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护理学各章节试题(通用4篇)
(三)第二章外科体液代谢失衡的护理 1成年男性体液总量E A.20% B.30% C.40% D.50% E.60%
2.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离子是D A.K B.Ca C.Mg D.Na E.Cl 3.关于钾的代谢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E A.钾是细胞内液主要阳离子 B.钾的排出主要通过肾脏 C.钾的来源全靠食物摄入 D.硷中毒时钾进入细胞,故细胞外液低钾
E.以上均不对
4.下列哪一种情况不引起高渗性脱水E A.上消化道梗阻 B.危重病人给水不足 C.静脉大量等渗盐水 D.高热大汗
E.大面积烧伤早期 5.高渗性脱水造成E A.细胞外液向细胞内液转移 B.细胞内液向细胞外液转移 C.细胞内外液无转移 D.血浆向组织间液转移 E.以上都不是
6.低钾血症是指血钾最少低于(mmol/L)C A.2.5 B.3.0 C.3.5 D.4.0 E.4.5 7.严重低血钾症不出现的是C A.腹胀、恶心、呕吐、肠鸣音消
失
B.神志淡漠或嗜睡 C.心率缓慢、心律失常 D.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出现软瘫 E.心电图 T波低平,ST段降低,QT间期延长
8.低血钾症时,不会出现下列哪一项症状D
A.肌肉软弱乏力、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B.腹胀、恶心、呕吐 C.神志淡漠或嗜睡 D.心动过缓
E.心律不齐,血压下降
9.某成年病人,腹部手术后,胃肠减压5天,每日输10% GS 2000ml,5%GNS 1000 ml,尿量每天2000 ml。病人诉乏力、嗜瞬虎腹胀恶心、心率110次/分问应补充下列何种药物C A.5% NaHCO3 B.10% CaCl C.10% KCl D.5% NaCl E.ATP
10.静脉补钾浓度一般不超过A A.0.3% B.0.5% C.0.8% D.1% E.3%
11.低血钾的病因中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E A.长期禁食 B.胃肠液丢失过多 C.长期使用利尿剂
D大量输入葡萄糖、胰岛素 E.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 12.引起低血钾症的病因有E A.摄入不足 B.排出过多
C.体内钾转移 D.碱中毒 E.以上都是
13.低血钾症时下列症状不出现D A.软弱无力 B.腹胀 C.神志淡漠 D.心动过缓 E.心律不齐
14.关于低血钾症的治疗,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B
A.口服钾盐最为安全
B.严重缺钾又不能口服者,以10%氯化钾10 ml静脉缓慢推注 C.补液之前应了解肾功能状态,要求尿量在30 ml/小时以上 D.严重缺钾时,24小时内补钾量也不宜超过6~8克
E.必要时测定血清钾和进行心电图监护
15.关于低血钾的治疗,下列哪项是错误的E
A.术后禁食 2天以上病人应补钾
B.尿量30ml/小时以上可方静脉补钾
C.静脉补钾浓度不超过0.3% D.静脉补钾速度不超过60滴/分钟
E.严重低血钾应用10%氯化钾20ml静注
16.高血钾的临床表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D
A.肌肉无力,软瘫 B.四肢有麻木和异常感 C.可有呼吸困难
D.有心动过速和心律不齐 E.心电图出现T波高耸,QRS 波群异常增宽
17.代谢性碱中毒原因B A.食道梗阻 B.幽门梗阻 C.小肠梗阻 D.结肠梗阻 E.直肠梗阻
18.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因是A A.肠梗阻 B.低血钾 C.呼吸道梗阻 D.换气过度 E.幽门梗阻
19.急性肠梗阻病人出现呼吸深而快,二氧化碳结合力18 mmol/L,可能是C A.代谢性碱中毒 B.呼吸性碱中毒 C.代谢性酸中毒 D.呼吸性酸中毒 E.以上都不是
20.代谢性碱中毒临床表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C A.呼吸深而快 B.可伴有高血钾症状
C.血钙降低而发生手脚抽搐 D.尿液早期呈酸性称反常尿 E.化验:血PH↑,CO2CP↓,BE负值大
21.静脉补液的原则是E A.先盐后糖 B.先晶后胶 C.先快后慢 D.见尿补钾 E.以上均是
22.300 ml液体 1小时输完,每分钟应输C A.50滴 B.60滴 C.75滴 D.100滴 E.120滴
23.下列哪项不是观察输液治疗反应的项目E A.精神状态 B.心肺体征
C.血容量是否恢复 D.脱水征是否改善 E.有无皮下出血 24.正在输液的病人,如出现呼吸急促,咳嗽,有血性泡沫样痰,表示D A.急性肾功衰竭多尿期 B.输液反应
C.输液量不足
D.左心衰竭及肺水肿 E.严重脱水
25.静脉切开的护理,塑料导管留置期限为B A.3天 B.7天 C.9天 D.11天 E.14天
26.静脉切开护理,硅胶导管留置期限为C A.3天 B.7天 C.10天 D.14天 E.21天
27.成年男性体液的分布下列哪项正确D
A.占体重的比例大于小儿 B.占体重的比例少于成年女性 C.占体重的55% D.占体重的60% E.占体重的75% 28.无形失水指C
A.皮肤蒸发的水分 B.呼吸蒸发的水分
C.皮肤和呼吸蒸发的水分 D.尿频时的尿量 E.腹泻时的失水
29.抗利尿激素和固酮通过肾脏对水和钠的调节,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A.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水分排出增加
B.醛酮分泌增加,钠的排出量减少
C.两者分泌均减少,水和钠的排出都增加
D.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可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E.细胞外液参透压增加,可促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30.对严重脱水,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可采取E
A.两条静脉通路快速输液 B.每分钟10~15 ml的速度补液
C.静脉切开输液
D.深静脉插管补液 E.以上都对
31.当日输液总量可在多少小时内完成D
A.4~6小时 B.6~8小时 C.8~10小时 D.10~12小时 E.12~16小时
32.输液后观察其治疗反应有E A.精神状态
B.有无输液反应与皮下水肿 C.有无心肺体征
D.脱水是否改善与血容量是否恢复
E.以上都对
33.高渗性脱水是指D A.混合性失水 B.以缺钠为主 C.以缺钾为主 D.以失水为主 E.以上均不是
34.一般等渗性脱水者宜输给何种液体D
A.10%葡萄糖液 B.11.2%乳酸钠 C.右旋糖酐
D.等渗盐水和葡萄糖液 E.高渗盐水500 ml
35.输入平衡盐液的主要目的是A A.补充血容量 B.纠正酸中毒 C.纠正碱中毒
D.促进K+进入细胞内 E.以上都不是
36.关于补钾下述哪项绝对不可E A.如能口服最为安全 B.不能口服时可静脉滴注 C.尿少不宜补钾
D.一日总量一般不超过 8 g E.无论浓度高低,都可直接从静脉推注
37.静脉补钾浓度一般不超过E A.5% B.3% C.0.9% D.0.6% E.0.3%
38.低钾血症静脉补钾,成人滴速,以多少为宜A A.每分钟60滴,每小时不超过 1 g B.每分钟80滴,每小时不超过1.5 g C.每分钟100滴,每小时不超过 2 g D.每分钟40滴,每小时不超过0.8 g E.每分钟20滴,每小时不超过0.5 g 39.高钾血症致心律失常可静脉注射D A.等渗盐水 B.平衡盐液 C.10%葡萄糖液
D.10%葡萄糖酸钙液 E.5%碳酸氢钠
40.代谢性酸中毒常因体内何种物质减少所致D A.体内钠离子减少 B.体内氯离子减少 C.体内钾离子减少 D.体内HCO-3减少 E.以上都不是
41.静脉切开术后一旦发生静脉炎,正确的护理是E A.局部热敷 B.局部封闭
C.静脉滴注抗生素溶液 D.用等渗盐水冲洗
E.立即拔管并作相应处理
第三章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
1.休克时最先受害的重要器管发生功能障碍的是C A.心 B.肺 C.肾 D.肝 E.脑
2.休克早期血压变化是B
A.收缩压增高,舒张压增高,脉压变小
B.收缩压正常,舒张压增高,脉压变小
C.收缩压下降,舒张压增高,脉压变小
D.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无变化 E.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下降
3.病人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 100次/分,血压13.3/11.3千帕(100/85 mmHg),应考虑B A.休克 B.休克早期 C.休克期 D.休克晚期 E.以上都不是
4.成人患者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失血量700 ml,病人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血压 15.96/13.03 kPa(120/98 mmHg),脉搏100次/分,应属于C A.未发生休克 B.虚脱 C.休克早期 D.休克期 E.休克晚期
5.以下哪一项是休克早期临床表现C
A.表情淡漠,感觉迟钝 B.皮肤粘膜紫绀、四肢厥冷 C.脉搏细速、脉压变小
D.血压下降,收缩压小于10.64kPa,(80mmHg)
E.神志不清、无尿、皮下淤血点 6.关于休克的预防,错误的是C A.骨折要固定 B.预防过敏反应 C.急腹症均用镇痛剂 D.及时补足血容量 E.控制感染
7.关于休克的预防,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B
A.对严重损伤病人,急救时要注意止痛、止血、保挪虎固定骨折
B.汽车运送病人时,应采用头高位,头向车头,足向车尾 C.增强病人抗病能力 D.控制原发病灶 E.预防过敏反应
8.休克病人的合理体位是D A.头低足高位 B.平卧低头位 C.半坐卧位
D.平卧位或上身和下肢抬高30度
E.侧卧位
9.休克病人的体位正确的是E A.头低脚高位 B.半卧位 C.侧卧位 D.俯卧位
E.将上身和下肢适当抬高(约10°~30°)
10.失血性休克患者四肢厥冷,在护理中应B
A.热水袋加温 B.保持正常体温
C.给血管扩张剂使皮肤血管扩张
D.用酒精擦洗,使皮肤扩张 E.电毯加温
11.关于休克护理,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E
A.将上身抬高30° B.体表置热水袋保暖 C.为改善细胞缺氧,应常规持续给氧
D.诊断明确,疼痛剧烈,可皮下注射唛啶
E.加强基础护理
12.关于休克护理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C
A.一般采用平卧位 B.保持正常体温、不能在病人体表加温
C.常规持续给氧,改善细胞缺氧D.诊断明确,疼痛剧烈,应及时采用镇痛药物
E.感染性休克有高热、体温骤降至常温下是危重征兆
13.休克期病人尿少时应首先采取的措施A A.扩容
B.20%甘露醇静滴 C.速尿
D.透析疗法 E.以上都不是
14.休克病人经输液血压恢复正常、但中心静脉压高,尿量持续过少(小于17ml/小时),首先应考虑D A.血容量不足 B.心功能不全 C.周围血管扩张 D.急性肾功能衰竭 E.休克肺
15.某失血性休克患者,经输血2500ml后,血压10.64/6.65 kPa(80/50 mmHg),尿量30 ml/小时,中心静脉压15厘米水柱,提示B A.血容量不足 B.心功能不全 C.周围血管扩张 D.静脉过度收缩 E.肾功能不全 16.抢救休克病人,成人至少每小时应保持尿量D A.60ml B.50ml C.40ml D.30ml E.20ml 17.休克病人扩容治疗首选E A.生理盐水
B.5%葡萄糖等渗盐水 C.5%葡萄糖溶液 D.10%葡萄糖溶液 E.平衡盐溶液
18.下列哪种液体有疏通微循环的作用E A.等渗盐水 B.平衡盐溶液 C.10%葡萄糖 D.中分子右旋糖酐 E.低分子右旋糖酐
19.休克时中心静脉压和血压均低最有效的措施是A A.加快输液 B.应用血管收缩剂 C.纠正酸中毒 D.给强心剂 E.血管扩张剂
20.弥漫性血管凝血病人最早的征兆是E
A.血压下降 B.尿少
C.皮肤粘膜紫绀或出现花斑纹 D.呕血和便血 E.发现抽血困难,血液异常粘稠易凝
21.休克病人输液护理,下列哪项不妥B
A.接诊时应立即做好输液准备 B.不宜建立两条以上静脉通道 C.大量快速补液最好有 CVP 监测
D.要注意药物配伍禁忌,浓度和滴速
E.每24小时总结一次液体的出入量
22.中心静脉压是指B A.左心房压力
B.右心房及上下腔静脉压力 C.右心房的压力 D.下腔静脉的压力 E.上腔静脉的压力
23.休克病人使用血管收缩剂的护理,哪一项有错D A.必要时短期小量应用 B.应从低浓度,慢滴速开始 C.每10分钟测定血压、脉搏1次,平稳后测定时间可延长 D.必须在血容量已补足时才能应用
E.发现药物外渗应更换输液部位,并用酚安拉明稀释后作局部注射
第五章麻醉病人的护理
1.麻醉前用药,哪一种药能预防
局麻药的毒性反应C A.唛啶(度冷丁)B.吗啡 C.苯巴比妥钠 D.阿托品 E.东莨菪碱
2.全麻麻醉前给予抗胆碱药的作用是C A.镇静 B.镇痛
C.减少呼吸道分泌物 D.对抗局麻药毒性 E.抑制交感神经兴奋
3.有呼吸功能障碍者麻醉前用药禁用D
A.苯巴比妥钠 B.阿托品 C.东莨菪碱 D.吗啡 E.安定
4.甲状腺机能亢进,高热,心动过速等麻醉前用药不宜使用C A.巴比妥类 B.鸦片类 C.抗胆碱药 D.安定药 E.丙嗪类
5.全麻术前注射阿托品的主要目的是B
A.抑制胃肠蠕动 B.减少呼吸道分泌 C.减少消化道分泌 D.对抗麻药的付作用 E.加强镇痛效果 6.麻醉前宜禁食D A.4小时 B.6小时 C.8小时 D.12小时 E.24小时
7.麻醉前用药为了减少呼吸道分泌物常选用C A.鲁米那 B.唛啶 C.东莨菪碱 D.冬眠灵 E.安定
8.下列哪种药物是全麻麻醉前必不可少的药物,也是椎管内麻醉应选用的,但局麻时却不需要D A.吗啡或唛啶 B.鲁米那
C.氯丙嗪或异丙嗪 D.阿托品
E.安定或氟哌啶
9.下列哪种麻醉方法,术前不必用阿托品D A.乙醚吸入麻醉 B.硫喷妥钠静麻醉 C.椎管内麻醉 D.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E.氯胺酮麻醉
10.一般非急症手术,麻醉前需禁饮水时间为C A.12小时 B.8小时 C.4小时 D.2小时 E.1小时
11.在局麻药中加入0.1%肾上腺素的目的是D A.防止麻醉后血压下降 B.防止麻醉后心率减慢 C.调整植物神经功能
D.延长麻醉时间减少术中出血 E.以上都不是
12.为预防局麻药中毒反应,哪一项是错误的B A.避免注入血管内 B.做皮试
C.一次用药不超过最大剂量 D.使用最低有效浓度 E.术前给巴比妥类药物
13.外科手术病人麻醉后的护理错误的是E A.全麻未清醒前应去枕平卧位,头转向一侧
B.腰麻病人必须去枕平卧6~8小时
C.硬脊膜外麻醉后,病人应平卧4~6小时
D.小儿吸入麻醉后,也应去枕平
卧,头转向一侧
E.所有麻醉后病人都需要特别护理
14.预防局麻药中毒的措施,哪项是错误的A
A.局麻药内都必须加肾上腺素 B.术前应用巴比妥类药或安定 C.限量使用,不超过局麻药一次最大用量
D.注药前回抽,以免注入血管 E.局麻药浓度不要过高,宜用最低有效浓度
15.硬脊膜外麻醉后不会出现并发症是D
A.脊神经根损伤 B.硬膜外血肿 C.硬膜外腔感染 D.头痛 E.脊髓损伤
16.腰麻后去枕平卧6小时主要是为了预防E A.呼吸道阻塞 B.尿潴留 C.血压下降 D.恶心呕吐 E.头痛
17.腰麻术后病人体位宜B A.垫枕平卧6小时 B.去枕平卧6小时 C.头低平卧6小时 D.半卧位6小时 E.可以自由卧位
18.全麻病人未苏醒前回病房,正确的体位是D A.头低脚高位
B.垫枕平卧位,头转向一侧 C.半坐位 D.侧卧位 E.俯卧位
19.全麻病人未苏醒前回病房,护理的正确体位是B A.平卧位
B.去枕平卧、头转向一侧 C.头高斜坡卧位 D.半卧位 E.头低脚高位
20.采用局部麻醉,其麻醉前护理不正确的是C
A.小手术可不必禁食
B.手术范围大或术中可能改换麻醉者,常规禁食禁饮
C.不作局麻药皮肤过敏试验 D.术前用巴比妥类和安定类药物
E.做好局麻的用具准备
21.硬膜外麻醉后不会出现的并发症是D
A.脊神经根损伤 B.硬膜外血肿 C.硬膜外腔感染 D.头痛 E.脊神经损伤
22.硬膜外麻醉术后护理何项不正确B
A.去枕平卧4~6小时 B.术后即可进饮食 C.注意肢体活动,观察有无脊神经损伤或受压
D.保持麻醉穿刺部位清洁干燥 E.注意有无寒战,高热,脑膜刺激征等硬膜外腔的感染 23.关于复合麻醉方法,下列哪一项错误E
A.可多种麻醉方法配合使用 B.全麻期间合并使用肌肉松弛药
C.麻醉的诱导和维持采用不同的麻醉药
D.多种静脉麻醉药的复合应用 E.以上都不是
24.下列哪种麻醉方法术前可不用阿托品E A.吸入麻醉 B.蛛网膜下腔麻醉 C.硬膜外腔麻醉 D.硫喷妥钠静脉麻醉
E.神经干(丛)阻滞麻醉
25.全麻术前用阿托品的主要目的是E
A.有利于术后恢复 B.减少胃肠蠕动
C.减少消化液的分泌 D.加强镇痛效果 E.减少呼吸道分泌
26.局麻药毒性反应发生惊厥不止时应选用E A.苯巴比妥钠 B.异丙嗪 C.哌替啶 D.安定 E.硫喷妥钠
27.腰麻病人术后去枕平卧的主要目的是D A.预防呼吸道阻塞 B.防止尿潴留 C.防止血压下降 D.预防麻醉后头痛 E.防止恶心呕吐
28.下列哪种情况麻醉前可用吗啡C A.呼吸道部分梗阻 B.呼吸功能不全 C.骨折病人 D.颅内压增高 E.临产前孕妇
29.判断心跳骤停简便可靠的依据是A A.突然昏迷,颈动脉搏动消失 B.无心音 C.瞳孔散大
D.面色紫绀或灰白 E.无血压
30.心跳骤停后,重建人工循环在现场急救时最实用而有效的方法是C A.口对口人工呼吸 B.气管插管控制呼吸
C.有效的胸外和胸内心脏按摩 D.提升血压 E.心内注药
31.严重损伤,心跳已停止,急救时首先应考虑A A.复苏术 B.清创缝合 C.抢救休克 D.固定骨折
E.做全面的体格检查
32.心跳骤停的急救措施主要是E
A.心前区用力敲击 B.动脉输血
C.心内注射“三联针”
D.静脉输血液补充血容量 E.胸外心脏按摩
33.胸外心脏按摩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E
A.胸外按摩部位是胸骨正中线下半段
B.按压次数每分钟60~80次 C.使胸骨下陷3~4厘米,略作停顿后在原位放松
D.心脏按摩必须与人工呼吸配合
E.如为单人急救,可连续做10次心脏按压后,口对口吹气2次 34.心跳呼吸骤停早期有效的措施是C
A.心脏三联针 B.开胸心脏按摩
C.口对口呼吸加胸外心脏按压 D.电击除颤 E.低温疗法
35.胸外心脏按摩如为单人急救可D
A.连做 7次心脏按压后,口对口吹气1次
B.连做 5次心脏按压后,口对口吹气1次
C.连做10次心脏按压后,口对口吹气2次
D.连做15次心脏按压后,口对口吹气2次
E.连做20次心脏按压后,口对口吹气3次
36.胸外心脏按摩如有两人共同抢救应A
A.每作 5次心脏按压,口对口吹气 1 次
B.每作 8次心脏按压,口对口吹气 2次
C.每作10次心脏按压,口对口吹气 2次
D.每作15次心脏按压,口对口吹气 2次
E.以上都不对
37.胸外心脏按摩哪项不正确C A.病人仰卧地板或硬板床上 B.按压胸骨正中线的下半段 C.使胸骨下半段及相邻肋软骨下降7~8厘米
D.按压次数每分钟60~80次 E.血压维持在7.98kPa(60mmHg)以上
38.心脏按摩的有效指标是E A.大动脉搏动,收缩压在7.98kPa(60mmHg)以上 B.散大的瞳孔开始缩小 C.紫绀减退
D.自主呼吸恢复 E.以上都是
39.心跳呼吸骤停病人的急救,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E
A.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B.进行胸外心脏按摩 C.有条件时,可进行胸内心脏按摩
D.心内注射“心三联针” E.立即肌肉注射呼吸兴奋剂 40.心内注药的部位是B A.胸骨左缘第二肋间隙,紧靠胸骨柄处剌入
B.经第 4肋间,胸骨左缘1.5~2厘米垂直剌入 C.经第 4肋间,胸骨右缘1.5~2厘米垂直剌入
D.胸骨左侧第2~3肋间锁骨中线处剌入
41.心跳骤停复苏中除补足血容量外,重要的是给E A.维生素B B.维生素B、C C.细胞色素C D.辅酶A和ATP E.5%碳酸氢钠
42.心脏复苏时首选药物是A A.肾上腺素 B.异丙基肾上腺素 C.利多卡因 D.阿托品 E.氯化钙
45.在心肺复苏中为防止脑水肿,将脑部温度降至多少度最为合适B A.26℃ B.28℃ C.30℃ D.32℃ E.34℃
46.进行人工呼吸首先应D A.注射呼吸中枢兴奋剂 B.胸外心脏按压 C.使用异丙肾上腺素 D.保持呼吸道通畅 E.给氧
47.关于口对口人工呼吸,以下哪项错误E A.是复苏的首要措施 B.常用方法是仰头提额手法 C.术者吹入病人肺内的气体含氧量约16%
D.可获良好肺泡通气 E.操作者易持久进行
48.能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抑制的药物是B A.肾上腺素 B.阿托品 C.利多卡因 D.多巴胺 E.碳酸氢钠
第六章手术前后病人的护理
1.关于手术室空气的清洁消毒,哪项不正确B A.手术室必须建立打扫卫生,空气消毒等制度
B.无须控制参观人员数量 C.有急性呼吸道感染者,不应参加手术
D.进入手术室或进行无菌操作,口罩应遮住口鼻部
E.进入手术室应肃静,不要大声说话和咳嗽,如有喷嚏应将脸侧向地面
2.甲醛熏蒸如用于房间空气消毒,按每立方米空间计算,正确的是A
A.40%甲醛2ml,加高锰酸钾1g B.40%甲醛4ml,加高锰酸钾1g C.40%甲醛6ml,加高锰酸钾3g D.40%甲醛10ml,加高锰酸钾3g
E.40%甲醛10ml,加高锰酸钾10g
3.某外科手术室其体积为100m3,用乳酸蒸气消毒法作空气消毒,应用80%乳酸正确的是B A.6ml B.12ml C.24ml D.36ml E.48ml
4.以下哪一项是手术护士与巡回护士的共同责任E
A.管理器械台的传递器械 B.协助手术人员穿衣
C.手术结束后整理手术台和清洗器械
D.术前洗手、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手套
E.手术开始和结束前,清点器械、敷料、缝针和缝线 5.0.1%新洁尔灭溶液泡手,每桶最多可用C A.20人次 B.30人次 C.40人次 D.50人次 E.60人次
6.戴无菌手套时,未戴手套的手只能接触手套的B A.外面
B.套口的翻拆部分 C.掌面 D.套口 E.侧面
7.穿无菌手术衣及戴手套时,那项是错误的A
A.先穿无菌手术衣,后戴湿手套 B.先穿无菌手术衣,后戴干手套 C.先戴湿手套,后穿无菌手术衣 D.戴手套时勿使手套外面与皮肤接触
E.穿戴完毕,其前胸、手臂、腰部以上为无菌区
8.手术者身上无菌区除双上肢外包括C
A.整个躯干
B.腰部以上前胸后背 C.腰部以上的前胸 D.颈及整个躯干 E.整个躯干除背部
9.手术进入中,下列哪一项违背了无菌原则C
A.双手下垂在腰部以上,传递器械在手术者前面进行 B.前臂、肘部被参观者接触时应套以无菌袖套
C.手术人员需调换位置时,一人应退后一步,面对面的转身调换,以免污染
D.被盖的无菌布单浸湿后,应立即在上面再复盖一块手术巾 E.在切开皮肤及缝合之前,应再用70%酒精消毒一遍
10.指出手术人员无菌准备中错误之处D
A.紧急抢救手术,来不及按常规洗手,用碘酊和酒精消毒双手和前臂,应先戴手套,后穿手术衣,再戴一副手套
B.戴湿手套,应先戴好手套,后穿手术衣
C.戴干手套,应先穿好手术衣,后戴手套
D.连台手术应先脱手套、后脱手术衣,再浸泡消毒,先穿手术衣,后戴手套
E.感染手术后接台,必须重新刷手
11.手术者作手术区皮肤消毒和铺巾错误的是A
A.手术者戴好无菌手套和穿好无菌衣后再进行消毒
B.由手术者进行手术区皮肤消毒
C.常规方法是先用磺酊消毒,再用酒精脱碘两次
D.消毒范围与备皮范围相同 E.面部、会阴部皮肤不能用碘酊消毒,可用0.1%新洁尔灭溶液 12.无菌术后接台手术时手套未破可以B A.重新洗手后,酒精浸泡5分钟 B.酒精泡手5分钟,再重新穿手术衣戴手套
C.直接更换手套,手术衣
D.用无菌生理盐水洗手套后连台手术
E.用酒精擦手套后连台手术 13.手术进行中,下列哪项不符合无菌原则C A.手术人员双手不可下垂超过腰以下
B.不可从手术者背后递送器械 C.所铺无菌单要有2层
D.术中如手套接触到非无菌区,应立即更换
E.无菌区的布单有沾湿时,应加铺盖上无菌巾
14.下列手术区采用碘酊皮肤消毒,错误的是D A.颈部 B.胸部 C.腹部 D.会阴部 E.四肢
15.下列哪项是违反手术进行中无菌原则的D A.手术人员双手不可下垂至腰以下
B.切开胃肠等空腔脏器前应先用纱布遮盖,保护周围组织 C.切开及缝合皮肤之前,应再用70%酒精消毒一遍
D.术中手套接触到有菌区或剌破小孔,立即用酒精涂擦消毒 E.前臂、肘部被参观者接触后,应套以无菌袖套
16.手术护士在传递器械时,哪一项是错误的B A.传递任何器械,都要将柄递给手术者
B.传递手术刀要将刀锋向下 C.弯遣虎弯剪之类要把弯曲部
呈窍
D.弯针要以持针器钳夹在中、后1/3交界处
E.缝线要用手托住,以免脱落 17.腹部手术后,腹腔深处需放置引流物常采用C A.橡皮引流条 B.橡皮引流管 C.卷烟式引流管 D.双腔引流管 E.三腔引流管
18.腹部和乳房手术最常用的体位是A
A.平卧位 B.颈仰卧位 C.侧卧位 D.俯卧位 E.折刀位
19.侧卧位适用于B A.腹部、乳房手术 B.胸部手术
C.脊柱及背部手术 D.会阴部手术 E.肛门直肠手术 20.俯卧位适用于C A.腹部、乳房手术 B.胸部手术
C.脊椎及背部手术 D.肛门直肠手术 E.肾脏手术
21.折刀位适用于E A.腹部手术 B.胸部手术
C.脊椎及背部手术 D.会阴部手术 E.肛门直肠手术 22.截石位适用于A A.会阴部手术 B.肛门直肠手术 C.腹部手术 D.肾脏手术 E.以上都不是
23.会阴部手术采用的体位是D A.侧卧位 B.俯卧位 C.仰卧位
D.截石位 E.以上都不是 24.灭菌,丝线的牢固性可不受影响是D
A.煮沸法
B.流动蒸气灭菌法 C.高压蒸气灭菌法 D.40%甲醛溶液熏蒸 E.以上都不是
25.进入手术室的规则,下列哪项是错误的D
A.非手术人员不得擅自入内 B.患有上呼吸道感染者,如必须进入手术室应戴双口罩
C.手术人员应按预定时间提前30分钟做好无菌准备
D.患有上肢皮肤化脓性感染病灶者,应戴双手套才能参加手术 E.感染手术限于感染手术间进行
26.接送手术病人不应D
A.按手术通知单规定的时间迎接病人
B.查收病室带至手术间的物品和病历
C.送至指定手术间 D.接送小儿病人,可一车同载两人.以节约时间
E.护送途中注意保暖
27.接送手术病人时下列哪一项错误E
A.按手术通知单规定时间迎接病人
B.交接病人时,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C.送至指定手术间 D.护送途中注意保暖 E.手术结束后,由手术护士送病人回病室,做好交接工作 28.气性坏疽切肢手术后,手术室空气消毒应C
A.用紫外线消毒 2小时
B.用乳酸重蒸清毒后紧闭门窗30分钟
C.40%甲醛重蒸后密封24小时 D.过氧乙酸重蒸 E.0.2%过氧乙醣除空气喷雾消毒
29.绿脓杆菌感染手术后,手术室消毒正确的是A A.先用乳酸进行空气消毒,后用 0.1%新洁尔灭溶液揩洗室内物品
B.先用 0.1%新洁尔灭溶液揩洗室内物品,后用乳酸进行空气消毒
C.用紫外线灯照射 2小时 D.用过氧乙酸熏蒸消毒后,手术室封闭 4小时通风
30.手术中违反无菌原则是D A.手术台上无菌巾浸湿后,应立即在上面再加盖一块干的无菌巾 B.术中若衣袖碰到参观者,应立即加套无菌袖套 C.器械桌、托盘所铺无菌巾单要在四层以上
D.脱落至台面以下的器械未曾着地,应立即拾回放在台上备用 E.皮肤切开后以纱布垫保护切口
31.手术器械桌,托盘上所铺无菌巾单要有D A.一层以上 B.二层以上 C.三层以上 D.四层以上 E.以上都不对
32.无菌器械桌的管理,下列哪一项有错E A.器械应按使用顺序先后放置 B.不同类型分别放置 C.物品存放定位,定数 D.刀片套上刀柄备用
E.对于容易遗留体腔内的针及小纱布,应待关闭体腔时清点 33.无菌器械桌的管理,下列哪一项有错E A.保持桌面干燥整洁,无菌 B.器械安放整齐有序 C.严格遵守无菌技术原则
D.手术需用针线按使用次序先穿妥
E.吸引头每次用后需用过热盐水吸洗
34.巡迥护士工作下列哪一项应除外D
A.协助麻醉,安置并固定手术体位
B.帮助手术员穿手术衣 C.监督无菌技术的正确执行 D.处理切下的标本
E.手术后清洁整理手术间,消毒手术室空气
35.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应除外哪项B
A.病人戒烟 B.训练卧床排尿
C.治愈急性呼吸道炎症 D.注意口腔卫生
E.鼓励慢性呼吸道炎症患者排痰
36.关于手术区皮肤准备,不正确的是D
A.肛门手术备皮范围,自髂前上棘至大腿上1/3,包括会阴部和臀部
B.一般肢体手术备皮范围包括切口上下各超过20 cm的整段肢体
C.小儿手术备皮,不必剃毛,清洗即可
D.急症手术,为争取时间,手术一般不备皮
E.腹股沟部手术备皮范围,从脐平线至大腿上1/3,包括外阴部 37.手术区皮肤的准备范围,下列哪项是错误的D A.颅脑手术,剃去全部头发及项部毛发
B.颈部手术、自唇下至乳头连线,两侧到斜方肌前缘 C.上腹部手术:自乳头至耻骨联合平面,两侧到腋后线 D.下腹部手术:自脐平线至大腿上1/3前内侧及外阴部,两侧到腋后线
E.备皮范围包括切口上、下各超过20厘米的整段肢体
38.手术前备皮,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E
A.颅脑手术:剃去全部头发及项部毛发,保留眉毛 B.上腹部手术:自乳头至耻骨联合平面、两侧到腋后线 C.下腹部手术:自剑突至大腿上1/3前内侧及外阴部,两侧到腋后线
D.肾手术:自乳头至耻骨联合,前后均超过正中线
E.四肢手术:一般肢体手术、备皮范围包括切口上下各超过 10 cm的整段肢体
39.手术区皮肤的准备哪项是错误的D
A.颅脑手术:术前2小时剃头 B.上腹部手术备皮范围:自乳头到耻骨联合平面,两侧到腋后线 C.颈部手术备皮范围:自唇下至乳头连线,两侧到斜方肌前缘 D.面部手术剃除眉毛 E.小儿手术备皮不剃毛,清洗即可
40.结肠手术前肠道准备,口服使用的抗菌药物是D A.四环素 B.红霉素 C.青霉素 D.链霉素 E.氯霉素
41.手术后卧位,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E
A.全麻术后未醒的病人,应去枕平卧,头向一侧
B.颈、胸、腹术后,一般取30~45°半卧位,膝关节稍屈曲 C.腰麻病人,去枕平卧 D.脊柱手术一般平卧硬板床 E.颅脑手术取平卧位
42.颈、胸、腹术后护理最常用的体位是C A.平卧位 B.侧卧位 C.半卧位 D.俯卧位 E.头高斜坡卧位 43.腹部手术后4天,切口周围疼痛,体温上升,为C A.肠粘连 B.膈下脓肿 C.切口感染 D.肺部感染 E.盆腔脓肿
44.早期下床活动的好处是B A.促进伤口愈合,防止心衰 B.防止肺部并发症,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C.促进血液循环,防止伤口裂开 D.防止伤口出血、感染 E.防止急性肾功能衰竭
45.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的目的,哪项错B A.促进伤口早期愈合 B.减轻伤口疼痛 C.减少肺部并发症 D.防止静脉栓塞 E.减少腹胀、尿潴留
46.术后病人开始进食2~3天仍未排便,下列手术哪一项或哪几项不宜过早灌肠C A.胃手术 B.小肠手术 C.结肠手术 D.脾脏手术 E.胆道手术
47.术后发生尿潴留常见于D A.胃大部切除术后 B.脾切除术后 C.疝修补术后 D.肛门直肠手术后
E.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后 48.术后腹部伤口全层裂开,小肠脱出应D A.立即还纳腹腔,蝶形胶布拉拢伤口
B.立即还纳腹腔、加压包扎 C.立即还纳腹腔,准备缝合 D.不在病床上还纳,用无菌盐水纱布敷盖、腹带包扎,送手术室处理
E.以上都不对
49.择期手术后二天,患者体温37.8℃,最可能的原因是E A.手术切口感染 B.并发上呼吸道感染 C.并发肺部感染 D.并发尿路感染 E.外科手术热
第七章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
1.脓性指头炎若不及时治疗,最易发生B A.脓毒症
B.指骨缺血性坏死 C.急性化脓性腱鞘炎 D.掌中间隙感染 E.转化为慢性炎症
2.脓性指头炎,若不及时治疗,易发生C
A.化脓性健鞘炎 B.脓毒症
C.未节指骨坏死 D.常中间隙感染 E.鱼际间隙感染
3.小指化脓性腱鞘炎感染扩散首先引起C
A.鱼际间隙感染 B.挠侧滑囊炎 C.尺侧滑囊炎 D.掌中间隙感染 E.前臂感染
4.中指急性化脓性腱鞘炎蔓延时易引起C
A.手背蜂窝组织炎 B.鱼际间隙感染 C.掌中间隙感染 D.挠侧滑液囊感染 E.尺侧滑液囊感染
5.伤后破伤风抗毒素过敏试验阳性应C
A.停注破伤风抗毒素
B.用5%葡萄糖盐水稀释后分次肌注
C.用等渗盐水稀释后分次肌注 D.改用破伤风类毒素 E.以上均不对
6.破伤风脱敏注射法,将TAT1500国际单位用等渗盐水稀释成10ml,应分几次作脱敏注射C A.分2次肌肉注射 B.分3次肌肉注射 C.分4次肌肉注射 D.分5次肌肉注射 E.以上都不对
7.预防开放性损伤病人发生破伤风的最有力措施B A.立即彻底清创,注射青霉素G B.立即彻底清创,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
C.立即彻底清创,注射破伤风类毒素
D.立即彻底清创,注射氨苄青霉素 E.以上都不是
8.某小学生,男,8岁,手背皮肤裂伤2小时,为预防破伤风,应注射TAT剂量为D A.成人剂量的1/4 B.成人剂量的1/3 C.成人剂量的1/2
D.与成人剂量相同,肌注1500单位
E.以上都不对
9.破伤风的症状表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A
A.肌肉强直收缩始于咀嚼肌 B.潜伏期越长,预后越差 C.一般体温均升高 D.病人神智不清楚
E.逼尿肌痉挛常致尿失禁 10.破伤风的临床表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D
A.肌肉强直收缩始于面肌 B.潜伏期越长,预后越差 C.一般体温均升高 D.病人神志始终清楚 E.逼尿肌痉挛致尿失禁 11.破伤风的潜伏期平均为C A.两天以内 B.3~5天 C.1~2周 D.3~4周 E.4~5周 12.预防破伤风最可靠的方法是A A.伤前注射破伤风类毒素,行自动免疫法
B.伤后注射破伤风类抗毒素,行被动免疫法
C.伤后注射人体破伤风球蛋白,行被动免疫法
D.伤后正确处理伤口,早期彻底清创
E.伤后应用抗广谱抗生素,有效控制感染
13.破伤风的发病是由于D A.伤口内有破伤风杆菌 B.全身缺乏免疫力
C.破伤风杆菌在伤口内生长繁殖
D.破伤风杆菌产生外毒素 E.破伤风杆菌产生内毒素
14.小儿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其用量为E A.1iu/公斤体重 B.50iu C.500iu D.1000iu E.1500iu 15.破伤风死亡原因最常见的是B A.严重感染 B.窒息 C.心力衰竭
D.急性肾功衰竭
E.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16.破伤风患者的治疗护理中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E A.保持病室安静,室内光线宜柔和,以免剌激打扰病人
B.应用大剂量青霉素控制感染 C.镇静、解痉、防止病人抽搐和减轻肌肉张力
D.应将伤口敞开,清除坏死组织,用3%双氧水冲洗 E.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则不能使用破伤风抗毒素,以免发生意外
17.破伤风死亡原因中最多见的是C A.脱水、酸中毒
B.心搏骤停 C.窒息 D.肺炎
E.急性肾功能衰竭 18.气性坏疽手术后、手术间用甲醛熏蒸消毒,应多少小时后开放E
A.6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36小时 E.48小时
19.关于抗生素应用,错误的是E A.做好药物的贮存,配制,保证有效使用
B.及时用药,准确执行医嘱 C.严重感染应从静脉途径给药 D.静脉滴注时宜采取分次,分别给药法
E.体温降至正常时停用抗生素 20.严重感染,脓毒症病人停用抗生素时间是D
A.体温恢复正常1~2天后即可停药
B.体温恢复正常3~5天后即可停药
C.体温恢复正常5~7天后即可停药
D.体温恢复正常1~2周后即可停药
E.以上都不对
第八章损伤病人的护理
1.开放性损伤的主要特点是C A.疼痛 B.肿胀 C.伤口 D.出血 E.功能障碍
2.男性患者右脚铁锤砸伤,局部疼痛、肿胀、皮肤青紫、皮下淤血是E A.裂伤 B.擦伤 C.挤压伤
D.扭伤 E.挫伤
3.擦伤的特点是C A.皮下淤血、肿胀 B.皮肤水肿
C.表皮破损,点状出血及渗血,浆液渗出
D.皮肤呈多数小裂口及浆液渗出
E.皮肤呈广泛破损出血
4.受伤大腿肿胀、疼痛、瘀斑,软组织内血肿,局部有压痛多为B
A.扭伤 B.挫伤 C.挤压伤 D.冲击伤 E.撕脱伤
5.下列伤口清创后,哪一项不宜一期缝合C
A.受伤后在8小时内的伤口 B.受伤时间在伤后12小时以内,污染较轻
C.受伤时间超过12小时或伤口污染严重者
D.面部皮肤裂伤,受伤时间在伤后24小时以内
E.腹部开放性伤口,有大网膜外露,受伤时间在伤后24小时以内 6.旋转外力使受伤皮肤与肌膜之间广泛分离,广泛出血,深部组织不受影响多为E A.刺伤 B.切伤 C.擦伤 D.裂伤 E.撕脱伤
7.伤口创缘不整齐,局部组织肿胀应为D A.刺伤 B.切伤 C.擦伤 D.裂伤 E.撕脱伤
8.伤口小,常合并深部组织的损伤B A.裂伤 B.刺伤 C.擦伤 D.撕脱伤 E.割伤
9.某严重挤压伤患者,治疗中除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外,应特别注意D A.伤口肿胀情况 B.肢端温度 C.伤口疼痛 D.尿量、尿色 E.神志
10.经清创缝合的伤口3~5天后,患者高烧、伤处肿胀、发红、剧痛,此时宜D A.继续观察
B.加大抗菌素剂量 C.局部理疗
D.及时拆除缝线引流 E.伤口内注射抗菌素
11.按新九分法计算3岁小儿头、面、颈面积为D A.5% B.9% C.13% D.18% E.21%
12.一个5岁的女孩,头颈部发生浅Ⅱ度烧伤,其烧伤面积按新九分法计算应为D A.7% B.9% C.13% D.16% E.18%
13.一个20岁男性伤员,整个躯干前部包括会阴发生Ⅱ°烧伤,依据新九分法计算,其烧伤面积为C A.9% B.11% C.14% D.18% E.27%
14.病人头颈部浅Ⅱ度及深Ⅱ度
烧伤,伴喉头以下呼吸道烧伤,诊照烧伤分类属于C A.轻度烧伤 B.中度烧伤 C.重度烧伤 D.特重烧伤 E.以上都不对 15.某烧伤病人,Ⅱ~Ⅲ°总面积25%,其中Ⅲ度烧伤面积为19%,严重程度是C A.轻度烧伤 B.中度烧伤 C.重度烧伤 D.特重烧伤 E.以上都不是
16.烧伤病人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是C
A.低血容量休克 B.神经性休克 C.脓毒症 D.消化道出血 E.急性肾功能衰竭 17.烧伤的急救,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D
A.消除致伤的原因
B.用清洁衣服包扎创面 C.预防休克
D.强酸烧伤,应用强碱中和之 E.保持呼吸通畅,对头面部烧伤病人出现呼吸困难,应及时作气管切开
18.关于化学烧伤的急救,错误的是C
A.强酸烧伤,立即大量清水冲洗,5%碳酸氢钠中和
B.强硷烧伤,立即大量清水冲洗,1%醋酸中和
C.干石灰烧伤,立即用水冲洗 D.磷烧伤忌用油质敷料和暴露在空气中
E.磷烧伤应首先用大量清水冲洗,除净磷颗粒后,苏打水湿敷,包扎创面
19.烧伤脓毒症的细菌主要来源于D
A.呼吸道
B.消化道 C.泌尿道 D.创面感染 E.输液管道
20.浅Ⅱ度烧伤如无感染,创面愈合时间为B A.1周左右 B.2周左右 C.3周左右 D.4周左右 E.以上都不是
21.烧伤休克补液量是否充足,简易而重要的指标是C A.脉搏 B.血压 C.尿量
D.精神状态 E.未稍循环
22.关于烧伤病人的护理,哪一项是错误的E
A.病房每日进行空气消毒 B.室温保持在28~30℃
C.成人每小时尿量应在30ml左右
D.进行冬眠疗法时禁忌使用翻身床
E.发现伤面绿脓杆菌感染应及时包扎
23.血液毒毒蛇是C A.金环蛇 B.银环蛇 C.竹叶青 D.眼镜蛇 E.蝮蛇
24.蛇咬伤后,伤口剧烈疼痛,随即肿大,并迅速向上扩散,皮下出现大片瘀斑,有血水疱;伤口内有血性渗出物,可能是E A.金环蛇咬伤 B.银环蛇咬伤 C.眼镜蛇咬伤 D.蝮蛇咬伤
E.竹叶青蛇咬伤
25.毒蛇蛟伤病人的治疗及护理,错误的是A
A.卧床休息,伤肢上抬,有利于减轻肿胀和疼痛
B.内服南通蛇药片,或其他蛇药,亦可作外敷用
C.采用抗毒血清治疗时,在注射前,必须作血清过敏试验
D.用胰蛋白酶+普鲁卡因在伤口周围封闭注射
E.对重病人要观察呼吸、神志、血压、脉搏,注意有无瘫痪症状及全身出血现象
26.感染伤口处理哪一项是错误的D A.应用抗菌药物 B.充分引流伤口 C.清除感染坏死组织 D.进行清创 E.伤口可湿敷
27.火焰烧伤病人哪项急救最好A A.就地快速打滚扑灭火焰 B.立即奔跑离开现场 C.立即用手扑打火焰 D.大声呼喊,叫人帮助灭火 E.以上都不是
28.烧伤暴露疗法的护理不正确的是B A.暴露疗法适用于头、颈、躯干、臀部及会阴部
B.暴露疗法是将创面暴露在空气中,不覆盖敷料 C.结痂后,要每天检查痂下有无积脓裂开
D.Ⅲ°烧伤可在焦痂表面余碘酊每日4次,可防霉菌生长 E.翻身床是目前大面积烧伤,采用暴露疗法治疗时不可缺少的工具
29.烧伤创面护理使用暴露疗法的目的是A A.使渗液及坏死皮肤迅速形成干痂,不被细菌污染 B.便于观察创面 C.可减轻疼痛
D.可减少体液渗出 E.便于创面涂药 30.一般换药操作法,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D
A.用手揭去外层敷料,将污敷料内面向上放在弯盆中 B.盖上无菌干纱布,以胶布粘贴固定
C.右手镊子可直接接触伤口,左手镊子专用以从换药碗中夹取无菌物品,递给右手
D.用手轻轻揭取内层敷料,如分泌物干结粘着,可用盐水湿润后再揭下
E.先用酒精棉球自内向外消毒伤口周围皮肤两次,然后以盐水棉球轻轻拭去伤口内脓液或分泌物
31.脓液和坏死组织较多的创口处理方法是C
A.用一层凡士林纱布覆盖吸脓 B.用等渗盐水纱布湿敷C.攸锁溶液湿敷
D.5%氯挥闷溶液湿敷 E.3%双氧水冲洗
32.脓性指头炎切开引流最好应用B
A.凡士林纱布引流条 B.橡皮片引流
C.抗菌素纱布条引流 D.橡皮管引流 E.以上都不对
34.阑尾切除术后4天换药时,见伤口针眼处稍红肿,正确的处理是C
A.折除缝线 B.以针头穿刺 C.70%酒精湿敷 D.局部涂抗生素软膏 E.5~10%盐水湿敷
35.绷带包扎要点中,错误的是A A.包扎均由近心端开始,先环形包扎两周,将其始端固定,再向远心端包扎
B.指(趾)端尽可能外露,以便观察肢体未梢血液循环情况 C.每包扎一周应压住前周的1/3~1/2,反折部位不可压在伤口或骨隆突处
D.包到出血伤口处,宜稍加压
力,起压迫止血作用
E.包扎完毕时再环绕两周以胶布粘贴固定,或撕开带端打结 36.包扎螺旋形绷带时错误的是B A.骨隆起处先垫棉花保护 B.由近心端向远心端包扎 C.后一周压住前一周的 1/2 D.指(趾)端最好外露 E.最后打结应在肢体的外侧 37.绷带包扎四肢时,指(趾)端暴露的目的是C A.为了整齐、美观 B.为了节省绷带 C.为了观察血运情况 D.为了固定方便 E.以上都是
38.下颌、枕、额等处的包扎宜选择C
A.腹带 B.胸带 C.四头带 D.丁字带 E.以上都不是
39.会阴或肛门手术后如果采用多头带包扎应选用D A.腹带 B.胸带 C.四头带 D.丁字带 E.以上都不是
第九章肿瘤病人的护理
1.肉瘤的主要转移途径是C A.直接蔓延 B.淋巴转移 C.血行转移
D.种植性转移 E.以上都不是
2.肿瘤特异性免疫疗法是E A.接种卡介苗
B.接种小球状杆菌菌苗 C.注射转移因子 D.口服左旋咪唑
E.注射肿瘤免疫核糖核酸
3.关于放射疗法的护理,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C A.要了解病人以前是否接受过放射治疗
B.术后病人应待伤口完全愈合,全身情况基本恢复后才开始放射治疗
C.放射对骨髓有抑制作用,应每月检查一次白血球和血小板 D.若血小板降至80000/mm3时应暂停放射治疗 E.若白血球,血小板下降可少量多次输新鲜血
4.关于放射疗法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E A.术后病人应待伤口完全愈合后才可放疗
B.若白细胞降至 3×109(3000/mm3)时,应暂停放疗 C.血小板降至80×109/L(80000/mm3)时,也应暂停放疗
D.应保持照射野皮肤清洁干燥 E.若照射野皮肤发红,溃烂应及时热敷,理疗促进愈合
5.恶性肿瘤化学疗法护理,下列哪一项不恰当E A.使用抗癌药前应了解病人的血象,肝肾功能
B.抗癌药配制药时应核对无误,注意有效期
C.给药途径有口服,肌肉注射和静脉滴注
D.配制的药液必须在短时间内应用,不可久置
E.若静脉给药,应从大静脉开始,以减少药液刺激
6.抗癌药静脉注射漏出血管外,处理错误的是D A.生理盐水局部注射 B.普鲁卡因局部封闭 C.局部冷敷 D.局部热敷
E.硫代硫酸钠局部封闭
7.下列哪项不符合无瘤技术E A.用电刀切开皮肤,分离组织 B.避免挤压、直接解剖及分离肿
瘤组织
C.应从远距肿瘤处正常组织开始解剖
D.缝合切口前用抗癌药药浸泡冲洗创面 E.将肿瘤,原发器管及周围正常组织分次切下
8.癌肿TNM分期法中,M代表E A.肿瘤大小 B.原发肿瘤 C.继发肿瘤
D.区域淋巴结转移 E.远处转移
9.对于放疗照射野的皮肤护理,下列哪一项错误D
A.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B.避免冷刺激 C.避免热刺激
D.常用碘酊,洒精消毒,预防感染
E.内衣要柔软宽大,避免摩擦 10.使用抗癌药物的护理,下列哪一项有错B
A.配制药液时应核对无误,注意有效期
B.所有药液必须一次性配足,以供多次使用
C.操作时穿长袖防护衣,戴帽子,口罩
D.多次给药应有计划使用静脉,避免过早闭塞
E.如药液外漏引起局部疼痛,肿胀,应立即停止注药或输液,局部冷敷
11.游离植皮术后护理,错误的是E
A.植皮的肢体制动,抬高 B.保持包扎敷料清洁,干燥 C.经常观察创面 D.发现皮片已坏死,及时剪去坏死部分
E.供皮区若无感染,隔日换药一次
12.皮肤移植术后护理哪一项是错误的D
A.抬高植皮肢体并制动
B.保持敷料清洁和干燥
C.保持敷料固定防止皮片移动 D.清洁新鲜创面及肉芽创面植皮后,术后三天应更换敷料 E.远位带蒂皮片移植术后应特别注意制动,使其早日建立新的血液循环
13.皮肤移植术后护理,下列哪一项错误D
A.抬高植皮肢体,减轻水肿 B.保持敷料清洁和干燥 C.保持敷料固定,防止皮片移动 D.皮片下有积脓,应用棉签挤压排脓
E.清洁,新鲜创面植皮后,一般术后8~10天更换敷料
第十章颅脑疾病病人的护理
1.头皮帽状腱膜下血肿发生感染,正确的处理是D A.早期加压包扎
B.热敷、促使血肿自行吸收 C.穿剌抽出积血,然后加压包扎,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D.尽早切开引流,并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E.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2.头皮帽状腱膜下血肿不能吸收者应E
A.切开止血 B.应用止血药物
C.穿剌抽血,注入抗生素 D.待血肿自行吸收 E.严密的无菌条件下,穿剌抽出积血,再加压包扎 3.头皮裂伤28小时,伤口内有污物最好是D
A.不作清创术 B.清创后二期缝合 C.每日换药 D.清创后一期缝合
E.清创后缝合放置引流物 4.头皮裂伤已50小时,伤口无明显感染,最好的处理的E A.不作清创术 B.按感染伤口处理,每日换药 C.清创后二期缝合 D.清创后一期缝合
E.清创后缝合并作皮下引流 5.颅底骨折有耳鼻出血或脑脊液漏,处理哪一项错B A.绝对卧床休息,床头抬高15~20°角
B.冲洗后将漏液的鼻孔或外耳道用消毒棉球填塞,防止颅低压 C.注意保持耳道鼻腔清洁,尽量避免咳嗽
D.酌情应用抗生素预防颅内感染
E.脑脊液漏超过1个月,应考虑手术治疗
6.小脑幕孔疝早期脉搏变化是B A.脉搏增快 B.脉搏缓慢有力 C.脉搏快而弱 D.脉搏细速
E.脉搏快速有力
7.脑挫伤患者有剧烈头痛或躁动不安时,下列哪一种药物不应使用D A.水合氯醛 B.安定 C.苯巴比妥钠 D.吗啡 E.冬眠灵
8.硬脑膜外血肿晚期瞳孔变化是A A.双侧瞳孔散大 B.伤侧瞳孔缩小 C.对侧瞳孔散大 D.伤侧瞳孔散大 E.对侧瞳孔缩小
9.某脑损伤病人,神志丧失,呼之不醒,但在眶上加压,病人有皱眉及上肢活动等反应,其意识障碍属于C A.嗜睡 B.昏睡 C.浅昏迷 D.深昏迷 E.以上都不是
10.颅脑损伤的护理,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
A.重症脑损伤如无休克,应取头低脚高位,有利脑组织供氧 B.深昏迷者取侧卧位或侧俯卧位,以利于口腔分泌物排出和防止误咽
C.血压过低者禁用脱水疗法 D.急性期应限制液体和钠盐入量,输液宜慢
E.昏迷病人需及时吸除口腔及气管分泌物,但脑脊液鼻漏者禁忌从鼻腔吸痰
11.脑伤病人进行冬眠低温疗法正确的是A
A.用药前应测定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
B.先物理降温,半小时后再使用冬眠药物
C.注射冬眠药物后,半小时以后不宜搬动病人
D.停止冬眠低温时,应先停冬眠药物后停物理降温
E.冬眠期间,每4~6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一次,并详细记录
12.成人颅脑损伤,急性期昏迷禁食,每日输液配方下列哪组合适E
A.10%葡萄糖溶液1500ml+等渗盐水1000ml
B.5%葡萄糖溶液1500ml+林格氏液500ml
C.10%和 5%葡萄糖溶液各1000ml
D.5%葡萄糖溶液1000ml+等渗盐水1000ml
E.10%葡萄糖溶液1000ml+林格氏液500ml
13.用甘露醇治疗脑水肿应该C A.静脉缓慢滴注 B.静脉快速推注
C.一次剂量应在半小时内滴完 D.一次剂量应在1小时内滴完 E.一次剂量应在2小时内滴完 14.使用20%甘露醇防治脑水肿,正确的使用是C
A.每2小时可重复使用 B.每4小时可重复使用 C.每6小时可重复使用 D.每8小时可重复使用 E.每12小时可重复使用
15.颅脑损伤病人处理便秘的方法哪项不妥E A.口服酚酞 B.口服液体石腊 C.开塞露塞肛 D.甘油低压灌肠 E.用肥皂水灌肠
16.颅脑伤病人采用冬眠低温疗法治疗,降温标准是B
A.以维持直肠内体温34~36℃为宜
B.以维持直肠内体温32~34℃为宜
C.以维持腋温34~36℃为宜 D.以维持腋温32~34℃为宜 E.以维持直肠内体温30~32℃为宜
17.对颅脑损伤病人,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显效最快的是A
A.脱水疗法
B.限制液体及钠盐入量 C.冬眠低温疗法
D.应用大量肾上腺皮质激素 E.应用能量合剂
18.脑伤病人采用人工冬眠低温疗法,测血压、体温、呼吸、脉搏,一般应A
A.0.5~1小时测一次 B.2~3小时测一次 C.3~4小时测一次 D.4~5小时测一次 E.5~6小时测一次
19.脑疝的急救处理何项不对A A.静脉快速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失调
B.静脉快速注射脱水剂 C.保持呼吸道通畅,吸尽分泌物后给氧
D.对呼吸功能障碍者,应做气管切开
E.做好急症开颅手术准备
20.关于防止颅内压增高的措施中何项不妥C A.保持呼吸道通畅 B.防止上呼吸道感染 C.保持大便通畅,对便秘者应早晚各一次肥皂水灌肠 D.有癫痫发作者,应按时按量给予抗癫痫药物控制 E.加强基础护理,防止肺部病发症
21.关于降低颅内压的护理下列何项不对C A.抬高床头15~30°有利于静脉回流
B.吸入氧气,改善脑缺氧
C.成人每日输液量不少于3000ml D.昏迷或高热者可采用冬眠低温疗法降低脑组秩氟谢和耗氧量 E.保持每日尿量不少于600ml 22.降低颅内压的护理措施中何项错误D A.抬高床头15~30° B.给氧
C.控制输液量
D.保持每日尿量不少于400ml E.昏迷或高热者应采用冬眠低温疗法
23.脑挫裂伤的病人,首先应做的急救是C A.检查神志,瞳孔 B.测记R、P、BP C.保持呼吸道通畅 D.采用头高15°侧卧位 E.加压包扎伤口止血
24.用20%的甘露醇防治脑水肿需重复使用时其间隔时间是C A.间隔 1~2小时 B.间隔 2~4小时 C.间隔 4~6小时 D.间隔 6~8小时 E.12小时以后
25.颅脑损伤后观察病情变化的重点内容何项有错E
A.意识 B.瞳孔 C.生命体征 D.肢体动度 E.以上均不是
26.冬眠低温疗法护理的注意事项中何项错误C A.需要专人守护
B.用药前要测T、P、R、BP和瞳孔
C.先降温再用冬眠药物
D.降温标准以维持直肠温度在32~34℃为宜
E.用药后每0.5~1小时应观测一次生命体征,瞳孔和意识 27.颅脑损伤病人进行冬眠低温疗法何项正确C
A.先用药后测生命体征 B.先物理降温后用药
C.降温标准是直肠体温32~34℃
D.低于32℃疗效越好
E.复温时先停药后逐渐停物理降温
28.颅脑损伤后1~3日内,成人每日补液量应是D A.日需量
B.日需量+已失量
C.日需量+已失量+日失量 D.(尿量+出汗量+呕吐量)-内生水
E.(尿量+出汗量+呕吐量)+内生水
29.一般颅脑损伤后或术后无昏迷者最适宜的体位D A.平卧位
B.头低足高位 C.俯卧位 D.头高位 E.侧卧位
第十一章颈部疾病病人的护理
1.甲状腺功能亢进术前准备的重要环节是E A.颈部摄片,以了解有无气管受
压或移位
B.详细检查心脏,必要时作心电图
C.喉镜检查确定声带功能 D.测定基础代谢率,了解甲亢程度,选择手术时机 E.药物准备,借以降低基础代谢率
2.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基础代谢率在多少以上有诊断价值C A.-10%以上 B.+10%以上 C.+20%以上 D.+30%以上 E.+60%以上
3.硫氧嘧啶类药物治疗甲亢的作用是E
A.抑制甲状腺球蛋白的分解 B.抑制交感神经的兴奋,使心率减慢
C.抑制甲状腺激素的释放 D.使甲状腺血运减少,腺体变小变硬
E.阻止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4.甲亢术前药物准备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C
A.单用β受体阻滞剂作准备 B.β受体阻滞剂与碘剂合用 C.卢戈氏液每日3次,每次15滴开始,逐日每次减少一滴,至每次3滴时止
D.甲亢明显,先服硫氧嘧啶类药物,待症状基本控制后停服,改用碘剂1~2周
E.甲亢明显,先服他巴唑或甲亢平等,待症状基本控制后停服,改用碘剂2周
5.甲亢病人服碘剂准备后的最佳手术时期是C
A.开始服碘剂3天以后 B.开始服碘剂1周左右 C.开始服碘剂2~3周 D.开始服碘剂1~2周 E.开始服碘剂3~4周
7.判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情程度的主要指标是B A.食欲亢进程度
B.脉率增快和脉压增大的程度 C.突眼的程度 D.甲状腺肿大程度 E.体重减轻程度
8.计算基础代谢率的公式是D A.收缩压+脉压-111 B.舒张压+脉压-111 C.脉率-脉压-111 D.脉率+脉压-111 E.收缩压+舒张压-111 9.甲亢手术病人麻醉清醒后应采取的体位是D A.平卧位 B.侧卧位 C.头高斜坡位 D.半卧位 E.以上均不是
10.某男性,30岁,针麻下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手术顺利结束,送回病室途中患者突诉胸闷、发绀、声嘶,检查敷料为血渗湿。其原因为C A.喉返神经损伤 B.喉头水肿
C.切口内出血,血肿压迫气管 D.甲状腺危象 E.以上都不是
11.甲状腺手术后出现喉部粘膜感觉丧失,引起误咽进食时(尤其是饮水时),食物容易进入气管而哆呛,声带松驰,音调降低是由于E A.损伤单侧喉返神经 B.损伤两侧喉返神经 C.损伤喉上神经内侧支 D.损伤喉上神经外侧支 E.损伤喉上神经内、外侧支 12.张×,男,甲亢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第3天出现面部和手脚麻木强直感,以手指叩耳前部刺激面神经时,可诱发同侧口角抽动,其原因可能是D A.双侧喉返神经损伤 B.喉头水肿
C.甲状腺危象
D.甲状旁腺被误切 E.喉上神经损伤
13.甲头腺术后并发甲状腺危象多发生于术后B A.8~10小时 B.12~36小时 C.36~72小时 D.4~5天 E.6~7天
14.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1~4日出现手脚抽搐,为D A.颈交感神经损伤 B.喉上神经损伤 C.喉返神经损伤
D.甲状旁腺损伤或误切 E.出血
15.误切甲状旁腺发生抽搐,发作时应立即给予B
A.多吃肉,蛋白、乳品
B.10%葡萄糖酸钙静脉缓慢注射 C.口服维生素D3 D.口服乳酸钙
E.口服二氢速变固醇
16.喉上神经内侧支损伤出现C A.呼吸困难 B.声调降低 C.饮水呛咳 D.声音嘶哑 E.吞咽困难
17.甲亢病人服用碘剂后脉率要稳定在B
A.<80次/分,方可手术 B.<90次/分,方可手术 C.<100次/分,方可手术 D.<110次/分,方可手术 E.以上都不对18
18.甲亢病人手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是E
A.喉上神经损伤 B.喉返神经损伤 C.甲状腺功能不足 D.手脚抽搐 E.甲状腺危象
19.甲状腺手术发生甲状腺危象主要是C
A.硫氧嘧啶类药物服用过多
B.碘剂准备时间不够
C.甲亢症状术前未能很好控制 D.手术过度刺激,出血多 E.甲状腺切除不够
20.预防发生甲亢危象的关键是E A.术中彻底止血 B.术中操作轻柔 C.术后加强护理 D.术后继续服用碘剂 E.术前充分准备,使基础代谢率降至±10%
21.某病人,女,30岁,甲亢、针麻下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12小时病人出现高热,脉速(每分钟达 120次以上),烦躁不安,其原因可能是E A.双侧喉返神经损伤 B.伤口内血肿,压迫气管 C.甲状旁腺被误切 D.肺炎 E.甲状腺危象
22.甲状腺腺瘤临床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E A.多为单发
B.园形或椭园形,表面光滑 C.中等硬度,无压痛 D.随吞咽而上下移动 E.均不发生甲亢或恶变
第十二章乳房疾病病人的护理
1.急性乳房炎的治疗,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E
A.患侧乳房停止哺乳
B.早期局部冷敷以后改为热敷 C.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D.中草药蒲公英等外敷和内服也有一定疗效
E.炎症早期及时切开引流
2.急性乳房炎的非手术疗法,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C A.患侧暂停哺乳,用吸乳器吸尽乳汁
B.托起乳房,限制热敷 C.炎症早期,局部热敷 D.炎症早期,用普鲁卡因加青霉素作病灶封闭
E.全身症状重要合理使用抗菌素
3.女性,62岁,最近发现乳房有一肿块约1厘米直径质硬,表面光滑,与皮肤及深部组织无粘连,初步诊断是D A.纤维腺瘤 B.乳管内乳头状瘤 C.乳房结核 D.乳癌
E.乳房囊性增生病
4.乳癌根治术后,在拨除皮下引流管后,继以绷带加压包括伤口,并用砂袋压迫,其目的是A A.减少皮下积液 B.加压后可止痛
C.有利于患侧肢体血运改善 D.主要为了止血 E.减少患侧上肢水肿
5.某乳癌患者施行放射治疗后,局部皮肤轻度肿胀,正确的处理是C A.局部理疗 B.局部热敷
C.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D.70%酒精湿敷 E.以上都不对
6.乳癌早期采用哪种疗法治愈率最高E A.手术治疗 B.放射治疗 C.化学治疗
D.内分泌治疗 E.综合治疗
第十三章胸部疾病病人的护理
1.胸外伤后胸壁出现反常呼吸运动,产生于E A.单根肋骨一处骨折 B.单根肋骨多处骨折 C.多肋一处骨折 D.胸骨骨折
E.多根多处肋骨骨折
2.遇到开放性气胸的病人应立即
A
A.封闭伤口 B.清创处理后包扎
C.在伤侧第二肋间穿刺放气 D.止痛 E.氧气吸入
3.损伤性血胸,出血容易自行停止的血管是A
A.肺组织裂伤出血
B.肋间恫虎静脉破裂出血 C.胸廓内恫虎静脉破裂出血 D.心脏破裂出血
E.胸内大血管损伤出血
4.张力性气胸急救的首先措施是B
A.胸膜腔闭式引流排气减压 B.粗针头于伤侧第二肋间锁骨中线刺入胸膜腔
C.尽早剖胸探查,修补裂口 D.使用足量抗生素防治感染 E.以上都不是
5.胸部外科最重要的术前准备是C
A.作好病人思想工作,减轻病人畏惧心理
B.作好血、尿、粪三大常规和出凝血时间检查
C.作好呼吸道的准备工作
D.备皮和改善全身情况的支持疗法
E.作好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的检查,了解其功能情况
6.水封瓶长玻璃管浸入水面下适宜的深度是B A.1~2厘米 B.3~4厘米 C.5~6厘米 D.7~8厘米 E.10厘米以上
7.胸膜腔闭式引流的安装,错误的是C
A.长玻璃管下端浸入液面下3~4厘米
B.短玻璃管下端穿出瓶塞为度 C.短玻璃管上端与胸腔引流管相接
D.无菌水封瓶塞要塞紧
E.水封瓶内为定量的无菌等渗盐水
8.胸部手术后呼吸道的护理不恰当的是C
A.鼓励病人咳嗽排痰 B.痰液粘稠者,可用蒸气吸入使痰易咳出
C.一般采用面罩法给氧
D.痰液粘稠者,可用蒸汽吸入 E.轻拍病人背部,双手轻压伤口,嘱病人行深呼吸和有效的咳嗽
9.胸部外科手术后护理应避免D A.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呼吸 B.清醒后如病情平稳,应取半卧位
C.给氧气吸入,氧流量每分钟4~8升
D.快速大量补充液体 E.应用抗生素
10.胸膜腔闭式引流的护理,错误的是E
A.严格无菌操作,保持管道密封 B.妥善固定,保持引流通畅 C.如血压平稳,应取半卧位 D.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量和性质 E.搬动病人时水封瓶应高于胸腔出口平面
11.胸腔闭式引流的病人搬换床位时最重要的是E A.保持引流管通畅
B.引流瓶不能高于病人胸腔平面
C.避免引流管受压折曲 D.注意管内水柱波动情况 E.夹紧引流管暂停引流
12.某一胸膜腔闭式引流患者,不慎引流管自胸壁伤口脱出,应立即C
A.呼唤医生处理
B.将引流管重插入胸膜腔 C.手指捏紧引流口周围的皮肤 D.至换药室取凡士林纱布封闭引流口
E.嘱病人暂停呼吸 13.胸膜腔闭式引流时下列哪项错误B A.保证水柱上下波动 B.病人宜取平卧位 C.保证引流管通畅 D.清洁引流瓶后,更换定量的无菌等渗盐水
E.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并记录24小时引流量 14.闭式胸膜腔引流护理,发现水封瓶长管内水柱无波动,让病人作深呼吸后仍无波动,揭示E A.胸膜腔内负压未恢复 B.胸膜腔内负压已恢复 C.胸膜腔内负压恢复,引流管不通畅
D.胸膜腔负压未恢复,引流管阻塞
E.引流管阻塞
15.闭式胸膜腔引流护理,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D A.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性状,引流量及速度、并详细纪录
B.每日定时更换水封瓶一次,并测定、记录24小时引流量 C.清洁引流瓶后,更换定量的无菌等渗盐水
D.更换水封瓶时,应预先用一把血管钳将引流管远端钳闭,更换完毕检查无误后,再将血管钳开放
E.全部操作过程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16.闭式胸膜腔引流,关于拨管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C A.拨管24小时内重点观察病人呼吸情况及伤口情况
B.脓胸时脓腔容量小于10ml可拨除引流管
C.拨管时先拆去固定缝线,嘱病人深呼气后屏气迅速拨除导管 D.立即以凡士林纱布和无菌纱布复盖伤口
E.引流液明显减少,肺膨胀良好,无漏气现象,在术后24~48小时即可拨除引流管
17.肺切除术前护理,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
A.术前训练病人学会胸式呼吸 B.对慢性肺部化脓性疾病,应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C.痰多者可服祛痰剂,鼓励其咳嗽及体位引流
D.慢性肺结核病人,术前应抗痨治疗1周以上
E.手术前应检查心、肺、肝、肾等器官功能
18.全肺切除术后护理,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C A.如无禁忌,在胸腔引流管拨除后即可下床活动
B.术后禁食期间应静脉输液,以维持液体平衡
C.24小时输液量为2500ml,滴速以每分钟60滴为宜
D.术后应使用足量抗生素防治感染
E.除常规测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外,应注意有无术后并发症 19.闭式胸腔膜腔引流过程中发生意外下列护理措施何项错误D A.引流管连接处松脱应迅速将橡胶管对折捏紧,消毒后再连接引流管
B.引流瓶破损立即用止血钳夹住引流管再换引流瓶
C.负压吸引中出现胸痛难忍应减低负压
D.引流管自胸壁脱出后应立即将该管迅速插入胸膜腔 E.引流管自胸壁脱落后,应立即用手指捏紧引流口周围皮肤,用凡士林纱布、厚层纱布及胶布封闭引流口
20.胸膜腔闭式引流的护理,何项有错C
A.保持管道密封 B.病情稳定取半卧位
C.引流瓶应保持的高度是在引流管胸腔出口平面
D.注意保持引流装置无菌和清洁
E.观察记录引流物的量,性质及速度
21.全肺切除术后护理应注意事项中何者有错D A.搬动病人应轻缓 B.观察有无皮下气肿,气管向健侧移位
C.发现胸膜腔压力过高及时行胸腔穿刺减压
D.一般不限制吗啡用量
E.24小时输液量不超过1500~2000ml滴速20~30滴/分为宜
第十四章急性化脓性腹膜炎与腹部损伤病人的护理
1.继发性腹膜炎最早出现的最主要症状是C
A.畏寒、发烧 B.恶心、呕吐 C.腹痛
D.体温升高,脉搏加快 E.休克
2.急性腹膜炎最主要的症状是C A.发热
B.恶心、呕吐 C.持续性腹痛 D.腹胀 E.腹泻
3.急性腹膜炎最重要的腹部体征是C
A.腹式呼吸受限 B.移动性浊音
C.腹肌紧张、压痛和反跳痛 D.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 E.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4.下列哪一项是诊断急性腹膜炎的可靠体征C A.腹胀
B.肝浊音界缩小
C.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 D.肠鸣音减弱 E.移动性浊音
5.急性腹膜炎非手术疗法的护理哪一项错D A.定时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记录液体出入量
B.观察腹部体征的演变趋势 C.一般取半卧位,使用大剂量抗生素控制感染
D.全流饮食并采用胃肠减压 E.静脉输液、输血,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硷失衡,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6.下列哪一项不是急性腹膜炎手术适应征E A.腹腔内病变较严重者 B.原因不明的腹膜炎
C.弥漫性腹膜炎无局限趋势 D.一般情况差,腹腔渗液较多,中毒症状明显 E.原发性腹膜炎
7.空腔脏器破裂主要临床表现是C A.创伤性休克 B.大量内出血 C.急性腹膜炎 D.急性肠梗阻 E.膈下游离气体
8.对实质性脏器破裂并发休克时处理原则是E A.全力抢救休克 B.立即手术 C.先抢救休克,待休克好转后再行手术
D.先抢救休克,如休克无好转时再手术
E.抢救休克的同时进行手术 9.腹膜炎术后采用半卧位,其主要目的是E A.可减少切口张力
B.有利于肺部气体交换 C.有利于血液循环 D.有利于肠蠕动恢复 E.可预防膈下感染
10.肠梗阻病人采用胃肠减压的目的是E A.防止急性胃扩张 B.减少毒素吸收 C.观察有无出血
D.减少胃肠内容物流入腹腔
E.减低胃肠道内压力和膨胀程度
11.腹部损伤的急救,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E
A.合并伤出现威胁病人生命的紧急情况,应先行处理 B.对开放性损伤,应及时包扎腹壁伤口
C.预防休克,及早转运 D.大量肠管脱出,应先送回腹腔暂行包扎
E.如有肠管,大网膜脱出,原则上应回纳到腹腔,以免加重内脏脏器损害
12.停用胃肠减压和拨管的指征是D
A.腹痛减轻 B.吸出液减少
C.口腔干燥、咽痛 D.肠蠕动恢复 E.引流管阻塞 13.胃肠减压护理,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D
A.病人应禁食及停止口服药物 B.如医嘱指定从胃管内注入药物时,须将胃管夹住,暂停减压1小时
C.肛门排气是停止胃肠减压的指征
D.对有上消化道出血史的病人,如发现有鲜红血液,应减慢吸引 E.随时检查吸引是否有效,如有阻塞可用注射器以等渗盐水冲洗,保持通畅
14.急性腹膜炎非手术疗法,下列何者错误E
A.定时观测生命体征及腹部体征的变化
B.禁食禁水和胃肠减压
C.输液输血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紊乱
D.给予足量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
E.给予度冷丁止痛
15.急性腹膜炎术前护理哪项有错D
A.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B.注意腹部体征的演变 C.采集血尿标本,常规送检 D.弥漫性腹膜炎宜给全流饮食 E.输液输血防治水,电解质酸碱紊乱
16.胃肠减压的护理其中哪项有错B
A.减压期应禁食及停止口服药物
B.可间歇从胃管内注入要素饮食
C.应保持减压持续通畅有效 D.应鼓励病人作深呼吸,协助咳嗽排痰
E.注意口腔护理严防口咽部感染
17.腹腔引流的护理何者有错C A.应置于引流腔最低位置 B.引流物经腹壁处,松紧适宜并要牢靠固定
C.可用盐水纱条保护引流物周围皮肤
D.可用等渗盐水冲洗引流管 E.观察记录引流量,性状和颜色 18.腹部损伤病人观察期护理何者有错D A.禁食
B.必要时进行胃肠减压
C.每15-30分钟测量一次P.R.BP
D.每小时查一次腹部体征
E.每半小时至一小时测定红细胞,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 19.腹部外伤术后护理不正确的是哪项E A.禁食
B.进行胃肠减压 C.麻醉清醒,血压平稳后取半卧位
D.记录每日流出液体量和性质,以及变化趋势
E.停止胃肠减压后可恢复普食 20.腹部外伤腹腔引流术后护理何项有错C
A.记录每日引流量及变化趋势 B.引流液减少,病人感腹胀可能系引流管阻塞
C.切口敷料浸湿应报告医生 D.保持引流管周围皮肤清洁干燥
E.应及时检查管腔有无阻塞,胶管有无受压扭曲或滑脱
第十五章胃肠疾病病人的护理
1.关于腹外疝的叙述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E A.腹壁存在薄弱环节或缺损 B.疝内容物是腹腔脏器 C.疝内容物一定向体表突出 D.疝囊是腹膜壁层的一部分 E.疝外被盖是指疝囊外的筋膜组织和肌肉,不包括皮下组织及皮肤
2.疝内容物最常见的是E A.升结肠和盲肠 B.横结肠与升结肠
C.乙状结肠与降结肠 D.十二指肠及空肠 E.回肠与大网膜 3.某男,17岁,右侧腹股沟斜疝,嵌顿2小时就诊,检查,右下腹包块,有轻压痛,腹肌无明显肌紧张,无反跳,此时最适宜的处理是C A.选用非手术方法,佩带疝带 B.择期手术治疗 C.试行手法还纳
D.不可还纳,应紧急手术 E.经上处理都不对
4.腹股沟管的皮下环(外环)是指B A.腹横筋膜的三角形裂孔 B.腹外斜肌的裂孔
C.在腹壁下动脉的外侧
D.是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裂孔E.以上都不是 5.某男,17岁,右侧腹股沟斜疝,嵌顿8小时就诊,检查,右下腹包块,有明显压痛,腹肌有明显肌紧张,反跳痛,此时最适宜的处理是D
A.选用非手术疗法,佩带疝带 B.择期手术治疗 C.试行手法还纳
D.不可还纳,应紧急手术 E.以上处理都不对
6.关于腹股沟直疝,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E A.多见于老人
B.疝块由直疝三角突出,不进入阴囊
C.疝块呈半球形,基底较宽 D.回纳疝块后压迫内环,疝块仍可出现
E.疝囊颈位于腹壁下动脉的外侧
7.腹外疝病理解剖描述,下列哪一项不正确E
A.疝环是指腹壁薄弱或缺损处B.疝囊是壁层腹膜经疝环向外突出形成的囊袋状物
C.疝内容物是指进入囊内的腹腔脏器或组织
D.疝外被盖是指疝囊外的腹壁各层组织
E.以上都不对
8.关于腹股沟直疝,下列哪一项说法是正确的E
A.多见于青壮年男性
B.多为单侧,右侧较左侧多见 C.疝内容物可进入阴囊 D.疝块位于腹股沟韧带上方 E.还纳后压迫内环,不能阻止疝突出
9.腹外疝最易发生嵌顿的是B A.腹股沟直疝 B.股疝
C.腹股沟斜疝 D.脐疝 E.滑动性疝
10.腹股沟疝修补术后护理,错误的是D
A.腹股沟手术区可用砂袋压迫 B.用阴囊托或丁字带托起阴囊 C.保持大、小便通畅 D.及早下床活动
E.三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
11.腹股沟斜疝术后切口部位压沙袋的主要目的是A A.预防阴囊血肿 B.减轻切口疼痛 C.预防切口感染 D.防止切口裂开 E.减轻腹壁张力
12.腹股沟疝手术后护理,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D A.术后取仰卧位,在膝部垫一小枕,使髋关节微屈
B.用阴囊托或丁字带托起阴囊 C.腹股沟手术区可用砂袋压迫 D.术后即可下床活动 E.防治咳嗽便秘
13.男45岁,晚饭后,突然发生上腹部刀割样剧痛,迅速扩散到全腹,全腹明显腹膜刺激征,肝浊音界消失,首先考虑为C A.胆囊穿孔全腹膜炎 B.阑尾炎穿孔全腹膜炎 C.胃溃疡穿孔全腹膜炎 D.急性胰腺炎 E.肠扭转腹膜炎
14.某男性,24岁既因上腹部疼痛半月加剧3小时入院。既往有溃疡病史。查:痛苦面容,满腹压痛、反跳痛、肠鸣音消失。腹穿抽出黄色混浊液5ml,白细胞计数2.3×109/L,中性92%,应考虑C
A.阑尾穿孔 B.肝脓肿穿孔
C.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D.肠穿孔
E.腹腔淋巴结结核穿孔
15.某男28岁,突然上腹疼痛4小时,恶心、呕吐、吐出蛔虫一条。既往无溃疡病史。全腹压痛,反跳痛, 肌紧张,肝浊音缩小,肝上界下移,肠鸣音消失,血清淀粉酶(4167.5nmol/s)应考虑D A.胆道蛔虫伴感染 B.阑尾穿孔,全腹膜炎 C.绞窄性肠梗阻 D.溃疡病急性穿孔 E.急性出血性胰腺炎
16.胃溃疡急性穿孔非手术治疗采用胃肠减压的目的是D A.防止急性胃扩张 B.减轻腹胀
C.观察有无胃肠道出血 D.减少胃内容物流入腹膜腔 E.以上都不是 17.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并休克的护理不应A A.取半卧位
B.禁食,禁饮,输液 C.胃肠减压
D.严密观察血压和脉搏 E.注射抗菌素
18.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大出血的护理错误的是C A.安静卧床,必要时给予镇静剂 B.定时测血压,脉搏,记录呕血或便血量 C.全流饮食,待出血停止后恢复半流饮食
D.应用止血敏,对羟基卡胺,安络血等止血剂 E.输液,输血治疗休克和纠正贫血,以血压恢复稍低于正常值为宜
19.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非手术最重要的是A A.有效的胃肠减压 B.正确的半卧位 C.静脉补液
D.应用大量抗菌素 E.输血
20.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病人,术前准备和非手术疗法护理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A.为预防休克,病人应取平卧位 B.禁食,禁饮
C.保持有效胃肠减压,减少腹腔再污染
D.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硷平衡 E.使用抗生素以控制感染
21.胃十二指肠溃疡瘢痕性幽门梗阻突出的症状是C A.恶心、嗳气,食欲减退
B.上腹部闷胀感 C.呕吐 D.硷中毒症状 E.上腹部疼痛
22.某78岁的十二指肠溃疡瘢痕性幽门梗阻患者,胃酸低,体弱,宜采用C
A.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 B.胃大部切除术 C.胃、空肠吻合术 D.幽门环肌切断术
E.高选择迷走神经切断术 23.胃大部份切除术(毕氏Ⅱ式),术后1周,当患者进食后上腹饱胀和呕吐,呕吐物有食物和胆汁,最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是C A.十二指肠残端破裂 B.吻合口梗阻 C.远侧空肠段梗阻 D.近侧空肠段梗阻 E.倾倒综合征 24.成年男性,十二指肠溃疡行胃大部分切除术(毕氏Ⅱ式),术后第4天,突然右上腹剧痛,局部有明显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血象:白细胞12×109/L,中性82%, 最可能的诊断是A A.十二指肠残端破裂 B.胃肠吻合口破裂 C.急性胰腺炎 D.急性胆囊炎穿孔 E.近侧空肠段梗阻
25.十二指肠残端破裂的主要临床表现是C A.内出血
B.进食后上腹饱满和呕吐
C.右上腹突然剧烈疼痛及腹膜刺激征
D.呕血、黑便 E.低血糖表现
26.胃大部切除术4天,当患者进食后上腹饱胀和呕吐。呕吐物为食物无胆汁,最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是D
A.十二指肠残端破裂
B.吻合口近侧空肠段梗阻
C.倾倒综合征 D.吻合口梗阻
E.吻合口远侧空肠段梗阻
27.胃切除术后开始进食的指征,恰当的是D
A.切口疼痛消失 B.病人想进食
C.一般情况好转,体温正常 D.肠蠕动已恢复正常 E.无术后并发症出现
28.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倾倒综合征的病因是A A.胃排空过快,食物过快进入空肠
B.进食量过多 C.低血糖
D.胰岛素反馈性分泌过多 E.胃切除过多
29.胃手术后开始进流质饮食的时间是D
A.腹痛消失后 B.病人思食
C.恶心呕吐消失后 D.肛门排气后
E.体温在37.5℃以下
30.胃大部切除术后24小时内常见的并发症是C A.吻合口梗阻 B.胃肠吻合口破裂 C.胃出血
D.十二指肠残端破裂 E.倾倒综合征
31.确诊胃癌最有效的检查方法是D
A.连续大便隐血试验 B.X线钡餐检查
C.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 D.纤维胃镜检查 E.胃液分析
32.急性阑尾炎发病最重要的原因是D
A.阑尾与盲肠相通处开口狭小 B.阑尾系膜较短,容易发生扭曲 C.阑尾粘膜下淋巴组织增生 D.阑尾腔机械性梗阻
E.阑尾动脉容易发生血运障碍 33.大多数急性阑尾炎病人腹痛开始时的部位是B A.右下腹 B.上腹或脐周 C.右上腹 D.右腰部 E.耻骨上部
34.急性阑尾炎最重要的体征是B A.体温升高,脉博加快
B.右下腹有固定而明显的压痛 C.有腹肌紧张和反跳痛 D.结肠充气试验阳性 E.直肠指检:直肠前壁右侧有触痛
35.关于急性阑尾炎的叙述,正确的是E A.白细胞不升高,可否定阑尾炎 B.腹痛突然减轻,说明病情好转 C.有转移性右下腹痛,即可诊断阑尾炎
D.急性阑尾炎均有右下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
E.腹部压痛不固定,可排除阑尾炎
36.诊断急性阑尾炎最重要体征是C A.结肠充气试验阳性 B.腰大肌试验阳性
C.右下腹固定而明显压痛点 D.直肠指检发现直肠右前方触痛
E.闭孔肌试验阳性
37.急性阑尾炎最常见和最早出现的症状是A A.腹痛 B.恶心、呕吐
C.腹泻、有里急后重 D.低热
E.以上均不是
38.关于急性阑尾炎下列哪项不正确B A.多数病人有转移性右下腹痛 B.均有固定的麦氏点压痛 C.腰大肌试验可为阴性 D.全身反应一般并不显著
E.如出现塞战,发热及黄疸,则
有门静脉炎的可能
39.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手术后二天,患者出现寒战,高热,黄疸肝肿大,可能是E A.并发胆道感染 B.急性胰腺炎 C.脓毒性肝炎 D.传染性肝炎 E.门静脉炎
40.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如出现寒战、发热、黄疸,可能并发D
A.弥漫性腹膜炎 B.局恨性腹膜炎 C.细菌性肝炎 D.门静脉炎 E.急性胆囊炎
41.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成人患者体温通常是A A.37.5~38℃ B.38.5℃ C.39℃ D.40℃ E.以上都不是
42.下列哪一项适用于非手术疗法E
A.小儿急性阑尾炎
B.成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C.老年人急性阑尾炎 D.妊娠期急性阑尾炎
E.有局限性倾向的阑尾周围脓肿
43.关于特殊类型阑尾炎的叙述,错误的是D
A.小儿急性阑尾炎易引起阑尾坏疽或穿孔
B.老年人急性阑尾炎临床表现与病理改变常不相一致
C.妊娠期急性阑尾炎压痛点上移
D.小儿、老年人及妊娠期急性阑尾炎均不宜手术
E.妊娠期急性阑尾炎穿孔后易致弥漫性腹膜炎
44.急性阑尾炎非手术治疗的适应征是E
A.化脓性坏疽性阑尾炎
B.阑尾炎穿孔并发弥漫性腹膜炎
C.老年人、小儿、妊娠期急性阑尾炎
D.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 E.阑尾周围脓肿
45.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术后6天,体温又升高至39.5℃,并有腹痛、腹泻,每日大便10余次,排出粘液,并有里急后重,最可能是C A.膈下脓肿 B.肠间脓肿 C.盆腔脓肿 D.切口感染 E.术后内出血
46.高位肠梗阻的特点是D A.呕吐物常带粪臭味 B.可见明显肠型 C.腹胀较明显 D.呕吐频繁,早期出现水电解质紊乱
E.腹痛明显
47.单纯性肠梗阻最早的临床表现是E
A.腹胀明显 B.有腹膜剌激征
C.可见肠型,肠蠕动波 D.持续性腹痛阵发性加剧 E.阵发性腹绞痛伴肠鸣音亢进 48.关于麻痹性肠梗阻,错误的是C
A.腹痛不明显 B.溢出性呕吐
C.腹部有不对称局限性隆起 D.多继发于急性腹膜炎 E.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49.机械性肠梗阻最主要的体征是C
A.腹胀
B.腹式呼吸减弱
C.腹部可见肠型及肠蠕动波 D.腹肌紧张、压痛 E.腹部移动性浊音 50.高位小肠梗阻病人,除腹痛外主要症状为C A.腹胀
B.排便、排气停止 C.呕吐 D.血便 E.以是都不是
51.机械性肠梗阻腹痛常为C A.钝痛 B.隐痛 C.绞痛 D.剌痛 E.胀痛
52.关于肠梗阻呕吐叙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E A.高位小肠梗阻呕吐出现早,且较频繁
B.低位小肠梗阻呕吐发生晚,呕吐物“粪样” C.结肠梗阻很少呕吐
D.绞窄性肠梗阻呕吐物可为血性
E.麻痹性肠梗阻呈喷射状
53.在机械性肠梗阻非手术疗法的观察中,对于判断肠管绞窄最重要的变化是A A.腹痛加剧,阵发性疼痛转为持续性绞痛
B.呕吐更频繁 C.腹胀加重,可见肠型和肠蠕动波 D.水、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更明显
E.腹部可扪及条索状肿块
54.下列哪些情况提示有绞窄性肠梗阻E A.腹痛加剧,呈持续性腹痛无缓解期
B.呕吐血性液体或排出粘液血便
C.腹胀加重,出现局限性,不对称隆起
D.出现明显的腹膜剌激征或早期出现休克 E.以上均是
55.下面所述绞窄性肠梗阻有表现,错误的是E A.腹膜剌激征
B.持续性腹痛,阵发性加剧 C.呕吐物为血性 D.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E.腹痛有缓解期 56.肠梗阻病人,胃肠减压流出血性液体应警惕E A.胃出血 B.食管出血 C.咽部出血 D.鼻出血
E.绞窄性肠梗阻
57.肠梗阻的手术护理,错误的是D
A.禁食禁饮 B.胃肠减压 C.静脉输液
D.术后卧床一周 E.继续用抗生素
58.男孩2岁,阵发性啼哭,烦躁不安,不肯进食,有呕吐并解粘液血便30ml,发病后3小时入院。体检:体温39℃,脉搏110次/分,白细胞10×109(1000/mm3)中性90%,应采取哪一项措施B A.胃肠减压 B.空气灌肠复位 C.急诊手术 D.物理降温 E.应用抗生素
59.结肠癌最多发生于C A.横结肠 B.结肠脾曲 C.乙状结肠 D.降结肠 E.升结肠
60.直肠癌误诊最主要的原因是D A.癌肿位置太高 B.早期症状不明显
C.应用消炎药物后有效 D.没有进行肛门直肠指检 E.病人就诊太晚
61.大肠癌手术后人肛门的护理,错误的是B
A.造瘘口用钳夹或暂时缝闭者,可在术后2~3日开放
B.起初粪便稀薄,次数较多,故
应取右侧卧位
C.稀便对皮肤有剌激作用,应及时更换敷料,并用凡士林纱布复盖造瘘口,周围皮肤用氧化锌软膏加以保护
D.以后粪便逐渐变稠,只用清水洗净皮肤,保持局部干净即可 E.后期教会病人自己照顾造瘘口和人工肛门袋使用法 62.大肠癌术前肠道准备,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D
A.术前2~3天进食流质并酌情补液
B.术前应用肠道制菌剂同时给予维生素K
C.服用缓泻剂 D.术晨清洁灌肠
E.需切除肛管直肠的病人灌肠后行坐浴。女性病人需行阴道冲洗
63.直肠癌行经腹,会阴联合直肠切除术后,会阴部引流管拔除时间一般是C A.2~3天 B.3~4天 C.5~7天 D.8~10天 E.14天
64.大肠癌的术前准备,不妥的是E
A.术前2~3日进食流质饮食 B.术前3日口服链霉素片 C.术前晚、术日晨清洁灌肠 D.拟切除肛管直肠者灌肠后坐浴
E.术日晨不插尿管,排尿后手术 65.大肠癌手术后护理,错误的是E
A.宜半卧位 B.留置导尿管
C.保持胃肠减压通畅 D.定时测血压,脉搏 E.可用肥皂水灌肠,以保持大便通畅
66.结肠癌及保留肛门的直肠癌病人,术后护理下列哪一项错误C A.定时测血压、脉搏、禁食、输液、必要时输血
B.术后第三天如无腹胀可拔除胃管,进流质饮食 C.便秘时,可用温盐水或肥皂水低压灌肠
D.留置导尿管,至少留置5~7天,直至能自主排尿为止
E.拔管前可先钳夹导管并定期开放,训练病人的定时排尿的功能
67.有关直肠肛管疾病的简述正确的是E A.内痔有疼痛无血便 B.外痔有血便和疼痛 C.肛裂不出现便秘 D.肛瘘有疼痛及便血
E.直肠息肉主要症状是粪便带血
68.8岁小儿,一个月来大便带鲜血,排便次数正常,首先应考虑的诊断是D A.内痔 B.外痔 C.肛门裂 D.直肠息肉 E.肠套叠
69.肛门坐浴的水温和坐浴持续时间宜C A.20~30℃,5~6分钟 B.30~35℃,8~10分钟
C.40~50℃,15~20分钟D.55~60℃,25~30分钟 E.60~65℃,30~35分钟
第十六章肝胆胰疾病病人的护理
1.关于肝内胆管结石,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 A.右叶肝管内结石比左叶肝管内结石更为多见
B.病人有右上腹或肝区胀痛,伴有发热和黄疸
C.若伴有肝功能损害,易误诊为肝炎
D.长期广泛性肝内胆管结石阻塞,可引起胆汁性肝硬化
E.肝内胆管结石向胆总管移动,并阻塞胆总管时,可出现夏柯氏三联征
2.夏柯氏综合征是指D
A.腹痛、黄疸、低血压同时存在 B.腹痛、黄疸、精神症状同时存在
C.腹痛、黄疸同时存在
D.腹痛、寒战、高热、黄疸同时存在
E.寒战、高热、黄疸、低血压同时存在
3.严重阻塞性黄疸,下列哪些术前准备是错误的D
A.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失调 B.应用抗生素控制炎症 C.纠正酸碱平衡紊乱
D.有出血倾向的病人应口服维生素K
E.应用葡萄糖、维生素C等保肝治疗
4.胆道疾病检查首选E A.口服胆囊造影 B.静脉胆道造影
C.经皮肝穿剌胆道造影(PTC)D.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T)
E.B型超声波
5.胆道手术后,术后T管拔管时间一般为D A.5天 B.7天 C.10天 D.14天 E.21天
6.“T”形管引流注意事项,哪一项是错误的D
A.引流装置应保持无菌 B.注意勿使“T”形管脱落
C.观察瓶记录引流液的量和性质
D.肠鸣音恢复后即拔管 E.保持引流管通畅
7.T形管通常保留的时间是E
A.术后3天 B.术后5天 C.术后7天 D.术后10天 E.术后14天
8.胆道手术“T”形管的护理,下列哪项错误E
A.防止“T”形管脱落,造成胆汁性腹膜炎
B.应保持无菌,以防逆行性感染 C.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受压、扭曲
D.保持引流管周围皮肤 E.“T”形管只能保留2周,到期必须拔除
9.关于胆道手术后“T”形管引流,错误的是D A.妥善的固定
B.保持清洁,注意无菌操作 C.保持引流通畅 D.留置2周均可拔管 E.拔管后注意观察食欲,大便色泽情况
10.“T”形管护理中不正确的是D A.妥善固定
B.观察病人全身情况 C.保持引流通畅 D.一周后即可拔管
E.拔管前可经“T”形行胆道造影
11.门静脉高压症主要临床表现哪一项是错误的E A.脾肿大 B.脾功能亢进 C.食道静脉曲张 D.呕血 E.血小板增多
12.门静脉高压症腹水原因,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E
A.门静脉系统毛细血管的滤过压增加
B.肝功能损害,血浆白蛋白减少 C.体内醛固酮增加
D.体内抗利尿激素增加 E.以上都不是
13.门静脉高压病人术前护理,错误的是B A.给予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低脂饮食 B.常规放置胃管 C.应避免进食干硬、剌激性强或含有鱼剌、骨渣的食物
D.有腹水者应控制水和钠入量 E.严重贫血可输新鲜血
14.门静脉高压症的术后护理,错误的是D A.密切观察有无内出血或休克发生
B.警惕肠系膜血管血栓形成 C.注意观察处理脾切除发热 D.分流术后早期下床活动 E.注意病人意识,防治肝性脑病 15.门静脉高压分流术后,护理哪一项错误C A.术后24小时内,定时测血压、脉搏、呼吸
B.分流术后48小时内,病人应采取平卧位,避免过多活动 C.术后3~4天宜早期下床活动,减少肠粘连
D.术后饮食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特别应限制肉类食物 E.当血小板上升,达60万/mm以上时,应适当使用抗凝药物 16.细菌性肝脓肿术后,拔除脓腔引流管的指征是E A.体温正常,白细胞计数正常 B.食欲正常,贫血纠正 C.肝区无叩击痛,脓液引流明显减少
D.体重增加,健康好转 E.一般情况好,B型超声波复查脓腔消失
17.阿米巴性肝脓肿的临床特点,哪一项错E A.发病缓慢,病程较长 B.持续发热,消瘦乏力 C.肝区疼痛
D.肝肿大,有压痛及叩击痛 E.穿剌抽得黄白色脓液
18.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治疗和护理,下列哪一项错误E
A.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时测BP、P、T B.半卧位
C.禁食和胃肠减压
D.输液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紊乱
E.紧急手术治疗
19.急性胰腺炎病人术前护理错误的是B
A.严密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变化
B.给予易消化低脂和高糖饮食 C.补充血容量,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紊乱
D.应用抗生素和皮质激素 E.注意呼吸,尿量和意识变化 20.胰头癌最主要的特征是B A.腹痛,上腹不适 B.进行性黄疸
C.恶心呕吐或腹泻 D.右上腹肿块
E.食欲不佳,消瘦,乏力
第十七章外科急腹症病人的护理
1.溃疡病穿孔以非手术治疗的护理何者不正确B
A.住院后24小时内应特别注意有无休克发生
B.穿孔初期不能行胃肠减压 C.无休克者可取半卧位
D.对有休克表现的病人最好不进行立位腹部透视
E.严密观察腹部变化并及时通知医生
2.消化性溃疡穿孔护理中下列何者有错B
A.防治休克 B.流质饮食 C.行胃肠减压 D.严密观察病情 E.做好术前准备
3.胃大部切除术后进食的指征是E
A.切口疼痛消失 B.病人想进食
C.体温正常
D.呼吸,脉搏,血压正常 E.肛门已排气
4.肠梗阻病人胃肠减压吸出暗红色液体应先考虑D A.溃疡出血 B.胃粘膜损伤 C.应激性溃疡 D.肠绞窄
E.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5.不宜取半卧位的肠梗阻病人是C
A.有腹膜刺激征 B.严重腹胀的 C.有休克的 D.有发热的 E.有恶心呕吐
6.肠梗阻病人取半卧位的作用哪项不正确B
A.有利于胃肠减压吸出胃肠内潴留的液气
B.有利于休克病人脑部血供的改善
C.有利于炎性渗液流向盆腔 D.能减轻腹痛程度 E.可改善呼吸功能
7.腹股沟疝手术后护理何者错误A
A.术后立即取半卧位 B.在掴窝部放一小枕垫,使关节微屈可缓解缝合处的张力
C.一般术后 6~12小时即可进食
D.腹股沟手术区可用沙袋压迫 E.用阴囊托或丁字带将阴囊托起
8.绞窄性肠梗阻治疗原则是E A.先用非手术疗法
B.非手术治疗无效后改用手术治疗
C.纠正脱水后手术 D.抗休克后手术
E.纠正脱水或抢救休克同时手术
9.肠梗阻病人呕吐时护理下述哪项不必要C A.准备好接纳呕吐物的容器 B.神志不清的应取卧位将头偏向一侧
C.呕吐后应进行蒸气吸入
D.呕吐时应密切观察 P、R、BP 变化
E.详细记录呕吐出现的时间,次数,性质,数量等
10.为减少胃管对鼻粘膜刺激与粘连可每日在鼻腔内滴数滴D A.等渗葡萄糖水 B.安息香酸酊 C.新洁尔灭 D.腋体石腊 E.碳酸氢钠
11.肠梗阻术后在肠功能恢复前护理何项有错E A.继续禁饮禁食
B.保持有效的胃肠减压 C.继续输液 D.继续抗感染
E.继续给阿托品解痉
12.肠梗阻术后防止切口裂开的护理下列何者正确D A.每餐可进适量牛奶 B.停止胃肠减压
C.减少半卧位多平卧休息 D.嘱病人咳嗽时双手捧腹 E.每日更换切口敷料
13.肠梗阻病人术后为恢复肠功能防止肠粘连的护理主要是E A.保持口腔清洁 B.每日蒸气吸入 C.咳嗽时双手捧腹 D.注意饮食卫生
E.早期活动,直立行走
14.肠瘘多发生在手术后的时间是D A.术后1天 B.术后3天 C.术后5天 D.术后1周 E.术后2周
15.肠梗阻病人康复指导何项是错误的A A.少吃刺激性食物
B.不吃不易消化的食物 C.不暴饮暴食 D.避免腹部受凉
E.饭后不要进行剧烈运动
16.下列胃肠减压的护理何项不正确E
A.应经常检查胃管是否固定好 B.应经常检查胃管是否通畅,以免食物残渣堵塞
C.要记录好胃肠减压的量和颜色
D.进行蒸气吸入和用石腊油滴鼻
E.若从胃管注药,每次不能超过200ml并须夹管1~2小时
17.肠梗阻病人非手术治疗缓解后若进食出现消化不良或稀便,原因多是B
A.肠蠕动增加 B.肠粘膜水肿 C.肠壁血运障碍 D.肠道炎症 E.以上均对
18.阑尾切除术及第二日为促进肠蠕动,防止肠粘连应首选D A.针刺 B.灌肠 C.腹部热敷 D.早期活动 E.注射新斯的明
19.急性阑尾炎非手术疗法中不宜用的药物E A.鲁米那 B.庆大霉素 C.阿托品 D.普鲁本辛 E.口服硫酸镁
20.阑尾炎术后护理观察生命体征应B
A.每半小时测记一次,连测三次,平稳即停
B.每一小时测记一次,连测三次,平稳即停
C.每2小时测记一次,连测三次,平稳即停
D.每3小时测记一次,连测三
次,平稳即停
E.每4小时测记一次,连测三次,平稳即停
21.大肠癌术前护理不包括E A.心理护理
B.解释人工肛门对防止癌肿复发的重要性
C.术前三日开始调节饮食 D.术前二日服泻剂,每晚灌肠 E.手术日早晨清洁灌肠
22.肛门直肠疾病的一般护理措施何项有错D
A.少吃刺激性食物
B.多吃含纤维素的蔬菜 C.忌饮酒
D.口服四环素抗感染 E.大便干结可服缓泻剂
23.直肠肛管疾病术前护理何项不妥D
A.术前三日可服用肠道抗生素 B.术前一日中餐进少渣软食 C.术前一日晚餐进流质饮食 D.便后温热水坐浴
E.术前晚及术晨各清洁灌肠一次
24.直肠肛管疾病术后护理何项有错D
A.术后2~3日进半流质少渣饮食
B.术后 3日无大便可口服液体石蜡
C.肛瘘切出后应充分引流
D.肛周脓肿切开后当日应更换敷料
E.凡术后肛门狭窄应定期扩肛 25.直肠肛管疾病术后护理何项有错E
A.发现活动性出血应通知医生 B.术后尿潴留可肌注氨甲酰胆碱,无效时行尿导
C.肛瘘切除术后要注意防止外口过早缩小
D.术后进半流质少渣饮食
E.术后有大便失禁者应定期扩肛
26.胃肠减压护理绝无下列哪项D A.禁食及停止口服药物 B.保持胃管通畅及有效 C.鼓励病人深呼吸,协助咳嗽排痰
D.间歇从胃管内注入要素饮食 E.记录引流物的量及性质
27.腹腔引流物应置于的最佳部位是B A.引流腔最高位置 B.引流腔最低位置 C.引流腔最前位置 D.引流腔最后位置 E.引流腔中部
28.腹腔引流术护理,乳胶管或双套管的拔管指征是E A.病情好转,胃肠功能恢复及肛门排气
B.体温逐渐恢复正常或腹胀减轻
C.腹痛减轻或者黄疸消失 D.引流液涂片检查无脓球 E.引流液逐渐减少及色泽清晰 29.绞窄性肠梗阻治疗原则是E A.先用非手术疗法,无效时改用手术疗法
B.先抗休克治疗,休克纠正后再手术治疗
C.非手术疗法治疗,同时治疗原发病
D.先纠正脱水后手术治疗
E.纠正脱水,休克,同时手术治疗
30.肠梗阻非手术疗法护理不用度冷丁是因为D A.容易成瘾 B.镇痛不全 C.有耐药性 D.掩盖病情 E.诱发呕吐
31.阑尾周围脓肿需手术治疗时其原则是B A.为去除病因,均应同时切除阑尾
B.脓肿切开引流,二期再切除阑尾
C.切除阑尾,清洗脓腔
D.彻底清洗脓腔,探查腹腔 E.以上均不对
第十八章周围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
1.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小腿分段结扎,术后第三天结扎线脱落,引起伤口出血,正确的处理是E A.应用止血药物止血 B.输血
C.让病人卧平,抬高患肢 D.立即手术止血
E.让病人卧平,抬高患肢,加压包扎
2.大隐静脉曲张作下肢深静脉回流试验,嘱病人快速下蹲起立20次左右,曲张静脉更加充盈,应采用E
A.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 B.曲张静脉剥脱术
C.高位结扎+曲张静脉剥脱术 D.5%鱼肝油酸钠注射治疗 E.以上都不对
3.大隐静脉剥脱术后护理不应A A.患肢放平
B.弹性绷带包扎二周左右 C.早期活动患肢
D.术后第三天下床缓步走动 E.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
4.大隐静脉剥脱术后弹力绷带一般维持包扎时间E A.3天 B.1周左右 C.2周左右 D.3周左右 E.4周以上
5.大隐静脉剥脱术后护理何项不当A
A.卧床休息,患肢放平B.弹力绷带包扎4~6周 C.鼓励病人早期活动患肢 D.术后48小时可下床活动 E.应注意观察患肢有无出血、肿胀及疼痛
6.大隐静脉剥脱术前护理何项有
错E
A.检查出凝血时间 B.认真做好皮肤准备
C.皮肤准备范围是患侧直至腹股沟手术范围
D.其范围不包括同侧下肢 E.以上均不对
第十九章泌尿及男生殖器疾病病人的护理
1.肾损伤的临庆表现,下列哪一项有错C
A.有腰部疼痛和肿块 B.多为肉眼血尿,肾实质裂伤时血尿更明显
C.不会引起腹痛或腹膜刺激征 D.肾挫伤一般不会发生休克 E.肾裂伤可发生失血性休克 2.诊断泌尿结石,宜先采用下列哪项检查E
A.排泄性肾盂造影 B.膀胱镜检查 C.B型超声波 D.逆行性肾盂造影 E.泌尿系X线平片
3.10岁男孩,一年来时有尿频、尿急、排尿痛和排尿困难,尿流常突然中断,改变体位后又能继续排尿,应首先考虑E A.急性膀胱炎 B.泌尿系结核 C.尿道狭窄 D.前列腺炎 E.膀胱结石
4.肾结核最早出现的症状是A A.尿频 B.血尿 C.脓尿
D.终未尿痛 E.发热
5.前列腺增生症最早出现的症状是C
A.排尿困难 B.尿潴留 C.尿频 D.尿失禁 E.血尿
6.前列腺增生症的治疗,残余尿至少要超过多少ml才应手术治疗C A.20ml B.40ml C.60ml D.80ml E.100ml 7.膀胱手术后要作膀胱冲洗,每次注入膀胱内的液体量应少于B A.30ml B.50ml C.80ml D.100ml E.120ml 8.膀胱镜检查的护理何项不正确C A.冲洗吊瓶悬吊高度应距检查台面1米
B.冲洗液可选无菌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液
C.进行电灼时冲洗液必须是无菌生理盐水
D.术后少量出血不必处理 E.术后尿流变细也不必处理
第二十章骨与关节疾病病人的护理
1.下列哪种骨折为稳定性骨折A A.青枝骨折 B.斜形骨折 C.螺旋形骨折 D.粉碎性骨折 E.横形骨折
2.下列哪一项属于稳定性骨折C A.斜形骨折 B.螺旋形骨折 C.线形骨折
D.粉碎性骨折 E.一骨多处骨折
3.骨折的诊断主要依靠E A.受伤史 B.畸形 C.异常活动
D.骨擦音 E.以上都是
4.骨折的特殊体征是E A.肿胀 B.瘀斑 C.压痛
D.功能障碍 E.异常活动
5.下肢青枝骨折最主要的体征是C
A.局部肿胀和瘀斑 B.反常活动
C.局部压痛和纵轴叩击痛 D.骨擦音和骨擦感 E.功能丧失
6.诊断骨折时正确的是E
A.无骨折特殊体征者可排除骨折
B.有骨折特殊体征者不一定骨折
C.具有三种骨折特殊 体征方可诊断骨折
D.具有二种骨折特殊体征方可诊断骨折
E.具有一种骨折特殊体征即可诊断骨折
7.前臂缺血性肌挛缩造成的特有畸形是D
A.“锅铲”畸形 B.“枪刺刀”畸形 C.垂腕畸形 D.爪形手畸形 E.猿手畸形
8.骨折急救时不应B A.若有休克应先抗休克
B.骨折端戳出伤口应立即复位 C.使用止血带时应注明时间 D.长骨骨折固定要超过骨折两端的关节
E.脊柱骨折应轻放于平板后平稳运送
9.骨折急救包扎伤口若使用止血带正确的是D A.纪录时间,每20分钟放松1~2分钟
B.记录时间,每30分钟放松2~
3分钟
C.记录时间,每45分钟放松2~3分钟
D.记录时间,每60分钟放松1~2分钟
E.记录时间,每120分钟放松2~3分钟
10.骨折后切开复位的适应证是E A.伴有大神经血管损伤的骨折 B.骨折端有较多软组织嵌入的骨折
C.复位要求高的某些关节骨折 D.陈旧性骨折 E.以上均是
11.关于骨折和脱位,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E
A.开放性骨折就是骨折加上皮肤破损
B.伏克曼氏肌挛缩是因骨折片压迫神经所致
C.脊柱骨折病人切忌背在背上搬运,应平卧担架上
D.开放性骨折病人的骨折端戳出皮肤外,应立即将骨折端复位,避免再污染
E.小夹板固定一般不包括骨折段上下关节
12.桡骨远端骨折复位后首先固定于A
A.腕关节掌屈并向尺侧偏斜 B.腕关节掌屈并向桡侧偏斜 C.腕关节平伸位
D.腕关节背屈并向尺侧偏斜 E.腕关节背屈并向桡侧偏斜 13.关节脱位是指C A.关节囊破裂
B.外伤后关节失去功能
C.关节面失去正常的对合关系 D.关节的结构破坏 E.关节分离
14.骨折和关节脱位的共同特殊体征是A A.畸形 B.异常活动 C.弹性固定
D.关节部位空虚 E.骨擦音
15.下列哪一项关节脱位应争取手法复位E A.伴有关节内骨折 B.软组织嵌入 C.陈旧性脱位
D.手法复位失败的病例 E.新鲜脱位
16.关于关节脱位应作手术复位的指征是E A.伴有关节内骨折 B.有软组织嵌入 C.陈旧性脱位 D.手法复位失败 E.以上都是
17.关节脱位特殊体征是C A.肿胀 B.压痛 C.弹性固定 D.骨擦音 E.功能障碍
18.诊断新鲜关节脱位最有价值的体征是D A.局部压痛 B.关节功能消失 C.关节肿胀 D.弹性固定 E.以上都不是
19.髋关节后脱位的下肢畸形是A A.髋部屈曲,内收、内旋 B.下肢延长
C.髋关节屈曲、外展、外旋 D.患侧托马(Thomas)氏征阳性E.拾物试验阳性
20.关于髋关节后脱位哪项不正确D A.局部明显疼痛
B.髋部呈屈曲、内收、内旋畸形 C.伤肢弹性固定 D.伤肢长度相对延长 E.臀部呈异常隆起,有时合并坐骨神经损伤
21.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常先发病在A A.骨的干骺端 B.骨膜及骨皮质
C.长骨的骨干 D.骨营养孔 E.骨骺
22.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治疗,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C A.诊断明确后,及时使用有效抗菌素
B.尽早手术引流
C.加强功能锻炼,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炎症早日消退 D.对症处理
E.加强营养,补充维生素,给高蛋白饮食,必要时可输新鲜血液 23.对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早期诊断,不能作为依据的是E A.患肢局部持续性疼痛 B.患肢干骺端明显深压痛 C.寒战、高热、脉快 D.患肢功能受限 E.发病早期X线检查
24.截瘫病人护理错误的是B A.每2~4小时变换体位1次 B.平时限制饮水
C.翻身时用50%酒精按摩受压部位
D.留置导尿管
E.导尿管每周更换 1次
25.骨折早期功能锻炼的主要形式是B
A.以骨折远端部的关节活动为主
B.进行伤肢的肌肉舒缩活动 C.进行全身协调的功能锻炼,并配合理疗和体疗 D.以肌肉舒张为主
E.以伤肢上下关节向各方运动为主,避免旋转和持重活动 26.骨折病人在石膏绷带包扎过程中,正确的护理是E
A.对骨胳隆突部位应加衬垫,以免石膏绷带硬固后受压 B.如有伤口应先更换敷料,伤口处需在石膏未干固之前开窗 C.石膏绷带包扎后,应将肢体垫好软枕,10~20分内保持不动 D.包扎时要暴露手指、足趾,以
便观察肢体的血运感觉和活动队密
E.以上都对
27.石膏绷带包扎后护理正确的是A
A.鼓励病人经常活动被固定的关节和肢体
B.石膏管内有压痛点时应立即用止痛剂
C.在石膏尚未干固前如搬动病人要用双手抬
D.如有局限性松动应在石膏管内填塞棉花
E.安置病人时要用软枕按肢体形态衬垫
28.石膏绷带包扎后护理,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B
A.安置病人时要用软枕按肢体形态衬垫
B.在石膏尚未干固前,如搬动病人要用双手平托
C.患肢抬高能减轻肿胀程度 D.如有肢体疼痛,切勿随意使用止痛剂
E.应进行固定范围以外的关节伸屈活动
29.石膏绷带包扎固定的病人肢体远端表现不属于血运障碍引起的是E
A.肢端剧痛及麻木 B.肢端紫绀或苍白
C.肢端肿胀或感觉减退 D.肢端被动活动时疼痛 E.肢端皮肤温度升高
30.截瘫病人留置尿管护理下列哪条有错误D A.嘱病人多饮水
B.每 4小时开放一次尿管
C.每日用 3%硼酸水冲洗尿管 2次
D.隔日更换尿管一次 E.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31.为了预防截瘫病人的褥疮并发症,正确的护理措施是E A.病人每2~4小时应变换体位一次,昼夜不停 B.在躯干骨胳隆起部位,要用气圈或棉圈垫好
C.翻身时用50%酒精按摩受压部位,再涂滑石粉,保持局部干燥
D.床单要平整,避免大、小便浸溃污染
E.以上都对 32.为预防褥疮,截瘫病人的护理不应D A.褥垫,床单要平整、干燥 B.每2~4小时翻身 1次 C.骨骼隆突部位用气圈垫好 D.夜间不可变换体位,以免影响睡眠
E.避免大小便浸渍污染
33.皮肤牵引的正确护理应是E A.保持患肢外展位、中立位避免外旋
B.注意胶布、绷带有无脱落滑移松动
C.保持有效牵引,被物不可压在牵引绳上
D.定期检查皮肤有无皮炎及溃疡
E.以上均是
34.骨牵引病人护理何项有错D A.事先告诉病人牵引的目的及效果
B.检查针孔周围皮肤有无红肿及疼痛
C.每日用酒精擦针孔处1~2次 D.针孔处的血痂应除去以免感染
E.定期测量肢体长度、防止过度牵引
35.骨折病人石膏绷带包扎固定何项护理有错E A.石膏干固后才搬动病人
B.特别注意保持会阴及臀部附近的清洁卫生 C.抬高患肢
D.观察石膏固定肢体远端的血液循环
E.固定期间不能鼓励病人作固定范围外的关节伸屈活动
36.石膏绷带包扎后正确的护理是A
A.进行固定范围内的肌肉舒缩活动
B.局部受压疼痛时,可向石膏管内填塞棉花
C.固定范围内疼痛给予止痛药物
D.未干石膏托扶时不能用手掌 E.石膏染上污垢不需处理以免折断
37.小夹板固定正确的护理是E A.注意固定肢体远端的血液循环
B.防止绑扎紧压伤皮肤 C.应抬高患肢
D.固定后即可进行伤肢关节活动
E.以上均是
38.小夹板固定护理何项有错D A.复位固定后最初几天应警惕缺血性肌挛缩 B.抬高患肢,不要将患肢随意下垂
C.绑扎不宜过松过紧,以绑扎带上下可移动1cm为宜
D.固定三周后方可进行伤肢关节活动
E.可每隔三天行X线透视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
39.化脓性膝关节病人的护理措施何项不正确E
A.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B.静脉点滴抗生素速度不宜太快
C.作好皮肤牵引的护理
一、选择题
1、真正使教学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人是桑代克,他是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2、国际教育心理学发展呈现的趋势:内容趋于集中、各派的分析日趋缩小、注重学校教育实践。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的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
4、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学习理论,学习的过程,影响学习的因素。
5、教学心理学的核心是学习过程。现代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1968年提出个人化教学系统的是凯勒。
6、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包括:认知因素、非智力因素以及社会因素
7、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中的模仿有(1)直接模仿(2)综合模仿(3)象征模仿(4)抽象模仿
8、观察学习的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动机过程。
9、反应结果具有:信息功能、动机功能、强化功能。
10、基本的有意义学习包括:代表性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2)较高级的发现学习,包括知识运用、问题解决和创造。
11、托尔曼的学习理论曾被称为“符号-格式塔学说”或“期待说”,现一般称为“符号学习理论”或“信号学习理论”,托尔曼的学习理论属于学习的认知派,托尔曼被称为现代认知心理学的鼻祖之一。
12、学习的实质是组织或完形的作用。苛勒的学习理论又称为顿悟说
13、格式塔的完形学习理论代表人物:韦特海默、苛勒、考夫卡。
14、示范教学:“示范”是观察所学习的对象。包括:真实的示范、象征性示范、创造性示范。
15、培养自我效能感的途径:行为的成败经验、替代性经验、语言说服、情绪和生理状态。
16、学习情境中的刺激:名义刺激和功能刺激
17、班杜拉认为人后天学习有两类:直接经验学习和间接经验学习(观察学习)
18、心里发展特征:①连续性与阶段性;②定向性与顺序性;③不平衡性;④差异性
19、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1)教育心理实验,(2)观察法:是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3)调查法:①问卷法②访谈法③教学经验总结法
20、影响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遗传决定论(创始人高尔顿)、环境决定论(代表人华生,可追溯到洛克的白板说、二因素论(德国斯滕)、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21、皮亚杰的理论核心是“发生认识论” 心理发展涉及的重要概念:图式(最基本和核心)、同化、顺应、平衡
22、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提出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维果茨基的发展观:提出“最近发展区”。
23、加涅按学习内容分学习为:言语信息的学习、智慧技能的学习、认知策略的学习、态度的学习、运动技能的学习。(我国)学习按照内容来分有: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心智的以思维为主的能力的学习、以道德品质与行为规范的学习
24、奥苏贝尔将学习分为四类:①机械的接受学习;②机械的发现学习③有意义的发现学习④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25、桑代克的学习规律的基本观点:效果律、准备律、练习律
26、巴甫洛夫进行的实验为:狗分泌唾液实验,包含的学习规律:消退律、泛化与分化律。华生:恐惧形成实验,研究:反对桑代克的效果律,主张用频因律和近因律来解释学习。
27、斯金纳把条件发射分为两类:应答性条件反射(经典性条件反射)和反应型条件发射(操作性条件反射)。斯金纳认为所有行为可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二、名词解释:
1、心里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最近发展区:在确定儿童发展水平及其教学时,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即儿童能够运用已有的只是经验独立地完成任务,不需要教师的帮助即可达到的水平,另外一种是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才能达到的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即是最近发展区。
3、程序教学:指各门学科知识按其中的内在逻辑联系分解为一系列的知识项目,这些知识项目之间前后衔接,逐渐加深,然后学生按照由知识项目的顺序逐个学习每一项知识,伴随每个知识项目的学习,及时给予反馈和强化,使学生最终能掌握所学知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
4、自我效能感:即自我效能感。指人对自己能够进行某一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即对自己行为能力的主观判断。
5、观察学习:个体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别人的行为表现(自己不必实际参与活动)即可获得的学习。在某些情境下,只根据观察别人的直接经验的后果,就可以在间接中学到某种行为。也称为“替代学习”。
6、元学习:是指个体获得学习机制的学习。涉及的是个体如何获得其赖以进行学习的机能的问题。
7、正强化:是建立操作反应时,在有机体作出一个操作反应后,如果呈现某一后继的刺激物,有机体的操作反应概率增加,那么该刺激产生的作用称为正强化。
8、负强化:是建立操作反应时,在有机体作出一个操作反应后,如果撤走某一刺激物,有机体的操作反应概率增加,那么该刺激产生的作用称为负强化。
9、认知结构:指由个体过去对外界事物进行感知、概括的一般方式或经验所组成的观念结构。构成认知结构的核心是一套类别以及类别编码系统。
10、有意义接受学习:指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的联系的过程。
11、接受学习:学习的内容基本上是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学习不包括任何发现,只要求他们把教学内容加以内化,即将新的知识结合进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
12、先行组织者:先行组织者策略是奥苏贝尔对知识教学的独特贡献。教师在讲授新知识前,先给学生提供一些包摄性较广的、概括水平较高的学习材料,用学习者能理解的语言来表述,以便给学习者在学习新知识时提供一个较好的固定点,将它与原有知识结构联系起来,这种预先提供的起组织作用的学习材料就叫做“先行组织者”
13、发现学习:指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自己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规律。
14、学生的学习定义: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15、学习是指个体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从而获得某些新的行为反应,或已有的行为反应得到修正的过程。
三、简答题
1、运用问卷法进行研究要注意哪些问题?答:①问卷指导语要简洁诚恳,清晰明了;②问卷内容应生动有趣,回答方式简单扼要;③问卷题目用语应避免表露研究者期待的答案;④问卷不宜长,排列要合理有序;⑤问卷材料的选择要严格和规范,一般要通过预测进行性度和效度的检验。
2、发现学习方法优点:(1)能提高学生的智慧潜能,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内在动机(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现技巧(4)有利于知识的记忆保持和提取。
3、奥苏贝尔认为发现学习的缺点:(1)发现学习可能浪费太多的时间,不适合作为获得大量信息的主要方式。(2)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需要通过发现学习来获得,在一些情境中,学生必须用语言来处理各种复杂的、抽象的命题。(3)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需要通过发现学习来获得知识,当意义学习的两个条件得到满足时,接受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快地获得新知识。
4、促进学习的条件:(1)知识的呈现方式,指提供知识的技术或方法。布鲁纳认为人类有三种成功地理解知识的手段:动作再现表象、图像再现表象、符号再现表象(2)学习的内在动机。
5、简述有(促进)意义学习的条件(1)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备逻辑意义;(2)学习者必须具备有意义的学习心向;(3)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同化新知识的原有的适当概念。
6、认知结构对有意义学习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原有知识的可利用性、新旧知识间的可辨别性、原有知识的稳定性和清晰性。
7、简述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育性原则。
8、简述皮亚杰儿童发展的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2)前运算阶段(2—7岁)(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9、简述学习理论研究的意义有哪些?①理论意义:对学习理论的研究其实就是对心理发展的研究,因为学习过程就是心理形成、变化与发展的过程。②应用意义:有助于人们掌握学习的实质及其规律,改进自身的学习,有效地认识世界。
10、简述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教学目标分析、情景创设、信息资源设计、自主学习设计、协作学习环境设计、学习效果评价设计、强化练习设计。
11、新知识学习过程的环节:知识的获得过程、知识的转化过程、知识的评价过程。
12、认知结构对有意义学习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原有知识的可利用性、新旧知识间的可辨别性、原有知识的稳定性和清晰性。
13、自我效能感的功能:①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②影响人们在困难任务前的态度;③影响新行为的习得及习得行为的表现;④影响活动时的情绪。
14、程序教学遵循的原则:①小的步子②积极反应③及时反馈④低错误率⑤自定步调
1教学是围绕一个问题情境展开,而不是围绕某一
15、试述布鲁纳关于发现法教学模式的观点:1)特点:○2教学中以学生的发现活动为主,教师起引导作用;3)没有固定的组织任务。2)教师个知识项目展开;○1鼓励学生有发现的自信心;○2激发许嵩的好奇心、使之产生求知欲;○3帮助学生寻找新问题与已的任务○4训练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5协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6启发学生进行对比。有经验的联系;○
16、程序教学基本原则:小的步子:教材上的知识项目应该是许多具有逻辑联系的小步子,下一步与上一步之间的难度、深度差异不要太大,要方便学生顺利的学习。2)积极反应:学生对每个知识项目的问题都要做出反应。3)及时反馈:对学生的反应应及时给出反馈信息,进行强化;4)低错误率:将错误降到最低限度,使学生有可能每次都做出正确反应。
17、程序教学的优势:1)避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常会 第六章
1、加涅1969年第一次正式提出“教学心理学”概念。加涅的累积学习理论。
2、加涅对学习的分类:①信号学习②刺激-反应学习③连锁学习④语言的联合⑤辨别学习⑥概念学习⑦规则学习⑧解决问题学习。
3、加涅学习的八阶段:①动机阶段②领会阶段③习得阶段④保持阶段⑤回忆阶段⑥概括阶段⑦操作阶段⑧反馈阶段。
4、加涅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分类:①言语信息②智力技能③认知策略④动作技能⑤态度。
5、学习条件学习是加涅学习理论的核心内容。
6、学习的过程与条件:★(1)动机阶段的学习(2)领会阶段条件(3)习得阶段(4)保持阶段(5)回忆阶段(6)概括阶段(7)作业阶段(8)反馈阶段。
7、对加涅学习理论的评价(特点):(1)学习基本观点的折中性(2)学习条件学说的开拓性(3)学习理论研究的独特性
8、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潜能的作用,过分强调学生学生中心地位的学习理论。
9、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提出促进意义学习的条件:(1)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中心地位(2)让学生觉察到学习内容与自我的关系,一个人只会有意义地学习他认为与保持或增强“自我”有关的事情,而这种相关性将直接影响到学习的速度和效果(3)让学生身处在一个和谐、融合、被人关爱和理解的氛围。(4)强调要注重从做中学。
10、典型教学模式:以题目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式—科恩,自由学习的教学模式★—罗杰斯,开放课堂教学模式—韦伯。第七章
1、学校智育的核心任务:掌握知识。
2、知识:狭义的知识仅指能储存在语言文字符号或言语活动中的信息或意义。广义的知识指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一切信息及其组织。
3、知识的分类:(1)潘菽:感性知识的学习和理性知识的学习。(2)奥苏贝尔 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规则学习、问题解决学习(3)加涅 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4)安德森★ 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5)梅耶 言语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
4、知识学习的一般心理过程:知识的理解、知识的巩固、知识的运用
5、知识的巩固需要识记和保持。
6、学习内容的直观分为三类: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①实物直观:以实际的事物本身作为直观对象而进行的直观活动。包括:实物观察、搜集标本、野外考察、参观、实验等。②模象直观:是以事物的模拟性形象作为对象的直观活动。如:模型、图片、幻灯、电影等。③言语直观:指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活动。
7、概念的功能:①称谓功能②简化认识功能③系统化功能④概念是抽象逻辑思维的基本单位,没有概念就无法判断,进行逻辑推理。
8、概念的同化:指在课堂学习的条件下,利用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概念以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生揭示概念的关键特征,从而使学生获得概念的方法。
9、概念的形成:指从大量的具体例证出发,在实际经验过的概念的肯定例证中,通过归纳的方法抽取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
10、概念的运用水平:知觉水平的运用、思维水平的运用。概念的教学方法:例证法、规例法。
11、为了帮助学生有效掌握概念,在教学上要注意以下几点:(1)用准确的语言明确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2)突出关键特征,控制好无关特征的数量和强度。(3)适当运用例证和比较(4)在实践中运用概念。
12、原理:对概念之间关系的言语说明。
13、原理学习的过程:(1)对原理所涉及的概念的学习(2)理解原理所描述的概念间的意义关系(3)将原理内化为控制自己的行为反应的内在依据,在原理表述的基础上形成运用原理的智慧技能,甚至是相关的认知策略。
14、影响原理学习的方式的因素:对原理所涉及的概念的掌握、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水平、学习者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的言语组织。
15、问题解决:指在问题情境中超越过去所学原理的简单运用而产生一个解决方案。当常规或自动化的反应不适当当前的情境时,问题解决就发生了。在问题解决中,需要把简单原理重新组合,以适用于当前情境。
16、问题解决学习的意义:(1)促使学生形成逻辑的、科学的、创造性的思维;(2)使学生认识到教材上的知识的实践价值;(3)通过问题解决而亲自独立地发现的新知识、新规则记忆得更牢固,检索得更方便;(4)在紧张的智慧活动中获得喜悦和满意等有利于学生对学习树立信心;(5)能使学生形成探索性的研究问题的心向,并获得一定的探索经验;(6)能促进学生发展对一般学习和某一学科的良好态度和兴趣。
17、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问题情境、定势、功能固着、知识经验。(1)问题情境:指个人所面临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的知识结构所形成的差异。(2)定势:是由心理操作形成的模式所引起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也就是人们在过去经验的影响下,解决问题时的倾向性。(3)功能固着: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性。
18、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 知识,或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包括事实、规则、时间、态度等。它以命题和命题网络★来表征。
19、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的策略:(1)动机性策略(2)复述策略(3)组织者策略(4)多通道策略(5)多表征策略(6)复习策略(7)系统化策略
20、程序性知识: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纤维化操作步骤的知识,关于“如何做”的知识。
21、促进程序性知识学习的策略:(1)展开性策略(2)变式策略(3)比较策略(4)辅助辨别策略(5)练习和反馈策略(6)条件化策略(7)分解性策略 第八章
1、学习策略的研究始于1956布鲁纳等人的工作。
2、学习策略:(1)是具体的学习方法或技能;(2)是学习的调节和控制技能;(3)是学习方法与学习的调节与控制的有机统一体。
3、学习策略的分类:(1)尼斯比特和舒克史密:质疑、计划、调控、审核;(2)麦卡夫(1990):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3)丹瑟斯(1985):主策略、辅策略。
4、元认知:弗拉维尔认为,元认知就是主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认知。我国最早的教育文献《学记》就包含元认知的思想。
5、元认知的结构: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元认知识:它是有关认知的知识,即人们对于什么因素影响人的认知活动的过程与结果、这些因素是如何起作用、他们之间又是怎样相互作用等问题的认知。
6、元认知策略:监控策略。指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和控制。有四种:①计划监控②领会监控③策略监控④注意监控。
7、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这些技术和方法能使信息较为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认知策略分为:陈述性知识的认知策略和思维、解决问题的认知策略。
8、(1)陈述性知识的认知策略:①复述策略②精加工策略③组织策略 ;(2)思维与解决问题策略:包括:表征问题、解答问题、思路总结三个阶段。①表征问题的思维策略 ②解答问题的思维策略③思路总结阶段的思维策略
9、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1)学习策略是可以教会的(2)有效地进行学习策略教学的措施:①要能识别重要的谢谢策略并能够对其结构进行分析;②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③结合学科知识的教学进行教学④注重元认知策略的训练,使学习策略的运用更加有效灵活。
10、布朗的三种训练方法:盲目训练法、感受训练法、感受自控训练法。第九章
1、动作技能 第十章
1、学习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所产生的影响,包括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也包括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
2、迁移的种类:(1)从迁移的结果看,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是一种学习能促进另一种学习。负迁移是一种学习阻碍和干扰了另一种学习。(2)从迁移产生的情景看,可分为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横向迁移:水平迁移。指内容和难度上相似的两种学习之间的迁移。(3)从迁移产生的方向看,可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顺向迁移: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4)从内容上看,可分为一般性迁移和特殊迁移。特殊迁移:是特定事实与技能的迁移。
3、研究学习迁移的意义:从实践上看,学习迁移的研究有助于指导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在理论方面,学习迁移有助于深入揭示学习的本质与规律,是学习理论建立的主要支柱。
4、学习迁移的传统理论及研究:①形式训练说: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提出者是沃尔夫;②共同要素说:是桑代克提出。③概括说:贾德进行过一个“水下击靶”实验。④格式塔关系转换理论:同意是学习者对两种学习情境进行概括而引起的。奥斯古德的三维迁移模式。
5、奥苏贝尔提出了认知结构迁移理论。他认为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是实现学习迁移的最关键的因素。(1)影响迁移的认知结构变量:可利用性、可辨别性、稳定性。(2)促进认知迁移的方法:设计适当的先行组织者。
6、认知结构:简单而言是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广义上,认知结构是学生已有观念的全部内容及其组织;狭义上,它是学生某一学科的特殊领域内观念的全部内容及组织。
7、迁移的产生式理论:辛格莱和安德森提出。分为四种: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迁移;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迁移;陈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迁移;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迁移。
8、迁移的结构匹配说(1)詹特纳:结构映射说(2)莫兰、格里恩:问题空间匹配说
9、迁移的图式理论(代表人物:里德★)
10、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1)客体因素:①学习材料的相似性②学习情境的相似性③教师的指导。(2)影响学习迁移的主体因素:①学习者分析和概括能力②学习者的迁移心向,心向即定势③认知策略与元认知。
11、迁移心向:指学生将已学知识经验迁移到新场合的心理准备状态。定势实验—卢钦斯的量杯实验。
12、促进迁移的方法:(1)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与编排教学程序。①选取合适的变式材料。②选择与应用情境相似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情境③教材体系的合理安排④合理安排教学步骤(2)促进学生学习迁移的教学技巧:①促进基本概念、原理和科学规律的教学,提高学生对这些内容的理解水平;②应用比较的方法,有利于防止干扰;③强调迁移的特征,引起学生的迁移心向;(3)学习方法的传授与训练(4)帮助学生形成关于学习与学校的积极态度
13、变式★是通过变更对象非本质特征的表现形式,变更人们观察事物的角度和方法,以突出对象的非本质特征,突出那些隐蔽的本质要素让学生在变式中思维,从而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第十一章
1、智力结构的观点:(1)二因素论:斯皮尔曼(2)群因素论:瑟斯顿(3)智力的层次结构理论:阜南(4)三维结构理论:吉尔福特。
2、智力理论新进展:(1)多重智力论:霍华德·加德纳。(2)智力三元论:斯腾伯格。
3、我国学者认为:智力由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等五种基本因素组成。其中,以思维力为核心。
4、比奈★设计了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量表。推孟采用了智力商数★,即智商(IQ)。韦克斯勒提出离差智商。
5、智力培养原则:1)提高认识,积极促进个体智力的发展;2)通过教学活动发展个体智力;3)创造智力发展的情境,组织学生多参加科技和课外活动;4)注意根据智力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发展。
6、针对思维能力的训练:广度、组织、相互关系、创造力、信息和感觉、行动。
7、对元认知进行的训练:斯腾伯格(应用智力★)。元认知研究代表人物是弗拉维尔。
8、创造力:根据一定目的和任务,产生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具有新颖独特成分产品的一种能力品质,创造性思维是其核心。
9、吉尔福特: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评价创造性思维的指标: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新异性。
1以发散性思维为指标的创造力测验—有较好的同时效度和预测效度○2以创造性个性为指标的创造
10、○3以创造性成果为指标的创造力测验—是大家公认的、较为客观和公正。力测验;○
1家庭因素○2学校教
11、创造力的发展与影响因素(1)创造力的发展特点(2)影响创造力发展的因素:○3社会文化因素。育因素○
12、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本原则★:①创设一个民主、开放的学与教的环境②培养好奇心,激发求知欲③鼓励学生进行独创,敢于标新立异④积极开展创造性活动⑤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⑥培养创造性的个性。第十二章
1、品德:道德品质的简称,在我国又称为德行、品性、情操等。它是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准则,转化成个人的道德信念和道德意向在言行中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心理特征。
2、道德:是一定社会为了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3、品德的心理结构:品德的心理结构指品德这种个体心理现象的组成部分,是指个体心理现象的形式、结构体。
4、品德的心理结构观点:(1)三位一体的心理品德结构(2)四要素理论: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3)品德心理结构的系统学说
5、品德心理结构的特征:1)品德心理结构的统一性与差异性2)品德心理结构各成分具有层次性3)品德心理结构各成分发展的顺序性、连续性4)品德心理结构发展的阶段性5)品德心理结构发展的多端性
6、认知发展论的品德理论1)杜威的道德发展阶段论2)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主要贡献是儿童心理学和发生认识论,他的道德发展研究是建立在思维发展基础上的;提出”对偶故事法”3)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科尔伯格提出了“道德两难故事”。
7、新行为主义的品德理论1)斯金纳的新行为主义品德理论2)班杜拉的社会学习品德理论
8、凯尔曼1961提出的态度改变和品德形成的三阶段:顺从、认同和 内化。
9、道德认知:是对客观存在的道德规范和人道德范畴及其意义的认识。
10、道德情感:是情感的一种高级形式,它是人们根据社会的道德准则去处理相互关系和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言行举止时所体验的情感。
11、道德意志:指一个人自觉地战胜利己的道德动机,坚持排除内外障碍去完成预定的道德目的、任务,实现一定道德动机的活动
12、道德行为的形成:1)道德行为:个人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下和道德情感的激励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和社会有一定道德的行动。它是道德认识的外在表现,也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2)美国心理学家J.莱斯特指出人的道德行为由四个过程组成:解释情境、做出判断、道德抉择、实施行为。
1社会文化条件(社会风气、民族文化、学校与集体)2家庭环境。
13、影响品德形成的因素:外部因素○;○1智力水平○2受教育程度 内部因素○
14、品德培养策略:1)晓之以理,提高认识;2)动之以情,引起共鸣;3)导之以行,落实行动。
15、品德不良产生的原因:(1)客观原因:①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②家庭教育不当③学校教育的失误(2)主观原因:①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信念②道德意志薄弱,自制力不强③不良行为习惯的作用
16、品德不良的矫正与教育:①创设良好的交流环境,消除情绪障碍②提高道德认识,消除意义障碍③锻炼学生与诱因作斗争的意志力,消除习惯惰性障碍。④发展积极因素,多方法协同作用,促进转化。第十三章
1、心理健康:(1)指一种持续的积极发展的心理状况,个体在这种情况下能有良好的适应,充分发挥身心潜能,而不仅仅是没有心理疾病。
2、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1)现实地认识自我、承认自我、接受自我(2)对现实合乎常理地认识与反应,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观念与行为。(3)对挫折有较高的承受力,具有正常的自我防御机制。
3、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4、中小学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意义:1)现代生命观、现代健康观、现代教育观都对心理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成为时代赋予的任务。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避免各种突发事件,维护社会安定,学校正常运作,学生家庭幸福的需要;3)注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保证学生正常健康发展的需要;4)注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的需要;5)注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社会变动时期的需要。
5、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1)教育性原则:指在进行心理教育过程中始终要注重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整体性原则(3)平等尊重原则(4)艺术性原则(5)促进成长的非指示性原则(由罗杰斯提出)(6)保密性原则(7)坚持性原则(8)适应个别差异原则
6、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1)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2)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策略;3)发展优先,放重于治的策略。
7、途径:(1)按性质分:心理素质教育、心理咨询与辅导、心理治疗(2)按形式分:团体发展性教育、团体补救性教育、个别发展性教育、个别补救性教育
8、矫正学生不良心理行为的方法与技术:(1)方法:心理分析法、患者中心疗法、行为主义方法。认知疗法、宣泄疏导法、自我防御启动法、自信疗法、(2)技术: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削弱法、隔离法、惩罚法、自我控制法 第十四章
1、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学习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2、学习动机分类:按社会意义:正确高尚的动机、错误低级的动机;按起作用的时间长短:直接的近景动机、间接的远景动机;按动机其作用的大小:主导性的学习动机、辅助性的学习动机。
3、学习动机对学习过程的影响:(1)对学习行为的启动作用(2)对学习行为的维持作用(3)对学习过程的监控作用
4、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1)总体而言,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越高。从而学习效果越好。2)对某一项具体的学习活动而言,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并不简单。
5、学习动机的内部构成:奥苏贝尔: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附属的内驱力。
6、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1)内部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①激发和维持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求知欲和好奇心是内部动机最为核心的部分)②设置适合的目标定向,使学生活动成功体验,鼓励学生的自我强化③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形成恰当的自我效能④训练学生对学习结果做出积极的、现实的归因 ⑤利用原有的内部动机,使之向不同的学习情境发生迁移。(2)外部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①提供学习结果清楚、具体、及时的反馈信息②合理运用外部奖励③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④营造适度紧张的竞赛或竞争气氛,调动学生的好胜心。第十五章
1、自我概念:最简单的解释就是个人主体自我对客体自我的看法。自我概念的研究是心理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
2、西方最早比较系统地研究是詹姆斯,分为身体和物质的、社会的、精神的自我概念和纯粹的自我概念。
3、怎样培养学生正确的自我概念:(1)注意辅导学生从学习中发展正确的自我概念。正确的自我概念是指个人进过自我评价之后。能自我接纳而且感到自尊。(2)通过改变学生的自我概念来影响其学业。(后团体奖励效应、动机训练、归因训练)
4、归因:将行为和时间的结果归属于某种原因。
5、归因对学习的影响:1)归因与习得性无助感。习得性无助感:认为失败无法避免。2)归因与成就动机
6、控制点:由罗特提出。指个体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个体对控制自己生活的力量的定向,也就是每个人对自己行为方式和行为结果的责任的认知或定向。
7、学校教师如何影响学生对自己成败的归因:(1)正确进行口头要求(2)指导完成学习任务(3)合理进行教育强化(4)注意运用言语反馈(5)直接给予学生正确的归因暗示。
8、分类:(1)按焦虑的性质:正常焦虑和过敏性焦虑(2)按造成焦虑的根源:现实性焦虑、神经性焦虑和道德性焦虑
About two months have passed, and Jane has been enduring even crueler treatment from her aunt and cousins while anxiously waiting for the arrangements to be made for her schooling.Now Jane is finally told she may attend the girls’ school Lowood, and she is introduced to Mr.Brocklehurst, the stern-faced man who runs the school.Mr.Brocklehurst abrasively questions Jane about religion, and he reacts with indignation when she declares that she finds the psalms uninteresting.Jane’s aunt warns Mr.Brocklehurst that the girl also has a propensity for lying, a piece of information that Mr.Brocklehurst says he intends to publicize to Jane’s teachers upon her arrival.When Mr.Brocklehurst leaves, Jane is so hurt by her aunt’s accusation that she cannot stop herself from defending herself to her aunt.Mrs.Reed, for once, seems to concede defeat.Shortly thereafter, Bessie tells Jane that she prefers her to the Reed children.Before Jane leaves for school, Bessie tells her stories and sings her lovely songs.Analysis: Chapters 1–4 In the early chapters, Brontë establishes the young Jane’s character through her confrontations with John and Mrs.Reed, in which Jane’s good-hearted but strong-willed determination and integrity become apparent.These chapters also establish the novel’s mood.Beginning with Jane’s experience in the red-room in Chapter 2, we sense a palpable atmosphere of mystery and the supernatural.Like Emily Brontë’s Wuthering Heights, Jane Eyre draws a great deal of its stylistic inspiration from the Gothic novels that were in vogue during the late eighteenth and early nineteenth centuries.These books depicted remote, desolate landscapes, crumbling ruins, and supernatural events, all of which were designed to create a sense of psychological suspense and horror.While Jane Eyre is certainly not a horror novel, and its intellectually ambitious criticisms of society make it far more than a typical Gothic romance, it is Brontë’s employment of Gothic conventions that gives her novel popular as well as intellectual appeal.From its beginning, Jane Eyreexplores and challenges the social preconceptions of nineteenth-century Victorian society.Themes of social class, gender relations, and injustice predominate throughout.Jane Eyre begins her story as an orphan raised by a wealthy and cultivated family, and this ambiguous social standing motivates much of the novel’s internal tension and conflict.Jane’s education and semi-aristocratic lifestyle are those of the upper class, but she has no money.As a penniless orphan forced to live on the charity of others, Jane is a kind of second-class citizen.In some ways she is below even the servants, who certainly have no obligation to treat her respectfully.The tensions of this contradiction emerge in the very first chapter of the novel, when Jane suffers teasing and punishment at the hands of John Reed and his hateful mother.Jane’s banishment to the red-room exemplifies her inferior position with regard to the rest of the members of the Reed household.The red-room is the first in a series of literal and metaphorical imprisonments in the novel.Although Jane’s imprisonment in the red-room is real, she will encounter spiritual, intellectual, and emotional imprisonment throughout the book.The rigid Victorian hierarchies of social class and gender will pose challenges to her freedom of movement and personal growth, and corrupt morals and religion will also constitute menaces to her ability to realize her dreams for herself.Jane will even come to fear ―enslavement‖ to her own passions.At the same time, the red-room is also symbolic of Jane’s feeling of isolation with respect to every community: she is ―locked in,‖ but she is also, in a sense, ―locked out.‖ Again, class and gender hierarchies will contribute to Jane’s sense of exile.For example, her position as a governess at Thornfield once again situates her in a strange borderland between the upper class and the servant class, so that she feels part of neither group.Summary: Chapter 5 Four days after meeting Mr.Brocklehurst, Jane boards the 6 A.M.coach and travels alone to Lowood.When she arrives at the school, the day is dark and rainy, and she is led through a grim building that will be her new home.The following day, Jane is introduced to her classmates and learns the daily routine, which keeps the girls occupied from before dawn until dinner.Miss Temple, the superintendent of the school, is very kind, while one of Jane’s teachers, Miss Scatcherd, is unpleasant, particularly in her harsh treatment of a young student named Helen Burns.Jane and Helen befriend one another, and Jane learns from Helen that Lowood is a charity school maintained for female orphans, which means that the Reeds have paid nothing to put her there.She also learns that Mr.Brocklehurst oversees every aspect of its operation: even Miss Temple must answer to him.Summary: Chapter 6 On Jane’s second morning at Lowood, the girls are unable to wash, as the water in their pitchers is frozen.Jane quickly learns that life at the school is harsh.The girls are underfed, overworked, and forced to sit still during seemingly endless sermons.Still, she takes comfort in her new friendship with Helen, who impresses Jane with her expansive knowledge and her ability to patiently endure even the cruelest treatment from Miss Scatcherd.Helen tells Jane that she practices a doctrine of Christian endurance, which means loving her enemies and accepting her privation.Jane disagrees strongly with such meek tolerance of injustice, but Helen takes no heed of Jane’s arguments.Helen is self-critical only because she sometimes fails to live up to her ascetic standards: she believes that she is a poor student and chastises herself for daydreaming about her home and family when she should be concentrating on her studies.Summary: Chapter 7 For most of Jane’s first month at Lowood, Mr.Brocklehurst spends his time away from the school.When he returns, Jane becomes quite nervous because she remembers his promise to her aunt, Mrs.Reed, to warn the school about Jane’s supposed habit of lying.When Jane inadvertently drops her slate in Mr.Brocklehurst’s presence, he is furious and tells her she is careless.He orders Jane to stand on a stool while he tells the school that she is a liar, and he forbids the other students to speak to her for the rest of the day.Helen makes Jane’s day of humiliation endurable by providing her friend with silent consolation—she covertly smiles at Jane every time she passes by.Summary: Chapter 8 Finally, at five o’clock, the students disperse, and Jane collapses to the floor.Deeply ashamed, she is certain that her reputation at Lowood has been ruined, but Helen assures her that most of the girls felt more pity for Jane than revulsion at her alleged deceitfulness.Jane tells Miss Temple that she is not a liar, and relates the story of her tormented childhood at Gateshead.Miss Temple seems to believe Jane and writes to Mr.Lloyd requesting confirmation of Jane’s account of events.Miss Temple offers Jane and Helen tea and seed cake, endearing herself even further to Jane.When Mr.Lloyd’s letter arrives and corroborates Jane’s story, Miss Temple publicly declares Jane to be innocent.Relieved and contented, Jane devotes herself to her studies.She excels at drawing and makes progress in French.Summary: Chapter 9 In the spring, life at Lowood briefly seems happier, but the damp forest dell in which the school resides is a breeding-ground for typhus, and in the warm temperatures more than half the girls fall ill with the disease.Jane remains healthy and spends her time playing outdoors with a new friend, Mary Ann Wilson.Helen is sick, but not with typhus—Jane learns the horrific news that her friend is dying of consumption.One evening, Jane sneaks into Miss Temple’s room to see Helen one last time.Helen promises Jane that she feels little pain and is happy to be leaving the world’s suffering behind.Jane takes Helen into her arms, and the girls fall asleep.During the night, Helen dies.Her grave is originally unmarked, but fifteen years after her death, a gray marble tablet is placed over the spot(presumably by Jane), bearing the single word Resurgam, Latin for ―I shall rise again.‖ Summary: Chapter 10 After Mr.Brocklehurst’s negligent treatment of the girls at Lowood is found to be one of the causes of the typhus epidemic, a new group of overseers is brought in to run the school.Conditions improve dramatically for the young girls, and Jane excels in her studies for the next six years.After spending two more years at Lowood as a teacher, Jane decides she is ready for a change, partly because Miss Temple gets married and leaves the school.She advertises in search of a post as a governess and accepts a position at a manor called Thornfield.Before leaving, Jane receives a visit from Bessie, who tells her what has happened at Gateshead since Jane departed for Lowood.Georgiana attempted to run away in secret with a man named Lord Edwin Vere, but Eliza foiled the plan by revealing it to Mrs.Reed.John has fallen into a life of debauchery and dissolution.Bessie also tells Jane that her father’s brother, John Eyre, appeared at Gateshead seven years ago, looking for Jane.He did not have the time to travel to Lowood and went away to Madeira(a Portuguese island west of Morocco)in search of wealth.Jane and Bessie part ways, Bessie returning to Gateshead, and Jane leaving for her new life at Thornfield.Analysis: Chapters 5–10 This section details Jane’s experiences at Lowood, from her first day at the school to her final one some nine years later.Jane’s early years at Lowood prove to be a period of considerable tribulation, as she endures harsh conditions, cruel teachers, and the tyranny of Mr.Brocklehurst.Moreover, the harsh conditions she experiences as a student at Lowood show us that, despite Jane’s intelligence, talent, and self-assurance, she is merely a burden in the eyes of society, because she is poor.The most important thematic elements in this section are the contrasting modes of religious thought represented by Mr.Brocklehurst and Helen Burns.Mr.Brocklehurst is a religious hypocrite, supporting his own luxuriously wealthy family at the expense of the Lowood students and using his ―piety‖ as an instrument of power over the lower-class girls at Lowood.He claims that he is purging his students of pride by subjecting them to various privations and humiliations: for example, he orders that the naturally curly hair of one of Jane’s classmates be cut so as to lie straight.The angelic Helen Burns and her doctrine of endurance represent a religious position that contrasts with Mr.Brocklehurst’s.Utterly passive and accepting of any abjection, Helen embodies rather than preaches the Christian ideas of love and forgiveness.But neither form of religion satisfies Jane, who, because of her strong sensitivity to indignities and injustices, reviles Brocklehurst’s shallow devotional displays and fails to understand Helen Burns’s passivity.As Jane herself declares: ―when we are struck at without a reason, we should strike back again very hard...so as to teach the person who struck us never to do it again‖(Chapter 6).Helen’s doctrine of endurance and love is incompatible with Jane’s belief in fairness and self-respect.Summary: Chapter 11 Jane’s driver is late picking her up from the station at Millcote.When she finally arrives at Thornfield it is nighttime.Although she cannot distinguish much of the house’s facade from among the shadows, she finds the interior ―cosy and agreeable.‖ Mrs.Fairfax, a prim, elderly woman, is waiting for Jane.It turns out that Mrs.Fairfax is not, as Jane had assumed from their correspondence, the owner of Thornfield, but rather the housekeeper.Thornfield’s owner, Mr.Rochester, travels regularly and leaves much of the manor’s management to Mrs.Fairfax.Jane learns that she will be tutoring Adèle, an eight-year-old French girl whose mother was a singer and dancer.Mrs.Fairfax also tells Jane about Rochester, saying that he is an eccentric man whose family has a history of extreme and violent behavior.Suddenly, Jane hears a peal of strange, eerie laughter echoing through the house, and Mrs.Fairfax summons someone named Grace, whom she orders to make less noise and to ―remember directions.‖ When Grace leaves, Mrs.Fairfax explains that she is a rather unbalanced and unpredictable seamstress who works in the house.Summary: Chapter 12 It is in vain to say human beings ought to be satisfied with tranquility: they must have action;and they will make it if they cannot find it.Millions are condemned to a stiller doom than mine, and millions are in silent revolt against their lot.Jane finds life at Thornfield pleasant and comfortable.Adèle proves to be exuberant and intelligent, though spoiled and at times a bit petulant.Nonetheless, Jane is frequently restless and collects her thoughts while pacing Thornfield’s top-story passageway.One evening a few months after her arrival at Thornfield, Jane is alone watching the moon rise when she perceives a horse approaching.It calls to her mind the story Bessie once told her of a spirit called a Gytrash, which disguises itself as a mule, dog, or horse to frighten ―belated travellers.‖ Oddly enough, a dog then appears as well.Once she realizes that the horse has a rider, the uncanny moment ceases.Just after the horse passes her, it slips on a patch of ice, and its rider tumbles to the ground.Jane helps the man rise to his feet and introduces herself to him.She observes that he has a dark face, stern features, and a heavy brow.He is not quite middle-aged.Upon reentering Thornfield, Jane goes to Mrs.Fairfax’s room and sees the same dog—Pilot—resting on the rug.A servant answers Jane’s queries, explaining that the dog belongs to Mr.Rochester, who has just returned home with a sprained ankle, having fallen from his horse.Summary: Chapter 13 The day following his arrival, Mr.Rochester invites Jane and Adèle to have tea with him.He is abrupt and rather cold toward both of them, although he seems charmed by Jane’s drawings, which he asks to see.When Jane mentions to Mrs.Fairfax that she finds Rochester ―changeful and abrupt,‖ Mrs.Fairfax suggests that his mannerisms are the result of a difficult personal history.Rochester was something of a family outcast, and when his father died, his older brother inherited Thornfield.Rochester has been Thornfield’s proprietor for nine years, since the death of his brother.Summary: Chapter 14 Jane sees little of Rochester during his first days at Thornfield.One night, however, in his ―after-dinner mood,‖ Rochester sends for Jane and Adèle.He gives Adèle the present she has been anxiously awaiting, and while Adèle plays, Rochester is uncharacteristically chatty with Jane.When Rochester asks Jane whether she thinks him handsome, she answers ―no‖ without thinking, and from Rochester’s voluble reaction Jane concludes that he is slightly drunk.Rochester’s command that she converse with him makes Jane feel awkward, especially because he goes on to argue that her relationship to him is not one of servitude.Their conversation turns to the concepts of sin, forgiveness, and redemption.When Adèle mentions her mother, Jane is intrigued, and Rochester promises to explain more about the situation on a future occasion.Summary: Chapter 15 A while later, Rochester fulfills his promise to Jane to tell her about his and Adèle’s pasts.He had a long affair with Adèle’s mother, the French singer and dancer named Celine Varens.When he discovered that Celine was engaged in relations with another man, Rochester ended the relationship.Rochester has always denied Celine’s claim that Adèle is his daughter, noting that the child looks utterly unlike him.Even so, when Celine abandoned her daughter, Rochester brought Adèle to England so that she would be properly cared for.Jane lies awake brooding about the strange insights she has gained into her employer’s past.She hears what sound like fingers brushing against the walls, and an eerie laugh soon emanates from the hallway.She hears a door opening and hurries out of her room to see smoke coming from Rochester’s door.Jane dashes into his room and finds his bed curtains ablaze.She douses the bed with water, saving Rochester’s life.Strangely, Rochester’s reaction is to visit the third floor of the house.When he returns, he says mysteriously, ―I have found it all out, it is just as I thought.‖ He inquires whether Jane has ever heard the eerie laughter before, and she answers that she has heard Grace Poole laugh in the same way.―Just so.Grace Poole—you have guessed it,‖ Rochester confirms.He thanks Jane for saving his life and cautions her to tell no one about the details of the night’s events.He sleeps on the library sofa for the remainder of the night.Summary: Chapter 16 The next morning, Jane is shocked to learn that the near tragedy of the night before has caused no scandal.The servants believe Rochester to have fallen asleep with a lit candle by his bed, and even Grace Poole shows no sign of guilt or remorse.Jane cannot imagine why an attempted murderer is allowed to continue working at Thornfield.She realizes that she is beginning to have feelings for Rochester and is disappointed that he will be away from Thornfield for several days.He has left to attend a party where he will be in the company of Blanche Ingram, a beautiful lady.Jane scolds herself for being disappointed by the news, and she resolves to restrain her flights of imaginative fancy by comparing her own portrait to one she has drawn of Blanche Ingram, noting how much plainer she is than the beautiful Blanche.Analysis: Chapters 11–16 This section marks the third phase of Jane’s life, in which she begins her career as a governess and travels to Thornfield, where the principal incidents of her story take place.By linking Jane’s stages of development to the various institutions or geographic locations with which she is involved(Gateshead, Lowood, Thornfield, Moor House, and Ferndean, in order), the book positions itself among a literary genre known as the Bildungsroman.The Bildungsroman, a novel that details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a main character through several periods of life, began as a German genre i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but by the mid-1800s had become firmly established in England as well.Such important Victorian novels as David Copperfield base themselves on this form, which continues as an important literary sub-genre even today.The Bildungsroman typically told the story of a man growing from boyhood to adulthood;Charlotte Brontë’s appropriation of the form for her heroine represents one of the many ways in which her novel challenges the accepted Victorian conceptions of gender hierarchy, making the statement that a woman’s inner development merits as much attention and analysis as that of a man.Still, although Jane herself and Jane Eyre as a novel are often identified as important early figures in the feminist movement, Jane experiences much inner questioning regarding her gender role;she is not a staunch and confident feminist at all times.That is, while Jane is possessed of an immense integrity and a determination to succeed on her own terms, her failure to conform to ideals of female beauty nonetheless troubles her and makes her question herself.Just as Jane’s time at Lowood involved a number of elements taken from Charlotte Brontë’s own life, so too is Jane’s career as a governess based in part on Brontë’s short-lived position as a governess in the late 1830s.In many ways, Brontë’s exploration of the role of the governess represents the novel’s most important and challenging treatment of the theme of social class.Just as Emily Brontë does with Heathcliff in Wuthering Heights, Charlotte Brontë makes Jane a figure of ambiguous class standing.Consequently, she is a source of extreme tension for the characters around her.But while Heathcliff(an orphan like Jane)achieves wealth and power without achieving education or social grace, Jane acquires the manners, sophistication, and education of an aristocrat while remaining penniless and powerless.Such was the role of the governess: brought into wealthy Victorian households as the children’s private tutors in both academics and etiquette, governesses were expected to possess the demeanor of the aristocracy;but as paid employees, they were in many ways treated merely as servants.Jane begins to experience this tension as soon as she notices her emerging feelings for Rochester.Though she is in some ways his social equal, she is also his servant, and thus she cannot believe that he could ever fall in love with her.Summary: Chapter 17 Rochester has been gone for a week, and Jane is dismayed to learn that he may choose to depart for continental Europe without returning to Thornfield—according to Mrs.Fairfax, he could be gone for more than a year.A week later, however, Mrs.Fairfax receives word that Rochester will arrive in three days with a large group of guests.While she waits, Jane continues to be amazed by the apparently normal relations the strange, self–isolated Grace Poole enjoys with the rest of the staff.Jane also overhears a conversation in which a few of the servants discuss Grace’s high pay, and Jane is certain that she doesn’t know the entire truth about Grace Poole’s role at Thornfield.Rochester arrives at last, accompanied by a party of elegant and aristocratic guests.Jane is forced to join the group but spends the evening watching them from a window seat.Blanche Ingram and her mother are among the party’s members, and they treat Jane with disdain and cruelty.Jane tries to leave the party, but Rochester stops her.He grudgingly allows her to go when he sees the tears brimming in her eyes.He informs her that she must come into the drawing room every evening during his guests’ stay at Thornfield.As they part, Rochester nearly lets slip more than he intends.―Good-night, my—‖ he says, before biting his lip.Summary: Chapter 18 The guests stay at Thornfield for several days.Rochester and Blanche compete as a team at charades.From watching their interaction, Jane believes that they will be married soon though they do not seem to love one another.Blanche would be marrying Rochester for his wealth, and he for her beauty and her social position.One day, a strange man named Mr.Mason arrives at Thornfield.Jane dislikes him at once because of his vacant eyes and his slowness, but she learns from him that Rochester once lived in the West Indies, as he himself has done.One evening, a gypsy woman comes to Thornfield to tell the guests’ fortunes.Blanche Ingram goes first, and when she returns from her talk with the gypsy woman she looks keenly disappointed.Summary: Chapter 19 Jane goes in to the library to have her fortune read, and after overcoming her skepticism, she finds herself entranced by the old woman’s speech.The gypsy woman seems to know a great deal about Jane and tells her that she is very close to happiness.She also says that she told Blanche Ingram that Rochester was not as wealthy as he seemed, thereby accounting for Blanche’s sullen mood.As the woman reads Jane’s fortune, her voice slowly deepens, and Jane realizes that the gypsy is Rochester in disguise.Jane reproaches Rochester for tricking her and remembers thinking that Grace Poole might have been the gypsy.When Rochester learns that Mr.Mason has arrived, he looks troubled.Summary: Chapter 20 The same night, Jane is startled by a sudden cry for help.She hurries into the hallway, where Rochester assures everyone that a servant has merely had a nightmare.After everyone returns to bed, Rochester knocks on Jane’s door.He tells her that he can use her help and asks whether she is afraid of blood.He leads her to the third story of the house and shows her Mr.Mason, who has been stabbed in the arm.Rochester asks Jane to stanch the wound and then leaves, ordering Mason and Jane not to speak to one another.In the silence, Jane gazes at the image of the apostles and Christ’s crucifixion that is painted on the cabinet across from her.Rochester returns with a surgeon, and as the men tend to Mason’s wounds, Rochester sends Jane to find a potion downstairs.He gives some of it to Mason, saying that it will give him heart for an hour.Once Mason is gone, Jane and Rochester stroll in the orchard, and Rochester tells Jane a hypothetical story about a young man who commits a ―capital error‖ in a foreign country and proceeds to lead a life of dissipation in an effort to ―obtain relief.‖ The young man then hopes to redeem himself and live morally with a wife, but convention prevents him from doing so.He asks whether the young man would be justified in ―overleaping an obstacle of custom.‖ Jane’s reply is that such a man should look to God for his redemption, not to another person.Rochester—who obviously has been describing his own situation—asks Jane to reassure him that marrying Blanche would bring him salvation.He then hurries away before she has a chance to answer.Summary: Chapter 21 Jane has heard that it is a bad omen to dream of children, and now she has dreams on seven consecutive nights involving babies.She learns that her cousin John Reed has committed suicide, and that her aunt, Mrs.Reed, has suffered a stroke and is nearing death.Jane goes to Gateshead, where she is reunited with Bessie.She also sees her cousins Eliza and Georgiana.Eliza is plain and plans to enter a convent, while Georgiana is as beautiful as ever.Ever since Eliza ruined Georgiana’s hopes of eloping with a young man, the two sisters have not gotten along.Jane tries to patch things up with Mrs.Reed, but the old woman is still full of hostility toward her late husband’s favorite.One day, Mrs.Reed gives Jane a letter from her father’s brother, John Eyre.He declares that he wishes to adopt Jane and bequeath her his fortune.The letter is three years old;out of malice, Mrs.Reed did not forward it to Jane when she received it.In spite of her aunt’s behavior, Jane tries once more to smooth relations with the dying woman.But Mrs.Reed refuses, and, at midnight, she dies.Analysis: Chapters 17–21 Jane’s situation in Chapter 17 manifests the uncomfortable position of governesses.Jane, forced to sit in the drawing room during Rochester’s party, must endure Blanche Ingram’s comments to her mother about the nature of governesses—―half of them detestable and the rest ridiculous, and all incubi.‖(―Incubi‖ is the plural of ―incubus,‖ an oppressive or nightmarish burden.)By this stage of the story, the narrative has begun to focus increasingly on the potent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Jane and Rochester.Blanche’s presence, which threatens the possibility of a union between the two, adds tension to the plot.Blanche is not only a competitor for Jane, she is also a foil to her, as the two women differ in every respect.Jane Eyre never seems to possess the degree of romantic tension that runs throughout Emily Brontë’s Wuthering Heights because the signs of Rochester’s affection for Jane are recognizable early on.The most telling tip-off occurs at the end of Chapter 17, when Rochester nearly calls Jane ―my love‖ before biting his tongue.The tension surrounding Jane’s and Rochester’s relationship derives not from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Rochester loves Jane, but from whether he will be able to act upon his feelings.So far, two obstacles—Blanche and the dark secrets of Thornfield Hall—stand in Rochester’s way.These obstacles, and the potential marriage that they impede, constitute the romantic plot of Jane Eyre.As in many romances, the norms of society and the protagonists’ conflicting personalities must either be changed or ignored in order for marriage to be possible.But Rochester’s dark past, most importantly his secret marriage to Bertha, adds a Gothic element to the story.Unlike the marriage plot, which leads toward the public, communal event of a wedding, the ―Gothic plot‖ of Rochester’s struggle with his own past focuses on Rochester’s private consciousness.The physical world of Thornfield Hall reflects his interior state—the house, the landscape, and Bertha can all be seen as external manifestations of his dangerous secrets.These Gothic elements suggest that the story will lead to death or madness rather than the happy occasion of a wedding.Disguised as a gypsy woman, Rochester wields an almost magical power over Jane, and the scene reveals how much he controls her emotions at this stage of the novel.He also controls the plot, and his masquerading as a gypsy woman allows him to overcome the obstacle Blanche poses.Like the game of charades the group plays earlier, Rochester’s disguised appearance suggests his disguised character.Mr.Mason’s unexplained wounds, like the earlier mysterious fire in Rochester’s bedroom, further the larger Gothic plot that will soon unfold.By allowing Jane upstairs to see Mason, Rochester seems to be inviting her to help cure the ills inflicted by Bertha, and he attempts for the first time to talk with Jane about his past as they take a walk together following Mason’s stabbing.Although he speaks to Jane about his determination to redeem himself, his references to a grave error and a dissipated youth suggest that Jane risks great danger not only by continuing to live at Thornfield but by falling in love with him.Her emotional welfare as well as her physical welfare may soon be in jeopardy.Adèle and Bertha already serve as living legacies of Rochester’s past licentiousness, and Jane could be next in line, as her prophetic dream seems to suggest.Summary: Chapter 22 Jane remains at Gateshead for a month because Georgiana dreads being left alone with Eliza, with whom she does not get along.Eventually, Georgiana goes to London to live with her uncle, and Eliza joins a convent in France.Jane tells us that Eliza eventually becomes the Mother Superior of her convent, while Georgiana marries a wealthy man.At Gateshead, Jane receives a letter from Mrs.Fairfax, which says that Rochester’s guests have departed and that Rochester has gone to London to buy a new carriage—a sure sign of his intention to marry Blanche.As Jane travels toward Thornfield, she anxiously anticipates seeing Rochester again, and yet she worries about what will become of her after his marriage.To her surprise, as she walks from the station at Millcote, Jane encounters Rochester.When he asks her why she has stayed away from Thornfield so long, she replies, still a bit bewildered, ―I have been with my aunt, sir, who is dead.‖ Rochester asks Jane whether she has heard about his new carriage, and he tells her: ―You must see the carriage, Jane, and tell me if you don’t think it will suit Mrs.Rochester exactly.‖ After a few more words together, Jane surprises herself by expressing the happiness she feels in Rochester’s presence: ―I am strangely glad to get back again to you;and wherever you are is my home—my only home.‖ Back at the manor, Mrs.Fairfax, Adèle, and the servants greet Jane warmly.Summary: Chapter 23 After a blissful two weeks, Jane encounters Rochester in the gardens.He invites her to walk with him, and Jane, caught off guard, accepts.Rochester confides that he has finally decided to marry Blanche Ingram and tells Jane that he knows of an available governess position in Ireland that she could take.Jane expresses her distress at the great distance that separates Ireland from Thornfield.The two seat themselves on a bench at the foot of the chestnut tree, and Rochester says: ―we will sit there in peace to-night, though we should never more be destined to sit there together.‖ He tells Jane that he feels as though they are connected by a ―cord of communion.‖ Jane sobs—―for I could repress what I endured no longer,‖ she tells us, ―I was obliged to yield.‖ Jane confesses her love for Rochester, and to her surprise, he asks her to be his wife.She suspects that he is teasing her, but he convinces her otherwise by admitting that he only brought up marrying Blanche in order to arouse Jane’s jealousy.Convinced and elated, Jane accepts his proposal.A storm breaks, and the newly engaged couple hurries indoors through the rain.Rochester helps Jane out of her wet coat, and he seizes the opportunity to kiss her.Jane looks up to see Mrs.Fairfax watching, astonished.That night, a bolt of lightning splits the same chestnut tree under which Rochester and Jane had been sitting that evening.Summary: Chapter 24 Preparations for Jane and Rochester’s wedding do not run smoothly.Mrs.Fairfax treats Jane coldly because she doesn’t realize that Jane was already engaged to Rochester when she allowed him to kiss her.But even after she learns the truth, Mrs.Fairfax maintains her disapproval of the marriage.Jane feels unsettled, almost fearful, when Rochester calls her by what will soon be her name, Jane Rochester.Jane explains that everything feels impossibly ideal, like a fairy-tale or a daydream.Rochester certainly tries to turn Jane into a Cinderella-like figure: he tells her he will dress her in jewels and in finery befitting her new social station, at which point Jane becomes terrified and self-protective.She has a premonitory feeling that the wedding will not happen, and she decides to write her uncle, John Eyre, who is in Madeira.Jane reasons that if John Eyre were to make her his heir, her inheritance might put her on more equal footing with Rochester, which would make her feel less uncomfortable about the marriage.Summary: Chapter 25 The night before her wedding, Jane waits for Rochester, who has left Thornfield for the evening.She grows restless and takes a walk in the orchard, where she sees the now-split chestnut tree.When Rochester arrives, Jane tells him about strange events that have occurred in his absence.The preceding evening, Jane’s wedding dress arrived, and underneath it was an expensive veil—Rochester’s wedding gift to Jane.In the night, Jane had a strange dream, in which a little child cried in her arms as Jane tried to make her way toward Rochester on a long, winding road.Rochester dismisses the dream as insignificant, but then she tells him about a second dream.This time, Jane loses her balance and the child falls from her knee.The dream was so disturbing that it roused Jane from her sleep, and she perceived ―a form‖ rustling in her closet.It turned out to be a strange, savage-looking woman, who took Jane’s veil and tore it in two.Rochester tells her that the woman must have been Grace Poole and that what she experienced was really ―half-dream, half-reality.‖ He tells her that he will give her a full explanation of events after they have been married for one year and one day.Jane sleeps with Adèle for the evening and cries because she will soon have to leave the sleeping girl.Analysis: Chapters 22–25 After her stay at Gateshead, Jane comes to understand fully what Rochester and Thornfield mean to her.Having been acutely reminded of the abjection and cruelty she suffered during her childhood, Jane now realizes how different her life has become, how much she has gained and how much she has grown.In Rochester she has found someone she truly cares for—someone who, despite periodic shows of brusqueness, nevertheless continues to admire Jane and care for her tenderly.Moreover, Rochester gives her a true sense of belonging, something she has always lacked.As she tells him, ―wherever you are is my home—my only home.‖
Although Rochester’s declaration of love and marriage proposal make Jane exceedingly happy, she is also very apprehensive about the marriage.Her feelings of dread may stem in part from a subconscious intimation of Rochester’s dark and horrible secret, which will be divulged in the next few chapters: the eerie laughter she has heard, the mysterious fire from which she rescued Rochester, the strange figure who tears Jane’s wedding veil, and other smaller clues may have led Jane to make some subconscious conclusions about what she will consciously find out only later.Another possibility is that Jane’s misgivings stem from other concerns.She has always longed for freedom and escape, and marrying Rochester would be a form of tying herself down.Jane may worry that the marriage will encroach upon her autonomy, and even enforce her submission to Rochester.Not only would the marriage bring her into a relationship of responsibility and commitment to another person, it could cement her into a position of inferiority.Jane’s anxiety surfaces when Rochester tries to dress her in feminine finery.She reacts with revulsion, noting that she feels like a toy doll.Jane fears that Rochester may be trying to objectify her, that he sees her not as a human being with her own thoughts and feelings but as a plaything designed to cater to his fantasies and whims.Jane also worries about her financial inferiority: she hates the thought of marrying ―above her station,‖ as she does not want to feel that she somehow ―owes‖ Rochester something for the fact that he has ―deigned‖ to love her, as it were.She hates the thought that his love might be a ―favor‖ to her.Thus, Jane’s feelings and desires for Rochester are tightly bound up with her feelings about her social position(her status as an employee and her experiences of economic dependence)and her position as a woman.She is very sensitive to the hierarchy and power dynamic implicit in marriage, and despite her statement that she is forced to ―yield‖ to her feelings for Rochester, she does not desire the complete surrender that heroines in romance novels experience.The storybook wedding toward which these chapters appear to lead cannot succeed, because Jane will only be able to occupy the role of wife on her own, quite different, terms.Chapter 26 Summary Sophie helps Jane dress for the wedding, and Rochester and Jane walk to the church.Jane notes a pair of strangers reading the headstones in the churchyard cemetery.When Jane and Rochester enter the church, the two strangers are also present.When the priest asks if anyone objects to the ceremony, one of the strangers answers: ―The marriage cannot go on: I declare the existence of an impediment.‖ Rochester attempts to proceed with the ceremony, but the stranger explains that Rochester is already married—his wife is a Creole woman whom Rochester wed fifteen years earlier in Jamaica.The speaker explains that he is a solicitor from London, and he introduces himself as Mr.Briggs.He produces a signed letter from Richard Mason affirming that Rochester is married to Mason’s sister, Bertha.Mr.Mason himself then steps forward to corroborate the story.After a moment of inarticulate fury, Rochester admits that his wife is alive and that in marrying Jane he would have been knowingly taking a second wife.No one in the community knows of his wife because she is mad, and Rochester keeps her locked away under the care of Grace Poole.But, he promises them all, Jane is completely ignorant of Bertha’s existence.He orders the crowd to come to Thornfield to see her, so that they may understand what impelled him to his present course of action.At Thornfield, the group climbs to the third story.Rochester points out the room where Bertha bit and stabbed her brother, and then he lifts a tapestry to uncover a second door.Inside the hidden room is Bertha Mason, under the care of Grace Poole.Jane writes: In the deep shade, at the farther end of the room, a figure ran backwards and forwards.What it was, whether beast or human being, one could not, at first sight tell: it grovelled, seemingly, on all fours;it snatched and growled like some strange wild animal: but it was covered with clothing, and a quantity of dark, grizzled hair, wild as a mane, hid its head and face.Bertha attempts to strangle Rochester, who reminds his audience, ―this is the sole conjugal embrace I am ever to know.‖ Jane leaves the room with Mason and Briggs, who tells her that he learned of her intent to marry Jane via a letter from Jane’s uncle, John Eyre, to Mason.It turns out that the two men are acquaintances, and Mason had stopped in Madeira on his way back to Jamaica when John received Jane’s letter.Approaching death, John asked Mason to hurry to England to save his niece.After the wedding crowd disperses, Jane locks herself in her room and plunges into an inexpressible grief.She thinks about the almost calm manner in which the morning’s events unfolded and how it seems disproportionate to the immense effect those events will have on her life.She prays to God to be with her.Analysis The incident of the ―madwoman in the attic‖ is probably the most famous in Jane Eyre, and it has given rise to innumerable interpretations and symbolic readings.For example, Bertha Mason could represent the horror of Victorian marriage.Rochester claims to have imprisoned her because she is mad, but it is easy to imagine an opposite relation of cause and effect, in which years of enforced imprisonment and isolation have made her violently insane or, at least, increased her insanity.Thus, the madwoman in the attic could represent the confining and repressive aspects of Victorian wifehood, suggesting that the lack of autonomy and freedom in marriage suffocates women, threatening their mental and emotional health.Bertha’s tearing of Jane’s wedding veil could be seen as symbolizing her revolt against the institution of marriage.Another interpretation is that Rochester’s marriage to Bertha represents the British Empire’s cultural and economic exploitation of its colonial subjects.Briggs’s letter states that Bertha’s mother is a ―Creole,‖ which could mean either that she is a person of European descent born in the colonies or that she is of black or mixed descent.In either case, Bertha might have evoked British anxieties about having to deal with the other cultures under Britain’s dominion, and Bertha’s imprisonment might signify Britain’s attempt to control and contain the influence of these subject cultures by metaphorically ―locking them in the attic.‖
Still another interpretation of Bertha is that she is a double for Jane herself, the embodiment of Jane’s repressed fear and anger, both in regard to her specific situation and in regard to oppression.For although Jane declares her love for Rochester, her dreams and apprehensions suggest that she also secretly fears being married to him, perhaps even that she secretly wants to rage against the imprisonment that marriage could become for her.Although Jane does not manifest this fear or rage, Bertha does.Thus, Bertha tears the bridal veil, and it is Bertha’s existence that stops the wedding from going forth.Each of these arguments provides an interesting way of thinking about the text, but it is also important to recognize that Bertha does not function merely as a symbol.Her presence is also a gripping story element and a source of external psychological distress for Jane, from which Jane develops and grows.Similarly, Thornfield could be seen as ―British Society at Large,‖ but Thornfield is more than just an allegory.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ornfield’s inhabitants as well as its architecture and grounds are all important to Jane’s story.Lastly, Jane herself, while possessing many proto-feminist viewpoints, is not simply a symbol for the ―Victorian Woman.‖ Her individual psychology cannot be read as representing the mindset of all Victorian women.Summary: Chapter 27 After falling asleep for a short while, Jane awakes to the realization that she must leave Thornfield.When she steps out of her room, she finds Rochester waiting in a chair on the threshold.To Rochester’s assurances that he never meant to wound her, and to his pleas of forgiveness, Jane is silent, although she confides to the reader that she forgave him on the spot.Jane suddenly feels faint, and Rochester carries her to the library to revive her.He then offers her a new proposal—to leave England with him for the South of France, where they will live together as husband and wife.Jane refuses, explaining that no matter how Rochester chooses to view the situation, she will never be more than a mistress to him while Bertha is alive.Rochester realizes that he must explain why he does not consider himself married, and he launches into the story of his past.Unwilling to divide his property, Rochester’s father left his entire estate to his other son, Rowland, and sent Rochester to Jamaica to marry Bertha, who was to inherit a massive fortune—30,000 pounds.Bertha was beautiful, and although she and Rochester spent hardly any time alone, the stimulated, dazzled, and ignorant youth believed himself to be in love and agreed to the marriage.Shortly after the wedding, Rochester learned that Bertha’s mother was not, as he had been led to believe, dead, but mad and living in an insane asylum.Bertha’s younger brother was a mute idiot.Rochester’s father and brother had known about the family’s unpromising genetic legacy, but they had promoted the marriage for the sake of the money.Bertha soon revealed herself to be coarse, perverse, and prone to violent outbreaks of temper and unhealthy indulgences.These excesses only hastened the approach of what had been lurking on her horizon already: absolute madness.By this time, Rochester’s father and brother had died, so Rochester found himself all alone with a maniacal wife and a huge fortune.He considered killing himself but returned to England instead.He resolved to place Bertha at Thornfield Hall ―in safety and comfort: [to] shelter her degradation with secrecy, and leave her.‖ Rochester then drifted around the continent from one city to the next, always in search of a woman to love.When he was met with disappointment, he sank into debauchery.He was always disappointed with his mistresses, because they were, as he puts it, ―the next worse thing to buying a slave.‖ Then he met Jane.Rochester retells the story of their introduction from his point of view, telling her that she enchanted him from the start.Jane feels torn.She doesn’t want to condemn Rochester to further misery, and a voice within her asks, ―Who in the world cares for you?‖ Jane wonders how she could ever find another man who values her the way Rochester does, and whether, after a life of loneliness and neglect, she should leave the first man who has ever loved her.Yet her conscience tells her that she will respect herself all the more if she bears her suffering alone and does what she believes to be right.She tells Rochester that she must go, but she kisses his cheek and prays aloud for God to bless him as she departs.That night, Jane has a dream in which her mother tells her to flee temptation.She grabs her purse, sneaks down the stairs, and leaves Thornfield.Summary: Chapter 28 Riding in a coach, Jane quickly exhausts her meager money supply and is forced to sleep outdoors.She spends much of the night in prayer, and the following day she begs for food or a job in the nearby town.No one helps her, except for one farmer who is willing to give her a slice of bread.After another day, Jane sees a light shining from across the moors.Following it, she comes to a house.Through the window, Jane sees two young women studying German while their servant knits.From their conversation Jane learns that the servant is named Hannah and that the graceful young women are Diana and Mary.The three women are waiting for someone named St.John(pronounced ―Sinjin‖).Jane knocks on the door, but Hannah refuses to let her in.Collapsing on the doorstep in anguish and weakness, Jane cries, ―I can but die, and I believe in God.Let me try to wait His will in silence.‖ A voice answers, ―All men must die, but all are not condemned to meet a lingering and premature doom, such as yours would be if you perished here of want.‖ The voice belongs to ―St.John,‖ who brings Jane into the house.He is the brother of Diana and Mary, and the three siblings give Jane food and shelter.They ask her some questions, and she gives them a false name: ―Jane Elliott.‖ Analysis : Chapters 27–28 Feeling...clamoured wildly.“Oh, comply!” it said.“...soothe him;save him;love him;tell him you love him and will be his.Who in the world cares for you? or who will be injured by what you do?”
1.狭义教育是指()A.社会教育 B.家庭教育 C.学校教育 D.网络教育 2.教育是一种()A.生物现象 B.自然现象 C.社会现象 D.心理现象 3.教育区别于其它社会活动的本质特征是()A.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B.教育是动物的本能 C.教育是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D.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 4.关于受教育者的描述,错误的是()
A.是学习的主体 B.承担学习责任,接受教育的人 C.凡是进入学习过程的人 D.全日制在校学生 5.关于教育内容的描述,错误的是()
A.指在教育活动中传递的信息 B.即教材 C.从表现形态看有物质的、符号的、精神的、行为的等 D.具有丰富性 6.关于教育者的描述,错误的是()
A.指学校教育中的教师 B.凡是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人及对教育活动承担教育责任的人 C.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 D.是教育的基本要素之一 7.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
A.教育制度的现代化 B.教育结构的现代化 C.教育内容的现代化 D.教育观念的现代化 8.受教育者和教育者的关系是()
A.受教育者是任教育者摆布的人
B.教育者起主导作用,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 C.受教育者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育者是旁观者 D.受教育者处于受控者,接受者的地位 1.广义教育指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是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进行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影响活动,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活动。.全民教育指保证每个国民都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且必须事实上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以普及义务教育实行之。.终身教育人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都需要受到各种教育,接受教育应是从生到死永不休止的,它在时 间上贯穿人的整个一生,在空间上贯通了学校、社会和家庭的界限,打破了教育为学校系统所垄断,改变了前半生受教育,后半生工作的模式。.教育现代化是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在教育上的反映,是教育整体的变革。包括教育制度、教育结构、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手段等方面的变革,其中教育观念现代化是核心。6.发展指个体从降生到成年到老年身心有规律的变化过程。
1.简述教育对个体发展如何起主导作用.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目的体现了培养人的方向;(2)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由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负责,给以个体发展更科学、更系统、更全面、更深刻的影响;(3)得力的教育为个体能动的发展创造主客观条件,有利于个体的发展;(4)教育的主导作用更表现在促进个体的社会化.2.简述现代教育的主要特征.(1)教育的发展急剧增长;(2)教育体制和结构显著变化;(3)教育的内涵扩大;(4)教育作用愈加重要;(5)教育的不平等依然存在.3.简述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1)全民教育是教育发展的方向(2)提倡终身教育 3)倡导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现代化.结合实例分析我国的人口状况给学前教育提出了哪些挑战?
我国的人口状况给学前教育提出的挑战是:我国人口多,增长快,应把握本地区人口增长预测,做好发展学前教育的准备。适应独生子女多的人口特点,促成优生——优育——优教的良性循环,减少遗传病、残疾儿 和死亡率,学前教育应向下延伸,从胎儿保护、胎教以及从0岁开始教育。大量人口分布于农村,着力研究学前教育的特点和形式,发展适宜农村的学前教育。选择题答案:1-5 CCADB 6-8 ADB
第二章
1.精神环境又称()
A.天然环境 B.人工环境 C.社会环境 D.物质环境 2.下列论述不属于精神环境的是()
A.父母及家庭成员的表率 B.居住环境与生活条件
C.居住环境的人际关系及情调 D.社会环境中的道德水准和文化生活 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对儿童的影响 A.天然环境 B.人工环境 C.精神环境 D.物质环境 4.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是由()决定的 A.经济发展 B.文化水平C.人口状况 D.政治制度 5.物质环境对儿童的发展()
A 没有影响 B.有直接影响 C.有间接影响 D.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6.下面对各阶段学前教育目标论述正确的是()
A.工业社会初期——以发展儿童智力为中心 B.工业社会——看护儿童 C.现代社会初期——主要为工作的母亲照管儿童
D.现代社会——促进儿童身体的、情绪的、智能的和社会性的全面发展.20世纪末统计的我国3-6岁幼儿入园率为()A.25% B.35% C.45% D.55% 8.现代社会(20世纪80年代以后)学前教育的目标是()
A.以发展儿童智力为中心 B.看护儿童 C.主要为工作的母亲照管儿童 D.促进儿童身体的、情绪的、智能的和社会性的全面发展
1.物质环境 由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组成。气候、山河、海洋、空气、水等为天然环境;城 市、农村的建设,工作劳动环境条件,个人居住条件等为人工环境。
2.精神环境 又称非物质环境或社会环境,是指在社会生产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以及社会信息。3.人的个体社会化 人的个体社会化:指个体适应社会的要求,在与社会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内化而形成社会所
期待角色,并相应地发展自己的个性的过程。1.简述经济对教育的作用.经济对教育的作用表现在:(1)经济发展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2)经济发展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3)经济发展引发的经济结构和变革影响教育结构的变化;(4)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内容和手段。
2.学前教育的目标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中经历了哪些变化?
(1)工业社会初期——主要为工作的母亲照管儿童;(2)经工业社会——不限于看护儿童,对儿童实行促进其身心发展的教育;(3)现代社会初期——以发展儿童智力为中心;(4)现代社会——促进儿童身体的、情绪的、智能的和社会性的全面发展.3.简述政治对教育的影响.(1)政治对教育目的的影响;(2)政治对教育制度的影响;(3)政治对教育财政的影响。4.简述我国文化传统对教育的影响作用.我国文化传统对教育的影响作用表现在:(1)对教育的目标及人才标准的影响(2)对教育认识论和教育方法论的影响;(3)对个体的发展方面的影响.结合实例分析我国的人口状况给学前教育提出了哪些挑战?
我国的人口状况给学前教育提出的挑战是:我国人口多,增长快,应把握本地区人口增长预测,做好发展学前教育的准备。适应独生子女多的人口特点,促成优生——优育——优教的良性循环,减少遗传病、残疾儿 和死亡率,学前教育应向下延伸,从胎儿保护、胎教以及从0岁开始教育。大量人口分布于农村,着力研究学前教育的特点和形式,发展适宜农村的学前教育。选择题答案:1-5 CDCAD 6-8 DBD
第三章
1.“ 南人善泳,北人善骑”主要说明了()对发展的影响 A.遗传因素 B.环境 C.生理成熟 D.先天因素 2.“玉不啄,不成器”说的是()对发展的作用 A.遗传因素 B.教育 C.生理成熟 D.先天因素 3.“一两遗传胜过两吨教育”这种观点是()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相互作用论 D.成熟势力说 4.遗传因素和先天因素的关系是()
A.一个概念的不同称谓 B.遗传因素包含了先天因素C.先天因素包含了遗传因素 D.两者无关 5.儿童因为情绪紧张或压抑引起厌食说明()A.身体发展对心理的影响 B.心理因素对身体的影响 C.身体发展和心理因素无关 D.生理成熟对身体的影响
6.“成熟势力说”的创始人是()A.柏拉图 B.格塞尔 C.华生 D.皮亚杰 7.“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指的是()
A.遗传对人发展的作用 B.环境对人发展的作用 C.先天因素对人发展的作用 D.成熟对人发展的作用 8.“白板说”是由下列哪个教育家提出的?()A.华生 B 杜威 C.布鲁纳 D.洛克 9.“教育万能论”的提出者是()A.华生 B.苏格拉底 C.皮亚杰 D.安德森 10.“回忆说”的提出者是()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亚里±多德 D.色诺芬 11.关于个体发展的特征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个体发展从简单到复杂 B.个体发展从一般到特殊
C.个体发展由头到脚,由中间向四周 D.个体发展是从特殊到一般 12.皮亚杰把儿童智力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它们依次是()A.前运算阶段、感觉运动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B.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C.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 D.前运算阶段、感觉运动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
13.儿童最先掌握的词汇种类是()A.形容词 B.副词 C.代词 D.名词与动词 14.为了经济或宗教等方面的原因而杀婴的现象是什么样的儿童观的体现?()A.社会本位儿童观 B.人本位儿童观 C.现代儿童观 D.社会本位与人本位儿童观的辩证结合 15.幼儿教育的主导活动是()A.上课 B.游戏 C.劳动 D.实验
16.被认为是人类关于儿童认识史上的一次“哥白尼式的革命”的儿童观是()
A.社会本位儿童观 B.人本位儿 C.现代儿童观 D.社会本位与人本位儿童观的辩证结合童观 l.儿童的发展 指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
2.成熟势力说 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儿的理论,认为儿童发展是个有规律的顺序模式的过程,这个顺序是由物种和生物进化的顺序决定的。所有儿童都按照这个顺序发展,但发展速度则由儿童的遗传类型所决定的。环境和教育不是发展的主要原因,它可能暂时影响儿童的发展速度,但最终由生物因素所控制。3.遗传决定论: 认为从儿童发展的整个过程来看,遗传因素具有统率性和决定性的作用;从发展的最终结果来看,环境的影响也是极为有限的,环境只是给发展提供适当的时机而已.4.环境决定论 强调后天影响对发展的作用,儿童发展的原因在于后天,在于教育。否认了遗传在发展中的作用。
5.年龄特征 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身心在一定年龄阶段中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6.儿童观 是人们对于儿童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主要涉及到儿童的地位和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特点和能力,儿童生长发展的特点和原因等问题.7.教育观 是人们对于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的根本看法。
8.社会本位儿童观 在古代,人们之所以重视儿童,是因为儿童是氏族、社会或国家的财富,是家族传承和繁衍的工具,是未来的劳动力和兵源。儿童并不是作为独立的个体、社会群 体的正式成员受到尊重,他们不过是父母的隶属物,没有任何权利甚至连最根本的生存权都 得不到保障。
9.人本位儿童观 14-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儿童观,是个全新的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的利益而服务的新人类观。要求尊重儿童,尊重儿童所有的权利,儿童一出生就具有一切道德的、理智的、身体的能力萌芽,教育机会均等,儿童是学习的主体。l.什么是发展?儿童发展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
发展是指个体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儿童发展包括生理的发展的和心理发展,生理的发展是指儿童正常的生长、发育;心理发展是指儿童的认知、情感、意志和个性等方面的发展。
2.皮亚杰的发展理论是如何看待遗传与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皮亚杰认为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有四个要素:成熟、练习和习得的经验,社会性经验及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这程。这四个要素不断相互作用,使幼儿不断地由不平衡走向新的平衡,螺旋式向前发展。皮亚杰强调儿童自身成熟一前提条件。也强调了后天不断地练习与环境对儿童的影响。3.布龙芬.布兰纳关于儿童发展的“生态系统学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
主要内容是:认为儿童自出生以后就在社会中生活,周围环境、家庭及照管儿童的成人等各“社会生态系统”的发展对儿童有着极大的影响,儿童是在与周围各层生态系统发生直接或间接的交互作用过程中得到发展的。
4.简述个体发展的规律。
个体发展的规律表现在:(1)个体发展由简单到复杂;(2)个体发展都要经过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3)个体发展是由头到脚,由中间向四周进行的。5.简述个体发展的特征。
(1)个体发展是有规律地进行的;(2)发展具有个别差异;(3)发展具有阶段性。6.现代社会的儿童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儿童的发展是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多层次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2)儿童具有发展的潜力;(3)每个儿童都是独立的个体,具有独特的个性;(4)儿童通过活动来发展;(5)儿童身心应该得到全面而健康的发展;(6)应该尊重和保护儿童的生存权、发展权和受教育权。7.简述美国教育学家认为学前教育对儿童发展的三种作用模式.:
第一种模式是“维持”即儿童某些认知能力能够自然地完全发展,教育和经验的作用,作用只是使用儿童维持现有能力水平;第二种作用模式是“促进”,即后天教育经验只影响儿童发展的速度而不影响发展方向和顺序。第三种模式是“诱导”,即后天教育经验的存在与否直接决定了儿童某种能力的发展与否,环境和教育对儿童的发展有重大的决定性作用。l.我国现代学前教育观应明确哪些观点?(1)儿童是学前教育的主体;(2)因人而异地对儿童实施体、智、德、美、劳等全面发展的教育;(3)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要符合“发展适宜性”要求;
(4)游戏是幼儿期的主导活动和教育活动中的主导形式;(5)家园配合,协同发展;(分析说明略)。2.联系实际分析现代社会的儿童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儿童的发展是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多层次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2)儿童具有发展的潜力;(3)每个儿童都是独立的个体,具有独特的个性;(4)儿童通过活动来发展;(5)儿童身心应该得到全面而健康的发展;(6)应该尊重和保护儿童的生存权、发展权和受教育权(联系实际分析略)。选择题答案:1-5 BBACB 6-10 BBDAA 11-15 BDABB 16 D
第四章
1.古希伯来幼儿教育的特点是()
A.主要内容是诵读经典和参加宗教活动 B.教育内容涉及到德、智、体、美各个方面
C.教育方法注重启发与鼓励 D.对古希伯来子女来说,母亲就是教师,一切言行要听命于母亲 2.有关斯巴达的幼儿教育,错误的说法是()
A.国家对幼儿的体质十分重视,并采取“优选法”等具体措施 B.7岁以后就要进入国家教育场接受严格的训练。C.对儿童实施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教育
D.认为儿童是国家的财富,对他们进行教育是国家的职责 3.有关雅典的幼儿教育,正确的说法是()
A.教育目标单一,即培养英勇的战士 B.内容与组织形式都不如斯巴达教育广泛与灵活 C.对儿童实施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教育 D.教育内容以宗教意识的熏陶贯穿一切 4.为儿童拟订了百科全书式的启蒙教育大纲的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 B.洛克 C.卢梭 D.裴斯泰洛齐 5.夸美纽斯为幼儿编写的读本是()
A.《母育学校》 B.《大教学论》 C.《世界图解》 D.《教育漫话》
6.以“白板说”著称于世的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 B.洛克 C.卢梭 D.裴斯泰洛齐
7.洛克的著名教育论著是()A.《母育学校》 B.《大教学论》 C.《爱弥尔》 D.《教育漫话》 8.“自然后果法”是哪个教育家提倡的教育方法?()A.夸美纽斯 B.洛克 C.卢梭 D.裴斯泰洛齐 9.卢梭教育理论体系中一个最基本的思想是()
A.把儿童当作儿童来看待,把儿童看作教育中的一个积极因素 B.以“白板说”著称于世 C.拟订了百科全书式的启蒙教育大纲 D.倡导爱的教育 10.卢梭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是()
A.《母育学校》 B.《大教学论》 C.《爱弥尔》 D.《教育漫话》
11.提出自然主义教育观的教育家是()A.皮亚杰 B.洛克 C.卢梭 D.柏拉图 12.教育史上,提倡爱的教育和实施爱的教育的典范的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 B.洛克 C.卢梭 D.裴斯泰洛齐.第一个明确要使儿童的各种能力得到和谐的发展的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B.洛克 C.卢梭 D.裴斯泰洛齐.明确地提出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认为数目、形状和语言是一切教学的最初的最简单的要素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洛克 C.卢梭 D.裴斯泰洛齐 15.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代表作是()
A.《母育学校》 B.《大教学论》 C.《爱弥尔》 D.〈林哈德与葛笃德〉
16.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的是()A.杜威 B.卢梭 C.夸美纽斯 D.福禄贝尔 18.近代幼儿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奠基人,被世人誉为“幼儿教育之父”的是()A.杜威 B.卢梭 C.夸美纽斯 D.福禄贝尔.“儿童中心论”的倡导者是()A.杜威 B.卢梭 C.夸美纽斯 D.福禄贝尔 20.下列哪个观点不是杜威提出的()
A.生活即教育 B.教育即生活 C.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D.教育即成长 21.当前美国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就是()教育理论的产物 A.杜威 B.卢梭 C.夸美纽斯 D.福禄贝尔.1907年在罗马贫民区创设“儿童之家”,进行幼儿教育实践的教育家是()A.杜威 B.卢梭 C.夸美纽斯 D.蒙台梭利.教育原理以“儿童生命”为其出发点,是关于“生命的原理”的教育家是()A.杜威 B.卢梭 C.夸美纽斯 D.蒙台梭利 24.蒙台梭利的基本教育原则是()
A.“做中学” B.自由的原则 C.要素教育的原则 D.经验中学的原则 25.皮亚杰认为前运算阶段儿童思维的特点是()A.表象思维 B.动作思维 C.概念思维 D.逻辑思维 26.幼儿园阶段的儿童属于()阶段
A.感知运动思维 B.前运算思维 C.具体运算思维 D.形式运算思维 27.皮亚杰认为“守恒”是在儿童的哪一个思维阶段形成的()A.感知运动思维 B.前运算思维 C.具体运算思维 D.形式运算思维.“多层智力观”是由哪个心理学家提出的()A.杜威 B.加德纳 C.夸美纽斯 D.蒙台梭利 29.加德纳认为,传统教育中高度重视的智力类型是()A.音乐智力 B.逻辑智力 C.人际智力 D.运动智力 30.“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哪个心理学家提出的()A.杜威 B.加德纳 C.维果斯基 D.蒙台梭利 31.美国心理学博士丹尼尔.戈尔曼的研究表明()A.人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人的智商 B.人的成功与否,80%取决于情商,20%取决于智商 C.智商对一个人的成功与否是无关紧要的 D.决定未来孩子成功与否,20%取决于情商,80%取决于智商 32.认为幼儿教育应解放儿童的创造力的人民教育家是()A.陶行知 B.张雪门 C.张宗麟 D.陈鹤琴
33.陶行知认为旧中国的幼儿教育存在三大弊病,其中不包括下列哪一项()A.贫困病 B.外国病 C.花钱病 D.富贵病
34.提出幼儿教育应面向大众的人民教育家是()A.陶行知 B 张雪门 C 张宗麟 D 陈鹤琴 35.20世纪30年代,有我国幼教界的“南陈北张”之称的张指的是()A.张学良 B.张雪门 C.张宗麟 D.张之洞
36.幼儿教育的“整个教学法”的倡导者是()A.陶行知 B 张雪门 C 张宗麟 D 陈鹤琴 37.我国的“幼儿教育之父”指的是()A.陶行知 B.张雪门 C.张宗麟 D.陈鹤琴
1.物质环境 由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组成。气候、山河、海洋、空气、水等为天然环境;城 市、农村的建设,工作劳动环境条件,个人居住条件等为人工环境。
2.精神环境 又称非物质环境或社会环境,是指在社会生产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以及社会信息。3.人的个体社会化 人的个体社会化:指个体适应社会的要求,在与社会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内化而形成社会所期待角色,并相应地发展自己的个性的过程。1.简述经济对教育的作用.(1)经济发展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2)经济发展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3)经济发展引发的经济结构和变革影响教育结构的变化;(4)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内容和手段。2.学前教育的目标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中经历了哪些变化?
(1)工业社会初期——主要为工作的母亲照管儿童;(2)经工业社会——不限于看护儿童,对儿童实行促进其身心发展的教育;(3)现代社会初期——以发展儿童智力为中心;(4)现代社会——促进儿童身体的、情绪的、智能的和社会性的全面发展.3.简述政治对教育的影响.(1)政治对教育目的的影响;(2)政治对教育制度的影响;(3)政治对教育财政的影响。4.简述我国文化传统对教育的影响作用.(1)对教育的目标及人才标准的影响(2)对教育认识论和教育方法论的影响(3)对个体的发展方面的影响.结合实例分析我国的人口状况给学前教育提出了哪些挑战?
我国的人口状况给学前教育提出的挑战是:我国人口多,增长快,应把握本地区人口增长预测,做好发展学前教育的准备。适应独生子女多的人口特点,促成优生——优育——优教的良性循环,减少遗传病、残疾儿 和死亡率,学前教育应向下延伸,从胎儿保护、胎教以及从0岁开始教育。大量人口分布于农村,着力研究学前教育的特点和形式,发展适宜农村的学前教育。
选择题答案:1-5ACCCC 6-10BDCAC 11-15CDDDD 16-20DDDD 21-25ADDBA 26-30BCBBC 31-35BAAAB 36-37DD
第五章.通过教育过程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质量和规格的人,即()A.教育目的 B.教育目标 C.教育方针 D.教育政策.199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下面各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社会发展 B.学科发展 C.经济发展 D.学前儿童发展 3.学前教育的目标最终要落实到()上
A.社会需要 B.学科需要 C.教育方针的需要 D.学前儿童发展的需要.学前教育目标的核心是()A.学会认知 B.学会做事 C.学会做人 D.学会学习5.有关我国的学前教育,错误的描述是()
A.是启蒙教育 B.是义务教育 C.是基础教育 D.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6.全球学前教育目标的发展趋势是()
A.着重智力开发 B.强调培养创造力 C.重视知识传授 D.全面发展的教育 7.90年代以来,学前教育的根本目标是()
A.智力开发 B.培养创造力 C.知识传授 D.全面和谐发展
8.我国学前教育的目标是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得以表述的,这个规程颁布 于()A.1995年 B.1996年 C.1997年 D.1998年 9.全面发展的含义是()
A.对全体儿童进行同一标准的教育 B.平均发展
C.门门功课得高分 D.根据儿童个人差异在体智德美方面有所侧重地全面发展
10.教育目的在学龄前儿童阶段的具体化是()
A.学前教育方针 B.学前教育政策 C.学前教育目标 D.学前教育纲领 11.全面发展教育的根本目的之所在是()
A.个人潜能和社会价值的充分实现 B.使每个人平均发展 C.每个人得到同样的发展 D.门门功课得高分 12.全面发展教育的最终结果是()
A.个人潜能和社会价值的充分实现 B.使每个人平均发展 C.每个人得到同样的发展 D.门门功课得高分
1.教育目的 就是通过教育过程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质量和规格的人。2.学前教育目标 学前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学龄前儿童阶段的具体化。
3.全面发展教育 是我国的教育方针所规定的,是根据儿童个人潜能和特性在体智德美等方面有所侧重地全面发展,其最终结果是个人潜能和社会价值的充分实现。1.简述制定我国学前教育目标的依据
(1)我国的教育方针;(2)社会发展的需要;(3)学前儿童发展的需求。2.简述学前教育面临的社会发展需求。
(1)培养全面素质;(2)重视培养竞争意识、竞争道德、竞争能力;(3)重视培养幼儿开阔的眼界、宽广的胸怀、开放性的思维习惯;(4)重视培养创新精神。3.造成我国学前教育实践中重智轻德、重智轻体的原因是什么?
(1)长期文化传统的影响;(2)家长的功利需要;(3)应试教育的压力。4.《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提出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含义是什么?
(1)体育目标: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技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2)智育目标: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意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3)德育目标: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讲礼貌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4)美育目标: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5.我国学前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1.如何正确理解学前教育目标?
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全球学前教育目标的发展趋势。在1996年正式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 中明确提出全面发展教育即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a.处理好体育和其他各育的关系;b.处理好智育和德育之间的关系;c.处理好知识和智力的关系;d.处理好全面发展和因材施教之间的关系(分析略)。2.试举例说明全面发展教育和因材施教的关系。
全面发展教育是我国的教育方针所规定的,但是对幼儿实施的全面发展教育并不等于对全体儿童进行同一标准的教育。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具有年龄阶段性和个别差异性。同一年龄阶段的幼儿在身心特征方面具有相同之处,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个体的差异性。应该说,每个幼儿都具有独特的特点,因此要根据儿童个人潜能和特性在体智德美等方面有所侧重地全面发展。也就是在面面俱到中做到重点突出,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全面发展的最终结果就是个人潜能和社会价值的充分实现,这也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根本目的之所在。社会、家长和幼教从业人员都应该认真加以理解,使每个儿童能够在教育的影响下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分析题:目前,我国由于升大学竞争和就业竞争的现实性矛盾,学校教育陷入应试教育的模式中,而这种竞争也影响到学前教育阶段。如社会上风行的“零岁方案”、“神童方案”。一些家长和幼教机构难以摆脱这种短视的教育做法,表现为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重智力培养,轻人格因素培养等错误倾向。一些幼儿园迫于家长压力或经济利益的驱动,办起了各式各样的兴趣班、特长班。请你从如何正确理解我国学前教育目标这一角度分析以上现象。
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全球学前教育目标的发展趋势。在1996年正式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提出全面发展教育即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社会上的“零岁方案”、“神童方案”。以及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重智力培养,轻人格因素培养这种做法违背了我国全面发展这一教育方针。正确理解学前教育目标,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a.处理好体育和其他各育的关系;b.处理好智育和德育之间的关系;c.处理好知识和智力的关系;d.处理好全面发展和因材施教之间的关系。
选择题答案:1-5 ADDDB 6-10 DDBDC 11-12 AA
第六章
1.“生活即游戏,游戏即生活”是哪个教育家说的()A.杜威 B.福禄贝尔 C.蒙台梭利 D.卢梭
2.下列各项表达中不属于游戏特点的一项是()A.游戏是自发的、自愿的 B.游戏是自由自在的 C.游戏是有一定的模式的 D.游戏是充满幻想和创造的
3.在幼儿园的每日生活中,()是最主要的活动A.上课 B.作业 C.劳动 D.游戏 4.幼儿园每日户外活动的时间不得少于()A.一小时 B.两小时 C.三小时 D.四小时 5.寄宿制幼儿园幼儿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不得少于()A.一小时 B.两小时 C.三小时 D.四小时 6.活动区种类和数量的选择主要应根据()
A.教师的兴趣 B.别人的经验 C.家长的需求 D.幼儿的兴趣 7.活动区材料的投放应注意()
A.游戏材料应是成型的 B.材料的种类应单一化
C.在益智区提供的拼图玩具,其难度和复杂程度应有所区别,适合不同能力的孩子 D.玩具和材料的摆放应是封闭式的,便于管理
8.阅读活动为主的图书区宜于和()区放在一起A.玩沙区 B.烹饪区 C.音乐区 D.数学区 9.儿童游戏的主要物质支柱是()A.玩具 B.场地 C.环境 D.书本.关于游戏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游戏是儿童的正当权利 B.游戏是学前期的基本活动 C.游戏是孩子最佳的学习途径 D.游戏是孩子顽皮的表现.1996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园教育必须以()为基本活动。A.学习B.上课 C.作业 D.游戏
12.创造性的游戏不包括()A.结构游戏 B.表演游戏 C.角色游戏 D.智力游戏 13.角色游戏属于()A.创造性游戏 B.有规则游戏 C.结构游戏 D.表演游戏 14.“娃娃家”游戏属于()A.结构游戏 B.表演游戏 C.角色游戏 D.智力游戏 15.智力游戏属于()A.创造性游戏 B.有规则游戏 C.结构游戏 D.表演游戏
16.积木、积塑、沙子等是()游戏的材料A.结构游戏 B.表演游戏 C.角色游戏 D.智力游戏 17.发展角色游戏的基础是()
A.丰富儿童的知识经验,开阔眼界 B.教师规定好游戏主题 C.游戏角色的分配 D.教师对游戏结果的重视 18.教师在指导儿童角色游戏时应()
A.给儿童制定详细的游戏规则 B.规定好游戏主题
C.尊重儿童的意愿,让儿童自由分配角色 D.注意游戏的结果而不是过程 19.角色游戏、表演游戏和结构游戏是()
A.创造性游戏 B.有规则游戏 C.智力游戏 D.集体游戏 20.智力游戏、体育游戏和音乐游戏是()
A.创造性游戏 B.有规则游戏 C.结构游戏 D.表演游戏
21.()是学前儿童主动地、能动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它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等。
A.创造性游戏 B.有规则游戏 C.智力游戏 D.集体游戏.活动区 是近年来伴随幼教改革的推行而出现的新生事物。活动区打破了传统教育中课桌椅排列小学化的模式,充分考虑了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以游戏的情景,提供多样化的材料,满足儿童操作的不同兴趣,使儿童通过游戏活动,获得认知、情感、身体等各方面的发展..活动区的界限性 指各活动区要划分清楚,界限明确,便于幼儿开展活动和教师进行管理。在划分界限时,除了考虑美观、漂亮之外,更要从教育的角度出发来设计。.活动区的相容性 指在布置活动区时要考虑各个区域的性质,尽量把性质相似的活动区安排在一起,以免相互干扰。.角色游戏 是创造性游戏的一种。3岁以后的儿童已不满足于简单地模仿动作了,而对扮演角色感兴趣,并逐渐进入角色,通过对角色的扮演,加深对现实生活各种角色的认识和情感体验的提升。5.活动区之间的转换性 指教师在考虑划分各个区域的同时,也要考虑幼儿可能出现的将一个活动区内的活动延伸转换至其它活动区的需要。如幼儿在娃娃家的角色游戏活动,可能会延伸到积木区。6.创造性游戏 是学前儿童创造性地、主动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是学前儿童特有的游戏,包含角色游戏、结构游戏和表演游戏等。.有规则游戏 成人为发展儿童的各种能力而编写的、有明确规则的游戏,如智力游戏、体育游戏和音乐游戏等。.结构游戏 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经过手的创造来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1.简述游戏的特点。
1)游戏是自发的,自愿的2)游戏是自由自在的;3)游戏是愉快的;4)游戏是充满幻想和创造的。2.简述游戏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1)游戏促进儿童认知的发展;(2)游戏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3)游戏有利于儿童情绪的发展;(4)游戏有利于学前儿童身体的锻炼和成长。3.简述游戏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
(1)在游戏中儿童可以潜移默化地学到许多知识;
(2)游戏有助于培养儿童的注意力、观察力和判断力;(3)游戏能够激发儿童创造力和思考力。4.简述游戏对儿童情绪发展的作用。
(1)游戏是儿童表现情感的一种重要方法;(2)游戏是儿童克服情绪紧张的一种手段;(3)游戏有助于消除孩子愤怒的心情。5.活动区种类和数量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1)培养目标(2)本班的实际情况;(3)本阶段的教育重点。6.简述在管理和使用玩具和材料时,应注意的问题。
(1)因地制宜,注意废旧材料的运用;(2)让幼儿自由选择玩具;(3)制定常规,养成好习惯。7.如何树立正确的游戏观?
(1)游戏是儿童的正当权利;(2)爱玩、会玩是评价婴幼儿发展的标准之一;(3)游戏是婴幼儿最自然、最有效的学习。8.教师在游戏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
(1)创设游戏环境;(2)指导和促进游戏的开展;(3)观察和评估游戏。9.简述指导和促进游戏开展的教育艺术。
(1)激发兴趣;(2)教师要多用肯定性的态度,在游戏过程中创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氛围;
(3)针对不同情况,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育方法。10.简述角色游戏的教育价值。
(1)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价值(2)对儿童情绪发展的价值(3)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价值 1.角色游戏的教育价值是什么? 联系幼儿园实际,谈谈教师应如何指导角色游戏?
(1)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价值;(2)对儿童情绪发展的价值;(3)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价值。教师指导角色游戏应注意:(1)丰富儿童的知识经验;(2)尊重儿童的意愿;(3)在游戏中善于观察儿童的表现,进行个别教育;(4)根据儿童游戏的情况,参与到游戏中,促进儿童游戏情节的发展。(联系实际略)
2.联系幼儿园实际,谈谈教师应如何指导结构游戏?
(1)逐步投放多样化的、可塑性强的结构游戏材料,包括一些废旧材料的应用,营造富有吸引力的游戏氛围;(2)引导儿童逐步掌握结构游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3)处理好主导和主体的关系,教师在结构游戏中起到导航的作用,教师要学会观察、诱导、鼓励、评议等指导策略。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4)重视结构游戏的过程,而不仅仅是游戏的成品或结果;(5)培养儿童正确对待游戏材料,教给儿童收放材料的方法,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
某幼儿园中班幼儿在角色游戏——娃娃家中,游戏的情节总是买菜烧饭,如果你是这个班的教师,谈谈你将如何指导角色游戏,丰富和发展游戏情节。
教师指导角色游戏应注意:(1)丰富儿童的知识经验;开阔眼界是发展角色游戏的基础。儿童的生活内容越丰富,知识越多,游戏的主题和内容也就越新颖充实。该案例中儿童娃娃家游戏的情节简单,教师应利用多种途径来丰富儿童的知识经验。(2)尊重儿童的意愿;(3)在游戏中善于观察儿童的表现,进行个别教育;(4)根据儿童游戏的情况,参与到游戏中,促进儿童游戏情节的发展。选择题答案:1-5 ACDDC 6-10 DCDAD 11-15 DDACB 16-20 AACAB 21 A
第七章
1.学习方面,学前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培养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激发学习兴趣,让儿童从小做学习的主人,体现了()
A.独立自主性原则 B.启蒙性原则C.保教结合原则 D.实践性原则
2.培养幼儿独立自主性的难点在于(C)A.教师 B.幼儿园 C.家长 D.幼儿 3.发展适宜性原则主要是针对美国幼教界普遍出现的()现象而提出的
A.幼儿教育小学化 B.儿童缺乏独立自主性C.幼儿教育活动化 D.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4.发展适宜性是指()
A.年龄适宜性 B.个体适宜性 C.年龄适宜性和个体适宜性 D.家长适宜性 5 发展适宜性课程是建立在()基础上的
A.综合性课程 B.儿童日常生活的基础上C.教师对儿童充分观察和了解的基础上的 D.互动学习6.保育工作者的任务是()
A.关注幼儿的吃、穿、卫生等生活问题 B.幼儿的教育活动与保育工作者无关 C.照顾好儿童不出事故 D.不仅保育,而且承担部分教育儿童的任务 7.实现保教合一的前提是()
A.尊重和了解儿童 B.教师对儿童的充分观察和了解 C.良好的工作伙伴和师生关系 D.照顾好儿童不出事故 8.以主动认知建构为主的教学方法是()
A.灌输式教学 B.填鸭式教学 C.小学化教学 D.发现教学 9.综合性原则可以体现在()
A.教育目的的综合 B.教育内容的综合 C.教育手段的综合 D.以上都对 10.教学内容的综合性是指()
A.主题教学应考虑教学内容的综合性 B.综合教学应考虑教学内容的综合性 C.分科教学应考虑教学内容的综合性 D.以上都对
11.某幼儿园教师在语言课上加上好听的歌曲,在体育游戏中加上故事,使游戏更加情境化,在数学上 加上绘画,使数学有了生气。这种做法体现了()
A.综合性原则B.重视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原则C.尊重儿童原则D.实践性原则 12.下列陈述不属于活动教学来源的是()A.赫尔巴特的五步教学法 B.杜威的做中学
C.苏联心理学家的活动主导论D.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现代社会中,学前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都应该以()为主要的衡量标准 A.启蒙性 B.活动性 C.综合性 D.基础性 14.关于活动性原则,下列陈述正确的是()
A.活动就是让儿童自由玩耍,活动中不需要教师的指导 B.活动是正常教学的装饰 C.活动应根据儿童的兴趣 D.活动中教师是绝对领导者 15.学前阶段美的启蒙教育重在培养儿童()
A.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B.表现美的能力和技巧C.艺术特长,为成为艺术家做好准备 D.感受美的能力 在现代的学前教育中,教育内容的选择主要以()为基本原则 A.偏、窄、深 B 偏、窄、浅 C.广、博、浅 D 广、博、深
17.目前,一些幼儿园把儿童的读写能力的培养放在教学内容的第一位,甚至从3岁起就要求儿童开始
识字、写字,这使许多孩子对识字写字产生了反感。这种做法违反了()A.独立自主性原则 B.发展适宜性原则 C.保教结合原则 D.实践性原则
18.学前教育方案在充分考虑和利用发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为每名儿童提供适合其年龄特点的、适合其个别差异性的课程及教育教学条件,这体现了()
A.独立自主性原则 B.发展适宜性原则C.保教结合原则 D.实践性原则 19.保教结合原则最早来源于()
A.“五四”时期的幼儿教育 B.老解放区的幼儿教育 C.解放初期的幼儿教育 D.改革开放以后的幼儿教育
20.学前教育要对儿童进行最基本、入门式的教育,为其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初步的基础。这符合()
A.独立自主性原则 B.启蒙性原则C.保教结合原则 D.实践性原则
1.独立自主原则 指在学前教育中充分尊重儿童的主体性、独立性,让儿童凭借自己的经验和能力主动进行各种活动,杜绝包办代替。
2.发展适宜性原则 指学前教育方案在充分考虑和利用发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为每名儿童提供适合其年龄特点的、适合其个别差异性的课程及教育教学条件。它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年龄适宜性和个体适宜性。
3.综合性原则 指在课程设计和教育活动时,必须以儿童身心的均衡发展为最高目的,紧扣某一主题或方面,以儿童的直接经验和实际生活为基础,配合其能力、兴趣和需要,尽量在课程和活动中促进儿童多层次、多角度、多学科的发展。
4.启蒙性原则 指学前教育要对儿童进行最基本、入门式的教育,为其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初步的基础。
5.保教结合原则 是我国学前教育中所特有的一条原则,指保教人员既要保养幼儿使之正常发育,健康成长,又在知识、智力、品德上给以训练和教育。
6.活动性原则 源自于杜威的“做中学”,实际来自于苏联心理学家的“活动主导论”和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儿童是在活动中建构他们的认知结构 的,从而发展他们的智力和社会行为,而活动就是儿童这一主体与外界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1.简述独立自主性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1)教育在儿童独立自主性形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给儿童提供多种机会,让他们把在幼儿园学来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3)教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 2.发展适宜性原则提出的背景是什么?
发展适宜性原则是美国幼儿教育协会1986年以后极力提倡的教育理念与实践。当时主要是针对美国幼教界普遍出现的幼儿教育“小学化”等倾向而提出的。幼儿园很早就对幼儿进行正规学术培养的错误做法,引起了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和幼儿教育家的广泛关注。大量的研究发现,幼儿期更为有效的学习方式应该是具体形象的、以游戏为主的自发性学习,而不是这种“小学化”教学。另外,由于社会发展和儿童入托需要的多元化,早期教育服务也开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而其教育质量也相应地出现了参差不齐。这些学前教育方案一直在适应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外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向前发展,但却很少考虑其服务的对象——儿童的最基本的发展需要。3.发展适宜性课程应有哪些特点?
(1)发展适宜性课程应该是综合的;(2)发展适宜性课程建立在教师对儿童充分观察和了解的基础上;(3)发展适宜性课程是一个互动学习的过程;
(4)发展适宜性课程应该是具体的、真实的,与儿童日常生活关联的。4.实施发展适宜性课程应注意哪些事项?
发展适宜性课程应为儿童提供范围更宽的发展兴趣和能力,而不能局限于其生理年龄所限定的范围。教师要努力满足那些超常儿童或落后儿童的发展需要。发展适宜性课程要随着活动的深入和发展的继续而增加难度、挑战性和复杂性,以促进儿童潜能的实现。教师也应该为儿童提供更多的选择可能性,而不能使他们只局限于发展适宜性性课程之内因为儿童的发展是多元化的、多样化的,应该允许并支持儿童自身发展的偏好性。应该为儿童提供没有性别偏好的、尊重多元文化的课程。教师也应尊重来自不同文化、不同语言背景的儿童,为之提供相应的环境和活动。5.达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做法是什么?
(1)消除幼儿对教师的恐惧;(2)让幼儿学会如何尊重他人;(3)与儿童共同制定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准则。
6.教师与保育员如何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教师与保育员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须注意:教师与保育员一旦发现合作不顺畅时,不妨与同事好好地沟通一下。教师与保育员发现两个人的合作愉快而造成情绪方面的困扰时,不妨找一个正确的发泄方式,把心中的不快发泄出来。教师与保育员在进行某一活动前,相互要做好沟通工作。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教师与保育员往往因为自身儿童观与教育观的不同而会有一些冲突,对此,双方要保持冷静的态度,不应在幼儿面前相互指责,而应相互进行探讨或同去请教老教师。
7.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条件是什么?一是真诚,二是接纳与信任,三是深切的了解。8.综合性原则应注意哪些事项
(1)教师的素质很重要;(2)因地制宜地使用综合性原则;(3)不可为综合而综合。联系幼儿园工作实际,谈谈如何实施活动性教学?
答:活动性教学的实施(1)提供活动机会和环境;(2)鼓励儿童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3)活动是多样的;(4)活动不是装饰品。(联系实际说明略)选择题答案:1-5 BCACC 6-10 DCDDD 11-15 AAACA 16-20 BBBBB
第八章.采用具有教育意义的典型事例,供儿童直接模仿和学习,这是()A.观察法 B.演示法 C.示范法 D.范例法.教师在教学中出示实物或教具,进行示范性操作,这是()A 观察法 B 演示法 C 示范法 D 范例法 下列各种方法中不属于直观形象法的是()A.观察法 B.讲解法 C.示范法 D.范例法 4.范例法的特点不包括()A.示范性 B.直观性 C.行为的定向作用 D.自由性 5.教师为受教育者提供真人真事真实场合作为教育环境的一种现场学习法是()A.参观法 B.演示法 C.示范法 D.范例法.世界学前教育之父是指()A.蒙台梭利 B.裴斯泰洛齐 C.福禄倍尔 D.陈鹤琴
7.下列各项不属于有规则游戏的是()A.音乐游戏 B.智力游戏 C.表演游戏 D.体育游戏 8.幼儿教师最常用和最普遍使用的教育教学方法是()A.直观形象法 B.语言法 C.参观法 D.移情法.移情法是针对儿童思维的什么特点设计的()
A.思维的直观性 B.思维的动作性C.思维的自我中心性 D.思维的抽象性 10.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最高阶段是()A.内化 B.模仿 C.再现 D.认同 11.下列关于角色扮演法的陈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角色扮演法能促进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B.角色扮演法能减少儿童的消极社会行为 C.角色扮演法能帮助儿童克服自我中心性思维 D.角色扮演法与表演游戏的作用是相同的 12.最益于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方法是()A.角色扮演法 B.行动操练法 C.发泄法 D.表扬鼓励法 13 儿童教育中常用的一种正向强化方式是()A.批评惩罚法 B.行动操练法 C.发泄法 D.表扬鼓励法
l4.最强烈的负面强化方式是()A.表扬 B.惩罚 C.批评 D.鼓励 15.下列方法中不属于社会性惩罚的是()A.心理性惩罚 B.生理性惩罚 C.自然后果法 D.剥夺性惩罚
16.儿童期最为典型的游戏是()A.角色游戏 B.表演游戏 C.结构游戏 D.积木游戏 17.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儿童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各种样品,如绘画、纸工、泥工样品,供儿童观察,模仿学习,该教师运用了()A.示范法 B.范例法 C.观察法 D.参观法.在有关邻居关系的故事中,某教师让儿童对邻居王阿姨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问:“王阿姨心里怎么想的?有什么感觉?”该教师运用了移情法中的()训练技术。A.认知提示 B.情绪追忆 C.巩固深化 D.情境表演
19.教师通过利用良好的班级气氛,亲密的师生关系,有安全感的平等发展的集体,让儿童深入其中,从而培养儿童关爱、互助等良好品质,该教师运用了()A.直观形象法 B.参观法 C.环境体验法 D.演示法.在移情训练中,教师提问幼儿:“如果你是一位老年人,在生活中有很多不便,你的心情会怎样?该怎样对待老年人?”该教师主要运用了()训练技术。A.认知提示 B.情绪追忆 C.情感换位 D.情境表演
l.直观形象法 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之一,即教师采用直观教具或各种电化教育手段等,组织儿童开展观察、欣赏、演示、示范和范例等活动,以达到预定的教育教学目标。
2.参观法 与直观形象法有关的一种教育教学方法,它是为受教育者提供真人真事真实场合作为教育环境的一种现场学习法。
3.教育活动游戏化 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利用儿童对游戏的本能偏爱,满足儿童爱玩、好玩的天性,以游戏的形式和方式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
4.语言法 幼儿教师最普遍使用的教育教学方法,即教师以语言为主要工具对儿童进行说教、指导、劝说等,以达到相应的教育目的。最常见的语言法有故事法和讨论法两种。
5.讨论法指儿童通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一些不了解的、认识模糊不清的、困难的、相互关系中矛盾的、甚至有错误看法的问题等发表意见,共同议论商讨、相互启发和补充,从而获得正确统一的认识。6.移情法强调认知一情绪系统的交互作用,综合运用认知提示、情感换位、巩固深化和情境表演等技术,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地展开儿童认知和行为的教育。特别针对儿童期特有的自我中心化思维,能明显提高儿童的移情能力和认知水平,提高其社会认知水平和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养成。7.角色扮演法 指模拟现实社会中的某些情景,让儿童扮演其中的角色,尝试从该角色的立场上分析问题,处理问题,体验情感,并通过及时的反馈和教帅指导,了解别人的需求和感受,从而更好地掌握与角色相适应的行为及规范。
8.环境体验法 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或教育要求,创设相应的环境条件,让儿童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甚至在体验环境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和发展。
9.行动操练法 组织儿童反复练习一定的动作或活动方式,从而巩固其知识经验形成简单技能和行为习惯。
10.发泄法 指教师为儿童提供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儿童通过自身的动作或活动,去发泄体
内积聚的生理或心理能量,以达到生理或心理方面新的平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理的发泄,二是心理的发泄。是使儿童生理心理得到正常发展的方法。
11.表扬鼓励法 奖励方式的一种,是儿童教育中的一种强化方法。表扬是对儿童行为正确性的确认、肯定或强化并给以支持和夸奖;鼓励则能帮助儿童明确是非,提高其学习良好行为的信心和上进心,促进儿童良性发展。
12.批评惩罚法 与表扬鼓励法相反的教育方法,也是儿童教育中常用的一种强化方式(负面的)。表扬是对儿童行为正确性的确认、肯定,而批评则是对儿童不当当行为的定性、否定;惩罚法也能象鼓励法那样帮助儿童明确是非,但如果使用不当,则会对儿童的自尊、自信和上进心造成一定的伤害。
13.自然后果惩罚法 不是人为的惩罚而是通过事物自身的后果让儿童受到相应的处罚,使儿童从中体验到自身错误所带来的不良后果,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14.认知提示 通过成人的言语提示、分析、讲解、组织儿童讨论游戏、表演等形式,帮助儿童学会辨别各种不同的情感及其面部表情,理解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社会情境中的想法、观点和情感,促进儿童辨别他人情感和设想他入观点及进入他人角色能力的发展,从而促进儿童认知水平和理解水平的提高,为产生移情奠定认知基础。
15.情绪追忆 运用言语提示唤醒在过去生活经历中亲身感受到的最强烈的情绪、情感体验,引起他们对情绪体验产生的情境、原因和事件的联想,加强情绪体验与特定社会情境之间建立的联系,从而使儿童能够更好地辨别和区分各种情感。
16.情感换位 通过提供一系列由近及远的社会情境(家庭-父母-老人-邻居,幼儿园-老师等),让儿童进行分析讨论和角色扮演,从而使被试转换到他人的位置去体验情境中不同的情绪、情感状态,并促进其角色进入能力的发展。
I7.心智技能练习借助于内部语言,认识事物时智力活动的技能练习,是顺利完成某些具体任务时所表现的记忆、想像和思维等智力活动的方式。l.运用观察法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1)要培养儿童的观察兴趣。(2)教给儿童观察方法。(3)正确组织儿童观察。2.运用演示法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1)选择恰当的时机,激发儿童新鲜感和好奇心。(2)使全体儿童都能看清演示的对象,把注意力集中于对象的主要方面。(3)辅以简明扼要的讲解和谈活,使演示的事物与所学的知识紧密结合,将个别的知识归纳成为完整的知识。
3.示范法又可分为哪几种形式?
(l)完整示范。对新的教学内容,从头到尾的示范,给儿童以完整的印象,便于其理解和掌握,形成整体认识。(2)部分示范。在儿童学习过程中出现难点、缺点、错误,教师则进行示范以帮助解决局部问题,对
已经会的内容就不再示范。(3)分解示范。把学习材料分成几部分,分步分段地示范,使儿童掌握每一处要领和学习的重点。(4)不问方向示范。从正面、背面或侧面示范,使儿童能从不同的角度得到完整的印象。
4.示范法的特点是什么?(l)示范性:是各种教育活动中示范性最强的一种方法。(2)直观性:范例法可以通过一个一个具体的范例及其活生生的形象,把抽象的知识或要求具体化、形象化,使儿童易于理解,易于模仿和学习。(3)行为的定向作用。
5.运用直观形象法应注意哪些事项?
(l)内容的选择:在运用直观形象法的集体教育活动中,一般是根据教学计划选取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难点和重点,对儿童进行直观形象化教育,使直观形象法的示范性作用更有针对性。(2)实施耍求:A.手段可以多样化。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和现在条件,相应采用录音、录像,电视、电影、VCD、DVD、幻灯、投影以及电脑多媒体等各种直观手段,来对儿童进行直观教学。B.形象化对象也可以多样化。教师可以真入真事为范例,可以艺术作品中的典型事例为范例,也可以通过讲故事或情境表演树立范例。C.要与语言法相结合。在实际教育活动中,直观形象法与语言法(讨论法、故事法)是密不可分的。D.与行为练习相结合。
6.运用游戏化方法应注意哪些事项?
(l)采用游戏化方法要注意“发展适宜性“原则(2)明确游戏规则;(3)教师应掌握指导游戏的技能;(4)为儿童创设游戏角。7.故事法的操作形式有哪些? 故事法在教学中运用,一般以课堂教学形式出现,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和教育计划。可以运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有口述、听录音、看图讲故事、情景教学、幻灯、录象、复述故事、表演、编故事开头或结尾等活动形式。
8.讨论法的操作特点是什么?(1)实践性强;(2)针对性强;(3)自由性强。9.讨论法的操作过程是什么?
(1)运用情景表演引发问题;(2)运用各种手段展开问题;(3)运用正面行为练习展示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向;(4)运用各种讨论解决问题;(5)在实践中检验或修正讨论结果。10.角色扮演法可分为几个阶段?
角色扮演法可分为三个阶段,并对应着不同的心理作用。(1)及时模仿和简单再现:角色扮演训练的--个重要特色,即为儿童提供行为范例。(2)认同:随着接受角色扮演训练次数的增加,儿童便会对角色扮演中的正面角色产生认同,他们已经能够理解他人的观点、处境与情感,能预测自己的行为可能给他人带 22
来的后果。(3)内化: 是儿童社会性行为发展的最高层次。11.角色扮演法的特点是什么?
(1)角色扮演训练是促进儿童亲社会行为、减少消极社会行为的有力手段;(2)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与兴趣;(3)角色扮演训练与表演游戏是截然不同的;(4)角色扮演注重对他人内心世界的分析,促进儿童角色承担能力的提高。
12.角色扮演法的教育过程是什么?
(l)开始。介绍情景,制造气氛,引发问题,当情 节出现两难或展开时即停止,用发问方式让儿童思考并预测故事结果。(2)选择参与者。讲座、分析各角色特点,征求自愿扮演者。(3)扮演及观察。自愿扮演者扮演,其余儿童观察。(4)讨论及评价。事件、地位、动机、行为的后果等。(5)集体扮演。各个儿童将自己思考的行为方式表演出来。(6)经验共享与类化。13.角色扮演法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l)注意讨论重点,儿童讨论重心应该集中在:情感探讨;他人角色特点及所处地位的探讨;解决问题的态度与技巧的探讨。(2)情景内容设计应该视儿童具体情况而定,与儿童的日常生活密切结合。(3)角色扮演训练要循序进行,开始可以由教师提供行为范例,由儿童扮演逐渐到由儿童预测结果,提出对付情景的适宜的行为方式。(4)开展训练的形式可灵活多样,可以是面对全体儿童集体进行,亦可重点针对个别儿童进行。切不可为表演而表演。14.环境体验法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1)所创设的环境要富有儿童情趣,不宜成人化;(2)为儿童提供熟悉的利于开展想像与拟人化交往的环境;(3)注意环境的可体验性、可参与性和可操作性;(4)可在局部环境中提供不太完善、不太平衡的环境让儿童去体验环境中不尽完善的一面;(5)随时根据教育目标和儿童发展的需要凋整环境布置;(6)教师、家庭及其他工作人员要注意精神环境的一致性和教育目的的一致性。15.行动操练法可分为几种形式?(1)动作技能练习;(2)心智技能练习;(3)分段练习;(4)综合练习。16.实施行动操练法应注意哪些问题?
(1)要明确练习的目的;(2)行动操练的方法要正确;(3)练习要符合儿童年龄特点;(4)练习的方式和要求多样化;(5)家-园配合。17.发泄法的注意事项是什么?(1)教师创设发泄环境;(2)教师向儿童介绍发泄角落的用途与使用方法;(3)培养儿童正当而多样化的发泄方式。18.表扬鼓励法包括哪几种方式?(l)口头表扬与鼓励;(2)眼神、表情、动作上的表扬与鼓励;(3)物质表扬与鼓励;
(4)权力、委托方面的表扬与鼓励;(5)文字表扬与鼓励。
19.表扬鼓励的场合有哪几种?(1)集体表扬;(2)小组中表扬(3)个别表扬。
20.如何抓住表扬鼓励的时机?(1)随机的表扬与鼓励,(2)专门时间内的表扬与鼓励。21.表扬鼓励法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1)正确选择所要表扬鼓励的行为;(2)因人而异,有针对性地表扬鼓励;(3)表扬鼓励要具体明确、及时得当,不流于形式。
22.批评法的方式有哪几种?(1)以动作眼神进行批评;(2)口头批评是主要批评方式。23.实施批评法应注意哪些事项?
(1)要根据不良行为的性质选用不同的批评方法;(2)批评要有针对性,实事求是,注重事实和儿童的态度;(3)批评必须做到公正合理,以促进儿童身心发展为原则;(4)批评要考虑儿童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点;(5)批评要注重实效。24.实施惩罚法应注意哪些事项?
(1)要使惩罚具有教育意义;(2)运用惩罚要做到“三要”:惩罚要及时;惩罚要正确、公平、合理适当;惩罚时间要短,不宜过长。(3)惩罚的基础是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4)要注意儿童受惩罚后的情绪;(5)惩罚要依靠集体对儿童的帮助与支持;(6)采用惩罚方法要考虑年龄特点和个性特点;(7)惩罚应和其他教育方法相结合;(8)要注意不要轻易惩罚儿童。25.惩罚法的操作内容是什么:
惩罚一般可分为社会性惩罚和生理性惩罚。(1)社会性惩罚: 也称心理惩罚,主要通过剥夺儿童的某些社会性愿望,从而达到促其自省和明辩是非的目的,包括自然后果的惩罚和剥夺性惩罚。(2)生理性惩罚:实际上就是体罚,即通过对儿童身体的野蛮、粗暴管制,试图使儿童思想行为发生转变的一种不正确的教育法。
选择题答案:1-5 DBBDA 6-10 CCBCA 11-15 DBDBB 16-20 ABACC
第九章
1.由三代人结合而成的家庭或由两个以上核心家庭联合而成的家庭属于()
A.核心家庭 B.联合家庭 C.扩大家庭 D.不完整的核心家庭 2.由父母和子女构成的家庭结构属于()
A.核心家庭 B.联合家庭 C.扩大家庭 D.不完整的核心家庭 3.在我国目前家庭结构状况来看()
A.联合家庭和扩大家庭逐渐增多B.不完整家庭有减少的趋势 C.家庭规模逐渐趋于小型化D.核心家庭减少
4.关于家庭因素与家庭教育的关系的论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程度高的家长更能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B.家庭经济是家庭教育的必要因素
C.专断、权威的家庭气氛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D.家长期望越高越能对孩子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 5.“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这句话表明了家庭教育的()的特点 A.率先性 B.密切性 C.终身性 D.生活性
6.关于家庭因素与家庭教育的关系的论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家长职业与家庭教育影响之间有必然的联系B.家庭气氛如何对子女不会产生影响 C.家长期望越高越能对孩子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 D.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将为良好的家庭教育打下基础
7.关于家庭中布置儿童自己的天地,不正确的说法是()A.应放置儿童的玩具 B.由家长为其布置和管理 C.儿童天地中的物品与儿童活动连接 D.放置基本设备 8.对孩子理智的爱不包括()
A.对孩子的各种事物不包办代替 B.教孩子学会爱别人C.对孩子有要求,不一味放纵 D.迁就孩子 9.下面哪一句话不能体现父母的榜样作用()
A.龙生龙,凤生凤 B.上梁不正下梁歪C.父母是孩子的镜子 D.身教胜过言传 10 就家庭结构而言,研究表明,()对子女的教育更为有力度 A.扩大家庭 B.联合家庭 C.不完整家庭 D.核心家庭和完整家庭
1.家庭结构 指家庭规模以及家庭的完整性。从家庭规模来看,一般包括核心家庭、联合家庭和扩大家庭。从家庭的完整性上看,包括完整家庭和不完整家庭,如单亲家庭。
2.核心家庭由父母和子女组成,家庭关系比较密切,父母本身的价值观念、文化教养、性格等对子女产生比较直接和全面的作用。
3.联合家庭由三代人结合而成的家庭或由两个以上核心家庭联合而成的家庭。4.扩大家庭包括叔侄、姑舅成员在内的家庭。1.简述家庭的教育功能
(1)教导基本的生活技能;(2)教导社会行为规范;(3)指导生活目标;(4)培养社会角色;(5)形成个人性格。2.简述家庭教育的特点。
(1)家庭教育的率先性;(2)家庭交往的密切性;(3)家庭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和生活性;(4)家庭对受教育者的控制方式具有多样性;(5)家庭教育的终身性;(6)父母对子女影响的深刻性。3.家庭中如何营造和谐的生活气氛。
(1)家庭成员互敬、互爱、坦诚、和蔼;(2)文明行为、文明语言;
(3)生活内容丰富、高尚、多彩。4.简述家长应如何为孩子做好榜样。
(1)凡是对儿童提出的要求,务必身体力行;(2)完善自我,道德高尚;(3)自身缺点不宜回避。5.家长尊重儿童,应怎么做?
(1)重视儿童,尊重儿童的独立人格;(2)满足儿童生理和精神的需要;(3)耐心对待,不粗暴、不歧视;(4)尊重儿童自然成长规律,循序渐进的诱导。6.简述理智的爱的含义。
(1)对孩子有要求,不一味迁就;(2)控制情感,掌握分寸;(3)增长儿童的爱心。7.在家庭中,家长应要求孩子掌握哪些规矩?
(1)教会儿童做好自己生活的事;(2)懂得文明礼貌;(3)懂得不打搅他人;(4)懂得关心环境;(5)懂得遵守社会生活秩序。8.家庭教育中如何做到步调一致?
1)夫妻双方互相配合、支持,对儿童进行一致的教育(2)两代养育者之间应保持协调一致。9.家长如何帮助幼儿进行游戏学习?
(1)根据儿童的不同年龄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2)提供适当的玩具材料;(3)多带孩子到户外游戏。
10.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原则是什么?
(1)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2)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3)适应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特点;(4)教育与保护相结合。11.简述家庭教育的有效方法。
细心观察、满足兴趣;动手多练;游戏学习;鼓励成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巧用提示;公平适度;做轻松的父母。
1.试举例说明家庭应如何为孩子布置属于儿童的天地。
(1)放置基本设备;(2)放置儿童玩具;(3)由儿童自己布置,自己管理;(4)儿童天地中的物品与儿童活动连接。(举例略)2.试述如何营造良好的育儿环境。
(1)和谐的生活气氛;(2)整洁优美、时有变化的环境布置;
(3)安全的、无危险隐患的环境;(4)属于儿童的天地。(联系实际略)3.联系实际说明家长的育儿守则。
做好榜样,尊重儿童,理智的爱,规矩明确,步调一致,适当回避。(联系实际略)选择题答案:1-5 BACDA 6-10 DBDAD
第十章
一、单项选择.我国托儿所招收的对象是()
A.2岁前的儿童 B.3岁前的儿童 C.4岁前的儿童 D.5岁前的儿童
2.我国托儿所的性质是()A.社会福利性 B.保育性 C.教育性 D.社会福利性和保教性 3.1980年我国卫生部颁发的()是托儿所工作的依据
A.《城市托儿所工作条例》B.《幼儿园工作规程》C.《托儿所工作规程》D.《托儿所教育大纲》 4.托儿所的教育应以()为主A.个别教育 B.集体教育 C.小组教育 D.群体教育 5.托儿所主要的任务是()
A.看管孩子 B 保证孩子身体健康C.给予生活照顾和卫生保健 D.促进孩子身心全面发展 6.《城市托儿所工作条例》规定,保障小儿健康,应贯彻(C)为主的方针 A.发展动作 B.发展语言 C.预防 D.治疗.早期教育是指()A.早期识字教育 B.早期定向培养 C.早期智力开发 D.全面素质教育 8.托儿所集体教养的核心是()
A.以保为主,保教并重 B 卫生保健 C 教育 D 对身体的保护、促进.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是()A.保教结合 B.卫生保健 C.教育 D.对身体的保护、促进 10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下的定义是()A.健康是指身体不虚弱 B.白白胖胖没有疾病 C.指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D.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体格、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发展.1-2岁的婴儿应以什么活动为主()A.集体性活动 B.个别活动 C.小组活动 D.班级活动 12.我国托儿所教养大纲中规定,()以上的儿童可以进行集体参加的活动 A.1岁 B.1.5岁 C.2岁 D.2.5岁 13.托儿所应选在()A.厕所、医院附近B 工厂、商业区附近C.交通繁忙的地区D.宁静、空气新鲜、有托儿需求的社区 14.关于给婴儿选择的玩具,不正确的说法是()
A.越细小越好 B.要注意玩具表面的圆滑 C.一些附有小零件的玩具不宜给婴儿玩 D.应该容易清洗 15.关于婴儿喂养,不正确的说法是()
A.提倡母乳喂养 B.应过量喂养,使婴儿肥胖 C.喂养过程是建立亲子关系和依恋关系的重要时机 D.喂养过程是培养婴儿主动性和自主能力,发展动作和智力的过程
16.3岁前婴儿一般不能进行哪种游戏()A.独自游戏 B.合作游戏 C.平行游戏 D.个别游戏
17.正确对待婴儿口吃应注意()
A.强迫孩子再说一遍 B.刻意加以矫正
C.加以取笑,使其有所意识 D.是学话初期常见的情形,不必刻意矫正 18.3岁前婴儿在游戏活动中主要处于()
A.合作游戏 B.集体游戏 C.平行游戏 D.独自游戏和平行游戏
1.托儿所:在我国托儿所是3岁前儿童的集体保教机构。主要负责教养3岁前的儿童并为其父母参加工作提供方便,具有社会福利性和保教性等双重特性。
2.健康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体格、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发展。
3.保教性:托儿所教育是保教并重的教育,是根据小儿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进行保育和教育,使3岁前儿童获得健康的成长。1.简述托儿所的保教任务。
(1)保障小儿健康; 托儿所的保教任务;(2)培养小儿的生活习惯,与人交往等各方面的良好习惯;(3)发展语言能力,获得知识,发展智力;(4)进行品德教育,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5)给小儿适宜的艺术形式的陶冶,萌发小儿初步的美的情趣。2.简述托儿所保育和教育的原则。
(1)寓教于养,保教并重;(2)个别教育为主,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3)适应婴儿特点,开展丰富多采的游戏活动;(4)家长配合共同促进婴儿的发展。3.简述保教结合的必要性。
(1)学前儿童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是紧密结合的;(2)保育具有了新的内涵,现代的保育不仅包括对孩子身体的照顾,也包括了对孩子心理能力的保护和培养;(3)保教结合是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4.托儿所应如何选址?
(1)选择地势平坦,空气新鲜的地方;(2)宁静的环境;(3)有托儿需求的社区。5.托儿所应如何布置安全、卫生、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
(1)室内布置要适合婴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2)托儿所室内提供基本设备;(3)提供丰富多采的玩具和游戏材料;(4)创设有利于婴儿活动的户外场地。6.托儿所应如何为婴儿提供玩具和游戏材料?
(1)玩具和游戏材料应符合安全(大致不能吞下)、卫生(可清洗)等标准;(2)根据婴儿的年龄特点选择玩具和游戏材料;(3)注意废旧材料的利用。7.如何为婴儿创设舒适的睡眠环境?
(1)睡床卫生、舒适和安全;(2)空气流通,室温适宜;(3)宁静温馨的睡眠气氛。8.对托儿所教师来讲,应如何照顾婴儿的大小便。
(1)观察、记录孩子的大小便情况;(2)为孩子准备合适的便盆;(3)教师鼓励孩子大胆表达自己要大小便的意图,并且教会他们表达的方法;(4)逐渐培养孩子便后洗手的卫生习惯。9.如何训练婴儿动作?
(1)根据婴儿的不同年龄,发展抬头、翻身、坐、爬、站、走、跑、跳、攀登等基本动作,使之动作灵敏;(2)发展婴儿手的精细动作;(3)锻炼身体,增强活动能力,增进健康;(4)通过发展动作和锻炼身体,培养婴儿活泼、好动和勇敢等品行。10.如何培养婴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1)引导婴儿发音;(2)训练婴儿的听力;(3)指导婴儿进行早期阅读;(4)耐心倾听婴儿的谈话;(5)正确对待婴儿的“口吃”现象。11.简述3岁前婴儿的情绪情感特征。
(1)需要得到成人的支持、赞许和爱抚;(2)感受性、模仿性和易导性强;(3)情绪活泼、明朗和易变,同时较难自我控制,易任性。.试述3岁前婴儿的情绪情感特征及培养策略。
(1)需要得到成人的支持、赞许和爱抚;(2)感受性、模仿性和易导性强;(3)情绪活泼、明朗和易变,同时较难自我控制,易任性。培养策略:(1)稳定新入所婴儿的情绪,帮助他们尽快地适应新环境;(2)教师和婴儿之间建立充满爱和亲密的关系;(3)培养婴儿之间初步的友爱关系。2.如何正确理解早期教育与早期智力开发。
早期教育是指对婴幼儿全面素质的基础教育,它不仅指早期智力的启蒙与开发,还包括其身体素质的提高,品德的培养与性格的陶冶。早期教育的根本就是最大限度地且适度地挖掘其各方面的潜能,提高儿童的素质,为将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坚持使学前儿童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和谐地发展,坚持以学前儿童心理指导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教育方法是实现早期教育目标的根本。目前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已经从单纯重视智力开发转向全面人格的培养,尤其重视学前儿童社会性和情感的培养。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构成人的整个心理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它们互相关联,相互影响,盲目地追求某项技能的培养,可能会导致学前儿童负担过重,形成对学习的厌烦情绪,影响其今后的发展。因此,早期教育一定要遵循儿童好动、活泼的性格,按照其心理发展的规律,从体智德美诸方面打下全面的基础。选择题答案:1-5 BDAAD 6-10 CDAAD 11-15 BCDAB 16-18 BDD
第十一章.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规定:幼儿园是对()以上的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 A.2岁 B.3岁 C.4岁 D.5 2 中国第一个幼儿教育机构是()A.武昌蒙养院 B.鼓楼幼稚园 C.星荫幼稚园 D.劳工幼稚园 3.中国第一个幼稚园创办于()A.1902年 B.1903年 C.1904年 D.1905年.我国幼儿园的年龄对象是()A.2-5岁 B.3-5岁 C.3-6岁 D.2-6岁.幼儿园教育属于()A.义务教育 B.基础教育 C.学校教育 D.福利和慈善事业 6 关于“提前开始”(Head Start Program)计划的陈述,不正确的是()A.是根据“教育人人平等”的理念进行的 B.是针对环境不利的儿童进行的 C.是一种补尝性教育D.是在法国进行的.关于幼儿园教育目标,不正确的说法是()
A.即教育目的B.是教育目的在幼儿园阶段的具体化C.是幼儿园培养人才的具体规格和要求 D.社会要求和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是制定幼儿园教育目标的依据 8.我国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是在1996年颁布的()中提出的
A.《幼儿园教育大纲》 B.《幼儿园工作条例》 C.《幼儿园工作守则》 D.《幼儿园工作规程》 9.我国的幼儿园教育把()放在首位
A.幼儿智育 B.幼儿德育 C.幼儿身体的健康发展 D.幼儿美育 10.我国幼儿园教育目标中,实施美育把()放在第一位 A.感受美的情趣 B.表现美的能力 C.欣赏美的能力 D.绘画能力.在我国,指导幼儿园开展工作的纲领性目标,并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是()A.幼儿园教育目标 B.幼儿园各年龄班的目标 C.近期目标 D.活动目标 12.幼儿园各层次的教育目标中,在某一阶段要达到的目标是()A.幼儿园教育目标 B.幼儿园各年龄班的目标 C.近期目标 D.活动目标 13 幼儿园各层次的教育目标中,最小、最具体的目标是()A.幼儿园教育目标 B.幼儿园各年龄班的目标 C.近期目标 D.活动目标 14.幼儿园各层次的教育目标中,由抽象到具体排列的是()A.幼儿园教育目标-幼儿园各年龄班的目标-近期目标-活动目标 B.幼儿园教育目标-幼儿园各年龄班的目标-活动目标-近期目标
C.幼儿园教育目标-近期目标-幼儿园各年龄班的目标-活动目标-近期目标 D.幼儿园教育目标-活动目标-幼儿园各年龄班的目标-近期目标 15.《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园教育的基本任务是()A.促进幼儿身体的健康发展 B.开发幼儿的智力
C.培养幼儿的特长和技能 D.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目前,我国幼儿园办园形式更加灵活,提供节假日临时收托孩子服务,早晚接送孩子服务,根据家长需要安排教师上下班时间等,主要是为了()
A.幼儿园创收 B.补偿教育 C.增加幼儿园知名度 D.服务社会.在幼儿园实践中某些教师认为幼儿进餐、睡眠、午点等是保育,只有上课才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唯一途径,不注意利用各环节的教育价值,这种做法违反了()A.发挥一日生活的整体功能原则 B.重视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原则 C.尊重儿童原则 D.实践性原则 18.世界第一所幼儿园建立在()A.勃兰根堡 B.罗马 C.纽约 D.柏林 19.规定实施幼儿教育的组织名称为幼儿园的学制是()
A.《幼儿园工作规程》 B.《教育法》 C.《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 D.《奏定学堂章程》 20.“游戏是幼儿的第二生命”是教育家()提出的A.鲁迅 B.陶行知 C.陈鹤琴 D.张雪门 21.就狭义而言,幼儿园环境是指()
A.幼儿园生活环境 B.幼儿园内一切影响幼儿发展的因素 C.幼儿园教育的一切外部条件 D.幼儿园心理环境 1.幼儿园 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提前开始”计划在美国实行的,面向有色人种和贫穷的白人家庭中的孩子进行的,其宗旨就在于向他们提供适当的教育,促使他们和其他家庭背景的孩子一样拥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中期目标 即幼儿园小、中、大等各年龄班的教育目标。也就是说在总的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指导下,对不同年龄班的幼儿提出的不同要求。.近期目标也称短期目标。它指在某一阶段内要达到的教育目标,如几个星期,一个星期或几天内要达到的教育目标。.活动目标某次教育活动需要达成的目标。这个层次的目标通常通过教师的活动计划或教案来实现。6.“完整儿童”指儿童的社会、情感、身体、智力和道德的发展之间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不能片面追求幼儿的特长和技能。.幼儿园环境从广义而言,幼儿园环境指影响幼儿教育的一切外部条件。它即包括人的要素也包括物的要素,即包括家庭、社会、自然等幼儿园外的大环境,也包括幼儿园内的小环境。狭义而言,它主要指幼儿园内一切影响幼儿发展的因素,包括幼儿学习、生活和游戏的全部空间。1.简述我国幼儿园教育存在的问题。
(1)师资队伍不稳定,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2)幼儿园的质量参差不齐,高质量的幼儿圆仍为少数;(3)市场经济下幼儿园有一些不良倾向。2.简述幼儿园教育的任务。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规定,幼儿园教育的任务是实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使其身心和谐发展,同时为幼儿家长安心参加工作提供便利。3.简述幼儿园应担负的教育幼儿的责任。
(1)促进幼儿智体美全面发展;(2)早期发现幼儿的身心障碍,进行早期治疗;(3)对处境不利的幼儿进行补偿性教育,使广大幼儿接受教育。4.我国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了哪些问题?
(1)家庭规模小型化趋势2)独生子女问题(3)农村、贫困地区对学前教育的需求。5.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幼儿身心发展体现了什么样的特点?
(1)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呈加速度发展;(2)儿童智力发育好,知识面开阔;(3)活泼好动,喜爱交往,但在交往过程中也表现出主动性偏低,防御心理较重和在活动中自我中心较 强,合作精神不足的特点;(4)运动能力偏低,独立性差。6.简述我国幼儿园的保教目标。
1996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里提出我国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是:实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去其身心和谐发展。7.简述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特点。
(1)重视幼儿身体健康;(2)幼儿智力教育决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强调利用感官,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学习兴趣和求知欲;(3)幼儿品德教育;(4)幼儿美育。8.尊重儿童包括几层含义?
(1)儿童期是人生的一个特殊阶段,有其特有的价值,不仅是下一个教育阶段的准备;(2)强调儿童学习的自动化和自律;(3)在人生的早期阶段儿童是通过操作来学习的;(4)儿童会做的是教育的出发点;(5)所有儿童都能在适宜的条件下发展潜力,幼儿在教师的眼中不应该有智愚之分,而只有发展阶段和速度的快慢之别;(6)在教育过程中成人和同伴是最重要的教育因素;(7)幼儿园教育不仅是儿童与知识、材料之间建立联系,而且也包括儿童与环境、人之间的接触。9.幼儿园教师在处理与幼儿关系时应注意什么?
(1)态度诚恳、和蔼可亲,对儿童表现出信任和忍耐;(2)要尊重儿童,重视儿童的感受;(3)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
10.幼儿园教育工作的七大原则。
(1)促进幼儿的体智德美的全面和谐发展;(2)尊重儿童,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3)重视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4)发挥一日生活的整体功能;(5)创设与教育相适宜的环境;(6)以游戏为基本活动;(7)充分利用儿童、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1.试举例说明幼儿园教师在处理与幼儿关系时应注意什么?
(1)态度诚恳、和蔼可亲,对儿童表现出信任和忍耐;(2)要尊重儿童,重视儿童的感受;(3)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举例说明略)2.试分析我国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特点。
(1)重视幼儿身体健康,幼儿阶段身体的发育和机能的健全发展是其他一切发展的基础,因此幼儿园教育把幼儿身体的健康发展放在首位;(2)幼儿智力教育决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强调利用感官,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学习兴趣和求知欲;(3)幼儿品德教育。强调从情感教育入手,重视幼儿良好性格和习惯的培养;(4)幼儿美育。把培养幼儿感受美的情趣放在第一位,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题答案:1-5 BABCB 6-10 DADCA 11-15 ACDAD 16-20 DAACC 21 B
第十二章.我国幼儿园小班年龄一般为()A.2-3岁 B.3-4岁 C.4-5岁 D.1-2岁.3岁前幼儿的思维主要是()A.直觉行动思维 B.抽象思维 C.具体形象思维 D.逻辑思维 3.对于入园初期适应困难的孩子,幼儿园教师可以()A.要求幼儿严守幼儿园一日生活制度,按时入园离园
B.允许他们上半天,如中午午饭后由家长接回,再逐渐延长在园时间 C.多批评爱哭闹的孩子 D.通知家长接回孩子.约翰.鲍尔比将婴儿的分离焦虑分为三个阶段,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反抗阶段 B.怀疑阶段 C.失望阶段 D.超脱阶段.对幼儿进行常规培养的基本方法是()A.游戏法 B.移情法 C.故事法 D.讲解示范法 6.关于幼儿入园适应,下列陈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家庭的教养方式与幼儿入园适应快慢有关B.性格外向,胆大的幼儿更易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C.幼儿教师对幼儿的态度与幼儿入园适应快慢有关D.娇宠溺爱的幼儿更易适应幼儿园环境 7.儿童活动室的墙面如果是供幼儿操作的,适宜的高度是()A.1米以下 B.1米和1米30厘米之间 C.1米50厘米以上 D.2米以下 8.关于活动室墙面的布置,错误的说法是()A.配合教育内容 B.重视幼儿的参与 C.高度应在2米以上,以免幼儿损坏 D.儿童化 9.中班幼儿一般指()A.2-3岁幼儿 B.3-4岁幼儿 C.4-5岁幼儿 D.5-6岁幼儿 10.中班幼儿思维的特点是()A.感知运动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形式运算思维.我国在1990-1994年期间,研究成果表明幼小衔接教育的实质问题是(A)
A.主体的适应性问题 B.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问题C.小学幼儿园化的问题 D.幼儿的读、写、算问题 12.大班幼儿一般指()的幼儿A.2-3岁 B.3-4岁 C.4-5岁 D.5-6岁.我国农村发展学前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是()A.幼儿园 B.托儿所 C.混合班 D.学前班 14.学前班的教育目标与要求应与()
A.托儿所相同 B.与幼儿园相同 C.与小学相同 D.以上说法都不对.学前班的教育应以()A.上课为主 B.作业为主 C.游戏活动为主 D.知识学习为主 16.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家长把幼儿送入学前班的最主要的目的是()A.为了孩子的全面发展 B.为了孩子能学到知识 C.为了孩子能更守规矩 D.为了孩子能更好地上一年级 17.下列不属于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的是()A.望子成龙的心态 B.幼儿的兴趣 C 师资力量薄弱 D.办学条件差 18.学前班幼儿发展的评价主要是通过()
A.测验 B.评价幼儿学习文化知识、算算术、认字的水平C.考试 D.幼儿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表现 19.关于我国学前班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是我国农村发展学前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B.学前班的教育目标与要求应与小学相同 C.学前班的教育应以游戏活动为主D.是以学龄前1-2年的儿童为教育对象的教育组织形式 1.入园教育 指教师通过各种方法引导新入园幼儿顺利适应幼儿园的教育。.幼儿常规幼儿的行为常规。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将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有顺序地制定一系列的行为规范,让幼儿经常固定地执行,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3.学前班以学龄前1-2年的儿童为教育对象的教育组织形式。.混合班指将年龄相差在12个月以上的学前儿童编排在一个班级里学习、生活、游戏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分离焦虑应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映,也就是说幼儿最初离开亲人、家庭,对新环境产生不适应的现象。1.简述入园对于幼儿成长的意义。
(1)入园是促使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2)幼儿具备了参加集体生活的条件。2.简述幼儿入园不适应的原因。
(1)环境的巨大变化;(2)家庭的因素。家长的教养方式是幼儿入园适应快慢的重要因素;(3)幼儿自身个性与以往经验。3.教师应如何做好幼儿入园工作?
(1)进行家访,了解、熟悉幼儿的基本情况,并使幼儿与教师之间建立初步的联系;
(2)发放调查问卷,了解新入园幼儿的情况及家长的需求;(3)召开家长会,与家长沟通,求得家长的密切配合;(4)参观幼儿园,引起幼儿对幼儿园的兴趣和向往;(5)把握好幼儿入园的第一个月;(6)分批接收幼儿入园;(7)重点帮助有困难的孩子。4.家庭应如何做好幼儿入园工作?
(1)创造条件帮助幼儿尽快适应新环境;(2)激发幼儿喜欢幼儿园;(3)帮助幼儿结交新朋友,使他们知道除了家中照顾他的人之外,还有人关心他们。.简述教师在幼儿入园第一个月的迎新活动中主要要达到的目的。
(1)帮助幼儿适应和享受新环境;(2)帮助幼儿适应与一直照顾他们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安心在园游戏、学习;(3)帮助幼儿结交新朋友,使他们知道除了家中照顾他的人之外,还有人关心他们;(4)帮助幼儿平静情绪,舒畅地学习新事物。6.教师应如何帮助适应困难的幼儿?
(1)给他找一个小伙伴,同他接近陪同他玩;先接触少数人会使难以适应的孩子感到容易些;(2)允许有困难的儿童暂时不参加集体活动,由年长的教师专门照顾和带领;(3)允许幼儿带一些家中的小玩具来园,减轻幼儿的焦虑感;(4)多表扬、鼓励那些努力克服分离痛苦的孩子。.简述常规的意义。(1)培养幼儿的生活规律;(2)建立安全感;(3)培养幼儿的自律能力。8.在制定和使用小班幼儿常规时应注意什么?
(1)常规应当是积极的,不能有使孩子感觉很坏的规则;(2)制定常规时应该向幼儿解释理由,使幼儿知道为什么;(3)教师在描述规则时应用积极的语言,避免说反话;(4)教师要按一日活动的顺序制定明确具体的要求,并逐步让幼儿掌握;(5)讲解示范是对幼儿进行常规培养的基本方法;(6)进行行为训练;(7)经常性的督促检查和必要的个别教育。9.应如何布置活动室的墙面?
(1)适合小班幼儿的身高;(2)配合教育内容;(3)美观、活泼和实用;(4)重视幼儿的参与;(5)儿童化。.简述结交小伙伴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1)有助于培养交往能力;(2)提高自我认识能力;(3)增强集体观念。.简述幼儿交往关系的几种类型。(1)受欢迎型 ;(2)被拒绝型 ;(3)被忽略型。12.教师应如何培养中班幼儿的交往能力?
(1)尽可能为幼儿交往创造机会,鼓励幼儿与人交往;(2)教给幼儿交往的技巧;(3)通过角色游戏发展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4)通过一些专门设计的活动发展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13.如何正确引导幼儿的竞争行为?
(1)正确地理解竞争;(2)处理好竞争和合作的关系;(3)处理好竞争和攻击的系。14.教师应如何引导和纠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1)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2)提供充足的材料和空间,避免攻击的产生;(3)提供合作的榜样;(4)帮助和转移情绪,给幼儿提供宣泄的机会;(5)组织丰富多采的活动,避免无谓等待的环 35
节和时间,使幼儿全身新投入到活动中去。15.幼儿说谎有哪几种形式?
1)分不清事实与想象的谎话;2)夸耀式的说谎;(3)掩盖式的说谎;(4)模仿式的谎话。16.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差别是什么?
(1)开始正规的学习生活,要求提高了;(2)幼儿园幼儿是在各种有趣的活动中获得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教师不给幼儿打分,幼儿无压力,更谈不上对学习的责任感,而小学生学习成为一种社会义务,开始系统地接受各门学科的基本知识,进行基本学习能力的训练,这是社会的责任;(3)学习内容从口头语言过度到书面语言,要求心理活动的有意性和抽象概括性,难度增大;(4)学校实行升留级制,学习程度以分数衡量,分数的高低会受到周围人们的评价和成人的惩罚,儿童之间的竞争,必然引起压力、紧张和情绪上的恐惧;(5)生活制度的变化;(6)师生关系的变化;(7)生活环境的改变。17.简述家长在幼儿入学教育中的责任。
(1)放手锻炼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2)激发和引导幼儿向往入学的美好愿望;
(3)为幼儿入学做好必要的准备;(4)调整作息时间,养成早睡早起的生活习惯,以配合将来的小学学习生活。.简述学前班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1)影响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2)制约幼儿智力的发展;(3)压制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4)不利于幼儿入学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19.简述学前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
(1)迎合了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2)师资力量薄弱;(3)办学条件差。20.简述学前班的教育要点。
(1)以游戏活动为主,在丰富多采的活动中促进幼儿的发展;(2)根据农村幼儿卫生习惯差、社会适应能力弱的特点,抓好生活常规的培养和文明礼貌的教育;(3)根据农村幼儿知识面窄、语言表达能力差等认知能力发展的特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读写算等能力,为入小学打下基础;(4)充分利用大自然对幼儿进行教育(5)正确评价学前班的教育质量。21.简述混合班的教育要点。
(1)科学安排一日生活作息表;(2)分层分组教育,促进原有水平的提高;(3)发挥混龄优势,让儿童教育儿童。.举例说明如何促进大班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1)引导大班幼儿集体责任感的发展;(2)引导大班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教幼儿正确对待挫折和困难;当孩子遇到困难和失败时多肯定和鼓励孩子;教会幼儿正确处理生活中的矛盾;教会幼儿正确 36
对待成功和失败的态度。(举例说明略).试述幼儿入园不适应的原因及教师应如何做好幼儿入园工作。
(1)环境的巨大变化;(2)家庭的因素。家长的教养方式是幼儿入园适应快慢的重要因素;(3)幼儿自身个性与以往经验。教师做好幼儿入园工作应注意:(1)进行家访,了解、熟悉幼儿的基本情况,并使幼儿与教师之间建立初步的联系;(2)发放调查问卷,了解新入园幼儿的情况及家长的需求;(3)召开家长会,与家长沟通,求得家长的密切配合;(4)参观幼儿园,引起幼儿对幼儿园的兴趣和向往;(5)把握好幼儿入园的第一个月;(6)分批接收幼儿入园。(7)重点帮助有困难的孩子。3.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差别及如何做好入学教育。
(1)开始正规的学习生活,要求提高了;(2)幼儿园幼儿是在各种有趣的活动中获得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教师不给幼儿打分,幼儿无压力,更谈不上对学习的责任感,而小学生学习成为一种社会义务,开始系统地接受各门学科的基本知识,进行基本学习能力的训练,这是社会的责任;(3)学习内容从口头语言过度到书面语言,要求心理活动的有意性和抽象概括性,难度增大;(4)学校实行升留级制,学习程度以分数衡量,分数的高低会受到周围人们的评价和成人的惩罚,儿童之间的竞争,必然引起压力、紧张和情绪上的恐惧;(5)生活制度的变化;(6)师生关系的变化;(7)生活环境的改变。做好入学教育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培养入学意识;培养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习适应能力;培养生活适应能力。.试述学前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及危害。
(1)迎合了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2)师资力量薄弱;(3)办学条件差。
学前班教育小学化的危害表现为:(1)影响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2)制约幼儿智力的发展;(3)压制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4)不利于幼儿入学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选择题答案:1-5 BABBD 6-10 DBCCB 11-15 ADDBC 16-19 CBDB
第十三章
1.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是()
A.伙伴关系 B.指导与被指导关系 C.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关系 D.行政关系
2.与托儿所幼儿园相比,家庭教育的特点是()A.目的性 B.计划性 C.组织性 D.随意性 3.目前我国家园工作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是()A.咨询活动 B.家长学校 C.开放日制度 D.家长会 4.家园联系中最快捷也是最灵活的一种方式是()A.书面联系 B.电话联系 C.开放日制度 D.家长学校 5.在园所与家庭的相互配合工作中,教师要坚持()的原则 A.园所对家长的领导地位 B.园所对家长的主导地位
C.尊重家长,确立家长的主体地位 D.家长对园所的主导地位
1.开放日制度是我国托儿所、幼儿园家长工作最常用的一种形式,即请家长来园所参观各种保教活动,参加运动会,元宵灯会,节日庆祝活动等,使家长具体了解幼儿园的工作,看到自己孩子在集体中的表现以及教师的教育要求和方法,增加对园所工作的感性认识。
2.家长参与指家长通过不同的形式,参与幼儿园的一些教育教学活动,协助教师的工作,以丰富幼儿的学习经验,达到家庭与幼儿园的相互配合和协调一致。1.简述托儿所、幼儿园、家长相互配合的原则。
(1)尊重家长和他们正确的育儿方式;(2)注重教师与家长及家长之间的相互作用;(3)开拓家长工作的广度和深度。
2.托幼园所与家庭的差异体现在哪几方面?
(1)目的性和计划性。托儿所、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有明确的目标、严密的计划和组织形式,家庭教育则是结构松散的教育。(2)教育对象。在幼儿教育中,一名教师要面队几十名儿童,幼儿的大部分活动在集体中完成的,加速了其社会化的进程。家庭内进行的是一对一的教育,儿童的个体需要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便于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但容易使家长的教育心态出现偏差。3)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关系。在托儿所、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在婴幼儿眼中是无比高大的,教师具有权威性,因而对于教师的要求更愿意接受。而在家中,家长的要求和命令很容易被亲亲情所冲淡。3.简述托幼教师在处理与家长的关系时通常的错误做法。
(1)有些幼儿教师和家长处于敌对状态;(2)教师单项影响家长,没有吸收家长参与园所的教育活动;(3)园所与家长的联系只限于交流信息、缴学费、让家长提供方便等家长工作并没有使教师与家长基于共同的责任而建立起亲密的关系,使双方主动热情地合作。4.简述托幼园所家长工作的主要形式。
托幼园所家长工作的主要形式有:家长会,家访,咨询活动,家长学校,开放日制度,家长接待日,家长委员会,电话联系,书面联系。
5.简述家访的几种形式:新生家访,定期家访,情感性家访,问题儿童的重点家访。1.如果你是一名幼儿园教师,请你联系实际谈谈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艺术。
(1)教师在与家长谈话时切忌使用专业术语;(2)要用平等的身份与家长交谈;(3)交谈时不要谈及别的儿童;(4)谈儿童缺点的时候要注意方式方法;(5)如幼儿在场,教师要注意双方谈话的内容,以免影响幼儿的自尊心以及家长的威信。(联系实际说明略)2.举例说明托儿所、幼儿园、家长相互配合的原则。
(1)尊重家长和他们正确的育儿方式;(2)注重教师与家长及家长之间的相互作用;(3)开拓家长工作的广度和深度。(举例说明)
在实际工作中,有教师认为托儿所、幼儿园是教育机构,有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因而处于领导地位,认为教师是教育权威,家长是受教育者、受指责者和幼儿园命令的执行者。请你运用相关理论分析以上观点。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是伙伴关系,这种伙伴关系强调了教师与家长的平等性,肯定了家长的潜能和作用。在这个指导思想下,在园所与家庭的相互配合工作中,教师要坚持尊重家长,确立家长的主体地位的原则,具体地说包括(1)尊重家长和他们正确的育儿方式;(2)注重教师与家长及家长之间的相互作用;(3)开拓家长工作的广度和深度。而案例中提及的做法不把家长看作是与教师平等的教育者,因而难以发挥家长的主体性,无法使家长主动有效地配合幼儿园工作。选择题答案:1-5 ADCBC
第十四章.我国开始实行幼儿教师资格认定的时间是()A.1993年 B.1994年 C.1995年 D.1996年 2.我国开始实行幼儿教师聘任制的时间是()A.1993年 B.1994年 C.1995年 D.1996年 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教师劳动的特点是()A.多重角色 B.教育效果的长期性 C.创造性 D.纯真美好.幼儿教师的工作有其特殊性,生活中当妈妈,学习中当老师,游戏中当伙伴,表明了幼儿教师劳动的特点是(A.多重角色 B.教育效果的长期性 C.创造性 D.纯真美好 5.下面哪项陈述不属于教师劳动的特点()
A.多重角色 B.教育效果的长期性 C.简单性 D.纯真美好 6.幼儿教师应具备的心理品质不包括哪一项()A.执着的事业心 B.自信自尊 C.意志坚强 D.敏感多疑 7.教师与幼儿沟通时,不正确的做法是()
A.注意倾听 B.注意蹲下去与孩子平等对话 C.言语专业化 D.言语儿童化.国家规定保育员的最低学历是()A.初中毕业 B.中专学历 C.高中毕业 D.大专学历 9.保育员是幼儿园中主要负责幼儿的()
A.教育教学的人 B.上课的人 C.卫生保健,生活管理的人 D.组织游戏的人 10.保育员应该具备的心理素质不包括()
A.合作精神 B.自卑感 C.良好的自我认识能力 D.耐心细致 11.保育员的专业素质不包括()
A.爱心 B.重“保”轻“教” C.丰富的知识 D.教育意识和教育能力 12.幼儿教师是幼儿园中全面负责()的人员
A.教育教学的人 B.上课的人 C.卫生保健,生活管理的人 D.生活与教育的人 1.幼儿教师幼儿教师是幼儿园中全面负责幼儿生活与教育的人员。2.保育员保育员是在幼儿园中主要负责幼儿的卫生保健、生活管理的人员。
3.幼儿园的保育工作幼儿园的保育工作是幼儿园教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是指成人为学前幼儿提供生存、发展所必须的环境和物质条件,同时给予精心的照顾和保护,以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逐步增进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1.幼儿园教师资格的认定一般包括几个方面?
(1)遵守宪法和法律,拥护党的基本路线;(2)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爱护幼儿,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为人师表,忠于职守;(3)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或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4)有教育教学能力,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文化和专业水平;(5)身体健康。2.简述幼儿教师劳动的特点。
(1)纯真美好;(2)教育效果的长期性;(3)幼儿教师的劳动是精神生产;(4)多重角色。3.简述幼儿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1)执著的事业心;(2)自尊、自信;(3)意志坚强;(4)聪慧的认知能力;(5)乐于接受新事物的良好心态;(6)合作精神和能力;(7)良好的自我形象和个性品质。4.简述幼儿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
(1)爱心。爱心是教育幼儿的前提。(2)观察力。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每位教师都要将自己的眼睛训练得如同鹰般的敏锐,能观察到幼儿最细微的动作,能探知到幼儿最殷切的需要。(3)沟通能力。沟通是指人际之间信息的给予和接受。幼儿教师的沟通对象不仅包括与幼儿之间的沟通,也包含与家长的沟通,与其他教师之间的沟通等。沟通能力是教师的基本功。(4)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5)科研能力;(6)写作能力;(7)自学能力;(8)以外事故的急救和处理能力。5.教师与幼儿沟通时应注意什么?
(1)注意倾听;(2)注意身体的姿势;如当教师看到幼儿害怕时,应弯下身体与孩子平视,用双手扶住他,注视着他,以平静的、自然的声音,以稳定的情绪与孩子谈话。(3)语言的表达要简明,易于理解。(4)教师在与孩子沟通时也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绪,使幼儿了解教师的想法。6.简述保育员的职责。
(1)负责本班房舍、设备、环境的清洁卫生工作;(2)在教师指导下,管理幼儿生活,并配合本班教师组织教育活动;(3)在医务人员和本班教师的指导下,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制度(4)妥善保管幼儿衣物、药物和本班的设备、用具等。7.简述保育员的心理素质。
(1)合作精神;(2)意志坚强,耐心细致(3)良好的自我认知能力和形象。
8.简述保育员的专业素质。
(1)爱心 要求保育员要有慈母一样的爱心来照顾孩子;(2)丰富的知识;
(3)教育意识和教育能力;(4)熟练的操作技能 ;(5)处理意外事故和急救处理能力。1.试述合格的幼儿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一)幼儿教师的心理品质方面:(1)执著的事业心;(2)自尊、自信;(3)意志坚强;(4)聪慧的认知能力;(5)乐于接受新事物的良好心态;(6)合作精神和能力;(7)良好的自我形象和个性品质。
(二)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1)爱心。爱心是教育幼儿的前提。(2)观察力。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每位教师都要将自己的眼睛训练得如同鹰般的敏锐,能观察到幼儿最细微的动作,能探知到幼儿最殷切的需要。(3)沟通能力。沟通是指人际之间信息的给予和接受。幼儿教师的沟通对象不仅包括与幼儿之间的沟通,也包含与家长的沟通,与其他教师之间的 沟通等。沟通能力是教师的基本功。(4)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5)科研能力;(6)写作能力;(7)自学能力;(8)以外事故的急救和处理能力。(解释说明略)2.试述保育员应具备的素质。
(一)保育员应具备的心理素质:(1)合作精神;(2)意志坚强,耐心细致(3)良好的自我认知能力和形象。
(二)保育员应具备的专业素质:(1)爱心 要求保育员要有慈母一样的爱心来照顾孩子;(2)丰富的知识;(3)教育意识和教育能力;(4)熟练的操作技能 ;(5)处理意外事故和急救处理能力。(解释说明略)
选择题答案:1-5 BDBAC 6-10 DCACB 11-12 BD
第十五章.社区教育起源于()A.丹麦 B.英国 C.瑞典 D.法国 2.社区教育的真正发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A.丹麦 B.英国 C.瑞典 D.美国
3.提前开端计划颁布于()A.1964年 B.1965年 C.1966年 D.1967年 4.关于社区教育的特点,错误的说法是()
A.是地方与民众办教育的一种新的教育管理制度
B.适应社区需要,服务社区
C.社区教育形式多样
D.社区教育面向该社区内的青少年及儿童.美国的提前开端计划由受过培训的教师对(提供负责的学前教育
A.超常儿童
B.低能儿童
C.家庭环境不佳的儿童
D.家庭环境优越的儿童
6.美国的提前开端计划由()为主投入资金
A.联邦政府及洲政府为主
B.社区行政部门为主 C.教育行政部门为主
D.洲政府为主
7.澳大利亚的社区教育由()主持
A.澳洲政府B.社区行政部门 C.教育行政部门 D.地方政府
8.目前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主要形式是()
A.流动幼儿园 B.学前班 C.巡回辅导班 D.儿童游戏场 9.我国社区教育活动一般在()进行
A.街道或居委会 B.区委 C.幼儿园 D.托儿所
10.在河北定县开展的“平民教育”实验是由我国哪个教育家开展的?()A.陶行知 B.梁漱溟 C.晏阳初D.陈鹤琴
11.20、30年代在山东邹平县开展“乡村建设”实验的教育家是()A.陶行知 B.梁漱溟 C.晏阳初 D.陈鹤琴
12.不属于草原流动幼儿园特色的是()A.流动性 B.集中性 C.开放性 D.封闭性 13.巡回辅导班创建于()A.河南 B.河北 C.内蒙古 D.陕西 14.儿童游戏场创建于()A.福建 B.广西 C.山西 D.辽宁 15.美国的提前开端计划是对家庭环境不佳的儿童提供()A.经济帮助 B.卫生保健服务 C.负责的学前教育 D.特殊教育 16.最初起源于丹麦的社区教育,属于()性质 A.成人教育 B.学前教育 C.学校教育 D.移民教育 17.我国草原地区的社区学前教育形式是()A.草原流动游戏点或流动幼儿园 B.巡回辅导C儿童游戏场D.优生、优育辅导站
1.社区 是在一定的地域内的人群从事经济、政治、科学文化活动,并由此构成一定的生产关系与社会关系的小社会。
2.“提前开端计划”由美国政府于1965年颁布的。该计划以联邦政府以及洲政府为主投入资金,由受过培训的教师对家庭环境不佳的儿童提供负责的学前教育。1.社区教育的特点是什么?
(1)地方与民众办教育的一种新的教育教育管理制度;(2)社区教育形式多样,面向社会全体成员;(3)适应社会需要,服务社区,教育具有极大的灵活性,服务意识强。2.澳大利亚社区教育的主要形式有什么?
(1)玩具图书馆;(2)游戏小组;(3)儿童活动中心;(4)远距离教育计划;(5)组织家长学习。
3.我国社区学前教育的内容与形式有哪些?
(1)积极创造条件,为更多的学前儿童提供保育和教育机会;(2)以”三优“工程即优生、优育、优教为龙头,形成社区学前教育工作网络;(3)优化街道地区的社会环境;(4)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为家庭提供帮助,为儿童提供活动环境。
4.我国社区学前教育工作网络行之有效的形式有哪些?
(1)家庭教育辅导站。一般以各居委会为基本单位,由居委会负责人、卫生站人员、退休教育以及社会热心人士等组成一个工作班子。(2)家长学校。以居委会或托儿所、幼儿园为中心开办的学前儿童”家长学校",也是一种社区学前教育的形式。5.当前我国农村学前教育有哪几种形式?
幼儿园、学前班、幼儿班、流动幼儿园、巡回辅导班;游戏室、学前教育基地;儿童游戏场;家庭辅导站;家长学校。
6.草原流动幼儿园的特色是什么?
(1)季节性和流动性;(2)混合年龄,采用混合年龄的教育形式,分层次对不同年龄组的孩子进行教育;(3)教育孩子和培训家长同步进行;(4)体现牧区特有的民族文化传统。7.我国农村不发达地区的社区学前教育形式有哪些?
(1)二部制幼儿园;(2)完全幼儿园;(3)学前班;(4)混合班;(5)巡回辅导班;(6)家长辅导站。.我国农村发达地区的社区学前教育形式有哪些?
(1)儿童乐园与玩具图书馆;(2)儿童教育电视节目;(3)科学育儿宣传栏;(4)家长学校;(5)建立优生、优育辅导站。
试述幼儿园与社区教育应如何互相沟通与支持?
幼儿园与社区教育互相沟通与支持应注意:1.幼儿园以自身的教育优势服务社区。具体来讲可以开展以下几项工作:(1)幼儿园可以承担社区内幼教师资力量的培训和再提高工作,帮助社区教育力量的提高(2)幼儿园开放自身的教育资源供社区使用,提高资源利用率,使社区内的全体儿童受益(3)幼儿园的师资力量可以兼任社区教育的指导和顾问,服务于社区(4)幼儿园支持参与社区有益的文化教育活动,使幼儿园成为教育与文化宣传的阵地,推动整个社区文化教育素质的提高。2.争取社区对幼儿园工作的支持和参加幼儿园教育也要充分利用社区资源,调动社区对幼儿园教育的支持与帮助,共同协作办好教育。社区作为一个生产功能、生活功能、文化功能兼备的社会区域,能够为幼儿园提供教育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面的支持。
【外科护理学各章节试题】推荐阅读:
外科感染病人护理试题03-15
普外科护理考试题12-22
外科护理学练习题: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10-24
外科护理学的认识09-08
外科护理学的应用01-14
《学前心理学》各章节重点09-21
外科护理学复习题12-08
外科护理学毕业实习大纲12-13
外科护理学考试卷02-06
外科护理查房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