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消防部队精细化管理工作的认识与思考(共4篇)
部队是高度统一、整齐划一的大集体。每一项工作都围绕着这个大集体进行,每一名官兵都是这个大集体的一员,每一处细节都代表着这个大集体的形象。抓好每一个细节管理,才能发挥每一位成员的作用,才能保证每一项工作有效落实,才能实现部队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所以说加强部队管理工作,抓“精”抓“细”尤为重要。
一、部队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含义
所谓精细化管理,就是以条令条例为依据,以提高战斗力为目的,通过一系列制度和标准,将条令条例和部队管理的各个方面量化、细化和具体化、达到标准统一,即:一项制度定方圆,一把尺子量长短,一个标准落到底,一件事情抓出头。部队精细化管理模式的“精”,即高质量、高标准,精益求精;“细”,即细致入微,一丝不苟。通过精细化管理使人人都在纪律约束中,时时有人管,事事有人控,处处有人抓,以“精”求深入,以“细”求深化,以精细化管理模式展现消防部队官兵新精神、新形象。
二、部队精细化管理工作的作用
(一)部队精细化管理工作是提高战斗力的有效途径
部队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战斗力,而提高部队战斗力的有效途径就是实施精细化管理。在职责方面可以“细化”,细致到每个人心中都清楚自己的战斗职责。在学习秩序方面可以“细化”,细致到每名官兵对每项战斗编程、每个重点单位情况等牢记于脑熟记于心了。在执勤训练方面可以“细化”,结合部队整体战斗实力、每一个战士的战斗能力,重点规范实施集成战斗编程,突出规范如演练活动编程、高层建筑编程、交通事故处置编程、娱乐场所灭火训练编程、化危品处置编程等,将所辖的战斗力分解成一个个小“集成模块”或“零件”,诸如指挥组、灭火组、搜救组、破拆组、供水组、保障组等,科学组合从而发挥最大效能。所以,细节就是知己知彼,细节就是百战不殆。
(二)部队精细化管理工作是确保部队安全稳定的有效措施
安全稳定是精细化管理工作的重要目标,盯着问题做工作是提高精细化管理工作质量的重要途径。历史和现实的经验反复告诫我们,部队安全管理工作中许多事故案件和严重违纪问题的发生,都与经常性工作不落实直接相关,致使本可避免的悲剧发生。俗话说“集腋成裘、集沙成塔、集溪成河”。在安全工作管理上,只有妥善化解“小矛盾,小问题”,才会始终保持部队的安全稳定,而精细化管理工作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因此,面对本单位管理中存在的“小问题”,要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把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准确,把解决问题的措施办法定实,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使思想工作跟得上、思想教育做得实,始终保持部队的安全稳定。
(三)部队精细化管理工作是促进消防工作和部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必要保证
从某些方面讲,当前消防部队部分管理工作仍处在相对粗放经营的状态,在很多方面依然存在着突出问题。只有实施精细化管理,才能建立健全各项运行机制。实施精细化管理,就是要充分认识和理解“细节决定成败”,努力把精细化管理与贯彻落实条令条例相结合、与人性化管理相结合、与中心工作落实相结合,以条令条例为依据,抓基础性工作、抓细节性管理、抓贯彻性落实,做到相辅相承、高度统一、不脱离实际,突出中心工作在精细化管理中的主导地位,充分调动官兵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营造风清气正、团结和谐、安全稳定、快速发展的大好局面,大力推动部队建设和业务工作全面发展。
三、部队精细化管理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什么是细节?一般来讲,细节就是细小的事物、环节或情节。可以形象比喻说,细节是消防部队的一兵一卒,是转动链条上的扣环,是抢险救援中的一把小腰斧……细节组成战斗、训练、工作和生活!在消防部队,我们往往要重复做一些具体、琐碎、细小的事。而这些平淡的小事,却体现出工作水平和质量,甚至决定着事业的成功与失败。所以说,细节是砌垒宏伟事业的基石。作为基层消防部队,必须严格落实条令条例和各项规章制度,坚持人按条令管,事按条令办,确保各项工作高效运转,确保部队安全稳定,简而言之,就是要做到“三精八细八实现”,即精密组织、精确管理、精准定位,细化人员管理、装备管理、安全管理、场所管理、执勤秩序、训练秩序、工作秩序、生活秩序,推进部队建设和业务工作快速全面发展。
“三精”:
(一)精密组织。精细化管理体现的是自上而下的垂直领导关系和严格的逐级负责制,条令条例对各级各类人员的职责有明确的界定。事实证明,只要老老实实的遵规行事,严格按照职责分工,各级干好各级的事,就能做到放而不乱,统放自如。
一是支部领导要把关定向。“向”就是带兵治警的正确方向,讲的是按客观规律治警的方法和途径。党支部抓精细化管理工作,关键在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坚持按纲抓建,保证基层部队精细化管理的方向;积极化解矛盾,形成抓基层部队精细化管理的合力;强化帮扶督导,解决基层部队精细化管理的难题。
二是机关指导要得力有章。机关在抓好精细化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机关要指导精细化管理工作,重在教方法、理思路、出点子。要充分发挥在理论素养、工作经验、能力水平、业务技能等方面的优势,帮助基层解决精细化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疑难杂症。
三是基层落实精准有效。基层工作千头万绪,抓好精细化管理工作,要突出抓好“九查一报告”,即查官兵睡眠,了解官兵思想;查开饭用餐,了解官兵健康;查操课人数,掌握不在位原因;查警容风纪,维护部队纪律;查内务卫生,维护良好生活环境;查装备管理,确保完整好用;查重点时段,防止失控漏管;查营门岗哨,杜绝漏哨误岗;查制度落实,确保安全稳定。每日向上级报告当日工作情况。干好每天的事,做好每一件事,始终使管理工作精细化,确保管理工作实效性。
(二)精确管理。实施精细化管理,难在持久,功在细化,贵在养成。要从官兵日常工作生活入手,使全体官兵时时有提高,事事受教育,培养军人气质,陶冶战斗精神。
一是抓一人一事教育。法规制度面前要贯彻“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的原则,但如果教育跟不上,精细化管理工作不可能是高水平,无法保持良好状态。因此,必须组织针对性、时效性很强的教育,将讲大道理与讲小道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解决普遍性问题与解决个别问题相结合,着力强化官兵严格执法、自觉守法的意识,以官兵行动的自觉程度检验教育质量,通过高质量的教育管严格思想、管住行为。
二是抓一点一滴养成。“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没有量的积累,就没有质的飞跃。在言行举止上,应严格按条令条例抓养成,使官兵一言一行都符合条令条例的规范。在任务繁重、环境艰苦、人员分散的情况下,不能降低标准;在完成重大任务,通过考核验收、受到表彰奖励时,不能放松养成的要求,通过一以贯之的不懈努力,培养特有的军人气质,使之动则有威,净则有神,居则有礼。
三是抓一招一式规范。精细化管理工作,必须严格按照条令条例规范部队的行动,履行正规的四个秩序。要突出抓好值班备勤、留营住宿、晚点名、查铺查哨等一日生活制度的落实,科学安排,做到劳逸结合,张弛有度。
(三)精准定位。精准定位就是要实现“定人、定岗、定责、定时、定效”的“五定”目标。
一是明确目标、量化任务、细化措施,把每一项工作的目标任务、措施要求、完成时限具体到每一个单位,落实到每一名人员,形成一级抓一级、人人有担子、层层有责任的工作机制,在任务落实上精准定位。
二是统一规范各类标识和物品的大小、长短、位置和数量,对车辆器材、被装器材、公共财物、各类库室、文书档案实行一物一卡,一车一卡,一卷一卡,一室一卡,做到标识统一、高度一致、长短一致、距离一致、里外一致,提高管理的效能和水平,在标识化管理上精准定位。
三是积极推行绩效考核工作机制,把官兵的警容风纪、工作态度、工作秩序、工作效率、履行职责等内容纳入绩效考核之中,按照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档次予以划分,与评先评优、选人用人相挂钩,分类指导,奖惩兑现,充分调动各级各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优劣奖惩上精准定位。
“八细八实现”:
(一)细化人员管理,实现责任对接。在人员管理工作中,要手段灵活,“对症下药”,不拘于形式。比如:每个季度给士兵家里写一封信,汇报其在部队的表现,建立与家长共同管理的模式,使其在部队安心服役;开展每周一星评选活动,对每周工作表现突出的士兵及时表彰奖励,并在评比栏上张贴照片,激发士兵荣誉感;探亲休假人员统一发放《探亲休假跟踪卡》,实行请假人员全天候、全方位掌控,中队干部对休假人员交待注意事项,并签订责任书。
(二)细化装备管理,实现完整好用。建立消防装备维护管理责任体系,落实器材装备使用制度、登记清查制度、日常保养制度、检查制度、交接制度,统一制作《车辆装备一览表》,落实一车一表、人手一册。
(三)细化场所管理,实现整齐划一。从标牌、制度、奖惩入手,逐步建立规范统一的库室场所。库室场所显著位置悬挂定位责任牌,时刻提醒官兵按规章办事,按程序操作。用制度强化日常管理责任落实,做到“用、管、责”于一体,开展“每周一星”评比活动。由每周值班班长对检查情况评比排名,对表现优秀的予以奖励,对相对落后的予以批评。
(四)细化安全管理,实现安全发展。
首先,教育内容要细化。使官兵认识到安全稳定对部队建设的重要性,认识到发生事故对部队建设的危害性,认识到抓好预防安全工作的必要性。
其次,教育针对性要细化。针对节假日期间人员思想易松懈的特点,要抓好各个节日前的安全防事故教育;根据季节变化的规律,要抓好季节性事故预防的常识教育;结合几项大的工作任务,要抓好安全工作不是中心影响中心、不是全局关系全局的责任意识教育。
第三,教育的时机要细化。要坚持将安全教育与日常工作紧密结合,将教育贯穿于每一件具体事、每一位具体人、每一个具体角落,做到有苗头及时提醒、有隐患及时消除,较好地克服无事不想事、出事搞整顿的被动式管理方法。
(五)细化执勤秩序,实现规范统一。细化执勤秩序是部队精细化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细化战备值班、交接班、战备教育、等级战备等制度,熟悉掌握各类灾害预案,确保重点单位灭火救援预案准确、规范、完整,修订及时。要细化勤务模式,规范接警出动、火场指挥、战斗编成、战评总结、战术研讨、重点单位预案、水源管理的方法程序。
(六)细化训练秩序,实现科学正规。官兵的日常训练占据了一日生活的大部分时间,所以细化训练秩序显得尤为重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严格贯彻落实《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业务训练大纲》,系统开展体能、技能、装备操作应用、“六熟悉”、战术科目训练和实战演练。每周制定《周训练计划表》,明确训练内容、场地、人员、时间、要求,明确参训率、合格率和优秀率,确保训练科学有效。
(七)细化工作秩序,实现严谨规范。设立工作目标运行图,细化全年大项工作,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工作措施、完成时间、责任人和完成情况,目标运行图统一上墙。将每周一例会制度、行政值班制度、会议制度、组织制度、中队工作登记制度作为细化工作秩序的重点内容,始终保持工作秩序的正规、严谨、有效。
(八)细化生活秩序,实现正规有序。从早操到开饭、从操课到晚点名,建立统一规范的生活秩序,让官兵知道什么时间干什么,什么时间不应该干什么。细化官兵的日常养成,从一点一滴抓起,使官兵做到操场上下一个样,营区内外一个样,最终实现部队管理教育水平的稳步提升。
一、消防部队在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部分人员尤其是领导的预算管理法律意识不强
有些部门、人员怕麻烦, 直接跳过预算审批环节, 找单位主管经费的领导强调种种所谓的“困难”, 要求领导直接审批。若领导对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平时经费收支中的预算意识不强, 就会直接审批, 使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变得被动, 导致经费支出的随意性。
(二) 影响消防部队经费预算执行的薄弱环节
1. 预算部门分散, 不仅有机关各部门, 还有各基层中队, 增加了预算管理的工作量。
2. 消防部队作战任务重, 各种火灾、抢险救援等突发事件给预算执行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3. 消防经费预结算系统在部队全体官兵中的普及、推广和应用还需加强。目前主要在财务人员中培训, 相关预算部门和经办人不会使用。
(三) 部队中财务人员的素质、理财能力亟待提高
目前, 从我国消防部队财务人员队伍的业务素质上讲, 尽管许多同志还是比较称职的, 但是仍有个别同志的个人业务素质有待提升, 这与消防部队内部对于加强财务管理的基本要求相差甚远。一是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一些单位对于财务干部的调整很频繁, 专业人才缺口较大, 整体知识结构有待完善。二是预算管理人员思想观念极其陈旧。部分财务干部仍然习惯于传统模式下的行为方式和计划经济思维, 只是着眼于按老经验办事情, 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三是管理人员文化整体层次偏低。尽管消防部队的财务工作不是高科技的工作, 但是财务管理特有的专业性和综合性都需要财务人员的素质、理财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完善消防部队经费预算管理的措施
(一) 要在消防部队内部全面树立“预算就是法规”的意识
用制度化的法律、法规来规范相关的财务管理过程, 进行财务管理的工作是一项有条不紊的系统性工作, 要统一完成好财务管理的相关工作, 必须要做到按章办事。第一, 要落实好经费计划的配套管理制度, 并且把一切支出经费纳入到计划管理, 始终坚持科学预算, 合理计划统筹, 统一按照经费的标准, 认真编制开支计划, 使相关经费的管理使用能够有章可循, 有据可依。第二, 在进行财务管理中始终要保证量入为出原则, 坚持收支相平衡的原则, 要认真严格地执行配套规章制度。第三, 要坚持履行其本级职能, 在相关集体理财这一大前提下, 认真做好行政监督工作, 各业务部门也要做好配套的督促工作, 充分地发挥好群众积极性。
(二) 强化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经费标准管理
要彻底打破传统的“标准和补助”这一模式, 走“标准和管理”这一新道路, 从管理中收获效益, 从管理中收获保障, 尽管现阶段标准的经费已有了一定幅度的提高, 但是其保障的程度仍然很低, 供需矛盾仍是突出。因此, 这就需要我们要加强标准的经费管理, 要走“标准和管理”这一新道路。把管理的基本目标转变到重质量、重效益。其实努力, 争取实现投入少、效益高的一种良性循环机制, 高标准地贯彻落实好经费管理工作。
(三) 切实加强消防部队经费预算的编制、分析和调整工作
要重视消防部队经费预算管理的指导性作用, 努力提升预算编制质量。部门预算是部队预算的基础, 各部门首先依据本年度工作的需求编制部门预算, 最后报预算管理部门汇总, 并要经过“二上二下”的上报审批程序。预算管理人员应认真做好了解本单位人员实力、车辆实力、资产数量、本年度工作计划等预算编制的准备工作, 本着“保障重点”的原则, 认真对所有纳入预算的资金进行年度安排。同时, 还应指导并控制好部门预算编制人员实事求是地认真地编制本部门的预算。
严格执行预算。一是要严格地执行相关预算科目和配套标准, 预算通过上级和相关业务部门的批复之后, 必须要严格地执行。务必防止超支预算、超过限额等情况发生。由于各单位财务账目并不一定能与预算的细目逐一对应上, 因此, 消防部队一定要坚持财务工作的一贯性。对待这类特殊情况要保持处理上的一致性, 注重科目以及总额控制的情况。二是在办理相关结算报销时, 对于手续并不完备、基本要素尚不齐全的, 相关部门要坚决地拒绝报销。而物资采购类支出, 一定要根据上级的批准的计划统一实行, 严格监控, 进行业务审核, 保证消防部队经费预算管理的科学化、高效化。
做好预算分析和调整工作。每个季度根据本季度的经费收支的实际结算, 做好季度预算执行情况分析, 对预算发生尚未发生的收支和无预算但需要发生的收支, 具体分析原因并及时上报党委会, 反馈信息。经党委研究讨论解决措施并审批后, 可进行相关的预算调整。预算调整后应根据调整内容在预结算系统中做相应调整, 确保预结算系统正确使用的一致性。
(四) 强调财务人员对预算的监督力度, 增强组织监督意识
1. 要完善好监督机构, 健全监督机制。要以上级机构的领导为主, 本级机构的领导为辅, 并且在业务上对上级领导机构负责。设置专门的财务监督工作岗位, 以保持岗位人员的相对稳定性和工作连续性。
2.财务管理人员要认真地学习好相关法规, 提高法制观念, 提升其财务监督工作的能力, 增强财务工作人员在监督工作过程中的自觉性和责任心。
3.上级财务监督部门要鼓励财务人员尝试履行其监督职权, 帮助解决在财务监督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努力营造良好的氛围。
4.各部门领导要努力转变其思想观念, 积极重视财务对预算的监督工作, 要把提高财务监督工作的实际水平提高到议事日程。积极组织财务人员列席对研究部队重大经费支出的党委会, 使得财务监督走向预算管理的前台。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程改革已经进行多年,作为肩负着学校思想教育的思想品德教师更应该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及时更新教育观念,了解新的课程改革对学科的要求,努力转变教学方法,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传授与德育教育相统一,切实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也只有切实把课程改革落到实处,才能真正为学校的德育工作保驾护航,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增添辉煌的一笔。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课程 教育改革
自教育部2006年规定,高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课调整为四门,将原来 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整合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前分列的“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整合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另两门思想政治课则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这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校第3次对思想政治课进行大的调整。此次高校思想政治课的调整既是适应高校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科研的需要,也是适应新时期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需要,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这一课程的建设。进人新世纪,面对新的国际国内形势,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成为事关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一项战略任务。
一、高校思想政治课改革的原因
1、教学方法守旧:重理论体系阐述,轻实际问题研究
思想政治理论课把理论知识的积累视为教学的“硬任务“,而把能力、素质的培养,科学人生观、价值观的真正树立视为“软任务”,单纯强调理论知识、观点的传授,而较少考虑方法的掌握、分析和思考能力的培养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这样培养的学生往往缺乏实践经验,对相关社会问题既不知其然,也不知其所以然,亦不能用积累的理论知识去分析、思考、解决问题。这样的讲课方式既不能引起学生学习的渴望,也不能进行师生之间良好的沟通,造成学习方式的单调和学习效果的低下。
2、教学手段滞后:重教师单向“灌输”,轻师生双向交流
长期以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大多是沿袭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基本特征是“一多一少”:教师讲得多,学生想得少,重教有余、启发不足。政治课授课的过程被形象地描述为“幻灯片一打,睡倒一大片”,很多教师过分依赖幻灯片,把授课过程等同于读幻灯片的过程;有的老师上课没有突出主题,脱离授课计划,把政治课当成故事课。有的教师以权威自居,尽管把教学内容设计得很好,但难以走进学生的心灵,导致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参与程度较低,削弱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制约和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
3、教学效果不理想 :缺乏实效性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上,不专心听讲的、不带教科书的、睡觉的、小声说话的学生大有人。归纳起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反映基本上有三种:一种是“全盘接受”,不动脑思考,上课不过是走个过场;一种是“部分接受,部分质疑”,这些学生有的能主动找老师探讨问题、抒发己见,有的则保留问题、心存矛盾;还有一种是“完全排斥”,认为所学的内容与现实脱节,没有意义。前两种是绝大多数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反映,后一种则存在于极少数学生当中。这都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很难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效果,缺乏实效性。
二、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第一,教学观念更新———以学生为本。大学生思维活跃,独立意识和主体性明显增强,对同一件事情往往有着自己的观点和判断,愿意在众人面前张扬自己的个性,喜欢与众不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尤其要注意到当代大学生上述思想观念的变化,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以学生为主体,首先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了解学生内心需求、兴趣爱好,合理调整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要体现尊重与平等。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学生的民主与权利、学生的个性、隐私与尊严等。遵循学生与教师平等的原则,将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要凸显教育的服务功能,以学生为教学评价的主体。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集中学生的智慧,反映学生的意愿,心系学生的利益,要以大学生喜欢不喜欢、满意不满意、接受不接受作为评价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否成功的重要尺度。因此教师只有把自己置于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参与对理论的思考、分析,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第二,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政治课教学应该突破传统的过分注重课本上的一些机械的,过于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框框,更加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知和内化,并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教师要主动去了解社会,去了解学生,并把课本知识有机的融入到社会生活,融入到学生实际中去,激活教材知识,用活教材知识,淡化机械的记忆,重视知识的内化,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和疏导,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健康的成长,也才能过到思想政治课所要实现的德育功能。鼓励学生大胆参与、积极参与、淡化机械和枯燥无味的课本知识,让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中去体验和感悟,从而达到对知识的认知,这不仅让同学感受到知识就在身旁、就在自己的生活中,而且对学生的道德行为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总之,注重对教材的“深化”“、细化”“、立体化”“、自主化”的研究,使普通内容哲理化、政治语言生活化、深奥理论通俗化。
第三,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注重社会实践。拿出一定的课时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改变过去“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被很多高校证明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塑造人灵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协同进行,使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结合起来,而大学生社会实践正是这种结合的最好形式。社会实践给大学生提供了接触社会、加深对社会认识的良好机会,使大学生全面了解社会,正确认识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通过与社会接触,他们在实践过程中去看、去问、去思考、去探索人生的真谛,知晓乡情、民情、世情、国情,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从而自觉拥护党的政策, 确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和价值取向,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们也自然提高了学习政治理论课的兴趣。
三、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时代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在原有学科基础上,经过合并重组,形成了一个新的学科体系。改革后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增添了许多新内容,更好地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接轨学生的专业实际。
一是增加了经济全球化与民族独特性的内容。当今世界经济格局最显著的特点是经济全球化,它既有可能形成国际范围内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又使发展中国家面临更严峻的挑战。目前开放社会的信息来源、传播渠道和内容多种多样,使人们不可避免地面对各种意识形态、社会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影响。因此,在新的教学内容上,增强了时代感和现实性,对于引导学生着重理解当今世界特别是当代中国建设和发展中面临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使大学生既有世界眼光,又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既能继承和弘扬本民族的优良传统,又能自觉融人世界优秀文化之中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二是增加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关口。这一时期,往往也是人口、资源、环境等矛盾突出、瓶颈约束加剧的时期,如果处理不当,就可能丧失发展机遇。这不仅会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而且会使我国的资源和生态环境无法支撑,同时也不利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此,以胡锦涛为代表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明确地提出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改革后的政治理论课教学增加这面的内容,对于引导学生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本质和核心很有帮助。
三是增加了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过30年的成长已日臻成熟,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但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近年来,由于发展不均衡、片面追求发展速度等原因,不和谐因素已经显现。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当务之急。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要引导学生认清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是我国长期持续发展的基础,引导学生面对利益多元化,坚持和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树立社会共同理想,努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增砖添瓦。
参考文献:
一、消防部队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保持部队安全稳定,事关部队长远发展的一项根本性、基础性工作,是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重要保障,也是全国公安消防部队两大工作目标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消防部队面临的安全问题也逐一凸显,绝大多数事故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往往是矛盾和问题不断积累、长期得不到解决的结果。
(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对安全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当前全国消防部队正开展“铁军”活动,按照部局要求,实行一体化训练,训练科目复杂,灭火救援任务繁重,尤其是高强度高风险的实兵、实装、实地演习活动频繁,发生安全问题可能性增大。器材装备更新换代,老装备超期到龄的多,突发性事故概率高;部队新装备性能熟悉掌握不够,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影响安全的不确定因素增加。新《消防法》颁布以来,消防部队承担各种急、难、险、重任务的扩展,部队遂行灭火救援、灾害事故、处置突发性事件等任务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应急性特点,对安全工作提出了更高标准,官兵执行抢险救灾任务和自身安全防护受到严峻考验。
(二)安全工作指导不科学。一是安全理念不科学。思
想观念与安全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忽视从整体上加强安全基础建设,不善于依靠部队建设的良好时机进一步抓安全工作,缺少精细化的科学管理,导致安全工作精力投入很大,可质量效果不高。二是工作思路不科学。有的领导机关就安全抓安全,缺少综合抓系统防的思路与办法,没有把安全工作与部队正规化建设、军事训练、后勤和装备保障有机结合起来,在部队全面建设中打牢安全基础。三是制度安排不科学。突击式、运动式和亡羊补牢式的工作指导比较多,不善于从政策法规制度上研究解决问题。法规制度规范基层部队比较多,不注重落实跟踪;四是责任不明确。安全工作齐抓共管的多,实际运作存在着职能交叉、职责不清、关系不顺等问题。五是方法手段不科学。一些单位主要靠行政管理,靠查、封、堵来抓安全,没有把教育训练、法制规范、心理调适、奖惩等多种手段综合运用起来。
(三)安全工作不落实。一是态度不端正。部分干部骨干缺少事业心责任感.在职不尽责、安心不尽心,对官兵失察失管。二是管理能力弱。基层干部多数是出家门、进校门、入营门,既缺少当兵的经历,又没有系统的管理培训,不愿管、不会管、不善管的问题比较突出。三是制度不落实。尊重制度、遵守制度,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和根本。制度建设的突出问题,就是制度形同虚设、制度因人而异、制度欺软怕硬、制度朝令夕改。有的对法规制度采取自由主义态度
和游击习气的做法,执行制度凭兴趣、靠经验,甚至跟着感觉走;一些单位执行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干扰比较多,尤其存在权高于法、言重于法、情大于法的深层次问题,使法规制度失去了应有的执行力和约束力。四是作风不扎实。一些基层干部自身要求不严、作风漂浮,热衷于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没有在深入实际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上下工夫。
二、做好事故防范工作的对策措施
做好新形势下安全管理工作,必须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坚持提高战斗力为标准,实行预防为主,加强安全建设,为部队全面建设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一)强化安全理念。只有克服和纠正思想认识上的偏差,才能从源头上把握安全工作的主动权。一是引导官兵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基本规律,明白思想松懈、工作疏忽,就会酿成事故的基本道理。做到越是安全的时候越要保持高度的警惕;二是引导官兵从近几年来,全国消防部队发生的事故中汲取教训、从以往的工作失误中增长智慧,防止和克服侥幸和麻痹心理;三是引导官兵认真研究新情况新问题,认真分析大环境、大背景带来的考验与挑战,严格查找思维方式、方法手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差距。做到思危于未行、防患于未然;四是引导官兵牢固树立大安全、大管理的观念,自觉站在部队建设全局上把握安全形势,从总体稳定中看到局部的不安全因素,从具体工作查找不安全的原因,始终绷
紧安全稳定这根弦;五是引导官兵积极学习创新理论,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拒腐防变能力,从思想深处解决“为谁服务”的问题,打牢一心一意干事业、尽心尽力作奉献的思想根基。
(二)严格管理教育。加强官兵安全能力素质的教育,是从源头上筑牢部队安全根基的治本之策。一是要把安全教育纳入部队思想教育、军事训练体系,做到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深入开展学法规、用法规、守法规活动,努力提高官兵条令素质和法规观念。二是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广泛开展安全常识教育,帮助官兵掌握排除各种隐患的本领。三是要抓好干部安全基础教育培训,开设安全科学、安全防范和安全管理等培训课程,打牢干部安全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四是要抓好部队安全训练,采取定期培训、专业训练和日常训练相结合的方法,重点加强干部骨干安全防范能力的培养,着力解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应急处置能力。
(三)落实制度规定。制度落实,是确保部队安全稳定的根本,是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基本依据,必须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首先,要严格领导负责制。坚持严下先严上,把领导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具体化,实行科学的层次管理,形成按级负责、按职尽责的责任管理体系,重点加强事故报告的执法监督,严肃查处迟报误报谎报的问题。其次,要加强督导访查。突出安全管理工作落实情况的检查,着重对落实安全法规制度情况进行查纠讲评,从根本上解决规章制度不
落实,管理秩序不正规的问题,努力实现安全管理的制度化、科学化和法规化。
(四)完善工作机制。要构建安全责任机制,把安全责任和任务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岗位,分解到一人一岗,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心协力抓安全的局面。建立预防预测机制,搞好经常性风险预测,尽可能把不利因素分析透,使可能发生的危险因素都在掌握之中,打好安全防范主动仗。建立安全训练机制,认真拟定训练计划,精心选择训练内容,严格组织安全训练,切实提高官兵规避风险的能力。建立督导激励机制,加强检查、认真讲评、赏罚结合,把安全工作与主官政绩、个人评功评奖、提拔使用等紧密挂钩,确保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建立应急处置机制.成立应急组织,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训练,提高官兵应急能力,最大限度减少安全损失。
三、当前消防部队安全防事故工作重点解决的问题 当前,消防部队安全防事故工作,必须抓住主要矛盾、突出重点问题,把握关键环节,才能推动部队建设安全发展。尤其要抓好以下几个重点:
(一)狠抓车辆安全管理。要采取刚性措施,严格“八小时以外”、双休日、节假日车辆安全管理,除执勤值班车辆外,实行车辆封存,严格控制非公务用车。要强化执勤训练和灭火救援过程中的行车安全,在组织试车、接警出动和返回途
中,必须有干部跟车,时刻进行安全提醒。要加强驾驶员队伍的教育、训练和管理,严把驾驶员入口关,对现有驾驶员分期分批进行复训考核,考核不合格的一律取消驾驶资格,切实增强自觉遵章守纪意识,提高驾驶技术水平,从源头上杜绝无证驾驶、酒后驾驶、疲劳驾驶、超速行驶、私自出车或借用地方车辆、强行超车和带故障行车。
(二)狠抓执勤训练安全管理。要严格执行《公安消防部队作战训练安全要则》和《公安消防部队抢险救援勤务规程》,落实灭火救援现场警戒措施和安全员制度,强化接警出动、火情侦察、作战行动等各个环节的安全管理。要强化训练科目的安全措施,科学合理安排训练内容、强度、时间和地点,严格落实干部跟班作业、训练前安全教育、训练中安全防范、训练后安全讲评等制度,加强对场地、设施、器材的安全检测,对容易出现安全隐患的部位和环节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要加强安全训练,使官兵掌握各类灾害事故处置规程和安全行动要求,熟悉车辆装备的适用范围、技术性能、操作规程和维护保养要求,提高官兵观察、分析、判断和处置险情的能力。要加强个人防护,配齐配强个人防护装备,落实保障措施和遂行作战制度,建立与医疗单位抢险救治协作机制,确保受伤官兵得到有效快速救治。
(三)狠抓机关和大队安全管理。要严格机关、大队和直属单位的管理,坚决防止“灯下黑”。要突出重点环节、重点
【浅谈对消防部队精细化管理工作的认识与思考】推荐阅读:
浅谈消防部队正规化管理工作11-27
浅谈如何加强消防部队军粮供应管理工作11-05
消防部队给养管理06-09
基层消防部队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06-15
浅议消防部队车辆安全管理11-05
消防部队转业申请06-02
消防部队致辞范例09-19
公安消防部队纪律条令07-22
公安消防部队现役编制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