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政务公开和办事公开示范点建设方案

2024-08-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开展政务公开和办事公开示范点建设方案(精选4篇)

开展政务公开和办事公开示范点建设方案 篇1

一、健全领导机构。实行“一把手”负责制,专门成立领导小组,有专职人员负责,同时把政务公开和办事公开列入政府议事日程,定期研究和解决政务公开和

办事公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把此项工作列入目标考核、机关效能建设、政风评议、行风评议,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制定政务公开相关制度,对办事公开的主体、范围、内容、形式、监督检查作出明确规定,采用公开栏、信息手册、办事指南、报刊、广播等公开形式,把人民群众普通关心、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将岗位职责、服务承诺、收费标准、办事程序等向社会公开,编制政务公开、办事公开指南和目录,绘制行政职权流程图、规范办事流程,设置举报电话、举报信箱、畅通投诉渠道、完善救济途径、接受群众监督。

三、各村、各单位要把政务公开和办事公开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好落实,并及时沟通信息和情况,解决好工作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为深入推行政务公开奠定坚实的基础。

开展政务公开和办事公开示范点建设方案 篇2

治理工作成果调研的方案

2011年是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三年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难点村”治理最终能否取得预期成果的关键之年。为认真贯彻中央纪委、中组部、民政部等12部委《关于开展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民发„2009‟20号)(以下简称《意见》)的要求与全国深化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会议精神(以下简称“西安会议”),确保“难点村”三年治理规划顺利完成,经中央领导同志批准,全国村务公开协调小组拟于2011年9月至10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成果调研。调研分为各地自查调研和全国村务公开协调小组组织的重点调研。在各地自查调研的同时,全国村务公开协调小组将组成调研组,赴有关省(区、市)开展重点调研,重点调研的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要求,以《意见》和“西安会议”精神为依据,对各地区“难点村”治理情况进行全面检查验收,认真总结各地治理工作中涌现的好做法和好经验,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进一步巩固和提高“难点村”治理成果,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深入发展。

二、调研内容

(一)贯彻落实《意见》、“西安会议”精神的情况;

(二)“难点村”复查和检查验收情况;

(三)“难点村”治理工作中涌现的好经验和好做法;

(四)“难点村”治理长效机制建立健全情况;

(五)中央强农惠农政策在村级落实和公开情况。

三、调研时间

重点调研于2011年9月1日开始,10月20日前结束,每组调研时间7天左右。各地自查调研可提前安排,也可与重点调研同时进行。

四、重点调研的组织

重点调研由全国村务公开协调小组办公室统一组织协调,协调小组每个成员单位带一组,调研两个省份,共24个省份。每组由6人组成,全国村务公开协调小组办公室成员为组长,全国村务公开协调小组办公室联络员、拟重点调研的两省(区、市)村务公开领导(协调)小组办公室主任或副主任和联络员为成员。各地村务公开领导(协调)机构参加调研的人员名单,请于2011年8月15日前报全国村务公开协调小组办公室。

分组安排如下:

第一组由全国村务公开协调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组部组织二局副巡视员单向前任组长,赴内蒙古、吉林调研。

第二组由全国村务公开协调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纪委预防腐败室、国家预防腐败局办公室副局级监察专员韩平满任组长,赴山西、黑龙江调研。

第三组由全国村务公开协调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副司长汤晋苏任组长,赴江苏、浙江调研。

第四组由全国村务公开协调小组办公室成员、中央文明办调研组组长杨新贵为组长,赴河南、宁夏调研。

第五组由全国村务公开协调小组办公室成员、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局长陈良彪任组长,赴陕西、甘肃调研。

第六组由全国村务公开协调小组办公室成员、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副局长高任任组长,赴青海、新疆调研。

第七组由全国村务公开协调小组办公室成员、司法部法制宣传司副司长李志路任组长,赴四川、西藏调研。

第八组由全国村务公开协调小组办公室成员、财政部农业司副司长卢贵敏任组长,赴贵州、云南调研。

第九组由全国村务公开协调小组办公室成员、国土资源部办公厅信访办公室副主任李向东,赴天津、辽宁调研。

第十组由全国村务公开协调小组办公室成员、农业部农村经济体

制与经营管理司副司长贺军伟任组长,赴广东、广西调研。

第十一组由全国村务公开协调小组办公室成员、国家人口计生委办公厅副主任张晖任组长,赴湖北、湖南调研。

第十二组由全国村务公开协调小组办公室成员、国家信访局综合指导司副司长王村理任组长,赴河北、山东调研。

全国村务公开协调小组将根据工作需要,适时组织调研组对其他未列入分组名单的省(区、市)开展成果调研。

五、重点调研方式

每个组负责两个省份,每个省份抽查两个市(州),每个市(州)随机抽查两个县(市),每个县(市)随机抽查两个“难点村”。调研组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结合信访反映出来的问题,通过听取汇报、实地检查、查阅工作记录和档案、核对村务公开的有关数字、入户询问等形式进行,并与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座谈改进工作的意见。

六、调研要求

全国村务公开协调小组办公室将充分发挥组织协调、综合指导的作用,加强与各方面的联系和沟通,及时掌握调研工作的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出现的问题。

各调研组要高度重视这次调研工作,切忌搞形式、走过场;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广泛听取村民、村民代表和基层干部的意见;要切实掌握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善于发现和总结各地的经验做法和实践创新。对于调研中发现的违背法律法规和政策精神的问题,要及时督促当地予以解决。调研情况通过一定方式予以通报,真正把这次成果调研作为推动工作的动力。

各调研组要形成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的调研报告,并于11月1日以前报全国村务公开协调小组办公室。全国村务公开协调小组办公室根据调研情况,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全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情况。

政务公开示范点建设考评办法 篇3

第二条 政务公开示范点建设的考评,按照统一组织、统一标准、分级负责的原则来组织实施。在示范点单位自查的基础上,由确定办点的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考评。市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全市示范点建设考评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市级示范点建设的考评,对市县级示范点进行抽查。

第三条 政务公开示范点建设考评坚持客观公正、民主公开、实事求是、注重实效。

第四条 政务公开示范点建设考评实行百分制量化标准,考核的主要内容和标准为:

(一)组织领导(20分)

1、政府重视,措施得力,及时研究解决问题。(4分)

2、领导及工作专班落实,政务公开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健全,工作运转顺畅。(4分)

3、建立了分工协作、各负其责的工作责任制并认真落实。(3分)

4、政务公开示范点建设方案全面、具体、明确、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3分)

5、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安排部署,并进行经常性地督促检查。(3分)

6、工作总结、信息反馈及时、真实。(3分)

(二)公开内容(16分)

1、公开目录科学、详细、清晰。(4分)

2、内容全面、真实。主要包括以下十个方面:

法定公开事项、行政决策事项、行政执行事项、重要人事事项、财政管理事项、行政执法事项、行政服务事项、行政监督事项、突发应急事项、勤政廉政事项等。(4分)

3、及时有效,群众满意。(4分)

4、依申请公开的事项办结率达到95%以上。(4分)

(三)公开程序(16分)

1、严格拟定方案、确定公开事项和公开形式、审查、公开、反馈、建档等程序进行主动公开。(6分)

2、严格按申请、受理、公开、反馈、建档等程序进行依申请公开,并按照申请人的要求和有关规定给予书面答复或提供服务。(5分)

3、认真开展行政审批电子监察,规范行政审批流程管理。(5分)

(四)公开制度(16分)

1、建立了预审制度。政务公开主管部门对公开事项的提出和确定,进行了严格的预审。(2分)

2、建立了听证制度。凡是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改革事项,均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举行了听证。(2分)

3、建立了告示制度。在办理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要事项,或需要人民群众配合和支持的事项实施以前,向社会进行明确告示。(2分)

4、建立了评议制度。积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人民群众对政务公开的内容是否真实、准确、全面,时间是否及时,程序是否符合规定,制度是否落实到位等进行认真评议。(2分)

5、建立了投诉制度。对群众的投诉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2分)

6、建立了责任追究制度。对推动工作不力,该公开的不公开,或弄虚作假、欺上瞒下、侵犯群众民主权利、损害群众合法利益,造成严重后果的,进行了严肃查处。(2分)

7、注重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在制度创新方面有新的突破。(2分)

8、各项制度落实和执行情况较好。(2分)

(五)公开形式(16分)

1、政务办事大厅(行政服务中心)、办事窗口和办事指南。(4分)

2、电子政务中心、部门网站(政府门户网站)。(6分)

3、政府公报、文件查阅中心、新闻发布会、新闻媒体。(3分)

4、其他形式。政务公开栏、电子触摸屏或显示屏、指定政府信息公共查阅点、社会听证会、专家咨询会、可行性论证会、邀请人民群众旁听政府有关会议等。(3分)

(六)公开效果(16分)

1、较好地落实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8分)

2、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不断提高,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渠道更加畅通,干群关系融洽,社会稳定和谐,群众对政府及各部门的工作评价满意。(8分)

第(一)至

(五)项凡没有达到标准的,按相应考核内容扣分,直至扣完该项得分;第六项按调查问卷计分。

第五条 政务公开示范点建设考核结果分为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3个等次。85分以上为合格,70分—84分为基本合格,69分以下为不合格。

第六条 每年11月对政务公开示范点建设情况进行考评,考评结果列入评定示范点建设单位及其领导人员工作业绩。被评为合格等次的,由本级政府通报表彰;被评为基本合格等次的,责令其整改;被评为不合格等次的,取消其示范点资格,并向社会公布。

第七条 对在政务公开示范点建设过程中推动工作不力、搞形式主义,甚至敷衍塞责、弄虚作假,造成恶劣影响的,取消其政务公开示范点资格,并依照有关规定追究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纪律责任。

第八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市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和依法履行行政管理职能的企业、事业单位。

第九条 各市、镇可依照本办法制定本级政务公开示范点建设考评实施细则。

开展政务公开和办事公开示范点建设方案 篇4

为进一步优化南环街道社会经济软环境建设,提高政府便民为民服务水平,拓展服务领域,优化发展环境,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便民服务网络的作用,切实为居民的生活提供优质、快捷、周到服务。南环街道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开展了便民服务网络体系建设,工作开展情况如下:

一、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情况

因我办涉及拆迁搬至绿之园物业3楼其中便民服务中心面积约60平方米。(另计生办服务大厅面积20平米)现中心服务窗口设置分服务中心管理处、人口计生、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民政优抚、残联、老龄7个部门、9名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周一至周五实行坐班制,周末实行值班制度。

南环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主要履行行政服务、为民服务等几项职能:

(一)、行政服务:

1、办理、代理人口计生、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民政优抚、残联、老龄等有关审批手续、证件办理;

2、发布有关法律政策信息;

3、发布用工信息,开展职业介绍,协助组织劳务输出;

(二)为民服务:

1、民情民事收集:通过多渠道收集基层群众关于生产、生活中一系列的信息和情况,并加以梳理、分类。

2、民情民事分析: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分析掌握基层动态,提出意见、建议,为街道党委、办事处决策提供参考信息。

3、民情民事咨询:对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如最低生活保障金、困难救济、计生服务等事情,提供咨询服务。

4、民情民事调处:通过直办、代办、联办、督办等形式,协调解决群众来信来访来电、各类突发性事件及各类矛盾纠纷事件,做到有接待、有落实、有督办、有反馈,努力使群众的问题、困难得到协调解决,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二、社区为民服务站建设情况

南环街道下辖16个社区居委会,社区便民服务代办点16个,已完成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改建和新建的5个,7个社区签订办公用房协议,1个正在建设中,3个社区正在选址。各社区实际相应办公设施已到位,工作人员已落实,人员分工明确,主要提供民政、残联、计生、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调解等服务,社区为民服务站工作规范管理制度正在逐步建立完善。

为规范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南环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设立了服务中心管理处,并着手开展好以下工作:

1、制定规范服务中心业务运行和人员管理的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

2、对涉及两个以上部门平行处理的事项组织协调;

3、对处理项目的运转情况进行协调、督察;

4、对进入服务中心的部门窗口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管理,组织部门窗口规范、高效、优质服务,并提供相关业务咨询;

5、对窗口工作人员进行考核;

6、受理办事群众对窗口及其工作人员服务质量、效率等方面的投诉等工作。

结合软环境建设工作实质及内容,为明确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工作职责,更好地服务社区民众、接受群众监督,南环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建立了五个方面的管理制度:一是建立对外服务制度。进行项目清理,编印服务指南、办事须知,公开服务项目、服务依据、服务程序和收费标准,做到阳光操作;推行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一次性告知制、登记归档制等制度。二是建立内部制约制度。制定工作人员岗位职责、考勤制度、考核办法,实行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三是建立工作协调制度。实行党政领导轮流带班制度和接待制度和党委、办事处有关人员组成的定期回访制度。四是建立监督检查制度。由区纪委派驻街道的第一纪工委牵头,组织街道目督办、党政办等定期对服务中心工作开展专项检查。五是建立考评制度。将政务服务工作纳入目标考核,将群众评议作为各内设部门年终民主测评、考核的依据。

党务、政务公开情况:

上一篇:vb操作word总结下一篇:乡镇干部下基层送温暖活动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