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圆明园》观影心得

2025-04-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火烧圆明园》观影心得(精选4篇)

《火烧圆明园》观影心得 篇1

观看了这部具有历史意义的影片,于我来说,感触最深的便是片头和片尾那燃烧着的熊熊大火。以前接受初等教育的时候,是有历史书,还有语文书中出现过火烧圆明园事件的,所以也听到过老师的讲解和教导。但那些毕竟是文字,这次的影片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当初悲惨的场景,我心灵深处所受到的感触不可谓不大。

在影片最开始的时候,介绍的是1852年出身宦门,颇具姿色的17岁少女玉兰被选入宫,册封为贵人。但因她所属的叶赫那拉家族与爱新觉罗家族有宿怨,而未能得到咸丰帝的注目。影片中有很重要的旁白,对于理解这部影片具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开篇出现的玉兰,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垂帘听政的太后慈禧。玉兰不甘大好青春年华就此葬身高深的宫墙之下,于是苦思进身之计,费尽心机终以一曲缠绵哀怨的小调吸引咸丰,进而博取宠幸。以后,聪明伶俐的玉兰,时常伴随在皇帝的身旁。一年后,玉兰因生子载淳,被咸丰封为懿贵妃,在宫内的地位已与皇后相仿。前面的这部分是对于影响中国历史的慈禧太后的真实刻画,她从一个懵懂活泼的少女到宫中贵妃,一步步地走向自己所期待的权位之路。这些正是为影片的后续发展做铺垫。

此时,清王朝内忧外患,危机四起,百姓惶惶不可终日。太平天国,捻军的声势越来越大,英、法等八国联军进攻广州、天津,后直达北京,朝廷上下一片混乱。咸丰采纳懿贵妃玉兰的主张,命僧格林沁亲王率兵御敌。八里桥一战,由于我国与外国军队在武器装备即科学技术上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清兵惨败,参战将士全部阵亡,一片凄凉。咸丰即率嫔妃及大臣肃顺等逃往热河行宫,留弟弟恭亲王奕䜣在京与洋人谈判。

英法联军仗着远远优于我国军队的洋枪洋炮,攻入了北京城。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将举世闻名的“万园之园”圆明园抢劫一空,并付之一炬。在中国近现代的历史上,我想没有人可以忽略这段继鸦片战争以后的悲惨历史的存在,每每回望,我们的心情是复杂的,不能忘记那铭刻在我们心中的屈辱,不能释怀曾经的辉煌现已不再。

那座“万园之园”可是经过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这五位皇帝,经过了150多年的监督制造,集中了大批物力资源,役使了不可计数的能工巧匠,倾注了我国古代千百万劳动人民的心血和汗水,精心营造成的那么一座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离宫。鬼斧神工、鸟语花香、稀世珍宝,美人云集,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一片片圆明园的景致——一群群宫妃在山水环绕的园林中嬉戏,一株株奇花异草在草丛中争相斗艳,一件件稀世珍宝摆在阁楼中等待着人们的欣赏„„即使只是想象,也能感受到圆明园的魅力。

对于这座园林的评价,外国人认为是“东方情调”最典型的代表,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这样说过:在世界的一隅存在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这一奇迹已经荡然无存。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掠劫,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一场对圆明园的空前洗劫开始了,两个征服者评分赃物,然后他们手挽着收回到了欧洲。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格兰„„雨果直截了当地揭露了英法联军丑陋的嘴脸与无耻的行径。

悲清帝国的腐朽无能,民族的冷漠和衰落,恨蛮夷的野蛮和无耻„„留给我们的只是那一处处的残岩断壁杂草丛生„„英法侵略者究竟抢走了圆明园多少宝物,由于园内的陈设什物及其帐目都一并被抢毁一空,所以已永远无法说清。

圆明园的辉煌深埋在了泥土里,留在了每个人的记忆中。我们应该以史为鉴。19世纪的中国,闭关锁国,军备废弛,君主专制统治日益腐朽,封建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专制控制思想浓厚。更甚是咸丰皇帝在位,关闭国门,将西方科学技术理解为玩物丧志。到后面科学技术越来越落后,但是不愁吃穿,日子就这样过着。不知不觉间,我国的科学技术与外国越来越悬殊,当英法联军侵入时,士兵们仍然在用矛、枪、戟、盾与持有洋枪洋炮的英法联军打仗。最后节节败退,直到英法联军追到圆明园。19世纪的世界,殖民扩张,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兴起,资本主义工商业发达,文艺复兴等促进思想文化的发展,两种社会状态加以对比,不难看出中国的落后与世界的发达。倘若没有闭关锁国,骄傲自大,我们也许不会被西方国家蹂躏至此。但是历史是既定的事实,因为种种因素,清王朝逐渐淡出了世界的舞台,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印证了落后必定挨打的道理,告诉我们跟上时代的步伐是多么的重要。

火烧圆明园作文 篇2

在参观中,我了解到圆明园内有很多奇妙的宫殿建筑和优美的亭台楼阁,有弯弯的流水,高高低低的假山,有无数名贵的奇花异木,不仅如此,圆明园内还有数不尽的珠宝玉器,真是一座艺术宝库啊。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看到了一幅油画作品,那幅画画的是,一群外国强盗闯入圆明园,他们像饿狼见到了猎物,疯狂抢夺里面的金银财宝,拿不走的东西就砸碎。圆明园到处浓烟滚滚,美丽的建筑变成了残砖破瓦。看到这里,我的心情特别沉重,我在心里不禁骂道:“ 侵略者,不要胡作非为 !”

火烧圆明园作文 篇3

叫圆明园的舞姬,穿雪松和湖水做成的纱衣在身,戴牡丹做成的头饰在发,穿亭台楼阁制成的金鞋在脚,在苟延残喘、强颜欢笑的清代,把自己打扮成京都的样子,轻歌曼舞。

刀光剑影,剑轻巧地划过牡丹,花瓣纷落一地,年仅12岁的弘历是这个朝代带给康熙的唯一安慰;九州清晏,武陵春色,畅音阁……它们把缥缈美妙的幻想变成了事实,每一件每一处都是中国园林手艺之精华之极品之瑰宝,谁看了都是啧啧称奇;多少上古时期保存下来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玉石玛瑙、青铜珍宝,被收藏在了这里,满目琳琅、数不胜数;圆明园,它又培养了多少代皇帝文学艺术上的修养,又是多少代文人墨客口中称赞和悲愤的对象;可是,沉醉纸醉金迷的朝廷,已无心去开疆扩土,迷醉灯红酒绿的官僚,已长不出坚硬的骨头。

腐败的朝廷,空虚的国库,尽管是这样,朝廷还是不遗余力的将它装扮的荣华富贵,哪怕世界各国已经虎视眈眈,觊觎已久;哪怕八国联军已经砸开了国门,英法两国用鸦片荼毒了人心;哪怕水师舰队已满目疮痍,不堪一击,护国无力;可圆明园依如强弩之末,在历史的镜子上只露出了一张苍白的脸。

火烧圆明园作文 篇4

圆明园占地5200余亩(约350公顷),是清代封建帝王从1707年开始,历经150年创建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朝皇帝都常年居住在此悠游享乐,被清帝特称为“御园”。当时的欧洲人惊呼:“希腊有巴黛农,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竞技场,巴黎有圣母院,东方有圆明园。”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杰出的艺术精华,如今只剩下了残桓断壁,这一切都是侵略者的罪恶!

我恨侵略者,是他们把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化成了一片灰烬,他们犯下的累累罪行,将深深地烙在中国人的心中。我们中华儿女,永远不会忘记这莫大的屈辱。

圆明园昔日是多么的辉煌,而就因为英法联军的一己私欲,而化成了一片灰烬,那几天几夜的焚烧,毁掉了二十里的园亭!

英法联军的贪婪,以及他们犯下的滔天大罪,我们将永远铭记在心中。这是中华民族永远抹不掉的阴影,永远消失不去的耻辱。

就因为侵略者的罪恶,当时清朝的腐败,慈禧太后的无能。致使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意识的精华,就这样消失了。

上一篇:爱国诗歌朗诵初中下一篇:火车站志愿者活动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