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运输行政处罚规定

2024-06-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道路运输行政处罚规定(精选6篇)

道路运输行政处罚规定 篇1

(66/21/50)

一、单项选择题(66题)

1.下列哪项不属于《烟草专卖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的立法目的。()A、规范烟草专卖行政处罚的实施

B、保障和监督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行政 C、维护国家烟草专卖部门的经济效益 D、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2.下列哪项不是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实施行政处罚应当遵循的原则。()

A、主体适格、程序合法、手续完备

B、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和社会危害程度相当 C、公平公正、公开透明,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D、加大处罚力度,规范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自觉守法

3、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给予的行政处罚不服的,有权向()申请复议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A、作出行政处罚的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 B、上一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 C、上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

D、作出行政处罚的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的同级人民政府 4.李四是甲地人,在乙地制造假冒伪劣卷烟,经过丙地运输到丁地进行销售。对李四的违法行为要进行处罚,下列哪一个行政机关不具有管辖权?()

A、甲地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 B、乙地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 C、丙地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 D、丁地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

5.甲省X县烟草专卖局与毗邻的乙省Y市烟草专卖局就某起案件发生了管辖权争议,应报请哪个部门指定管辖?()A、Y市烟草专卖局 B、甲省烟草专卖局 C、乙省烟草专卖局 D、国家烟草专卖局

6.下列哪种情形,由上一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直接管辖或者指定其他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管辖?()A、发生管辖争议的

B、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认为案件有重大影响的 C、受移送的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对管辖权有异议的

D、有管辖权的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由于特殊原因不能或者不宜管辖的7.受移送的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对管辖权有异议的,应当()。A、不接受移送

B、与移送部门协商后再移送

C、报请其上一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管辖 D、报请共同的上一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管辖

8.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一千 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的,执法人员()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A、应当 B、可以 C、应该 D、依法

9.根据《烟草专卖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烟草专卖执法人员可以当场 2 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处罚种类不包括:()A、对公民处以五十元以下罚款。

B、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C、警告

D、暂扣非法烟草专卖品。

10、()情况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的,执法人员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A、事实清楚、证据充分 B、违法事实确凿 C、有法定依据

D、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

11.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执法人员适用简易程序作出行政处罚的,下列选项哪一项是正确的?()

A、可以口头作出处罚决定 B、可以当场作出处罚决定 C、可以自行收缴罚款 D、可以不报所属机关备案

12.执法人员依法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告知当事人享有陈述权和申辩权,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合理合法的,执法人员()。A、可以采纳 B、应当采纳 C、不予采纳 D、对案情不利的不予采纳

13.执法人员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在()内报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A、二 B、三 C、五 D、七

14.一般情况下,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发现违法嫌疑或者收 3 到举报、其他机关移送、上级机关交办的材料之日起()日内予以核查并决定是否立案。

A、及时 B、三 C、五

D、七

15.A县烟草专卖局案件承办人小张在办理某案件立案手续时,制作了一份立案报告表。该立案报告表显示,案件查获日期为2012年5月7日,小张签字日期为5月9日,专卖科长签字日期为5月10日,分管局长签字日期为5月12日。问:该案的立案日期应为哪一天?()

A、2012年5月7日 B、2012年5月9日 C、2012年5月10日 D、2012年5月12日

16.下列案件中,A市B县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立案查处的是()。

A、经营户甲于2年前有未在当地烟草专卖批发企业进货的行为 B、乙举报丙销售假烟,但经了解,乙为诬告,丙没有销售假烟 C、A市烟草专卖局指定管辖的案件 D、个体户丁某无证经营卷烟案件

17.不予立案或者撤销立案的,应当报本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批准,属于其他行政机关管辖的案件,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日内移送其他行政机关。

A、三 B、五 C、七 D、十

18.执法人员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主动回避;执法人员的回避,由()决定。

A、本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

B 本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分管领导 C、上一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 D、上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

19.执法人员查处违法行为,应当佩戴()制发的徽章,出示省级以上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签发的检查证件。

A、市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 B、省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 C、省级人民政府 D、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

20.下列不属于《烟草专卖行政处罚程序规定》中规定的证据种类的是:()

A、鉴定结论 B、搜查笔录 C、视听资料 D、询问笔录

21.执法人员需要从有关单位查阅、复制与违法活动有关的合同、发票、账册、单据、记录、文件、业务函电和其他材料的,应当出示()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协助调查函。

A、县级以上 B、市级以上 C、省级以上 D、国务院

22.对涉嫌违法行为发生的现场进行检查时,执法人员应当制作检查笔录并交当事人签字或者以其他方式确认,当事人拒绝确认或者不在场的,应当有()名以上见证人在场确认。A、一 B、二 C、三 D、四

23.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收到执法人员报送备案的当场行政处罚材料后,应当()进行审核并按规定立卷归档。

A、二日内 B、三日内 C、五日内 D、及时

24.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经本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依法对与涉嫌违法行为有关的证据进行()。

A、查封 B、扣押 C、先行登记保存 D、冻结

25.对于依法先行登记保存的证据,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7日内根据情况及时作出处理,下列措施中,不能采取的是:()A、采取查封、扣押等证据保全措施 B、送交有关机构鉴定 C、移送其他有关部门处理 D、解除先行登记保存措施

26.一般情况下,调查取证应当自批准立案之日起()内终结。A、二十日 B、三十日 C、六十日 D、三个月

27.()不属于案件处理审批表应包括的内容。A、当事人的基本情况 B、经调查核实的事实和证据

C、行政处罚事先告知情况 D、对涉嫌违法行为定性意见、处理建议

28.对于拟移送司法机关的案件,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应当在()日内作出批准移送或者不批准移送的决定。A、三 B、五 C、七 D、十

29.经调查终结,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在案件审查时,发现违法事实不成立的,应当作出何种决定?()A、不予立案 B、不予行政处罚并撤销立案 C、予以处罚 D、不予处罚

30.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事先告知当 6 事人的内容不包括:()

A、拟作出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 B、拟作出行政处罚的依据 C、陈述权、申辩权 D、处罚执行期限

31.烟草专卖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在宣告后当场交付当事人,当事人不在场的,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日内送达当事人。A、五 B、七 C、十 D、十五

32.根据《烟草专卖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直接送达时,受送达人或其同住成年家属拒绝接收送达文书的,依法适用()。

A、留臵送达 B、委托送达 C、转交送达 D、公告送达

33.邮寄送达的,以()日期为送达日期。A、文书制作日期 B、文书寄出日期 C、回执上注明的收件 D、当事人实际签收日期

34.公告送达的,自公告发布之日起经过()日即视为送达。A、15 B、30 C、60 D、90

35.()可以结合本地实际,调整和确定本行政区域内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或者违法烟草专卖品的听证数额标准,报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施行。

A、县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 B、市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 C、省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 D、以上皆可

36.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举行听证()日前,将听证时间、听证地点书面通知当事人并同时报告上一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

A、三 B、五 C、七 D、十

37.以下哪一项不是《烟草专卖行政处罚程序规定》规定的适用简易程序的必备条件()。

A、违法事实确凿 B、有法定依据

C、符合当场处罚的范围 D、当事人对当场行政处罚无异议

38.某市烟草专卖局对李某销售假冒伪劣卷烟,决定处以1万元的罚款,下列有关该事件的表述中,哪项是不正确的?()A、某市烟草专卖局应告知李某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 B、举行听证的费用由某市烟草专卖局与李某合理分担 C、李某可以委托他人代理参加听证

D、某市烟草专卖局告知后,李某未要求听证的,不用举行听证

39.到期不缴纳罚款的,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每日按罚款数额的()加处罚款。

A、3% B、5% C、3‰ D、5‰

40.依法取消企业或者个人从事烟草专卖业务资格的,()应当及时收回烟草专卖许可证并依法办理烟草专卖许可注销手续。

A、处罚机关 B、原发证机关 C、上级机关 D、以上都可以

41.当事人对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内,向其上一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复议。

A、十五日 B、三十日 C、六十日

D、三个月

42.当事人对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A、十五日 B、三十日 C、六十日

D、三个月

43.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期间,烟草专卖行政处罚决定()。A、停止执行 B、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停止执行 C、不停止执行 D、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不停止执行

44.当事人逾期既不申请行政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A、当事人居住地的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 B、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 C、当事人居住地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的上一级机关 D、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的上一级机关

45.对于依法查获的烟草专卖品,自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采取张贴通告、发布公告等措施之日起()日内无法找到当事人的,经本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采取变卖等处理措施,变卖款上缴国库。

A、十五 B、三十 C、六十 D、九十

46.依法查获的霉坏变质的烟草制品不得上市流通,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采取()等处理措施的,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经上一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 批准。A、变卖

B、销毁 C、拍卖

D、变价销售

47.上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的法制工作机构或者专职法制工作人员应当()对下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办理的行政处罚案件进行案卷评查。

A、及时 B 随时 C、定期 D、不定期

48.上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发现下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处理决定确有错误的,无权()。A、变更该决定

B、交由其他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重新审查 C、撤销该决定

D、责令下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重新作出处理决定

49.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违反法定的行政处罚程序实施行政处罚的,上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

A、责令改正 B、行政处分 C、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D、以上皆可

50.对执法人员下列行为,可以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是:()A、私分没收的烟草专卖品的

B、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的

C、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致使公共利益受损的 D、以上都是

51.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对应当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不移送,以行政处罚代替刑罚的,由下列哪个部门责令改正?()

A、本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的法制工作机构或专职法制工作人员 B、上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 C、同级公安机关 D、同级人民检察院

52.根据《烟草专卖行政处罚程序规定》,下列关于期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期间开始之时不计算在内 B、期间开始之日不计算在内 C、期间包括在途时间 D、期间以时、日、月计算

53.《烟草专卖行政处罚程序规定》中,未赋予当事人哪项权利?()A、陈述、申辩权 B、复议权

C、诉讼权 D、对违法的处罚决定,拒绝执行权

5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关闭的,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提前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

B、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因当事人要求听证而加重处罚 C、当事人不承担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听证的费用

D、如果是当事人申请的听证,则当事人应当承担或部分承担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听证的费用

5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听证申请当事人可以通过书面方式提出,也可以通过口头方式提出

B、听证应当公开举行,允许公众旁听

C、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举行听证三日前,将听证时间、听 11 证地点书面通知当事人并同时报告上一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 D、当事人应当亲自参加听证,不可以委托他人代理

5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听证应当制作笔录并由主持人签字。

B、当事人认为主持人与本案有间接利害关系的,有权申请回避 C、当事人不同意公开的的案件,听证不公开举行 D、听证笔录当事人审核无误后签字或者以其他方式确认。

57.当事人依照《烟草专卖行政处罚程序规定》而要求举行听证的,应当在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告知权利后()日内提出申请。A、三 B、五 C、七 D、十

58.下列说法不正确是()。

A、依法查获的霉坏变质的烟草制品不得上市流通

B、罚没款及没收物品的变卖款应当全部上缴国库,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私分或者变相私分

C、上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有权对下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理决定重新进行审查

D、上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发现下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处理决定确有错误的,不能变更、撤销该决定,但可以责令下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重新作出处理决定

59.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时,下列能够作为处罚主体的是()。A、某市烟草专卖局开发区分局 B、某市烟草专卖局城区管理所 C、某县烟草专卖局 D、某市烟草专卖局执法人员

60.对下列哪类事项,《烟草专卖行政处罚程序规定》未作保密要求?()

A、涉及国家秘密的 B、涉及商业秘密的 C、当事人不同意公开的 D、涉及当事人隐私的

61.执法人员需要从有关单位查阅、复制与违法活动有关的合同、发票、账册、单据、记录、文件、业务函电和其他材料的,应当出示县级以上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

A、介绍信 B、协助调查通知 C、搜查函 D、协助调查函

62.对违法行为轻微,依法可以不予行政处罚的,应当作出如下决定()

A不予行政处罚 B 用出相应的行政处罚决定 C移送司法机关 D 撤销立案 答案:A

63.直接送达当事人,受送达人或其同住成年家属拒绝接收送达文书的,适用()送达方式。A、邮寄送达 B、公告送达 C、留臵送达 D、直接送达

64.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致使公共利益或者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对()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A、该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 B、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C、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D、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65、甲县烟草专卖局行政处罚案件调查取证期间届满的最后一日是10月1日,10月1日至7日为法定节假日,()为调查取证期间届满日的日期。A、10月1日 B、10月2日 C、10月7日 D、10月8日

66.本规定的()不包括本数。

A以上 B以下 C内 D前

二、多项选择题(21题)

1、烟草专卖主管部门实施行政处罚,应当遵循下列原则:()A、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相当 B、主体适格、程序合法、手续完善

C、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引导分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自觉守法 D、公平公正、公开透明,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2.李四是甲地人,在乙地制造假冒伪劣卷烟,经过丙地运输到丁地进行销售。对李四的违法行为要进行处罚,下列哪一个行政机关具有管辖权?()

A、甲地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 B、乙地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 C、丙地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 D、丁地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

3、甲县烟草专卖局查处a某未在甲县烟草专卖批发企业进货的行为,经查,a某系甲县县长之子,且甲县县长多次打招呼要求照顾,严重影响到甲县烟草专卖局的正常执法活动,对此,甲县烟草专卖局可以()

A、由其上一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直接管辖 B、直接向B县烟草专卖局移送该案

C、由其上一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指定其他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管辖

D、照顾人情,从轻处罚

4、甲县烟草专卖局查处a某未在甲县烟草专卖批发企业进货的行为,经查,a某系甲县县长之子,且甲县县长多次打招呼要求照顾,严重影响到甲县烟草专卖局的正常执法活动,对此,甲县烟草专卖局可以()

A、由其上一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直接管辖 B、直接向B县烟草专卖局移送该案

C、由其上一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指定其他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管辖

D、照顾人情,从轻处罚

5.下列哪些情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不应当立案查处?()A、经初步调查,掌握了一定的违法事实,情节显著轻微且已改正的,B、根据举报人提供的当事人违法事实和证据,需要立案查处的 C、掌握了当事人违法活动线索,已过追溯时效的 D、上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管辖的案件

6.执法人员需要从有关单位()与违法活动有关的合同、发票、账册、单据、记录、文件、业务函电和其他材料的,应当出示县级以上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协助调查函。A、查阅 B、复制 C、摘抄 D、拍照

7..执法人员查处违法行为,应当佩戴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制发的徽章,出示()签发的检查证件。

A、本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 B、省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 C、省级人民政府 D、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 答案:CD 法条:第二十二条

考点:检查证件的签发机关

8.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在作出下列哪些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A、一万元以上的罚款

B、没收数额较小违法所得或者违法烟草专卖品 C、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关闭 D、取消从事烟草专卖业务的资格。

9.听证主持人由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指定,听证主持人应当符合哪些条件?()

A、本案的执法人员 B、非本案的执法人员 C、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 D、与本案没有直接利害关系

10.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因当事人陈述、申辩而加重处罚 B、当事人不承担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听证的费用 C、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因当事人要求听证而加重处罚 D、当事人可以委托他人代理

11.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举行听证七日前,将()书面通知当事人并同时报告上一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A、听证时间 B、听证地点 C、听证员 D、听证主持人

12.下列情形中,执法人员不能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有:()A、对经营户刘东处以55元的罚款 B、没收钱某20元的违法所得 C、警告

D、对某大型超市处以500元的罚款

13.烟草专卖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载明以下哪些事项?()A、当事人的基本情况、违法的事实和证据

B、行政处罚的种类和依据、行政处罚的履行方式和期限 C、救济途径及期限

D、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的名称和日期

14.直接送达时,可由()在送达回执上签字并注明日期 A当事人B同住成年家属C隔壁邻居D同住的未成年人

15.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可以作出哪些决定?()

A、确有应受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的,依法作出相应的行政处罚决定 B、违法行为轻微,依法可以不予行政处罚的,不予行政处罚 C、违法事实不成立的,决定不予行政处罚并撤销立案 D、违法行为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16.根据《烟草专卖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当事人对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

A、自接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其上一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复议

B、自接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C、自接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同级人民政府申请复议

D、自接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三个月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17.上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发现下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处理决定确有错误的,有权()。A、变更该决定

B、交由其他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重新审查 C、撤销该决定

D、责令下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重新作出处理决定

18.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实施行政处罚,有下列何种情形的,由上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A、没有法定的行政处罚依据的 B、擅自变更行政处罚种类、幅度的

C、违反法定的行政处罚程序的

D、违法委托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实施行政处罚的

19.《烟草专卖行政处罚程序规定》赋予当事人有哪些权利?()A、陈述、申辩权 B、复议权、诉讼权 C、申请回避权 D、听证权

20.罚没款及没收物品的变卖款应当全部上缴国库,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

A、截留 B、私分 C、变相私分

21.出现下列哪些事由,应当书面告知当事人?()A、对案情重大、复杂案件延长立案期限的 B、依法将案件移送其他部门处理的

C、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依法应当告知的内容 D、对案情重大、复杂案件延长调查取证期限的

22.公告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可在以下地方公告()A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烟草专卖局所在地公开发行的报纸上 B送达人原住所地的公告栏

C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烟草专卖局的公告栏 D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烟草专卖局的对外网站上

三、判断题(50题)

1.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实施行政处罚,应当遵循主体适格、程序合法、手续完备的原则。()

2.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给予的行政处罚,依法享有陈述、申辩的权利;对行政处罚不服的,有权拒绝执行。()

3.各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行政处罚内部监督制度,保证依法实施行政处罚。()

4.地市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管辖本辖区内的重大、复杂案件。()

5.对当事人的同一违法行为,两个以上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都有管辖权的,由先发现的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管辖。()

6.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认为案件有重大影响的,可以报请上一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管辖。()

7.受移送的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对管辖权有异议的,应当报请上一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管辖,不得再自行移送。()

8.依法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执法人员应当填写预定格式、统一编号的烟草专卖行政处罚决定书,并当场交当事人签收。()

9.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批准的日期为立案日期。()

10.案情重大、复杂需要延长立案决定期限的,应当经上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批准,并书面告知当事人。()

11.不予立案或者撤销立案后,属于其他行政机关管辖的案件,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三日内移送其他行政机关。()

12.对于举报的案件,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决定不予立案的,应当书面告知举报人()

13.不予立案的情况,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不用立卷归档。

14.证据应当符合法律关于证据的规定并查证属实后,方能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

15.视听资料不用附相关话语的文字记录。()

16.执法人员询问当事人、证人可以共同进行,但应当向其说明依法享有的权利和提供伪证或者隐匿证据的法律责任。()

17.烟草专卖品真伪的鉴定检测工作,由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国务院烟草质量监督管理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和省级烟草质量监督管理部门指定的烟草质量检测机构实施。()

18.执法人员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立案事由以外的涉嫌违法行为的,可不经报批及时对该涉嫌违法行为一并进行调查。()

19.证据材料涉及国家秘密的,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执法人员应当予以保密;涉及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的,可以予以保密。()

20.提取物证可以在放回库房中清点,出具物品清单并由执法人员、当事人签字或者以其他方式确认。()

21.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易取得的情况下,经稽查队大队长批准,可以依法对与涉嫌违法行为有关的证据进行先行登记保存。()

22.先行登记保存期间,任何人不得销毁或者转移先行登记保存的证据。()

23.需要委托其他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协助调查取证的,应当出具协助调查函,受委托的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可以予以协助。()

24.调查取证应当自案件查获之日起三十日内终结,案情重大、复杂需要延长调查取证期限的,经本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批准,并书面告知当事人。()

25.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的专卖执法机构在将案件处理审批表报送本部门负责人审查决定后,应当由本部门法制工作机构或者专职法制工作人员对涉嫌违法行为的定性意见、处理建议及其法律依据进行合法性审查并签署意见。()

26、案情重大、复杂的案件,应当由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的承办部门集体讨论决定。()

27.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拟作出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依据和处罚履行期限。()

28.行政处罚事先告知,既只能书面告知当事人。()

29.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因当事人陈述、申辩而加重处罚。()

30.当事人不承担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听证的费用。()

31.听证应当公开举行,允许公众旁听。()

32.当事人可以委托代理人参加听证。()

33.根据《烟草专卖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当事人要求举行听证的,应当在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告知权利后五日内提出申请。()

34.甲市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拟对王某作出吊销零售许可证的行政处罚决定,在作出该决定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

35.听证应当制作笔录并由主持人与所有听证参加人签字。()

36.到期不缴纳罚款的,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五加处罚款。()

37.依法取消企业或者个人从事烟草专卖业务资格的,原发证机关应当及时收回烟草专卖许可证并依法办理烟草专卖许可撤销手续。()

38.38.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期间,不停止烟草专卖行政处罚决定的执行。()

39.对于依法查获的烟草专卖品,自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采取张贴 23 通告、发布公告等措施之日起六十日内无法找到当事人的,经本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采取变卖等处理措施,变卖款上缴国库。()

40.依法查获的霉坏变质的烟草制品不得上市流通,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采取销毁等处理措施的,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经上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41.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执法人员一律不得自行收缴罚款。()

42.罚没款及没收物品的变卖款应当全部上缴国库,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私分或者变相私分。()

43.上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有权对下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理决定重新进行审查。()

44.对于上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作出的纠正决定,下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遵照执行并及时上报执行情况。()

45.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的法制工作机构或者专职法制工作人员可以对本部门专卖执法机构办理行政处罚案件的合法性进行监督。()

46.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违法实施检查等执法措施,给公民人身或者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予以赔偿。()

47.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执法人员 24 可以自行收缴罚款。()

48.各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实施行政处罚,适用《烟草专卖行政处罚程序规定》。()

49.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行政处罚案件档案管理制度,依法及时制作、收集、整理并妥善保存有关涉案材料。()

50.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发现所查处的案件应当由其他行政机关管辖的,应当依法移送其他行政机关,在特殊情况下,并报主要负责人审批,可以以行政处罚代替刑罚。()

一、单项选择题

1.C 2.D 3.B 4.A 5.D 6.D 7.D 8.B 9.D 10.D 11.B 12.B 13.A 14.D 15.D 16.C 17.C 18.A 19.D 20.B 21.D

22.B 23.D 24.C 25.A 26.B 27.C 28.A 29.B 30.D 31.B 32.A 33.C 34.C 35.C 36.C 37.D 38.B 39.A 40.B 41.C 42.A 43.D 44.B 45.B 46.B 47.C 48.B 49.B 50.D 51.B 52.C 53.D 54.D 55.A 56.D

57.A 58.D 59.C 60.C 61.D 62.A 63.C 64.D 65.D 66.B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BCD 3.AB 4.AC 5.ACD 6.AB 7.BD 8.ACD 9.BD 10.ABD 11.AB 12.AB 13.ABCD 14.AB 15.ABCD 16.AB 17.ACD 18.ABCD 19.ABCD 20.ABC 21.ABD 22.ABCD

三、判断题

道路运输行政处罚规定 篇2

《消防法》第五十八条第一款规定, 违反本法规定,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 责令停止施工、停止使用或者停产停业, 并处三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罚款。作为《消防法》中罚款数额规定最高的一条, 在消防行政执法实际工作中, 是否适用《行政处罚法》中关于行政处罚从轻或减轻的法律规定, 基层消防行政机构有两种不同的争议:第一种意见认为, 《消防法》中关于罚款的法律规定, 是按照《行政处罚法》的相关法律规定而设置的, 因此消防行政执法工作在适用罚款决定的时候, 也必须按照《行政处罚法》中关于行政处罚从轻或减轻的法律规定, 对违反《消防法》第五十八条的违法行为适用从轻或减轻的法律规定。第二种意见认为, 《消防法》第五十八条规定的违法行为不适用行政处罚从轻或减轻的法律规定, 理由是首先《消防法》并未规定消防行政处罚适用从轻或减轻的法律规定, 其次, 第五十八条规定的处罚无论是罚款还是“三停”, 都是对违法行为人做出的最重处罚, 之所以对上述违法行为做出最重的处罚, 是因为这些行为严重违反了法律规定, 对社会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造成了重大威胁, 违法性质和情节以及可能造成的危害后果要远远高于其它消防违法行为。因此, 对于上述违法行为, 在做出处罚决定的时候, 不应当适用行政处罚中关于从轻或减轻的法律规定。笔者趋向第二种意见, 具体理由有以下几点:

第一, 《行政处罚法》中关于行政处罚适用从轻或减轻的规定, 主要是《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 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第二十七条第一款规定, 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应当具备下列情形之一:一是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指违法当事人对已经实施的违法行为主动补救, 积极地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的后果。二是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指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实施违法行为是由于某种原因而受到一定程度的威逼或者强制, 当事人主观上不完全愿意实施违法行为, 客观上在违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较小。三是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且有立功表现的。指当事人以实际行动对违法行为予以补救, 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 包括检举违法行为, 主动向行政机关提供材料和线索, 积极做有关当事人的工作, 使行政机关的查处工作进展顺利、效果明显。四是其他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由于前述三种情形不可能概括所有应当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情况, 故本项为某些特殊情形留下一定余地。

依此规定, 当事人有以上四项规定情形之一时, 执法机关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综合《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七条和《消防法》第五十八条的法律规定, 结合消防行政执法工作实际, 我们可以认为, 违反《消防法》第五十八条规定的单位和个人, 很难存在上述从轻或减轻的情节。

第二, 从行为过错和法律责任的归责的角度来分析。在日常生活中, 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行为人违反法律义务并致他人损害时, 或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都应以过错作为责任的要件和确定责任范围的依据。而法律责任的归责, 是指由特定国家机关或国家授权的机关依法对行为人的法律责任进行判断和确认。在我国, 归责的原则主要可以概括为:责任法定原则、公正原则、效益原则和合理性原则。其中, 责任法定原则是指根据法律的规定确定责任的范围和程度。责任法定原则, 意思就是只有法律上的明文规定, 才能成为确认和追究违法责任的依据。对违法责任的确认和追究, 必须严格依法进行, 并严格限制类推适用。公正原则要求在追究法律责任方面:第一, 对任何违法、违约的行为都应依法追究相应的责任。第二, 责任与违法或损害相均衡, 即人们通常所说的“罚当其罪”。第三, 公正要求综合考虑使行为人承担责任的多种因素, 作到合理地区别对待。第四, 公正要求在追究法律责任时依据法律程序追究法律责任, 非依法律程序, 不得追究法律责任。第五, 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对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 都必须同样地追究法律责任, 不允许有不受法律约束或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殊公民。追究法律责任首先要求是法定, 其次才是公正, 二者不可偏废, 更不能颠倒顺序。

然而, 目前在基层消防机构的行政执法当中, 恰恰在对《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的理解和适用上存在着较大的误区, 行政执法过程中滥用自由裁量权, 随意减免处罚的现象较为普遍。个别地方的消防机构还将“少罚点当事人容易接受, 能够提高执法效率”的歪论作为经验予以宣传和推广, 严重地损害了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更令人忧虑的是, 有些基层的执法人员对该项规定的原意存在严重曲解, 甚至理直气壮地认为这是法律赋予的权力。而实际上, 他们只注意了此项规定中“其他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内容, 却忽视了其中的“依法”两个字。此项规定的正确解释应该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行政处罚法》实施之前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从轻、减轻处罚的情形仍然有效。二是《行政处罚法》实施之后法律、法规和规章仍然可以对从轻、减轻处罚的情节作出特别规定。因此, 在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未作明确规定之前, 我们必须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执行, 切忌突破法律而执法。

第三, 按照逻辑学的理论来分析法律条文。《消防法》第五十八在法律责任的设定上, 明确规定了该条所涉及的违反行为, 同时处以“三停”和可能最高的数额罚款。严厉的处罚后果正说明了造成这些后果的原因即这些违法行为, 性质严重, 情节恶劣, 主观过错程度深, 造成或可能造成的危害后果突出, 因此对于这类违反行为要给予严厉的处罚。在实际执法过程中, 如果遇到上述违法行为而适用行政处罚的从轻或减轻的法律规定, 就大大地降低了该条的教育和强制功能。

第四, 从法律条文所涉及的主体和对象来分析。《消防法》第五十八条第一款规定的违法行为, 主要是发生在建筑工程、应当经消防机构进行审核的工程、应当经消防机构验收的工程、公众聚集场所及其消防设计等领域。从消防工作实际来看, 法律规定的这些工程往往是面积大, 人员多, 结构复杂, 经济价值高, 且发生火灾时容易造成严重影响和重大经济损失或群死群伤的严重事故, 故应当通过立法加以明确规定和严厉制裁。另外, 就这些违法行为的主体来看, 《消防法》第十一条规定, 建设工程的消防设计、施工必须符合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建设、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单位依法对建设工程的消防设计、施工质量负责。结合消防工作实际, 应当可以认为, 《消防法》第五十八条第一款规定的违法行为, 其行为主体绝大多数是单位。从单位的经济状况、社会影响程度、公众责任的承担、组织机构、技术力量等方面, 都应当比个人承担更加严格的法律责任。

《商务行政处罚程序规定》解读 篇3

为规范商务主管部门实施行政处罚,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商务市场秩序,2012年5月12日,商务部颁布了《商务行政处罚程序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现就《规定》有关问题解读如下:

一、《规定》制定的背景是什么?

行政处罚是行政管理的重要环节和内容,也是实现行政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和保障。目前,商务部主管负责执行200多件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其中,很多都明确赋予了商务部及地方主管部门行政处罚职责。2008年,商务部下发了《关于加强商务行政执法工作的意见》,推动地方规范执法行为,切实履行职责。从3年多来的实践经验来看,迫切需要制定《商务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对各地商务主管部门执法行为进行统一规范,确保公开、公正、及时、文明执法,促进商务事业健康发展。

二、《规定》的制定颁布有哪些必要性?

一是商务主管部门履行职责的需要。2004年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明确要求“加快行政程序建设,规范行政执法行为”;2008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提出“要完善行政执法程序”;2010年国务院《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要求“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健全行政执法程序”。近年来,农业、交通、卫生、林业、文化等部门在探索实行综合行政执法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执法程序制度。商务主管部门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切实履行自身职责,也必须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执法程序。

二是规范商务执法行为的需要。当前商务执法中比较突出、社会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就是执法程序、文书不规范。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呼吁制定商务行政处罚程序制度,加强全国统一指导。健全行政执法程序制度,以规范的执法、优质的服务取得群众信任,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执法氛围和环境,是商务主管部门建设和谐商务、为民商务的现实需要和急迫任务。

三是提高商务行政执法效率的需要。现阶段,商务执法力量不足问题较为突出。以有限的执法力量承担量大面广的执法任务,需要努力提高执法工作效率。制定系统规范的行政处罚程序,在严格规范执法行为的同时,为执法人员提供了一套可预期的行为规则和具体、明确的工作流程,必将促进执法效率的提高。

三、《规定》制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一是严格依法行政。在定位上,《规定》属于程序法范畴,主要是从程序上规范商务部门行使已经具有的行政处罚职权。至于商务部门具有哪些行政处罚职权,取决于实体法的规定。因此,《规定》将商务部门可以实施的行政处罚,以及处罚过程中可以采取的措施,严格限定在法定范围之内。但考虑到随着新的法律法规不断出台,商务部门行政处罚职权也会不断变化,因此在立法技术处理上,不具体列明行政处罚职权范围,而是采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或者“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等形式处理。

二是强化对商务执法队伍监督。《规定》在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等外部监督之外,设计了一些内部监督制约机制,明确现场检查、调查取证、当场处罚时必须有2名以上(含2名)执法人员在场,建立了行政处罚决定前核审制度、重大案件集体研究制度等制度。同时,专设执法监督一章,针对执法人员和商务部门可能违法的情形,规定了相应的责任追究措施。

三是注重保护行政管理相对人。为防止执法扰民、执法不当,《规定》针对现场检查、查封扣押、先行登记保存等容易损害相对人利益的执法行为,严格规定了前置条件,建立了事前审批制度。为保证当事人充分行使陈述申辩等法定权利,《规定》明确商务部门给予行政处罚前,必须告知当事人给予行政处罚的内容及其享有的救济权利。另外,《规定》还对强制执行作了必要限制,对逾期缴纳罚款的,不能无限制加处罚款,申请强制执行的,可履行催告程序。

四、《规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规定》共八章六十二条,包括总则、管辖、监督检查、立案与调查、行政处罚的决定、送达与执行、执法监督、附则。规章内容总体上对《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进行了细化,同时,结合商务行政处罚的实际情况,根据行政立法发展趋势作了一些创新性规定。

五、《规定》的适用范围包括哪些?

从适用的具体行政行为来看,包括实施行政处罚以及与实施行政处罚相关的监督检查、调查取证等活动。监督检查是商务主管部门的日常管理活动,也是行政处罚案件线索的重要来源,而调查取证实施行政处罚的必要辅助手段,鉴于二者与行政处罚密切相关,所以一并予以规范。

从适用的级别范围来看,原则上,《规定》适用于县级及以上商务主管部门实施行政处罚。考虑到商务部有专门的行政处罚实施办法,尤其是反垄断、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领域有完善的执法规则,因此在附则里做出了例外规定,明确商务部实施行政处罚,依照其相关规定。同时,考虑中央与地方事权划分,明确规定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实施行政处罚,当地地方性法规或地方政府规章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从其规定。

六、关于执法管辖问题。

1、级别管辖。一方面,按照下移监管执法重心的原则,对上下级商务主管部门均有权管辖的事项,明确以下级商务主管部门管辖为主;另一方面,规定上级商务主管部门认为必要时,可将有关日常监督检查及案件调查工作委托下一级商务主管部门承担。

2、地域管辖和移送管辖。第八条第一款重申了行政处罚法规定,明确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生地县级以上商务主管部门管辖,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三款规定了移送管辖,和第二款一同对管辖权争议作了规定。

3、指定管辖。第七条第二款和第九条规定了指定管辖,以期有效处理管辖争议和提高执法效率。即两个以上商务主管部门因管辖权发生争议的,可以报共同的上一级商务主管部门指定管辖,下级商务主管部门对于重大、疑难案件,可以依法报请上级管辖或者指定管辖。

4、跨部门协作。考虑到商务部门执法手段弱,需要加强与工商、质检等部门沟通协作,第十一条规定商务主管部门应主动加强与其他部门联系,探索开展联合执法或者建立执法协作机制,及时移送案件。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

七、关于监督检查的规定。

目前,国家层面缺乏有关监督检查的法律法规。但考虑到监督检查是商务主管部门了解法律法规规章落实情况,督促行政相对人规范经营,及时发现违法违规线索并制止违法行为的一个重要手段,有必要予以规范,《规定》专设第三章:监督检查。

监督检查方式。主要规定了两种:一种是接收处理举报投诉,另一种是现场检查。鉴于12312商务举报投诉服务体系比较完善,需要制定专门的管理办法。本规定只在第十三条就举报投诉方式及处理程序作原则性规定。

现场检查的条件。由于现场检查对被检查人生产经营活动影响较大,实践中也存在一些不规范现象。为防止执法扰民,第十四条严格设定了现场检查的条件,明确规定实施现场检查必须履行报批程序。

现场检查的权限。第十五条规定商务主管部门可以行使询问、查验、查阅、复制、调查取证等职权,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第十八条明确了可以采取查封、扣押等行政强制措施的情形及有关要求。同时,根据《行政强制法》,各条均明确规定行使有关职权及采取行政强制措施必须具有法律、法规依据,防止执法人员随意扩大权限。

八、关于行政处罚的决定。

分三节对简易程序、一般程序、听证程序进行规定。

简易程序。有关适用简易程序的范围、程序及具体要求,均直接采用行政处罚法规定。增加了两方面内容:一方面要求在给予当场处罚前,口头告知当事人有关情况及权利,听取当事人陈述和申辩;另一方面要求7日内将处罚情况备案。

一般程序。在细化行政处罚法有关规定的同时,增加了以下内容:

(1)建立了核审制度。

(2)细化了商务主管部门负责人集体决定的案件范围。

(3)明确了办案时限,防止久拖不决。

听证程序。参照行政许可法听证程序中的“案卷排他规则”,规定商务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听证笔录,做出行政处罚决定。

结合《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要求,规定应将行政处罚决定书及时向社会公布。

九、关于送达与执行。

送达。鉴于民诉法正在修改过程中,本规章原则规定当场送达或者依照民诉法的有关规定送达。

强制执行。结合工作需要对强制执行从两方面进行限制:第一是明确了按日加处罚款的上限,即30日后仍不缴纳的,应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防止无限制加处罚款;第二点是增加了催告程序,申请强制执行前便催告,经催告仍不履行的,进一步申请强制执行,以免激化矛盾。

十、关于执法监督。

错案监督。考虑到出现错案涉及到国家赔偿、责任追究制度、一事不再罚、申辩不加罚原则等问题,又有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外部监督程序保证,因此,最后第五十三条原则规定要建立健全监督制度,主动改正错误。

执法人员责任。强化商务主管部门自律,第五十四条、第五十五条、第五十六条分别列举了执法人员和商务主管部门可能违法的情形,并规定了相应的责任追究措施。

十一、关于执法文书。

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释义 篇4

本条规定了《实施办法》的立法目的和立法依据。

(一)立法目的

1.有效实施价格行政处罚。制定实施办法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提高惩处价格违法行为的有效性。制定《实施》是从加大执法力度,提高处罚效率,扩大执法效果,震慑违法行为,防止事态迅速蔓延的需要出发,实现维护市场价格秩序、保持社会稳定的执法效果。

2.及时平抑市场价格异常波动。根据市场价格波动爆发快、波动时间短、有阶段性的特点,《实施办法》着重在平抑时常价格波动的及时性上作出规定。一是细化价格违法行为,为及时准确对价格违法行为判断、定性提供具体依据;二是简化行政处罚程序以体现从快原则;三是在法定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范围内作出从重适用的规定,极少制止违法行为,震慑和打击违法行为。

3.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稳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推动经济运行的力量是利益驱动,各种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得到充分尊重,是保持社会稳定的物质条件和前提。依法维护公共利益不受侵害,保持人民生活安定和社会稳定,是价格主管部门有效实施价格行政处罚的目的和必然要求。

(二)立法依据

《实施办法》的立法依据是《价格法》、《行政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等法律、法规,其法律位阶是部门规章。

第二条【释义】

本条规定了哄抬价格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是对《价格法》第十四条第(三)项的细化。

(一)哄抬价格行为

1.捏造、散步涨价信息,大幅度提高价格。以人为编造并且扩散虚假的涨价信息,导致市场价格信号导向错误,故意引起社会恐慌,推动商品和服务价格大幅度上涨的行为。

2.生产成本或进货成本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以牟取暴利为目的,大幅度提高价格。在短时间内以过高的价格获取明显高于社会平均利润,侵害其他生产者、经营中和消费者利益,以牟取暴利为目的,大幅度提高价格的行为。

3.在一些地区或行业率先的幅度提高价格。率先大幅度提高价格的特征是,带头推动商品和服务价格过度上涨,引导其他商品和服务价格的连锁响应,导致价格大幅度上涨。大幅度提高价格既反映在某一个或某一些经营者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行为上,也反映在一些地区或一些行业中的商品和服务上。

4.囤积居奇,导致商品供不应求而出现价格大幅度上涨。经营者为了等待时机高价出售而故意把市场上比较稀缺的商品储存起来,破坏商品流通正常秩序导致商品供应短缺,推动商品价格大幅度上涨的行为。

(二)构成哄抬价格行为的具体提价或涨价幅度

《实施办法》规定由省级价格主管部门根据当地具体情况提出,并报请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确定。这样规定能比较好体现对哄抬价格行为的定性和查处的及时性,照顾了各地具体情况。各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作出决策,也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界定哄抬价格违法行为有关问题的复函》(发改价格135号)的规定保持衔接。同时,这个文件是征得全国人大法工委、最高人民法院和国务院法制办同意,并在实践中执行过的,所以,比较稳妥。

(三)法律责任

经营者哄抬价格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按照《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第五条的规定由价格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给予警告,可以并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

第三条【释义】

本条是对《价格法》第十四条第(六)项变相提高价格行为的细化。

(一)变相提高价格违法行为

1.抬高等级销售商品或者收取费用。经营者将低等级商品和服务冒充高等级价格销售或者提供服务,实质是变相涨价行为。这种行为违反了按质论价、分等定价、优质优价、低质低价的定价原则。

2.以假充真,以次充好,降低质量。经营者将伪劣、过时商品或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商品充当真的、应时的和符合国家标准的商品销售或提供服务,以降低商品质量或服务质量变相提高价格的行为。

3.偷工减料,短尺少秤,减少数量。经营者采取减少工艺和用工数量,减少商品有效成分和制造材料,短缺度量衡单位变相提高价格的行为。

4.变相提高价格的其他行为。有关法律、法规有规定,本办法没有列举的行为。

(二)法律责任

《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第六条规定,经营者变相提高价格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给予警告,可以并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

第四条【释义】

本条规定是对《价格法》第四十五条的细化。

(一)地方政府和政府部门违反《价格法》的行为

1.超越定价权限和范围擅自制定、调整价格。根据《价格法》规定,地方政府和政府部门(包括国务院各部门)定调价格必须按照中央和地方定价目录为依据,重要的商品和服务价格报国务院批准。如果超越权限和范围擅自制定、调整价格,就属于价格违法行为。

2.不执行法定的价格干预措施、紧急措施。地方政府或政府部门如果不执行国务院或者省级人民政府依法采取的价格干预措施、紧急措施,属于价格违法行为。

(二)追究地方政府或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行政责任的主体

《实施办法》明确规定了上级政府或者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是负责追究地方政府或有关部门违反《价格法》行为行政责任的主体;上级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是负责提请有权机关给予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行政处分的主体。

(三)法律责任

1.地方政府和政府部门违反《价格法》应当承担的行政责任。《实施办法》规定追究行政责任由上级政府或者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可以通报批评。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并通报批评属于声誉罚,对政府或者政府部门的声誉造成的影响通常比财产罚产生的后果更为严厉。

2.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应当承担的行政责任。由上级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提请有权机关对违反法律和职务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条【释义】

本条规定是对《价格法》的第十七条规定的细化。

(一)行业组织应当接受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的指导

行业组织是指经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政府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登记管理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根据《价格法》规定,行业组织在进行行业内部价格管理时,应当带头遵守价格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强价格自律,接受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的指导。

(二)法律责任

《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0号令)第三十四条的规定“社会团体的活动违反其他法律、法规的,由有关国家机关依法处理;有关国家机关认为应当撤消登记的,由登记管理机关撤消登记”。《全国人大法工委关于请明确社会团体违反规定收费处罚权问题的意见》(法公字办〔〕1号)也明确,除会费以外,社会团体“构成价格违法行为的,依照价格法的规定处罚”。因此,行业组织有价格违法行为且情节严重的,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可以提请登记管理机关撤消登记。

第六条【释义】

本条规定本办法第七条、第八条、第九条、第十条到适用条件。

本条的立法依据是《价格法》第三十条和第三十一条。

第七条【释义】

本条主要解决应对价格突发事件的从重处罚问题。

(一)从重处罚的情形

本条的立法依据是《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第十五条。该条规定,经营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处罚:(1)价格违法行为严重或者社会影响较大的;(2)屡查屡犯的;(3)伪造、涂改或者转移、销毁证据的;(4)转移与价格违法行为有关的资金或者商品的;(5)应予从重处罚的其他价格违法行为。

(二)法律责任

依据《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第八条,经营者不执行法定的价格干预措施、紧急措施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4万元以上4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

(三)从重处罚的原则

有三条:(1)在法定罚款幅度内应当从高适用;(2)行政处罚种类在两个以上的应当从重适用;(3)可以并处的应当并处。

(四)适用范围

适用范围即纳入价格干预措施或紧急措施范围的商品和服务,以及可能波及的相关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违法行为。这样规定与《非常时期落实价格干预措施和紧急措施暂行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5号令)是一致的。5号令第七条规定“价格主管部门对纳入价格干预措施或者紧急措施范围的商品和服务,以及可能波及的相关商品和服务,应当加强市场供求情况和价格监测,”“市场价格可能出现异常波动时,要及时做出预警。”

第八条【释义】

本条主要解决应对价格突发事件的从快处罚问题。

依据《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国家计委令第13号),价格主管部门进行调查或者检查前,应当事先向当事人送达《检查通知书》;立案应当填写《立案呈批表》,同时附上相关材料,并由价格主管部门负责人审批;调主或者检查时,应当制作《检查登记表》;调查终结,执法人员应当提交《调查终结报告》;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向当事人送达《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对情节复杂或者重大价格违法行为给予较重的行政处罚,应当由价格主管部门案件审理委员会集体讨论决定。

本条规定在不违反《行政处罚法》规定的前提下,对价格行政处罚程序作了最大限度的简化。《行政处罚法》关于行政处罚的程序规定主要有: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向当事人告知(第三十一条),但并没有规定必须书面告知;行政机关执法人员询问或者检查应当制作笔录,但没有规定必须制作格式文书(第三十七条);调主终结,一般案件由行政机关负责人作出决定,情节复杂或者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行政处罚的案件由行政机关的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不存在包括行政机关内设处室负责人参加的案件审理委员会讨论决定(第三十八条)。

所以,根据本条简化规定,在出台价格干预措施、紧急措施时,对有关商品和服务价格进行监督检查,价格行政执法人员只要两人执法,出示证件,就可以进行调查、检查,发现问题当场立案,并口头履行告知程序。调查终结,对一般案件,价格主管部门负责人立即审查,及时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复杂、重大案件,由几个主要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

本条中“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是指依据《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三条,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五十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案件。“不当场收缴事后难以执行的”,是依据《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不当场收缴事后难以执行的情形,本办法没有作具体规定,有待将来根据立法实践予以细化。

第九条【释义】

本条规定的目的也是为了在保障落实价格干预措施、紧急措施时,从快实施行政处罚,迅速平抑市场价格异常波动。

本条第(一)、(二)、(三)项字面意思明确,易于理解。第(四)项“多收价款全部退还的”,是指经营者将因价格违法行为致使消费者或其他经营者多付的价款全部退还后,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按照《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对其价格违法行为可以按没有违法所得予以处罚。

本条规定的是“可以”适用,不是“应当”适用。所以,它是一种行政应急性规定。目前本办法这条规定在常态下不能适用,在非常态下应当慎重适用。

第十条【释义】

本条规定主要是将责令限期退还程序与公告查找程序合并。

本条规定适用在非常实事求是体现从快实施行政处罚,在遵循“先退还后没收”的基本原则和必经程序的前提下,将责令退还与公告退还的程序合并。这样规定可以最大限度地缩短退还与没收之间的时间期限,使责令限期退还更具有强制性,既保证了行政执法履行了法定的程序,也实现了从快实施行政处罚的效果。

第十一条【释义】

本条规定了价格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责任。

对价格行政执法人员应当从快而不从快,应当从种而不丛重处罚以及滥用行政执法权力造成损害的行为,应当承担法律责任。体现了权力由法律规定,行使权力应当遵守法律,违法行使权力应当承担法律责任,有权必有责,权责必统一。这样规定对于促进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防止以权谋私,提高行政执法水平是十分必要的。

第十二条【释义】

本条规定了《实施办法》的解释权。

《规章制定程序条例》(国务院322号令)第三十三条规定“规章解释权属于制定规章的机关”、“规章的解释同规章具有同等效力”。本办法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人办公会议讨论通过,由马凯主任签署第14号令。因此,本办法解释权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第十三条【释义】

本条是对实施办法施行时间的规定。

上海市行政处罚听证程序规定 篇5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了规范行政处罚听证程序,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市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组织(以下统称行政机关)开展行政处罚听证活动,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听证范围)

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较大数额没收违法所得或者较大数额没收非法财物等行政处罚(以下统称“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

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种类超出前款听证范围的,从其规定。

第四条(较大数额标准)

本规定所称的较大数额,对个人是指5000元以上(或者等值物品价值);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是指5万元以上(或者等值物品价值)。市政府可以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对前述较大数额标准进行调整并予以公布。

行政机关可以规定低于前款标准的较大数额标准,并应当予以公布。

国务院有关部门在沪机构依据法律、行政法规或者部门规章实施行政处罚,对适用听证程序的较大数额标准,国务院有关部门有规定的,可以从其规定。

第二章听证组织机关、听证人员和听证参加人

第五条(听证组织机关)

行政机关拟作出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的,由该行政机关组织听证。

依法受委托组织拟作出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的,由委托的行政机关组织听证。

行政机关不得委托其他机关或者组织组织听证。

第六条(听证人员的范围)

听证人员包括听证主持人、听证员和书记员。

第七条(听证参加人的范围)

听证参加人包括当事人及其代理人、案件调查人员、证人、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以及其他有关人员。

前款所称的当事人,是指被事先告知将受到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的个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案件调查人员,是指行政机关内部承担行政处罚案件调查取证工作的人员。

第八条(听证主持人的指定)

听证主持人由行政机关负责人指定本机关内部的非本案调查人员担任。听证主持人一般由本机关法制机构人员或者专职法制人员担任。

第九条(听证主持人的职权)

听证主持人行使下列职权:

(一)决定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和方式;

(二)决定中止或者终止听证;

(三)决定听证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是否回避;

(四)决定证人当场作证。

第十条(听证主持人的职责)

听证主持人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将有关通知按时送达当事人、案件调查人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以及其他有关人员等听证参加人;

(二)就案件的事实、拟作出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的理由和依据进行询问;

(三)要求有关听证参加人提供或者补充证据;

(四)维持听证秩序,对违反听证纪律的行为予以制止;

(五)对听证笔录进行审阅,并提出审核意见。

第十一条(听证员和书记员)

行政机关根据需要,可以指定1至2名本机关内部的非本案调查人员担任听证员,协助听证主持人组织听证。

听证设书记员1名,由非本案调查人员担任,负责听证笔录的制作和其他事务。

第十二条(听证参加人的义务)

听证参加人应当按时到指定地点出席听证,遵守听证纪律,如实回答听证主持人的询问。

第十三条(当事人的权利)

当事人享有下列权利:

(一)要求或者放弃听证;

(二)认为听证人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为本规定第十四条所列人员之一的,可以申请其回避;

(三)可以委托1至2人作为代理人参加听证,并出具委托代理书,明确代理人权限;

(四)进行陈述、申辩和质证;

(五)对听证笔录进行审核。

第十四条(回避)

听证人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为下列人员之一的,应当主动回避:

(一)当事人、本案调查人员的近亲属;

(二)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其他人员。

第三章听证的告知、提出和受理

第十五条(听证的告知)

行政机关对于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案件,应当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向当事人送达听证告知书。

听证告知书应当载明下列主要事项:

(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

(二)当事人的违法行为、行政处罚的理由、依据和拟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

(三)告知当事人有要求听证的权利;

(四)告知提出听证要求的期限和听证组织机关。

听证告知书应当盖有行政机关的印章。

听证告知书可以采用直接送达、委托送达、邮寄挂号信送达、留置送达、公告送达等方式。

第十六条(听证要求的提出)

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自收到听证告知书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向行政机关书面提出听证要求。当事人以邮寄挂号信方式提出听证要求的,以寄出的邮戳日期为准。

当事人明确表示放弃听证或者超过期限未提出听证要求的,不得对本案再次提出听证要求,但可以进行陈述、申辩。

第十七条(听证的受理)

当事人提出听证要求的,行政机关应当予以受理。对于符合听证条件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对于不符合听证条件的,行政机关应当自收到听证要求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书面告知当事人不予组织听证。

第十八条(听证的通知)

行政机关组织听证的,应当在听证举行的7个工作日前,将听证通知书送达当事人,并将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通知有关听证参加人。

听证通知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

(二)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和方式;

(三)听证人员的姓名;

(四)告知当事人有权申请回避;

(五)告知当事人准备证据、通知证人等事项。

听证通知书应当盖有行政机关的印章。

第四章听证的举行

第十九条(听证的方式)

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听证应当以公开的方式举行。

行政机关应当将举行听证的案由、时间、地点等在听证举行的7个工作日前予以公告。

第二十条(听证预备)

听证人员在听证开始时,应当完成下列听证预备事项:

(一)核对听证参加人身份;

(二)宣读听证纪律;

(三)征询当事人是否申请听证人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回避。

当事人申请听证主持人回避的,听证主持人应当宣布暂停听证,报请行政机关负责人决定是否回避;申请听证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回避的,由听证主持人当场决定。

第二十一条(听证调查)

进行听证调查时,由案件调查人员提出当事人违法的事实、证据和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建议;当事人进行陈述、申辩和质证。

第二十二条(听证的证据)

听证的证据,包括书证、物证、证人证言、鉴定意见、勘验笔录、现场笔录、视听资料、电子数据、当事人的陈述等。

与认定案件事实相关的证据,都应当在听证调查中出示,并经质证后确认。

第二十三条(听证笔录的制作)

听证应当制作笔录。听证笔录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案由;

(二)听证参加人姓名或者名称、地址;

(三)听证人员姓名;

(四)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和方式;

(五)案件调查人员提出的事实、证据和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建议;

(六)当事人陈述、申辩和质证的内容;

(七)听证参加人签名或者盖章。

第二十四条(听证笔录的审核)

听证结束后,听证人员应当把听证笔录交当事人和案件调查人员审核无误后签名或者盖章。当事人拒绝签名或者盖章的,由听证主持人在听证笔录上说明情况。

听证笔录中有关证人证言部分,应当交证人审核无误后签名或者盖章。

听证主持人应当对听证笔录进行审阅,提出审核意见并签名或者盖章。

第二十五条(听证笔录的效力)

听证笔录应当作为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依据。

第二十六条(听证的中止)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中止听证:

(一)当事人死亡或者解散,需要等待权利义务继承人的;

(二)当事人或者案件调查人员因不可抗力事件,不能参加听证的;

(三)在听证过程中,需要对有关证据重新调查或者鉴定、勘验的;

(四)其他需要中止听证的情形。

中止听证的情形消除后,听证主持人应当恢复听证。

第二十七条(听证的终止)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终止听证:

(一)当事人死亡或者解散满3个月后,未确定权利义务继承人的;

(二)当事人无正当理由,不参加听证的;

(三)其他需要终止听证的情形。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八条(听证的费用)

组织听证的费用,由行政机关承担。

第二十九条(较大数额的计算)

行政机关根据第四条计算较大数额时,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可以分别计算。

第三十条(适用的特别规定)

法律、法规对听证程序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一条(施行日期)

道路运输行政处罚规定 篇6

一、比例原则乃该指导意见的法理依据

2004年初步估计全国拥有66亿平方米“小产权房” (属于广义的违法建筑) , 曾一度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国务院责成国土资源部牵头14个部委研究拿出解决方案, 现已提交国务院, 至今没有结论。违法建筑包括存留违法建筑和在建违法建筑, 违法建筑的处理应当区分是否符合城市规划、是否可以改正。笔者认为, 《规划处罚指导意见》不仅为存留违法建筑即“小产权房”处理提供依据, 而且为在建违法建筑的处罚提供精准的法律依据。该指导意见并非空穴来风, 既具有《行政处罚法》第4条和《城乡规划法》第64条的法律依据, 又具有宪法行政法比例原则的理论依据。在行政执法中, 比例原则又称禁止过度原则, 它是指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时应兼顾执法目标的实现和相对人权益保护, 如果执法目标的实现可能对相对人权益造成损害, 则这种损害应被尽可能地限制在最小的范围和限度之内, 二者有适当的平衡和比例。比例原则包含“三性”:1.适当性。即行政机关采取的措施及方法应有助于行政目的之实现, 否则即违反适当性。如某地规划部门长期不予颁发建设用地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许多单位和个人在没有取得规划许可证的情况下便进行施工建设, 待建筑物建成之后, 有关部门采取罚款了事。规划执法部门所采取的罚款处罚实际上已经沦为变相收费, 无助于实现维护城乡规划秩序目的之实现。2.必要性 (亦称最小损害性) 。即在有多种同样可达成行政目标之方法可供选择时, 行政机关应选择对相对人权益侵害最小的方式, 不能超出必要的限度, 否则即违反必要性。3.均衡性。行政机关采取的方法对相对人权益造成的侵害不得与欲实现之目的显失均衡, 两者之间应保持相对均衡的关系, 否则即违反均衡性要求。可见, 比例原则是为了防止行政机关滥用权力, 也是对行政机关审慎善意行使权力之要求, 其为诚信原则之内容, 应属当然。《规划处罚指导意见》第3条规定:“对违法建设行为实施行政处罚时, 应当区分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影响的情形和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影响的情形。”显然, 对违法建筑区分处理、行政处罚规范自由裁量权是该指导意见的精髓。城乡规划行政处罚裁量权, 是指城乡规划执法部门, 依据《城乡规划法》第64条规定和《行政处罚法》第4条规定, 对违法建设行为实施行政处罚时享有的自主决定权。

二、尚可采取改正的处理

《规划处罚指导意见》第4条规定了尚可改正的情形:1.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但未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 在限期内采取局部拆除等整改措施, 能够使建设工程符合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要求;2.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即开工建设, 但已取得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的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审查文件, 且建设内容符合或采取局部拆除等整改措施后能够符合审查文件要求的, 属于尚可采取改正情形。

《规划处罚指导意见》第5条规定, 对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影响的情形, 首先采取行政强制措施, 以书面形式责令停止建设, 不停止建设的, 依法查封施工现场。在执法实践中, 查封并不能震慑违法行为人甚至不能起到暂时性控制违法建设的作用, 原因是缺乏查封后权力对接, 有人责怪立法缺失。事实上, 规划执法部门享有查处违法建筑的法定职责, 可以实施扣押施工工具、查封施工现场、查封施工设备、发出停工通知书等行政强制措施, 但是, 由于违法行为人缺乏应有的法律意识, 实施的强制措施很难达到遏制私搭滥建的理想效果, 给城乡建设管理增加了难度。规划执法部门查封施工现场后, 相对人撕毁封条继续施工, 破坏了封条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50条规定, 公安机关以妨碍执行公务为由, 依法对其进行治安管理处罚, 以警察权间接维护规划执法部门执法的权威性, 实现治理违法建筑的目标。但是, 公安部2011年3月下发《2011年公安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意见》, 严禁公安民警参与征地拆迁等非警务活动。一些基层公安派出所认为, 只要沾上“拆”字, 似乎就是非警务活动, 对待规划执法妨碍公务的行为唯恐躲之不及。笔者认为, 公安机关的职责受人民警察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规范调整, 不因为一个通知、一份文件就改变了公安机关的职权。因此, 打击犯罪、预防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管理秩序是公安机关的法定职责。协助城乡规划执法, 也是维护社会治安管理秩序内容之一, 公安机关应当在职权范围内维护规划执法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现实中, 城乡规划执法部门实施强制措施后, 行政相对人仍然继续施工的, 规划执法部门不能直接拆除“违法建筑”, 否则, 就属于以违法制裁违法, 这被指与依法行政要求相悖。《规划处罚指导意见》第5条规定, 对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影响的情形, 以书面形式责令限期改正;对尚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即开工建设的, 同时责令其及时申请补办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在许多地方, 规划处罚权和规划许可权分离, 由不同的部门行使, 能否补办规划手续, 规划局说了算, 所以规划处罚部门在作出处罚决定之前, 书面征求规划许可部门的意见, 复函明确可以补办手续后, 规划处罚部门再作出“责令补办手续”的处罚决定。对按期改正违法建设部分的, 处建设工程造价5%的罚款;对逾期不改正的, 依法采取强制拆除等措施, 并处建设工程造价10%的罚款。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自行纠正, 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 不予行政处罚。

《规划处罚指导意见》第6条规定, 处罚机关对违法行为人处以罚款, 应当在违法建设行为改正后实施, 不得仅处罚款而不监督改正。这样就把违法建筑整改与金钱罚的实施进行区分, 目的是为了防止“以罚代拆”现象。一些地方的执法机关由于人员超编, 存在自收自支现象, 在执法中仅仅盯着罚款, 不在监督改正方面狠下功夫, 而以罚款了事, 行政相对人交点罚款, 便理直气壮了。这种执法间接纵容了违法建设, 是一种渎职行为, 情节严重的, 由纪委监察、检察机关依法查处。

三、无法改正违法建设行为的处理

《规划处罚指导意见》第7条规定:“第四条规定以外的违法建设行为, 均为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影响的情形。”具体包括:1.没有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或者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但未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 无法采取局部拆除等整改措施能够使建设工程符合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要求。2.没有取得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的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审查文件。《规划处罚指导意见》第8条规定, 对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影响的情形, 首先以书面形式责令停止建设;不停止建设的, 依法查封施工现场, 将强制停止违法建设施工行为。根据《行政处罚法》规定, 对存在违反城乡规划事实的建筑物、构筑物单体, 作出责令限期拆除决定书。单体建筑是相对于建筑群而说的, 建筑群中每一个独立的、不可分割部分的建筑物均可称为单体建筑。行政处罚时, 坚持最小损害原则, 针对独立的、不可分割部分的建筑物单体进行行政处罚。对按期拆除的, 不予罚款;对逾期不拆除的, 依法强制拆除, 并处建设工程造价10%的罚款;对拆除违法建设可能影响相邻建筑安全、损害无过错利害关系人合法权益或者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不能拆除的, 可以作出“没收违法建筑行政处罚决定”, 该处罚决定指向新建、扩建、改建并存在违反城乡规划事实的建筑物、构筑物单体。新建、扩建、改建并存在违反城乡规划事实的违法建筑已经销售的, 按照该单体出售所得价款计算违法收入, 处罚没收该违法收入并处建设工程造价10%以下的罚款。出售所得价款明显低于同类房地产市场价格的, 处罚机关应当委托有资质的房地产评估机构评估确定。

《规划处罚指导意见》第12条规定:“对违法建设行为处以罚款, 应当以新建、扩建、改建的存在违反城乡规划事实的建筑物、构筑物单体造价作为罚款基数。已经完成竣工结算的违法建设, 应当以竣工结算价作为罚款基数;尚未完成竣工结算的违法建设, 可以根据工程已完工部分的施工合同价确定罚款基数;未依法签订施工合同或者当事人提供的施工合同价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 处罚机关应当委托有资质的造价咨询机构评估确定。”笔者认为,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和国家工商局的有关规定, 在界定“违法所得”时应当扣除建筑材料和人工费的成本。处罚机关做出“责令限期拆除并处罚款”的处罚决定, 应当在依法拆除或者没收实物或者没收违法收入后实施, 不得仅处罚款而不强制拆除或者没收。

《城乡规划法》虽然规定违法建筑的强制拆除, 可以申请人民政府执行, 也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执行, 但是, 根据最高法院一贯的态度, 双轨制强制执行的情况下, 法院原则上不受理, 不得已只能申请人民政府强制拆除, 即违法建筑的强制拆除以申请政府执行为主, 合法房屋征收的强制拆除应依法申请法院来实施, 这样就有科学的分工, 减少法院的压力。尽管如此, 特殊情况下, 法院强制执行比政府强制执行的效果好、风险小。例如, 某违法建筑内居住有老人、残疾人, 如果政府强制拆除存在较大风险, 如果由法院执行, 法院可以作出执行裁定, 被执行人逾期不自行拆除的, 法院可以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02条规定, 对被执行人实施司法拘留, 通过司法拘留的威慑力, 达到拆除违法建筑的目的, 避免强制拆除时自焚事件的发生。没收违法所得的强制执行涉及金融强制权力, 根据《行政强制法》规定, 人民法院享有查询、冻结、划转银行存款的权力, 而人民政府没有上述权力, 故只能申请人民法院。

四、处罚时效

违法建设行为追求违法建筑结果, 违法建筑结果依赖违法建设行为, 违法建筑结果与违法建设行为密不可分, 违法建设行为的“违法性”与违法建筑结果有因果关系, 类似于刑法理论中的结果犯, 实施违法建设行为一定产生违法建筑, 如果行为人为了实施违法建设行为所作的准备, 比如购买建筑材料、准备施工工具等, 称之为“行为预备”, 不宜按照《行政处罚法》和《城乡规划法》进行行政处罚;如果违法建设行为两年内未被执法机关发现, 客观上形成的违法建筑已经超过两年, 不能认为超过处罚时效。笔者认为, 违法建设行为与违法建筑结果具有不可分割的关联性, 违法建筑一旦形成且一直未补办审批许可手续, 这种违法行为一直处于继续状态, 继续到规划执法部门对这种建筑进行处罚并得到实际执行为止。只有当规划执法部门进行处罚后, 这种继续状态的违法行为才得以结束。因此违法建筑与违法建设行为不可分割, 不存在两年的处罚时效问题, 该违法建筑即使已经存在十年, 规划执法行政部门仍然能够对此行为进行处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集体土地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1条规定, 土地权利人以土地管理部门超过两年对非法占地行为进行处罚违法, 向人民法院起诉的, 人民法院应当按照行政处罚法第29条第2款的规定处理。《行政处罚法》第29条规定:违法行为在两年内未被发现的, 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前款规定的期限, 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 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对违法建设行为的纠正包括:补办审批许可手续和拆除;对违法建设行为的金钱罚包括:罚款和没收非法所得。据此, 《规划处罚指导意见》第14条规定, 对违法建设行为进行行政处罚, 应当在违反城乡规划事实存续期间和违法行为得到纠正之日起两年内实施。具体就是在补办规划手续或者拆除违法建筑后, 在两年之内罚款或者没收非法所得。

规划执法涉及许多法律的灵活运用, 《规划处罚指导意见》只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法律适用的指导意见, 不具有强制性。根据《行政诉讼法》规定,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依据法律、法规, 参照规章, 《规划处罚指导意见》连规章的层次都不够, 所以, 不能成为法院审理案件的依据。有些地方人大制订了城乡规划法实施的地方性法规, 这些地方性法规是执法机关的法律依据和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依据。执法机关和审判机关应当以辩证的观点选择适用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以实质法治的态度推动依法行政。

参考文献

[1].刘武元.违法建筑在私法上的地位.现代法学.2001.4

[2].朱剑红.城市规划年的一项重要内容——建设部将重点查处违法建设.人民日报.1995.5.31

上一篇:如何选择职业方向下一篇:终身教育时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