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自己(共9篇)
期友,你认识自己吗?
俗话说:一个人最大的敌人莫过于自己。要战胜这个最大的敌人首先要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孙子•谋攻篇》也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可是,人们总是不能很好的认识自己,比如,多数交易者不能够很恰当的说出自己的学识和交易水平,要不是估计偏高,就是估计偏低。多数交易者也不能够完全知道自己的性格趋向,要不是强调优点,就是强调缺点。多数交易者更不能够正确说出自己的理想、坚定性、上进心、道德感等达到了怎样的高度,要不是偏于自傲,就是偏于妄自菲薄。因此,我们每位交易者都有必要经常审视一下自己。
一、我是谁?
曾经有个寓言故事,说的是有个小毛驴和小猴共同生活在一个主人家。一天,小猴玩得起兴,就爬到了主人家的房顶,上蹦下跳的,主人一个劲地夸小猴灵巧。为了得到主人的夸奖,小毛驴也爬到了房顶,费了好大劲,但是却把主人的瓦给踩坏了。主人见状,便大声赶它下来,并又打了它一顿。小毛驴感到很委屈:为什么小猴能上房,而且还能得到夸奖,而我却不能呢?小毛驴的问题在哪里呢?是它没有认识自己、不知道自己能力的缘故。我们在市场中,听到最多的就是期货实在难赚钱,甚至就根本没有人能赚钱。任何一行想要赚钱,起码需要具备基本的常识也需要具备相应的技艺,那些顶尖高手也都是在具备专业知识、预测技能、交易经验后,在制定计划、风险控制和不断进步的过程中赚取了大量的财富。而我们身边的大多交易者,一没有扎实的分析理论基础,二没有丰富的交易经验,三没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却整天想着赚钱、赚大钱,这是怎么可能的事情呢?!所以,对于我们来说一定要认识自己的角色到底是什么?如果我们还是学生,就不要整天想着如何挣最多的钱,而是要想着如何花最少的钱学习最多的东西。
二、我真的领会了吗?
每当谈到市场分析方法,大家一定都很熟悉,几乎每个人都能谈个一套套的。所以常常听朋友们说:基本分析懂了、技术分析也学了,心理分析也了解了,分析方法不外就是这三种,没啥可学的了。没错,方法就这三种。可是,是不是全面透彻的领会了呢?
三、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没有任何一行像交易这样,折磨着我们、考验着我们。买也亏钱,卖也亏钱,怎么做都亏钱!可是,我们是否想过?我们屡屡受伤、我们总是在逆境中,那肯定是我们存在着过错。因此遭遇逆境的时候,往往也是需要重新认识自己、寻找祸源的最佳时候。对此,日本著名的“销售鬼才”田中道信的经历就最好的说明了这点。
在田中道信出任理光公司董事长的第四年时,他接到来自社长的这样一个决定:“从明天起,你不必来上班了!”这对于业绩一直卓著的田中道信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打击。从事业的颠峰一下子跌入万丈深渊,田中道信有生之年第一次尝到了受挫的滋味。冷静下来后,他开始痛定思痛地反省自己的前半生。他的前半生在事业上可谓一帆风顺,但正因为这样,他的心里一直充满了骄傲自大和高高在上,凡事都以自我为中心。对于上司,他敢于顶撞,一点也不给他们面子,甚至在媒体面前大赞前任社长的英明,搞得第二任社长无地自容;对平级,不论什么决定,他都认为自己是对的;对下属,他从来都是一个人说了算。这样做的最终结果是被免职。这时候,他终于开始反问自己:“我是不是太任性了”、“我是不是太不懂人情世故了”、“我是不是太自以为是了”……
经过冷静的思考,他开始意识到,自己之所以有这样的成就,并不是个人力量的结果,而是因为有公司这样好的平台、有所有同事的齐心协力。回顾所走过的路,以前确实是将自己看得太高,以为仅靠自己,一切都能做得很好。但光有反省还不够,接下来他要面对的,是如何改造自己、超越自己!这时他突然想起,临走时,社长送给他一本《禅宗要典》的书,还特意嘱咐他要好好读读其中“忏悔灭罪”的一章。
于是,田中道信翻开书读了起来。书中的很多禅理都给了他巨大的震撼,比如书中说,对于做了不符合人之常情、为人之道的恶事的人,只要忏悔反省,那么依然会得到谅解,罪孽自减。有了这样的认识,田中道信下决心改变自己,将原来那个骄傲自满的自己全都空掉,以全新的面貌去迎接生活。这时,理光公司派人来和他商量,说原属理光公司系统内的另一个公司——三爱集团,由于连年亏损濒临倒闭,公司希望他能够出任该公司的董事长。田中道信立即答应了。重新走上职场,田中道信完全变了一个人,他不再是以前那个盛气凌人、不可一世的田中道信,也不再拒绝别人的建议和意见,对不同的看法也能虚心接受。心态转变了,脾气也跟着变了。对下属犯的小错,他总是一笑了之,而大错误,则非常耐心地去指导。这样的做法,大大增强了公司的凝聚力,大家上下一心,精诚合作,使公司从濒临倒闭,最终发展成为行业中的巨头!
回想自己从被免职到重振三爱公司的经历,田中道信说:“没有那次的事情,我的人生观不会改变,也许已经成为„公司的毒瘤‟。正因为我在饱尝痛苦的同时,不懈地自省自戒,才能够实现现在的一切。”田中道信之所以能再次站起来,与他倒空过去,重新认识自己是分不开的。
虽然田中道信是商场人士,而我们是交易人士,可道理却是相通的。如果我们遭遇逆境的时候,不去责怪别人,而是空掉自己,重新认识自己,转变和超越自己,那么又何尝不会变得出色起来呢?!
四、我干嘛要被他人左右?
一群青蛙在高塔下玩耍,其中一只青蛙建议,“我们一起爬到塔尖上去玩玩吧。”众青蛙都很赞同,于是它们便聚集在一起相伴着往塔上爬。爬着爬着,其中聪明者觉得不对,“我们这是干嘛呢,这又干渴又劳累的,我们费劲爬它干嘛?”大家都觉得它说得不错。于是青蛙们都停下来了,只剩下一只最小的青蛙还在缓慢地坚持着。它不管众青蛙怎样在下面鼓鼓噪噪地嘲笑它傻,就是坚持不停地爬,过了很长时间,它终于爬到了塔尖。这时,众青蛙不再嘲笑它了,而是在内心里都很佩服它。等到它下来以后,记者赶紧去采访并问它,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支撑着你自己爬上去了?答案很是让人出乎意外:原来这只小青蛙是个聋子。那么,假设小青蛙不是聋子,听到别人的议论它还会冒着干渴和劳累继续往上爬吗?在别人的嘲笑声里它还能一如即往地坚持自己的目标吗?结果当然是否定的。
而很多交易者,之所以走错路,之所以放弃努力和追求,也就是因为外来的干扰。比如明明知道自己喜欢波段交易,却还是莫名其妙地做起了日内交易,因为听到了某个高手说日内能尽快赚大钱;明明看到了一个又一个不错的机会,却始终没有勇气下单交易,因为听到了某个高手说最近不能做交易;明明压根儿就没想过去做股票交易,只热爱自己手头上的期货交易,却经不住大牛市几乎所有人都在赚钱的诱惑和面对不够机灵的指责,结果满仓杀入股票,被死死套在里面;明明知道交易是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见,可是每次还是总要问问别人后,才敢安下心来;明明已经选择了以交易作为自己的终生职业,却常常因为他人的负面意见而一次次发生动摇。
作为一个具有正常思维的人,谁都不会漠视他人对自己的建议。但是如果缺乏主见,一辈子匍匐在别人的脚下,或是顾虑别人的想法,或总是想要取悦他人,那我们一辈子都将一事无成。所以当我们认准了目标,并决心要实现这个目标时,就不能太在意旁人的说法和看法。特别是我们有了比较新奇的交易想法,要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时,更是需要顶着舆论的强大压力。要知道,在时刻面临挑战的交易行业中,只有勇往直前的精神、旁若无他的执着、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才能够让我们到达理想的彼岸。
五、我到底想要什么?
因为交易学习和获利非常艰难,让很多人感到非常迷茫,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炒股票赔钱失败,做期货又赔钱,放弃吧,又不喜欢现有的工作,不放弃吧,又看不到希望。其实,交易也是一门行业,当我们想要选择交易为生时,也就是选择了自己创业。创业成功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自身实力和能力,另一个是机会和机遇。对于自身实力和能力来说,是每个新手朋友所欠缺的,几乎可以说他们根本就是在没有实力和能力的情况下,去豁出一切乱拼的。即使你真的热爱交易,真的要以交易为生,可是,如果你没有资金实力,你是没有机会学到足够的本领的。如其在这里用几千元的资金胆战心惊的交易玉米(资讯,行情)和麦子,何不去一家公司为人打打工,积攒一定的资金和知识能量后再来呢?!而对那些不能够放弃本质工作、只是把交易作为第二职业的朋友,虽然数年的一次或几次中线、长线也可以让我们赚钱,可是请一定明白,这个本领绝不是一次几次交易就能获得的,它同样需要我们付出百次、千次甚至万次的训练才能够掌握,同样需要经过一个又一个逆境。所以面对现实、调整心态对每个交易者都非常重要。
六、我该如何实现我的理想?
追求成功、实现财富梦想是每个交易者永远的目标。虽然意愿对于个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意愿越大,成功的机会也就越大。但期货市场并不是简单投资的地方,它只是一个以小博大、补充收入和资本获利的手段。能否成功,最终还是要由交易者的精力、性格、能力和决策力度所决定。只有花费多年的时间学习和实践,才能完全熟悉成功交易的全部原理、规则、变量和例外。所以当我们进行交易,尝试从别人的口袋里拿钱时,那些众所周知、显而易见的交易方法,绝不会让我们赚大钱。我们要想获取成功,获取财富,只有具备三个条件:专业知识、预测技能、交易经验,同时还要做好三件事:制定计划、风险控制和不断进步。
我们如何认识自己?
克里希那穆提:你认识你的脸孔,因为你经常从镜子里看到它。现在有一面镜子,在其中你可以看到完整的自己,看到自己心里所有的事情,所有的感觉、动机、嗜好、冲动及恐惧。这面镜子就是关系的镜子:你与父母之间的镜子,你与老师之间的镜子,你与河流、树木、地球之间的镜子,你与自己思想之间的镜子。在其中,不是看到你希望的形象,而是看到你真实的情况。我可以观察自己如何和别人说话,我对能够给我东西的人特别礼貌,而对那些不能给我东西的人却粗鲁又轻蔑。我对那些令我畏惧的人特别用心。重要人物进来时,我赶忙站起来,但是佣人进来时,我却毫不在意。所以观察我自己在关系中的表现,我会发现自己是如何错误地表达对别人的尊敬。同时我也能从我与树木、鸟儿、观念及书本等的关系中,发现自己的真相。你也许拥有世界上所有的学位,但是如果你不认识自己,你就是最愚笨的人。认识自己是所有教育的真正目的。缺少了自知之明,只是收集资料或记笔记,然后通过考试。那只是愚笨的生存方式。你也许可以从任何自认为无比重要的书中引经据典,但是除非你认识自己,否则你只是一只重复别人话语的鹦鹉。然而你一旦开始了解自己,不论自己多么渺小,富创造力的非凡行动已经开始进行了。突然看到真实的自己是一种新发现,包括看到自己的贪婪、好辩、忿怒、羡妒、愚笨。从这一步开始,你就能愈来愈深入,无穷无尽,因为自我认知是没有终点的。
自知之明是智慧的开端,在其中含藏着整个宇宙,也包含了人性所有的挣扎。
----《重新认识你自己》 克里希那穆提
由于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变化,一年级大学生需要调整自己,完成角色的转变,对自我进行重新评价。如果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重新自我评价,会极大地影响到大学生对学习、生活和各个方面的适应。因此,对新入学的大学生来说,客观、公正、有效地认识自己,重新自我评价,进行正确的自我设计,建立新的奋斗目标,对维护适应期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1、客观地认识自我自知、自鉴是自励、自勉、自控的基础,它对人的各种活动和行为起着调节的作用,是建立理想自我的基础。实践证明:一个人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水平越高,越能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只有全面而客观地评价自己,才能使自己有效地健康发展。大学新生对自己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正确的了解,客观地评价自我,对自己的身材和外貌、品德和才能、优点和不足、过去和现在,甚至将来都应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做到全面而客观地评价自己,则有助于适应新的环境。很多大学新生总是看到自己的某一面,而看不到其他方面,一旦碰到不称心、不如意的事,就开始怀疑自己,产生失落与自卑的情绪。如有一位来自农村的新生,由于在中学,英语课缺乏听力和口语的训练,到大学后每当上英语听力课时,面对老师的问题而不知所措,偏偏老师又记住了她的名字,总提问她,这时她就认为自己不行,变得非常自卑,又怕同学讥笑她,以至一上听力课就紧张,害怕上听力课。像这位同学就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这时应找到合适的尺度来衡量自己,努力使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相一致。应采用类比法,将自己与自己的条件相类似的同学进行比较,看别人是否存在同样的问题。如果与自己条件差不多的同学也如此,那么就是基础差的原因,并不是自身固有的能力差,应针对自己的不足,朝着目标努力,改变目前的现状。
还有一位新生,从一所省重点中学考入了一重点大学的热门专业,在中学时他是班干部,班里的学习尖子,常受到老师、同学、家长的赞誉,又考进了重点大学的热门专业,从他接到入学通知书的那一时起,他就思考如何在大学里显示自己的才能。然而进大学第一学期的期中考试,他的成绩不理想,只是中等水平。这使他从中学的尖子生,一个自尊心极强,一直受到老师、同学关注的人物,一下子变得极为普通平常,他一 子接受不了,情绪非常低落,心理负担很重,从自傲变得自卑。其实这位同学就存在着不能调整心理落差,正确认识自己,重新自我评价的问题。这位同学尽管在中学各方面很突出,但入了大学,环境变了、同学变了,大家可能与他都有同样的经历,这时他应摆正自己的位置,认识到自己与同学们是在同一起跑线上进步,这时出现成绩一般的现象也是正常的。因此他此时最重要的是端正自己的态度,正确认识自己,逐渐适应大学的学习内容与方法,提高成绩。
2、反省自我,正视自己的优势与劣势
反省自我即是运用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报告的方法进行自我评价。大学新生可以通过对自己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等进行耐心观察,在观察中加强对实际现象的分析,在合理的自我分析中形成自我报告。通过对自我报告的反省,严于解剖自己,达到使自我评价更客观、更加独立与稳定。对自己有了客观的评价,还应接受自己,面对自己的优势与劣势。一年级大学生应有勇气承认自己的缺点与不足,不要过分追求完美。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现实中的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长处和短处,一个人的能力再强,或者是再优秀,也不可能在每件事上都超越别人。如果不能正确面对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或者只看到自己的优势,而不愿看到劣势,或者只看到自己的劣势而看不到优势,都会影响到自己的情绪,带来适应的障碍。如一位来自农村的女生,自幼刻苦勤奋,成绩优秀,考人大学后,由于城乡环境的差异她觉得自己在服饰、语言、动作以至风度上都不能与城市来的同学相比,内心产生了“先天不如人”的自卑感:上体育课时觉得自己的动作不如别人优美,上课发言时觉得讲话不如别人流畅,与别人交往时觉得没有别人有风度,等等。因此害怕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发展到害怕与别人交往。这位同学的问题就在于只看到自己的不足,而忽视自己的优势。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来自城市里的同学与来自农村的同学相比,有一些他们的优势,如知识面、语言、外语、文体等,但来自农村的同学也有自己的长处,如勤奋刻苦、吃苦耐劳、生活自理能力强等。这位同学应客观地分析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自己与别人的差距是可以通过学习来缩小的,而不是采用回避的做法,更重要的是通过分析自己的学习能力来提高自信心。
3、将“理想我”建立在“现实我”的基础上
“理想我”,是指个体理想中的个人自我,它包括自己所希望达 到的理想标准,以及希望他人对自己所能产生的看法。“现实我”,即个体实际表现的自我,个体现实存在的水平。如果“理想我”与“现实我”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可以促进个体的发展,但如果对理 想我要求太高,反而易丧失信心,出现各种问题。美国人本主义心 理学家罗杰斯的很多研究结果都表明,“理想我”与“现实我”的过 分失调往往是产生神经症等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北京大学心理 系学者的研究表明,在大学生中“理想我”与“现实我”的差距越大,其抑郁方面的得分越高。大学新生应将“理想我”建立在“现实我” 的基础上,建立合乎自身实际情况的“理想我”,即不要将“理想我” 的标准定得太高;否则,“现实我”与“理想我”之间存在太大差距,别人的评价亦达不到自我的期望,易产生失望、抑郁等消极情绪,带来适应问题。
4、结合自身的优势,确立新的奋斗目标
大学新生还需要在对自我全面、正确地认识与评价的基础上,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结合自己的优势,确立新的奋斗目标。有了目标,才能形成前进的动力;才不至于无所事事、无所适从,产生空虚无聊等体验。在确立目标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由近到远、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原则,一个一个逐步实现。每个目标还应适当、合理,经过努力可以达到。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从事某种活动的动力,取决于他们行动的全部结果的期望值和达到目标的可能性。因此,确立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奋斗目标,对于实现理想、发挥潜力,适应大学生活都是有益的。
自我评价是指适当地对自己的感知、所思所想、自己的想法、期望、品德、行为及个性特征的判断与评估。自我评价可以是正确的,好可以是不正确的,正确地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存在的价值和自己的所作所为,就能够处理好个人与社会、与他人的关系,这有利于发扬优点和克服缺点,使自己的人格得到健全的发展。对自己的评价过高或过低,都不能全面地、恰如其分地评价自己的心理生活和行为,势必不能发扬长处,好不利于克服弱点,从而造成自己在社会中的不适应。如果只看到自己的不足,觉得处处不如人,就会丧失信心,遇事畏缩不前,可能使人形成怯懦、沉闷、无生气等特点;如果一个只是看到自己的长处,认为自己处处比人强,自我陶醉,孤芳自赏,这样的人容易形成盲目乐观、做作、固执已见、自以为是等不良的人格品质。
自卑感是对自己不满,否定的情感,往往是自尊心屡屡受挫的结果。这类人自我认识不客观,往往只看到自我缺点而忽略了自我的长处,不喜欢自己,不能容忍自己的缺点和弱点,否定、抱怨、指责自己,看不到自己的价值或夸大自己的不足,感到自己什么都不如他人,处处低人一等,丧失信心,严重的还可能由自我否定发展为自我厌恶甚至走向自我毁灭。
自卑感的产生不是来自“事实”或“经验”,而是来自我们对事实的结论与对经验的评价。
自我概念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比较稳定的看法,它的形成是个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一般来说,正确的自我概念的形成首先需要对自我的积极关注,但仅仅是关注还不能保证得到的认识就符合事实。常言到“当局者迷”,一个人的认识能力毕竟有限,会受到来自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干扰与蒙蔽,从而导致自我概念中的偏差。
反省是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最佳方法。成功学专空罗宾认为:不妨在每天结束时好好问问自己下而的问题“今天我到底学到些什么?我有什么机关报改进?我是否对自己所做的一切感到满意?
如果每天都能改进自己的能力,并且过得很快乐,必然能够获得意想不到的丰富人生。真诚地而对这些提出的问题就是反省,其目的就是要不断地突破自我的局限,审察自己,开创成功的人生。
反省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有写日记,有静坐冥想,只在脑海时把过去的事拿出来检视一遍,有......只要我们关注自身的确发展,我们就无法回避自我。
我们要培养善于自氏 反省的习惯,学会问自己:“我是谁?我能干什么?我做得怎么样?我要到哪能里去?”茫茫的人生旅途中,只有亮起一盏心灯,时时叮嘱自己,才能让成功之路越走越宽广。
宽容就是以开阔的心胸容纳别人,原谅别人的过错。人们常常对自己的错误不知觉,去对他人的小小过失不肯原谅,大声指责,这都是缺乏宽容心。事实上揭发别的的过错并加以指责,不但很难达到劝人改过的效果,反而会使彼此的沟通更难。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有需要培养宽容的心胸,彼此容纳、谅解,不固执已见。如果人人能做到这一点,大家一定能生活得更融洽、愉快,人与人的情感会更加深,事业与生活都更称心如意。
人人都宽容过别人和被别人宽容过,每当我们宽容了别人之后,就会倍觉轻松,每当别人宽容了我们的时候,自然会心生感激。宽容和被宽容说起来容易,可生活中真要去宽容时又难了。心胸要调适,宽容也需要培养。
自我,在心理学上讲是一个独特的持久的同一身份的我,主要包括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和精神自我,简单地说就是对自己的认识和了解。
物质自我指生物学上的我,包括人的外貌、身高、体重、衣着等方面;社会自我指一个人的社会关系、人际关系以及在社会中的角色地位;精神自我指人的性格和价值观,即“我”的内部主观存在的意识。对于现在的大学生,年轻气盛、心浮气躁,充满着知和行的困惑,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言行,关键在你能否客观的正确的认识自我。错误的认识自我会导致两种后果。一是自卑。因为有些同学注重外在的自我,认为自己身体有缺陷,长得不好看,打扮的也不如别人时尚;还有些同学注重内在的自我,认为自己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都比他人差,看不到自己的优点,久而久之,这些都会增加一个人的自卑感。云月华老师说:“我就是我,独一无二的我,没有人可以替代,所以你要增加自信,客观分析自己。”二是自负。过度的自信,目中无人,认为自己在各方面就是最好的,不能看到自己的不足。云月华老师指出,认识自我是建立在一个客观分析的基础上,不仅要看到自己的优点还要看到自己的缺点,这样才能知道自己前进的方向,同时找到前进的动力。
认识自我具体有三个方法:(1)通过自己正确的分析,自己在不同阶段,不同时间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不足;(2)通过他人对自己的客观评价;(3)寻找一个合适的参照物,与他人比较映射出自己,但这个参照物要符合自己的情况,符合实际标准,不能过高或过低。
另一大遗憾是, 很大一部分软件公司所能提供的培训机会, 确实太少, 所有新技术的学习, 只能靠员工自己利用业余时间摸索完成。很多公司在职位配置上也缺乏阶梯式的技术分级, 一般只有工程师和项目主管两级结构, 再往上就是纯管理阶层。从程序员的角度来讲, 感觉做技术并没有多少上升的空间。一些人悲观地认为:程序员的命运, 似乎就是等公司把自己榨干了, 然后被公司无情地抛弃。
为什么会造成如此被动的局面呢?
具体来说, 有些程序员在选择程序员这一行当的时候, 对自己的特点并没有系统、准确的认识, 甚至有的人进入IT行业完全是一个被动选择的结果。因为, 落在具体的个体身上, 能够认识并认清自己, 非常不容易。尤其是那些涉世不深的大学毕业生, 对他们来说, 面对与日俱增的就业压力, 能够找到一份工作已经非常不容易, 更何况找到一份收入很体面的工作。因此, 很多刚入行的程序员, 仅仅因为能够得到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 而选择成为了程序员。当然, 这种情况并不能代表全部, 但毕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这样的程序员经过几年的工作, 自身的角色逐渐从学生向职业人转变, 从IT行业的门外汉向专业人士转变, 随着对自己的认识的不断深入, 大部分人都会对自己是否适合做程序员产生一个清晰的判断。而程序员的职业方向, 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在重新认识自己之后, 接下来选择其实就不难了。
笔者认为, 程序员一类的技术人员至少有两个较为直接的发展方向, 一个是面向组织的管理, 一个是面向技术的构建。由此, 程序员应该针对自己在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等方面的具体表现, 理智地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然后再根据分析评判的结果, 并征询专业人士或过来人的经验作为参考, 来选择最合适的职业方向。
举例来说, 如果自己比较擅长软件项目开发过程中的协调工作, 有很强的沟通能力, 那么, 软件开发之外的工作, 比如管理工作, 你也完全可以去尝试;如果自己仍然热衷于技术, 仍然对软件开发过程中产生的成就感情有独钟, 那么, 可以尝试着向技术专家的方向发展, 当然, 要想成为技术专家, 就要求你必须对技术和应用具有更高层面的认识, 能够带领一个团队攻克一些技术难关, 而不是像传统行业里所谓的“熟练工”, 只是简单地给别人分配分配工作;如果你已经对程序员这份工作完全失去兴趣, 觉得这份工作已经成为负担, 那么, 你一定要果断地结束这种状态, 就算这份工作给你带来了很好的收入——因为当你的年龄增长到一定程度, 当你的精力和体力都发生退步的时候, 如果你每天还在应付手中的工作, 那时候你想改变这种状态, 就没有多少机会了。
我这里说的“认识自己”,是认识自己的性格特征,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譬如有的小朋友生来就喜欢画画,有的喜欢唱歌,有的对数学题特别有悟性,有的特别爱写作文……这些是兴趣爱好,也可以叫做天赋。小朋友的个性,那就更是五花八门啦,有的喜欢闹腾,有的喜欢安静,有的摔屁股了爱哭,有的即便头破血流也不哭……这些差异就是我们的性格特征,人生下来就决定了的,这些差异对我们的成长很重要哦!因为当我们走到人生十字路口时,性格将会令我们做出“向前走,还是向左转、向右转”的选择,所以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小朋友每天早晨睁开眼,就被丰富多彩的生活所吸引。但根据我的经验,抽出点时间关注一下我们的内心世界,弄清自己爱什么不爱什么,性格上有什么优点和缺陷,怎样多读读圣贤的经典发扬优点改正缺点,这对我们的健康成长大有好处哦。
孩子对自己的判断最初往往是从父母那得到的。他们会把父母对自己的期望与自己的要求加以对比,形成内部的同一感,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作为权威,总是在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一旦父母对孩子的态度漠视、没有反馈、评价太低,或冷嘲热讽等,都会导致孩子自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甚至导致退缩性人格。所以,父母在教育子女过程中,要把握好控制和放任、温暖和冷漠的“度”。
第一,父母要引导和教育孩子对自己进行积极、正确、客观的评价,让孩子知道,任何人都具有自己的长处,也都会有短处或不足。
第二,要教育孩子以一颗平常心去看待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期望。告诉弦子,有时社会评价一个人不一定是正确的。比如,牛顿和爱因斯坦小时候都曾被人们称为“笨”孩子,可是他们后来都成为了伟大的科学家。
第三,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孩子对自己的能力往往认识不足,有时可能会做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情而导致失败,从而客易产生自卑情绪。父母要引导孩子量力而行,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也应符合其身心发展的特点。
第四,锻炼孩子坚强的意志同样很重要。要让孩子具备别人能做到,自己也能做到的.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把失败和挫折变为激励自己前进的动力。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认识自己课堂的学习,让学生意识到认识自己,并且领悟认识自己的途径,从而在学习、家庭、生活中,有更多方面的自我的认知和成长。
2、课堂之中有更多的问题和认识自己的活动,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更多地自我认识体验,从而让学生清晰地构建知识结构,能够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的结合。
二、教学重点
1、认识自己的途径:实践的检验、别人的态度、多重的比较、自我的观察和内省。
在这4个途径中,皆有问题引发同学们的思考,2个有具体案例来支持和解释概念,让学生生动地理解认识自己的途径。
2、认识自己的三个活动:“三个我”、“长处和短处”、“我的素描”。
三个课堂活动,都可以引发学生对自我的探讨,理论结合实际的体现学生自己的反映,使得学生的自我成长。
三、教学方法
1、通过具体的实例(有关认识自己的文章)来教学,并且叫分别叫学生上讲台来朗诵这些文章。
2、通过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小组讨论,并发表个人看法。
3、用具体的课堂活动,如“三个我”、“长处和短处”等,来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认识自我的方法和途径,同时也对自我实现了一次内心的追问。
四、教学过程
首先,引入“你了解自己吗?”这篇哲理短文,并且叫学生来讲台朗读,顺势提出一个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课堂——了解自己。
你对自己了解吗?接着,让学生回到教材P31的“想一想”,思考两个问题:你是通过什么途径来了解自己的呢?有哪些途径来了解自己呢?(P37~P39)学生认真思考和讨论,让同学们来回答,正面的都给予积极的反馈,然后就进入教材的黑体字内容,即认识自己的四个途径。
(10分钟+9分钟+1分钟=20分钟)
分别让同学们来思考每个认识自己途径的提出的有关问题:怎样理解“在实践的检验中认识自己?如何正确地在实践的检验中认识自己呢?如何理解“在别人的态度中认识自己?在别人的态度中认识自己”应该注意什么?怎样理解“在多重比较中认识自己”呢?在比较的过程中,怎样比较,是只看到他人的优点,还是只看到自己的缺点呢?
并且还结合具体的实例,如“瓦拉赫效应”、“上帝没有看轻卑微”、“德高望重的老教授”。
(13分钟+10分钟+20分钟+10分钟=53分钟)在学生的回答中,大都会回归到教材的一些内容,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回答一些好的见解、好的观点。最后便是进入三个课堂活动,分别是“三个我”、“长处和短处”、“我的素描”,让每个同学都仔细填写,仔细思考,独立地完成。随后,便叫几个下课、上课都非常活跃的、不太爱学习的同学来朗读自己写的,教师则根据所回答的内容,不断地提问,目的是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自我,以及更加地热爱学习,能够努力地学习。
(10分钟+8分钟+12分钟=20分钟)
20分钟+53分钟+20分钟=93分钟。2节课可以完成“认识自我”课程的学习。
认识自己,才能提高自己。
本次国培学习,使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飞速发展的今天,要想与时代共舞,就要不断地学习,特别是信息技术,也许你刚从学校毕业,你的知识就已经跟不上变化的节奏了。何况有很多老师并不是专业人员,却从事着专业人员的信息教育课,你说不学习能行吗?所以认识了自己的不足,才能想尽办法提高自己。
专家们的讲座,讲述了学校的现状与解决的策略。但我们学校并不具备上信息课的条件。难道就不上信息课,也不想在教师的队伍中寻找人员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准备了吗?当然不是,如果有一天学校的硬件有了,这时候老师就可以运用所学给孩子们上课了。这是农村孩子应该享有的有权力。要与城里的孩子缩小差距,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犹记在高考之后,一切都尘埃落定,却突然发现,我们竟像是没有线的风筝, 被命运的大风刮向了一座座从未知晓过的荒岛,我们在高考之前做的所有努力,学过的所有东西,都只不过使这只风筝更牢固一些, 几乎没有人知道这只风筝究竟应该飞向何方。现当代教育旨在打造出精良的水手,能够熟练驾驶航船,从未让他们看见更远的地方、看见自己灵魂深处真的渴望,从而能真正了解和选择自己人生的方向。我们简单粗暴地用最实际、最功利的目的代替教育真正的面目,将学校简化成流水线作业的工厂, 不停地想方设法让学生“更好地学”,却从未告诉过他们“为什么学”。学生逐渐丧失了选择、判断和认识真正自我的能力,并进一步造成了教育对人的异化,使得学生无法从教育活动本身得到乐趣, 更无法在求知过程中得到心灵的愉悦,只能通过一些外在的刺激(如考试名次、工作机会等)获得暂时的慰藉,但是慰藉过后是更大的迷茫和苦楚,教育本身于他们而言是痛苦的。
从哲学角度来讲,近现代教育只能解决“生存”问题,而彻底忽视“存在”的问题。生存问题的解决给予我们更多的是表层技能,让我们学会如何活着,却没有向我们解释这样活着的意义和价值。在生存教育横行的今天,知识与个人的发展不再呈现正相关,一个人知识越多并不代表他的发展程度越高,或者说并不代表他的自我认同感越强, 并不是知识越多的人生活越快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当把目光重新聚焦到教育的最终目的———认识你自己。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做到“认识你自己”呢? 教育者应当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呢? 我认为这一教学目的的达成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应当转变传统教育中“课堂中心、课本中心和教师中心”的教学观念,提倡生本教学,真正将学生作为教育中心。“认识你自己”,首先要从自己出发 ,最基本的需求就是激发学生自身的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曾提出了以“生活中心、活动中心和学生中心”的教育理论,认为儿童的发展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教师的作用只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教育应当从儿童兴趣和实际经验出发,使学生亲身获得某种生活训练,其主导人物不是教师,而是学生。
在生本教育环境下,学生能够拥有自由发展的空间,个人的自由选择和自主建构得以受到尊重。因此,教育对于学生来说不再是一种强制性的、机械性的学习,学生出于自己求知的天性,结合理性的思考,在自由选择和自主建构中不断生成和反思对自我的认识, 由此逐渐形成对自己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思考。
其次,生本教育并未否定教师的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将人格塑造提升与知识传授讲解结合, 不是孤立地向学生讲解一些知识点, 而是将知识点与自己思想观念有机结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开展人生观导向教育,对于如何做人这个生命的永恒话题进行探讨,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不断思考。
最后,“认识你自己”不仅在于孤立地从内部剖析内心,人是一种社会动物,要正确认识自己,不能离开我们所处的这个社会。由美国人本化教育运动的失败可以看出,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有着其本身不可忽视的缺陷。当教育主导权掌握在学生手中时, 许多新的问题应运而生。在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如何引导学生愿意学习、思考? “认识你自己”,学生认识到的本我是否可能与整个社会价值体系格格不入? 当进入社会熔炉之后,学习者如何才能在社会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定位?
要解决这些问题,教育应当将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 在教学中让学习者在一定条件下更多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核心价值取向及运转方式。在树立人生价值观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将自我与社会相结合。在了解社会的基础上,遵循内心想法自由选择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既不被权威的、功利性的外在价值观束缚,又不会因天马行空而与社会脱节。
梭罗曾经说过,许多人钓了一辈子的鱼,却不知道他们钓鱼的目的并不是为了鱼。人生的痛苦大多在于求而不得,然而很多时候,即使得到之后,这种快乐只能维持一段极短暂的时光,我们又深陷于一场新的求而不得的痛苦中。钓鱼者为了鱼的大小数目而忽喜忽悲, 正如人们为了外在价值衡量标准而苦苦挣扎。杨绛先生在百岁感言中这样说道:“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垂钓者知道,他们钓鱼的目的并不是为了鱼,鱼不过是最后自然而然附加的一种额外价值罢了。同样的,教育的目的就在于教育本身,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自主地学习、思考,获得广泛的知识,训练思维能力,并能对自己的生命负责,逐渐形成对自己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思考。在我看来,这已是教育的大幸。
摘要:公元前6世纪,在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庙曾深深地镌刻下这样一句箴言——认识你自己。相传这句箴言出自于苏格拉底,意在说服人们不要专注于对身外之物的追求,而应改造自己的灵魂,追求真理和智慧,成为道德完善的、真正的人。如今,重新审视曾经受到过的教育,以一个未来教育者的视角审慎看待教育,是对未来学生的一种期待,抑或是一种教育目的。
——引自《蝇王》序言
“蝇王”即苍蝇之王,源于希伯莱语Baalzebub,在《圣经》中“Baal”被当作“万恶之首”,在英语中。“蝇王”是污秽物之王,也是丑恶灵魂的同义词。
1954年,威廉·戈尔丁(William Golding)写作出版的小说《蝇王》,是一部带有神话色彩的小说,孩子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但《蝇王》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儿童文学,而是一部写给大人看的书,故事所展示的儿童世界只是成人世界的一个缩影。
戈尔丁用他特有的沉思与冷静挖掘着人类千百年来从未停止过的互相残杀的根源,是一部揭示人性恶的现代版寓言。故事设置了人的原善与原恶、人性与兽性、理性与非理性、文明与野蛮等一系列矛盾冲突,冲突的结果令人信服地展现出文明、理性的脆弱性和追求民主法治秩序的难度,说明了人类走向专制易、奔向民主社会难的道理。在欲望和野蛮面前,人类文明为何显得如此草包如此不堪一击?这正是《蝇王》的思考之所在。
一
故事发生在遥远的未来时代。在一次核战争中,一架飞机带着一群男孩从英国本土飞向南方疏散,因遭到袭击而迫降在太平洋的一座荒无人烟的珊瑚小岛上。这群孩子暂时脱离了文明世界。飞机没有了,大人没有了,人类千辛万苦建立起来的文明世界危在旦夕。海岛上的环境很恶劣,对侥幸生存下来的孩子们构成威胁,然而——最大的危险竟然来自于这些原本天真烂漫的孩子自身。
在没有大人的情况下,孩子们开始了岛上的生活。12岁的拉尔夫是英国海军司令的儿子,他举止优雅,乐观自信,为脱离大人的管制获得自由而欣喜若狂。他吹响了一只螺号,将分散在岛上各处的孩子组织起来,在全体会议上当选为领袖。孩子们在拉尔夫的领导下搭帐篷,采野果,点起篝火等待求援。起初孩子们在与世隔绝的小岛上和睦相处,倒也其乐融融,但随着“野兽”的出现,小岛上的安宁和谐被打破,孩子们很快分成了两派:一派以拉尔夫为代表,坚持在岛上建立文明的社会秩序,比如要求大小便在指定地点、遇事开会并举手发言、海滩上始终燃起一堆火作为求援信号等;另一派是以唱诗班领队杰克为代表,他们对这些文明的、民主的做法嗤之以鼻,而崇尚人性中的原恶,以及破坏、毁灭的本能。杰克自命不凡,对拉尔夫当选领袖十分不满。他被分配去打猎,便把猎来的野猪头插在一个尖木桩上,又逼着其他孩子仿效野蛮人将脸部涂抹成五颜六色,围着落满苍蝇的野猪头狂欢,却任凭救命的篝火熄灭,从而失去了得救的宝贵机会。可怕的是,越到后来,后一种倾向就越占据上风,更多的孩子加入了这群人当中。在远离了人类文明及其规范制约之后,人性恶得到了空前的释放,使他们渐渐步入“罪恶”的深渊。为了夺取领袖地位,杰克带人袭击了拉尔夫的住所,在激烈争斗中,拉尔夫最要好的朋友猪崽仔在混战中坠崖死去,西蒙被乱棍打死,拉尔夫自己也陷入重围。男孩们自相残杀,整个小岛陷于恐怖之中。这群男孩最终彻底毁灭了这里的一切,整个海岛在熊熊大火中燃烧起来。紧急关头,一艘英国军舰发现了岛上的大火,及时赶来,拉尔夫幸免于难。
拉尔夫最终实现了他被拯救的愿望,但他却感到异常悲痛,为同伴们人性的沦丧而不停地哭泣……
二
拉尔夫是书中的主角,理性而勇敢,有号召力和领导才干。他力主保存小火堆以争取获救,手持的海螺成为民主的象征物。但他拥有的权力却非常脆弱,脆弱到难以维持一个求生的火堆。拉尔夫的内心同样有着阴影和黑暗,在一个风雨、雷电交加的夜晚,他不由自主地参与了对西蒙的迫害,而且他最终也未能把握住局势,把这个孤岛上的群体引向光明,眼睁睁地看着猪崽仔被杀,自己也被追得无处可逃,差一点死于非命。代表科学的眼镜和代表民主的海螺也在争夺中被摔得粉碎。就这样,文明被野蛮轻易地征服,理性被非理性压倒,建立在社会理性基础上的民主在专制和暴力面前显得是那么的疲弱无力。
猪崽仔是一个出身低微、有严重的哮喘病而无法从事体力劳动的戴眼镜的胖子,爱思考问题,这个形象让我们想到了知识分子。他的眼镜是唯一在物质上对他人有用的东西,因为眼镜可以聚光生火,但人们仍旧只是将他当成嘲弄的对象,甚至包括拉尔夫。火使他们可以向远方发出求救信号,很快成为孩子们争夺的焦点,但同时火也导致了他们的分裂。猪崽仔最后是因为他的眼镜死的,而且他是抱着海螺死的,说明他至死都坚信民主的力量的强大。在猪崽仔身上,我们看到了专制社会中知识分子命运的缩影:没有权势但却比任何人都相信人性的存在,敢于藐视专制权力,自尊但又自卑,他们往往被专制权力轻而易举地扼杀而毫无保护自己的能力。
西蒙扮演的是人文知识分子的角色,有着非凡的洞察力和正直的人格,敢于探索真理。其他孩子群起群居,而他则喜欢孑然独处,冥思苦想。在戈尔丁的笔下,西蒙犹如基督教的先知。他痴人说梦似地时常同“蝇王”对话,也同自己内心深处的原始冲动对话。他的自觉认识最终赋予他崇高的道德良知,这是其他孩子所不能比拟的。他谙熟人类内心的黑暗,同时认识到同伴的恐惧实际上是对深藏在他们心中的罪恶和死亡的一种本能的抵制和反抗。他意识到所谓的野兽不过是人自身,这当然得不到众人的理解。为了证明自己的判断,在一个气候恶劣的天气里,他独自一人去丛林深处探索究竟,书中有一段描写他与蝇王的意识对白,剖析了人性的黑暗,也预示这位先知的可悲命运。事实上人群中确实存在着无数个像西蒙这样的先觉者,在历史上,他们大都落得悲惨的结局。
最后一个主角名叫杰克,这是一个与前三者对立的人物,代表着人性的恶、兽性和非理性。他原是教会唱诗班的领队,有着极强的权力欲,始终都在争夺小岛的领导权。当拉尔夫被确立为海岛领袖时,他虽然不满但也一时无法剥夺拉尔夫的“合法”权力。权力先天没有划分清楚的后遗症,初时被摆脱了大人世界的新鲜感所掩盖,但当孩子们因看管篝火和打猎发生争执时,杰克与拉尔夫之间的矛盾突然激化。杰克认为:打猎可以吃肉,而在所有的人只能吃素的时候,吃肉就代表了某种特权。这种特权在这个特定的时候就成为一种力量,而拉尔夫却根本无法展现他的力量。他所追求的被拯救的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渺茫。相比之下,可以吃上肉,过上小康生活的诱惑对其他孩子显然更大一些。
杰克一旦察觉到自己拥有的力量,便迅速地摆脱了拉尔夫的控制,决定了自己的发展道路。在没有大人的环境里,孩子们象是疯长的野草,而杰克是其中最疯狂的一棵。在“野兽”的威胁下,他成功地掠夺了领导权,实行了专制统治。崇尚本能的專制派最终压倒了讲究理智的民主派。在无意识地杀死了西
蒙和猪崽仔之后,杰克泯灭了最后一丝人性,为追杀拉尔夫而不惜烧毁了整座海岛。
三
“野兽”是《蝇王》中的主要象征意象,代表的是孩子们心中的邪恶。
孩子们内心的恶的一面在缺乏制约的环境里迅速膨胀,他们成群结队地捕杀野猪,甚至还用人扮作“野兽”玩打猎游戏。“宰了他!宰了他!”孩子们尖声叫着,狂蹦乱跳,拼命挣扎,声音越来越响,像是举行什么仪式,连拉尔夫也忍不住去“拧一把此刻没有防卫能力的褐色的肉,紧拧和加以伤害的欲望主宰了一切。”
这时候,他们人格最底层、最兽性的“暗影”通过这仪式宣泄出来。“猎物”满足了他们的嗜血欲,他们俨然都成了“野蛮人”。此后,这群孩子就再也不去考虑能否得救了,他们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打猎中。热衷于“杀野猪、割喉咙、放它的血”。这其中部分是出于生存的需要,部分是出于嗜血的动物性本能,从血腥的猎杀活动中得到满足。
对西蒙的谋杀,是孩子们心中的“暗影”恶性发展的必然结果,标志着他们道德良知的毁灭。在他们看来,蛇、水中怪兽、空中来的怪兽,甚至他们追逐的野猪,都是“野兽”,他们甚至把已经变得邪恶了的目光投射到西蒙身上,把他也看作是野兽,所以他们毫不顾忌地将西蒙杀死而不感到任何良心的不安。
由于把罪恶只是看成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或外界的事物,而自己承担的却是“神圣”的使命,是为“正义”而战,于是内心的邪恶迅速演变成暴力行动,惨烈的搏斗发生在一群十几岁孩子中间。暴力一旦蔓延,便无法抑制,总要血流“够”了才算完成整个荒谬的过程。很快,猪崽仔也成了四方祭坛上的“祭品”,同样的命运也差点降临在拉尔夫身上,如果不是及时得救,他的头也将像野猪一样被插在木桩上。
短短的时间里,本来应是一座“乐园”的世外小岛变成了“地狱”,而造成这场灾难的却是孩子们自己。
可见,书中扮演那个重要角色的“野兽”到底是什么其实并不重要,它只是象征了人类本能的恐惧和邪恶而已。
四
戈尔丁向我们展示的是人类社会浩劫的一个缩影,至于导致灾难的原因,他将其归结为人性恶,正是人性恶导致了人类自身的不幸。“野兽”即是人性恶的象征。以人们印象中“天真无邪”的孩子为主角,也许能更深刻地揭示出人性中最容易被掩盖的和最深层的一面。正是由于人们总是不能正视自身的恶,于是悲剧才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男孩们在文明社会培养而成的现代民主意识在这个小岛上短短的时间里经历了一个迅速衰落的过程,其根源就在于人性的堕落,就在于理性判断和道德良知的分崩离析。
“认识你自己”,是古希腊德尔斐神庙中的一句神谕,至今仍是一句天启式的至理名言。在人类发展史上,人对自身的恶的认识的确是极不清楚的。认识自己,最深刻的莫过于认识自己的人性。
《蝇王》就是对人性恶的最好的诠释。拉尔夫身处邪恶的环境,他逐渐认识到,人类内心的恶在威胁着和吞噬着人性,自己和同伴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杰克和他领导的那帮孩子不断作恶,形同走兽,但最终却是这伙走兽摧垮并吞噬了每一个人,使孩子们丧失人性,与之为伍。人类内心中的原始冲动在冠冕堂皇的幌子下无限制地发展并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可,而它留给人们的就只有恐惧、敌意和仇视,生活于是演变成为一场无法无天的权力之争。
在《蝇王》里,杰克有一个面具,它的寓意是,人之所以作恶而毫无顾忌,关键在于有一张“假”脸。人一旦带上了面具,就有了狂欢的欲望,兽性就可以尽情地宣泄,而事实上掩盖恶的又绝非仅仅只是面具,更可怕的还是善的借口和理由,这种“面具之恶”对人类更具有威胁性。
发生在太平洋孤岛上的这场未成年人之间文明与野蛮的斗争,不能被认为是虚拟的和无意义的。它是人类历史的演绎,并且今后还会继续演绎下去。
曾几何时,人定胜天这句话对于我来说,太空洞、太遥远,说到人定胜天,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抗洪救灾、人定胜天;抗击非典、人定胜天;抗震救灾、人定胜……
通过对这本书的学习后,我的思维我的潜意识在逐渐的转变,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是一个崇尚自我的社会,我们要相信自我能够改变,甚至自我的思维方式也能改变。同时,我相信人时可以提升自我的`,人同时能够创造更多的奇迹。
人会越来越像上帝一样,掌控我们自己,我们的命运不在上帝的手上,而是在我们自己的手上。
最大的自我相信,自己能改变和完善自己,这个信心就足以让他们心想事成。现在的自我充满了各种意见、决定和偏好。
人定胜天这句用在我自己身上的时候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现代的自我不再是往昔的农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当社会向我们现在一样把自我推到最高潮的时候,最大的自我的想法会变成科学研究以及治疗和自我提升的主题。提升自我其实不是什么洪水猛兽,也不是什么畸形怪胎。
自我提升和治疗通常都是很有效的,因为深埋在这些策略下的信念就是人的可塑性。最大的自我相信,自己能改变和完善自己,这个信心就足以让他们心想事成。
事实上,自我提升和治疗通常都是很有效的,因为深埋在这些策略下的信念就是人的可塑性。
【如何认识自己】推荐阅读:
如何认识你自己06-04
如何认识活动课程10-15
你如何认识新闻工作09-15
如何认识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11-14
认识我自己讲课稿10-13
认识自己说课稿11-08
认识自己,看清自己的哲理故事07-20
初中初三作文900字:认识自己10-03
那一刻,我认识了自己作文11-16
如何描述自己范文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