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平等的优秀作文

2024-12-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生命是平等的优秀作文(共7篇)

生命是平等的优秀作文 篇1

生命是平等的

英国哲学家、政治思想家霍布斯曾经说过:“人生本来就是平等的。”所以,我们不能因为他人有缺陷,就嘲笑别人。

他,浓浓的眉毛,明亮清澈的眼睛,是一个比较清秀的男生,只是对学习一窍不通。刚开始有些男生暗地里叫他“傻瓜”,见他不吱声,就越来越猖狂、明目张胆地叫他“傻瓜”,闹得人尽皆知。

一天,一个男生无意间碰到了他,男生们起哄:“哦,你传染了‘傻瓜基因’!”这个男生就立刻打了一下邻近的人,邻近的人又传给另一个人・・・・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突然,一个人打了我一下,一大堆人把目光聚焦在我的身上,平时我喜欢脱颖而出,可这锐利,犀利的目光却让我浑身不舒服。不知谁喊了一声:“她传染了‘傻瓜基因’!”“我,我~~~~”这突如其来的一切竟让我说不出话来。我的脸上泛起一阵阵红晕,一种莫名的感觉涌上心头,我的手下意识地拍了一下同学,大家的目光转移了,我这才松了一口气。缓过劲来后,我转过头看了看他,他一直悄无声息地坐在那里,像一个透明人一样,头微微下垂,双手交错着,手指不停地相互摩挲着,自卑极了!我猜想他的自尊心一定大受打击。我再回过头看看那些哄闹的男生,他们还自顾自的追逐打闹。我顿时对他产生了怜悯之心,我觉得我们的做法是不对的,是对他自尊的严重伤害啊!我摇了摇头,是对自己做法的深深愧疚、自责,同时也为那些男生感到脸红。

一次音乐课上,老师询问那些还不会吹竖笛的同学,他自然也是其中之一,老师亲切地说:“这几位同学,你们不是学不会,大家的脑袋都一样聪明!只要你们认真学,肯定就会了。”老师话音刚落,有几个人就开始窃窃私语“他就是个傻瓜啊!”“对对对!”,我看见,他沉重的头又自卑地低下了。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件事。体育课上,他不知怎么的惹恼了那帮男生,一群男生围过来殴打他,他们对他拳脚相加。只见一个男生紧握着拳头,龇牙咧嘴,渐渐地把双脚提了上来,再慢慢弯曲起来,凝聚起所有力量,狠狠地踢了他一脚,脸上浮现出得意的`笑。整个过程中,他一声不吭,一动不动,活像一个雕塑,默默忍受着这一切。“别打了!这么欺负人算什么啊?算什么英雄好汉?”我怒气冲冲,紧握拳头,猛地吼道。他们愣了一下,惊异地看了我一眼,朝我“哼”了一声,转身走开了。不知是我的勇敢震慑住了他们,还是他们打累了,或许是他们真觉得自己这样不算英雄好汉。不管怎么样,他们总算是停手了。他向我投来了感激的目光,我无力的笑笑:“每个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你该为自己抗争。”他用双手拍了拍裤子上的灰尘,抬头对我笑了笑,第一次看见他的笑,竟也是那么的美。

我望着他离去的背影,不禁感慨万千。我想告诉世人:生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不能看不起别人,更不能看不起自己。

涌泉小学

六(4)

周之易

昆虫女孩邱见玥:生命都是平等的 篇2

至今她已去过重庆、四川、贵州、福建、浙江、江苏等地,不知翻过多少座山,趟过多少条河,淋过多少场雨,多少个夜晚守在灯旁,采集了近万只昆虫,都当宝贝一般地认真做成标本,保存在盒子里。

她叫邱见玥,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大三学生。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

邱见玥有过一个快乐无比的童年,从小她没有上过任何补习班、学前班,到上小学的时候,她不会算术,除了自己的名字,其他字一概不认识。不上学前班的邱见玥每天的任务就是玩。邱见玥家住重庆北碚区的一个镇上,距家不远处就有一座山。那时候的邱见玥常常趴在地上看螞蚁如何搬食物,如何劳动,如何打架。她发现蚂蚁们很有意思,为了争抢食物打架,但是一旦发现自己这方势力弱,打不过对方,它们立即就跑,从不跟对方死磕;至于强的那一方呢,赶跑了对方,抢到了食物就行,也不会穷追不舍,非要置对方于死地。小小的邱见玥不用通过课本、不用听大人讲大道理,就了解了蚂蚁的生存智慧。现在已是大三学子的邱见玥说:“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

上了学后的邱见玥除了完成学校的功课之外,剩下的时间依然喜欢观察动物。一次去奶牛场买牛奶的爸爸回来,告诉她一件事:奶牛场刚刚宰杀了一头刚出生的小公牛。奶牛场因为只饲养产奶的母牛,所以一般小公牛生下来如果不留着做种牛的话,都会被立即宰杀。虽然从理智上邱见玥理解奶牛场的做法,但从情感上她受不了这样的事情。然而,这也告诉邱见玥,这就是现实世界,理性和感性必须要保持一个平衡。

就像后来,邱见玥的作文总是会写两个版本,一个版本是交给老师的,一个版本是写给自己和同学们看的。将考试和生活区别对待,邱见玥没有太多纠结,她总是很轻易地就适应了现实生活的种种。即使在高三那么忙碌的阶段,她仍然会在课余看《环球时报》和自然科学类的书,虽然会被老师批评,但她依旧不会放下自己所感兴趣的事物。她跟老师保证,自己只要能进年级前五十名就可以了。因为只要考进前五十名,就可以考上重点大学了。结果,她恰好考了前四十九名,老师忧心忡忡,她却开心得很。最终,她考上南京农业大学。再后来,当她迷上去野外采集昆虫时,面对不同山区不同的风土人情,面对种种稀奇古怪的食物,面对时常恶劣的采集环境时,她都能够平静接受,顺利应对。

以科学态度对待自然

邱见玥彻底迷上昆虫是缘于一次活动。2007年夏天,正上高一的邱见玥在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主办的《博物》杂志上看到一则青少年插画大赛的启事,从小也喜欢画画的她就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投稿,没想到竟然获得了一等奖。当时,杂志社给出两项奖励选择,一是3500元奖金,二是可以参加国家地理的野外考察活动。邱见玥自然选择了后者,于是那个暑假她就跟着科考队员们来到了蒙古额尔古纳大草原。

在草原,邱见玥见到了很多野生动物,但见到更多的是昆虫。夏天的晚上,在她们居住的蒙古包外亮着的灭蚊灯下,吸引过来的虫子会堆成一座小山。那次野外考察之行,邱见玥最显著的一个收获就是从草原上捉到了一只硕螽,体型特别大,人称螽斯中的坦克。螽斯的外表粗看很像蝗虫,别称蝈蝈、螽斯儿,硕螽就是其中的一种。邱见玥用一只盒子装着,一路小心地把它从草原带回了家。每天喂它吃白菜,有时还抓蜘蛛喂它,整整喂养了两个月,直到寒冬来临,它的生命宣告结束。

养过宠物的人大概有一件事情是最不能接受的,就是面临心爱宠物的死亡。可是,在邱见玥看来,一只虫子经过几个月的生命历程,在秋冬季的寒冷来临之前走向死亡,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她说:“这就是自然规律。”原来,邱见玥采集虫子、养虫子,跟一般人养宠物的心态不同,她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自然,对待昆虫,对待死亡的。

从2008年起,邱见玥就利用长长短短的假期外出采集昆虫。起初,邱见玥并不知道怎样进行野外采集,如何选择目的地、安排行程等等。可是,她有一股子难得的钻研精神,她通过网络联系上一些学者和昆虫爱好者,向他们请教,并与他们结伴出行。2009年6月9日高考结束,邱见玥在家休息了一天,11日就出发去了重庆南部的金佛山。在那里,来自台湾的职业标本采集队员亲自教邱见玥采虫技法。震撼和好奇将邱见玥的求知欲一下子激发了出来,仅仅一个月,邱见玥就掌握了一大堆以前从来不会的技能。紧接着,那年7月,她又同上海几位昆虫爱好者和学者前往福建武夷山,跟他们学习了更多的技巧,也认识了更多的朋友。

在过去的采集经历中,有两次邱见玥的印象最深。2010年去重庆四面山那次,是邱见玥第一次独立野外采集昆虫。四面山地处重庆、四川、贵州三地交界处,地形复杂,山势陡峭,有的地方坡度超过70度,不时会发生坍塌或滑坡,尤其雨后,山路特别滑。有一次,邱见玥走在河谷里,两边都是高山,她突然感觉到轰隆隆的声响,便立即往前跑,刚跑过去回过头一看,就见一块巨大的落石从她身后滚落到山下的河沟里去了。当时,如果晚了一秒,也许邱见玥就被砸中了。

2011年8月,邱见玥和几个昆虫爱好者来到贵州荔波县茂兰国家自然保护区。本来他们打算住在一个偏远的少数民族村寨里的,但当他们好不容易到达目的地时,却发现那个寨子已经搬迁了,遗留下的房屋破败不堪,根本无法居住。当时那个地方偏远,信号不通,无法求助,天又下雨,又饿又累的他们只好把雨衣铺在破屋里的地板上过夜。

野外采集非常辛苦,可邱见玥从来没有屈服过。

生命和生命是平等的

当她穿越黑乎乎的山洞,没有任何灯光,只有蝙蝠呼啦啦从她耳边掠过时;当她被泥泞的沙石路磨坏了脚,被吸血的蚂蟥咬破了皮,浑身汗水泥水却只能在小溪里洗澡时,她只想着她将要见到什么样的昆虫、采集到什么昆虫,从没有想过要退缩。

她的力量来自于对快乐童年的怀念吗?对大自然的热爱吗?对昆虫的好奇吗?

邱见玥常被周围的人问到这样一个问题:“你一个小姑娘,跑到深山野岭里,不害怕那些野生动物吗?”邱见玥说:“人们都怕遭遇动物的伤害,其实,那些动物更害怕人类。比如熊,就怕人怕得要死。”她就遇到过这样的事,在四面山保护区,一只黑熊跑到一户养蜂人的家里,把养蜂人收的蜜都给吃了。养蜂人就放了一串鞭炮,把黑熊吓得没命地跑,从此再也没有来过。相比较动物伤人事件,人类对动物的伤害更多。

人类把昆虫分为益虫和害虫,邱见玥却认为,生命都是平等的,在大自然的生物链中,每种昆虫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少掉其中一环,都会打破生态的平衡,给人类居住的环境带来不可想象的破坏。

生命对生命的尊重,生命对生命的好奇,生命对生命的了解欲望,生命对生命的沟通需求,这,恐怕才是邱见玥热爱昆虫,不辞辛劳地野外采集昆虫的动力来源。

由爱好昆虫,邱见玥开始关注昆虫学术界。她联系各地高校的昆虫学者,向他们学习昆虫系统学研究方法,还去北京中科院动物所查阅文献资料等。她给那些专家学者打电话、写邮件时,不羞怯,不害怕,更不担心别人会拒绝她。这仍然是大自然教给她的法则,生命都是平等的,即使她和那些专家学者社会地位不同,但她和他们对于知识的渴求、对于真理的追求却是相同的,所以,她相信,他们一定会向她敞开胸怀,共同探讨他们对于昆虫的爱。

事实证明,她是正确的。如今,邱见玥除了专业课的学习,就是忙于昆虫的研究。将来,她或许会成为专业昆虫学家,或许仅仅是业余爱好,但她一定不会放弃,将对昆虫的爱进行到底。

谈生命的平等作文 篇3

在大街上,经常能听到有父母带着小孩子,看到一个清洁工,父母便指着清洁工对孩子说:”看,你要是不好好学习,长大了就只能跟他一样去扫马路了。”在以前,我的父母也对我说过同样的话,不过他们早已改掉了这个坏习惯。当父母在对孩子说出这句话时,其实就是在告诉他们这是一个多么不入流的人,一个多么不入流的工作。可他们没有想过,这个城市没有了他们会怎样。本想教育孩子,却给孩子灌输了一个错误的思想。

非法捕杀动物的新闻层出不穷,动物灭绝的通告也在源源不断的呈现在我们的眼前。白鳍豚本无忧无虑的生活在江水中,可就在几年前,因为各种的人为原因使白鳍豚变成了珍惜动物,而现在,网上和书本上关于白鳍豚的资料已经变成了”近年来科学家考察时并未发现白鳍豚”的字样。看着动物的种类在急剧下降,既气愤,又无奈。

在这个世界上,本就没有所谓的”三六九等”,每一个生命都是相同的,平等的,可就是有人非要分出个高低,并自觉地把自己分在了自己所构造的高层中。

当你向他人索要钱财或对他人进行伤害时,应先问问自己”有资格吗?”当你指着别人说三道四,也先问问自己”有资格吗?”当你无情地残害生命时,请再问问自己”有资格吗?

生命平等作文 篇4

可并不是谁想好好地活着,就能自我如愿的。正如我亲爱的爷爷,终究没能好好地活着,不幸离我们而去了。想当年,爷爷的父母,给了他鲜活的生命。可是,未必是爷爷不懂得珍惜,才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如今,我们在苦苦悲叹,却早已回天无力啊!

人的一生很短暂,充实是一生,颓废也是一生,我们为何不选择充实呢?人的一生很现实,开心是一天,伤心也是一天,我们又为何不开心活着呢?人生快不快乐,全由你自己决定。选择快乐的一生,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正如我的爷爷,艰苦奋斗了一辈子,应该也有他的快乐吧。对人生意义的感慨,也许命将不久时的爷爷,当时的感悟比谁都深刻透彻吧。对于病重时的爷爷来说,快不快乐,却早已不由他自己决定了。

生命,人人平等!是种子,就会有绿色的希望;是沙砾,就会有金色的梦想。如果,你还有一丝的希望,就不要放弃自己的人生。

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命,不管你的贫富贵贱,都是毫不客气的“一票生意”。可上天真的公平吗?像爷爷这样的好人,也只能六十来岁就英年早逝了。纵观历史,又有多少恶贯满盈的坏人,却长命百岁后仍遗臭万年。事实如此,生命的机会,并非人人平等,放不放弃自己宝贵的生命,根本不由自己来决定。就如,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有多少革命烈士,难道他们愿意轻易放弃自己年轻的生命吗?为了信仰和理想,抛头颅洒热血,他们可谓前仆后继啊!

生命,人人平等?显然这是没有正确答案的,我们又何必在乎人人平等呢?生命的意义,在于精彩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脆弱的种子也可以长遍山野,细小的沙砾也可以浇筑城池。要懂得积少成多,聚沙成塔,一切都会像钻石一样闪闪发光。

我的爷爷虽然已不在了,但他的劳苦功高,至今仍让我如数家珍:爷爷含辛茹苦哺育了爸爸和叔叔们六个亲兄弟;爷爷省吃俭用挣下了庞大的产业和偌大的家业;爷爷曾带领着一大群儿子建造了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群星中学、火车站售票大楼等一大批省市重点工程……我由衷地赞美,爷爷生命的成功和辉煌!爷爷对我们的好,更有待我们的后人来评说!

是啊!人生的荣华富贵,不是上天赐予的,而是靠各自的辛勤劳作换取来的。只有我们的生命,才是父母给予的,不是靠糊涂地祈求保佑就能永生的。

我的爷爷,在遥远的天际,关切地俯视着懵懂的我。魂牵梦萦,爷爷却犹在我身边。孩提的记忆,是刻骨铭心的,仿佛此刻爷爷还紧抱着娇弱的我,硬把我的小手塞进他的大嘴,咬得我生疼,偶尔还会咬得我流泪……

生命,何必在乎人人平等?!在此,我也只能无病呻吟地感喟:为了让我们未来的生活,多一丝光芒,多一丝精彩,我们就得,多一分努力,多一分拼搏!勇敢地挑战自我,顽强地超越自我,还是先让我们现实的生活,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些吧!

生命平等与生命宽容 篇5

K三12李胜兰

早在几千年前阿拉灯太阳神庙就刻有箴言:“认识你自己。”但凡人类还是草木的定义其实各不相同,不用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

诚然,莠草遍地都是,生命如沧海一粟般渺小,于是有人用卑贱的名字定义它们,认为它们是猪草、苦艾、鸡草,毫无价值,任人宰割。然而,有内涵的人雅致地称呼它们为长生草、扶移、雁来红。

这不免让人发问:为什么同样是莠草,而被人类定义竟如此大相径庭?

我想正是人类不同心境所酿成的。心态的不同决定了人类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生命本是平等的,不论是花草虫鱼鸟兽还是人类本身。可是粗俗鄙陋者,自以为高人一等,便如此轻视卑微的生命。然而,内涵高深者便会敬畏莠草顽强的生命力,对待事物有悲悯情怀。因此,在我看来,不用的人会有价值观冲突实则是对待生命和自我认识的差异。

在现实生活亦是如此。我们处在社会的大洪流中,必须认识每种生命的独特而唯一的价值,给予平等的尊重。史怀哲在非洲河畔看到河马快乐地嬉戏,体会到生命的奇妙,悟出生命皆有其价值,所以我们人必须打破以自我为中心狭隘而功利的认识去感受一切生命的曼妙。而索尔尼琴也振聋发聩说道:“宇宙有多少生命,就有多少中心。”诚哉斯言,世界上的生命皆平等,都是宇宙的中心,我们要平等地看待一切事物。然而,现实并不如此。人类价值观会因各种因素,产生裂变,这是导致不平等的根源。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弥合价值观的裂变呢?我们应学会用平等的思想去包容生命个体的差异。正如导演李安所导演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少年与老虎象征着两种矛盾,老虎被定义为邪恶的一面。在残酷的漂流中,不是少年想打死老虎,就是老虎想吃了他。也就是说生命中有阳光就有黑暗,就像硬币也有正反两面。少年和老虎要想顺利到达彼岸,要同舟共济,互相包容,和谐共处。

生命本来就是平等的,我们人类不能自恃其高,随便定义莠草,要懂得包容生命的不同形态。

在平等对话中涌动生命之美 篇6

【关键词】语文课堂; 平等对话;生命

人类正步入对话时代,对话正逐步成为人们的生存状态。对话教学是对话时代精神在教育领域的回应。克林伯格认为,在所有的教学中,都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志。在他看来,教学原本就是形形色色的对话,具有对话的性格。

当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高度关注人的生命发展的新时期,作为融工具性和人文性为一体的语文课堂,应该是“人”的教育,要重视对学生的关怀,重视对生命的尊重。《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阅读者将获得他人无法取代的心灵体验。而阅读教学中的对话可细分为两类:一是教学对话,师生间以及生生间的对话,这是师生在真理探究、价值建构中的平等交流、双向互动过程。二是阅读对话,学生与文本之间展开的对话过程。

面对新课改,语文课堂要注重体现平等对话理念,使教学进入一种师生共享的境界,让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到尽情的释放。那么,我们如何引领学生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对话”呢?

一、师生平等对话,体现人性美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种“平等对话”已逐渐成为课堂中的主旋律。只有民主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才是真正符合人性的师生关系。这一层面上的对话,已经不再仅限于师生双方狭隘的语言交谈,而是教师对教学过程中真诚地倾听,对生成的问题适时点拨、引导,从而使学生在自我建构的学习过程中掌握新知识。因此,平等对话首先需要的是平等的师生关系,要的是教师的角色转换,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平等与沟通。

1.要善于倾听。倾听是认识与了解的第一步,教师有效地倾听,可以帮助学生倾诉自己的感受,发表自己的见解,解开自己心中的疙瘩,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和欣赏,能给予他说话的信心和勇气。

我们常常从学生发出的各种声音听出他们各种思想与情感,例如,丑小鸭离家出走,他妈妈难道不爱他,怎么就不去找他呢?又如,《小英雄雨来》中鬼子早就抓到了雨来,为什么一定要把雨来带到河边再枪毙他,这不正给了他跳河逃跑的机会吗?载入,《酸的和甜的》中那只狐狸一点都不狡猾,他特别聪明没吃着葡萄却说葡萄是酸的。与学生平等对话,当一回忠实的听众,用心灵去体会,用语言去交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走进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感受学生灵动的情感天地。

这样的倾听,激起了一朵又一朵课堂教学的浪花,学生用自己的心灵破译了一种又一种奇妙的语言,演绎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学习故事。

2.要善于合作。实现平等对话教学,教师关注的不再是学生学习的结果,而是每个学生学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俯下身子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敞开心扉与学生友好相处,让微笑流淌在课堂中,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师生之间通过交流和互动,成为真正的合作伙伴。

例如,在教《猫》这一课时,我设计一个品味语言的教学环节,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作者喜欢猫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在表达时,理由各种各样:有说猫的脚印这么脏,作者却说成是一朵梅花,他非但不烦,反而津津乐道地欣赏起来,包含着作者爱猫之情;有说这个“蹭”用得好,那是一种轻轻的摩擦,蹭出人和猫之间的感情;有的说我最讨厌猫了,作者却把猫的声音写得活灵活现,我都有点喜欢上了……在这一过程中,与学生一起平等对话,学生的回答精彩纷呈。在感悟的基础上,我又与学生一起将其升华为理性认识:品味语言可从修辞、用词、情感等方面入手,这样也就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由于这些过程是在师生平等基础上的对文本的共同探讨,是思想共鸣的过程,因而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也较好地理解了文本。

3.要善于引导。在对话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平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话,但并不意味着教师要放弃引导的职责,我们要鼓励学生个性化的,多角度的去阅读,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尽情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在对话中激活了思维,在思维中不断生成。

例如,在教学《罗盛教》时,有学生这样质疑:朝鲜人民为什么不救罗盛教?这时,如果正面说教来解决问题,颇有“灌输”的味道。我便抛给学生一个问题:你认为朝鲜人民不会去救罗盛教吗?这一问,“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兴趣大增,讨论十分热烈。有的说:“当时的地点在山野上,这个地方经过的人太少了,没人怎么救。”有的说:“事情发生在冬天的清晨,天气太冷了,从河面结冰可见一般人不会出来。”……最后一致认为中朝人民的友谊是鲜血凝成的,如果有朝鲜人民经过,绝对不会见死不救的。正是有了正确的引导,才逐渐使学生真正对文本展开深度思考,在对话中渐渐走进作者的世界。

二、生本平等对话,挖掘内蕴美

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篇课文本身就是一个敞开的文本,具有生命的灵性。而正是学生的解读与阐释,才使文本获得活生生的具体化,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正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中心。

1.把握重点字词,潜心感悟。学生与文本之间必然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审美距离。只有当学生与文本产生了某种碰撞,文本才会展示出无限丰富的意蕴。而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抓住文本中的重点字词,学生凭借这些语言文字,与文本亲密接触,与文本深度对话,对文本涵咏、体味,就会产生自己的独特感悟。

2.填充文本空白,拓展思维。面对文本中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阅读者必须以自己的感觉和经验,去挖掘、去填充、去拓展。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在“疏可走马”处进行想象,有利于促使学生在阅读期待中与作品产生共鸣。

三、生生平等对话,展现过程美

阅读教学是群体性阅读,最大的优越性就在于可以有生生之间的平等对话。这是因为学生之间年龄、心理水平相近,交往最放松。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多种多样的对话情境,让学生在阅读中有表达的冲动,有沟通的欲望,有参与的热情。在相互启发中开阔思路,在相互答疑中加深理解,在相互交流中丰富感受,在相互品赏中提高认识。

1.合作,享受过程的愉悦。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阅读教学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以小组的组织形式,学生运用所掌握的方法自主学习,生生在合作中平等对话,共享学习过程的愉悦,共享语文课堂的精彩。

2.争辩,宣泄生命的激情。教材中往往揭示一些矛盾冲突,这正可以引发学生进行讨论,争辩。“灯不拨不明,理不争不透”,几乎所有的课堂争辩,只要引导有方,都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同时,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挖掘了学生的思维潜能,使学生的智慧火花竞相迸射。

杜曼教育之平等是代际沟通的基石 篇7

平等是代际沟通的基石

21世纪最好的代际关系是两代人相互学习共同成长,这也是构建和谐的代际关系的主要目标。

我们在做中国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课题研究时发现,当面对“你认为未来社会最应该提倡的品行是什么?”一题时,父母与孩子两代人的回答显著不同。父母认为“最应该提倡的品行”是“责任感、正直、诚实和进取”;而中小学生却认为“平等待人、责任感、正直、进取”。这说明,当代少年儿童更尊重个人价值,注重平等,是平等意识增强的一代。

进一步分析发现,当代少年儿童是权利意识觉醒的一代。北京一位小学三年级的老师训斥一名女生,并命令其离开教室。该女生站起来说:“老师,上课是我的权利,任何人不能剥夺!”一个母亲冒着酷暑给5岁的儿子报了美术班、钢琴班,兴冲冲地告诉孩子。不料,儿子却严肃起来,说:“妈妈,您和我商量过了吗?”母亲愣住了,苦笑着回答:“你这么小,还用跟你商量什么呀!我还不是为你好?”儿子依然不领情。

实际上,上面两个孩子的态度完全正确。早在1990年8月29日,中国政府已签署联合国的《儿童权利公约》,承认孩子生下来就是一个权利的主体,他们拥有生存权、发展权、参与权和受保护权等四项基本的权利,与成年人是平等的。作为一个现代父母,必须尊重儿童的权利,并善于与孩子商量同其有关的事情。

研究早已证明,民主的家庭最有利于孩子成才,而民主家庭的重要特征恰恰是平等和谐。

学会与孩子谈判

一般来说,代际关系能否融洽,关键是成人是否民主,是否支持和尊重孩子的合理意见,是否吸收孩子参加对事务的决策。事实上,今天的孩子不但有很强的参与能力,在信息等方面还具有许多优势。我常常和父母们说,21世纪最好的代际关系是两代人相互学习共同成长,这也是构建和谐的代际关系的主要目标。

在构建和谐的代际关系方面,王越同学的尝试令人赞叹。

王越是上海闵行区上宝中学的学生,当她在闵行区汽轮小学读书的时候,因为负担重,与妈妈发生许多矛盾。她是个小忙人,某个星期天竟然赶五个场子,先上琴课、参加红领巾理事会会议、鼓号队演出和儿童剧比赛,还要上剑桥英语课。除学校布置的作业之外,父母还给加一些作业。结果,王越说她就像一只被关在笼子里的小鸟,失去了飞翔的自由空间。

与有些同学的抱怨或厌学态度不同,王越先是反思自己做事拖拉的毛病,并在“雏鹰争章”活动中立下自己的“破笼章”争章目标:1.更加珍惜时间,养成争分夺秒、今日事今日做的好习惯;2.以较少的时间学更多的知识,用省出来的时间做更多自己喜欢做的事。为了尽快冲破“鸟笼”,王越还热情主动地与妈妈商议,母女俩制订了一份“加一减

一、减一奖一”的作业量平衡计划书。所谓“加一减一”,就是每逢孩子学会一个本领、获取一点知识、感悟一个道理、取得一项荣誉等,都可以减去一个小时的家庭作业时间;所谓“减一奖一”,就是每减去一小时的作业时间,父母再奖励孩子一小时属于自己的时间。

更多教育文章:

杜曼早教网

王越的自主精神感动了妈妈,妈妈与女儿一起制定了“放飞章”。争章目标是:1.做孩子的生活导师,认真解答孩子的生理及心理成长问题,促进身心健康;2.倾听孩子的呼声,理解孩子,平等相处,互相交流,减压增乐,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3.与孩子一起学习,互相探讨,互相监督,共同进步。考章办法是:1.在孩子拥有一项能力锻炼的同时,自设的家庭作业可以减少或全免;2.双休日的课外学习任务完成出色,可获双倍自由时间。

“破笼章”与“放飞章”的实践效果如何呢?请看2004年11月15日至12月15日的考章记录,王越的家庭作业完成情况全是良好,助人为乐和锻炼能力的事做了许多,奖励自由活动时间19个小时。在这些可以完全自由支配的时间里,王越看课外书、与同学出去玩、玩电脑游戏、与爸爸下棋、与妈妈唱歌等等。可以看到,充满自主性、富有趣味性和可操作性的争章实践,使王越成为了学习和生活的主人。她被评选为“勇于填平家庭代沟”的上海市“十佳”少先队员。王越开心地说:“现在,我求知的范围更广了,学习的内容更深了,玩的时间反而更多了。”

王越的经历说明了,家庭也可以学点公司管理的经验,孩子的行为规则一旦约定俗成,就不用三令五申,照章考核孩子的行为就行了,也就不再需要父母长期唠唠叨叨了。家庭中签订亲子合同,其意义在于它是一种相互制约共同提高的手段。亲子合同不是单方面的要求,对孩子和父母都有相应的要求与规定,这样的合同给予了双方相互的信任、相互的督促。

河南郑州有一个家庭签的“亲子合同”可以值得我们借鉴:

王宝贝的妈妈一直希望自己的独生子比同龄人优秀。从幼儿园开始,她就经常问他一些问题,渴望了解他外面的生活,想帮他少走弯路,做一个懂事聪明的孩子。他上小学后,王女士就更关心了,每天不是问学习,就是问成绩,要不就问他与同学的关系,还陪着他做功课。

其实,王宝贝是一个勤奋好学、性格开朗的四年级学生,在班上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第五届宋庆龄奖学金获得者。王宝贝说,他很努力地学习,希望妈妈满意。本来在学校一天的生活已经很紧张了,回家还要应付妈妈没完没了的问题,不回答吧,妈妈就很不高兴,他特别无奈。特别是吃饭的时间,妈妈坐在一旁,又是夹菜又是夹肉,还不停地说:“儿子,你多吃点蔬菜,补充维生素和纤维”、“儿子,别吃那么多面食,当心发胖”。本来香甜的饭菜,让妈妈搞得没胃口。

于是,王宝贝提出要和妈妈签份合同。合同是这样的: 以后妈妈不在吃饭时间问王宝贝的学习情况;作业不会时,妈妈不许发脾气,不许敲桌子,要耐心讲解;周末晚上给王宝贝放松时间,不能硬性规定必须21点睡觉。宝贝要主动跟妈妈谈心,不乱花钱,不瞒着妈妈做事情,每天洗自己的碗,叠自己的被子。

更多教育文章:

杜曼早教网 合同有效期:本学期。

从王宝贝和妈妈签订的合同里,我们能得到什么样的启发呢?

合同是作为一种教育方法或手段意义上的“君子协议”,即使它并不像法律条文那样严格、正规,但对亲子都具有约束力,避免了口说无凭和随意更改,体现了亲子之间讲诚信、相互尊重和平等的人格关系。

如何与孩子签订一份合理的亲子合同,我的教育建议是:

规定要具体。每一个规定要客观、具体,不能太笼统。如协议中的第一条如果写成“妈妈不能唠叨”;第2条如果写成:“王宝贝得听妈妈的话”,协议可能在实际中不好执行了。遇到事情时,妈妈可能会争辩:我就说这一句话也算唠叨吗?我这么做难道不是听你的话吗?

确定协议的有效期。这能提醒父母和孩子,任何行为都必须坚持下去,不能出尔反尔,哪怕有困难,也要克服困难坚持。

规定惩罚方式。有可能由于孩子年龄小一时无法遵守协议,或者父母由于某些原因违反协议规定,这该如何处理呢?一个完整的协议必须有违反协议的惩罚措施,这对于违反者不仅有一个警示作用,而且会渐渐使家庭形成按规则办事的氛围,这能更好地促进家庭内部民主的相处模式。例如,有的亲子协议规定,孩子如果违约,一天不能看电视;父母如果违约,去爬12层楼梯,因为父母较胖,这也是孩子为父母着想的惩罚。这就是可行的惩罚措施。

双方签字。让父母和孩子都感受到协议的严肃性,只要签下自己的名字,协议就开始生效,就开始对各自的言行具有约束力。

让家庆成为亲情的圣典

有一个家庭虽然挣的钱不是最多的,家里也不是特别有钱有势,但一家人父慈子孝,相亲相爱,和和美美,邻居都很羡慕。这样一个和睦、甜蜜之家,秘诀在哪里呢?原来这个家庭一直有一个几十年的老传统——举行家庆,即家庭的节日庆祝。

什么是家庆呢?就是父母的结婚纪念日。原来家庭有了孩子之后,父母就开始想我们不能只给孩子过生日,我们也要给自己过生日,让孩子给我们过生日。我们的家是因为我们结婚而来,所以说我们两个人的结婚日就是我们家庭的纪念日,要举行家庆。刚开始只有夫妻两个人一起庆祝,后来孩子大了,孩子到了父母的结婚纪念日都来庆贺,重温父母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聚在一起讲一讲孩子的成长,全家人交流一下感情。后来家庆成了维系家庭的重要节日。因为有了这个家庆,孩子对父母多了一些理解和敬意,感激之情,懂得没有父母哪来的孩子,所以他们非常珍惜这一天。孩子非常孝敬长辈,长辈疼爱孩子,大家的心融在一起,所以说这个家庭就是个和和美美之家。

我认为,在当前越发快节奏、忙碌的生活里,其实每一个家庭都可以举行自己的家庆,让家庭中的每一个人都放松身心,相聚交流,这是一种多么重要的心灵之约呀!

更多教育文章:

杜曼早教网

我们为什么只会忙着给孩子过生日呢?没有父母哪来的孩子?让孩子知道父母的结合对他们的意义,这对孩子理解家庭、理解爱情、理解生命意义不是很重大吗?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全世界家庭数目剧增;家庭规模日趋缩小;离婚率普遍上升;人们的家庭观念也在发生变化,种种家庭问题给社会带来巨大冲击,日益为国际社会所关注。1993年2月,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作出决定,从1994年起,每年5月15日为“国际家庭日”。设立“国际家庭日”旨在改善家庭的地位和条件,加强在保护和援助家庭方面的国际合作。

可以说,现代家庭受到了家庭外部环境的重视,虽然设立“国际家庭日”并不能保证每个家庭的美满、幸福,但已经表明美好的家庭对于社会的价值与意义。而如果对于家庭自身而言,家庭成员间的和谐相处则是最重要的。

和谐是我们的幸福之本,中国优良的传统文化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必定是一个“和”字。如孔子说“和为贵”;如荀子说“和则一,一则多力”;如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毫无疑问,和谐的家庭是温馨的家庭,和谐的校园是快乐的校园,和谐的社会是自由的社会,和谐发展的人是幸福的人。

和谐是成功的非凡境界。如果两代人学会了与人相处和谐、与社会相处和谐、与自然相处和谐,那就真正踏上了坚实的成功之路。自然,这是家庭教育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

家庆似乎只是这一追求的一种简单方式,通过家庆可以维系整个家庭的感情,使家庭成员感到亲情融融。

这个世界上美好的东西很多,亲情,便是其中之一。亲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只要我们生活在世间,或者说只要我们还活着,我们就离不开亲情。家庆能让孩子体会亲情,通过家庆能让孩子懂得,亲情是一种力量,它能够给予人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它能够净化人们的心灵,它能够提升人们的思想境界。生活是不能没有亲情的,而生活里就时时有亲情在温暖着我们。

更让我认同的是,家庆能使每个家庭成员自觉意识到自己的家庭地位的变化,以确立个人的家庭责任感,并能将这种礼仪传承给下一代且有所发扬光大,我相信这反映了一种智慧。

父母如何考虑设立一个家庆日作为纪念活动,以加强家庭情感交流,我的教育建议是:

选定一个日子。家庭庆祝日应该是与家庭有关的节日,是除了孩子的生日、父母的生日之外的对于家庭有重大意义的日子,可以是祖父母或父母相识、订婚、结婚的纪念日、也可以是孩子的人生路上特别值得纪念的日子等,只要一家人能接受并认可就好。定下的节日要以一定的方式庆祝,并要长期坚持下去,才能对孩子形成类似“家风”的影响。否则,一时兴起的庆祝只能给孩子一种一时新鲜的感觉,过完就可能忘了。

更多教育文章:

杜曼早教网

教孩子必要的礼仪。要让孩子知道家庭庆祝日是独特的,是家庭的重要的纪念日,和平时过的节日不同。所以要教孩子注意穿着、言行举止要得体,穿整齐、干净的衣服,或稍微正式的服装,以表示节日的庄重与严肃。再比如教孩子要有礼貌,吃饭时嘴里吃着东西不要说话;请求别人帮助要说“请”,接受别人帮助时要说“谢谢”;和同龄人一块玩耍时要懂得谦让、注意安全等等。

父母以身示教。要让孩子成为一个孝敬的孩子,父母必须自己首先做到,为孩子树立一个可以效仿的榜样。在孩子面前,父母应该表达出对自己父母的关爱和孝心,让孩子亲眼目睹亲身体会,榜样对于孩子的成长是一种重要的力量。

庆祝要节俭。家庆是一个团聚的快乐日子,举行庆祝会是一种仪式,但不宜以庆祝为名,大肆在饭店开豪华饭局或者追求过于时髦的“流行”活动,庆祝会应该以节俭为重。要举行庆祝会,其实可以在家里举行,大家一起动手准备,互相帮衬,一家人聚在一起才是最有意义的。当然,外出野餐、踏青,都是可以选择的方式,具体方式要考虑家庭的具体情况。总之,家庆不可过于物质化,而要突出浓浓的亲情与和谐的精神,这才是家庆的魅力所在。

和孩子来个有效沟通

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和对孩子的管教是儿童进入社会的桥梁。儿童降生后的最初几年内,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理想的父母,不仅是孩子的保姆,也是孩子的老师,更是孩子的朋友。学会与孩子的良好沟通可以把父母的期望和爱抚充分地传递给孩子,并为孩子提供最适当的成长环境,最适宜的学习机会,以及最愉快的生活空间。

作为父母,如果要培养一个成功的孩子,就应该成为与孩子沟通的高手。如果能成功引导孩子的想法和理想、行为,那么培养出一个有主见、有选择能力的孩子就不是件难事。

著名心理学家劳伦斯·斯泰因伯格教授经过长达3年的调查研究,发现缺乏与父母沟通、缺乏向父母吐露心声的孩子,在学业方面遇到麻烦的可能性较大,沾染上吸毒或酗酒等恶习的可能性也较大。另外,缺乏与孩子的有效沟通,忽视孩子身上发生着的变化,更会让孩子从感情上疏离父母,甚至会造成孩子性格心理上的缺陷。研究证明,孩子在11岁以前,倾向于把心中的想法告诉自己的父母,父母在他们心目中排在了第一位;但孩子进入青少年时期,这个顺序就完全颠倒了,他们会把心中的想法告诉自己的朋友,而后是他们的老师,最后才是他们的父母。更为可悲的是,疏离父母的结果,增大了孩子们酿成悲剧的可能。

例如在校园暴力中受侮辱的学生反而自杀的事件,人们感到奇怪,为什么这些孩子受到欺负不敢向父母诉说,非要选择自杀这条路呢?其实就是因为亲子间平日缺少沟通,孩子们误认为如果告诉父母,父母不会相信,自己反而会挨打。可见,亲子间如果不能沟通,孩子远离父母,实际上等于父母完全丧失教育能力。

有个平时动作总是慢腾腾的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对父亲说:“爸爸,今天体育课上我跑了第一名!”父亲有点纳闷,但还是说:“小冠军,快把比赛的实况给爸爸描述一下吧!”原来是上体育课的时候,全班同学分成四组比赛,这个孩子在小组跑了最后一名。然后每组最后一名同学再比赛一次,这个孩子就是这次“安慰赛”的冠军。孩子明明是小组比赛的最

更多教育文章:

杜曼早教网

后一名,只是可怜的败将中的冠军,还值得高兴吗?但是通过谈话父亲发现的是孩子可贵的自尊心,于是决定和孩子一起庆祝“过五关斩六将”,闭口不谈“败走麦城”。试问,哪个孩子不愿意和这样一个能理解自己的父亲沟通呢?

有一位母亲在咨询电话中对我说:“我的孩子都快初中毕业了还看‘闲书’,怎么办?”我问:“什么闲书?”她回答:“《读者》、《世界博览》„„”我说:“这些杂志很好呀!说明您的孩子有自学能力了,您不必担心„„”她答:“是啊,孩子也说我不爱学习,跟不上时代,还给我开了个书单上让我学习。”我关切地问:“您读了吗?”她不好意思地回答:“没怎么看,孩子还经常检查我,督促我„„”这是一个多么好的孩子啊!可惜这位母亲没有积极地和孩子沟通,没有完全懂得如何向孩子学习。

有些父母在和孩子沟通上过于急躁,总幻想一两次聊天就能和孩子成为知心朋友。这不可能,因为两代人年龄差异很大,又成长在不同时代,理解需要有一个过程。如果只有急切的心情,缺少扎实的行动,那就只好在亲子关系上长期吃着“夹生饭”。

父母和孩子的沟通,实际是两个生命的碰撞。应该说,碰撞所产生的内容是无限丰富的,它所达到的高度也是没有止境的。如何保证与孩子的有效沟通,我的教育建议是:

鼓励孩子要预先多思考。应当让孩子明白:能够自己思考是有益的。让孩子养成“如果„„”的思考习惯是件好事,这样她才能在同一时刻考虑几种不同的选择。但不要因此而奖励正确的回答,惩罚错误的回答。明智的父母亲并不急于在孩子一犯错误的时候就指出并纠正他们。如果你这么做,孩子自我检查和自我纠错的能力就得不到充分的发展,他也无法获得充分的自信。成年人喜欢有礼貌地反驳别人,这同样适用于父母与孩子间的任何交往。你可以允许孩子在好的气氛中阐明他的想法,反驳你的观点。好的父母亲会为孩子智力和自信的成长感到自豪,并且不惧怕孩子的异议。

定期和孩子沟通。有的父母一高兴,就整天和孩子泡在一起;工作忙了,就很长时间不理孩子,这种冷热病,最不利于和孩子建立巩固的联系。应该建立一种规则,如坚持定期开家庭民主会,每到星期

六、星期日,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把一周的功课复习一遍,洗干净全家的衣服,打扫好屋子。然后大家坐下来,互相倾心交谈。

善于倾听。许多聪明的父母就是善于倾听(即使自己不感兴趣的话也要耐着性子听),让孩子十分乐意与其交谈,使沟通变得容易。父母如果确实在交谈时有许多工作要做,千万不要装着在听,最好说出来,如“我希望有时间听完你说的话,但是如果现在不走的话,我就会失约了,等我回来,我再和你长谈。”如果以这种方式表示理解孩子的感情,就会使孩子有机会倾诉自己的内心想法。另外,倾听的过程中还要发现孩子谈话中的闪光点。发现孩子第一次正确运用成语,要给予赞赏;第一次引用了一首古诗,要表示受到感动等。这样,孩子不但愿意经常和父母沟通,而且还会自动提高沟通的质量。

多用“我”字句型。父母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变换一种表达方式,最好用“我”字句型。譬如,“我对你上课不遵守纪律感到失望”,和“你上课讲小话真让我失望”大有不同。后一句话,包含着父母的批评与责备,孩子会因为父母的失望而产生负罪感;而前一句话听起来父母是在同情孩子,而不是批评责备。

更多教育文章:

杜曼早教网

化“代沟”为“代桥”

如果说教育孩子的困难,信息化动摇了父母的权威地位,恐怕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原因。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即社会的进步主要靠知识与信息传递,而不是靠经验传递,成年人的优势远不及孩子。

试想,当孩子在某些方面比大人知道得多,并形成了许多成年人不具备的观念时,两代人怎么对话?

令人悲哀的是,据一份权威调查显示,中小学教师谈起今天的学生,评价意见70%以上是否定性的,认为学生今不如昔的占90%以上。这也许正是代际冲突的重要原因。

很多父母跟孩子说话,一开口就说很长时间,非得把孩子说哭了不可。你没有A错还没有B错吗?没有B错还没有C错吗?总要给孩子找出个错来。孩子跟父母辩解是没有用的,后来好多孩子就干脆不说话了。

对话对话,两方说话,只要孩子不说话,父母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所以父母最好能想办法尽量少说,让孩子多说,听孩子诉说。

做父母的要和孩子平等相处,有什么事多商量,要尊重孩子,不要打孩子,一定要平等和谐、说话算话。

代际冲突是痛苦的,但代际冲突又有积极的意义,它是社会变革、前进的基本形式之一。如果代际之间冲突较小,说明社会变化缓慢,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便是最好的证明。

在中国当今的大变革中,子女与父母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更加需要加强教育与引导,加强两代人之间的沟通与理解,从而达到合作与和谐发展的目的。

明智的父母和教师会平等地对待孩子,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和孩子生来都是平等的。

一个念小学三年级的男孩的做法就十分令人深思:他用节省下来的30元要“买”父亲的一天。

为了改善家境,多挣点钱,张洋的父亲连双休日也不休息。一个周六,孩子缠着父亲陪他到小区花园玩。父亲却说:“太累了,没时间玩。”孩子睁着失望的眼睛问:“你一天挣多少钱?”“30元。”父亲不耐烦地回答。一个月后又一个周六早上,孩子走到正要离家的父亲面前说:“爸爸,我‘买’你一天行吗?今天你就陪我吧!”原来,孩子没有上缴一个月的学校伙食费,每天中午只到外面买两个馒头充饥,想用省下的钱“买”父亲的一天,让父亲带他去公园。

在特级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孙蒲远眼里,孩子与成人是平等的。

一个刚入学不久的小男孩,在课间怯生生地走到孙蒲远老师面前,递给她一件东西,说:“我自己做的,送给您。”孙老师一看,是一个把画报撕碎又粘在一起的看不出模样的东西。孙老师想笑,但看着男孩那庄重的样子,她忍住了笑,努力发挥着自己的想像力,终于

更多教育文章:

杜曼早教网

看出来了:“一个机器人?”男孩眼睛一亮:“对!”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得入木三分:“您不可轻视小孩子的情感,他给您一块糖吃,是有汽车大王捐助一万万元的慷慨。”孙蒲远是理解孩子的,她谢过男孩,并把那个机器人认真地夹在教科书里。

在孙老师的班里,上课的时候学生也可以去上厕所。如果去的时间长了没回来,孙老师会让另一个学生带着手纸去厕所,看看是不是那位同学碰到了什么困难?有人担心地问,您这么宽容,会不会让孩子养成一到上课去厕所的习惯?孙老师摇摇头说,几十年的实践证明,孩子们没有这样。

这就说明,如果孩子发现成年人能平等地对待自己,尊重自己,他“回报”的可能就是尊重父母和教师,严格要求自己。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孩子在10岁以前有一个崇拜父母的年龄,很好教育,他觉得爸爸妈妈都是英雄。但是10岁到20岁进入一个心理上对父母轻视的年龄,瞧不起父母,他崇拜的人是电视明星了,觉得父母天天唠唠叨叨的、胸无大志,整天发牢骚,自己不成龙成凤,还让我成龙成凤。20岁到30岁开始对父母有所理解。30岁到40岁对父母有些爱。人到了40岁以后,才到了“常回家看看”的年龄,这个时候才能理解父母原来不简单,平平淡淡才是真,这时对父母就好多了。现在许多十几岁的孩子就处在一个很快从崇拜父母到瞧不起父母的年代。

那么这个时候父母怎么跟孩子沟通呢?当孩子不愿意跟您说话的时候,您就少说。您实在是特别想跟孩子说话,孩子又不愿意跟您说话,怎么办?

如何减少与孩子之间的摩擦,化“代沟”为“代桥”,我的教育建议是:

了解孩子。应了解一些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譬如,关于儿童的反抗期。儿童从2岁到4岁出现第一“反抗期”,青春发育期出现第二“反抗期”。在这两次之间的7岁至9岁前后,还有一个时期表现为“顶嘴”阶段,这也是一种反抗现象。儿童的反抗现象不仅不是坏事情,反而对他们的精神发育至关重要。父母面对这种反抗现象不仅不能对其进行指责,反而要充分理解这种反抗心理,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只有反抗期得到正确引导的孩子,其自主性才能正常发展。有人甚至认为,没有反抗表现的青少年是意志薄弱的人。

每周开个谈心会。可以在周末的时候,全家开个生活会。如在吃完饭一小时之后,大家可以谈一谈,并给孩子一个发言的机会。大家相互谈谈这一周哪做得好,哪做得不好,哪些方面需要改进。这样的方式能让全家人相互关心、相互信任,共同的进步,这是全家人都能得到提高的一种好办法。

写信给孩子是交流的好办法

傅雷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和教育家,他写给他的孩子的《傅雷家书》,早已经成为脍炙人口的一本好书。此书可谓经久不衰,至今仍在重新印刷。这本书以书信的方式把一位关心孩子成长的父亲的话用平实的、语重心长的语调记录下来,读来倍觉亲切。所以,尽管这本书是傅雷先生多年书信的结集,尽管这些信只是写给他自己的孩子的,但《傅雷家书》

更多教育文章:

杜曼早教网

至今仍成为许多人用来教育孩子的经典之作。

书信,是人们交流情感的重要方式,但大多数人往往把它用在具有一定空间距离的交往中。尤其是现在,通讯工具越来越发达,人们写信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了,打电话、发手机短信几乎代替了书信。当父母和孩子同处一室的时候,就更觉得用不着写信了。但在教育孩子方面,写信交流常常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当您觉得和孩子进行口头交流效果不太好的时候,当您希望自己的话语充分引起孩子关注的时候,就可以用这种方法,即使您和孩子近在咫尺。这是因为书信交流,父母在写信的时候大多平心静气,思路清晰,条理完整,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而且,孩子容易会对父母的话当成耳旁风,但如果您写成文字,孩子就不会不注意了,这样更容易触动孩子的思想。当孩子给您回信的时候,他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心中的喜怒哀乐,并且在写信的时候锻炼文字表达能力。

父母与孩子进行书信交流,内容非常宽泛。一位叫于秀娟的母亲给女儿写的信的主要有3种内容,一种是关于读书的通信,一种是关于花钱的通信,另外一种通信则是关于成绩的。她举例说:

女儿小学毕业前夕,她提出要拿钱给同学们买纪念卡,以表达几年来同学之间结下的真挚友谊和浓浓的情感,这是人之常情。面对女儿的合理要求,我们无法打击她的热情,便答应下来。晚上,我经过一番思考和准备,给她的抽屉里放了一封信。在信中,我给女儿算了一笔经济账,详细列出了她一年来为同学、为朋友过生日、送礼物等的种种花销,同时我还引用了一篇来自贫困山区希望小学的报道,里面介绍了几位不畏生活困难、勤奋读书的小学生。随信我还附上了几张我亲手做的精美贺卡,里面还夹着自制贺卡的方法。第二天,女儿看到了信,她先是缄默不语,静静地思考。接着,她惊讶地说道:“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我竟然花去了几百元,够那些小朋友几年的学费呢!”她拿起了我给她做的贺卡,爱不释手地看着,说:“哇,这贺卡比买的还棒,妈妈手真巧,我也要做,我要跟您比一比„„”

有的父母很疑惑:“写信,是两个住得很远的人才干的事吧?我们住在一起,为什么还要写信?”

其实,信可以是两个住得远的人写的,也可以是住在一起的人写的。更重要的是,给孩子写信能让孩子意识到他在你眼里的地位,这样的效果是不错的。

有一位妈妈到学校接女儿竟然发现,女儿在课上的写字姿势很差,眼睛离书面最多10公分,而且写作业的速度是全班倒数5名内。这位妈妈回家后很严肃地和女儿谈了半个小时,最后不免声音又硬又狠,惹得弱小的女儿哭了起来,第二天就没有和妈妈说话。这位妈妈着急了,于是决定给女儿写第一封信。当女儿收到这封信时,眼睛放光,因为这是她收到的第一封信呀!刚看了一句就说:“妈妈,你是把我当作平等的人吧?”最后看完后,女儿跑过来紧紧抱住了妈妈。

女儿能从妈妈的一封简单的信中读出平等、尊重,当女儿紧紧抱住妈妈,母女间的所有怨恨与芥蒂可能就烟消云散了,这何尝不让做母亲的高兴呢?

当然,写信只是教育孩子的一种方法。父母们应该学会运用多种方法对孩子进行教

更多教育文章:

杜曼早教网

育。但写信能表达出父母内心中对孩子最真挚的情意,孩子在读信的时候也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父母对他的关爱,亲情的激发就是一种珍贵的教育。

怎样给孩子写信,以书信沟通父母与孩子的心?我的教育建议是:

给孩子的信要有真情。写信给孩子之所以是一种好的交流方式,就是因为这种方式很感人,多是写信人真情的流露。如果父母不能用真情与孩子交流,写信也只能流于形式。如可以把心里话写下来,放在孩子的床头。但是别急着问他看了没有或者看了之后怎么想的。因为孩子肯定会看的,但是他看了之后可能什么也不说。您又有心里话了,可以接着写第二封、第三封信。

写信可以是多种形式的。比如,有的家庭用“家庭日记”的方式,还有的家庭经常使用留言条。不管怎样,只要您采用文字的形式与孩子进行真情交流,就有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掌握时机。当有些事情父母无法说出口的时候,或者与孩子冲突升级的时候,父母给孩子写信交流,可能比当面开口效果更好。因为父母写信时心情会平静下来,说出的话会中肯一些,而孩子看到父母的信,自然会有些反思,可能会更容易理解父母的。

上一篇:暑期寻访校友实践心得下一篇:土木工程测量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