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环境的作文

2024-09-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雾霾环境的作文(精选8篇)

雾霾环境的作文 篇1

某一天,学校里传来了雾霾来袭的通知,看着窗户外,是黄白色的雾霾。“这……就是雾霾?”我在电视上看到过几次,他们不是在北京吗?怎么扩散到浙江来了?怎么游荡到我“家”来了?今天因严重的雾霾而放假,那以后呢?它们还会来吗?我上网查了查,雾霾原来就是雾与霾的结合体。这追魁祸首并不是雾,他只是帮凶,最恐怖的居然是人类一手创造出来的霾!霾是由汽车尾气、工业废气、家庭油烟等有毒气体组成的,它的力量是足以威胁人的生命的。看过关于雾霾的资料以后,我不禁哀叹道:“这都是人类自作自受啊!”

于是,我也在这一天留下一幅画——《雾霾天真带劲》。画中有一个黑影,若隐若现,若有若无,雾霾是黄色的,遮掩住了他睁得又大又圆的眼,只见得他带有嘲讽意义而上弯致45°角的嘴唇和对话框里的话。对话框也淡淡的,里面的文字也被黄气遮住。我把最后的感叹号画得大大的,希望人们看到以后有一丝丝愧疚。

或许,我能做的,就这些了……

那曾经令我向往的,陷阱般的,无比奇妙的意境消失了。它曾一度被视为人间仙境,但是,渐渐地,人们对它充满了憎恶,它也不想这样,它甚至不属于这个世界,是人类创造了它。如今,它厌倦了,厌倦了这个世界,它要报复人类,它的存在受到了威胁。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人类自己本生的过错啊!

雾霾环境的作文 篇2

“现代社会的巨大而复杂的环境则已经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感性经验的范围, 我们必须依赖一种新的大型媒介系统才能把握它。”[1]媒体对某一社会议题的选择性呈现和建构, 直接影响着公众对该议题的认知, 也使得该议题具有了显著性。本文运用传播学中的框架理论, 通过对《中国环境报》有关雾霾报道的内容分析, 研究我国专业环境媒体如何再现雾霾天气现状, 并归纳出这些报道框架的特点, 进而指出媒体应该着重采纳哪些报道框架, 从而担负起媒体应有的社会责任。

一、研究设计

(一) 理论基础

框架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西方兴起的传播理论, 其概念最早可追溯至人类学家贝特森。1974年高夫曼 (Goffman) 在其《框架分析》一书中将框架这一概念首次应用于传播情境, 他认为框架“是人们利用认识和解释社会经验的一种认知结构, 它能使框架使用者定位、感知、确定和标签那些看似无穷多的具体事实”[2]学者甘姆桑 (Gamson) 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框架定义可分为两类:一类指“界限”, 也就包含了取舍的意思, 代表了取材的范围;另一类是架构———人们以此来诠释外在的世界。[3]恩特曼 (Entman) 则认为新闻报道的框架涉及选择和凸显, 就是把事件中认为需要的部分挑选出来, “框架某一事件就是选择感知事实的某些部分, 并将它们凸显在传播的文本当中, 通过这种方式传达对某种问题的界定、因果解释、道德判断以及处理建议”。[4]

学者陈阳指出, 由戈夫曼发展而来的框架分析目前已经同时出现在了传播学研究中的新闻生产、媒介内容以及传播效果三大领域。[5]复旦大学的黄旦教授认为, 框架理论的中心问题是媒介的生产, 而媒介怎样反映现实、建构意义以及规范人们的认识最终要通过文本内容或话语———媒介产品得形式来实现。[6]由此可以看出, 媒介的文本内容是应用框架理论的重点领域之一, 而对媒体的雾霾报道也可以从其文本内容方面入手, 进行定量分析。

(二) 现有文献回顾

目前学术界对于雾霾天气新闻报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 一是研究外媒对中国雾霾天气的报道, 并指出外媒主要采用负面基调来报道中国的雾霾天气, 如徐琴媛、于月的《法国媒体对华报道解析———以法国报刊关于雾霾报道为例》[7]以及卫芝、唐远清的《外媒对北京雾霾报道的负面基调引发的反思》[8];二是选择具体的非专业环境报道的媒体, 展开国内媒体关于雾霾的报道的个案研究, 如何德慧的《人民日报微博有关雾霾天气的报道》[9]以及张扬的《京沪穗三地雾霾报道的框架分析——以<北京晚报><新民晚报><羊城晚报>为例》[10];三是总结我国新闻媒体雾霾报道的经验以及对新闻报道如何推进环境改善的对策建议, 如郑保卫、张峡的《我国新闻媒体雾霾天气报道的经验与启示》[11]以及孙荣欣的《新闻报道推进环境改善对策研究———由雾霾天气期间的报道说起》[12]。在上述的现有文献中, 张扬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相关媒体的雾霾报道进行了框架分析。结合前文有关中外学者对框架理论的论述, 本文采用框架理论, 从不同的框架层面对《中国环境报》的雾霾报道文本进行内容分析, 以期发现《中国环境报》建构了以及呈现出怎样的雾霾报道框架。

(三) 研究对象

本文所选取的研究对象为《中国环境报》与雾霾相关的报道文本。《中国环境报》是环境保护部主管, 中国环境报社主办, 以宣传环境保护为基本内容的全国性专业报纸。作为国家级的专门从事环境领域报道的报纸, 《中国环境报》以其鲜明的办报宗旨和卓有成效的报道工作, 在国内外具有相当的影响, 也在中国环境报道领域非常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从2013年年初雾霾天气大范围出现, 引起人们和媒体的高度关注, 到今年雾霾天气的再次肆虐, 成为地方“两会”的热门议题, 本研究所选取的研究时段为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6月1日, 时间跨度为17个月。

搜集《中国环境报》在上述时间段内以雾霾天气报道为主要内容的新闻文本, 包括新闻报道、新闻评论、新闻专访等作为样本分析单位, 要求是整篇报道以雾霾为主题, 否则予以剔除。这里以一“篇”报道作为样本的一个分析单位, 判断的依据是整篇报道要有独立的标题。若一篇报道文章中配有新闻照片和图表, 也视为一个整体的样本, 不另做独立的分析单位。

本研究以“雾霾”为主题, 在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6月1日这个时间段内的《中国环境报》全文数据库进行全文搜索, 共获得样本72篇, 经人工仔细阅读分析后, 最终确定有效样本69篇。

考虑到本文所提出的研究问题, 本研究主要将类目构建为三大部分, 即报道体裁框架、报道倾向框架和报道主题框架。报道体裁框架:报道体裁决定着新闻文本的呈现形式, 考察新闻报道的体裁对于解答本文的研究问题亦有帮助。本研究将报道体裁分为5类, 即消息、评论、通讯、深度报道和其他。报道倾向框架。报道倾向即为新闻报道文本内容中所体现出来的主观态度和思想倾向, 美国学者Gerard P.Matthews和Robert M.Entman通过研究美国主流媒体对儿童医疗保险计划的报道, 结果显示新闻框架存在显著的倾向性, 这种倾向性的表现之一即为新闻偏见的的正负二分。[13]本文将报道倾向分为3类, 即负面的, 正面的和中性的。负面的报道倾向表现为强调造成雾霾的人为因素、雾霾天气进一步恶化以及雾霾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正面的报道倾向则表现为报道的基调积极向上且带有宣传意味, 强调雾霾天气的自然因素、雾霾天气将会好转以及政府采取的应对措施等;中性的报道倾向表现为报道内容中不带有明显的主观感情及倾向, 常见的客观事实描述报道即可归于此类。报道主题框架:报道主题是媒体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 它是媒体构建框架的重要因素和策略。本文将报道主题框架划分为以下6类:一是雾霾天气的发展状况框架;二是雾霾的责任归因框架;三是雾霾的社会影响框架;四是雾霾的治理措施框架, 包括政府采取的治理行动、发布的治理措施方案和专家学者的治理倡议或意见;五是雾霾下的应对策略, 例如民众在雾霾天气下的保护性措施, 政府层面的雾霾预警等;六是其他。

二、研究发现

报道体裁。从分析后的数据来看 (见图1) , 消息24篇, 评论20篇, 通讯15篇, 深度报道3篇, 其他7篇。消息与评论总共有44篇, 整体占比为63.7%, 另外通讯的也占到了整体的21.7%。由此可见, 《中国环境报》关于雾霾的报道主要以消息和评论为主, 通讯和深度报道较少。

报道倾向。从整体来看, 正面报道篇数最多, 达到了45篇, 占比高达65.2%;负面报道篇数次之, 总共有17篇, 占比24.6%;中立报道篇数最少, 只有7篇, 占比仅有10.2%, 表1直观地反映了这些数据。从这些数据中, 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中国环境报》在报道雾霾时主要以正面报道为主, 负面报道为辅, 而客观中立的报道则很少。

报道主题。通过表2得出的数据来看, 《中国环境报》在报道主题上以治理措施为主, 如“加强立法以解雾霾之困”、“多措并举防雾霾”等, 这类报道主题的数量最多, 达到了50篇, 占比高达72.5%, 而且这其中又以报道政府发布的治理措施和方案为主。在应对策略和责任归因的报道主题方面则分别有21篇和16篇, 占比分别为30.4%和23.2%。此外, 社会影响主题和雾霾天气的发展状况主题的报道则很少, 分别只有9篇和5篇, 占比仅有13%和7.2%, 其他报道主题为6篇。需要指出的是, 由于有些报道同时存在2个报道主题, 因此各报道主题篇数的加和要大于总样本量。这些数据表明, 《中国环境报》在雾霾报道中侧重于政府治理措施和方案的报道, 以政府的声音来引导整个社会舆论, 而对于普通民众更为关心的雾霾的责任归因和社会影响话题报道不足。

注:由于有些报道同时存在2个主题框架, 因此各报道主题篇数之和大于总样本量。

三、结语

从本研究所获得的数据来看, 《中国环境报》有关雾霾报道的框架有如下特点:

(一) 报道的体裁以消息和评论为主, 通讯和深度报道较少

在所有的雾霾报道中, 消息和评论总共有44篇, 占整体报道的63.7%, 而在这些消息和评论中, 又以发布政府采取的治霾措施消息和专家学者建议政府如何治理雾霾的评论为主, 如“黑龙江省长陆昊研究部署雾霾治理工作, 建立治霾联席会议制”、“雾霾防治如何加强?”而对于深度报道过少的原因, 一个可能的解释是深度报道是“一种系统而深入地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 阐明事件因果关系, 揭示实质, 追踪与探索事件的发展趋势的报道方式。”[14]一旦对雾霾进行深度报道则必然会深挖引起雾霾天气的种种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会带有很大的负面色彩, 这与《中国环境报》侧重“宣传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宣传环境法规、宣传先进的环保科技成果”的办报宗旨不符。

(二) 报道的倾向以正面为主, 负面为辅, 客观中立的报道非常少

从上文的统计数据来看, 正面报道篇数最多, 达到了45篇, 占比高达65.2%;负面报道篇数次之, 总共有17篇;中立报道篇数最少, 只有7篇。对于一家环境报道领域的全国性专业报纸来说, 负面报道较少, 客观中立的报道更是缺乏, 这可能跟报纸本身的属性和宗旨有关。《中国环境报》虽然是环境报道领域的专业性报纸, 但它的主办单位中国环境报社却是环境保护部的直属事业单位, 有着很强的政府官方背景, 而并非纯粹的市场化报纸。同时, 《中国环境报》的办报宗旨宗旨“宣传我国环境保护基本国策, 促进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加强环境教育, 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宣传环境法规, 加强环境管理意识;宣传先进的环保科技成果, 推进环保产业的积极发展。”也解释了其正面报道居多的原因。但即便是这样, 《中国环境报》的负面报道和中立报道还是太少, 未来可以进一步加强负面报道, 特别是中立报道的力度, 更好的担负起舆论监督的社会责任。

(三) 报道的主题以治理措施为主, 发展状况和社会影响的报道很少

这说明, 《中国环境报》在着重报道政府的治理雾霾措施的同时, 对雾霾危害民众身体健康的负面社会影响以及人民群众需要的雾霾天气预报服务着墨甚少, 缺乏新闻报道的人文关怀。有研究者指出, 新闻报道无论是作为传播工具, 还是文化工具, 人文关怀都是其应有的题中之义, 人文关怀的基本指向有三个维度, 即维护民众的人格尊严、关怀群众的精神需要、关注百姓的生存状态。[15]在有关雾霾的报道中, 2013年3月1日的《应对雾霾健康危害不能束手无策》一文中建议民众在雾霾天时采取减少户外活动、佩戴口罩和食用抗氧化作用的营养品的措施来降低雾霾的危害;2013年5月24日的《直击雾霾中的京城百姓生活》详细地描述了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公园锻炼的市民、幼儿园的儿童以及医院的病人在雾霾中的生活状态;此外, 2014年3月6日的《雾霾下的体育课怎么上?》也对青少年在雾霾天气下如何进行体育锻炼作出了人性化的建议。但是, 明显体现出人文关怀的报道数量非常少, 只有3篇, 因此可以看出《中国环境报》有关雾霾的报道缺乏人文关怀精神。

通过以上对《中国环境报》有关雾霾报道框架呈现出的特点以及查阅已有的研究文献, 笔者认为《中国环境报》尚需进一步调整和完善雾霾报道的框架, 具体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首先, 在报道体裁上可适当增加一些有关雾霾的深度报道。事实上, 雾霾并不仅仅是气象问题, 它还与地理环境问题和社会经济发展方式问题密切相关, 专业性较强。因此, 对于雾霾这类较为复杂的环境议题可以采用深度报道的形式, 深入挖掘和阐明雾霾的成因以揭示其实质和意义, 追踪和探索雾霾的发展趋向, 从而达到对雾霾进行客观、专业、深度的解读, 帮助受众更好地理解和正确认识雾霾问题。

其次, 在报道倾向上要加强客观中立报道和负面报道的力度, 做到正面报道和负面报道的有机结合。从上文的研究数据来看, 负面报道和中立报道的比例加起来还不到整体的35%, 明显偏少。有研究者指出负面报道也有积极作用, 它能够揭露丑恶和缺点, 彰显警示功能和监督功能。通过负面报道, 可以使受众尤其是管理部门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进而采取措施予以改进。[16]《中国环境报》作为环境领域的专业性报纸在理应在做好正面宣传报道的同时, 多做一些负面报道彰显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

“雾霾”敲响环境警钟 篇3

雾霾的形成有许多因素,除了气象因素外,工业生产、工业机动车尾气、建筑施工等排放的有害物质难以扩散,都是其形成的重要原因。

工业生产,特别是发电、冶金、石油、化学、纺织、印染等污染性的生产项目,都会给環境造成巨大的危害,甚至直接危害人们的生命安全。1952年伦敦的“烟雾事件”,1948年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1944年美国洛杉矶“光化学污染事件”等,都是由工业污染所排放的有毒气体所造成的,由此所带来的教训历历在目。然而工业生产,特别是重工业生产又是一个国家不可或缺的部分,重工业的发展规模和技术水平,是体现其国力的重要标志。因此,吸取已有教训,充分协调好工业生产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做好“节能减排”,加强对环境污染行为的监管力度显得非常重要。

除了工业废气的排放,机动车尾气排放也对空气环境质量产生着巨大的影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大众对机动车的购买力大大增强,机动车的使用率越来越高。在方便出行的过程中,汽车所排放出的尾气积聚在城市中难以释放出来,也成为空气污染、雾霾弥漫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每个人,应从自身做起,做到节约、环保、绿色出行。

在现代社会中,楼房越来越高,工地越来越多,绿意却越来越少。高耸的楼房向人们展示着一个城市的发展势头和繁荣程度,却剪断了城市与环境关联的纽带,剪碎了每个老百姓心灵深处那片会唱歌的绿色大地。是的,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绿,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应该有鸟儿在歌唱,然而站在钢筋水泥里,我们感受得到繁华的气息,却感受不到生命的律动。城市需要绿,就如同鱼儿需要水和空气一样。因此,在加快城市建设的同时,改善城市环境刻不容缓。

当人们抱怨环境污染,开始学习防治雾霾危害时,是不是也该问问自己,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城市?是要经济高速发展,高楼林立,处处透着死亡气息的钢铁之城?还是要一个鸟语花香,宜居宜人的美丽家园?

有些地区,雾霾如同堵车一样,是城市膨胀发展带来的“新病”。当然,要杜绝雾霾天气,需要从根源上治理好环境污染,这涉及到经济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等众多大问题,要走的路还很长。可以预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在许多城市中,雾霾也许还会在冬季“如期到来”。

即便如此,我们依然可以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减轻对环境的污染,这对于每个普通人而言,是义务,也是责任。好的居住环境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维护,少开一次车,少抽一支烟,少浪费一点资源;多走一次路,多种一棵树,多节约一滴水,都是对环境最好的保护。

雾霾为我们每个人敲响了环境保护的警钟,不过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呼吸的空气将会越来越清新,明天也会越来越美好!

环境污染雾霾英语作文 篇4

Dear Mike,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your concern. Last months several places in Beijing were blanketed with thick yellow fog. Everything around disappeared from oursight. Some highways were closed. Traffic jams were commonly seen in the streets. Many people, especially children and seniors, even found it difficult to breathe. As a result, local hospitals were crowded with people who had problems with their noses and lungs. Part of the cause was the dry weather, but the severely damaged environment contributed a lot to this nightmare. Personally I didn’t get any health problems in the haze because I stayed mostly indoors.But to make a significant change we really have to do more to protect our environment. To live a better life we have to push on with the economy, but it wound be meaningless if we have to achieve it at the cost of our breathing air.

Regards!

申论:雾霾天气(环境问题) 篇5

【背景资料】

新年伊始,中国中东部各地就陆续出现大范围和长时间雾霾天气。从华北到中部乃至黄淮、江南地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和严重污染。一时间,雾霾、PM2.5“爆表”成为坊间热议、微博热门话题。在这样的天气下,“加强空气治理,反思经济发展方式、生活方式”成为社会普遍共识。如何利用法律手段改善空气污染,也成为了人们关心的问题。

随着北京气象史上首个霾橙色预警的发布,市民开始抢购防尘口罩,医院就诊患者直线上升,机场高速公路封闭,而上述这些问号也开始萦绕在城市的大街小巷。

就在1月12日晚上,“雾霾”也成为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头条新闻,播出时长几乎占了当天《新闻联播》的三分之一时间。

为何天气会这麽差?雾霾对身体伤害有多大?有关部门采取了哪些措施?极端天气的责任如何划分?

【江西公务员考试网解析】

第一、目前我国的大气污染治理立法应该说是已经很全面了,但仍然存在需要改善等问题。此外执法不到位、民众自觉守法意识薄弱等原因均造成我国大气污染的种种问题,如果现有法律执行到位,大气污染肯定控制得比较好。

第二、环保法律未能落实的直接原因是中国的环保投入占经济总量的比例太低,如果要维持现状的话,环保的投入应该占GDP的2%﹔如果要改善污染现状,投入要达到3%。而现在投入不足。

第三、除了自然地理等因素外,灰霾的罪魁祸首就是机动车尾气、燃煤以及工业污染。现在最重要的污染源就是机动车尾气,而尾气中的某些污染物远远比二氧化硫等危害大得多,其中就以PM2.5以及氮氧化物为显着代表。如何减少私家车以及公务车在灰霾天气的出行是现在急需解决的命题。

第四、人人都是雾霾天气的受害者,为减少雾霾天气的发生,呼吁大家都出一把力,政府环保政策要真正硬起来,落后产能必须淘汰出局,党政机关做出表率,少开公车,有车族都来响应,大家一起减少尾气排放。

防止雾霾保护环境建议书 篇6

亲爱的家人们:

这两年雾霾天气的频繁出现,搅得大家不得安宁,呼吸道疾病日渐增多,天空能见度急剧下降,在一次次切身经历天空晦暗、尘埃浮动之苦后,越来越多的人清晰的认识到,雾霾汹汹已成全社会‘’心肺之患‘’没有人能独善其身,我们每个人都没有理由袖手旁观。与其坐而‘’霾‘’怨、忧虑、指责,不如起而立行,尽一份责出一份力。因此,我们要加快推进绿动北京的脚步。为了让大家都能呼吸到干净的空气,我们除了希望每个家庭都能做到低碳减排外,更希望能借助洒水车把稀释的环保酵素水喷洒到空气中,降低雾霾对市民健康的伤害,净化我们的空气与天空。这方面甘肃、云南、广东等地已在洒水车中放入环保酵素进行环境改善,已在行动。为此,我们正在召唤志愿者动员会,以垃圾治垃圾,一方面减缓环境压力,另一方面减少人工投入,为了我们的生活环境,人人出一份力、出一份责!有想法或者有相关资源的朋友可以留言!我们一直致力于环保事业,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雾霾环境的作文 篇7

关键词:雾霾天气,环境监测,社会化,能力建设

一、我国雾霾天气的现状

1我国中东雾霾天气情况

雾霾天气自2013年以来多集中出现于我国的中东部地区, 经相关环境监测部门的检测断定, 雾霾属于一种灾害性天气。当雾霾出现时, 覆盖面积较广, 能见度降低, 强雾霾天气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还会对人体的呼吸系统造成严重的伤害和影响。

PM2.5是用来检测空气中微小颗粒的专业指标。空气中所漂浮的颗粒直径大多都在2.5μm一下, 因此极容易被人吸入呼吸道当中。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结果表明, 当人长时间处在PM2.5超标的环境当中, 将会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和肺部功能造成严重的威胁, 可出现咽喉炎、尘肺等疾病, 严重可减短人的寿命, 造成身体各项机能的减退。形成PM2.5严重超标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当今社会中化工、建筑、交通等个行业领域所产生的污染物对环境、空气的污染, 造成了强烈的复合型大气污染。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 导致城市的发展速度已经超出了自然环境的承受能力, 并且环境治理工作与环境污染程度不相符, 过大的环境压力使得雾霾天气频繁的侵扰人们的正常生活。

2 PM2.5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

早在20世纪的90年代末, 我国就已经出现了相关的空气质量检测的社会化报刊。到2010年, 我国的大部分重点城市已经开展了对空气质量的相关检测工作。在2011年以前, AQI一直被用于我国空气质量的检测标准指数, 在0~500分为六个层次来表示空气的质量情况, 当AQI的指数偏高时就说明了空气质量较差。但由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环境监测部门发现空气的质量监控很难稳定下来, AQI指数对环境质量的检测数值也出现了较大的偏差。后来经过研究发现, 是因为空气中频频出现的雾霾, 对AQI空气检测指标造成了干扰。主要还是由于我们常用的AQ的的指数为PM10, 与国际上通用的PM2.5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因此对于雾霾的出现, AQI已经不能够完全适用于空气质量的检测中了。在2012年, 我国在多个重点城市中安装了PM2.5的空气检测设备, 通过多次的运行和实验后正式投入使用。但我国大多数中小型城市仍然对PM2.5的监管系统较为陌生。

二、我国环境监测社会化与能力建设的必要性

到目前为止, 我国环境监测的发展已经历经了四十多年的历程, 从发展初期到如今, 经历了县、市、省、国等多个阶层的升级和改革, 将环境监测工作落实到我国的每一个角落, 最终由国家环保总局对各基层检测网点进行监管和控制。由于空气质量与环境的变化莫测, 这些也无法完全满足对环境监测数据社会化和透明化的发展需求, 主要是因为我国的环境监测范围较小, 监测内容不丰富, 监测出的数据较为模糊, 使环境监测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盲区, 空气质量也就不能按照标准的监测途径来进行, 导致我国的环境监测体系存在较大缺陷。这一点也充分的说明了我国的环境监测体系社会化能力建设不足。对此, 就要加强我国环境监测社会化能力的建设力度, 才能够尽量的弥补种种漏洞和缺陷。

最近几年来, 我国也已出现了空气环境监测和保护工作, 在一些发展较为迅速的大城市也已经对环境监测企业的监测能力进行了认可, 因此也体现出了我国现阶段环境监测社会化能力建设的起步发展少有成效, 也奠定了我国今后环境监测的发展方向。

三、提高环境监测社会化和能力建设的方法

1完善我国环境监测相关的法制体系, 推动环境监测服务的市场化

首先, 推动环境监测服务在我国的市场化发展。国家政府需要出台一套完整、可行且有效的环境监测规章制度, 以促进环境监测服务市场化体系的构建个运行。由专业的环境监测服务企业进行环境监测数据的搜集和分析, 再由政府对此进行购买, 选择出能够满足国民需求的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这种方法能够刺激相关行业企业间的竞争, 且便于政府获得更加优秀的数据为人们服务, 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环境监测服务的市场化发展。其次, 科学、合理的对环境监测的市场范围进行划分。环境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环境污染突发事件监测、其他环境监测等。最后, 完善环境监测的资历认证和监督工作系统。环境监测的工作质量会对国民的生活、国家整体的静以效益等产生很大影响, 其数据需要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准确性以及公正公开性。

2加大我国环境监测结果的透明化和社会化程度

首先, 提高我国环境监测结果的透明化和社会化。环境监测数据的及时公开能够让政府和民众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避免其给人们生活带来不便, 同时提高民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兼顾人与自然两者的保护。但环境监测数据有不能够全部毫无保留的公开, 若有涉及国家机密方面的数据可予以保留。在这一方面, 可参考世界发达国家的处理方法, 完善国家的相关制度, 加大环境监测数据的公开性。其次, 建立一个科学的环境监测交流平台。PM2.5大气污染一旦出现, 扩散范围会牵连到好几个相连的城市。这也表明雾霾天气的污染面积过大, 合理的治理需要联合污染区域的几个城市共同商讨。各城市的相互交流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还能够让各城市的环境监测资源得到共享。最后, 提高国民的环保意识。

结语

综上所述, 雾霾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为严重的影响, 并且还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伴随着大气污染的逐渐加重, 雾霾天气得不到有效的治理, 影响的将不仅仅的人们的日常生活, 还会对社会的整体发展造成严重的阻碍。对此, 我国要加强环境监测社会化能力的建设力度, 提高换件监测水平, 才能够对雾霾这种灾害性天气进行有效的控制。

参考文献

[1]付保荣.从雾霾天气谈我国环境监测和社会化与能力建设[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13 (04) .

雾霾环境的作文 篇8

关键词:雾霾;室内空气污染;PM2.5;有效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27-0051-02

1 雾霾的危害

雾霾是人们对雾和霾的统称。雾霾是一种灾害性天气,会造成空气质量下降,影响生态环境,给人体健康带来较大危害。雾霾天气时,空气中往往会带有细菌和病毒,易导致传染病扩散和多种疾病发生。冬季遇雾霾天气时,若遇空气污染严重可能形成烟尘或黑色烟雾等毒雾,严重威胁人的生命和健康。霾在吸入人的呼吸道后对人体有害,长期吸入严重者会导致死亡。由于人类活动造成大气中污染物增加,我国工业区和城市中心区等部分地区雾霾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呈增加趋势。

雾霾环境中,首要污染物以PM2.5为主,PM2.5是直径在

2.5 μm以下的空气颗粒物,可以被人体吸入并穿过人体肺细胞进入人体血液循环。2010年开始,由加拿大科学家根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卫星数据绘制而成的全球污染颗粒PM2.5浓度地图发布,中国华北、华东为世界污染浓度最深区域,这表明,中国的空气污染已经到了异常严重的程度。

2 室内空气污染严重

室内空气污染物主要有烟尘和有害气体。烟尘是主要来自室外电厂的煤灰、汽车尾气、工业废气,室内人员吸烟的烟雾,烹饪产生的厨房油烟及行走产生的尘土等。有害气体主要来自室内装修、家具、油漆、室内装饰品等释放的苯、甲醛、挥发性有机物等。

通过调查数据分析得出,现代人90%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室内生活时间过长;为了降低建筑空调能耗,室内密闭性好,在现代的高楼大厦中自然透风为4 h/次,只相当于简易木板房透风次数的1/12;

室内污染严重、含氧量降低,通过统计,47%的人表示在办公室坐久了常会感觉头晕等;65%的人对目前的办公环境不满意;

79%的人认为办公环境对办公效率影响很大,而老式写字楼 新鲜空气含量仅30%,目前72%的写字楼使用中央空调,28%的写字楼没有中央空调;

60%的人认为办公环境空气不流通。在武汉市的上班族,将近有六成人反映 办公楼空气太闷有时感到心慌。

3 室内空气污染的危害

据统计,全球近一半的人处于室内空气污染中,室内环境污染已经导致35.7%的呼吸道疾病,22%的慢性肺病和15%的气管炎、支气管炎和肺癌;而我国每年由室内空气污染引起的死亡人数已达11.1万人,平均每天大约死亡304人;如果长期生活或工作在受污染的空气环境中,容易导致头晕、胸闷、乏力等不适症状,大大影响精神状态,还容易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免疫系统造成危害,进而引发各种疾病,严重者,还可引发癌症。尤其是装修污染,对妇女、儿童和免疫力低下人群的危害最大,应引起高度警惕。

世界卫生组织证实,室内空气污染超过室外50倍;美国环保局和加拿大卫生署证实,人类68%的疾病与室内空气污染有关;人大部分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而装修越豪华的房间污染越严重,住房室内的装饰装修已经成为人们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装修档次的提高,带来的室内空气污染日益严重。

4 有效防控措施

目前,提高室内空气质量的主要方法是:减少室内污染源和增强通风,但是,若长期开窗,增强通风,容易将室外的灰层、PM2.5颗粒带入室内,而且建筑能耗将大量浪费,而关闭窗户,虽然减少了污染源,但室内的有害气体由于持续挥发,致使室内的污染物浓度不断提高。

所以,这两种方法都有一定的弊端。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型风机系统的研制,能有效克服这种矛盾,不但引入了新风,稀释室内污染物,还能降低建筑空调能耗。下面将详细介绍新型风机系统。

5 新型风机系统的技术分析

5.1 新型风系统的工作原理

新型风系统在等量置换新风和污风的过程中,当室内(冷-热)回风和(热-冷)新风分别呈正交叉方式流经热交换器,由于平隔板两侧气流存在温度差和水蒸气压力差,两股气流同时呈现出传热传质现象,引起全热交换过程,这种过程是通过平隔板完成的,所以属透过型全热交换现象。当安装在室内的通风换气机在夏季运行时,新风从室内污浊凉爽的出风中获得冷能使温度降低和含湿量降低,使新风含湿量降低;在冬季运行时,新风从室内污浊温暖的出风中获得热能使温度升高和含湿量增高,就这样通过热交换器的全热交换过程室外新风从室内出风中回收能量以达到节能的目的。如图1所示。

5.1.1 冬季运行时

当室内排出的(20 ℃)热空气能量经过热交换器把外面的(0 ℃)冷空气预热变为14 ℃的清新空气送入室内。如左图.当室外0 ℃的空气和室内20 ℃的空气经过热交换器后,送入室内的清新空气约14 ℃,空调只需再加温6 ℃即可保持舒适的室温和清新空气。

5.1.2 夏季运行时

当室内排出的(26 ℃)冷空气能量经过热交换器把外面的(33 ℃)热空气预冷变为29 ℃的清新空气送入室内。如右图.当室外33 ℃的空气和室内26 ℃的空气经过热交换器后,送入室内的清新空气约29 ℃,空调只需再减温3 ℃即可保持舒适的室温和清新空气。

5.2 新型风机的优势

①根据中国建筑层高偏低的特点,采用超薄设计。为了降低整机高度采用前向外转子双进风离心风机,保证在较小的安装空间里风机有足够的进风面积。

②集流器深入叶轮延长工作路径,采用阿基米德曲线式蜗壳的风机,静音效果好,全吸音内保温结构,有效的降低了噪音。

③风机维护简单,容易检修。采用风机侧支撑机构,可以通过开启检修门检修所有部件;采用分段式换热机芯和过滤网,进一步减小空间。

④风机的排风口采用防串风止阀设计,可以防止烟井气味通过排风风机串入室内。

⑤新型风机中采用高效的过滤器,可以强烈抵御PM2.5的侵害,通过初效过滤器和中效PM2.5过滤器,可以有效去除室外大气污染物,尤其对PM2.5及以上粒子的过滤效率高达90%以上。经实测报告分析,当室内PM2.5严重超标300 PPm时,启动该新型风机系统,半个小时后,室内PM2.5浓度将回归正常,达到20 PPm及以下。

⑥新型风机系统中的核心部件是使用多层膜组成板式膜组件芯体,它的换热效率比普通的芯体高达17%,其主要材料中加入了高分子聚合物,不但进一步提高了全热交换膜焓交换效率,还大幅度强化了水蒸气透过性能,对二氧化碳、甲醛等对人体有害的气体有高阻隔性能,并通过对无机功能材料的特种改性,使全热交换膜具有高效的抗菌防霉性能,无机颗粒的添加,增加了全热交换膜表面的粗糙度,增大空气流动阻力,可以更好的增强换热。

5.3 新型风机系统的安装方案

5.3.1 顶送风空气置换方案

顶送顶排新风系统安装方案,施工简单,应用广泛。通风管道全部铺设于天花吊顶内,将输入新鲜空气的新风口设置在客厅、餐厅、休息室、卧室灯区域;将室内排风口设置在走道、门廊、洗手间等区域;通过合理的管道布局及风口设置,实现整个住宅的有效换气,使得室内空气始终清新怡人,如图2所示。

5.3.2 地送风空气置换方案

通过地送顶排的管道设置,形成合理、稳定的气流,能满足1.8 m高度以下人体主生活区的新鲜空气需求。新风输送管道系统全部置于地板下,除能适应层高所限,天花吊顶厚度受约束的场所安装外,还能解决天花吊顶内设备众多,走管不便,横梁难以过管的难度。该方式能高效利用新风,实用性强,如图3所示。

参考文献:

[1] 姚丽,许宽.雾霾天气条件下建筑室内环境污染现状及对策[J].绿色科 技,2016,4(8):49-51.

[2] 李希宏,廖健.雾霾形成原因分析及对策[J].当代石油石化,2013,21(3): 1-5.

上一篇:大学毕业典礼优秀教师代表发言稿下一篇:手机市场调查报告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