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及前景分析

2024-11-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及前景分析(推荐9篇)

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及前景分析 篇1

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及前景分析

现代服务业未来发展趋势

一、现代服务业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

现代服务业将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带动因素。以信息产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将极大地带动这一产业发展。主要表现为:首先,现代服务业将直接服务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专业化、高效率的服务给予支撑,现代服务业是高新技术产业获得快速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其次,现代服务业将成为高新技术产业最重要的应用领域。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先进技术的应用,服务业的现代化就是服务业信息化的过程。因此,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壮大将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最后,现代服务业将成为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的主要动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使其对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这将促使高新技术产业不断进行创新和实现突破。

二、现代服务业分化与融合趋势将明显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现代服务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指出,伴随着技术进步、生产专业化程度加深和产业组织复杂化,制造企业内部的设计、研发、测试、会计审计、物流等非制造环节逐渐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专业化服务部门,如商务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物流业等。“微笑曲线”是对制造业企业服务环节分化的一种形象描述:其左端是研发、设计,右端是营销、售后服务,左右两端都属于分化出来的现代服务业行业;中间一段是生产和加工。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主要得益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孕育着未来重大技术的突破,也为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基础和条件。

三、创新将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最重要引擎

现代服务业研发投入不断增大,技术创新对服务业的推动作用日益明显。商业模式创新也成为现代服务业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现代服务业的商业模式比较复杂,且随着时代的进步,全新的现代服务业商业模式层出不穷。比如迪斯尼公司的主题公园模式、ebay的电子商务模式、百度的搜索引擎竞价排名模式、新浪和搜狐的门户网站模式等。

四、服务外包将成为现代服务业国际化转移的重要途径

在新经济条件下,企业可以利用信息化和全球化所带来的好处,充分利用外部资源,把一些以前内部操作的业务,如后勤服务、咨询策划、财务会计、员工培训等,尽可能交给日益完善的现代服务企业,让那些专业性服务机构去完成,即实现企业活动外包。通过这种竞争战略,企业的内部资源就可以专注于最具优势的领域,集中力量培养和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提高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实现“瘦身”,更趋精干。

五、品牌将成为现代服务业的核心价值之一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所谓服务品牌,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得到社会公众认可,受到法律保护,能够产生巨大效应的服务产品品牌、服务商标和服务商号。有关现代服务业的品牌有两个层面,即企业品牌和城市品牌。美国正是由于有了沃尔玛、麦当劳、迪斯尼、时代华纳、花旗银行等世界级服务品牌的带动,其经济才长盛不衰。

现代服务业发展前景预测

随着经济转型压力的增大,发展现代服务业一直是近几届“五年规划”的核心要务。“十二五“规划纲要中第四篇曾单独就“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做了详细阐述,并提出“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拓展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热点,推进服务业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不断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现代服务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认为从当前的国内经济形势看,经济转型压力相对“十二五”有过之而无不及,预计促进现代服务业大发展仍将成为“十三五”期间助力经济转型的核心方向。

中产崛起+人口周期,消费服务业迎来黄金发展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维持高速增长,随之而来的是居民收入水平的大幅提升,2014年人均GDP已经达到7600美元左右,已经跨入中等发展国家行列。居民收入提升的背后是贫困人口的消失与中产阶级的崛起,截止2015年,我国中产阶级以上家庭占比约为77.8%。与此同时,我国人口结构特征的另一变化趋势就是老龄化的加速,随着我国1949-70年婴儿潮2010-30年步入老年,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正加速攀升,人口老龄化和代际更替带来最显著的变化就是人的后市场相关需求快速爆发。一方面,随着现代人生活观念的转变,对健康的需求增长带动体育、健身、美容、医药服务等产业需求快速增长。另一方面,新型消费群体如90后的崛起,也将对新兴消费带来巨大提升,如娱乐体育等。参考日本历史经验,随着收入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居民消费由实物转向服务,食品消费占比由1970年的29.0%下降至1989年的19.6%,而医疗、交通、教育、娱乐占比由37.9%攀升至44.3%。

助力产业结构升级,生产性服务业加速崛起。中国制造业已经从粗放增长期进入成熟期,且存在普遍的产能过剩,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将加速从“微笑曲线”的中间过渡到两端,从制造环节过渡到研发设计、销售流通环节。早在2014年8月,国务院就已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并要求生产性服务业落实情况需要半年汇报一次,可见政策对于生产性服务业的高度重视。根据指导意见,当前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发展方向主要涵盖:研发设计、第三方物流、融资租赁、信息技术服务、节能环保服务、检验检测认证、电子商务、商务咨询、服务外包、售后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和品牌建设。

消费性服务业中,可关注市场需求空间大,成长性好的医疗、养老、体育、文化传媒等领域;生产性服务业中,与制造升级和信息消费相关的智能物流、节能环保服务、检验检测等有望更为受益。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及前景分析 篇2

1、发展服务业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战略举措

经济发展规律表明, 人均GDP在1000美元至3000美元之间, 服务业将进入一个高速增长的时期, 并将在工业化中后期阶段, 逐步超过第二产业而成为主导产业。世界已进入服务业经济时代, 以服务业与服务贸易为主要内容的服务经济的迅速崛起, 成为20世纪中叶以后世界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服务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 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专家形象地说, 把经济社会比成一座大厦的话, 农业、采掘业和制造业是经济发展的砖块, 而服务业则是把他们黏合起来的水泥。服务作为一种软性生产资料正越来越多地进入生产领域, 对工农业发展的促进和保障作用越来越突出。就发达的先进制造业而言, 它是以发达的现代服务业为引领和支撑的。可以说, 没有研发设计的制造业是没有灵魂的制造业, 没有现代物流的制造业是血脉不通的制造业, 没有市场营销的制造业是盲聋哑瘫的制造业。

服务业增长潜力大, 需求弹性波动较小, 是有效扩大和开拓内需的主要途径, 可以大大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的局面, 防止经济发展的大起大落。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还是拼智力、拼头脑的行业, 具有知识密集、附加值高、拉动能力强的特点。大力发展服务业, 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加速器, 是推动经济增长转入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上来的战略举措, 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大计。

2、发展服务业是应对金融危机的良方

金融危机为什么可怕?主要是产生失业。为什么产生失业呢?因为有了危机, 大家比较谨慎, 不管是投资, 还是消费都比较谨慎。这样一个结果就是需求减少了, 它变化为货架上的东西走得很慢, 不容易销出去。需求减少的结果, 就影响到生产, 东西卖不出去, 企业就不敢生产了, 就减产。减产的结果就是解雇工人, 这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最后就是增加了很多的失业。而且更糟糕的是失业增加了以后, 老百姓的购买力降低。购买力一降低, 需求就更少了, 买东西也就更少了, 周而复始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发端于美国和其他主要发达国家的金融危机, 使中国依靠外需发展的道路遇到瓶颈。从依靠外需向依靠内需的转型, 中国经济需要新的增长点。分析认为, 汽车和房地产是人们收入增长后的主要消费增长点, 但是过去几年发展过快, 两个增长点的动力暂时不足。我们以为, 服务业应将成为未来中国国内消费新的增长点。当实体经济开始放慢的时候, 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往往会上升。亚洲金融危机之后, 中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从1997年的34.2%, 快速上升到2002年的41.5%, 五年间升幅达7.3个百分点。国际经验表明, 服务业发展的拐点可能是人均GDP 3000美元左右。2008年中国按现价计算的人均GDP为3313美元, 中国人均GDP达到服务业发展拐点所需水平, 正好与中国面临外需放慢和结构转型的压力上升重叠。如果政策环境得当, 中国服务业的发展很可能成为经济转型的助力, 舒缓经济转型的阵痛。对于服务业发展的主要优势, 我们认为, 其不但可以鼓励消费, 同时也能够刺激投资。服务业的发展还可以减轻中国经济对房地产和汽车行业的依赖。更重要的是, 服务业是绿色产业, 对于缓解环境保护的压力和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3、大力发展服务业是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

目前, 我国服务业已经具备了加快发展的潜力和现实条件。从需求方面来看, 人民生活总体上开始向提高生活质量的方向迈进;城镇化的进程加快也使能够更多享受服务的城镇人口数量日益增多;消费结构的变动和升级, 将会产生对房地产、通讯、旅游、文化、医疗、体育休闲等服务行业的巨大需求。从供给方面来看, 近几年中国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和完善垄断行业主要是电信、电力、民航、铁道、邮政和城市公用事业等服务行业的改革;而加入WTO和CEPA安排, 则加快了服务业对外开放步伐。这将有利于服务业引入竞争、创新和效率提高, 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环境的改善和供给的增加。大力发展服务业, 就能够使之与制造业一道, 成为未来一段时期经济增长的两个重要支撑, 从而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4、大力发展服务业是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就业不充分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又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而在解决就业问题方面, 服务业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1990—1999年, 服务业新增就业7160万人, 相当于吸收了同期6680万的全部新增劳动力和480万其他产业转移出来的劳动力, 平均每年吸收就业近800万人, 是工业和建筑业的2.8倍。随着经济的发展, 劳动力由农业向二、三产业的转移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我国已处于工业化中期, 工业大规模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开始减弱, 服务业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

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趋势分析

国际现代服务业经过多年的发展, 伴随信息革命和技术的飞速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今, 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1、人力资本对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性更加凸现。

服务业内部结构升级趋势体现为服务业从劳动密集型转向知识密集型, 知识、技术含量高的现代服务业逐渐占据服务业的主导地位。从产业的投入要素看, 农业主要受自然资源要素约束, 制造业主要受物质资本要素约束, 传统服务业主要受劳动力要素约束, 而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所具有整体上的高学历、高职称、高薪水特征, 说明现代服务业主要受人力资本要素约束。现代经济发展表明, 高质量的经济增长主要来源于人力资本存量的有效积累, 人力资本对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日益凸现, 经济学家罗伯特·福格尔2004年在其“经济增长性质的变革”一文中, 高度评价了人力资本对现代经济增长的贡献。这一革命性的认识激发了人们对提高自身素质的渴望, 驱动了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动机。

2、服务业内部结构升级趋势明显。

全球经济分工的深化带动了对全球服务业的中间需求, 于是服务在商品生产体系内部展开。与商品生产、流通和消费有关的信息的搜集、处理、加工等需求带动了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同时分工深化使企业的组织结构发生变革, 从而导致管理和市场运作等与生产的信息处理有关的部门逐渐强化, 并在专业分工基础上日趋独立化, 推动了诸如管理、咨询、广告、研发、会计等现代新兴服务业的发展。这些服务业一方面越来越需要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进步或信息来实现。另一方面, 服务业通过运用不断进步的信息技术使自身的生产率水平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 即服务业的生产技术也在“知识化”和“信息化”, 如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服务在全球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现在成功的跨国零售服务企业基本都是采用连锁经营, 这种经营方式依托于互联网和信息技术, 实现了服务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的规模化经营, 如沃尔玛、家乐福都是全球连锁经营的杰出代表。

服务业内部结构的升级趋势在发达国家尤为明显。西方国家在经历上个世纪70年代经济“滞胀”现象的窘境后, 利用服务业内部结构升级, 成功地实现了经济的健康稳定增长。有研究表明, 服务业内部结构呈现升级趋势的国家, 其国民经济结构的稳定性也会得到增强。在相当大的程度上, 发达国家的经济“服务化”实际是“知识化”或“信息化”。据统计, 如今在世界经济合作组织的国家中, 金融、保险、房地产及经营服务等服务产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均超过了1/3。

3、全球制造业呈现逐步服务化的趋势。

南京大学洪银兴教授撰文指出, 制造业的增长无论采取何种方式, 都会遇到能源原材料以及环境资源供给的限制。而制造业发展所遇到的能源原材料瓶颈可能被包含金融、物流在内的服务业所打破。因此, 现代经济已经出现了现代服务业主导制造业的现状, 经济活动发生了以制造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的转变, 制造业部门服务化趋势非常明显。这集中表现为: (1) 该制造业部门的产品是为了提供某种服务而生产的, 例如通讯和家电产品; (2) 随产品一同售出的有知识和技术服务; (3) 服务引导制造业部门的技术变革和产品创新。

现在的跨国公司, 从通用电气、施乐、惠普、IBM到海尔, 这些利润大都来自产品销售的企业正迅速转变为服务提供商。通用电器公司打算通过服务来创造75%的利润。IBM从它为硬件业务所做的基本服务中得到了其收入的33%, 包括计算机租赁、维修和软件。目前太多的制造商正在迅速地卷入到服务当中, 加入到基础生产商品的服务越来越多, 延期付款和租赁系统、培训、服务合同、咨询服务等, 以通过新的服务领域来获取竞争优势。在制造业工作的65%和76%的员工也正在从事服务工作, 如研发、维修、设计等。可见, 当今领先的制造商都是在其传统制造业务上通过增加服务从而获取竞争优势的, 如果世界上的竞争模仿日益增加, 那么服务就是产生差异性的主要手段。服务经济中的制造企业也越来越多地依赖服务并将它作为重要的竞争手段, 制造业也会逐步服务化, 服务成为当今全球经济的主导要素。

4、服务业成为新技术的重要促进者, 服务业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自身的创新活动。

服务业之所以是新技术重要的促进者, 是相对先前制造业对新技术的促进作用而言的。服务业对新技术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服务业是新技术最主要的使用者, 企业和个人对新技术的普遍应用为新技术的发明创造者提供了丰厚的回报, 对新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 服务业指引新技术发展的方向, 服务部门所产生的新的需求是现有技术研究和开发的方向, 是新技术所追求的目标, 对新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拉动作用; (3) 服务业是新技术最主要的推广者, 特别是从事技术服务和支持的服务业; (4) 服务业促进了多项技术之间的相互沟通和发展, 例如运输和仓储业就直接融合了运输工具、仓储管理和信息技术多个领域。服务业对新技术的促进作用和服务业自身的研究开发密不可分, 服务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研究和开发的支持。服务业研究开发的费用在所有研究开发费用中的比重在过去10年中不断上升, 而同时, 制造业所占比重减少就说明了这一点。在几乎所有在列的国家中, 制造业的研发费用下降了, 而服务业的研发费用上升;在有数据的项目中, 除了个别少数国家的比重下降之外, 多数国家服务业部门的研发费用比重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

摘要:服务业在各国经济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已经成为经济增长和效率提高的助推器、经济竞争力提升的牵引力、经济变革与经济全球化的催化剂。加快发展服务业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 现代服务业也呈现新的发展趋势。

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及前景分析 篇3

关键词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特点;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H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1)081-0208-01

1现代机械制造的技术特点

1)制造的系统化。从系统化的角度看,机械制造过程是一个相对的离散的过程,机械制造的过程中每个环节之间的联系性不强,因此从机械制造的角度看,每个环节都需要达到一个特定的加工目标,即采用不同的加工技术使得机械设备、零件具备不同的使用性能。因此可以将机械制造的过程看做是一个系统,此种概念随着计算机、电子技术、感应技术等不断的发展,在机械制造过程中系统化模式更加的鲜明。先进的控制管理和组合技术将机械制造技术统一到一个加工体系中,即完整的自动化生产线实现对机械加工的过程,同时物流、信息流等也在此完成了交互和转换,形成了一个系统工程模式。

2)综合管理特征明显。现代的机械制造技术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技术层面的加工过程,在系统化突出的情况下,其过程的管理也成为了决定其质量的重要因素。單纯的技术性的掌控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需求,将技术、人员、管理融合起来的生产体系才能适应当前对机械制造技术的需求。而其中管理的要素更是成为了全面控制的核心。这里的管理要素也不仅仅局限在制度层面下,而更多的是对产品制造过程的组织、管理体系优化、生产技术组合等的管理,此种管理更像是一种协调性质的组合与控制,即将关系到所有生产技术的要素有机的协调和组合起来,使之能够发挥更加高的生产效率,提高技术层面的生产效果。实际上就是一种对系统的优化管理模式,其涉及的内容更包括了:产品设计、生产线设计、人员调度、人员培训、市场反馈分析等等,此种管理特征的明显化,是对市场与技术的结合。

3)多学科的高度融合。生产和技术发展推动了技术工艺的不断更新,此种更能不仅仅是单纯的加工技术上的发展,而是在机械制造中引入了更多的专业和学科种类,这些专业和学科对帮助机械制造技术达到市场需求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此种高度的融合逐渐将某些技术界限打破,使得现代机械制造技术更加的集成化、系统化,并在各种集成和自动化技术的帮助下,建立起一个独立的机械制造技术的科学体系,此种体系是高度融合的多元化技术体系,所有的专业和技术应用都围绕着机械制造这个核心展开。

4)制造技术对市场的影响进一步增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将使得产品具有更加先进的性能指标,因此制造技术也即将成为一种市场化的商品出现在机械制造业的市场中,技术将作为一种商品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此种情况说明,制造技术将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市场,因此现代的机械制造技术应当在满足生产的前提下,将市场预测、产品设计、制造配装、售后服务等营销内容纳入到技术优化中,以此使得技术更加的适应市场需求。

2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1)绿色制造理念实施。此种制造技术是指在满足产品的功能性需求的同时,将环境和资源因素结合到生产制造过程中,采用更加环保而高效的制造技术降低能耗、降低污染、降低成本等。绿色制造技术的实施的目的就是最终达到将绿色理念贯穿整个机械制造过程,从设计、制造、运输到产品报废的整个生命周期中都是些最小资源消耗、最小污染的目标。此种技术的选择是当前环保需求的结果,而且也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此也是制造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2)低碳制造体系构建。在绿色制造理念的推动下,制造技术将进一步向着低碳技术发展,进而是些整个制造过程的低碳化。低碳制造包括:①低碳产品的设计,采用轻量化的设计,采用更加先进的材料保证降低产品的重量;模块化设计,将产品设计成为标准化的模块零件,使其可以进行组合与功能实现;绿色化设计,尽可能利用生态化材料,降低生产对环境的干扰;②低碳生产,从加工设备选用开始,选择具有明显节能而高效的设备进行制造加工;优化加工工艺,利用自动化和合理的生产流程设计,到达能源利用的高效率;生产管理,利用合理的管理调度优化生产过程,实现经济生产。

3)国际化趋势。全球化的技术交流导致了制造技术的共通和融合,这是因为国际市场的竞争激烈,导致了技术的不断的更新和交流,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高端技术不断的国际化和市场化导致了制造技术的国际化。同时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技术的交流,在不同区域的市场之间,技术交流已经不再受到空间的限制,因此国际化的趋势将成为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

4)信息化。网络技术所带来的是信息的高速传递和处理,此种情况下,制造技术的交流也随之打破和区域的空间限制,而实现了国际间的信息交流。各种各样与技术和市场相关的资料和数据都可利用网络进行传递和发布,可以说信息化将市场变得很大也将技术领域变得很窄,因此制造技术应当适应此种情况,完成从设计到生产再到市场的全线的信息化。

5)全程自动化。自动化是一个动态概念,目前它的研究主要表现在制造系统中的集成技术和系统技术、人机一体化制造系统、制造单元技术、制造过程的计划和调度、柔性制造技术和适应现化生产模式的制造环境等方面。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制造全球化、制造敏捷化、制造网络化、制造虚拟化、制造智能化和制造绿色化。

3结束语

总之,绿色理念、低碳生产、网络化、自动化等发展趋势将进一步引领机械制造技术向着更加环保、高效的方向前进。此种发展趋势也会带动国际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互动,所以未来的制造技术发展趋势使其成为一个以市场为导向,数据化控制和研发为依托,低碳技术为制造主体,系统化管理为辅助系统的更加灵活而高效的低污染技术模式。

参考文献

[1]王洋.浅析我国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J].装备制造技术,2011,02.

[2]董艳秋.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煤炭技术,2006,11.

[3]李照连.试论机械制造技术的创新发展[J].机电信息,2011,03.

钢铁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 篇4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国家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钢铁发展直接影响着与其相关的国防工业及建筑、机械、造船、汽车、家电等行业。随着国际产业的转移和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钢铁工业取得了巨大成就。

行业发展现状:

我国是钢铁生产和消费大国,粗钢产量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钢铁产业快速发展。2011年,我国钢铁生产保持较快增长,粗钢产量累计达到6.8388亿吨,比上年增长7.3%;钢材累计产量达到8.8258亿吨,比上年增长9.9%。2012年,全国累计生产粗钢71654万吨,同比增长3.1%;生产钢材(含重复材)95186万吨,同比增长7.7%。在满足国内对于钢材数量需求的同时,我国钢材品种结构和质量不断优化,绝大多数钢材已经基本可以满足下游行业对材料质量性能不断提升的要求。

近年来,我国钢铁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主要体现在淘汰落后产能进展顺利、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和产业布局得到优化。当前,我国钢铁工业形成了大企业为主、中小企业并存的生产组织格局,国内资源为主导的钢铁工业布局逐步向国际、国内资源并举和贴近市场的战略布局转变。我国钢铁行业对外贸易发展迅猛,出口钢材产品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出口国家和地区不断拓展,实现了由钢材净进口国到净出口国的转变。

行业前景趋势分析:

近年来,中国钢铁行业保持平稳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继续推进落后产能淘汰和钢铁企业整合重组。根据《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要求,预计到2015年,中国钢铁工业结构调整将取得明显进展,基本形成比较合理的生产力布局,资源保障程度显著提高,钢铁总量和品种质量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求,部分企业具备较强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初步实现钢铁工业由大到强的转变。

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钢铁行业细分市场需求潜力预测分析报告,共十八章。首先介绍了钢铁和钢铁工业的定义、特点等,接着分析了国际国内钢铁业的发展概况,并对中国炼铁业、炼钢业的财务数据及产品产量数据进行了详实分析,然后具体介绍了钢材市场的运行情况。随后,报告对钢铁行业做了区域发展分析、关联产业分析、国内外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行业竞争分析和市场营销分析。最后,报告对钢铁行业的发展前景和趋势进行科学的预测。

钟表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 篇5

资料来源: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钟表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称可查看报告详细内容。

钟表行业发展现状:

经过十多年的钟表产业第二轮发展,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钟表行业生产大国,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产品品种也呈现多样化和系列化,从过去的几十种,发展到目前的几百种,基本上满足了我国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中国钟表制造业逐渐形成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集群式发展结构,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迅速扩张(占企业总数70%以上)。已形成广东珠三角地区、福建、浙江、江苏、山东、天津等六个主要产区。

中国制表业发轫于20世纪50年代,虽然相比起来起步较晚,但发展的速度却是惊人的,瑞士、日本和中国三大钟表集群的格局已形成。目前,中国已经推出了自有的复杂功能手表,并且屡在国内外媒体上曝光,这对于中国钟表品牌的推广非常有利,也强化了“世界钟表业应有中国表的位置”这样一种良好的印象。

2011年全行业累计完成钟表(含零配件及定时器)工业总产值约470.0亿元,其中成品表及表心产量10.34亿只,成钟及钟心产量6.33亿只。2011年我国钟表行业经济效益增长较快,1-11月份,钟表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主营业务收入194.5亿元,实现利税总额14.2亿元,其中实现利润10.0亿元。2011年我国钟表及其零配件和定时器进出口总额为69.53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36.89亿美元,是历年来出口额的最高水平。

2012年1-12月,钟表行业累计完成工业销售产值同比增长16.33%,累计完成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11.21%,累计产销率98.03%。

整体来看,我国钟表制造业在内销贡献率、新兴市场拓展、零配件加工水平等方面都有明显提升,为实现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和品牌方面三大突破奠定了良好的市场基础和产业基础。随着以深圳市钟表产业集聚基地为代表的一批新的产业集聚基地的建成,中国钟表行业已经迈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钟表行业前景趋势分析:

随着大量外贸型企业转投国内市场,国产钟表在国内市场的份额逐渐扩大。尤其是二线城市市场,具有极大的市场潜力,有望在近年显现,省会及副省级城市将逐渐成为我国钟表行业的重要新兴市场。

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钟表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共十二章。首先介绍了钟表的概念、分类及特点等,接着分析了国际国内钟表业的发展状况和国内钟表市场的运行情况,并对钟表与计时仪器制造业的工业统计数据做了细致分析,然后具体介绍了机械钟表、电波钟表、电子表、航天表等细分产品的发展。随后,报告对钟表市场做了产品产量数据分析、区域发展分析和营销分析以及国内外钟表生产重点企业的运营状况分析,最后科学预测了我国钟表业未来的前景趋势。

家具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 篇6

资料来源: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家具行业市场环境与细分产业运营状况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称可看报告详细内容。

家具市场发展现状:

家具是人们的必需消费品,这个前提条件为行业定义了一个很大的市场。家具行业也是历史非常悠久的行业,它伴随着人们的衣食住行基本需要,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发展。近年来,中国家具行业呈现出崭新的活力和面貌。作为全球家具生产中心,早在2006年中国家具产业产值已跃居世界第一位,全球家具贸易总量的五分之一由中国完成。中国在世界家具产业和贸易领域的作用日趋重要,中国日益成为全球家具的制造中心。2011年1-12月,中国家具制造业销售收入总额(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之和)达到4992.296亿元,同比增长25.71%;利润总额达到289.424亿元,同比增长32.20%。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家具制造业总资产达到2867.546亿元,同比增长23.50%。

2012年,家具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5599.82亿元,累计增速为17.02%。2013年1-2月,家具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835.3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65%。

近几年,电子商务在家居行业开始悄然兴起,很多知名家具品牌纷纷“触网”,电子商务逐渐成为家具行业营销的新宠。随着网络运用的普及以及80后消费大军的兴起,网购必然成为一种消费趋势。家具企业要是把握好这个商机就意味着锁定了更多的目标客户,创造了更多的市场空间。

家具市场前景趋势分析:

随着我国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室内装饰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家具产品款式、档次、质量的要求,对居住环境、生活和工作空间条件的重视都将不断提高和加强,中高档产品的需求量将呈上升的势头。另外,中国二、三线城市新兴商圈正在兴起,周边客户具有很大的消费潜力,现在正是家具商进军二、三线城市的好时机。

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家具行业市场环境与细分产业运营状况分析报告,共二十二章。首先介绍了家具的定义、特性及分类等,接着分析了国际国内家具行业的现状,并对中国家具制造行业的财务状况进行了细致分析,然后剖析了中国家具市场运行综况及市场消费状况。随后具体介绍了木质家具、金属家具、塑料家具、办公家具、厨房家具、儿童家具、软体家具、户外家具、浴室家具的发展。

现代服务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篇7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特点,趋势

一、现代服务业的相关界定

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化比较发达的阶段产生的, 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发展起来的信息和知识相对密集的服务业。对现代服务业概念的理解需要从对信息技术 (或现代管理) 的依赖程度和工业化发展水平这两个维度考虑。现代服务业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其发展业态、业务模式、竞争要素对信息技术的依赖也是不断深化的过程, 不同国家、不同产业、不同阶段, 服务业对信息技术的依赖是不同的, 所以判断一个服务业是否为“现代服务业”, 是把一个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过程。在未来,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范围的扩大以及应用程度的提高, 现代服务业所包含的内容和范畴将不断扩大。

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特点

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 有利于提高产业竞争力、国家科技创新能力、人民生活质量和社会就业率, 是增强综合国力的战略举措。发达国家在现代服务业发展已经处于领先地位的情况下, 还在制订各种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战略举措, 以持续强化本国的优势。我国现代服务业近年来得到高度重视, 在一些领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但总体上仍然较为滞后, 在思想观念、市场需求、政策体系、制度环境、人才储备等方面都面临一系列矛盾和困难。

(一) 现代服务业占第三产业比重逐步上升

各国产业结构演变的基本规律是:在国民经济结构中, 农业的比重不断下降, 工业比重在持续增长之后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服务业一直处于增长过程, 在20世纪中后期的发达国家中已占了60%以上, 进入服务经济时代。世界各国纷纷进入“服务经济”的同时, 传统服务业不断被高新技术改造而实现优化升级, 基于新技术的现代服务业迅速崛起, 正成为服务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全球产业的发展开始由“服务经济”进入“现代服务经济”。

(二) 生产性服务业成为现代服务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服务业内部, 通信、金融保险、物流、信息、采购、农业支撑服务、中介、专业与商务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迅速发展, 在工业发达国家已占到服务业的50%以上, 成为支柱产业, 在其产业技术和整体经济中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 在世界经济和国际竞争中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当代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有力地推动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未来, 工农业和国际贸易持续发展所提供的需求, 专业化服务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所带来的知识、技术保障, 规模经济的动力使得生产性服务业仍将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

(三) 现代服务业与高新技术融合发展

依靠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电子商务、数字媒体、网络教育、信息服务等一批具有低资源、低能源消耗和高附加值的新兴服务业, 正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热点和新增长点。现代传播媒介的高速发展带动了数字学习、动漫、网游等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 数字内容产业不仅本身是高附加值产业, 同时也能推动多种增值服务的发展, 其间接服务销售额及延伸产品销售额是其本身销售额的10倍左右。

(四) 带动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在其发展壮大的过程中, 与制造业日益融合、共同发展。信息服务、研发服务、营销服务、融资服务、技术支持服务、物流服务等和生产活动的结合日益紧密, 体现了服务与制造相互渗透融合并进一步增强的特点。制造业企业不再仅仅关注产品的生产, 而是涉及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 包括市场调查、产品开发或改进、生产制造、销售、售后服务、产品的报废、解体或回收。服务环节在制造业价值链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许多传统的制造业企业甚至专注于战略管理、研究开发、市场营销等活动, 放弃或者外包制造活动。制造业企业正转变为某种意义上的服务企业, 呈现“制造业服务化”的趋势。

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趋势

从我国目前来看, 发展现代服务业有着良好的机遇:信息技术革新驱动服务业不断改造升级, 制造业服务化趋势不断开拓现代服务业发展新空间, 国际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带来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机遇, 国内市场空间扩展为现代服务业发展形成了有力支撑,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已成为各级政府的战略重点。同时, 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主要包括:部分发展中国家在吸引服务外资方面已经领先一步, 国际上针对中国的服务贸易壁垒不断增多, 体制和机制性障碍约束带来的挑战, 支撑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基于这种情况, 需要我们对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趋势有所了解, 把握主要的着力方向。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 越来越多的现代管理理念已经融入传统服务业的改造升级和新兴服务业的发展之中。基于互联网的新兴服务业、数字内容、信息服务业、教育公共服务行业、医疗卫生公共服务行业、社区公共服务行业是重点的发展方向。传统金融、运输、商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加速向现代服务业转型, 政务、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业网络化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数字内容、软件与服务外包等新兴服务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及前景分析 篇8

关键词:农业;农机;社会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5-43-1

1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农业技术也在不断进步,现代农业正在不断调整,其生产方式与过去有了很大的不同。同时,由于农村建设及教育事业的推进,许多农村青年走向城镇,不满足于在农村种地干活,而留守在农村内的中老年村民由于身体健康、知识水平等因素影响,无法从事大规模粮食种植,许多农村出现了劳动力短缺的状况。因此,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不同地区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进程各不相同。同时,随着近几年来的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大力实施,农机社会化服务被推广到了更多的农村地区,其服务范围也越来越广,但是,随之而来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中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而现代农业越来越偏向高效优质和可持续发展,从而对农机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将难以迅速发展,进而制约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

2农机社会化服务存在的问题

2.1缺乏统一规划

虽然近几年来我国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因得到了国家的政策支持而发展迅速,但由于缺乏系统的规划以及建设经验,大部分地区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没有形成服务网络,缺乏统一的组织以及技术服务,导致农机服务体系无法满足为农民提供完善服务的基础功能,其经济效益十分有限,同时,由于缺乏系统规范,对于农机服务的收费问题以及服务问题缺乏标准,导致收费标准各不相同,作业质量高低不一,影响了农机服务体系的发展。

2.2产业化及组织化程度低

由于农机服务组织数量不多,规模不大,覆盖面极为有限,同时由于其产业化程度低,缺乏为农民全方位服务的能力,不能够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往往只能从事简单的粮食收获等作业服务。此外,农机服务体系的组织化的程度低,其管理模式简单,竞争机制不完善,缺乏市场竞争能力,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2.3服务水平不高

由于我国的农机服务体系的工作人员多为农民,文化水平不高,同时缺乏系统培训,对农业生产和农机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从业人员的水平不高,无法为农民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只能根据自己的经验指导工作,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对农机服务体系的从业人员要求。

3农机社会化服务问题的对策

3.1建设信息网络体系

针对农机服务组织缺乏系统规划而没有形成服务网络的问题,农机管理部门应提供资金帮助,使农机组织有一定的资金用来采购电子信息设备,并及时通过互联网将各地区散乱的农机服务组织联系起来,利用互联网的便利性在网站上发布有效的技术、市场等信息,为农民提供及时高效的信息服务。

3.2完善现代化服务体系

通过各地区农机服务组织的上下联动,从最基础的村级开始向市级、省级跨越,及时建立起完善的联动机制,由市级或省级单位协调,为县级农机服务组织提供管理、信息发布、农机产品及其维修等多种服务,而县级组织则为基础地区提供产品以及专业的技术服务,逐步完善促进农机服务体系的现代化建设。同时利用市级或省级服务组织的资源以及资金较为丰富的特点,可以及时协调各基础组织的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科学知识的教导等内容,从而提高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以及服务水平。

3.3加强市场监管

市场环境是制约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县级或市级农机服务单位可以设置举报投诉电话,或是举报邮箱,让农民能够及时反馈或投诉或举报。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同时加强单位内部的监管力度,规范市场秩序,使得农机市场能够健康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想要加快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需要各部门的支持以及国家资金的投入和政策帮助,只有建立了完善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及时为农民提供全方位服务,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达到解放生产力,促进农业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肖调范,舒云飞,等.加强农村农机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农机科技推广,2008,(11):28-29.

[2]闰磊.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模式及对我国农机化发展的启示.现代农业科技,2008,(18):366.

[3]张晓辛,唐国华.江苏省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运行机制及其发展趋势.农机化研究,2009,(3):234-238.

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及前景分析 篇9

CONTENTS

第一篇:我国通用航空机场建设现状分析前路扔不清晰--------------1 第三篇:低空空域政策即将落地通用航空产业迎爆发期--------------9 第四篇: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加速成经济结构新兴增长点------------11 第五篇:政策利好下通用航空产业迎爆发性增长---------------------12 第六篇:我国通用航空市场魅力显现外企纷纷入局淘金------------13 第七篇:我国通用航空市场魅力显现外企纷纷入局淘金------------14 第八篇:通用航空监管能力加强助推航空业持续快速发展---------15 第九篇:河北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前景浅析------------------------------16 第十篇:吉林市布棋“通用航空业”------17 第十一篇:四川助推通用航空行业跨步发展---------------------------18 第十二篇:通用航空行业各地加紧发力---18 第十三篇:运输机场建设加快通用航空呈高增长趋势---------------19 第十四篇:低空开放政策逐步落实通用航空行业前景分析---------20 第十五篇:航空货运持续低迷通用航空产业潜力大------------------20 第十六篇:通用航空机场建设行业市场浅析---------------------------21 第十七篇:2015年中国通用航空业市场前瞻浅析--------------------21 第十八篇:2015年四川通用航空机场发展前景浅析-----------------22

本文所有数据出自于《2015-2020年中国通用航空机场建设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

第一篇:我国通用航空机场建设现状分析前路扔不清晰

6月27日,湖北省仙桃市长埫口镇国网通航华中基地(仙桃通用机场)施工现场,机库、航管楼等建筑已封顶,跑道土方工程正在进行。该机场按计划将于年内投入使用,成为湖北省最大的通用航空机场。

全国其他地方如江苏镇江、安徽合肥、湖南株洲、四川自贡等,也在推动通用机场建设。今年3月,中国民航局局长李家祥公开表示,2030年中国通用机场总量将超过2000座。也就是说,未来15年中国有望新建1600座通用机场,差不多能实现机场 “县县通”,还将撬动一个或超万亿元级别的通航产业市场。

通用航空(GeneralAviation),是指使用民用航空器从事公共航空运输以外的民用航空活动,包括从事工业、农业、林业、渔业和建筑业的作业飞行以及医疗卫生、抢险救灾、气象探测、海洋监测、科学实验、教育训练、文化体育等方面的飞行活动。

仙桃通用机场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大响对记者说:“中国通用机场只有407座(含329个临时起降点),数量太少,难以支撑作为21世纪中国经济重要增长点的通用航空产业大发展。”

公开资料显示,美国可供通用航空使用的机场为1.9万多座,连接5000多个社区,带动的通航产业年产值占到美国GDP的1%;同为新兴国家的巴西也拥有约3350座通用机场,远远超过中国现有水平。

即使是2030年的2000座目标,能否如期实现尚不确定。一位接近国家发改委人士向记者表示,首要问题是审批难。由于通用航空产业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责权利以及审批管理流程尚未完全厘清,导致通用机场建设周期较长。且国内通用机场往往短期难以盈利,部分地方政府和企业打着通用机场的旗号,去建设支线运输机场。

通用机场发展受限,直接影响了通用飞机的利用率,导致多数企业运营困难。中国民航局运输司通航处处长靳军号日前表示,国内262家有正式执照的通航公司中,除极少数具有国资背景的通航公司实现了盈利外,绝大多数经营状况欠佳。

如此境地自然难以吸引资本市场的关注。“如果看不到盈利的可能,我们宁愿不涉足该行业。”关注通航产业已有一段时间的中国金融租赁有限公司战略投资部总经理袁剑雄对记者说。

低空空域管理等其他方面的问题,也影响了通用机场的发展。国务院中央军委空中交通管制委员会办公室(下称国家空管委)原副局长刘钢对记者说:“制约通航产业发展的原因有很多,要破解难题,中央层面得有一个部门来主导,联合若干部门统一推进。”

偏离的建设轨道 部分人认为通用机场偏离的建设轨道

“通用机场审批难有两种情况,一是申报单位自身缺乏经验,导致申报过程延长;二是审批程序有些繁琐。”民营的正阳通用航空机场发展有限公司(下称正阳机场公司)总经理伊小林对记者说。

在《通用机场建设规范》(下称《规范》)于2012年6月正式实施前,通用机场长期缺乏建设标准。中航工业集团中国民用飞机开发公司副总经理、中国民用机场协会通用机场与低空产业专业委员会主任王寅生记者介绍,此前通用机场的建设标准一直参照运输机场执行,区别之处在于,报批运输机场时要申报航线且须国务院批准,报批通用机场时则相对简单。

即使《规范》出台后,由于对通用机场建设的技术标准规定仍然不够明确,在执行上,审批机构往往还是参照运输机场的标准审批。

“建设一个通用机场要走50多个环节,通常情况下,从立项到运营须3至5年时间。”正阳机场公司副总经理王建宏说。

2014年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向地方政府下放通用机场等23类项目核准权限,这是政府部门持续推进简政放权的重要体现,也为业内公认为通用航空发展的一个重大利好。但下放地方后,还是有较长的审批流程。发改、民航、空管等任何一个部门有不同意见,就通不过。

《规范》根据对公众利益的影响程度将通用机场分为三类,第三类即临时起降点,仅需满足所使用航空器的最低运行要求,并向有关方面报备即可。

伊小林表示,临时起降点由于其不确定性,很难纳入机场场地管理和使用许可的范畴,所以国内大部分地区民航局对其建设管理不作具体规定。

更大型的运输机场审批要求更难

同时,由于经济发展需要,部分地区也想上马更大型的运输机场,但该类机场审批要求更难。于是,部分地方政府和企业在《规范》出台前上报的是临时起降点,但按照其他类型的通用机场的规模建设,或报批的是通用机场,实际建设的却相当于支线运输机场。

为了防止此类现象的继续发生,有关方面曾出台专门文件。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机场系于一博士对记者表示,有关文件在一定程度上堵住了这个口子,但尚未完全遏制。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副会长、国家发改委基础产业司原巡视员宋朝义也对记者说:“前几年,有些地方报批国务院的是通勤机场,通勤机场和通用机场基本上是一回事儿。但建设起来的都是较大机场,路子走的偏了。”

将通用机场变成支线机场,对通航公司的运营冲击也较大。中国民航大学机场系教授欧阳杰告诉记者,由于技术原因,民航飞行的航线不允许通用飞机干扰,且民航飞机起降时的气流对通用飞机也存在安全威胁,因此中国的支线机场往往不接受通用飞机的起降。

“通用机场建设要注意合理规划问题,合不合适建,建什么类型的通用机场,避免一窝蜂现象。”中国航空规划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规划咨询研究院副院长陈阳对记者说。

谁来投资

业界预期中通用航空产业将像汽车产业一样繁荣

在业界的预期中,通用航空产业将像汽车产业一样繁荣。通用机场则相当于汽车产业所必需的高速公路。但通用机场短期内盈利前景黯淡,为通航产业的发展抹上一层阴影。

海南瀚翔航空体育项目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保军对记者表示,通用机场是一个公共性基础资源,前期投入较大,回收较慢,“企业没有独立承担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义务,政府应该承担更多义务。”

“民营企业应参与通用机场的运营和管理,不应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部分业务已实现盈利的精功通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明定如是表示。

但从国外情况来看,通用机场投资主体并不都是政府。由中国城市临空经济研究中心编着的《经济新常态下的中国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研究》一书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年底,美国4642个公共通航机场,其中80%为政府所有,20%为私营。还有14451个私人机场,不向公众开放,仅承担14%的通航活动。

于一介绍,美国通用机场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政府补贴、债务融资和营业收入。政府投资非大包大揽,而是要聚焦空侧(进入安全检查和隔离管制区域内)设施,鼓励陆侧(未进入安全检查和隔离管制区域内)的商业开发。

美国通用机场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

李保军说:政府应该扶持通用机场建设,就像修建高速公路,给投资方收费权利,并制定收费标准。另一位不愿具名的业界人士则建议,政府成立专门的通用机场建设公司先行建 4 设,然后找运营主体来运营,并予以补贴,从而正常运转。

事实上,自2009年7月施行的《民用机场管理条例》明确定性民用机场为“公共基础设施”,包括运输机场和通用机场,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鼓励、支持民用机场发展。

但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大部分通用机场在申报、建设过程中,都未得到政府相应的资金支持,地方政府债务过重是一个重要原因,而且如何支持和补贴也缺乏相关规定。

更重要的或许在于:“谁又会去补贴一个看不到盈利前景的通用机场?”宋朝义说,希望通用机场的PPP模式能够尽快找到共赢点。

对业界来说的一个好消息是,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通用航空研究室正在受托研究通用机场建设的扶持政策。该研究室主任张兵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政府补贴将限定于有公共服务职能的通用机场,服务于某一特定群体和区域者则不应在补贴范围内。

等待顶层设计

中国航空规划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规划咨询研究院副院长陈阳表示,通用航空是“天、地、人”三者关系的产物。天,是空域,但空域图目前尚缺;地,是通用机场,可全国的通用机场布局规划缺失,只有部分省份有该省的规划;人,客户群相对集中,具备市场消费能力支持与政府发展意愿相协调,目前也未形成。

目前空域管理方式让通用机场的选址充满不确定性

欧阳杰表示,目前空域管理方式让通用机场的选址充满不确定性。若想申报一个通用机场,须提供几个场址供有关方面确定,但有关方面并不一定认可申请人提供的场址,且不能提供可供具体选址的规划图。

同时,民航管理部门对非民航系统往往缺乏协调能力,难以从全国一盘棋的角度进行规划,这也是通用机场建设的难题之一。比如,民航管理部门无法掌握林业系统的通用机场数量并进行有效管理。

2010年11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了《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刘钢表示,此举意在改革中国低空空域管理体制与机制,由过去的粗放式管理逐渐向精细的管理方式转变,以适应中国通用航空行业的发展。

2013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促进民航业发展重点工作分工方案》,其中“大力发 5 展通用航空”的牵头部门是民航局,“加强机场规划和建设”的牵头部门是发改委。

国家空管委办公室人士对记者表示,低空空域的进一步政策有望在今年年底前出台。此次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把分割的区域形成片。通用机场建设受制于空域开放的问题有望得到有效解决。

张兵也介绍,在正在制定当中的民航“十三五”规划中,通用航空也已提升到了民航7个专项规划之一的地位。

刘大响建议,成立国家级的通航管理委员会和通航协会,尽快制定通航法律、法规和必要的管理条例。加强政府对通航发展的引导,做到科学规划、稳步发展、有序推进。

通航小镇 通航小镇过渡? 等待顶层设计的同时,目前的通用机场经营者还希望能找到一条盈利捷径。美国通航小镇的成功案例成了国内争相模仿的对象。

目前,全美有500余个航空小镇,主要是指服务于飞行爱好者的飞行社区,例如依托于堪萨斯州斯蒂尔曼(Stearman)机场的本顿空中花园(BentonAirpark),或类似云杉溪飞行社区(SpruceCreek)这类高端住宅型航空小镇。

美国的通用机场一般不收取起降费和停机费,过夜才会收取一定费用,主要以销售航油营生。在美国通航业流传着“百元汉堡包”的说法,即在机场加一次油、吃一个汉堡包的总价是100美元,其中汉堡包价格不足10美元,剩下的就贡献给了航油。

“在中国,由于种种因素限制,通用机场想以售卖航油为生几乎不可能。因此,诞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通航小镇。”美国世兴公司总经理赵嘉国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

中国的通航小镇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依托通用机场,打造航空制造业,比如江苏镇江的大路通用机场。

江苏大路航空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顾珣告诉记者,大路航空产业园区目前已引入涉航项目20多个,不过目前多数是围绕国产大飞机C919的配套项目,大路通用机场自身并未实现盈利。

中国更多的是第二类通航小镇 更多的是第二类通航小镇,即依托通用机场开发房地产项目。比如,2014年6月,中航工业宣布将在全国建设50家左右爱飞客通用航空综合体。

中航工业下属的中国民用飞机开发公司副总经理王寅生在2010年率先于国内提出“通用航空综合体”概念,他对记者介绍,这一概念是类似于美国航空小镇的房地产开发项目,不同的是,美国的通航小镇一般不以盈利为目的,而国内航空综合体的开发都有盈利取向。

但中国房地产市场正处于低谷期,尤其是二三四线城市复苏困难,以房地产开发为主的通航小镇模式前景如何,业内人士亦难判断。

另一个阻碍在于,美国是先有相当数量的飞行员,再发展通航小镇。如果倒置发展,市场和安全问题将成为业界隐忧。

在伊小林看来,通航小镇只是过渡性产品,是通航产业发展初期、通航市场自身需求不足的衍生物,真正的通航小镇需要在整个通航产业发展成熟时才可能实现。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篇:低空空域管理使用规定即将落实低空旅游通用航空机场建设成关键

昨日记者获悉,修改完善后的《低空空域管理使用规定》(下简称《规定》)日前已上报决策部门,并将于年内正式下发。

业内分析认为,即将进入实质性阶段的低空空域改革将打破通用航空产业瓶颈,带来巨大市场潜力。在此背景下,地面基础设施建设、飞行器制造、通航运营等相关产业链公司值得关注。

通航产业瓶颈有望打破

据了解,《规定》将从空域分类划设、空域准入使用、飞行计划审批报备、相关服务保障、行业监管和违法违规飞行查处等五大方面,就未来我国真高1000米以下低空空域的管理使用进行详细且有实操性的规定,将成为未来我国低空空域使用管理的基本依据。

有业内人士表示,低空空域管制一直是制约国内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最主要的瓶颈。“加上人才储备缺乏、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等原因,国内通用航空产业发展非常缓慢,在飞机数量、机场数量等各方面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国内通用航空业2013年的产值规模仅为100亿~200亿元,而美国2010年时通用航空产值就已超过10000亿元。

上述业内人士指出,低空开放意味着民用飞机未来使用1000米以下低空空域将无须获得军方批准,“包括私人飞行、公务飞行,旅游、农业、海洋开发等在内的低空飞行应用市场将逐步打开。”他认为,随着低空改革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国内通用航空产业将面临战略性发展机遇。

低空旅游市场初现端倪

有知情人士透露,我国正在从国家层面上全面推进空域管理体制改革。据了解,2014年年底召开的全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工作会议,对我国后续低空空域改革作出了系统性部署。会议指出,“我国正在沈阳、广州飞行管制区,海南岛、长春、广州、唐山、西安、青岛、杭州、宁波、昆明、重庆飞行管制分区进行真高1000米以下空域管理改革试点。”

据了解,通用航空产业在试点管理和推广预期下加速发展。与此同时,部分通航公司开8 始提前布局低空旅游市场,继上海和厦门外,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推出直升机旅游项目。

另有消息称,国际直升机巨头意大利阿古斯特·维斯特兰公司看好中国市场,认为低空开放将推动直升机销售。有业内人士称,随着中国通用航空和低空飞行领域的快速发展,飞机将越来越融入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之中。

资本市场 关注相关受益企业

随着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全面推进,国内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将提速。

东兴证券指出,低空管理改革之后,看好制度障碍破除以后中国通用航空的发展。“按照产业链划分,看好通航空管、通讯导航与机场配套设备,通航运营与维修培训;小型机及直升机制造3大板块,其中空管、雷达与ADS-B等领域率先受益。”

民生证券方面则指出,当前通航需求旺盛,但存量飞机以老飞机为主,同时飞行员数量严重不足。“板块投资可分为三个步骤:前期,通航产业链服务类公司将率先受益;中期,配套设备类公司受益;后期,整机生产类公司将受益。”

浙商证券研报认为,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将加速国内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并带动地面基础设施建设、飞行器制造、通航运营、维修和培训服务等各环节发展。“预计中短期最先受益的是通用航空地面基础设施设备企业,包括机场建设、空港地面设备、雷达和空管系统等。”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三篇:低空空域政策即将落地通用航空产业迎爆发期

近日,媒体报道《低空空域管理使用规定》几经修改完善后,已上报决策部门,如无意外,预计将在年内正式下发。该规定从空域分类划设、空域准入使用、飞行计划审批报备、相关服务保障、行业监管和违法违规飞行查处五大方面,就未来我国真高1000米以下低空空域的管理使用进行了详细、有实操性的规定,将成为未来我国低空空域使用管理的基本依据。

低空空域政策出台意味着我国范围内低空空域将全面开放,这有望解决长期制约通航发9 展的空域问题,从而利好通用航空产业。通用航空是指采用民用航空器进行公共航空运输以外的民用航空活动,通用航空与公共航空运输组成民用航空业。通用航空的范畴极为广泛,包括从事工业、农业、林业、渔业和建筑业的作业飞行以及医疗卫生、抢险救灾、气象探测、海洋监测、科学实验、教育训练、文化体育等方面的飞行活动。

通用航空产业能有效利用现有制造业的产业基础,消化传统制造业过剩产能,从而促进传统制造业平稳增长,通用航空产业将称为拉动全球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市场前景巨大。

目前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巴西是全球通用航空最发达的四大国家。其中,美国通用航空器世界占有量超过三分之二;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通用飞机也都有上万架以上。上述国家空域开放、政策支持与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为通用航空的高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我国通用航空产业起始于1951年,在2000年之前,通航的复合增速不到8%,2000年后通航发展的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的数据指出,2003~2013年,我国通用航空的飞机数量已经从559架增长到了1654架,年复合增长率为11.45%;通用航空的飞行小时数从6.35万小时增加到58.94万小时;2013年,通航从业人数达到了1.11万人,通用航空产业已经初具规模。

然而,与海外国家相比,我国不但落后于美国、加拿大与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而且发展规模也难敌发展中国家巴西。空域的管理体制(“军管民用”形式导致民航能使用航路、航线和民用机场附近空域仅占总空域的10%~20%)、相关的基础设施配套不健全(小型机场匮乏、机场密度低、布局不合理)、飞行员数量少以及培训落后(中国持有私人、商用飞行执照的人数约是美国相应数量的1%和14%)是导致国内通用航空发展落后的主因。不过,随着低空空域政策落地,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瓶颈即将破除,从而带动通航产业上下游通用航空飞机制造总装、航空零部件制造、基础设备与空管设备以及运营与维修等领域,通用航空产业将迎来爆发时期。通航空管设备、通讯设备类公司如威海广泰、川大智胜、海格通讯;通用航空飞行器制造公司中直股份;机场配套设备、通航运营维修和飞行培训类公司中信海直,海特高新将在新政下获利。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四篇: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加速成经济结构新兴增长点

近几年,虽然受限于低空空域管制与市场准入的限制,我国通用航空产业的投资热情依然不减。

截至2013年底,我国拥有获得通用航空经营许可证的通用航空企业189家,注册通用航空飞机1654架,已经有116个县级及以上城市在建或计划建设通用航空产业园区。整个通用航空产业的规模接近200亿元。我国通用航空产业还处于发展阶段,市场还没有形成结构性机制。

近年来许多企业都在加大投资力度,特别是龙头企业中航工业集团,集团作为军工背景的特大型企业,具有雄厚的通用航空飞机研发和制造能力。由此可见,通用航空传统的农林作业、工业作业未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我国通用航空产业还处于发展阶段,市场还没有形成结构性机制,外部环境仍然制约着产业的发展。

通用航空规模快速扩大已列入民航“十二五”发展的主要目标,提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服务领域和规模,促进通用航空快速发展。作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中的“新兴增长点”,通用航空在未来十年或迎来爆发式增长,并将带动相关产业链的迅猛发展。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五篇:政策利好下通用航空产业迎爆发性增长

近几年,虽然受限于低空空域管制与市场准入的限制,我国通用航空产业的投资热情依然不减。随着我国空域管制逐步对通用航空飞机放开,我国通用航空业将迎来爆发性的增长。

我国通用航空产业还处于发展阶段,市场还没有形成结构性机制。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我国拥有获得通用航空经营许可证的通用航空企业189家,注册通用航空飞机1654架,已经有116个县级及以上城市在建或计划建设通用航空产业园区。整个通用航空产业的规模接近200亿元。

由于中国通用航空供给能力与国外比较差距较大,外部环境仍然制约着产业的发展。在实际投资运作中,能够成功运作通用航空产业园的案例相对较少,因此地方政府发展通用航空产业还面临着较大的风险。

然而,近年来许多企业都在加大投资力度,特别是龙头企业中航工业集团,集团作为军工背景的特大型企业,具有雄厚的通用航空飞机研发和制造能力。由此可见,通用航空传统的农林作业、工业作业未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另外,旅游观光、短途客货运输、公务飞行、私人飞行、医疗救护、城市治安巡逻、缉私巡逻等也将成为通用航空产业新的增长点。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六篇:我国通用航空市场魅力显现外企纷纷入局淘金

通用航空是指除军事、警务、海关缉私飞行和公共航空运输飞行以外的航空活动。随着近年来通用航空制度环境的逐步改善,中国通用航空发展正面临着新的机遇。低空空域改革试点不断深化、飞行培训的开展与通用航空机场建设等,吸引了美国赛斯纳飞机公司、西锐飞机公司、奥地利钻石飞机制造公司、欧洲直升机公司等全球知名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寻求商机。

2009年之前,陕西只有2家通航企业。目前,入驻西安航空产业基地的通航企业达到90余家,拥有飞机100余架。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七篇:我国通用航空市场魅力显现外企纷纷入局淘金

通用航空是指除军事、警务、海关缉私飞行和公共航空运输飞行以外的航空活动。随着近年来通用航空制度环境的逐步改善,中国通用航空发展正面临着新的机遇。低空空域改革试点不断深化、飞行培训的开展与通用航空机场建设等,吸引了美国赛斯纳飞机公司、西锐飞机公司、奥地利钻石飞机制造公司、欧洲直升机公司等全球知名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寻求商机。

2009年之前,陕西只有2家通航企业。目前,入驻西安航空产业基地的通航企业达到90余家,拥有飞机100余架。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八篇:通用航空监管能力加强助推航空业持续快速发展

截至2011年,全国通用航空飞机在册总数达到1124架;通用航空飞行达45.5万小时,同比增长16.3%,其中生产作业飞行增长16.9%。2014年我国拥有通用航空企业246家,同比增长26.5%,机队规模为1987架飞机,同比增长20.1%;直接从业人员1.3万人,其中飞行员2599人。可见,我国通用航空行业整体保持了快速发展的态势。

相比于欧美发达国家,我国通航产业发展仍然滞后,面临诸如空域资源使用受限、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专业技术以及经营管理等人员短缺等瓶颈问题。然而,我国空域管制逐步对通用航空飞机放开,我国通用航空业将迎来爆发性的增长。

尽管我国商业航空已挤身于全球第二,但通用航空几乎还未起步,产业结构严重失衡,空域(尤其是低空空域)浪费极大。目前国内私人飞机产业基数低,产业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未来将形成巨大的市场规模,总量有望超过美国。据悉,今年民航局将着力抓好8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包括推进通用航空法规体系建设;同步简政放权的配套措施;谋划通航发展总体思路;统筹编制“十三五”规划;提升通用航空行业监管能力;推进通用航空人才队伍建设;协调相关部委形成发展合力等。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九篇:河北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前景浅析

据了解,目前,我国正在沈阳、广州两大飞行管制区和包括我省唐山在内的10个飞行管制分区进行真高(真实高空)1000米以下空域管理改革试点,力争2015年在全国推开。

业内人士认为,我国空管政策进一步“破冰”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利好,都将进一步助推我省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看好产业前景,我省通航制造业形成“南北双璧”“轻盈灵巧,敏捷如鹰”,这是媒体对通用航空飞机——小鹰500的描述。在半个月前举办的珠海航展上,两架成功完成了首秀飞行的小鹰500轻型飞机成为众人瞩目的“明星”,一时间,多张订单从四面八方“飞”来:国内两家航空公司成功签约6架,南非购买10架,还有100架推向海外民机市场„„

我省通用飞机生产大本营——中航通飞华北飞机工业有限公司就是小鹰500的“家”。“它可以与国外同类型机相媲美。”中航通飞华北飞机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苏醒社说,小鹰500轻型飞机是第一款严格按照中国民航CCAR-23部设计生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轻型多用途飞机,不仅能够用于体验飞行和个人娱乐,还可用于测绘制图、应急基础设施巡视等飞行任务。

对于小鹰500一亮相就收获批量订单,苏醒社并不感到意外。两年一届的珠海航展被看作我国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风向标,已连续参加多届航展的苏醒社告诉记者,近年来,我国通用航空产业越做越大,这从公司逐年增加的销售订单上就可见一斑。

据了解,今年珠海航展上有超过130架的各类私人飞机扎堆参展。中国民用航空局运输司司长刘增禹透露,截至目前,中国通用航空企业总数已达229家,筹建中的还有198家,2013年通航飞行小时比2010年增长近500%。在业内人士看来,未来一两年,国内通用航空产业将从量变式增长向质变式增长过渡,质变的关键点就是我国空管政策“破冰”。

就在珠海航展闭幕一周后,全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工作会议召开。此次会议集中讨论了16 《低空空域使用管理规定》、《无人驾驶航空飞行器管理规定》、《通用航空信息服务站系统建设和管理规定》、《目视飞行航空地图管理规定》等一揽子法规草案。这是继四年前国家下发《关于深化中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以来,我国对通用航空事业的再一次集中部署。或许是回应了公众的期待,此次专题会议备受媒体瞩目。业内人士评论,下一轮空域改革的方向是逐步放开。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篇:吉林市布棋“通用航空业”

“通用航空”的运营范畴包括私人专机以及用于救灾、航拍、气象探测等小型飞机的运行等,有别于百姓出行搭乘的民航。吉林市郊原有军民合用的二台子机场,曾开通京、沪等多条民航线路。9年前这里暂停航班,但机场并未关闭,一直用于飞行训练、试飞等通用航空业务。此次与“北京通航”达成合作,吉林市重振航空梦想,为当地产业结构升级锻造了新支点。

力拓通用航空业,吉林市前期做了详细的“航空产业规划研究报告”。市领导多次带队与“北京通航”进行磋商。该公司总经理钱啟增今年8月到吉林市实地考察了二台子机场和邻近的中航工业吉林航空维修公司。后者被誉为国内“空军航空修理摇篮”,有数千架飞机的维修经验,仅今年就维修飞机74架次。另外,吉林化工学院还设有航空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可为此产业提供人才。11月13日,北汽集团、“北京通航”董事长徐和谊等高层参加了在珠海与吉林市政府的签约活动。该集团高层表示:吉林市具有东北地区发展通用航空最好的基础条件,他们下一步将在该市建设通用航空飞机组装制造基地以及小型机维修等其它“通航”产业链项目。

吉林市发改委、经合局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通用航空是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而吉林市又是国家低空开放战略的试点区域之一。建通用航空产业项目,不但可以拉动市里15个相关行业,更可惠及民生。以后,民众往返省内旅游景点、附近县(市)伤员紧急转运、救援洪水围困区域等,都可采用小型机、直升机等“通航”设备,空中交通会为整个城市增加便利。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17 律责任!

第十一篇:四川助推通用航空行业跨步发展

在四川,“航空与燃机”作为全省重点打造的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之一,被赋予了领跑四川省产业转型升级厚望,通航产业作为航空工业重要的一部分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

在第十五届西博会活动之一—中国(成都)国际通用航空发展高峰论坛上,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王宁在论坛上表示,四川把通用航空产业发展作为高端成长型产业的重要内容,正在抓紧编制通用机场布局等发展规划,着力推动通用航空产业加快发展。

据悉,四川目前正在运营的通用航空企业有9家,正在筹建通用航空企业20家,占西南地区40%以上,是西南地区通用航空现有的和筹建企业最多的省份。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二篇:通用航空行业各地加紧发力

2014年,各类有关低空领域即将开放的信息不绝于耳,虽然关于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重大政策依旧没有颁布,但“通用航空”却成为各大媒体不断提及的热词。

不同于高空飞行的客货运航空,通用航空多是在3000米以下低空域飞行的轻型机、直升机,主要用于工、农、林、渔及建筑业的作业飞行,以及私人、公务飞行。业内人士认为,作为一项新兴产业,通用航空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市场。只要低空空域放开,私人飞机有望走进普通家庭,而通用航空也将迎来喷涌式的发展。

从通用航空产业看,其不仅包括通用航空飞机的制造和运营,还包含航空器咨询、购买,通用航空教育培训,以及航空器租赁、托管、维修等延伸服务产业,甚至包括金融、保险、电子信息、新兴材料、物流等关联产业,市场蛋糕非常大。

着眼于通用航空产业巨大的发展前景,各地加紧制定航空产业发展规划。

2015年伊始,河南省就出台了通用航空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省通用机场达15 18 个以上,通航运营企业达30家以上,通航飞机保有量达300架以上。

近日,广西发布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意见》,根据该规划,到2020年,广西将建成各类通用机场达200个,形成陆地固定翼通用机场、直升机起降点、水上临时起降场等多种模式共同发展,公益性与商业性相互补充的通用航空机场体系。

而在日前召开的重庆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重庆市市长黄奇帆表示,重庆今年将基本建成江北国际机场第三跑道及东航站区,启动巫山机场建设,并布局一批通用航空机场。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三篇:运输机场建设加快通用航空呈高增长趋势

2010年以来,我国连续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来引导国内通用航空机场建设,以求推动通用航空的发展。截至2011年,全国通用航空飞机在册总数达到1124架;通用航空飞行达45.5万小时,同比增长16.3%,其中生产作业飞行增长16.9%。2013年全国共有2853个县级行政区划(包括市辖区和县级市),但同一年全国通用机场和临时起降点仅有399个。由此可见,中国通用机场的数量并不算多。

为此,民航局将通用机场的审批权限下放到省市和民航地方管理局,为机场审批“松绑”,并表示还在研究飞行法规、资金等方面的政策。全面布局和建设通用航空机场、起降点,运输机场建设规划则要兼顾通用航空服务需要,鼓励通用航空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通用航空机场以及运行保障设施建设。

近期通用机场仍然有空域限制、资金掣肘等一系列难题尚待解决,包括浙江、江苏、福建、江西、重庆等都提出过甚至颁布了通用机场规划,并提出建设和完善空管、维修、航油配送等保障设施,形成一批航空服务站。预计到2030年通用机场总量将超过2000个,未来通用航空业或将迎来持续高增长。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第十四篇:低空开放政策逐步落实通用航空行业前景分析

随着1000米乃至4000米以下“低空开放”政策的逐渐落地,通用航空产业正开始走出制约瓶颈,这又为打破传统航运模式的桎梏提供了可能。当前,国家正在推进低空开放,并在一些城市进行试点。

从2008-2013年,我国对低空空域管理进行了多次试点改革,并制定了相关的发展政策。在试点方面,2012年低空空域改革试点扩大至整个东北地区、中南地区,以及唐山、西安、青岛、杭州、宁波和昆明等地。目前,改革试点已经扩大至“两大区、七小区”。预计到2015年年底前形成低空空域运行管理和服务保障体系。2020年底前,实现低空空域资源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

由于我国对通用航空行业的发展步调是试点、推广、深化三步走战略。目前发展通用航空最重要的因素是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就是通用航空机场。现在我国真正意义上的通用航空机场只有78座。现在通用航空在政策、配套基础设施等方面都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对投资者来说还是有风险的。

总的来看,随着我国通用航空将快速发展,我国军机、大飞机及直升机的航空发动机合计每年的平均市场规模约为50亿美元。预计到2020年,中国需要购买的2000架大飞机,需要6000台发动机,将产生300多亿美元的市场需求。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五篇:航空货运持续低迷通用航空产业潜力大

据悉,2013年上半年,中国国航实现营业收入458.6亿元,其中航空客运收入为410.7亿元,同比下降4.0%,航空货运收入为37.3亿元,同比下降3.7%。中国国航的航空货运的营业收入一直持续下降,航空货运持续低迷。

随着我国空域管制逐步对通用航空飞机放开,我国通用航空业将迎来爆发性的增长。航空货运的效益管理和营销管理应持续加强,如何提高载运率,提高飞机利用率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20 律责任!

第十六篇:通用航空机场建设行业市场浅析

通用机场建设民用机场分为通用机场和公共运输机场。通用机场就是使用民用航空器从事公共航空运输以外的民用航空活动而使用的机场,也就是专门为民航的“通用航空”飞行任务起降的机场。包括可供飞机和直升机起飞、降落、滑行、停放的场地和有关的地面保障设施。

一直以来,中国空域管理权由空军集中掌握行使,空军对我国通用航空领域有较强的政策管制,一般有低空管制和多层管制两种。2014年,各类有关低空领域即将开放的信息不绝于耳,虽然关于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重大政策依旧没有颁布,但“通用航空”却成为各大媒体不断提及的热词。

2015年伊始,河南省就出台了通用航空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省通用机场达15个以上,通航运营企业达30家以上,通航飞机保有量达300架以上。近日,广西发布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意见》,根据该规划,到2020年,广西将建成各类通用机场达200个。几乎同时,重庆市市长黄奇帆表示,重庆今年将基本建成江北国际机场第三跑道及东航站区,启动巫山机场建设,并布局一批通用航空机场。

不同于高空飞行的客货运航空,通用航空多是在3000米以下低空域飞行的轻型机、直升机,主要用于工、农、林、渔及建筑业的作业飞行,以及私人、公务飞行。业内人士认为,作为一项新兴产业,通用航空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市场。而通用机场建设行业无疑是通用航空这一领域发展前期最大的一块蛋糕。伴随着各地政策规划的推进落实,通用机场建设行业前景必定不可限量。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七篇:2015年中国通用航空业市场前瞻浅析

数据显示我国通用飞机的数量较以往有大幅度的增长。早在2005年年底,通用航空全行业飞机数量达46种共570架。民航总局预测显示,到2016年我国需要各类通用航空飞机21 12,000到15,000架。预计未来5年-10年,通用航空飞机数量的年均增长率将达到30%。业内人士指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公务飞行、商用飞行、空中游览、私人驾照培训,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有了足够大的市场需求。这必然导致为之提供服务的领域呈现快速发展的局面。

近年来,随着各项利好政策的相继出台,地方政府和企业投资发展通用航空产业园的热情持续高涨。据统计,截至2013年7月31日,中国已经有116个县级及以上城市在建或计划建设通用航空产业园区。国家加大对通用航空扶持的力度。建立通用航空发展基金,对公益性质的作业给予扶持,实行机场收费补贴,降低对通用航空的收费标准,降低进口飞机的关税。大力开展飞行员培训和通用航空人才教育。改革飞行员的培养机制,加大飞行员培养力度。针对同行运营企业急需的管理、维修、飞行等发面的后续教育,组织培训,提高通航整体管理水平。调整通用航空市场准入办法,降低准入门槛,以鼓励全社会投资通用航空业。

虽然政策利好但是就目前来看,制约我国通用航空发展的因素还是有很多:空域使用受限、飞行审批手续复杂、基础设施缺乏、航油保障不足、人才资源匮乏,其中空域和基础设施问题是最为关键的两个制约因素。地方政府作为发展通航产业最大的支持者,除了应从财政、税收、土地资源、政策法规和服务保障等多方面给予通航产业以支持外,还应该争取成为国家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政策试点地区,为当地通用航空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与市场环境。

尽管我国通用航空在过去数年中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其发展水平与国外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同时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还存在较大差异,发展中的存在问题还很多,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即是低空域开放程度。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八篇:2015年四川通用航空机场发展前景浅析

四川新闻网成都10月25日讯(记者 戴璐岭)今日上午,第十五届西博会活动之一,中国(成都)国际通用航空发展高峰论坛在成都举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王宁在论坛上表示,四川把通用航空产业发展作为高端成长型产业的重要内容,正在抓紧编制通用机场布局等发展规划,着力推动通用航空产业加快发展。四川新闻网记者从论坛获悉,四川目前正在运营的通用航空企业有9家,正在筹建通用航空企业20家,占西南地区40%以上,是西南地区通用航空现有的和筹建企业最多的省份。

王宁表示,目前国家启动了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工作,推动低空空域试点建设,为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开启了广阔的空间。在国家政策推动下,我国的通用航空产业必将迎来一个新的重要发展机遇期。四川具有较强的航空科研实力,聚集了一批航空科研院所、航空制造维修企业,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飞机总体设计、总装制造、系统集成和试验验证体系,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通用航空产业链,具有巨大的航空市场需求。全省经济多年保持较快增长,公务飞行、私人飞行、航空运动等航空消费需求正逐步释放并呈快速增长态势,具备发展通用航空产业独特的基础和条件。

此外,国内外航空行业协会、知名企业代表、以及培训研究机构专家和学者,还以“中国通用航空发展路径探讨”为主题,就通用航空器的市场结构、需求分类及技术发展趋势、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低空空域监视与服务系统、全球无人机发展现状及前景、中国通航产业十年回顾与未来发展路径探讨、通用航空技术支持与运行服务、打造四川通航产业引领西部经济腾飞、我国通用航空救援的困境与“钱”景等课题,开展了主题演讲和学术交流,对“中国通用航空发展路线图——成都建言”进行了深入讨论。

上一篇:性格与学习的关系下一篇:高中数学科组教研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