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p2p技术

2024-07-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p2p技术(精选7篇)

浅谈p2p技术 篇1

P2P下载一直是困扰企业网络管理的重要问题,员工随意的下载,将会影响整个部门或者公司的网络,导致其他人的网络慢卡堵,降低工作效率,小草网管软件(小草软路由)作为专业的企业局域网管理软件,在这里就带大家来了解什么是P2P下载,以及如何控制。

P2P是英文peer-to-peer的缩写,peer在英语里有“(地位、能力等)同等者”、“同事”和“伙伴”等意义。这样一来,P2P也就可以理解为“伙伴对伙伴”的意思,或称为对等联网或点对点技术。它是一种网络模型,在这种网络中各节点是对等的具有相同的责任和能力并协同完成任务。对等点之间通过直接互连共享信息资源、处理器资源、存储资源甚至高速缓存资源等,无需依赖集中式服务器资源就可以完成。与传统的C/S模式形成鲜明对比。P2P技术主要指有硬件形成网络连接后的信息控制技术,主要代表形式是在应用层上基于P2P网络协议的客户端软件。IBM为P2P下了如下定义:P2P系统由若干互联协作的计算机构成,且至少具有如下特性之一:系统依存于边缘化(非中央式服务器)设备的主动协作,每个成员直接从其他成员而不是从服务器的参与中受益;系统中的成员同时扮演服务器与客户端的角色;系统应用的用户能够意识到彼此的存在,构成一个虚拟或实际的群体。P2P网络是互联网整体架构的基础,互联网最基本的TCP/IP协议并没有客户端和服务器的概念,在通讯过程中,所有的设备都是平等的一端。

P2P模式与C/S模式的比较:由此可见两者的拓扑结构或说系统中节点的连接方式明显不同。与传统的C/S模式相比P2P模式有明显的优点:

第一,资源利用率高。这也是P2P最主要的优点。第二,随着节点的增多网络会越稳定,不存在瓶颈问题。第三,信息在对等节点间直接交换,高速及时,降低中转成本。第四,基于内容的寻址方式处于一个更高的语义层。

当然P2P也有许多不足之处。首先P2P缺乏管理机制,不象在C/S模式中只需要在中心点进行管理。其次P2P网络中数据的安全性难以保证。另外还存在吞噬网络带宽问题、版权问题。还有就是目前还没有制定出一致的P2P标准,这对P2P技术进一步发展也是一个障碍。

P2P网络分类

目前存在着多种不同特性的P2P网络,不存在唯一的分类标准,这里考虑2种分类方法。

(一)依据P2P网络的请求机制和逻辑拓扑结构分

1.集中式的。这是一种非纯的P2P系统,用中央服务器。中心服务器保存着所有节点的地址和目标文件信息,这样节点只需要向服务器请求它想要信息所在的节点地址。Napster采取的就是这种机制。

2.分布且无结构式的。这种结构中信息是分布存储的,并且P2P网络的逻辑拓扑是随机的。请求通过网络一步步执行,直到成功(失败)或超时。这种结构的效率会非常低。Gnutella采取的就是这种结构,它的查寻机制用的是flooding算法。

3.分布有结构的。这种P2P网络中信息也是分布式存储的,但是P2P网络的逻辑拓扑具有一定的结构。他们通常用DHT(distributed hash table)技术构建其拓扑结构。在这种网络结构中请求也是一步步被执行的,在理想的情况下,经过一定的hops请求会被成功执行。

(二)根据出现时间及目标分

1.第一代P2P系统。早期的P2P系统如Napster和Gnutella,目标容易快速,但是他们过于简单以致度量性差并且请求效率低。

2.第二代P2P系统。第二代P2P系统一般采用DHT技术以实现更好的可度量性和请求效率,并实现负载平衡和保证查询的确定性。但是第二代系统的网络健壮性和容错不是很好,特别是在有外来的恶意攻击的情况下。

3.第三代P2P系统。第三代P2P系统主要提高系统的健壮性,在一些节点存在错误的情况下希望仍能保证下载的顺利进行。主要的技术有信息的多源复制、增多节点间的联系数目、采用特殊结构拓扑。

随着P2P技术与其他技术的结合和其自身结构的改进,新的P2P系统的性能将会逐步提高,会在更广阔的领域里得到应用。

P2P技术应用

目前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文件共享

P2P技术使得任意2台相连的计算机间共享文档、多媒体和其他文件成为可能。Napster和Gnutella就是将P2P文件共享技术投入应用的最好例子。还有电驴,BT。

(二)分布式计算

就是将原来需要超型计算机来计算的大型任务进行分块,并通过系统控制中心的调度软件进行调度和管理,分发给普通计算机来执行具体运算操作,完成后返回给控制中心。自1999年起,美国柏克莱大学的SETI@home研究计划就一直在使用P2P计算方法来分析星际间无线电信号,也正是SETI@home计划推动了最近的P2P技术热潮。

(三)协作系统 它是另一种类型的P2P网络:一群一起工作的用户相互之间共享着不同的因特网资源,但他们通过协同工作完成一项共同任务。和文件共享不同,协作系统中的一个用户可在同一时刻将一个信息多点传送到若干个用户。美国lotus公司创办的Groove Network就是最为著名的P2P协作系统应用研究组织之一。它是运用中继服务器来完成P2P多点传送。

(四)电子商务

基于P2P技术的直接性和易扩展性,该模式很适用于用户之间的商品交换。目前主要可用于金融服务、电子商务集市、广告行销、IP电话、购物行为分析等。

(五)以P2P为基础的深度搜索引擎

P2P技术使用户能够深度搜索文档,而且这种搜索无需通过web服务器,也可以不受信息文档格式和宿主设备的限制,可达到传统目录试搜索引擎(只能搜索到20%~30%的网络资源)无可比拟的深度。

除了以上几种应用外,还有一些无法预见或无法定论归类的应用模式。现在人们对P2P的认识还很不完整,应该说在很大程度上P2P的吸引力来源于它的零成本、病毒式传播方式。

五、存在问题

(一)版权问题

就像Napster的出现冲击着唱片公司的利益一样,大多数P2P服务都将不可避免地和知识产权发生冲突。

(二)管理困难

P2P网络的精髓在于其“乌托邦”式的管理方式,这种方式给了用户更多的自由,但是这也陷入了“无政府主义”的困境。可以想象,缺乏管理的P2P网络将会成为病毒、色情内容以及非法交易的温床。许多P2P公司打算通过P2P网络开展电子商务,但是付费问题、流量计算、商品价值的验证等等都是一时很难克服的困难。

(三)吞噬网络带宽

P2P使网络变得空前活跃,大多数用户愿意利用P2P网络在计算机之间传送文件,这将大量吞噬网络带宽,特别是在大多数用户更喜欢传送大体积的MP3文件、视频文件的时候,这个问题更加不容忽视。在我国,网络带宽较窄成了P2P应用难以逾越的障碍。

(四)安全问题

一个拥有众多用户的P2P网络可能会成为黑客的新的攻击目标,而且分散式结构的P2P网络有利于木马、病毒等破坏性程序的传播,这将极大地威胁P2P网络的安全。

(五)垃圾信息 由于P2P网络的用户众多,当某个用户进行搜索时,自然会得到大量的搜索结果。而除了少数有用的信息以外,其他大多数的信息可能都属于垃圾信息。在缺乏统一的管理的情况下,P2P网络很难对搜索结果进行排序,用户将不可避免地陷入垃圾信息的汪洋大海。

(六)标准之争

浅谈p2p技术 篇2

P2P的全称为“Peer To Peer”, 即对等网络技术。网上各台计算机有相同的功能, 无主从之分, 一台计算机既可作为服务器设定共享资源供网络中其他计算机所使用, 又可以作为工作站, 没有专用的服务器, 也没有专用的工作站。对等网络是局域网常用的组网方式。在P2P网络环境中, 成千上万台彼此连接的计算机都处于对等的地位, 整个网络一般来说不依赖专用的集中服务器。网络中的每一台计算机既能充当网络服务的请求者, 又对其他计算机的请求作出响应, 提供资源和服务。通常这些资源和服务包括信息的共享和交换、计算资源 (如CPU的共享) 、存储共享 (如缓存和磁盘空间的使用) 等。

2 P2P模式与C/S模式的比较

P2P相对于C/S来说, 是另一种计算模式。在C/S模式中, 客户端或工作站的所有计算需求和数据读取都需要从服务器中获得, 所以相对于较多的客户端或工作站, 服务器就有一定的局限。其中最显著的两个局限是:一对多处理能力和单点失效的风险。一对多处理能力, 取决于服务器的计算处理能力和服务器介入网络的带宽和网络的稳定性;单点失效风险, 是指在整体的影响因数中, 只有一点出现异常的情况, 此种情况无法冗余出现, 即如果服务器或连接服务器的网络节点出现故障, 就会导致整个网络或整个服务模式出现故障, 且无法恢复。但在P2P模式下, 每个节点都可以从其他节点获取资源和服务, 也可以向其他节点提供资源和服务, 所以P2P是分布式的, 可以有效解决C/S模式下的局限性。

P2P模式和C/S模式的主要区别有以下几点。

2.1 可扩充性

在C/S模式下, 所有节点的客户端或工作站都依赖于服务器, 服务器的性能会随着客户端或工作站的增加而逐渐减弱。为了保证服务器的有效运行和及时反映能力, 需要制约客户端或工作站数目的增长,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系统的扩充性。

在P2P模式下, 每个客户端或工作站都有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 很少依赖或者基本不依赖中央服务器, 因此客户端或工作站的增长并不会导致中央服务器的处理能力下降, 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系统的处理能力和冗余性, 使系统的整体性能上升, 所以P2P模式的系统扩充性很强。

2.2 可延续性

在C/S模式下, 大部分的资源获取和计算工作都由服务器来完成, 当服务器发生故障或连接服务器的网络节点出现故障, 会导致所有客户端或工作站无法工作, 整个系统瘫痪, 造成单点失效的情况, 所以系统的可延续性较差。

在P2P模式下, 由于每一个客户端或工作站都可以向其他的客户端或工作站提供资源和服务, 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每一个客户端或工作站都是一台服务器, 当某台为其他客户端或工作站提供资源和服务的服务器失效时, 其他客户端或工作站就可以承担服务器的角色, 接管发生故障的服务器的工作, 从而使系统的可延续性大大提高。

2.3 安全性

在C/S模式下, 整个应用系统的资源存储、用户管理和数据运算都在服务器上处理, 所以只需确保服务器的安全, 就能有效保障整个系统的安全, 安全性较高。

在P2P模式下, 每一个结点既可以充当服务器又可以充当客户端或工作站, 因此系统的安全管理比较困难。对于P2P系统, 目前还没有十分行之有效的安全解决方案。

2.4 资源可维护性

在C/S模式下, 共享资源都集中存放在服务器上, 资源的查找、更新较为简单, 数据的备份、恢复也容易实现, 资源可维护性较好。

在P2P模式下, 共享资源存放在系统中的任何一台客户机上, 资源的查找、更新比较复杂, 数据备份工作也更困难, 可维护性差。

2.5 网络通信性能

在C/S模式下, 网络通讯主要集中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 客户机与客户机之间一般并无直接交互行为。

在P2P模式下, 客户机和其他客户机之间有频繁的数据通讯, P2P模式需要占用更多的网络带宽。

3 基于文件分发问题的两种模式的比较

文件分发问题是测试一个系统网络容量和反应速度的常用方法, 文件分发的过程是从单一服务器向大量对等的客户端或工作站分发大容量的文件。从分开文件开始计时, 到所有客户端或工作站都收取到文件所耗用的时间就是分发时间, 分发时间是衡量一个系统的重要指标。

服务器将一个文件分发给一组固定的对等方, 通过因特网相连。一个C/S和P2P都适用的简单定量模型:us表示服务器接入链路的上载速率, ui表示第i个对等方接入链路的上载速率;di表示第i个对等方接入链路的下载速率;F表示被分发的文件长度;N表示要获得文件副本的对等方的数量;DCS和DP2P分别是返两种体系结极下N个对等方得到文件副本所需要的分发时间。

在C/S体系结构中, 服务器须向每个对等方传输一个文件副本, 假设服务器上载速率是us, 则:该服务器需要传输的总的文件大小为NF比特。对服务器来说, 分发该文件的N个副本至少需要NF/us。设dmin表示N个对等方中下载速率最小的那个对等方的下载速率, 即dmin=min{d1, d2, …, d N}。下载速率最小的对等方至少需要F/dmin秒下载时间。因此, 最小分发时间至少为F/dmin。因此, C/S体系结构的需要的最小分发时间的计算公式为:

由上式可以计算出, DCS随着对等方数量N的增加而线性增加。

在P2P体系结构中, 分发时间的计算方法相对于C/S要复杂得多, 因为在P2P模式中, 在每个对等方接收到文件数据后, 它可以利用自己的上载能力, 重新将它得到的文件数据继续分发给其他对等方, 并且每个对等方分发其文件的算法可能各不相同。

因此定义在文件分发的初始阶段, 此时只有服务器拥有文件。为了使某个对等方得到整个文件, 服务器必须经其接入链路, 至少将该文件发送一次。因此, 对服务器来说, 最小分发时间至少需要F/us。类似于客户机/服务器体系下的结论, P2P体系结极中下载速率最小的对等方也至少需要F/dmin秒才能获得整个文件。因此其最小分发时间至少为F/dmin。P2P系统的总上载能力等于服务器和每个对等机的上载速率, 即:

系统必须向N个对等方的每个上载F比特, 因此总共上载NF比特。这不可能以快于utotal的速率完成。所以:最小分发时间至少是NF/utotal。

综合以上三点, 可以得到P2P体系结构下的最小分发时间计算公式为:

假设所有对等方的上传速度相同, 服务器的传输速率比对等方高10倍则:

由上式可以看出, 在P2P体系结构下文件分发时间不会随着对等方N增长而线性增长, 而是接近单个对等方的分发时间。

具体比较如图1。

4 P2P与C/S体系结构的应用

P2P与C/S各有优缺点, 所以在不同的系统中可以根据系统需求的不同作出选择。需要强调集中控制、集中管理以及安全性较高的系统, 可以选择C/S模式。而对于强调网络数据直接共享以及网上直接交互的系统, 则应选择P2P模式。

参考文献

[1]徐磊.计算机网络原理与实践,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刘习华等.网络工程.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4.

浅谈p2p技术 篇3

关键词:P2P分布式数据库查询

0引言

在当今,分布式数据库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如各大企业,集团。公司。银行等。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就是把这些组织中的数据信息联系在一起,提供桥梁的作用。下面主要介绍了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如何使用P2P技术以及怎样高效的实现数据的查询。

1P2P技术

P2P是(Peer-to-Peer)缩写,意为点对点,对等网络计算,或称为对等联网。简单说,P2P就是点对点通信。可以定义为网络中的各计算机之间通过直接交换信息共享计算机资源和服务,对等计算机兼有客户机和服务器的功能。在这种网络中每个节点的计算机地位相同,可直接互连实现各种资源的共享,不需要依赖集中式服务器支持。近来P2P技术正日益受到重视,在大型分布式数据库中采用此技术比采用C/S技术具有很多的优点,如节省投资,更高的文件共享率等。

如今,对等网络技术正逐渐成为计算机网络的一个热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宽带技术的飞速发展,P2P技术在加强网络上人们的交流、信息交换、分布计算等方面大有前途。网络上现有的许多服务都采用了P2P的技术,它越来越受到网络用户的关注和喜爱。比如即时通信系统ICQ、MSN以及国内广泛使用的QQ是最流行的P2P应用。每年都有新的P2P软件出现,吸引网络用户的使用。在人们的使用中,其实最多的还是对数据信息的查询,采用P2P技术,是网络的计算模式从集中式向分布式偏移,处理的数据从中央服务器转向各个终端客户机。即使某个或某些节点的数据库出现问题,也不会影响其它节点问的通信。

2基于P2P技术的数据库系统

最初的分布式数据库管理都是基于客户服务器架构的,通过一个功能强大的服务器为组织内成员提供协作。而现在的大型数据库系统采用P2P技术,让人们通过互联网直接交互,人们在网络上进行信息的沟通更直接、更实时。网络中如果各节点间的数据服务是对等的,就构成了P2P数据系统。

传统的C/S、B,s模式,采用的是一种集中的手段,所有数据资料都存放在大型服务器上,每台客户机都要被动地从服务器上读取信息,并且客户机之间不具有直接交互能力。在这样的集中式数据库中,对服务器配置的要求很高;一旦服务器或者某个终端出现问题,将有可能影响整个网络的运行。其实,C/S模式下的数据查询完全依赖于中心节点服务器,没有服务器,网络就没有任何意义。而在对等网络中,每个节点的地位都是相同的,具备客户端和服务器双重特性,可以同时作为服务使用者和服务提供者。这使人们在Intemet上的共享行为被提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使人们以更主动深刻的方式参与到网络中去,每个人都能为网络的资源和功能扩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总之,P2P的技术在数据传输与文件共享,分布式运算等方面应用很广泛。

当今企业。尤其是那些地理位置分散而管理又需集中的大集团,使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符合它们的管理思想和经营方式。在这些全国或全球性的公司,数据通常就已经是分布了。这种情况下,对于处理复杂大型的问题可以分别由各终端的部门完成,最后再汇总。然而整个信息是分离的,需要解决信息的共享问题。P2P技术的出现使企业中各部门信息的通信变得更容易了。

3数据库中的查询问题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数据通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人们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应用最多的其实就是信息查询。归根结底,就是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查询。数据库中使用P2P技术可以使数据更有效地分布到网络边缘,提高资源利用率。由于传统数据库系统的资源利用率低,各节点是静态定义的,它们的数据虽然可以共享,但没有预先的规则,而且扩展性、灵活性较差,这给查询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在数据库系统中引入P2P技术不需要功能强大的中心服务器的支持,而是对等点之间通过直接互连实现信息资源、处理器资源、存储资源的全面共享。

P2P网络结构基本可分为纯P2P系统、中心文件目录,分布式文件系统、有中间服务器三种不同的结构。P2P技术是一种基于网络环境的技术,所以针对这一特性,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P2P应用是对于互联网上众多计算机的,所以要考虑那些低端的不具备服务器那样强的联网能力的普通个人电脑。其次,在P2P技术中需要有关于数据描述和交换的协议。第三,构造一个合适的网络拓扑结构能快速准确地发现对等点。如何从网络中的海量数据库信息中快速地查找到需要的信息是一个看似简单其实很困难的事情。P2P网络模式中节点之间的动态对等关系是高效搜索信息的有力保证。它可以保证搜索的实时性,达到令人惊叹的搜索深度。除了以上三点,还有数据库的管理机制、数据的安全等问题。

不妨将整个的查询过程简洁地用两个步骤四个字来概括,即“搜索”,“定位”。搜索中尽量减少经过的节点数可以提高速度;同时引导数据流向“有用的区域”。这里所说的”有用”是相对的,不同的信息搜索“有用的区域”也不一样。根据不同的情况,可不同程度的采用宽度优先或深度优先的策略。高效的搜索方法可以减少请求服务和信息处理的时间。查询也有很多方式,最常见的是关键宇查询。对普通的计算机用户而言,上网的过程中经常使用这个方法。合适的关键宇对查询结果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其实,合适的关键宇可以引导查询走向“有用的区域”。对于专业的编程技术人员,在程序中对数据库进行信息查询使用最多的就是查询语言了,比如结构化查询语言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SQL是一种数据库查询和程序设计语言,用于存取数据以及查询、更新和管理关系数据库系统。SQL同时也是数据库脚本文件的扩展名。由于它的嵌入性,在程序中使用的非常多。

4总结

p2p理财分析 篇4

一、P2P理财定义

P2P理财就是通过互联网理财,即个人对个人,又称点对点网络借贷,是指以公司为中介机构,把借贷双方对接起来实现各自的借贷需求。借款方可以是无抵押贷款或是有抵押贷款,而中介一般是收取双方或单方的手续费为盈利目的或者是赚取一定息差为盈利目的的新型理财模式。[1-2] P2P直接将人们联系起来,让人们通过互联网直接交互。使得网络上的沟通变得容易、更直接共享和交互,真正消除中间商,为企业与个人提供更大的方便。

二、P2P问题分析

P2P理财经历了近一年的风风雨雨,很多原来我们以为对的选择标准,都在变化,曾经认为重要的,现在可能无关紧要,比如CCTV的广告=有背景、实力=安全,曾经认为无足轻重的,现在却越发重要起来,比如详尽的信息披露、团队的专业能力等等今天再回头来看,我认为选择P2P借贷平台,除了通常说的资金托管、平台背景这些表面的东西之外,更应注重实质的考察,在透明的前提下,注重对人的考察、对项目的考察和平台系统安全性的考察。

三、投资风险

就像任何投资都存在风险一样,P2P的投资风险,主要有几类,从高到底分别是:

1、跑路风险

2、坏账风险

3、逾期风险

4、流动性风险

5、政策风险

下面分别做个简要说明:

1、跑路风险:平台卷款消失了

定义:这是P2P行业目前最大的风险,也是最常见的风险。本质是平台骗取投资人的巨额资金后,玩人间消失,让投资者欲哭无泪。

风险来源:

这种风险产生的原因,一般都是成立平台的人,本来就是来诈骗的,他们往往用高息来吸引客户,大部分项目也是虚构的,吸引来的资金会被转移,落入自己腰包。

防范措施:

这种跑路平台,根据我们的观察,其实从一些表面的特征,就可以识别出来。比如网站做的很山寨;核心团队的介绍很low,层次普遍不高;往往给出很高的利息来吸引人;项目披露的信息简单,缺少证明文件;没有做资金托管;运营时间短。

2、坏账风险:借钱的人还不了钱了

定义:坏账风险,就是平台从投资者那里募集了资金,然后发放给某个借款人,结果到期了,借款人由于各种原因,无法还款,并且是没有还款的可能,比如借款人的企业破产了。

无法还款的同时,借款人也没有抵押物可以处臵,或者虽然有抵押物,但是抵押物已经抵给了别人,清偿顺序上看,我们是最后一个,这时,坏账风险才成立。

即,借款人无法还款,同时没有其他抵押物可以用来补偿。

风险来源:

坏账风险,通常是由于平台审查不严,风险控制不到位、不专业造成的。比如,平台没有详细调查借款人的银行信用记录,也没有办理抵押或者质押手续。

这种平台,并没有欺诈的企图,只是团队能力较弱,没有信贷方面的资深人士,过于冒进!前期也出现过一些非常有名的互联网公司旗下的平台出现问题,就属于这种情况!

防范措施:

如果识别平台的坏账率,是个较难的课题。因为这是个非常绝密的数字,平台都不会对外公布。

一个可行的方法是,看看这个平台主要的项目都集中在什么领域?

如果都是房地产领域,或者加工制造业,那就风险比较大。

另外一个方法,就是看看逾期的情况多不多,如果经常逾期,那说明项目出问题的几率也是比较大。

3、逾期风险:借款的人无法按时还款

定义:

相对于坏账风险,逾期风险要小许多,意思是借款的人能够还钱,只是无法在约定的时间还;或者即使还不了,可以变卖他的资产,来还款。

风险来源:

这种风险,主要还是由于平台的风控措施不力,在贷后的跟踪上没有今早发现问题。比如,到该还款的前一天,才知道借款人没有钱还,那肯定无法采取任何补救措施了。

具体数据:

5月28日,有关机构发布了一份2015年一季度“中国网贷评价体系”评价报告。这份报告表明,一季度参评25家平台的总成交量增幅放缓。从参评平台报送的逾期数据来看,一季度90天以上的同账期的逾期率最高为2.8%(不含陆金所),最低为0,半数平台在0-1之间。

但这个数据还是有点虚。

但是根据金元宝理财团队对P2P行业的研究,估计P2P行业整体的逾期率超过12%。小贷公司的逾期率尚且在9%至12%左右,因此网贷行业的逾期率只会高于这一数字而不会更低。

防范措施:

投资P2P,逾期有时候很难避免。尽量选择专业化的平台,并且均有抵押或者质押物的平台。少投信用标。

如果一个平台,合伙人都没有过硬的信贷工作经历,我是绝对不会投的!

4、流动性风险:账户的钱提不出来

定义:

大部分P2P,都会给你一个虚拟账户,先充值后投标;还款也是进入这个虚拟账户,然后你可以提现。

所谓流动性风险就是,你去提现时,发现提不出来,然后平台用各种理由来搪塞;最后实在不行了,才告诉你,银行账户没钱了,要等等。

风险来源:

这种平台,肯定是搞资金池的,只有搞资金池,才会出现这种有钱提不出来的情况。所谓资金池,就是你的钱是直接进平台的银行账户,然后平台再来调配资金。这是国家命令禁止的行为。

这种情况下,平台挪用了资金去做其他事,比如挪用自己去炒股,结果这两天股市暴跌,那这个窟窿肯定补不回来,就会出现提现困难或者限制提现。

防范措施:

这种搞资金池的平台,一定要远离。

识别的方法也很简单,就是有没有做资金托管。是否做了资金托管,可以向做托管的第三方支付机构求证!

5、政策风险:国家不让平台搞了 政策风险,就是国家出台一系列管制措施,让不符合条件的平台歇业。这种风险,不是主要的风险,选择注册资本3000万以上,不做资金池的,不做自融的平台,基本都没有这个风险!

四、如何规避风险

1、企业资质

首先要认真考察平台的各类资质,比如股东背景、注册资金等。如果可能的话,建议投资人去自己选择的P2P理财平台办公场所实地考察,避免 连办公场所都没有的纯虚构平台。其次,投资人要考察平台提供的各项资料是否属实。可以通过平台是否放出借款人的个人资料及借款合同供投资人查看来判断资料是否真实。

2、团队实力

平台的风控团队,主要看P2P理财平台团队是否具有行业经验,再有就是查看团队的技术实力,防止网站因为安全问题而导致数据丢失或资料泄露。

3、年化率

先不说“贷款利率不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4倍”的法律规定,单计算借款人融资成本来说,如果某个网贷平台给投资者的收益在18%以上,加上平台运营成本、利润和风险,企业的融资成本肯定要在30%以上。可以说,几乎没有借款人可以承担这么高的贷款成本。目前比较合理的收益范围在8-15%左右。

4、风控能力

P2P理财平台是否是进行了严格的资料审核,当面审核,以及对借款项目实地的调查。而借款人回访和催收制度是保证收回借款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切实、及时掌握其最新情况目前来看已经成为降低坏账率的关键。

5、第三方托管平台

自身是否使用第三方托管支付,投资人投标资金直接有第三方平台托管,如富友第三方支付系统,投资人可在帐号中看到资金变动信息包括充值、提现等。信息是平台单向同步至托管机构,可能无法进行第三方校验,但是至少可以保证账户信息的完整可查,方便发生逾期、跑路事件后平台单方删除用户信息随手贷提醒用户此时可根据第三方支付及回款的流水信息进行追责。

6、担保问题

银监会明确规定了P2P理财平台本身不能进行担保,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调查企业的安全保障模式,了解企业是否属于平台本身担 保,如果是平台自己担保,则要谨慎选择。资金是由第三方支付平台或者银行进行托管的话,则资金池 很难被挪用,所以推荐大家选择资金第三方托管的平台。

7、资金去向/及时回款

在选择平台投标的同时应注意借款人的借款用途,借款资金用途。到回款时手机接收到的回款信息是否标注借款人信息,如标注平台信息或平台法人信息,那么这样的平台应尽早撤离,正确的回款信息会标注平台公司名某个标的的借款人还款,而不是平台公司名及法人名。平台回款期出现延后的,也应加强防范,出现延后回款的说明两点,一是平台没有风险备付金来做借款人逾期还款的风险预防,二是平台自身自融或资金链出现短期或长期问题。

总之,投资者只要保持谨慎和理性,把握一定的原则,尤其在投资前,需从各方面来考察平台,选择到稳定安全的平台,就可以从容的玩转P2P理财了。

五、行业现状

最近,朋友A总是失眠,问他原因,说是投资了太多P2P理财产品,现在有点不放心了。他解释道,现在把钱放在银行或者余额宝都没有啥利息,在看到某家P2P平台的广告后,才了解到还有这么高的收益率的产品,就慢慢不断投入,现在投进去的钱差不多是全部积蓄。直到最近,在某论坛看到关于P2P理财方面的介绍,才意识到了风险。也想着把钱提出来,但那个平台的产品还没有到期,申请了也没用。

他现在有点慌了,看到我是做这一块的,就问我该怎么办?我看了他投资的平台,这是典型的问题型平台,最明显的就是平台没有资金托管,也就是我朋友投资的钱可能直接进入了老板的腰包了。像他这样的情况应该不是个案,今天给大家讲讲这个行业的现状,大家参考下:

1、用户的钱进来了 七成平台却不能好好花

众所周知,投资人资金流入平台后,平台需要引进相应的项目跟它匹配,这样投资人才能享受利息收入,融资人顺利融到资金,平台也能收取一定费用,这样平台才能正常运营。而现在,平台却很难找到这样好的项目,也就是说融资人的质量较差,还款能力有问题。

据融360调研结果显示,超过7成的受调研平台表示项目来源相对缺乏,投资人的资金处于闲臵状态。那么问题来了,投资人的资金进来后,不能就这样放着吧?那投资人肯定就拍拍屁股走人了,平台花那么多钱让用户进来注册投资,就白花了。但是随随便便找些融资人,连能否还的上钱都没有保障,平台也不愿这么冒险。于是,很多P2P平台都推出了活期理财产品。

2、P2P理财平台在用张三的钱还给李四 随时可能崩盘

P2P理财平台缺少好项目的情况下,为了不让用户流失,平台就先把用户资金归集起来,甚至有平台短期内用新进入用户的钱来还老用户的本金和利息,也就是行业常说的“借新还旧”、“拆东墙补西墙”,这也对平台自身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一旦平台遭遇用户大量提现,平台很可能拿不出那么多钱出来而崩盘。

3、95%的P2P理财不符合监管要求 钱随时被挪走

p2p开题报告 篇5

p2p开题报告一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Peer-to-Peer(P2P)网络毫无疑问是当今的热点技术主题。Napster和Gnutella的广泛使用证明了P2P应用的强大潜力。随着P2P网络技术的发展,利用P2P 即时网络技术在通讯平台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P2P 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服务器客户端(C/ S) 的交流模式,使得利用网络开展即时通讯成为可能。利用P2P 即时网络技术可以有效的减少通讯费用,且具有较高的传输效率,相比于传统的BBS、电子邮件等通讯方式,提高了用户之间的互动性。

国外开展P2P研究的学术团体主要包括P2P工作组(P2PWG) 、全球网格论坛(Global Grid Forum ,GGF) 。P2P工作组成立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加速P2P计算基础设施的建立和相应的标准化工作。P2PWG成立之后,对P2P计算中的术语进行了统一,也形成相关的草案,但是在标准化工作方面工作进展缓慢。目前P2PWG已经和GGF合并,由该论坛管理P2P计算相关的工作。GGF负责网格计算和P2P计算等相关的标准化工作。

从国外公司对P2P计算的支持力度来看,Microsoft公司、Sun公司和Intel公司投入较大。Microsoft公司成立了Pastry项目组,主要负责P2P计算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工作。目前Microsoft公司已经发布了基于Pastry的软件包SimPastry/ VisPastry。Rice大学也在Pastry的基础之上发布了FreePastry软件包。

在国内,Maze 是北京大学网络实验室开发的一个中心控制与对等连接相融合的对等计算文件共享系统,在结构上类似Napster,对等计算搜索方法类似于Gnutella。网络上的一台计算机,不论是在内网还是外网,可以通过安装运行Maze的客户端软件自由加入和退出Maze系统。每个节点可以将自己的一个或多个目录下的文件共享给系统的其他成员,也可以分享其他成员的资源。Maze支持基于关键字的资源检索,也可以通过好友关系直接获得。

Granary是清华大学自主开发的对等计算存储服务系统。它以对象格式存储数据。另外,Granary设计了专门的结点信息收集算法PeerWindow的结构化覆盖网络路由协议Tourist。

AnySee是华中科大设计研发的视频直播系统。它采用了一对多的服务模式,支持部分NAT和防火墙的穿越,提高了视频直播系统的可扩展性;同时,它利用近播原则、分域调度的思想,使用Landmark路标算法直接建树的方式构建应用层上的组播树,克服了ESM等一对多模式系统由联接图的构造和维护带来的负载影响。

Android是Google公司于11月5日推出的手机操作系统,经过几年的发展,Android平台在智能移动领域已经占有不小的份额,由Google为首的40多家移动通信领域的领军企业组成开放手机联盟(OHA)。目前,国内外对在Android平台下开发应用程序的热情很高,开发Android平台下的即时通信软件也层出不穷,其中涌现了许多有价值的开源社区以及一些第三方做的框架,例如: beem-project.com,Android Asmack等等,这对于完成Android平台下的即时通信软件有着阶段性的贡献,还有许许多多Android爱好者在一些论坛和博客中,例如最有名的CSDN,共同交流和完善中这个Android即时通信系统,给用户的体验也越来越好;这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对Android软件开发的研究当中,因为它是开源的,因为它有许许多多的志同道合的人能够进行交流,并且从中获取经验和进步;深深地被吸引后,我也怀着对Android平台学习的热情,看中这个行业的发展,想在这个领域有所发展,于是我选择了开源项目比较丰富,对于个人来说实用性比较强的即时通信系统的研究,并想借用P2P技术实现数据网络通信系统软件的设计与测试;希望通过对此设计研究过后,能够完成对Android平台及P2P技术有个整体的学习和掌握,掌握开发Android程序的流程,Android平台下的程序设计模式以及对Android程序框架,内核有个基本认识,为以后更深入的研究打好基础。

我选择的设计项目是“基于Android的点到点通信”,基于p2p的即时聊天和文件传输软件的实现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基于p2p的软件的实现原理和过程,为我们以后开发一些大型的p2p的软件提供了技术上的保证。同时该软件能够用于局域网的通信和传输文件,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我选择此课题的目的在于想充分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和锻炼自己综合学习的能力,为以后做更深入的研究、发展和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在Android手机如此流行的潮流推动下,本课题主要介绍了实现一个

Android平台的通信系统的简易设计,系统主要是不借助第三方服务器,利用P2P方法基于数据网络的通信,实现客户端之间的通信功能,提供好友的实时状态,实现移动终端设备与PC端的互通,使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移动终端的即时通信系统的客户端随时随地与他人进行即时消息通信。 Android是基于Linux操作系统和Java面向对象编程语言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平台;P2P是一种分布式网络,网络的参与者共享他们所共有的硬件资源(处理能力、储存能力、网络连接能力、打印机等),这些共享资源通过网络提供服务和内容,能够被其他对等节点(Peer)直接访问而无需经过中间实体。

于是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熟悉并掌握android开发的基本技能,能够运用Android SDK及其开发工具,在Eclipse集成开发环境中设计实现一个在Android平台下,不借助第三方服务器利用P2P方法的数据网络通信,至少可以实现用户之间文本的发送与接收。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1)P2P系统与传统的C/S系统有着不同的拓扑结构,C/S系统拓扑结构多为集中式,而P2P系统则为分布式。P2P系统在构造过程中需要解决系统中所包含的大量结点如何命名、组织以及确定结点的加入/离开方式、出错恢复等问题。

(2)由于用户对网络的应用要求日趋多样化, 设计中要考虑到系统的易扩展性问题。

(3)设计UDP包通过NAT网关过程中,由于本系统基于P2P网络, NAT的存在主要给该系统带来了如下问题:① 内网主机的IP地址是虚拟的, 不能在In ternet上通信, 因而内网主机对外网通常是不可见的。② 即使内网主机的IP地址已知, NAT 仍然阻止外网主机主动访问内网主机。③ 内网主机可以作为客户机访问外网, 但不能作为服务器向外网提供服务。

(4)由于文件传输对可靠性、准确性要求较高, 故要解决系统在文件传输模块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问题。

(5)UDP协议是一种不可靠的传输方式, 它不能保证数据安全无误地到达对方。

三、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

1、文献研究:通过对参考文献的阅读与研究,熟悉P2P数据通信,掌握其基础原理和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

2、Android开发软件学习:通过相关书籍,熟悉并掌握android开发的基本技能,能够运用Android SDK及其开发工具,在Eclipse集成开发环境中创建工程,并掌握工程内各个文件的功能及其运用,方便以后的程序编程工作。

3、聊天程序功能的实现:进行程序编写,实现聊天系统各个模块的功能。本系统采用层次结构模型, 这样既符合现代软件工程的思想, “分而治之”, 又使得每一层次完成的任务相对独立, 层与层之间通过定义明确的接口进行交互, 便于系统维护与扩展, 并且有利于复用已经存在的部件,从而提高开发效率。

主要功能:客户端功能主要包括用户注册、登录、离线、消息发送、文件发送及好友详细信息查看。服务器端功能主要包括接受用户注册、接受用户登录和接受用户离线。

整个过程主要包括:

(1)网络通信功能设计与实现:本系统中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的两个网络通信类CC lientSocket与CServerSocket均为CA syncSocket的派生类。由于本系统采用数据报套接字,因此在结束段,CAsyncSocket的成员函数OnReceive(int nError Code)负责接收来自各个节点的消息, 然后根据消息的类型, 进行不同的处理。

(2)用户界面设计与实现:本系统通过一个类CU serOn lineInfo 来管理在线用户的地址信息, 它包括一个U serInfo结构的数组来记录在线用户的地址信息, 并且定义了添加、删除、查询等操作。主界面中的头像顺序与该U serInfo 数组的顺序一致, 即界面上第一个头像的地址信息由UserInfo数组的第一项来记录。用户选择要进行聊天的好友的头像, 系统根据用户选择的头像的顺序号来查询地址信息列表, 得到对方的IP地址与端口号,从而与对方实现通信。

(3)UDP包通过NAT网关:本系统采用如下方法:① 服务器设置于具有合法IP地址的主机。② 服务器提取客户端发来数据的源地址作为通信的地址, 并将提取的地址与客户端发来的地址相比, 若不同则说明该主机经过了地址转换, 为NAT 后的主机。③ 服务器将转换后的IP地址与端口号通知NAT后的主机, 该主机收到通知消息后则定期向NAT发送消息以保证端口映射关系不被解除, 该消息的目的地址为服务器发来的通知消息中的转换后的IP地址与端口号。

(4)文件传输功能设计与实现:本系统的文件传输模块采用了流式套接字, 通过TCP的可靠传输机制来确保文件传输的正确性, 但文件传输进行前发送方与接受方的一些协商信息还是采用数据报套接字。

(5)UDP 可靠传输机制的实现:本系统在应用层要增加可靠性控制机制, 具体做法是仿照TCP协议采用超时重传的策略。

4、对软件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得出P2P技术存在的主要优缺点。

四、研究工作进度

第1—2周:通过Android相关书籍及网上相关视频学习,熟悉并学会运用Eclipse进行Android环境搭建。

第3—4周:查找资料,熟悉课题内容,完成开题报告与文献综述。 第5—6周:学习Java、Android等相关基础知识,初步完成系统的设计流程。

第7—8周:分析基于Android平台的P2P数据通信系统的开发过程,进行聊天系统基本功能的实现。

第9—10周:必要情况下进行扩展功能研究与实现。

第11—12周:完成整个程序的编制,并进行程序调试与优化。 第13—15周:研究结果整理和总结。

第16—17周:书写毕业论文,课题总结答辩。

五、主要参考文献

1、王家林. Android 4.0网络编程详解.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01

2、孙玉钰. 基于P2P网络的聊天系统的研发. [吉林长春:长春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02.10

3、蔡立维. 基于Android平台的简易即时通信设计与实现. [武汉理工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2012.

4、基于Java即时聊天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内江师范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09

5、高明鹏. 基于XMPP协议的Android手机即时通信应用研究与实现.[南昌大学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12.06.05

6、关峪. 基于P2P技术的即时通信系统研究与实现. [北京交通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2006.11

7、江凤莲. P2P技术综述. [福建:龙岩学院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2011.01

8、赵振铎. P2P即时网络技术在通信平台中的应用. [内蒙古牙克石市联通公司],.08

9、结构化P2P网络资源定位模型相关研究. [豆丁网],2012.11

10、孙馨梅. 对多种即时通信系统开发技术的简要探讨. [黑龙江哈尔滨:黑龙江电信国脉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11、李清河. 对即时通信系统开发相关技术的研究. [北京艺华通电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P2P技术发展综述 篇6

对于P2P技术的发展,一方面使P2P技术在网络中应用呈现多样化特征;另一方面P2P在网络构建上发挥出一种思想观念的作用。当然,要了解它的一个发展方向,还要从它的一个基本概念和应用开始展开讨论。

P2P是peertopeer的缩写,peer在英语里有“地位、能力、同等者”、“同事”和“伙伴等”的意义。那么P2P就可以理解为“伙伴对伙伴”的意思。在网络上就可以理解为一对一的交流。

1 P2P软件应用的发展历史

当然,在我们今天说到P2P的时候可能会觉得是一个网络上的新兴技术或者概念,早在十多年之前,互联网最基本的协议TCT/IP其实并没有我们现在的服务器和客户机的概念,他们都同时具有服务器和客户机的功能,所有的设备都是平等的,这个时候P2P就是互联网整体架构的基础。只是随着发展出现了服务器和客户机的结构。

也许你知道并且记得早在1998年,有一个程序叫做Nap ster,它是由当时只有18岁的美国波士顿大学的学生萧恩.樊宁编写的一个在网上查找音乐的软件,当时有很多音乐爱好者开始使用这个软件,它开始了P2P软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到了今天,P2P技术地应用更为广泛,也许你不知道P2P技术,但你一定曾经或者现在正在使用它,例如:ICQ、QQ、MSN等通讯软件或者象讯雷这样的下载软件。他们允许用户之间直接的沟通、交换信息、文件。

2 P2P技术的应用

P2P技术的应用发展方向主要有以下应用:(1)ICQ、Skype类的即时通信应用。两个或多个用户互相使用文字、语音或视频进行交流。利用P2P技术可以弱化甚至摆脱对服务器的依赖,这样的通信更接近人与人的通信模式;(2)海量存储类数据存储应用,如Microsoft提出的Farsite。在网络上将存储对象分散化存放,而不像现在放置在专用服务器,可以减轻服务器负担,增加数据的可靠性和传输速度;(3)Napster、BT类文档交换应用。实现数据和文件共享,使用者可以直接从任意一台安装同类软件的PC下载及上传文件,而不是从服务器上传及下载。用户可以检索、复制共享的文件。软件自动发现最新的文件列表,发布者无需使用其他途径发布;(4)Infrasearch、Pointera类数据搜索及查询软件。用来在P2P网中完成信息检索,动态地将当前P2P网络中各个对等点的内容进行收集,并且有效地向用户传递;(5)Netbatch(Intel)类协同计算应用。现有实验可连接近1万台PC,利用它们的空闲时间进行协同计算,完成超级计算量的工作(如空间探测、分子生物学计算、芯片设计);(6)Groove类数据或行动协同应用,是基于P2P连接的软件工具,可以建立一个安全的企业级协同工作平台(P2P网),提供供求信息链上的互动信息沟通,如货品目录、库存及发货清单,帮助使用者进行经销渠道维护、客户服务和支持;(7)在线游戏类应用。许多双人及多人对弈网络游戏采用P2P技术交换数据。

3 P2P的技术发展障碍

在了解了P2P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之后,我们来看一看P2P技术在发展过程当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P2P技术的软件有其缺点,从诞生那天起,P2P就与版权问题和盈利问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能从来没有一个行业象唱片业这样,生存会因为一个小小的软件而受到如此深重的威胁。在国内,现在我们对于版权的问题制定的法律还不够完善,P2P的软件的发展还有一个相对与国外比较好的环境。

P2P技术的下载应用对于带宽有着很高的要求,他的下载方式使互联网出现堵塞。类似与BT这样的下载软件,它一般使用的带宽是几百Kbit/s,而我们的Web浏览器使用时带宽是10Kbit/s,普通下载在100Kbit/s以内,这就严重的影响了其他业务的服务质量。

4 P2P技术的发展展望

P2P技术发展中,论人们感到更多的是其局限性,但是,其应用又具有相当价值。单从P2P的技术角度出发,去推测它的发展,我们就会始终被局限在现有的网络架构里面。

由于IPV4的地址已经即将分配完毕。没有足够的IP地址为所有的电脑分配全球唯一的IP标识。因此不得不采用NAT等技术进行地址的翻译和转发。虽然通过端口映射等技术手段在NAT上实现内部电脑与Internet上电脑的间接互联也是可行的,但P2P技术为我们提供了更加直接和便捷的互联方式。由于P2P技术是基于IPV6协议的,而IPV6的地址分配量是一个惊人的天文数字。在这样一个“可以为地球上的每一粒砂子分配一个IP地址”的环境里,每一台电脑甚至每一个灯泡和开关都可以拥有IP地址。

P2P非常强调一个词:Serverless。Serverless的提出意味着P2P技术将Internet服务提供方式划分为3种即完全基于Serve(Serverbased);少量借助Server(with Server);完全脱离Server(non Server)。P2P主要面向后两种情况。“完全脱离Server”方式是P2P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也是P2P技术最终的目标。这种方式完全不需要Server的存在,所有Peer都是平等的,在P2P网络中所有的资源按照某种规则共享,同时任何Peer可以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地点加入到某个P2P网络群体中。而这一切都根本不需要Server的配合和支持,当然works better with server。然而,目前IM软件还是基于C/S模型设计的,用户的帐号、好友列表等信息都保存在Server上,甚至用户有时发出的消息也需要Server帮助转发。如果服务商的Server坏掉了或者正在检修,许多功能就会在一定时间内无法使用。很明显,P2P应用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依靠IPv6系统的实现。

5 结束语

P2P的火爆程度已经带动了网络中不少软件的蓬勃发展,另外,由于P2P流媒体传播正处于发展阶段,所以各品牌间的恶性竞争也是时有发生。希望不远的将来,在美好的P2P时代,我们都能在P2P网络中简单、愉快、安全地进行各种计算活动,一起感受P2P给我们带来的全新的体验。

摘要:简述了P2P技术发展历程及主要应用方向,分析了P2P技术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展望了P2P技术的发展前景。

浅谈p2p技术 篇7

关键词:P2P 拓扑结构 学习模式

中图分类号:TP39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07-0060-04

一、引言

每一种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都需要某种学习对象拓扑结构的支撑,它架构着学习对象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组织结构,主导教学信息传播等学习行为,使整个学习过程能按照教学模式的思想有效进行。随着网络、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的学习对象组织结构已不再适合当今学生自主、探索型学习模式的开展。P2P思想根据学生们单位时间的学习表现动态更新学习对象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对象之间的关系,使每个学生节点在学习过程中既是“客户端”又是辅助其他学生节点的“服务器”。

二、传统班级授课下的学习拓扑结构

传统的学习环境下以讲授教学为主,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导者,教学信息以单向传输为主。我们可以通过这种学习方式的拓扑结构图进一步分析,如图1所示。

图1传统学习的拓扑结构

教师:中心节点,负责提供核心服务、讲课、发布课程信息,组织整个学习过程和处理学生的发送请求(如问题解答)。

学生:周围节点,接受核心服务,发送问题至中心节点(提问)。

这种传统学习的拓扑结构与网络中星型拓扑结构相似(中心节点处于核心位置),其缺点在于:

1.对教师依赖性大。整个学习系统是否能优化循环取决于教师的水平,当处于中心位置的教师发布课程信息和处理学生问题的水平有限时,周围节点的学生发展就会受到限制。集讲课、学习评价、组织学习活动于一身的教师一旦在教学中出现了问题,整个学习系统就会陷入瘫痪。而且若长期位于该结构下,学生的学习活动会习惯于一种被动状态,过于依赖教师而缺乏自我个性。

2.交互性,实时性差。普通的中小学班级一个教师一般对应50个左右的学生,信息在某一时刻以单向传播为主,教师很难实时地了解传播动态及学生接受信息的情况。同时当老师和某一学生实行双向传播时往往会占用信道使得其他传播不能进行。而且在这个结构中,课堂上的固定位置也使讨论等学习方式仅仅在某一区域展开,学生节点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比较少或受到限制。

3.传播途径单一。传统学习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易造成一种传播疲劳,即在单一的传播方式中随着传播时间的延续学生会逐渐对信息失去兴趣。虽然多媒体的引入使得传播的形式多元化,但这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星型学习拓扑结构的缺陷。

4.难以做到因材施教。一对多的教师讲授传播过程使每个学生接受到的信息是一致的。然而,每个学生先前的知识结构、学习方法、认知方式、兴趣爱好等不同,所以这种教学传播过程难以兼顾到每个学生的个性。

虽然传统的学习拓扑结构不需要特殊的技术支持,实现起来比较方便,但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不再适合新的如探索、协作等学习模式,这也为基于P2P技术原理的学习模式的研究带来了必要性。

三、P2P多元虚拟学习平台及其特点

1.P2P技术原理

传统的客户端/服务器(C/S)的模式有一个缺陷:当客户端的数量过多或每个客户端在某一时刻向服务器发送的请求递增就会引起服务器的负载。而每个网络的带宽总是有限,在硬件能力范围之内的服务器处理效率总会有个限度,如果增加服务器的数量必然需要增加整个网络的成本。

在这种依赖中心的星型网络拓扑结构下,我们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总是想方设法地去提高中心的能力,却更加重了周围节点对中心的依赖。在这样的情况下,去中心化的P2P思想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P2P是Peer-to-Peer的缩写,Peer具有对等的含义,意为节点之间的性质和功能是大致相同的。它允许客户端和客户端之间直接建立虚拟连接,赋予了客户机为其他网络节点服务的权利。以基于P2P技术的下载工具BT为例,在下载某一资源时必须存在一个称为种子的资源点,但这一资源点并不仅仅只存在某一服务器上,而是游离在每一个下载节点,每一个节点在下载的同时也把已下载在本地的资源(部分资源)上传到整个网络上,使其成为第二个或第N个种子。

P2P模式打破了传统的中心提供服务、客户端接受服务的局限性,使客户端升级为某项服务的子服务器,相比传统的客户端/服务器(C/S)模式,不仅避免了因请求服务数递增而引起的解决服务力下降的问题,而是反其道而行,随着请求服务数递增,解决服务力亦在上升,因而出现了下载者越多下载速度越快的现象。

P2P在网络拓扑结构中应该属于网状结构,它有以下优点:

(1)中心节点不再是网络存在的主导力量,其他节点也减少了对其的依赖性。

(2)提高了整个结构的可靠性,如系统中某一节点出了问题亦不会影响到整个系统的运行。

(3)效率提高,由于在网络中不仅仅只有一个中心服务器,而且还存在一些子服务器,这样可以提高整个网络的效率。

2.P2P多元虚拟学习平台的概念及其特点

P2P虚拟学习平台是一个以P2P技术为基础、结构化学习为目的的平台式架构,通过网络、多媒体等技术让学生们能做到协作、竞争等多种学习方式并举,并根据去中心化原则严格要求平台中的每个成员都有一定的义务与权利的学习平台。它以点对点的方式来组织学习过程中的对象关系,并实现了学习对象在结构上的多元化架构和动态更新。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它实时记录各个学生节点的活动,根据一个事先制定的量规来评价其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并依此赋予他们不同的位置。例如,某个学生在一段时间内表现活跃,知识掌握情况比较好,教师就可以提升他为子学习过程的助理员,辅助其他同学学习。由于学生数据实时更新,学生们会积极地去努力和表现以达到助理员的标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间的交流都以数据形式被记录到平台上,而这些数据对所有学生开放、透明。每个学生节点既可以回顾自己以往的学习记录并进行反思,而且他人优秀的学习成果在平台上的展示也对自己有一种竞争紧迫感,促使学生更加自主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实时的形成性评价使整个学习活动形成了一个动态更替的良性循环。具体拓扑结构如图2所示。

图2P2P虚拟学习平台拓扑结构

教师节点:将教学材料、教学任务等放在学习平台上,可以以广播、组播、单播等形式和学生进行交流。

学生节点:接受教学信息,发送问题至学习平台,教师和其他学生均可看到。通过学习平台和老师或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基于该平台开展学习的主要特点为:

(1)学习目标不再是单一课时、单一学科的知识点,而是以过程方法的运用为主,并促使学生间形成互相协作竞争的自主探究式学习。由于传播过程由教师到学生分为“教师到平台”和“平台到学生”的两个阶段,信息传播由学生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学生对平台上学习资源的获取、分析、整合和利用能力成了整个学习过程的制约因素。并且学习目标的转变导致学生们需要通过该平台进行协作和竞争来提高个人运用信息的方法和能力。

(2)更注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助与评价,这也是它与传统课堂不同的地方。传统教育的评价以结果评价为主,如以教师打分为主的考试。而P2P学习平台侧重的是过程性评价,评价的权利也由教师向学生过渡。

(3)师生角色的变化:教师由信息发布者逐渐向教学情景设计者过渡。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下,教师的职责逐步从简单的课堂讲授知识转变为学习环境的创设。学生也由被动地接收知识变为主动地获取知识;从传播角度上看,学生和老师之间主动的双向传播代替了教师到学生的单向传播。

(4)节点的权利和义务:在这个学习平台中,每个学生不仅仅有得到平台信息、教学资源的权利,而且承担着为其他学习者解决问题的义务。他们既是信源也是信宿,既接受平台其他学生节点的服务,同时也扮演着子服务器的角色解决其他节点本身不能解决的问题。这也是该平台多元化思想的体现,主导整个学习过程的不再是老师这个核心节点,而是相互间不断以协作和竞争来提高为其他学生服务的学生节点。

3.P2P虚拟学习平台和普通虚拟学习社区的关系

近年有些学者提出了一种虚拟学习社区理论,但虚拟学习社区缺少一种严格的拓扑要求,没有对节点的权利和义务进行规划,这样往往会使资源中心化。虽然在虚拟学习社区中节点具有相同的权利,但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本身能力的不对等性,如学习差的学生仅仅只是提出问题,而不去独立地解决问题。长期下去使“差生”变成了“客户端”,好的学生变成了“服务器”。

而且社区的划分相当于把不同的学习任务分配给不同的节点,对其他学生节点不透明。而P2P虚拟学习平台则是把所有的学习资源,学习任务都集中于平台之上,这种集中和传统星型拓扑结构的集中不同,资源的来源都是用户的上传而并非服务器的提供,使得资源仅仅只是物理上的集中,而并非虚拟的集中。把学习任务直接在平台上分类,对所有学生节点都可见,意味着它的架构对所有节点都是透明的。

四、基于P2P技术原理的学习模式

1.概念与理论支持

基于P2P技术原理的学习模式是结合P2P多元虚拟学习平台运用奖励评价机制促进学习的协作与共享,促进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个人原本知识结构与外界情境环境交互的结果。而有意义的学习必然要学生们从个体认知水平出发把环境中的信息与个体的知识结构相结合,所以学习应该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去发现、去探索的过程。在传统的班级制学习对象组织结构之下,学习者长期处于接受信息的状态,教学信息的刺激很难引起学生们的相关注意,因此学生们学习策略会偏向机械的接受学习。自主探究、发现型学习模式需要不同于中心化的班级制学习对象拓扑结构的支撑,这种需求呼唤基于P2P技术原理的学习模式的出现。

在传统的学习模式下,竞争和协同等学习是教师有意引导和学生自发进行的,如何管理学习过程中的竞争和协同学习关系是协作学习策略的关键。仅依赖学生的自觉性是无法真正提高学生间的竞争意识,因此我们需要通过一种明确的奖励机制来认可学习者对他人的帮助,提高学生间的协作积极性。具体到P2P虚拟学习平台教学中,可以通过分数和权限等方式来奖励学习者提供的学习资源和对其他学习者的帮助,从而调节学习过程中竞争、协同等学习关系。该分数亦可作为总结性评价中的一个核心标准,对为团队做出贡献的学习者给予合理的激励。

2.基于P2P技术原理的学习流程

该模式的操作流程如图3所示。

图3基于P2P技术原理的学习模式操作流程

教师依据学生先前经验和课程标准确定学习主题以及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料,参考先行组织者策略创设认知冲突和学习环境,并根据学生的特质和任务结构划分学习小组。学习者在老师的引导下或自习、或听课、或以实验等手段进行学习,不断地对原有的学习资料进行评论或补充,进行小组协作学习等,P2P学习平台将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如互助学习、提问、解答其他同学问题等)进行记录并把对他们学习过程的评价公布在平台上,以刺激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积极性,平台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活动记录动态并更新学员结构,并在一定时段内形成相关的形成性评价,最终和学生的自评、互评、老师的评价计入总评价内。该模式体现了以下优点:

(1)记录学习活动,提高竞争可比性:传统班级制教学通常以期末考试等总结性评价为主,它虽对学习者的全程学习过程作出了全面的评价,但时间间隔久、评价方式单一,加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易了解到他人的一些学习情况,使学习竞争的可比性大大减低。基于P2P技术原理的学习模式强调每个学生在整个小组学习任务中的义务与权利,促进了小组内的互助和协作、小组间的竞争。

其中,竞争协作完成任务是整个学习过程的关键,而这一步也必须用P2P虚拟学习平台加以实现。因为在传统的班级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下,我们不易了解到他人在某节课上的学习情况,这使竞争失去了实时性和活力。而且教师很难一一统计到课堂上学生的协作互助情况,因此也很难将学生间的互助与协作等学习行为计入总体评价,从而挫伤了大部分学生的协作积极性。

(2)资源的共享:在以往的网络和学习环境中,我们很难真正做到资源的共享。如在中心服务器的网络结构中,资源的来源都集中在网络的中心,这与班级制学习中大量的教学信息集中在老师身上一样,资源的提供者教师和资源利用者学生在人数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加上信息的供不应求和学生不能很好地了解到教师资源的动态,让学生很难做到实时的资源利用。而且学生节点之间也缺少资源信息的沟通,使学生间的协作很难展开。

P2P虚拟学习平台将改变这样的现状,该平台根据一定的机制(如积分等方式)严格要求学生不再仅仅是资源的利用者,而且也向其他学生节点提供资源。如学习者上传的资源被他人下载就可得到一定的积分,相反就需减去积分。而且上传到平台上的资源对所有节点都透明,学生们比较容易地掌握更新信息,资源的来源和用处都将大大地扩张。

(3)提高效率:目前教学资源以多种形式呈现,除文本外,还有图像、音频、教学视频等。这些多媒体资源在传统低带宽的网络中很难实现实时快速的传输。而P2P虚拟学习平台从根本上提高了网络的速率,使资源、信息的上传与下载变得更快捷。长期来说,它还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传统的班级制等学习系统都是由教师直接组织的,万一处于中心的教师出了问题,那么整个教学系统很容易会处于瘫痪状态。而在P2P虚拟学习平台中,学生节点有了自己提供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教学系统处于一个更稳定的状态。

五、基于P2P多元虚拟平台的个案运用分析

目前网上流行一种贴吧,如百度贴吧、雅虎知识堂、爱问等等都是典型的P2P多元虚拟平台的运用。虽然他们并不是纯熟的运用于教与学中,也不符合严格意义上的组织结构和拓扑系统的要求,但从这些经典的个案上看,P2P思想的发展前景还是具有比较大的空间。

下面我们就以雅虎知识堂为例,分析它的实现步骤,如图4所示。

图4雅虎知识堂运行步骤

该平台拥有一个数据库(问题集),如网民甲将问题1上传至数据库中,这时网民乙通过浏览平台看到了问题1并进行解决后再上传至数据库,最后网民甲接受答案再通过平台把评价发给网民乙,这个过程就完成了网民甲和网民乙两个节点的P2P数据交换。平台管理者再根据一定的原则对问题数据库进行管理,按一些问题的关键词等对问题分类使节点通过搜索引擎等技术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每个节点都可以通过该平台与他人进行交流。

平台管理者同时还可以通过积分的形式对登录的用户进行管理,不同的评价可以获得不同的积分,如网民甲向平台上传资源,平台再根据其他网民的下载数给予他一定的积分,网民甲再根据获得的积分去下载其他网民的资源。通过这样的方式,P2P模式严格要求了在这个平台的用户既是问题的产生者又是问题的解决者。

六、结论与展望

P2P技术是网络发展的一项重要技术,它突破了传统的资源中心化。本文从传统学习拓扑结构和P2P虚拟学习平台的学习拓扑结构出发,剖析了P2P虚拟学习平台及基于P2P技术原理的学习模式的优点。目前我们通常注重的是它的技术上的意义,如其在BT等下载工具的运用。但从一种原理模型上分析,我们认为它亦是现代化网络化学习模式上的一种趋势。P2P作为一项新兴的技术,不论在技术原理还是教学应用上,它都是发展的一种趋向,相信它的路还很长。

参考文献:

[1]李俊青,李元振,王文宏.基于P2P的虚拟学习社区平台设计[J].现代情报,2006(6).

[2]邓春红,方群.一种基于P2P的新型网络学习模型[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上一篇:表达期望的句子下一篇:台山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