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心得体会(精选8篇)
静待花开
——《新教育》读后感 金堂县转龙镇小学
黄爽
至今还不能忘记第一次听到这个名词时的茫然与困惑——新教育!心底安然、毫无知觉,又觉得是上级给我们的一次“理论洗脑”,打心底的把它放在那个最不起眼的角落。不可否认,总有些机会外出学习,也羡慕那些优质小学精致的办学,习得些先进的教学理念,但我们总会给自己寻找这样那样的借口——农村小学家长素质不高、硬件设施不到位、信息蔽塞„„于是释然了,把教学质量落后、学生素质提不高都归咎于上述原因,一切都觉得是那么心安理得。
第一次接触新教育是在去年听钟艳老师的一节语文课,她把课外阅读巧妙地延伸进课堂,让我不由得惊叹,语文课原来可以这样上!这也是新教育提倡“营造书香校园”的一个体现,新教育明确指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才会是一个美丽的城市”。看着她班上的孩子们脸上发自肺腑的纯真笑容,我在心里对新教育多了一份向往。后来,钟老师被评为全国“新教育先进个人”。
本学期开学之初,学校给全校教师人手发放了一本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让我对这个名词有了真真正正最为“实在”的触碰。在书中,有朱教授对教育那份执着胡流淌,有最平凡的普通教师感人的故事„„夜晚,当一切都沉寂下来,我和“新教育”的亲密接触便由此开始。
喜欢书中的一句话:相信种子,相信岁月。是的,一颗的种子的身体里蕴含了令人难以想象的力量,它能扎根在岩石的缝隙里,能冲破重重阻碍,舒展身姿。而这样的过程,离不开悠悠岁月的成全。于教育而言,更是这样。每一个学生都是一粒种子,或饱满,或干瘪,但只要孕育者给予它们足够的养料、水分,细心呵护,辛勤灌溉,岁月一定会见证它们的伟岸身姿。可是,我们的老师似乎缺乏了足够的耐心,总想“拔苗助长”。我们知道挫折是孩子们不可或缺的生命历程,也明白困难对于学生情感丰实的重要意义,但是实施起来时,确实是“越俎代庖”了。所以,我们迫切的需要把自己沉静下来,静静等待,等待种子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因为,每一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每一粒种子都应有自己的品格。沉香美酒的悠香一定是经过漫长时间的酝酿,参天大树的枝繁叶茂一定是经过年复一年岁月的洗礼。
对于新教育的其中一个观点——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我是极为赞同的。不可置否,虽然“素质教育、给孩子减负”等口号已经提出来很多年,但我们显然把它们都抛之脑后了。更多的教师都围绕着“考试分数”这根指挥棒在转。关注面不一样,教师教学的侧重点显然也不同了。所以,我们往往忽视了孩子们的精神状态,更别说重视成功体验了。天才毕竟很少,但成功的人却很多,孩子们的成功离不开教师发自肺腑的鼓励,或许,我们一个微小的动作对于孩子来说却意义深远。一项调查显示,对于一个人影响最大的就是小学启蒙老师!把目光从分数聚焦在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上,健全人格,才谈得上教育真正的成功!
新教育意味着一种教育理想,一股教育激情,一份教育诗意,一项教育行动。“只要行动,就有收获”。是的,在新教育里辛勤耕耘的老师无一例外都是辛勤的耕耘者。他们开博客、建立班级QQ群、每天写日志、反思„„点滴生活中,我们曾和孩子们一起欢笑,一起忧伤,一起跌倒,一起成长„„更多的时候,我们只是激动一下,兴奋一刻,难过一阵,后悔一回„„也没有付诸笔端,记录下孩子们成长路上精彩的瞬间。有的东西可以补救,但有些情感体验却无法弥补。正像书中所说的那样“这些火花不久就烟消云散了”。现在想来,真为那些曾经流逝的岁月而感慨,真为那些逐渐模糊的记忆而惋惜。所以,理想的教师应该成为新教育实践中的“有心人”,要及时地记录教育现象,让感动在纸间流淌,让灵感在笔尖倾泻。我真切地感受到:成功的背后靠的不仅是智慧,更要靠努力和不懈地追求。朱教授还颇有心的开办了一个“成功银行”,他说,只要每位教师每天能坚持撰写1000字以上的教学日志,十年以后,包成名师。是的,相信只要我们能持之以恒的去记录、学会反思,我们一定会实现最初那纯真的教育梦想。
走在新教育的路上,我们一起阅读、一起思考、一起写作;我们一起晨诵午读暮省,探索积极的生活方式; 我们一起推进每月一事,学会吃饭,学会节俭;我们一起构建理想课堂;我们一起聆听窗外的声音,一起培养卓越口才,一起建设数码社区,一起缔造完美教室,一起研发卓越课程,一起合作共建家校„„
一、亲历学习过程的几点收获
海门教育闻名江苏、辐射全国。海门教育的大气、严谨、活力、创新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我们通过深入课堂、踏看校园聆听报告、座谈会互动交流等获得了海门学校管理鲜活而厚重的一手资料。 本次我们到海门培训学习的内容主要是由朱永新教授提出的, 并由海门市教育局长许新海博士主持实践的海门市新教育理念下的学校管理文化。海门市“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研为先”、“以实为要”的教学态度, “以导为主”的教学方法, 构成了海门新教育教学管理的鲜明的教学策略和特色。以下是我在海门学习的一些体会:
1.校长应该是 一 名开拓 者
我所在的海门实验学校是2002年创办的, 一开始高中部只有113个学生, 三个班, 直到今年, 普通类高考参考人数80人, 本二以上上线669人, 上线率81.6%;本一上线315人, 上线率39%, 都名列全市第二;荣获海门市2011—2012学年度普通高中素质教育综合考评最高奖———“功勋奖”。如今的实验学校, 已经成为令海门各级领导放心的学校, 海门人民群众满意的学校, 海门学子心中向往的学校。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觉得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海门践行了“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的理念。海门实验学校的校长从07年开始带领学校一班人, 奋力打拼, 不懈追求, 使得学校办学质量始终高位走强, 在他的带领下, 海门实验学校已经成长为江海大地上的名校, 为打造海门教育名市作出了积极贡献。校长是以开拓者的形象出现在教师面前、困难面前, 更能以开拓的精神带着集体在困境中摸索、前行。实验学校的老师也许很辛苦, 但是他们永远不会放弃,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精神领袖。
2.学校要 有自己的思想理 念
“让教育充满思想 , 让思想充满智慧”。在与学校领导和教师的交流中, 我找到了实验学校老师对这句话的最好诠释。校长有明确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 更能对教育教学、课程改革教育管理、教师队伍建设、学校的远景规划等方面的问题有科学的、合理的安排。学校的中层干部能对自己所要履行的角色有明确定位, 而且对学校的具体情况有比较深刻的理解, 并能根据新教育的理念对本年级的教师进行面对面的、坦诚的交流。学校的老师的理念也比较新, 毕竟是他们奋战在教学第一线, 他们所掌握的资料更为全面。这样, 整个学校就在同一个理念下形成了合力。
3.要坚持 持续 不断地 学习
海门教育其实也曾经面临瓶颈, 但是海门教育人总在孜孜不倦地探索, 近几年来, 海门教育走出了一条新路, 一改以前人们理解的死搞蛮干的形象, 开始探索新教育。事实上, 海门在这方面的探索走在了时代前列, 如营造书香校园, 把晨诵、午读、暮省和日常的教学活动相结合, 探索“高效课堂”, 建设数码社区, 他在鼓励海门教师积极参与教育在线论坛讨论、网师学习、博客撰写等活动的同时, 创建了海门新教育在线网站, 给8000多位耕耘在海门教育沃土上的教师一个精神的港湾、一个学习的家园、一个研究的阵地、一个互动的平台、一个展示个人才华和班级风采的舞台;师生共写随笔, 把普及性要求和培养名师工程集合在一起, 一方面通过师生共读、共写、共同生活, 引发全体教师的进取愿望, 开发活全体教师的潜能, 另一方面相信榜样的力量, 通过打造名师工作室、名品教育项目工作室、学科教育工作室, 建设名师培养梯队, 实施“铸魂、领雁、名师、夯基”四大工程, 为海门教育后30年发展积累了宝贵财富。
4.善于把学习的 成 果变成实 践的经验
海门教育的一条经验就是教师的研究在现场, 研训一体。而实验学校也不例外, 学校从创办之初就以深化课堂教学为突破口, 着力营造高效、活泼、生动的“高效课堂”教学氛围。如何实现这一既定目标呢? 学校通过引进、请进、促进的方式, 让一大批骨干教师如雨后春笋般脱颖而出, 目前学校拥有市县级学科带头、骨干教师、教坛新秀近四十名, 有三十余位教师在各级各类教学大赛中获得一等奖。高中数学学科、英语学科被评为江苏省高中课程教材改革先进集体。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推动了学校的课程改革, 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发展, 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学校正在探索的“反思性课堂”, 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热情, 学校教育质量稳步提高, 高位走强, 在海门的素质教育上台阶工程中, 历年都斩获最高奖。办学实绩令人瞩目, 学校的美誉度也随之攀升, 大量优质生源也纷至沓来, 学校办学规模逐年扩大, 目前, 学校有44个班级 , 学生2200多人 , 已然成为一所结构多元、接轨国际的现代化学校。
二、对今后工作的几点思考
1.重视科研的推 动力 , 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要亲力亲为 , 重视教育理论的与时俱进, 改进教学方式, 提高教育教学成效。
2.认清自己的使命 , 处理好 “备 ”与 “用 ”的关系 , 认识到未来的目标不重要, 现在的方向更关键。
3.要 培养自己的能力 , 对自己的定位要准确 , 还要明确规划, 摆正心态, 顺其自然, 超越自我。
4. 要 塑造 青 年 的 形 象 , 对 工 作 要 有 热 情 , 对 事 业 要 有 激情, 同时注重培训的友情。
5. 思 想上 要 锐 意 进 取 , 勇 于 创 新 ; 工 作 中 要 立 足 本 职 岗位, 率先垂范;行动中要坚持不懈抓落实。
有一种爱,叫无私,有一种爱,叫关怀,有一种爱,刻画着伟大的灵魂,有一种爱,歌咏着崇高的品质。古语有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转眼间,踏上讲台身为人师已经有4年,一路走来,有泪水,也有欢笑;有迷茫,也有收获。刚刚踏上讲台之时,战战兢兢,教书育人,事关国计,马虎不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于是乎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学习,学习他们的教书之法,秉承他们的育人之德。半年下来,长进甚大,成熟不少。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要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师德、优良的师风。师德建设决定教师队伍建设的成败,教师素质的高低又直接决定着培养人材素质的高低;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风和学生的学风,决定着教育事业发展的成败。陶行知先生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说的都是为师者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师德。优良的师德、高尚的师风是搞好教育的灵魂。
班里有位学生叫赵琪,他常常完不成作业,我找他谈了几次话教育他端正学习态度。他虽然表示改正错误,可没过一天就又完不成作业了。同学们也讽刺他,疏远他,他情绪一落千丈,他对我敬而远之,不敢跟我说话,有时在路上遇见我便绕道而走。看到此情景,我心里很不是滋味,难道我就像老虎那样凶,叫人害怕吗?我反省自己的一言一行,原因就在于缺乏关爱每一位学生,对有缺点的学生不能耐心教育。因此在教学时,我把评价纳入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给后进生恰如其当、全方位的评价,同时恰当增加夸奖力度,欣赏后进生的点滴进步。当他们不敢发言或回答问题不完整甚至错误时,我就耐心对待,热情启发,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宽容。这些鼓励性的语言,点燃了孩子们智慧的火花,使他们获得了满足,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温和友善,胜于强力风暴。教师一个灿烂的微笑,一个赏识的眼神,一句热情的话语都能缩短师生间的差距。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多么需要以上所讲的微微的南来风。
有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会创造一个奇迹;老师不经意的一个眼神,也许会扼杀一个人才。”老师习以为常的行为,对学生终身的发展也许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做一名老师应该经常回顾自己以往的教育历程,反思一下:我造就了多少个遗憾,刺伤了多少颗童心,遗忘了多少个不该遗忘的角落!
作为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占了班级学生的大多数。很多孩子对于父母的印象只存在于电话中或者春节的匆匆相见。对于这类孩子,他们缺少父母的关心与教育,没有家长在身边,对于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没有正确的认识,这就导致了很多同学性格上的孤僻,学习上的不上进。很多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的出路就是和家长一起去广东打工。对于这种现象,当老师的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次在网上看见一组图片讲的是童工在工厂的现状,图片上的孩子们每天辛苦的工作,大部分的孩子身上是伤痕累累,呈现出一种病态。配上让人心酸的音乐,让人忍不住流泪。我再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对比了读书与不读书的区别。从那以后,真的有一批学生改变了学习态度,他们的心中有一个坚定的目标——上高中再上大学。一定要走与父辈不一样的路。作为老师看到这种现象很是欣慰。
《新教育》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指出:教育为了人的一切。《新教育》的目标追求就是追求理想,超越自我。要感觉到自己在不断地进步,在成长着,成长并快乐着。这是我们追求的一种境界。
在学校的倡导下,这段时间我认真学习了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体味了朱老师“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建设书香生活环境”等教育内涵。
一、我的触动
1、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发展为起点,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2、新教育强调“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既是对教育终极意义的思考与追求。
教育既要满足学生最基本的需要。新教育实验提出了让师生与人类的崇高精神对话,相信教师与学生的潜力,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教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强调个性发展。
二、对我的启发
1、把握好课堂:
课堂尽可能地针对所有教学目标,是真正的自主学习。”这就重新确立“教为学服务,让学生的学习成为课堂的真正核心”的思想。要让每一分钟都有所计划、富有成效。
课堂: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内在的魅力。
朱永新认为:优秀的课堂教学,就是要重现这一神奇的发现与创造的过程。核心是智力挑战、思维训练。
课堂: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
朱永新认为,要展开三重对话:人与知识的对话、人与他者的对话、人与自己的对话。“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说,课堂教学不仅实现了知识的复现,而且也实现了人的复活——师生生命的复活”。
2、教师要有自己独特教学个性。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思路和主张。老师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个性和业务方面的独到优势,在夯实自己教学能力的基础的同时,培养出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教学个性。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学生个性,要求老师对于自身要有清晰的认识,并善于不断调整自己的定位,在学校环境和个人条件之间寻求平衡。教师要有独立人格和自由精神,具有创造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学生。
3、给每一个学生以平等的机会。关注每一个学生,爱护每个学生,是我们当老师必须具备的能力。把学生当学生看,把人当人看,不惟成绩论素质,不惟喜好论好恶,不惟家境论高低。
4、对学生严而有度。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难免犯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错误,所以必须按照学生的言行规范来严格要求他们,又正因为这些缺点错误是难免的,所以对他们的要求应该有度,按照他们的成长规律,给与他们改正缺点错误的时间和机会,不能一味的批评和指责,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老师的管理应该得到学生的尊敬,使学生心服口服,从心底里得到学生的认同。让学生感受你既是一位长者,更是一位知心的朋友!
总之,通过这一个暑假的学习,让我的思想得到了一次深刻解放。我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以朱永新的新教育理念和思想为我所范,努力学习,使自己的思想不断进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时俱进。让教育生活幸福完整!
在莒县研训中心有幸参加了新教育会议,我领略到了新教育专家的风采,感受到了新教育所散发出的无穷魅力,仿佛整个人也起了质的变化,对学生、对课堂、对自己的工作也有了新的认识。
一、让人感兴趣的儿童课程
“晨诵—午读—暮省”(包括晨诵、读写绘、整本书阅读)这一儿童生活方式课程是新教育实验开发较早也是迄今为止最为成熟的一个项目,从粉红到深蓝,从毛虫到蝴蝶,专家为我们清晰地呈现了一个和孩子同步成长的阅读路径。无论是那些开启黎明的美丽诗歌,那些精彩有趣的绘本故事,还是那一本本被反复甄选出来的经典著作,都被孩子们、甚至我们老师深深的喜爱、着迷。让孩子们能在他们的童年和这些美好而永恒的经典相遇,让这些经典为孩子们铺展一个丰厚广阔的智力背景,这正是儿童课程的真正价值所在,也是我们学习感受最深的一点。
二、吸纳有效框架精髓,匡正我们的课堂
“构筑理想课堂”也是新教育实验的核心项目,目前他们以借助有效教学框架提高教学效率为主。随着学习的深入,有效框架的轮廓逐渐清晰起来,课堂三大核心要素,教材、教师、学生三者在框架中得以突现。用教材教什么,即你为这节课制订怎样的目标;围绕核心目标教师安排哪些策略,即教师的教学板块组成;学生在每个板块中的个体表现,即学生的学习清单。我们的课堂即围绕“有效”二字做文章,课堂有效,这节课就是成功的;课堂无效,这节课就是失败的。
三、教师专业阅读,促进专业成长
在学习中,我们不难感受到,张硕果老师、王羽校长的讲座之所以能吸引人,他们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因为他们好读书,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并将读到的悟到的实践于自己的课堂,反复磨练。而每一个老师要取得成功,获得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名师是目标是方向,名师的成名秘诀更是学习的指路航灯。深厚的文化底蕴来自读书,来自不断地学习实践。只有引导教师明确读书是永久的真正意义的备课,实践反思与读书相结合,才能帮助教师形成自己的教育主张和思路,教师专业才能发展。但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不难看到,有的老师虽然会教书,但不喜欢读书,“没有时间!”这是很多教师给出的不阅读理由,他们靠的是一年一年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传道、授业、解惑;有的教师迫于考试压力和业绩考核,只关注教参,而排斥其他读物。
高兴中心小学
黄静静
2012年5月15我参加了日照市实验小学的新教育现场展示会,领略到了新教育专家的风采,感受到了新教育所散发出的无穷魅力。新教育的宗旨是:“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的确,新教育实验就像荒凉旷野中的百合花,幽幽山谷中的叮咚泉,就像寒冷冬日的暖阳,炎炎夏日的阴凉,能让师生体验到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新教育致力于追求一种理想的教育,这种教育理想,正是对中国教育现状的深刻思索以及对教育理想的不懈追求,点燃了广大教师的热情,参加新教育培训,我的心灵受到了深深的震撼,对学生、对课堂、对自己的工作也有了新的认识。
一、让人感兴趣的儿童课程
“晨诵—午读—暮省”(包括晨诵、读写绘、整本书阅读)这一儿童生活方式课程是新教育实验开发较早也是迄今为止最为成熟的一个项目,从粉红到深蓝,从毛虫到蝴蝶,专家为我们清晰地呈现了一个和孩子同步成长的阅读路径。无论是那些开启黎明的美丽诗歌,那些精彩有趣的绘本故事,还是那一本本被反复甄选出来的经典著作,都被孩子们、甚至我们老师深深的喜爱、着迷。让孩子们能在他们的童年和这些美好而永恒的经典相遇,让这些经典为孩子们铺展一个丰厚广阔的智力背景,这正是儿童课程的真正价值所在,也是我们学习感受最深的一点。
二、吸纳有效框架精髓,匡正我们的课堂
“构筑理想课堂”也是新教育实验的核心项目,目前他们以借助有效教学框架提高教学效率为主。随着学习的深入,有效框架的轮廓逐渐清晰起来,课堂三大核心要素,教材、教师、学生三者在框架中得以突现。用教材教什么,即你为这节课制订怎样的目标;围绕核心目标教师安排哪些策略,即教师的教学板块组成;学生在每个板块中的个体表现,即学生的学习清单。我们的课堂即围绕“有效”二字做文章,课堂有效,这节课就是成功的;课堂无效,这节课就是失败的。
三、教师专业阅读,促进专业成长
在学习中,我们不难感受到,孙云玲老师、赵庆英校长的讲座之所以能吸引人,他们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因为他们好读书,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并将读到的悟到的实践于自己的课堂,反复磨练。而每一个老师要取得成功,获得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名师是目标是方向,名师的成名秘诀更是学习的指路航灯。深厚的文化底蕴来自读书,来自不断地学习实践。只有引导教师明确读书是永久的真正意义的备课,实践反思与读书相结合,才能帮助教师形成自己的教育主张和思路,教师专业才能发展。但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不难看到,有的老师虽然会教书,但不喜欢读书,“没有时间!”这是很多教师给出的不阅读理由,他们靠的是一年一年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传道、授业、解惑;有的教师迫于考试压力和业绩考核,只关注教参,而排斥其他读物。由此带来的是教师教学的程序化,教师人文与科学 2 素养的低迷以及愈来愈严重的职业倦怠现象,日益成为教育质量提升的“瓶颈”。
四、“构筑班级文化”改变课堂的发展模式
通过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将人类文化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体验有机结合起来,追求高效课堂与个性课堂,这是新教育的追求,也是新教育的核心项目。课堂的三大核心要素即教材、教师、学生,用教材教什么,即你为这节课制订怎样的目标;围绕核心目标教师安排哪些策略,即教师的教学板块组成;学生在每个板块中的个体表现,即学生的学习清单。好的课堂,是这三者完美有效的结合。
一、一个目标
一个目标就是学校教育的整体目标, 即培养全面发展的、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建设人才, 而音乐教学的子目标又是全面提高中学生的音乐素质,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音乐之美, 并在音乐理念的指导下感受自身生活以及社会生活之美, 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并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由此可见, 基础教育义务阶段的音乐教学的过程是对学生进行音乐普及教育的过程, 在教育理念上我们要摒弃选拔教育对于被教育者的苛责和要求。
而实现这一目标, 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 首先先要教会学生审美, 音乐是一种富有情感的艺术载体, 其独特的作用在于对学生和受众的潜移默化的思想熏陶。通过音乐教育, 使学生明辨是非、美丑, 懂得在音乐沃土中辨别香草和毒蕈、精华和糟粕, 认识音乐百草园中的姹紫嫣红, 树立弘扬和继承灿烂中华民族文音化乐, 包括被称为中国艺术瑰宝的戏曲、曲艺艺术。其次, 学生要在表演和欣赏音乐的过程中, 不断理解、体会作者运用音乐语言表达的思想内涵, 展开丰富的想象, 以达到锻炼其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二、两个渠道
两个渠道就是指课堂教学主渠道和课外文艺活动支渠道。音乐艺术教育这艘大船要想顺利航行, 就必须渠道畅通。音乐素质教育是以课堂音乐教学为主渠道, 向学生普及音乐教育。这就要求教师要按照学生自身发展规律, 结合教育实践经验不断改革传统的教材教法, 师在美中教, 生在美中学, 使学生充分享受音乐教育, 在声情并茂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得到愉悦和发展, 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要推进素质教育, 仅仅靠课堂这个主渠道是远远不够的, 还必须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 拓展第二渠道, 即课外文艺活动这个支渠道, 这是音乐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拓展, 这既能普及音乐教育, 又能提高音乐教育, 我们的学校要常抓不懈, 提供一切条件, 创造一切环境, 营造一切有利于活动的氛围, 因材施教, 采用灵活多样的艺术活动形式, 如组织音乐知识兴趣小组、合唱队、各类乐队、舞蹈队等文艺社团, 组织专人进行指导训练。为了营造文明、优雅、愉悦的学习环境, 我们和社会团体牵手, 实行走出去, 请进来, 让我们的兴趣小组走向社会, 面向群众, 贴近生活, 向社会上的艺术骨干学习, 我们的艺术小组很快成长起来, 为我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三、三个能力
三个能力是指音乐创作能力、音乐表演能力、音乐欣赏能力。这三个能力既是独立的, 又是密不可分的三个阶段。“音乐创作能力”是词曲作者的“纸上谈兵”, 是音乐的基础, 是音乐之本。“音乐表演能力”是根据创作进行的演唱、演奏、表演、舞蹈等, 是把文字、符号等音乐语言变成有感情的声音、旋律和动作。“音乐欣赏能力”是以受众的听、看、理解、思维体现出来, 它是三种能力中比较隐蔽的一种, 同时也是层次较高的一种能力。三种能力相互联系, 互相促进。
传统的教育模式常把音乐创作教育神秘化, 其实它只不过是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人的内心, 正如古人云“凡音之起, 由人心生也”。所以, 只要我们转变传统观念, 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 勇于实践和不断探索, 经过不懈努力, 也能在音乐创作中发挥巨大的创造力。而“表演”是把创作形象化, 实际上是创作的再创作, 它是把表演者的心境融入音律、音乐, 融入自己, 比听音乐更直观, 美感更强。所以提高学生的演奏、演唱能力, 历来是音乐教学的最主要内容。在教学实施过程中, 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 控制演奏、演唱的时间, 同时增加器乐教学和欣赏课的的授课时间及训练时间。
四、多媒体与音乐教学
随着音乐课程改革的新理念的推广, 音乐课教育的内容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唱唱歌而已, 而是已发展成为包括舞蹈、戏剧、声乐、器乐、美术等综合性的艺术门类, 音乐课的内容变得越来越丰富、全面, 将现代多媒体引入与音乐课堂教学, 将会提高教学质量。
(一) 利用多媒体优化课堂结构
音乐教学课强调以声乐、器乐, 东方、西方, 古典、现代音乐为载体, 包含丰富的音乐知识, 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感受能力、理解能力。欣赏课是学生在教师的材料感染下, 通过听觉接受知识信息的。但是, 时间一长, 学生就会产生听觉疲劳。所以, 在音乐欣赏课上教师可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以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优化音乐教学课堂的教学结构, 使学生在直观、具体、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中, 学会更多的音乐基础知识, 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二) 利用多媒体创设音乐意境
在音乐课的教学活动中, 给学生创设必要的音乐意境, 特别是对于处于直觉阶段的中小学生尤为重要。这时, 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 制作课件, 运用录像、投影等使声像结合起来, 创设教学意境, 让学生陶醉其中。
关键词:教育教学;自主学习;主动权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教师对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一直是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下面静静地听,是一种“师传生受”的教学形式,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不利于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更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作为新兴的教学模式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多媒体教学技术被广泛引进课堂教学中,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工具。多媒体教学可以将原来枯燥、抽象的学习内容变得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具体,它通过声音、图片、动画等表现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运用不同的导入手法,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了学习的行为性、知识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从而提高了教育教学效率。
利用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产生积极学习的情绪,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而形成了强大的主动学习动力。
二、给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机会
传统的教学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承,却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俗话说:“眼见百遍,不如手做一遍。”可见动手操作的重要性,动手操作是学生手脑并用,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在实践中体验问题,从而得出最终的结论。培养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学生亲自实践参与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躬亲实践。
【新教育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读《中国新教育》心得体会06-14
《新教育》读书心得总结11-16
新教育开放周学习心得12-01
数学新教师培训心得体会07-08
大学新教师培训心得体会10-14
新教师培训师德心得体会11-04
小学数学新教师培训心得体会09-19
新教育方案07-26
新教育反思随笔05-28
新教育的感受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