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的优点(推荐8篇)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翻转课堂逐渐成为当代教育的热点,对于翻转课堂的研究也越来越多,那么到底什么是翻转课堂?所谓的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在课前制作关于各个知识点的教学视频,学生在课外完成通过观看视频的任务,根据教师的讲解对知识进行自主学习,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相互交流,解决问题,完成检测的一种教学形态。
翻转课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填鸭式教学的弊端,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求知者,不仅让传统的沉默的大学课堂变得活跃起来,且翻转课堂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某些课堂老师讲的是学生会的,学生不会的而老师没有讲解的问题,而是由学生用提出问题的形式的解决每一个学生存在的个性的问题,促进了每一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翻转课堂利用丰富的信息化资源,让学生逐渐成为学习的主角。因此评价机制的提升,可以促进翻转课堂更加普及。
新课老师不讲,课上主要讨论,它能够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并不是降低老师的作用,而是对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在线学习主要体现的是一种微视频,老师把讲的内容、知识点编制成微视频让学生在家里自己看,这种自行观看微视频的最大好处就是形象生动、方便记忆。并且,学生在家里看的时候可以自己掌控节奏,不断地看、反复看。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接受知识接受得快,有的学生则相对来说慢一些,在课堂上直接教学,老师需统一教学进度与要求,所以不能兼顾到每一个学生。用视频的形式在课前让学生先去看能很好地弥补这一缺陷,充分起到了预习的效果,是个性化教学的体现。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可以使老师能够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展开充分的互动交流,进行自主思考。老师在其中起到的是一种助教、助导的作用而不是像一般的课堂上所处的一个以老师为中心的地位。课堂上会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留给学生,体现学生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翻转课堂的形式最成功的是在理科方面,如数学、物理、化学等,因为理科相对来说知识点比较集中,老师在编制微视频的时候可以将问题带入,但是通过半年对翻转课堂的探讨发现,其实每一门学科都可以用翻转课堂的形式教学,只是各个学科有自己的教学特点和方式方法。
翻转课堂所推动的,要打破现有的谁是教师,就由谁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的传统做法,建立一种新型的评价机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观看自己的任课教师的视频来学习,也可以观看其他老师的视频来学习,只要能够顺利通过学习,都应该计算学分。有利于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对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也有很重要的意义。但是经过不少专家以及实验班的进行,翻转课堂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据调查5%的同学认为不应该继续使用翻转课堂,其中就包括看视频时间过长,伤视力;教师精力有限,很难顾忌到所有同学提出的问题;.时间都浪费在小部分同学问题上,且有些同学表达不清,甚至可能浪费时间等理由。
传统意义上的翻转课堂是用视频取代面对面授课,学生在课堂上拥有更多自主时间与教师参与关键学习活动之所以叫翻转课堂,是因为过去的“讲课”已经可以通过授课视频由学生在家里完成,而过去的“家庭作业”却被拿到课堂上完成。翻转课堂中,课堂应是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场域,是质疑问难的场所,是通过对话探求真理的地方。要使课堂真正成为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场域,必然需要教师组织有效的课堂活动。这里的课堂活动不是传统的“授受主义”的单一的教师讲授,也不是仅仅重视课堂教学表面“活跃”的教学活动,而是重视知识、技能与个体生命的深度拥抱,是师生在互动中内化技能、创生知识的过程。这必然要求教师能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和学习实际,合理谋划,精心组织,适时施引,从而真正使课堂成为学生质疑问难、解决问题、内化知识的场所。
因此应根据不同的问题对翻转课堂进行一定的改进,首先可以加强提高学生与人交流的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学生才会更想表达自己的看法或解决其他同学的问题;鼓励更多的学生讲,扩大课堂参与面;小组组建时注意学习能力强、中、弱的搭配比例,让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带领基础稍差的同学共同学习,让每个组员在小组活动时都能获得提高;课前检测和课后检测注意题目难易程度的把握,给各个阶段的学生不同的学习目标,让学生保持对学习的热情和动力;结束语翻转课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校教学满堂灌的弊端,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求知,并在与老师和同学的交互过程中完成对课堂知识的掌握和对合作精神的理解,能很好的改变学生上课的氛围和学生的听课状态。另一方面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的差异也决定了其利弊共存的特点,如伤害视力、对课上时间的管理方面,所以对于翻转课堂的完善仍然任重而道远。
一、提高素质,突出特色
牢牢地吸引住学生,是成功教学的前提。一堂优质的历史课,首先就抓住了学生的心,必定自有它的特色。哪种面面俱到、四平八稳、中规中矩的课,倒很寻常,却易让学生倦怠,效果自然不好;相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并产生良好效果的,必定是适宜的教学特色和教者鲜明的个性特征。特色!请记住,一定要打磨出学生喜欢的独特的个人风格来!
例如,对初中历史红军长征一课,如果采用平铺直叙的办法,学生一定乏味,印象不深,效果欠佳。有位擅长“摆龙门阵”的老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和诗一般优美的语言,极富情感地讲述着艰苦卓绝岁月的件件往事;学生象是被强力磁铁吸引住似的,个个屏气凝神,双眸注视,思维与情感都随着老师一起跃动和起伏,有时沉静深思,有时埋头速记,有时又发出会意的微笑……。那授课效果是相当的不错。讲座式或者评书式的授课在中学也未尝不可一试,也未必过时了。君不见,纪连海老师和易中天教授在央视“百家讲坛”的“正说”与“品味”,不是吸引着万千观众的眼球吗?他们的讲授特点,值得借鉴,对我们课堂教学大有启发和帮助。方式方法仅是表象;要有特色,激起兴趣,抓住学生的心,这才是问题的本质。正所谓教无定法,合适而独特的,就能体现你的特色。
当然,这不仅仅是个授课方法与技巧问题,更涉及到教师的综合素质与个人魅力。作为一名优秀的历史教师,在学生看来必然是学富五车,能说会道,甚至举止洒脱,有一股磁石般的神秘吸引力。要具备这样优秀的综合素质,就需要我们不断地“修炼”了。教师是一个应当终身学习的职业。我们既要在专业知识方面不断进修,还要在思想情操方面加强修养,更应拓宽视野,对文体、社会、生活等方面广泛涉猎。既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技能,又博闻多才,试问,这样的老师何止仅有“一桶水”呢?
二、风趣幽默,营造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见境生情,言语幽默,不但体现出老师的个人魅力,更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与保证。语言是情境创设、氛围营造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能说会道”是教师最基本的功力和技能。根据教学内容和课堂进程的变化,教师采用相应的语气、语调、速度和音量,辅以丰富的表情、眼神和动作,或庄或谐,或急或缓,或凝重或激昂,用词准确表意明晰,宕得开又收得拢,转承自如,妙语如珠,有时引而不发点到为止,有时又深入浅出鞭辟入里,这样一堂课又怎能不引人入胜效果显著呢?
幽默是语言的调味品,高明的课堂“厨师”会用它调制出各式的可口精神食粮,让人印象深刻,回味无穷。如何让“死”的历史知识“活”得有趣易记,少不了这剂调味品;化解课堂的突发难堪事件,也用得着这剂调味品。比如介绍恩格斯的生卒时间(1820—1895),可谐音为“一把耳铃,一把酒壶”,并进一步给学生引申:恩格斯一手摇着耳铃一手提着酒壶,兴冲冲地去找老朋友马克思“对酒当歌”了。枯燥的数字经如此一幽默,可令人立马记住而经久难忘。记得有次提问让学生简介《资治通鉴》的作者,一位学生爽快地回答:“司马迁,北宋著名史学家……”一语未了笑声四起,弄得该生莫名其妙难以下台。这时我灵机一动,马上接口:“这一字之差可就让司马迁多活了上千年啊!这两个复姓司马的也真是,一个名迁一个曰光一字之别好似兄弟,恰恰又都是史学家、文学家,所写的《史记》《资治通鉴》也都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有太多的相像了,稍不留神真的就会闹出‘张飞杀岳飞杀得满天飞’的历史荒诞剧来。”风趣的话语既转移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及时把学生混淆的知识作出区别,可谓一箭双雕。实际上,教师还可举一翻三,再引述一副名联:“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此亦无忌;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趁机把中国古代史上的四个历史人物作个简略的区别。至此,教师已明确地传递出了一个信息:学历史千万别犯这种张冠李戴的错误,很多基本的历史史实必须精确记忆,绝不能“大概”、“差不多”。这样处理的效果也不是一般的提醒或纠错所能比拟的。
三、宏观着眼,精心设计
不打无准备的仗,胸有成竹才会临阵不乱。要看到更多更远的东西,只有爬到足够的高度。因此,一堂高质量的历史课,课前必定作了深入的研究和精心的准备。
关键词: 中学历史 讨论法教学 优点 实践
随着高考制度的逐步改革,将日益侧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仅从应考的角度看,加强能力训练和培养是必要和紧迫的。鉴于目前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偏重于教学知识量,没有发挥学生主动性与创造性等问题,笔者在前人研究实践的基础上,对中学历史教学改革提出设想:把以讲授法为主的方法逐步过渡到引导、讨论法。
一、讨论法教学的优点
1.以学生活动为主,可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课前准备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教科书,查阅参考书,可使他们养成从小读书的习惯,培养查找、搜集文献资料的能力,学会获得知识远比教给学生知识重要,而且能使学生从被动地回答问题发展为主动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人的思维发展中至关重要,“思维从疑问开始”。李政道博士认为:“学习怎样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应在学习答案的前面。”独立提出问题的能力能通过这种课型慢慢培养出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因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思维活动会加快,松散的知识通过学生加工成为系统并建构成思维方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会大大增强,并从中品尝到学习的乐趣,不断积极探求进而推动学习进一步深入发展。这种能力不仅在学校教育阶段需要,而且从长远看,对一个人的一生发展作用甚大。
2.课上师生间群体性的、自由的交谈讨论,可促进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发展。寻求交流,既是学生的本能,又是现代生活的必然要求。更重要的是,通过与他人思想上交流与合作,个体思维才能合成一个连贯的整体,帮助学生摆脱心理的“自我中心状态”,而且从别人那里获得丰富的信息,经常改变思维角度,增强思维的灵活性。课堂的自由交流,能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得到全面训练。
3.这种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个性心理特征。探究问题需要学生经过动手搜集整理和动脑冥思苦想,脑力和体力高度紧张,这就要求学生有坚强的自信心、耐心和恒心。这种个性心理特征对一个人的影响是一辈子的。这种积极的个性心理即非智力因素可以通过长期训练形成。因此,尽早对学生进行培养训练是必需的。
4.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能大大强化学习效果。根据学习心理学原则,学生自愿参与的学习过程,会进展迅速且学习内容保持率高。在课前准备和讨论过程中,大脑中已有的储存信息,在定向思维不停的刺激下被激活了,沉睡多时的知识被唤醒了,而且以学生活动为主,方法灵活多变,使其人脑皮层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不易疲劳,学习效果好。如果学生每堂课都能在理解中学习,记忆将不再是问题,也不再成为负担,反过来又为能力培养提供源泉。
5.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发现学生幼稚、可笑甚至错误的看法,正是教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进行思想教育的良好契机,使课堂不但成为能力培养,而且是切实进行德育教育的场所。有时学生积累的课外知识或突发奇想也会启发教师,使教学更趋完美。
可见,讨论法不但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能对学生智力、思想品德、个性心理特征的培养和形成发挥很大作用。
二、讨论法教学的实践
我校这几年的教改实践充分证明了启发讨论式教学方法是卓有成效且大有可为的。我曾经对学生做了学年初和学年末的问卷调查:入学时90%以上的学生希望老师课上讲生动的历史故事:经过一年的启发讨论教学,到学年末,有70%以上的学生选择“师生讨论问题”的课型。短短时间内,学生的学习方法由被动接受灌输到主动讨论学习,发生了质的变化,学习兴趣有了较大提高。
我们要设计一些带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鼓励其创新思维,课上常会出现令人惊喜的情况。比如在讲“隋朝开凿大运河”时,我一改过去的讲法,出示《中国水系图》,让学生观察出中国水系的特点:东部河流多东西流向没有南北流向——需要开凿一条南北的河。然后提问:“开凿大运河怎样最省力?”学生回答“选择经过测量的大河之闪的最短距离”之后,我继续启发道:“还有没有更好的法子?”在全班学生思路不通的情况下,由一个学习较差而且是十分顽皮的借读生打开了其他同学的思路,认为“沟通近于南北流向的天然河流,会大大节省劳力”。再如比较“都江堰与郑国渠哪项对秦国利益可能更大?”的问题,许多学生都从水利工程的功能考虑。这时我启发学生换个角度,看战国示意图,一个学生意识到郑国渠位于秦国都城一带,地处关中,具有重要意义,从而解决了问题。类似的教学实例在课堂上几乎随处可见。像这样的学生,我们不能低估他们的智力潜能。如果不能被教师发现并引导发展,就是一件遗憾的事情。
不可否认,这种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方法的实行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要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的逐步实践、摸索和研究。因为目前在我国历史教学还受到相当多因素的限制,传统教学观念影响仍根深蒂固,教师能力素质亟待提高,教科书编写尚需改进,等等。当然,讨论课的教法还有很多,条件好的学校可以实施“表演法”、“多媒体观摩法”等活动与实践。它的开设对历史教师提出更大挑战,也给乐于创新教学方法的教师提供了更大的教学空间,更让学生通过活动课的参与,产生了快乐与成就感,进而带来了更浓厚的兴趣。即“既有成功的喜悦,又有创作过程中的艰辛,酸甜苦乐”。他们在惊叹“历史课原来还可以这样上!”的同时,历史课在他们眼中不再是单调、死板、枯燥、乏味的了,它变得生动形象,与他们贴得更近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我们设计出更多的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寓教于乐,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并不是一句空话。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种新型教学结构类型,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给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传统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信息技术与物理课堂教学的整合表现出以下一些优势:
(一)利用信息技术使抽象内容形象化、具体化,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物理现象,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传统的课堂教学讲述处于一种图像和文字组成的静态画面上,而过程则靠教师讲授,学生对一些抽象的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完全靠自己的想象,而且由于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水平是不同的,对同一现象的描述,学生会产生不同的理解。若用信息技术模拟实验进行教学,则会收到截然不同的效果。如:我们引入电流的定义即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时,由于“电荷”看不见、摸不到,以往的讲法只有通过教师的讲解,通过学生的想象再建立概念。若使用信息技术模拟实验就会看到电路中的电子不断地从电源的负极出来,移向正极与正极上的正电荷中和,灯泡发光,用红色大箭头指示出电流的方向,这样由看不见到“看见”,电流的概念就具体形象了。此外,还可以用信息技术显示波动的产生、干涉的过程,演示布朗运动和电子衍射实验等,都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二)它是教师必要的演示工具,利用信息技术的模拟实验可以
演示物理教学中难以进行的、甚至无法做的一些实验。如一些不可为实验(原子爆炸、天体运动),危害性实验(放射性衰变、托里拆利实验),过程性实验(电容器充电、放电时极板上电量的变化),原理性实验(示波器内粒子的轨迹)和需要进行微观放大和宏观缩微的实验(电流的形成、日食的形成和地球同步通讯卫星的运动等)。这些内容利用信息技术设计成信息技术教学,不仅演示了课堂上难以完成的一些实验,达到了教学的效果,而且形象直观、可视性好,具有独特的演示效果。
(三)利用信息技术增加课堂容量,提高教学密度。课堂教学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渠道,优化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时间、结构紧凑,向45分钟要质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在课堂上教师的板书、绘图要占去课堂的一部分时间,若是复习课或习题课则花费的时间更多。如果在讲课前用信息技术把要讲的内容制成信息技术教学,那么在讲解时只要“按鼠标”就可以把要讲的内容显示出来,节省了书写和作图的时间;讲解时运用一些影片和动画等形式来代替教师的描述,也会节省教师的课堂时间,所以,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时可以把要讲的内容,在短时间内,有声有色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空出一些时间传授知识、加强辅导和安排练习等其它的教学内容,提高了课堂的密度。
(四)利用信息技术挖掘学生学习的潜力,提高教学效率。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读过文字后,可以记住内容的10%,听过语音可记住20%的内容,通过看图像可记住30%的内容,如果又听又看,可记住50%的内容,而人们可记住所做过事情的90%。信息技术教学正是力图通过的优势来提供最大的信息量,调动眼睛、耳朵、嘴、手和大脑多种器官,充分解放学生的眼睛、嘴巴和双手,给他们提供多信息渠道的时空条件,对知识进行充分的变换组合,相互切换,突出显示,促使学生主动记忆,积极思考,通过反复操作,不断探索,将传统教学活动中的被动学习变成有选择性、积极主动、有反馈的主动学习。它所唤起的“情绪和激发的兴趣”,无形之中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正如美国电脑科学家捷拉尔德埃斯特林所说:“电脑能使一个青年在几个月内达到如果没有电脑就永远也不能达到的水平。”
(五)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学习环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诺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有教材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中一种自觉、能动的心理状态,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通过这几年的实践,我体会到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喜欢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的课,这是因为它具有融知识性、趣味性、形象性于一体的特点,学生通过悦耳动听的声音,艳丽媚人的色泽,优美生动的画面,学生情绪兴奋,各个感官处于活跃状态,课堂气氛很活跃。如:在《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一课中,用鸡鸣、狗叫、虎啸和车鸣等声音画面引入新课,而后又以动画、漫画的形式显示出声音的发生过程以及声音的传播过程,再以动画的形式观察北京天坛公园回音壁的声波反射现象,整个课堂上学生们时而嬉笑,时而凝神观察,倾听思考,课堂教学收到了
很好的效果。因此,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和注意力,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情境中学习知识。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希望大家能够与时俱进,积极行动起来,把教室内的电子白板真正的利用起来,把身边的网络资源利用起来,努力做好教育教学的电子课件,争做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先头兵。
摘要: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育信息化研究备受瞩目,而翻转课堂的精髓和本质,观点各异,至今没有形成共识.因材施教的个性教育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表象,知识内化的交流沟通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教育观念的颠倒翻转是翻转课堂混合式学习方式的外在形式,自主互动的有机结合才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本质所在.关键词:教育信息化 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 核心本质
源于美国的微课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正在引起一场备受瞩目的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我国胡铁生、焦建利、张一春、黎家厚等专家对微课进行了阐述.与微课相伴而生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正在成为教育信息化研究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虽然对微课程和翻转课堂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实践,但仍处于探索阶段,许多教师对翻转课堂的精髓和本质,至今没有形成共识.
什么是翻转课堂的精髓和本质?这里说的翻转课堂的精髓,是指翻转课堂的最核心意义,或者最本质的东西是什么.
观点一:翻转课堂的最核心的东西是因材施教的个性教育.
传统教学只能和着中间三分之一的学生的节奏安排教学,结果是思维较慢的学生觉得节奏太快,跟不上,久而久之,就成为后进生;思维敏捷的学生觉得节奏太慢,吃不饱,时间久了,自然得不到更好的发展.
翻转课堂则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在知识内化阶段,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进行学习,观看翻转视频可快可慢,随心所欲,已经学会的可以跳过去,省略不看;没有看懂的,可以倒回去现看一遍;需要作笔记或静下来思考时,可以随时按暂停键.
东北师范大学的赵蔚教授认为,翻转课堂之所以有利于重构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因为“首先,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探究题目进行独立解决,指导学生通过真实的任务来建构知识体系,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其次,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异质分组,并分配探究题目,用于组织该小组的探究活动,„„小组成员通过交流、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的确,学生按自己的节奏自主地学习,真正做到学习个性化,真正做到了学习向学生的回归,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对于翻转课堂来说,是必须的,但,这仅仅是翻转课堂教学的个性教育的表象,不是翻转课堂的本质.
观点二:翻转课堂的最核心的东西是知识内化的交流沟通.
田爱丽认为,翻转课堂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是先学后教的一种形式,相对于一般导学形式的先学后教,微观视频学习更加生动活泼,„„视频学习可以取代教师的知识讲解,而学生最需要教师帮助的时候,是做作业遇到困难和迷惑的时候,翻转课堂更能实现这一点.[2]
[1]翻转课堂的最大好处是把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教室内,以便同学之间、同学和老师之间有更多的沟通和交流.教师的角色已经从知识的授业者转变为学习的引领者,这让教师有时间与学生交谈,解答学生的疑惑,参与到学习小组,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进行个别指导.当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教师会注意到部分学生为相同的问题所困扰,往往会为这类有相同疑问的学生举行小型讲座.小型讲座的美妙之处是当学生遇到难题准备请教时,教师能及时的给予指导.教师更多的成为学习的引领者而非内容的传递者,也有机会巡视学生之间的彼此帮助、协作互动,相互学习和借鉴.当教师尊重并参与学生们的这种学习方式,他们自然认识到,教师在这里,是在引领他们的学习,而不是发布指令.
诚然,知识内化的交流沟通非常重要,但这仅是翻转课堂教学的优势,也不是最核心的本质. 观点三:翻转课堂的最核心的东西是教育观念的颠倒翻转.
翻转课堂的特点是课堂教学时空的翻转,教学形式的翻转和教学内容的错位,但究其根本是教育观念的翻转.翻转课堂蕴含的教育观念是“学生本位”和“学习主体”.翻转课堂蕴含的价值在于对传统教学的课堂教学走向是一种拨正,也是对课堂教学本原的一种回归,学生可以不被安排在教室里听统一标准的讲解,可以自由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学习的时间、空间和方式,实现随时随情随点的自由学习,可以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形式,以及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和难度,使学习个性化的特点得以充分地实现,这种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有充分的尊严感和成就感.
事实上,翻转课堂从一开始就是“课前在家听看教师的视频讲解,课堂上在教师指导下作专业(或实验)”这两种学习方式的混合;后来翻转课堂在吸纳了“慕课”、“微课”的特点与长处以后,更进一步发展成为“在线开放课程”与“课堂教学”方式的混合。为此,一些学者认为,“在本质上是一种将面对面的、传统的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结合起来的混合学习模式,它是家、校分别在学生学习中(扮演的)角色与功能上的调整。”
翻转课堂的实施促使教育观念的颠倒翻转,给学生以表达和实现本能需求的机会和可能,这是重要的,但这是翻转课堂学习方式的外在形式,也不是核心之所在.
观点四:翻转课堂的最核心的东西是自主互动的有机结合.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B.S.Bloom)提出的“掌握学习论”认为,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并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几乎所有的学生(90%以上)都可以达到掌握水平.
按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知道、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六个层次.这六个层次是从简单到复杂,难度不断加深的过程.知道、理解两个层次的“知识传递”过程解决的是“是什么”的问题,应用、分析、评价、应用四个层次的“知识内化”过程解决的是“为什么”的问题.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是把有内在逻辑联系结构的教材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关联起来,新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新材料在学生头脑中获得新的意义
[4]
[3]为结果.比知道知识“是什么”更重要的是知识的发生、知识的发展、知识的应用、知识与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等,这也就是“为什么”的问题.明白“为什么”的第二个阶段往往比第一个阶段更难,这是因为一些学生满足于浅尝辄止、一知半解,更多的学生在内化感悟中由于自身掌握的知识量偏少,或者找不到自身所掌握的零碎知识中哪个部分来与新知识进行“关联”,因而形成挫败感,也因此丧失了学习动机与成就感.这时最需要的就是教师的点拨和同伴的协作讨论.
传统的教学结构一般是教师白天在教室上课传授知识,学生晚上(回家)做作业感悟巩固.这种教学结构存在较多的问题,教师为了学生能够很好地巩固所学内容而布置较多的作业,学生回到家以后,完成作业是“硬”任务,是否真正懂了,倒成了“软”任务;学生不停地赶作业,往往主观上是为了完成任务,客观上在反复操练中也掌握了一些方法.而在作业中遇到困难时,往往单身一人找不到请教与商量的导师,导致部分学生为了跟上班级群体进度不可能按自己的时间与节奏自主地进行学习,最终很难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换而言之,传统教学是将难度最大的学习环节(内化知识、高级思维学习,极其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同伴的协作讨论)错误地安排在最不利于解决最大困难的环境(课外环境、得不到交流、得不到支援、得不到启发)中,将适合自由、自主学习的环节(传授知识、初级思维学习)安排在一切由教师掌控的课堂中.传统教学在“统一进度”的制约下,无法兼顾到学生的差异.所谓“因材施教”、“抓两头,带中间”都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景.
翻转课堂虽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但其依据的理论依然是我们教师所熟悉的布鲁诺的掌握学习法.翻转教学将学习流程分为两个阶段,即“知识传递”过程与“知识内化”过程.为什么带有互动特色的翻转课堂一再被研究者提及呢?翻转课堂的最大魅力在哪里呢? 结构影响功能,同样是碳元素,由于结构不同,在自然界中生成了柔软的石墨和坚硬的金刚石.翻转课堂为学生的差异学习提供了很大的可能性,它不仅满足了学生学习时间的不同,还照顾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业兴趣、学习水平等方面的差异.
翻转课堂教学特别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维生成品质和创造品质,强调教学是在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多因素的持续相互作用中动态生长的生成过程,学生对已知的结论性知识的把握已经不是主要目的,教材仅是学生迸发思维火花的资源,课堂成为学生体验生命意义、实现自我超越的空间,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达到和谐与统一,从而为自我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翻转课堂的最大魅力在于自主学习与互动学习的有机结合,在于给不同的学习阶段匹配了最合适的学习环境,各安其位,各得其所.接受知识,能灵活掌握时间和方式;知识内化,互动交流,教师点拨.由于安排得当,学习的内部驱动器得到激发,学习的全过程是一次主动、愉快的“探究之旅”,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与行为,转化为理性素养.
这才是翻转课堂教学的本质!这才是翻转课堂教学的生命力!
臧桥中心校 刘娜 2016.9.22 摘要: 在分析探讨翻转课堂内涵的基础上,提出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具体流程,并设计出支撑翻转课堂教学实践顺利实施的教学平台,以期为我国实现教育模式创新、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 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教学平台;教育信息化前言
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虽然很多学校、教师早已认识到这一事实,但传统教学统一的“课堂知识传授”却无法真正实现分层教学。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实现了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过程的颠倒安排,使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自己掌控学习的进度和速度。学习速度快的学生可以掌握更难的课程内容,速度慢的学生则可以反复学习,并寻求教师的个性化指导。它在一定意义上促进了个性化教学的实现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本文在分析探讨翻转课堂教学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具体流程,并设计出支撑翻转课堂顺利实施的教学平台,以期为我国实现教育模式创新、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一些借鉴。翻转课堂的内涵
2.1 翻转课堂的概念
翻转课堂是相对传统课堂的教学过程而言的。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而把知识的内化过程留给学生课下独立完成,这就导致本应用于师生互动、同伴交流协作的课堂,常常被教师一个人占用来“传授知识”。学生在长达45分钟的“被动接受”过程中一直处于“听课”“记笔记”的状态。有些学生由于害怕知识有所遗漏,精神会高度紧绷,而有些学生由于不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在课下的“自我知识内化”过程中,学生由于缺少教师和同伴的帮助容易产生挫败感,丧失继续学习的热情和动机,知识无法从根本上被学生内化到其认知结构中。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的教学过程,它将“知识传递”过程放在课堂外,学生借助于教师制作的教学视频和开放网络资源自主完成知识的建构,而课堂则成为他们完成作业、探讨问题或得到个性化指导的地方。因此,在翻转课堂中,学生摆脱了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成为整个教与学过程中的主体,所有的知识都需要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动手的过程中掌握。
2.2 翻转课堂的教学流程
1)课下“知识获取”过程。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及学生整体情况制作一些时间短、信息明确的教学视频,每个视频针对一到两个特定的问题,供学生课前观看学习。学生则依据自己的特点选择观看视频的侧重点、次数和速度等,完成信息的主动加工。当他们遇到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时,可以随时后退、反复观看视频,或借助于网络上的各种教育资源拓展思维,也可以在交流平台上与教师、同学交流讨论。
学生完成“知识获取”后,可以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网络平台中完成一定的课前针对性练习,检查自己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巩固学习内容。同时练习结果也会提交给教师,这样教师在第二天上课前就可以了解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盲点区”,以确定课上应创立怎样的问题情境来帮助学生达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
2)课上“知识内化”过程。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就自己在课前知识建构过程中产生的疑惑向教师请教,接受教师的启发和个性化指导。由于学生在学习提问中带有很强的目的性,因此效率高。教师则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在课前观看视频、完成练习时产生的疑惑,总结出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供学生选择探究。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采用自主探究和小组协作相结合的方式:①通过自主探索,培养提高其独立学习的能力;②通过小组协作,在相互学习和借鉴的过程中拓展对知识的理解深度,并提高其协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3.1 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
每一堂课要想在实践中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就应该提前对其进行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相比,有着颠覆性的变化和典型的特征。因此,教师有必要对其教学设计的流程进行重新规划。笔者在分析翻转课堂深刻内涵的基础上,结合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求,总结出翻转课堂教学所要遵循的教学设计原则。
1)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由于教学过程的完全颠倒,翻转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和地位发生质的变化。首先,教师由“知识传授者”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在翻转课堂中,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是教师制作的教学视频和各种网络资源。这就意味着教师不再承担“传授知识”的绝对主体角色,而是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设计探究型活动供学生研究。并且在学生“完成作业”“探究讨论”等“知识内化”阶段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帮助,以确保每位学生将所学知识完全吸收掌握。其次,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探究者”。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翻转课堂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他们可以自定步调,制定学习的时间和速度,碰到难以理解的知识时可以反复观看教学视频或搜索相关教学资源,而不是被动等待教师的“直接告知”。同时在课堂上学生不再仅是独立完成作业,而是参与到教师设计的课堂活动中,在与教师、同伴交互协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深入掌握知识。因此,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应当以学生为中心,视学生为认知的主体,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
2)课堂互动交流有效性的原则。课堂互动交流是指在课堂上,教师用语言或非言语信息激发一个或多个学生思想,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5]。在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课堂互动交流应该有准确的定位和深入的理解,不能简单地认为“提问等同于交流”“交流越多越好”,忽略课堂交流的质量,而是应该根据学生的课前知识掌握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探究问题,与他们展开讨论,以确保课堂互动交流的有效性。
3)“授人以渔”的原则。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及知识的累积速度加快,没有人可以在课堂中学到所有知识。在此背景下,国际21世纪教委会提出未来教育必须围绕4种基本能力来培养新一代,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学会求知。正如德洛尔的报告所阐述的:“学会求知是培养学会学习的能力,更多是掌握获得知识的手段,而不仅仅是获得分类的系统化知识。”因此,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中应强调“授人以渔”而不是简单的“授人以鱼”,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的情境,培养他们探究思考的精神和能力。
3.2 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内容和步骤
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内容主要包含课前知识获取和课堂知识内化两部分。
1)确定教学目标。教学是促使学习者朝着目标所规定的方向产生变化的过程。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具体和规范,直接影响到教学能否沿着预定的、正确的方向进行[7]。因此在教学设计中,首先要分析确定教学目标。
2)分析学习者特征。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在设计时必须考虑学习者的哪些因素或特征会影响他们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学习者特点的个性化课堂方案,使方案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原有心理发展水平及学习风格。
3)选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资源。通过对教学目标和学生原有知识水平的分析,学生起始能力和终点能力之间的差距就可以确定,接下来教师就应该设计合适的教学资源供学生学习,以填补学生学习前后的差距,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4)设计自主学习环境,支持学生课下学习过程。翻转课堂中学生获取新知识的主要渠道是其课下的自主学习过程,因此有必要对其自主学习的环境进行设计,支撑学生顺利完成课下的“知识获取”。具体设计定位:①提供给学生无缝的学习机会,使他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移动学习终端,随意地开始自主学习的旅程[8];②支持学生与学习共同体的协作学习和无缝沟通,学生可以利用网络交流平台与教师、同伴随时展开讨论、分析疑惑;③满足个性化学习的要求,根据不同学习者的不同操作,主动推送符合其学习风格和特征的个性化资源。
5)课前学习效果评价设计。教师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设计一些题目,供学生学习视频后完成,并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及结果进行测量,给予价值判断,以检测其知识掌握的程度。
6)课堂探究情境设计。教师根据学生课前知识的获取成果,设计有探究意义的问题情境,供学生在课堂上探究学习,以促进其知识的内化过程。
7)学习成果交流展示设计。设计成果交流展示活动,促使学生将自己的探究结果以及在探究过程中收获的心得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实现思想的碰撞升华。翻转课堂教学平台设计
在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过程中,信息技术是学生“课下知识获取”和“课堂知识内化”得以顺利实现的有力杠杆。只有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学生才可以在课外随时获取教学资源、与教师、同伴“零距离”沟通,避免像“无头苍蝇”似的独立学习,实现知识的有效获取。教师才可以随时获取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知识掌握程度,以便为第二天的课堂探究情境设计做好准备,通过课堂探究活动促进学生的知识内化过程。
为支撑翻转课堂的顺利实施,从根本上帮助学生完成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笔者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构建一个个性化协作式的教学平台。
4.1 教学平台总体设计
本系统主要分为五大模块:资源发布共享模块、交流互动功能模块、学习检测跟踪模块、资源推荐功能模块。
四、翻转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提供可能,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因此,课堂教学应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改变以往过分关注教师教得好不好,练得多不多的现象,重构学生课内、课外的学习流程,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增强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学习的自主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的“教”应注意三点:
(1)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后还不能理解和掌握的地方。学生自学已掌握的,一律不教。(2)教的要求:不就本论本、不就题讲题,而是以问题和习题为载体 寻找出规律、探讨方法。
(3)教的方式:让学生先讲,如果学生讲对了,教师不再重复;讲不完整的,达不到深度的,教师再补充;讲错的教师要更正。2.翻转教学建议流程图(1)预习导学
学生通过教师精心编制的导学案及针对核心知识点、疑难点录制的微课,认真自学,完成基础知识储备。要做到先学后教,不学不教,不做不教,不批不教,以学定教。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站在学生的角度,精心编制导学案。导学案的编制要改变面面俱到,忽视学生思维的状况,以问题为导向,启迪学生思维。(2)预习检测
预习检测内容的选择应立足教学内容的核心内容,有助于学生检测学习成果,发现学习中的问题等要求设置。检测题的难度应立足于学科学业水平测试要求,题量不能太多,以学生能在10分钟左右完成为宜。不出难题、怪题、偏题,保证大部分学生在认真完成学案导学的基础上能独立完成。(3)疑难突破
学生通过导学案的学习、预习检测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找出知识及方法上的问题及困惑,向同学、教师寻求解决方法。疑难突破是课内学习的核心步骤,可分为四个环节,既学生提问,小组讨论,展示交流,师生互动四个环节。(4)知识检测
精心选题,强化变式训练,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知识检测题要尽量做到知识点的全覆盖,难度要求要比预习检测稍高。要善于将课本题拓展、引伸,围绕核心知识、主干知识选编补充题。教师要使尽可能多的习题在课内得到解决。(5)互动小结
激励学生归纳知识,形成知识网络,教师在学生总结归纳的基础上,完善知识网络。总结应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对知识的总结,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对本节课的内容,形成知识体系,对规律性的东西予以总结,对做错的地方要着重标明,对于知识的不足要强化课后训练。二是对学习方法进行总结,对体现的学习方法及学习思维进行总结。(6)巩固提升
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课外延伸环节,主要是习题检测,检测题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层设置。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布置一些有趣味性、挑战性、创新性的选做题。对解题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可基础题、中档题。从基础抓起,从最差的学生抓起。保证上层生吃得饱,下层生吃得了,人人有事做,人人得到发展。
五、实施翻转课堂的方法 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首先要认真分析教材,吃透教材,对本单元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本主题共有四部分内容:化学物质的多样性、微粒构成物质、认识化学元素、物质组成的表示,整体而言,本主题带我们走进一个奇妙的微观世界,通过微观粒子之间的运动了解化学。结合“翻转课堂”的特点,通过三步走完成“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
第一步分割内容:本单元集合了初中较多的概念,我们首先要将本主题的概念和比较抽象的分子之间的运动等知识点整理出来,以每个知识点为一组,每一组就是一个比较短的视频,需要注意的是,每一组内的知识点联系比较紧密,但是每组和每组之间的知识点联系不大,结合“物质构成的奥秘”,在本主题中,基本上每个课题就是一个小组,有的还可以适当调整。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以组为单位进行录制视频。
第二步录制视频:如果想要提高录制的效果,就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好好准备。每个视频不要太长,越短越好,5-8分钟为最佳,每个视频就是一个知识点。比如我们在录制“原子的构成”这个课题时,就可以录制一个视频,主要包括两个内容,一个是教师需要讲清楚原子的概念,另一个就是穿插一个情景,例如“水分子的分解动画”,或者“原子弹爆炸时的蘑菇云”等,通过这两部分内容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原子的构成。
第三步答疑解惑:将教师讲解的视频录制成功后,从技术的层面解决全校师生共享的问题,通过共享,学生就可以随时随地的去看视频进行学习,甚至全校的任何学生都可以去看,这就凸显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在课下掌握,而在课堂上,我们需要处理两个问题,一个是做与视频中相关的作业练习,巩固学生的知识能力;另一个就是解决学生在观看视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因此,课堂由以前的传授变成了现在答疑与讨论。
通过以上三步的实践,学生对“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主题的内容既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又让学习的效果有了大幅的提升。“翻转课堂”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使本主题的内容显得轻松而有趣。尽管如此,在实践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重要的知识点需要学生在课下学习,这就需要学生具有足够的自学能力和足够强的自制力,这也是以后教学发展要努力培养的方向。
4.2 系统功能模块详细设计
本系统的核心模块主要包括资源发布共享模块、交流互动模块、学习检测跟踪模块、资源推荐模块。下面主要是分析各模块的主要功能。
1)资源发布共享模块。教师是教学资源的直接管理者,负责在系统上发布提前录制好的教学视频以及与学习内容相关的优秀开放资源,供学生下载学习。并将各主题相关知识点通过内在的关联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一个知识地图,形成结构化的知识网络,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点的关系,方便对知识点进行搜索[10]。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若寻找到更加有益的信息资源,也可以上传到平台中,经教师审核成功后发布,与其他同伴共享。
2)交流互动功能模块。此功能支持在线发帖、实时语音、视频通话功能。当学生在课下自主学习过程中,针对某一知识点产生疑惑时,可以与教师、同伴进行“无缝”交流讨论。此功能减少了学生“独自学习”时的孤独感和“遇到难以解决问题”时产生的挫败感,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高效获取。
3)学习检测跟踪模块。此功能使教师能够随时获取学生课下学习进度信息和知识掌握程度信息,以便根据学生知识获取情况安排设计课堂上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与应用”。
学习检测首先需要构建正确检测结果模型,使计算机能够自动分析怎样的解答是正确的。学生观看教学视频后,开始进行在线知识测验。系统将学生的检测结果数据与正确检测结果模型对比后,自动分析统计出学生每一题目的正确率反馈给教师。教师可以登录到系统查看学生学习进度和知识点掌握的“盲点区”。
4)资源推荐功能模块。此功能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检测结果数据,分析学生学习的难点和知识掌握“薄弱区”,为其推荐个性化的学习资源,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结语
1 翻转课堂的意义
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Woodland Park High School的化学老师Jonathan Bergmann and Aaron Sams在课堂中采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并推动这个模式在美国中小学教育中的使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翻转课堂的方法逐渐在美国流行起来并引起争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最主要的核心理念就是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翻转”,相比于以往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死记硬背”,学生被动学习的情况,翻转课堂更加注重学生的课前学习,学生在进行课堂学习之前利用教师提供的视频和相关学习资料进行预习,从中找出问题以及自己不懂的难点、疑点,利用课堂时间跟教师进行深层次的沟通和讨论,不仅能够深化学生的学习概念以及学习内容,而且能够促进学生之间有效的合作性学习,更加能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良性沟通和互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将时间利用起来,相较于传统课堂教学,翻转课堂更重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1]。网络视频课程作为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有效的代替教师的部分教学工作,而且能够让学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但是视频教学并不能完全取代教师的地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真实互动,所以在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时候要充分掌握好利用视频教学的“度”。在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将课前预习学习时遇到的难点、问题在课堂进行的过程中反映给教师,教师和其他学生可以共同讨论帮助解决,这样不仅教师可以在整个过程中顺利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学习进展,而且能够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真正实现分层教学和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
2 认知负荷视角下的翻转课堂
相关学者研究表明,认知负荷分为三类,包括内在认知负荷、外在认知负荷、以及相关认知负荷,简单来说,内在认知负荷是由学习材料的难度以及个体体验知识所决定的,因为学习材料具有种类、复杂性等特点并且这些特点是确定不变的,所以学习材料本身需要的内在认知负荷是没有办法改变的。其次外在认知负荷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没有贡献的心理活动所引起的,比如学习材料的组织和呈现方式对学生没有起到直接的影响和效果,这时就会产生额外的负荷,外在认知负荷是不利于学生学习的一种存在。最后关联认知负荷是指帮助构件图式和图式自动化的负荷,关联认知负荷正好与外在认知符合相反,关联认知负荷是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认知负荷,关联认知负荷能够科学有效的促进学生更好的将认知资源合理的分配到有效的学习活动中去[2]。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知识内化的阶段,课前训练的作用能够体现最大化,第二次知识传递的时候就能够充分为学习元素以及管理信息的复杂性留下了较大的空间,课前训练效果越大,翻转课堂教学成果也就越理想。
3 翻转课堂的典型模式分析
相关研究者认为科学应该是在自我调节的过程中,学习者形成新的推理模式,对翻转课堂的典型模式分析很重要,能够直接影响学生与教学工作者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在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时候,第一个阶段首先是探索,也就是说,在最低限度的指导下,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先提出几个问题,学生在这些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材料对其进行探索。在进行探索的整个过程中,学生会遇到不同类型的问题,并且根据学生自己的思维思考模式来对问题进行推理。第二阶段就是解决问题,在第一阶段学生发现问题之后,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并且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对知识的诠释来获取知识。最后一个阶段就是学生要将这些概念以及学习方法用到新的领域当中,合理的扩展适用范围,让学生在整个过程中通过重复练习不仅能够获取有效的知识,而且能够获得新的思想,并且提升自己的思维思考模式。
在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有效的利用视频教学可以使翻转课堂教学成果更加顺利,利用视频教学主要包括学生观看教学视频和提交视频反馈这两个方面,教师在给学生观看视频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首先要对相关概念、定义进行解释,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能够利用这些概念和定义,并且要求学生在观看完视频教学内容之后,要及时作出反馈提交总结[3]。通过学生总结和完成视频教学内容的问题,教师能从中看出学生的学习整体情况以及每个学生的优劣势,这样教师能够结合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学习质量和水平更好的安排课堂教学活动。
4 翻转课堂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通常是传统教学过程中的两个阶段,知识传授指的是教师通过课堂授课将知识内容传达给学生,而知识内化则是指学生需要通过课后作业、实践操作来完成的;相较于传统课堂教学,翻转课堂则颠覆了这种教学形式,翻转课堂上,知识的传授是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在课后进行完成,知识内化则是需要在课堂上经老师与同学的帮助以及相互协助来完成的,这种教学模式形成了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其中一个核心特点就是在课堂上充分减少了教师的讲授时间,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做学习活动时间,这些学习活动应该基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境,让学生能够在交互协作中完成学习任务,在整个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翻转课堂有效的将课堂内讲授的内容转移到课外,在不减少知识量的基础上,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性,学生可以充分提高自己对于只是的理解程度以及理解能力,并且当教师在进行评价时,课堂中的交互性就能够被很有效的应用,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评价反馈,找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点,客观的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对以后的学习能够更好的掌控。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高效地应用在教学之中,教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翻转课堂的实施过程中,教学录制视频的质量、学生进行交流的指导、学习时间的安排、课堂活动的组织,都对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加强对教师信息素质能力的培训,在视频录制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录制情感丰富、生动活泼的教学视频,避免死板、单调的讲述。教师在网络教学平台中要引导学生积极的进行理论前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学习是人这一生从小到大都需要做得事情,也是人类最有价值的活动之一,而时间作为所有学习活动的基本要素,占有很重要的作用,只有保证充足的时间才能对学习效率以及学习成绩有所保障,翻转课堂就是利用“节省”时间的特点最大化的完成教与学的时间分配,翻转课堂的关键之处在于教师需要认真考虑如何利用课堂中的有效时间,来完成教学质量的高效化、学生接受知识能力的最大化。
5 结束语
在课堂教学中,以往传统课堂多数都是以讲授为主,即使学生通过预习对该部分内容有所了解,但是在课堂上仍然要讲解这部分的教学内容,但是翻转课堂的运用就能够在节省时间的基础上有效的帮助学生们解决他们在预习当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在翻转课堂上,教师要适当的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教学活动,不仅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锻炼,而且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团队意识以及小组协作能力等,教师要充分利用课上时间帮助学生有效的实现个性化学习,从而实现翻转课堂的教学目的和意义。
摘要: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教育行业也在进行着不断的改革和探究,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翻转课堂是一种将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活动相互颠倒的一种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科学合理应用,能够让学生的认知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分配,从而能够有效的提升学习质量、水量和效果。
关键词:认知负荷,翻转课堂,典型模式
参考文献
[1]孙崇勇.认知负荷的测量及其在多媒体学中的应用[D].苏州:苏州大学,2012(08):33-35.
[2]金陵.教育技术协同创新与多元发展[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3(05):59-63.
关键词: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434
在长春市电教馆和汽车区教育的组织下,我校一行5人,参加了在合肥举办的2014全国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研讨会暨第七届全国中小学互动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使我亲身体验了新技术是如何应用教學和服务教学,在优质课上课展示观察与交流环节,讲课的教师充分展示了新媒体、新技术的有智慧、有亮点的教学设计,让我们感受到了世界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崭新的教育技术手段,尤其是大数据时代,给教育教学带来的历史性变革,北京师范大学陈丽教授关于《翻转课堂的基本原理与教学策略》的精彩报告,令人耳目一新。翻转课堂实现了以下几方面的翻转,必将是未来大数据时代学生学习甚至全社会学习的趋势和潮流。
一、翻转了传统的教学观念
翻转课堂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提出了“了解学生的差异、顺应学生的差异、转变教学的方式,促进深层次学习”的教学观。允许学生不同的步调,这才是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各层次学生不同的发展。同时,翻转课堂重视学习环境的变化,把网络学习平台做为翻转课堂的支撑,网络平台充分发挥在学生获取知识过程中的工具作用:通过虚拟实验等情境支持“做中学”的 情境工具;支持协作学习的交互工具;自主探究的认知工具;成果的呈现、自我反思的反思工具;学生管理、资源管理、作业管理、答疑等的管理工具;学习过程的大数据分析的记录工具等支撑作用,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学习环境和学习平台,建立一种基于大数据时代的学习环境。
二、翻转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评价模式
传统教学往往是课前课后由学生自学,而学生有依赖心理,反正老师会在课堂上讲。而翻转课堂则可以很好地利用混合学习模式,巧妙地将在线学习与面对面的教学、新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以及其应用和迁移有机地结合起来。翻转课堂的主要活动由四部分组成:即知识获取活动、解惑与训练活动、应用于创新活动、反思与评价活动。强调的是学生根据网络平台,查阅其他在线资源和信息,课前自主学习、评价练习;更加重视学生学习成果的反思与评价,通过学生博客、学生电子档案袋、微信等现代网络信息手段,实现和改变了传统的学习评价方式。
三、翻转了传统的教学环节
过去学生在课堂上齐步学习新知识,课后自主学习,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翻转课堂提出:反馈——过程反馈,个别化指导;组织——课堂师生交互、生生交互活动;整合——学习资源、认知工具的整合;设计——课下学生自主学习的任务和步骤等四个关键环节。这使教师在大数据时代的备课就显得尤为重要,活动的设计、资源的整合、材料的提供、评价的方式、方法都需要重新思考。
四、翻转了教师的角色
传统课堂里,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播者,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总体上是被动地学习者,回答简单问题的学习者,单纯的知识竞争者。但在翻转课堂里,教师是知识的建构者、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帮助者;学生是主动地自主学习,竞争与合作的参与者。师生角色的转变,体现了现代翻转课堂所追求的角色。翻转课堂中教师的最大职责就是明确指导学生如何思考,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讨论;让学生将所学的内容联系起来,鼓励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设计学习的步骤——组织基于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策略;培养学生分析、评价和创新能力。
翻转课堂有以下几个好处:第一个好处是学习结果保持率比简单地听讲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学生的认知参与度是不同的,学生的学习结果保持率也是不同的。我们都有感受,能够向他人讲解自己已经理解的知识,学习结果保持率非常高。第二个好处是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回答钱学森之问。创新能力怎么培养,只有在学生的认知参与度非常高的学习活动中,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简单的听讲是不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用新的教学方法来做,仅仅用讲的方式,无论谁讲,也只能解决记忆层次和理解层次的目标。第三个好处是翻转课堂有利于学生按照自己的步调来学习,老师讲课的视频学生可以反复看,练习可以反复做,这样对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也是有益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基础。
新一代信息技术带动了全球数字化学习的迅速发展,自2010年以来,从微课程和翻转课堂实验开始,线上线下学习融合的混合型学习方式将形成全新的数字化学习范式。未来的课堂将以数字化学习为中心,学习社区带来交互式方式变革、翻转课堂带来的学习方式的变革、微课程带来的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变革、虚拟技术带来的探究式学习新方式变革,形成大数据分析,构建全新的学习需求分析和学习监测系统。这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且行且思,从知识呈现方式、学生掌握知识的的渠道、学生交流合作的策略等各个领域,与时俱进,用我们的努力还学生一个全新的课堂。
翻转课堂的实践让我们看到,传统课堂的教与学之间的关系正在改变。我们的课堂正由传统的讲授式变为学生主动建构的课堂;在新型课堂关系中,老师是帮助学生获取问题答案和发展高阶能力的引导者和帮助者;学生的学习不再那么依赖老师,而是自主的;同学之间不仅有竞争,还有合作与互助;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实现了学习目标,还将学会如何学习。未来的课堂上学生一定是处于主动地位的,而不再是被动的。今天我们拥有很多好的技术,对教育领域来说所有的技术都是我们的工具,可能是我们改革的助推力,教育信息化不是为了熟练掌握技术而引进技术,我们运用这些技术的目的,一定是为了完成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参考文献
【翻转课堂的优点】推荐阅读:
翻转课堂的尝试与反思10-27
化学翻转课堂06-03
翻转课堂模式07-21
02翻转课堂学习06-04
翻转课堂学习总结07-22
“翻转课堂”听课心得09-26
翻转课堂小学英语10-07
翻转课堂测验四答案10-24
基于任务驱动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研究10-24
翻转课堂教学法考试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