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概况

2024-10-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概况(共8篇)

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概况 篇1

随着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正式建立,广西和东盟国家之间的各领域交流与合作不断发展,体育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也逐渐升温。近年来,双方在体育训练、竞赛、人才以及体育对外交流等方面建立了良好的交流与合作关系,为进一步建立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合作,拓宽合作领域,扩大体育对外交流合作的平台,服务广西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训练交流情况

由于地缘相近,我区对东盟体育训练交流主要以越南为主。近年来,越南体育团队到我区从事体育交流的人数达到年均200人次以上,长期在我区集训的运动员、教练员人数也在50人左右。一些曾在我区优秀运动队接受训练或是在我区选派的援外教练员的指导训练下成长起来的越南优秀运动员在东南亚运动会上取得了优异成绩。与此同时,越南奥委会在其优势项目(如跆拳道、拳击等)上对我区给予大力支持与指导。越方也经常派专业技术人员到我区指导训练工作,派运动队到我区共同训练,还邀请相关运动队到越南交流、参加比赛等。

此外,我区还先后选派了一批优秀教练员赴越南、缅甸任教。同时邀请了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东盟国家体育团队到广西集训,涉及的运动项目有田径、游泳、跳水、摔跤、举重、武术、武术散打、拳击、体操、乒乓球、羽毛球、手球、射击、射箭等。

(二)体育竞赛情况

近年来,我区先后举办了中国—东南亚国际围棋邀请赛、南宁国际龙舟邀请赛、中国—东盟拳王争霸赛、中国—东南亚桥牌邀请赛、中国—东盟武术邀请赛、中国—东盟篮球邀请赛、中国—东盟体育舞蹈邀请赛、南宁国际半程马拉松等赛事,东盟各国均积极响应,并派出运动队参加了比赛。此外还先后选派了广西的优秀运动员到印尼、越南、新加坡、菲律宾等国家参加田径、乒乓球、武术、羽毛球等项目的比赛。

(三)中国—东盟国际汽车拉力赛举办情况

中国—东盟国际汽车拉力赛是我区举办的一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重大国际体育赛事。赛事由国家体育总局、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国家体育总局汽车摩托车运动管理中心、自治区体育局承办,迄今已连续举办五届。2006年首届中国—东盟国际汽车拉力赛于当年10月6日从南宁发车,共25辆车、105人,历经19天,行程1万多公里,穿越了越南、老挝、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柬埔寨6国后顺利回国,开创了我国汽车集结赛事史上“路线最长、跨越国家最多、规模最大、人气最旺、宣传力度最大、参赛年龄最高”的六个之最。

中国—东盟国际汽车拉力赛以“和谐之旅”为宗旨,以实现“共融、共创、共享”为目标,依托陆上交通连接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国打造成一条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文化、体育往来的现代“丝绸之路”,不仅让东盟各国进一步了解中国,也让我们更进一步了解东盟各国,铺就了一条中国与东盟以及东盟各国之间睦邻友好、合作共赢的通畅渠道。同时,此赛事途经国家最多、赛程最长,填补了我国汽车运动的空白,并已成为国家体育总局、中国汽车运动联合会最有影响力的赛事之一。

举办中国—东盟国际汽车拉力赛,可以体现广西实力,为我区打造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增强信心,同时对广西的体育事业必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汽车拉力赛引起了国内主要媒体的关注,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央视国际、人民网、新浪网等多家身处北京覆盖全球的不同介质的媒体,搭建“全媒体连动平台”,以各种形式全方位报道拉力赛。此外,中国体育报和广西各主要媒体广西电视台、南宁电视台、广西日报、南宁晚报、南国早报、时空网等都以不同形式、大篇幅,连续关注拉力赛进程。

(四)体育对外交流情况

近年来,为进一步加强广西与越南在体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自治区体育局曾多次由局领导率团赴越进行考察与协商。在考察过程中,双方就运动员选材和训练、体育旅游项目开发、干部学习考察、互派队伍参加对方举办的体育比赛和重大活动等事宜进行了磋商,并签署了部分项目的合作备忘录。

广西与东盟旅游交流与合作概况

http:// 2011年05月10日 08:32 来源:自治区外事办 字号:大

中 小

从2004年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以来,旅游合作一直是中国—东盟博览会的重要主题,借助这一重要而又务实的合作平台,广西与东盟各国的旅游合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广西与东盟国家交流日渐深入,双方旅游合作已初显成效并真正实现了多赢的良好效果。

一、合作机制

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前,中国与东盟之间在旅游方面已初步建立合作机制。如从2001年开始,东盟与中、日、韩举行“10+3”旅游部长会议,2003年签署《10+3振兴旅游业北京宣言》等。中国—东盟博览会召开后,进一步扩大了中国与东盟旅游合作对话的机会,尤其是与博览会同期召开的中国(广西)—东盟旅游合作论坛等,使中国与东盟之间形成了更多的协商途径,进一步加快了中国与东盟旅游市场一体化进程。

二、合作领域

(一)旅游投资合作

目前,广西与东盟在景区开发、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加大对外招商引资的力度,形成了相互投资开发的热潮。项目涉及旅游资源和景区开发、旅游度假区建设、旅游宾馆、生态农业观光和有关旅游设施建设以及景区的合作经营等。

(二)中越边境旅游合作

1、中越边境旅游异地办证凭祥口岸经国家公安部、监察部、国家旅游局三部委批准于2009年3月13日正式开通,广西与越南各级旅游部门就中越边境旅游的管理与合作进行了多次会晤,双方在证件办理、通关手续、旅游接待、安全保障、市场管理等方面达成了共识,签订了《中越边境旅游管理合作备忘录》。

2、广西北海至越南下龙湾海上旅游航线自1997年12月开通以来,累计开航1300余航次,接待中外游客近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近20亿元。2011年4月13日,广西防城港市至越南下龙湾海上旅游航线成功试航,成为继北海至越南下龙湾海上旅游航线之后中国沟通东盟的海上第二条海上航线。

(三)国际旅游线路开发合作

近年来,广西积极加强与东盟及周边地区的国际旅游交通对接,在完善“新马泰”传统旅游线路的基础上,新开辟了“越老柬神秘之旅”、“中越跨国胡志明足迹之旅”、“中越边境探秘游”、“中越海上跨国之旅”等多条跨国旅游线路。在空中航线方面,依托通往胡志明、曼谷、新加坡、吉隆坡、金边、雅加达、马尼拉等东盟各国重要城市的10多条国际航线积极开拓航线客源市场。铁路方面,增开了南宁至越南河内、下龙旅游专列。公路方面,在南宁成立了国际旅游集散中心,开通了至越南河内、下龙、海防以及香港、澳门等地的直达快班。此外,随着广西北海至下龙湾海上旅游航线的日益繁荣,北海市表示将继续加强与东盟各国的旅游合作,共同将该航线延伸至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文莱、印尼、菲律宾等国的主要海滨城市,打造“海上六国游”线路。

(四)旅游人才交流合作

2008年底广西旅游局在广西民族大学和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建立“广西东盟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基地”,标志着广西东盟旅游人才培训基地的正式设立,促进了广西与东盟全面开展旅游合作、进行东盟语种培训、旅游研究和学术、业务交流活动,成为旅游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业界交流的重要平台。广西充分利用这两个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基地举办东盟旅游人才教育培训班,培训了来自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国家的学员。

(五)旅游宣传推介合作

近年来,广西旅游部门曾多次组团参加在东盟国家举办的旅游博览会或旅游节庆活动,如越南胡志明国际旅游展、越南下龙国际旅游节、越南河内庆祝建城1000周年庆典,柬埔寨吴哥国际旅游展,马来西亚国际旅游展、马来西亚旅游美食节,泰国曼谷旅游展,新加坡国际旅游展等,并借机在这些国家开展广泛的旅游推介和旅游行业交流。广西还特别举办了两次“走进东盟—广西旅游国际大篷车”大型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大大提升了广西在东盟国家的知名度,进一步展示广西作为中国与东盟合作门户的作用和地位。同时,广西还积极开展“请进来”活动,邀请东盟各国媒体和旅行商到广西进行采访和考察,邀请东盟重点旅行商参加一年一度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双管齐下共同促进广西与东盟的旅游宣传推介合作。

此外,东盟各国也加大了在广西的旅游宣传促销力度。2008年,越南与广西共同组织了国际旅游大篷车赴中国广东省宣传推广国际旅游业务,共同宣传“北部湾中越海上跨国游”。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东盟各国都积极组织旅游部门参加博览会的旅游专题展,尤其是各国的“魅力之城”展览都以旅游为主题来展示各国的风土人情,并积极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展示、推介本国旅游资源和产品,有力地促进了本国旅游业的对外影响。

广西农垦60年辉煌历程

(一)艰苦拓荒不平路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华南橡胶生产基地的战略决策,1951年10月15日,中共广西省委决定在省农林厅内设立垦殖处,专管广西橡胶生产,广西农垦由此创立。次年1月,华南垦殖局广西分局(简称广西垦殖分局)成立。1953年6月,广西共建成垦殖场106个;同年10月,广西第一个机械化农场——国营西江机械农场在贵县建立。

要种植必先拓荒,要拓荒必先找人。来自四面八方五湖四海的同志涌向广西农垦:大学院校的师生、解放军工程兵、工人、民工、南下干部、归国华侨等等5万大军组成了“拓荒牛”的第一代农垦人,在到处灌木丛生、野草蔓延、土匪出没的边疆边土上垦荒造田,完成巴西橡胶树24.1万亩的种植,建成了广西第一代胶园。

虽然历经挫折,橡胶不再是广西农垦主导产业;虽然历经 “文化大革命”“共产风”的冲击,造成改革开放前22年全垦区亏损1.16亿元的惨重损失,但“艰苦创业、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始终在坚持,并且一代一代地秉承延续着。从杂粮到香茅,从香茅到水稻,从水稻到剑麻,再从剑麻走到甘蔗,广西农垦就这样曲折艰难的一步步爬行。就这样,一年年过去,原来的荒山废地变成了绿色宝地,农垦的国有划拨土地从建场之初的24万亩发展到后来的220万亩,土地所在区域由最初的6个垦殖所扩展到后来的12个市的39个县(区);安置的归难侨累计到了2万多人,安置的库区大石山区移民达到1万6千多人。

汗水浇绿了橡胶苗,也浇肥了甘蔗、剑麻、木薯、茶叶,同时也浇开了清香馥郁的柑桔花、芒果花、荔枝花,花丛中不时会传来农垦养殖的猪牛的欢叫……

(二)改革风雨更兼程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务院作出了“农场管理体制要相对稳定,不能轻易变动,管理体制的重大变动,要报国务院批准”的指示,随后的1979年3月,广西将原下放地、县管理的国营农场第三次收回交自治区农垦局统一管理,并将管理体制稳定下来。

通过调整农业布局、提高工业比重、兴办家庭农场等一系列改革,从1979到1990年,广西农垦年年赢利,累计利润2.864亿元;上交税金2.7219亿元,从而结束了全系统长期亏损局面。

“九五”期间,由于受自然灾害、农产品结构性过剩和国家紧缩银根的影响,加上农垦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连续5年亏损,累计亏损7.6亿元。到2000年初,企业亏损面84%,资产负债率92.9%,相当部份企业工资发不出,职工没饭吃,处境非常困难。

面对困境,广西农垦重新认识自身优势,跳出农垦来研究、思考农垦的发展:一是解放思想,理清思路,在创新中谋发展。其核心是实施产业化经营、专业化生产、集团化管理,探索农业产业化、集团化和职工、农民增收的新路子。二是打造专业集团,推进产业化经营战略。把工业从农业、工厂从农场、优良资产从不良企业分离出来,向专业集团集中,先后组建了糖业集团、剑麻集团、茶业集团、畜牧集团和生化股份淀粉集团五个专业集团;以市场为导向,以做强做大龙头企业、占领行业制高点为目标,按照产业化、专业化和集团化要求,实施兴建了一批重大项目等等。

通过坚定不移地抓改革,抓发展,抓管理,抓开放,抓稳定,使农垦经济走出困境,逐步步入良性轨道。2004年,广西农垦实现经营总收入65.8亿元,实现利润4.5亿元,连续四年年均增速超过30%。人均GDP在全国农垦的排位前移了16位,职均收入前移了11位,用2年的时间提前完成“十五”计划,实现了历史的跨越。广西农垦进入了新的跨越发展时期。

(三)勇立潮头唱大风

“十一五”期间,面对国家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性落户南宁,西部大开发和北部湾经济区开发以及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等多重叠加的历史机遇,广西农垦抢抓机遇,坚持整合资源、调整结构、优化产业、大力发展园区经济的总体工作思路,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夯实农业基础,着力抓项目抓投资抓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抓民生抓稳定,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重点领域实现了新突破,在全区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中的地位作用明显提升。相比“十五”期间,广西农垦在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等10项主要经济指标上实现了“十个翻番”

一是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有力推动农垦发展。2006年,自治区深化广西农垦管理体制改革,下发了桂发(2006)11号和桂政发(2006)29号两个文件,成立了农垦工委,派驻了农垦纪工委,加强了党对农垦工作的领导。自治区农垦局成为自治区人民政府特设行政管理机构,授予相当于地级市的计划、财政、税收、土地、建设、国资管理等经济管理权限,并对农垦管区内企业税收增量分成、土地开发、产业园区建设等方面作了相应的政策规定。新的管理体制大大激发了农垦的活力,明显增强了农垦的宏观调控能力,对农垦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全国农垦也引起广泛关注,被认为是农垦体制改革的一次创举。

二是农业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农业基础更加牢固。五年来,我们培育了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家、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0家,建立了14个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培育了47个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打造了2个中国名牌农产品、20个广西名优产品。

三是项目建设和投资创历史新高,拉动经济快速增长。“十一五”累计完成投资360.7亿元,比“十五”累计23.9亿元增加了330多亿元。“十一五”时期,开工建设各类项目657个,其中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21个,1000万以上项目315个。

四是大力发展园区经济,打造新经济增长点。“十一五”期间,农垦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建设了明阳、新兴、西江、北部湾4大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以上的产业园区和桂林科技新城高技术软件产业园区以及农场层面的8个工业集中区,吸引一大批企业入园投资,园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共引进企业760多家。2010年,农垦管区实现经营总收入417.4亿元,比2005年增加359.8亿元。实现生产总值167.2亿元,比2005年增加141.8亿元。

五是大力开展对外经贸合作交流,经济外向度明显增强。五年来,农垦加快海外项目建设步伐,开放合作实现新突破,经济外向度明显增强。与东盟10国开展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已在印尼、缅甸、菲律宾、越南、俄罗斯等国家实施了24个开发项目,正在实施项目6个,累计投入8000多万美元,产业涉及境外经贸合作区、农产品加工物流中心、剑麻种植加工和木薯种植加工等。其中在印尼建设的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是我国首批19个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之一,也是广西第一个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

(四)展望未来豪情壮

踏入“十二五”开局之年,广西农垦坚持以项目建设和扩大投资为抓手,充分利用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做强支柱产业,做优园区经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定不移地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发展战略,打造一批百亿、十亿元企业,推动广西农垦集团向更高层次跃升。

一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着手推进企业并购重组,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多培育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使农垦成为广西特色农业产业化的排头兵。重点推进的产业模式包括:蔗、糖、酒、浆、纸、生物化工的糖业循环经济,“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 木薯淀粉循环发展模式,“猪-沼-蔗”三位一体的畜牧业循环经济,水产品育苗、养殖、加工、销售一条龙等。

二是推进整合重组,做强支柱产业。自治区“两区一带”经济发展新布局和重点产业发展的战略部署,将努力打造1-2个总产值超100亿元的工业企业,若干个30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以及一批亿元工业企业。着力把农垦糖业集团、明阳生化集团发展成为业内龙头企业和领军企业。加快生态规模养殖和年加工超百万头牲畜项目实施,尽快把农垦畜牧集团打造成为年产值超30亿元的全区畜牧龙头企业,成为立足广西、面向港澳及东盟国家的肉类生产基地。同时,建设剑麻、茶叶生产及加工区,柑橘果品深加工经营项目,水产品生产及深加工等其他产业重点工程,打造一批10亿元农产品加工产业。

三是加快开发建设,做优园区经济。“十二五”期间,广西农垦将努力培育1-2个总产值超100亿元的经济园区,若干个总产值超50亿元及10亿元的经济园区和工业集中区,并重点打造4个样板示范园区。一是将明阳工业园区建成未来南宁空港经济圈的重点经济园区和“空港新城”生态示范园区;二是将红河工业园区建成广西糖业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园区;三是将北部湾新加坡产业区建成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园区;四是将新兴工业园区建成以汽车零配件生产、物流配送等配套服务为一体的前店后厂式示范园区。

四是大力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再造一个海外广西农垦。立足东盟、走进非洲,积极稳妥地实施“引进来、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大力建设完善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基础设施,加快越南归仁年产10万吨木薯干法变性淀粉和30万吨木薯干片仓储项目建设,推进越南、老挝、柬埔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推进与东盟其他国家合作开发木薯种植和加工、甘蔗良种繁育技术合作、剑麻技术合作等项目。加强与新加坡、印尼、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及日本、委内瑞拉、俄罗斯、喀唛隆、埃及等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的经济交流与合作,争取在利用海外资源和海外市场上取得先机,提高农垦企业在国外的竞争力,再造一个海外广西农垦。

立足于自治区党委、政府给广西农垦搭建的新平台,广西农垦向更高的目标、更美的愿景——以建成广西新的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为目标,以带动千帆竞发为己任,一往无前地驶向日益辉煌的彼岸!

广西农垦与东盟合作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十一五”以来,广西农垦根据企业发展需要,积极参与国际经贸合作。在国家和自治区有关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按照“引进来、走出去”和“立足东盟、走向世界、投资贸易并举”的发展思路,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挥农垦企业产业发展优势和技术优势,支持农垦管区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全方位、多元化发展步伐,推进再造一个海外农垦战略,实现新时期广西农垦跨越式发展。

2006年以来,先后派出20多个代表团赴新加坡、缅甸、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柬埔寨、文莱、泰国等东盟国家进行考察、指导、交流和学习,8个工作小组分别在印尼、菲律宾、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开展项目的前期工作。此外,广西农垦组团连续参加了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博览会期间,广西农垦独立主办了五届农垦东盟合作发展论坛暨合作项目签约仪式,集中向外界展示了农垦对外合作的新成就,同时紧紧围绕“投资农垦 合作共赢”的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的经贸活动,取得了巨大成功。七届博览会上,农垦参展均设独立展厅200-500平方米,参展企业300余家,展品1400多种,组织参会客商近4000人,签约项目200多个,引起了中外企业家特别是东盟国家工商界人士的广泛关注。目前,广西农垦与新加坡国际企业发展局、新加坡中华总商会、新加坡制造商联合会、新加坡裕廊顾问公司分别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马来西亚麒麟阁有限公司已经在农垦产业园区落户投资。新加坡裕廊顾问公司规划设计了广西农垦新兴、北部湾和中国-印尼三个产业园区的规划,广西农垦已成为东盟国家投资的热点。

广西农垦还与东盟国家积极开展技术交流活动。广西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外聘或引入了数十位泰国、越南及国际热带农业中心驻亚洲办事处的木薯及亚热带水果栽培、育种专家和博士,并定期邀请他们都到所进行讲学、交流,指导木薯及水果的研究工作,先后引进了45个木薯无性优良品种(系),向越南推广了澳洲坚果栽培技术、种子种苗以及热作所国家基地研制的干果设备。向泰国大面积推广种植了育成新品种木薯桂热引1号等。

截止到2010年底,广西农垦与东盟国家共签订国际经济合作项目或意向17个,其中正在实施的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越南归仁木薯产业化项目、柬埔寨马德望木薯产业化项目、广西农垦中缅替代种植合作项目等“走出去”项目4个,累计投入约5900万美元;东盟国家在管区投资企业1个,累计投资7.2亿元。2010年对东盟国家进出口贸易总额达约13亿元。

(二)广西农垦“走出去”重点项目

1、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

2007年9月,由广西农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代表广西参加投标的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或国家商务部正式批准。该合作区是中国在印尼设立的唯一的国家合作区,是目前国家批准在境外设立的19个国家合作区之一,也是广西在国家争取到的在境外设立的第一个合作区。合作区位于印尼首都雅加达贝卡西县绿壤国际工业园内,距离雅加达市区37公里。项目规划用地总面积500公顷,计划分二期建设,预计总投资9300万美元。项目自2008年11月启动建设至今,已购买204多公顷土地,完成一期工程的120公顷土地平整,园区边界围墙1.8公里,正在建设园区道路、供水供电、燃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和合作区办公综合楼,累计投入 4692万美元。合作区招商也取得积极进展,现有隆典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印尼惠贾工业公司、隆平高科印尼有限公司、三一重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等1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意向入园合作投资开发。在第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项目业主公司与有关客商签订了6个入园招商项目,签约金额合计5700万美元。

“十二五”期间将继续加大入园企业招商招租和宣传推介工作,争取在前期完成合作区一期工程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引进一批企业和项目在园区落户建设、运营,合作区项目建设运营取得良好的投资效益和经济效益,确保项目可持续健康发展。计划在中后期启动二期工程300公顷土地的项目开发建设。

2、广西农垦东盟(越南、泰国、印尼、柬埔寨)木薯产业化项目建设

(1)越南归仁木薯产业化项目。项目地位于越南平定省归仁市仁会经济区B区内,距离归仁市和归仁港均为6公里,工业区基础设施完善,周边地区木薯资源丰富。项目业主广西明阳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计划建成集木薯淀粉加工、仓储、物流、种植一体化项目,包括建设年产10万吨木薯变性淀粉、30万吨木薯干片仓储、1万吨级物流出海码头、40万亩木薯原料种植基地,预算总投资5142万美元,占地300亩(20公顷)。2010年9月28日广西农垦在越南平定省归仁市举行了广西农垦(越南归仁)年产10万吨木薯变性淀粉及配套项目开工仪式,现正在抓紧开展项目基础设施和厂房建设、培训驻外技术管理人员等工作,计划2011年建成投产。

(2)柬埔寨马德望木薯产业化项目。2010年,广西明阳生化科技股份公司经与项目合作方柬埔寨丰发有限公司多次洽谈和实地考察,在第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签订了投资项目合作意向书,计划建设集木薯淀粉加工、燃料乙醇加工、木薯种植一体化项目,包括年产30万吨木薯淀粉加工、年产30万吨燃料乙醇加工和优质木薯种植示范基地、木薯原料种植基地。2010年11月初,广西农垦组织了项目专家调研小组前往柬埔寨进行项目调研论证,开展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在2011年上半年完成项目前期工作,下半年开工建设年产10万吨木薯淀粉项目。“十二五”时期,计划收购泰国甘烹碧府SKS国际淀粉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木薯淀粉加工厂等东盟国家木薯淀粉加工企业,做大做强农垦木薯产业。

(3)印尼木薯种植项目和贸易合作。2009年,广西明阳生化科技股份公司与印尼PT.BERKAT PATONGSON公司签订了木薯种植项目协议书,计划在印尼合作种植优质木薯1.2万公顷。目前,双方已完成种植2000公顷木薯种植示范基地。2010年4月份,双方又签订了木薯种植收购贸易协议,现正在洽谈开展木薯干片贸易合作。

(4)泰国木薯淀粉贸易合作和企业收购。2010年,广西明阳生化科技股份公司从泰国进口了5500万美元约15万吨的木薯淀粉;并与泰国荣鹏集团、北大荒集团公司初步达成计划共同收购泰国甘烹碧府SKS国际淀粉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木薯淀粉加工厂的合作意向,目前正在抓紧开展项目前期调研论证工作。十二五”时期,计划收购泰国甘烹碧府SKS国际淀粉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木薯淀粉加工厂等东盟国家木薯淀粉加工企业,做大做强广西农垦木薯产业。

3、广西农垦中缅替代种植合作项目

项目于2006年随自治区党政领导出访缅甸时签订协议,项目位于缅甸北部拉戍地区,项目业主广西剑麻集团有限公司。计划建设规模为2万公顷农产品种植基地,其中优质剑麻基地和优质木薯生产基地各1万公顷,项目总投资 12382.93 万美元。项目自2007年1月开始实施,至今已种植优质剑麻种苗212万株,完成疏植苗圃500亩、疏植苗36万株和大田种植6000亩,已投入近1000 万元建设厂房和办公楼等配套基础设施和购置了农机设备。项目实施后,获得国家农业部、商务部、发改委、公安部及云南省相关部门重视。2008年4月农业部派人专门实地考察了中缅替代种植项目,云南省瑞丽市海关、商务部门也高度重视,就该项目建设取得的成效召开了专题研讨会,表示将大力支持项目建设实施,共同推进大面积连片种植替代作物,希望通过中缅替代种植项目,促进中缅边境建设。2010年7月,缅甸政府将该项目作为替代种植样板,通过新闻媒体向世界进行广泛宣传。“十二五”时期,广西农垦继续按计划扩大剑麻大田种植,启动优质木薯种植基地建设,适时开展剑麻制品加工项目和木薯淀粉项目建设。

:广西农垦走向世界

http:// 2011年05月10日 08:23 来源:自治区外事办 字号:大

中 小

近年来,广西农垦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实施“走出去”发展的号召,借助中国-东盟博览会平台,依托自身资源与产业优势,不断加强国际经贸交流与合作,大力拓展国际市场尤其是东盟市场,为广西农垦优势产业“走出去”开辟了新的通道。目前,我们已签订国际合作项目24个,其中正在实施的“走出去”项目有6个,累计资金投入达8300多万美元。

(一)“走出去”发展是大势所趋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主要是依靠“三来一补”(即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及补偿贸易)发展起来的。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发展为制造业大国,在土地、矿产、能源、人力等资源价格逐步提高的时候,生产成本也跟随急剧的上升,因此为了保持利润的增长和企业可持续发展,一般有两个途径来解决,一个是开发新的和附加值高的产品,提高产品价格以弥补成本的提高;另一个就是寻找降低成本的途径,通过完善企业管理制度、提高资金利用率、裁员以及寻找更低的资源价格来降低成本。就一般而言,广西的大部分企业所欠缺的就是技术和产品研发这样的自主创新能力,短期内难以改变这种情况。在我们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的情况下,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走出去”就是大势所趋。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虽然给中国经济带来负面影响,但与此同时国外资产和资源价格也是最为低迷的时候,客观上讲正是我们“走出去”发展的最好时机。

(二)“走出去”是响应国家和自治区对外发展战略的具体措施

党的十六大号召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我国有能力的企业积极参与国际领域的经济活动,融入到世界经济之中。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也提出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注重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广西“十一五”规划和科学发展三年计划中也一再强调加大“走出去”步伐,并培育壮大和扶持一批具有比较优势的对外投资龙头企业,坚持境外资源开发与拓展市场相结合,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和支持境外投资办厂、合作开发资源和工程技术承包。广西农垦作为广西农业的国家队,有责任也有能力在与东盟国家经贸合作,尤其是在农业和经贸合作区建设方面开创先河,为我们农垦兄弟企业、为广西企业到东盟国家投资、开展经贸合作搭建平台。

(三)“走出去”发展是做大做强做优广西农垦的必然选择

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给广西带来巨大发展机遇。博览会的举办,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大大提升了广西的知名度,塑造了广西包容开放的国际形象,并在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形成了巨大物流、人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带动了广西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广西农垦拥有蔗糖业、木薯生化、剑麻、畜牧、茶叶、水产品、绿色无公害果蔬、天然保健食品等八大优势产业,面对国内土地资源日益稀缺、生产成本逐渐提高的情况,为了进一步做强做大做优广西农垦,必须坚持依托中国—东盟博览会这个对外交流合作大平台,发挥产业优势和技术优势,立足东盟,面向世界,稳扎稳打,逐步推进,通过再造一个海外农垦来实现广西农垦的跨越式发展。

广西农垦已经连续七届成为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战略合作伙伴,通过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已经分别与新加坡胜科工业园有限公司、日本信友国际株式会社、住友商事株式会社以及伊藤忠商事等多家国际著名企业建立了经贸合作关系;与新加坡国际企业发展局、新加坡制造商联合会、新加坡中华总商会、新加坡裕廊顾问公司等东盟国家知名企业和部门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高了广西农垦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了经贸合作交流,并在委内瑞拉、俄罗斯、印尼、越南等多个国家先后实施了多个项目。

广西与东盟经贸资料

广西与东盟地域相邻,山水相连,人文相通,经济互补,友好往来、互利合作的历史源远流长。近年来,在交通、能源、投资、旅游、环保、劳务以及内贸等领域的合作更加紧密,成效显著。当前,全国区域经济发展方兴未艾,区域协同、竞相发展是大势所趋。特别是中国-东盟自贸区顺利建设,内地与香港、内地与澳门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的深入实施,为拓展新的经济发展空间提供了新的契机。

一、东盟连续多年成为广西最大的贸易伙伴。“十一五”期间,广西与东盟贸易额从12.2亿美元增长到65.3亿美元,增长5.4倍,年均增长39.8%,高于全区进出口增速11.9个百分点;广西与东盟贸易额在广西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从23.6%上升至36.9%,其中出口比重从28.9%上升至47.7%。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的2010年,广西与东盟贸易额比上年增长32%,其中出口45.88亿美元、增长27.1%,进口19.37亿美元、增长45.2%。在东盟国家中,越南是广西最重要的贸易国别。2010年,广西对越南进出口总额51.3亿美元,增长28.7%,占全区进出口总额的29.0%,占广西与东盟进出口总额78.6%。

二、东盟是广西第二大利用外资来源地。“十一五”期间,东盟在广西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88家,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28.5%,累计4.7亿美元(商务部口径),占全区利用外资总额的11.6%。其中,2010年东盟在广西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4家,实际利用外资1.2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0.3%。“十一五”期间,东盟在广西投资的领域主要是制造业、农林渔牧业、房地产业,占东盟投资广西实际到位资金总额的比例分别为64.4%、12.8%和10.2%。其中投资额较大的项目主要有马来西亚MTD公司投资阳朔-鹿寨高速公路(BOT项目)、印尼爱凯尔公司投资的爱凯尔(贵港)中转港、新加坡威特发公司投资的防城港枫叶粮油加工等项目。东盟成为广西仅次于香港的第二大外资来源地。

三、东盟是广西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点地区。“十一五”期间,广西对东盟直接投资快速增长,在东盟的投资项目和设立的办事机构106个,中方协议投资额年均增长134%,累计4.2亿美元,占全区对外投资总额的55.3%;对东盟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年均增长64%,累计2.9亿美元,占全区的20.4%。其中,2010年广西对东盟投资中方协议投资额1.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对东盟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1.54亿美元,增长423%。投资合作大项目多、推进速度快、示范带动效应好已成为“十一五”广西向东盟“走出去”的一大特点,广西农垦集团在印尼投资的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项目、广西明阳生化在越南投资的归仁木薯产业项目等都是有代表性的重大项目。其中,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已正式开工建设,是中国政府目前在印尼设立的唯一一个经贸合作区,极大地提升了广西对外投资的形象和层次。东盟国家已成为广西企业对外投资主要目的地之一。

四、广西与东盟国家次区域合作扎实开展。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框架下,广西积极参与和推动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两廊一圈”等次区域合作并取得积极进展。自2006年广西率先提出泛北合作以来,得到了有关各方领导人的积极回应和普遍支持,泛北合作中方专家组和联合专家组相继成立,泛北合作中方秘书处已在南宁揭牌成立,在一些领域和具体项目的合作取得了积极进展,泛北合作已然成为中国-东盟合作的新亮点。自2005年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以来,广西充分利用现有合作机制,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迅速进入角色并发挥作用。广西将“两廊一圈”建设作为广西深化与越南经贸合作的重要内容,并以“两廊一圈”为基础推动“一轴两翼”新格局的形成

2009年广西-东盟高层互访情况

2009年7月3日至14日,以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声琨为团长的广西代表团,先后访问了印度尼西亚、缅甸、老挝三个东盟国家。代表团此次出访,主题明确,使命重大,目的在于落实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为团长的中共代表团在老挝达成的共识,推动到访国与广西共同办好第六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共同推进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加强双边以经贸为重点的多领域合作,携手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印尼、缅甸、老挝三国政府对广西代表团来访高度重视,给予高规格礼遇和热情接待。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朱马里•赛雅颂,老挝总理波松,老挝副总理兼外长、中联部长通伦分别会见郭声琨一行,老党中央办公厅主任坎培出席老挝“六七”学校校友座谈会并代表校友讲话,老挝工贸部副部长乔沙瓦会见郭声琨一行并出席中国广西-老挝企业项目洽谈会。缅甸总理登盛、外交部长吴年温先后会见郭声琨一行,缅甸计划与发展部部长吴梭达出席了广西向缅甸赠送公务用车仪式,商务部副部长昂吞会见郭声琨一行并共同见证博览会招商招展合作协议签约仪式,缅甸新闻部部长觉山出席广西电视展播周并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印尼贸易部长冯慧兰、外交部长哈桑•维拉尤达会见了郭声琨一行。

2009年3月18日至22日;11月1日至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马飚率广西政府代表团展开东盟合作之旅,出访了柬埔寨、马来西亚、菲律宾。此次出访,柬、马、菲三国高度重视,给予高规格礼遇和热情接待。柬埔寨首相洪森、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菲律宾副总统德卡斯特罗等国家领导,亚洲开发银行行长黑田东彦等重要地区组织领导人,三国相关部门及地方负责人,以及我驻三国大使等分别拨冗会见代表团一行,并出席相关活动;到访三国主要商协会负责人、商界著名人士等积极行动,在座谈会等场合多方了解广西,热情推介自我。

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概况 篇2

一、东盟宪章评析

东盟宪章是在接近两年的时间经过多次的磋商和咨询后才确定的成果,31页的文件确立了东盟的目标、原则、地位和架构。

(一) 东盟宪章主要内容

1.目标。

维护并加强本地区和平、安全与稳定;保持本地区无核武化, 支持民主、法制和宪政,为东盟居民提供公正、民主与和谐的和平环境; 致力于经济一体化建设, 构建稳定、繁荣和统一的东盟市场和生产基地, 实现商品、服务和投资自由流动, 促进商界人士、技术人才和劳动力的自由往来;增强合作互助, 在本地区消除贫困, 缩小贫富差距;加强开发人力资源, 鼓励社会各部门参与, 增强东盟大家庭意识。

2.原则。

继续坚持不干涉内政的基本原则;尊重各成员国的独立、主权、平等、领土完整和民族特性;坚持以和平手段解决纷争;不干涉成员国内政;就涉及关系东盟共同利益事宜加强磋商机制, 依照东盟条约和国际惯例解决纷争, 棘手问题将交由东盟首脑会议协商决定。

3.地位。

东盟宪章对各成员国具有约束力, 赋予东盟法人地位。

4.架构。

东盟首脑会议为东盟最高决策机构,每年举行两次会议;东盟成员国领导人峰会决定有关东盟一体化的关键问题, 决定发生紧急事态时东盟应采取的措施, 任命东盟秘书长;设立4 个理事会, 其中一个由外长组成, 负责协调东盟重要事务, 另外3个分别负责政治安全、经济一体化和社会文化事务;每个理事会各由一名副秘书长负责;成立一个人权机构, 致力于改进本地区人权状况。

(二)东盟宪章意义

东盟宪章的签署和生效是东盟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对东盟宪章的意义,人们有不同看法。主要观点有两种:一是认为东盟宪章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东盟宪章的签署和生效标志着东盟一体化进程有了法律规范和保障,是东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是当前主流观点,多数东盟成员国政府要员和学者都持这种看法。新加坡李显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东盟宪章的签署表明了东盟领导人继续快速推进东盟实现其战略目标的政治愿望和信心;印尼总统苏西洛指出,“《东盟宪章》标志着东盟加快转型,从一个松散联合体转变为以政治安全、经济和社会文化合作为基础的东盟共同体,宪章为各成员国的合作提供法律平台”。二是认为东盟宪章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东盟通过东盟宪章意在向外界展示出其继续在地区一体化道路上前进的坚定决心,但是并不预示在东盟机制化、法制化等方面将有较大改变。例如厦门大学廖少廉教授在《东盟宪章评析》一文中认为,东盟宪章并非国内外不少人所期待或宣称的那样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件,或标志着东盟走上机制化、法制化的道路,更没有预示将朝超国家组织方向转变。

近年来, 东盟加快制定在2015 年建成东盟共同体的战略目标,东盟宪章第一次将这一战略目标写入其中, 即东盟共同体将由东盟经济共同体、东盟安全共同体和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组成, 使未来的东盟以一个目标、一个身份和一个声音, 共同应对未来的挑战。从东盟宪章的具体内容来看,基本上是重申过去已经确定的和实施的目标和做法,实质性的变化并不大,东盟仍然是主权国家在某些共同利益领域进行合作的松散组织。因此,基于东盟宪章的主要内容和宪章的国际法约束力,对东盟宪章的意义不宜过高估计。东盟宪章的签署和生效并不意味着东盟一体化进程的重大突破,其主要意义在于推动东盟各成员国进一步加强在经济领域合作,争取实现《东盟经济共同体蓝图》目标,到2015年在东盟地区内形成统一市场和生产基地。

东盟整合的关键目标是区域经济,争取建成经济共同体。这是因为:(1)宪章没有在组织的机制化方面有重大进展。宪章虽然赋予了东盟法律人格并完善了组织架构,但没有确立一套明确有效的决策机制,很难保证东盟机构运作效率;(2)宪章缺乏保障法规和决策得到切实贯彻的机制,对于成员国不执行决议没有法律上的约束力,也没有具体的处置措施;(3)东盟的争端解决机制仍然较为薄弱和模糊;(4)东盟各成员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存在极大的差异,成员国又十分重视独立自主地处理本国事务的主权原则,这就决定了东盟只能在成员国共同利益领域开展合作,这些领域包括经济、反恐、气候问题等,其中最重要的合作领域就是经济。无论是从提升区域竞争力还是为了应对中国、印度崛起的影响,东盟最现实的选择就是在共同利益最大的领域——经济上展开进一步合作,这一点在宪章和东盟经济共同体蓝图中表达的非常明确。总体来看,东盟宪章延续了不干涉各成员国内政、协商和一致、自愿实施的原则,没有主权让渡和强制性条款,宪章的签署和生效更多的是向外界展示东盟在地区一体化道路上继续前进的决心。

二、东盟宪章与中国-东盟经贸发展

东盟宪章的签署和生效将使东盟经济共同体建设提速,特别是今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启动,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关系必将得到全面提升。东盟宪章对推动中国-东盟经贸关系的发展总体来说是有利的,但也会存在一些消极方面。只有充分发挥其推动中国-东盟经贸关系发展的正面作用,同时采取措施限制其负面作用,才能在与东盟经贸关系中保持主动,促进中国-东盟经贸关系长期健康发展。

(一)东盟宪章促进经贸发展的积极作用

1.促进双边贸易稳定增长。

自2002年《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订后,2003年到2008年的5年间,双边贸易额以年均24.2%的速度快速增长。2004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为1 058.80亿美元,提前一年实现突破1 000亿美元大关的目标。2007年,双边贸易额达到2 025.48亿美元,提前3年实现了突破2 000亿美元大关的目标,东盟在连续多年保持中国第五大贸易伙伴后跃升为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第三大进口来源地。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仍保持快速增长,达到2 311.17亿美元(是2003年的3倍),比上年增长14.0%,其中出口1141.42亿美元,双方互为对方的第四大贸易伙伴。2009年1-10月,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加深,中国与东盟贸易额为1 657.63亿美元,同比增长-16.7%。

从中国与东盟贸易发展情况来看,双边贸易正处于快速增长时期,但同时也容易受到外围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2008年起源于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就对中国-东盟双边贸易产生了极大冲击,造成2009年1-10月双边贸易大幅下降。东盟各成员国差异大,东盟经济凝聚力不够、抗风险能力不强是中国-东盟双边贸易易受外部因素影响的重要原因。东盟宪章生效后,“构建稳定、繁荣和统一的东盟市场和生产基地, 实现商品、服务和投资自由流动”,提升东盟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实现中国与东盟贸易的稳定增长。另外,东盟宪章生效也有利于东盟推动对外经济合作,保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的健康运行,从而促进双边贸易稳定增长。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商务部资料整理

2. 拓展相互投资空间。

中国-东盟双向投资不断扩大。据我国统计(见表1),截至2009年上半年,双方累计相互投资额超过600亿美元。东盟国家是中国吸收外资的重要来源地之一。至2008 年底,东盟国家来华投资项目达到32 286 项,协议投资金额1 118.94亿美元,占中国合同外资总额的5.9%。2003-2008 年,东盟国家来华投资项目12 765 项,合同投资金额523 亿美元。2008年,东盟在中国投资项目1 323 个,实际投资55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是中国前三位的投资来源地之一;东盟国家也是我国对外投资的主要目的地之一。2003-2008 年,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由1.89 亿美元增至24.8 亿美元,增长了12 倍。2008年中方企业对东盟投资金额比上年增长156.6%,截至2008 年底,中国对东盟投资累计已达65 亿美元左右,东盟已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市场之一。

东盟宪章生效将会进一步拓展中国与东盟相互投资空间。东盟宪章和东盟经济共同体蓝图表明东盟将实现投资自由流动,加大保护、促进投资力度,开放投资领域,这将有利于改善东盟投资环境,增加对中国企业的吸引力。2009年中国与东盟签署了自由贸易区投资协议,在CAFTA下建立一个自由、便利、透明及公平的投资体制,通过双方相互给予投资者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和投资公平公正待遇,提高投资相关法律法规的透明度,将为双方创造更为有利的投资条件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并为双方的投资者提供充分的法律保护,从而进一步促进双方投资便利化和逐步自由化。

3. 有利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健康发展。

CAFTA是我国与其他国家建立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也是世界第三大的自由贸易区,整个自由贸易区共拥有19亿消费者,为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自贸区总贸易额约4.5万亿美元。2010年1月1日起CAFTA开始全面建成,将明显促进区内各成员的GDP增长,其中中国的增幅为0.26%,新加坡、越南、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的GDP增幅依次为3.46%、2.78%、2.29%、1.57%、1.55%和1.28%①。因此,对于东盟成员国和中国来说,CAFTA的建成不仅会极大地促进中国-东盟贸易的发展,也为中国-东盟商界和企业界创造无穷的商机和广阔的合作前景。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希望促使自由贸易区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加大自由贸易区内各国的市场开放程度,以便使本国的优势产业占有更大的市场;而经济相对落后的成员国希望留给国内产业和市场一定程度的保护,使本国经济和各个产业得到有效发展,导致自由贸易区合作难以全面的深入开展。东盟宪章致力于缩小东盟各国经济差距,有利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健康发展,还可以进一步提高东盟国家的协调能力。宪章增加了东盟秘书处和秘书长的权力,有利于提高东盟协调地区事务能力。东盟各成员国能协调一致处理CAFTA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对于自贸区的健康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二)东盟宪章对经贸发展的消极影响

1.贸易投资竞争将更加激烈。

中国与东盟经贸竞争主要表现为:(1)争夺第三方市场的竞争。长期以来,由于中国和东盟,都以欧洲、美国和日本为主要的出口市场,而且双方的出口产品结构也基本相似(见表2),双方在第三方的市场上存在着较大的竞争。(2)争夺外资的竞争。由于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中国和东盟都是国际资本的主要流入之地,外资对中国、东盟各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双方在吸引外来直接投资方面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东盟国家多数是发展中国家,在其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外资依赖严重,东盟国家也一直担心中国过度吸引外国投资,从而影响外资流向东盟国家。

数据来源:程海标《中国与东盟五国出口相似性研究》,商业经济与管理,2006(3):39。

面对中国经济的日益强大和吸收外资的增多,东盟成员国内部以及周边许多国家感到的竞争压力日益增大,会加强与中国争夺美国、日本和欧盟等第三国市场和外国直接投资,将在对外贸易、吸引外资等方面与中国展开更激烈地竞争。

2. 东盟对双边经贸合作主导权的控制加强。

东盟历来推行大国平衡外交以及对华全面接触政策,不仅在发展对华友好合作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而且在东亚地区合作中发挥了主导作用。但是,东盟的观察家们和政治家们已经感到,东盟在东亚合作中的“导航员”角色,并不表示东盟具有多大的实质功能。其实,正是因为东盟组织的松散,并且不对任何一国构成威胁,所以让东盟坐上导航的位子。对于中国-东盟双边经贸合作的主导权,特别是CAFTA的主导权,东盟各国始终心存疑虑。虽然中国历来就支持东盟在东亚合作的主导权,包括在商谈酝酿建立CAFTA 时,中国就明确表态完全同意保留东盟的核心地位,并充分考虑东盟的利益,对东盟的不发达成员给予特别优惠关税待遇。但是,由于东盟各国均属于经济小国,任何一国的经济实力都无法与中国相抗衡,中国-东盟经贸合作主导权的归属始终是一个萦绕在东盟各国心间无法释怀的问题。随着中国国力的进一步增强,这一问题还有可能被不断放大,从而变得更为敏感而棘手。

东盟宪章生效后,东盟正在朝着实现东南亚共同体这一最终目标迈进。整体实力的增强,地区和国际发言权增大,都会刺激东盟加强对中国-东盟双边经贸合作主导权的控制,将增加东盟在双边经贸合作对中国要价筹码, 增加中国在双边经贸谈判中的成本,进一步利用大国平衡外交来牵制中国,加强对经贸合作主导权的控制。

三、促进中国-东盟经贸健康发展的对策

1.强化政治互信,支持东盟经济一体化。

双边经贸关系发展与双边政治互信密不可分,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以来,东盟与中国的关系有了极大的改善与提升。当前中国-东盟关系仍然面临一些消极因素:东盟一些国家对中国崛起怀有疑虑、与中国在一些敏感的领域存在争议(如南海问题);台海问题;双方经贸方面的竞争;东盟宪章生效后还会出现诸如经贸竞争加剧、区域合作主导权争夺等一系列问题。这些消极因素的化解显然有赖于双边政治互信的加强,只有双方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深化和强化,进一步强化政治互信才能克服和消除消积因素,才能保证中国-东盟友好关系健康发展,才能保证双边经贸健康发展。我国应坚持“以邻为伴,与邻为善”的方针,支持东盟宪章的实施,继续保持双方高层交往,加强各领域、层次的对话和沟通,增进政治互信,促进东盟经济一体化建设,为东盟经济一体化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2.调整产业结构, 增强双边贸易互补性。

从产业分工角度看, 经济优势(比较优势) 越是分布不均衡, 产业结构雷同化程度越低, 双边或多边经济合作得到的好处就越多。因此, 我国应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来化解东盟宪章生效后中国-东盟贸易竞争加剧的问题。我国既要进一步发挥纺织、建材、机电、化工产品等比较优势, 又应推动产业升级,着力提高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比例。通过产业升级换代来增强双边经贸互补性, 提高双边经济合作效益。要改善中国的产业和贸易结构,使中国与东盟绝大多数国家形成了出口商品结构互补。提高中国机电、高新技术等高附加值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扩大这类产品的出口。加大从东盟进口中国急需的能源和原材料,将国内产业调整为进口自然资源和初级产品进行深加工和精加工。改变国内目前生产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值的现状,提高出口产品出口附加值,促进国内制成品和第三产业发展,实现以高附加值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要经济增长点的转型。另外,中国可以针对不同东盟国家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贸易政策和合作方式,以加强双方贸易互补性。

3.深化投资合作,实施投资东盟战略。

近年来流入东盟国家的直接投资减少,虽然主要原因是由于部分发达国家在东南亚经济危机后对东盟经济前景信心不足,但中国与东盟对国际直接投资的争夺亦是造成东盟吸收外资下降的原因之一,这也使得一些东盟国家在与中国开展经贸合作时始终心存疑虑。对此,我国应深化与东盟的投资合作,要鼓励和支持有竞争力的我国企业到东盟投资设厂,并在信贷、保险等方面给予扶持。近年来中国对东盟的投资增长迅速,但在东盟国家吸引外资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相对较低。根据东盟秘书处数据,2006-2008 年,中国对东盟的FDI只占其全部吸引外资金额的2.1%,同欧盟(22.4%)、东盟内部(15.2%)、日本(14.2%)、美国(7%)相距甚远。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外汇储备充裕、产业实力增强,对东盟国家投资能力不断提高。同时,因世界金融危机欧美日等国自顾不暇,东盟国家也要求中国进一步加大对东盟投资力度。我国应抓住机遇,实施投资东盟战略。投资东盟不仅有利于拓展我国经济发展空间,而且可以带动我国“边际产业”向东盟欠发达国家转移,带动我国的商品和劳务出口,有利于扩大中国产品在东盟市场的占有率。

4.主动推动CAFTA发展,促进双边经贸合作。

CAFTA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自贸区。CAFTA的健康发展对中国、东盟甚至世界经济发展都有重大意义,推动CAFTA健康发展是促进中国-东盟经贸关系发展的重要一环。当前,东盟在亚太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采取的是大国平衡策略。在与中国签署CAFTA协议之后,东盟2003年又与日本签署了《东盟与日本全面经济伙伴关系框架协议》,拟于2017年建成东盟—日本自由贸易区;2006 年,《东盟—美国贸易与投资框架协议》签署,《东盟(除泰国以外)—韩国自由贸易协定》签署;2007 年,《东盟—印度双边自由贸易协议》签署。显然,通过与中、日、韩、印度、美国分别签署相关协议,东盟目前已在亚太地区基本实现其区域经济合作布局,这对CAFTA特别是中国在亚太地区的未来发展影响重大。对此,我国一方面应明确支持东盟在双边经贸合作中的主导权,另一方面要主动推动CAFTA发展,透过CAFTA促进双边贸易和投资增长,提升东盟对中国的经贸依存度。这样才能化解东盟大国平衡战略对CAFTA发展的不利影响,使东盟国家真正认识到CAFTA对其发展的重要性,从而促使东盟自觉推动CAFTA健康发展,通过CAFTA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的经贸合作。

参考文献

[1]李鸿阶,廖萌.《东盟宪章》的影响与我国应对措施[J].亚太经济,2008(2).

[2]廖少廉.《东盟宪章》评析[J].创新,2009(1).

[3]张建平,李肖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的进展情况、问题和展望[J].经济研究参考,2008(17).

[4]欧阳欢子.中国-东盟经贸关系的发展进程及前景[J].中国经济研究,2008(9).

[5]程海标.中国与东盟五国出口相似性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6(3).

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概况 篇3

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指导和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东盟博览会已成功举办九届,共有46位国家领导人、1760多位部长级贵宾出席,参展参会客商36.8万人,贸易成交额135.68亿美元,签约国际合作项目投资额573.76亿美元,签约国内合作项目投资额5561.14亿元,充分发挥了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助推器”的作用,成为中国与东盟、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的典范。中国—东盟博览会在中国与东盟良好的政治关系和完善的各层级、多领域合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双方经贸合作提供了可靠的政治和机制性保障。

2013年是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中国—东盟博览会10周年,博览会面临了新形势。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深入发展,东盟与中日韩印澳新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议(RCEP,即10+6)谈判已经启动,我国与东盟的合作进入新的阶段。第十届博览会将围绕“展示辉煌、创新发展”,办好1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拓展合作区域、拓展合作领域、拓展开放带动功能,为促进中国—东盟友好合作做出新的贡献。

第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各项筹备工作进展顺利。本届博览会将继续设置商品贸易、投资合作、服务贸易、先进技术和“魅力之城”五大专题,在保持历届参展内容和特色基础上,继续举办东盟咖啡展、农业展、轻工展,及投资合作圆桌会暨东盟产业园区招商大会等,围绕重点主题“区域合作发展——新机遇、新动力、新阶段”,举办金融、科技、环保、教育、文化等多领域系列交流活动。截至目前,东盟国家和中国知名企业参展参会报名踊跃,数量和质量都超过往年,展位供不应求。印尼、老挝、马来西亚、缅甸、泰国、越南等6个东盟国家已确定包馆,集中展示本国优势产品。

第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将进一步加大采购商邀请力度,除中国和区域外采购商、重点行业采购商外,还邀请更多参与RCEP谈判国家的采购商参会。同时,继续实施采购商优惠和奖励办法,提高采购商的数量和质量。会期将继续举办贸易对接会、东盟国家专场贸易配对会、东盟大宗商品论坛和配对会等一系列商贸配对活动,并利用中国—东盟中心官方网站、博览会官方网站、中国—东盟商务数据库等平台,为各国企业做好日常贸易投资咨询和配对服务。

最后,向关心、支持和参与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

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概况 篇4

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东亚区域合作的桥梁

面对新世纪世界经济发展及区域合作的新形势,东亚合作应不断加快和创新.中国经济的高速成长以加及入WTO,对推动东亚区域合作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全面审视东亚区域合作的现状,分析影响其发展的`内外原因,并做出正确的判断,对东亚经济的发展和世界经济的稳定具有现实意义.

作 者:吴晓东  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四川,成都,610074 刊 名: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ICHUAN ADMINISTRATION COLLEGE 年,卷(期): “”(1) 分类号:F743 关键词:东盟   中国   东亚区域合作  

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概况 篇5

摘要: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国家加大了贸易往来,广西作为最接近东盟的省份,亦加大了与东盟国家的经济贸易,以此来促进关系的经济发展。但是,相关数据显示,广西与东盟国家的贸易情况并不容乐观,贸易额和投资额出现下降的趋势,因此,有效地利用东盟自由贸易区,才能真正实现广西经济的发展。关键词:

一 广西与东盟经贸合作的现状和特点

1.1广西与东盟经贸合作的现状

1.广西对东盟国家出口贸易情况

2.广西对东盟国家进口贸易情况

3.东盟国家对广西的投资情况

1.2广西与东盟经贸合作的特点

1.2.1.货物贸易

1.东盟是广西最大境外贸易伙伴,贸易规模逐年扩大

2.广西在东盟的最大贸易伙伴是越南,市场过于集中,风险较大

3.贸易商品较具互补性,商品结构不断改善

4.贸易方式多样,边境小额贸易发展迅速

1.2.2.经济合作

1.广西对东盟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呈上升趋势,发展空间较大

2.双向直接投资升降不一,差异明显,规模较小

3.经济合作区建设势头正旺,作用愈益凸显

二 广西与东盟经贸发展中的有利因素

2.1.广西与东盟经济互补性强

2.1.1自然资源互补

2.1.2经济结构互补

2.1.3劳动力和技术互补

2.2.地理文化优势

2.3.双方投资贸易环境不断改善

三 广西与东盟经贸合作中存在的制约因素

1.广西在东盟各国的市场份额均不大,要巩固并扩大市场,任务艰巨

2.产业基础差.进出口贸易难以获得持续而稳定的增长

3.与越南贸易过于集中,给广西对外贸易带来风险

4.东盟市场竞争激烈,在越南、新加坡和泰国的贸易市场呈现萎缩趋势

四 进一步扩大广西与东盟经贸合作的对策

1.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夯实经贸合作物质基础

2.发挥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加速推进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

3.扩大双向投资,带动贸易快速发展

合作区发展概况 篇6

一、满洲里边境经济合作区基本情况

满洲里边境经济合作区是1992年3月根据国函[1992]21号文件,由国务院特区办批准设立的14个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之一,面积70.1平方公里。现已发展成为满洲里市的主城区,内有行政区、商贸区、居民区及满洲里进口资源加工园区。合作区党委、管委会作为满洲里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合作区的经济、社会事业进行全面管理。

建区18年来,合作区已经完成了由功能区向行政区的转变,满洲里市的党政机关和主要的医疗教育机构、公用事业单位以及半数以上的商业网点、居民区均在合作区,入区人口由建区时的不足4000人增加到10万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13.7亿元,实现了“七通一平”。功能完备、环境优良、产业兴旺、文明富裕的新城区集中展示着满洲里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建设的成果。1992—2009年,合作区工业总产值累计实现146.74亿元,年均增长47.48%;工业增加值累计实现45.56亿元,年均增长39.58%;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实现90.5亿元,年均增长57.27%;财政收入累计实现11.48亿元,年均增长25.81%。

二、满洲里进口资源加工园区基本情况

满洲里进口资源加工园区位于满洲里市区东部,隶属于满洲里边境经济合作区,于2003年7月批准建设,面积22.8平方公里,2004年被内蒙古自治区列为全区重点发展的20

个工业园区之一,2009年被自治区确定为“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凭借满洲里的地缘优势,利用被誉为“21世纪人类资源宝库”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丰富的森林资源,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思路,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拉动和设施保障,促进了以进口木材加工为主的木业产业的发展,已经形成的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规模为沿边口岸之首,并正在向全国最大的锯材集成材生产基地的建设目标迈进。

园区分两期开发,经过7年建设和发展,一期(5平方公里)已经摆满项目,形成了以木材加工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产品主要有集成材、指接板、纯木窗、实木家具、木艺装饰框等,产品销往国内各地和欧美、日韩、东南亚。二期规划为木业精深加工区、精细化工区、机械配套加工区、建材区、仓储物流区,正在开发建设中。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3亿元,形成了胪滨大街、滨七路、胪二街、胪五街为主干的路网,建成立交桥3座,水、电、通讯设施完备。木材交易市场、消防站、税务所、警务室等综合服务设施为企业生产运营提供全方位服务和保障。

截至目前,园区已有木业企业100余家(占满洲里市的90%以上),带锯装机总数为600余套,锯材年加工能力600万立方米,干燥窑一次装窑量5万立方米,年干燥能力150万立方米,从业人员逾万人。2004-2008年,木业产值年均增长61.6%,2009年,木材落地加工量290万立方米,占全市落地加工量的94.6%;木业产值实现43.3亿元,同比增长14.2%,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7.2%,已成为满洲里市工

业经济的领航产业。木材深加工企业逐年增多,产品和品牌在国内市场逐渐被消费者认可。企业由锯材生产为主的初加工逐步向深加工和终端产品方向发展,产品向家具、装饰装潢材料、建筑结构材和木材废料综合利用方向转化,深加工比重达到41%。如联众木业生产的实木门窗畅销全国;润佳家具获国际金奖;林森木业、三峡木业、满钢木业生产的指接板,三木木业生产的木皮等产品都销往国内外市场。近年来,由于俄罗斯政策调整,木材加工企业为了解决原材料供给问题,陆续在俄罗斯辟建原材料加工基地,目前有20余家企业在境外建立木材加工厂,涉及赤塔、乌兰乌德、伊尔库茨克、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等十几个地区,年加工木材量近50万立方米。其中欧亚木业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投资的木材加工企业加工量已达到10万立方米,三峡木业、林森木业、宏丰木业、双宏木业等企业境外投资项目运行良好。

三、满洲里边境经济合作区“十一五”期间发展情况 “十一五”以来,伴随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的加强,满洲里“融入东北、链接俄蒙”战略的深化,合作区凭借口岸优势,抓住俄罗斯有计划大量出口木材和中国木业企业北移的机遇,以进口资源加工园区为产业基地,加大内引外联的力度,吸引了来自香港、台湾、福建、广东、山东、黑龙江等地的木业投资企业的入驻,推动了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满洲里市委、市政府不断给合作区下放职权,赋予了管委会大多数的政府职能,并将合作区的区域面积由6.4扩大到70.1平方公里,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区总产值、工业总产值、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提前完成了“十

一五”规划。

2006—2009年,合作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2.92%,2009年完成39亿元,完成“十一五”计划指标的255.74%;财政收入年均增长9.48%,2009年完成1.71亿元,完成“十一五”计划指标的100.54%;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63.03%,2009年完成49.14亿,完成“十一五”计划指标的218%;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1.8%,2009年完成15.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7.86%,2009年完成11.37亿,完成“十一五”计划指标的63.85%;合作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7%,2009年达到16909元,完成“十一五”计划指标的102%;常住人口年均增长6.12%,2009年达到8.2万人,完成“十一五”计划指标的127%;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75‰以内。

2009年,面对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合作区综合施策,全面发展以新型工业为主干的外向型经济。坚持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主抓手,并通过健全投融资机制促进产业提档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了显著成果。通过运用金融危机的倒逼机制,同时利用产业促进政策进行调控,全面调整产业结构,努力壮大以木业为主的进口资源加工业和以菜果出口为主的仓储物流业。木业迅速向精深加工方向转型发展,初步形成了锯材、板材、集成材等初级和中段产品在上游壮大,家具、实木门窗、景观木、木质别墅等终端产品在下游支撑的互为配套的产业集群。2009年,全区仓储物流企业达37家,其中菜果仓储企业25家。菜果仓储面积达8万平方米,一次性仓储能力14万吨。全年出口菜果33.2万吨,占满洲里市菜果出口量的90%以上,同比增长3.75%。立足于建立多元支撑互动发展的产业格局,重点培育了建材业、精细化工业、机械配套加工业,工艺玻璃等新型建筑材料生产项目、进口俄罗斯重油制取烯烃和芳烃项目、为周边矿山机械配套的耐磨铸球和衬板加工项目等新兴产业项目纷纷破题开局,迅速推进。与此同时,以完善区域综合服务功能,承接城市居住中心的组团化转移为要求,成功打造了新世纪餐饮街、口岸家园商业街等商圈,辐射周边200余个服务网点,带动了商品流通、旅游餐饮住宿、社区综合服务等服务业的繁荣发展。

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 篇7

随着中美关系的改善, 世界局势的和平发展, 出现了一个有利于中国改善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国际环境, 为中国稳定周边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中国政府及时调整对外政策, 把和睦周边作为对外政策的重要内容, 致力于改善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尤其是在发展与东南亚国家关系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到1991年, 东盟十国全部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东南亚地区迎来了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的新时期。

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商贸关系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但是, 中国与东盟开展广泛、密切的经济贸易合作却是近10年的事。

1991年7月, 东盟首次邀请中国外长出席其外长会议。1994年7月, 中国成为由东盟发起成立的地区安全机制“东盟地区论坛"的创始成员。1996年, 东盟将中国从“磋商伙伴"升格为“对话伙伴"。1997年12月, 在共同对付亚洲金融危机的背景下, 中国与东盟建立“面向21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 并开始10+1对话机制。此后, 每年深秋, 中国与东盟十国都有一次最高级别对话会议, 商讨经济、政治、安全合作事项。其中, 经济合作是中国与东盟合作的首要内容, 每年都推出新的合作项目。2002年, 中国与东盟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 接着, 2003年10月, 中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 这两项举措使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有了新的政治保障, 双方进一步升格为“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当前, 中国与东盟的关系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友好时期。

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早期局限于农业、水利等少数领域, 随着双方关系的加深, 合作领域逐渐扩大, 目前已包括人力资源开发、金融、旅游、交通、通讯、能源等许多方面。其中, 最引人注目的一个合作领域是湄公河流域的开发。2004年, 中国与沿岸各国开展航运、农业、卫生等方面的合作, 此外, 还对连接云南省的老挝和泰国的高速路网、水库等项目提供援助。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双方经济合作最重要的举措。2000年11月, 在新加坡举行的第4次10+1会议期间, 一些东盟国家曾表示, 中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这会对东南亚地区经济带来冲击。为打消他们的顾虑, 中国领导人在会上主动提出了“加强贸易、投资联系, 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建议。中国的大胆提议, 得到了多数东盟国家的积极回应。此后成立的专家小组的研究表明, 自由贸易区建成后, 中国与东盟各自向对方的出口将在现有基础上增长一半左右, 并将促进双方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 实现双赢。

2001年11月, 在文莱举行的第5次10+1会议上, 双方就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达成共识。2002年5月, 双方决定成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谈判委员会", 研究具体事项, 起草框架协议。2002年11月, 在柬埔寨举行的第6次10+1会议上, 中国与东盟10国领导人共同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其主要内容是在2010年 (东盟新成员为2015年) 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新一代的自由贸易区, 其内容不仅仅是取消货物贸易关税, 还包括服务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以及经济技术合作等内容, 涉及到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首批成果主要体现在“早期收获"计划中。为了使双方能尽快享受到自由贸易区的好处, 应东盟的要求, 决定实施“早期收获"计划。2003年6月, 在“早期收获"框架之内, 应泰国的要求, 中国与其又签署一项协议, 自2003年10月1日起实现中泰之间水果和蔬菜产品的零关税。这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首批成果, 从而使“早期收获"计划出现了“早早期收获"。2004年6月, 新加坡也加入了水果蔬菜零关税协议。此外, 为了照顾东盟中经济最不发达成员的利益, 中国还决定对它们实行特惠关税待遇。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有着重大的经济、政治意义。一是对全球和亚太的贸易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并增强双方应对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挑战的能力;二是促进双方经济、政治、安全等方面的全面合作和睦邻友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有利于东南亚地区的稳定和繁荣;三是有利于推动东南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

中国和东盟在推进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同时, 正在进行的经济合作项目包括:

交通合作:近来, 双方在交通方面的合作已从陆地发展到海上, 以兼顾东盟不同成员的不同需求。交通合作目前的三个主要领域是运输便利化、海上环保与人力资源开发。

东东盟经济增长区:为支持东盟东部经济增长区的开发, 中方已派团考察了文莱、印尼、菲律宾等东盟有关国家, 推动中国企业参与该增长区的开发与建设。今后, 东盟国家有可能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点地区。

电子商务:中国商务部最近已为东盟国家开办了“电子商务培训班"。

信息产业合作:中国与东盟国家已签署信息产业合作谅解备忘录。中方已为东盟国家开设了数期培训班, 东盟成员国非常欢迎并要求继续开办。

援助合作:中国政府为东盟新成员柬埔寨、老挝、越南、缅甸安排了不少援助项目。

科技合作:中国科技部已为东盟国家开设了生物、摇感技术等诸多领域培训班, 但仍无法满足东盟国家的要求。

农业合作:中国与东盟已于2002年11月签署了《中国—东盟农业合作备忘录》。农业合作是双方经济合作的重点。

旅游合作:根据10+3旅游部长会议精神, 拟建立“中国—东盟中心", 把旅游、招商、投资三者结合起来。

海关合作: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进行, 双方海关合作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如简化海关手续和其它便利化措施。双方不久前已签署了海关合作谅解备忘录。

教育合作:目前, 东盟国家在华留学生已达13000人。我已与东盟一半以上的成员签署了教育合作谅解备忘录。首届“中国—东盟大学校长会议"已召开, “远程教育培训班"、“汉语教师培训班"也相继开办。

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 有利于加强双方的政治经济关系, 使双方在国际事务中赢得更多的支持;有利于中国和东盟都从中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 增强共同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 加快本国经济的发展;有助于减轻东盟对中国入世的恐惧, 深化中国与东盟的关系;有利于为我国对外经贸发展提供新的空间;有利于改善双方的地缘政治环境, 促进南海主权纷争的解决, 使地区安全更有保障。

但是, 东盟国家和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差巨大,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差距在100倍以上, 远高于欧盟内部的16倍和北美自由贸易区内部的30倍;中国与东盟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悬殊, 合作目标和承受能力也相差甚远。因此, 中国与东盟国家在下一步的经济合作中, 必须共同努力, 求同存异, 不过分计较眼前的利益。对于中国来说, 必须进一步加强与东盟的政治对话与合作, 促进相互了解与信任;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增强互补性, 提高竞争力;积极推进与东盟全方位、多层次的科技合作与交流;加强安全合作, 维护地区稳定。

我们应坚定不移地搞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相信在双方的重视和努力下, 经济合作的前景将无限光明。

摘要: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表明中国和东盟的经贸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它不仅符合双方的利益, 而且对推动整个东亚区域经济合作, 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双方的重视和努力下, 经济合作的前景将无限光明。

关键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合作

参考文献

[1].潘国华, 张锡镇.东亚地区合作与合作机制[M].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2.

[2].曹云华.东南亚的区域合作[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5

[3].德木沙克.21世纪的东盟与中国:睦邻互信的伙伴关系[J].东南亚纵横, 2003 (1)

[4].尤安山.中国经济崛起及与东盟的经贸关系[J].世界经济研究, 2004 (9)

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概况 篇8

广西作为中国与东盟开展合作的前沿省份,积极响应温总理提出的“设立10个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倡议。广西博览局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要求,协调相关部门,根据与东盟合作和广西的优势,集合各种资源,提出争办“中国—东盟商务会展人才培训中心”、“中国—东盟艺术人才培训中心”、“东盟国家汉语人才培训中心”、“中国—东盟金融与财税人才培训中心”等四个教育培训中心,并多次赴北京争取国家有关部委支持,最终外交部和教育部审议和批准将10个培训中心中的4个设在广西。

自治区副主席李康、中国驻东盟大使佟晓玲、教育部国际合作司司长刘宝利、越南驻南宁领事馆总领事范星梅等领导出席揭牌仪式。广西博览局局长郑军健主持揭牌仪式。

近年来,广西发挥与东盟各国文化相近、地缘相邻的优势,通过中国—东盟博览会平台,积极开展面向东盟的教育交流合作,取得显著成效。李康在揭牌仪式上表示,在中国—东盟友好关系不断深入发展的新形势下,广西将要着力抓好四个培训中心的软硬件建设,不断加强与东盟的教育、文化等社会人文领域的交流合作,为服务国家战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佟晓玲说,希望广西各方面发挥优势,让这四所培训中心成为中国—东盟青年之间的一座知识之桥、友谊之桥、合作之桥。

郑军健说,在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广西设立培训中心,不仅使双方职业教育合作从共识进一步走向务实,而且有利于充分利用博览会建立起来的各种机制、资源、渠道和品牌影响力,为东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急需的各类人才,为服务中国—东盟友好合作作出更大贡献。

上一篇:小学语文五年级练习题下一篇:初一下册期中模拟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