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矛盾的原因

2024-06-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医患矛盾的原因(共9篇)

医患矛盾的原因 篇1

3.从一个年轻医生的角度谈谈沟通的技巧

选题1 职业环境

医疗工作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是社会发展的保障。医生在社会中一直扮演着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角色,受到群众的尊重。然而近年来,医患关系日益趋于紧张,各地的医闹、伤医事件频出不穷。究其原因,有患者和医疗工作者的自身因素,也有各种外在的环境因素。

先谈谈患者和医疗工作者的主观因素。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群众自我意识的提高,医疗中的复杂因素越来越多。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患者对于医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是人之常情,处于病痛折磨中,总希望医生能对自己多些关注,多些照顾。然而在中国这个人口基数巨大的环境下,每个医生每天接待的病人数量太多,在有限的上班时间内,平均分配下来,给每个病人只有3-5分钟,如果给某一个病人细致看了半小时,那剩下的同样着急的病人怎么办呢。不仅如此,半天下来的工作量搞得医生也十分疲乏了,很难再对每个病人都笑脸相迎,给予全面的关怀照顾,一个稍感困倦的哈欠也许就会引来患者的极其不满了。同时,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许多病人在就诊前就已经在网上搜了自己的症状,并轻信了网络上没有根据的回答,在来到医院就诊时,对医生提出各种疑惑和质疑,对医生交代的一些检查也不愿配合,耽误了大家时间,影响医疗秩序。如果在网上搜搜就能治病,那还需要详尽的检查以及中医的“望触叩听”作何。以上两点都是出于主观但并不带有恶意的,只是一些合理的需求和被需求无法切合的矛盾,与国家经济、人口、思想现况有很大关系。需要医患双方互相去理解和信任。而有一些医患矛盾,则来源于某些患者的恶意敲诈,对于医疗过程中一些可以理解的意外纠缠不停,并请来一些专业的“医闹人员”,企图敲诈一笔。

总而言之,患者对医疗费用增长的质疑增多,对医生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抱怨不断,而承担着繁重的诊疗任务和职业压力的医疗工作者,也不得不开始时时忖度如何最小化医疗风险以实现“自保”。医患之间失去信任,失去理解。医患关系日益紧张,医患关系紧张的外在因素则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医疗水平不平均,布局不合理。一线城市的医院设备齐全,医生水平高,来就诊的患者人数也非常多,一票难求的情况层出不穷。而二三线县城的医院水平远远落后。有些大老远从乡镇赶来一线大医院看病的患者,等了几天,也不一定能取到就诊号。内心的焦虑很快就会转变成对医生的愤恨。看病难!

医患矛盾的原因 篇2

1 内科的特点

内科是临床医学中各科的基础, 其特点如下:病种较为繁杂、老年患者较多、床位周转较快;患者的住院周期短, 护理的工作量大;急诊或危重患者较多, 患者以及家属对医院医疗服务的要求较高;医护人员生活护理、基础护理以及管道护理等任务重;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相互沟通的时间又较少;部分护理人员其法律意识较为淡薄等[1]。

2 影响医患之间关系的主要因素及原因

2.1 患者的病程以及自身特点

(1) 内科疾病患者通常都是老年患者或慢性疾病患者, 其病程较长, 患者普遍存在烦躁与自暴自弃等的心理状态; (2) 患者在入院之后, 由于自身病情的原因, 对接待自己的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过分敏感, 如果服务态度稍微冷淡都极易引起患者的反感; (3) 当医生诊断的结果与自身所预期的不符合等时, 就会认为医生和护士不负责或者观察不够细致等[2]。

2.2 医院相关服务设备及管理

医院现有的服务设施不足, 条件较差, 不能很好的满足患者的需要, 从而导致患者与医院之间矛盾的产生。此外, 医院管理不善, 管理较为混乱, 医疗收费项目等较繁杂, 患者或其家属对费用的清单不理解;流动人群较多, 病房内不安静, 贵重物品丢失等的后勤保障工作不到位等都会导致患者的不满情绪。

2.3 医护服务态度

(1) 由于护理人员工作量大, 没有足够的时间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交流和沟通; (2) 在医疗的护理工作中, 有少数的患者及其家属认为:他们花了钱, 就要享受到很好的服务, 当医院满足不了自身的要求时, 两者就产生了冲突。

2.4 护理人员的自身学知和修养

在对患者进行相关的治疗和护理过程中, 由于一些护理人员缺乏必要的交流的技巧, 在面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提问时, 稍有不慎都会引起患者的反感。再加上医院的内科危重患者较多, 其护理工作其任务较为繁重, 无法顾及到每位患者和家属的情绪最终造成患者的投诉[3]。

3 内科医患关系矛盾的防范对策

3.1 树立更好的服务理念, 规范其服务行为

(1) 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 要本着“救死扶伤”的职责耐心为患者解疑答问; (2) 还要学会察言观色, 对不同的患者进行不同的医治和护理, 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

3.2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通过交流, (1) 能够使医患双方相互了解; (2) 能够消除医患纠纷隐患。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 医生必须要文明用语,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细致耐心的讲解, 并使之明白、理解。

3.3 加强专业技术培训

医院应定期的组织相关的业务或专业知识学习, 并进行相应的考核, 从而提高医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内科医生在闲暇的时候, 一定要不断的钻研自身专业的知识, 以便用自身熟练而专业的知识减轻患者的痛苦。

3.4 完善医院内科相关管理制度

不断完善内科各项规章制度和环境卫生, 使内科的建设管理更有内涵。公开收费标准, 做到合理而又准确的收取费用。将医院探陪制度落实到位, 控制人群的流动, 防止交叉感染。正常医疗工作秩序, 能够为患者的人身以及财产安全提供一定的保障。

3.5 重视患者的知情权和同意权

医生和护理人员在为患者服务的过程中, 一定要重视患者的利益, 要对患者的生理、心理、家庭以及经济状况等进行全面的评估。因为履行告知义务, 不仅尊重了的患者权利, 而且也是对医护人员进行的一种自我保护。它对医患关系的和谐建立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4 结语

综上所述, 对影响内科医患关系的相关因素及其主要原因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探讨, 不仅有利于提高医疗的服务质量, 而且还能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使医患双方都处于一个和谐而稳定的氛围之中, 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玉萍.影响内科医患关系的因素及改善措施探讨[J].西南军医, 2008, 10 (4) :168~169.

[2]朱彩文, 郭琼, 范丽芳, 等.影响护患关系的相关因素调查[J].现代护理, 2004, 10 (11) :998~999.

[3]孙启银, 林霞.中西医院心内科医患关系的对比分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0, 18 (5) :459~460.

医患矛盾的原因及对策 篇3

在市场经济形势下,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正在严重冲击着医疗服务市场。近几年来,患者或其家属冲击、打砸医院,殴打及杀害医务人员的恶性事件在各地时有发生,且呈现出上升的趋势,有些地方的少数医患矛盾急剧升级,有向暴力事件演变的趋势。最近一月就连续发生了两起轰动社会的殴打医务人员的事件,此起彼伏的伤医、伤护事件不停吃的冲击着人们的视野。重构和谐的医患关系,维护正常的医疗服务市场,维护医患利益,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严峻而又刻不容缓的课题,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为此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和方法。

1 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

1.1 医疗服务本身缺乏自愿性

一方面,病人不希望医院或者医务人员支配他的财物,另一方面,病人又不得不接受医护人员的建议和要求,这就造成一个潜在的矛盾。在经济市场的指导下,医务人员只有不断的为医院创收才能得到一定的薪酬,促使一部分医生盲目的开药、检查,造成病人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病人认为自己出了昂贵的医药费就应当享受医务人员提供的“星级”服务,而医务人员因为病人太多而有时又不能满足病人的这种想法因而埋藏了医患矛盾的隐患。

1.2 医患关系愈演愈烈的医学原因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以前不可能治愈的疾病能够通过先进的医疗技术得以治疗,造就病人病人认为任何疾病只要治疗就会康复,殊不知还有更多的疾病需要继续研究。医疗领域中充满着未知数和变数,加上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也存在差异,即使在医学飞速发展的今天,国内外一致承认医疗确诊率也只有70%左右,各种急重症抢救成功率在70%~80%左右,相当一部分疾病原因不明、诊断困难,甚至有较高的误诊率、治疗无望。医疗对象是千差万别的复杂体,有社会性属性,也有自然属性,就是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在有些人身上,也出现向复杂性转变的可能,这是医学的无奈。因此,任何医院和医生都不可能包治百病,疾病的治疗过程和结果始终存在着成功与失败两种可能,很多患者及其家属不了解医学的特殊性和无奈,对医疗效果期望過高,因而一遇到不满意的事情,不考虑科学事实,就认为是医院或医生的问题。

1.3 医院重经济效率轻人文关怀

医患关系紧张,以至引发医疗纠纷,40%以上原因与医务人员的爱心、责任心、同情心有关。医生面对病人,只是埋头于自己的工作,按诊疗程序进行看诊,忽视患者的心理感受,导致出现医疗效果不尽人意时,病人就认定是医生的问题。医生护士所接诊的病人数远远超过其能力范围内的病人数,在这种长期超负荷运转的情况下,再要求医护多一些人文关怀和亲情服务,或许有些苛责。

1.4 部分新闻媒体对医疗纠纷的不公正报道

新闻媒体对医疗纠纷和事故的报道有其正面作用的同时,也有它的局限性,特别是部分媒体对医疗纠纷的刻意炒作,并且明显地倾向病人这个弱势群体,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于是医生成了患者假想中的“敌人”与法庭上的“被告”,医院方的合法与正常权利没有得到应有的珍重。其重结果轻过程,使医疗纠纷的处理简单地上升为病人的索赔问题。

1.5 医疗管理不完善

受市场经济影响,医疗工作是高风险的行业,但并不象国外发达国家,高风险的同时能带来高收入。医疗事故处理方法并不很健全的情况下,出现医疗事故时,院方的推委、漠然,使医疗纠纷的控制和处理的最佳时机丧失。据了解,对医疗纠纷,有些医院能躲就躲,躲不了就私了赔钱了事,这是当前许多医院采取的一致做法。因为不见面、不沟通、不协商,患者方怨气愈积愈深,最终导致纠纷的进一步升级和恶化。所以社会上形成一个怪现象,即“大闹得大钱、小闹得小钱、不闹不得钱”。

2 医患矛盾的解决对策

2.1 改善医患关系,化解医患信任危机

在社会重塑“白衣天使”的良好形象。从根本上讲,首先,要尽快建立合理有效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在医疗制度改革中引入完善的商业保险制度,使患者既看得起小病,又能看得起大病,无病也能定期体检,即真正做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2.2 赢得社会公众信任

对医务人员来说,在关键时刻,应当把保护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虽然我们不能包治百病,而对病人和家属来说这种打击就是百分之百。只有加强努力,千方百计地做好自己的工作,才有望摆脱被动局面,赢得社会公众的信任。

2.3 希望公众理解

临床医疗需要一个比较宽松的心理环境,病人及其家属对医务人员信任、尊重,是取得更好疗效的社会基础。医患双方实际是站在同一条线上,愿望相同,成败共享,事事休戚相关。感情应当是最融洽的,共同的敌人是疾病。医患关系紧张,医务人员顾忌重重,病人的治疗就受影响。反之,和谐的医患关系,受益者仍将是病人。

2.4 在医疗活动中要明确医患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建立平等的融洽的医患关系,作为医生应树立为病人服务的理念,体现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满足病人的心理需要,尊重患者知情权。实实在在地为病人着想,从病人的角度看问题,不仅告诉患者病情,还应告知病理知识,疾病的转归、预后,让患者对可能发生的情况有一个心理准备,争取病人的理解,尽量避免争执。各种检查、处理和治疗方案的施行,事先要征得病人的同意,并履行签字手续。作为患者也应遵守就医道德,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尊重医生的权利,尤其是人身安全,维护职业荣誉。

2.5 医护要自律

严格执行收费标准,不乱收,不多收,不巧立名目;要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坚持检查药品收费公示制;坚持住院 用费清单制,使病人安安心心看病,明明白白消费。

2.6 投诉与纠纷

医患矛盾及策略 篇4

1.2患者对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不满意 患者十万火急,医者漠不关心;患者频繁发问,医者惜字如金[1]。患者在等待结果的同时,往往喜欢围绕自身疾病频繁地向检验人员提出各种理由,拿到结果后也会提出让检验人员给看一下。这体现了患者对检验人员的高度信任。但是检验人员往往忙于采血、收集标本及检验工作,精力有限,或者在检验知识的深度与广度方面存在局限,往往会说“找医生看”,这势必让患者觉得检验人员有厌倦情绪。连基本的要求都得不到,他们当然满肚子的怨气。

1.3患者基本信息录入错误 由于是信息化管理,医生在录入病人的信息的时候,有时候会将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等输入错误。检验人员把关不严,错了还常常不以为然,这样就引发患者对检验资料真实性的质疑,不承认是其本人的,揪住这事不放,甚至引起医患纠纷。

1.4检验标本丢失 检验报告误发、丢失、破损等引起的医患矛盾,虽极力查找,尽力补救,但是患者因延误了看病时机而采取投诉。

2 策略

2.1 主动换位,树立同理心 充分考虑到“病人方便不方便”,“病人满意不满意。”科室人员主动换位,把自己放在患者的位置,从小事做起,从细微处做起,耐心倾听,全力相助,无论从工作上还是从心里上充分满足患者的各种需求是解决检验科门诊医患矛盾的基础与前提。

2.2加强医德医风教育 以深化服务为中心,突出“为民服务”为重点,以创建和谐窗口着手,与病人有效沟通,建立平等互信的.医患关系。多用“您好、请、对不起!”告别生、冷、硬语言,充分发扬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塑造科室新形象。增加解答病人的疑问,负责代寄检验单等便民措施,优先照顾危重、老年人、小孩等。有资料显示:所有医疗纠纷属于缺乏医患沟通及服务不到位的占70%以上。

2.3改善服务流程 服务流程做到人性化、合理化。采血高峰期增加采血窗口,及时解决病人等候时间长的理由。检验大厅派一名有经验的导诊护士接待患者,安排就诊程序,减少了初次就诊患者的茫然的过久等候。工作人员在刷条形码的过程中发现理由及时反馈给门诊医师,避开病人来回奔跑而牢骚满腹。调查显示:对于100名患者来说是满意的,而如果有一名患者因对服务不满意而被抱怨投诉,将会给科室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2]。

2.4 严格采血流程加强责任心 采血人员在采血过程中要做到忙而不乱,认真查对。进行科室人员专业技能培训,建立健全科室质量管理体系,做好各环节质量制约,保证检验质量。只有在质量上得到保证,才能在患者面对检验结果有疑问及时给出一个令患者满意的解释。标本来源面广,中间环节易引发各种检验纠纷。要想预防医患矛盾的发生,就要认真执行核心制度,尽可能做好检验过程中前、中、后分析的质量检测,保留各种原始的记录,对于不同的检测项目,执行标准的标本保留时间,真正发生医患矛盾或医疗纠纷做到有据可查。

上报机制使护理部能及时、动态掌握患者分布情况,能适时有效督导各科护理质量,形成责任护士、护士长、护理部的三级人员层层监控的管理体系;坠床风险评估过程,加深了责任护士对病情的掌握,提高了责任心,有利于护士积极主动采取护理措施,避开了护理工作被动性和盲目性;床尾警示标示牌,引起家属的重视;床尾与护士站警示标示,使轮班或替班责任护士、管理人员掌握坠床高危患者,对患者实施动态连续的护理服务及督促护理措施落实到位;坠床管理纳入日常考核,使护士长与责任护士重视坠床防范,更积极主动落实防范措施,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黔,任福祥.检验科门诊急诊医患心理矛盾及其策略[J].西南军区..11.(5):65

医患矛盾的原因 篇5

根据相关调查,自上世纪 90 年 代以来,我国的医患纠纷数持续快速增长。1991 年,全国 100 家大型医院共发生医患纠纷 232 件;1998 年,全国 100 家大型医院共发生医患 纠纷 1400 件。以北京市为例,2003 年约发生医 疗纠纷 5000 件,2004 年约 8000 件,同比增长 60%。„13‟新世纪以来,我国医疗事故案件的受理 与结案数也呈现快速增长的特点。如表 1 所示,2002 - 2009 年间,全国医疗事故案件的受理与 结案的平均数分别为 11170 起和 10596 起,案件 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 7%、9%。——资料来源: 刘鑫 : 《医疗利益纠纷———现状、案例与对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 年,第4 页。——《现阶段我国医患矛盾的类型、特征及对策》

根据卫生 部统计,2010 年全国 “医闹”事件发生 17243 起,比 5 年前多了近7000 起。《在全国部分省 市调查 “医闹”的分析报告》显示,在全国 115 所被调查医院里,2004 -2006 “医闹”行为 的发生率分别为 89.58%、93.75%、97.92%;平均每所被调查医院发生 “医闹”的次数分别为 10.48 次、15.06 次、15.31 次。——《现阶段我国医患矛盾的类型、特征及对策》

根据卫生部通报,仅 2012 年全国共发 〃701〃生恶性伤医事件 11 起,造成 35 人伤亡,其中 7 人死亡。2012 年 12 月至 2013 年 7 月间,中国 医院协会等机构的调查表明,中国医院场所暴力 伤医事件逐年递增,每年每所医院发生的平均数 从 2008 年的 20.6 次上升到 2012 年的 27.3 次。——《现阶段我国医患矛盾的类型、特征及对策》

截至目前,我国政府与医务界 探索、建立了解决医患纠纷的人民调解组织 3396 个,人民调解员 2.5 万多人,55% 的医疗纠纷人 民调解委员会有了政府财政支持。2013 年共调解 医疗纠纷 6.3 万件,调解成功率达 88%。——《现阶段我国医患矛盾的类型、特征及对策》

主客体关系下医患矛盾研究 篇6

姓名:

李广强

学号:专业: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6400036 主客体关系视角下的医患矛盾研究

摘要:在医患关系中,医患双方是相互依赖的,没有患者就没有医生,没有医生也就没有患者,两者之间在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过程中互为主客体。而当前,医患关系已经处于一个相对比较紧张的状态。应当明确医疗活动中的主体权利者首先是患者,医生对于患者的需要如果不能远远满足,那么两者之间的矛盾势必会更加激化。了解了当前我国医患矛盾的现状,那么从主客体关系视角下探讨构建和谐医患矛盾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关键词:主客体关系 医患矛盾 医患关系 1.主客体关系与医患矛盾 1.1主客体的含义

主体是指事物的主要部分。客体是指外界事物,是主体的认识对象和活动对象。主体和客体之间存在着相互关系,总的来说就是在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相互作用的关系。对于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主客体关系,两者也是相互作用的。主客体之间也有密切的联系,但不能等同起来。认识的主客体是说明认识过程,它立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解决。一切客体都是现实的片断,但并非一切现实的片断都是客体。客体和主体是相对应的哲学范畴,是主体在从事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时所指向的一切对象,在医疗活动中,医生作为医疗活动的主体,有目的、有意识地从事医疗活动,在医疗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处于主动地位,而患者则处于被动地位。因为医生要面对不同的患者,能动的、有意识的去对待患者,那就是给患者减轻疾病痛苦,治疗好患者的疾病,使患者能够成为一个健康的人。当医生在给患者治疗疾病时的这种关系应称为是一种实践关系,也就是主体与客体之间掌握与被掌握,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即医生把一个患有疾病的人改造成为一个健康的人,在改造的过种中掌握疾病发生的规律,因人而异的患者治疗疾病,从而能更好的预防和治疗疾病。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主体客体化,客体主体化是社会进步的需要,那么就应该更明确医患之间的主客体关系。并且在医患关系中,医患双方是相互依赖的,没有患者就没有医生,没有医生也就没有患者,两者之间在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过程中互为主客体。医疗过程是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1.2医患矛盾含义

我们所说的医患关系,简单来说,就是医与患之间的关系,既包括医,也包括患,是医方与患方在医疗过程中为解决患方身体健康而结成的一种互动关系,这种关系在互动过程中表现的既对立又统一。对立是因为双方处于供需矛盾的不同面,所处的角度和立场不同;统一是因为双方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为解决患者病痛。此外,影响和制约医患关系的因素又不仅仅局限于医患双方,更是涵盖了社会制度、伦理价值、道德观念等社会的方方面面。1.3当前医患矛盾的现况

传统医疗模式的观点认为,医师在医疗知识与经验方面拥有绝对权威,有权决定对患者采取何种治疗方法,而无须向患者进行充分说明并进而征得其同意。患者只能听从,一般不会反对医师的决定。随着人权运动的兴起,公民权利意识逐渐增强,上述传统模式日渐式微。于是出现了“人道模式”的观点,该观点主张:

医疗行为应当首先遵循患者的意志,且医师应当就所要实施的医疗行为向患者作出充分说明并得到患者的同意。由此,患者摆脱了医疗关系中的被动地位,转变为医疗关系的主体,并能够决定是否允许医师对自己实施医疗行为以及实施何种医疗行为。

而当前,医患关系已经处于一个相对比较紧张的状态。一方面,作为患者和家属对医院及医护人员满腔怨气,不仅仅因为看病难、看病贵,而且有时还要看医生的脸色,有的还要按照所谓的潜规则请客吃饭送红包,甚至最后的诊断和治疗结果不是自己所期望的,很多甚至是大失所望;另一方面,医院和医护人员同样是苦不堪言,既要承受医疗风险,面对不成比例额的病人工作负荷,有时还要遭受人生攻击。同时,医院更是苦不堪言,既要考虑医院的生存、职工的工资及福利待遇,又要考虑患者的承受力,还要接受社会及媒体的监督,经常是因为作为强势的一方而不得不给患者进行经济赔付,时不时还要接受媒体的曝光以及社会的舆论谴责,背负着太多的社会压力和负面影响。总之,当前医患关系总体仍然是处于一种紧张、不和谐的状态。从表面上看,医患关系似乎是医和患之间一种服务产品的买卖关系,病人购买医院的医疗服务,医院为病人提供医疗服务。而进一步从实质上来看,是病人在身患病痛时将自己的生命权、健康权基于一种对医院高度信赖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委托,医院基于本身职责和救死扶伤的社会价值体系以及高度的责任感,对病人的生命和健康权益给予保障和维护。双方所依存的是一个基于信任与责任的无形的价值体系。因此,医患关系不能简单理解为是一种服务的社会关系,更是一种体现社会价值观的人文关系。从哲学角度来说,人的生命权和健康权是人类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重要体现。患者就医,医方为患者解除病痛,从身体与精神层面维护和保障患者的生命权、健康权,从而体现了医方对人实现自身权益的人文关怀。患者病痛解除,兑现了医患之间基于高度信任的委托协议,患者收获的不仅是健康,更是一种对医方的信任依赖。因此,维系和谐医患关系的内在因素应当是高度的信任纽带和人文的关怀。当前医患关系的不和谐,正是由于外在的一些因素冲击这种信任和人文关怀所致。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也在飞速发展,特别是在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科技方面,近年来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快速发展。在医疗水平和技术提高的同时,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医患关系也逐渐成为社会备受瞩目的一个重点。医患关系紧张、不和谐,特别是近些年来医患关系频频出现危机,世界各国医疗纠纷呈上升趋势,紧张的医患关系,不仅阻碍医学科技的发展,更威胁到公共卫生的安全,最终受害的不仅是患者,还有医疗行业。2.主客体关系视角下对当前医患矛盾的分析 2.1医患关系下的主客体关系

所谓医疗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属于医学哲学范畴,包含多重涵义。其中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规定:一是指医务人员与患者在医疗过程中的主动与被动关系;二是指二者在权利和地位上的主要和从属关系。具体说来,医疗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是双重的,一方面,医生是主体。在整个医疗过程中占着主导地位,起着主要作用;另一方面,患者也是主体。患者是根据自己的意愿来选择医院甚至医生的,选择哪一家医院或医生看病是患者的主动权利,医生和医院则是被选择的客体。在医疗过程中,患者在受医生作用和影响的同时也影响和作用于医生,并可以主动地对医疗过程起十分重要的作用,提高或降低医疗的效果。更为重要的是,医疗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患者的康复,患者是作为目的而不是手段而存在的。患者的需求支配着整个医疗过程,医生则是为患者服务的。因此,患者是理所当然的主体权利者。医患主客体关系的这种二重性,对医疗实践过程中如何去处理医务人员与患者的关系提供了理性指导。2.2正确认识主客体关系下的医患关系

在当前社会,医患关系紧张局面不容忽视,医生治疗病人,只是单纯的治疗,并没有把病人当做一个个体去对待。而且在医疗过程中缺乏沟通和尊重,导致患者对医务人员产生诸多误解,怨声载道,甚至做出一些危害社会安全的行为。这些都严重影响到了社会和谐。同时,医务人员的各种权益也没有得到合理保障,致使医务人员消极治病,从而延误了病人的病情,致使病人和患者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化,这样恶性循环下去,势必造成社会危害,医疗改革也将功亏于溃,为了更多的患者能够得到健康的保障,为了提高医务人员对待工作的积极性,构建和谐社会主义,建设法治文明社会,必须重视医患关系,缓解医患关系紧张现状。有了和谐完美的医患关系,才能获得良好的医疗效果,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才能进入良性循环。3.从主客体关系视角下探讨构建和谐医患矛盾的途径 3.1推进新型医疗体制改革,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在宏观层面上应以制度伦理为基点,制定合理的法律规范以完善当前医疗卫生体系的管理、监督体系,从而保证整个医疗卫生体系下的医患关系得到相应的关注和改善。“所谓制度伦理是指一定的制度赖以建立和存在的伦理基础,即制度本身是否合乎公平与正义的伦理原则,以及制度中所蕴含的伦理追求、道德原则和价值判断,亦即制度中的伦理。一定制度的设计和安排,要依据某种特定伦理原则;人们又依据一定道德标准,对制度是否符合道德性及符合程度进行评价”。法律、法规是保障整个医疗体系正常运转不可或缺性要素,但对于医患关系来说,仅有法律、法规的保障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整个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所形成的伦理道德和伦理原则的规范和约束。也就是说,对于医患关系来说,存在道德和法律的“双重要求”,医患双方的行为,不仅要合乎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而且要合乎伦理道德的要求。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促使医患关系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3.2从主客体的角度加强医学职业伦理建设

哲学的生命观认为,人的生命高于一切,只有用生命去理解生命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的生命一直是哲学所关注的内核,尤其是 20 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以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使人类对生命问题更为关注,生命哲学以不同的形式得以进一步发展,可以说,随着生命问题成为世人瞩目的中心议题,生命哲学也不断崛起。医患关系是因健康需求而形成的,是医护人员和患者人群在具体的医疗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

首先应当明确医疗活动中的主体权利者首先是患者,也就是说,患者选择了某一医院和医生来治疗病患,并承担了为医疗服务付费的责任后,医疗活动的权利就是以患者为主要一方.医院和医生应把患者作为主体权利者,以医治患者为最高目的,尊重患者的权利、意愿和人格,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当前我国医疗活动中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患者的主体权利常常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有些医疗单位和医务工作者只是从自己的权利出发,只顾追求医院的效益,只把患者当作自己获取收入的来源,乱开药、乱检查、乱收费,而放弃以患者为目的和救死扶伤的根本宗旨,忘记了自己应对患者承担的责任和对患者权利的尊重,医疗上马虎了事,医疗事故时有发生.要克服这种消极现象,需要从多方面努力.其中根本的一点,就是要通过不同途径和方式,使医务工作者确立一种患者主体权利意识,真正认识到医疗活动的根本目的是患者,根本宗旨是救死扶伤.没有这种观念和意识,就不可能有真正好的医疗服务.3.3主客体关系下的医患关系对于我们的启示

当前我国医患冲突的表现和特点主要是:

一、疗效和患方的期望值反差大。患者和其亲属认为“既然自己出了钱,就希望得到应有的服务。”只要疾病得到了治愈或缓解,即使花了较多的钱,多数病人也是能够承受的,且一般不酿成医患冲突。但是,当病人的较大经济耗费未能得到自己期盼的“理想”医疗效果时,患者心态不平衡,这种利益冲突就会爆发出来。第二,医疗成本居高不下,患者不堪负重。尽管国家采取了一些措施,如降低一些药品的价格,但医疗成本仍居高不下,除少数富裕阶层外,工人、农民、普通的工薪阶层,日益不堪治病的重负。普通公民对医疗机构追求商业利润的行为,怨声载道。第三,我国医疗体制改革没有很好地考虑中低收入者承受能力,社会上相当多的医疗机构热衷于追求高标准、超豪华,“富人保健”“富人医疗”趋势严重。显然,其收入差别大,享受的医疗保健服务方面的实际待遇反差较大。医院在所谓成本核算、自负盈亏的压力下,追求、利润也不择手段。医生救死扶伤的仁术变成了待价而沽的商品。医疗机构公益性、福利性光环的消失,使人们在心理上难以承受。第四,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滞后,国家不能及时、有效地化解矛盾,医患冲突更加复杂化。第五,医患双方维权意识不断增强,患方强调保护自己的隐私权、知情同意权,而医方也需要全面了解病史、正确把握病症。医患间戒备心理严重。

当然,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它的形成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主客观因素,也取决于各种因素中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任重而道远。细节决定成败,在医疗服务日趋完善的今天,有些看来不起眼的小事,产生的实际意义却不可小视。在人性化服务的过程中医患双方以相互尊重、信任、理解、支持和爱护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特殊关系,是人际和谐关系的理想态。但是,只要有国家的坚定决心和政策导向,有社会、政府部门、医方、患方等多方面的齐心协力,以诚信为出发点,以共同追求医疗和谐、医患和谐为目标,相信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就不会再是一个难题,和谐社会也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参考文献:

浅析医患矛盾的产生 篇7

关键词:医患矛盾,产生

医患关系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它不仅仅局限于医师与患者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其内涵已经扩展为以医师为中心的包括所有与医疗服务有关的一方和以患者为中心的包括所有与患者健康利益有关联的一方所构成的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1]。随着医患关系日益紧张, 医师与患者之间出现信任危机, 这一问题有很多原因引起。

1 医院及医师等自身因素

如今大型医院大多人满为患, 门诊接待量大, 医疗秩序不够规范, 流程不尽合理, 这些都制约着医疗环境的优化发展。各级医院的规章制度不健全, 或者是执行不严, 也有些医院以盈利为目的, 与其他医院类似商业竞争, 以牺牲患者利益为代价为自己谋取福利。

而一些医师自身技术不够“硬”, 专业知识不过关, 在诊断过程中出现误诊、漏诊, 影响疾病的及时治疗, 给患者带来不良后果。与上述技术不过关不同的是, 有些医师缺乏责任心, 诊断过程中态度生硬, 敷衍了事, 未对患者情况进行详细了解便妄下结论, 不仅影响患者对医师的信任, 也可能出现错误或者不明确的诊断。

另外医疗事故中经常出现的红包问题, 使得医师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出现质的改变。医者父母心, 治病救人本身就是医师的天职, 能为患者消除病痛, 远离疾病困扰, 这些是医师的神圣使命。红包无疑将医师与患者的关系由救助和被救助转变为一种商业买卖关系, 这不仅影响了医术本身的神圣, 也使得医患关系商业化。医师与患者之间缺乏信任, 而多了一层不该有的经济交易。于是, 一旦出现医疗纠纷, 红包便将整个事件的矛头指向医师。

2 患者因素

一些患者与家属对于医疗期望值过高, 认为医院拿了钱就应该把病治好, 病情不应该发展成现在的样子。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等, 患者及其家属医疗知识缺乏, 对于疾病了解片面, 道听途说一些不科学的说法, 从而对医师产生不信任感。比如, 在医院时, 一些患者被建议去做一些检查, 患者方面会觉得这些检查是不必要的, 医师小病大治, 为赚取检查的费用。

患者不能尊重医者, 对医者存在较大偏见, 甚至有个别患者及家属存在不良动机, 故意制造矛盾, 意图从中谋取私利。

3 外界影响

3.1 媒体因素

如今社会各类传媒早已深入人们的生活, 它对社会舆论有着一定的指向作用, 在医患关系的构建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有些媒体出于自身竞争的需要, 为增加关注度或者发行量, 运用骇人听闻的题目吸引眼球, 做出片面的报道。而通常这种情况下, 媒体习惯煽动大众, 导致社会舆论一边倒, 认为医院黑, 医师不负责任, 使群众对医师的误解加深, 对医院的不信任感也进一步加重。这些媒体唯恐天下不乱的心态, 使医患关系进一步恶化, 也阻碍着医患关系的重建。

3.2 医闹

医闹是当前医疗环境下产生的一组特殊群体, 他们煽动患者及其家属与医院争执, 恶意损害医院名誉, 为自己谋取钱财。通过在医院前面大张旗鼓的闹事, 利用人们对已故患者的同情, 谴责医院及医护人员。而医院这时候多采用息事宁人的做法, 殊不知这样更助长了医闹的嚣张气焰。这一人群的存在, 无疑加深了医患双方关系对立, 激化了两者之间的矛盾。

4 法律法规不健全

医患关系是一个特殊的人际关系, 它的多变性、技术性都十分复杂, 人体的个体差异也很大, 依照现行的法律法规在解决医疗纠纷时显得苍白无力[2]。医院作为具有公益性, 在医疗赔偿中, 往往没有充分考虑这一问题, 而将其等同于其他经济纠纷。这样很多医院宁可委曲求全, 赔钱息事宁人, 也不愿意大张旗鼓打官司, 损害医院名誉, 即使错误并不在医院。因为很多情况下, 即使官司打到最后赢了, 这场风波给医院带来的名声损害远远大于官司中所得到的补偿。另一方面, 一些媒体在完全不清楚事实的情况下, 偏听偏信, 哗众取宠, 给医院也带来极大的损害, 而这些损害也很难通过法律途径来得到补偿。一些患者甚至对医师进行辱骂威胁, 大打出手, 对这些行为的制止力度不够, 造成很多医师在看病过程中提心吊胆, 这最终损害的仍是患者的利益。

5 社会因素

一个国家医疗保健水平应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只有这样才能很好的促进医疗体系的发展。而如今, 一方面, 人们对医疗保健水平要求越来越高, 人人都想得到最好的, 却无法承受医疗费用。另一方面, 政府对于医疗卫生系统投入有限, 一些医院为求生存不得不“以药养医”, 患者无法承受高昂的费用, 便将所有的矛头指向了医院, 医患矛盾进一步激化。

总之, 医患矛盾是多种因素作用下的产物, 它不能单方面归咎于医师或者患者, 它是当前社会环境下影响中国医学进步的一重要问题, 也是社会和谐的一重要组成部分。缓解医患矛盾, 净化医疗环境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努力, 这样以来, 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才能更进一步。

参考文献

[1]王明旭.医患关系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18-21.

医患矛盾不都是体制的错 篇8

医患之间本该是和谐互信的利益共同体,为何在一些地方闹得水火不容?在分析这个问题的时候,一些人总是习惯一股脑地归结为体制问题。诚然,因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到位,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水平偏低,还有不少人背负着“看病难、看病贵”的沉重包袱,个别人会把负面的情绪发泄给医生或医院。

但是,我们还应看到,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是体制的错,很多发生在医院里的冲突只是社会戾气的蔓延,如果医患双方能在沟通中多一些冷静,或者进行换位思考,矛盾完全是可以避免的。就像泰安宁阳的这起事例,严格说起来都算不上医患矛盾,大可不必闹到这种地步。一张粘过胶布的钱能不能拒收,医院工作人员应该给患者和家属有理有据的解释,退一步讲,医院收到污损钱币还可以到银行兑换,并不会有实质损失。既然是医疗服务行业,除了要有医疗水平,还要有服务水准。被患者家属吵闹甚至辱骂了半个小時,医院都没有丝毫“退却”,坐看事态升级。冲动的男青年被警方依法处理,固然是咎由自取,但这种结局也算不上医院的胜利。

类似的非典型医患矛盾如果能被遏制在萌芽中,敏感的医患关系必然会有极大改善。为此,医院方面应当努力改进服务水平,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要压事,别挑事。当然,患者也不要觉得自己花钱买服务,就必须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要理解或者尊重对方,不能把自己当“大爷”。很多事例已经证明,医患关系的僵局中没有胜者。为彻底改善医患关系,各方都应努力,不能简单地把问题推给体制,推给他人。

医患矛盾的原因 篇9

预防医学1002班

2502100204 马强

【摘要】医患关系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不仅影响我国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更成为影响我国人民生活适量提高的一道难题。近年来,医患关系的紧张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相关调查,研究文献也日益增多,综而论之,医患关系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制度以及医学、技术和人性、伦理、心理等诸多方面,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医患关系的经济色彩逐步显露出来。对此,本文从经济学视角来解读医患关系紧张问题,把医患关系放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作一审视,将有助于调整和解决医患关系紧张问题。

【关键字】医患关系;医疗费用;医疗服务;经济学;卫生体制;对策 1.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医患关系特点:

1.1从患方角度而言:“看病难.看病贵”成为一个重大的民生问题。

2003年.我国患病人次数为50.8亿,与1993年相比增加7.1亿人次;而因病就诊人次数为48亿,比1993年减少5.4亿人次。城乡居民48.9%有病不去就诊,29.6%应住院而不住院,城乡贫困户中,“因病致贫”的比例为30%,成为第一位的致贫原因。与此同时.医疗价格虚高屡禁不止,回扣促销等现象推动医疗费用过快增长.个人承担比重过大。这样的情况使老百姓怨声载道.医疗体制在不断改革,居民现在从腰包里掏出来的钱越来越多.但他们得到的服务并不是他们需要的,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为一个重大的民生问题。1.2从医方的角度而言:医生工作倦怠,一方面过度医疗,一方面医疗不足。

中国医师协会2004年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72%的医生认为自己的付出与报酬不相符,57%的医生认为待遇太低,总体来看,医生群体普遍认为执业环境不理想,医生工作倦怠已成必然。由于举证责任倒置,医生出现了防御性医疗行为倾向.带来了医疗服务的不当提供。医生为回避医疗诉讼纠纷,一方面存在医疗服务的过度提供,在为病人进行治疗、检查等医疗服务过程中采取增加各种化验、检查,造成医疗消费攀升。另一方面.又存在着医疗服务不足,如对一些风险性较高的医疗措施采取回避态度,倾向于保守性治疗。1.3医疗纠纷、经济赔偿金额剧增。

据卫生部办公厅信访处的统计.2005年上半年到卫生部上访反映医疗纠纷和对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不服的上访者分别占上访总批次、总人次的61.82%和53.35%。同时医疗纠纷的赔偿金额也在不断上升,三甲医院年均赔偿额逾百 万。而且不同医疗费用患者发生医疗纠纷的比例和经济赔偿率也有所差异。据薛睿等人(2005)对北京地区5所医院从2010—2013年发生的274起医疗纠纷进行统计分析的结果表明:自费患者发生医疗纠纷的比例明显高于参加基本医疗 保险的患者;在对于医疗纠纷的处理选择上,虽然不同患者均把经济赔偿作为首选的解决方式,但自费患者的经济赔偿率最高。2.医患矛盾的经济学原因分析: 2.1过度医疗加重患者经济负担。

过度医疗是指“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超过疾病实际需要的诊断和治疗的医疗行为”。从经济学角度看,其违反了“经济可承受性,即经济耗费最小”的要求。过度医疗虽增加了医院的收入,但由于增加了患者不必要的经济耗费和看病成本,患者往往留下宿怨,虽敢怒而不敢言,给医患关系带来潜在危机。2.2防御性医疗损害患者利益。

防御性医疗是“指医生在诊治疾病过程中,为避免医疗风险和医疗诉讼而采取的防范性医疗措施”。防御性医疗属于过度医疗范畴,两者均采用了对实际病情没有必要的检验、检查及治疗,而过度医疗实为非医学目的的经济利益动机,造成医疗资源的大量浪费,也使本来淡化的医患关系雪上加霜。由于把患者作为潜在的诉讼人而予以戒备,势必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给医患关系蒙上阴影。

2.3“以药补医”引发患者积怨和不满。

从目前绝大多数医院的实际情况来看,“以药补医”已成为积习难返的现实。医方认为,由于财政补偿机制不健全、医疗劳务价值不能充分体现、医院收入不尽合理等原因,“以药补医”实属无奈;但社会及患者对“以药补医”的看法,则是医院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医院以其垄断的地位,从控制药品流通、销售中持续获取暴利。患者明知医院药价高得不合理,也只能被迫承受强制性消费,这极易引发患者的积怨和不满。2.4医疗欺诈行为坑害患者利益。

虚假医疗广告、随意夸大虚假承诺、夸大病情等医疗欺诈行为,屡屡被诉诸新闻媒体。医疗欺诈行为的目的是为谋取医者的经济利益,但却既伤害了患者对医者信任的情感,也造成患者经济利益的直接损害。患者被愚弄和欺诈的感觉无疑是埋在医患关系中的定时炸弹。

2.5医生“灰色收入”直接使患者经济利益蒙受损失。

医生在诊疗活动中收受患者及其家属的“红包”、索要钱物礼品、接受吃请以及推销用药收取“药扣”等现象,构成了医生的“灰色收入”。但对患者来说,则是一种“灰色支出”。“红包”、“药扣”等现象有损医德医风,人为地加大了患者的医疗成本,直接造成患者的经济损失,特别是在医疗效果不突出、不理 想(如造成死亡、残疾或后遗症等)时,即成为医患冲突的导火线。2.6医院经济运行“潜规则”侵害患者利益。

为了获取更高的经济利益和投资回报,采取一些非理性、甚至不合法的经济运行“潜规则”,造成患者经济利益直接或间接的损害。主要表现有:①过度医疗、防御性医疗得到默许和赞同,而误导患者使用费用昂贵但疗效并不确定的新的治疗手段,以此获得高额创收和利润,侵害患者利益。②以“优质优价”名义增收医疗费用,实有悖于医学目的,有悖于医学道德。③违规使用药品,侵害患者利益。④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重复使用,严重损害了患者的合法权益。⑤暗箱操作的收费行为,增加了患者的不满。⑥推出“电脑处方”、“代号(码)处方”等多种形式,试图杜绝“医院看病,药店配药”现象,实则是否定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对患者实施强制性消费,造成患者极大不满。3缓解医患矛盾的关键是强化应有的政府责任,完善市场机制。3 1扩大公共医疗服务的总体供给。

扩大医疗服务的供给.首先需要政府增加财政投入.其次要吸纳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由于医疗服务存在着纯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私人产品的不同性质,因此可以有区别地将市场机制引入医疗服务领域中来,按照公共性、准公共性和营利性划分医疗机构的类型。同时针对绝大部分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为全民提供所需药品和诊疗的基本医疗服务,建立一个健全的初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提供较充足的资金.特别是保证公共卫生领域工作人员的收入。2从限制竞争、保护垄断转向鼓励竞争,鼓励兴办高水平营利性医院。

目前我国的医疗服务行业仍然没有摆脱政府办医院和公立医院一统天下的基本格局,公立医院处于垄断地位,民营医院、外资医院等非公立医院一直被排斥在主流医疗服务市场之外。医疗行业缺乏有效竞争是目前群众反应强烈的医疗费用偏高的原因之一。因此要在政府主导下实现市场优化配置资源,要充分发挥制度创新对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化解医患冲突的作用。特别是在政策导向上要鼓励高起点、高层次、高质量的营利性医疗机构脱颖而出,给予营利性医疗机构更多的政策优惠。也可以在明确界定公立医院国有产权的基础上.推进国有医院吸纳社会资本的资产多元化改革。随着营利性和半营利性医院的逐步发展.以及医疗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逐步过渡。优质、高效、低耗的医疗服务将成为各家医院竞争与发展的主题,医患冲突的缓解也将为时不远。3.3扩太医保覆盖面.完善医疗保险制度。

现在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建设到了将覆盖面向低收人或无收人人群扩展的关键时期,借鉴国际惯例.政府应承担一定的责任。可以考虑由财政出资为一些困难人群参保交费.如残疾军人、破产国有企业的退休职工、低保户等.同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快社会医疗教助的建设步伐。其次,加快社会医疗保障的立法步伐,规范需方、供方、保方三者的责任和行为。对于医疗服务的供方,应严格医保定点医院、定点零售药店的准人资格,医保经办机构通过与定点医院、药店签订合同来对其进行规范化管理。对于需方。也要用法律来约束其就医行为,增强个人费用意识。再次,扶持商业医疗保险的发展,真正形成多层次的医疗保险体系。

3.4加强政府对医疗服务市场的监督管理。

基于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医疗市场的信息不完全,卫生行政部门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监督管理必不可少:第一步.准入监管。强化对医师、护士的资格认证;医疗机构的设立要严格符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设备要符合质量要求;药品质量要符合《药品管理法》的规定。第二步,质量和价格监管。可以通过制定和实行基本诊疗规范、用药规范.来约束提供者的医疗服务行为和医疗费用支出水平;根据用药规范对每位医师诊疗病人的用药及其费用的合理性进行审核,并与其工作业绩、奖励等联系起来。第三步.建立和完善医院的信息披露制度。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进行规制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强制性地建立医院信息披露制度。医院要定期公布各主要药品种类的价格,挂号、医疗、各种设备的使用费用.人均医药费、住院费.病人一次康复率等统计指标。还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通过让公众对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进行满意度评价,公开患者对医院的医疗投诉等方式加强对医院的监管,并公开医院的详细信息便于患者选择就医。3 5实行医药分毫,降低虚高药价。

实行“医药分离”制度.将医院内部经营的药房与医院分离,切断药品经营与医疗诊断之间的直接经济联系.从而降低收费水平,平抑医疗服务费用水平.这应是医药改革的方向。一,医药管理部门可以通过数学统计方法制定价格,主要考虑研发投入。每种药品的制造、销售和营销成本。此外,建议取消所有药品类广告,减少流通费用。二,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有关政府部门和群众团体的监督和参与下,在医院采取集中招标的方式统一采购药品,在管理制度上切断医生与医药公司的直接联系。并按照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坚决打击药品回扣行为。

3.6转变卫生行政部门的职能

卫生行政部门需要转变在医疗市场竞争中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角色。政府的卫生行政部门本应当是医疗行业的规制者。但从经验的角度来看,各层级的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实际上已经成了大大小小的医疗集团总部。客观地讲.卫生行政部门应严格地退回到卫生政策制定者、医疗行业管制者这样的角色中来,否则不管是营利性或非营利性医院.还是任何其它医改的策略都不会有很大的成功。

参考文献:

【1】谢子远,鞠芳辉,邦长媚,“第三方购买”:医疗服务市场化改革的路径选择置其经井学分析[J].中国工业虹海.2005,(11). 【2】曹艳林等。相建和谐医患关系专题报道之(三):相建和谐医惠关系探讨[J].医院领导决策参考.2005.(24).

【3】冷明祥.市场经济条件下医患矛盾的利益视角[J].中国医院管理.2004,(241).

上一篇:进贤县教育体育局文件下一篇:小学一年级家长评语集汇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