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走进田园(精选10篇)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级小学教育专业的***。今天我说课的主题是“走进田园、热爱家乡”。
一、教材分析
《走进田园、热爱家乡》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综合性学习。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乡村人家的质朴、乡村生活的丰富多彩。但是这仅仅只是乡村生活一个侧面的写照,还有许多美丽的地方等着同学们去探索。该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内容比较多,大体上分为两个大板块:
一、实践探索,二、沟通总结。通过学生自己用眼睛去看、用心去感受,使他们更加充分理解乡村生活。在学生的探索、交流过程中开发他们动手、动脑的还习惯,把阅读、口语交际、写作等方面融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板块一:实践探索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分组的形式在一周的时间内以调查、访问、亲身实践等方法走进家乡、了解家乡,并从中引导学生学语文、用语文。
2.借助具体的乡村田园场景,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让学生切身体验语文无处不在。
3.在活动过程中,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教学难点:如何进行探究,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分组合作,制定目标
(1)田园风光组:可以通过摄影、摄像去捕捉乡村人、事、物等美丽的图景。(2)美好生活组:通过观察、访谈身边的大人和同伴,了解乡村生活的变化,并及时记录下来。(3)瓜果蔬菜组:通过访问有经验的农民,了解家乡主要产哪些粮食、主要种有哪些蔬菜、种植了哪些水果,以及它们所生长的季节。
(4)诗情画意组:教师要提供相关的网址和图书资料,搜集关于田园风光的诗文。设计意图:教师在这一环节要随时对学生提供援助,出谋划策。因为学生还处于第二学段,自助策划、组织活动的能力有所欠缺。对于一些调查、访问的活动,要事先进行策略指导。根据学生的爱好分组探究,能够使学生都能参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而且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活动在安全方面加强了保障。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重视语文实践性原则。在实践过程中,学生更好的了解家乡、热爱家乡。
四、活动注意事项
1、注意安全。
2、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以防到时候手忙脚乱。
3、与他人沟通时注意要有礼貌。
4、不破坏乡村的花草植物,不能随便采摘农作物。
5、及时记载、总结搜集到的资料。
设计意图:养成良好的待人处事的习惯,语文最终还是要回归于生活,语文学习与生活密切相关。
五、各小组走进乡村、感受乡村。
板块二:沟通总结
一、教学目标
1.学生在汇报、展示的过程中体验到田园的美丽、语文的魅力,交流个人实践体会。2.在对乡村的赞美中,激发学生热爱家园的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汇报、展示成果,交流实践体会。
教学难点:交流实践体会,激发热爱家乡的热情。
三、小组发言,展示成果
(一)田园风光组:图片以展板或PPT的形式,并配以适当的话语或诗歌展示 给同学们。
(二)美好生活组:可以通过写调查家乡变化的论文形式来给同学们展现出乡村生活的进步。
(三)瓜果蔬菜组:通过学生角色扮演水果、蔬菜来进行小话剧的表演。
(四)诗情画意组:通过朗诵田园诗歌的形式进行展现。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趣味性的展现成果的活动,体现了语文的综合性学习的过程,是各个课程间的融合。成果展示培养学生的沟通表达和概括总结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家乡的美丽,激发对家乡的热爱。
四、学生评选
1、由学生自主评选出表现最优秀的小组,并颁发奖项。
2、再分别评选出最有创新、最有合作精神、最积极的小组,并予以颁奖。
设计意图:为了保持孩子们的积极性和为了今后的综合活动的开展,适当的鼓励和支持是不可缺少的。在评选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公平、公正,能够保证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力。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了初中阶段“综合性学习”的目标:组织文学活动、研究身边问题、关注社会热点、学会查找资料。所谓“综合”包含三层意思:一是语文知识和能力的整合, 二是语文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 三是课堂与生活的交融。课标提出的“综合性学习”教学指导思想, 同时也是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考题命题的指导思想。基于这样的认识, 笔者对多个省市近三年的中考试题进行分析, 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考点的命题特点可以归纳为:以教材内容为基点, 以语文能力为核心, 以贴近生活为方向。
以教材内容为基点, 即综合性学习题的设题点和考查要点均基于教材的相关内容, 例如苏教版教材中的“语文实践活动”、“专题学习”、“口语交际”、“名著推荐与阅读”等, 语文版教材中的“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名著引读”等, 人教版教材中的“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等。
2006年昆明市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考题中, 有一个题目是“我们在初中阶段曾学习了《狼》《鸟》等专题, 如果增加《昆明与海鸥》的语文专题学习, 请你设计一个学习方案”。语文专题学习的方案形式多样, 除了苏教版初中语文六册教材中单独列出的十次语文专题学习外, 学生在七年级、八年级举行过的“保护野生动物的一次活动”、“网上读写与交流”、“一次有意义的集体视听活动”、“如果我主办校刊”等语文实践活动都可以为考生提供有价值的设计思路。2007年昆明市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题有一个“赏书法”的板块, 试卷提供了颜真卿和米芾的两幅书法作品, 要求考生“从下面两幅书法作品中任选一幅作赏析”。而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和八年级上册的教材附录中专门列有《名家书法赏析》, 考题中呈现的米芾的《蜀素帖》则直接选自教材上的书法作品示例。2008年昆明市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题以制作《走进〈水浒传〉》小报为载体, 要求学生填写《水浒传》的作者姓名、为未完成的栏目命名、根据材料对人物性格进行探究、向参加活动的家长介绍小报内容, 这些题目就涉及了教材中“名著推荐与阅读”、“主办校刊”、“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读书方法) ”等内容。
以语文能力为核心, 即语文综合性学习试题虽然重在引导学生开阔视野, 展现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但是它考查的核心内容仍然是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字、词、句、段、篇章等知识和听、说、读、写的能力。例如2008年福建厦门市的中考语文探究性学习题, 命题者选取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赋予丰富意蕴的“竹”为核心信息, 以编写《竹韵》小报为主线, 设置了四个小题, 题干及题目提供的文字材料中涉及古典诗歌、古典文学名著、花木文化、对联、画题诗、诗意画等传统文化内容, 考生须根据要求完成拟写编者按语、仿写、对联辨识、诗句情境扩写及景物描写、拟写栏目名称等题目。尽管题干内容丰赡多姿, 但从提问的内容来看, 答题所需的知识和能力都未超出学生应具备的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范围, 只是因为题目的综合性和灵活性较高, 需要考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调动自己的储备, 把已有的语文知识和能力充分激活并整合起来。
以贴近生活为方向, 即命题者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进行设题。2006年云南省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题, 其中一题要求学生用成语给自己“画像”, 写出自己突出的优点、明显的缺点、待人接物 (的特点) 和理想;另一题则要求考生从云南多个少数民族中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民族, 就这个民族的民居、服饰、节日习俗、饮食文化等, 任选一个方面作简要的介绍。2006年昆明市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题, 要求考生围绕红嘴鸥的图文材料完成答题。2007年云南省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题第三小题, 题目是“假如今天是妈妈 (或爸爸) 的生日, 请你为妈妈 (或爸爸) 送上一份礼物, 写一句与礼物相关的生日祝福语”。2008年云南省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题则以“端午节”为核心信息, 要求考生说说端午节的来历, 写一写自己家乡过端午节时的习俗, 并对国家将端午节定为法定节日进行评论。
在笔者查找到的63份全国各省市的2008年中考语文试卷中, 有46份试卷专门列出“综合性学习”板块。其中北京、重庆、江西省、福建莆田市等19个省市的考题涉及“5·12”汶川大地震。河北省、山东烟台市、湖南娄底市等8个省市的考题涉及2008北京奥运会。天津、广西玉林市、江苏泰州市等省市的题目涉及环保主题, 其中江苏泰州市考题直击2008年1月8日颁布的“限塑令”。此外, 央视青歌赛、全国助残日、嫦娥一号、方文山歌词、网络发帖与跟帖、传统节日放假等社会热点现象在一些省市的考题中被作为题干信息。也有一些省市选取反映地方特色文化的题材进行命题, 例如陕西省、海南省、江苏徐州市、湖南益阳市考题, 分别创设了参与“陕西民间艺术进课堂”活动、参与“海南辉煌20年”语文综合活动、开展“魅力徐州语文实践活动”、开展“学习何凤山先生优秀事迹活动周”的问题情境。
基于上述语文中考综合性学习题的命题特点, 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供教师指导学生复习备考时参考。
第一, 立足教材内容, 分类分项整理。
初中语文教材中与综合性学习考点相关的内容, 可以分为三类进行整理:知识类、方法类和程序类。
以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知识类内容要求熟记积累, 例如六册教材中推荐阅读的《汤姆·索亚历险记》、《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水浒传》、《鲁宾孙漂流记》、《朝花夕拾》等文学名著的相关知识, 包括名著的作者、朝代 (国籍) 、小说人物、经典情节等。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制作文学名著读书卡, 以达到眉目清楚、便于记忆的效果, 如下表所示。
方法类内容要求理解运用, 主要指教材中的“专题学习”、“名家书法赏析”、“口语交际”、“读书方法综合性学习探究”等内容, 通过“专题学习”借助多角度阅读解读事物、根据需要搜集资料、依据材料提炼观点、小组分工合作等方法, 通过“读书方法综合性学习探究”了解并学会作批注、比较与辨微、迅速捕捉阅读信息等读书方法。教师可以通过考题实例帮助学生学习常用的解题方法, 例如“依据材料提炼观点”, 通常使用的方法有:“求同存异”——合并同类信息、汇集相关信息、并列不同信息;“删繁就简”——抽取中心句, 剔除次要信息;“去伪存真”——辨析并排除干扰性信息, 对否定词和限定性副词领起的句子要注意其转折语意;“融会贯通”——根据题目要求, 整合归纳必要的信息, 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加以表达。
程序类内容要求熟记掌握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主要指教材中的“语言实践活动”等内容, 在这些活动的实际操作中学习组织一项语文活动的常见思路和步骤。比如主办一期校刊的一般程序是:选出主编, 组成编辑小组, 确定刊名, 设置栏目, 征集稿件, 编辑文稿, 封面及插图、排版设计等, 其中“设置栏目”的相关要求在教材中也有较为详细的介绍, 应要求学生掌握并进行实践操作。
第二, 把握语文视角, 关注社会生活。
首先要提醒学生关注、搜集、整理生活中的语文现象, 了解、掌握、运用隐匿于日常生活中的语文知识, 存在于生活中常见的语文现象, 例如广告语、流行语、短信、歌词、新闻标题、演讲、辩论、诵读、电视广播节目中不时出现的语病, 街头出现频率高的错别字等等。还有生活中的语文知识, 比如对联、歇后语、俗语、灯谜、谐音双关等。
例: (2008年湖北黄石中考题)
这是一个流行歌曲汹涌的时代。古代广为传唱的歌曲已成为我们现在学习的经典诗词。如《阳关三叠》《明月几时有》等。今天还有能打动你的文采斐然、情韵兼美或富有哲理的歌词吗?请写出一句并简要分析。
示例: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赏析:“等”字采用拟人手法, 将天色青灰将要下雨之景描写成天色青苍是在等烟雨的来临, 使之具有生命感, 与下文“人”的等待相关联。
其次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社会生活中值得重视的现象、事件和问题, 能够用简洁、明确的语言文字对其进行概述、分析和评价, 同时能够用得体、有文采、有创造性的语言文字有针对性地抒发情感、表达思想。完成这一类题目, 考生要避免由于题目涉及的材料较为熟悉而产生疏忽大意的心理, 避免人云亦云, 避免思维的惰性, 要力求透过现象看本质、由此及彼进行联想思考。
例: (2008年甘肃中考题)
央视青歌赛的综合知识考核一直备受关注。有些歌手给出的错误答案堪称“经典”。
问:“杯水车薪”这一成语是什么意思?
答:用一杯水作为给车夫的工钱。
问:“焚书坑儒”是什么朝代的事?
答:宋朝的铁木真。
问:“满城尽带黄金甲”是何朝代的哪位农民起义领袖写的诗?
答:秦朝。李世民。
问:人类历史上的“两河文明”是指哪两河?
答:黄河、长江。
(1) 探究一下, 这一则材料反映了怎样的问题?
(2) 对于上述材料所反映的问题, 人们的认识并不一致。有人说, 歌手亟须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也有人说, 术业有专攻, 没必要用这些“综合知识”为难歌手。你怎么看?
另外, 要指导学生用自己已有的语文知识和能力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考题中经常出现的续写、改写或补足对联, 按要求拟写宣传标语或文章标题, 拟写活动方案, 拟写开场白、解说词或编者按语, 修改与活动相关的文稿等等。
例: (2008年桂林中考题)
张小费同学十分爱好写作。她将小学和初中阶段所写的作品完整地保存了下来。她想编辑成册, 作为永久的纪念。请你帮她:
(1) 给整个册子取一个名字, 并说明你这样命名的理由。
(2) 给这个册子设计一个封面 (用文字描述) 。
第三, 培养良好习惯, 学会审题答题。
一道语文综合性学习考题, 通常包括背景简述、题干要求和图文材料等内容, 我们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 要有步骤有侧重地指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审题和答题习惯。
题目的“背景简述”, 一般是为语文综合性学习考题设置某种特定的社会生活情境, 一方面体现了“课堂与生活的交融”, 另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有实际意义的语境。阅读这部分文字时, 做到认真通读、心中有数即可, 不必过分深究它的行文措辞。
例: (2008北京中考题) 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 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里氏8级强烈地震。为支援灾区, 学校团委和学生会准备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一次募捐活动。请你完成下面三项任务。
“题干要求”, 需要细读精读, 不能遗漏题干中任何附加的信息, 例如2008年昆明市中考综合性学习考题的题干中括号里的“要求”, 不慎忽略就会造成失分:
请你代表第一小组, 向前来参加活动的家长介绍小报的内容。 (要求:介绍时要用上“栩栩如生”、“受益匪浅”两个词语, 60字左右。)
同时还需要理解题干中常见用语所暗含的答题要求, 如“概括”、“评析”、“评价”、“感受” (感言) 、“介绍”、“建议”、“劝说”、“态度及理由”、“标题”、“标语”等。
“概括”, 即要求考生用简明扼要的语言, 写出题目提供的图标文字材料的主要信息或具有共性的内容。答题时切忌内容繁杂、语言啰嗦。
“评析”, 要求学生对某事物的特点进行分析, 对其好坏优劣发表个人的看法。在答题的要点中, 分析和评价两个方面内容缺一不可。
“感受”, 指个人针对某个事物而生发出的想法或体会。答题语言可以较为自由, 但回答的内容一定要紧扣引发“感受”的对象特点。
其他如“介绍”、“建议”和“劝说”, 一定要注意说话的对象和目的。“态度及理由”, 则必定要包括“对事物的评判”和“这样评判的根据”两方面内容。“标题”和“标语”要注意区分, “标题”指的是概括作品内容的简明词句, 而“标语”指的是对公众发出的简短而富有感染力的宣传鼓动口号。
考题中提供的图文材料, 通常包括文字、图片 (照片) 、图表等三类, 是考题信息的主要来源和答题的主要依据。在解读图文材料的训练中, 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完成“图片——文字”“图表——文字”的语言转换:首先阅读图表的表头, 了解图表要比较的主要内容;其次看图表要比较的主要项目;然后对图表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 找出变化的规律性, 是递减还是递增, 是否呈现某种周期性变化;最后要注意图表下方的解释和补充文字。同时, 考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当中极少有冗余信息, 因此材料中所有的信息都要纳入对比、分析、提炼的范围。另外, 题目如果提供了两则或两则以上的材料, 即在提示考生需要将两则或几则材料进行对比分析, 找出其交叉、重合或互补的内容, 提炼出材料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组织答案。
年年的这个时候,住在乡下的外公外婆隔天就会摘些野草莓,叫爸爸带来给我吃,那个大呀!那个甜呀!甭提了!
上个星期正处于野草莓的成熟期,外公外婆天天都能摘到又大又红的野草莓给我吃!我的心痒得像无数小虫子在爬,迫不及待地等着五一假期的到来五一假期,自己亲手摘野草莓,是我最重要的行程安排!
清清溪水边,有外公外婆的菜地。勤劳的他们种了瓜,点了豆,小竹林里雷笋正在探头探脑。可是这一切都吸引不了我,我的眼中只有那浓绿浓绿的新叶中夹杂着的点点红色,那鲜艳的红,像宝石,像美玉,只要你见过它,就会成为你心中永远不会消退的美景。
在这片野草莓和车前草、荠菜、狗尾巴草共舞的乡间的田头和山野里穿梭,我总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万紫千红总是春”,想到最是一年春好处”,想到万绿丛中一点红”。哦不,应该是万绿丛中点点红”!在这万紫千红的原野中穿梭,我总是会忽略了那尖利的小刺,仿佛我也是这原野中的一粒快乐的野草莓,此刻正享受着这春末夏初的艳阳的抚摸。
摘下一粒最大的野草莓捧在手心,我的目光就再也舍不得移开。它仿佛是千千万万颗小红粟米粒排列成的一个空心的小红球,那么娇嫩,那么鲜艳,那么松软,好像用手轻轻一按就会爆出汁水来。我将它放进嘴里,舌尖轻轻一抵,它就融化了,那股酸酸甜甜的味道,从舌尖到喉管再到我的心间,原本枯干的胸腔一下子湿润了起来,清甜了起来。
我在这原野中快乐地穿梭,不一会儿,我的小竹篮便已经装满了野草莓。阿姨、妈妈、外婆,她们把采摘来的野草莓都给了我,然后顺便装了些蚕豆和豌豆回家。外婆慈爱地看着我说:你要吃,外婆天天摘来带给你吃!”
那一刻,我的心中颤动了一下,想到鲜红的果子背后那尖利的小刺,那热辣辣的阳光!
我在城市过惯了车水马龙、灯光刺眼的城市生活,我听惯了震耳欲聋的声响,看惯了那不礼貌的行为,闻惯了汽车那刺鼻的尾气。我习惯了繁忙的学校生活,做惯了那堆成小山的作业,听惯了乏味的演讲……在城市,我看见过在漂亮花瓶里的鲜花,养过游在精致鱼缸里的五彩小鱼,喂过在温暖屋子中的仓鼠……
来到乡村,我看到的是自然和谐的乡村风景,朴素充实的乡村生活;闻到的是包着草木的清香和鲜花芬芳的空气;听到的是小鸟叽叽喳喳和青蛙呱呱的大合唱……早晨,我听到的再也不是让人烦恼的闹钟声或者妈妈那气吞山河的吼叫声,而是指高气昂的公鸡的哦哦叫声——它把沉睡的黎明唤醒了。之后是小鸟唧唧的叫声再次叫醒那些大懒虫,活像一位性情温和的小保姆。
几个星期没回老家了,有点想念家乡的风景,这不五一了,总得回家看看吧?嗯到了,深吸一口气,嗯还是那么新鲜
我们下车走向村子,凉爽的春风迎面拂过,好像正在和我们一起迎接黄金周的到来似的。道路两旁,满是农民们辛辛苦苦种植的绿茵茵的果林,郁郁葱葱的枝叶遮挡住了一缕缕金灿灿的阳光。一棵棵果树上挂着密密麻麻的龙眼,妈妈告诉我,现在的龙眼还未成熟,到了夏天,一串串黄澄澄的香甜可口的龙眼就可以收割,成为餐桌上的水果。
啊,好美的乡下
一、田园课程的内涵
田园课程是指依据“顺应天性、追求本真、崇尚自然”的教育理念, 从幼儿园所在区域的特征、园所文化、幼儿身心特点及认知规律等出发, 坚持预设与生成相结合, 在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螺旋上升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田园气息的综合性园本课程。
基于自然是把大自然作为教育的基础, 充分地利用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回归自然是要保护幼儿的童心、童真与童趣, 让他们回归自然, 释放天性;体验自然是指教育过程多一些自然的教育, 让幼儿零距离与大自然接触, 在体验中学习, 在体验中得来“真知”。
以托班“走进春天”的体验活动为例。2013年4月初, 我们带领幼儿园的孩子们来到幼儿园周边的天然“大农庄”, 在这个“农庄”里, 孩子们有很多发现, 看到黑紫色的蚕豆花、白白的豌豆花, 看到最爱吃的莴苣长在田地里, 知道油菜花是成片的金黄色, 看到萝卜会开出白白的花等。2013年5月, 我们又带领孩子们第二次到“农庄”进行观察探究活动。经过一个月的时间, 农田里的各种农作物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为了让孩子们有更好的感性认知, 我们带领孩子来到原地进行观察, 让孩子亲身体验、感知、触摸、认识各种蔬菜, 感受它们的变化与生长过程, 了解餐桌上的菜是怎么来的, 知道食物来之不易, 要爱惜食物, 保护环境。
田园课程就是遵循让教育回归真实的自然生活环境, 让幼儿直接向大自然学习, 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 而让幼儿走进真实的生活中去发现、观察、探究、体验、讨论与领悟, 让幼儿从自然中亲自体验认知到的知识陪伴他们一生, 这是田园真实教育的魅力所在。
二、田园课程开发
1.课程目标
田园课程的目标是坚持自然教育理念, 回归自然、走进自然、亲近自然、开辟自然课堂, 在观察发现、玩耍游戏、健康运动中, 培养幼儿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 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
2.课程资源
田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要遵循“自然生态、贴近生活”的原则。为此, 我们从材料与环境两个角度, 进行开发与利用。
材料资源。我们把草茎、树叶、树枝、植物种子、石子等自然物放入到班级区域中, 让幼儿自由进行创作, 美化各个活动室。
环境资源。它包括外环境资源与内环境资源。其中, 外环境资源有古运河、树林、竹林、公园等, 这些都是幼儿开展游玩、运动、观察、绘画的活动场所。本地区特有的“泥猫”、“老灶头”、“立夏习俗”、“皋亭文化”等人文资源, 潜藏着许多有价值的教育资源, 充分利用能拓展幼儿学习的途径, 发展幼儿的社会意识, 丰富拓展幼儿健康的主题活动内容。内环境资源主要指的是我园根据自然教育理念, 依托幼儿园原有的环境地势落差, 创设了青青草原、快乐石池、陡峭山坡、神秘山洞、趣味树林等适合各年龄段孩子游戏玩耍的自然环境, 他们不用走出幼儿园大门就可以与大自然进行最亲密的零距离接触。例如, 幼儿可以在这里爬树、露营、找知了、捉泥鳅、烧火做饭、种植收获等, 能够更好地释放天性, 培养活泼向上的性格与热爱自然的精神。
以“石头大玩家”为例, 当孩子们又一次来到水池时, 他们发现水池里多了很多石子, 就会马上冲进去, 拿着玩或者踩着玩, 利用池里的材料进行游戏, 石子时而成小桥, 时而变馒头, 时而是跳台, 时而用来搭灶头……小小的石头在他们的手中变成一个个神奇的魔法石, 孩子们玩得很自在。几次过后, 孩子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在石头池里面做游戏, 会将范围扩大到池子周围, 而且将“过家家”游戏玩得丰富多彩。有的利用大石头搭建可以“烧饭的灶台”, 有的利用蚌壳当碗、野草做菜、树枝变筷子。丰富的环境与材料, 大大提高了游戏的趣味性。
庭院游戏能很好地吸引幼儿主动参与, 这是因为幼儿可以轻松愉快地自由活动, 材料是自然的, 他们比较熟悉, 唾手可得, 有生命力。正是庭院游戏的自由性与生命性, 幼儿在游戏中不受既定目标的限制, 没有严格的程序和活动方式, 所以, 它们变成幼儿最喜欢参加的且最热闹的游戏。
三、田园课程的内容
田园课程的内容由四大板块构成, 即野外探究活动、庭院游戏、四季特色活动与自然民俗活动。每个板块的活动根据幼儿发展目标的侧重不同又可分为若干个活动。
1.野外探究活动
教师可以利用外环境资源, 将活动搬到野外, 让孩子与大千世界的一草一木、一虫一鸟、一山一水进行“零距离”的交流与对话, 通过在大自然中进行真实的体验、观察与探究, 逐步形成对周围环境的积极情感与态度。
以“泥土探究”为例, 孩子们来到一片比较空旷的地方, 在不同的地方找泥土, 有的跑到树底下去挖, 有的跑到土坡上寻找, 有的挖路边的泥土, 大家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 比较着、讨论着。
“我的土是在树底下挖的, 这么黑。”
“我在山坡上挖来的泥土, 松松的, 捏上去就碎掉了。”
“我在路边挖的, 撬也撬不动。”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同呢?”
“大树底下的泥土, 花草养护工人肯定给施过肥了, 不然树和花怎么长大呀, 所以是黑的。”
“哦, 路边的泥土大家走的多, 踩硬了, 我就挖不动了。”
“山坡上的土这么软, 可以种草。”
教师开展田园活动可以从孩子们身边最熟悉、最普遍、最明显的现象入手, 让孩子们与大自然充分接触。自然界的一切, 如日月星辰、动植物等都应成为孩子们学习探究的对象, 做到“以真实的环境为根本、以世界为书本”。
2.庭院游戏活动
教师可以利用内环境资源, 研究设计多种庭院游戏, 如在庭院里爬树, 在草地上打滚、抓小虫、捡落叶, 在水池里抓泥鳅, 在草洞里捉迷藏等, 释放孩子的天性, 培养孩子活泼向上的性格与热爱自然的精神, 尽一切可能让孩子们与大自然亲密接触, 以此顺应孩子天性的发展。
我们幼儿园在树上装上软体, 让孩子尽情地爬树。我们又把滑梯与大树进行结合, 建构树屋, 孩子们爬上滑梯就可以来到树屋, 伸手就可以摸到树叶, 在树屋中做游戏。
3.四季特色活动
根据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与孩子好玩、好奇、喜欢自然的天性, 我们设计四大季节全园联动的大型活动, 如春之希望、夏之凉爽、秋之收获、冬之健康”, 具有季节性、综合性与整合性等特点, 综合渗透多领域内容, 将幼儿园中“六一节”、毕业典礼、迎新年、新学期开学等贯穿在四季活动中。
以“春之希望”为例。开学第一天, 孩子们会收到幼儿园送的礼物——种子和花盆, 随着活动的开展, 预示着春天的来临。我们根据自己班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具体情况, 从不同角度逐步切入进行有关春季的班级主题活动, 有小班的“花花世界”、中班的“大树和小花”、大班的“春天的秘密”。在幼儿园“春之希望”活动和班级主题活动相结合的大背景下, 各个班级可以生成多个教学活动, 有语言活动“种植记”、科学活动“测量与记录”、美工活动“装饰花盆”等。
幼儿园四季的大型活动要与日常教育教学紧密结合。幼儿园的公共环境生动活泼, 班级的自然角活跃, 教学资源也就逐渐丰富。
4.自然民俗活动
幼儿园以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为素材, 将本地区传统民俗文化与传统教育相结合, 融入一日的活动中, 同时利用传统节日进行民俗文化教育的课程实践, 使幼儿在享受民俗文化的熏陶中, 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四、田园课程实施方式
1.混龄玩
混龄玩可以在四季特色活动与庭院游戏活动中进行, 提供一个近似家庭的生活学习环境, 有利于弥补独生子女家庭生活的不足, 增加合作机会, 提供异龄迁移学习的机会, 不仅为孩子创设一种自然的教育生态环境, 也会促进幼儿认知能力与社会品质的发展。
四季活动中的混龄玩。四季活动渗透多个领域, 将各个领域进行整合, 让不同年龄、个性和特长的孩子均能在各自擅长的活动领域中得到满足, 让幼儿获得潜移默化的发展。
庭院游戏中的混龄玩。庭院游戏创设富有野趣的活动环境, 如小山坡、沙池、石池等, 让幼儿在亲近自然的环境中, 进行一些有野趣的运动和游戏, 幼儿可以根据自身的运动能力进行选择。以“石头大玩家”为例, 在中小班、跨年龄的混龄活动中, 我们根据年龄特征, 创设情境环境, 让孩子在环境中随意地以三三两两或多人组合的方式进行创造性游戏, 小班孩子的生活经验与运动能力不足, 中班孩子在游戏中会很好地弥补这个问题, 大小混龄优势互补, 让大孩子去帮助小孩子获得游戏经验, 拓展游戏思路, 在儿童教儿童的过程中, 孩子的体验学习效果会更好。
2.自然班
自然班采用野外探究的形式, 能够充分利用周边自然环境资源, 把大自然作为活动场地, 重视与发挥自然界的教育价值, 让孩子走进自然, 在真实环境中进行中真正的体验活动。依据年龄特征, 小班以体验为主, 中大班以观察探究为主。
野外探究中的自然班, 以自然现象和季节特征为突破口, 有效地结合周边自然环境开展一系列生动有趣的主题式、单元式体验、观察与探究活动, 让幼儿在实践过程中真正变枯燥的抽象学习为实践探索活动, 让他们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与生动, 真正的“乐学”与“动学”, 在体验中学习, 在体验中得“真知”。
以“秋虫的家”为例, 孩子们在花丛中寻找、观察蜜蜂与蝴蝶, 在草丛中寻找、观察蚱蜢, 在土坷垃中寻找、观察蜘蛛, 在树下观察蚂蚁, 一起分享交流, 最终得出结论:蝴蝶与蜜蜂爱在花丛中;蚂蚁喜欢住在一起, 会爬树;蚱蜢喜欢在草地上蹦跳, 有不同的颜色; 蜘蛛可以生活在泥土中, 它们都有触角与六只脚。
此次活动解决了教室中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让幼儿在大自然中进行真实的体验, 在观察、合作与探究中学习, 寓教育于日常生活中。
3.亲子乐
亲子乐可以在自然民俗活动与四季特色活动中进行, 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相互合作完成活动内容, 拉近孩子和父母的关系, 帮助孩子成长, 让孩子结识更多的好朋友。
我园的“亲子乐”以祖辈、父母辈为主要组织主体, 在自然民俗、四季特色等活动中, 让孩子在亲人的带动下, 在自然中玩, 在自然中学, 与亲人共同享受自然乐趣。
自然民俗活动的亲子乐。我们将本地区传统民俗文化与教育结合, 融入一日的活动中。民俗活动特有的情景性、感染性、实践性与娱乐性使幼儿在自然、宽松、愉悦的氛围中主动参与实践活动, 从而发挥区别于其他教育途径所特有的教育价值。以“端午祖孙乐”为例, 幼儿园在端午节来临之际, 开展端午节系列活动, 邀请祖辈来幼儿园与孩子一起包粽子, 让幼儿在生活活动中进一步提高对传统节日的认识与了解, 用传统节日文化陪伴他们健康成长……
四季活动中的亲子乐。家长可以主要参与四季活动中的某一个项目, 如“秋之收获”的亲子童话剧、“冬之健康”的亲子运动会或亲子登山等。
五、田园课程实施效果
通过近2年的实践研究活动, 田园课程深受幼儿的喜爱, 他们变得更活泼、聪明、好动、会问、会玩、会与同伴同乐, 观察力、想象力与体能得到增强。
1.观察力得到提高
在田园活动中, 孩子对什么都感兴趣。“这是什么?”“为什么?”等问题层出不穷。中大班有近90%的孩子在观察事物时能用一定的方法, 会有目的、自主、全面、细致地观察事物。
以“春蚕”为例。
(1) 5月5日 (幼儿家里饲养蚕宝宝的日记, 由孩子自己口述, 父母代写)
今天早上, 我忘记给蚕宝宝吃桑叶了, 它们饿了一天。放学回家, 我就马上喂给它们吃, 可能是肚子饿坏了吧, 它们吃得很快, 一会儿桑叶就出现好几个大洞。等我吃完晚饭后去看蚕宝宝时, 刚好看到一条大蚕宝宝在拉大便, 一块黑黑的东西掉了下来。大蚕宝宝的大便要大, 小蚕宝宝的大便要小。
(2) 教室里饲养的蚕宝宝经过四次脱皮, 开始吐丝, 孩子们发现蚕不吃桑叶了
倪天宇:有条蚕不吃东西, 头老是晃来晃去。
姚语嫣:它好像要爬到边上去……
在饲养的过程中, 孩子们观察的欲望一直都很浓厚, 同伴之间的观察氛围也相当踊跃, 在交谈中相互增进对春蚕的认识。
2.想象力得到发展
有想象才有创造, 让大自然启发孩子想象的源泉, 调动各种感官, 培养他们的想象与创造。以“好玩的石头”为例, 用各种造型的石头进行创作, 从平面到立体, 小朋友创作出“石头人”、“石头动物”与“石头蛋糕”等。在自然艺术创作中, 教师运用自然材料激发幼儿, 实现他们对反映自身生活体验和事物的认识, 有效地促进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
3.社会性得到培养
田园课程的实施让幼儿的社会性得到迅速的发展。自我意识逐渐增强, 养成积极的自信心、自主性与独立性。人际交往关系得到进步, 能主动地关心、理解和赞赏他人, 对社会环境充满爱意, 增进对幼儿园、家庭与家乡的认识, 更加爱护环境和关心集体。以徒步活动中的“不怕冷的人们”为例, 以送大红花的形式, 我们把重点放在经验感知和情感表达上, 通过引导幼儿去发现和感受冬天不怕冷的人们, 培养幼儿勇敢的精神和坚强的毅力, 提高幼儿参加徒步活动的兴趣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提升幼儿尊敬劳动者的社会情感。
4.操作力得到提升
一个聪慧的孩子, 在能进行多技能操作的同时, 还必须有良好的创造能力。田园课程为孩子提供大量触摸、摆弄等动手的机会与环境。以“玩泥活动”为例, 我园开辟出一个天然泥场, 孩子们在这里踩泥、挖泥、运泥、敲泥等, 在一次次简单有趣的操作中, 泥瞬间有了生命的活力。天然形成的玩泥场地, 让孩子随时能与泥巴亲密相融, 多层次、全方位地培养幼儿动手创造的能力。
5.持久性得到加强
现在的孩子存在的普遍现象是不能持久地去完成一件事, 教师要根据孩子的年龄与心理特点, 培养孩子做事的持久性。以“我的向日葵”活动为例, 我们让孩子从挖泥、下种, 到翻盆、记录, 再到支架、杀虫, 最后到开花与收获, 历时整整一年。这个过程使得孩子做事的持久性得到有效加强。
6.体能体质得到锻炼
阳光是孩子身体良好发育的宝贵营养。因此, 教师可以利用一切户外游戏活动让孩子最大限度地走进自然, 根据季节交替、气温的变化组织不同的户外活动, 让孩子对气候有一定的适应力和耐力, 促进孩子的动作发展, 培养孩子愉快的心情。
参考文献
[1]李季湄, 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3.
[2]汤芬.体验生态的魅力:幼儿园体验式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0.
[3]汪丽.田野课程架构与实施[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4]于清.源于生活的自然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5]赵兰香.与大自然零距离接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关键词 :实践活动 生活 趣味 坡度和难度 鼓励
摘要:只有生活才是语文学习永远取之不竭的源泉。实践证明,现实生活中,各种实践活动资源是交织在一起,并没有特别清晰的界限,而且任何活动的开展不可能仅仅依靠一种活动资源。因此在开发和利用实践活动资源的过程中我们要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使其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都能发挥出最大效用,成为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利保障。教师要善于创设情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要选取能让学生“心动”的主题。这个主题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越好,范围越小越好。没有人不需要借助外界力量,能从一楼直接上到四楼,楼梯就是我们的凭借,它使我们愈来愈高,视野也愈来愈宽阔。综合实践活动也要有楼梯这样的坡度和难度。
教育是唤醒,教师就是在塑造人。培养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和习惯,让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全面提高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实践活动要有始有终,最忌虎头蛇尾。教师要对活动做公正、全面的评价,这对学生既是一种指导,更是一种鼓励。
教学“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的体会
正如歌手李娜所唱的那样: 生活是一团麻, 那也是麻绳拧成的花,生活是一根线, 也有那解不开的小疙瘩,生活是一条路, 怎能没有坑坑洼洼, 生活是一杯酒,饱含着人生酸甜苦辣……生活在象牙塔的孩子们,更应该试着了解生活,感受生活,甚至改变生活。综合实践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的教育,要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要以活动促发展,让学生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大胆探究,敢于质疑。真正亲近生活,亲近实践。如何来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呢?《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我们充分利用家乡的资源,实现课程的教学时空向自然环境,生活领域和社会领域的拓展,真正做到让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通过教学“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我对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有了深刻的体会。
一、实践活动要与生活相结合,要贴近生活。
综合实践课的本质在于: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开放式的综合应用实践活动中,通过切身的身心体验,从而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多方面能力的协调发展。正如美国教育家杜威以“做中学”为核心的教育思想认为的那样:“个体要获得真知,就必须在活动中主动体验,尝试、改造,必须去做”,充分体现“实践中体验,体验中发展”。
只有生活才是语文学习永远取之不竭的源泉。实践证明,现实生活中,各种实践活动资源是交织在一起,并没有特别清晰的界限,而且任何活动的开展不可能仅仅依靠一种活动资源。因此在开发和利用实践活动资源的过程中我们要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使其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都能发挥出最大效用,成为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利保障。如教学“走进信息世界”,我们师生了解到,信息不是新冒出来的事物,本来就广泛存在于自然与社会之中。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正是依靠太阳东升西落带来的信息确定时间的。南燕告春,是动物带来了春天的消息,一叶知秋,是植物送来了秋天的信息。学生坐在教室了学习,与亲友、朋友通信,看电视、电影,也是在接受信息。信息包含了人们以往不知道或者不能确定的东西。因此,消息、新闻、报道、资料、情报都是一种信息。知识也是一种信息,是经过人们提炼、加工、系统化了的信息。现代社会信息量越来越大,信息传递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广。学会搜集和处理信息,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了解古今信息传递方式和变化,这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对消息闭塞的农村孩子来说又是不全面的。让他们在非懂似懂中开展这项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会觉得既有挑战性,又能胜任。通过师生共同搜集,查阅发现古今的传递信息的方式是多样的。1.用候鸟,鸽,雁等作传输工具; 2.作内馅的方式,如藏在鱼肚,饼类,包子等 3.以特殊声音,如钟声,鼓声,鞭炮声等 4.以灯光,火光,如孔明灯.烽火台等 5. 一个是信件,由邮差来发放,骑马到每个驿站,再换马,最后把信送到;或者说书的先生将某些事编成书词,用说书的方式唱出来,也算是信息传播;还有些比较不正规的就是传言,说书等等。
现代信息传递的方式: 1.有线通讯传输,如电话,传真,电报,电视等 2.无线通讯传输,如对讲机,BP机(以淘汰),移动电话,收音机 3.数字通讯传输,最熟悉的,连网的电脑,数字电视 4.纸张通讯传输,如书信,报纸等
同学们总结出:古代信息的缺点是信息传递速度慢、不精确、信息形式单一。现代传递的信息量大、信息多样化,传递速度极快、不受地域阻隔。我乘势要求学生回家互相打一个电话或用手机发一个短信,感受现代信息的优势。
二、实践活动内容要有趣味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他们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做先决条件”因此激发学生浓厚的参与欲是综合实践活动实施首要步骤。教师要善于创设情景。教师可以依据儿童当前的经验、需要、兴趣等,选择某一普遍化或理想化的文化生活的侧面,寻找足以满足和培养这些需要的材料,从而使儿童对自己目前的生活和环境有更深的理解。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要选取能让学生“心动”的主题。这个主题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越好,范围越小越好,让学生在活动没有开始之前便“跃跃欲试”,这样才会使课堂活动之外的真正探究因这份心动而更加丰富多彩。
情境创设的方式多种多样:1、可根据学生学习、生活中普遍存在却熟视无睹的问题引导讨论,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如神话电视剧或动画片是怎样制作的出神入化的。结合信息技术课,让学生在电脑上欣赏照片、音乐、动画、收发邮件、贺卡等,亲身体验多媒体电脑和网络的神奇,感受现代信息传输的方便快捷。2、可以通过组织参观访问或引导观察、实验,如教学“走进信息世界”,我带领学生到医院看收费科操作,到银行看别人存、取钱3、可以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发思考,如教学“走进信息世界”,让学生预测一周的天气会怎样,你是怎么知道的,准确率有多高,然后上网查询。
为了充分发挥基地的依托作用,开展活动时还可以邀请部分学生家长,熟悉情况的行家或专家等担任辅导员,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这样,学生们欣喜地走出校园,目睹了高科技生产的神力,体验到生活的真谛。
三、综合实践活动设计要有坡度和难度。
没有人不需要借助外界力量,能从一楼直接上到四楼,楼梯就是我们的凭借,它使我们愈来愈高,视野也愈来愈宽阔。综合实践活动也要有楼梯这样的坡度和难度。综合实践活动最普遍的学习方式是实践,让学生实实在在的“做”。实践学习与文本学习的关系实际上是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是教师讲解与学生自主实践活动的关系,是雾里看花到手里拿花的过程。既要有一定的印象,经验,还要有探索的空间。我们要给孩子创设锻炼的机会和条件,因为他们总要在学习中自己长大。因此,作为教育者,必须引领学生获得轻松参加实践的体验和经验,在“立脚处求平衡,于出头处谋自由。”(陶行知的教育言论)。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这次活动中或多或少了解自然、社会、自我及它们的内在联系。
四、综合实践活动要有教育意义
教育是唤醒,教师就是在塑造人。要抓住学生喜欢实践课的契机,通过学生的看、说、用,领悟教育的信息。充实思想,完善人格。培养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和习惯,让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全面提高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震撼心灵的同时,达到和谐统一的目的。在实践中获得新知,形成了意识,锻炼了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在实践中获得提高,对学校、家庭、社会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如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我布置了和学生息息相关的研究主题,调查去年的家庭各项收入(玉米、麦子、枸杞、蔬菜……)各项开支(种子、化肥、雇工工资、生活开销……)及家庭年纯收入,写出调查结果。。学生积极回家准备,咨询,调查。第二天,交来一份份各异的报告,我仔细翻阅,大部分学生多家庭的年纯收入感到吃惊。家庭各项开销这么大,一年剩不了多少钱。很多学生写到:我感到很心酸,爸爸妈妈支撑这个家很不容易,我再也不乱花钱了。还有一部分学生发现种枸杞来钱快,建议家长扩大种植量。学生们开始融入家庭,关心家庭。把自己当做其中的一员,为家庭出谋划策。这种教育效果是课堂上空洞的说教所不可替代的。
五、综合实践活动要及时评价、总结、鼓励。
有始就要有终,实践活动最忌虎头蛇尾。教师要对活动做公正、全面的评价,这对学生既是一种指导,更是一种鼓励。
在具体评价的操作中,我认为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1、可用简单便捷的口头评价: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查学生参与的态度‘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既评价个人,也评价小组,甚至家长,关注个人在活动中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随时指导、评价。多用激励性评语。
2、建立“四级评议表”:采取学生个人评价、小组评价、家长评价、教师评价,使评价更加科学、全面、真实。
总之,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时期里,教师可在不同时段要求学生充当批评家或传记作家的角色,对自己成长过程中所发生的进步、已实现的目标以及在学习中所走过的弯路等进行总结。通过指导学生进行这种回顾和自省,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重要的契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的能力。
春天的小河是欢快的。小河哗哗地唱起柔美的歌。在春天的河流中,有许多小蜜蜂,小蜜蜂在跳舞,跳得那么欢快,桃花也慢慢地张开了,五颜六色。春天的小河真美啊!宛如一副美丽的风景画。
夏天的小河是美丽的。夏天的河流是清澈见底的,小河里是多么繁忙啊!河流上空有许多的飞蛾,吸引着“环保卫士”青蛙们,它们开始捕食飞蛾,就在青蛙捕食飞蛾的时候,我看到了一只红蜻蜓停在了翠绿的荷叶尖儿上,让我不禁想到了杨万里的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秋天的小河是可爱的。傍晚,小荷花们慢慢合拢,小鸟们都安睡了,在寂静的夜晚里,还有一些可爱的小青蛙在“呱呱”叫呢,秋天的傍晚真静啊!
冬天的小河是热闹的。虽然哗哗流淌的小河慢慢地安静了,变成了一个冰面,可是有许多孩子在冰面上欢快地滑冰,小河的每一个角落上都充满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走进我的乡下一定会听见""叮咚,叮咚"原来是泉水姐姐唱着歌""春天到了,小竹子们快脱下一件件衣服与我们欢歌跳舞,小树,你快脱下那雪白的衣裳,快快与我们打个招呼啦!小鸟,小鸟,你快点与小树玩捉迷藏啦!桃树姑娘你快呼醒桃花女孩,绽放出它们的笑脸!树林!树林的朋友起床啦!
树林起床了,小竹子探出头来了啦!小树与小鸟在玩捉迷藏,看他们玩得多开心!树林的朋友们开始动起来了。乡下的树林吵的小朋友们起床了。清晨啦!阳光灿烂,大家就在阳光灿烂中苏醒了,伸伸懒腰,走进我们的乡村的小庄园,总会看见红的让人陶醉的玫瑰花,黄的让人心情好的油菜花,心情不好就找讨人开心的油菜花老师,美丽的小庄园里还有更多花老师,有红黄蓝绿等颜色花,在走到我们乡下的小鸡斗斗场,小鸡在围墙里面斗斗鸡,它们可有趣了!它们有时还斗谁吃的快呢!还不够有趣吗?如果不够的话,我可以告诉你,小鸡们吃完餐后,女的会跳舞,男的会奏乐,乐趣一翻后围墙会打开给它们出去,母亲率领着小鸡们去觅食,一只跟着一只,雄鸡就在一盘,大步大步的走来走去。
乡下的风光组成了一副和谐的景色,我就让你们回味一翻,去到我乡下一定会让你留下美好的回忆。
——走进图书馆
常州市北环中学祝畅红
活动目标:
创设模拟情境,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在实践活动中了解图书分类
知识,学习检索、选择、阅读整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学会摘录和做读书卡
片;发展阅读兴趣。
课型:多媒体实践活动课
课时:一课时
课前准备:
一、学生自由选择分成活动小组;
二、利用学校图书馆资源在教室设置微型书库,并让同学们从家里带来一些期刊杂志,设置模拟阅览室;
三、制作模拟图书馆电脑查询系统的课件。
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学习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不断吸收知识的营养,使自己一天天成长起来。现在,请大家说说看,除了课堂学习,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获取知识?
生:看书、听广播、看电视。
生:向老师请教、看报纸。
生:也可以上网去查。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对,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
[屏幕上放映《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波特在遇到困难时选择到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来解决问题的一段录像]
师:波特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选择到图书馆查阅相关的资料来解决问题。图书馆,是藏书的场所,是学习的天地。那里,高高的书架上林立着密密的书册。走进图书馆,怎么用最短的时间寻找、选择我们所要查阅的资料,怎样整理、利用查阅的资料,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屏幕上展示图书馆模拟图像——放映一段学生在校图书馆借阅图书的录像,并配旁白:走进图书馆,我们可以轻轻地叩击知识的大门,在知识的世界里漫步,吮吸丰富的营养,品尝求索的艰辛,感受成长的快乐;走进图书馆,我们可以寻觅英雄人物成长的足迹,聆听伟人谆谆的教诲,“与大师交友”,“与真理交友”;走进图书馆,我们可以全面提高检索、阅读、选择、整理和利用文献资料的能力。现在让我们走进图书馆去看一看,点击大门进入馆内,馆内分三个大厅——检索处、借书处、阅览室。]
师:大家设想一下,我们到图书馆借书,会遇到哪些情况?
生:书太多了,不知道从哪里找起。
生:有时记不清书名,只记得作者,结果找不到。
生:还有的时候是忘记了作者,只记得书名,还是很难找到。
师:现在的图书馆一般都有电脑检索系统,让我们进入检索处来看一看如何利用电脑检索系统解决同学们所遇到的困难。
[点击检索处进入模拟电脑检索系统,老师以JK·罗琳的《哈利·波特和魔法石》为例,演示几种情况下根据关键字或作者查找的检索方法]
师:图书馆的藏书很多,一般分为二十二大类,用大写的英文字母来表示,每一个字母都有它特定的含义。
[点击进入模拟书库,投影二十二大类表]
师:谁来大胆尝试一下,根据屏幕上给出的详细信息,在模拟书库中找到这本书。
[屏幕上投影出《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详细信息]
[学生根据屏幕上显示的信息在I类中仔细寻找,很快找到了书]
师:你能给大家讲讲你的成功经验吗?
生:其实也没什么,屏幕上显示这本书属于I类,我首先在书库中找到I类在哪里,然后根据书号查找,一下子就找到了。
师:让我们一齐为他的成功鼓掌,希望大家都能够像这样大胆地展示自己。下面还有几个挑战在等着我们,敢不敢接受挑战啊?
生:敢!
[教师在屏幕上投影出挑战1:班级马上要出国庆节的黑板报了,假设这次的负责人是你,而你又没有出黑板报的经验,请你到图书馆中借出关于黑板报的书。]
师:这次请两位同学配合,一位同学负责到电脑前检索,一位同学在书库中查找,谁愿意来试一试!
[同学们纷纷举手,一位同学输入“黑板报”后根据关键字迅速查找出了与黑板报有关的书,另一位同学根据检索信息也找到了相应的书。]
[屏幕上给出挑战2的信息:元旦出灯谜。这次同学们争先恐后要求实践,很
快也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师:在刚才的挑战中,大家都了解了如何运用电脑检索系统检索并查找书,这只是第一步,下面让我们进入阅览室去看一看。
[点击进入模拟阅览室,屏幕上投影出讨论题]
师:你们平时是怎样读书的呢?你有自己的读书方法吗?请介绍给大家。
[学生迅速行动,小组讨论交流,老师巡视,参与个别小组讨论]
生:我读书的时候会首先看目录,知道大概框架之后再仔细地阅读。
生:我读书的时候会给自己定一个读书计划,每天读一部分,并且写下自己的体会。
生:我会先把书大致地翻看一下,然后选择其中精华的部分仔细阅读,并在书上做好记号,好的句子我会摘录下来,有的还会背诵。
师: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不仅要读,还要做一定的笔记和摘录,就像同学们刚才所说的那样。
[投影出摘录方法,老师重点讲解怎样做读书卡片]
师:为了提高效率,今天我们分小组活动,在屏幕上有几个活动任务,请小组选择好自己的任务后,就可以开始了。
[投影出任务:
1、结合课本内容,借阅有关的名家名篇,做好读书卡片。
2、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成语、古诗文名句。
3、进行课外拓展,查找有关资料,作好读书笔记。
4、上网浏览和摘录相关资料。小组选择好任务后,将任务交给老师]
师:小组活动时间为十五分钟,我们来比一比,看哪个小组任务完成得快,问题解决得最好,十五分钟后我们一起来交流大家的成果,请各小组组长到时提醒大家。老师也参加,哪一组愿意和老师一起活动啊。
[老师选择一组学生合作,学生分组,分头行动,老师随组点拨]
师:今天收获不少吧?从同学们脸上满意的笑容可以看出,一定都是满载而归了。各小组先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推荐你们认为最成功的到全班交流,请同学们来评价。
[学生讨论推荐,老师巡视,参与个别小组讨论]
师:我发现大部分小组都已经讨论好了,就请同学们上台展示。
生:我们小组的任务是结合课本内容,借阅有关的名家名篇,做好读书卡片。我们小组借阅了鲁迅、冰心等著名作家的著作,这是我们的读书卡片。
[学生将读书卡片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给大家]
生:我们小组的任务是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成语、古诗文名句。下面请听我们的介绍。
[学生讲述成语故事,与课文有关的典故,并将资料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生:我们小组利用百度网进行搜索,结果查找到了许多与课文有关的内容,我们以后应该多多利用网络获得更多的知识。
[学生在电脑上进行操作,展示下载的信息]
[其他小组也纷纷展示出自己的成果]
师:同学们,通过这次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学会了如何利用网络来查找有关信息,还学会了下载。
生:我学会了如何检索查找书,下次到图书馆我就可以自己借书了。
生:我学会了做读书卡片。
师:这样的活动也是一种学习,大家都有收获,而且收获还不小呢。同学们,你对这样的活动有什么感想和看法呢?
生:我喜欢这样的活动,我敢举手了,以后我还想上这样的课。
生:这样的活动我特别有兴趣,我一点也没有开小差。
生:我的能力提高了,但是时间太短了,还不太熟练。
师:很好。同学们,图书馆的知识还有很多很多,图书馆内天地宽,今后我们还要不断地学习,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使我们的生活更丰富、更精采!
教学反思: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深深感到新课程给语文教学带来的巨大变化:
1.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主动地要求学习,新课程为师生双方搭建了师生平等对话的平台,教学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学,而变为了师生互教互学,教师与学生的位置由从前的教师中心变为了现在的学生中心,实现了信息传递的多项交换。
2.合作型的桌椅排放方式、新颖的虚拟图书馆——教学环境和虚拟场景创设,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由以前的被动学习变为了主动求知、探索,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在开放、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中,学生通过阅读活动,学会了协同合作,学习方式由独立学习变为了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单位的竞赛形式,使学生更好地体验到了创新、竞争、合作、成功的乐趣。
4.教学媒体由以往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变为了现在的多媒体教学,语文教学的潜能被充分地挖掘了出来,还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电教媒体的巧妙运用,使以往教学中孤立的人工背景变为了现在仿真的、现实生活中的背景,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了智力、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得到快乐,使教与学完美地融为一体,达到了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但这仅仅是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中跨出一小步,这还不够,我们还必须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反思:
1.实践活动课要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尝试动手、学会动手,品尝动手的乐趣。在教学过程设计上,应该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问题——可以在课上播放《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录像,让学生在书架上找出这本书,学生找不到之后,让大家一起来想办法,遇到这种情况应该如何解决,老师再加以引导,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很短时间内很快地进入状态,兴奋起来。
2.在这堂实践活动课中,要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这方面能力的培养,不仅仅只是教会学生做读书卡片,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发挥,多方面进行尝试。
3.语文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重视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作品评价,这能够客观而内在地体现学生自身发展的实际水平,在这堂课上,学生开始尝试评价同学的表现、评价自己的学习,语言虽然稚嫩,但这只是一个开始,以后还要在语文课堂不断地开展这种活动,提高学生综合性学习成果评价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的道路还很漫长,我们会在这条改革之路上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反思,不断地充实自己——路漫漫期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专家点评:
“走进图书馆”是苏教版《语文》(洪宗礼主编)七年级上册中安排的一个
“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文要求把学生带进图书馆,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如何检索名家名著、如何查检工具书,并学习怎样摘录和怎样做读书卡片。课文还简要介绍了做读书卡片的方法。从教材编写的角度看,课文的篇幅虽然不大,仅2个页码,但操作性很强,可以说连导语都设计好了。一般情况下,教师即使只是按图索骥、照本宣科,也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然而,本案例的执教者没有走这条“捷径”,而是根据本地区教育现代化水平比较高的特点——用电脑管理的图书检索系统已普遍进入了各级图书馆,执教者增添了如何利用电脑检索系统检索书籍的学习内容。鉴于正确快捷地查阅图书必须具备一定的分类知识,教者又适时把图书的通用分类方法引进了教学内容。应该说,本案例能够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需求,对教材进行必要的精加工和深加工,是应予充分肯定的。
“走进图书馆”,当然要“走进”,关键是怎样“走进”。检索、阅读、选择、整理和利用文献资料,是一种能力,属于程序性知识,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实践才能获取;但也需以一定的陈述性知识为基础,如图书的分类知识等。根据图书馆的环境特点,整班学生进入后,即使分了组,也可能出现或许多同学挤在一起,或一些同学游离于团体之外,使班级处于一种无序状态,教师很难实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更不利于学生学习一些必要的陈述性知识。针对这种情况,本案例执教者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馆资源,在教室设置了一个微型书库;又让同学们从家里带来一些期刊杂志,布置模拟阅览室;教师还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了模拟图书馆电脑查检系统的课件。此外,教师还对教室里传统的桌椅排放方式作了改造:由原来的秧田式变为有利于开展合作学习的品字型。这样,就把普通的教室——一个资源贫乏的低程度学习环境,改造成为一个资源丰富的学习环境。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在追求学习目标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可以使用多样化的工具和信息并相互合作和支持的场所。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说,“教学就是创设环境”。在本案例中,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利用课程资源,刻意营造出一个模拟真实情境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这个虚拟的环境中既能进行有效的实践探索,又能开展有序的学习活动,在某种程度上取得了比真实环境更好的效果。这是本案例又一处值得肯定的地方。
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键是“自主”。只有学会了自主学习,才能够与他人展开有效的合作学习,才具有独立探究的基础和能力。可是,教学中常常遇到的现实问题是,学生不会学或不愿学。怎么办?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会不会学是能力问题,属认知领域;愿不愿学是态度问题,属情感范畴。怎样把两者统一起来,解决的办法是创设情境——由问题或活动为核心的情境。问题情境或活动情境不同于一般的问题或活动,它必须要有明确的带有挑战性的任务并与一定的文化背景相联系。因此,创设情境必须联系社会、联系生活、联系学生的实际,学生在具体任务的指向下,知道学什么、怎么学,也就能运用已
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能力,品尝成功的喜悦,从而达到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认知与情感和谐发展的目标。在本案例中,教者首先放映学生喜欢的《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影片的片断,又让学生到模拟书库中去找《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使学生在一开始就对学习充满了兴趣。然后,教师提出两个挑战性的问题:国庆节要出黑板报了怎么办?元旦要出灯谜了怎么办?这些问题,具体明确且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联系,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和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所以,善于创设情境,是本案例的又一个特点。
【综合性学习走进田园】推荐阅读:
《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教案01-19
田园综合体规划农业12-15
田园综合体创业计划书01-09
走进名人综合实践11-23
《走进综合实践活动》教案11-21
综合性学习讲稿05-25
九上综合性学习10-03
如何看待综合性学习10-11
综合性学习方法11-08
浅谈语文综合性学习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