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类专业实习报告(通用9篇)
声明本文档是个人所著如有部分语句与他人雷同实属巧合!!!!!!
一、见习目的:
1、通过本次见习让我从理论高度上升到实践高度,更好的加深对机械电子这类专业的认识,为题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2、本次见习让我对以后的学习重点有了初步的认识!
二、见习时间:2012年5月13日 星期六
三、见习地点:
樱花五金厂,菏泽齿轮厂
四、实习内容:
本次实习主要参观樱花五金厂,菏泽齿轮厂,了解这些企业工作环境,熟悉机械加工流徎,对这些企业有初步的认识。早晨7点钟同学们早在哦啊的就来到了学校东门,班委们很快地整理好队伍,我们竟然有序的分成了几队。系领导十分重视这次见习,多次强
调参观秩序,重点嘱咐我们不动手的时候不要动手,安全第一!机械如同老虎,一不小心就会出现事故。我们大家听得也十分认真,7::30班
主任带领我们上车,长长的学生队伍直奔工厂!
第一见习地点:樱花五金集团
此企业主要生产生活及工业五金,首先在工作人员的带领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1-
下,我们参观了该厂的排钉分厂。经过排钉分厂负责人刘总的一翻介
绍以及几点要求,我们向车间走去。厂房的大门上写着“制造优良产
品,塑造良好形象,认清形势,坚定信心。”进入厂房内,只能听到
及其的轰鸣声,工人们在这样一个嘈杂的环境中辛勤的工作。厂房中
间部分摆着两排拉丝机,机械转很快,工人们必须时刻都集中精力拉
丝零部件以及冷却池。每台拉丝机上都悬挂着3——4张操作表和注
意事项,以规范操作。厂房里的布局有材料库、模具库、几何测量室、保养区、限制区待验区,这些布局表明了这些排钉生产所需的各道工
序。
然后我们参观了仓库储备车间。工人师傅们正在紧张的包装产品,他
们的生产口号是“责任、创新、求实、成事”。进入厂房内,最先看
到的是宣传栏,里面有企业文化内容,工作注意事项等内容。这里是
不同排钉加工区,分布着好几条加工生产线。
最后我们参观了表面处理分厂。其暂存区很大,但摆放并
不整齐。工厂外,我们看到了一小片露天仓库,摆放着一些将要发货的产品。这次见习主要了解了排钉生产流程进行一个大致的认识。
第二见习地点:菏泽齿轮厂(新厂区)
本厂主要加工机械齿轮,以及几种连接键,此厂棣属于山
东重工集团。进了工厂我们直奔生产车间,车间负责人首先给我们介
绍了齿轮生产概况。其次我们自由参观,我和几个同学先去了冲床师
傅们都在认真工作。在机器的轰鸣中我深深的意识到生产责任的重
大,也体现了厂房上的几个大字:认真生产,安全第一!接下来我们
走到车床旁边,向工人师傅了解到一些相关知识,才发现课本上的知
识确实需要得到一线实践!必须滴。。在这里每个人工作都十分严谨,认真测量每次数据,精心调试每台机器,一丝都不敢马虎。多么可敬的敬业精神,在我国没有工人师傅哪来我们的幸福生活啊!向你们致
敬!
随着队伍我们走到了最后一道工序精加工,一台一间房子大小的设备
真让人震撼!(我当时在想如果我现在会操作它多好啊。。)参观完了
车间之后,天气突然转变,淅沥沥下起了小雨,不过我们还是激情满
怀的上了公交车---准备回校!一路上我们都在谈自己的深刻体会,很庆幸自己是学机械的一员,因为我们有无数个可能去创造设计更有
价值的设备。呵呵呵。。
五、见习体会:
回想自己的见习过程,颇有体会。在见习过程中我们学
到了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是自己更了解这些企业,更接近社会。了解了工业生产的相关流程,如何保证企业的发展在这次见习过程中
自己对看问题的角度,思考方式都有了改观。这与实践密不可分,又
一次感受充实,感受成长!工业是经济发展的命脉,而机械是工业的灵魂,我们必须好好学习当前知识。重点掌握专业核心,这样才有可
能在以后的工作中施展才华,有所作为!
总之这次见习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经验,还培养我们吃苦耐劳的精
神和严谨认真的作风。他充实了我们的知识,让我体会到实践是真理
检验的标准。同时这是我大学生活的一笔宝贵的财富,对以后的学习
和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菏泽学院 蒋震机电工程学
院11级机械电子四班
张XX
月24日星期四
关键词: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安全教育
高职院校重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使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可以适合时代发展的潮流, 因此, 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 其实践教学应贯穿于整个高等职业教育的全过程。由此可见, 安全问题不容回避, 要完成实践教学, 就存在实践教学的安全问题。实践教学要达到“无危则安”, “无损则全”的目标要求, 就必须首先搞好实践教学中的安全教育。
一、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安全是企业生产永恒的主题, 近些年来, 随着一些重大事故的发生, 社会各界对安全生产的呼声日益迫切。国家为了规范企业行为, 出台了《安全生产法》等安全生产法则, 并且加大了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力度, 提出“安全生产, 警钟长鸣”的口号。企业为了保证安全生产, 规定大量的规章制度, 并提出:“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安全才能生产, 生产必须安全”等口号。一方面是加强企业的安全管理, 另一方面是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 从以上可以看出:无论是企业还是职工, 安全意识是企业文化的重中之重。
重视学生的安全教育, 不仅注重国家安全法则等理论知识的教学, 更注重在实践教学中对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在工程训练中, 引用了企业的安全管理模式, 每一工种都有《安全操作规程》, 每一岗位都有《安全责任制》, 让学生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实习, 在训练中营造安全生产氛围, 增强学生在生产中的安全意识。
由此可以看出, 安全教育是全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内容。特别是在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工作中, 安全教育是保证学生实习质量的前提, 是学院产学结合培养人才的前提, 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二、安全教育的具体实施
1. 思想上高度重视。
召开安全教育大会, 目的是解决思想认识问题, 这是一个难点, 涉及到实践教学主体的灵魂深处。推行安全“互动式”教学法, 克服课堂教学中单一的“你教我学”、“你讲我听”、“你写我抄”的教学模式, 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 也可以进行监督教育法, 在实践中, 不一定人人都会遵章守纪, 必须进行安全监督。再如示范教育法, 身教重于言教。除此之外, 应重视情感教育法、思想安全教育法等。尤其是思想安全教育法值得注意, 在日常生活中, 有许多工伤事故的发生, 既不是员工安全技能缺乏, 也不是作业环境恶劣, 纯粹是责任者思想上麻痹大意造成的。思想虽然看不见, 摸不着, 但它可以通过语言和行动表现出来, 只有思想上重视安全, 安全管理上的一系列措施才能得到有效地贯彻落实。
2. 工装的安全要求。
工作前穿戴好劳保用品扎好袖口, 女生头发应扎起, 盘在头上, 帽子压住, 女生不能穿凉鞋与高跟鞋, 男生不能穿拖鞋、短裤进入车间。并且讲清楚原因, 这样才具有说服力, 让学生容易接受, 才自愿去遵守。如:为什么必须穿工作服操作, 穿其他样式的衣服由于袖口的缠绕, 衣服下摆的拉扯而发生人身伤亡事故。女生不许穿高跟鞋操作机床的原因是:机床的操作台均为木条钉成, 以防止机床漏油后, 通过人的身体传给大地, 产生触电事件。所以, 操作者站在木质踏板上面操作才是安全的。但是, 为了有利于铁屑滚落到地面, 木踏板的木条之间有间隙, 若穿高跟鞋操作机床, 将会产生卡住现象, 具有不安全性。学生操作机床时, 不许戴各种项链, 手腕上不许佩戴钥匙串等。否则, 那也是非常危险的, 也将会引起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
3.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防患于未然。
机械类专业的学生实习时不外乎车、铣、刨、钻等机床操作, 学生第一天进入车间实习, 指导教师首先介绍实习工种的位置, 布局, 引导学生进行安全、纪律的思考, 最后进行讲解并再次强调;其次, 指导教师介绍量具的使用以及设备的名称, 作用, 引导学生思考使用时注意事项, 并通过示范操作再次强调安全与纪律;最后指导教师根据本实习工位的工作特点, 介绍安全作业规程和职业道德要求。并要求学生将挂在墙壁上的安全操作规程自觉的看一遍, 将主要的内容熟记, 防止学生在操作时的盲目性和违规操作的可能性。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用车床的卡盘扳手夹紧工件时, 其扳手一定要随手插入, 随手取下, 以免启动机床时, 扳手被带飞而伤人。更不能用手去抚摸转动的工件, 刀具, 机床零件, 以防止手被割伤, 或者被卡主而造成伤害。需要测量工件尺寸时应停车测量, 不能边开车边测量工件, 也不能车未停稳就去测量工件, 避免撞飞量具, 造成量具损坏或使自身受到伤害。
4. 清扫机床时的安全要求。
学生在下班前清洁机床以及周边卫生时, 应停止操作后才能清扫机床。工作结束后, 应关闭机床, 切断动力电源, 将刀具工件从加工位置退出, 将刀具附件测量工具擦净后分置。
清理所有切屑, 并按切屑的种类分别放入指定的废物锅中。擦拭机床, 在导轨面上涂防锈油。关闭照明灯, 切断电源。
关键词:高职;顶岗实习;毕业设计;机械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32-0141-02
近年来,我院实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是让学生熟悉岗位职责和生产流程,掌握工作方法,理解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和提升职业素养,增强就业适应性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毕业设计是大型实践教学,是学生把在校所学各种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但是,目前实行的顶岗实习对毕业设计的进行有着较大影响。
一、毕业设计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院机械类专业含机电、机械、数控、模具、汽车等相关专业。目前,毕业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种:
1.关注点不一样,学校和学生意见分歧
由于教育行政部门每年都要对毕业论文(设计)进行抽检评优,所以学校很紧张,万一结果不好,影响学校的声誉。但现状是,机械类专业绝大多数学生从第5学期中后期开始进行顶岗实习,而且大部分从事的是机床操作和产品检验、包装等工种,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与“设计”无缘。少部分学生在产品销售岗位实习,还有部分在售后服务岗位实习,与“设计”关系都不大,学生看不到毕业设计对他们将来的工作有多大作用,他们更关注的是就业。因此,没有太大的动力去认真地搞毕业设计。由于学校对老师有要求,老师本意当然想认真地指导学生,可是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不能与老师经常见面,有的根本见不了面,只能通过电话、网络沟通,学生上网不便,邮件也说不清楚,老师只能过一段时间督促一下,指导效果大打折扣。
2.毕业设计所需信息和资料难以搜集,影响进度
毕业设计阶段,学生都在企业顶岗实习,企业没有专门的提供给学生的图书馆、机房、网络、实验室等毕业设计所必须的基本条件。学生对相关专业资料的搜集、分析、利用等能力相对较弱,这些资源的缺乏令学生在选题、开题和具体实施阶段显得无从下手,只能胡乱参照往年或网上资料相关题目。例如,机械类专业学生中期检查交上来的题目大多是轴类、箱体类、圆盘类零件的加工工艺及数控编程、各种零件的模具设计、各种普通机床经济型数控化改造、电梯和机械手、水位、各种生产线等的PLC控制、机床夹具设计、机械设备的故障诊断与维修等等,题目有的大而空,有的是课程设计内容,有的是教材上的实例。学生撰写论文时参考教材或网络公开资料过多,没有什么数据支撑,也没有什么自己的观点和实际作品,谈不上论文的质量及学生水平的提高。
3.学生方面的原因
江苏省这几年的高职招生,有提前单招,有注册入学,还有中职对口单招,最后,通过真正参加高考录取的考生,所占比例已经较少了。即使是这些学生,录取的分数也很低。而且,江苏省录取的总人数已经超过了报考学生总数,基本上只要想上学,都能上。所以招进来的学生的知识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高,水平和能力又参差不齐。
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时间重叠,绝大部分学生是自己通过人才市场选择的实习企业,岗位要求学生和正式用工一样的工作时间和强度,学生每天上8小时甚至12小时的班,有的企业两班倒,有的三班倒,没有精力再去搞毕业设计。[1]
另一方面,在学校的前两年,也没有好好学习专业知识,造成很多学生不知道毕业设计要做什么,怎么做。老师给学生的课题 ,学生做不了,学生自己定的题目,又很不恰当。勉强写出的论文不规范,文字欠通顺,表述设计意图和设计方案逻辑性不强,质量很低,有的直接抄袭论文或干脆购买,没有起到培养综合能力和科研水平的目的。
4.指导老师方面的原因
由于学生多而专业教师少,教师的指导工作量过大,一般平均每位专业教师要承担十多个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学生远在四处各地,老师无法對学生进行细致、系统和及时的指导和检查[2]。而且本身又有繁重的教学工作,老师的精力跟不上。另外,各个学校重点关注的是招生就业,使得老师可能不太重视毕业设计工作,不愿多花时间与精力。
从教师本身来看,高职院校的年轻教师很多是刚从学校毕业的,没有实践环节,只能照本宣科;年长教师,没有知识更新的再教育环节,对新技术不太了解。老师自己实践水平不高,给学生的选题,为回避实践环节,很多选择了与工程实际相脱离的综述类题目或计算机仿真题目。这些都使毕业设计指导工作难度增大,难以保证质量。
二、对策分析
1.提前启动毕业设计工作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将各主要专业课程向前两学年转移,减少第三学年的计划课程。第五学期初开始毕业设计,包括落实任务、查阅资料,掌握毕业设计的基本程序、要求,完成毕业论文的总体框架设计。学生在校完成毕业论文总体框架后,到企业、实习基地边实习边做毕业设计,更有针对性,学生不再感到茫然。
2.充分利用毕业顶岗实习
到用人单位进行半年以上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突出高职教育特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举措。
这几年,我院机械类学生的顶岗实习已提前至第5学期的下半学期,由于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较旺,所以,绝大部分学生自己都能较容易找到相关实习岗位。学生带着各自初拟的毕业设计课题,分散到不同地方、不同部门进行毕业实习,这种分散实习的方式不会影响企业的生产秩序,比较容易被企业接受;还有部分学生,在第3或者第4学期已经选择了进入与学校签有合作培养协议的“订单班”学习,我系有“上海鸿得利”、“富士康”、“亿滋”、“无锡松下”等众多订单班,学生完成基本专业知识学习后直接进入这些单位顶岗实习。
毕业设计的内容与实际所从事的岗位联系,如果与初拟的框架有冲突,可再作研究内容和方法的调整,甚至重新开展课题研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3.校企共同指导
学校自己聘请公司的技术人员做企业兼职指导教师,实现校企共同指导毕业设计[3]。校内指导教师主要负责毕业设计规范化指导,负责过程管理,制定毕业设计流程,对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对后期的毕业论文的撰写进行指导和审核。保持与企业指导教师、毕业生的联系与沟通。企业的指导教师负责具体的技术、内容指导,提供企业相关资料以及学生与实习企业合作环境的协调。学校应支付企业导师一定报酬,同时,企业导师参与答辩要占到一定比例。
我院建立了顶岗实习管理平台,要求学生顶岗实习期间至少每周写一次周记,每个周记提出一个工作问题,解决一个工作问题,学习一个工作中需要的新知识点,详细记录,并报告指导教师,指导老师进行点评、指导,随时关注学生动态,及时解决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另外,学生还要完成手写的实习报告,也按周填写,学生的企业指导老师,对学生一周的工作进行评价、总结。
4.丰富毕业设计课题来源
(1)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此类型题目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原因主要是近几年学校科研环境的改善及本系教师队伍的完善,科研项目逐渐增多,项目层次包括院级、市级、省级、国家级。
(2)依托技能竞赛及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开展毕业设计的实践活动[4]。鼓励学生积级申报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参加大学生机械设计大赛、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汽车维修、汽车营销、数控操作大赛、大学生创业大赛、职业规划大赛等。毕业设计开始时间可以依据竞赛时间进行调整,毕业设计可以以综合性竞赛项目实物作为成果,由竞赛辅导教师兼任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对学生在前期创新过程中的作品进行完善和理论升华。通过技能竞赛学生熟练了技能,树立了竞争意识、团队意识,更尝到了学习技能、精通技能的甜头。
(3)学生自己确立的课题。题目主要来自毕业顶岗实习或者将要就业的单位,收集与实际工作相关的资料,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毕业设计题目。这说明学生下企业顶岗实习为毕业设计的选题提供了大量的专业实践机会。对于部分搞不了设计的学生,要求他们将实习体会写下来,形成实习报告。
(4)模具、数控、机械、机电专业跨专业整合,开展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毕业设计课题探索,使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5)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学生参与教学课件的制作,如机械设计基础、液压与气动技术、夹具设计、数控编程、模具设计等课程中的动画、视频的制作。既巩固了所学专业知识,又熟练掌握常用软件的操作,为将来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6)不断完善毕业设计课题类型,开设毕业设计指导课程。经过这几年的实践总结,我们大体上把机械类高职毕业设计的类型分为以下几类,同时,我院已开设指导毕业设计的相关课程或讲座。
1)工艺夹具类。此类主要完成各种零件的加工工艺编制及加工零件所需夹具的设计。
2)数控编程类。主要完成零件的加工工艺编制及数控编程,可以和机械设计类结合,以团队的形式,完成机构的设计、机构零件的数控编程、加工。
3)注塑、冲压模具类。主要完成各种注塑、冲压模具設计。
4)机械设计类。减速器、机器人、机械手、各种泵、控制装备、农业机械、汽车、液压系统及各种设备的设计。
5)机床类。机床主传动系统及进给系统设计、钻床、铣床、组合机床设计,也可以利用学校的金工实习车间进行各类机床的拆装、测绘训练。
6)机械类课程图形库、动画库、试题库建设。
7)机电一体化类 普通车床数控化改造及各种设备的PLC控制系统设计。
8)机电设备或生产线故障分析与诊断。
(7)答辩形式多样化。答辩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答辩地点可以选择校内的多媒体教室、实训室[5],也可以搬到校外学生顶岗实习的企业现场,邀请企业指导老师、技术人员、学生的同事一起参加答辩;答辩形式可以是陈述性答辩,也可以是作品展示性答辩;团队项目,可指定一人进行答辩。要保证各类形式如实习报告类、调查报告类、市场调研类、创业计划类、售后报告分析类、设计类都可以参加答辩。
三、总结
根据上面分析,现在的毕业设计质量较难保证,而现有国情下高职毕业设计暂时无法替代。但是,毕业设计也应随着形势的发展进行较大程度的改革,否则,不能发挥起应有的过渡桥梁作用,有以下几点值得思考:
(1)是否能强化课程综合实训和课程设计,淡化毕业设计。例如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结合CAD/CAM课程进行综合实训;液压与气动技术、机械制造基础、PLC等进行课程设计;数控编程与操作理论课程结合实训进行典型零件的数控编程与加工训练。这样的训练更扎实,更有实效。
(2)毕业设计过程要增强学生对毕业设计的认识、让学生明确其目的和意义。
(3)毕业设计是一个综合训练的环节。完整的毕业设计过程应该包括专业实习、文献检索、题目选择、资料收集整理、大纲拟定、试验数据获取、理论计算、论文写作与论文答辩等环节。这些环节能使学生受到完成一个实际项目所必需的综合基本训练,对学生将来的工作和可能情况下的深造意义非凡。
(4)为了创造良好的实践环境,学校应有针对性地建立毕业实习基地和毕业实习专用实验室。
参考文献:
[1]黄绘.对高职毕业设计(论文)存在问题的反思与建议[J].广西教育,2013,(9):115-116.
[2]卢艳,邢晓林,刘鹏超,等.高职机电专业校企合作平台下毕业设计的改革与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3,(8):29-30.
[3]王文涛,冯华.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论文)改革与创新的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12,14(10):30-32.
[4]谢宝智,潘安霞.高职机械类专业校企合作毕业设计新模式的建立[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6(2):41-44.
[5]王颖.数控技术专业学生毕业设计质量提高方法探究[J].电子测试,2013,(22):211-212.
男 23岁 江西人
学历: 本科
工作年限: 应届毕业生
期望薪资: 3000-5000元
工作地点: 上海 - 嘉定 - 不限
求职意向:机械工程师 | 机械制图员 | 机械设计师 | 质量管理员 | 家教
学习能力强 诚信正直 责任心强
教育经历
6月毕业 江西理工大学 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
证书奖项
证书名称:全国计算机二级证书 颁发时间:5月 颁发机构:教育部考试中心
自我描述
本人性格开朗,能和同事融洽相处。
yjbys
性别: 男
年龄: 31 岁 身高: 175CM
婚姻状况: 已婚 户籍所在: 贵州
最高学历: 大专 工作经验: 3-5年
联系地址: 贵阳
求职意向
最近工作过的职位:
期望工作地: 贵州省/贵阳市
期望岗位性质: 全职
期望月薪: 面议
期望从事的岗位: 电力工程师,机械制图员,机电工程师,电气工程师
期望从事的.行业: 电子/半导体/集成电路,电力/水利/新能源
技能特长
技能特长: 维修?管理?安装?机电?弱电?给排水?配电房高低压都有丰富的经验。电脑CAD,Office等,操作熟练;
教育经历
贵阳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大专)
起止年月: 9月至7月
学校名称: 贵阳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专业名称: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获得学历: 大专
工作经历
贵阳监理公司 - 水电监理
起止日期: 10月至月
企业名称: 贵阳监理公司
记得曾经有人告诉我,金工实习是没有意义的,我们不是机械类的学生,参与了金工实习也学不到什么。
于是我就带着这个疑问走过了这次实习。果然,这样一个短期的金工实习,不能让我真正学会任何一样工艺的制作,但是,它却给了我一个机会去体验一种不同的生活,并且我了解到了各种工艺的制作要领和基本技能等,在实习中还可以将旧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加深了对其的进一步理解和记忆,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从工人师傅那里学到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
在我们所参与过的实习课程中,比较危险的可以算是车工了。面对着这样一个工件高速转动,同时带有利刀的机器,要不断地防止铁屑飞溅到脸上,还要注意观察工件的车制情况,同时要切记衣服或者其他身上的东西不能缠绕到工作的机器上,实在是有一定的难度。当然老师也提醒我们要带上眼镜或者面罩来保护自己。我们车工的任务还是比较简单的,只需要把已经制作好的圆柱工件下料的一头按要求车制成一个带槽的球体。刚开始的时候,要先制作推刀槽,只需要计算好刀的进退距离,然后按照计算的结果推进刀就可以了。但接下来的切削球体就很让人痛苦了。要求左手控制纵向推进,右手负责横向推进,又要注意两手的速度不能一样,要按位置变换,还要注意要分别匀速。
由于我是新手,对机器的操作不熟悉,两手的配合也不够好,我在切削球体的时候,几次切削深度过大,差点造成了工件的损坏。上午的学习内容基本是练习使用机器,尽量熟悉工序手势。到下午上班的时候大家才开始正式地投入到工作中去。虽然我做得很不顺利,但最后还是把第一个球体切削出来了,只是表面的粗糙度很大,而且切削纹很不均匀,偏移很大。我很不满意,而对于工作的熟悉度又增大了,时间也还有很多,于是开始第二个球体的制作。在制作这个的时候,手的配合程度加强了,对工件的把握也高了,虽然用的时间比前一次要短,但是出来的成品明显比前一个好。我的心里倒是相当高兴。
通过前两天的工作,我倒是体会到了金工实习的一个重要感受:累。钳工都是手工的,所以我是整个手臂包括手指都酸软疼痛;而车工的时候,全天都是站姿,由于担心随便移动会控制不好机器,而造成加工工件的损坏,所以无论是上午还是下午,只要我是站在开动的机床旁边,基本都是一个站姿保持到底一动不动的,一天下来,脚都肿了,走路的时候一踮一踮的。但在最后看到自己一天的劳动成果时,又会觉得很满足。虽说过程很累,但是却让我受到了一种锻炼,一种考验。锻炼的是自己的身体,考验的是自己的意志力,不管怎么说,通过这些劳累练习,我反而感到自己正经历着什么变化。虽然上大学以来我一直都在变化,但这一次是我真真正正感受到的,辛苦和劳累,汗水与欢笑,一切都那么真实那么丝丝入扣的撩拨我的记忆,让我真的为拥有这些经历感到深深的骄傲和满足。
相对来说,我自己比较喜欢的就是学习模具cam制作软件。看着那些线条在自己的操作下,通过软件的预定程序不断地由线条生成固体,再经过修改,生成曲面,最后通过模拟生产过程,把它在加工中的全过程播放出来,看着它由一个模块,在铣刀的切割下,一点一点地变成一个模具,心理很是有种满足感。想起一个工件的制作在实际中可能需要经过很多工序,并且由于其中某部分的形状比较奇特很难制作而使制作出来的成品不合要求。而通过电脑的模拟程序,就会更容易更直观地看到整个生产过程,同时对于工件在制作中可能遇到的情况都可以进行模拟,人们就更容易掌握制作时要注意的情况,进行相应的修改,使最后的成品更尽善尽美。我就很为科技的发达带来的好处而感叹。
顶岗实习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通过顶岗实习, 学生能够尽快将所学专业知识、岗位技能与生产实际相结合, 实现在学期间与企业、与岗位零距离对接, 帮助学生树立起职业理想, 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练就过硬的职业技能, 从根本上提高高职类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目前, 很多高职学院均将顶岗实习作为专业核心课程。
本文研究了高职机械类专业学生顶岗实习面临的问题, 提出了顶岗实习教学环节的操作方法。
一、机械类专业顶岗实习教学环节设计
以2012届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21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 通过顶岗实习情况的统计分析, 研究顶岗实习的时间、地点安排、需要完成的实习任务、实习上交材料要求, 并提出在顶岗实习教学环节设计方面的经验与方法。2012届毕业生的具体情况为:大多数学生都已经签订就业协议, 并且已经按企业的要求, 赴企业工作, 少数学生自谋职业或者准备参加专升本考试。
结合上述实际情况, 制定了如下顶岗实习的原则:委派8名教师负责该专业的顶岗实习工作, 每名教师最多指导30名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已到企业报道的同学, 顶岗实习安排在所在单位, 结合企业对毕业生分配的实际工作开展进行;其它已签订就业协议, 还未到企业报道的同学, 结合今后所从事的工作, 自行安排;不能自行安排实习地点的同学, 可以提出申请, 由学校联系实习单位。具体操作中, 171名学生赴就业企业开展顶岗实习, 45人自己联系了实习单位, 多数是和专业联系紧密地机械加工类企业和钢铁企业。没有同学提出申请由学校安排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教学环节一般应该包含毕业论文撰写环节, 毕业论文和顶岗实习任务同时开展, 专业要求毕业论文内容和顶岗实习内容相关, 对于较难实现的, 也可以由指导教师指定题目。学生在实习中注意观察, 找到论文写作的方向, 搜集资料, 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完成论文, 这样可以使论文避免抄袭, 做到有的放矢, 提高论文质量。
学生在顶岗实习期开始前应完成以下工作:
1) 接受学院系统、全面、仔细的顶岗实习培训。通过培训, 弄清顶岗实习开展的步骤、方法、要求等, 每名学生都应明确实习的全局性安排、时间进度及上交材料的要求。2) 完成并上交校企合作学生顶岗实习协议。协议格式由学院或系部统一制定。学生自行打印后, 填写自己信息, 与所在实习单位签订实习协议, 如多人在同一企业实习, 可集中填写后与企业签订1份协议, 完成后上交指导教师。3) 领取学生顶岗实习手册。学生顶岗实习手册由学院统一印制, 每名学生离校前领取一本。手册主要内容包括顶岗实习基本信息、顶岗实习周记、顶岗实习总结、实习考核与评价等。
学生在顶岗实习期结束后应上交以下材料:
1) 完成顶岗实习手册。填写顶岗实习基本信息, 包括学生的联系方式和实习企业的基本情况、实习主要任务等;按实际实习时间完成顶岗实习周记;撰写顶岗实习总结报告;由企业指导教师和学习指导教师填写实习考核与评价等内容。
2) 完成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格式要求符合学院或者系部制定的要求。实践中, 顶岗实习总体效果良好, 学生在各自的实习岗位上得到了实际锻炼的机会, 加深了对本专业课程的理解认识, 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虽然实习岗位各异, 但因为都结合了学生今后工作, 所以学生的实习积极性很高, 实习态度较好, 从指导老师在实习结束后到实习地点进行毕业答辩的情况看, 各企业对学生普遍反馈较好。实习企业指导教师填写的反馈表中, 各项指标填写优、良的较多。证明专业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生产单位的肯定。绝大部分学生能够结合工作岗位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工作。毕业论文原创性较高, 部分论文有学生对某一专业问题的见解和创新点。
二、机械类专业顶岗实习教学环节设计的思考
顶岗实习不少于一个学期 (半年) , 实际操作中, 绝大部分学生往往在第五学期中后期就陆续开始到就业单位开展顶岗实习, 实际顶岗实习时间往往为8~10个月, 其他学生也能达到实习时间的要求。顶岗实习必须要求在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都已经完成的情况下进行, 除企业特殊要求, 原则上应不能提前进行, 可采用提前上课或者对提前实习的学生单独补课的形式完成教学任务。
结合实践经验, 顶岗实习地点和学生就业企业一致最为理想, 易取得最好的实习效果, 学生实习的积极性更高, 因为实习岗位就是就业岗位, 实习掌握的技能就是用来在岗位上工作, 并且实习期和企业用人的试用期、考察期重叠, 实习情况和学生切身利益挂钩, 学生态度端正, 没有实习“局外人”的感觉。
对于没有到就业单位实习的情况, 可能是学生已经签约, 但就业单位报到时间较晚, 也可能是学生与企业签订就业意向时间晚, 或者是学生有其他情况。这样情况的学生可按自己的情况自行联系顶岗实习单位, 有的学生联系的顶岗实习企业的岗位就是他想从事的岗位, 有很强的目的性, 有的学生联系的顶岗实习岗位考虑地域性的因素, 离住宿地较近。所有自己确定顶岗实习单位的学生, 都要把顶岗实习单位的具体信息提前告知指导教师, 再汇总到顶岗实习领导小组, 由小组来确定学生联系的单位及实习岗位是否符合专业顶岗实习的要求。
1) 顶岗实习的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信息沟通。在顶岗实习实施过程中要建立实习学生, 企业兼职和实习专职指导教师的个人登记表和个人信息表, 以便师生之间随时进行联系和沟通解决实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实习检查。在实习过程中, 企业兼职和实习专职指导教师应随时进行检查, 监督, 指导实习的进程, 纠正实习中的问题, 保证实习效果。实习记录。要填写实习周记, 记录实习进程, 随时了解情况, 为以后工作积累经验。
2) 对实习成果的要求。个人报告、总结。实习结束后学生要写出实习的个人总结报告, 相当于技术总结报告, 总结经验教训, 如实习中出现了哪些问题, 是如何进行解决的, 对实习有哪些建议等等。实习成果。对实习的产品进行综合评价, 考查其是否合格。实习成绩。实习成绩根据实习企业指导教师的鉴定, 学院指导教师的考察, 实习记录, 实习成果、实习总结报告综合分析和评定。
关键词 机械类专业;课程体系;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6-0106-02
1 我国机械类专业教育现状
课程体系构建不合理 当前,我国机械类教育课程体系的教学模式仍然沿用的是以产品定教学的模式,学科基础知识比较薄弱。虽然比较重视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宽度和深度,但是教学内容确达不到要求。比如,机械类课程体系中体现了机械类和力学类知识,缺少计算机类和电类等知识。
人才培养模式单一,专业方向不宽泛 当前机械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单一,不能实现因材施教,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培养要求,专业培养方向不宽泛。这主要是因为机械类专业教学由于课时的影响,很难足够体现其他如近机械类、能源类知识。
教学方式以知识灌输方式为主 機械类专业在教学中仍然比较注重知识传授,对学生的能力和意识培养比较缺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薄弱。此外,由于学科知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学科的交叉融合,导致课时数少与知识传授量大存在突出矛盾。
教师的知识面偏窄,专业师资力量比较薄弱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出现新技术、新知识,知识体系的不断完善,学科交叉融合现象越来越明显,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当前机械类专业的教师在职培训的机会较少,自学意识较差,因此,专业素质有待提高,学校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
教学条件不佳,实践性教学环节薄弱 由于机械类专业的实践性较强,教学设备价格昂贵,教学设施缺乏,但是由于学校经费有限,设备更新困难,导致校内实训教学难以开展,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差。
2 改进机械类专业教育现状措施
提高机械类专业课教师的业务素质 由于机械类专业对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要求其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术知识,做到“专”而“博”,因此,教师要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体系,不断完善知识结构。除了掌握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和知识之外,还要了解相关专业的知识,懂得教育规律,增强教学效果。此外,学校可以为教师提供一些出国进修或者是到企业实践的机会,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不断调整教学方向和内容,满足企业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要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建设科学的课程体系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基础课程和文理工融合课程。基础课程就是为了充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包括机械类基础知识和社会基础知识;文理工融合课程主要是为了深层次挖掘学生潜力,发展学生智力因素,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其内容包括边缘学科课程、跨学科课程及文化课程。此外,还要丰富选修课种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课程设置一定要根据模块进行分层,满足不同学生的专业需求;整合和重组教学内容,增加科学前沿发展的新知识,拓展学生眼界。
2)制定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由于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迅速,所以要根据机械类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制订教学大纲,修正教学计划,以满足社会对机械类人才的需求,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保证其先进性。通过安排相关课程,全面提高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学内容要突出重点和难点,点面俱到,让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知识,并灵活运用。教师要勇于尝试和创新,积极推进教学内容的更新换代,以更好地适应机械行业快速发展对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3)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由于当前机械类教学仍然以知识灌输为主,学生课上的学习兴趣不高,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需要采用启发类教学方式,拓展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尽量采取小班教学,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提供更多的机会,充分发挥教师的形体语言优势,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对于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点,采用研讨式和现场教学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此外,还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4)重视实践,探索实践与教学相结合的道路。由于机械类专业的实践性较强,所以要注重实践教学,系统安排实践环节,将实践教学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专业改革的重点就是增强课程实践性,学校要投入更多的经费,建设现代化的实训室,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提供基础条件。此外,除了校内培养,学校还可以和企业签订实习合同,安排学校到企业车间实习,和工作岗位零距离接触,了解岗位需求和自身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积累工作经验和技巧,提高实践能力。
3 结束语
总之,机械类专业要积极推进理论教学改革和实践教学探索,这样才能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我国提供更多的优秀机械类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振中,严大考,王丽君,等.面向水电工程建设的机械大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研究报告[R].郑州:河南省教育厅,2011.
[2]崔延.素质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的认识与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07(3).
However,while a postmortem yields good information,it is better to avoid the process altogether by specifying the bearing correctly in The first place.To do this,it is useful to review the manufacturers sizing guidelines and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for the selected bearing.Equally critical is a study of requirements for noise, torque, and runout, as well as possible exposure to contaminants, hostile liquids, and temperature extremes.This can provide further clues as to whether a bearing is right for a job.1 Why bearings fail About 40% of ball bearing failures are caused by contamination from dust, dirt, shavings, and corrosion.Contamination also causes torque and noise problems, and is often the result of improper handling or the application environment.Fortunately, a bearing failure caused by environment or handling contamination is preventable,and a simple visual examination can easily identify the cause.
Conducting a postmortem il1ustrates what to look for on a failed or failing bearing.Then,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sm behind the failure, such as brinelling or fatigue, helps eliminate the source of the problem.Brinelling is one type of bearing failure easily avoided by proper handing and assembly.It is characterized by indentations in the bearing raceway caused by shock loading-such as when a bearing is dropped-or incorrect assembly.Brinelling usually occurs when loads exceed the material yield point(350,000 psi in SAE 52100 chrome steel).It may also be caused by improper assembly, Which places a load across the races.Raceway dents also produce noise,vibration,and increased torque.A similar defect is a pattern of elliptical dents caused by balls vibrating between raceways while the bearing is not turning.This problem is called false brinelling.It occurs on equipment in transit or that vibrates when not in operation.In addition, debris created by false brinelling acts like an abrasive, further contaminating the bearing.Unlike brinelling, false binelling is often indicated by a reddish color from fretting corrosion in the lubricant.False brinelling is prevented by eliminating vibration sources and keeping the bearing well lubricated.Isolation pads on the equipment or a separate foundation may be required to reduce
running torque,stiffness,nonrepetitive runout,and radial and axial play.In some applications, these items are so critical that specifying an ABEC level alone is not sufficient.
Torque requirements are determined by the lubricant,retainer,raceway quality(roundness cross curvature and surface finish),and whether seals or shields are used.Lubricant viscosity must be selected carefully because inappropriate lubricant,especially in miniature bearings,causes excessive torque.Also,different lubricants have varying noise characteristics that should be matched to the application.For example,greases produce more noise than oil.
Nonrepetitive runout(NRR)occurs during rotation as a random eccentricity between the inner and outer races,much like a cam action.NRR can be caused by retainer tolerance or eccentricities of the raceways and balls.Unlike repetitive runout, no compensation can be made for NRR.NRR is reflected in the cost of the bearing.It is common in the industry to provide different bearing types and grade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For example,a bearing with an NRR of less than 0.3um is used when minimal runout is needed,such as in disk—drive spindle motors.Similarly,machine—tool spindles tolerate only minimal deflections to maintain precision cuts.Consequently, bearings are manufactured with low NRR just for machine-tool applications.
Contamination is unavoidable in many industrial products,and shields and seals are commonly used to protect bearings from dust and dirt.However,a perfect bearing seal is not possible because of the movement between inner and outer races.Consequently,lubrication migration and contamination are always problems.
Once a bearing is contaminated, its lubricant deteriorates and operation becomes noisier.If it overheats,the bearing can seize.At the very least,contamination causes wear as it works between balls and the raceway,becoming imbedded in the races and acting as an abrasive between metal surfaces.Fending off dirt with seals and shields illustrates some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contamination.
Noise is as an indicator of bearing quality.Various noise grade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classify bearing performance capabilities.
Noise analysis is done with an Anderonmeter, which is used for quality control in bearing production and also when failed bearings are returned for analysis.A transducer is attached to the outer ring and the inner race is turned at 1,800rpm on an air spindle.Noise is measured in andirons, which represent ball displacement in μm/rad.With experience, inspectors can identify the smallest flaw from their sound.Dust, for example, makes an irregular crackling.Ball scratches make a consistent popping and are the most difficult to identify.Inner-race damage is normally a constant high-pitched noise, while a damaged outer race makes an intermittent sound as it rotates.如何延长轴承寿命 轴承失效的原因
在球轴承的失效中约有40%是由灰尘、脏物、碎屑的污染以及腐蚀造成的。污染通常是由不正确的使用和不良的使用环境造成的,它还会引起扭矩和噪声的问题。由环境和污染所产生的轴承失效是可以预防的,而且通过简单的肉眼观察是可以确定产生这类失效的原因。
通过失效后的分析可以得知对已经失效的或将要失效的轴承应该在哪些方面进行查看。弄清诸如剥蚀和疲劳破坏一类失效的机理,有助于消除问题的根源。
只要使用和安装合理,轴承的剥蚀是容易避免的。剥蚀的特征是在轴承圈滚道上留有由冲击载荷或不正确的安装产生的压痕。剥蚀通常是在载荷超过材料屈服极限时发生的。如果安装不正确从而使某一载荷横穿轴承圈也会产生剥蚀。轴承圈上的压坑还会产生噪声、振动和附加扭矩。
类似的一种缺陷是当轴承不旋转时由于滚珠在轴承圈间振动而产生的椭圆形压痕。这种破坏称为低荷振蚀。这种破坏在运输中的设备和不工作时仍振动的设备中都会产生。此外,低荷振蚀产生的碎屑的作用就象磨粒一样,会进一步损害轴承。与剥蚀不同,低荷振蚀的特征通常是由于微振磨损腐蚀在润滑剂中会产生淡红色。
消除振动源并保持良好的轴承润滑可以防止低荷振蚀。给设备加隔离垫或对底座进行隔离可以减轻环境的振动。另外在轴承上加一个较小的预载荷不仅有助于滚珠和轴承圈保持紧密的接触,并且对防止在设备运输中产生的低荷振蚀也有帮助。
造成轴承卡住的原因是缺少内隙、润滑不当和载荷过大。在卡住之前,过大的摩擦和热量使轴承钢软化。过热的轴承通常会改变颜色,一般会变成蓝黑色或淡黄色。摩擦还会使保持架受力,这会破坏支承架,并加速轴承的失效。
材料过早出现疲劳破坏是由重载后过大的预载引起的。如果这些条件不可避免,就应仔细计算轴承寿命,以制定一个维护计划。
另一个解决办法是更换材料。若标准的轴承材料不能保证足够的轴承寿命,就应当采用特殊的材料。另外,如果这个问题是由于载荷过大造成的,就应该采用抗载能力更强或其他结构的轴承。
蠕动不象过早疲劳那样普遍。轴承的蠕动是由于轴和内圈之间的间隙过大造成的。蠕动的害处很大,它不仅损害轴承,也破坏其他零件。
【机械类专业实习报告】推荐阅读:
机械类专业认证标准12-11
机械类专业名词解释06-06
机械类专业毕业设计心得体会01-31
机械专业实习报告02-03
机械专业认知实习05-25
机械专业实践报告02-21
机械专业学生实习总结01-14
机械专业大学毕业实习周记07-05
机械专业大学生实习报告10-04
机械专业大学生实习报告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