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手足口病教案

2024-08-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幼儿园大班手足口病教案(精选15篇)

幼儿园大班手足口病教案 篇1

1、了解关于手足口病的传播和预防的知识。

2、教育幼儿注意个人及饮食卫生,预防疾病的发生。

3、引导幼儿正确对待手足口病,不恐慌。

活动重难点:

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播和预防的措施。

活动准备:

手足口病例图。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小朋友们,每天老师都会给你们量体温、检查小手和嘴巴,谁知道这是为什么?(请幼儿讲述)

二、介绍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

1、看来小朋友们对手足口病都已经有所了解,那手足口病都有哪些症状呢?(幼儿讨论)得出结论:症状:潜伏期2—5天,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很疼。还会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病重的会并发脑炎、心肌炎、肺炎等,若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所以,小朋友不舒服时要赶快告诉老师和大人,及时就医。

2、请幼儿观看手足口病例图片。(加深幼儿对手足口的认识)

3、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手足口病病菌是怎么传播的呢?(幼儿讨论)

小结: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小儿的传染病,主要通过三条途径传播:

一是人群密切接触;

二是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通过空气传播;

三是引用或吃了被病人污染的水、食物。过粪、口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患儿摸过的玩具、图书;带有病毒的苍蝇叮、爬过的食物我们在接触都会得病。

全年均可有发病,但3—11月份多见,6—8月份为高峰期。这种病传播速度极快,传播。

三、知道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

怎样预防手足口病?(幼儿讨论)

小结:预防措施:

(1)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饭后漱口。

(2)早上入园洗手,饭前便后要洗手(用肥皂,六步洗手法)、勤剪指甲、勤洗澡。

(3)健康幼儿可口服板蓝根、大青叶等药物。

(4)不去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不要经常串门;不要和患病儿童接触。

(5)家长外出回家后,立即让家长洗手、换衣服,防止将病菌带给自己。

(6)饭前用84抹布擦餐桌,不吃生冷食物;夏天少吃冷饮,不喝生水,瓜果洗净削皮,不吃变质的食品。幼儿加强营养,不挑食,注意休息,避免日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而降低抵抗能力。

(7)保持活动室或家庭环境卫生,经常开窗通风,至少每两小时开窗一次,每次通风半小时以上。垃圾及时清理、消毒。

四、开展比赛活动。

(1)比比谁的小手最干净。

小朋友们都知道了手足口病是怎么回事,也知道了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现在,咱们就来比一比谁洗的小手最干净。以小组为单位洗手,选出洗手最认真的小朋友。

三、结束部分

一起说手足口病儿歌:

你拍一,我拍一,勤洗澡来勤换衣;你拍二,我拍二,开窗通风好习惯;你拍三,我拍三,肥皂洗手把好关;你拍四,我拍四,人多地方我不去;你拍五,我拍五,晒晒毛巾和被褥;你拍六,我拍六,盐水天天来漱口;你拍七,我拍七,生冷食物不要吃;你拍八,我拍八,手足口病赶跑它;你拍九,我拍九,太阳下面扭一扭;你拍十,我拍十,良好习惯要保持。

《预防手足口病》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2

活动目标:

1、巩固对手足口病的病症认知。

2、知道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

3、心理上知道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巩固对手足口病的病症认知。

活动难点:

知道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

活动准备:

预防手足口的专题视频、医护人员外套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我们的生活中藏着一些可以在人群中传播的病菌,一旦潜伏在我们身体上,我们也会成为疾病的传播者,而且身体会很不舒服。请说说你知道的传染病有哪些?

二、基本环节

1、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手足口病,你听说过这种病吗?说说你知道的病症。

2、看视频:预防手足口

3、回顾(请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将视频里看到、听到的预防手足口的方法记录下来,大家讨论,推选美术技能强的一名同伴做记录)——因为看过听过可能会忘记,但是自己记录一遍会有很深的印象。

4、请各小组做记录的幼儿带上记录好的大纸卡贴在黑板上,并指着记录的内容一一陈述,师幼倾听。

5、小结:看记录卡总结幼儿熟悉的几种方法,教师适当补充。

三、结束部分

老师准备了红色和绿色的小卡放在图书区,小朋友们每天来幼儿园后根据自己的身体健康情况哪一张卡在晨检谈话中告诉大家:红色的卡表示身体有病或者需要多喝水等,绿色的卡表示很健康。没有发热或者不是转染病的小朋友可以上幼儿园,带上医生开的药,保育老师会照顾你喝药。健康的身体需要学会自己关心。

活动反思:

幼儿园大班手足口病教案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2010年平均在册幼儿人数425人,年龄2.5~7.0岁。入园前到妇幼保健院进行健康体检,幼儿计划免疫接种程序及各种疫苗接种齐全方可入园。

1.2 预防方法

入园每天进行晨、午检查,各种物品进行清洗消毒,幼儿物品专人专用,餐具一用一消毒,勤洗手讲卫生,发现可疑状态如发烧、口腔溃疡未确诊病例也按确诊病例隔离2周后再入园。

2 结果

结果发现我园在预防手足口病方面取得重大成绩,在册幼儿425人,出勤400人,连续2年无手足口病发生。当前我园的重点还是积极预防手足口病,加强晨检及消毒工作,讲卫生勤洗手,防止手足口病暴发流行。

3 讨论

手足口病是幼儿园的高发传染病,只要采取各项防护措施,做到“五早”,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发病的几率就会下降。

3.1 传染病流行分析

3.1.1 潜伏期

该病的潜伏期为2~10 d,平均3 d。

3.1.2 传染源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传染源。患者在发病1~2周自咽部排出病毒,3~5周从粪便中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即溢出。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是流行间歇和流行期的主要传染源。

3.1.3 传播方式

该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

3.1.4 易感人群

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3.1.5 流行方式

手足口病分布极广泛,无严格地区性。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本病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该病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容易发生集体感染。此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

3.1.6 临床特征

起病急,发热,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1周内痊愈,预后良好。

3.1.7 诊断

(1) 在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 (2) 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部分病例可无发热。

3.2 预防措施

3.2.1 幼儿园防控方案

(1) 加强幼儿晨检、午检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做到不漏一人,不少一个环节。晨检第一道关由保健医对入园幼儿进行晨间检查,内容包括幼儿的手、口腔、咽颊等部位,发现有疱疹或溃疡等异常反应立即要求家长带幼儿去医院就诊,午检由班级教师进行午睡前的检查,包括前胸、后背、臀部、脚丫等。对因病、因事缺勤的幼儿,进行家访及电话跟踪联系,知道幼儿离园的原因及所患疾病,对可疑患病的幼儿要及时送当地医疗机构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2) 加强消毒,每天用含氯制剂消毒液对玩具、门窗、桌椅、把手、地面等进行消毒擦拭,消毒液的浓度为1∶1 000,卫生间的浓度为1∶500,作用时间为5 min,每天反复多次进行擦拭,保证物品的清洁无污染。幼儿毛巾、口杯要求一人一巾一杯,餐具是一洗、二刷、三冲、四消毒。幼儿被褥在阳光下暴晒。 (3) 加强通风,教室和寝室的消毒方法是开窗通风和紫外线照射30 min后再开窗通风。 (4) 发现教职员工有发热并伴有皮疹的,立即暂停工作。 (5) 加强户外活动,每天有2 h室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增强幼儿体质。 (6) 加大对膳食营养的指导,让幼儿充分补充营养物质,提高自身免疫力。 (7) 开展卫生教育,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不吃小摊贩上的零食等;正确洗手包括五个环节:一湿、二搓、三洗、四冲、五擦,随时保持双手的清洁,对幼儿要求每做完一项活动都要洗手,减少污染。 (8) 加大宣传:利用网站、宣传板、家园联系板等方式对家长进行教育,同时对保教人员进行手足口病知识培训,让保教人员对手、足、口病的症状有所了解,及早发现、及时隔离。 (9) 做好疫情报告,不隐瞒、不漏报病情,当班级有1例手足口病时,本班级就要停课2周,并对本班级所有物品采取消毒措施,防止疾病蔓延扩散。

3.2.2 家长应该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1) 如果发现孩子有发热、呕吐、肠道疾病、皮疹等症状出现时,应立即带幼儿到医院就疹,患儿应在家休息,不要再继续入园。 (2) 家长要配合幼儿园保健医进行晨检,并对保健医的要求认真执行。 (3) 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及时期不要带幼儿外出到淘气堡、商场、辅导班等场所,以免交叉感染。 (4) 节假日尽量不外出,尤其不能带幼儿到疫情严重的地区走亲访友。 (5) 家长要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要给幼儿勤洗澡,饮开水,不吃生冷饮食等。 (6) 家里要勤通风,勤晒被褥,搞好家庭卫生。

3.3 护理要点

3.3.1 生活护理

幼儿感染了手足口病,应及时就医,避免与外界接触,一般需要隔离2周。小儿用过的物品要彻底消毒:可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不宜浸泡的物品可放在日光下暴晒。房间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流通,防止空气污浊。

3.3.2 饮食护理

口腔有糜烂溃疡时,宜给小儿吃清淡、温性、易消化、柔软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禁食冰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多喝温开水。

3.3.3 口腔护理

保持口腔清洁,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局部可以涂金霉素鱼肝油,亦可口服维生素B2、维生素C等复合维生素,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早日愈合。

3.3.4 皮疹护理

小儿衣服、被褥要清洁,定期更换。臀部有皮疹的宝宝,保持臀部清洁干燥。手足部皮疹初期可涂炉甘石洗剂,待有疱疹形成或疱疹破溃时可涂0.5%碘伏。

参考文献

[1]李梦东, 王宇明.实用传染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437-442.

[2]张惠芸, 赵秀芸.手足口病[J].山东卫生科技教育, 2007, 80 (4) :37-38.

[3]刘辅仁.实用皮肤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4:223-224.

[4]卫生部.关于印发《手足口病诊疗指南 (2010年版) 》的通知[S].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0-04-21卫发明电 (2010) 38号.

婴幼儿手足口病护理分析 篇3

关键词:婴幼儿;手足口病;护理

【中图分类号】R7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8-0208-01

婴幼儿手足口病[1]是由多种肠道病毒造成的传染性疾病,传播介质是空气、粪便、唾液等,在夏秋两季较为多见。婴幼儿手足口病患者中大部分患者的症状较轻,发热、手足口腔等位置的溃疡、皮疹为主要临床症状,小部分患者合并脑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心肌炎等,病情严重可造成患儿死亡。笔者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60例婴幼儿手足口病患儿,患儿住院接受抗感染、抗病毒治疗,并与精心护理相配合,对患儿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以对婴幼儿手足口病护理效果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60例婴幼儿手足口病患儿,其中38例男性,22例女性,患者年龄段是6个月—5岁,平均年龄是(2.2±0.5)岁,均符合我国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中的诊断标准。患儿以手足口腔肛周疱疹为主要临床表现。60例患儿中包括33例低热患儿,15例中度发热患儿,12例高热患儿。重症诊断标准:①年龄<3岁,体温>39℃,发热天数>3d;②患儿呼吸困难或者是呼吸急促,出现吐血性泡沫痰;③患儿心率减慢或者是增快,面色苍白、高血压、低血压以及末梢循环不良;④患儿出现神经系统临床症状,例如:呕吐频繁、抽搐、肢体抖动或者是无力、嗜睡等[2]。

1.2 方法 患儿在入院后, 需要进行抗感染、抗病毒的治疗,并隔离患儿与精心护理。

2 结果

对我院治疗的60例婴幼儿手足口病患儿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59例患儿痊愈出院,1例患儿在治疗过程中,患儿家属选择转院。60例患儿在我院住院接受治疗期间,无脑水肿、心肌炎、脑膜炎等并发症的出现,60例患儿均得到有效治疗与精心护理,无患儿死亡。

3 讨论

3.1 消毒隔离护理 由于手足口病具有很高的传染性,且传播速度较快,因此,护理人员要对患儿的肠道病毒进行消除,以有效控制患儿的病情,使用紫外线、氯化剂、碘酒等,且肠道病毒处在50℃的环境中,活性剂容易消灭。患儿确诊手足口病后,需要迅速被隔离,且做好患儿病房的通风换气,次数不低于2次/d,通风时间控制在30min/次[3]。如果病房中没人的话,护理人员可使用紫外线对病房进行消毒处理,一般为1—2h/d。由于手足口病可通过粪便进行传播,因而患儿的大小便需要使用便器,并在使用2000mg/L的有效氯浸泡半小时后,才能够导入厕所。患儿在隔离的状态下,不得互换玩具,且患儿的生活用品与餐具等都需要进行煮沸消毒或者阳光曝晒,以实现消毒的目的。患儿的生活垃圾与医用垃圾都需要单独处理,并用兩层黄色医用塑料袋进行包裹,标识清楚,需天天清理。等患儿体温降至正常范围,且皮疹、水疱等消退、脱落口,隔离才能够解除[4]。

3.2 皮肤护理 患儿的皮肤会出现疱疹、炎症以及丘疹等,患儿抓挠后会引发感染,从而造成手足口病病毒的传播。因而护理人员要指导患儿尽量穿宽大、柔软的衣物,并保持被褥的清洁干燥平整性,以降低皮肤受到的各种刺激并保持全身皮肤清洁干燥。护理人员要注意对患儿指甲的修剪,如果皮疹位于患者臀部时要加强局部皮肤护理保持清洁干燥,对发烧患儿进行物理降温操作的过程中,保证动作的轻柔性,以避免造成患儿皮疹的破裂[5]。对于已经出现破裂的患儿,护理人员需要使用炉甘石洗剂或者是抗生素等来对患儿的皮肤进行清洁消毒。

3.3 口腔护理与饮食调整 由于口腔粘膜溃疡与疱疹的影响,患儿的食欲与营养物质摄取会受到严重影响,护理人员建议患儿食用流质或半流质的食物,以保证患儿的营养,且食物多以凉、清淡为主,以防刺激患儿的口腔溃疡。若患儿由于口腔疼痛而出现拒食、拒水情况的话,为了预防患儿脱水,护理人员要及时安排进行补液,以保证患儿水电解质的平衡。护理人员可使用0.02%的洗必泰溶液或者是3%的碳酸氢钠溶液[6]对患儿的口腔进行擦洗,并在患儿口腔溃疡部位涂抹蒙脱石散或者是锡类散等。患儿使用的奶嘴、餐具以及奶瓶等都需要进行煮沸消毒,以降低患儿继发感染的发生率。

3.4 观察病情 在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对患儿的精神、呕吐、生态以及头痛等进行严密的观察,并定时监测患儿的呼吸、脉搏、心率以及体温等。发热患儿需要及时处理,例如温水擦浴、冰敷等。而如果患儿的肌酸激酶同工酶增加,那么医护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儿的心率状况,看患儿是否存在悸现象。

3.5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在对手足口病患儿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态度,由于患儿年龄较小,因此护理人员通过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等与患儿交流、接触,以与患儿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利用鼓励表扬法,提高患儿情绪的稳定性,对于年龄稍大的患儿,护理人员详细的向患儿解释,以寻求患儿的配合度。护理人员详细的传递给患儿家属有关手足口病的专业知识,以降低患儿的感染机会,从而降低患儿的死亡率。

本研究中,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60例婴幼儿手足口病患儿,患儿住院接受抗感染、抗病毒治疗,并与精心护理相配合,对患儿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59例患儿痊愈出院,1例患儿在治疗过程中,患儿家属选择转院。60例患儿在我院住院接受治疗期间,无脑水肿、心肌炎、脑膜炎等并发症的出现,60例患儿均得到有效治疗与精心护理,无患儿死亡。

综上所述,手足口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而家长对此病的认识不足,因此要做好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宣传,以减少患儿的发病率。手足口病与感冒的临床症状存在很大相似之处,因而家长要详细的掌握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以做出准确的判断,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参考文献:

[1] 张言国.2009—2012年泗洪县峰山乡婴幼儿手足口病流行情况调查[J].社区医学杂志,2013,42(21):71-72.

[2] 许素玲.山腊梅叶佐治婴幼儿手足口病48例疗效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3,06(03):421-422.

[3] 刘强.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婴幼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3,30(15):101-102,106.

[4] 乔芳琳.更昔洛韦用于婴幼儿手足口病治疗分析[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13,10(05):233-234.

[5] 章险峰.婴幼儿重症手足口病的综合治疗措施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2,16(08):827-828.

《预防手足口病》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关于手足口病的传播和预防的知识。

2、教育学生注意个人及饮食卫生,预防疾病的发生。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手足口病,不恐慌。

活动重难点: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播和预防的措施。

活动准备:手足口病例图。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每天老师都会给你们量体温、检查小手和嘴巴,谁知道这是为什么?(请学生讲述)

二.介绍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

1.看来大家对手足口病都已经有所了解,那手足口病都有哪些症状呢?(学生讨论)得出结论:症状:潜伏期2—5天,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很疼。还会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病重的会并发脑炎、心肌炎、肺炎等,若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所以,小朋友不舒服时要赶快告诉老师和大人,及时就医。

2.请学生观看手足口病例图片。(加深学生对手足口的认识)

3、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病菌是怎么传播的呢?(学生讨论)

小结: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小儿的传染病,主要通过三条途径传播:一是人群密切接触;二是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通过空气传播;三是引用或吃了被病人污染的水、食物。过粪、口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患儿摸过的玩具、图书;带有病毒的苍蝇叮、爬过的食物我们在接触都会得病。

全年均可有发病,但3-11月份多见,6-8月份为高峰期。这种病传播速度极快,传播.4、知道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

怎样预防手足口病?(学生讨论)

小结:预防措施:

(1)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饭后漱口。

(2)早上入园洗手,饭前便后要洗手(用肥皂,六步洗手法)、勤剪指甲、勤洗澡。

(3)健康幼儿可口服板蓝根、大青叶等药物。

(4)不去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不要经常串门;不要和患病儿童接触。

(5)家长外出回家后,立即让家长洗手、换衣服,防止将病菌带给自己。

(6)饭前用84抹布擦餐桌,不吃生冷食物;夏天少吃冷饮,不喝生水,瓜果洗净削皮,不吃变质的食品。幼儿加强营养,不挑食,注意休息,避免日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而降低抵抗能力。

(7)保持活动室或家庭环境卫生,经常开窗通风,至少每两小时开窗一次,每次通风半小时以上。垃圾及时清理、消毒。

5.正确洗手:

(1)、湿在水龙头下把手淋湿,擦上肥皂或洗手液。(2)、搓:手心、手臂、指缝相对搓揉20秒。①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②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③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④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⑤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⑥搓洗手腕,交换进行。

小结:

预防手足口病教案1 篇5

活动目标:

1.幼儿了解什么是手足口,手足口的典型症状。

2.掌握预防手足口的基本方法。

3.学会正确的洗手方法。

活动过程:

一、前几天我们发了一封家长信是关于如何预防手足口病,爸爸妈妈读给你们听了吗?

二、哪位小朋友知道手足口病是什么?它是怎样传染的?

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传染病,主要是以手足口等部位斑丘疹和发热为特征,也可有口痛、厌食,口腔可见小疱疹或溃疡。

直接接触传染或通过鼻咽分泌物、粪便、飞沫传播。

三、我们应该怎样预防手足口病?

注意饮食卫生,多饮白开水或清凉饮料,多吃新鲜蔬菜和瓜果;在手足口病流行时不要到公共场所;讲究卫生,做到饭前便后用肥皂认真洗手以免吃进这种病毒.四、什么时候需要洗手?平时我们应该怎样洗手?

早晨来园,区角活动、户外活动后,加餐前,吃饭前,大小便后。

(一)湿

在水龙头下把手淋湿,擦上肥皂。

(二)搓

手心、手臂、指缝相对搓揉20秒:

1.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

2.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

3.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

4.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5.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6.搓洗手腕,交换进行。

(三)冲

用清水把手冲洗干净。

(四)捧

用清水将水龙头冲洗干净,再关闭水龙头。

(五)擦

用干净的毛巾擦干。

教师一边讲解示范,幼儿一边练习。

幼儿园手足口病自查报告 篇6

我园积极响应滨城区教育系统预防手足口病工作。为及时发现手足口病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措施,防止病情蔓延,保障广大幼儿与教师健康和生命安全,已成立手足口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做好各项预防工作,制定了预防手足口病卫生消毒制度,并狠抓落实卫生消毒情况,做好预防宣传工作,以稳定幼儿园工作秩序。手足口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刘桂林

副组长:赵玉海 万花勤 孟秀梅

成 员:李娟 苏小红 支洁 赵院霞 耿文慧 孙宝娥 孙桂华

为切实保证幼儿园的卫生消毒更加彻底,保证幼儿的生命健康,使手足口病远离我们的孩子,我们手足口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对幼儿进行了一次全面查体,发现可疑病例及时隔离并上报,对幼儿园的角角落落进行了检查,主要针对伙房、餐厅、室内家具、玩具、被褥、毛巾、口杯、桌椅等等。在检查过程中发现各部门做的很到位,伙房餐具、炊具一餐一消毒,各环节都按照幼儿园的制度去做,我们小组重点强调了加强空气流通、防治蚊蝇等方面工作。室内卫生方面,我们也是重点指出了空气要绝对流通,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时让老师们和家长了解并清楚什么是手足口病、怎样预防,老师们和家长要把这些内容通过不同的方式传授给我们的孩子。孩子的健康是第一位的,为了把预防手足口病的工作做的更好,我园做出了以下规定: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

幼儿园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卫生保健医生定期对全体教职员工进行手足口病预防的培训,做到全体教职员工从思想上高度重视。

二、园内环境卫生情况

幼儿一人一巾,每天用84消毒液浸泡30分钟,再用清水清洗干净。幼儿一人一杯,每天刷洗干净,高温消毒半小时。地面每天用84和来苏水擦洗,门窗、桌椅、家具、床等,凡是幼儿与家长接触到的地方每天用消毒水擦洗两次。玩具孩子玩完后用84消毒液浸泡40分钟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如发现班内有手足口病患儿,玩具及幼儿所能触摸到的地方立即消毒。每天定时打开紫外线灯,消毒40分钟;餐厅地面、门窗及所有桌椅每餐后用84消毒液擦洗,每天定时开紫外线灯,每次消毒1小时。门扶手每天用84消毒液擦洗,室内、卫生区每天用84擦洗2遍。

三、园外环境卫生消毒情况

墙壁、大型玩具等设施每天用84喷洒消毒一次。

四、幼儿园设置安全教育课程

幼儿园大班手足口病教案 篇7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儿科2010年9月—2011年9月收治的被确诊为手足口病, 且经CT、脑电图等检查后证实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46例。男27例, 女19例, 患儿年龄在3个月~4岁之间, 平均年龄 (1.7±0.6) 岁。患儿临床表现均有丘斑疹、嗜睡、呕吐和持续发热等症状。

1.2 方法

根据治疗方法将46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28例, 对照组18例, 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和病情分类等方面比较, P>0.05, 具有可比性。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抗病毒、消炎和降颅压等方法治疗, 即给予甘露醇降颅压, 甲泼尼松龙抗炎, 利巴韦林抗感染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了纳洛酮辅助治疗, 具体治疗方案为:每次0.02 mg/kg, 将其加入到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 疗程为1周。两组患儿在用药期间认真观察患儿的身体反应并做好记录[2,3]。

1.3 治疗效果评定

显效:患儿用药后1 d内意识、体温均完全恢复正常, 身体的抖动、抽搐症状消失;有效:患儿用药后2 d内意识、体温均恢复正常, 身体的抖动、抽搐症状消失;好转:患儿用药后1 d内意识、体温均基本恢复正常, 身体的抖动、抽搐症状有所好转;无效:患儿用药后2 d内各种症状均没有得到相应的改善, 甚至出现了恶化。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统计均在SPSS 17.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 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方式记录, 计数资料使用组间的χ2检验。检验水准设定为a=0.05,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情况比较

经治疗后, 观察组患儿中治疗效果显著的有10例 (35.71%) , 有效7例 (25.00%) , 好转9例 (32.14%) , 无效2例 (7.15%) 。对照组患儿中治疗效果显著的有4例 (22.22%) , 有效5例 (27.78%) , 好转6例 (33.33%) , 治疗无效3例 (16.67%)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5%, 对照组为86.11%,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2.2 两组患儿的主要症状、体征的恢复时间

由表1可见, 患儿主要症状和体征的恢复时间,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手足口病患儿大多数是因其受到肠道病毒的感染而引起的, 主要临床表现为患儿手心、口腔、足心及肛周等部位出斑丘疹或疱疹。严重的手足口病患儿还存在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感染, 一旦其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感染就极容易诱发脑膜脑炎、神经元性水肿和病毒性脑炎等并发症, 如没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可能导致患儿死亡[5]。

a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手足口病患儿合并病毒性脑炎一般多发生在4岁以下的儿童, 且2岁以下患儿的发病率会更高。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较其他类型的病毒性脑炎症状更明显, 突发性的颅内压显著性增高, 进一步会导致肺水肿, 临床上称之为中枢性肺水肿[6], 严重者威胁患儿的生命安全, 因此, 临床上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和药物极其重要。

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常规选择甘露醇来进行降颅压治疗, 利用利巴韦林等药物进行抗病毒和消炎处理。研究表明[7],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丙种球蛋白、神经营养剂和纳洛酮, 其疗效可能会更好, 且采用纳洛酮进行辅助治疗可缩短患儿的病程、改善患儿预后的身体状况并减轻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纳洛酮属于一种人工合成的、特异性的拮抗剂, 其溶脂性较高, 可以比较容易地穿透患儿的血脑屏障, 从而有效减轻患儿脑神经的继发性损伤以及继发性炎症反应所造成的患儿神经细胞的损伤[8]。本研究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纳洛酮治疗结果显示, 纳洛酮辅助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5%, 而对照组为86.11%, 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且纳洛酮辅助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纳洛酮辅助治疗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 可以促进患儿意识改善、加速患儿退烧以及改善患儿肢体的抖动[9,10], 临床疗效较佳。

关键词:幼儿手足口病,病毒性脑炎,临床分析

参考文献

[1]Hemstapat K, Monteith GR, Smith D, et a1.Morphine-3-glucuronide’s neuro-excitatory effects are mediated via indirect activation of N-methyl-D-aspartic acid receptors:mechanistic studies in embryonic cultured hippocampal neurones[J].Anesth Analg, 2009, 97 (2) :494-505.

[2]Yang JC, Shan J, Ng KF, et a1.Mophine and methadone have diferent effects on calcium channel currens in ncuroblastoma cells[J].Brain Research, 2010, 870 (1~2) :199-203.

[3]华颖, 沙红, 张申.手足口病合并颅内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病原学分析[J].苏州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10 (3) :623-625.

[4]徐金芳.系统护理干预在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 2012 (8) :28-29.

[5]王志杰, 庞保东, 张双, 等.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用于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260例疗效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1 (12) :1759-1760.

[6]阿依克木·尢奴斯.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护理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1 (31) :79-80.

[7]李惠丽, 沙峰.小儿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治疗探讨[J].中国医疗前沿, 2011 (20) :53-54.

[8]申琰军.纳洛酮辅助治疗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的疗效观察[J].华夏医学, 2012 (1) :55-57.

[9]施志超, 吴明东, 丁汀, 等.1例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的药学监护[J].中国药师, 2012 (4) :546-547.

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通知 篇8

春季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当前手、足、口病疫情呈现出上升趋势。由于手足口病是常见多发传染病,存在广泛发病的可能。为此我们要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从而确保孩子的健康。我园现将手足口病相关知识和预防要求告知各位家长。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多发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由多种肠道病毒都能引起,。一般全年均有发生,4-6月、9-11月为高发期。

一、手足口病症状及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一般起病急、发热,一般<38、5℃,伴有食欲不振、流涕、咳嗽、咽痛、全身不适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发热1~2天后口腔、手、足、臀出现散在的、米粒或绿豆大小的斑丘疹或疱疹。此病的传播途径多,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喷的飞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手足口病目前没有疫苗,但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是完全可防可治的。

二、家庭预防措施:

1幼儿的衣物要及时清洗、曝晒或消毒;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2、幼儿使用的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3、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4、儿童出现发热、出疹等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并通知幼儿园;

5、预防手足口病的“十五字”口诀:勤洗手、勤通风、晒衣被、常消毒、吃熟食、喝开水。

三、幼儿园预防措施:

我园将加强晨检、严格消毒、开窗通风,玩具用消毒水浸泡清洗暴晒,幼儿的餐具、毛巾、茶杯每天放入蒸汽柜高温消毒,确保环境的清洁和卫生消毒工作。另一方面我们请家长配合,晨检若发现异常症状的幼儿,请家长及时带幼儿到相关权威医院进行排查,在家若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幼儿园,经医院诊断后无异方能入园。

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学习、生活环境是我们共同的目标。谢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实小幼儿园

20xx.4.26

阅读拓展

一、手足口病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人是肠道病毒唯一的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肠道病毒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病人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以及医疗器具等均可造成本病传播。

人对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均可获得免疫力,持续时间尚不明确。男女老少均可感染发病,但以小于5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二、临床特征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数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侵犯5岁以下的宝宝。潜伏期2-7天,无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体温多为37、5~38、5°C,少超过39°C,持续2—3天。手足口病常常表现为: 患儿口腔内颊部、舌、软腭、硬腭、口唇内侧、手足心、肘、膝、臀部和前阴等部位,出现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由于口腔溃疡疼痛,患儿流涎拒食。疹子“四不像”: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口腔内的疱疹破溃后即出现溃疡,常常流口水,不能吃东西。临床上不痒、不痛、不结痂、不结疤。患儿尿黄。重疹患儿可伴发热、流涕、咳嗽等症状。

手足口病一般一周内可康复,但如果此前疱疹破溃,极容易传染。手足口病具有流行强度大、传染性很强、传播途径复杂等特点。病毒可以通过唾液飞沫或带有病毒之苍蝇叮爬过的食物,经鼻腔、口腔传染给健康儿童,也可因直接接触而传染。

三、手足口病的个人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碗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幼儿园手足口病预防预案[推荐] 篇9

手足口病是目前正处于各类传染病多发期,幼儿园是幼儿集中易发群体,为确保幼儿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幼儿园有必要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负责本病的防控工作。

一、工作目标:

1.加强领导,建立阶梯负责制,明确分工和职责,互相配合,做好预防手足口病的工作,确保幼儿健康。

2.建立“日报告”制度,各班老师及时正确地掌握幼儿来园或缺勤情况,及时向保健老师汇报,由保健室做好汇总于每天上报。

3.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园内消毒力度,严把晨午检关,严格控制手足口病以及其它传染病的发生及传播。

4.普及手足口病的防治知识,提高全体教师和幼儿的自我防范意识。

二、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员:

责:

三、分工与责任:

园长:负责手口足传染病总指挥。

保教主任:负责手足口病期间班级各类活动安排,家长、社区等对外宣传与协调工作。

保健老师:负责手足口病疫情的及时上报和及对外沟通,指导并监督全园消毒工作。

后勤:配合做好卫生及消毒工作。

各班老师:及时通知家长做好情况沟通,切实掌握本幼儿的情况。保育员:做好环境的整体消毒工作。保健室:采取措施,隔离患儿积极救治。

四、具体措施:

1.加强每天晨间检查和午间检查工作。

(1)保健老师严格执行晨检制度,做好晨间记录工作,并由各班老师及保育员组织一次午间检查。

(2)对来园幼儿进行一摸、二看、三问、四查。

(3)发现有可疑发热、皮疹幼儿,通知家长带幼儿去医院就诊。

(4)如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并确诊为手足口病的幼儿,来园时要有社区医院开具的康复健康证明方可入园。

(5)保健老师和各班老师要加强对幼儿的全日观察记录。2.各班认真做好清洁卫生工作。

(1)教师和保育员每日进班后要打开前后的窗户通风,保证室内的空气流通新鲜。

(2)教室物品每天用有效氯250mg/l消毒液擦洗,玩具用有效氯250mg/l浸泡日晒、图书进行日晒。

(3)幼儿课桌每日三次用有效氯250mg/l消毒液消毒、地面用有效氯250mg/l消毒液拖地。

(4)每天4点放学后,开紫外线灯消毒教室和午睡室,并每周一次对教室和午睡室进行空气消毒,保育员做好消毒工作记录。(5)厕所每天用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或洗厕粉消毒清洗。

(6)保育员要做好公共场合的卫生工作。每天用有效氯250mg/l消毒液擦拭楼梯扶手、对幼儿活动场所每天用空气消毒柜进行消毒、电脑房的物品用有效氯250mg/l消毒液擦拭、器械室的物品每天用空气消毒柜进行消毒,每周用有效氯250mg/l消毒液擦洗。(以上为平时消毒液的配置,如出现传染病例,将加大浓度及次数进行消毒。)

(7)食堂人员每天认真做好幼儿餐具餐餐消毒,以及食堂物品的清洗、消毒工作。

3.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

(1)要求幼儿要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洗头、洗澡。

(2)养成幼儿不吃掉在地上或桌上的食物,不吃手指,不咬指甲。(3)每天要带好手绢或餐巾纸,不随便吐痰。

(4)咳嗽或打喷嚏时要学会用手捂住嘴巴或头偏向没有小朋友的的地方,以免把病菌传给其他小朋友。

(5)养成饭前、便后要用肥皂进行流水洗手,用自己专用的毛巾擦手。(6)不喝生水、不吃路边小摊的食物。

4、做好家园联系工作

(1)进行家园联系制度,了解幼儿在家情况。

(2)幼儿在园期间发生疾病、意外,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沟通。(3)向家长发放健康教育手册。

(4)对家长进行科学育儿知识的宣传,及时做好季节性疾病预防工作。(5)通过黑板报、发资料、讲课等形式,进行健康教育。

五、疫情追踪报告

要求各班班主任做好幼儿缺课上报,每天9点前将幼儿缺课原因上报保健室,尤其要了解清楚幼儿有无传染病症状,更好的控制预防病例的发生。

幼儿园大班手足口病教案 篇10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12年4月, 利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深圳西部随机选取一所幼儿园, 对所有在园学生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

1.2 方法

1.2.1 诊断:

手足口病临床病例诊断根据《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年版) 》[3]诊断标准。

1.2.2 问卷调查:

问卷内容包括两大部分:基本信息、幼儿既往病史、手足口病患病信息、相关危险因素。危险因素内容包括健康状况和生活习惯、外环境接触史、饮食饮水史、与手足口病患者接触情况等;由调查员对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进行面对面的调查。

1.3 统计学方法

调查问卷信息处理采用EpiDa-ta3.1软件, 采用SPSS13.0软件分析。在HFMD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中, 对于二分类变量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 多分类变量则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P<0.1的变量纳入多因素分析, 再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向前逐步引入 (似然比方法) 筛选自变量。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对该幼儿园全部375名儿童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 剔除不合格调查表7份, 有效问卷363份, 问卷有效率98.1%, 参与调查的儿童最小为36个月, 最大60个月, 平均年龄 (45.52±11.42) 个月;手足口患者79名, 未发现重复发病儿童, 未发现重症病例, HFMD发病密度为72.5/1000人年, 最小发病月龄为12个月, 最大发病月龄为69个月, 平均发病月龄 (40.14±12.65) 个月。其中, 男童44例, 女童35名。

2.2 危险因素分析

2.2.1 单因素分析:

对二分类变量进行单因素χ2检验, 以α=0.1初步筛选与HFMD发病相关因素, 结果显示:非深圳户口 (OR=0.55, 95%CI:0.33~0.92) , 自然分娩 (OR=0.53, 95%CI:0.32~0.87) , 母乳喂养 (OR=0.64, 95%CI:0.38~1.09) , 儿童洗手使用清洁剂 (OR=0.49, 95%CI:0.26~0.93) 为HFMD发病保护因素;家庭内5岁以下儿童数为2名以上 (OR=3.93, 95%CI:1.11~13.9) , 和手足口病人密切接触 (OR=4.84, 95%CI:1.58~14.9) 为HFMD发病危险因素;儿童性别、早产、儿童主要照顾者、公共场所玩耍、发病前去过医院、儿童洗手习惯、咬玩具、咬手指习惯等研究因素和HFMD发病之间关系无统计学意义 (表1) 。

2.2.2 多因素分析:

将户口类型、家庭内5岁以下儿童数、分娩方式、喂养方式、接触病人、儿童洗手使用清洁剂等6个因素纳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 运用向前逐步引入法筛选变量, 户口类型、5岁以下儿童数、分娩方式、接触病人四个因素进入回归方程。非深圳户口 (OR=0.55, 95%CI:0.32~0.95) , 自然分娩 (OR=0.56, 95%CI:0.33~0.96) 为HFMD发病保护因素;家庭内5岁以下儿童数为2名以上 (OR=4.84, 95%CI:1.26~18.54) , 和手足口病人密切接触 (OR=4.59, 95%CI:1.44~14.6) 为HFMD发病危险因素;母乳喂养, 儿童洗手使用清洁剂两个研究因素和HFMD发病之间关系无统计学意义 (表2) 。

3 讨论

饭前便后洗手是预防HFMD的一个保护因素[4,5], 但本次调查中饭前便后洗手没有统计学意义, 但是单因素分析中, 儿童洗手使用清洁剂为保护因素, 提示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 不单是要注重洗手的次数, 更要关注洗手的质量和效果, 这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预防HFMD的发生。自然分娩是HFMD发病的保护因素, 一方面是因为选择自然分娩的母亲和婴儿的体质等各方面条件均较好, 另一方面可能自然分娩的过程能够使婴儿获得更多的抵抗力, 提示要积极倡导自然分娩。纯母乳喂养是另一个保护因素, 国内外相关母传抗体研究表明[6,7], 1998年, 我国台湾地区发生HFMD流行, 对流行前216名0~6岁婴幼儿进行了EV71中和抗体检测, 发现36%的新生儿携带EV71母传抗体, 6个月后衰减至4%, 2岁后快速上升[8]。母传抗体动态变化水平为HFMD发病年龄作出部分解释。本次调查中非深圳户口儿童的HFMD发病风险低于深圳户口的儿童, 分析原因主要是所选择的幼儿园是一所公立幼儿园, 该园主要接纳户籍儿童及少部分非户籍儿童, 而这部分非户籍儿童的家庭环境及父母的文化程度均较好, 所以产生这样的结果。

引起HFMD的人肠道病毒可经胃肠道 (粪-口途径) 传播, 也可经呼吸道 (飞沫、咳嗽、打喷嚏等) 传播, 亦可因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黏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9]。与传染源的接触越频繁、越密切, 受感染的机会越大。Chang等[10]的研究亦表明, 家庭内多小孩是集聚性感染传播的一个高危因素, 提示病例接触史为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 本次调查也证实这一点, 家庭内小孩的聚集及发病前接触病人是手足口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提示病例的妥善管理、落实病例的隔离制度可以大大减少幼儿园爆发及家庭内感染。

综上所述, 今后在手足口病防控中, 一方面对病例进行妥善管理, 减少接触传播;另一方加强健康教育,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倡导自然分娩和母乳喂养。

摘要:目的:探索深圳市西部地区托幼机构儿童手足口病 (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 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 对深圳市西部某幼儿园所有儿童回顾性调查其在过去3年间的HFMD患病史, 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分析影响HFMD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363名调查对象中, HFMD患者为79名, 此队列人群发病密度为72.5/1 000人年。单因素分析发现6个暴露因素和HFMD发生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HFMD有2个保护因素和2个危险因素, 分别为:非深圳户口 (OR=0.55, 95%CI:0.320.95) , 自然分娩 (OR=0.56, 95%CI:0.330.96) , 5岁以下儿童数为2人以上 (OR=4.84, 95%CI:1.2618.54) , 和手足口病人密切接触 (OR=4.59, 95%CI:1.4414.6) 。结论:接触传播是HFMD传播方式之一, 因此减少儿童与患者接触对于控制HFMD传播起到重要作用。此外,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提倡自然分娩和增加纯母乳喂养对预防婴幼儿患HFMD起到保护性作用。

关键词:手足口病,托幼机构,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1]王燕.手足口病病原及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华医学杂志, 2009, 89 (24) :172.

[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DB/OL].http://124.127.202.205/UVSSERVER 2.0/login?service=http%3A%2F%2F124.127.202.205%3A 80%2FSMP%2F%3 Bjsessionid%3 DM32JUxakdu8 HOE2qg6YjWv9&fromSmp=true.

[3]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 (2009年版) [S/OL].http://www.moh.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hbgt/s3582/200906/41047.htm.

[4]张伟伟, 李亮, 孟繁岳, 等.手足口病危险因素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32 (4) :495-499.

[5]贾蕾, 杨军勇, 郭菁, 等.北京市儿童手足口病影响因素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 2012, 28 (7) :915-917.

[6]Mao QY, Liao XY, Yu X, et al.Dynamic change of mothersource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against enterovirus 71and coxsackievirus A16in infants〔J〕.Chin Med J (Engl) , 2010, 123 (13) :1679-1684

[7]Luo ST, Chiang PS, Chao AS, et al.Enterovirus 71maternalantibodies in infants, Taiwan〔J〕.Emerg Infect Dis, 2009, 15 (4) :581-584

[8]Robertson JS.Retroviral aspects of the characterisation ofavianand mammalian cell substrates〔J〕.Dev Biol (Basel) , 2001, 106 (3) :417-422

[9]秦淑文, 吕华坤, 缪梓萍, 等.浙江省幼托机构儿童手足口病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 2011, 32 (8) :984-986

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消毒方法 篇11

2、饮用水:用1-3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如漂白粉、优氯净等作用30分钟。

3、垃圾:用100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喷雾120分钟。

4、生活用具、书籍、玩具、交通工具:用500毫升/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作用时间30分钟,或用0.3%过氧乙酸作用60分钟,或用紫外线灯直接照射30分钟。

5、食、饮具:用25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30分钟。

6、生活污水:用5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120分钟。

7、人畜粪便:可用生石灰以1:1的比例与其搅拌均匀消毒。

8、盛放排泻物的容器:用50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浸泡30分钟。

9、患者衣、被单:煮沸20分钟七用50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

某幼儿园手足口病暴发疫情分析 篇12

邱财丽 1,郑艳 2(1.重庆市九龙坡区中医院,重庆 400080 ; 2. 重庆市九龙坡区疾病控制中心,重庆 400082)

2012年5月30日至6月26日,重庆市九龙坡区某幼儿园发生1起以手、足口腔疱疹、低热为主要表现的疫情暴发,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证实为1起手足口病疫情的暴发。疫情经过

九龙坡区某幼儿园地处成郊结合处,学校占地面积1650平方米,环境整洁,空气流通。该幼儿园共有4个年级7个班,学生280人,教职工25人。2012年5月22日,小一班幼儿杨(男,3岁),开始出现两粒口腔疱疹,绿豆样大小,手、足散在有少许疱疹。5月22日到九龙坡区第三人民医院就诊,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一直在家隔离治疗,五天后症状消失,目前已痊愈在家休息。之后陆续有学生出现类似症状,截止6月26日,共发病19例,罹患率6.23%(19/305),无重症及死亡病例。6月26日后该园无新发病例报告,于7月10日解除疫情。流行病学特征

2.1 时间分布: 5月22日、24日、6月1日、4日、18日、23日、24日、25日各1例,5月27日2例,5月28日6例,6月6日3例。详见下图。

76例数发病数543210日期6-16-36-56-76-96-116-136-156-176-196-216-236-255-225-245-265-285-30

2.2 班级分布:小一班12例、小二班7例。

2.3 人群分布:男7例,女12例。发病年龄为3岁9例,4岁10例。

2.4临床资料 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为口腔疱疹,绿豆样大小;手、足疱疹,分布较散,米粒样大小,无水泡;部分有低热,扁桃体轻度肿大的症状。实验室检测

本次疫情区疾控中心对7名患儿进行了咽拭子采样和1名患儿进行了肛拭子采样送市疾控中心检测,其中6件样品检测结果为“Cox A16”,另2件为阴性。疫情处理

2012年5月30日,九龙坡区疾控中心传染病专管人员通过中国疾病监测信息系统审卡发现:九龙坡区某幼儿园一周内出现手足口病病例疫情。区疾控中心领导高度重视,立即派出2名专业人员赶赴现场核实处理。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调查发现学校有手足口聚集病例,并采取了对所有现症病人按规定要求在家隔离治疗,隔离至痊愈

后持医院痊愈证明后方可允许返校。并根据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年版)》要求,建议该幼儿园出现手足口病病例的班级小一班、小二班停课10天。学校加强了晨检、午检,一旦发现疑似手足口疾病,立即通知家长将患儿带回家隔离治疗,并将每日疫情情况向区教委和区疾控中心报告,及时发现及时隔离控制传播。加强学校教室通风换气,做好空气、地面和桌面消毒。加强对学校领导和班主任及儿童家长的卫生防病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建议以“家长告知书”或召开家长会的形式对家长进行防病知识宣教,提倡养成饭前便后洗手、勤换衣被、不吃生冷食物等良好的卫生习惯。

3讨论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 Disease,HFMD)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是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 1],好发于夏秋季,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的,容易形成暴发流行,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和教学秩序。本次手足口病流行时间短、范围小、发病率高,根据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学检查,确认为手足口病暴发。此次手足口病暴发,其原因可能为:①、首发病例的症状轻,没有引起家长和患者的重视,以为是一般的口腔溃疡,从而引起在学校传播;②、疾病的本身特点:手足口病病程短,症状轻,传染性强,集中人群普遍易感,部份家长不配合幼儿回家隔离治疗,传染源不能及时隔离。③、幼儿园人口密集,是易感人群聚集的场所,儿童对传染病的免疫力差,一旦有传染源存在,极易造成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流行。

针对这起手足口病暴发流行,提出以下建议:①.加强晨检、午检,及时发现病例:幼儿园每日进行晨检、午检工作,仔细查看儿童的身体状况和是否有相应体征,做好晨午检记录,如有异常,嘱其立即到医院就诊;幼儿园指定专人负责疫情报告工作,每日收集缺勤缺课儿童情况,核实幼儿园儿童发病情况,并向区疾控中心、区教委、区第三人民医院报告。②、做好学校环境清洁卫生:对教室及课桌、椅等物品使用氯制剂消毒;用紫外线照射、醋熏等方法进行教室空气消毒。③、开展广泛持久的健康教育 促进群防群控工作,手足口病5 岁以下儿童多见[ 2] [ 3] ,可在其幼托机构内造成流行[4]。指导服务对象建立正确的卫生行为模式, 纠正不良喂养习惯[4] ,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加强对儿童的观察, 及时隔离疑似病例,及时送指定医疗机构就诊, 防控手足口病的暴发和流行。

幼儿园大班手足口病教案 篇13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从2010年1月至2011年4月,在我院住院,结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同时排除其他疾病,明确诊断为手足口病患儿68例,随机分为基本治疗组及对照组,基本治疗组予静脉抗病毒[更昔洛韦10mg/(kg·d)]及复合维生素治疗,对照组予静脉抗病毒[更昔洛韦10mg/(kg·d)]及复合维生素治疗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2.5g/d)治疗3d。两组患儿在上述治疗方案基础上,根据幼儿具体情况予适当增加静脉营养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

1.2 研究方法

分别于入院时及治疗1周后采集两组患儿外周血及脑脊液,用于评估患儿心肌炎、肝炎和脑炎的发生率,同时评估两种治疗方案的总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疗效判断参考既往文献报道[5],治疗后1~3d体温降至正常范围和退疹为明显好转,4~5d为好转,5d以上为无效。显效:体温降至正常,口腔溃疡及手足疱疹消退,无新出皮疹,患儿一般情况良好,且无并发症;有效:体温基本正常,口腔溃疡及手足疱疹减少或消失,但可见散在新出皮疹,一般情况好转,无并发症;无效:治疗5d后仍有发热,口腔溃疡及手足疱疹减少不明显,或可见新出皮疹,或有并发症。并发症指脑炎或心肌炎。

1.3 统计方法

定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定性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one-way ANOVA或卡方检验,P<0.05为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研究结果

2.1 两组患儿入院时一般资料

由表1可见,两组患儿性别及年龄均相匹配,且从表1可知,本地区手中口病好发于2~5岁男性。两组患儿入院时具分别有2例脑炎、1例肝炎常和2例心肌炎。

2.2 两组患儿治疗1周后疗效比较

由表2可见,两组患儿经治疗1周后,对照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为94.1%,基本治疗组为88.2%,两组相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3);两组患儿并发症例数均较入院时有所减少,且对照组减少更加明显(2 vs.4),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168)。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与基本治疗方案相比,在抗病毒和维生素治疗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2.5g/d治疗3d,能够进一步提高幼儿手足口病治疗的总有效率及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纵所周知,由于缺乏特异及高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案,因此,对于幼儿手足口病,目前多采用经验性抗病毒药物及维生素等治疗方案,但手足口病病毒变异性较大,且患儿机体体抗力较成人差,因此,病毒感染后患儿自限性较差,需积极干预治疗才有可能减少心肌炎和脑炎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6]。目前常用的抗病毒药物主要为阿昔洛韦和更昔洛韦等,与阿昔洛韦相比,更昔洛韦能够更好的提高细胞内药物浓度,从而达到更好的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7]。复合维生素能够有利于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的修复,以及提高组织细胞的代谢及机体免疫力的作用[8]。但由于肠道病毒71型(EV 71)和柯萨奇病毒16型(CA 16)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和容易躲避宿主免疫攻击的作用,因此,部分免疫力低下的患儿经积极抗病毒治疗后仍容易继发心肌炎和脑炎等并发症[9,10]。本研究在积极抗病毒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丙种球蛋白2.5g d治疗3天,与基本治疗组相比,能够进一步提高总有效率(94.1%vs88.2%)及减少并发症发生例数(2 vs.4),我们认为这可能与如下机制有关:(1)婴幼儿由于自身免疫系统发育的不成熟,在病毒感染后容易出现迁延不愈,因此,通过外源性补充丙种球蛋白能够提高机体自身抵抗力,从而达到限制病毒复制的作用;(2)外源性丙种球蛋白除能够补充球蛋白以外,还能够调节机体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等活性,从而有利于达到协同清除病毒的作用;(3)外源性补充丙种球蛋白能够在短期内提高机体抵抗力,从而有利于幼儿自身免疫力的提高。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在抗病毒及复合维生素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3d,能够提高幼儿手足口病治疗的有效率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黄小凤,周火旺.小儿手足口病37例临床分析[J].中国中医急症,2008,29(20):2481-2482.

[2]杨绍基.肠道病毒71型感染[J].新医学,2008,39(6):354-355.

[3]赵成松,赵顺英手足口病的流行概况和应对策略[J].中国实用儿科志,2009,24(6):419.

[4]李亮,汪华,史智扬,等.江苏省手足口病病原阳性检出率相关因素及病原学特征[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8(1):98-110.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生部通报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情况[Z].2010,6.

[6]蔡丽君,许红梅.手足口病流行趋势[J].儿科药学杂志,2008,14(3):65.

[7]梁煊芝,王清学.重症手足口病23例临床分析[J].小儿急救医学,2003,10(2):116.

[8]Chen KT,ChangHL,Wang ST,et al.Epidemiologic features of foot-handmouth disease and herpangina caused by enterovirus71in Taiwan,1998-2005[J].Pediatrics,2007,120(2):244-252.

[9]史孝红.散居儿童手足口病的疫情分析与社区防治[J].社区医学杂志,2011,9(5):56-57.

幼儿园大班手足口病教案 篇14

时间:2013年06月19日作者:新户镇太平幼儿园 高玉琼阅读:420次

春夏季是手足口病的多发期,为了让孩子们了解什么是手足口病、怎样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6月18日下午太平幼儿园邀请太平卫生院侯大夫、王大夫到我园为老师和孩子们进行了预防手足口病知识讲座。

侯大夫从医学角度深入浅出的向幼儿和老师们讲解了什么是手足口病、它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及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护理等知识,侯医生告诉幼儿预防手足口病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勤剪指甲、勤换衣物、勤晒被褥等;二是饮开水,吃熟食;三是尽量少拥挤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有传染病的儿童接触;四是教育幼儿一旦有发热、出疹等表现要及时向老师和家长反映,并尽早到医院就诊;五是要求教师做好晨午检、消毒、通风工作。

幼儿园大班手足口病教案 篇15

【摘要】手足口病是以手、足、皮肤疱疹和口腔黏膜溃疡为主要临床特征,由柯萨奇病毒A16(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VE71)等数种肠道病毒为主要病原的一种传染病⑴。主要侵犯5岁以下儿童,托幼机构为本病的主要流行场所⑵,每年的5-7月为本病的流行高峰。2008年3月,安徽省发生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以后,5月2日卫生部将其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⑶。2010年4月份我县部分乡镇有病例报告,呈大面积散在发病,进入5月份城区病例报告呈明显上升趋势,疫情历时63天,累计报告发病316例,造成城区三所托幼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经病原学采样送检8份疱疹液样标本检测,检出Cox A16病毒4份,证实是由柯萨奇病毒A16(Cox A16)引起的暴发疫情。现将一所托幼机构手足口病暴发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清水县某幼儿园手足口病患儿。

1.2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通讯地址:清水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史文成 姚银娣 王旭明 邮政编码:741400

2.2发病情况 累计报告16例,波及人数674人。无重症和死亡病例发生,首发病例裴海鑫,男,4岁,在清水县第一幼儿园小四班就读,于2010年4月29日发病,发病前一周内无外出史,家中其他儿童无发病史。末发病例彭潇轶,女,5岁,在清水县第一幼儿园中一班就读,发病日期为2010年5月18日,诊断日期为2010年5月19日,患儿发病一周内在园内有生活接触史。

2.3时间分布 4月29日至6月5日,37天,累计发病16例。

2.4人群分布 病例发生在三个年级11个班,其中小一班3人;小二班4人;小三班2人;中一班1人;中二班1人;中三班3大一班1人;大二班2人。年龄分布:4至6岁之间,其中4岁9例,5岁4例,6岁3例。男性9例,女性7例。密切接触者512人。

2.5临床表现 患儿大多在口腔黏膜、手掌心、足掌心、臀部等散发疱疹,大多有纳差、恶心、呕吐等症状,个别病例伴有1-2天低热。经抗病毒药物和对症治疗,在1-3天疱疹可退去一半,5-7天痊愈。

2.6病原学检测 采样送检8份疱疹液样标本检测,检出Cox A16病毒4份,其余4份为其它肠道病毒。

3.控制措施

3.1隔离传染源 患儿居家隔离,家长负责护理,密切

接触者医学观察,发现类似症状立即就诊,幼儿园闭园2周,如再出现新发病例,再顺延闭园时间。严格落实晨、午检制度,掌握学生健康状况,及时隔离新发病例。

3.2改进卫生状况 室内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加强日常清扫和消毒工作,对所有教室、寝室、玩具等进行终未消毒,被褥在阳光下暴晒。

3.3加强疫情报告 幼儿园实行日报告和零病例报告制度,及时掌握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控制疫情进一步扩散,医疗单位在救治的同时密切注意疫情动向。

3.4健康教育 加强手足口防治知识宣传,倡导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活动前后、饭前便后勤洗手,预防病从口入,同时让家长手足口病和其它相关传染病的防治知识,提高社会的防病意识。

4.讨论

4.1通过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结果,判断本次疫情是一起由柯萨奇病毒A16引起的手足口病暴发疫情,报告发病率为2.63%,本次疫情虽呈暴发流行,但发病病例均为轻症,无重症和并发症发生,临床症状不典型,体温超过38.5℃仅有3例,病程短平均4天,没有收入病房留观的病例,所有病例均进行了居家式隔离治疗,符合(《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的轻症的治疗规范,按病例发生的症状轻重程度进行治疗,且治疗效果显著,而且预后良好。

暴发原因:①家长防治知识匮乏,意识淡薄,患儿在医院确诊后也没通知幼儿园,致使传染源长期在园内存留,使园内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②医疗机构防控意识淡薄,对手足口病的认识不足,报告和消毒制度落实不到位,导致直接和间接感染造成疫情的暴发流行;③儿童对手足口病无特异性免疫,普遍易感染,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也比较广泛,有了一定的传染源就有机会造成感染,引起暴发或流行;④发病集中在3-6岁,可能与该年龄段儿童未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加之免疫功能还未完全成熟有关,与5岁以下儿童是本病的高危人群,一年四季均可发病⑸的规律一致的。

5.参考文献

⑴李学云、石向辉、李丽康等,常州市福田区一起托幼机构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调查,实用预防医学,2008.12(15).1887-1788 ⑵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生部关于将手足口病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的通知,内部明传,2008 ⑶何佳鑫、沈晓娜,手足口病流行病特点及其防治,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1,7(3):22-24 ⑷《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

⑸张爱香、李燕婷、张佳琪等,一起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调查,上海预防医学杂志 2001,13(12):587-588 4

作者简介:1.史文成,19年月日出生,男,学历:中专,民族:汉,职称:公共卫生主管医师,职业:县疾控中心主任,医生。从事专业:疾病预防与控制。

2.姚银娣,1961年11月8日出生,女,学历:中专,民族:汉族,职称:流行病主管医师,职业:医生,从事专业:传染病报告管理。

上一篇:数学试卷分析范文下一篇:数学的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