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重点句

2024-11-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考文言文重点句(精选8篇)

中考文言文重点句 篇1

(语文必修2复习)

《兰亭集序》

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众多贤才都会聚在这里,年老的、年少的人都聚集在一起。)

2、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兰亭这地方有崇山峻岭环抱,有繁茂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辉映围绕在亭子四周,引溪水把它作为流觞的曲水,大家依次坐在曲水旁边。)

3、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也足以畅快表达幽深内藏的感情。)

4、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定语后置)

(这一天,天高气爽,和风习习,仰首可以观览浩大的宇宙,俯身可以考察众多的物类,用来纵展眼力,开畅胸怀,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5、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有的人从自己的胸怀抱负中取出一些东西,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借助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在形体之外,不受约束、自由放纵地生活。)

6、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状语后置)

(虽然他们取舍千差万别,好静好动的性格各不相同,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得意于一时,感到欣然自足时,不知衰老即将要到来。)

7、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等到对已获取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着产生 1 了。)

8、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过去所喜欢的,转眼之间,就成为旧迹,人们对此尚且不能因它而引起心中的感触。)

9、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更何况人寿命的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穷尽。)期:及,至

10、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我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看作一样是虚诞的,把长寿与短命看作相等是荒谬的)

《赤壁赋》

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清风缓缓吹拂,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劝客人饮酒,吟诵(赞美)明月的诗句,吟唱婉转优美的乐曲。)属:通”嘱”,劝人饮酒

2、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状语后置)

(一会儿,明月从东山的上方升起,在斗宿与牛宿之间盘桓。)

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水光连着天际。任凭小船随波飘流,越过宽阔苍茫的江面。)

4、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浩浩然仿佛凌空驾风而行,却不知到哪里才会停止,飘飘然似要脱离了人世超然独立,成为神仙而飞入仙境。)冯:通“凭”,乘

5、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箫声)使深谷中的蛟龙听了起舞,使孤舟上的寡妇听了落泪。)

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状语后置;宾语 2 前置)

(当曹操攻陷荆州,攻占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战船相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他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是当世的英雄人物,然而今天又在哪里呢?)

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状语后置;状语后置)

(何况我与你在江边的小洲上打渔砍柴,与鱼虾作伴,与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一只小船,举起杯盏相互敬酒,像蜉蝣一样,将短暂的生命寄拖在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粒栗米那样渺小。)

8、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哀叹我们生命的短暂,羡幕长江流水的无穷无尽。(想要)与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知道这些想法不可能多次得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9、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只有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的成为声音,眼睛看到的成为美景。取用这些不会有人禁止,享用这些无穷无尽。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而我和你可以一同享用。”)

《游褒禅山记》

1、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

(我与四个人拿着火把走进去,进去越深,前进越困难,而所见到的景象越奇妙。有个懈怠而想退出的伙伴说:“再不出去,火把将要熄灭了。”于是便都跟他一起退出来。)

2、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大概我们走到的地方,比起那些喜欢游览的人尚且还不到其十分之一,然而看看左右的石壁,来此题记的人已经很少了。大概洞内更深的地方,到的游人就更少了。)

3、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正当这个时候,我的体力还足够前进,火把还足够继续照明。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责怪那主张退出的人,而我也后悔自己跟他出来,以至未能极尽游洞的乐趣。)

4、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形容词作名词)

(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危险而又远的地方,到达的人便少。)

5、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於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不是有志向的人是不能到达的。)志:志气,志向。

6、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虽然)有了志气,也不盲从别人而停止,但是体力不足的人,也不能到达。)

7、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有了志气与体力,也不盲从别人而停止(不前),但到了那幽深昏暗、令人迷乱的地方却没有外物来帮助他,也不能到达。)

8、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中考文言文重点句 篇2

(七年级上册)1.《论语》十则(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2)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七年级下册)2.《口技》(林嗣环)

(1)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座寂然,无敢哗者。

过了一会儿,只听得围幕里醒木一拍,全场静悄悄的,没有一个敢大声说话的。

(2)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隐隐地听到老鼠活动的声音,盆碗等器物打翻的声音,妇人在梦中咳嗽的声音。(3)曳屋许许声。

(众人)拉塌(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4)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应有尽有。

(5)不能指其一端。

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

(八年级上册)3.《桃花源记》(陶渊明)

(1)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然后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到。

(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和小孩个个都安闲快乐。(4)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5)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竟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源的路了。

4.《陋室铭》(刘禹锡)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3)台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4)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5)何陋之有? 有什么简陋的呢?

5.《爱莲说》(周敦颐)(1)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它的茎)内空外直,没有(缠绕的)蔓,(也)没有(旁逸的)枝;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4)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5)菊之爱,陶后鲜有人。

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6)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7)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对于牡丹的爱,人该是很多了。

6.《三峡》(郦道元)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

7.《记承天寺夜游》(苏轼)(1)念无与为乐者。

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缺少清闲的人。

(八年级下册)8.《与朱元思书》(吴均)(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乘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3)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由此)形成无数山峰。(4)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泠泠地发出声响。(5)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美丽的鸟儿彼此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6)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7)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

(8)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9.《马说》(韩愈)

(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2)不以千里称。不以千里马著称。

(3)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10.《送东阳马生序》(宋濂)(1)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2)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3)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我却穿着破棉袄、旧衣衫生活在他们当中,毫无羡慕的意思。

(4)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11.《小石潭记》(柳宗元)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珮环相碰

击发出的声音,(我的)心情高兴起来。(2)水尤清冽。水格外清凉。

(3)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4)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树枝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5)潭中鱼可百许头,若空游无所依。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6)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7)佁然不动,俶而远逝。静止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8)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曲折,时隐时现。

(9)其岸势犬牙差互。

溪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10)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12.《岳阳楼记》(范仲淹)(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

(2)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3)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

(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这是岳阳楼盛大壮观的景象,前人的叙述很详尽了。(5)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6)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商人旅客不能前行,桅杆倒下,船桨断折。(7)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傍晚天色昏暗,虎在咆哮猿在悲啼。(8)去国还乡,忧谗畏讥。

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

(9)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

(10)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11)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爽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酒当着风,就是喜洋洋的欢乐啊。(1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1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14)微斯人,吾谁与归?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13.《醉翁亭记》(欧阳修)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啊。(3)山水之乐,得知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4)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树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的,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5)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树木枝叶茂盛,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

(6)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老人弯着腰走,小孩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的出游啊。(7)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8)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起来坐下大声喧哗,是众位宾客快乐的样子。

(9)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啊。

(九年级上册)14.《出师表》(诸葛亮)

(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陛下)绝不应随便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从而堵塞了忠诚进谏的道路。

(2)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亲近贤臣,远避小人,这是汉朝前期所以能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远避贤臣,这是汉朝后期所以衰败的原因。

(4)苟求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

(5)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尽忠心于陛下的职责本分。

(九年级下册)

1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体肤饿瘦,身受贫困之苦,种种行动去阻碍、干扰他的事业,(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起来,以不断增长才干。

(2)饿其体肤。

使他经受饥饿(之苦)。(3)行拂乱其所为。使他做事不顺。(4)动心忍性。

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5)而后喻。(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6)生于忧患。

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7)死于安乐。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16.《鱼我所欲也》(《孟子》)(1)何不用也? 什么手段不可用呢?

(2)呼尔而与之。

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4)乡为身死而不受。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17.《曹刿论战》(《左转》)(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2)小信未孚。

(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勇气低落,第三次击鼓勇气就消灭了。

18.《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更美?(2)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3)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4)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在公共场所议论(君王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战胜于朝廷:在朝廷上战胜(别国)。意思是内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战胜敌国。)

19.《愚公移山》(《列子》)(1)聚室而谋。聚合全家来商量。(2)杂然相许。

异口同声地表示赞成。(3)曾不能损魁父之丘。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

(4)且焉置土石。

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5)投诸渤海之尾。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去。(6)荷担者三夫。三个能挑担的人。

中考文言文重点句 篇3

一、文学常识:本文作者柳宗元,唐朝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中他与韩愈并称为韩柳。我们还学过他的作品有《黔之驴》《捕蛇者说》。

二、虚词:

1、以:A、以其境过清(因为)B、全石以为底(用)C、卷石底以出(不译或而)

2、而:A、乃记之而去(表承接)B、潭西南而望(表修饰)C、隶而从者(表并列)

三、一词多义:

1、清:A、水尤清冽(清澈)B、以其境过清(清净,冷清)

2、见:A、下见小潭(通现,现出)B、明灭可见(看见)

3、从: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由)B、隶而从者(跟随,随从)

4、可:A、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约摸)B、明灭可见(能够,可以)

5、差:A、参差披拂(长短不一)B、其岸势犬牙差互(交错)

6、环:A、如鸣佩环(玉环)B、四面竹树环合(环绕)

7、道:A、伐竹取道(道路)B、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8、居:A、不可久居(停留)B、居十日(过)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在)

四、词类活用:

1、如鸣佩环,心乐之(形容词乐用作动词,喜欢的意思)

2、近岸,卷石底以出(形容词近用作动词,靠近,接近的意思

3、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名次作状语,在空中的意思)

4、凄神寒骨(凄、寒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凄凉,使寒冷的意思)

五、内容理解:

1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幽深冷寂,孤苦凄凉。悲哀深沉。

2本文通过写景,把感情寓于景中。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征,从不同角度描绘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了自己有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怆的情感。

3文中的对比和烘托点拨:Ⅰ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怡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显出鱼的活泼。Ⅱ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使人感到像是空无,尤使水清之状具有实感。

4、从文章中找出描写潭水十分清澈的词句。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与朱元思书》一文中也有一句用游鱼写水的清澈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5、写直接描写潭水清澈:下见小潭,水尤清冽。侧面描写潭水清澈: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6、本文的写作思路: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7、作者写景和物时,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如写鱼,先写静态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再写动态俶尔远视,往来翕忽,写出了鱼的欢乐情趣。(本题也可作为赏析文中写法的精妙之处。)

8、联系文章的内容,说说作者的感情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

作者初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后见潭水清澈,鱼在水中嬉戏,活泼可爱,心亦乐;后因周边寂静寥落无人,寒气透骨,使人心神凄凉,联想到遭受谪贬的不平待遇,引发内心的忧伤和愤闷,就离开。(用《岳阳楼记》里的话即以物喜,以己悲)

9、试找出文中你认为描写得最精彩的句子,说说它的精彩所在。

如开头用闻、伐、取、见、等格外准确的动词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同时也点出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幽静之处,为下文写环境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下伏笔。

10、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答:本文是按游览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文中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石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

11、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

答:清、澄。侧面描写,通过写游鱼、阳光、影子描写潭水。无一字写水,但无处不在写水

12、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答: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将溪身比喻成北斗七星,这是静止的,将溪水比喻成蛇,这是流动的。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13、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结合写作背景,作简要说明。

答: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借景抒情例如甲文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

14、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在文中起何作用?

答:孤独忧伤(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心情)。这是全文揭示的主旨,画龙点睛的句子。它虚实相生,由景生情,抒发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

中考文言文重点句 篇4

一、请根据句子解释下列实词意思。

1、值

(1)遇到(《出师表》后值倾覆)(2)价值(《聊斋志异》钗值几何)

2、去

(1)离开(《岳阳楼记》则有去国怀乡、《狼》,一狼径去)(2)距离(《为学》西蜀之去南海)(3)除去(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3、引(1)牵(《陈太丘与友期》友人惭,下车引之)(2)拉、伸长(《塞翁失马》丁壮者引弦而战)

4、执

(1)拿着(《核舟记》东坡右手执卷端、《马说》执策而临之、《陈涉世家》披坚执锐、《送东阳马生序》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2)掌管(《淮南子·说山》执牢狱者无病)(3)捉拿,逮捕。被执至南门。

5、走(1)跑(《口技》几欲先走、《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木兰诗》双兔傍地走、《送东阳马生序》录毕,走送之)

(2)逃跑。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石壕吏》

(3)趋向,奔向。《廉颇蔺相如列传》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

6、益

(1)好处(《出师表》有所广益、《孙权劝学》自以为大有所益)(2)更加(《爱莲说》香远益清、《送东阳马生序》益慕圣贤之道)(3)增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曾益其所不能)

7、是

(1)此,这样(《岳阳楼记》是进亦忧,退亦忧、《唐雎不辱使命》非若是也/今日是也、《隆中对》由是先主遂诣亮)(2)判断动词(《木兰诗》安能辨我是雄雌)(3)正确(《归去来兮辞》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8、若

(1)如果(《出师表》若无兴德之言)(2)像,好像(《公输》此为何若人、《山市》中有楼若者、《桃花源记》仿佛若有光)(3)你(《陈涉世家》若为佣耕)(4)比得上(《孙权劝学》孰若孤)

9、徒

(1)光着(《唐雎不辱使命》亦免冠徒跣)(2)白白地(《长歌行》老大徒伤悲)(3)只是(《唐雎不辱使命》徒以有先生也)

10、佯

(1)假装(《廉颇蔺相如传》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

11、就(1)靠近,接近(《隆中对》此人可就见)(2)欣赏(《过故人庄》还来就菊花)(3)完成(《伤仲永》自是指物作诗立就)(4)从事(《孙权劝学》蒙乃始就学)

12、许

(1)答应,赞同(《出师表》遂许先帝以驱驰、)(2)地方(《鲁山山行》人家在何许)(3)拟声词(《口技》曳屋许许声)(4)表约数,相当于来(《核舟记》高可二黍许)

13、具

(1)器具(《伤仲永》未尝识书具)(2)具有(《核舟记》各具情态)(3)准备(《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4)通“俱”全、都(《岳阳楼记》百废具兴)(5)详细(《桃花源记》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14、悉

(1)全、都(《出师表》悉以咨之/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桃花源记》悉如外人)(2)详细,详尽。

古之治天下,至纤至悉。

15、举

(1)选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管夷吾举于士)(2)全(举国上下)(3)发动(《陈涉世家》举大计亦死)

16、居

(1)停留(《小石潭记》不可久居)(2)处在(《核舟记》佛印居右、《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3)居住(《愚公移山》面山而居)(4)经过(《塞翁失马》居数月)

17、比

(1)及,等到(《陈涉世家》比至陈)(2)靠近(《核舟记》其两膝相比者)(3)引申义:并列,挨着。比肩接踵。

18、及(1)到(《桃花源记》及郡下)(2)等到(《孙权劝学》及鲁肃过寻阳)(3)比得上(《邹忌讽齐王纳谏》徐公何能及君也)(4)以及(《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19、亡

(1)逃跑(《陈涉世家》今亡亦死)(2)丢失(《智子疑邻》暮而果大亡其财)(3)灭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国恒亡)(4)死亡(《出师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5)通“无“,没有(《愚公移山》河曲智叟亡以应)20、胡

(1)古代少数民族通称(《塞翁失马》马无故亡而入胡)(2)为什么(《公输》然胡不已乎)

21、已

(1)停止(《论语十则》死而后已、《公输》然胡不已乎)(2)罢了(《山市》城市依稀而已)(3)通“以”(《隆中对》自董卓已来)(4)已经(《陈涉世家》度已失期)

22、讫

(1)完结(《山中与裴秀才迪书》与山僧饭讫而去)

23、斋

(1)屋舍(《宋史·选举志三》一斋可容三十人)(2)祭祀前清心洁身(《吕氏春秋·孟春纪》天子乃斋)(3)素食(《西游记》遇庄化饭,逢处求斋)

24、予

(1)给予(《汉书·晁错传》予冬夏衣)(2)我(《岳阳楼记》属予作文以记之、《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5、负(1)背(《醉翁亭记》至于负者歌于途)(2)扛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3)违背(《史记·高祖本纪》项羽负约)(4)凭借(《与朱元思书》负势竞上)

26、莫

(1)没有(《隆中对》时人莫之许也)(2)不要(《湖心亭看雪》莫说相公痴)

27、顾(1)看(《山市》相顾惊疑)(2)回头看(《陈太丘与友期》元方入门不顾)(3)拜访(《隆中对》将军宜枉驾顾之)(4)难道(《为学》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28、田

(1)田地(《桃花源记》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通“畋”打猎(《韩非子·难一》焚林而田)(3)通“佃”耕种(《史记·高祖本纪》皆令人得田之)

29、谢

(1)道歉(《唐雎不辱使命》长跪而谢之曰)(2)推辞(《史记·吕太后本纪》欲徙王赵,代王谢)(3)凋谢(《留赠》蔷薇花谢即归来)(4)感激(《汉书·张安世传》尝有所荐,其人来谢)30、既

(1)已经(《公输》吾既已言之王矣、《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2)既然(《隆中对》将军既帝室之胄)(3)既……又(《孙子兵法·谋攻》三军既惑且疑)

31、盖(1)大概是(《核舟记》盖大苏泛赤壁云)(2)原来是(《童趣》盖一癞虾蟆)

32、并

(1)一道,共同(《陈涉世家》并杀两尉)

33、固

(1)本来(《公输》吾义故不杀人)(2)坚决(《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固止之)(3)巩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固国不以山溪之险)(4)顽固(《愚公移山》汝心之固)(5)固然(《惠子与庄子由于濠梁》固不知子矣)

34、子

(1)子女(《观刈麦》抱子在其旁)(2)对人尊称(《墨子》子墨子闻之)(3)你(《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子非鱼)

35、闻

(1)听说(《愚公移山》操蛇之神闻之、《山市》又闻有早行者)(2)用鼻子嗅味道(《和张秀才落花有感》扫后更闻香)(3)听闻(《木兰诗》爷娘闻女来)

36、方(1)正(《童趣》方出神、《狼》方欲行)(2)才(《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

(3)当,在 《伶官传序》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4)方圆(《公输》荆之地方五千里)(5)方正(《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

37、再

(1)两次(《送东阳马生序》日再食)

(2)第二次

一股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8、鲜

(1)鲜艳(《桃花源记》芳草鲜美)(2)少(《爱莲说》陶后鲜有闻)

39、向

(1)从前、先前(《桃花源记》便扶向路)(2)朝向

水向天边流。

(3)趋向,奔向。

是岁,权向合肥新城。40、由是(1)因此(《隆中对》由是先主遂诣亮)(2)通过这种(《鱼我所欲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41、善(1)好(《隆中对》先主曰:“善!”)(2)友好,亲善。齐楚之交善。(3)擅长,善于(《塞翁失马》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口技》京中有善口技者)

42、徐(1)慢慢地(《童趣》徐喷以烟、《核舟记》清风徐来)

43、颔

(1)下巴(下颔)(2)点头(颔首低眉)

44、危(1)高(《山市》惟危楼一座)(2)危险(《出师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端正(正襟危坐)

45、尝

(1)曾经(《送东阳马生序》尝趋百里外、《岳阳楼记》予尝求古仁人之心、《陈涉世家》尝与人佣耕)

46、诸

(1)几个(《陈涉世家》诸郡县苦秦吏者)(2)兼词,相当于“之于”(《愚公移山》投诸渤海之尾)

47、孰(1)谁(《孙权劝学》孰若孤)(2)通“熟”,深透,仔细(《廉颇蔺相如列传》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48、贾

(1)商人(《齐桓晋文之事》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2)买卖(《韩非子·五蠹》长袖善舞,多财善贾)(3)通“价”价格,价钱(《卖柑者言》置于市,贾十倍,人争鬻之)

49、直

(1)与“竖”相对(《爱莲说》中通外直)(2)只,仅仅(《唐雎不辱使命》岂直五百里哉)(3)一直(《与朱元思书》直视无碍)(4)通“值”价值(《行路难》玉盘珍馐直万钱)50、因

(1)于是,就(《五柳先生传》因以为号焉)(2)凭借(《咏雪》未若柳絮因风起)(3)顺着(《核舟记》罔不因势象形)(4)因为(《送东阳马生序》余因得遍观群书)

51、患

(1)担忧、忧虑(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2)忧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当作祸害、认为„„是祸害(为乡人所患)

52、游

交往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53、至:

(1)极点(寡助之至)

(2)到(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

至焉/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3)周到(色愈恭,礼愈至)

54、支:(1)通“枝”枝条;

(2)通“肢”肢体四支僵劲不能动

55、汤

热水 持汤沃灌

56、臭

气味、香气 容臭

57、足

(1)脚(蛇固无足)

(2)画脚(子安能为之足)

(3)足(今北方已定,兵甲已足)

(4)足以(以中有足乐者)

(5)得(不足为外人道也)

58、可

(1)大约(高可二黍许/潭中鱼可百许头)

(2)可以(珠可历历数也)

59、制

(1)制作

制彼赏衣

(2)控制 掌握

从天而顺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3)规定 制定。制礼作乐

(4)规章,制度。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5)规模。增其旧制。60、夫

(1)那(予观夫巴陵胜状)

(2)fú,句首发语词(夫环而攻之等)

(3)丈夫(夫齁声起/罗敷自有夫)

(4)成年男子的通称,人(荷担者三夫)61、观

(1)看(予观夫巴陵胜状)

(2)景色,景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62、薄

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63、微

(1)没有

微斯人,吾谁与归?(2)微小、稍微

两行微相近。(3)深奥

其理微。

(4)如果没有,如果不是。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64、意

1、心情(意少舒)

2、神情、态度(意暇甚)

3、情趣(醉翁之意不在酒)

4、企图,想要(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65、秀(1)美好,秀丽。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2)才华出众,优秀。士有顽而农有秀。后起之秀。(3)茂盛。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66、陈

(1)陈列,陈放。陈鱼而观之。(2)旧。新陈代谢

(3)阵势。勿击堂堂之阵。67、恶

(1)罪恶。无恶不作。(2)丑。今子美而我丑(3)厌恶、讨厌。

(4)哪里,疑问代词。路恶在? 68、缘

(1)因为。

花径不曾缘客扫。

(2)顺着、沿着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69、云(1)说、(2)句末语气词 70、延

邀请

各复延至其家。71、扶

1、沿,顺着(便扶向路《桃花源记》)

2、搀扶(出郭向扶将《木兰词》 72、志

(1)记(故为之文以志)

(2)标记(寻向所志)

(3)做标记(处处志之)

(4)志向(且人患志之不立)

(5)立志(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 73、诣

1、去、到,(由是先主遂诣亮)

2、去拜访(及郡下,诣太守)74、寻

1、寻找(寻向所志《桃花源记》)

2、不久(寻病终《桃花源记》)75、濯

1:洗涤 濯清涟而不妖 76、植

(1)立

亭亭径直(2)种植 77、类 像绝类弥勒

类别为与此同类 78、甫 男子美称,父,梁甫吟

、刚刚、才

79、甫2:男子美称、刚刚、才 80、与4 同、和、加上、给 为与此同类

通“欤”疑问语气词,相当于“吗”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给 蹴尔而与之 81、归:

返回、返璞归真 归还、使使归项王 聚拢 82、乱

没有秩序(杂乱)、造反 83、户 门 入户 84、沿2: 顺流而下

顺着 沿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85、疾 病

缺点、毛病

嫉恨、庞涓恐其贤于己,疾甚 快 疾行 86、良

真,实在 良多趣味

善良 此皆良实 87、焉4:

句末语气词、始一反焉 兼词、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哪里、且焉置土石 人称代词 88、忠 尽心尽力、忠诚 忠良之属 89、说 说话、劝说、通“悦”高兴、秦王不说 一种文体 爱莲说 90、殆

有害、思而不学则殆 大概 91、危 高、危楼高百尺 危险、岌岌可危 端正

92、委

丢下、丢弃委而去之、交给

93、吊

慰问、凭吊

死则往吊哭之 怜悯

有君不吊,有臣不敏富 财富、使强盛

富有、充足,多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 成语:年富力强

95、一2:

数词、一鼓作气 全 一心一意 96、谒

拜访

谒见 97、愿2:

愿望愿驰千里足、希望愿借子杀之 98、坐4:

因为、由于 停车坐爱枫林晚

坐在 口技人坐屏障中

通“座”,座位 满坐寂然

犯罪 何坐?坐盗 99、强 100、强

强悍

凶强侠气

有余

赏赐百千强

勉强

不可强以仕

力行

慕义强仁

强盛,强大

以弱为强者

通“僵”,僵硬

项为之强 100、止

停止

笑而止之曰 通“只” 101、若:

如果——若跨有荆州

像——若夫阴雨霏霏,连月不开 你——若为佣耕 如果——

像——若夫阴雨霏霏,连月不开 你—— 102、安:

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 怎么——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哪里—— 使···安定——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子》)养生——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103、次:

驻扎——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编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124、度:

估计,推测——度已失期

越过——万里赴戎机,千山度若飞 尺度——吾忘持度(《郑人买履》)105、等:

一样——等死,死国可乎? 诸位——公等遇雨 等待—— 106、数:

几——数十所 计算——层层指数

多次,屡次——以数谏故 107怜:

爱戴——楚人怜之 怜悯—— 108然:· ··的样子——泯然众人矣

这样——父利其然也 然而——然数年恒不一见 正确——吴广以为然 同“燃”燃烧—— 109间:

暗地里——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间隔——遂与外人间隔

参与——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空隙—— 110且:

尚且,况且——且焉置土石

暂且——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将要、将近——年且九十 一边···一边—— 112骑: 骑马——

骑马的人——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113许:

表约数——潭中鱼可白许头 地方——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赞同,答应——杂然相许 拟生词——曳屋许许声 114加:

虚报——牺牲玉帛,弗敢加矣 增加—— 山不加高

益处——万钟于我何加焉 添上去,戴——既加冠 115广:

扩大,扩充——请广于君 116信:

诚信——小信未服 确实——谓为信然 实情——必以信 信任——亲之信之

通“伸”伸张——欲信大义于天下 117凡:

总共——凡三往

凡是——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118国:

国都——去国还乡

国防——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国家——死国可乎

地势,地方——用武之地,而其主不能守 119利:

利益——父利其然也(n.作v.)

锋利、锐利——披坚执锐(adj.作n.)物资——利尽南海 120光:

发扬光大——以光先帝遗德

光明,光亮——凿壁偷光 121私:

有私心——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偏爱——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122益:兴办——斟酌损益

更加——精益求精 增加——增益其所不能 123涕:

眼泪——涕泗横流 124牺牲:

祭祀用的猪、牛、羊——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125狱:

案件,官司——大小之狱,虽不能察,必以信 监狱—— 126属: 类——良田美池之属

通“嘱”嘱咐——属予作文以记之 连接——(属引凄异)127于是:

在这时——于是鸱得腐鼠

(连词,不译——于是惠子恐)128朝:早晨——朝服衣冠

朝见,朝拜——皆朝于齐 朝廷——于是入朝见威王 向着,对着——

129讽:用含蓄委婉的语言暗示或规劝——邹忌讽勤王纳谏 130阳:山之南,水之北——阴阳割昏晓 131阴:山之北,水之南——阴阳割昏晓 132指:

手指——手有百指

指出,指着——右手指卷 指明——不能指其一端 133负:

背——负箧曳屣

凭借,依仗——负势竞上 违背——负心 134绝:

极——绝巘多生怪柏 杀完——虽杀臣不能绝也 消失——哀转久绝 135期:

约定——陈太丘与友期行 一整年,一整月——期年 希望——期望 136食:

粮食——一箪食,一豆羹 吃——不能食

通“伺”喂养——食之不以其道 137见:

接见——乃就见 拜见——见公输盘

通“现”——风吹草低见牛羊 138得:

得到——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寄之酒也 得意——意气洋洋,甚自得也 能够——犹得备城炊

通“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139.谏:含蓄规劝君主或长辈,进谏(忠谏之路)140.逮2:

捉拿(予犹周公之被~)到(便捷猛鸷终弗~)141.戚:悲伤(戚然而痛)一整天----竟日 142.明3:

明亮(江船火独明)明白(扬之欲其明)143.易2:

交换(以大易小)改变(移风易俗)144.熙3: 光明,(~天曜日)

“嬉”嬉戏,开玩笑(鼓腹而~)兴盛,(重~而累盛)145.使4出使(使于秦)

假使(~六国爱其人)使者(宫~驱将惜不得)派遣(使唐雎)146.奚为1:什么,怎么样(将奚为北面 147.驽1:劣马(比喻才能平庸、愚笨)庶竭驽钝): 148.除:

任命官职(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除去(攘~奸凶)149.肆3:

放纵(参之庄老以~其端)店铺(酒肆)

陈列(觞弦~朝日)

150.是以=以是=由是:因此(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151.譬:

譬喻、打比方(譬如朝露)152遽2 就、立刻(遽然变色)马上、急忙(遽扑之)153自1: 从(在)(自三峡七百里)如果(自非亭午十分)

154特1:只是——(相如度秦王~以诈佯为予赵城)155会4:

适逢、正赶上(会天大雨)相会聚会(来会计事 一定长风破浪会有时 156 遗2:

留下来的(遗德)

给予(简拔以遗陛下)给予(简拔以遗陛下)157适2: 到、往,(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刚才、正好)(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 158白3 白色(白玉)

陈诉说(便可白公姥 明白(然使君冤未白, 159少时1:

年轻时(为人子,方少时。)

一会儿(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160可以2: 可以、、把(凭借)(可以一战)、能够

161虽然2:

即使这样(:虽然,受地于先王)虽然这样(~,公输班为我为云梯)162以为2: 认为、(以为妙绝)把、、当作(仁以为己任)163遂2 于是,就(由是先主遂诣亮)终于(遂能克绍)164诚2:

如果(诚如是)

确实(此诚不可与争锋)165次第1:

依次(次第花生眼,须臾烛遇风)166素3:

白色的(素湍绿潭)

未加装饰的:(素琴)向来(平素)167市2:

集市(东市买骏马)买(愿为市鞍马)

168

《金色的鱼钩》重点句意 篇5

1、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

解析:这是临走时指导员交给老班长的任务,指出老班长肩负三重责任,“上级”指老班长要负责领导三个病号走出草地;“保姆”指他对小战士的照顾要像保姆一样细致周到;“勤务员”指老班长照顾病号要全心全意。

句意:你既要领导好,又要细致周到、全心全意地照顾好三个小病号走出草地。

2、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解析:从“皱紧眉头硬咽下去”可以看出,老班长吃这些草根和鱼骨头是非常困难、痛苦的。“不由得呆住了”反映出这情景是完全出乎我的意料的,“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既表明老班长硬咽鱼骨的痛苦,也表明“我”看到这种情景时内心的难受程度。

3、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解析:觉得碗有千斤重是因为“我”已经知道老班长弄到这么点吃的很不容易,而且知道老班长把能搞到这么点儿吃的都给伤员吃,自己咽剩鱼骨充饥。“千斤重”,准确地反映了“我”此时此刻不忍心喝下鱼汤的沉重心情。

4、“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解析:“鱼钩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象征老班长忠于党、忠于革命、舍己为人、关心战友的革命精神永放光芒,表达了同志们对老班长的无限崇敬和深切怀念。

文言文中被动句的用法参考 篇6

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被动句。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l.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

(1)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

(2)为乡里所患《周处》

(3)二虫尽为所吞《幼时记趣》

2.用“为+动词”表示被动。

(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

(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守株待兔》

3.用“于”表示被动。

(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

中考的排比句 篇7

1、选择

选择是一个崭新的开端,选择高耸入云的峭崖便需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信念;选择波涌浪滚的大海便需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志豪情;选择寒风劲厉的荒漠便需有“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博大胸怀

2、爱心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3、积累

古语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凡立功名于世者,无不是从小处做起,注意点点滴滴的积累,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品德才能,不断自我完善的。若无每日闻鸡起舞坚持不懈的毅力,那么祖逖又怎能北伐中原而名垂千古!若无长年笔走龙蛇墨染池水的工夫,那么王羲之又怎能挥毫盖世被尊为书圣呢?若无半生钻研演算草稿盈筐的血汗,那么陈景润又怎能摘取明珠享誉世界呢?

4、错误

伽利略、牛顿、爱迪生是人不是神,其缺点错误在所难免,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为“巨人”。试问,有谁能否认物理学中的落体定律、惯性定律、抛物体运动规律、摆振动的等时性现象是伽利略建立或发现的呢?有谁能否定牛顿作为经典物理学创立者的地位呢?有谁能否定爱迪生是对人类物质文明有重大贡献的大发明家呢?

5、立志

徒有万般“羡鱼”心,而无一丝“结网”意,结果定会一事无成。这道理虽然浅显,但实际上却不是每个人都能清楚认识到的。有的人希望成为爱迪生式的“发明大王”,可是却畏于钻研科学知识之难;有的人想继莫泊桑之后,再夺“短篇小说之王”的桂冠,但又慑于常年练笔之艰辛;有的人想一鸣惊人成为“音乐巨匠”,却惰于在五线谱的田地上埋首耕耘;有的人愿自己成为体育明星,却怠于“闻鸡起舞”进行训练。如此心怀鸿鹄之志,而身属燕雀之行,连一条小小的鱼都会捉不到,更何况要实现那恢宏的.大志呢!

6、美

静物是凝固的美,动景是流动的美;直线是流畅的美,曲线是婉转的美;喧闹的城市是繁华的美,宁静的村庄是淡雅的美。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只要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有一颗感悟美的心灵。

7、生活

生活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说生活如酒。童年就像鸡尾酒,色彩斑斓,甜美之味令人回味;青年就像冰镇的啤酒,色彩浓黑,清凉的同时又让人觉得苦涩;中年就像烈性酒,纯净无色,辛辣之味使你五脏六腑都会灼热;老年就像葡萄酒,久存弥香,滴滴让你感受到香中之甜。(《生活是什么》)

8、太阳花

从初夏到深秋,花儿经久不衰。一幅锦缎,始终保持着鲜艳的色彩--夏日暴烈的阳光下,牵牛花偃旗息鼓,美人蕉慵倦无力,富贵的牡丹也早已失去神采。只有太阳花对炎炎赤日毫无保留,阳光愈是炽热,它开得愈是艳丽,愈加热情,愈加旺盛。(《生机勃勃的太阳花》)

9、诚信

诚信是小朋友将拾到的一分钱放在警察叔叔手里时脸上的笑容,是少先队员宣誓时眼中的闪光。

诚信是焦裕禄推开乡亲柴门送去的那一阵春风,它是孔繁森将藏族老妈妈冻伤的双脚捂进怀中的深情。

同位语法 文言文中的排比句 篇8

文言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等并列结构较多,其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相同而意义相近或相反,运用这种方法很容易由已知推出未知,由易推出难。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箭----奔:马的奔跑)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用---以:任用)

举类迩而见义远。(远----迩:近)

词性分析法

名词、代词常作宾语,动词、形容词常作谓语,因此可由句子成分确定词义。

迁移法

文言实词在古文具有继承性和一致性的特点,因此在理解课外文言实词时可以借助于课本内学过的同一文言文实词或者借助于成语中的 相同语素。

如:除臣冼马(李密:《陈情表》)除:授予官职。

绳之以法

绳:约束、制裁

形声字法

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以上,而形声字的形旁具有表意功用。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形声字的形旁去推断实词的含义。

如:“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砺:磨刀石。)

“公父母春秋高,若少屈,冀得一归觐。”(觐: 拜见)

组词法

古代词大多是单音词,在译成现代汉语时,古代的单音词就相当与现代的一个合成词。如:信:

《出师表》: “愿下亲之信之。”(信任)

《曹刿论战》: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讲信用)

《邹忌讽齐王纳谏》: “忌不自信。”(相信)《史记·刺客列传》: “今行而弗信,秦未亲也。(信物)”

语境法 从文中寻找提示信息,联系上下文推敲揣摩。

文言文词类活用

名词活用的类型:

1.一般动词。2.使动用法。

3.意动用法。4.作状语。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条件:

名词前紧接能愿动词、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如果两个名词连用,二者之间既非并列关系,也非修饰关系,其中必有一个活用成了动词。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罢了。“二月草已芽”(《采草药》)。“芽”表示“发芽”

与郑人盟。(《烛之武退秦师》)

(盟约——订立盟约)

填然鼓之。(《寡人之于国也》)(鼓——击鼓)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同上)(树木——种植)

五十者可以衣帛。

(同上)(衣服——穿上)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劝学》)(河水——游泳)

而后乃今将图南。(《逍遥游》)(南面——南飞)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南面——南行)

2.名词活用为使动

名词活用为有“使......为”意思的动词,通常称为名词的使动用法。其特点是必带宾语。

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王之”就是“使他为王”

既东封郑。(《烛之武退秦师》)(疆界——使……成为疆界)

3.名词活用为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一般涉及的是形容词和名词。形容词、名词带宾语用如意动,就是“觉得宾语怎么样”,是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具有用作意动的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或者成为用作意动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翻译成“以……为……”或“认为……是……”或“把……当作……”。

越国以鄙远。(《烛之武退秦师》)(边邑——把……当作边邑)

吾从而师之。(《师说》)(老师——以……为老师)

耻学于师。(《师说》)

(羞耻——以……为羞耻)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说》)(老师——以……为老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羞耻——以……为羞耻)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阿房宫赋》)(镜子——以……为镜子)

4.名词作状语

从句法关系看,谓语动词在句中总是出现在主语、状语后,所以,如果名词出现在动词前,而句子已有明确的主语时,即可判断名词活用成了状语。

A.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

。B.用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作比喻,表示动作、行为特征、状态。C.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D.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时间。E.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F.表示事物的发展变化

A.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劝学》)(上面——向上)(下面——向下)

南取汉中。(《过秦论》)(南——向南)

B.用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作比喻,表示动作、行为特征、状态。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像云一样)(回声——像回声一样)

(影子——像影子一样)

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翅膀——像翅膀一样)

C.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

余自临安舟行适临汝。《石钟山记》(船——用船)

吾得兄事之。(《鸿门宴》)(兄长——以对待兄长之礼)D.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时间

内立法度。(《过秦论》)(国内——在国内)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夜间——在夜间)

有大石侧立千尺。(《石钟山记》)(旁边——在旁边)

E.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

陈涉瓮牖绳枢之子。(《过秦论》)(瓮——以瓮)(绳子——以绳子)

F.表示事物的发展变化

日削月割。

《六国论》(天——一天天地)(月——一月月地)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天——每天)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活用为名词。2.动词活用为使动用法。3.动词活用为为动用法

1..动词活用为名词。

v

从句法关系看,动词在句中常出现在主语、状语之后作谓语,所以,如果在谓语动词前或后出现了动词,且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时,即可判断动词活用成了名词。这一名词一般出现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前边有“其”或“之”字,被定语修饰。如: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

“救”,表示“救兵”。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烛之武退秦师》(动词“赐”作动词“为”的宾语,用作名词,恩惠)

于是从散约败

《过秦论》(动词“约”与“败”组成主谓结构,用作名词:盟约、联盟)

追亡逐北

《过秦论》

(动词“亡”“北”处在动宾结构的宾语位置,用作名词:逃跑的军队、败北的军队)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动词“至”用作名词:到的人)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其进愈难,其见愈奇。

(见

: 看见的景物)

2.动词活用为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就是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不及物动词带了宾语,一般而言可以断定活用成了使动;如:烛之武退秦师(退,带宾语“秦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劝学》(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外连衡而斗诸侯《过秦论》(斗,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相斗)

李牧连却之《六国论》(却:使……退却;击退)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兴”“亡”,动词使动用法,使……兴盛;使……灭亡)

3.动词的为动用法

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病梅馆记》(泣:为……哭泣)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阿房宫赋》(哀:为……而哀)

三、形容词的活用

按一般语法,形容词不能带宾语,所以,如果形容词出现在代词前面,就可以判断它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形容词出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而它和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间又构不成偏正关系,那么这个形容词就活用成了动词。

明白了没?

回答者: chenyusi27 | 二级 | 2011-6-25 10:09

呵呵

翻译嘛,就是变成能说的话。这是最重要的,要忠实原文的情景境,还要符合说过话表达的习惯。像你说的这句话,把它说成当还是当了都无不可,可是当还是比较口语化的,你翻译成做就更好一点了。为

还是判断句的标志,你还可以翻译成是。

别晕,要符合表达需要,这个最重要。

回答者: bienanweiwole | 六级 | 2011-6-25 11:07

同位语法

文言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等并列结构较多,其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相同而意义相近或相反,运用这种方法很容易由已知推出未知,由易推出难。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箭----奔:马的奔跑)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用---以:任用)举类迩而见义远。(远----迩:近)

词性分析法

名词、代词常作宾语,动词、形容词常作谓语,因此可由句子成分确定词义。

迁移法

文言实词在古文具有继承性和一致性的特点,因此在理解课外文言实词时可以借助于课本内学过的同一文言文实词或者借助于成语中的 相同语素。

如:除臣冼马(李密:《陈情表》)除:授予官职。

绳之以法

绳:约束、制裁

形声字法

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以上,而形声字的形旁具有表意功用。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形声字的形旁去推断实词的含义。

如:“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砺:磨刀石。)

“公父母春秋高,若少屈,冀得一归觐。”(觐: 拜见)

组词法

古代词大多是单音词,在译成现代汉语时,古代的单音词就相当与现代的一个合成词。如:信:

《出师表》: “愿下亲之信之。”(信任)

《曹刿论战》: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讲信用)

《邹忌讽齐王纳谏》: “忌不自信。”(相信)

《史记·刺客列传》: “今行而弗信,秦未亲也。(信物)”

语境法 从文中寻找提示信息,联系上下文推敲揣摩。

文言文词类活用

名词活用的类型:

1.一般动词。2.使动用法。

3.意动用法。4.作状语。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条件:

名词前紧接能愿动词、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如果两个名词连用,二者之间既非并列关系,也非修饰关系,其中必有一个活用成了动词。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罢了。“二月草已芽”(《采草药》)。“芽”表示“发芽”

与郑人盟。(《烛之武退秦师》)

(盟约——订立盟约)

填然鼓之。(《寡人之于国也》)(鼓——击鼓)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同上)(树木——种植)

五十者可以衣帛。

(同上)(衣服——穿上)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劝学》)(河水——游泳)

而后乃今将图南。(《逍遥游》)(南面——南飞)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南面——南行)

2.名词活用为使动

名词活用为有“使......为”意思的动词,通常称为名词的使动用法。其特点是必带宾语。

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王之”就是“使他为王”

既东封郑。(《烛之武退秦师》)(疆界——使……成为疆界)

3.名词活用为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一般涉及的是形容词和名词。形容词、名词带宾语用如意动,就是“觉得宾语怎么样”,是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具有用作意动的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或者成为用作意动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翻译成“以……为……”或“认为……是……”或“把……当作……”。

越国以鄙远。(《烛之武退秦师》)(边邑——把……当作边邑)

吾从而师之。(《师说》)(老师——以……为老师)

耻学于师。(《师说》)

(羞耻——以……为羞耻)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说》)(老师——以……为老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羞耻——以……为羞耻)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阿房宫赋》)(镜子——以……为镜子)

4.名词作状语

从句法关系看,谓语动词在句中总是出现在主语、状语后,所以,如果名词出现在动词前,而句子已有明确的主语时,即可判断名词活用成了状语。

A.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

。B.用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作比喻,表示动作、行为特征、状态。C.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D.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时间。E.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F.表示事物的发展变化

A.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劝学》)(上面——向上)(下面——向下)

南取汉中。(《过秦论》)(南——向南)

B.用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作比喻,表示动作、行为特征、状态。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像云一样)(回声——像回声一样)

(影子——像影子一样)

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翅膀——像翅膀一样)

C.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

余自临安舟行适临汝。《石钟山记》(船——用船)

吾得兄事之。(《鸿门宴》)(兄长——以对待兄长之礼)

D.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时间

内立法度。(《过秦论》)(国内——在国内)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夜间——在夜间)

有大石侧立千尺。(《石钟山记》)(旁边——在旁边)

E.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

陈涉瓮牖绳枢之子。(《过秦论》)(瓮——以瓮)(绳子——以绳子)

F.表示事物的发展变化

日削月割。

《六国论》(天——一天天地)(月——一月月地)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天——每天)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活用为名词。2.动词活用为使动用法。3.动词活用为为动用法

1..动词活用为名词。

v

从句法关系看,动词在句中常出现在主语、状语之后作谓语,所以,如果在谓语动词前或后出现了动词,且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时,即可判断动词活用成了名词。这一名词一般出现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前边有“其”或“之”字,被定语修饰。如: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

“救”,表示“救兵”。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烛之武退秦师》(动词“赐”作动词“为”的宾语,用作名词,恩惠)

于是从散约败

《过秦论》(动词“约”与“败”组成主谓结构,用作名词:盟约、联盟)

追亡逐北

《过秦论》

(动词“亡”“北”处在动宾结构的宾语位置,用作名词:逃跑的军队、败北的军队)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动词“至”用作名词:到的人)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其进愈难,其见愈奇。

(见

: 看见的景物)

2.动词活用为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就是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不及物动词带了宾语,一般而言可以断定活用成了使动;如:烛之武退秦师(退,带宾语“秦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劝学》(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外连衡而斗诸侯《过秦论》(斗,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相斗)

李牧连却之《六国论》(却:使……退却;击退)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兴”“亡”,动词使动用法,使……兴盛;使……灭亡)

3.动词的为动用法

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病梅馆记》(泣:为……哭泣)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阿房宫赋》(哀:为……而哀)

三、形容词的活用

按一般语法,形容词不能带宾语,所以,如果形容词出现在代词前面,就可以判断它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形容词出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而它和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间又构不成偏正关系,那么这个形容词就活用成了动词。

明白了没? 回答者: chenyusi27 | 二级 | 2011-6-25 10:09

呵呵

翻译嘛,就是变成能说的话。这是最重要的,要忠实原文的情景境,还要符合说过话表达的习惯。像你说的这句话,把它说成当还是当了都无不可,可是当还是比较口语化的,你翻译成做就更好一点了。为

上一篇:工程部年会讲演稿下一篇:专项资金结余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