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故乡的风为题的作文(精选9篇)
轻轻的我,空空着双手,走在回家的土路上。
大山的小路,是一眼看不见尽头的亲情。已经荒芜了的小路,被我脚尖踢起的尘土唤醒。风儿轻轻吻散着土的分子,弥漫着童年的记忆。
哦,梦回萦绕的故乡,久违了的我回来了!
坍塌废弃的庄院里惊起麻雀“喳喳”,老鼠洞旁堆起的软土堆旁,露着半截黑皮筋,昭示着庄院不是永恒的沉默!
轻轻地拾起那半截皮筋。
瞬间,皮筋的故事在沉默中爆发!
墙头上的小草,在枯萎柴里露着绿意,针叶样的叶子簇拥着朵朵小白花,纯洁无瑕,孤芳自赏。墙角的摇“木牛”游戏的木棒,默默无闻地陪伴着墙头的小花,在日月的沧桑中无怨无悔!
崖上的窑洞,露着半截洞口,还在诉说着古今里王宝钏坐窑洞的故事。我的妈妈讲给我的故事,那个其中踢皮筋的女孩的妈妈讲给她的故事,伴着我们俩在天真无邪、两小无猜的童年里一起成长。
传说里的小兔成了精,变成了可爱漂亮的姑娘,每天天不亮就给那个在熟睡中的男孩做好了饭。男孩醒来不见人影,吃了饭就去读书了。后来男孩考上大学走了,成了时代的弄潮儿,一去不回头。可兔姑娘仍旧坚守着那份爱情,忠贞不渝,独守寂寞!
我的泪水不由哗哗流淌!
“我爱你兔姑娘…我爱你兔姑娘…”我终于鼓起勇气喊出口!
庄院无语,小路沉默,大山仍旧威严…
太阳照着,麻雀叫着,风儿吹着…
故乡的小路,使我从这里走了出去,带着我的亲人,和我的村里人走向了城市,享受到了现代人的生活和文明,可我永远丢失了那份纯洁的感情!
沉重的我,一步一个脚印,瓷实地走在返回的大山小土路上!
坐上客车的我,还在眼巴巴寻找着消失了的小路,故乡的小土路!
春天,到处开满了桃花、梨花、樱花,公路两旁、庭院、山上随处可见,远远就闻到扑鼻的花香。青草发芽,万物复苏,鸟儿和蜜蜂也在忙碌着。
夏天,路边白杨树上得树叶被风刮得沙沙作响。池中的荷花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开了一两瓣,有的荷花全开了,花下的荷叶像一块圆形的翡翠,把淡粉色的荷花衬托得更加美丽了。
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农民忙着收自家的稻米和小麦等农作物,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这时也是采摘山货的季节,榛子、蘑菇、野山梨、山李子、松茸、木耳、山葡萄等许多可口的美食。人参、鹿茸、党参,这些珍贵的药材,都是大自然送给我们的.礼物。
山上的野生动物很多,有兔子、獾、狼、熊、东北虎、狐狸、野猪等。还有许多珍禽鸟类,比如野山鸡、大雁、天鹅、鹰,这是许多景区都无法比拟的。
吉林素有童话雪乡的美称。每到冬天,大地就铺上了一层银装,松树和柏树的树枝上就都结满了密密麻麻的小冰刺,这些小冰刺交错起来,十分美丽。小朋友们打雪仗、堆雪人、滑雪橇,非常高兴。过年的时候,人们互相祝福着。广场上扭起了大秧歌,热闹得不得了。每家每户的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就是辣白菜和饺子。吃上一口饺子,再喝上一口辣白菜汤,味道绝对好。
正值六月,气候不算干燥,刚才还下了一场雨。
窗外一阵微微的风,我赶紧打开窗户,迎进这股清风。我喜欢风吹的感觉,清凉清凉的,吹在脸上凉在心里。这六月的风更是清凉。
我又想起了故乡的风。
故乡很美,一个幽静的小山村。群山坏绕,一片青山绿水。六月的故乡正是一片绿色,村子到处是可见的桃树、苹果树、李子树,还有常见的柳树,另外的我也叫不出名儿了。
我最喜欢的是柳树。
小时候常在村里兜来兜去,这里转转,那里玩玩,与黄土、柳树就可以过上一日。我有一群要好的小伙伴,这样的季节总会爬上高高的.柳树,折下细嫩的枝条随便缠绕成一顶帽子,戴在头上,不论太阳多么的猛烈,清凉清凉的,一阵微风拂过更是清凉清凉的。
故乡的风是有味道的。
后来远离故乡来到县城读书。夜里总会失眠,每每失眠之夜总会听见此起彼伏的鼾息声,再就是夜里不停的风声。后来有些习惯了,到那么一刻总会醒来,也总会有一阵夜里的风声等着我。
而今,来到更远的省城读书,我也开始思念起县城的风。那也是我的故乡。我独守在这不太陌生的大城市里,过着没有“王后臣子的王国生活”,每日总在重复一样的动作。母亲说,你要好好的念书。我好好的记住母亲的话,好好的念书,厚厚的书、薄薄的书,念得久了,我又开始念另外一本书——思念故乡的“家书”。
六月的风,清清亮亮的。我打开小小的窗户,如同沐浴般投身风里,我相信这风是从故乡吹来的。有朝一日,我身处异国,再是六月的风,我依旧打开一扇窗户,我相信那风是从祖国吹来的。
时值四月,扑面而来的野花香味让我感受到了浓浓的田园气息。坐在房前,春雨绵绵,透过雨雾可以看到广袤的田野、麦田,使人心旷神怡,无比轻松。
一天中午,我在乡下的家里吃饭,姑姑亲自下厨。看着她熟练地拾柴,点火,烧菜,我想:这种传统的烧菜方式烧出的菜一定十分好吃吧!果然不出我所料,当各种丰盛的菜肴端上餐桌后,大家顿时如风卷残云般吃将起来,一会儿工夫,菜肴被席卷一空。十几分钟后,我挺着胀得发圆的肚子离开了餐桌。
踏着参差不齐的野草,我来到了田野上。一群小鸡在母鸡的带领下也在这里找虫子吃,母鸡发出“咕咕”的声音,好像在不停地说:“吃吧!吃吧!尽情地吃吧!”我在田间的田埂之间来回地跳跃,高兴极了。田埂两边生长着许多不知名的野花和小草,一直向田野深处延伸过去,将绿色的田野分割成不同形状的方格。漫步在田埂上,仿佛行走在绿色的棋盘间,真的有不一样的美的享受。
故乡的风光美不胜收,给人以“人在画中游”的感受。故乡人充实、忙碌的生活,也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在这里,只要用心去感受,每天都会有一个崭新的画面展现在眼前。有三五成群的人们弯腰插秧的情景,有村姑们拎着水桶去河边洗衣的场景,还有小朋友们围着稻场做游戏、追逐打闹的身影。。。。。。
月的影,如絮如棉,在经历过一段的雾霾后,将冰冷的手指伸展,触摸着我的心事。皎月星空,如同这季深沉的冷,发散着思念的情绪,似流水,慢慢淌过干涸的心田。
这季的风,如此狂野地涤荡着北方的田野,梧桐叶躬起躯体,与湿润告别,将散落的心事铺满,枕盖着片片记录的印迹,枕着对秋丰收的思忆,我的故乡,在这季里,让深秋的风撕扯得如此破碎,梦里,一挂冰凌。
想起很久以前北方那模糊在窗口的冰凌,如同在手中紧握着的这串冰糖葫芦,在舔噬中体验糖水分离的过程,亦如二十年前的冷,但甜的喧嚣,甜的深沉。
将双手并拢成翅膀,依托起冰冻如苹果般的脸,在这难得的朗月静空下,将深思凝固,亦或想起遥远时代幼小的童年,冻裂的双手、冻脏的小脸,这季里故乡的土地如干裂的嘴唇,等待春雨的吮吸。
那片故乡,天边的夕阳永远照在我幼小的脸庞,那片故乡,经历过流离迁徙,将我的双眼我的记忆打磨得一面模糊,每每从夜里醒来,那个你,我的故乡,是不是还在我记忆的.远方。
永远奔波在异乡的路上,这是注定一辈子的征程,我忘记了季节与方向,忘记了与故乡距离的远与近,记忆里有一条通往故乡的小径,随着年轮,随着山河与年轮的流逝,与遗忘的野草漫长,湮埋成一片不相识的丛林,素不相识,无从相识。
依稀记得那个童年的姑娘,披缀着白龙江水的鳞光,披缀着川北昭化静冷的星空,披缀着嘉陵江汹涌的潮,把对她脸庞的记忆打碎在水与岩的亲吻与离别,忘记了炽烈,忘记了冰冷,忘记了脸庞的影像,此时,捂住胸口,抓扯业已蔓白的乱发,只剩下嘶喊。
忘记了跋涉山水之间的痛,忘记了童年的影象,忘记了年轮的流转,也同时丢弃下悬挂于思绪深层的伤痕,将脚步延伸,跨过一片片陌生后又熟识的土地。
我的故乡,在经历过这一层层的熟悉、陌生、熟悉的碾压后,如此沉重如此厚实地充满于我记忆的旷野,在经历过数次离别与迁移的历程,与完成使命的故乡告别,与下一个使命的故乡亲近。
朗日,清风,水流如弦,负载着如蚁的我们,冷夜,轻风,碎星如盘,摆放成对历史记载的盛宴,我的故乡,从一个起点奔赴另一个起点,我们的印迹,从春季到冬季,我们的记忆,一年年的轮转,重复书写。
我看到,不同的日落与日出,我看到,不同的地域与季节,那不同的霞光与夕阳,那被破冰唤醒的,那被破晓鸣叫唤醒的,不仅仅是一颗不安的心,不停止的脚步,不停息的离别与相聚,我只相信,我永远走在,归乡的路上,一个衣裙漫飞的女子,一双温柔如水的眸子,一群整齐如标枪的雁子,下一站的港口,
故乡在我的心中永远都是最美的地方,这也许就是浓浓的故乡情在作祟吧。
毋庸置疑,故乡的一切都是美的。不信,你看那绿油油的油菜正和春姑娘愉快地跳着探戈;不信,你瞧那金灿灿的水稻正在为成熟而低头窃喜;不信,你听林中的鸟儿正在歌唱这美好的清晨;不信,你试那碧绿的江水是不是在亲吻岸边的卵石……
不敢再多看,也不敢再多瞧;不敢再多听,也不敢再多试。因为我害怕贪心,担心因无法看尽故乡的美而遗憾!
故乡的一切都很美,但故乡水的美是哪个也敌不过的。故乡在江南,一个可以和天堂相媲美的地方,一个雨多、水多的地方。故乡的水太热情,不分季节,不挑地点,说来就来,说走就走。春雨忧郁缠绵,夏雨激烈豪放,秋雨轻柔婉约……点点滴滴坠入寻常巷陌中,击在青石碧瓦上,最终汇入了生命的河流。滴滴雨点好似珠玑落玉盘,在河面击起无数朵水花,每一朵都是一个动人的故事。
然而,在故乡待久了,看惯了故乡的水,也无端地生出许多愁来。这时的我觉得美已不在故乡——成了牢笼,成了火焰山,成了沼泽地。在每一个失眠的夜晚,对远方的向往一分一秒不停地侵袭着我的`灵魂。那时,远方成了美,成了来自天边的音乐和舞蹈、清风和明月:是那大漠的孤烟,是那长河的落日;是那北国的银装素裹,是那草原的辽阔壮美;是那沙场点兵的豪情,是那马革裹尸的壮志!
后来,我在异乡求学已久。一壶银月醉,半碗夕阳红。当太阳缓缓地移向西山顶,向东方致敬时,我的心如孤帆一般,收拢了心事:那摇动的橹是一尾流落他乡的鱼吗?当记忆的潮水缓缓地流过心的河床,她又微笑着姗姗归来了——我的故乡!
故乡是一本怎么也翻不完的书,字与字,词与词,标点与标点,甚至每一个角落里都镶嵌着爱与希望。沉醉在故乡诗行里的人,注定是一种流浪的宿命,爱得太痴,想得太深,以至于老得只剩骨头了,还向着家的方向沉沉睡去。故乡,浓得化不开的情哟!
我开始惦记着她了,她的油菜地,她的水稻田,还有那亲吻着卵石的江水……
《月是故乡明》这是一部小说的书名吧!尔后又改成电视剧过,我也看了的,具体情节已记不得了,偏偏记住了这一句话,月是故乡明。今夜偶然想来,心中原本模糊的情感,仿佛一下子有了寄托。
人之爱故乡,是在离开故乡之后。
我家在湖南农村一个较典型的小山村旁,这些年在外工作,很少回家住,平日免不了常要作些怀念的。
今晚仍是上旬天,只有半边月,吃过晚饭,我便出去了,家人全知道我这个习惯,也就听任我出门去。
来到旷野中,先是慢慢地走,看白天刚插过秧的水田,看淌着露珠儿的青菜,这时我是怀着一种渴望的心情的,就象婴儿渴望扑进母亲的怀抱一样。
青山沉睡了,黛青色的,被月亮照着的地方,更能显出一份宁静来。山睡着的时候,月亮似乎有些迷惑,好象贤良的媳妇守着因疲劳而睡着了的男人。小溪的水很清澈,很凉爽,这水大多是从大山的岩缝里流出来的。流到这,已不知她经历了多少艰难险阻了。然而顽皮的她,却一直保持着生命的活力,一路叮叮当当,欢歌而来,有如那十八妙龄的活泼少女。站在溪边,我静静地聆听着,久久地,久久地。一群光着身子的小伢仔们出现了,咚、咚、咚,这明静的小溪,便溅起一片片水花。白天的时候,堂兄弟的小崽仔们,便如十年前的我一样,在这小溪里寻欢撒泼,抓鱼摸虾。现在听来,多年间消失的笑声,仿若就融在这哗哗的溪水中了,如银铃般,在我头脑中响开去。
明月静静地立在小山的上头,光不很强,整个村子灰蒙蒙的。站在旷野,去对月相思,去静听青蛙的夜鸣,甚而连小虫儿的“唧唧”声也一同欣赏着,确乎可以生发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感慨来。这迷雾一样的,轻盈,静谧,奇妙的境地,真让人以为是置身在仙境中了。
我们祖辈居住的那片百年老瓦舍,在这夜色下显得格外的神秘,那棵三百多年了的油子树,仍然枝繁叶茂,高高的树尖好象在抬头望月,极力向上伸着。白天林子里,旷野间是热闹的,打稻声,说笑声,吆喝声,大人骂小孩声,以及小孩子的嬉闹声,还夹杂着鸡儿,狗儿的杂叫声,汇合起来,该算得上一曲美妙的乡村交响曲吧!
然而,夜是静的`,月亮似乎更亮了。
站累了,便搬了条櫈来,坐到禾坪里,静静地坐着,作一种难得的享受,很久以来,我已很少这样守望这清凉寂静的夜,回到家,总算可以如愿。
夜深人静,不知是谁家的狗,还在不时发出一两声吼叫,极象是履行职责,只是有点马虎。这个时候,静坐着便免不了要怀古,要幻想,这里的一切都是那样的神秘,奇特。白天的疲劳已不复存在,留给人们的,是大自然馈赠的一份充满柔情的慰藉。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话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北宋词人辛弃疾的词是如此精美,我就是欣赏一辈子夜景也找不着这样的情景的。明月别枝,连鹊儿也惊醒了。清风拂面,蝉儿半夜轻鸣,此种意境怎能不引人陶醉?来年喜庆,稻花喷香,青蛙也为喜庆奏着轻悠的乐章。
故乡的月夜是美的,这份美是大自然给予的,故乡的父老乡亲们只知劳作,对于大自然的情谊,也许从未体会过,受过苦难的老人们,他们是不会象我们这一代人一样满怀幻想的。
月亮发黄的时候,我才慢慢走回屋来。
故乡
作者/浙江 陈诗凡
英国作家毛姆在《月亮和六便士》一书中讲到人们“内心深处仍然隐伏着多少世代前祖先的习性和癖好,叫彷徨者再回到他们祖先在远古就已离开的土地”。的确,来到浙江近五年了,虽然不能说时时刻刻想念着故乡,但一股浓浓的乡情总是不动声色逡巡于心之深处。
已经搬过几次家,动作最大的就是这次从江苏搬到浙江,来到了只是在小学语文课本上《记金华的双龙洞》听说的金华。暑假前还在故乡教室里摇头晃脑略显呆板地背诵着“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公路盘曲而上„„”,暑假后我竟然坐在了金华市中心的初一教室里,而且要在金华居住十年八年甚至更长时间,和我的里下河故乡隔着长江水,隔着钱塘浪,更隔着十里菜花香。
全班60多人中就我来自江苏,好奇的同学们课余总是喜欢围着我询问江苏有多远、大不大,江苏有什么好玩的、好吃的等问题,虽然有些问题我也不能准确回答,但作为江苏人,我觉得有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感,于是尽量向同学们介绍我所知道的故乡。一次无意中争论到“江苏和浙江哪个更好”这个问题时,我双拳难敌众手,情急之下脱口而出: “谁都知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排在‘杭’前面吧?这不说明江苏更强吗?”话音刚落正好上课铃响了,不服气的同学们只好悻悻散开。如今想来,这种争论有点幼稚,却很温馨。
时间如白驹过隙,一转眼我已是高二学生了。这几年利用长假短假,我和父母的足迹几乎踏遍了浙江的“七山二水一分田”,这是和里下河故乡迥然不同的另一番景象。最明显的差别就是不同于故乡的千里金黄菜花和万亩水上森林,这里随处可见挺拔的翠峰和连绵的青峦,我也终于读懂了“山清水秀”这个成语的真正含义。慢慢地,我喜欢上了爬山,喜欢上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也喜欢上了群山环抱、溪水清澈的金华这座浙中小城。
天有不测风云,这个暑假外公因主动脉破裂溘然长逝。料理完后事,为了陪伴外婆,我和父母在老家呆了一个月。这一个月中,经常有邻居来外婆家串门,我发现邻里相处谈天说地原来是生活中多重要的一部分啊!乡音熟悉,细腻而温暖。恰似鱼米之乡,芦苇稻田,水上森林,亭台楼榭,有着雨露滋养整整齐齐的悠然。
有时候跟爷爷奶奶一起串串门,沿途嗅着一直怀念着的气息,听那些温暖的声音,看他们与亲戚邻居亲热地搭讪。经常有我已不认识的慈祥的老奶奶笑着叫我的小名,或者,在小巷的转角处蓦然碰到幼时的玩伴,一阵惊呼后在路边叽叽喳喳聊上半个小时。一天清晨和幼时玩伴一起来到我们呆过三年的幼儿园,虽然建筑已破旧,然而照射在教室和活动场地的阳光仍一样温暖。
回金华前,我们又去了外公的墓地。外公的墓地在一片稻田边上,盛夏的稻子都是很纯的青色,掩映着外公的花岗岩墓碑。墓碑上端庄的字体,外公的遗照保持着他一贯的微笑。我们伫立许久,凝望不知名的飞鸟追逐着黄昏。飞鸟过处,啼声凄楚。外公的墓旁是我的曾祖父和曾祖母的墓,墓碑上他们的照片我已依稀生疏,墓旁粗壮的藤蔓倍显沧桑。从历史深处走来的人们,有着讲究的名字,血缘相通,习性相近,去了另一个世界的祖先们,给后代以心灵的抚慰。这是根基与历史的沉淀,我在心中给这片地方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memory garden”(记忆。花园)。
回金华的早晨,下起了大雨。雨点敲击着鳞鳞千瓦,奏出不同的声音,好似千万只手指在按摩着耳轮,屋顶在黎明中泛着湿湿的流光,涓涓细流沿着瓦槽潺潺泻下。虽是盛夏,但秋的湿凉似已提前到来。
车离故乡渐行渐远,很快就上了江阴长江大桥。桥下宽阔的江面貌似平静,实际上暗流涌动,滚滚东逝,一如车上的我,虽提醒自己不要去拨动感伤的琴弦,可这一个月来的依恋早已化作心底不断升腾的怅惘。或许,故乡就如这桥下的长江,生生不息,流淌着永远挹酌不尽的温暖和感慨,再善游的鱼也游不出这条河流。
翻看夹在书页间昨天刚摘的几瓣小花,我不由默想:爷爷奶奶外婆„„是不是也在一边暗数花期,一边呢喃着我们的下一个归期呢!
村口前面的一道大桥旁,一个极其漂亮的游乐园,绿茵茵的草坪,几个小游乐场所,花花草草和那青翠的大树都在这耸立着。中午时分,这儿便好像是我们孩子的“地盘”,有时几位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们也会来这儿读书,缓解自己的心情,我们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穿梭在这花儿、草儿、大树之间,好不快乐。偶尔有人大叫或者打扰人午觉,也没有人说,因为他们认为孩子是世界上最可爱、最不能伤害的。
游乐园后面便是我最喜欢的地方,只要来到这儿我便会想起那曾“驻守”在这儿的一位洋老头,我刚遇见他时是村委会要放电影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抱着孩子去电影院,可是谁也没有注意到门口那驼着背,但精神却很好的洋老头。洋老头很和蔼,他爱笑,也喜欢小孩,但是他没有妻子,更别说有自己的孩子了。当时,奶奶拉着我的手,爷爷在前面走路,我无意间看见了那个对我笑着的陌生老人,我停了下来没有走路,奶奶也停住看着我,我指了指老人,奶奶笑了笑说:“这是看电影院门的爷爷,以后来这里要叫他。“奶奶说完便抱着我进去了。以后我和朋友到这儿看电影总能看见他那辛勤的身影,如今,几年过去了,偶尔回去看一看,才发现他的身影已渐渐模糊。
河西,一个偏离奶奶家很远的一条河,虽然远却让我忘不了的地方。每至夏天暑假时,一天的作业完成,总喜欢去河西玩一玩,那里的风景很美,美的好象一场梦,一大片粉红的荷花开在河水中,让人不由的想起那些亭亭玉立带一点害羞的小姑娘。荷叶漂浮在水面中,像为”姑娘“撑的一把伞,只要看一眼,便会让人一天的疲劳立刻消失,让人感觉无比的轻松,快乐。
1.以怀念为话题的作文800字
2.以回家为话题作文800字初三
3.写家乡变化的作文800字3篇
4.人生本该丰富多彩作文800字大全
5.以珍藏的记忆为题的作文800字4篇
6.以家乡那些事作文为题600字范文4篇
7.读书的满分作文800字范文4篇
8.以读你为题的中考满分作文4篇
9.关于我记忆中的家乡作文范文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