“内心听觉”的培养 94、浅谈音乐教学的审美趣味 95、如何提高少儿学习器乐的兴趣

96、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 97、谈音乐和舞蹈的关系 98、浅谈幼儿舞蹈启蒙教育

99、谈创作舞蹈时如何能“境由情生,随心而舞” 100、如何以舞蹈艺术弘扬人间的真、善、美 101、广西省中小学音乐课教材教法研究 102、广西省中小学音乐教师基本素养之分析 103、中小学音乐教师应如何提高钢琴伴奏能力 104、成人钢琴学习之我见

105、谈素质教育在钢琴教学中的渗透 106、青少年钢琴学习的基本特点与训练 107、儿童歌曲伴奏艺术特点初探

108、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音乐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研究 109、新课程背景下,与中小学音乐教材相关问题的探讨

110、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怎样贯彻“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的课程理念。111、音乐新课程的性质、理念、价值研究

112、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如何作到“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113、取比较的视角,谈谈中学、小学、高中音乐新课程与原课程有何不同。114、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怎样选择和运用音乐教学方法。115、研究型学习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116、发现式教学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与实践

117、中小学音乐教学的评价问题研究(考试制度、评价体系等)

118、与中小学:唱歌教学、乐理教学、欣赏教学、乐器教学等相关问题的探讨 119、国外音乐教育思想与教学方法在国内的传播及其应用研究

120、国外音乐教育思想与教学方法在中国基础音乐教育中的结合及其运用 121、中国古代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122、歌唱教学中心理素质的培养 123、中国近代音乐教育的启蒙与发展 124、中国现代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与流变 125、中国专业音乐教育的建立与发展 126、中国现代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 127、20世纪中国音乐教育法规研究

128、与音乐专业高考学生培养相关的几个问题研究 129、中小学音乐教师应有哪些教学能力 130、在歌唱中如何运用气息几点之我见 131、小学音乐欣赏的趋势

132、论贝多芬与柴科夫斯基"的悲怆“对比研究

133、浅谈方土音乐进课堂的几点尝试——以广西地区为例 134、挖掘音乐教育资源 拓展合作创作空间 135、论笛子进农村中学音乐课堂 136、浅谈如何让学生遨游在开放式的音乐课堂中 137、在中小学合唱教学中巧妙运用的心理学应 138、超级女生现象对声乐教育的影响 139、评价体系对新课改音乐课堂的影响

140、相同的音乐题材不同的作品鉴赏鉴别--关于拓展学生的音乐思维 141、如何引导幼儿进行音乐欣赏 142、信息技术与音乐的整合

143、钢琴即兴伴奏中音乐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 144、论老歌翻歌在社会上引起的争议 145、中学生第二课堂中的民族唱法教学 146、浅谈辅助教学——音乐课件的重要作用 147、浅谈课改中的小学音乐教育

148、从“二泉映月”赏析浅谈提高高中学生民族意识的教学策略 149、在音乐欣赏中实施美育

150、浅谈吉尔达咏调《亲爱的名字》的艺术特征与演唱处理 151、运用多媒体优化音乐教学 152、浅谈音乐的民族性 153、广西戏曲现状及其发展 154、广西农村中学音乐课的几点思考 155、如何培养学生对闽南语歌曲的兴趣 156、传统文化视角下的声乐艺术 157、幼儿音乐素质调整

158、关于城乡高中生音乐素质现状的调查 159、民间歌舞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 160、音乐课堂中如何寓教于乐 161、试论网络对音乐传播的影响和作用 162、校园合唱团教法教学 163、音乐游戏在课堂中的应用

164、如何让乡土音乐融入中学课堂教学——以闽曲客家文化为例 165、钢琴触键的技巧 166、论情商在表演中的作用 167、通俗音乐与中学音乐 168、高中音乐鉴赏之我见

169、浅谈农村视唱教学——以XX中学为例 170、幼儿音乐教育中民族民间音乐的渗透 171、论城市与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差异性 172、泉州市南音进入小学教育的发展状况 173、对音乐欣赏教学的几点思考 174、幼儿园歌唱活动教学

175、如何理解声乐歌唱中的气息位置共鸣——以祖国慈祥的母亲为例 176、论小学音乐教学中评价与教师评价的融合 178、浅谈泉州拍胸舞与音乐教学相融合 179、音乐课堂的沟通障碍与对策 180、浅谈如何把彩调剧引入校园 181、浅谈南宁地区农村音乐教学现状 182、小学生歌唱心理分析 183、通过新课程看音乐课堂的几个转变 184、声乐课教学如何与时俱进 185、音乐教师角色的转变 186、校园歌曲的昨天、今天、明天 187、简谱与五线谱在音乐普及中的作用 188、心理因素对演唱的影响和作用

高校教育科研选题的思考分析 篇7

一、教育科研选题的基本原则

1.结论的需求性原则

上文提到, 高校的教育科研选题需要结合“最该做什么?什么问题能带动问题的解决, 能促进学校的发展”的问题来进行思考, 因此, 教育科研的结果是否会对学院具有创造性的收获, 有其必要性, 是否是学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科研选题非常重要。所以, 高校教育科研选题是必要根据学校的教学实践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作为主要的选择依据。

同时, 科研理论价值也是高校科研选题是否有其必要性的而一个重要指标。当前, 我国教育的科研理论明显相对滞后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步伐, 在教育体制改革过程中面临很多的状况和为题, 缺乏一定的理论支持, 因此急需相应的科研工作者研究出能给予的理论支持。

另外, 具有超前性和预见性的理论研究对于高校的教育教学也是相当必要的。因此, 在研究选题过程中可以根据其是否具有一定价值的预见性, 根据教育教学的发展规律及特征进行科学选题。

2.内容的创造性原则

高校教育科研的主要目的是探索教育规律, 认识和掌握尚未被人发现的对教学有帮助的发展规律。因此, 科研的选题势必具有创造性。

首先, 要从教育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 并结合新的问题提出教育领域中的新的概念、思维、设计及方案的选题。从不同角度的观点和多方矛盾中进行选题, 甚至在教育领域的空白中尽心选题, 都是进行高层次、创造性的科研选题, 并根据其选题创造新的理论体系, 得出新的教育规律。

其次, 根据创新性的选题进行再创造, 加深课题的科学性和深层次性。对原有的课题进行深入挖掘, 组装和改造再生新课题, 也是创造性的表现形式。

再次, 根据时代的特征, 选取内容新、角度新的教育科研选题。结合时代的特征以及学校的现状, 和科研工作者自身的经验进行科学选题。“因此科研选题不应重复别人已经做过并取得成果的课题, 而应在广阔的科技园地上, 寻找那些未被开垦的处女地, 这就是科研选题的创造性。”

3.选题的可行性原则

可行性是指教育科研选题具备一定的可行条件, 具有能够完成全课题方案的外部及内部条件。首先, 课题的选择在原理上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其次, 结合研究人员自身的条件决定其是否具备可行的条件, 具体来说, 需要结合研究者“知识基础、专业特长、教育工作的实践经验、教育科研的科研经验、志趣和可以利用的时间”。另外, 看其是否符合研究团队的集体兴趣, “志同道合”的团队有利于科研成果的科学性和高效率性。因此, 在进行团队科研选题时, 最好选择具备相同爱好的成员选择。最后, 是选题的经费预算是否在可行范围内, 包括课题研究的场地、设备以及人力投入等多方面是不是具有可行性。

二、高校教育科研选题的过程思考

1.明确科研选题的目的

明确目标是进行科研工作的首要思考条件, 我们必须在知道了为什么要做这项工作的前提下, 才能较好地掌握如何做这项工作的方法。同样的道理, 高校的教育科研工作也需要在明晰目的的前提下进行课题选择。科研研究, 顾名思义要遵循科学发展观的相关规律, 坚持创新性与可行性相结合的原则, 并紧密结合学校的当前实际, 选择的选题既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整体形象, 又对学生和教师造成多方面的积极促进作用。一般来说, 高校教育的课题选择具有导向性, 对教育教学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因此, 在明确选题目标的过程中要进行正确的功能定位。

2.思考其选题是否具有创新价值

“创新, 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这是20世纪以来就一直流行的一句话, 在选择课题的过程中, 高校科研工作者是必要谨记课题的创新性原则。因为教育科研选题反映的是整个课题研究的价值所在, 具有将强的引导作用。通常来说, 研究课题都是根据研究者自身的相关经历或者通过调研了解的相关规律进行课题研究, 所谓实践出真知, “尤其在走进新课程以后, 教育理念的巨大变革, 课程资源的开发挖掘, 教学模式的重新构建, 教学内容的优化组合, 教学方法的择善而从, 师生关系的重新确立,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趋势等无不是课题选择的源头活水。”

3.是否能够形成师生共赢的局面

教育科研, 也就为了改善当前学生、教师的不利因素, 促进课堂质量的进一步提升而进行的科学研究。因此, 在选题过程中, 不得不思考其选题是否能对师生产生正相关的影响作用。

当前, 我国的教育界呈现“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教师定位局面。其实, 教师也是人, 在实现学生的人生价值过程中也有自己的人生理想, 并不是说实现学生的价值就要建立在牺牲教师的基础上。所以, 在选题过程中, 我们要慎重地看待教师的作用, 作为引路人的教师也同样需要及时地充电。因此, 在新的教育科研选题中, 要把教师的发展等同于学生的发展, 同样站在受教育的位置。

对学生而言, 学生的目标也并不只是只有上大学一个人生目标, 在当前的应试教育模式的教育下, 许多学生已经丧失了社会责任感以及视觉宽大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这些都是当前教育领域所呈现的一种弊端。因此, 在选择教育科研课题的时候, 势必要避免这一弊端。

新的教育教学课题需要转变当前学生和教师所处的状态, 恰当的改善教师的“圣人”地位及学生的“考奴”状态, 在选择新的教育科研选题时, 也必须要考虑到这一点。

4.选题的实用性和具体性十分必要

实用性是指选题的研究成果是否具备对现在教育的科学指导性, 或者形成一定的社会效应, 能够解决具体实践中所遇到的难题。因此, 需要科研工作者从客观的实际出发, 充分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进行科学的研究和深度挖掘。而选题的具体性是指科研题目要明确的提出研究目的及其价值所在, “研究题目选定的越具体、明确, 说明研究者的科学思维越清楚, 题目的假说越集中, 试验观察的对象, 使用的方法手段及所采取的指标之间的联系和因果关系越明细, 预期结果也就越可信, 回答的问题也就越深刻。”

三、结语

因此, 在高校教育科研选题过程中, 需要结合选题结论的需求性、内容的创造性和选题的可行性原则, 并充分思考其选题是否具备科学性的执行条件以及是否能实现其选题的最终目标。

摘要:高校教育的科研选题, 总体来说是要实现对高校学生具有引导性和教育性的目的。因此, 在科研选题过程中需要结合一定的选题原则, 在掌握必要的选题方法和明确的目的前提下进行选择。

关键词:教育科研,选题,原则,思考

参考文献

[1]王凯.教育科研论文选题的思维策略[J].教育科学研究, 2009, (02) :2009.

[2]论文科科研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2010.

运用《教育学原理》于教学中 篇8

叶澜老师主编的《教育学原理》较之其他教育学原理方面的书籍,针对性更强,也有很强应用性。本书没有其他理论书籍的生硬刻板,多了几分生命的灵动。正如本书前沿所说“如何在现有同类教材基础上再出一本,怎样才使这本书有其独特的存在价值。”叶澜老师就从“教师的教育学之旅”开始,引领教师重新认识“当代社会转型与教育改革”、“当代儿童成长与教育改革”。在“学校教育价值取向与培养目标重建”一章交汇,然后深入聚焦教育生活世界,从课堂教学,班级建设,课外活动,学生非正式群体,进而扩张到学生的校外活动,透析丰富教育意义与内涵。最后一章又重新回到教师身上,探讨“教师角色理想的重建”以及“新型教师的基本素养”,并通过研究性变革实践来促进教师的发展。全书引导教师用教育学原理的眼光重新解读教育实践,从中形成教育学原理的系统理解,感悟教育学原理的存在与意义。

本书的第五章《课堂教学的原理与策略》讨论的是教育学原理在学校日常实践中的基本领域之一----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表现。研读这一章,我了解教育学原理与活生生的课堂教学实践的关系,从中结合自身工作经历,谈谈自己的感悟:

一、自主、合作与探索的教学策略

自主、合作与探索的教学策略是学生在学习情境中,经由自己的探索寻找,从而获得问题答案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学生发现答案之前,布鲁纳认为,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情境先做一番直觉思维。当然,直觉思维不一定获得正确答案,但敢于从事直觉思维者,其心智运作一定比较活跃。在直觉思维时,一旦发现解决问题的线索,此直觉思维就变成了发现学习的前奏。在教学的这几年时间里,我任教过经济法、国际贸易基础(自考)、国际贸易实务(自考)、进出口贸易实务、外贸业务协调、外贸制单。基本每一个学期都要面临新的教材。备课的过程,从绞尽脑汁到现在手到擒来,其实虽然课程不同,但是备课却一通百通的。刚开始备课时,我也有充分考虑到学生主体性,让学生自己探索,一点点总结出学习要点要注意的方面,以及增添知识点的方法。这样的思路遵循认知发展规律,但是整堂课上下来,虽然顺畅但略显吃力,学生没有积极地去思考例句,讨论的时候也比较散漫。后来发现,还是我的控制力太强,学生的求知欲并没有被激发。课堂上的问题是老师抛出的,而不是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并想解决的。在不断的更新后,我开始尝试课前让学生先自己写学习要点,再讲他们写的展示出来,分析优劣,再得出结论,再运用所学知识修改,在原有基础上润色或者重新写过,这样学生上课会积极很多。后者便是发现学习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我曾经所带的自考班,自考结束后,所有课程都还继续上。当时的课堂就很难控制。学生实在不知道考试考完后还学习的意义何在。我想不仅是职高,如果普高的学生参加完高考后,再多上两星期课,那样的课堂也是很难控制的。这就在于多年的教育一直偏向功利性。教育应该让学生从求知中得到快乐,而后主动自愿地继续求知,学校教育的目的,才会真正得以实现。书中198页提到:在学校课堂教学转型实践中,一开始就要求教师从“还”做起,提出还学生主动学习的时间、空间、工具、提问权和评议权等“五还”。

在无考试压力的专业课程教学,真正吸引学生的,是专业课程本身的魅力。反思第一学期后半学期的教学,教学模式呆板,所选的教学内容缺少学生喜欢的内容,只是为了自考而学习。另外一点深刻的体会是,课堂的亮点在学生身上。学生比较关注自己的同学给出的答案,展示的文采,因此把课堂“还”给学生,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一种方法。观察一些老教师的做法,发现他们就组织了很多课堂活动。如读报剪报活动,剪下你认为写得好的标题,说说理由。报纸的新闻让学生们更加关注时事新闻,更加了解社会动态,同时也贴近了我们经济贸易的课堂。而后让同学们互相交流,老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和归纳总结。课堂,不一定就是老师讲,找问题,解决问题,有时候他可以是一个舞台,在精彩纷呈的学生的展示中,流露问题,共同探索。

三、注重教学细节

本书的第202页关于“国内教学策略研究方面”以及第六节“教学评价以及改革”,在教学策略与教学评量方面,给我很多启发。日常中教师要善用教学专用时间,即减少发本子、宣布教学计划等时间,要注意掌握学生专心学习时间,注意提问的方式,重视学生的回馈等等,此处我便不一一讲述。现实工作中,每个学期学校都会要求开公开课同时录制视频,积极的反查视频,我发现自己课堂语言过于琐碎,也缺乏美感,许多细节需要重视,我将对照书中列举的种种,反思并实践。

看完叶澜老师主编的《教育学原理》这本书,最后一章又重新回到教师身上,探讨“教师角色理想的重建”以及“新型教师的基本素养”,并通过研究性变革实践来促进教师的发展。它让我们思考一个问题,现今教师角色日益重要,但是教师却越发“难为”,从现今社会看,父母忙于生计而疏于子女管教,家庭教育往往缺失。无形中教师不得不肩负起教育知识兼顾教导生活的责任。但是,在中职学校中,更加明显的让我体会到教师的“难为”:(1)、教师失去了传统教导学生的权威,以往的“尊师重道”4个字在现今社会的丢失。(2)、中职教育学生个别差别大,素质良莠不齐,教师力不从心。(3)、中职学校部分学生单亲、无亲家庭,父母外出经商、出国等。使得教师的教育不易获得家长的合作与支持,教学、教育效果难以显现。教育学原理是中小学教师的必修课程,其实面对现今网络新闻上流传的很多關于教育工作者负面的新闻,我想此书告诉我们理想教师应具备的素养---具备学科专业、教育专业与专业精神三方面的素养。

参考文献

[1]叶澜主编.教育学原理[M].1.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张春兴.教育心理学——三化取向的理论与实践[M].1.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作者单位:温州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作者简介

教育学原理论文选题 篇9

1、多种视角理解教育,可以结合对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认识、教育目的、教育功能、教育价值、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终身教育、教育制度进行讨论。

2、一位好的中小学教师应该是什么样的?如何做一位好的教师?

3、结合教育教学实践中,谈谈教师和学生应该形成什么样的关系?如何做到?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学校课堂变革研究。结合理论研究和实践中的进展及存在问题进行讨论。

5、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学习,提升教育质量?

6、你认为应该如何在中小学开展切实可行的性教育?

7、享乐文化、消费文化、读图文化等现象给学校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8、如何看待和应对国家实行的部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收学费制度?结合自己实际谈这一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的建议。

9、结合范跑跑现象思考教师的职责和素养问题。

10、结合“穷孩子的春天在哪里”一文谈谈你对教育公平的认识与看法。

11、结合“绿领巾”事件谈谈你对学生地位的认识,教师应当如何教育育人?

12、自己感兴趣的与教育学有关的其他问题。

13、小论文要求

1、不少于2000字,提倡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思想更好,能

符合学术论文写作规范最好。

2、每次作业需要参考至少三篇有关文献(主要是学术论文,不包括本学期教学使用的《学校教育学》教科书),并在作业中明确列出参考文献的作者、著述名称、出处、时间等。

3、作业需要使用蓝、黑色钢笔或签字笔书写,不要使用圆珠笔;作业需要使用方格

稿纸;作业应该有封面,封面应写清课程类别(公共教育学)、作业题目、姓名、学号、班级、时间和任课教师等;作业之后应附有一至两张空白稿纸供填写评语;作业在页面上端装订。

4、作业最迟12月5日交齐。

二、模拟说课材料要求

教育信息化选题策划 篇10

教育宽带发展战略箭在弦上

宽带是帮助教育者、家长和学生应对当前教育领域主要挑战的重要工具。一个国家能否实现经济福利、取得未来成功,均依赖于所有学生教育的改善。宽带措施给予了反转当前低质量教学表现的希望。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国纷纷制定其教育宽带的发展战略。以满足从少儿教育到高等教育的不同需求。我国也在制定教育带宽的发展战略。

一、综述:教育宽带发展之年1、2、3、4、二、解读我国教育宽带的发展(李星)

三、中、美教育宽带现状分析(约稿:专家约稿)

四、台湾教育宽带TANET的发展(已有资料)

五、河南教科网十年发展(约稿:孔繁世訾新建)

六、广东教科网发展状况和问题(约稿:陆以勤)

七、浙江教科网现状及其发展(约稿:施建国)

教育学原理论文选题 篇11

【摘 要】教育学原理是教育学的重要学科,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更全面地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把握教育学的整体内涵,对教育有更深刻的认识,以便在今后的实践中展示出更强的能力。文章针对教育学原理学科发展的需求,提出了几条教育学原理改革的途径。

【關键词】教育学原理 发展需求 改革途径

一、教育学原理学科改革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和教学科目都提出了要求,要求教师积极提升教学能力,改变教育学原理学科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学原理学科,顾名思义,这一科目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如果教师仍然运用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法,就无法激起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和教育实践的教学目的相背离。因此要对教育学原理学科的教学进行改革。教师在进行这一学科的教学时,要避免枯燥的讲解,可以从教学示范方向入手,利用一些教学案例,让学生在案例讨论中调动学习积极性,并通过案例来进行理论知识的总结。此外,教师也要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这样才能与时俱进,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教育学原理的发展需求

我国作为人口大国,教育是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学习教育学的学生都知道,教育学原理是所有教育学课程中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一门课程,它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但就目前教育学原理学科的教学情况来看,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教学观念陈旧

大学的教师大多是拥有一定资历的老教授,他们还保留着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讲授是最好的教学方法,“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接收到更多的知识。殊不知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生渴求的是教学方法和教学途径的创新,只有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工具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所以,教师如果缺乏教学创新,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脚步,就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无法发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无法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评价机制不合理

由于教育学原理是一门理论性强的学科,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不应该停留在传统的教学考核评价方法上。那样只会导致一些学生上课不认真,考试通过临时的死记硬背来获取好的成绩,同时也会打击平时认真学习的学生,导致全班学生对于教育学原理学科学习的积极性降低,甚至是产生厌学情绪,阻碍学生继续深入学习这一门课程,无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方法较落后

教学教育学原理学科的一些教师,本身又承担着一些科研项目,这就导致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还有一些教师把精力放在评职称上,忽视了学生的学习需求,仍然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简单地应付课堂教学,导致原本枯燥的教育学原理课程更加枯燥,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在课堂上睡觉的情况很常见。一些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在考试前直接给学生划重点,更加助长了学生不劳而获的心理,导致学生学到的只是教育学原理的皮毛,无法将理论知识真正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

(四)教学工具不更新

新时代下,科技不断发展,促进了教育的进步,教学工具变得更加先进,同时也更符合学生的需求。但是在大学中,大部分教师的年龄偏大,不太愿意接受或不适应新的教学工具,仍然沿用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式,无法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教育学原理教学的改革途径

(一)更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为了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教育学素质,就需要进一步提升教育学原理课程的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教育学理论知识水平。首先要求教师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跟随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教学方法,最后达到提高教育学原理学科教学效率的目的。

1.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

为了激发学生对于教育学原理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花一定的心思,选用的教学方法不能没有互动,并且还要有一定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

案例教学法是当前很受欢迎并且很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案例,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案例讨论,在讨论中更加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升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还可以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对所给出的案例进行收集和整理,并总结出案例中和本课所学知识相关的观点和结论,最后教师再进行相应的补充和总结。通过运用案例教学法,教师可以组织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引导他们进行案例讨论,在讨论中自主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同时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能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首先要根据所要教学的内容进行案例的选择,案例既要满足课程需要,还要考虑学生的心理和时代性。其次,在案例选择后,教师要设计相应的教学计划,圈出教学重点,也要留意学生易忽略的地方,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得出关键结论。再次,教师还应当考虑到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并制定好解决和处理的措施。最后,教师要进行案例的总结,结合本课所讲述的知识,加深学生的印象。

2.分组教学

为了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做到因材施教。首先可以把学生分为两个大组。例如按照学习效率分组,可分为掌握知识快速组和掌握知识较慢组;按照学生性格进行分组,可分为活泼组和安静组。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能得到有效增强。分组结束后,教师可以对不同组的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分别记录,对于一些偏离教学内容的要进行引导。然后对各组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特别是要对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和纠正,这样才能保证学生今后遇到类似的案例时不会犯同样的错误。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对案例进行分析,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法。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认真听其他同学的解题方法,对于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疑问,然后小组共同探讨更好的解题方法。

(二)利用多媒体,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手段也开始向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师能够更直观、更生动地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目的。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要明确自身引导者的身份,充分做好引导工作,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达到教育学原理的教学要求。

(三)建立全新评价机制,提高教学效果

新课改对教师的评价机制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在传统的教学评价机制中,评价标准单一,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差只能通过考试这一种方法进行检测。这种看似公平的评价方法只能够了解到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却无法对学生学习过程中付出的努力进行评价,容易打击那些平时学习积极而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的自信心,严重的会使学生对教育学原理产生厌学心理。所以在新课改下,教师要制定出全新的、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机制,从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学习结果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和认可,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教育学原理课程的信心,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四、结语

当前,我国的教育学原理教学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以便学生能够运用教育学原理知识更好地解决实践问题,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应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教育学原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并制定全新的评价机制,鼓励和认可学生,从而提升教学效果,为教育学原理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田国领.浅谈学习教育学原理的感想[J].课程教育研究,2013(30):160.

[2]胡翁.教育学原理学科发展需求及改革途径探讨[J].科教文汇,2014(06):44-45.

上一篇:油气管道完整性管理技术及其进展下一篇:关于召开中国共产党××××第××次代表大会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