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时代中国的变化

2024-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进入新时代中国的变化(精选11篇)

进入新时代中国的变化 篇1

营销策划人:刘培洋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隆重召开,本次大会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时做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政治论断。

中国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想这种新是全面的,不但思想政治领域进入了新时代,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经济发展离不开市场,市场离不开市场营销学。新经济时代就是市场营销学的新时代,新营销学就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中国市场营销学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政策密切相关,与社会的生产力发展密切相关。我认为中国的营销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六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新中国成立之前,是营销学自然发展阶段。这阶段是一般等价物和货品直接的交换,交换双方必须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市场是自然形成的,交换也是自然形成的,没有外界的推动,交易的方法原始自然,消费者购物仅仅是为了生存需要;第二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后到1978年,是营销学的启蒙探索阶段。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经济形态单一,国家统购包销。尽管当时有巨大的市场需求,但是因为国营企业没有竞争,几乎用不到市场营销学的知识。但是国外市场经济的活力已经刺激了国内高层管理人员的神经,已经开始酝酿经济改革,市场营销学也在启蒙探索发展;第三个阶段是改革开放到2000年,是传统市场营销学的快速发展阶段。改革开放后,中国进入了市场经济形态,以市场为杠杆调节市场供给和需求,中国的经济形态发生了历史性转折,私营经济登上了历史舞台,市场告别了商品短缺的时代,中国逐渐进入了买方市场,随着产品的日益丰富,产品竞争成为历史必然。市场营销学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市场竞争的产物,没有产品竞争就没有市场营销学的发展。这一阶段传统市场营销在中国迅猛发展,从最初的4P理论到4C理论,然后到4R理论;从企业导入CI系统到导入CS体系;从产品定位到品牌系统的打造;从渠道的建立到有计划有意识的渠道维护、客户管理;从企业形象到企业文化的提炼等,中国第一次把营销学当作一门学科来研究和使用,中国营销学进入了研究和使用的时代;第四阶段是从2000年到2010年,营销学进入了PC互联网时代。1999年3月10日,阿里巴巴公司在马云家中创业。这是企业营销进入PC互联网时代的标志,从此市场营销与互联网结婚了,成为了亲密的伴侣,中国进入了互联网营销时代。第五个阶段是从2010年到2016年,市场营销进入了微营销时代。2011年1月21日,腾讯低调推出微信,标志着真正微营销时代的到来。微信营销颠覆了工业化传统思维,营销的“索罗门”时代到来,一切营销都必须考虑三个关键词“社交的、移动的、本地的”,这种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营销模式,最大的特点是互动。第六个阶段从2017年开始,是营销的全新时代。中国十九大习总书记对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论断是新营销的开始,当前中国生产力空前提高,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国际关系四通八达、市场经济高度繁荣、移动互联网成为营销的新手段、人工智能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市场竞争面临国内和国外的双重压力、消费者比任何时代都有自己的购物主见„„,这一切都促成了新营销时代的到来。那么新营销时代有什么特征呢?

一、企业离开互联网将不能生存,营销必须与互联网结合。互联网+是一个政策引导性命题,这个命题将随着企业的互联网化而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未来能够生存的企业一定是互联网化的企业,企业的营销必须与互联网结合。O2O也是一个特定时代的命题,这个命题也逐渐会淡出人们的视野,因为未来企业都是线上线下结合完美的企业。

二、微营销成为企业重要的营销方式。建立在移动互联网基础上的微博、微信、微视频、微商城、二维码、公众平台、线上交易等微营销方式成为企业营销的主体。微营销不但让消费者知道我,还要让消费者喜欢我,宣传我,成为企业和产品的代言人,企业通过微营销更加的精准的为消费者提供服务,消费者也通过互动的方式参与企业的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渠道管理,成为企业的一员。

三、消费者只忠诚自己喜欢的品牌,而不是知名度高的品牌。传统工业思维是通过大量广告的方式让消费者知道我,由此来提高销量,但是今天的消费者有自己的主见,不论你的产品是什么出身,但是只要口碑好,是我喜欢的,我就选择你。在新营销时代品牌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消费者的评价。

四、产品定位、渠道管理、营销策划将是营销工作的三个核心。建立在市场调研基础的产品定位是解决消费者内在需求的工作,什么样的产品消费者最喜欢,消费者为什么喜欢?这是核心。渠道管理是通过什么样的流通方式让消费者尽快的拿到自己喜欢的产品,并成为企业和产品的代言人,为企业销售推广产品。营销策划是怎么让消费者知道我,购买我,喜欢我,宣传我。

五、传统营销和微营销方式结合是永恒的话题。传统营销和新营销不是谁代替谁,而是结合共生,共同为企业服务。新营销也要结合传统营销的策略和方法,两者结合是最有力量的。就如现在的好多互联网企业,也要选择传统的电视媒体做广告,推广自己的网站,如“人人车”二手车网站等。

那么面对新营销时代,我们营销人应该如何面对呢?

一、要么懂网,要么消亡。在新经济,新营销面前,只有懂建立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基础上的新的营销模式才能生存,未来生产的企业就是互联网企业,这是必然,没有办法超脱。

二、持续的好口碑是企业的最大资产。企业管理要透明化,强化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对消费者真诚负责,让消费者永远说你好才是最大的竞争力。在新营销时代,消费者只忠诚自己了解并喜欢的品牌,而不是高知名度的品牌,永远没有消费者一直忠诚的品牌,消费者的忠诚随时可以发生变化,“移情别恋”将成为这个时代的特点。因此,只有持续的好才能成为市场之王。

三、谦虚低调终身学习。新营销时代市场变化无常,企业犹如一叶扁舟行驶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要想生存,必须了解天气变化、海潮规律、行船技巧、雷达导航、管理船员的方法等。再大的船如果驾驶不好,也可能船毁人亡。因此营销人必须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始终保持谦虚低调,不骄不躁,不断的学习,把学习当成终身工作。

进入新时代中国的变化 篇2

根据此次签署的延续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双方将在此前成功合作的基础上, 继续在“十二五”期间及未来一段时间开展合作。

西门子将继续致力于为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扩展其在华机构职能, 并在创新方面与潜在的中国伙伴共同合作, 特别是包括智能电网、电动汽车和绿色出行等在内的新兴产业领域。随着中国不断加快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西门子将与中国继续分享其在工业生产方面的先进技术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

1985年, 西门子与中国签署了《西门子公司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机械工业、电气工程和电子工业等领域开展合作的备忘录》。在备忘录签署后的二十几年间, 西门子与中国在众多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开展了成功合作。

中国进入了资本过剩新时代 篇3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处于资本短缺、劳动力和土地过剩时代。过去,各个地方招商引资打出的都是劳动力和土地价格低甚至零地价招牌,用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来吸引资本,而且很奏效,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吸引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而这两年,生产要素的供求关系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劳动力和土地越来越短缺而资本则越来越过剩。中国进入了资本过剩时代。

从劳动力要素来看,近两年,我国劳动力价格出现了快速上涨趋势。劳动力价格上涨就意味着供不应求,因为劳动力市场与普通商品市场一样遵循的是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的一般规律。从土地要素供给来看,东部不少地方已经无地可供,土地价格翻番地涨,不少地区都提出了腾笼换鸟战略。从资本要素来看,则由过去的绝对短缺变为相对过剩,标志有三:一是由招商引资到选商选资。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我国资本处于严重短缺状态,招商引资实质引的就是资本,而且不加区分地有商就招,有资就引。而现在不少地区招商引资出现了一个新趋势,这就是选商选资。其选择的标准,一个是污染企业不再受欢迎,被不少地区拒之门外,另一个是小商不再受欢迎,而是招大商,有的地区规定的单个项目的最低限额已经超过了数亿元。二是有钱无处投。前些日子在调研时发现,无论是国有企业也好,民营企业也罢,存在一个共同问题,就是有钱没地方投,不少企业家为资金找不到出路而犯愁。此前,只要有钱,投下去就挣钱,因为商品短缺;而今,钱多为患,处处都是“不差钱”;此前,到处是商机,到处是“蓝海”,缺的是资金,而今,苦于觅不到商机,到处是“红海”。三是银行储蓄存款余额越来越多,到去年底各类存款余额已经突破90万亿,接近于GDP的2倍,特别是炒房团、炒煤团、炒蒜团、炒绿豆团等投机资本如幽灵般地不断出没于市场,都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资本供大于求的现象。

根据生产要素供求关系变化的新趋势,特别是资本供大于求的新态势,必须有相应的策略来应对,我看出路有二:一是要扬长避短,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将过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技术密集、信息密集型产业。产业结构升级就意味着要消耗大量资本,因为无论是资本密集、技术密集还是信息密集,都需要巨额投资。产业结构升级的核心是技术创新,以技术创新带动产品创新,以产品创新带动市场创新,以市场创新带动消费需求升级。只有技术创新才能实现将竞争由无比激烈的红海领域转向没有竞争起码是竞争不那么激烈的蓝海领域。二是将过去由出口产品为主转向出口“资本”为主,简而言之就是走出去到海外寻找新的商机,因为,毕竟还有更多的国家缺少资本。虽然,过去也有资本走出去,但规模比较小,投资比较分散,特别是缺乏对投资国法律和风俗习惯的了解和把握,导致投资失败的为数不少。要解决这一问题,特别是要减少走出去企业包括信息搜寻成本在内的交易成本,较好的办法是在国外建立“中国园区”,所有到某一个国家投资的企业主要是制造业都集中在一个园区内,就如苏州的新加坡工业园一样。

中国已进入“它消费”时代 篇4

“它消费”在发达经济体的现状

法国是欧洲名副其实的宠物王国。在法国,猫的数量约有780万只、犬的数量约有1070万只。在美国,美国的宠物总数量大约是全国人口总数量的1.3倍,美国人每年在宠物消费上的花费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占全美当年GDP的4%-6%,或许这样的数字让我们感觉到惊讶,但这恰恰就是当今宠物消费热的有力证明,

“它消费”为何火热

随着全球城市化步伐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尤其是紧张忙碌的生活方式,逐渐形成了人们相对独立的生活状态,很多人开始察觉到孤独感、空虚感以及人文环境的复杂性。因此,越来越多的人把宠物视为自己最亲密的伙伴,宠物数量特别是犬、猫数量的快速增加保证了宠物消费市场强劲的发展势头。

“它消费”在中国

一项调查显示,过去里中国的宠物数量增长了500%,早在,在北京市公安局注册的宠物犬的数量就已经超过了92万只,到至少达到100万只,这个数字还不包括没有上户口的犬。目前,中国仅宠物犬的数量已达到1亿只,实际上猫的数量也非常之大。中国的宠物消费市场额在近几年有望达到400亿元人民币。尽管如此,中国的宠物数量远远没有饱和。美国有宠物4亿只,其整体零售业的增长速度是3%,而宠物消费零售市场的增长速度则高达6%。宠物消费其实是一个被很多商人低估忽略的市场。

进入新时代中国的变化 篇5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一个关系全局的重大的历史性判断。①

一、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社会形态的发展

矛盾是事物自有的对立统一关系,是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理解为一种自然史的过程,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的社会基本矛盾,规定了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社会形态、社会制度的基本性质,并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根本的推动作用。

社会基本矛盾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在特定的社会历史阶段往往表现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并制约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主要矛盾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主要矛盾反映基本矛盾,基本矛盾包含主要矛盾。毛泽东说:“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

在《矛盾论》中,毛泽东对社会主要矛盾推动社会变革进行了充分的论述。

半殖民地的中国,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呈现复杂的情形。近代中国,曾先后遭受英、美、日等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华民族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就必须进行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革命。所以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当民族矛盾上升为国内主要矛盾的情况下,国内各阶级之间的矛盾,包括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在内,都暂时降到次要的和服从的地位。如中国1840年的鸦片战争、1894年的中日战争、1900年的义和团战争期间、1937年到1945年的抗日战争时期等等,都属于此种情形。

另一方面,在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变成了半封建的国家。封建阶级掌握着国家政权,对全国的人民大众实行残酷的压迫和剥削,中国人民不得不实行反对封建主义的民主革命。当帝国主义不是用战争而是用政治、经济、文化等比较温和的形式进行压迫的时候,国内统治阶级就会同帝国主义结成联盟,共同压迫中国人民大众。在这个时候,人民大众常常采取国内革命战争的形式,去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联盟,使得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其它一切矛盾,包括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在内,暂时降到次要的和服从的地位。如中国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战争时期,1924年至1927年推翻北洋军阀的国民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以后的土地革命战争和1945年以后的解放战争时期等。

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通过社会主要矛盾(在阶级社会往往表现为阶级斗争)表现出来,推动着社会性质的质变和社会形态的更替。如:封建社会中地主阶级同人民大众的矛盾,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和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推动着近代中国社会形态的变革。

二、近代以来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近代中国(1840年—1949年)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要矛盾有: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在民主革命的不同时期两对矛盾有着不同的演变过程,有时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有时阶级矛盾是主要矛盾。中国人民肩负着反对外国侵略者,同时也反对本国封建统治者的斗争。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年—1919年)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这社会两大矛盾互相转化,更迭地起主导作用。大致分三个阶段:(1)1840年至19世纪60年代,先是英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居主导地位(鸦片战争),后是阶级矛盾,即封建主义和中国人民大众的矛盾占主导地位(主要表现是太平天国运动)。(2)19世纪60年代至1901年发生了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3)20世纪初到1919年,主要矛盾集中体现在广大人民群众同清朝统治集团和北洋军阀统治的矛盾上,主要表现有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1949年)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主要分四个阶段:(1)1919年—1927年国民大革命时期,主要矛盾是中国人民和北洋军阀之间的矛盾。(2)1927年—1937年土地革命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代表中国人民利益的共产党和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但从1931年至1937年,随着日本侵华的步步加深,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成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3)1937年—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4)1945年—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主要矛盾是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成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首要任务。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发展,社会主要矛盾也经历了几次转变,一般认为,土地改革完成前(1949年-1953年)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土改完成后(1953年-1956年底)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于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解决这一矛盾。

1956年,党的八大报告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也有学者认为,这一判断应该提前至1953年土改完成后。

1979年,在中央召开的理论务虚会上明确了这个问题“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

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决议》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做了规范的表述:“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此后,直到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相关表述都未发生变化。

三、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和它所表现出来的社会主要矛盾的运动发展,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可以说,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特征。

这一重大判断,就社会生产维度而言,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客观事实:一方面,经过长期努力,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装备生产日益完善,生产力初步成体系,已经成为制造大国,正在迈向制造强国,生产力落后的判断已经不符合现实了。另一方面,现阶段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主要体现在经济的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增长动力以及区域和城乡的差异上。

从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来说,虽然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但是居民收入不平衡,特别是城乡收入差距,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收入水平赶不上发展水平等问题还存在;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进入新时代中国的变化 篇6

至去年底,中国每百户家庭私人汽车拥有量超过了20辆,预计未来10年左右每百户汽车拥有量将达到或接近60辆。“黄金十年”的井喷式增长让中国汽车工业在技术、管理、品牌、营销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十几年来,汽车营销从价格血拼、饥饿营销,到安全营销、打文化牌,从卖产品到卖服务,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由新兴市场向成熟市场的转型,汽车营销发展到了客户满意度为核心的阶段。无论是产品、技术还是品牌和服务,最终目标都是在提升客户的满意度,这才是消费者真正的关注和需求。顾客满意度是建立在消费者购买前对产品质量或者服务预期和购买后对产品质量或服务的认识,以两者之间的差距来表示满意或者不满意,差距越小满意度越高。汽车在中国已经从奢侈品变成大众消费品,随着汽车使用覆盖率的提高以及用车经验的丰富,消费者购车在关注产品质量、安全、配置、外观、服务等因素的同时,将更加注重客户口碑和用车感受。优质的体验不仅使汽车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印象不断提升,也使得汽车品牌的溢价能力大幅提升。

高满意度可以提高顾客忠诚度和汽车品牌的美誉度,同时还可以带来更好口碑,从而促进未来的销售。消费者满意度已经成为当前很多汽车企业对内部员工和经销商工作考评的指标之一,各汽车厂商都通过汽车满意度调查,管控、保障产品和服务质量,很多厂家也在自己聘用第三方公司对经销商进行神秘顾客和电话回访车主等满意度调查。

厂商的重视使满意度调查市场成为一块诱人的大蛋糕。国际汽车市场调查公司J.D Power和本土机构联信国际、新华信等中外调研机构都在争夺这块极具潜力的市场。中国本土的用户满意度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如联信国际每年定期发布的“中国汽车品牌满意度调查”,自2005年已经连续举办了八届。该调查包括新车质量满意度指数、销售服务满意度指数、售后服务满意度指数、厂商关系指数、基盘客户满意度、渠道服务力、广告效果指数等11个子项,综合了汽车产品、销售、服务等多个环节,目前已经成为国内最具公信力的汽车市场调查之一。

中国搏击进入大时代 篇7

在过去的2015年,有三家以搏击产品为主业的体育公司登陆新三板成功上市,跻身资本市场。与此同时,在国际赛事品牌冲击下,武林风、昆仑决、英雄传说等一大批国产赛事品牌牢牢抓住眼球,占据市场先导。

武林风年度盛典,引发全民收看热潮,当晚酷云EYE实时用户关注度河南卫视全国第一,力压湖南卫视等一线卫视。赛事当晚,微信摇一摇互动参与用户突破1300万!并且,更为可喜的是,当日武林风赛事票房收入超过1000万人民币。对处于发展中的搏击产业而言,这绝对是个不小的奇迹。

而在拳击方面,国际拳联打破业余与职业界限,在博盟体育的助推下,奥运选手吕斌、张家玮成功摘得APB世界职业拳王金腰带。中央电视台隆重打造拳击贺岁杯,在新年期间黄金时段,连续两天9小时直播拳击巅峰之战。中国拳坛跨体制明星对决,开创了世界拳击领域的新篇章。

1月30日,两届奥运会冠军邹市明在上海东方体育中心上演“王者归来”。新浪微博话题突破7800万关注,占据24小时体育话题榜首。“邹市明加油”这个长期话题经过赛事发酵,达到上亿关注。“邹市明金腰带”这一关键词位居微博热搜榜前十,是排名最前的体育关键词。

新浪、网易等客户端头条专题报道,腾讯视频TKO时刻回放超过1200万!这一系列灿烂数据令中国体育人兴奋,这不仅在于邹市明的胜利是中国拳击的光荣,更在于一场中国的自有IP赛事,产生了如此大的媒体价值。

拥有奥运冠军的光环,有挑战职业拳王失利的跌宕故事线,有参加综艺节目赢得的跨界人气。“王者归来”集合了挑战、荣誉、救赎、家庭等元素,种种最令人动容的精神价值内容在一个巨大的舞台上同时释放。

邹市明身上的这些元素,能引发中国人心底最自然的认同。拳击运动在中国仍相对小众,邹市明的关注度却在如此高量级,看似不可思议,实则反应了受众深层次的价值需求。

中国进入大转型时代 篇8

关于2012年,坊间流传着一些阴郁的流言。这当然荒诞,不过,也不免让人们在展望新年之时,对2012怀有一种特别的心情。而刚刚走过的跌宕起伏的2011年,多少给我们思考新一年的方向提供了线索。

过去二十年来,我们整个国家公共生活的核心是经济增长,私人生活的核心是财富积累。因此,经济走势对个人幸福感和社会秩序稳定将会产生巨大影响。而从这个角度看,我们需要未雨绸缪,对新的挑战做好准备。

首先看全球环境。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进入了一个经济增长的黄金时代。冷战结束,没有大规模战争;欧美放松管制,出现了全球化;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广泛应用;以及至关重要的一点,中国加入全球市场体系:所有这些因素推动全球经历了一轮较为强劲的经济增长。反过来,中国则是本轮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正是在全球化过程中,中国实现了新一轮工业化。这个工业化驱动了城市化,从而带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

然而,全球化驱动的经济增长在带来财富的同时,也恶化了财富分配格局。这种现象同时存在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近两年,巴黎、伦敦发生了骚乱,骚乱的主体是青年人,他们普遍失业,看不到生活的希望。占领华尔街的社会运动与此性质类似,主体也是愤怒的青年人。而在突尼斯、埃及、利比亚、也门等发展中国家,收入差距急剧扩大,导致社会阶层分裂,引发骚乱,进而导致政权的非正常更替。这是2011年最为重大的国际事件。

凡此种种意味着,一个黄金时代已经结束了,整个世界将进入一个沉闷、萧条甚至动荡周期。这个时期或许将持续二三十年。因为,各国内部的贫富差距会促使各国目光转向内部,全球化进程将会停滞甚至倒退。目前还看不到任何具有重大经济潜力的新技术,整个世界经济缺乏新的领头产业。过去缺乏节制的金融业将会迎来更多管制。

由于中国经济已经渗入融入全球分工体系,高度依赖国外的市场与技术,不利的国际环境必将抑制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

同时,国内经济、社会情势也将无力支持高速增长。即以眼前而论,过去十几年来日益失衡的经济结构,让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陷入两难境地:贫富分化导致居民消费乏力,通货膨胀压力本身较大,又让货币当局不能放松信贷。只要信贷始终保持在较紧状态,房地产业就会持续收缩。而在过去十年中,房地产业对于经济的决定性力量日趋增强。为了宏观经济稳定而控制房市,那经济就不大可能繁荣。

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已大体完成了工业化,城市化也已有较大突破,因而,从经济周期而言,补课式的经济高速增长周期应当已经结束。

综合上述国内外因素,或可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从现在开始,中国大约再也不会保持原来每年两位数以上的高速增长了,而将进入一个中速甚至是中低速增长期。

对于中国而言,这将是一场重大挑战。简单地说,从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以来,中国的产业、财政、金融、社会乃至政治结构,都是由高增长塑造的,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生活预期也都是由高增长塑造的。也即,过去二十年中,中国形成了以经济高增长为核心的社会治理架构,而这构成社会秩序大体稳定之基础。

在这二十多年中,尽管也出现过经济增长降速,但政府总是能够利用外部环境,或者动用强有力的宏观经济政策,迅速阻止经济下滑,通常会走向新一轮更高速的增长。过去十年来,这一点表现得非常明显。但从这一次开始,也许就无法再重复这样的事情了。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决定不放松对房市的调控。这完全不同于2008年。也就是说,1992年以来逐渐形成的经济结构正在消解。

由此,整个社会结构可能面临挑战,比如,房价如果持续下滑,中产阶层的信心将受影响。出口型工业收缩,聚集在沿海地区的农民工收入大幅度下降,心态可能趋向不稳。同时,经济结构的巨变也会冲击社会结构。最直观的事态是:房市退潮,土地财政难以为继,地方政府财政陷入紧张状态,90年代中期确定的中央-地方政府财税配置结构,必然承受巨大压力。

换言之,新旧交替之际的中国其实也正处在一次大转型之开端。中国已经完成了工业化和初步现代化,经济无法维持高速增长,原来依托于高增长的体制就不能不进行调整。

进入新时代中国的变化 篇9

日正式成立运行!

“适航审定能力的强弱,关系到民航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也关系到我国在国际民航标准规则制定的主导权和话语权。”——中国民航局局长冯正霖

2017年10月27日,民航适航审定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上隆重宣布:中国民用航空适航审定中心正式成立运行。民航局局长冯正霖出席会议并强调,民航适航各部门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紧扣“补齐适航短板,提升适航审定能力”这一核心任务,不断完善适航组织体系、强化适航审定能力、夯实适航审定基础,努力开创民航适航审定工作新局面。民航局副局长李健主持会议,民航局局长冯正霖在会上进行了发言。会上,民航适航审定中心主任沈小明汇报了中心正式成立运行相关工作开展情况及审定中心系统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经中央编办和民航局同意,2016年9月,适航审定中心在原发动机适航审定中心的基础上统筹成立,目前已基本完成上海、沈阳审定中心除资产以外管理关系的移交和西安审定中心组建工作,正式成立运行。按照民航局党组“一二三三四”新时期民航工作总体思路的部署和要求,结合审定中心系统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审定中心研究确定了“一二三四五六”的工作思路,即:贯彻一个理念:贯彻发展为了人民的理念;坚持二个目标:保障民用航空安全,服务国家民用航空发展战略;建设三专队伍:专职、专业、专家型适航审定队伍;实施四项战略:创新战略、融入战略、服务战略、开放战略;建立五种能力:适航规章标准程序编制能力,民用航空产品审定和服务能力,适航人才培养培育能力,适航审定管理协同能力、协助使用我国民用航空产品的国外民航当局提升安全监管能力;构建六个体系:适航审定标准管理体系,航空产品型号审定体系,科研项目管理体系,审定人员培训体系,综合保障体系,党建及文化价值体系。沈小明表示,适航审定中心全体干部职工始终牢记职责和使命,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新时代、紧扣民航适航工作新特征,牢固树立“久久为功”意识,认真抓好适航审定基础建设,全力以赴做好审定中心系统改革和发展各项工作。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吴献东、中国商飞公司副总经理赵越让、中国航发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陈少洋分别介绍了本单位适航工作开展情况,结合航空工业产品设计、研发和制造实际提出了改进和加强适航审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民航局适航司司长徐超群介绍了《适航条例》发布30年民航适航工作开展情况,对新形势下进一步改进和加强适航审定工作做出部署,要求适航系统按照《适航攻关专项方案实施计划》,以创新、协调、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引领,全面提升基础保障能力、教育培训能力、立法定标能力、产品审定能力和国际合作能力五个方面能力,推动我国航空产品不断提高水平,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民航局副局长李健传达了中央领导同志近期对民航适航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要求适航审定系统全体干部职工在新时代谱写新篇章,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进,在深化民航改革发展中不断提升适航审定能力,提升保障航空安全、服务民用航空工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李健强调,当前民航适航改革和发展工作进入新阶段、新起点,适航系统全体干部职工要深入学习领会并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深入分析民航适航工作面临形势和挑战,认真总结适航30年来的好的做法和经验,认真贯彻落实好国家“适航攻关”方案要求和民航局适航十三五规划,集中精力做好国家大飞机专项、“两机专项”确定的重点型号产品适航审定工作,在审定过程中不断健全完善适航审定组织体系、运行体系、保障体系和法规标准体系,建设一支能打仗、打胜仗的“专职、专业、专家”的适航审定队伍,为建设民航强国贡献智慧和力量。民航局局长冯正霖在会上表示,刚刚胜利闭幕的党的十九大清晰勾画了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总蓝图、时间表,对民航尤其是适航审定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中国民航适航审定中心的成立运行,是民航局党组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提升适航审定能力建设和深化适航改革的重要举措和体制机制保障。冯正霖指出,我国民航适航审定工作方兴未艾,30年来适航审定组织从无到有、适航审定体系从小到大、适航审定能力日益增强、适航工作服务国家战略和民航强国建设作用显著增强,适航理念深入落实,国内民用航空工业企业在型号合格审定工作实现了从“要我适航”到“我要适航”的历史性转变;适航组织体系更加完善,已建成以适航司、地区管理局、监管局适航处为主的适航行政监督体系和以适航审定中心为首的适航审定执行体系;适航审定能力稳步提升,当前中国民航具备对MA60、ARJ21、C919等大型飞机开展适航审定的能力,日前中美双边适航实施程序正式签署生效,中欧双边适航实施程序谈判也取得实质性进展,我国在特定领域具备了国际上适航发达国家和地区同台竞技的能力。他强调,适航审定能力的强弱,关系到民航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也关系到我国在国际民航标准规则制定的主导权和话语权。要充分认识新时代适航审定工作的重要性,提升适航审定能力,是实现科技强国建设目标的需要,是适应国际民航适航发展大趋势的迫切需要,也是建设民航强国的内在需求。冯正霖强调,中国民航以更加有力的步伐走进新时代,实现中国梦,是民航系统当前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最根本的要求。民航适航审定系统要适应这一要求,努力建设世界一流水平的适航审定体系、建设世界一流水准的适航审定能力、建设一支世界一流能力的适航审定队伍,努力开创新时代适航审定工作新局面。为实现这个目标,一要不断完善适航组织体系,结合国内民用航空工业发展布局,拟定新设立适航审定中心分支机构的布局和思路;注重发挥好地方政府部门的积极性,形成民航与地方的有效协同;不断规范适航职责体系,明确适航审定部门与工业方的职责分工,重视真情服务,逐步形成民用航空产品研发—制造—运行—改进提升的良性循环;继续做好适航人才培养工作,建立一支专职、专业、专家的适航审定人才队伍。二是不断强化适航审定能力建设,聚焦核心型号产品审定,注重对产品全寿命周期适航能力建设,广泛开展适航审定国际合作,在适航审定能力国际拓展上发出中国民航声音,为国产航空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奠定坚实基础。三是不断夯实适航审定基础,切实加强适航规章标准的系统化建设,切实加强适航审定技术创新和适航保障体系建设,逐步实现从发达国家适航审定规章体系的“跟随者”向国际适航审定规则标准“制定者”的角色转变,并逐步具备向国际民航界输出中国民航适航规章和标准的能力。

进入新时代中国的变化 篇10

政治与公共事务报道,指的是对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或是公众普遍关注的政府机构的运作以及政治活动的报道,如政府重大会议的报道、公共危机事件的报道、各种灾害的报道等,这种报道形式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出政治与公共事务报道的三个属性,即公共性、政治性、新闻性。这三个属性涉及了三个不同的群体,即公众、政府、媒体,也就是说,在政治与公共事务报道中,这三个群体缺一不可。

2007年,可以说是中国真正的‚政治与公共事务报道元年‛,一系列引人瞩目的重大事件在公众的普遍关注和广泛参与下,得到了符合民意的解决。在这之前的政治与公共事务报道,公众也普遍关注,但是他们很少参与其中,或者说是根本就没有参与的机会,他们只是通过传统媒体关注事件进展的‚旁观者‛,因此,缺少公众普遍参与的‚政治与公共事务报道‛并不成熟。如1998年的抗洪抢险报道、2002年的非典报道、2003年的孙志刚事件的报道,在这些公众普遍关心的重大事件报道中,公众因为缺乏有效的参与手段而缺席,真正参与这些报道的只有政府和媒体两个群体。但是,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普及,公众有了参与政治与公共事务报道的手段,即新媒体。在重大事件的报道中,公众除了关注传统媒体的报道外,还可以可以通过网络论坛、博客、微博等手段,参与事件的报道,传播自己的信息和观点,这股从网络上崛起的新的报道形式,基本上就是现实中的民意的集合。

从2007年到现在,在公众、政府和媒体的共同参与下,我国的政治与公共事务报道不断发展,报道不断走向成熟,公共舆论也逐渐走向理性。虽然在我国的政治与公共事务报道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但这都是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经历 的阶段,是报道走向成熟的必然。总的来说,我国的政治与公共事务报道在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了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对信息的态度逐渐由内部公开到社会公开发布。

公众有获取有关自己利益的信息和社会公共信息的权利,知情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的人权,是公民实现自身其他权利的基础和前提。如2007年3月份发生在海南的‚香蕉致癌‛事件,3月13日,广州《信息时报》刊载了一篇‚广州香蕉染‘蕉癌’濒临灭绝‛的文章。3月20日,广州市食品安全信息网和中国食品网曝光12中常吃的‚毒‛水果,并被众多媒体转载,从而引起了全国水果市场大震动,许多人认为吃了香蕉会得癌症,一时间,‚香蕉致癌论‛导致国内各大城市经销商‚谈蕉变色‛,使香蕉突然滞销,海南香蕉价格从3月20日以前的每公斤2.4到3.2元,突然跌至3月31日的每公斤0.3到0.8元,甚至0.3元以下都没人收购,致使蕉农遭受剧大损失。好在官方从4月2日开始接连进行了危机公关,4月2日,海南官方紧急开会,推出5条救市措施,4月5日,海南省委宣传部和省农业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应对香蕉市场**的措施,4月7日,农业部就发布消息,解释‚香蕉巴拿马病‛,并解释该病与香蕉安全性美誉任何关联,4月9日,农业部发布消息,称我国控制香蕉枯萎并取得一定成效,该病没有对我国香蕉产业造成严重影响,4月13日,为了消除影响,增加蕉农收入,官方主办了香蕉品尝会并邀请香蕉协会、水果协会、营养协会等各行专家介绍吃香蕉的种种好处,至此,‚香蕉致癌‛公共危机逐渐化解,香蕉价格逐渐回升并回归到正常水平。在这件事上,官方从发现危机到危机公关,及时进行了各种信息疏导,不断向社会公布各种公众关注的信息,使公众了解了真相,化解了社会上流传的各种谣言,从而使公共危机事件得到解决。

第二,对事关公众利益的报道从封堵走向公开,将民意纳入决策范围。对于事关公众利益的事件,必须让公众了解情况,让公众参与决策进程,才能化解矛盾,促进公共事务的发展。如2007年的厦门PX事件,PX项目是落户厦门的台方投资、经国家发改委等中央部委批准的‚手续完备、程序合法‛的‚十一五‛重点项目,但是这个超大项目在论证决策的过程中,厦门市当地的相关专家和民众并不知情,不知道该项目对厦门环境所带来的各种危害。在3月份的全国两会期间,中科院院士、厦门大学化学系教授赵玉芬联合105名政协委员提交‚关于厦门沧海PX项目迁址建议的提案‛,并将PX项目的危害公之于众,但是厦门官方并没有理睬,也没有采取措施疏通民意。事件发展到5月份,当地网络社区、《第一财经日报》《瞭望东方周刊》相继对PX事件进行详细报道,厦门百万人同传短信,号召六一‚大散步‛。但是厦门官方随即关闭网站、控制相关媒体,拘留相关负责人,并宣布‚六一‛期间不放假,并不准请假、外出,对公众的信息知晓进行封堵。这才导致6月1日、2日,上万市民上街‚散步‛,向政府陈情,抵制PX项目,此事被《凤凰周刊》《南方都市报》《南方周末》相继报道,掀起舆论热潮,引发政府的公共危机事件,使政府处于被动。处于舆论漩涡的政府不得不倾听民意,召开环境评价座谈会,邀请市民参与,会上85%的代表反对PX项目的兴建,终始官方改变态度,并在年末的PX项目专题会上决定将PX项目迁至漳州古雷半岛,从而成功化解了这场波及整个城市的公共危机,使事件得到了符合民意的解决。

第三,对公众关注的信息从被动发布走向主动发布,并对媒体报道逐步放松限制。

谣言止于权威信息的发布,政府只有及时、主动的发布公众关注的信息,并且通过各种媒体向社会传播,才能消除各种谣言,减少社会恐慌,稳定社会秩序。为了统一规范政府的信息公开,强化政府公开信息的责任,畅通政府信息的公开渠道,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监督和保障机制,我国在2008年5月1日起,颁布并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这凸显了我国建立透明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决心,使我们的政府迈向了‚信息公开时代‛。信息的公开和对媒体报道管制的放松,是我国政治与公共事务报道走向成熟的一个里程碑,而这些措施也使我国政府在之后的公共事件中及时的处理了危机,树立了良好的政府形象。如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的报道,就是公共事务报道中的一个经典案例。在地震一开始,我国政府就开放了所有媒体包括外国媒体进入灾区,进行全方位的报道。震后的第二天,国务院新闻办、四川省政府每天举行一次新闻发布会,邀请政府职能部门部分有关负责人及有关领域的专家,发布灾情,震情和救灾动态信息,并且公开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而且对每场发布会都进行现场直播。在新闻发布中还不遮掩、不回避、不回答‚无可奉告‛等,这既保证了权威的信息来源,也减少了猜测和谣言,稳定了民心。在媒体报道方面,汶川地震过后10多分钟,新华网就发出了一条快讯,32分钟后,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就播出了与灾情有关的新闻,52分钟后,央视一套和新闻频道正式启动直播节目,节目跨度超过26个小时,以同一主题不同时段播出,在第一时间抢占舆论制高点,这些行为有利于在第一时间稳定人心,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事实也证明了,这次关于汶川地震的报道是成功的,这也显示了政府信息的发布从被动走向了主动。

第四、政府对于网络民意的普遍关注和不断回应。网络的开放性、分散性和互动性等特征为人们提供了参与公共事务的一种新的公共空间。凭借互联网,公众能够平等、自由、便捷地参与公共事务的讨论,发表见解,展开辩论,在辩论中形成的呼声与传统传媒汇集为反映民意的公共舆论,对政治系统的决策产生重要影 响,例如中国的孙志刚事件导致国家收容政策的废除和救助政策的出台,汶川地震中公众对 救灾物资使用的担忧和质疑促使监管政策的推出。因此,网络拓展了传媒的广度和深度,正 在生成新型的传媒公共领域,使公共领域的基本特征更为鲜明,从而构成新型的公共领域。公共事务报道,在不断变化当中存在这一些不足之处:关于有关国家政府的负面报道,还存在限制,没有达到完全的公开透明。有些地方的党政部门及其领导,不愿意让新闻界知 道灾情及发生灾害的原因(特别是责任事故)。因此,一味限制问题新闻传播,形成‚报喜不 报忧‛的片面的新闻传播格局。对此我国新闻监管对于公共事务报道应有明确的、公开的成 文法规,防止政府部门滥用的权力对公共事务报道的干涉。‚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 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广大记者要切实提高新形势下开展舆论监督的本领,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 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运用舆论监督推动解决问题、改进工作,同时虚 心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增强新闻报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除此之外,我国对于政治与公共事务的报道,还有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不断完善、、政府在信息的发布中对于新媒体的运用更加娴熟等特征,这些,都标志着我国政治与公共事务的报道逐渐走向成熟。但是,对于政治与公共事务的报道,我国政府还有许多地方做的不到位,如信息发布的速度有待提高,对重大公共事件的新闻敏感度不够高,发布的信息的真实性有待提高,政府的信息发布与

中国进入公共外交时代 篇11

一些国际学者早已对公共外交的内涵作出界定:公共外交是指在国际社会提高本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提升本国形象的国际交流活动。公共外交的重点则在于改善民间的情感,扩大对本国友好的人群和提升好感度。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国家的声誉更加与国家的利益相關,由此在政府主导的公共外交活动中,公众也成为了参与公共外交的主体。

“公共外交”的概念最初起源于美国,现在为世界各国所重视。各国对它的定义大同小异,区别主要是在公共外交活动中是否能尊重他国的体制和文化。我在中国各地的一些讲座中特别强调,除了政府和政府官员当然承担着公共外交的责任之外,凡有机会和有能力的社会团体和民间精英人士应该有参与公共外交的自觉。

政府外交是外交战线的主渠道,公共外交则是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某些特定的历史时期,尤其是和平与发展为世界主题的时代,公共外交以其多元性、广泛性、丰富性和灵活性,往往显得更有力量。两国人民之间的密切交往,是两个国家友好的基础。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公共外交甚至会成为政府外交的先声,可以起到打破外交僵局的作用。堪入史册的1971年中美乒乓外交,即是世界公共外交最为典型的案例之一。

吴大使是我的老朋友,我们经常不约而同地出现在各种论坛和会议上。他能从容地与各种身份的外国人沟通,在各种场合从不用拔高语调或者某些张扬的形式来阐述自己的见解,他是一个用理性、知识、责任和见地与人沟通的国家形象推广者。

今天,国际上对于中国的意见众说纷纭,公共外交的价值得以凸显。由于中国实行开放政策只有30年的时间,加之文化的差异和利益的冲突,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报道时有误解、偏见乃至歪曲。这不利于中国,也影响西方公众的对华认知和西方国家的对华政策。可以说,较准确地认识中国这个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和谐的必要因素。这是我极力促进中国公共外交活动的主要原因。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化,更好地向世界说明中国的真实情况,成为中国和平发展的基础工程。中国人不但要会听,还要会说,会交流。公共外交的场合无处不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中国公众与世界公众广泛交流的机会,这两会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公共外交时代。公共外交是一个了不起的跨国文化交流的大工程,不能一蹴而就。“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公共外交”实践的最高境界。

胡锦涛在刚刚闭幕的十八大的政治报告上提出了扎实推进公共和人文外交,加强人大、政协、地方、民间团体的对外交流,夯实国家关系发展社会基础。阅读此书,对于理解和实践公共外交的理念必有所裨益。

《公共外交札记》

作者:吴建民

出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定价:39.8元

《自由与荣耀:1947年印巴独立实录》

作者:[美]拉莱·科林斯 [法]多米尼克·拉皮埃尔

出版:海南出版社

定价:60元

英国统治在给印度带来苦难的同时,也不自觉地导致了印度社会的巨变。一个被丘吉尔称为半裸苦行僧的老人,用非暴力和简朴谦和让自己成为圣雄。

《怅望山河》

作者:朱幼棣

出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定价:42元

一些决策,一些项目,“功”在当代,却未必利在千秋。历史与地理、成功与失败,长远与短见,难道不值得用科学发展观重新思考、重新审视?

《给青年艺术家的信》

作者:蒋勋

出版:三联书店

定价:23元

关于艺术,作者重视的是“感官”,因此,在作为艺术家之前,应该先为自己准备丰富的“人的感觉”。

《欢喜》

作者:梁冬 吴伯凡

出版:中信出版社

定价:35元

中国人从小接受的是苦逼教育,许多本来很写意的东西都逃不了苦逼化的宿命,所以,作者要破除苦逼意识。

《读书很好》

作者:邝颖萱

出版:漓江出版社

定价:29.8元

上一篇:机房安全管理制度下一篇:彬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调研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