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组织结构

2024-11-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央电视台组织结构

中央电视台组织结构 篇1

第一章研究综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1.1组织结构定义........................................错误!未定义书签。1.2媒体组织结构定义....................................错误!未定义书签。1.3研究对象............................................错误!未定义书签。

1.3.1研究对象选择..................................错误!未定义书签。1.3.2研究对象组织结构现状简介......................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央视历史改革回顾....................................错误!未定义书签。

2.1前改革阶段..........................................错误!未定义书签。

2.1.1探索时期......................................错误!未定义书签。2.1.2走向栏目化时期................................错误!未定义书签。2.2初步改革阶段........................................错误!未定义书签。2.3全面改革阶段(简介)................................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央视组织结构改革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3.1央视组织结构改革背景................................错误!未定义书签。3.2央视组织结构改革概览................................错误!未定义书签。3.3央视组织结构改革结果................................错误!未定义书签。3.4新旧组织结构优缺点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3.4.1中心制优缺点....................................................3.4.2频道制优缺点

3.4.3 中心—频道制优缺点

3.5组织结构改革进程和结果的评价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建议与相关问题探讨..................................错误!未定义书签。目录..................................................................................................................................................1 第一章研究综述...............................................................................................................................2

1.1组织结构定义.....................................................................................................................2 1.2媒体组织结构定义.............................................................................................................2 1.3研究对象.............................................................................................................................3

1.3.1研究对象选择与简介..............................................................................................3 1.3.2研究对象组织管理结构现状简介..........................................................................3

第二章央视历史改革回顾...............................................................................................................3

2.1 前改革阶段........................................................................................................................4

2.1.1探索时期..................................................................................................................4 2.1.2栏目化时期:..........................................................................................................4 2.2初步改革阶段.....................................................................................................................5 2.3 全面改革阶段(简介)....................................................................................................6 第三章央视组织结构改革分析...............................................................................................6 3.1央视组织结构改革背景.....................................................................................................6 3.2组织结构改革概览.............................................................................................................7 3.3新旧组织结构分析.............................................................................................................8 3.4组织结构优缺点分析.......................................................................................................13

3.4.1中心制的发展及优缺点:....................................................................................13 3.4.2频道制的发展及优缺点:....................................................................................14 3.4.3中心—频道制优缺点............................................................................................16 3.5评价分析:进程与结果...........................................................................................16 第四章建议与相关问题探讨.................................................................................................17

参考文献..................................................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研究综述

1.1组织结构定义

组织,又称组织结构,是企业的流程运转、部门设置及职能规划等最基本的结构依据,是指工作任务如何进行分工、分组和协调合作。组织结构是表明组织各部分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散状态、联系方式以及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模式,是整个管理系统的“框架”。常见的组织结构形式包括中央集权制、分权制、直线式以及矩阵式等。组织结构是组织的全体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在管理工作中进行分工协作,在职务范围、责任、权利方面所形成的结构体系。组织结构是组织在职、责、权方面的动态结构体系,其本质是为实现组织战略目标而采取的一种分工协作体系,组织结构必须随着组织的重大战略调整而调整。

1.2媒体组织结构定义

媒体组织是指专门从事大众传播活动以满足社会需要的社会单位或群体。传媒机构为实现既定的目标,需要在职能定位、机构设置、岗位责任、人员匹配、队伍建设以及相关的配套措施等方面建立健全组织保障体系。组织结构是传媒企业组织框架的核心,是传媒企业适应环境、实现传媒企业目标的手段,也是传媒企业实现企业经营的重要工具。

传媒的组织结构包括传媒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和各级管理的组织结构。而传媒集团因为是多个企业或法人的联合体,其组织结构要比单一的传媒企业复杂得多。1.3研究对象

1.3.1研究对象选择与简介

媒介组织管理结构变革是媒介组织适应组织的内外部环境变化发展的必要过程。在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媒介组织开始走上了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模式的变革之路。与发展更早、也更为成熟的报刊业相比,广播电视产业对环境变化更敏感,资源竞争等更为激烈,因此对组织结构的科学性就有更高的要求。而中国中央电视台在全国的广播电视当中,是较早进行改革探索、试点和完善的传媒组织之一。同时,作为我国唯一国家级电视媒体,央视的传播覆盖面广,影响力大。在组织管理结构改革方面的改革,具有典型性和重要性。因此,选择了研究中央电视台的组织结构变革。

在改革的历史沿革上,央视的改革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前改革阶段(1958—1993年),初步改革阶段(1993—1998年),全面改革阶段(1998—至今)。1958年—1993年央视的改革内容局限在节目制作层面, 称之为前改革阶段。其主要的表现是,电视节目艺术创作的栏目化。在1993年—1998年中,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行,央视的改革在开始制度层面出现。制片人制开始出现, 电视制作以承包的方式,将栏目制作的人、财、物上上的运作权,赋予制片人。1998年至今,央视开始了全面改革,主要体现是对计划经济时代的职能式组织结构的全面改革,在治理方式、组织结构、岗位设定、宣传管理、人员配置、节目生产等方面对频道管理进行了再造。

第三阶段的改革,在深度与力度上是前两个改革阶段无法比拟的,也是组织结构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阶段,所以在具体研究阶段的选择上我们选取,央视的第三改革阶段为具体研究对象。

1.3.2研究对象组织管理结构现状简介

中央电视台现为国家副部级事业单位,内设16个副局级中心(室),包括办公室、总编室、人事办公室、财经办公室、机关党委、新闻节目中心、海外节目中心、社教节目中心、文艺节目中心、广告经济信息中心、体育节目中心、青少节目中心、网络传播中心、技术管理办公室、技术制作中心、播出传送中心。有3个直属处级单位,包括监察室、审计处、中国电视报社;以及新台址建设工程办公室(临时机构)。

第二章央视历史改革回顾

央视的改革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前改革阶段(1958—1993年),初步改革阶段(1993—1998年),全面改革阶段(1998—至今)。三个改革阶段的时代背景,和改革层面与力度各异。再次回顾意在形成对央视历史沿革的整体认识,了解央视发展的整体大致脉络。更加有利于对央视第三个改革阶段的前后变化了解。

2.1 前改革阶段

1958年—1993年央视的改革内容局限在节目制作层面, 称之为前改革阶段。根据中央电视台的栏目化过程又可将前改革阶段分为探索时期(1958—1982年),和走向栏目化时期(1982—1993年)。

2.1.1探索时期

伴随着中国电视的诞生,我国第一代电视人开始了对电视节目创作艺术探索。1958年2月,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正式开播。虽然当时的美国电视已经产生了震惊是世界的名牌栏目和具有影响力的明星主持人(美国《60分钟》等世界名牌栏目)。但出于封闭状态的电视工作者,在从电影的启蒙和对广播的借鉴中,开始了中国电视创作艺术的探索。

中央电视台(原北京电视台)1958年5月节目表:(逢周四、日播送)

19:05 第一周:文艺节目

第二周:对儿童广播节目

19:35 第一周:科技卫生和适应知识节目

第二周:政治节目

1961年1月(开始试行固定栏目)

18:33 儿童节目(星期三、六)

文教节目(星期一、四)

学校生活(星期一、四)

卫生节目(星期一、四)

科技节目(星期二、五)19:40 商业节目(星期一)

工业节目(星期二)

首都建设(星期三)

祖国各地(星期四)

新人新事新气象(星期四)

农业节目(星期五)

一周工农业节目综合报答(星期六)由上面的节目单,可以看出创作初期的电视节目虽以栏目相称,但是同类节目的简单汇聚,栏目只是一个躯壳,其内容庞杂,与现代意义上的栏目相差甚远。

2.1.2栏目化时期:

20世纪80年代,电视节目大量增加,栏目种类齐全,电视大量普及,观众对电视节目播出的准时性的要求。但是由于电视节目的栏目和播出时间没有固定化,栏目本身的时间长度也没有规范化。因此央视率先提出“栏目化”。1984年7月,栏目化播出;1985年,全台栏目化,共80多个专栏。

2005年9月2日,CCTV1节目单: 19:00《新闻联播》 19:35 天气预报

19:38《焦点访谈》已成为一种固定的编排样式 19:55电视剧:海之门24/45 20:47 电视剧:海之门25/45 21:40 轻松十分:2006-63 22:00 晚间新闻

22:39 同一首歌(精华版):2006-33 23:32 电视剧:羊城

00:29 电视剧:羊城风暴11/18 01:21 见证:2006-21 01:55讲述:2006-246 02:18 探索·发现:2006-198 02:48 开心辞典:2006-29 03:33 见证:2005-215 04:00 讲述:2006-246 04:28 见证:2006 通过栏目化改革,在电视节目播放上,基本形成了今天我们习以为常的栏目化编排上,初步确立了符合收视节奏的编排结构。同时,在此阶段,央视开始适度推出舆论监督类节目,《观察与思考》等监督类栏目火及一时。大型专题片、纪录片为了领军节目,《话说长江》、《话说运河》以及《望长城》》等,获得广泛关注。电视剧、体育节目也得到一定发展。

2.2初步改革阶段

市场经济改革的推进,影响也推及到电视行业,央视首先局部地开始进行制度创新, 逐步确立市场意识, 开始激活产业化运作。标准性事件是1993 年, 《东方时空》的诞生。其对于中国电视改革的意义, 一点也不次于小岗村对于中国改革的意义。制片人制开始出现。制片人制, 又叫做电视制作的承包制。制片人在保证栏目总体目标的前提下, 被赋予人、财、物上的运作权, 大批CCTV 外的精英正是在这种体制下, 源源不断地走进央视的大门, 《东方时空》机房的灯火因此彻夜长明。白岩松、崔永元、方宏进、水均益、王志等等, 他们顶着台聘、部聘、组聘等各种名义, 一天天改造着电视的屏幕。可以说, 今天中央台一半左右的精英都是出自灵活的制片人制。除了人才, 制片人制还在策划制、奖惩制、收入级差制、业务研究制等方面全面激活。

继《东方时空》之后, 制片人制全面开花;央视后来所有的知名栏目几乎都是制片人制的产物。也正因为此, 央视才在卫星频道的大战中占尽先机屡战屡胜。

1995年扩张到8 个频道, 财经、文艺、体育、海外、少儿、电影等专业频道的开播。主持人明星化, 频道CI 形象设计与节目宣传推广, 大型活动的策划与炒作, 新闻播报的口语化与个性化等。在节目上,以《焦点访谈》、《东方时空》、《新闻调查》为代表的监督类节目成为热点。此外, 这一阶段央视的各种节目全面提升, 体育节目基本垄断, 特别是在意甲、德甲、甲、NBA以及网球、围棋等各种比赛的直播量上, 在亚洲已经无出其右。走上了大投入大制作大产出大影响的良性轨道。以新闻评论部的几大主持人和若干综艺主持人为代表的主持人队伍终于露出大牌的气象。同时,无锡影视制作基地为主体的中视传媒股份上市。虽然上市产业只是央视大蛋糕中很小的一块, 但小荷已露尖尖角, 资本运作初显端倪。

内外因素,推动了央视的改革, 使得央视扩张规模更加壮大;频道的大规模整合推进, 频道专业化初显端倪;通过竞争刺激了各个栏目的改进, 节目质量大大提高。通过这一系列的改革,央视进而更加巩固了自己的霸主地位。

2.3 全面改革阶段(简介)

全面改革阶段,是问题研究的重点阶段。在此仅简述,此阶段中央视的大致变化,后文再进行细致探讨。此阶段,央视正从国有事业单位转向国有企业单位, 财政上自负盈亏,人事管理上实行的全员聘用制;除广电总局直接任命的台级干部外, 其余员工取消干部编制, 而实行岗位聘任制, 从而逐步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格局。频道规模上,央视再度扩张至12 频道。同时,以频道专业化栏目精品化为宗旨, CCTV 对各频道进行了有效整合, 其中三套、八套、十套面目一新, 一套二套又在筹备新的整合, 前者以新闻为龙头, 后者则致力于建构专业财经频道。同时,推进频道专业化改革,使得央视的频道格局更加清晰, 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在报纸、杂志、出版等平面媒体行业也有所突破,体育音乐、少儿、财经、影视杂志成绩突出;加强央视国际网站的改造, 并涉足宽带互动电视,力图在未来的新媒体产业中分一杯羹。在对外合作上,先后与新闻集团时代华纳、香港TVBS、凤凰卫视等签定战略合作协议, 开始进入国际市场。

第三章央视组织结构改革分析 3.1央视组织结构改革背景

央视改革的背景:

一、国际上形成的包括媒体组织在内的组织改革大趋势。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BBC, NHK,ABC, CNN等国际电视媒体为了提高对外部竞争环境的反应能力和反应速度,不断进行组织模式调整。依据组织战略重心的转移不断进行组织变革已经成为国际电视媒体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方式之一。在国内,近来,伴随着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变,中国石化、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宝钢集团等大型国有企业都纷纷在确定组织战略、优化组织结构与加强内部管控的基础上,变原来的“多层管理结构”为“扁平治理结构”,实现企业的集约、高效管理。

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效益目标推动了改革。长时期以来,由于事业单位的性质,央视实行了“台—中心—部(处)—科组(栏目)”四级的管理模式。从组织理论上说,这种组织结构属于直线职能制的管理模式,它是以行政管理为指向,而不是以节目生产为目标的。随着电视台事业的发展,这种管理模式的不适应性越来越明显,迫切需要向一种既能提高组织效率,加强组织创新能力,又能简化组织管理层次、优化组织管理流程的新型组织模式转变。

三、央视品牌定位与建设的需要亟需央视组织改革。各地方卫视品牌特色逐渐突出,如湖南卫视的娱乐立台、海南卫视转向旅游专业台、安徽卫视打出电视剧牌等。央视杂而不精的节目内容日益让其失去与其他电视台的竞争优势。

四、中心制管理模式开始不适应节目生产节奏。在中心制下,管理幅度窄而管理层级多,中心到栏目之间有4至5个管理层级,信息在频道内部的传递速度慢、沟通成本高、管理效率低。

五、央视主打的新闻产品需要单独管理。以栏目为中心的管理模式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频道统筹能力削弱,栏目各自为战、栏目之间相互抢夺或重复利用同一资源都是家常便饭。而且每次直播报批手续烦杂,管理机制本身就不鼓励直播。中心制与新闻规律相违背,如果不改革,最终会造成新闻频道的分崩离析,很难向前发展。

六、央视内部大量资源虚掷,造成浪费。央视在人力物力财力的配置上十分雄厚,因此也开发生产出大量节目所需要的资源,而中心制下的部门利益冲突,导致资源虚掷浪费、利用率低。因此央视亟需通过改革来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生产力,缩减成本。

3.2组织结构改革概览

无论是20世纪90年代进行的国务院机构精简,还是其他事业单位机构合并调整,都在努力解决计划经济体制下机构臃肿、冗员过多的问题,通过加强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相对于央视而言,从1998年以来,发生过几次在规模和尺度上都比较的改革。从整体发展趋势来说,频道管理体制改革正逐步取代原先的节目中心制,重视收视、市场反馈和进行栏目管理体制改革是央视改革的重心。

1998年,频道制管理开始进入央视组织变革的视线中,频道制改革方案初见雏形。1999年,央视着力推进专业化、栏目个性化、节目精品化”为核心的宣传方式改革。电视的宣传方式、手段和效果发生了较为显著地变化。

2000年,央视正式在频道管理方面进行改革,分批试点进行频道制改革。9月25日,随着CCTV-9英语国际频道的开播,一种新的管理体制——频道总监制也在中央电视台应运而生。

2001年,原西部频道(CCTV-12)实施频道制管理改革试点。

2003年,撤销了经济部、信息部建制,原两部门栏目以“合并同类项原则”组建资讯、财经、服务、专题、特别工作室,淡化了行政级别,构建频道总监、工作室主任、制片人三级组织管理机构,后来又撤销了工作室,由频道直接面对栏目管理。初步在经济频道建立起了频道制的管理框架。

2004年9月至今,取扁平结构—撤消节目工作室;建立节目生产公共平台;试行《栏目目标管理系统》,改变中心制下中心—部门—科组—栏目四级管理的低效,实现频道—栏目的两级管理,并且减少了管理成本。

2005年,深度推进,以流程重建促进定岗定编。通过几次裁员,目前基本做到人员与岗位的合理匹配。实施完善《栏目目标管理系统》;实行经费、设备使用月报制度;探索业务人员的层级设计。为配合“专业频道品牌化”的战略,从频道制管理的基本原则、治理的基本方式、组织结构、岗位设定、宣传管理、节目生产等方面提出了完善频道制改革的基本框架。

2006年,体育频道和少儿频道开始进行频道制改革。

2010年8月1日,中央电视台全面施行“频道制”,取消除新闻中心之外原有的所有节目中心,变为相应的独立频道。改革以来,中央视台各频道先后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版,各种新栏目、新活动、新编排涌现。

央视频道制改革中,频道制管理实行成本核算,栏目制片人直接对频道总监负责,打破现有的中心——部门——科组——栏目的四级管理,变为“频道—栏目”的二级体制,建立扁平化运行架构。改革后,实行频道总监负责制,使频道成为中央电视台节目运行和管理的基本单位。频道实行总监领导下的总监、副总监分工负责制。每个频道设一个频道总监,负责整体运营,总监下设节目总监、运营总监和行政总监三大职能领导各司其职。对负责的频道总监和副总监则由台长聘任。频道内设频道管理办公室、栏目组两级机构。频道管理办公室将成为频道的管理机构,负责频道的节目生产、经费调剂、人员调配、行政管理、经营创收、发展创新等工作。而栏目组是频道的节目生产单位,按照频道管理办公室的指令组织节目生产。频道中心制的实施标志着央视的组织结构走向事业部组织结构。

与此同时,在栏目管理方面,2002年开始实施了较为科学的节目评估体系及末位淘汰制度。节目评价和末位淘汰,是电视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0世纪八九十年代,西方国家的一些主流电视媒体,为整合节目资源、优化频道资源配置、提高节目质量、增强竞争力,推行了节目测评和栏目末位淘汰制度。为了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最大限度地满足观众日益提高的欣赏品位,央视也推行了自己的末位淘汰制。2002年6月,中央电视台总编室出台《节目综合评价体系方案》和《栏目警示及淘汰条例》。2003年末,《地方文艺》、《电视购物》、《音乐再现》、《农业新闻》等10个栏目被末位淘汰;2004年末,13个栏目被末位淘汰;2005年第二季度,《每日一歌》等五个栏目被末位淘汰。这个体系为电视产品的量化比较提供了一把相对客观公正的标尺,也标志着中央电视台电视节目管理由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型管理转变,由模糊管理向精确管理转变,由感性管理向理性管理转变。节目评价的基本方法是根据栏目的综合评价指标来进行评价分析。栏目的综合评价指标简称‘三项指标,一把尺子’。客观评价指标是指以收视率为基础,兼顾频道、时段、节目类别等因素之后获得的栏目收视表现的量化值;主观评价指标是综合专家、领导对栏目评议及观众对栏目的满意度的量化值;成本评价指标是栏目投入产出状况的量化值。综合评价指标是指综合了栏目客观评价、主观评价、成本评价三项指标之和而形成的节目传播效果的综合量化值。2002年底年底,中央电视台共12个频道363个栏目。截止2007年,全台19个开路频道,栏目总数为417个。在此期间,全台累计警示栏目409个(次),淘汰或取消栏目113个。节目综合评价和栏目末尾淘汰制度,在压缩栏目数量,提升节目质量以及控制频道首播节目比例、优化频道结构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除了频道改革与栏目管理改革之外,中央电视台还在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组织协调、技术革新、服务保障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改革。

3.3新旧组织结构分析

央视在很长的生产经营中采取中心制模式,是一种“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运作模式。这一运作模式是与我国的政治制度分不开的。并且我国的现行政治制度决定了新闻媒介市场不可能完全放开,完全商业化的电视媒体也不可能取得政策上的支持。所以,虽然目前央视维持日常运作的经费已经主要靠在市场上获得,但其隶属于政府的性质,承担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的职能并没因此而减弱。为了保证控制有效、舆论安全,央视在内容生产上一直采取制播合一的运行体制。目前,除了电视剧以外,其他的新闻、社教、综艺节目还都是以由电视台自行制作为主。

在有线电视没有全面铺开的时代,专业化频道还没有出现,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国内电视台大多仅拥有一两个无线频道的播出资源,它们基本上采取的是职能式组织结构,节目部制,又可称为中心制。各部门独立性很小,层级较多、信息传递程序缜密,台里实行集中控制和统一指挥。这源自于电视媒体曾经的行政机关属性。在电视节目市场供不应求的时期,职能型结构可以使电视媒体达到必要的规模和效率,同时也有效地保证了电视媒体播出的节目在政治上不出问题。在频道制改革以前,中央电视台掌握频道资源较少,一直采用的是节目部制(职能制)的组织结构。随着电视传输技术的发展,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的发展改变了中国电视产业的竞争格局,电视媒体拥有的电视频道资源大量增加,而受众更加分化,促使电视媒体组织结构也转而采取事业部制,即专业频道制。

专业频道制结构表现为电视台以频道资源为单位来设立一个有相当自主权的利润中心,相对独立地进行日常运营,每个频道都是一个职能型的播出机构。这种组织结构形式能够使权责更加相称,节目的设计策划者和制作者能够更加直接面向流程、面向终端顾客,更好地了解受众的需求。

央视旧结够与新结构图~~~

具体到频道运作上来说,在央视现有的频道制运作管理模式下,在台任命频道总监后,由频道总监重新组阁,重组频道管理架构。各个频道具体播出情况由频道总监(或常务副总监)总体负责。频道制形成了特定的运作方式:频道总监对频道各项工作负全面责任;频道节目总监管理频道节目的生产、播出等方面的工作;频道运营总监负责频道的行政、人事、财务、推广、经营等方面的工作;在频道总监和制片人之间设置工作室,取代原有的中心和部门,并将原来中心领导和部门领导的权力集于一身。工作室主任负责本工作室内各栏目的统一协调与调控。各工作室制片人负责本栏目各项工作的组织与实施。改制后,各节目组不再从属于原中心,而改为播出所在频道管理。如改制前设有体育节目中心、财经办公室和少儿节目中心等,这些中心通过“中心---部门---科组---栏目”的途径多层级由上而下逐级管理,使电视台的工作命令与安排间接传达到具体电视栏目工作组。改制后,各频道下直接对应若干电视栏目组、公共平台和综合部,同时在电视台层面,先后成立了大型节目制作中心和内容采购中心。内容采购中心专门负责节目引进的版权购买等对外活动;大型节目制作中心、公共平台和综合部都直接服务于频道的具体栏目组。尽管内容采购中心和大型节目制作中心直接隶属电视台,但是电视台也并不能借此两中心对栏目在具体内容生产和播出上有所干预。总得来说,频道制改革是把原先电视台各个中心专业化后升级为不同的频道,同时取消部门和科组,新的制度下,频道直接管理栏目。

中心制向频道制改革,改变了原有的利益关系。在管理过程的多种关系中,纵向关系是表现为上级与下级部门的领导与被领导、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二横向关系就要复杂得多,各种利益主体在利益重新分配的过程中,通常会以利益最大化作为出发点,导致利益团体对利益空间的争夺、对利益边界的侵占将会空前激烈。关于央视频道制改革前后的利益关系梳理:

一、纵向关系。在频道制的格局中,由于实行“台→频道→栏目”三级管理,纵向关系体现为“台→频道”和“频道→栏目”两种垂直关系。

1、台与频道的关系。频道将取代原有的节目中心来完成台下达的各项经营宣传指标。由于目标化管理是以分权管理为核心的频道制最佳管理方式,台将经营和宣传的目标下达给频道,在坚持台统一领导的前提下,各频道可以采取灵活的方式进行经营,在频道管理部门的统一部署下,将目标进行二次分解到最小的经营单位——栏目。台根据既定的指标对频道进行包括宣传效果、经营业绩等在内的考核,通过完善的评估指标进行定期评估,确保频道能在台的统一规划中健康发展,实现“分合有度”。在节目质量的控制上,台通过节目的终审权来实现把关,即日常节目由频道自行审查,重大活动或栏目外重点节目上报台里审查,确保台里的终审权。为体现台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权,节目资料应由台里统一管理,在原有体制下实行的“一码到底”的代码管理制度,证明是一种适应现代媒体管理方式的制度,对于台的宏观管理、资料的二次利用和版权开发大有裨益,应继续保留并不断完善。频道与台的关系还表现在其与宣传管理部门的关系上。宣传管理部门是代台进行职能管理的部门,在现行体制下,宣传职能是当前媒体最为重要的职能之一。在实行频道制后,台对频道的指令基本都要通过宣传管理部门来传达并监督实施,是台行使管理权力的最重要载体。在“简政放权”的大趋势下,宣传管理部门的地位也应上移,站在全台的高度代表台实施管理,通过制定适合媒体管理的各项科学化、规范化的制度来实施管理,对频道的运行进行量化评估,从全局出发对各个频道进行全面协调,加强了央视宣传效果。

2、频道与栏目的关系。取消了传统的“中心”“部门”层级,原来的“中心→部门→栏目”的三级管理压缩成两级,管理实现了扁平化,频道的指令可以直接下达到栏目这一生产的基本单位。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管理主体的减少上,更体现在权利关系的转换上。简而言之,就是“权力向两极集中”。与中心制的栏目相比,频道制后的栏目应该具有更大的权力,真正成为一个现代化的节目生产组织,尽量减弱行政色彩,引入民营节目公司的生产机制,以提供高质量节目为目标。频道对栏目的控制体现在对栏目生产效绩的考核上,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通过现在一直在推行并逐步完善的评价体系进行评价,实施末位淘汰,实现频道内栏目的优胜劣汰。

二、横向关系。横向关系包含多种关系,既包括频道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关系,也包括频道与频道之间的关系,还包括频道内部管理层各个岗位之间的关系。

1、频道与广告经营部门的关系

广告经营作为频道收入的主要来源,是频道制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通过体制的转换提高节目质量,提升节目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从而带来节目广告创收的增加。在具体操作形式上,可以选择广告部门派驻广告人员到频道担任广告总监的方式参与广告经营,根据各个频道的不同特点采取灵活的经营策略,但所有活动都应该纳入全台的统一经营活动中。也就是说,在广告经营活动中,各频道的经营要接受台广告部门的统一指导,但在具体广告经营方式上,频道要有一定的自主权,结合节目实际制订更为合理、有效的广告经营策略,实现广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2、频道与节目开发、经营部门的关系 频道除了宣传的职能外,经营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尤其对一些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频道来说,经营已经占到相当大的比重,如体育频道、电视剧频道等。在传统的体制下,由于节目经营所得与频道的收益关系不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频道的积极性。随着各个频道品牌节目影响力的扩大,频道经营的范围也将日益增多,除了节目本身的销售外,部分节目还将进行包括衍生产品在内的多种增值业务的拓展和开发。一些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频道必然在产品营销上有多种诉求,这就要求目前代理相关业务的国际电视总公司迅速跟上频道制改革的步伐,更好地融入改革的潮流中,与频道、栏目加强互动合作,在更大的范围内全方位参与节目的经营和开发,建立更紧密的利益共同体。频道作为经营的主体,为实现频道的经营目标,应该安排专人进行整体营销,理顺频道的价值链条,在保证节目这一核心价值链条的基础上,盘活整个价值链,从而保证频道发展的后劲,促进频道价值的全面提升。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频道与节目开发、经营部门实现价值对接,内外互动,优势共享,才能保证宣传和经营两项业务的协调发展。

3、频道与频道的关系

中心制管理的一大弊端就是缺少对频道开发绩效的科学评估,主管频道的节目中心因为台没有硬性的指标要求,也不必对频道下达经营指标。实行频道制后,台以固定指标对频道进行目标化管理,为达到指定目标,各个频道会想尽各种办法提高收视率、占有收视份额,“越界”行为将不可避免。如果说以前在中心制下按照台里的统一规划还能按部就班地沿着各自方向平稳推进的话,现在由于有量化指标这一指挥棒,各频道都将会把目光转向大众化的节目,前一阶段出现的专业频道一度有多达13个频道播出电视剧就是一个较为极端的例证。而长期以来中央电视台一直致力于实现新闻节目共享、解决无序采访的设想,以前在中心制下实现尚有困难,频道制后由于参与新闻报道主体的增加,频道之间资源的争夺将更加激烈,节目资源壁垒将更加森严,极大削弱中央电视台整体的竞争力,并最终影响每个频道的竞争力。为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央视要求各个频道应严格按照台确定的频道定位来组织生产,并按台里统一制定的互惠措施实现资源共享。对于那些无法共享的节目,频道之间的交易应在内部价格核算体系框架内实行。为从制度上解决无序竞争,宣传管理部门应不断完善频道评估制度,通过评估标准的制订来鼓励共享,遏制恶性竞争。

4、频道管理办公室人员的关系 与其他改革相比,人事变动最大、关注程度最高的频道最高管理机构——频道管理办公室是此次改革的核心。形式上它取代了原有的中心和部门,频道管理办公室将原来中心领导和部门领导的权力集于一身,人事上的变动格外敏感。但由于频道制在用人制度上打破了干部终身制,实行适应现代生产方式的全员聘用制,在由台任命频道总监后由频道总监重新组阁,以“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这一指导原则来重组频道管理办公室。根据试行频道制频道的经验,由于新机构脱胎于旧体制,副总监的职位设置难免有旧机构的影子,程度不同地存在因人设岗的现象,这使得部分副总监的岗位职责不明确,副总监之间会存在不必要的真空和交叉地带,影响了副总监作用的发挥,影响了频道整体的工作效率和运行效果。现在中央电视台现在已经基本实现了竞聘上岗制,按照岗位需要聘任干部。对特别是频道副总监的任用上,根据频道的实际需要对其责任、权力、利益做出相对明确的限定,最大限度防止由于频道管理机构运作的不流畅影响了整个频道运行现象的发生,避免因人事关系、岗位设置的失误贻误频道发展的时机。

3.4组织结构优缺点分析 3.4.1中心制的发展及优缺点:

节目中心制从中国广播电视事业诞生至20世纪九十年代末,在电视台的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在仍然被许多电视台采用。电视台的中心制,其实是从部门制发展变化而来。随着统一管理下的“三台合并”(中央电视台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后,业务总量增加,部门制逐渐演变为中心制,分设制作中心、播出中心、编辑中心、广告中心和技术开发中心等专业化中心部门,并根据各自的职能划分进行节目的生产、购买,再输送到相关频道时段播出。

中心制管理作为一种直线职能式组织管理结构,它的建立是以职能专业化的优势为基础的。其优点是:

一、整合了节目资源。各频道节目统一策划、统一编排、统一购买、统一评价,节目资源得以共享和充分利用;

二、整合了硬件资源。设备统一管理,实行成本核算,提高使用效率,有利于降低硬件投入成本,提高技术质量,实现数字化升级改造;

三、整合了人力资源。实行统一的人力资源管理以后,台内便于形成人才流动渠道畅通、配备合理的人力结构;

四、整合了广告资源。各频道广告统一经营管理,避免了频道间的相互竞争,便于创新广告营销手段;

五、整合了资本资源。可以集中有限财力进行重点项目的投资和运作。如打造品牌频道或栏目,建立影视剧生产基地等等。

这样就将同类业务归在一起可以产生规模经济,减少人员和设备的重复配置,并促进专门化资源在同类节目生产之间的共享共用,不仅提高了内部管理沟通效率,同时也提高了财力物力和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

总之,中心制更有利于集约化整合媒体资源,进一步挖掘提炼资源本身拥有的竞争力因素,最终凝聚成经营媒体的核心能力。使得组织的整体任务目标明确,有利于集团管理;集约人力物力,使各个中心朝各自专业化方向发展。在频道资源稀缺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心制能够统一调度、统筹管理、集中优势、资源共享。

中心制管理结构虽然有任务明确、优势集中等优点,但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多头领导、管理层级多、指挥链不统一等问题。计划经济时代沿用下来的中心制管理,在电视产业化进程中逐渐暴露出越来越大的缺陷。

一、部门利益至上,责任主体不明。作为独立的中心部门,往往因为追求职能目标而看不到全局的最佳利益,各部门都强调其本位职能是最重要的,不同部门之间沟通不畅,往往因为利益和视野的局限导致矛盾冲突,使其他部门的利益甚至集团利益受损。工作中所需的协调过多,导致协调环节遍布全台。比如,节目生产部门与设备部门、技术部门、节目编排部门、广告部门都需要大量的协调工作,不仅管理负荷大,更重要的是,由于没有明确的责任主体,各部门只关注自身利益,却不对最终结果负责。这样最终损害的是电视台的整体利益。

二、部门扩张使得供需脱节,资源大量浪费。在中心制下,组织机构膨胀,大到中心、部门,小到栏目组,都配有办公室和行政、服务人员,管理成本大。随着部门扩张欲望的膨胀,会导致栏目越做越多,而栏目多了,势必大量增加用工人员。中心制下生产出的栏目更多考虑的是部门利益而非频道利益,栏目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明显脱节,与专业化的频道定位不相适应。一些部门生产的栏目在某个频道以低收视率甚至零收视率播出一次便收仓入库,资源浪费严重。

三、中心频道互不关联,积极性双双受阻。中心制是计划体制下部门管理的产物,节目中心按照“计划”制作节目,它并不负责频道的编排,对于频道或者竞争对手的情况也不如频道更清楚。有些节目根本不行,频道却不能改变播出安排;有的节目非常有潜力,频道也不能将它推出。由于缺乏选择节目的自由,频道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就不足为奇了。

四、劳动与分配矛盾。节目中心人员的劳务稿酬是由台里按“计划”发放的,频道收益的好坏与节目中心没有关联,缺乏有效的激励中心制无法保证在最大限度内调动广大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在“大财政”的拨款后面,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一方面是编制内人员旱涝保收而导致出工不出力;另一方面是部门扩张产生的大量临时人员成为主力军,报酬却达不到应有水平,临时观念严重。

3.4.2频道制的发展及优缺点:

频道制管理模式是在台或集团一级管理层下,再设置以频道为单位的综合管理层,下面再分设部门栏目、编排、制作、广告经营等一整套频道运作所需的完整机构。它是基于受众市场细分理论和准确定位理论而形成的以频道为单元,对频道内的栏目设置和节目日常管理、人力资源使用、报酬分配等实施管理的现代电视媒体管理模式。它以产品部门化为理论基础,并以节目为核心,由单一节目生产及管理部门对一个频道的所有电视节目进行“承包经营”

频道制,属于组织管理中事业部门制模式。其以频道为运营实体有利于各个频道、尤其是专业化之后的频道的利益最大化和竞争力的优化。其主要优势是:

一、管理主体明确 原来的中心制下,频道和节目中心都没有整合频道资源的权力,对频道的运行效果也不承担相应责任。实行频道制后,频道得到授权,明确其管理主体地位。以中央电视台频道制改革为例,每个频道设一个频道总监,负责频道的整体运营,总监下分设节目总监、运营总监和行政总监三大职能领导,以频道总监为核心的频道编委会对本频道全面负责。责任主体明确之后,集团一般会给频道下达收视率、收视份额和创收等指标,而频道拥有栏目规划设置、节目播出管理、经费和人员设备的调配使用等权利,对频道的品牌维护、绩效开发负有责任。

二、调动积极性

较之于中心制,更为重视主体能动性的发挥,更为强调市场竞争中的产业化发展。这种组织结构的业务运作是分权化的,而政策管制是集权化的,它能最大限度发挥各自主经营单元的积极性,并促使经理人专注于经营的业绩与成果。其独有的矩阵结构,就是利用了扁平化来确保彼此之间的关系,频道与频道的关系比中心制体制来得更为密切、有效。每个频道有一个明确的市场定位,频道下属各个单位(栏目)围绕频道定位灵活运作,他们对频道的决策与战略承担更多的执行义务与要求,也更具执行的积极性。

一、提高工作效率提高

中心制下部门各自为政,沟通不畅。而频道制是频道直接管理栏目,并拥有一套专门服务于频道的技术、设备、办公力量,这样在整个频道范围内,部门界限被打破。频道可以调配整合节目制作力量和生产创作资源,加强栏目间选题和采访报道活动的协调,实现节目资源共享,生产技术人员共用,减少技术设备重复建设,达到降低成本,提高制作效率的目。

二、传播效果增强

中心制由于责任主体不明,因此无法对频道进行有效考核。频道制把频道作为运作和考核的单位,不仅使频道产生控制成本的动力和需求,更让频道从整体战略思路来对栏目进行管理。中心制下关注的只是个别栏目的绩效,而频道制关注的则是整个频道的绩效,这就促使频道内所有节目都必须与频道相契合,目标一致,形成频道的品牌合力。频道制有利于提高传播效果,拉动收视份额,实现频道整体效益最大化。

五、减少管理层级,实现扁平化 机构扁平化,提高组织的专业职能效率。生产组织机构的扁平设置有利于节约管理成本,提高组织运行效益。根据频道制的基本流程,频道化打破因袭下来的科层部门制的束缚,建立和健全责权利到位的节(栏)目管理机制。比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原文艺中心一个频率有100多人,频率制改革后,撤销了文艺中心和部门,现在的音乐频率人员压缩到30多人。机构精简,人员减少了,但效率却大幅度提高。

现阶段,中国大多数电视媒体,缺少对频道开发绩效的科学评估,导致专业频道内容不专业。电视台派生出来的专业频道几乎一模一样,大多以新闻、影视为龙头,以经济、法制、娱乐、生活为辅助,频道名称也不外乎是综合频道、生活频道、影视频道、经济频道、都市频道、娱乐频道、体育频道、科教频道等等。在受众市场还没有分化成熟的现阶段,在电视台下达的目标考核的重压下,各频道为提高收视率、占有收视份额,纷纷把目光投向大众化节目。于是,经济频道播娱乐节目,生活频道播法制故事的情况随处可见。“圈地混战”抢夺着有限的受众资源和广告市场,频道个性的缺失更妨碍了品牌长期健康发展。虽然对于单个频道来说,频道制的确可以提高个体内部的管理效能。但是,对于多频道集团规模的电视台来说,单纯的频道制起弊病也十分明显。

一、集团内部无序竞争

频道制在强化频道自主权的同时容易弱化集团高层管理,如果设计不周详,容易造成集团内部组织的混乱,影响集团整体发展。在当前专业频道并不成熟的情况下,一个集团内部的诸多频道,一些栏目定位难免有交叉重叠。节目资源在各频道间流通不畅,新闻资源在频道间不能共享,重复制作情况加剧。频道制下小而全的组织方式,比如伴随频道制产生的频道总编室、节目部、广告部、财务部等功用相同的机构,容易诱发频道管理实体回归到“台”的格局。集团内部各频道在电视剧的购买、播放,广告的定价、客户资源等方面容易出现无序竞争。频道制与中心制一样,利益如何分配并不好协调,容易形成“台中台”,不好控制。

二、集团产业经营不优化

电视产业经营包括节目的生产、供应、传播、广告营销等业务,每项业务涉及多个实体。产业经营要求拆除不同频道之间的围墙,将各个频道相对独立的信息孤岛连接在一起,建立一种跨频道的协作,以此来追求和共享市场机会,做到资源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利用。产业经营规模化的目标,是将过去相对分离的业务过程集成起来,把各频道的分散计划纳入整个供应链的计划中,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从而增强供应链在大市场环境中的整体优势。但是,在频道制下,频道之间的疏离和角力使集团整体优势难以发挥,集团的产业经营没能实现最优化。

三、频道雷同个性缺失

近年来,许多电视台都进行了频道改革,频道数量成倍增加。但每个省市电视台派生出来的专业频道几乎一模一样,大多以新闻、影视为龙头,以经济、法制、娱乐、生活为辅助,频道名称也不外乎是综合频道、生活频道、影视频道、经济频道、都市频道、娱乐频道、体育频道、科教频道等等。在受众市场还没有分化成熟的现阶段,在集团下达的目标考核的重压下,各频道为提高收视率、占有收视份额,纷纷把目光投向大众化节目。于是,经济频道播娱乐节目,生活频道播法制故事的情况随处可见。“圈地混战”抢夺着有限的受众资源和广告市场,频道个性的缺失更妨碍了品牌长期健康发展。

3.4.3中心—频道制优缺点

中心—频道制是,中心制与频道制相结合的一种综合管理模式。中央电视台在2005 年10 月份以前就曾采取节目中心与频道交叉管理的拟矩阵组织结构,其中包括台内的7 个副局级节目制作中心(室)和纵向开办的16 套开路播出的电视节目。各专业频道设立相应的播出和节目编排机构,而节目组则隶属于节目中心。中心与频道会就节目策划、改版、大型节目采制等组成项目小组,从而增加了组织的弹性和横行信息的沟通。但是由于这种双重领导而导致其产生比中心制更加严重的弊端,机构设置臃肿,管理责任不明确,管理成本较大。使得中央电视台目前已经开始向专业频道制的方向转化。

3.5评价分析:进程与结果

从改革步骤上来说,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策划改革,到如今改革日趋完善,回顾央视的改革过程,可以总结出“计划---试点---评估完善---深化推广”的增量试点改革和“深化推广”到其他中心部门的存量改革并举之路。

在将要开播的新频道进行改革探索,人员是采用内外部竞聘的方式,这一方面不触及原本各中心、部门的利益,同时也有利于频道的创新力和生产活力。另一方面,从电视观众角度来说,短期保留原本的节目内容不变,这提供给观众观看习惯改变的适应期,从而也不影响电视台的收视率及收益。另外,通过新频道进行改革来释放信号,也给了电视台其他管理及生产人员压力,促进他们对电视台发展战略的思考以及提升工作效率。

而将较为完善的改革方案应用到其他现存频道频道上时,改革面临的阻力减小,方案更具有科学性。

从改革内容上来说,央视把中心制变革为频道制,变革内容上是通过参考频道制,大幅度调整中心制中不科学的管理幅度和层级,把电视台节目生产方面权力下放到频道总监。这既能提高组织效率,加强组织创新能力,又能简化组织管理层次、优化组织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行成本。另外在组织模式的选择上,“频道—栏目”两级管理体制是央视作为国家电视台的最佳选择。因为一方面,要保证电视台的国有属性不变,确保国家意志的顺畅实现;另一方面,作为与产业紧密结合的经济运行组织,电视台的组织构架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运行规律。

频道制凸显了优于中心制的种种好处,但在具体的改革过程中,也暴露出了频道同质化竞争、频道机构叠生复归于“台”的格局等弊端。由于各频道追求自身的经济效益,忽略了电视台打造长期的频道专业化发展战略,在节目内容上都紧跟热点,从而导致频道的趋同。

其次是央视的行政色彩遗留还比较浓厚。央视作为我国国家电视台,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事业单位,其运作模式还有比较浓厚的事业单位或者说是行政机关的色彩。这种模式是不适合市场经济条件下传媒组织的运作的。行政科层制等级森严,不太适合传媒组织这种需要活力以激发创造力的组织,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中越来越不利于其目标的实现。

另外,在近几年改革中,电视台直接下属部门增多,而且其职能与频道内部门有重合,导致内部权责不清。部门之间职能重叠的问题,导致部门之间分工不清,一个事件,一个电视台能同时去几个部门的人采访,严重浪费了资源,甚至一个电视台的不同部门之间在新闻现场还会为了一个拍摄机位发生激烈冲突。同时部门之间职能重叠也经常出现互相推卸责任、“踢皮球”的情况。另外,岗位的权责不清也是一大问题。有些部门并没有将任务明确分到每个岗位,各个岗位的权责界限不清楚,导致每个岗位的人不能够明确地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因此如何有效统分,科学地实施频道专业化,优化频道节目资源、人力资源,激活频道的活力,提升电视台的整体实力,都给人带来长远的思考。

第四章建议与相关问题探讨

CCTV由中心制向频道制改革是从行政思维向市场思维的转变,是从以业务活动为中心向以产品为中心转变,这是适应当下传媒组织市场化运作日益深入形势的需要的。频道制相比中心制有着显而易见的优势,但真正的问题是:多频道条件下,电视台节目资源如何整合,频道竞争力如何建设的问题。改革的核心在于能否寻找到一种更有利于电视台整体实力上升、频道竞争力增强的管理途径。以下几个方向或将成为频道制改革的突破口。

一、统筹管理,统分结合。为避免集团内部各频道间出现无序竞争,增强资源整合的能力,集团必须在掌控整体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对各个频道实施统筹管理。集团可成立专门的频道统筹协调部,加强频道之间的联动与合力,实现资源的合理分布。比如,协调节目播出计划、共享信息平台、统一广告折扣、联合服务大客户等。与此同时,保留频道原有的自主权。在集团统一领导的前提下,各频道仍可以采取灵活的方式进行经营。这样才能确保频道在统一规划,统筹管理下健康发展。当然,在实际操作中,“统”和“分”怎样才算适度,还需谨慎把握。

二、制播分离,打造专业化频道。现阶段,国内真正的专业化频道虽然只是凤毛麟角,但受众市场细分已成必然之势。媒体必须用专业化的品牌战略促进频道专业化发展。对于绝大多数省市电视台来说,专业化频道所需的大量专业化节目,如果完全依靠自制,不仅耗费大量的财力,节目质量也得不到保证。这就需要媒体在制播改革方面加大力度,促进外部节目与自制节目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自身的专业化特色。

三、频道分时段运营。目前,有业界同仁提出 “频道时段管理责任制”的构想,其思路亦可借鉴。这种构想的核心是:频道内以时段为单位进行经营。频道时段责任制是由两个以上的部门对于一个频道中的部分时段共同开展责任运作。一个频道可以分为公共时段,即由集团统抓的时段;分营时段:即由不同栏目来负责的时段。因此频道与集团,制片人与频道就形成了一种系统化的管理责任关系。频道分时段运营,可以避免完全频道制可能导致的集团管理弱化问题,其实也可看作是“统分结合”的另一种方式。

四、与时俱进,扩大合作与交流。中国传媒作为时间诶传媒体系的一员,多年来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中央电视台是中国最大的电视台,其发展变化的历程是中国20多年改革开放进程第一个表现和缩影。历经43年的建设,尤其是近10年的迅速发展,中央电视台初步行成了以电视传播为主体,以电影、互联网、报纸、刊物等为补充的传播发展格局,截止去年4月,中央电视台所属的11个频道,日播出量达到220个小时,收视份额占全国电视频道的三分之一,如果加上去年5月开播的第十二套节目,播出份额还将有所增加。

五、锐意改革,实现跨越式发展。一方面,走“频道专业化、栏目个性化、节目精品化”的发展战略。在频道专业化方面,近年来通过对频道结构的调整改革,减少频道间内容重叠,栏目交叉的现象,突出各频道自身特色,初步建立了集约型、内涵式发展模式,星辰过了以第一套节目为龙头,各个专业频道门类众多、服务领域宽泛的频道格局。在栏目个性化方面,强化新闻性栏目,办好谈话性栏目,改进综艺性栏目,更加注重内涵式发展。在节目精品化方面,坚持高质量的节目标准,多出精品。另一方面,切实推进“走出去工程”,扩大中央电视台 节目在海外落地范围。

六、加强媒体集团化运作,充分发挥电视在集团中的地位和个,增强竞争实力。集团化运作是媒体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广播电影电视集团的成立,更是打造了中国新闻传媒的“航空母舰”和思想文化的坚强阵地。

中央电视台组织结构 篇2

根据某新支线飞机外载荷计算报告, 机翼载荷为521 k N, 乘以安全系数1.5, 得极限载荷。由偶极子格网法计算得到。

中央翼外形参数如下。L:翼盒长度;B:翼盒宽度;bs:梁缘条宽度/桁条间距/墙间距;bw:翼盒高度;l:肋间距;ts:上蒙皮厚度;tw:墙厚度;tl:肋厚度。设计条件为L=2920 mm, B=1960 mm, bw=7 36 mm。中央翼采用全复合材料结构, 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为:E 1 1=1 2 7 G P a, E 2 2=9.6 9 G P a, G=5 9.2 G P a, υ=0.3 1 7, ρ=1.6×1 0-9k g/mm3。

中央翼在机身内不发生转折, 外翼上剪力、扭矩在接头传给机身;只有弯矩以力偶形式传到中央翼上。梁式计算模型取梁缘条厚度范围2~100 mm, 0°, ±45°, 90°铺层比例为60%, 30%, 10%。复合材料梁一般选择材料的临界压缩应变为临界设计强度。机翼后掠会造成前后梁载荷不均匀, 取前梁极限应变2000με, 后梁3000με, 缘条宽度20 mm, 腹板厚度4 mm。

单块式和多腹板式模型取蒙皮厚度范围2~20 mm。0°, ±45°, 90°铺层比例为40%, 50%, 10%。上翼面失效模式是屈曲失稳, 下翼面是疲劳和断裂破坏。对于疲劳破坏, 采用静力覆盖原则。最终取局部屈曲应变2500με, 总体屈曲应变3500με, 梁腹板厚度4 mm, 肋厚度3 mm。

M为结构总弯矩, W为总质量。

2 重量特性数学模型

2.1 梁式

设中央翼为双梁式, 作用在盒段的力矩为:

带入 (1) 和 (2) 得结构载荷密度和质量密度。

2.2 单块式

参考实际结构, 取加筋比Ast/Ask为0.7, 将轴力平均折算到蒙皮和长桁上。按照四边简支条件计算蒙皮失稳, 屈曲应变为:

应保证结构总体失稳应变大于蒙皮局部失稳应变。加筋结构总体失稳计算公式为:

首先根据局部失稳条件, 确定桁条间距bs, 再根据总体屈曲条件, 确定肋间距l, 即可得结构载荷密度和质量密度。

2.3 多腹板式

失效模式为腹板间蒙皮受压屈曲, 蒙皮边界简化成固支。失稳应变为:

由蒙皮失稳条件, 确定墙腹板间距bs, 即得结构载荷密度和质量密度。

根据上文计算方法, 对长2920 mm, 宽1960 mm高736 mm的盒段, 许用应变水平为2500με, 绘制载荷密度和质量密度的曲线。

交点的物理意义为交点所示状态下, 两种结构形式有同等的结构效率。

3 在某新支线客机中央翼设计中应用

本文研究的中央翼盒段高度736 mm, 宽度1960 mm, 取许用应变2500με, 设计弯矩5.6×109 N/mm, 载荷密度3800 N/mm, 据图1应选择多腹板式结构, 蒙皮厚度约为1 4 mm。由式 (9) 取墙间距392 mm。用Nastran对厚度优化得到厚度15 mm。有限元结果为:最大拉伸应变2500με;最大压缩应变2460με。结构质量400 kg, 载荷密度Wx=9.5。若采用单块式结构, 许用应变仍取2500με, 由图1得蒙皮厚度约10 mm。据式 (7) , 取桁条间距25 0 mm。桁条采用I型截面, 上、下缘条面积为360 mm2、288 mm2。用Nastran对蒙皮厚度优化得到厚度11 mm。有限元结果为:最大拉伸应变2460με;最大压缩应变2480με。结构质量470 kg, 载荷密度Wx=11.2。用Nastran进行屈曲分析, 两种结构在设计载荷下都不失稳。多腹板式一、二阶失稳特征值为1.0367、1.0544, 单块式一、二阶失稳特征值为0.98366、1.0075。两种形式均满足强度和稳定性要求。但多腹板式结构更轻, 证明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

4 结论

通过绘制载荷密度和质量密度的关系图, 可以快速选型。通过改变结构高度和许用应变水平, 可以得到:若结构高度不变、应变水平提高, 多腹板式和单块式交点将延后出现;若应变水平不变、高度降低, 多腹板式和单块式交点将提前出现。

摘要:本文分别计算梁式、单块式、多腹板式结构的承载能力和质量, 提出通过绘制载荷密度和质量密度的关系图指导中央翼选型的方法, 并在中央翼结构设计中应用。

关键词:复合材料,中央翼,选型

参考文献

[1]赵群, 金海波, 丁运亮.加筋板总体失稳分析的等效层合板模型[J].复合材料学报, 2009, 26 (3) :195-201.

中央电视台组织结构 篇3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中央财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资金(以下简称合作组织发展资金)使用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合作组织发展资金是指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用于支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以下简称各地)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社、农民用水合作组织、专业技术协会等。

第二章 扶持条件和范围

第四条 合作组织发展资金扶持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依据有关规定注册登记,具有符合“民办、民管、民享”原则的农民合作组织章程;

(二)财务管理制度完善,符合民主管理决策等规范要求;

(三)服务网络健全,能有效地为合作组织成员提供农业专业服务;

(四)具备管护能力,能确保项目形成的资产长期发挥作用;

(五)合作组织成员原则上不少于100户,同时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

第五条 合作组织发展资金重点支持的范围:

(一)引进新品种和推广新技术;

(二)提供专业技术、管理知识培训及服务;

(三)组织标准化生产;

(四)农产品初加工、整理、储存和保鲜;

(五)获得认证、品牌培育、市场营销和信息咨询等服务;

(六)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创新发展;

(七)改善服务手段和提高管理水平的其他事项。

第三章 资金分配和下达

第六条 合作组织发展资金考虑粮食产量(产区)、地方财力、农业产值比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情况、各地工作水平和其他相关因素进行分配。

第七条 根据资金分配方案,财政部将合作组织发展资金切块下达各地财政部门。

第八条 各地财政部门在接到财政部下达的资金后,应尽快按照有关规定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及时做好资金下达工作。

第四章 资金管理和使用

第九条 合作组织发展资金由各地财政部门实行项目管理。

第十条 各地财政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竞争立项、专家评审等方式,择优确定扶持对象。

第十一条 合作组织发展资金可采取直接补助、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贷款贴息等多种补助方式。

第十二条 项目所在地的县级财政部门具体负责合作组织发展资金使用的管理,实行严格的报账制,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做好资金支付,并根据职责分工及时组织项目验收。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十三条 受扶持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要向全体合作组织成员公开、公示资金的使用情况。

第十四条 合作组织发展资金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财会〔2007〕15号)等有关规定纳入财务管理与核算,专款专用,所形成的资产归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员共同所有,由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监事会监督。

第十五条 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对合作组织发展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特别是要充分发挥乡镇财政就近就地监管优势,切实加大巡查检查力度。

第十六条 对违反本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度规定,虚报、冒领、截留、挤占、挪用资金的,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七条 各地财政部门应当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并报财政部备案。

第十八条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资金管理办法按照上述规定执行。

中央民族大学 赛组织工作总结 篇4

内容说明:

《××年××竞赛组织工作总结》是我校学科竞赛计划中单一竞赛组织实施的重要文本,主要内容包括:当次竞赛组织实施情况、竞赛取得的成绩、组织实施取得的成绩、组织实施存在的问题、未来计划。

参考文件:

教务网所载文件,包括

 《民大校发〔2006〕447号 中央民族大学本科创新教育实施办法》  《教发〔2009〕7号 中央民族大学创新教育经费管理办法》

 《民大校发〔2006〕448号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指导大学生竞赛活动的激励办法(试行)》

 《民大校发〔2007〕290号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本科生学科竞赛计划的奖励办法》

 《关于做好本科生学科竞赛获奖统计工作的通知》

撰写格式:

标题四号黑体居中、正文小四宋体、全1.5倍行间距;自行确定条块及标题。

提交说明:

工作总结最末落款处应加盖承办单位公章;

中央电视台组织结构 篇5

活动方案

一、项目启动时间

根据省上安排,7月份,全省民间组织管理培训班在庆阳举办,借此机遇,庆阳市社会福利院、儿童福利院拟定于7月15日前组织启动“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示范项目”。

二、项目启动地点

拟在庆阳市社会福利院举行,准备将院综合楼一楼大厅前布置为主会场,做一面背景喷绘图,集中反映该项目的标志与主题。

三、项目启动宣传

一是氛围宣传,在综合楼正面做6条条幅,宣传项目的主旨、法规、政策;二是利用媒体宣传,准备邀请庆阳电视台、广播台、陇东报社记者,大力宣传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示范项目在庆阳启动实施活动内容;三是通过参会人员做相关宣传。

四、项目启动看点

拟定于庆阳市儿童福利院康复中心作为项目启动的主看点,现场观摩孤残儿童康复训练及康复器材使用功能作用。

五、项目启动参加人员

除省、市有关领导参加外,准备邀请省康复专家参加,现场指导康复工作。同时邀请市特殊学校学生参加。

六、项目启动议程

中央电视台组织结构 篇6

根据《关于认真做好市、县、乡党换届工作的通知》(中组发„2010‟20号)、《关于加强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的意见》(中组发„2010‟19号)要求,现提出组织实施乡镇党委换届工作程序,供各地参考。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党章和党内有关规定为遵循,以谋划和推动科学发展、选好配强乡镇党委领导班子为重点,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发扬民主、推进改革、严肃纪律,大力选拔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优秀干部,努力把乡镇党委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定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为实现“十二五”时期目标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

二、准备部署

要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认真做好乡镇党委换届的前期准备和安排部署工作。一是调查摸清底数。全面了解现任党委领导班子工作状况、班子成员公信度等情况,重点排查可能出现非法和非组织活动、干扰选举等问题和稳患,准确把握干部的思想状况。二是作出具体安排。县委要综合考虑乡镇党委换届、纪委换届以及选举出席县党代会代表等工作,制定实施方案,安排具体事宜;乡镇党委要成立筹备工作机构,做好各项筹备工作。需要调整的乡镇党委书记、副书记人选,应提前到位;调整乡镇党委书记,要报市(州、地)委组织部备案。三是统筹做好工作。要统筹谋划、合理安排乡镇党委换届与乡镇人大、政府换届,以及市、县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换届等工作,做到工作不断、秩序不乱。

三、推选代表

要按照党员代表大会代表选举的有关要求和程序规定,认真做好代表推选工作。一是明确代表条件,突出熟悉农村基层情况、具有较强议事能力和联系群众能力、带头创先争优等方面的要求。二是划分选举单位,一般以乡镇党委下一级党委或独立总支、支部划分,规模比较大、数量比较多的流动党员党支部也要按组织隶属关系划分为代表选举单位。

三要加强宣传动员,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宣传有关政策要求,调动党员参与党内选举的积极性,引导党员做好代表推选工作。四是做好代表选举的准备工作,有针对性地加强调研指导,及时发现解决苗头性问题,按规定确定应到会党员的总数,确保代表选举合法有效。五是推选产生代表,提倡采用“两推一选”的办法。首先由选举单位按照超出分配代表名额30%的人数,通过组织党员推荐和群众推荐相结合的方式酝酿提出代表候选人推荐人选,并与乡镇党委沟通,提出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少数民族地方可结合实际确定推荐方式。其次在广泛征求党员、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由选举单位召开党委(总支、支部)委员会确定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报乡镇党委审查。最后由各选举单位召开党员大会或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代表,报乡镇党委审批。代表选举差额比例不低于上次党员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差额比例。

四、确定人选

乡镇党委领导班子人选的产生,主要经过以下5项程序。一是对现任领导班子进行考核。通过干部大会进行民主测评、民主评议,民主测评中不称职票超过三分之一,经组织考察确属不宜继续担任原职务的,不再提名。二是对新一

届领导班子成员人选进行民主推荐提名。一般采取两种形式:第一种是会议推荐,即召开乡镇干部大会进行全额定向推荐,参加会议人员范围由各地确定;全额定向推荐中推荐票未过半数的现班子成员不再提名。全额定向推荐会议与民主测评会议可合并召开。第二种是公开推荐,即先组织党员、群众推荐,然后由考察组综合后按一定差额比例提出初步人选,再进行会议测评。参加测评会议人员范围由各地确定。三是组织考察。县委组织部汇总推荐、测评情况,报县委研究确定考察人选。考察时要扩大谈话范围,注意听取基层党员干部的意见,注意征求纪委、检察院、审计、计划生育、维稳综治等部门意见,注意了解和实地查看抓基层党建工作的情况。要坚持考察预告和公示制度,对新提名人选要进行差额考察,考察对象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四是县委研究。考察结束后,县委组织部向县委汇报,县委进行研究。县委在研究确定人选时可采取常委会票决或全委会票决的方式。五是乡镇党委上报乡请示。县委研究后,向乡镇党委反馈,由乡镇党委上报乡镇党委侯选人预备人选的请示。县委进行批复。推荐、确定班子人选过程中要与乡镇党委沟通。乡镇党委班子职数由各地结合实际及乡镇机构改革的有关要求确定。乡镇党委委员差额比例不低于20%。

五、组织会议

乡镇党委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认真做好会务准备工作,精心组织召开预备会、正式会议和乡镇党委第一次全体会议,重点组织好大会选举工作。一是改进候选人介绍办法,充实介绍内容,采取适当方式组织候选人与选举人见面,可通过书面述职、回答提问等方式,增进选举人对候选人的了解。二是提倡一次性选举产生党委委员,采取适当方式向代表讲清楚乡镇党委委员候选人的提名理由和组织考察的有关情况,使代表更好地理解和支持人事安排方案。三是改进代表划票、投票方式,适当扩大代表座位间隔,保证代表表达真实意愿;加强代表的教育培训,增强代表议事能力,引导代表正确行使权利。

六、加强领导

乡镇党委换届工作时间紧、节奏快、任务重,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也比较多,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和指导。省、市组织部门既要加强宏观指导,也要采取措施一抓到底、全程指导,突出抓好重点环节、重点区域的指导。各县(市、区)要成立乡镇党委换届工作领导小组,县(市、区)委书记是乡镇党委换届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乡镇党委书记要直接抓好党委工作报告起草、会议筹备组

中央电视台组织结构 篇7

飞机结构中的尾翼主要包括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 其中水平尾翼是飞机纵向平衡、稳定和操纵的翼面, 垂直尾翼一般起方向安定和方向操纵的作用。尾翼的布局一般分为普通布局、十字形布局和T形布局三种[1]。目前较为成熟的大型民机的尾翼布局一般都采用普通布局形式。

对于飞机结构设计而言, 外翼与中央翼盒结构的连接是重要环节之一, 连接结构不同, 传力路径也不同, 对飞机的使用寿命, 结构工艺都会产生重要影响[2]。因此, 水平尾翼中央翼盒结构的设计对于我国民机研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大型民机的水平安定面主要分为两种类型[3]:固定式和安装角可调式。固定式是指水平安定面固定在机身或垂尾上, 一旦组装完毕, 其安装角就不可变。这种类型为两个左右分开的水平安定面或由中央翼盒将左右外翼盒连接成一个整体水平安定面。安装角可调式是指水平安定面的安装角在飞机飞行过程中可以调整。这种类型的水平安定面一般都是通过中央翼盒将左右两部分连接成一个整体, 从上个世界90年代开始, 世界上有超过70%的干线客机都采用了安装角可调式的水平尾翼[4]。

安装角可调式水平尾翼的结构形式如图1所示。中央翼盒的前端通过升降螺杆机构固定在后机身的加强框上, 后端则通过枢轴与后机身加强框铰接。驱动器驱动螺杆转动, 平尾中央翼盒前端产生升降运动, 使整个中央翼盒产生绕枢轴的转动, 从而改变水平尾翼的安装角。

本文对水平尾翼中央翼盒结构进行了设计与分析, 基于安装角可调式水平尾翼方案,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水平尾翼中央翼盒结构, 并进行了强度校核。

1 水平尾翼中央翼盒结构方案选定

目前, 不同机型上的尾翼中央盒段设计各有特点。结构不同意味着传力路径, 刚度和强度特点都不同。本文对6种水平尾翼中央翼盒结构进行了分析。首先, 对不同结构形式的中央翼盒建立相应的简化模型。保证每种结构形式中所采用的腹板以及梁的参数完全一致。对不同结构形式的中央翼盒有限元模型施加相同的载荷条件。本文对每种结构有限元模型的梁的接头处均施加10000N的载荷, 将结构的最大位移以及最大应力进行比较。比较结果如图2所示。

由上述计算结果可知, 方案4得到的结果最好, 但是, 由于方案4的结构设计中设置了更多的梁, 也付出了更多的重量代价。因此, 综合考虑重量因素以及计算结果, 可以得到方案1 (类似波音737-800的德克萨斯星结构) 以及方案5比较合理。另外, 考虑到传力路径最短的原则, 方案5的前梁直接将载荷传递到连接接头处, 更好地符合了传力路径最短原则, 因此, 本文设计的水平尾翼中央翼盒结构采用方案5, 具体的结构方案如图3所示。

2 水平尾翼中央翼盒结构详细设计

根据确定的结构方案, 对水平尾翼中央翼盒的主要结构进行了详细设计, 绘制三维数模。整个中央翼盒结构的前梁为尾翼水平安定面的前梁延伸, 在两侧的前梁交汇处设计一个连接接头, 如图4所示。材料选用性能较好的30Cr Mn Si A。

水平尾翼中央翼盒后梁, 材料选用7075-T7751铝合金。中间腹板结构设计如图5所示, 考虑到腹板位于后机身内部, 基本不会受到冲击载荷, 因此, 可以选择具有比重小、比强度和比模量大等优异性能, 但不耐冲击[5]的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

新设计的X型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腹板, 减轻了结构重量, 借助复合材料整体成型技术, 减少了连接件数目, 提高了结构的维护性。

水平尾翼中央翼盒后梁通过枢轴与后机身的加强框连接, 如图6所示。枢轴的设计参考了波音787的设计方案, 采用左右两侧分别设计一个枢轴的结构。每个枢轴都采用内外轴设计。提高了连接结构的安全可靠性。

最终得到的水平尾翼中央翼盒结构如图7所示。

3 平尾中央翼强度分析

中央翼盒前梁和后梁的凸缘承受主要轴向力, 故简化为杆单元, 其他的薄壁结构, 如各部件的腹板, 均简化为shell单元。建立简化模型如图8所示, 模型一共有6317个单元和6658个节点。

施加的载荷主要包括两部分, 一部分是由平尾前梁和后梁的凸缘传递过来的轴向力;另一部分是主要由腹板传递过来的剪力。载荷的大小根据文献[6][7]中的经验公式经过计算得到, 前后梁的轴向载荷分别为Nf和Nr, 前后梁的剪力分别为Qf和Qr其值分别为:

整个结构在中央翼盒的前端的连接接头和后部的两个枢轴处进行约束。由于水平尾翼的传力最后都是通过接头传给平尾中央翼盒与后机身的接头处, 因此, 应设为固支, 约束所有自由度。

建立有限元模型之后, 提交到Nastran进行计算。图9为结构的整体应力云图, 可以看出, 由于整个平尾的载荷最终都传递到中央翼盒与后机身端加强框的接头上, 因此, 载荷在前端接头处以及后端的枢轴处应力较大。前端接头处最大应力为793MPa, 小于所选用的30Cr Mn Si A的许用应力835MPa, 因此, 满足强度要求。后端枢轴处的最大应力出现在孔边, 大小为471MPa, 小于所选用的30Cr Mn Si A的许用应力。

图10给出了前梁和后梁凸缘的应力云图。对于后梁, 最大应力出现在后梁外侧与平尾后梁以及枢轴连接的部位, 大小为116.3 MPa, 小于所用铝合金材料的许用应力280 MPa, 因此, 设计符合强度要求。图11是各结构的位移云图, 从中可以看出, 水平尾翼中央翼盒结构的最大变形出现在水平尾翼前梁与中央翼盒结构的连接处, 最大位移大小为18.1mm, 满足设计要求。

通过上述分析, 设计的水平尾翼中央翼盒结构基本满足强度以及刚度要求。

4 结论

通过对一种民机尾翼水平安定面中央翼盒结构的设计与分析过程, 得到了以下结论:

(1) 设计的新型水平尾翼中央翼盒结构, 相比较波音737的德克萨斯星结构更好地遵循了传力路径短的原则, 同时, 具有结构简单, 易于维护的特点;

(2) 中间X形腹板采用复合材料结构, 减轻了结构重量, 减少了连接件数量;

(3) 对水平尾翼中央翼盒前端连接接头与后端的枢轴结构进行了详细设计, 参考成熟机型的方案, 考虑了安全可靠性, 使设计更加合理;

(4) 通过对水平尾翼中央翼盒的结构进行有限元分析可知, 前端的接头处以及后梁连接处应力较为集中, 在详细设计时需要特别注意。

参考文献

[1]王志瑾, 姚卫星.飞机结构设计[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7.

[2]金晖.民用飞机尾翼操纵面的特殊设计研究[J].民用飞机设计与研究, 2012增刊:69-72.

[3]《飞机设计手册》总编委会.飞机设计手册 (第十册结构设计) [S].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 2002.

[4]王伟, 何景武, 伍春波等.CJ828水平尾翼中央翼结构设计与分析[J].民用飞机设计与研究, 2013增刊:64-66.

[5]杨乃宾.复合材料飞机结构设计[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 2002.

[6]《飞机设计手册》总编委会.飞机设计手册 (第九册载荷、强度和刚度) [S].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 2002.

中央电视台《今日观察》 篇8

楼市能否从量跌到价变

5.5%是否为CPI年内最高点

今夏“电荒”预期为何严重

高考是不是上大学的唯一途径

(一)

随着调控新政逐步推进,很多地方的楼市成交量锐减,高端楼盘却在冷清的市场中格外抢眼。北京豪宅逆势而动,钓鱼台7号院涨到30万元/平方米,目前这个项目已被暂停销售。房地产成交量走低,真正的价格下跌何时能够到来?豪宅逆势上涨为什么如此引发关注?未来楼市调控将会出现哪些新变化——

量跌到价变 博弈还有多久?

现在楼市的成交量处在低谷阶段

投资在向三、四线城市转移

绷紧到一定程度 部分企业的资金链会产生问题

关键是三个坚定不移是否能执行到位

《今日观察》:从今年整个房地产来看,第一,政策基本上在第一季度已经出完了,大家都在观望,现在没有以前那么焦虑,但是政策恰好在这么一种气氛下,暗暗地起作用。

有三个指标,第一,目前开发商的抗击打能力究竟怎么样?大家关注比较多的是资金链问题,国家统计局的数字里有一个指标非常引人注目,就是开发商的自筹资金比例已经达到了37%。37%相对于2008年房地产变局的那个阶段,差一个百分点。第二,目前的库存量究竟怎么样?5月份,北京整个楼市的库存量又突破了10万套的大关,这在北京楼市的历史上一直是一个比较高的数字。第三,从供需双方的博弈来看,以前北京总是供不应求,但随着政策逐步暗中发力,整个供需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北京10个区、86个新楼盘里,这半年以来有10个楼盘的成交量为0,10个楼盘为个位数。所以,现在气氛似乎比较沉闷,但沉闷的下边暗流汹涌,也就是说从量变到质变,可能就差一点点。其实无论是观望也好,还是处在博弈之中也好,有一点是大家的共识,那就是现在楼市的成交量的确处在低谷阶段。

钓鱼台7号院是上半年整个房地产市场的一个最大爆点,也有点出人意料。上半年无论是房地产调控,还是楼市表现,都是非常平静的,都在按照预期的目标和方向在走。现在突然出现了一个7号院叫价到30万,不管是不是真的在卖,或者说他不想卖,只是想把很多人吓退,但是媒体一下子捕捉到了30万这么一个数字。尽管每平方米30万的楼盘,有1000多平方米,跟普通老百姓没有关系,但老百姓最担心的是这么一个看起来跟自己毫无关系的楼盘,会不会引发楼市新一轮的疯狂?在大家僵持不下的时候,这个“楼王”横空出世,是不是表示开发商又鼓足了勇气,房价会继续向上走?

另外一种现象是,在所谓的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之外,一些三四五六线城市的房子价格也像豪宅一样涨得非常快。日前,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了5月份全国100个城市的住房指数,涨得最快的前10名基本都是三四五线城市。比如排在第二位的河北衡水,当地房价从1500元/平方米涨到4000元/平方米,只用了短短三四年的时间,对当地人的心理冲击非常大。还有湖南湘潭、株洲由于受到长株潭一体化概念的影响,涨得也很厉害。这些城市往往没有出台“限购令”,或者是“限购令”的条件比较宽松。除了购买需求,投资也在增加,以前投资的根据地是在一线、二线城市,目前在向三、四线城市转移。

如果原来的资金链是处于松弛状态的话,那么现在至少是绷直了,紧不紧现在还不好判断。今年的1-4月份,整个房地产的投资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4%,资金来源的增长速度只有17%,而个人房地产贷款比去年下降了6.8%。这三个数据一比,我们就发现有70%左右的钱是靠贷款,或者靠其他的一些途径。现在供应速度远远低于整个投资需求量,从这个角度来讲,这个链条会越绷越紧,到一定程度,一些企业的资金链会出现问题。

从上半年宏观经济的指标来看,中国经济目前处在良性运行的状态之中,经济增速有所放缓,这种放缓是宏观调控的一个结果,但是通胀在上升。由于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持续加力,地方的土地出让收入整体在下降。每一年在房地产政策执行的最关键时刻,总会听到房价调控还要不要坚持下去的说法。如果政策执行力到位,房地产会走上一个健康发展的道路,过高的房价会降下来,这是一个共识。

五一期间,温总理在北京考察的时候,特别提到三个“坚定不移”。这三个“坚定不移”,事实上是对未来整个房地产政策真正走向的一个回答。第一个是保持房地产价格基本稳定,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第二个是把一些地区过高的房价降下来,使房价回归到合理水平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第三个是特别关注困难群体和中低收入家庭,使他们住得起房子、租得起房子的决心也是坚定不移的。这三个坚定不移如果百分之百执行到位,那么我们不用这么焦虑,不用担心下半年房地产会变局。

(二)

6月14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5月份的经济数据,其中最受人关注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了5.5%,涨幅创34个月以来的新高。哪些原因推高了CPI?同时,就在当天,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在通胀压力较大的背景下,部分经济发展领域增速回落,将给宏观经济的运行带来哪些新的挑战——

CPI又创新高

食品价格涨幅大 其中猪肉是重要角色

CPI和PPI是密切相关的

六月是否加息 央行仍然存在两难选择

在调整货币政策时 应对中小企业区别对待

《今日观察》:这一次大家关注5月份的数据,最重要的是关心未来会怎么样,5.5%是不是一个年内最高点?如果不是,那么什么时候会达到最高点?从上半年宏观政策本身的着力点来看,应该说出拳还是比较猛的,包括连续5个月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两个季度都加息。尽管政府在整个物价领域采取了一些有力的措施,但是大家仍然关注5月份的CPI创造了34个月以来的新高,那么这个新高会不会继续?

现在整个物价上涨最大的因素仍是食品,八大类产品都是全面上涨的态势。尽管在控制流动性、保证供应、减少流通环节等方面采取了一些举措,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来看,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仍然存在。所以现在很多专家预测,6月份以后CPI可能达到年内最高点,然后回落。事实上,从整个物价的态势,从影响物价的因素来看,究竟什么时候达到年内最高点,达到最高点以后,物价走势会怎么样,不确定性依然很大。

我们一般都喜欢关注CPI,其实PPI和CPI的关联度也非常强。以猪肉为例,在养猪成本里,粮食占了非常大的一个比例。以前占养猪成本最大的是玉米和大豆等饲料,大概能占到60%。现在由于种植方式的变化,农业生产过程中要使用大量的工业因素和原料,前期的农膜、农药、化肥、柴油、用电等对粮食成本有很大的影响。再加上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就使得猪肉的价格水涨船高,所以CPI5.5%的果和PPI6.8%的因是密切相关的。

要看经济体是否健康,温度计不仅是CPI,也不仅仅是PPI,还有很多的数据需要去关注。现在大家非常关心的是,目前的紧缩政策会不会影响经济增长,中国经济会不会出现滑坡的风险?事实上,如果看一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看一下消费、投资和外贸进出口这三驾马车的总体表现,还是相对比较平稳的。比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基本上在13~15%之间,在比较正常的区位运行;投资在5月份是25.8%,消费也在15%左右,都是比较正常的数字。总体来看,目前整个经济增长是比较平稳的,而且是一个比较正常的速度,这事实上为我们调结构提供了一个比较好的空间。所以我们的经济温度本身,如果从CPI来看,可能比较高,但是如果从三驾马车规模、工业增加值来看,还是相对比较健康的。

从全球范围来看,现在通胀不仅仅是中国的现象,而且是一个全球现象,但大多数发达国家选择了保持相对利率不变,这主要跟美国经济目前的复苏态势有关。从目前中国央行可能采取的政策来看,既然在公布5月份宏观数据的同时,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那么按照常规,一般不会在6月份再进行加息。在这种情况下,5月份CPI5.5%,现在一年期存款利率3.25%,也就是说目前存在着2.25%的负利率,如果未来物价仍然要上涨,比如说到三季度,整个物价上涨的态势仍然没有完全遏制住,那么央行就很有可能加息。从加息本身来说,央行仍然存在着一种两难的选择。

从整个经济体来讲,现在的物价上涨态势仍然是宏观经济需要头等关注的一件大事,但是中小企业的生存状况也非常值得关注。收缩流动性意味着中小企业的资金面必然收紧,那么从政策层面应该如何去应对?收紧是必然的,但是关键是对谁收紧。2009年,韩国在调整自己的货币政策时,对中小企业是区别对待的,维持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不变。我们的货币政策到目前为止,从紧的大方向肯定是对的,但是对于中小企业完全可以采取区别化的对待,比如保持它的额度不变,或者保持它的利率不变。这样就可以避免在整个宏观调控的过程中,在降低物价的同时又把中小企业的状况变得更坏。

(三)

虽然还没到夏季的用电最高峰,但连日来一些地方出现的关于“电荒”的新闻格外牵动大家的目光。电力企业联合会和国家电网相关的负责人就预测,今年将是近几年电力供需形势最为紧张的一年。预计电力缺口将达3000万到4000万千瓦,缺电将会集中在华北、华东以及华中地区。究竟是哪些因素导致了今年电荒会特别严重的这样一个预期?怎样才能不让严重的“电荒”现象真正上演——

“电荒”将至?

“电荒” 还存在不确定性

电力供应出现了结构性或者区域性的失衡

政策会优先保障居民用电

采取综合措施应对“电荒”

《今日观察》:目前大家担心“电荒”的原因很多:第一,今年前4个月的电力需求增长速度非常快,往年这个时候的电力需求增长相对较缓。今年前3个月的电力增长超过13%,4月份也超过12%,如果这个趋势延续下去,那么夏天会增长多少就不好说了;第二,现在电力供应方面出现了一些困难,前段时间长江中下游的旱灾导致水电供应的能力减弱;第三,现在的煤电之争,电力价格和电力经营的困难,对于火电供电的积极性有些影响。基于这些原因,有些电力方面的专家认为今年夏天出现电力短缺的可能性较大,但这种预测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有关负责人预测电力的缺口将达到3000万到4000万千瓦,这与中国现在总发电能力比较,不是一个太大的数字。因为现在中国电力总的装机能量已经超过9亿5000万千瓦,三四千万千瓦大约也就是5%不到。从现在电力设备的利用率和负荷率来看,现在还有一定的余量,但这三四千万千瓦如果放在华东电网或者华北电网,可能还是会造成局部的紧张,所以这三四千万千瓦究竟怎么分布是非常关键的。现在有一些地区确实出现了缺电的苗头,这说明电力供应出现了结构性或者区域性的失衡。

现在电力消费主要还是在工业方面,工业消费用电占全国总量的四分之三,甚至在有些地方超过80%,所以真正缺电的不会是老百姓的用电。所有民众加起来的用电占全国电力消费的八分之一左右,大约是11%~12%,有些地方甚至还不到,所以真正要拉闸限电,也不应该拉老百姓的电,民用照明会是政策优先保障的。工业制造业在一季度高速增长,特别是高耗能产业的高速增长,有它的客观必然性,但也不一定是合理的。从电力需求来讲,如果出现所谓的短缺,那么首先应该考虑对那些高耗电的、低附加值的、产能过剩的、甚至要依靠大量出口高耗能产品才能维持市场的产业进行用电限制。

需求管理方面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如果需求不是那么快速地增长,也不会有很大的电力短缺,因为现在每年我们新增的电力设备、电力发电能力的数量非常大,每年有七八千万千瓦装机加进来,每年的装机容量大约是欧洲一个工业大国的全部发电量。所以只要我们的需求不是非常不合理,不是以高耗电、高耗能产业的盲目扩张为基础,那么保障电力供应是能够做到的。

解决“电荒”有短期措施和长期措施,当然现在先要把短期做好,但是也必须考虑长期的问题。首先,中国的能源供应,特别是电力供应,主要矛盾在需求管理方面。如果需求是一个不合理的、跳跃式的增长,那么供给就非常难以满足需求,除非把发电能力预备得非常多,但是这样一来,经济效果就没法承担了。现在是“十二五”的开局,我们的经济增长不但要有速度,更要讲质量。要调整产业结构,减少那些高耗能、高耗电的产业的超常扩张,加强节能减排。其次,供应方面也要调整关系,要解决好水电、火电、风电的关系,以及中西部的配比,一些跨省的电力输送要做好准备,加强技术工作。尤其要考虑火电行业的积极性,由于煤价上涨,电价长期不调整,或者调整非常有限,火电企业发电越多越亏损,那么供应能力肯定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总之,要是真正出现“电荒”,那么采取综合措施是可以有效解决的。

(四)

6月8日,是全国高考的最后一天。全国900多万名考生走进考场,在完成自己的最后一场考试后,等待最终的结果。而在他们之中,却有45名学生,选择了不参加高考。这45名学生都来自同一所学校——深圳的南方科技大学。他们在这所开办不久的大学里,已经学习了几个月的时间。他们为什么选择不参加高考?不高考,也能够上大学——

不高考 也能上大学?

45名学生的拒考是一种成熟的选择

如果参加全国统一高考 就相当于回到原点

如果循规蹈矩 那就无所谓改革

南科大给今后的教育改革提供了一个新方向

《今日观察》:事实上这45个学生已经坐在了大学的课堂里,所以他们“拒绝”的也不能说是高考,因为他们其实已经参加过一次高考了,也就是在去年寒假的时候,由南方科技大学自己组织的高考。现在他们放弃的是全国的统一高考,这次高考实际上是有关部门给了他们一次机会,因为南方科技大学没有招收本科学生的资历。这看似是放弃了一个机会,但是他们的选择是一种成熟的选择,因为高考不仅仅是一次考试,放弃了高考,就完全选择了另外一条路。

很多高校都在进行自主测试的探索,像清华、北大、复旦、交大的学生在学校自主测试以后,究竟是不是需要再参加高考,大家都有不同意见。所以至少南方科大是一种尝试,它走出了自己的一步,尝试可以通过高校的自主招生、自主考试来选拔学生。这很可能是未来教改的一个主要方向。

现在国家高等教育的学位授予权是由教育部来统一管理的,是一种国家学历。但在世界各国,包括过去的中国都是学校的学位,各个学校的办学水平、办学质量,授予学位的含金量是不一样的。从原理上来讲,学位授予和招生资格都是学校的自主权,是学校可以自行决定的,无需教育部批准。但是我们实行了60年计划管理,到目前为止,这个权还是在教育部。

对于这45个学生来讲,做出最后不参加高考、不拿学位的决定是很艰难的。虽然市场有可能会接受他们,但是至少在目前,他们承担着很多风险。如果他们想继续在国内完成更高一层的学业,比如考研究生,但他们的学历不被承认,就没有资格参考。考公务员,也不被承认,即使要进入一些企业,如果没有国家承认的正式学历,也很容易在前期的筛选中,就被人力资源部门屏蔽在外了。但是这些学生已经想好了,因为南方科大的朱清时校长已经把利害关系都给大家讲清楚了,是大家自愿参与了这样一种自主办学、自主招生的形式。今年广东省的高考作文题目叫做“回到原点”,有人说,如果他们参加了全国统一高考,就相当于回到了原点。

这就需要打破常规、特事特办、允许改革。如果循规蹈矩,那就无所谓改革,香港科技大学也不会在那么短的时间内迅速成为亚洲的一流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其实也就是一个教育家办学,被给予了充分的信任,充分的空间,充分的自主权,而发展迅速。这也是我们所追求的,如果南科大成功了,就会有很大的示范效应。所以要给改革以空间,给改革以希望。如果现在就处处设卡,这也不许,那也不许,那还有什么改革,那注定是没有希望了。

南方科技大学是在2010年12月24日才得到教育部的批文,被允许筹办。按照常规,的确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获得教育部批准的本科招生资格,在今年5月公布的全国820所具有招收全日制本科学生的大学名单上没有南科大。在这种情况下,南科大走了这样的一条路,这是不是对我们今后的教育改革提供了一个新方向?在这之前,我们所有的文凭都要经过教育部的认可,而被认可的前提,就是要参加全国统一高考。现在有一部分学生不参加高考,同时也不要教育部的毕业证,最后通过市场来检验自己的实力。今后是不是每一个大学生都需要国家授予的学历,有国家学历的大学生和没有国家学历的大学生,谁更有市场竞争力?一切自然需要市场来检验。

上一篇:你的心灵诗歌下一篇:关羽的历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