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十种说明方法(通用12篇)
都说了是说明方法回答问题的套话!!说明文阅读最容易碰到的就是让你找出说明方法了.但是光是找出来还不够..还要摘录文章例子.光是摘录还不行.还要写上作用.不管是普通说明还是文艺说明.总之严谨,周密,准确,简明这四个词是逃不掉的
一.举例子.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者是某一种事理,单从道理上人们不能理解,这时就需要举一些通俗易懂,而有代表性的例子来进行说明.作用:通过具体的事例可以对事物的特征进行说明,从而使得说明更加地具体,更有说服力
二.分类别.要说明一个对象可以从它的形状,性质,功能等方面分类的逐一加以说明.作用:可以把事物的特征分明别类加以说明,使得说明更有条理性
三.列数字.<<...这个没什么好解释的...作用:可以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进行说明,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使得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四.作比较.为了让说明对象通俗易懂,可以用人们熟悉的事物进行比较,从而加深人们的印象.作用:把某物与某物进行了比较,突出强调了某物,从而突出了事物或事理的特征.五.下定义.用最平实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作用:用简明而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
六.打比方.<<就是记叙文中的比喻.不用解释了吧.作用:将某物比作某物,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七.作诠释.对事物的某一方面特征作出解释和说明.<<容易与下定义混淆.但考试现在貌似都不把他们分的很清了,你填下定义或是作诠释什么的大概都会给分
作用:可以对事物的特征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具体而形象.八.摹状貌.通过具体的描写来揭示事物的特征.记叙文的描写,<<说实话摹状貌有点难找,表示我觉得整个说明文都是在描写事物.作用:对事物的特征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得说明更具体形象.九.引用
引用名言格言谚语
作用:使说明更有说服力.引用神话传说趣闻
作用:增加说明的趣味性
仔细观察下面的平面图,以《我们的校园》为题写一段说明的文字。
结合上面的例文,谈谈写图式说明文的注意事项:
1.看清图式。
首先,从整体上把握图式的内容(如校园平面图),然后要弄清图式上的具体事物的形状、位置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
2.思考图式。
在看清图式的基础上,要选择表达的切入口(如可以从校门口切入,也可以从操场写起),拟订一个写作提纲,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将顺序安排好(如校门——操场——教学楼——图书馆、办公室、会议室、实验室——后排平房),这样写起来,就会顺理成章。
3.连接图式。
说明文阅读在近几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中,可以说是屡见不鲜。而辨析说明方法及作用,是考查的重点之一。在说明文中,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打比方、下定义、作诠释、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等。阅读说明文,我们不但要能够辨析说明方法,还要能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要准确辨析说明方法,分析其作用,我们必须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把握。
【题型梳理】
题型一:指出文中画线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2014年山东德州卷)写出画线句子甲、乙两处使用的说明方法。
[答案]甲:举例说明;乙:引用说明。
[答题模式]直接回答出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即可。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每一种说明方法的概念,然后与相关的语句结合起来,注意句子前后的提示语,进而判断出该句所运用的说明方法。需要指出的是,说明方法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题型二:辨析××段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2014年甘肃兰州卷)文章第三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第三段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地说明了皮影戏吸收地方音乐精华,形成了众多流派。
[答题模式]先回答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注意文章或某一段(句)不止运用一种说明方法,再结合文章的相关内容分析其作用。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要结合说明对象的特征来进行。具体模式为:该句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或事理),使说明……。
题型三:辨析文中画线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2014年重庆卷)文中画线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1)人生气10分钟,所消耗的精力,不亚于参加一次3000米的赛跑。
(2)不良情绪的产生,可以像导火索那样导致其他四个因素同时发生。
[答案](1)列数字、作比较,具体说明生气会消耗人的很多精力。
(2)打比方,形象地说明了不良情绪会引发其他四种因素同时发生,给人的身体造成严重的后果。
[答题模式]先指出每一句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再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其作用。
题型四:举例说明文中运用的一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2014年山东东营卷)举例说明本文运用的一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答案]示例一:如“鸟类濒临灭绝的原因中,栖息地破坏和改变占60%,人类捕杀占29%,外来物种竞争、国际贸易、污染等占11%”,运用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鸟类濒临灭绝的各种原因分别所占的比例,引人深省。
示例二:如“燕子能吃苍蝇、飞蛾和蚊子,啄木鸟能吃天牛幼虫,灰喜鹊能吃松毛虫等”,运用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燕子、啄木鸟等鸟儿都能吃害虫的事实,令人信服。
[答题模式]此题为开放性问题,答案不是唯一的。首先写出相应的语句,然后指出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最后再分析其作用。
【真题导入】
(2014年内蒙古包头卷)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17~21题。(11分)
植物不失眠
乔 娟
①植物也要睡觉。合欢树的睡态很美,叶片柔柔地低垂,耷拉着脑袋,不用酝酿,只要叶片低下来,它们很快就会入睡。但并不是所有的植物都用叶子来睡眠。像睡莲,就是叶子醒着花儿睡。黄昏池塘边,白天还是昂首怒放的睡莲,随着晚风飞舞,它将花瓣儿慢慢收拢,紧紧闭合。一朵、两朵,后来所有的花朵全部闭合成了一个个小球儿。
②花儿不劳作,也不创造,它们为什么要睡觉呢?
③一百多年前,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就发现了植物的睡眠现象。他对69种植物的夜间活动进行了长期观察,发现那些积满露水的叶片更容易受伤。他把叶片固定住,也得到同样的结果。达尔文由此断定,叶片睡眠可以保护其不受伤害,并可以抵御夜间寒冷。
④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们印证了达尔文的观点。植物睡眠可以减少热量散失和水分蒸发。像合欢树,不仅夜晚用睡眠保护自己,当遭遇狂风骤雨时,叶片也会逐渐合拢,以防叶片受到暴风雨的摧残。美国科学家恩瑞特还发现了一个更有趣的现象,他用一根温度探测针在夜间测量多种植物叶片的温度,发现不睡眠的叶子温度总比睡眠的叶子温度低1℃。正是1℃的微小差异,成为阻止或减缓叶子生长的重要因素。因此,结论出来了:在相同环境中,睡眠的植物生长速度较快,比不睡眠的植物具有更强的生存竞争能力。科学家还发现:某些植物不仅夜晚睡觉,白天竟然与人一样还要午睡。它们中午11时至下午2时,关闭叶子气孔,光合作用明显降低,这就可以减少水分散失,增强它们的抗旱能力。
⑤植物也一样,夜晚睡眠,可以避免寒露和霜冻侵袭,减少水分蒸发,保持湿度;白天睡眠,可减少水分蒸发,还可避免昆虫骚扰。让人类羡慕的是,人有时候会受情绪或疾病的困扰而失眠,植物却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到了该睡觉的时间,无论出现什么情况它们都能准时入睡。第二天再见时,一准儿是神采奕奕,精神抖擞。
(选自网络有删改)
19.第⑤段中画线句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3分)
答: 。
[思路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说明方法的辨析和作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回答时,要先准确判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然后在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其作用。从画线句子来看,作者主要是把植物的睡眠与人的睡眠进行比较。意在说明植物的睡眠只与时间有关。
[参考答案]
画线句子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植物的睡眠与人的睡眠进行比较,作用在于突出植物的睡眠只与时间有关。
【跟踪练习】
(2014年内蒙古赤峰卷)
“低头族”,你错过了什么endprint
王稀君
①好莱坞动画大片《机器人总动员》中,描述了公元2700年人们的生活:那时的人类文明高度发达,但由于过度依赖智能设备,人们都变成四体不勤的大胖子,每时每刻面对的只有一个支在他们眼前的电脑屏幕。除了低下头和屏幕对话,他们不懂得如何与他人交流,甚至离开屏幕就几乎无法生存……他们就是传说中的“低头族”。
②事实上,世界各地智能手机普及之处,地铁里、公交车上、工作会议上、课堂上、餐桌上、排队时,甚至驾车时,总有很多人低着头,手里拿着手机或是平板电脑,手指在触摸屏上来回滑动,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中发亮的方寸屏幕上,对身边的世界漠不关心。
③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77%的人每天开机12小时以上,33.55%的人24小时开机,65%的人表示“如果手机不在身边会有些焦虑”,超过九成的人离不开手机。智能手机带来的负面作用,现在已经开始显现了。
④发表在《验光和视觉科学》期刊上的一项研究指出,人们通过手机阅读文本信息或上网时,眼睛会比手里拿着一本书或一张报纸离得更近,这意味着,眼睛聚焦手机图文更费劲,更容易导致头痛和双眼疲劳等问题。
⑤长时间使用智能手机,会导致眼部结膜血管充血,甚至出现刺痛、流泪、畏光等症状。而长期低头看手机还会引起颈椎问题,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低头就可引起颈部的疲劳,时间长久会引起椎间盘退型性病变、骨质增生,进而压迫血管和神经。此外,长期玩手机还会引起失眠、听力下降、手指肌腱炎等健康问题。
⑥因专注于手机而引发的各类事故早已不是新闻。研究表明,走路玩手机导致人们左右看的几率减少了20%,遭遇交通事故的几率增加了43%。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一项统计显示,因专注于手机而导致的伤害事件近年来明显上升。2007年有600名行人因看手机而受伤,2010年这个数字增加到1500人,研究学者警告说:如果这一趋势继续发展的话,类似的伤害事件将在未来5年增长一倍。
⑦埋头于网络世界,带来的不仅是对身体的伤害,还有对人们精神世界的负面影响。2012年10月,青岛市民张先生与弟弟妹妹相约去爷爷家吃晚饭。饭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孙子孙女说说话,但面前的孩子一个个拿着手机玩,老人受到冷落后,一怒之下摔了盘子离席。
⑧有媒体评论称:老人摔盘离席是现代社会生活的一个典型切片,手机引发的各种情感危机,在社会的各个角落里不断重复上演。沉醉于手机的虚拟空间,消解了社会伦理,致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隔阂。“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在玩手机。”网上广为流传的这句话,反映了人们对人际交往中手机这个角色的复杂心态。
12.第①段从好莱坞动画大片《机器人总动员》说起,有哪些好处?(3分)
答: 。
13.结合上下文,思考第⑤段与第⑥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3分)
答: 。
14.第③段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答: 。
15.读过文章,你觉得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2分)
答: 。
16.品读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4分)
(1)埋头于网络世界,带来的不仅是对身体的伤害,还有对人们的精神世界的负面影响。
(这是一个什么关系的复句?在行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2分 )
答: 。
(2)除了低下头和屏幕对话,他们不懂得如何与他人交流,甚至离开屏幕就几乎无法生存。
(加点的词“几乎”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篇一:说明文中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说明文中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说明方法】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作比较:把__________和__________加以比较,强调了事物__________的特征。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将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__________的特征。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加以说明,体现语言的准确性,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⑩引资料: 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有效训练】
1.关于说明的方法,已经学过了举事例、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和引资料。阅读下面几段文章,指出它们各自要说明的是什么,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①你尽管站在蝉的背后讲话,吹哨子,拍手,撞石子,它都满不在乎。要是一只麻雀,就是比这种声音更低微,虽然它没有看见你,一定也会惊慌地飞去。
②一根普通电话线只能通三路电话;一条微波线路能通十万路电话;一束小小的激光,能同时通一百亿路电话;有一种玻璃丝激光电视电话,通过一根像头发那样细的玻璃丝,就可以使全世界亿万小朋友同时通话,还能相互见面。
③早在公元前2世纪后期,我国汉文帝时有个叫韩婴的人,在他所著的《韩诗外传》中就有这样两句话:“草木之花多五出,独雪花六出。”这说明当时人们已经注意雪花的结晶形态了。 ④人们常说;“瑞雪兆丰年”、“冬无雪,麦不结”、“入冬麦盖三层被,明年枕着馒头睡”。冬天下上几场雪,预示着来年将要有一个好收成。
⑤一切动物,从眼睛不容易看见的小虫儿一直到能够创造的伟大的人类,都是一样,他们的生活条件,第一是空气。就是那些住在水里的鱼,也只能住在含有空气的水里。如果将一只鸟罩在一个玻璃罩里,然后用抽气机抽去罩里的空气,那只鸟就会立刻站立不稳,经过一阵可怕的挣扎,就倒下去死了。
⑥激光和普通光一样,都是由于分子、原子中的电子运动产生的。发光的过程归根结底都是原子的电子状态变迁的结果。但是,普通光和激光之间也有本质的区别。普通光是自发运动产生的,各个原子发光总是那样杂乱无章,在发光时间上有的早,有的迟,在方向上有的向东,有的向西,有的向上,有的又向下,完全没有秩序,所以这种光源亮度不高。而激光却不同,由于是受激辐射而产生的光,能使一个个原子都按统一步调,向同一方向,在同一色彩下发射,因此高度集中,具有亮度极高、颜色极纯、方向极好的特点。
⑦燕子育雏时捉虫更勤,乳燕脱壳而出,呀呀待哺,忙得老燕雌来雄往,跟穿梭一般不停。那情形,正如白居易所写:“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老燕一年育雏两回,有人计算:从4月到9月,一对燕子及其子女,要吃掉大约100万只昆虫。这对保护人类健康和农作物生长,贡献不可谓不大。所以,燕子是农业上的一支重要的治虫队伍。
2.阅读《一天的行为与健康》,回答:
(1)什么地方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起了什么作用?
(2)什么地方用了引资料的说明方法?引用的目的是什么?引用方式有什么不同?
一天的行为与健康
人人希望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然而健康的身体并非人人可得。健康通常属于懂得爱护身体、会科学合理地安排生活的人。
一天24小时的生活周期内,每人要完成许多作业——从起床到吃饭等一切活动。完成各项作业的方式方法,都同你的健康关联着,不是促进健康,便是损害健康。
清晨,有人贪图舒服,爱睡懒觉,当感到再躺下去要误事了,才无可奈何地穿衣,匆匆漱洗、吃早饭,手忙脚乱,丢三忘四,拎起书包就往学校跑。从懒洋洋一下子进入高度紧张状态,造成人体生理心理反映很不适应,长此以往,会成为致病的根源。有的人就不是这样,闹钟一响,即从容不迫地起床,有条不紊地搞好个人卫生,跑跑步,跳跳绳,活跃了身心,精神饱满地迎接新的一天。实践证明,遵守科学的作息制度的人比睡懒觉者健康,学习和工作效率高。
一日三餐,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健康成长。体内产生的热量和供脑力、体力劳动的能量,主要来自食物中的糖和脂肪;强劲的肌肉,魁梧的身体,主要是由蛋白质和水分构成。此外,还有各种维生素、无机盐等营养物质参与全身错综复杂的生命运动,缺一样都不行。缺少维生素A会得夜盲症,缺钙会得软骨病,等等。一种营养物质承担好几种生理功能,因此缺少了某种养料,对人体健康与发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每种食品含有的营养比例是固定的,食品单调,盯着某样东西,就无法保证体内有足够的营养供应。要使自己健康成长,务必杂食;偏食是最不好的习惯。任何美味的食物,都不能进食太多,否则,不但会胀坏肚子,使肠胃消化负担过重,还可能因营养比例失调而使身体受害。
行为举止,无不同健康有密切的联系。坐要正,站要直,这对少年儿童尤其重要。少年儿童骨头中无机盐少,所以骨骼柔软,可塑性大。坐或立常处于歪歪扭扭状态,就容易造成畸形发育,难以求得健美的体态。有的人长时间低头弯腰写字看书,脊柱变了形,长成“驼背”。驼背的人肺活量小,体质差,容易感染肺结核。小学生背书包,左右肩膀须交替使用。积极参加各项体育活动,让全身206根骨头和浑身上下无数块肌肉,经常获得锻炼和发育
的机会。 学习、活动都有生理卫生标准,占生命三分之一时光的睡眠也大有学问。一个正常人,经过白天忙碌后,晚上总要睡觉,这是全身必要的休息和调整,生命的节奏就在于这样周而复始。俗语说:“一夜无困,十夜不醒。”意思说,人一天不睡觉,就会搅得十天昏昏沉沉。这话虽有些夸张,但长时间不休息,对身体是确有损害的。有人用狗做过实验,不给它吃东西,可活上一个月;若不让它睡觉,很快就会神志不清。有些人在迎考的日子里,连续开夜车,造成注意力涣散,情绪不稳,焦虑不安,结果事倍功半,实在得不偿失。一般7至15岁的少年儿童,每天应睡10小时左右。
预防疾病,维护和促进健康,涉及生理卫生、心理卫生、环境卫生等许多问题。上面提到的,仅是每天要遇到的几件事,比理解它更重要的是实行。少年朋友们,认真生活吧!让健康伴随你。
3.阅读《壮丽的长江三峡》,对后面的一些看法进行判断,正确的,在括号内打“√”,不正确的,在括号内打“×”。
壮丽的长江三峡
长江三峡是世界最大的峡谷之一,以壮丽的天然胜景闻名中外。它西起四川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市的南津关,全长204公里,两岸悬崖绝壁,江中滩峡相同,水流湍急。唐代大诗人李白经过这里,写下了优美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长江三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
三峡的第一个峡叫瞿塘峡,又叫夔峡。长江流到了这里,骤然变窄,最狭窄的地方只有一百米。两岸峭崖壁立,山势险峻,滚滚江水倾入峡谷,浪涛翻卷,奔腾咆哮。峡口有夔门,有
人说:“夔门天下雄”,意思是说,天下最雄伟的景色莫过于夔门了。
瞿塘峡全长只有8公里,人在船上,抽两支烟的工夫,就过去了。这8公里是三峡最险峻的地方,江水的最大流速,达到每秒8米,每小时20多公里。在这样的峡谷里航行,峭壁参天,奔涛拍岸,使人惊心动魄。宋代诗人苏东坡曾这样描写:“舟行瞿塘口,两耳风鸣号??篇舟落中流,活如一叶飘。”郭沫若同志的诗中也有“若云风景异,三峡此为魁”之句。 瞿塘峡内,以前有块巨大的礁石,叫滟滪堆。船进峡的时候,掌握不稳,会被汹涌的急流冲到滟滪堆上,撞得粉碎。解放后,人民政府疏通河道,把滟滪堆炸了,过往的旅客不用再为葬身鱼腹而提心吊胆了。
过了瞿塘峡就进入巫峡,巫峡自四川巫山县大宁河口至湖北巴东县官渡口,全长约40公里。这里水道曲折迂回,两岸奇峰兀立。船在江中行驶,好像处处被大山挡住去路,但是驶到跟前峰回路转,前面又展现出一段水道。两岸都是奇丽的山峰,形态变幻无穷,这就是著名的“巫山十二峰”。有人形容这一段峡谷“是一条迂回曲折的山水画廊”。
欣赏罢这条“山水画廊”,就到了西陵峡。西陵峡自官渡口到南津关,全长156公里。古人有“瞿塘雄,巫峡秀,西陵险”的说法。这里有几个险滩:青滩、泄滩、崆岭滩。过去,这一带触礁沉船的事故屡屡发生,青滩北岸还有一座“白骨塔”,以堆积死难船工的尸骨而得名。解放后,这些险滩经过整治,数千吨的轮船都可以安稳地通过,险滩已经成了历史陈迹了。
在这条长达240公里的峡谷里,不但自然景色雄伟瑰丽,还流传着跟许多名胜古迹相关的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
瞿塘峡的白帝城,是三国时代“刘备托孤”的地方。相传刘备不听诸葛亮的劝告,亲自率兵征伐东吴,为义弟关羽、张飞报仇,不料被东吴大将陆逊杀得大败而回。刘备退到白帝城,无脸回成都见群臣,就在白帝城修了永安宫,扎了下来,不久郁闷而死。临死前他把诸葛亮召来,托诸葛亮扶助他儿子刘禅料理国事。因为有这段故事,白帝城成了历史文人喜欢游历的地方,李白、杜甫、刘禹锡等著名诗人,都在这里留下了诗篇。
这里的每一段峡谷,每一座山峰几乎都有美丽的传说,其中以“巫山十二峰”的故事最为动人。传说有十二位天女悄悄到人间游玩,看见巫峡航道险阻,决定留在这里保护过往的航船。日久天长,十二位天女化成了十二座突兀的山峰,其中最俊美的叫做“神女峰”,传说是西王母的小女瑶姬化成的。“神女峰”在长江北岸,远远望去,有如一座亭亭玉立的少女。毛主席《游泳》词中有“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的名句,其中的“神女”,指的就是这座神女峰。
文学家经过三峡要写诗作文,抒发对三峡壮丽奇景的感情。科学家想的是怎样让三峡蕴藏着的极为丰富的水利资源为人类造福。长江从重庆到宜昌河道长500公里,落差达140米,可以分段筑坝,利用水力来发电。毛主席在《游泳》这首词中说:“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就绘出了这幅宏伟的图景。
现在,利用三峡水力的想法正在开始变成现实。宜昌上游的葛洲坝一个水利枢纽工程已经在修建中,峡口水上、岸上,正是一片繁忙景象,水上,装载着建筑石料和其他物资的驳船,穿梭不断;岸上,起重长臂耸然林立,载重卡车呼啸而过,这里将筑起一条长达二千多米的大坝,把长江的水截住。工程建成后,每年可以发出约138亿度电力,还将抬高三峡的水位,改善三峡的航道,促进航运事业的发展,长江中下游的洪水灾害也可以基本解除。 到那时候,三峡不但更使游人们神往,而且也为四化作出它应有的贡献。
①“长江三峡是世界最大的峡谷之一”是用下定义的方法说明长江三峡的特点。( ) ②先说瞿塘峡,再说巫峡,然后说西陵峡,这属于分类别的说明法。( )
③第一段引用李白的诗,既说明了三峡的奇丽,又使行文显得生动有趣。( )
④第七至第九段介绍有关三峡的传说和历史故事,用的是引资料的说明方法。( )
⑤文章多处用了引资料的`说明方法。如,“有人说:‘夔门天下雄’??”“有人形容这一段峡谷是‘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古人说‘瞿塘雄、巫峡秀、西陵险’的说法。”等。( ) ⑥“文学家经过三峡要写诗作文,抒发对三峡壮丽奇景的感情。科学家想的是怎样让三峡蕴藏的极为丰富的水利资源为人类造福。”用的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
⑦“工程建成后,每年可以发出约138亿度电力。”用的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
4.用作比较、引资料的说明方法(也可以同时运用其他说明方法)写篇说明文,内容自选,题目自拟。写完后,要注明什么地方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什么地方用了引资料的说明方法,什么地方用了其他方法。
提示:这是限定说明方法的说明文,目的是为了通过写作实践真正掌握某种或某几种说明方法。
方法是为内容服务的。不同的内容适合运用不同的说明方法。要想在文章中运用作比较和引资料的说明方法,要认真考虑选什么内容,拟什么题目。
[附]参考答案
1.
①说明蝉没有听觉。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②说明激光的特征。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③说明早在公元前2世纪后期人们已经注意了雪花的结晶形态。用引资料的说明方法。 ④说明下雪预示来年将要有好收成。用引资料的说明方法。
⑤说明动物的第一生活条件是空气。用举例法。
⑥说明激光具有亮度极高、颜色极纯、方向极好的特点。用作比较的方法。
⑦说明燕子是农业上的一支重要的治虫队伍。用引资料的说明方法和列数字的方法。 2.
(1)第三段用了作比较的方法:拿遵守科学的作息制度的人同爱睡懒觉者作对比,说明科学合理地生活有益健康、学习和工作。作比较的方法起到了增强说服力的作用。
(2)第六段用了引资料的方法:先引俗语,再引实验资料。引用的目的是为了说明睡觉的重要。俗语的引用方式是直引原文,实验资料的引用方式是摘引原意。
3.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教学目标:
1.了解说明文的分类及顺序
2.掌握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及说明方法
教学重难点:掌握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教学方法:以例点拨、自主练习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明确说明对象 把握事物特征
(一)说明文分类
1.从说明对象的角度: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2.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平实说明文,生动说明文。(二)明确说明对象
事物说明文对象:是具体事物,包括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和特征等。
事理说明文对象:是抽象事理,包括事理、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把握事物(理)特征
特征是一事物区别其他事物的标志。把握说明对象特征有三种方法。
1.把握文章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中心句往往有很强的概括性,它或提示下文说明要点,或归纳上文的内容。有的事物或事理的特征就包含在中心句中。
2.借助说明方法来捕捉说明事物的特征。说明方法的运用是为了具体说明事物的特征,因此说明方法也会体现事物特征。
3.从内容上捕捉说明事物的特征。有些文章没有明显地概括事物特征的中心句,就需要自己进行分析、归纳、总结。
4.注意事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还须防止事物的表面特征掩盖了事物的本质特征,须细读全文,作总体的分析和归纳。
(四)概括说明内容
1.如果有中心句,可以直接摘录中心句;
2.如果文段是几层并列的内容,就可以把几个意思联结、归纳出一个主要意思;
3.如果文段中有结构类似的词语、短语或句子,那么这些往往是所要找的几个要点;
4.归纳部分内容要点时还可以找出段落中表示句子终结的标点符号,如句号、分号、问号等,在这几层意思中进行合并、筛选,然后归纳出某部分的要点。
二、理清顺序 把握结构
(一)理清顺序
1.时间顺序:时间顺序是按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说明事物的。适用于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演变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作用:过程清晰,线索清楚,纵向排列,明确有序。
2.空间顺序:空间顺序是按事物的方位为序说明事物的。适用说明建筑物、实物(实体)的形状、构造特征。作用:能把复杂的物体讲清楚,可使读者对该事物的整体面貌和空间分布有清晰、具体的了解。
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适用介绍事物的特征、种类、成因和功能及介绍科学原理的事理说明文。逻辑顺序包括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从特点到用途,从主到次,从现象到本质,从一般到个别等。标志词语: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
作用:可以把复杂的事物讲得更清楚,有利于说明、揭示事理的内在联系。
问题:本文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并谈谈其作用 本文使用________顺序对________加以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提示: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词语表述)变题:为什么不能调换段落顺序? 不能调换,原文采用由______到______的顺序介绍事物,调换后不合逻辑。或总分关系中分说与前文总说顺序相照应。
(二)把握说明文的结构
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分”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对照式等。分析文章结构,要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一篇完整的说明文常常是几种结构综合运用的。
三、辨识说明方法 分析方法作用
首先应把握每种说明文方法的特点及其作用,然后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具体分析、综合归纳,这样才能更准确、全面、清楚地说明事物的特征。这一句(段)采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了________事物的________特点,起到________的作用。
四、评析说明文语言 探究创新型阅读
(一)说明文语言
说明文语言不论是平实还是生动,都要求准确简明。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其实,语言的准确性和多样性、灵活性并不矛盾,由于说明对象和作者语言风格的不同,说明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或概括、或具体、或简洁、或丰腴、或精练、或详尽、或平易朴实、或幽默风趣,总之不拘一格。
1.评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要注意以下词语:
表时间的词语,如:当时、迄今为止、正在、将要、立即…… 表空间的词语,如:有的地方、到处、上方、正中……
表数量的词语,如:多数、绝大部分、全都、少部分、极少数…… 表频率的词语,如:屡次、偶尔、常常、往往…… 表范围的词语,如:整个、都、全、仅仅、只……
表程度的词语,如:极其、挺、比较、几乎、尤其、相当、很、十分、非常、更、最、稍微、略……
表猜测、估计的词语,如:可能、大约、左右、大概、也许、至少﹑据推测…… 表修饰限制的词语,如:之一﹑一般﹑主要﹑唯
一、只(只要、只有)…… 指代性词语,如:这﹑这些﹑这种﹑这类﹑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 2.问题类型
(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表达效果)?(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5)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6)对整篇文章语言的品析。分析:
①一般先解释该词语的含义。
②说明这个词语在具体语境中说明事物特点时所起到的作用。
③说明去掉、替换该词语后带来的不良后果(不符合实际、不准确、太绝对等)。
④说明“××”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二)开放性问题——说明内容的延伸和扩展,发散创新方法指导: 1.平时多关注生活、自然、新事物、多收集科技信息。2.平时拓展知识领域。
3.结合实际,结合原文,根据知识库存,发散思维,大胆想象。4.切记尽量能够表现出文章所介绍事物的特征。
5.在原文中寻找答案。作者有时会在文中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我们可以直接摘录这些句子答题。
6.根据问题产生的原因去提建议。在说明文中,一般情况下都会对所说明的某种现象或某个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针对这些原因去提建议会更加准确、快捷。
7.启示类、建议类的问题应该合乎情理、符合文章内容,不能信马由缰、不着边际。广告标语类要注意语言的简洁生动性,要有一定的文学色彩。
五、自主阅读:
《智能机器会超越人类吗?》《丝路“糖史”》 阅读之后自己提出问题,互相交流回答。
六、小结:
谈谈你在本节课中的收获,畅所欲言。
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
分类别是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的重要方法。
运用分类别方法要注意分类的标准,一次分类只能用同一个标准,以免产生重叠交叉的现象。例如:“图书馆的藏书有中国的、古典的、外国的、科技的、文学的、现代的以及政治经济方面的等。”这里用了不只一个标准,所以表达不清。正确的说法应该是:
图书馆的藏书,按国别分,有中国的、外国的;按时代分,有古典的、现代的;按性质分,有科技的、文学的以及政治经济方面的等。
这样,每次分类只用一个标准,就眉目清楚了。
有的事物的特征、本质需要分成几点或几个方面来说,也属于分类别。
在说明文教学中, 运用下面四种教法, 来调动学生学习说明文的积极性。
一、运用激发情趣的方法导入课文
倘若每节说明文教学一开始就能使学生很轻松地进入学习境界, 学生就不会觉得学说明文是一种负担, 教学效果则会好些。不久前, 笔者上法布尔的《蝉》, 课上介绍了蝉的知识, 说蝉的俗名叫“知了”古人叫“蜩螗”, 它是诗中常见的寓体, 还是治病的良药;再由科学家研究蝉的目的, 讲到人类与昆虫的关系, 介绍了仿生学、鸟儿与飞机、鲸与轮船、蜜蜂与建筑、车轮子与螺旋状……还介绍了作者之所以被誉为“昆虫世界的荷马”, 这与他长期对各种昆虫的观察研究是分不开的。同时, 笔者还介绍了观察的要求和作法, 又举了习作中不善观察不作思考而闹出的种种笑话。这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的内容, 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笔者在教《蜘蛛》一课时, 让学生猜谜:“南阳诸葛亮, 稳坐中军帐。摆起八卦阵, 单提飞来将。”谜面有趣简单, 学生很快就猜着了。接着再提两个问题, 蜘蛛以什么为生?它是怎样吐丝的?因为蜘蛛是学生所熟悉的动物, 所以他们的积极性很快地调动起来了, 连平时少言寡语的学生也纷纷议论开了, 课堂顿时轻松活跃起来了。笔者一般是采用想象、联想、列图、猜谜和成语等较有情趣的方法来导入课文, 以此调动学生学习说明文的积极性。
二、注意课堂教学的生发, 要开拓与课文有联系的知识
因为中学生好奇心强, 对新鲜事物比较敏感, 只要是新奇的东西, 就容易引起他们的关注。学生对学习说明文最厌烦的是老调重弹, 所谓“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这些套话, 他们一点就熟了, 何需我们老师喋喋不休!于是笔者就采用了生发和拓宽的方法, 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上《眼睛与仿生学》这一课, 在理清该文说明顺序、结构和方法的基础上, 介绍了仿生学的知识:在科学技术上, 仿生学的产生主要是得到了动物某些特性的启示。现代高精尖的科学技术, 如飞机、潜艇、雷达、超声波等无一不是从鸟的翅膀, 鱼的流线形, 蝙蝠的特异功能研究中得到启示而发明出来的, 同时还温习了初中课文《松鼠》。学生兴趣盎然, 思路也开阔了。课后, 笔者干脆布置学生查阅资料, 在了解某种动植物习性的基础上, 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写一篇与仿生学有关的科幻式小品文。学生的习作内容丰富多彩, 趣味百出, 有写绿色与伪装学的, 有写跳蚤与生物战的, 其中有个学生参考了课文《蝉》中蝉的习性, 写了题为《蝉与音响学》, 设想了要发明一种像蝉一样大小却能发出无限大声音的袖珍放音机。内容虽近乎荒诞, 但却妙趣横生。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大大地激发了学生读写说明文的兴趣, 而且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 并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
三、课内教学与课外研究相结合
比如笔者教《向沙漠进军》这一课, 在课堂上先引导学生在课文阅读中掌握“改造沙漠、化害为利”的主题, 即以此作为点, 并印发《绿化沙漠开发沙漠》的通讯报道 (《文汇报》1994年3月14日) 作为参考, 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化害为利”的重要性, 进而指导学生课后寻找防止水土流失、搞好生态平衡、治理环境污染等方面的资料。要求学生联系本地实际, 以《谈××公害及治理》为题, 着重说明一至二种影响生活和生产的公害以及化害为利的情况。由于这样的教学内容既出自课本又超出课本, 往往带有基础性、新鲜性和趣味性, 所以很合学生的口味, 大大增加了学生的主动性, 学生个个兴致勃勃、跃跃欲试, 后来笔者还为此开了专题报告会。
四、结合课文, 参照比较, 开阔视野, 启迪思维
比如笔者教《死海不死》这篇科技小品, 让学生了解了死海的成因和变迁, 使他们对海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笔者趁热打铁, 印发了与课文相关的文章《未来海底世界》 (选自《中学生之友》) 这篇融科学性、文艺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小品文与课文放在一起阅读, 在内容上与课文互为补充, 写法上又可以参照比较, 让学生在学过的课文知识的基础上, 比较这类文章的异同, 这样不但能了解学生掌握课文知识的情况, 而且对丰富学生知识, 开阔视野, 培养能力, 启迪思维都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时, 因所比较的文章富有趣味性, 能引人入胜, 这也就调动了学生自学的积极性。
从上述四点教法可以看出, 它们在教学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笔者初步概括为下列三点:
第一, 充分挖掘学生学习说明文的潜力, 提高学生学习说明文的效率。这四种方法, 都是以说明文的知识性、趣味性来激发学生兴趣为着眼点, 这要就要求老师对每篇说明文教学给予精心设计, 巧妙构思。它在结合讲析说明顺序—说明对象—说明方法的基础上扩展教学内容。它既能提高学生思考、研究、想象和读写的训练效率, 还能以特有的新意和创造性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快乐。
第二, 有利于养成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这四种方法是依据说明文的知识性、趣味性的特点而设计施教的, 它能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去作更好的发现:或把课内所学的知识用于新环境, 形成能力;或者通过某种变式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 使学生既获得课内知识, 又领会怎样获得更新知识的方法和途径。
第三, 能从学生的心理实际考虑。依照说明文的知识理趣, 来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积极性, 让学生在学习说明文过程中感到新鲜和富有新意, 并能根据课文的特点适时适度地“点”、“面”相联, 以此来吸引学生, 让学生沉浸在求知氛围中, 使课内课外气氛活跃, 使学生精神振奋。
摘要:长期以来, 说明文教学不受重视, 甚至被忽略, 这是因为说明文一般平平实实, 缺乏形象性。老师上课时, 再那么一肢解, 抽血去肉, 剩下“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几块骨头让学生啃, 结果学生只能由被动应付变为厌学说明文。另外, 中学写作教学对说明文的练习也不够重视, 以致不少写作能手虽能写出好的记叙文和议论文, 却写不出像样的说明文。就目前三种基本文体教学来看, 说明文教学是最为薄弱的环节。那么应该怎样改变这种现状呢?
说明文一般要根据说明对象和写作目的,选择最佳说明方法。在语文学习中,我们接触了一些说明方法,请大家回忆一下,你知道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我们学习过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摹状貌。
例如:
但是,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
这是《只有一个地球》中的一段话,这段话使用了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体现了说明的严谨性;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更形象地突出了事物的特点,突显了事物之间的异处;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在表达上通俗易懂又生动形象,读起来极富感染力。
例如:
拿矿物资源来说,它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
这句话使用了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例如:
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这段话使用了摹状貌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摹状貌,从表达方式上来看,应归于描写。它的作用是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生动、具体。句中将地球比作“母亲”“摇篮”,说明了地球是人类及万物生存繁衍的地方,阐明了地球与人类及万物生存的密切联系。比喻的运用使句子在表达上通俗易懂又生动形象,读起来极富感染力。
请你也翻开书本,认真地读一读,找一找吧,在句子旁边标注上它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一、说明的方法: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释明白,就要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如下10种:
1.举例子:具体、真实、有力的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2.分类别: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的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3.列数据:准确、具体、一目了然的说明了„„事物的„„特征,比文字说明更有说服力。
4.作比较:突出了„„事物„„特征。
5.下定义:准确、简明的说明了„„事物的„„本质特征。
6.打比方:形象、生动的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7.画图表:直观、一目了然的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8.作诠释:对„„事物进行解释说明,使其通俗易懂。
9.引资料:突出„„事物的„„特征;引用神话传说,增强事物的神秘色彩;为了引出„„说明对象
10.摹状貌:形象、生动的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二、说明文的语言: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说明的实用性很强,稍有差错,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特别要注意说明文中使用的术语和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它们往往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赏析说明文语言的具体方法:
第一种:【题型】:给出一句话,分析其中加点的字或词的表达作用或效果?
【解法】:通常的答法:这个字或词的意思是什么,这个字或词使这句话表达了
什么意思,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例题】:“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这句话中“非常”一词,有什么表达作用或效果?
【赏析】:句中“非常”一词的意思是“很”,表示程度深,“非常”一词使这句
话说明了赵州桥不是一般的雄伟,而是很雄伟,“非常”一词体现了说
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第二种:【题型】:删除或更换句中加点的字或词,行不行?为什么?
【解法】:通常的答法:这个字或词的意思是什么,这个字或词使这句话表达了
什么意思,去掉这个字或词后句子的意思,去掉该字或词后,与实际
不符合,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所以不能删除或更换。
【例题】:“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
这句话中“在当时”一词去掉,行不行?为什么? ...
【赏析】:“在当时”一词的意思是“在那时候”,“在当时”使句子的意思成为:......
在那时候,赵州桥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去掉“在当时”一词后,句...
子的意思变成了:赵州桥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但现在有了比它还长的石拱桥,去掉“在当时”后,与实际不符合,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
准确性,所以不能删除或更换。
第三种:【题型】:揣摩文章的语言,自己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分析文章语言特点是怎样的?
【解法】: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最基本的特征。在准确的前提下,有的以平
实为主,有的以生动为主。因此,首先要确定好以谁为主,然后根据
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说明文语言如以平实为主的话,其解答的方法可以转化成第一种题型解
答(这个字或词的意思是什么,这个字或词使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说明文语言如以生动为主的话,其解题技巧可从以下几方面思考:拟人、比喻等修辞和描写的表达方式。拟人、比喻、描写+生动、形象的说明了
+ 某某事物 + 特征 + 使说明亲切自然、生动有趣、通俗易懂。
【例题】:“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有的像羽毛,轻轻的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的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
一张大棉絮,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这句话的语言特点是怎样的呢?是
做简单分析。
【赏析】:例句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和描写的表达方式,生动形象的说明了天
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的特点,使说明亲切自然、生动有趣、通
定义说明法:也叫下定义。有时为了突出事物的主要内容和主要问题,往往用简明扼要的话给事物下定义,使读者对被说明对象有个明确的概念。例如《统筹》一文中,作者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给统筹下定义:“统筹,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语言简明、扼要、准确。
数字说明法:也叫列数字。有时为了便于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的特征,往往用一些数字来准确地、科学地加以说明。例如《死海不死》一文中说明死海的长、宽、深的文字。《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一文中,也用一系列数字来说明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是首都最宏伟的建筑之一。
比较说明法:也叫做比较。为了说明某些抽象的或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用具体的或大家比较熟悉的事物进行比较,往往能增强说明事物的效果。例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一文中,为了说明宴会厅的建筑面积,作者运用了做比较的:“有五千个席位的宴会厅又是另一番景象。它的面积有七千平方米,比一个足球场还大,设计的精巧也是罕见的。”
比喻说明法:也叫打比方。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做比喻,可使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形象,有助于人们了解被说明事物的特征。比如《中国石拱桥》一文的开头写道:“石拱桥的`桥墩成弧形,就像虹。”这个比喻一下子就抓住了石拱桥的特征。
举例说明法:也叫举例子。就是用列举事实的,把比较复杂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说得具体明晰、通俗易懂。例如《向沙漠进军》一文中,就举出了新疆和内蒙古沙荒区治沙成功的事例,说明“沙漠是可以征服的”。
分类说明法:也叫分类别。要说明事物的特征,往往从单方面不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运用分类说明法,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事物和事理的不同方面分别加以说明。
1.根据不同的写作对象及写作目的选择不同的说明方法。所有的说明方法都可以用来说明说明对象,但是如何为说明对象打造一套合身的衣服,最关键的还是看说明对象和说明目的本身。
说明文按照说明对象主要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一般比较具象,一般可视、可听、可触、可嗅或可感,因此可以使用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举例子、列数字(据)等说明方法;而事理说明文一般为抽象的道理,难以用感性的文字描述,所以常常需要使用举例子、下定义、分类别、作比较、引用(引资料、引神话、引诗句、引名人名言)等说明方法。
2.针对读者的具体情况,选好说明方法。写说明文也是要求有的放矢的。写什么、怎样写,要从读者的实际情况考虑,使作文具有针对性,切合读者的知识水平、职业特点和年龄大小等。读者对象不同,选择的说明方法也不同。如作文要求“让家里老人也了解这一产品,并学会使用它”,所以在介绍产品的时候,就要考虑到大多数老人的专业知识水平以及对专业术语的了解并不高,因此在使用说明方法时就要多使用一些能简明、清楚地介绍说明对象特点的说明方法,而切忌用一些更能体现专业化与科学化的说明方法。
3.尽可能综合使用多种说明方法。写说明文时,只使用一种说明方法的很少,往往综合使用多种说明方法。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作者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说明中国石拱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的特征时,就综合使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打比方如“石拱桥的橋洞成弧形,就像虹”;引用《水经注》里的“旅人桥”,说明我国石拱桥历史悠久;摹状貌如“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作比较如“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这样,读者才有兴趣读,并且读得明白。
我们来看《天然动物园》中这样几句话:
比如, (1) “当长颈鹿悠闲地吃着树叶时, 凶猛的狮子会偷偷猛扑过去, 这时常有成群的斑马疾奔而来, 舍命搭救长颈鹿。有的斑马因此成了狮子的猎物。” (2) “园内共有一百七十多种兽类, 总头数超过一百万”。 (3) “这个天然动物园, 位于非洲大陆东部的塞伦格提高原上, 面积有一万四千五百平方公里, 只比北京市的面积略小一点。”
其中 (1) 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2) 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3) 则重点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首先, 我们来看“举例子”。所谓举例子, 就是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 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 以便读者理解。举例子的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先讲事理或观点, 后举事例加以解说印证。如上面《天然动物园》中就是, 作者先说“在这里, 有着许多动物趣事”, 接着下面就举了个关于这个园中发生的一个具体的动物趣事事例。在这里值得强调的是:一是前面讲的事理或观点与后面的具体事例无论在结构还是逻辑思维上都比较紧凑, 而且它们之间有明显的诸如“比如”、“例如”等标志词。而有的短文中, 前面讲的事理或观点与后面的具体事例无论在结构还是逻辑思维上都不明显, 甚至在学生面前, 就像毫无联系。我们来看《天气陛下》一文中的开头四段:
“每天早晨, 你拉开窗帘……
你想参加运动比赛。可是……
你在疗养院里, 大夫要你行日光浴。可是……
你打算长途旅行, 最快当然莫如搭飞机。可是……”
如果你要问:“同学们, 以上四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啊?”我在课堂上就发现一些同学不知所措。我想在这里要向学生讲明的是第一段与后面三段的“总分”结构, 更重要的是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学生就会知道这里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以上各例都是针对几段文字, 来判别其中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容易掌握的, 还有的是从全篇文章大的结构上来看, 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课文《中国石拱桥》就是选择典型事物说明事物特征。本文意在传播中国石拱桥的有关知识, 而我国石拱桥约有几百万座, 怎样才能准确而清晰地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呢?作者选择两座典型的桥-赵州桥和卢沟桥。生动具体地加以说明, 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运用此方法来学习《向沙漠进军》中的举例子说明方法就更容易多了, 如课文中为了说明“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过去人类没有能征服沙漠, ”先后举了国内外两个地区变成沙漠的例子作说明。
另一种是先举例子, 后讲事理或观点, 如《向沙漠进军》中在指出“抵御沙丘进攻的方法是植树种草”, 之后, 先举“我国沙荒地区, 有一部分沙丘已经长了草皮和灌木, 不再转移阵地了”的例子。再举“陕北榆林、内蒙古磴口、甘肃民勤地区的流动沙丘, 表面干沙层的厚度一般不超过10厘米”的例子。说明这些地区“湿沙层的水分足够供应固定沙丘的植物的需要”, 因而“在流动沙丘上植树种草, 是可以成活的”, “沙丘就可以固定下来了”的事理。
其次, 我们来看“列数字”。所谓列数字, 就是运用准确的科学数据具体说明具有很强的科学性, 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 易于读者接受。值得注意的就是对“准确的科学数据”的理解。先看一些例子:
(1) “这是中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座纪念碑, 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94米, 有10层楼那么高, 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4.24米。”
(2) “墙身是城墙的主要部分, 平均高度约7.8米, 山岗陡峭的地方比较低一些, 平坦的地方比较高一些。城墙内侧比较低, 外侧比较高。墙基平均6.5米宽, 顶部只有5.8米。”
以上所举的 (1) 、 (2) 都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其特点是:
其一, 就其数字来看, 例 (1) 中的数字是精确的, 可以数出来、计算出来, 用的是“确数”。例 (2) 则不是的, 这三句话中的副词“约”、“比较”用得十分精当。列举三个平均数, 前一个是平均高度, 没有经过精确测量计算, 所以用了副词“约”, 以表示对墙身平均高度不很精确的估计;后两个是墙基和墙顶的平均宽度, 由于经过精确统计, 所以有了确数。同样说平均数, “平均”一词有的用在句首, 有的用的句中, 有的承前省略。说明墙身高低的程度, 副词“比较”先后用了四次:前面两处是山岗陡峭处同平坦处相比较, 后面两处是城墙内侧同外侧相比较;用语也避免雷同。这样写, 准确地说明了长城墙身的高度和宽度, 以其气魄雄伟点明了它是“我国古代一项最伟大的工程”;而墙身高低因地制宜的变化及其内侧外侧的高低差异, 则充分说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用语的富有变化, 则体现了作者驾驭语言文字的功力。
“蚕丝一股有一吋 (1吋等于0.0254米) 的二十分之一的粗, 园蛛的丝细到只有一英寸的一万五千到二万分之一光景, 比蚕丝细得多了。” (《蜘蛛》) 。
在作比较的时候, 可以是“同类”相比, 也可以是“异类”相比, 可以对事物进行“横比”, 也可以对事物进行“纵比”。
例如:“人所有的发动机已有两亿匹马力, 而全地球的风力量也不过大了3倍。” (《天气陛下》) 是“异类”比;例 (1) 就是“同类”相比;而《国宝——大熊猫》一文中的:“奇怪的是, 一只体重100公斤以上的成年大熊猫, 刚生下来的仔熊猫却小得出奇, 体重只有0.1~0.15公斤, 像只小老鼠, 仅相当于母体重量的千分之一, 因此不易成活。”是“横比”;“如今, 我国野生的大熊猫屈指可数, 估计只有1000只左右。”是“纵比”。
综上所述, 我们只有了解这三种常用的说明方法的特征, 掌握其特点, 才能对其有较为深刻的理解, 从而在各种语言环境中能够识别它们, 最终达到能够在自己写作中运用它们。
摘要:本文通过对“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三种常见的说明方法的分析, 阐述它们的特征和作用, 从而对这三种说明方法有较为深刻的认识。
【说明文十种说明方法】推荐阅读:
说明文说明方法教学06-09
我的高效读书方法说明文12-30
说明问答题方法指导10-01
说明文写作技巧与方法11-10
说明及实验方法-SBR实验设备12-19
3.2事物说明(说明文)06-18
职位说明书审核要点说明05-27
小草说明文07-08
卫生说明文09-11
说明文书信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