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社区公共户

2024-09-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上海市社区公共户(精选11篇)

上海市社区公共户 篇1

我也是其中一员,被狠狠的折腾了一番,所以把正确的流程在这个地方写一下。

使用人群:

写的是上海的集体户,但是没有买房的人哦,户口在延安西路900号的集体户中的。

要准备的材料:

(1)承诺书

租房所在区域的当地派出所会给你的,不用准备,去了直接填写。

(2)父母的户口本原件复印件

我是未婚的,所以只要父母的,如果是已婚的,可能需要配偶的哦。

(3)单位证明(见附件)

需要盖章的,所以先在公司办好,不用去跑了。

(4)房管部门出具的房屋租赁合同登记备案证明

去当地房管部门办理。如果不知道上网查,或者问问居委会。我是房东就知道的。需要带的材料是房东本人带房产证、房产证拥有全部人的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租赁合同(见附件),还有你本人的身份证原件复印件。

(5)中心集体户口人员户籍迁出申请表(见附件)

直接打印附件就可以了,要单位盖章的哦。

办理流程:

1、下载附件中几个文档,把在职证明和中心集体户口人员户

籍迁出申请表两个先给单位盖章。

2、让你父母把他们的户口本快递给你,如果结过婚的,配偶的也要。原件和与复印件都要的。

3、和房东商量,房东一般是小心谨慎,你要做的事情就是说

服房东,方法:让房东去问社区民警,办理这个只是证明你租用这个房子,户口是落到当地派出所的,不是落到房东家里,有任何损失你来承担,让房东放心,由于需要房东和你一起去房管部门,会浪费房东时间,你最好能送点东西给房东作为辛苦费。房东肯定要想想和问问的,房东同意和你去房管备案就解决问题的80%了。

4、你先打听当地房管部门在什么地点,问问保安或者居委会,上网查的可能不准确,和房东商量一个时间,带上房产证,房产证可能会属于几个人的,这几个人全部的身份证或者户口页都带着,还有要带上租赁合同,租赁合同注意哦,附件中的一定是可以的,其他的可能不行,不行的话,在房管部门打印一下,花点小钱。其中一个房东和你一起去房管所,你们办完会拿到租赁合同登记备案证明。拿到租赁合同登记备案证明已经完成90%了。

5、去当地派出所,问问小区保安居委会在哪?再问问当地派

出所在哪?然后去当地派出所,把上面的材料全部给他,他会给你一个正面是迁户口信息,背面是承诺书,你只要写好正面信息,大致上要写姓名、身份证信息、父母户口所在地,你之前户口所在地,就是延安西路900号,现在迁入的户口所在地就是当地派出所所在地。背面的承诺书:本人之前户口在什么地方,由于上海市规定,集体户进入公共社区户,本人所租赁的房屋所管辖的派出所是哪个派出所,本人直系亲属在上海无房产,所以申请迁入***。办理好之后,你就会拿到受理回执单,等15天。

6、我现在就在等这15天拿核定表,拿到核定表和小白卡,去

冠生园路401号办理迁出就好了。

上海市社区公共户 篇2

1 实施基础

上海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筑面积4 671.96 m2,业务用房2 300 m2,共有职工165人,卫生技术人员达到138人,其中中级及以上医务人员76人,承担和履行浦兴街道40个居委18.9万常住人口的“六位一体”卫生服务职能。中心长期以来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近5年来曾获得上海市平安单位、区文明单位和区创建健康促进医院示范医院等荣誉。

2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功能的实践与探索

2.1 服务架构

目前,该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架构主要由区域卫生行政部门、区域卫生专业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区域街道及居委等单位和部门组成,形成了政府倡导、专业支撑和基层实现的体系架构。其中第一层为统筹层面,由区域卫生行政机构主导,起到了实施统筹、协调推进的作用。第二层为技术支撑层面,主要由区域公共卫生专业机构包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所和疾控精神卫生分中心等组成,提供疾病监测、健康宣教和社区干预的技术支撑。第三层为核心实施层面,由浦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导,承担动态电子健康档案建档、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执行、慢性病监测和疾病动态干预等职能,而街道、居委主要承担社区沟通、联络等协助职责。

2.2 服务概述

该社区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主要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预防保健部承担,转变以往要任务、等指标的工作模式,中心将社区公共卫生理念融入现有的预防保健、诊疗服务、家庭医生责任制签约服务以及健康管理等各项日常工作中,集合多种资源,通过组建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小组主动介入为辖区居民提供健康体检、疾病监测、健康宣教及咨询等个性化服务,此类服务内容与国内相关专家提出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功能的相关建议相契合[5,6]。

2.2.1 机构设置。

由中心预防保健科负责推进,共配备23名专职工作人员,组建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小组,推进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组织、实施、推进和评估,定期由区专业机构为开展相关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提供技术支持,每月由质控科进行统一考评。

2.2.2 服务主体。

整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资源,由防保科牵头组织,科内设置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小组,突破单一人员结构,23名成员包括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和中医学等多学科的医务人员。所有人员根据专业、特长和工作经验等制定工作职责和目标任务,分片包干、分工协作并各司其责,提供社区公共卫生服务。

2.2.3 服务人群。

以所在社区为服务基点,面向健康人群、重点人群和慢性病人群等全人群主动或按需提供社区公共卫生服务。

2.2.4 服务内容。

(1)建档立卡。以社区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持续动态监测高血压、糖尿病等主要慢性病,进行危险因素评价,完善动态电子健康管理档案管理。(2)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括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肺炎疫苗等。(3)动态评估。梳理分析现有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结合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的内容,由各个专业机构进行业务指导和支撑,通过定性和定量评估,分析区域慢性病、传染病的发病趋势,初步研判公共卫生的服务和干预重点。(4)健康宣教与个性化指导。根据前期的建档立卡和动态评估,就个体化开展自我管理式的指导,在改善生活方式、加强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方面提供疾病咨询、健康讲座等服务。(5)综合干预。整合辖区公共卫生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疾病监测、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和计免随访等一揽子的综合干预措施。

3 工作成效

3.1 回顾性分析

2010—2013年间该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主要包括健康档案、慢性病监测、传染病防治、健康教育及评估、人群保健和综合干预等历年完成的工作量情况,见表1。

3.2 人力资源情况

该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团队共由23名成员组成,团队设立负责人1名,组员中专业分布为:预防医学专业8名,占34.81%;临床医学专业5名,占21.7%;护理专业7名,占30.4%;中医学专业1名,占4.4%、其他2名(主要为卫生事业管理),占8.7%。对项目人力资源倾斜配布,在传染病防治、消毒和结核病防治等重要岗位配备A、B角,由2名医务人员同时负责,共同执行、相互支撑和互为补充,提升服务水平。

3.3 工作机制

3.3.1“多元化”衔接支撑机制。

加快社区公共卫生功能的接受和普及程度,在通过辖区家庭责任制医生提供门诊诊疗、家庭病床和转介指导等传统医疗服务的同时,将建档立卡、老年人体检、疾病监测、健康宣教和动态评估等内容以固定模块穿插其中,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等组合菜单式服务,使服务对象的健康管理需求得到满足。

3.3.2 细分服务对象,提供精细化服务。

将社区人群细化成三类,提供公共卫生“精细化”服务。第一类是基本人群即健康人群,提供涉及传播健康知识,开展慢性病防治宣传和早期监测。第二类是重点人群即高危人群,主要是在健康档案建档过程中发现具有慢性病遗传病史和高危发病因素的人群,开展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及定期筛查,提供指导与干预。第三类是核心人群即慢性病患者,对明确诊断慢性病的患者,提供公共卫生日常随访、治疗康复干预指导和家属宣教等组合菜单式的服务,并与二三级医疗机构开展转诊治疗。

4 存在的问题

首先,民众的公共卫生服务意识有待提升。在疾病周期干预中,人们往往注重对疾病的治疗,而对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性认识不高,“防重于治”的意识较为缺乏,对现有建档、宣教和干预工作带来不小的难度。此外,团队式服务队专业人才的综合能力较高。在服务过程中,虽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采用了“内培外引”措施,在服务团队人才培训中进行人事入编、政策倾斜和项目支撑等有益的尝试,但就目前现实需求,服务团队的相关人才仍处于短缺状况,整体专业服务能力有待提升。

5 结论

该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功能状况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笔者认为,今后工作重点在于,首先应积极争取政府重视,突出政策主导作用,在人、财、物等资源配置上加以优化,推动公共卫生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应加大整合多种资源,鼓励现有人员通过参加职业培训、继续教育提升服务能力,同时持续在政策上适度倾斜,保障人才队伍的稳定性,保持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团队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最后,应结合新闻媒体、电子屏、微信和微博等多种平台,让辖区居民逐步理解、认同并参与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从单向服务到双向互动,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不断提高区域公共卫生服务功能水平。

摘要:目的 分析上海市某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现状,为健全区域功能和完善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从服务架构、实践探索、取得成效和存在问题等方面对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服务状况进行阐述,并采用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量数据分析2010—2013年相关数据。结果 4年以来该社区的公共卫生服务主要包括健康档案、慢性病监测、传染病防治、健康教育及评估和人群保健及综合干预等内容,期间组建医务人员的多学科服务团队,强化了重点项目人力资源倾斜配布,建立并完善“多元化”衔接支撑和“精细化”分类服务工作机制。结论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功能状况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今后应继续争取政府支持和政策倾斜,完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设置,加大公共卫生多学科人才培养力度,不断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功能

参考文献

[1]姚岚,陈子敏,尹卉,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完成公共卫生功能状况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4(7):1780-1782.

[2]刘利群.社区卫生服务—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可忽视的基础环节[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3,17(11):9.

[3]蔡建国,周慧娜.社区卫生服务公共关系模式探索[J].中国全科医学,2012,7(9):680-681.

[4]林民强,邢聪艳,蔡怕嘉,等.我国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全科医学,2004,15(9):2863-2865.

[5]姚建红,舒展,陈启鸿,等.不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公共卫生功能状况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21(10):662-664.

上海市社区公共户 篇3

【摘 要】目的:了解社區从事公共场所类务工人员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情况,HIV、梅毒的感染情况及卫生服务利用情况,以有针对性地对其开展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和提供相关服务。探讨一套切实可行、科学合理针对务工人员的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方式。方法:对前来梅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办理公共场所类健康证的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其血清样本,进行HIV抗体和梅毒抗体检测。共采集734份血清样本,回收734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646份。结果:该人群艾滋病八大常规问题答对率分别41.33%~91.64%;安全套使用率为77.80%;最近一年内有39.32%接受过安全套宣传和发放;电视广播,书报等大众媒介仍然是务工人员主要的知识来源。结论:应针对务工人员艾滋病知识薄弱环节开展宣教,充分发挥社区服务中心的力量,进一步加强务工人员在艾滋病知识方面的健康教育,并提供相关服务和行为干预

【关键词】HIV;社区;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

【中图分类号】R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572-020

上海市社区公共户 篇4

答:经相关职能部门审核符合落户条件的人员,向实际居住地公安派出所提出申请,经批准同意后,办理迁沪落户手续。所需材料的《窗口服务告知单》可自行在市公安局门户网站上查阅,也可在就近公安派出所户籍窗口领取。

2、问:哪些情况可以申请落户“社区公共户”?

答:进沪人员在沪无配偶、无直系亲属、无住房(包括其本人、配偶、直系亲属在沪无个人产权房及租赁公房)、所在单位未设立集体户等原因确无处落户的,可以向公安派出所申请落户“社区公共户”。

3、问:申请落户“社区公共户”的,能否在全市任意派出所申请办理吗?答:不能。申请人应向实际居住地公安派出所申请落户“社区公共户”。

4、问:对申请落户“社区公共户”的,公安机关要多少时间完成审批?

答:申请落户“社区公共户”的,公安机关应在30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批意见。

5、问:何时开始可以申请落户“社区公共户”?

答:①2014年1月1日以后提出进沪申请的人员,经相关职能部门审核符合进沪条件,需落户“社区公共户”的,向本人实际居住地公安派出所提出申请;②2013年12月31日前,原来已以人才类“集体户”地址提出进沪申请的人员,在2014年1月1日以后经相关职能部门作出审核决定的,凭相关职能部门出具的《申报户口证明信》等材料,可以在人才类“集体户”内落户后再迁往其实际居住地“社区公共户”,也可以按落户“社区公共户”的要求,直接到实际居住地公安派出所提出申请。但已经办理户口迁移手续的,须先落户人才类“集体户”后再迁往其实际居住地“社区公共户”;

③目前已经在人才类“集体户”内落户的人员,现在起就可以在实际居住地公安派出所提出迁往“社区公共户”申请。

6、问:设立“社区公共户”后,对引进人才办理上海户籍是否会有影响?答:不会。原有引进人才的申办条件并没有改变,只是户口落户的地方发生了变化(原来是落在人才类“集体户”,现在是落在实际居住地“社区公共户”),凡是符合引进人才申办上海户籍条件的,可以凭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发放的《申报户口证明信》等证明材料,向实际居住地公安派出所提出申请落户“社区公共户”。

7、问:户口迁入“社区公共户”后,待遇会有变化吗?

答:原来人才类“集体户”的人员户口迁到实际居住地“社区公共户”后,其享受的待遇和原来没有差别,可就近享受相关公共服务事项。

8、问:“社区公共户”户口可否办理户口迁移?

答:“社区公共户”户口可以办理迁移手续。如果其实际居住地发生变化的,可以将其户口从原实际居住地“社区公共户”迁往现实际居住地“社区公共户”。如果其本人、配偶、子女等直系亲属在沪有个人产权房、租赁公房或其工作单位设立“集体户”的,应当将户口迁往本人、配偶、子女等直系亲属房屋或其工作单位设立的“集体户”内。

9、问:户口迁入“社区公共户”后,如果生育子女可否在“社区公共户”内报出生?

答:如果出生婴儿父母户口均在“社区公共户”的,其户口可以在“社区公共户”内报出生。如父母一方属本市家庭户或单位“集体户”的,应当随本市家庭户或单位“集体户”父母一方报出生。

10、问:子女户口已随父母报在人才类“集体户”内,现在是否可以一起迁到实际居住地“社区公共户”?

答:只要本人、父母等直系亲属在沪无个人产权房、租赁公房、所在单位无集体户等确无落户条件的,其户口可以随父母一起迁到实际居住地“社区公共户”。

11、问:哪些直系亲属在沪有房屋可以落户“家庭户”?

答:进沪人员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岳父母、配偶、子女、儿媳、女婿在沪有个人产权房及租赁公房的,应当在本市“家庭户”内落户。

12、问:进沪人员不需要落户“社区公共户”,落户本市“家庭户”或单位“集体户”的,如何办理落户手续?

十户联保应急演练预案社区 篇5

应急预案

为提高我社区维稳工作和“十户联保”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辖区商户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辖区社会稳定。我社区建立了快速、灵敏、高效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有效的防范和及时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通过对突发事件的预警、跟踪、通报督办、反馈等方式,使“十户联保”应急工作机制融入日常工作之中。

一、组织机构

为加强对此项预案的组织领导,我社区决定成立社区“十户联保”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社区党支部书记 副组长:社区主任

社区民警 社区副主任

成 员:社区综治专干 社区社工

社区社工 社区社工

巡逻队当班全体队员 十户联保小组全体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警务室,日常事务和协调工作由同志负责。

联系电话:

二、敌情判断:

辖区商铺在正常营业中有人持刀冲入,企图在商铺区域内滋事,并对人员造成伤害。

三、处置程序:

1、事发后,十户联保成员立即报警的同时吹响口哨发出信号,其他十户联保成员在听到哨声后立即携带大头棒赶到事发商户;

2、我辖区数字化监控室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发现有人持刀进入宾馆滋事,发现险情后监控室通过对讲机立即对岗亭和社区应急预案小组下达指令,并迅速通知社区领导和社区民警。

3、社区民警迅速通过对讲机向派出所进行报告,请求支援,同时带领警务室综治相关人员及巡逻队员携带盾牌和警棍迅速赶往现场。

4、社区领导及民警2分钟内赶到现场,社区工作人员迅速疏散人群,并做好警戒。社区民警及巡逻队员手持盾牌成防御队形组成人墙,对滋事者进行说服教育,在劝说无果的情况下,民警刘曾带领巡逻队员果断处置将行凶人员当场制服并移送派出所。

四、后期处置

应急工作结束后,社区应急小组在管委会应急指挥中心的领导和指导下,组织实施善后工作,开展善后处置。(1)对现场进行继续排查隐患、疏散人群、防止二次袭击事件发生。

(2)对事件中受伤的伤员经行救治工作。

(3)及时统计上报人员伤亡情况和经济损失,向受害群众提供心理及司法援助。

(4)协助做好后续处置工作。

五、工作要求

加强对干部的教育,提高对做好应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凡是涉及应急的工作,必须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社区应急领导小组的各项指令和工作安排。

上海公积金销户需要的手续与材料 篇6

一、公积金提取

1.去公积金所属单位开具公积金提取证明和申请。

普陀区公积金管理中心(曹杨路站):

地址:中山北路2911号中关村科技大厦706室

材料:

1、退工单原件,2、身份证原件,3、户口本原件 结束会拿到一份申请表和提取证明。

2.去建行指定的网点提钱。

带着上述的退工单、身份证、户口本或者户口证明、申请表和提取证明,到建行网点销户取钱。

还材料:

1、身份证正反复印件2张,2、退工单复印件1张,3、户口本或者户口证明复印件1张

然后就能领到一张存款单,上面是你的公积金金额,第二天就可以在建行网点取钱了。

二、社保

拿着身份证,社保中心:上海市徐虹北路90号

三、医保

上海市社区公共户 篇7

1 材料与方法

(1) 于2014年分别选取本市浦东新区、金山区、奉贤区和崇明县的各5家规模鸡场、10家养鸡专业户和10家散养鸡户, 了解其鸡群新城疫免疫情况、新城疫发生情况和2012~2014年间新城疫抗体检测情况。

(2) 新城疫HA和HI抗体检测方法采用新城疫诊断技术 (GB/T 16550-2008) 推荐的标准。

2 结果

2.1 养鸡场户鸡群新城疫

经调查, 养鸡场户鸡群普遍实施了新城疫免疫, 规模场鸡群全程免疫次数达5次以上, 专业户鸡群全程免疫次数达2~3次, 散养禽户一般1~2次。未发现明显的新城疫临床病症, 但个别肉鸡专业户有时有一过性呼吸道症状。

2.2 不同年份不同养鸡场户鸡群新城疫HI抗体检测结果

2012~2014年间, 被检养鸡场户中, 规模场、专业户、禽交易市场的鸡群新城疫HI抗体平均阳性率分别为93.8%、83.4%、68.6%。同一年间, 鸡群新城疫免疫抗体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规模场、专业户和禽交易市场, 见表1。

2.3 不同季节不同养鸡场户鸡群新城疫HI抗体检测结果

2014年, 四个区县所涉及采样的各养鸡场户中鸡群新城疫HI抗体阳性率5月份 (春季) 最高, 11月份 (冬季) 次之, 8月份 (夏季) 最低。其中, 同一季节中, 鸡群新城疫免疫抗体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规模场、散养户、专业户, 见表2。

2.4 专业养鸡户不同免疫方式下鸡群新城疫HI抗体检测结果

对浦东新区、金山区、奉贤区等3个区的专业养鸡户进行了新城疫免疫方式和HI抗体效价的研究, 结果发现新城疫疫苗的免疫方式不同, 其鸡群的新城疫HI抗体阳性率也呈现不同。其中, 滴鼻+弱毒苗肌注免疫方式、饮水+弱毒苗肌注免疫方式、2次饮水免疫方式相对应的鸡群新城疫HI抗体平均阳性率分别为81.0%、69.9%、50.3%, 以滴鼻+弱毒苗肌注方式对鸡群进行免疫所得到的效果最为理想, 见表3。

3 小结与讨论

(1) 经对上海4个区县养鸡场户新城疫免疫情况的调查和新城疫免疫抗体的检测, 表明总体免疫效果较为理想, 这和本市近几年面上新城疫疫情平稳态势也相吻合。但经不同饲养方式鸡群新城疫HI抗体的比较, 规模场鸡群抗体阳性率最高, 专业户次之, 禽交易市场鸡群最低, 这与专业户养殖的肉鸡饲养周期短、免疫次数少、免疫方式和免疫程序不够合理以及活禽交易市场鸡只来源复杂、长途运输应激等因素相关。

(2) 通过比较不同季节不同养鸡场户鸡群新城疫HI抗体检测结果, 发现5月 (春季) 各场户鸡群新城疫HI抗体阳性率最高, 因为5月份距3~4月开展的春防时间短, 因而新城疫疫苗免疫效果最为理想, 而8月份 (夏季) 各场户鸡群新城疫免疫效果最不理想, 一方面可能与天气炎热造成的热应激有关, 另一方面此时距免疫时间已经较长, 新城疫抗体已经跌至较低的水平。不同季节鸡群新城疫抗体水平的高低, 提示我们应把防控重点放在夏季和冬季, 并实施定点定期检测, 从而将疫病的风险降至最低。

(3) 新城疫疫苗免疫方式的不同对于其免疫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对专业养鸡户鸡群的检测结果显示, 滴鼻+弱毒苗肌注免疫方式所呈现的免疫效果远远优于饮水+弱毒苗肌注方式和2次饮水方式。部分专业户为图简便、省时省力, 仅采用饮水免疫的方式, 往往因为停水时间不当、疫苗稀释比例不当、饮水免疫诱发的抗体持续期短等问题造成抗体效价低下, 给新城疫的有效防控带来了隐患, 因此, 应强化鸡群新城疫的合理免疫。

摘要:新城疫是鸡群的重要传染病之一, 为了解和掌握上海养鸡场户新城疫的免疫状况和免疫效果, 于2014年对本市浦东新区、金山区、奉贤区和崇明县等4个区县的养鸡场户进行了针对性调查。结果表明, 按饲养方式的不同, 规模场新城疫HI抗体阳性率高于专业户和禽交易市场;按季节的不同, 春季鸡群HI抗体水平最高, 冬季次之, 夏季最低;按免疫方式的不同, 滴鼻+弱毒苗肌注免疫方式的HI抗体水平远高于饮水+弱毒苗肌注免疫方式和2次饮水免疫方式。调查结果可为新城疫的有效防控提供技术依据。

上海市社区公共户 篇8

——以哈尔滨市道外区三棵树社区为例

人口和计划生育家庭户卡的管理工作为社区的一项重要工作,不仅是社区人口管理的重要方面,同时户卡的信息也对社区的其他工作,如:老龄、低保等都有重要的影响,因此,社区户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容小觑。在这次实习期间,笔者主要负责三棵树社区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家庭户卡的誊写和整理工作,也对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进行了反思,针对这些不足之处,也有自己相关的对策建议。笔者在此仅以三棵树社区为例,浅析城市社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家庭户卡的管理工作。

一、三棵树社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家庭户卡管理现状

(一)三棵树社区基本情况

三棵树社区位于道外东北部,隶属于三棵树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通过推选考试招聘产生,包括:主任书记一名、副主任副书记一名、副主任5名、劳动保障协理员4名、残联协管员1名、社会救助受理员1名和环保协管员1名。其辖区范围东临南直路,西临新江桥街,南起东直路,北至滨绥铁路,占地面积23万平方米。辖区共27栋楼房,2片平房区,共164个组,3861户,人口10287人。其中户籍人口有2741户,共7880人,流动人口有113户,共183人。三棵树社区的人口多为户籍人口,人口总数大,做好社区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家庭户卡的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三棵树社区家庭户卡管理工作的现状

人口和计划生育家庭户卡结构包含四部分:管理单位信息、家庭人口基本信息、已婚育龄妇女情况、育龄夫妇家庭子女情况及社会抚养费征收情况。根据《人口和计划生育家庭户卡》填写说明,人口和计划生育家庭户卡的各项都要根据填写说明仔细填写,力图做到数据准确、填写规范和项目齐全。笔者在进行三棵树社区的家庭户卡誊写和整理工作时发现,三棵树社区家庭户卡的填写虽然相对比较完整,但仍存在较多问题,其现状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1)数据的不完善和不精准。笔者在誊写三棵社区的户卡时发现,三棵社区的户卡录入存在诸多不准确之处,主要表现为:建卡时间不准确,笔者查过,根据户卡填写说明,旧卡更换新卡,建卡时间统一为2007年1月1日,之后的时间则按实际建卡时间填写,但三棵的建卡时间则有很多仍填写为2005年1月1日;联系电话不精准,由于信息的不及时更新,很多住户的联系电话再更换后未及时更正,导致电话号码失真,影响社区和居民的沟通和联系,不方便社区工作的进行;人口基本情况失真,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户主关系、民族、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码等诸多条目,根据要求都是必须逐户确认,精准填写的,但三棵社区的户卡仍存在信息录入的不完整等问题,尤其是居民的身份证号码。

(2)填写的不规范。笔者发现,由于户卡的录入是人工进行的,字迹多为不清楚,这使得不同的人对有些字迹认知出错,给户卡的誊写和更正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也不方便社区根据户卡进行社区管理工作。同时,受录入人的主观影响,信息在录入时并不规范,笔者在实习期间发现,三棵社区户卡的录入太过随意,如有些将育龄妇女的生育证编号填写在人口基本情况的备注栏等。另一方面,由于最初录入人的习惯,录入的信息存在一些错别字和相关字符代码,如用字母“j”代替“街”。

(3)信息更新的不及时。在更换之前的户卡时,为了保证信息的精准和完善,社区工作人员在誊写破损户卡时,应将破损户卡上存在的不准确的信息逐户上门确定,做到信息的准确和一户不漏。但笔者在实习期间发现,三棵社区的户卡誊写只是完全照抄之前的户卡信息,而对其中的不准确信息并未上门去确认和更正。

(4)户卡的管理方式太过传统,缺乏创新,大大降低了户卡的功效。笔者在实习期间发现,三棵社区对户卡的管理方式十分传统,且不具条理性。一般是录入户卡后就将户卡堆放一旁,到需要用时就从中取出,这不仅浪费时间也不利于社区管理效率的提高。

二、对三棵树社区人口和计划生育户卡现状的反思及建议

笔者针对实习期间对三棵社区户卡情况的了解,从社区服务中心方面、社区居民方面和社区户卡管理方式方面对三棵树社区的户卡管理提出了相关建议:

(一)社区服务中心方面

社区服务中心必须重视社区人口和计划生育户卡的填写、誊写和管理工作,必须真正认识到社区户卡的重要性。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善:

(1)社区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人口和计划生育家庭户卡》的填写说明进行户卡的填写、誊写工作。三棵树社区的户卡管理中存在的数据不完善和不准确等问题都是因为户卡的录入人员未真正按照户卡的填写说明进行户卡信息的录入,所以社区方面必须严格按照户卡的填写说明进行户卡的填写工作,具体就要求工作人员认真了解户卡的相关内容和填写说明,同时要注意规范填写,避免信息误传,从而才能真正根据户卡的填写说明做好社区的户卡录入、誊写等工作。

(2)逐家验收,不留盲点。户卡信息是社区自治管理的重要方面,所以社区在更换户卡时,一定要对不确定的信息和不完整信息上门确认,做到信息精准,这样才能方便管理。

(二)社区居民方面

户卡的录入和誊写虽然是社区工作人员的本职工作,但同时也是和居民密切相关的事

情,所以,要改善三棵树社区的户卡管理现状,也需要社区居民的配合。首先,社区居民要树立社区意识。只有这样,居民才能认识到自己在社区中的权利和义务,从而更好的配合社区工作人员进行户卡信息确认工作。其次,社区居民也应转变传统观念。社区居民一般认为“社区中心不找我,就没有我的什么事情了”,社区居民应转变这种传统观念,当自家联系电话更换或住房出租时,应主动告知社区中心及时更新信息,更好的完善户卡信息。

(三)管理方式方面

随着社会发展,信息化管理和电子化管理越来越重要,所以社区在进行户卡管理时也应进行创新,可以将户卡信息的纸质管理和电子化管理想结合。具体做法为,在做好纸质版户卡信息录入工作的同时,可建立一个数据库,将户卡信息录入其中,如此便可实现社区户卡的电子化管理,当需要某项信息时,只需通过数据库查找便可准确获取相关信息,从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在实现户卡的电子化管理的同时,将纸质户卡信息作为参考,二者结合管理,提高社区户卡管理的效率,促进社区的现代化发展。

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 篇9

本市控烟工作实行“限定场所、分类管理、单位负责、公众参与、综合治理”的原则。

二、第四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

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是本市公共场所控烟工作的主管部门。

将第二款改为第三款,修改为:

教育、文广影视、体育、旅游、食品药品监督、交通、商务、公安、住房城乡建设、文化综合执法等行政管理部门按照本条例和其他相关规定,做好控烟监督管理工作。

三、将第五条第三款改为:

广播、影视、报刊、通信、网站等媒体应当开展吸烟和被动吸烟有害健康的公益宣传活动。

四、删除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

五、增加一条,作为第六条:

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内禁止吸烟。

六、增加一条,作为第七条:

下列公共场所的室外区域禁止吸烟:

(一)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校、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教育培训机构以及儿童福利院等以未成年人为主要活动人群的公共场所;

(二)妇幼保健院(所)、儿童医院;

(三)体育场馆、演出场所的观众坐席和比赛、演出区域;

(四)对社会开放的文物保护单位;

(五)人群聚集的公共交通工具等候区域;

(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公共场所。

市和区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大型活动的需要,将其他公共场所的室外区域设立为临时禁止吸烟区域。

七、增加一条,作为第八条:

除本条例第六条、第七条规定以外的其他公共场所、工作场所的室外区域,有条件的可以设立吸烟点。

吸烟点的设定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远离人员聚集区域和行人必经的主要通道;

(二)设置吸烟点标识、引导标识,并在吸烟点设置吸烟危害健康的警示标识;

(三)放置收集烟灰、烟蒂等的器具;

(四)符合消防安全要求。

八、将第十二条改为第九条,修改为:

禁止吸烟场所所在单位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落实劝阻吸烟人员或者组织劝阻吸烟的志愿者;

(二)做好禁烟宣传教育工作;

(三)在醒目位置设置统一的禁止吸烟标识和监管电话;

(四)不设置任何与吸烟有关的器具;

(五)对吸烟者进行劝阻;

(六)对不听劝阻也不愿离开禁止吸烟场所的吸烟者,向监管部门举报。

九、增加一条,作为第十一条: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应当遵守控烟有关规定,带头履行控制吸烟义务。市和区健康促进委员会应当定期开展控烟检查,通报控烟情况。

卫生计生、教育、文广影视、体育、旅游、食品药品监督、交通、商务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以及相关行业协会应当将控烟工作纳入本系统、本行业日常管理。

十、将第十六条改为第十四条,修改为:

全社会都应当参与控烟工作。

鼓励控烟志愿者组织、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开展控烟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开展社会监督,为吸烟者提供戒烟帮助,对控烟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鼓励单位和个人通过“12345”市民服务热线或者相关行业监管热线,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进行举报。

十一、将第十八条改为第十六条,第二项修改为:

文化综合执法机构负责对文化、体育、娱乐场所、旅馆以及向社会开放的文物保护单位的控烟工作进行监督执法。

十二、将第二十条改为第十八条,修改为:

禁止吸烟场所所在单位违反本条例第九条规定的,由本条例第十六条规定的有关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处以两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十三、将第二十一条改为第十九条,修改为:

个人在禁止吸烟场所吸烟且不听劝阻的,由本条例第十六条规定的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以五十元以上两百元以下的罚款。

十四、增加一条,作为第二十二条:

因特殊情况设置的室内吸烟室的具体要求,由市人民政府作出规定。

上海市公共场所治安管理办法 篇10

【发布日期】1994-12-07 【生效日期】1995-02-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上海市公共场所治安管理办法

(一九九四年十二月七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

第一条 第一条(目的依据)

为了维护公共场所治安秩序,保障国家、集体和公民的合法权益,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范围内的公众活动、集散的公共场所,包括:

(一)文化、娱乐、体育、游览场所;

(二)饮食、服务场所;

(三)集市、交易等场所;

(四)陆运、水运、空运旅客集散场所;

(五)大型公众性临时活动场所;

(六)其他应当实施治安管理的公共场所。

旅馆业和旧货业的治安管理,适用有关行业的治安管理规定。

第三条 第三条(主管部门及其职责)

上海市公安局是本市公共场所治安的主管部门,在公共场所治安管理中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制定公共场所治安管理实施方案;

(二)指导、考核公共场所治安防范工作,组织公共场所治安责任人及有关人员的业务培训;

(三)审核、颁发《上海市公共场所治安管理许可证》(以下简称《许可证》);

(四)监督、检查公共场所安全措施,督促整改治安隐患;

(五)整治公共场所治安秩序,及时查处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行为,处置突发事件和治安灾害事故。

区、县公安部门和港航、铁路、民航系统所属公安部门,负责管辖范围内公共场所的治安管理。

第四条 第四条(相关部门职责)

本市工商、税务、文化、体育、物价、旅游、广播电视、园林、商业、公用事业、卫生、交通、金融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各自职责,做好公共场所治安管理工作。

第五条 第五条(许可证制度)

需开设公共场所的单位(含个体工商户,下同),应当向公安部门提出申请;其中需开设特定的公共场所的,应当申领《许可证》。《许可证》的发放范围,由上海市公安局另行规定。

未经公安部门同意或者未取得《许可证》的,不得开设公共场所。

第六条 第六条(开设条件)

开设公共场所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场所面积与活动内容相适应;

(二)根据场所的条件,规定参加活动的人员的限额;

(三)设置必要的照明设施和应急措施;

(四)具有人员疏散安全通道和消防设施;

(五)建筑物和活动设施安全牢固;

(六)不影响周围单位和居民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七)配备三年内未受过刑事处分或者劳动教养的治安责任人和保卫人员;

(八)制定治安管理制度及相应的管理措施;

(九)符合其他治安管理规定。

第七条 第七条(开设审批程序)

需开设公共场所的单位应在开设的三十日前向场所所在地公安部门提出书面申请。举行大型公众性临时活动需开设公共场所的,举行单位应当在举行活动的七日前向所在地公安部门提出书面申请。

公安部门对开设公共场所的申请,应当自接到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审核完毕,对其中符合开设特定的公共场所条件的,发给《许可证》;对举行大型公众性临时活动需开设公共场所的申请,应当自接到申请之日起五日内审核完毕,对符合条件的,发给许可文件。凡经审核不符合条件的,公安部门应当在上述期限内书面告知申请单位。

持《许可证》的单位,应当每年到发证地公安部门接受审核。

第八条 第八条(变更手续)

开设公共场所的单位,需歇业、停业及变更经营的方式、范围、地址的,应当按开设程序向原批准公安部门办理相应手续。

第九条 第九条(对开设单位的规定)

开设公共场所的单位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符合公共场所治安管理的各项规定;

(二)严禁在公共场所内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发现违法犯罪活动应及时向公安部门报告;

(三)制订相应的公众须知并置于醒目位置,或采取其他有效方式告知公众;

(四)发现公共场所及其设施有不安全的隐患,应当及时采取措施整改;

(五)参加活动的人员不超过经批准的限额;

(六)不影响周围单位和居民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第十条 第十条(治安责任人)

本市公共场所实行治安防范责任制。

开设公共场所的单位,应当指定治安责任人。治安责任人应当由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管治安防范工作的负责人担任。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治安责任人的职责)

公共场所治安责任人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执行公共场所治安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

(二)对本场所职工进行治安管理的法制教育;

(三)负责本场所的治安防范工作,制定并落实各项安全制度;

(四)定期向公安部门报告本场所的治安状况,协助公安部门对本场所进行治安检查。

(五)发现违法犯罪活动,及时制止,并向公安部门报告。

治安责任人因履行前款职责,其人身自由、安全或者其他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公安部门应予以保护。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公民的权利、义务)

公民在公共场所活动,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本市的有关规定,遵守社会公德,自觉维护公共场所治安秩序。公民制止、举报公共场所中的违法犯罪活动,受法律保护。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罚则)

对违反本办法的单位和个人,由公安部门按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违反第五条第二款规定的,没收非法所得;对符合开设条件的,责令限期补办《许可证》;对不符合开设条件的,予以取缔。

(二)违反第八条规定的,责令限期补办变更手续。

(三)违反第九条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

(四)违反第十条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吊销《许可证》。

(五)违反第十一条第一款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

违反本办法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行为的,公安部门应当依法给予警告、罚款、拘留或者收容劳动教养等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执法程序)

公安人员对公共场所进行治安检查,应当出示由上海市公安局统一印制的《上海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检查证》。

公安部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应当出具行政处罚决定书。收缴罚没款,应当出具市财政局统一印制的罚没财物收据。罚没收入统一上缴国库。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复议和诉讼)

当事人对公安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依法申请复议或者提起诉讼。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执法人员义务)

公安人员对公共场所进行治安检查,应当出示由上海市公安局统一印制的《上海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检查证》。

公安人员在公共场所治安管理中,应当严格遵守法纪,不得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枉法。违者,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具体实施规定)

上海市公安局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规定。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应用解释部门)

本办法的具体应用问题,由上海市公安局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实施日期和废止事项)

本办法自一九九五年二月一日起施行。

一九八六年十月三十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制定颁布的《上海市公共场所治安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上海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规范 篇11

前 言

随着上海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和家庭小型化的发展趋势,老年人生活照料方面的需求已经成为全社会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之一。为了逐步满足专业化、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规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与管理,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上海市民政局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上海市民政局、上海市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筹)、上海市社会福利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章淑萍、张凡、朱海燕、李传福、薛春萌、姚爱伦、康琪。

本标准参与起草人:奚士英、史雅民、张大建、黄勇、赵伟丽、荣伟。

本标准的附录为资料性附录。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规范

1范围

本标准提出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内容和要求,规定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组织、从业人员、服务项目、服务流程以及服务改进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上海市行政区域内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社(社区助老服务社)、社区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点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组织(机构)。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本标准。

2.1社区居家养老服务(Elderly Home Care in Community)

依托社区养老服务资源,为60周岁及以上有生活照料需求的居家老年人提供或协助提供生活护理、助餐、助浴、助洁、洗涤、助行、代办、康复辅助、相谈、助医等服务。

2.2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社(社区助老服务社)(Elderly Home Care Agency in Community)

上门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机构。

2.3社区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Elderly Day Care Center)

日间集中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机构。

2.4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点(Elderly Dining Service Center in Community)

社区中为老年人提供膳食加工配制、外送、集中用餐等服务的场所。

3基本原则

3.1以人为本原则。整合社区养老服务资源,结合老年人特点,提供多样化的服务。

3.2公平公正原则。不因老年人个体状况差异而产生服务歧视。

3.3安全便捷原则。保护老年人及服务人员的安全,提供就近便捷的服务。

4服务内容和要求 4.1生活护理 4.1.1基本内容

——个人卫生护理;

——生活起居护理。

4.1.2服务要求

4.1.2.1洗漱等个人卫生应协助到位,容貌整洁、衣着适度、指(趾)甲整洁、无异味。

4.1.2.2饮食、如厕等应协助到位。

4.1.2.3定期翻晒、更换床上用品,保持床铺清洁、平整。

4.1.2.4用于生活护理的个人用具应保持清洁。4.2 助餐服务 4.2.1基本内容

——集中用餐;

——上门送餐。

4.2.2服务要求

4.2.2.1符合国家和本市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4.2.2.2尊重老年人的饮食生活习惯。4.2.2.3注意营养、合理配餐,每周有食谱。4.2.2.4提前一周为用餐老人预订膳食。

4.2.2.5助餐服务点应配置符合老年人特点的无障碍设施。

4.2.2.6送餐运输工具应保持清洁卫生,餐具做到每餐消毒。

4.2.2.7助餐服务点及送餐运输工具应有统一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标识(见附录)。

4.3助浴服务 4.3.1基本内容

——上门助浴;

——外出助浴。

4.3.2服务要求

4.3.2.1助浴前应进行安全提示。

4.3.2.2助浴过程中应有家属或其他监护人在场。4.3.2.3助浴过程中应注意观察老年人身体情况,如遇老年人身体不适,协助采取相应应急措施。

4.3.2.4上门助浴时应根据四季气候状况和老年人居住条件,注意防寒保暖、防暑降温及浴室内通风。

4.3.2.5外出助浴应选择有资质的公共洗浴场所或有公用沐浴设施的养老服务机构。

4.4 助洁服务 4.4.1基本内容

——居室整洁;

——物具清洁。

4.4.2服务要求

4.4.2.1保持卧室、厨房、卫生间等居室内部整洁,物具清洁。

4.4.2.2保洁用具应及时清洗,保持清洁。4.5洗涤服务 4.5.1基本内容

——集中送洗;

——上门洗涤。

4.5.2服务要求

4.5.2.1洗涤前应检查被洗衣物的性状并告知老年人或家属。

4.5.2.2集中送洗应选择有资质的洗衣机构或有洗涤设施的养老服务机构。

4.5.2.3集中送洗送取衣物时,应做到标识清楚、核对准确、按时送还。

4.5.2.4上门洗涤应分类洗涤衣物并做到洗净、晾晒。4.5.2.5贵重衣物不在本洗涤服务范围之内。4.6助行服务 4.6.1基本内容

——陪同户外散步;

——陪同外出。

4.6.2服务要求

4.6.2.1助行服务一般在老年人住宅小区及周边区域内。4.6.2.2助行服务应注意途中安全。

4.6.2.3使用助行器具时应按助行器具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4.7代办服务 4.7.1基本内容

——代购物品;

——代领物品;

——代缴费用。

4.7.2服务要求

4.7.2.1代办服务范围一般为日常生活事务。

4.7.2.2代办服务时应当面清点钱物、证件、单据等。4.8康复辅助 4.8.1基本内容

——群体康复;

——个体康复。

4.8.2服务要求

4.8.2.1康复辅助应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4.8.2.2康复辅助应符合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4.8.2.3康复辅助过程中应注意观察老年人的身体适应情况,防止损伤。

4.8.2.4康复辅助根据需要配备相应的康复器具。4.8.2.5群体康复一般借助社区卫生和养老服务等公共服务场地设施,指导和组织老年人开展肢体功能性康复训练。

4.8.2.6个体康复一般提供:

——被动运动的肢体功能性康复训练;

——辅助运动的肢体功能性康复训练;

——保健性康复。

4.9 相谈服务 4.9.1基本内容

——谈心交流;

——读书读报。

4.9.2服务要求

4.9.2.1相谈服务应以舒缓心情、排遣孤独为原则。4.9.2.2预先了解老年人兴趣爱好等情况。4.9.2.3相谈过程中应与老年人保持良性互动。4.10助医服务 4.10.1基本内容

——陪同就诊;

——代为配药。

4.10.2服务要求

4.10.2.1陪同就诊的情形为:

——常见病、慢性病复诊;

——辅助性检查;

——门诊注射、换药。

4.10.2.2陪同就诊应注意途中安全。

4.10.2.3及时向老人家属或其他监护人反馈就诊情况。4.10.2.4代为配药的范围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治疗方案确定的常见病、慢性病。

4.10.2.5代为配药一般到老年人居住地所在区域范围内的医疗机构。

4.10.2.6代为配药应做到当面清点钱款和药物等。

5服务管理

5.1服务机构和人员要求 5.1.1服务机构

5.1.1.1具有与服务项目相符合的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

5.1.1.2配备与服务项目相符合的相关设备设施和场所。

5.1.1.3应制定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

5.1.1.4应使用统一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标识(见附录)。

5.1.2服务人员

5.1.2.1应遵守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规章制度。5.1.2.2持有效健康证明。

5.1.2.3应接受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持有行业认定的证书上岗。

5.1.2.4应遵守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职业道德,保护老年人隐私。

5.1.2.5提供服务时应注意个人卫生、服饰整洁。5.1.2.6提供服务时应语言文明、态度热情,细致周到、操作规范。

5.2服务过程控制 null1级栏目分组 5.2.1信息公示

5.2.1.1服务机构应公示以下信息:

——执业证照;

——服务项目;

——收费标准;

——规章制度;

——工作流程;

——服务承诺;

——投诉方式。

5.2.1.2信息内容应真实、准确、完整。5.2.1.3信息应便于老年人了解、获取。5.2.1.4公示信息应及时更新。5.2.2服务对象

5.2.2.1服务对象为本市60周岁及以上有照料需求且提出服务申请的老年人。

5.2.2.2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老年人不在服务范围:

——患有传染性疾病的;

——患有精神病且病情不稳定的。

5.2.3内容核定

5.2.3.1应主动、详实地向老年人介绍服务项目、服务内容及收费价格等。

5.2.3.2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服务需求、支付能力及服务机构的服务提供能力,核定服务内容。

5.2.4协议签订与终止

5.2.4.1应根据核定的服务内容,与接受服务的老年人或其家属(其他监护人)签订服务协议。

5.2.4.2服务提供过程中如发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以终止服务协议:

——接受服务的老年人患有传染性疾病的;

——接受服务的老年人患有精神病且病情不稳定的;

——违反服务约定的。

5.2.5服务安排

应根据服务协议制定服务计划,安排服务内容和服务人员,提供相应服务。

5.2.6意外事件处理

5.2.6.1应建立居家养老服务意外事件处置应急预案。5.2.6.2在服务过程中如发生意外情况,应启动应急预案。

5.2.7档案管理 5.2.7.1档案包括:

——服务机构档案;

——服务档案。

5.2.7.2服务机构档案应包括文书档案、财务档案、员工信息等资料。

5.2.7.3服务档案应包括老年人信息、服务协议、服务项目、服务安排、服务记录等资料。

5.2.7.4档案应建立保管、使用及保密制度,并动态管理。

5.2.7.5有条件的机构应建立数字化档案,形成网络化信息管理。服务质量评价 6.1评价主体

——机构自我评价;

——服务对象评价;

——第三方评价。

6.2评价指标

——服务对象满意度;

——家属/监护人满意度;

——服务时间准确率;

——服务项目完成率;

——有效投诉结案率。

6.3评价方法

——意见征询(上门、电话、信件、网络);

——实地察看;

——检查考核。

6.4服务质量改进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应根据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与建 议,及时改进,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附录

资料性附录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标识 说明: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标识由大写英文字母“H”和“C”组成,下方标有中文“居家养老”和英文“Home Care”字样,“H”和“C”为居家养老英文表述“Home Care”的开头字母,字母“H”为两个面对面相扶站立的人形图案,表现了居家养老服务人员为老年人服务的生动场景,整个标识形成了一张微笑的脸,寓意着享受居家养老服务的老年人生活长乐、幸福安康。

主要颜色标准色号

橙色:H:34度 S:91% B:92% R:234 G:141 B:20

上一篇:实现长治久安心得体会下一篇:高管年终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