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一轮复习必修4第3单元练习英语试卷解析版

2024-11-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届高考一轮复习必修4第3单元练习英语试卷解析版(精选6篇)

届高考一轮复习必修4第3单元练习英语试卷解析版 篇1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右边漫画的寓意启示我们,思想道德建设必须()

A.重视家庭美德建设

B.加强社会公德建设

C.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D.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

【解析】选B。从漫画中可以看出,在楼里讲究卫生,但是到了楼外却破坏、污染环境,这说明了思想道德建设的必要性,特别是要加强社会公德建设;A、C、D三项均不合题意,故选B。

2.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民间公益组织在我国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目前已有35万多家,从业人员有400多万人。这些民间公益组织,是民间力量不断推进道德建设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华民族实现道德复兴的道德火种。这说明()

A.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

B.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体是人民群众

C.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D.提高了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精神文明建设就搞好了

【解析】选B。本题以我国民间公益组织的发展为背景,考查学生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相关知识的理解,这些民间公益组织,是民间力量不断推进道德建设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华民族实现道德复兴的道德火种,这说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体是人民群众,故B符合题意,A、C与题意无关,D表述不准确。

3.(2014·宁波模拟)宁波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发出号召:继承发扬甬城儿女的优良传统,大力培养“诚信、务实、开放、创新”的新时期宁波精神。如果请你写一份“培育新时期宁波精神,塑造新时期宁波人”的倡议书,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①全面继承传统文化,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③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认同、引进外来文化

④立足人民群众实践,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

第1页(共6页)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解析】选C。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批判地借鉴外来文化,③观点错误;①“全面继承传统文化”说法错误;②④都符合“培育新时期宁波精神,塑造新时期宁波人”这一要求,因此选C。

4.(2014·安徽模拟)党的十八大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作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等规划。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

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解析】选A。题干要求是“二者的关系”,A项正确;B项颠倒了二者关系,C、D两项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没有体现二者关系,应排除。

【知识拓展】社会主义中国的精神旗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5.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了新的概括。其内容不包括

()

A.从国家讲,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B.从社会讲,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C.从公民讲,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爱

D.从对外讲,倡导平等、互利、独立、自主

【解析】选D。A、B、C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表述,不选。D不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应选。

6.(2014·衡水模拟)2013年4月12日,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等六部门启动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部署在全社会大力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充分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这是基于()①道德模范榜样作用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

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③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文化需求

④弘扬民族精神,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解析】选D。充分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②④正确;①表述错误,③材料未体现。

7.(2014·杭州模拟)在推动“最美现象”从“盆景”变为“风景”的过程中,浙江省委、省政府实施细水长流式的熏陶,让普通群众从心底激发出对“美”的敬重、对“美”的向往,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正能量的践行者和传递者。浙江省委、省政府的做法()

①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②说明提高公民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

③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思想道德对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

④说明文化建设已成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中心任务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解析】选B。政治、经济、文化协调发展才能构建和谐社会,而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是思想道德建设,故①正确。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②表述错误。公民道德宣传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思想道德的促进作用,③说法符合题意。我国社会发展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④说法错误。故选B。

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人有难,众人相帮;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我国当前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有着积极的影响。这表明()

A.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必须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

B.传统道德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具有不同的时代内涵

C.封建社会的道德观与我们社会主义道德观是完全一致的D.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解析】选A。本题考查中华传统美德对当前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作用。中华传统美德对当前的思想道德建设具有推动和借鉴意义,A符合题意。C观点错误,B、D与题意不符。

9.通过开展“与美同行”主题读书活动,培养青少年说实话、办实事,讲诚信、重信誉,乐学习、善思考,讲友善、乐助人的好品德,用实际行动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开展“与美同行”主题读书活动()

A.能极大地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

B.能够使每个公民都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C.只能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修养

D.有利于促进人们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

【解析】选D。开展主题读书活动,能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A项错误;B项表述绝对化;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C项错误;D项符合题意。

10.(2012·江苏单科)2012年4月,某地干洗店店主全家不幸罹难,店主姐夫含泪通知顾客前来取衣退卡还

钱,被人们誉为“信义姐夫”。他的行为感动了许多市民,欠账的顾客也赶来还钱,商户们还自发挂出了“崇尚诚信,传递温暖”的横幅。这件事情表明诚信()

A.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

B.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

C.能够引领社会主义良好风尚建设

D.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础

【解析】选C。解析本题要抓住“信义姐夫”的行为引发的积极的社会影响这一关键点。具体解析如下:

11.2013年6月20日,贝克汉姆访问同济大学,不幸发生踩踏事故,造成数人受伤。悲剧发生,使我们反思青春的崇拜何以才能变成正能量。针对这种情况,你认为当前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需要()

A.尊重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支持人们的自主选择

B.尊重人们价值选择的差异性,包容各种思想和行为

C.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当今社会思潮

D.提倡多元化,反对以某种意识作为社会的主流思想

【解析】选C。当前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明显增强,但是并不能对所有人的自主选择都支持,A项错误;B、D两项本身错误;C项是当今文化建设的要求,符合题意。

12.2013年,大学生就业问题备受各界关注。如何使大学生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顺利就业,关键是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大学生进行“成人、成才、成功”教育,让大学生“成才”之前先“成人”。之所以让大学生“成才”之前先“成人”,是因为()

A.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B.加强科学文化修养,有助于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

C.不注重思想道德修养,必然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D.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为社会造福

【解析】选D。本题考查大学生“成才”先“成人”的原因,实质上考查的是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故选D。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关注。

论坛中呈现的以下话题引发了同学们热议,请你参与探究。

网友心声 践行道德不止步 追求完美无止境

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近年来,安徽好人和道德模范已成为引领公民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的指向标,成为道德建设中引起广泛关注的“安徽现象”。超越感动,弘扬请你从文化传承和思想道德建设的角度,回应“网友心声”。

【解析】本题要严格从两个角度出发,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就是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从思想道德建设的角度则需要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答案: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并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要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引领社会风尚。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作贡献。

14.(26分)(2012·浙江文综)近年来,W村在村民收入不断提高的同时,开展了群众性的“一碑两谱五星”乡村文化创建活动。所谓“一碑”,即树立一座精神丰碑,主要收集本村先辈在革命战争时期的英雄事迹;“两谱”,即撰写时代风范谱、尊老爱幼谱,主要收录在乡村发展、家庭邻里关系中的先进典型;“五星”,即创评“读书、创业、诚信、法纪、勤俭”等五项星级文明户。村民们以极大热情参与了这一活动,讲身边事、树身边人、自评自荐、互评互荐,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的有关知识,说明该村开展“一碑两谱五星”活动取得成功的道理。

【解析】本题是一道切口较小的题目,关键是抓住设问要考查的具体知识。本题以W村开展的文化活动为背景,考查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等知识。设问实质上是要求回答开展这一文化活动所体现的道理,主要考查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社会主义荣辱观和思想道德修养等知识。答案: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体现着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与方向,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W村开展的“一碑两谱五星”活动,紧紧抓住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这一中心环节。保证了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一碑两谱五星”活动的内容体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为村民们提供了最基本的行为准则与价值取向。“一碑两谱五星”活动具有群众性的自我教育特点,自荐自评、互荐互评方式促进了村民自省自律,提高了村民的思想道德修养。

届高考一轮复习必修4第3单元练习英语试卷解析版 篇2

一、选择题

1.家风正则行得正,家风淳则风气淳。由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打造的全球华人家庭文化传承节目《谢谢了,我的家》2017年12月在北京亮相。该节目展现了不同身份、不同命运的中国人的家庭故事,为中华家风代言。从文化生活角度看,央视推出这一节目意在导学号 60922689(A)①讲述文化故事,传递中华人文精神②发挥家风对人健康成长的决定作用 ③使观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化熏陶④传递正能量,引领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A.①③ C.①④

B.②③ D.②④

[解析] 该节目为中华家风代言,这说明央视推出这一节目意在讲述文化故事,传递中华人文精神,①正确;家风对人的健康成长并不起决定作用,②错误;央视推出这一节目意在使观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化熏陶,③正确;这一节目并不能引领先进文化前进方向,④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A。

2.对作者而言,诗是“瞬间幸福的记录”“强烈感情的自然迸发”,散发着“成熟的理性”;对读者而言,“诗如禅机、在于参悟”,而“有灵魂的人可以在诗中找到知己”,形成新的自我。材料告诉我们导学号 60922690(A)①人创造文化,文化也塑造着人 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③应主动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 ④不同性质的文化对人的作用不同

A.①③ C.②③

B.①④ D.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影响人,优秀文化塑造人生。材料体现了作者怎么创造文化,文化对读者的影响,体现了人创造文化,文化也塑造着人,应主动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①③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不同性质的文化对人的作用不同,排除②④。故选A。

3.许多科学家在回忆成长经历时,都会提起他们青少年时代读过的《十万个为什么》《趣味物理学》《物理学的进化》等科普作品,正是这些科普作品激发了他们对于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埋下了科学的种子。材料表明导学号 60922691(C)①文化可以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②优秀文化为人的成长提供精神食粮 ③文化影响人生道路的选择 ④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可以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①错误;题干所述为科学家在青少年时代读过的科普作品激发他们对于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体现了优秀文化是人的精神食粮。这些科普作品是由人所创作的,又影响了新一代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体现了人们创造文化,文化也塑造人,文化影响人生道路的选择,故②③正确;④项,题干体现的是人们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塑造了人,并未体现科学技术的作用,故错误。故选C。

4.以共享单车为代表的共享经济需要“共享文明”来保驾护航,“共享文明”的缺失必然会阻碍共享经济健康发展。骑稳共享单车,需要我们树立公共精神、维护公共利益,需要在全社会倡导“共享文明”。这是基于“共享文明”(C)①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可靠保证 ②可以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③是正确认识世界的必要条件 ④影响人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 共享经济需要“共享文明”来保驾护航,说明“共享文明”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健康的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故选项②④符合题意;选项①说法错误,夸大了“共享文明”的作用,排除;选项③说法错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正确认识世界的必要条件,排除,故本题选C。

5.2017年“五一”假期的第一天,南京市鼓楼区丁山社区红色记忆电影馆播放了电影《勇士》,红军飞夺泸定桥的壮举深深感动了居民。每周播放一部红色电影,该社区已坚持了6年。播放红色电影可以(C)①带来巨大经济效益,促进经济的发展 ②影响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③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潜移默化地提高人们的劳动技能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解析] 红色电影属于优秀文化,播放红色电影可以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影响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②③符合题意,①④不是播放红色电影带来的影响,故排除。

6.你是更喜欢确定性吗?”某研究机构在研究跨文化沟通时,调查发现东亚人大多属于“风险规避型”,即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与焦虑程度很高,把“安全”与“归属感”的需求置于第一位;欧美人更多属于“风险偏好型”,更喜好冒险,对“成功”与“成就感”的需求更高。这给我们的启示是(B)①文化具有差异性,不同文化具有各自的个性特征 ②文化差异会影响彼此的沟通,应促进交流消除差异 ③不同的文化基因会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④欧美的“风险偏好型”文化优于东亚的“风险规避型”文化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 ①选项表述错误,不同文化之间的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故“消除差异”的表述错误。④选项表述错误,每个民族文化有各自不同的文化特点。题目给我的启示是文化具有差异性,不同文化具有各自的个性特征,不同的文化基因会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故①③入选。选B。

7.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家庭教给人生第一课。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态度和为人处事道理。树立好家风,代代都受益。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要树立良好家风,是因为(B)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强制的、深远持久的 ③要全面继承传统道德准则和处世道理 ④家庭教育是传达社会规范、培养良好风尚的重要途径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②④

[解析]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而不是强制的,故排除②;传统道德准则和处世道理有精华也有糟粕,③中“全面继承”说法错误,排除。①④符合题意。故选B。

8.我国禅文化是一种智慧的思维。它植根于印度禅学,但融进了中国本土的老庄思想、魏晋玄学,以及儒家思想等,全方位地渗透于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和个人修养方式,在中国的唐、宋时代大盛,对中国社会文化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由此可见(D)

①观念创新创造了禅文化的新价值 ②禅文化的影响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③博大精深的禅文化具有巨大包容性 ④文化交融是禅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A.①② C.①④

B.③④ D.②③

[解析] 禅文化“植根于印度禅学,但融进了中国本土的老庄思想、魏晋玄学,以及儒家思想等”,说明博大精深的禅文化具有巨大包容性,③符合题意;禅文化“渗透于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和个人修养方式,在中国的唐、宋时代大盛,对中国社会文化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说明禅文化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②符合题意。①不

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观念创新以及禅文化的新价值,排除;④说法不科学,排除。

9.国产动漫剧《那年那兔那些事儿》摈弃说教式的灌输,采用“你懂的”的隐喻手法阐述历史事件,赢得网友赞赏,迅速在网上“走红”。于是,国内动漫界中,有一种爱国主义叫“幸福并感激着”;于是,越来越多的网生代青少年在现实中成为努力奋斗的“兔子军”。由此,可以感悟到(C)①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 ②文化对人的成长有巨大影响力,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完美的人 ③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能不断丰富自身精神世界,培养健全人格 ④流行文化所产生的精神力量,能够激励人们战胜各种困难,创造幸福生活

A.①② C.①③

B.③④ D.②④

[解析] 国产动漫剧采用隐喻手法传播爱国主义精神,体现了优秀文化可以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①符合题意;欣赏健康有益的文化是丰富精神世界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③符合题意;②错误,文化塑造人生对人产生巨大的影响,但是不能塑完美的人;④错误,流行文化不一定是优秀文化,可能会存在消极、落后的因素,要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故选C。

10.中西方人在交往中由于行为规范存在差异,常常会产生误解、不快甚至更坏的结果。比如,中国人轻拍小孩子的头部是表示一种友好,而在西方国家,这是一种不尊重小孩子的做法,父母会对此非常愤怒。这表明(A)①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 ②不同的知识素养影响认识的深度 ③文化的差异影响人们之间的交往 ④文化的差异是交往不可逾越的障碍

A.①③ C.②③

B.①④ D.②④

[解析]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人们对同一现象(比如轻拍小孩子的头部)得出不同的结论,说明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①正确;由于行为规范存在差异,中西方人在交往中常常会产生误解、不快甚至更坏的结果,说明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③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文化素养对人们认识深度的影响,②排除;文化差异并不是不可逾越的,④错误。

11.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心动,让人们的灵魂接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这说明(B)①文化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优秀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对人产生正确的价值引领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有益文化活动

A.①③ C.①④

B.②③ D.②④

[解析] 艺术让人心动,让人们的灵魂接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这既体现了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也说明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②③正确;材料并未体现文化转化为物质力量,①排除;材料也没有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④排除。

12.歌曲《长城谣》创作于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时期,乐曲苍凉悲壮,歌词充满爱国热情。那时,当哪里响起“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边是故乡……四万万同胞心一条,新的长城万里长”的歌声,人们就会感到哪里就有自己的战友,就会陡增无穷力量。这说明(C)①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发展文化 ②文化对经济和政治具有重大影响 ③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A.①② C.①③

B.③④ D.②④

[解析] 题目中,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时期人们创作了抗日歌曲《长城谣》说明了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发展文化,当听到这首歌曲时广大的人民群众就会充满了力量,说明了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故①③入选。②选项强调的是文化对政治经济的作用与题意表述不符。④选项与题意不符。本题选C。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12月29日,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公开发布曲建武的先进事迹,授予他“时代楷模”荣誉称号。“时代楷模”是由中宣部集中组织宣传的全国重大先进典型。时代楷模充分体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充分体现中华传统美德,是具有很强先进性、代表性、时代性和典型性的先进人物。时代楷模事迹厚重感人、道德情操高尚、影响广泛深远。导学号 60922692

结合材料,从“文化塑造人生”的角度,分析宣传“时代楷模”对社会的意义。[答案] ①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宣传“时代楷模”,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激发着社会向善的力量,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②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宣传“时代楷模”,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③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宣传“时代楷模”,能促使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高,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解析]

宣传“时代楷模”对社会的意义,考生可从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宣传“时代楷模”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宣传“时代楷模”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

展。宣传“时代楷模”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的角度进行说明。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化是城市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所在,21世纪成功的城市将是文化的城市。某市是一座具有2 500年建城史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他们在城市文化建设中非常注重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并根据时代要求,赋予城市历史文化以鲜明的时代内涵,抓住机遇,不断繁荣城市文化产业,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和市民的素质。他们还根据该市的经济、政治、文化沉淀所表现出的文化独特性和丰富性,不断推进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文化之间“和而不同”、共生共存,提高了城市的亲和力、吸引力和凝聚力。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知识,说明建设城市文化的重要意义。

[答案]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城市文化能够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对人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②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开发利用历史文化资源,有利于文化产业的繁荣与发展,促进文化消费,推动城市经济发展。

[解析] 本题属于意义类试题,结合材料,可以从文化建设会对哪些方面产生影响思考。主要涉及文化的影响、文化的作用的相关知识。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近几年,全国各地掀起了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热潮。某校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将每周三下午的第三节课定为阅读课,阅读课上,师生们同穿汉服,诵读经典。活动开展一段时间后,学生打架骂人的少了,见面相互问候的多了;随地吐痰的少了,穿着整齐的多了;上网玩游戏的少了;看书学习的多了。

(1)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开展穿汉服诵经典活动的意义。(2)某班准备以“传统经典进校园”为主题召开主题班会,请你为班会的主题设计两幅标语。(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不超过14个字)[答案](1)①穿汉服诵经典有利于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促进学生之间的文明交往。②通过穿汉服诵经典活动,创设良好的文化环境,促进学生的知识、修养在文化氛围中得到提升,有利于其终身发展。③穿汉服诵经典有利于吸引学生参加读书等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其全面发展。(2)如:诵经典、养德行、学做人;学先贤、讲诚信、行友善;学传统文化,承中华文明;讲文明礼仪,创和谐校园。

届高考一轮复习必修4第3单元练习英语试卷解析版 篇3

〔针对训练〕

1.2017年上半年,山西省活鸡价格呈大幅下跌态势,主要原因是活鸡市场供给充足,受H7N9禽流感疫情的影响,居民对家禽消费信心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玉米价格大幅下跌,导致饲料成本随之降低。由此可见导学号 60922261(C)①价格上涨会使企业增加产量 ②商品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 ③商品价格是由其价值决定的 ④商品价格变动影响居民消费

A.①② C.②③

B.①③ D.②④

[解析] 活鸡价格呈大幅下跌态势既有供过于求的影响,又有成本降低的因素,还有消费心理的影响,由此可见商品的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②③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影响价格的因素,①④项强调的是价格变动的影响,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

2.2017年8月3日,内蒙古首条高铁——张呼高铁乌兰察布至呼和浩特东段开通运营。乌兰察布至呼和浩特东间的运行时分由原来的1小时压缩至40分钟,大大缩短区域间人员往来、货物流通的时空距离,不仅刺激了大众外出旅游的欲望,也带动了沿线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这告诉我们导学号 60922262(D)①沿线地区,实现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②高铁的开通使沿线居民收入普遍提高 ③生产决定人们的消费质量和水平④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解析] 张呼高铁乌兰察布至呼和浩特东段开通运营,大大缩短区域间人员往来、货物流通的时空距离,不仅刺激了大众外出旅游的欲望,也带动了沿线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这告诉我们生产决定人们的消费质量和水平,而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③④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沿线地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也体现不出沿线居民收入普遍提高的问题,①②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D。

3.2017年9月2日,印度发布公告称,决定对原产于或进口自中国的橡胶助剂(rubbcr chemicals)作出反倾销裁决,决定对涉案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征税额为213.82美元/吨。印度的这一做法导学号 60922263(B)①不符合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 ②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 ③符合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 ④影响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解析] 印度决定对原产于或进口自中国的橡胶助剂做出反倾销裁决,决定对涉案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印度的这一做法是在搞贸易壁垒,会影响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不符合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①④项符合题意;③项说法错误;②项夸大了该裁决的作用,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

4.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为推动价格改革向纵深发展,加快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机制,对于极少数保留的政府定价项目,要推进定价项目清单化,规范定价程序,加强成本监审,推进成本公开,坚决管细管好管到位,最大限度减少自由裁量权,推进政府定价公开透明。这对政府提出的要求是导学号 60922264(B)①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市场监管效能 ②完善价格形成机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③转变政府行为方式,降低行政管理费用 ④推行电子政务发展,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政府的职能、政府自觉接受监督的理解。“对于极少数保留的政府定价项目,要推进定价项目清单化,规范定价程序,加强成本监审,推进成本公开,坚决管细管好管到位,最大限度减少自由裁量权,推进政府定价公开透明”,这样做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市场监管效能,完善价格形成机制,使政府权力在阳光下运行。①②符合题意;题干中主要是对政府职能转变,自觉接受监督提出要求,③④与题意不符。故选A。

5.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阿土勒尔村,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悬崖村”。在党中央的扶贫攻坚号令下,通过各级党委、政府的帮扶,如今”悬崖村”已经通了网络,建了学校,办了专业合作社,发展了旅游,人均收入已达7000元。由此可见导学号 60922265(D)①党和政府的帮扶是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 ②在党的领导下,我国会最终消除民族发展的差异性 ③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④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 题目中,在党中央的扶贫攻坚号令下,通过各级党委、政府的帮扶,使“悬崖村”已经通了网络,建了学校,办了专业合作社,发展了旅游,人均收入已达7000元。由此可见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故③④入选。①选项错误,自力更生是其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②选项错误,民族发展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不能完全消除。选D。

6.2017年5月27日,河南省首家好人馆——鹤壁好人馆建成开馆。这里收录了鹤壁市诞生的各级道德模范和好人126名,其中,荣获国家级荣誉42人,省级荣誉36人,市级荣誉48人。好人馆以图片、实物、视频等多种形式,生动直观地展现了该市126名道德模

范和好人的事迹,引起社会热烈反响。设立好人馆导学号 60922266(D)①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创新 ②拓展了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养的渠道 ③丰富了道德教育的内容,创新了道德教育的形式 ④提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动载体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解析] 设立好人馆不涉及理论创新问题,也不涉及科学文化问题,①②项均与题意不符;设立好人馆丰富了道德教育的内容,创新了道德教育的形式,提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动载体。③④项与题意相符;正确选项为D。

7.戏剧是中西文化中的瑰宝,但西方戏剧起源于远古人类对酒神的祭祀活动,中国戏曲起源于原始时代的歌舞;西方戏剧注重“写实”,中国戏曲注重“写意”;西方戏剧以演员的动作、对白演故事,中国戏曲以歌舞演故事。因此,对待中西戏剧,我们的正确态度是导学号 60922267(B)①加强中西戏剧文化交融,促进两者走向统一 ②尊重中西戏剧文化差异,促进世界文化繁荣 ③坚持求同化异,充分尊重戏剧文化的多样性 ④充分理解个性,推动中西戏剧文化共同发展

A.①② C.①③

B.②④ D.③④

[解析] 加强中西戏剧文化交融,但也要保持个性,①不选;中西戏剧交流要坚持求同存异,而不是化异,③不选;选项②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

8.当前人们的生活、工作压力大,亚健康、失眠、易怒、暴饮暴食、注意力记忆力下降等问题非常普遍。对此,国家卫生计生委提出“5125”健康生活理念,通过倡导情绪管理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公众实现身心健康,享受快乐、幸福的健康生活。这反映了导学号 60922268(A)①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②意识对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促进作用 ③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④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A.①④ C.②③

B.①② D.③④

[解析] 材料反映了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人们可以通过选择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调节和控制情绪,实现身心健康,享受快乐、幸福的健康生活。①④项符合题意;正确的意识对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促进作用,②项说法错误;材料不体现量变与质变的道理,③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

9.2017年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吉布提保障基地部队进驻营区仪式在基地营区举行。这标志着我国首个海外保障基地建成和投入使用,将更好地履行起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以及开展人道主义救援等国际义务。这表明导学号 60922269(A)①事物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②认为事物的联系可以随着人的意志而转移 ③人们能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④要搞好局部,用局部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A.①③ C.②③

B.①④ D.②④

[解析] 我国首个海外保障基地建成和投入使用,将更好地履行起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以及开展人道主义救援等国际义务。这表明事物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联系构成事物的发展,人们能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①③项项符合题意;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②项说法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④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

10.中央从顶层设计、政策措施直至重点任务都进行了全链条式的部署,各级政府根据中央部署形成一套具体的实施方案,在改革成效上,以“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为抓手,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为2017年宏观经济的“稳中向好”打下了基础。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导学号 60922270(C)①事物从量变到质变的运动就是发展 ②要坚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处理问题 ③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④关键部分的功能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届高考一轮复习必修4第3单元练习英语试卷解析版 篇4

第二十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72分)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文明。据此回答1~4题。

1.2010年9月14日,第十三届中国(象山)开渔节祭海典礼隆重举行。浙江象山被授予国家级海洋渔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这是我国第七个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海洋渔文化有着悠久的传统,如今更增添了保护海洋、人海共荣的宏大主题。材料表明()①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基本特征 ②各区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国家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是为了更好地传承文明 ④海洋渔文化与时俱进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2010年1月31日,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司司长李宇明就琴、亲、魅等44个汉字在专家倡导下进行了写法调整引发争议作出回应时表示,这次微调只不过是将以往习以为常的书写习惯给别过来,当然,《通用规范汉字表》尚在征求意见阶段,会充分重各方意见。下列关于汉字的说法正确的是()①汉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②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③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④汉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以“东方之冠”为构思主题,取自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中的元 素——斗拱。16字设计理念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积淀:“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主色调运用传统、沉稳的“故宫红”,表达了中华文化的精神与气质。上述材料说明()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②中国国家馆的设计是对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③文化创新需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④中国的科学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4.我国的都江堰是当今世界年代久远、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工程;我国的吴越文化精致淡雅,滇黔文化热情奔放;我国许多少数民族能歌善舞,各民族的歌舞极具特色„„这说明()A.我们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我们的中华文化独树一帜 C.我们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D.我们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全国高考信息资源门户网站

全国高考信息资源门户网站

中华文化是一个恢弘的整体,融合了各具鲜明特色的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据此回答5~10题。

5.(2010·广东文综)当前,在大力弘扬中华文化过程中,广东省重点打造“岭南文化、活力商都、黄金海岸、美食天堂”四大品牌。这表明()A.地域文化具有各自的特色 B.地域文化都是在本地域独立形成的 C.地域文化之间没有共性

D.中华文化在性质上是全国地域文化的总和

6.安庆市与邻近的湖北黄梅县就黄梅戏的产地存在争议,学者们也没有定论。有学者认为黄梅戏究竟产自哪里并不重要,对此观点下列能够提供有力支撑的是()①区域文化是一定区域内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 ②不同地方的文化之间相互交流、借鉴、融合 ③一切文化成果都应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④区域文化的魅力就在于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7.(2010·天津文综)目前,在我国少数民族中,有22个民族的人口在10万以下,有的不足5 000人。由于人口较少民族的核心文化区范围小,其文化传承的状况堪忧。面对这一现象,当务之急是()A.提高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能力 C.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文化

B.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D.加强与其他民族文化的融合

8.2010年2月3日,由著名舞蹈家杨丽萍领衔主演的大型衍生态打击乐舞《云南的响声》在北京上演,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语言、曲调和歌声,展现在CCTV舞台上。人们为多姿多彩的民族音乐舞蹈而激动,更为这盛典丰厚广博的文化内涵而感动。这从一个侧面表明()①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②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③传统的民族文化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前进方向 ④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温家宝总理会见傣族舞蹈家刀美兰时说,少数民族文化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文化艺术蓬勃发展,不断走向繁荣。由此可以看出

()①中华文化是由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的整体 ②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各具特色,水火不容 ③少数民族文化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作出贡献 ④少数民族文化独立于中华民族文化之外

全国高考信息资源门户网站

全国高考信息资源门户网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由于历史的原因,一幅创作于660年前的山水画《富春山居图》被分隔在浙江和台湾,围绕这幅画合璧的多次努力,让两岸人们有了新的期待。这说明()A.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共同特征 B.两岸文化具有趋同性

C.两岸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 D.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据此回答11~12题。11.对“包容性”理解正确的是()①包容性能使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 ②包容性能使中华文化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③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实现中外文化的趋同 ④包容性是指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2.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但汉字中也有外国文字的成分,例如,沙发、巧克力等词语就来自英文的直译。现代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物品,不少是由国外传入中国的,如电器、汽车就是外国人首先发明的。特别重要的是,指导我们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理论——马克思主义也是由国外传入的。这说明()A.中华文化是现代文明的产物

C.中华文化具有巨大的包容性

B.创新是中华文化特有的品质 D.文化和经济、政治紧密相连

二、非选择题(共28分)

13.(2010·安徽文综)2010年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举办。某校高二(1)班同学以“走进世博、聚焦安徽”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查阅、上网等途径收集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发表看法:

甲同学: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整体布局体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和谐”思想;国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示古代四大发明、《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安徽馆以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马头墙、小青瓦”为外墙装饰,馆内通过徽剧、黄梅戏、凤阳花鼓等民间艺术的展示,让观众领略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质感。请你结合甲同学的发言,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12分)14.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虽有不同的语言、文字,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但大多数都以春节作为重大节日来欢庆,但也有像羌、藏等民族有自己的“年”。这说明了文化生活的什么道理,并分析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16分)答案

1.C

2.B

3.A

4.C

5.A

6.C

7.C

8.A

9.B

10.C

11.C

12.C

全国高考信息资源门户网站

全国高考信息资源门户网站

13.悠久的“和谐”思想,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等,说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丰富的中国元素,独特的徽派建筑,多样的民间艺术等,说明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各种文化和谐共处,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或“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14.(1)说明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各民族都有一个“年”,说明了中华文化的共性;像羌、藏等民族有自己的“年”,即使同样在春节过年,也有自己的风俗习惯,体现了各自文化的民族特性。

(2)原因在于,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也形成了中华文化有其共性的一面;同时,我国幅员辽阔,各民族各地区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族文化带有明显的民族特色。

届高考一轮复习必修4第3单元练习英语试卷解析版 篇5

一、选择题

1.简政放权作为改革的“先手棋”和转变政府职能的“当头炮”,极大地激发了市场活力、发展动力和社会创造力。读漫画,对简政放权认识正确的是()

①作为生产关系的调整,简政放权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②简政放权通过变革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发展 ③简政放权是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价值选择 ④简政放权是解决我国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 A.①② C.②③ B.①③ D.②④

〚导学号14920137〛

2.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全国人大常委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以牢记历史、以史为鉴、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这种对待历史的态度,是基于()①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客观物质性 ②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动机、目的决定的 ③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④历史蕴含着现实社会的一般规律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3.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从哲学上看,其理论依据是()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②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 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④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A.①③ C.①④ B.②④ D.③④

4.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必须要坚持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必须要坚持和完善科技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其依据在于()1 A.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 C.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消除社会基本矛盾 D.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

5.2015年10月26—29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作出的改革决定,最引人关注、和民众生活关系最为直接的,莫过于全面放开第二孩生育政策。在我国面临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劳动力减少的背景下,这一政策积极调整既顺应了群众对生育二孩的普遍需求,也有助于优化人口结构。从唯物史观看,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提出体现了

()①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工作方法 ②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要求这一基本规律 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A.①② C.①③ B.②④ D.③④

6.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全面二孩”政策于2016年1月1日起施行。对人口政策进行调整是基于()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 B.经济基础一定要适合上层建筑状况 C.改革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 D.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取向。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因为其属于()①思想认识,将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起推动作用 ③上层建筑,服务于先进的经济基础,推动社会进步 ④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促进作用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8.习近平同志曾经深刻地指出:“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切轰动当时、传之后世的文艺作品,反映的都是时代要求和人民心声”。下列选项中与此寓意相吻合的有()①人民群众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 ②维护人民的利益是最高价值追求 ③文化价值观反映 人们的社会实践 ④社会实践是文学艺术作品的源泉 A.①② C.②③ B.③④ D.②④

9.我国的古语古训蕴含着深刻的哲学原理,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多处引用古语古训。下列对总书记引用的古语古训所蕴含的哲学道理分析正确的有()①名非天造,必从其实——尊重客观事实 ②为者常成,行者常至——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③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10.在我国农村改革中,农民首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首选了第一个村民委员会,创办了第一批乡镇企业,被称为我国农民的三大创举。这充分说明了人民群众是()A.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B.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C.社会变革的引导者 D.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11.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前,即便是自然观上相当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一旦进入社会领域,总是不可避免地陷入唯心主义。这是因为()A.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真正的科学 B.社会领域的客观性弱于自然界 C.没有看到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12.目前,我国有10万以上人口规模的特大镇237个,5万人口以上的镇876个,原有的“小马拉大车”的体制机制严重阻碍了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按照“十三五”规划,我国将推进特大镇有序改市,赋予其部分县级管理权限。“特大镇改市”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是()①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②对上层建筑的合理调整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③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 ④改革是解决我国社会矛盾的有效途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二、非选择题 D.②④

13.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留下了极其丰厚的文化遗产。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国家文明的“金色名片”。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文物是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仅是一种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也不仅是地理变迁、水文、地震等讯息的“记录者”,更不仅是文化艺术创作与现代科学技术的“肩膀”,更重要的是,文物凝结着民族情感,凝聚着国家共识,自然而然地生成一种深沉而磅礴的伟大力量,堪称民族与国家的“根”与“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会上指出,我们保护文物实际上也是在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来滋润道德的力量,传承我们的传统优秀文化,来推动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现在经济领域有不少大家诟病的问题,像坑蒙拐骗、假冒伪劣、诚信缺失,这些也可以从文化方面去找原因、开药方。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也应该是道德经济。发展文化可以培育道德的力量,我们推动现代化,既要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也要通过文化向人民提供优秀的精神产品,用文明和道德的力量来赢得世界的尊重。

运用社会历史的相关知识,分析“要通过文化向人民提供优秀的精神产品,用文明和道德的力量来赢得世界的尊重”的原因。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广大文艺工作者要认识到文艺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艺创作迎来了新的春天,产生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同时,也不能否认,在文艺创作方面,也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否则文艺就没有生命力。文艺创作的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的主体的知识,说明文艺创作为什么要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考点规范练41 寻觅社会的真谛

1.C 解析:简政放权变革了上层建筑,目的是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同时表明简政放权作为一种价值选择,遵循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是正确的价值选择,故②③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①说法错误,简政放权涉及的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④说法错误,解决我国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是发展生产力。本题答案选C项。

2.B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的客观性、社会的发展规律。设立国家公祭日的目的是牢记历史、以史为鉴、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这种对待历史的态度,是基于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客观物质性,历史蕴含着现实社会的一般规律,①④正确;②中的“决定”说法错误,是典型的历史唯心主义观点,故排除;③在材料中未体现。故本题答案选B项。

3.B 解析:材料强调依法治国,涉及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关系,故排除①;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理论依据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故②④正确;③在材料中未体现,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项。

4.B 解析:坚持和完善科技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属于调整生产关系的范畴,所以选B项,排除D项。A项正确但与题干要求无关,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C项错误。

5.C 解析:计划生育政策属于政治制度,因此调整计划生育政策是调整上层建筑的表现,是为了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③正确;这一政策顺应了群众对生育二孩的普遍需求,因此这体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①正确;主观与客观实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不是唯物史观,②不符合题意;材料并没有体现社会发展的总趋势,④不符合题意。本题答案选C项。

6.D 解析:人口政策的调整属于政治制度领域的改革,而政治制度属于上层建筑,上层建筑由经济基础决定,因此人口政策的调整是基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才能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D项正确,B项观点错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是推动经济制度改革的哲学依据,A项不符合题意;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C项观点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项。

7.D 解析:①属于认识论,不属于唯物史观,故排除;②说法错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属于生产关系,而属于上层建筑,故排除;③④符合题意且观点正确。故本题答案选D项。8.D 解析:题意强调要尊重人民的文艺创作主体地位,要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要立足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故②④符合题意;①说法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故排除;③说法正确,但是与题意无关,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项。9.B 解析:①中的古语强调名与实要相符,主观必须符合客观,正确;②中的古语强调的是实践至上,告诫人们要勇于实践,勤于实践,故排除;③中的古语强调的是要按民意办事,这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故排除;④中的古语与哲理相匹配,正确。故本题答案选B项。10.A 解析:三大创举体现了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因此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A项符合题意;B、D两项表述不全面,不符合题意;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而不是引导者,先进的阶级才是引导者,C项错误。

11.C 解析:在自然观上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但是进入社会领域很容易犯唯心主义错误,主观地以为人类社会是以人的意者为转移的,这是一种历史唯心主义观点。之所以犯这样的错误是因为没有看到人类社会也是实践的,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是有其自身的规律,C项符合题意;A、D两项观点正确,但是没有回答犯历史唯心主义错误的原因,排除;社会与自然界一样也是客观的,B项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项。12.D 解析:体制机制创新不是理论创新,①不符合题意;“特大镇改市”是对行政管理方面的改革,属于对上层建筑的调整,因此②符合题意;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促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因此③观点以偏概全,排除;通过“特大镇改市”的改革有利于解决阻碍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矛盾,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D项。13.答案: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针对现在经济领域中存在诚信缺失等现状,向人民提供优秀的精神产品,有利于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用文明和道德的力量来赢得世界的尊重。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用文明和道德的力量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推动经济社会发展。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通过文化向人民提供优秀的精神产品,是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体现,有利于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解析:本题属于原因类非选择题。答题范围限定为《生活与哲学》第十一课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可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知识进行分析。

14.答案: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文艺创作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符合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要求。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文艺创作只有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③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同时,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文艺创作只有扎根 人民、扎根生活,才能不迷失方向,不发生偏差,从而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推动文艺繁荣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文艺只有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才能代表时代风貌,引领时代风气,成为时代前进的号角,从而凝聚中国力量,推动各项改革的顺利进行和社会历史的发展进步。

届高考一轮复习必修4第3单元练习英语试卷解析版 篇6

A级:基础巩固

Ⅰ.语境填词

1.The team won at last because these players made a very good

(combine).答案:combination 2.All bills that are paid promptly will be

(discount)at three percent.答案:discounted 3.I have only a

(limit)knowledge of this subject.答案:limited 4.The ability to keep calm is one of his many

(strong).答案:strengths 5.It is known to all that fresh air and good food are

(benefit)to the health.答案:beneficial 6.There are still some

(weak)in the legs,but her general condition is good.答案:weaknesses 7.It’s very important to have a

(balance)diet for us.答案:balanced 8.Will you content my

(curious)and tell me how much it cost? 答案:curiosity 9.You could see from his face that he was

(lie).答案:lying 10.I’ve never been to so mysterious a place with so beautiful

(scene).答案:scenery Ⅱ.单句改错

1.He was born in a poor family,and only received a limit education in his childhood.答案:limit→limited

2.The new regulation will be beneficial for everyone concerned.答案:for→to

3.It’s unfair that he gets away from cheating because he’s a famous author.答案:from→with

4.As far as I’m concerned,nothing is much important than health.答案:much→more

5.According to my research,neither your restaurant or mine offers a balanced diet.答案:or→nor

B级:能力提升

Ⅲ.完形填空

阅读下面短文,从短文后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A certain good woman one day said something that hurt her best friend of many years.She 1 immediately and would have done anything to have taken the words back.2 she said hurt the friend so much that this good woman was herself hurt 3 the pain she caused.4 to cancel what she had done,she went to an older,wiser woman in the village,explained her situation,and asked for 5.1 Listening to her,the older woman 6 the younger woman’s distress and knew she must help her.She also knew she could never 7 her pain,but she could teach.She knew the 8 would depend only on the character of the younger woman.She said,“Tonight,take your best feather pillows and put a single feather on the doorstep of each house in the town 9 the sun rises.”

The young woman hurried 10 to prepare for her chore,even though the feather pillows were very 11 to her.All night long,she labored alone in the cold.Finally the sky was getting 12 ,she placed the last feather on the steps of the last house.Just as the sun rose,she returned to 13.“Now,” said the wise woman,“Go back and 14 your pillows with the feather you have put on the steps.Then everything will be 15 it was before.”

“You know that’s 16!The wind blew away each feather as fast as I placed them on the 17!” The younger woman was surprised.“That’s true,” said the older woman.“Never forget.Each of your 18 is like a feather in the wind.Once spoken,no amount of effort, 19 how heartfelt or sincere,they can never return to your mouth.Choose your words well and 20 them most of all in the presence of those you love.”

1.A.said

B.felt C.regretted D.explained 解析:考查动词辨析。由下文语境可知,她话一出口就后悔了。regret意为“后悔”,符合语境。答案:C 2.A.That B.Which C.Who D.What 解析:考查名词性从句的引导词。空格处引导主语从句,且主语从句中缺少动词say的宾语,所以用what引导。答案:D 3.A.for B.as C.to D.of 解析:考查介词辨析。这个善良的女人为自己给朋友造成痛苦而伤心不已。for意为“因为”,符合语境。答案:A 4.A.By means B.In an effort C.In addition D.On account 解析:考查介词短语辨析。句意:为了努力消除她所做的一切,她去找村子里年长、聪明的女人。in an effort to do sth.意为“试图做某事”,符合语境。答案:B 5.A.question B.suggestion C.advice D.practice 解析:考查名词辨析。根据第二段第一句话中“...she must help her...she could teach”可知,她来是寻求建议的。ask for advice意为“请求建议”。答案:C 6.A.sensed B.touched C.smelt D.breathed 解析:考查动词辨析。句意:听着年轻女人的述说,这位老妇人感觉到了她的忧伤,并且知道得帮助她。sense意为“感觉到”,符合语境。答案:A 7.A.raise B.release C.relieve D.rehearse 解析:考查动词辨析。句意:老妇人知道她不可能减轻她的伤痛,但可以让她从中吸取教训。relieve意为“减轻”,符合语境。答案:C 2 8.A.outline B.outcome C.output D.outbreak 解析:考查名词辨析。句意:她明白事情的结果只能是取决于她的性格。outcome意为“结果,结局”,符合语境。答案:B 9.A.until B.unless C.after D.before 解析:考查连词辨析。句意:她说:“今晚,拆开你最好的羽毛枕头,在太阳升起之前,在本镇每家的门前的台阶上放一根羽毛。”由下文语境可知,此处指在太阳升起之前,故选D项。答案:D 10.A.home B.south C.inside D.outdoors 解析:考查副词辨析。句意:年轻女人匆匆赶回家准备这件事。答案:A 11.A.heavy B.brilliant C.colorful D.dear 解析:考查形容词辨析。由上文“take your best feather pillows...”可知,这些枕头是她非常心爱的。答案:D 12.A.light B.dark C.rainy D.sunny 解析:考查形容词辨析。由上文可知,她是在晚上将羽毛放在每家的台阶上,由此可推出此处指天快亮了。答案:A 13.A.her home B.the older woman C.her bedroom D.the feather pillow 解析:考查名词辨析。由下文她和老妇人的对话可知,她在太阳升起时回到老妇人那里。答案:B 14.A.recite B.rebuild C.refill D.recycle 解析:考查动词辨析。句意:回去再用你放在每家台阶上的羽毛把枕头填满。refill...with...意为“重新填满”,符合语境。答案:C 15.A.with B.just C.like D.as 解析:考查词汇辨析。句意:然后,一切事情将会像以前一样。as意为“像„„一样,依照”,符合语境。答案:D 16.A.impossible B.important C.imaginable D.immoral 解析:考查形容词辨析。由下文语境可知,羽毛被风吹走了,再将羽毛填到枕头里是不可能的。impossible意为“不可能的”,符合语境。答案:A 17.A.house B.doorsteps C.pillow D.bag 解析:考查名词辨析。句意:我把羽毛一放在台阶上,风就把它们吹跑了!根据句意以及第二段最后一句话中的“doorstep”提示可知,应选B项。答案:B 18.A.action B.feather C.words D.behavior 3 解析:考查名词辨析。句意:你要永远记住,你的每句话就像是风中的羽毛,覆水难收。本文中提到这个善良的女人用话语伤害了她的好友,且由下文“Once spoken...they can never return to your mouth.”提示可知应选C项。答案:C 19.A.friendless B.regardless C.homeless D.hopeless 解析:考查形容词辨析。句意:一旦话已说出,尽管你的愿望是如何真心、如何诚意,但所说的话如泼水不可收回。regardless意为“不管,不顾”,符合语境。答案:B 20.A.guarantee B.secure C.maintain D.guard 解析:考查动词辨析。句意:在那些为你所爱的人面前,适当选择并且控制你的言辞。guard意为“控制;使(言辞等)谨慎”,符合语境。答案:D Ⅳ.语法填空

阅读下面材料,在空白处填入适当的内容(1个单词)或括号内单词的正确形式。M:Well,this is it!What do you think of it? W:I can hardly believe it’s real.I’ve 1.(dream)of seeing it ever since I saw it in books when I was a child.Just thinking of all this being built by hand more than 2,000 years ago!No 2.it’s one of the wonders of the world.M:Actually the started building is more than 2,500 years ago 3.China was divided into various states.Three of the northern states built defensive walls along their borders to keep 4.the enemies.W:But I always thought the wall had been built by Qinshihuang,the first Emperor of China.M:Well,yes.In the way,you see,he united the whole country in the third century B.C.and one of the things he did was 5.(join)the separate walls into one big wall and to build more walls from the east coast right 6.the length of north China to the west.W:It is certainly something 7.nation could be proud of.I hear this is the only human construction on the earth that 8.be seen from the moon.By the way,how tall is the wall?

M:The average 9.is 7.8 meters;the average width is 6.5 meters at 10.base and 4.5 meters at the top.Would you like to go up to the top? W:Yes!I’d like to have a look from the top.答案:1.dreamed 2.wonder 3.when 4.off/out 5.to join 6.across 7.any 8.can 9.height 10.the Ⅴ.书面表达

假设你是李华,你在澳大利亚的笔友Bill的生日即将到来,请你给他写一封电子邮件,表示祝贺。邮件要包括以下要点: 1.祝他在生日晚会上玩得愉快;2.介绍你班上周日的爬山活动,并附上几张照片;3.询问Bill的近况及大学专业的选择。注意:1.内容包括所有要点,但不要逐条翻译;2.可适当发挥,使行文连贯;3.词数100左右。Dear Bill, Happy birthday!

上一篇:面对自己的作文600字下一篇:如何打造特色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