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建筑模型制作

2024-09-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景观建筑模型制作(精选8篇)

景观建筑模型制作 篇1

课程编号:

总学时数:48学时

学分:3学分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使学生了解建筑模型设计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建筑模型的设计及制作方法。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模型制作,并能通过模型来表达自己的设计思想。

二、本课程的基本内容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对模型概念进行阐述,使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了解模型的类型及功能作用,掌握模型的基本知识。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使学生把握课程中模型设计的范畴,定位在设计、表现类模型上;深入理解地形学模型的基本知识。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主要内容

第一节:模型(0.5)课时

1、模型的概念

2、模型简史

第二节:模型的类型(1)课时

1、设计类模型

2、表现类模型

3、特殊类模型

第三节:地形学模型(0.5)课时

1、地形学模型

2、建筑主体模型

第二章:模型设计的构成要素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模型设计的构成要素,理解功能、技术、美学三大构成要素的基本知识。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功能、技术、美学三大构成要素在模型设计中的地位作用,深入理解其影响元素。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主要内容

第一节:功能构成要素(0.5)课时

1、方案设计

2、实施与展示

第二节:技术构成要素(1)课时

1、比例

2、精度

3、工艺

第三节:美学构成要素(0.5)课时

1、形态

2、空间

3、色彩

第三章:模型制作材料与设备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了解模型制作材料的种类及属性,熟练掌握模型制作设备的操作。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理解各种材料的属性及应用,掌握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

(三)课时安排:4课时

(四)主要内容

第一节:材料(1)课时

1、纸材

2、塑料

3、金属

4、木材

5、粘结剂

第二节:设备(1)课时

1、基本设备

2、扩展设备

第三节:材料与设备的熟悉(2)课时

1、搜集材料

2、了解设备

第四章:模型设计制作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熟悉模型设计制作的基本流程,深刻理解模型设计制作的方法要点,掌握模型拍摄的基本知识。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深入理解模型设计制作的技术要点,懂得如何通过模型表达设计思想。

(三)课时安排:34课时

(四)主要内容

第一节:计划(1)课时

1、计划

2、拟定方案

第二节:模型主体的制作(2)课时

1、图纸与比例

2、模型主体的制作工艺

3、模型的磨制与粘合4、模型的表面涂饰

5、模型制作流程

第三节:环境模型制作(2)课时

1、模型底盘

2、地形的制作

3、道路的制作

4、水面的制作

5、广场的制作

6、配景的制作

第四节:特殊效果模型的设计与制作(2)课时

1、模型单向流水灯光控制器

2、自动控制电路设计

3、光导纤维

4、水循环

5、遥控装置

6、运动装置

第五节:模型拍摄(1)课时

1、拍摄器材

2、拍摄角度

3、拍摄用光

4、拍摄距离

5、背景处理

第六节:模型设计制作应用(26)课时

题目:自主设计一个室内或室外场景,并制作成模型。

要求:

1、设计方案合理,空间复杂程度适中;

2、记录模型设计制作的思路和过程;

第五章:电脑设计与雕刻制作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电脑设计的基本知识,掌握电脑设计的相关软件操作。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熟练电脑软件的操作。

(三)课时安排:27课时

(四)主要内容

第一节:CNC建筑模型制作(1)课时

第二节:电脑设计与雕刻制作实例(1)课时

1、模型图纸绘制与雕刻

2、模型雕刻组装实例

3、电脑雕刻模型成品

第三节:建筑模型电脑设计与雕刻制作(4)课时题目:结合表现模型的设计方案,使用雕刻机自行设计制作一个ABS塑料建筑模型。

三、教学方法

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以案例教学手段,并结合学生的练习与实践。

四、成绩考核方式

(一)本课程考核方式:考查。

(二)总成绩:依据下列权重评定:作业及平时表现(考勤,课堂发言)占20%;期末课程设计占80%。

五、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

(一)教材

郁有西,刘木森等,建筑模型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1。

(二)主要参考书目

[1] 李敬敏,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2] 莫敷建 陈菲菲,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教程[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8.

景观建筑模型制作 篇2

“模型”是为一种特殊目的而设计的某个其他事物的表现, 这种表现可以采取许多形式, 取决于眼下的目的是什么, 一种是使我们记起已经知道的某个事物, 目的也可能在于发现[1]。景观模型则是将平面的设计转化成立体的景观效果, 也是表达设计者创新思维的另一种形式, 它通过以景观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组合, 从而使得设计者能够清晰的了解到自己设计方案的优缺点。景观模型同时也是园林景观设计的立体草图, 设计者通过制作来体现自己的方案构思。具体来说, 建筑及景观模型的制作是运用多种现代技术、材料与加工工艺, 以缩微形象, 创造出逼真的景观立体效果的过程。建筑及景观模型制作的目的是提高设计者的实践动手能力, 同时提高设计者的创新设计能力。可以说模型更能够体现设计师的思维, 以及设计构想的表达。

2 建筑及景观模型的制作步骤

2.1 方案及构思

建筑及景观模型的制作前提是作出相对应的景观规划设计方案的草图。举例来说, 要求在某风景区规划范围内建设一组服务与休憩景观建筑。设计要求建筑各组成部分参考面积固定;充分利用现有地形条件尽量不进行较大的地形改造;建筑部分要有较好的布局和使用功能以及适中的服务与观赏功能;景观部分除了考虑地形、道路、坡向、建筑选址, 还要处理好建筑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 图1是案例的地形图。按照规划设计的要求, 充分考虑各个方面的设计要求, 先在图纸上设计出方案的平面图、立面图等, 接着我们要初步确定模型地形、建筑的风格、道路、植物以及建筑小品的布局及形式, 有一定的方案基础才能按照设计图制作建筑及景观模型。其中最主要的部分便是景观建筑的设计与构思以及与周围环境的融合, 具体来说, 山体的主景观面在西面, 所以建筑的主要景观面向西, 在西面设置了露天阳台以及建筑休憩窗朝向也是西面;为了与周围环境融合, 建筑主体以木质材料为主, 同时附属部分增加了亭廊组合等, 通过这些组合来将建筑融入环境。

2.2 材料和工具准备

2.2.1 材料准备

现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用于模型制作的材料日益增多, 一般优先选择的材料应是经济廉价型的材料。例如卡纸、KT板、PVC板泡沫板、有机玻璃、瓦楞纸、木材、金属、装饰纸、陶泥等。

2.2.2 工具准备

我们都知道制作模型除了相应的材料准备外, 各类工具的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模型制作效果。制作模型工具有:刀、美工刀、墙纸刀、木刻刀、剪刀等;制作过程中辅助的工具有:三角板、比例尺、卷尺、各种铅笔、圆规、吹风机、手虎钳、强力粘合剂、白乳胶、双面胶、大头针等, 以及制作模型需要的修整工具, 整形锉、普通锉、砂纸等。

2.3 模型制作过程

2.3.1 建筑主体制作

在充分考虑建筑所处的地形与周围环境以及建筑的功能需求后, 利用最基础的制作方法, 开始进行建筑主体部分的制作。要想达到理想的建筑模型效果, 一般需要考虑的是建筑的制作比例、色彩的处理、材料的处理、整体的视觉效果等。建筑模型主体的色彩与建筑的性质有关, 常规设计住宅为暖色调, 公建为冷色调;活泼性质偏暖色调, 庄重性质为中性或偏冷;南方区域偏浅色, 北方区域偏深色[2]。按照所举的实例, 服务与休憩景观建筑模型制作, 确定的比例是1∶100。在制作模型之前选择事先准备好的工具和材料, 通过掌握的模型的基本制作方法, 合理的利用新工艺和各种模型加工技术, 来进行模型材料的各部分的组合, 图2为制作过程中建筑主体模型部分。在制作建筑模型过程中, 最为重要的是建筑材料组合的细部处理, 如建筑各个墙面的组合时需要注意墙角材料的预留 (见图3) 、制作建筑门窗时玻璃纸的装饰处理、建筑模型外观材料的墙纸装饰处理。这些对于建筑模型的细部处理, 能够让模型变得非常有质感从而能够达到较好的视觉效果。

2.3.2 景观附属模型制作

景观附属模型主要包括花架、亭、廊、坐凳等, 在景观中兼具使用功能和装饰功能的设施。制作时可用KT板来制作, KT板可以被方便的切割, 板面平整挺括, 常见的厚度为5 mm左右, 刀刃与板面保持尽量小的夹角, 不要以接近垂直的角度进行切割, 否则切口将容易变得毛糙不平[3]。对于特殊的创意设计部分的附属建筑模型的处理, 比如图2中的特色亭的制作, 在材料中镶嵌铜丝以增强材料的韧性和强度从而达到较高的艺术效果, 取一块KT板, 从上截取两个长宽3 mm的截面长度8 cm的小块, 顺长条切成两份, 在中间放入1 mm粗的铜丝, 再用UHU胶水粘合, 最后再加上必要的装饰纸。如图4这样不仅增强了材料的韧性同时也增强了强度与整体美观性, 图5为制作特色亭的顶部。

2.3.3 配景及基座制作

在模型中基座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 特别是针对具有特殊地形设计要求的景观建筑, 基座的制作尤为重要。按照案例所给的等高线来制作地形模型。地形图中每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差需要确定, 然后按模型比例来确定制作地形板材厚度。比如每条等高线高差为0.5 m, 如果制作1∶100的地形模型, 则5 mm厚度的KT板便是合适的材料之一, KT板的检测技巧:查看KT板正反覆层是否有纵横纹理, 在其表面平行划两刀, 揭表层时出现长丝者为纵面, 短丝者为横面, 做层板或拼板时应有目的地选用[4]。如果是制作1∶50的模型, 则需要用10 mm厚的板材制作等高线地形, 或自行将等高线加密一倍, 仍可用5 mm厚的板材。需要注意的是叠合时不仅要看每一片层厚度是否合适, 还应随时验看叠合后总高度是否正确, 因为板缝的微小厚度积累起来有时会使总高度产生较大误差, 必要时可以去掉1片~2片等高板以保证总体高度正确[2]。然后加以粘合就制作完成基本的基座。在此基础上来制作景观所需的配景模型, 制作的大部分配景模型都应是围着建筑主体来进行的, 用来融合环境, 衬托建筑模型。

2.3.4 后期处理

将建筑主体部分与基座整合, 用白乳胶、透明强力胶 (UHU) 来固定整个模型, 接着处理的是园林植物景观模型的配置, 景观植物例如草坪在基座叠合处贴上草坪来装饰基座。在建筑和周围环境将配置景观树木、花卉、草坪等来处理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树木是建筑模型中最能烘托环境气氛的零件, 同时也是反映建筑尺度的重要因素。草坪在整个盘面中所占的比重较大, 一般情况下, 为显得稳重, 同时为加强与建筑主体、绿化细部之间的对比, 大面积绿地草坪则可选择草坪纸直接粘贴, 也可用绿地粉进行铺撒。常选用深色调的颜色如:深绿色、土绿色或橄榄绿色[5]。树木的材料、颜色、形态、枝干密度、种植密度应该恰当地衬托建筑主体, 为表达设计意图服务。具体制作方法:纯手工切削加上白色杆件进行固定, 树冠的直径 (泡沫小球的大小) 换算成真实尺寸时应接近实际树冠大小;采集自然植物制作模型树, 可以干燥处理, 适当喷漆, 也可以采取真实的树枝来做树, 增强周围环境的真实性。最后检查各个部位是否牢固, 图6为最后完成制作的整体效果图。

3 结语

建筑及景观模型制作会使得设计者在对制作材料、工具熟悉基础上, 加深对自己的构思、方案的思考深度。图6~图8为三份建筑及景观模型的作品。从平面到立面、从二维到三维的思维转换, 实现了从方案构思到深化思考的过程, 对于开拓设计者的设计思维、提高设计认识、交换设计手法起着积极的作用。

摘要:阐述了景观模型的概念, 在建筑及景观模型制作的理论基础上, 根据设计要求构思方案, 分析了模型制作工具与材料准备、制作的步骤、局部细节的处理方法、地形的制作方法、模型的后期处理以及制作景观模型对设计所起的作用, 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模型,景观模型,制作方法

参考文献

[1]布洛克, 斯塔列布拉斯.枫丹娜现代思潮辞典[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88.

[2]严翠珍.建筑模型设计、制作、分析[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3]黄源.建筑设计与模型制作[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4]陈璐.模型制作技巧与禁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

景观建筑模型制作 篇3

[摘 要]建筑学专业的大学一年级新生怎样了解“建筑学”并开始进行建筑设计,这是每所学校的建筑学专业教师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随着教学的不断创新与完善,必然形成新的课程教学特色,也会出现更多优秀作品与更好的教学成果。一些教育设想也许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内容,但必将激励着我们将建筑学专业一年级教学改革继续向前推进。

[关键词]建筑学专业 新生 建筑模型 设计思维

[中图分类号] TU201-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6-0121-03

一、研究的背景

南昌大学建筑学系成立于1959年,有着较长的建筑学教学历史。1961年,由于国家经济困难,建筑学专业停止招生。1993年,南昌大学成立,独立组建建筑系,建筑学专业学制改为5年。2013年,建筑学专业通过了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本科教育评估。

建筑学专业从2005年开始开设了“建筑模型制作基础”课程,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就是想利用建筑模型制作这种独特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模型制作动手能力、立体空间思维能力、方案推敲及设计创作能力。

我们课题组编著了专门的《建筑模型制作指导书》,在指导书中我们设置了四个课题,有立体构成课题、坡屋顶制作课题、室内设计课题和最终成果模型,以期通过每一个课题的训练使学生达到培养目标。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这些训练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建筑模型制作能力以及设计创作水平的提高。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对一些学生做了一些访谈与问卷调查,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对该课程的认识与看法,从得到的反馈意见中,我们发现课程中的有些课题学生感觉到枯燥,还需完善。

图1-1   模型制作时学生们的难点统计图

针对图1-1中发现的问题,全体授课教师讨论研究并及时做出了调整。

2011年我们将《建筑模型制作指导书》中的四项课题增加到八项课题,可供学生选择。同时针对学生反映的模型制作时间比较紧张的问题,在最终的成果模型中允许由3到5名学生组队完成,这样既提高了模型制作的效率又能培养学生集体分工合作的能力。

2013年6月,担任建筑模型制作课的所有教师又经过反复多次的讨论,重新确定了建筑模型课的教学方向与对学生的要求,每一个课题都要根据教学目标来确定。实践再次证明了我们进行的教学研究是颇有成效的。

二、如何通过模型让建筑学专业新生理解建筑设计

根据我们近几年的观察与调研,如今的建筑学专业新生有几个显著的特点。(1)90%以上的学生没有美术功底,这样他们对于图形的构成与立体空间变现能力要显得薄弱一些。(2)大部分的学生动手能力非常差,比如每一次的模型制作时都有同学不小心,比如把材料切歪或者切到手指。(3)相关知识欠缺,对于建筑的构成、建筑的结构材料方面的知识基本是空白。(4)缺乏创新性的思维,一直以来很多学生只是会单一的模仿,很少学生有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与能力。

针对这些环节,我们设置了四个新的课题,通过四个课题的训练使初入建筑专业的学生可以克服一些学习建筑学的困难,迅速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

下面我们逐个分析各个课题。课题一是“造型与主题模型”,本课题的任务就是让学生用热线切割机来切割泡沫乙烯材料,切割出方块、三角、圆等形状的成品。然后固定粘贴在A3大小的底板上,布置的方式由学生自行考虑决定,构成以美观悦目为原则。最后给自己的作品定义一个主题。

本课题的目的就是:(1)使学生熟悉模型制作工具和机械的使用,特别是对热线切割器的使用。通过热线切割器对泡沫苯乙烯材料进行的切割练习,是针对今后的模型制作中方案阶段的研究模型以及主体建筑的周围模型制作的一项基本训练。(2)利用切割出的成品进行立体构成训练,引导学生掌握运用形态构成的一些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构图与审美能力。

课题二是“结构与受力模型”,本课题是第一个课题的延续,而采用的材料有所改变,要求学生了解各种材料的性能,同时了解第一个课题模型的结构与受力。

第二个课题改变了模型制作材料,不再用泡沫乙烯材料了,同时要考虑构造物的支撑等机构问题,所以增加了制作难度。这个模型的制作使学生开始思考自己第一个模型的结构,开始研究材料与材料的连接和支撑等受力问题,同时也让他们去寻找更多的材料,了解这些材料的特性。

第三个课题“肌理与色彩模型”,这也是第二个课题的延续。我们让学生专注于材质与色彩的研究,同时也让学生专注于空间的研究,因为这个课题更为具体,可能是一座小型建筑,可能是一个小空间的室内。

这个模型是更为精细的模型制作阶段,课题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寻找更多的模型制作材料,研究材料的肌理与色彩。

最后一个课题是我们一直沿用的“建筑成果模型制作”课题,该课题是以建筑大师的作品为题材,偏重于现代建筑,让学生做一个完整的成果展示模型,包括建筑所处的周边环境制作。

该课题的特点是:我们尽量让学生选择规模不是很大的建筑,比如柯布西耶的“萨伏伊别墅”、赖特的“流水别墅”、密斯的“巴塞罗那世博会德国馆”等;并且我们安排学生分组完成最终成果模型,他们中有的同学可以查资料,有的同学可以准备材料,然后大家一起共同完成,在制作过程中他们体会了团体合作的工作方式,这对他们将来的设计竞赛和走向工作岗位都有很大的帮助。

在一年级的第二学期,我们的建筑设计课程中有了较小的建筑设计环节,学生开始应用各种表现方法,而模型表现是使用最多的一种,因为它非常直观。这使学生从建筑的结构、材料、空间以及建构都有所了解,对建筑设计的理解也从模糊变得越来越清晰。

我们的模型制作环节,的确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了建筑抽象思维的方法并且开始了建筑设计入门。

三、建筑模型教学改革的要点及教改成果

本次建筑模型改革的要点就是实现开创性的教学,我们并没有完全让学生去单纯模仿。

改革主要是针对建筑学一年级新生的,我们调研了很多优秀院系建筑学专业的教学方法,不断完善整合,最终成为建筑模型教学中自己的特色。

我们同时在二年级的设计课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建筑设计学茫然无措,不知从何下手。这些学生一年级时单纯的注重制图、表现训练,注重在二维图纸上反复推敲三维空间,没有经过一个完整设计制作过程。显然,通过模型制作过程的安排,学生设计能力会提高显著。

学生也普遍反映建筑模型对他们的空间构成、形体造型及功能组织都有着融会贯通的作用,从而对建筑设计中的重点和难点都有深刻的理解。

本次研究要点如下:要点一,三维空间的认知;要点二,“结构关系的表达”;要点三,“色彩与材质的表现”。

模型制作课程中强调三个要点,也就是培养学生的“三维空间的认知”、“结构关系的表达”以及“色彩与材质的表现”能力,我们并没有教学生如何做设计,而是通过模型制作过程让学生知道该怎样去思维去辨别建筑的结构以及材料的质感和色彩的搭配。这种潜移默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理解到设计并非是片面去模仿与抄袭。

二年级的设计课程中,我们要求学生制作“工作模型”,通过制作“工作模型”的推敲过程,空间环境的认知,使学生对建筑构件的结构关系认识得更为清晰,同时也可以研究建筑材料的色彩与质感。

这次教改的成果很显著,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点:

(1)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更能注重模型制作,模型制作质量越来越好。(2)学生的思维完全被解放,从他们二年级的作品中我们发现设计方案大多比较灵活,打破了以往的保守思维。(3)建筑设计基础教学课程中表现能力有所提高,特别是构图能力。

四、探讨建筑模型制作的发展方向

通过这次教学内容的改革,我们发现了如何通过模型制作来培养专业新生对设计思维的理解,同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明确了将来的发展方向。

我们将同一届学生的二年级的设计课成绩与学生的一年级的模型成绩比较发现,拥有过硬的模型制作素质的学生,在设计课的表达能力与表现能力、综合能力上都比较强,设计思维能力更要比其他同学高出一筹。

模型制作基础课程的将来如何发展?该课程的存在是否有必要?课题小组教师与其他专业教师进行了多次交流后,得出的结论是:该课程的课时虽然只有32学时,但是的确也占用了学生的专业学习时间,应节约课时让没有模型制作经验的学生在短时间内成熟起来;我们可以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来进行模型制作的教学,同时在设计课程中穿插模型制作,让学生一边做设计一边做模型。

在一年级“学科导论”课程教学中设立一个“造型与表达”的环节,让学生接触各种模型制作材料与制作方法,同时又能发挥自己的创意,这样的教学内容更具特色。

同时我们也可以每年举行一届模型制作比赛,让学生主动参与模型制作,并且将模型实验室对学生开放,学生可以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随时进行模型的制作。

总之,教学不断创新与完善,必然形成新的课程教学特色,也会出现更多优秀作品与更好的教学成果。这些设想也许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内容,但必将激励着我们将建筑学专业一年级教学改革继续向前推进。

[ 参 考 文 献 ]

[1] 沃尔夫冈科·诺,马丁·黑辛格尔.建筑模型制作模型思路的激发[M].刘华岳,译.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2] 弗兰姆普敦k.王俊阳,译.建筑文化研究——论19世纪和20世纪建筑中的建造诗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 许勇铁.建筑设计基础课程设置的探索与实践[J].福建建筑,2008(12).

[4] 冯金龙,赵辰.关于建构教学的思考与尝试[J].新建筑,2005(3).

[5] 常工,王珉,蒙小英.跨学科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研究[J].高等教育,2011(1).

[6] 李真.建筑学专业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7(24).

[7] 方翊珊.建筑学设计基础教学的若干思考[J].华侨高等教育研究,2005(2).

[8] 顾大庆,单踊.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一年级设计教学研究——设计的启蒙[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钟 岚]

[收稿时间]2014-12-10

[基金项目]本研究获2012年省级教改课题资助。

建筑模型的设计与制作 篇4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

一、主题设计的背景

目前,初中学生的动手能力令人堪忧,而且,他们对周围事物的变化与发展关注不够,更不用提国家大事。鉴于此,设计了以“建筑模型的设计与制作”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考察学生的观察与动手能力。

2、能力目标:考察学生运用书本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与调动部分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兴趣。

三、活动用具

白板纸、透明胶、双面胶纸、剪刀、裁纸刀、线绳、垫板、格尺、笔、本等。

四、活动准备

1、播放幻灯片,内容是建筑模型的图片展示。

2、提出问题:对那些建筑最熟悉。引导学生回答“家与学校”,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本次活动的内容。

3、布置任务:本次活动的内容与两个:观察与设计学校的建筑

模型;制作学校模型。

(1)观察学校主体建筑的外部结构。

(2)测量学校主体建筑的长、宽、高,单位精确到米。

(3)根据测量的结果,确定合适的比例。

(4)根据确定的比例,制作学校模型。

五、活动过程

1、讨论:如何用格尺与线绳测量学校主体建筑的长、宽、高。

2、观察:学校主体建筑的外部结构特点。

3、测量:根据讨论结果,开始测量。

4、制作:根据测量结果与比例,制作学校模型。

六、可能出现的问题

1、学生讨论的测量方法不是最佳方法,可能事倍功半。这说明学生将书本知识与生活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比较欠缺。

2、学生的动手能力可能参差不齐,制作模型的时间相应会延长。这说明学生使用工具的能力欠缺、动手能力欠缺。

七、活动总结

1、引导学生谈本次活动的感受。

浅议居住区景观模型的制作 篇5

模型的概念可简单定义为:依据某一种形式中内在的比较联系,进行模仿性的有形制作。模型是设计的一种重要表达方式,它是按照一定比例缩微的形体,是以立体的形态表达特定的创意,以其真实性和整体性向人们展示一个多维空间的视觉形象,并且以色彩、质感、空间、体量、肌理等功能元素表达出设计师的思想,使设计思想转化为可视的、可触的、有真实感的设计效果,以便在景物尚未建成之前给人们提供一个比较准确、直观的评赏机会;模型是一种介于设计图纸和实际之间的立体空间表达,它能有机地把两者联系起来,让设计师、业主和评审者从立体条件下去分析和处理空间及形态的变化,表达它所包含的设计意图,模型是评价审核设计方案的的十分重要的形象载体。这对于设计人员、审批人员及使用者来说,都是十分有益的。

模型制作的设计构思包括比例和尺度的设计构思、形体的设计构思、材料 的设计构思和色彩与表面处理的设计构思共四部分内容。构思包括建筑物与配景 的做法、材料的选用、底台的设计、台面的布置、色彩的构成等。色彩关系 在进行制作设计时,首先应特别注意色彩的整体效果,因为模型是在楹尺 间 视觉 反映个体或群体建筑的全貌,每一种色彩同时映射入观者眼中产生出综合的 感受,若处理不当,哪怕是再小的一块色彩也会影响整体的色彩效果。所以,在建筑模型的色彩设计与使用时,应特别注意色彩的整体效果。其次,建筑模型的色彩具有较强的装饰性.就其本质而言,建筑模型是缩 微后的建筑物。因而,色彩也应作相应的变化,若一味追求实体建筑与材料的色 彩,那么呈现在观者眼中的建筑模型色彩会感觉很“脏”. 模型制作的工具应随其制作物的变化而进行选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工 具和设备的拥有量影响和制约着模型的制作,但同时又受到资金和场地的制约。在模型制造中,对于重要的材料都有特定的工具,而选择、使用工具显得尤为重 要。对所有工具都适用的一句话就是:买较高品质的工具总是值得的。只有锐利 的切割才能有准确的棱角,好的工具也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只是它们需要磨利、上油等维护。自然界中的树木千姿百态,但作为模型中的树木,不可能也绝对不能如实 地描绘,而必须进行概括和艺术加工。在设计塑造树种的形体时,一定要本着源于自然界、高于自然界的原则去 进行。源于自然界,是因为自然界中的各种树木在人们的视觉中已形成了一种定 势,而这种定势又将影响着人们对模型中树木表现的认知。但源于自然界绝不意 味着机械地模仿,因为模型是经过缩微和艺术化的造型体,同时,它又是用不同 的材质来表现物体的原形。所以,在进行树形塑造时,必须在依据各自原形的基 础上加以概括地表现。

建筑小区模型是建筑单体模型的延伸.小区的规模有大有小,小的几万平方米,大的有几十万至上百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小区里面又有不同的组团和

建筑形式,因此建筑小区模型是单体模型的深化,需要考虑到各个单体建筑作用之间的协调.小区模型一般要考虑几个方面.

一、模型底盘制作

底盘是模型的一部分,底盘的大小、材质、风格直接影响模型的最终效果.平面底盘的组成有结构底板(需表示出道路)、砸地(包括人行道、广场)和绿地(主要是草地)三部分.在小比例模型上,大马路的车行道和人行道用同一色表示,中用白线区分,主要大色块分为两种;马路与草地.主干道应贴上马路中线和隔离绿岛.结构底板先钉好木板,上蒙三夹板或五夹板,要做玻璃罩的留出相应的位置,断面有卡纸底盘和有机玻璃底盘西种。

二、模型地形制作

模型地形制作是继模型底盘完成后的又一道重要制作工序。地形的处理,要求模型制作者要有高度的概括力和表现力,同时还要辩证地处理好与主体的关系。

模型地形的任务是描述一个现存的自然景观中的自然地形或是被塑造出来的风景。此外,还有对城市空间的描绘,例如游乐场、绿化场地、公园和墓园。广场和街道空间一部分存在于这个模型类型中,一部分则存在于建筑主体模型类型中。除了绿化的描述(树木、树丛、森林、灌木丛)和通过草地、断层面、波浪、凹处和隆起的说明,模型地形描述了交通、绿化、水平面以及表面,例如地面的衬垫、街道铺砌、篱笆围墙的设置。

三、模型道路制作

道路是模型盘面上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表现方法不尽相同,多随比例尺的变化而变化.模型中道路有车行道、人行道、街巷道等。制作模型中的道路时,应根据道路的不同功能,选用不同质感和色彩的材料。一般情况下,车行道应选用色彩较深的材料;人行道应选用色彩稍浅并有规则的网格状材料;街巷道应选用色彩浅的材料。在制作道路时,车行道、人行道、街巷道的两旁要用薄型材料垫高,还要以层次上的变化来增强道路的效果。

四、建筑单体模型的制作

建筑模型的制作,是利用工具改变材料形态,通过粘接、组合产生出新的物质形态的过程,这一过程包含着很多基本技法。作为广大模型制作人员,只要掌握了这些最简单、最基本的要领与方法,即使是制作造型复杂的建筑模型,也只不过是那些最简单、最基本的操作过程的累加而已。建筑单体模型制作所需材料有很多种,如纸板材、聚苯乙烯材、木板材、有机玻璃板及ABS板材等。单体模型分为建筑主体部分、建筑群楼部分及周边道路网、环境部

分。在制作时,要注意相互之间整体关系的协调。建筑主体部分是模型的中心,其制作要求精细程度高,包括建筑主体构筑、建筑细部添加以及材料质感、空间感、建筑色彩表现等。

五、绿地的制作

绿地在整个盘面所占的比重是相当大的。在选择绿地颜色时,深绿、土绿或橄榄绿较为适宜。因为,选择深色调的色彩会显得较为稳重,而且还可以加强与建筑主体、绿化细部之间的对比。所以,大面积的绿地颜色一般选用的是深色调。

但也不排除为了追求某种形式美而选用浅色调的绿地的时候。在选择大面积浅色调绿地颜色时,应充分考虑其与建筑主体的关系。同时,还要通过其他绿化配景来调整色彩的稳定性,否则将会造成整体色彩的漂浮感

另外,在选择绿地色彩时.还可以视建筑主体的色彩采用邻近色的手法来处理。如果建筑主体是黄色调,可选用黄褐色来处理大面积绿地,同时配以桔黄色或朱红色的其他绿化配景,一方面可以使主体和环境更加和谐,另一方面还可以塑造一种特定的时空效果。

绿地虽然占盘面的比重较大,但在色彩及材料选定后,其制作方法也是较为简便的。

六、树木的制作

树木是绿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生活的大自然中.树木的种类、形态、色彩千姿百态。我们要把大自然中的各种树木浓缩到不足楹尺的模型中,这就需要模型制作者要有高度的概括力及表现力:圆锥体泡沫中间插上根大头针就成了高树;圆球形泡沫粘成一排就成了树墙.散开三五成群粘起来就是树丛;如果把泡沫剪成不规则的细条,再断断续续地粘成一条线就是树篱笆;把泡沫撕成薄片枯在绿地上就成了杂生树丛,而连成几片即植被。总之只要动脑筋就能做出各种绿化植物.

在任何比例的模型里,树高度为5—8m,相当于建筑的2—3层楼高。用这个比例做的树,其感觉是比较适合传达模型中的宜人性。

在小比例模型中(1:500或更小),由于树的单体很小,我们把树做成抽象形树;在大比例模型中(1:300~1:100),有时为简化树的存在从而更好地突出建筑物,也会做成抽象形树.

七、水面的制作

水面,是各类模型中特别是园林模型环境中经常出现的配景之一。水面的表现方式和方法,应随模型的比例及风格的变化而变化。在制作模型比例尺较小的水面时,我们可将水面与路面的高差忽略不计,用蓝色即时贴按其形状进行直接剪裁。剪裁后,再按其所在部位粘贴即可。另外,还可以利用遮挡着色

法进行处理。其作法是先将遮挡膜贴于水面位置,然后进行漏刻。刻好后用蓝色自喷漆喷色,待漆干燥后,将遮挡膜揭掉即可。

八、车辆的制作

车辆,是模型环境中不可缺少的点缀物,在整个模型中有两种表示功能。其一是示意性功能,即在停车处摆放若干车辆,则可明确提示此处是停车场;其二是表示比例关系,人们往往通过此类参照物来了解建筑的体量和周边关系。

车辆在区域规划的模型制作中起着点缀作用和提示作用.还可以增强环境效果.应该指出,车辆色彩的选配及摆放的位置和数量一定要合理,否则将适得其反。

在模型上一般只作小汽车(轿车).它的实际尺寸为4600mmx l770mmx1500mm_左右,在模型上常按50mm或稍长一点的尺寸去做.在大比例模型上(1:100、l:75或1:50)的汽车可直接去玩具店买,尽量选购造型简洁、色彩单一的,以免太花哨起喧宾夺主的作用.其他比例的汽车可以动手制作.

参考文献

朴永吉周涛《园林景观模型设计与制作》 机械工业出版社

景观建筑模型制作 篇6

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模型系统的构建,一方面能够对建筑内部的能耗进行有效的管理控制,另一方面也能根据客户要求提供各种信息管理、节能优化等服务。建筑部门可以对建筑的各种耗能项目进行准确的评估,根据不同耗能项目的耗能大小,来建立相应的绿色建筑模型系统。绿色建筑模型系统能够建筑的各种耗能情况,进行准确的量化分析。在绿色建筑模型系统建立后,还要在使用过程中对各种耗能情况进行不断优化,以达到完美的节能效果。绿色建筑模型系统通过科技创新、管理优化,来最大限度挖掘节能潜力,为未来的建筑节能打下坚实基础。

景观建筑模型制作 篇7

1 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

秦、汉时期, 由于国家统一、国力富强, 中国的古代建筑迎来了第一个大发展的时期, 其结构主体的木架构已经趋于成熟。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民族大融合时期, 在此期间, 传统建筑持续发展, 并有佛教建筑传入我国。

隋、唐年间是中国古代建筑大发展的第二个时期, 这一时期的建筑既继承了前代成就, 又融合了外来影响, 形成了一个独立而完整的建筑体系。元、明、清三朝是古代建筑大发展的最后一个时期, 由于距今最近, 因此许多建筑精品得以保留, 从而使古代建筑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得以传承至今。

最常见的古代建筑的形式有宫殿、佛塔、坛庙、帝陵、石窟、园林等, 运用现代的数字影视技术, 例如使用MAYA三维动画制作软件, 可以生动、直观地再现这些古代建筑曾经的辉煌。由于这些古代建筑的形态千差万别, 因此创建他们的模型的方法也有很大的差异, 在此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宫殿和佛塔来谈谈古代建筑的MAYA模型制作方法和技巧。

2 层叠式古代建筑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最具有代表性的层叠式的古代建筑是佛塔, 佛塔作为典型的佛教建筑, 在中国的历史上留下了许多杰作, 其中西安大雁塔是影响最为深远、历史背景最为著名的一个。

2.1 西安大雁塔的结构分析

大雁塔整体上属于层叠式结构、楼阁式砖塔, 塔身由七层构成, 呈方形锥体, 由仿木结构形成开间, 由下而上按比例递减。每层的四面各有一个拱券门洞, 可以凭栏远眺。整个建筑气魄宏大, 造型简洁稳重, 比例协调适度, 格调庄严古朴, 保存的比较完好, 在塔内可以俯视西安古城。

2.2 在MAYA软件中的建模分析

(1) 根据大雁塔的结构和实景照片, 我们可以首先把该照片导入到MAYA软件界面的任意一个视图中, 来作为该视图中的参考图片。接着制作出由下而上的第一层塔身的模型, 并且尽量保证它和实景图片中的第一层塔身的大小比例基本相同。

(2) 保持选定的视图不变, 在该视图中, 依次由第一层塔身的模型分别复制出从第二层塔身的模型到第七层塔身的模型, 然后参照实景图片, 分别调整各层塔身的模型和实景图片中的对应层的塔身大小比例基本相同。特别需要注意的是, 由于实景图片的角度问题, 允许各层塔身模型的大小比例有一定的误差。

塔顶模型的大小要和第七层塔身的大小比例相匹配。

(3) 参照实景图片中的塔身的比例和细节, 对各层塔身的MAYA模型进行拓扑结构的调整, 包括:删除多余的组成元素 (面、线、点) , 组成元素的移动或缩放 (不需要旋转) 或合并等。

(4) 塔顶MAYA模型的制作

(5) 整体的合并 (连接) :七层塔身模型加上塔顶模型共八个部件需要连接为一个整体。相邻的两个部件之间需要两两合并, 最终才能把八个部件合并 (连接) 为一个整体。

2.3 MAYA软件的具体操作要点

(1) 在塔身和塔顶的模型制作过程中只需要熟练运用Polygons模块中的Mesh菜单和Edit Mesh菜单中的几个常用的多边形建模命令和Animation模块中的Create Deformers菜单下的Nonlinear子菜单中的相应创建变形器的命令, 再加上对点、线、面的基本操作, 就可以顺利完成大雁塔MAYA模型的创建。

(2) 在制作的过程中, 需要大量重复一些基本的操作 (几个基本操作作为一个组合操作, 多次重复执行) , 因此需要制作人员记清楚组合操作内的几个基本操作的执行顺序, 切不可因为长时间的枯燥动作而产生疲劳, 从而导致记错了几个基本操作的执行顺序, 或者遗漏了某个基本操作。

(3) 由于操作的步骤过多, 因此在制作的过程中要定期删除模型的历史记录并及时保存。

3 中轴对称式古代建筑的MAYA模型制作方法和技巧

儒家思想自西汉武帝以来, 始终是居于统治地位的一种意识形态, 对中国古代社会的一切方面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是中国古代社会几千年中的精神主轴。儒家思想对建筑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儒家思想提倡礼制, 以礼为治国之本和个人立身行事的准则, 由此产生了建筑上的多种类型及其形制, 如殿堂、宗庙、坛、陵墓等。

第二, 儒家思想主张君权至上, 所以建造了以宫室为中心的都城宫殿, 用来体现君权至高无上;

第三, 儒家思想主张中正有序, 故有建筑平面布置的方整对称, 昭穆有序, 从而形成都城、宫殿和建筑群体严格的中轴对称布局形制。

以宫殿为代表的古代建筑, 或形似宫殿的古代建筑随处可见。如北京的故宫、西安古城墙上的箭楼、各地众多的庙宇道观等。

3.1 宫殿的结构分析

中国宫殿建筑由台基、柱框与墙身、屋顶三大部分构成。

3.1.1 台基

(1) 高度:台基的高度受到严格的等级制度的制约。

(2) 材料:所用材料取决于建筑的等级, 石为上, 砖为下。

(3) 装饰:台基的装饰很丰富, 台基周围的栏板望柱, 其花纹、装饰等受等级的制约。

3.1.2 柱框与墙身

以木结构为主体的柱梁构架贯穿中国宫殿建筑的始终。木结构主体中, 梁柱最重要, 墙是辅助性的, 起分隔室内外的作用, 因此中国有句俗话, 叫做“墙倒房不塌”。梁架结构非常复杂, 各时代的做法和尺寸也有一定的差别。

由于柱子承受屋顶的全部重量, 所以墙壁和门窗部分可以灵活地布置在两柱之间, 或为柱间的间隔物。

斗栱是中国古代建筑最有代表性的构件, 它是柱、梁之间的一个过渡层, 可以将屋顶的重量传递到立柱上。

3.1.3 屋顶

屋顶的基本形式有:悬山、硬山、卷棚、攒尖、单檐庑殿、单檐歇山、重檐庑殿、重檐歇山等, 屋顶是宫殿结构中变化最大、最有特色的部分。宫殿建筑多以庑殿顶和歇山顶为主, 本实例中的宫殿的屋顶形式为重檐歇山顶。

3.2 在MAYA软件中的建模分析

3.2.1 由于宫殿是由许多部件按照各自的比例关系组合而成, 因此在使用MAYA软件制作宫殿模型的过程中, 应该首先制作其中对宫殿的整体形态有全局影响的部件, 这种部件往往也是结构最为复杂的。在本实例中, 首先应该根据参考图比例制作宫殿的重檐歇山顶的MAYA模型。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由于宫殿是严格中轴对称的建筑, 因此为了减少制作的难度和工作量, 最初只需要制作出四分之一的屋顶, 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要制作好如上图所示的各个部件, 并调整好它们之间的大小、位置和角度关系, 否则以后无法修改。

(2) 将该四分之一的屋顶先后沿着X轴方向和Y轴方向对称复制, 然后进行多个模型之间的合并 (连接) , 最后得到了一个完整的重檐歇山顶。

(3) 正脊和龙吻的制作

(宫殿正脊两端的龙吻照片)

(龙吻的MAYA模型)

(宫殿正脊的完整的MAYA模型)

3.2.2 按照宫殿的参考图, 依照自上而下的顺序, 可以使用对称复制的方法, 依次制作梁、柱、墙壁、宫门、窗户等部件的MAYA模型。

3.2.3 接着制作宫殿台基的MAYA模型, 具体包括台基地面、栏杆及花纹、台阶等。

3.2.4 特别注意要把握好屋顶 (重檐歇山顶) 和梁、柱、门、窗之间的比例关系, 它们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对宫殿的庄重感和气势有重大影响。

3.2.5 要把握好台基的高度和面积, 否则同样会影响到宫殿的庄重感和气势。

3.3 MAYA软件中的具体操作要点

(1) 在制作屋顶的瓦片时, 需要熟练使用曲线的有关操作和Suefaces模块中的Surfaces菜单下的Loft命令。

(2) 把平面形状的屋顶转化曲面形状的屋顶, 需要熟练使用Animation模块中的Create Deformers菜单下的Lattice晶格变形工具命令。

(3) 制作屋檐上挑效果, 需要熟练使用Animation模块中的Create Deformers菜单下的Lattice晶格变形工具命令和Edit Deformers菜单下的Edit Membership Tool命令。

(4) 制作栏杆上的弧形构件时, 需要熟练使用相应的非线性变形工具命令。

4 现代技术与古代艺术的结合

建筑是将时间和情感融合肇建、凝萃美学的艺术品。虽然已经历经数千年, 廊腰缦回、檐牙高啄的中国古代建筑, 依然以无可比拟的姿态璀璨于建筑艺术的长河。回望历史, 我们也依然会痛心于祖先曾经创造出的许多建筑杰作或毁于战火、或被无情的自然灾害所吞噬, 我们只能通过文学作品或历史典籍的记载, 来品味只闻其名、不见其形的无奈。所幸的是, 现代技术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一种可能, 使我们可以凭借自己丰富的想象力重新塑造出历史的记忆。

摘要:本文基于作者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热爱和对MAYA三维动画制作软件的熟练掌握, 并结合自己实际制作过的一个宫殿和西安大雁塔的MAYA模型的体会, 阐述了创建以这二者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建筑的方法和技巧。文章以情感为主线, 以对MAYA软件的熟练运用为手段和方法, 并且把自己实际制作出的宫殿和大雁塔的主要构件的MAYA模型渲染出来, 以这些渲染出来的图像为辅助性素材, 生动、直观地讲解了层叠式古代建筑和中轴对称式古代建筑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景观建筑模型制作 篇8

关键词:建筑设计;设计手段;建筑信息模型技术

未来的世界是一个注重生态环保,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整体协调发展的社会,这就要求未来建筑设计要通过各种手段达到未来社会所需,然而在我国,建筑总能耗占到了全社会能耗的25%左右,在全球来看40%的二氧化碳排放是由于建筑运行产生的。

在未来的城市发展中越来越多的人会对城市中传统的方盒子建筑失去兴趣,少量的另类地标性建筑会越来越符合大多数人的审美倾向。然而另类的地标建筑的设计工程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其复杂程度远远超过传统方盒子建筑,若仅用现在的CAD二维设计手段往往无法完成。

以上的这些问题也许在不久的将来都能很轻松地解决。

今天,中国很多大型建筑设计院里都对一项未来建筑设计技术——建筑信息模型(BIM)感兴趣,纷纷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学习,各设计院之间也经常举行研讨会,交流经验心得。

建筑信息模型(BIM——Building Informa

tion Modeling)是一种创新的建筑设计、施工和管理方法。它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集成了建筑工程项目等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是数字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直接应用,作为协同工作坚实的基础和平台。

建筑信息模型是建筑学、工程学及土木工程的新工具。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简称BIM)一词由Autodesk所创的。它是来形容那些以三维图形为主、面向对象、建筑学有关的电脑辅助设计。当初这个概念是由Jerry Laiserin把Autodesk、奔特力系统软件公司、Graphisoft所提供的技术向公众推广。它是建筑过程的数字展示方式来协助数字信息交流及合作。

建筑信息化模型(BIM)可以帮助工程建筑项目提高效率降低风险,避免反复修正带来的人力物力的浪费,并且可以减少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实现绿色设计、可持续设计。BIM对未来的建筑设计业来说将会是一次真正的信息革命。

建筑信息模型涵盖了几何学、空间关系、地理信息系统、各种建筑组件的性质及数量(例如供应商的详细信息)。建筑信息模型可以用来展示整个建筑生命周期,包括了兴建过程及营运过程。提取建筑内材料的信息十分方便。建筑内各个部分、各个系统都可以呈现出来。

一、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可持续设计

众所周知,只有建筑师才从设计初期就开始构思建筑设计的整个过程,拥有可持续的设计观,才能真正做出可持续的设计,也才能避免建造中、建成运营中的资源浪费。但当今建筑的复杂程度,建筑师对整个建构过程的主观判断或经验往往无法把握,就算建筑在设计之初就全面地考虑可持续与形式、功能的完美统一,然而当建筑建成后也往往与设计之初的构想差之甚远。于是不得不再加入所谓的节水、节能等的技术设备去达到目标。这必然就付出了不该有的代价,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可持续设计,在设计之初的场地设计时扩大了设计者整合各种现场数据的能力。在建筑单体设计时设计师可以针对每一个特定部分建筑的维护结构的热量得失进行全面的分析,通过BIM模拟建筑物的朝向及开窗设置进而分析房间的采光、通风等真实效果。建筑师还可以更准确地整合多种不同形式的空间、材料及各种系统,使其更好地去满足使用者生理及心理的健康需求。通过BIM技术可以最大程度地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性建筑的标准。

二、工程信息直观化,建造过程可视化

传统CAD技术都以二维方式呈现,其表达的信息要通过专业人员去读懂并分析,若在复杂工程项目中其二维方式表达的信息超越了专业人员的读图能力及经验上的主观判断力,就不得不依靠三维软件去辅助表达工程项目的相关信息,而且CAD二维制图工作会导致建筑生命周期的隔断不连续,当新的构思方案出现时,往往就需要废弃之前的工作从头开始,而BIM技术着使得任何信息都可以直观地出现在模型中,这些信息(形体、日照、流线、节能、水电暖及结构等专业信息)都是相互关联的,一处修改,处处都会跟着修改。

建筑设计的后期BIM技术可进行辅助设计出图,专业间碰撞检查,相关规范检查,项目工程量统计,施工模拟,标准构件生产及造价分析等工作。通过BIM的应用,建筑设计过程的效率提高了,成本降低了,流程也变得更加简单有趣。各专业人员、投资方以及施工人员之间的协调交流也变得更加容易,从而提高了我们的服务水准,更易获得业主及使用者的认可。

三、方案与建成效果一致,所有项目都有其用武之地

2010上海世博园中的一半场馆都是应用BIM技术建成的,尤其像演艺中心这种复杂的项目,是BIM技术使其得以进展顺利,施工中的曲线控制与设计模型几乎一致。再如正在建设的上海中心,很多局部重点部位,如地下室机房及设备层等关键部分用二维进行设计是根本无法做出的,最终还是通过BIM系统才得以解决。BIM在其中搭建了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

BIM是一次设计理念和方法的革命,不同类型的建筑设计项目都有其用武之地。如在住宅类项目中,BIM通过单元模块的建立来解决大量的重复工作。对大型、复杂的项目,BIM更能体现出它的优越性,完全可以缓解原始CAD在设计表达和设计协同上的诸多问题。从而在前期方案推敲、专业协调、设计直观可视、设计质量保障、控制造价等方面都可大显身手。

四、数字化的项目管理及工业化建造模式

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是将所有信息以文件的形式归类整理,而BIM的模式是将设计归为数字化的数据库而不是单独的文件,这样不仅可以快速地检索、查询、删除、替换和更新,而且可以提供适用于各个建构阶段的模型。也就是说BIM可以像汽车、飞机制造那样,实现数字化设计制造。如福斯特事务所在伦敦市政厅项目中,从精确的数字化信息模型中提取出带有x、y、z坐标的500多种窗户,厂家即可把每个窗子的空间点定位及其他数据输入数字机床,这样即可生产出与模型中一致的窗子,节省了时间,避免了反复制造带来的浪费,同时也提高了精度和质量。

五、结语

BIM为建筑业带来好处显而易见,但BIM技术在我国的应用还要经历一个过程,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如BIM技术的应用软件的开发,完善的BIM相关标准的制定,同时还要通过大量项目的实践,才能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BIM应用模式,也只有这样BIM技术的优势才能在我国未来的建筑业中充分体现。

【参考文献】

[1]苏毅,曾坚.从尺规到NURB——用于辅助设计曲面型建筑的几何工具的沿革[J].建筑师,2007(10)

[2]沈阳市建筑设计院.BIM:让工程建筑设计变得直观、精确[J].勘察设计,2010(12)

上一篇:死亡案例分析下一篇:14.消防演习计划 (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