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湿地公园名单(精选14篇)
河北省
河北永年洼国家湿地公园 河北尚义察汗淖尔国家湿地公园
山西省
山西昌源河国家湿地公园 山西文峪河国家湿地公园 山西介休汾河国家湿地公园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额尔古纳国家湿地公园 内蒙古索尔奇国家湿地公园
辽宁省
辽宁大汤河国家湿地公园 辽宁大伙房国家湿地公园
黑龙江省
黑龙江肇岳山国家湿地公园 黑龙江巴彦江湾国家湿地公园 黑龙江通河二龙潭国家湿地公园 黑龙江齐齐哈尔明星岛国家湿地公园 江苏省
江苏扬州凤凰岛国家湿地公园 江苏九里湖国家湿地公园 江苏句容赤山湖国家地公园
浙江省
浙江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
安徽省
安徽道源国家湿地公园 安徽淠河国家湿地公园 安徽平天湖国家湿地公园
福建省
福建长汀汀江国家湿地公园
江西省
江西潋江国家湿地公园 江西赣州章江国家湿地公园
山东省
山东黄河岛国家湿地公园 山东安丘拥翠湖国家湿地公园 山东沭河国家湿地公园 山东东明黄河国家湿地公园 山东东阿洛神湖国家湿地公园 山东曲阜孔子湖国家湿地公园 山东莒南鸡龙河国家湿地公园 山东金乡金水湖国家湿地公园 山东潍坊禹王国家湿地公园
河南省
河南漯河市沙河国家湿地公园 河南鹤壁淇河国家湿地公园 河南濮阳金堤河国家湿地公园 河南平桥两河口国家湿地公园
湖北省
湖北长寿岛国家湿地公园 湖北返湾湖国家湿地公园 湖北通城大溪国家湿地公园 湖北崇阳青山国家湿地公园 湖北沙洋潘集湖国家湿地公园 湖北江夏藏龙岛国家湿地公园 湖北竹山圣水湖国家湿地公园 湖北当阳青龙湖国家湿地公园 湖北竹溪龙湖国家湿地公园 湖北仙桃沙湖国家湿地公园
湖南省
湖南琼湖国家湿地公园 湖南桃源沅水国家湿地公园 湖南书院洲国家湿地公园 湖南衡东洣水国家湿地公园 湖南会同渠水国家湿地公园
广东省
广东东江国家湿地公园 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桂林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 广西横县西津国家湿地公园
重庆市
重庆涪江国家湿地公园 重庆龙河国家湿地公园 重庆迎龙湖国家湿地公园 重庆巴山湖国家湿地公园 重庆梁平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
四川省
四川桫椤湖国家湿地公园 四川西充青龙湖国家湿地公园 云南省
云南普者黑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 云南普洱五湖国家湿地公园 西藏自治区
西藏白朗年楚河国家湿地公园 西藏拉姆拉错国家湿地公园 西藏朱拉河国家湿地公园
陕西省
陕西千渭之会国家湿地公园 陕西商州丹江源国家湿地公园 陕西眉县龙源国家湿地公园 陕西合阳徐水河国家湿地公园
甘肃省
甘肃兰州秦王川国家湿地公园 甘肃民勤石羊河国家湿地公园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夏天湖国家湿地公园 宁夏固原清水河国家湿地公园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疆博斯腾湖国家湿地公园 新疆乌伦古湖国家湿地公园 新疆尼雅国家湿地公园 新疆沙湾千泉湖国家湿地公园 新疆泽普叶尔羌河国家湿地公园
内蒙古森工集团
内蒙古图里河国家湿地公园 大兴安岭林业集团
黑龙江大兴安岭阿木尔国家湿地公园 黑龙江大兴安岭古里河国家湿地公园 黑龙江大兴安岭漠河九曲十八湾国家湿地公园 黑龙江大兴安岭双河源国家湿地公园
附件2 2017年试点国家湿地公园整改名单(共计21处)山西省
山西双龙湖国家湿地公园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阿拉善黄河国家湿地公园 内蒙古免渡河国家湿地公园 吉林省
吉林镇赉环城国家湿地公园 吉林东辽鴜鹭湖国家湿地公园 吉林长春北湖国家湿地公园 福建省
福建永安龙头国家湿地公园
山东省
山东九龙湾国家湿地公园 山东济南白云湖国家湿地公园 山东王屋湖国家湿地公园 山东莱州湾金仓国家湿地公园 湖北省
湖北浠水策湖国家湿地公园 湖南省
湖南新墙河国家湿地公园 重庆市
重庆大昌湖国家湿地公园 重庆青山湖国家湿地公园 贵州省
贵州威宁锁黄仓国家湿地公园 贵州余庆飞龙湖国家湿地公园
陕西省
陕西澽水国家湿地公园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疆拉里昆国家湿地公园 新疆塔城五弦河国家湿地公园 新疆伊犁那拉提国家湿地公园 附件3 2017年试点国家湿地公园取消资格名单(共计2处)河北省
河北崇礼清水河源国家湿地公园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 基本概况
规划中的河南省淇河国家湿地公园座落于河南省鹤壁市北部淇河的中下游河段,属河南鹤壁市辖区。位置介于东经114º10´35"~114º13´24",北纬35º48´02"~35º45´20"之间,南北跨度5.0 km,东西4.3 km。规划区面积332.51 hm2,其中湿地面积270.76 hm2,湿地率81.43%[3]。
淇河国家湿地公园地处我国中部,太行山地向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属暖温带半湿润型季风气候。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区内地质结构复杂,地形多样,温泉较多,水量丰沛,水质良好,是湿地动、植物理想的生长场所,动、植物资源丰富多样。淇河由巍峨的太行山地向东蜿蜒流入华北大平原,整个流域地形复杂,湿地类型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自然景观优美。该流域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曾为商、周时期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春秋时期赵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淇河两岸历史人文遗迹丰富,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2 湿地公园的资源条件
湿地公园湿地特征典型,生态功能完备。淇河湿地公园处于山区向平原过渡的丘陵地带,兼有山地河流和平原河流的特征,在淇河湿地中游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湿地公园沿岸河漫滩宽窄不一,从河中心到两岸,呈现出由水生生态系统逐渐过渡到陆生生态系统的演替过程,湿地水文过程显著,生境类型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湿地公园是候鸟重要的迁徙停歇地、繁殖地和越冬地,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
湿地公园自然景观优美,文化底蕴丰厚。淇河湿地公园地形复杂,具有得天独厚的地貌景观、水域风光。是各类动、植物良好的栖息地,每年的鸟类迁徙是区内一道独特的风景。除此之外淇河是中华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之一,这里积淀了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孕育了淇河三珍、古风陶艺等地方特色产品和鱼鹰捕鱼、民间社火等人文活动景观。各色旅游资源丰富,景观多样,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潜力和价值[4]。
3 湿地公园的管理优势
3.1 湿地土地使用经营权、经营机构明确
规划区内土地权属明确,无争议。湿地公园建立后经营机构具有土地使用经营权(包括承包、委托经营管理协议),相关利益主体无争议。为了加快淇河湿地公园建设,地方政府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和湿地公园管理委员会。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由主管副市长任组长,其他相关部门的主管领导任副组长或领导小组成员,负责湿地公园建设初期的组织协调工作。湿地公园管理委员会负责湿地公园建设、经营和管理等日常工作。
3.2 基础建设优势明显
2003年以来,地方政府已陆续完成了沿淇步道、观景平台和部分凉亭、长廊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并利用河南省生态工程建设的契机,采取政策引导和市场化运作等多种方式引导群众和企业参与湿地公园的绿化工作,目前规划区内已栽有不同种类的乔、灌、草、花,绿化格局初具规模[5]。
3.3 有力的资金保障和优秀的人才储备
鹤壁市近几年经济发展迅速,在全省17个城市中综合增长竞争力全省排名第1,综合竞争力排名第6,其他多项进入前10,雄厚的经济实力为湿地公园建设提供了保障。发展旅游业可以为湿地公园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与经营提供资金支持,确保湿地公园科研价值和生态价值的发挥。尤其在近几年的生态园林、文化旅游等行业建设中,地方政府建立健全人才培养、选拔、引进和激励机制,吸引、培养和储备了大量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为湿地公园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管理支持。
3.4 政府重视,多方位宣传
地方政府重视淇河湿地保护开发工作,为此专门成立淇河综合开发指挥部,从政府到机关自上而下形成完善的淇河湿地保护管理与开发体系,为淇河湿地的保护开发工作提供了保障。在综合开发中,地方组织机构始终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邀请清华大学、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等国内知名科研院所的专家对淇河保护与综合开发进行高标准的规划,为淇河湿地公园综合开发的高标准、高起点奠定了基础。
在对外宣传方面,开发和组织与周边旅游景区景点互补性的特色产品,提供互补性的人性化服务,举办宣传活动、共同参加旅游展销会,共同设计散发旅游宣传品,在报刊、广播、电视上宣传旅游产品和景区(点)的介绍;实行与相关企业的联合经营及建立旅行社联合体,共同培育名牌产品,树立统一的旅游形象,扩大品牌宣传,实现品牌效应。
3.5 区位及基础设施优势明显
淇河国家湿地公园地处河南省北部,周边有京港澳高速公路、京广铁路、石武铁路客运专线、107国道、省道S221、S222和新老城区连接线快速通道等干线公路、铁路通过,交通便利,全市以淇滨新区为中心已经形成半小时交通圈。目前,正在修建的石家庄至武汉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经过鹤壁,晋中南铁路通道、鹤辉高速公路正在推进,届时将形成铁路、高速公路“双十字”大交通格局,从北京到鹤壁的行程只有1.5个小时,区位优势、市场优势将会更加明显。有利于全国各地的游客来到湿地公园参观游玩[6]。
目前全市数字程控电话装机容量7万余门,数据数字通信网已并入国际互联网并建立了鹤壁信息计算机平台。邮政通信实现了全球速递和计算机网络化,形成了完备的现代化数字信息传输网络。使淇河湿地公园全部处于移动通讯信号覆盖区,游客对外联系十分方便。
4 湿地公园建设的不利因素
洪涝灾害:湿地公园80%以上的区域在河流行洪时将被淹没,对项目选择、布局、建设等方面限制较多。
滩涂开垦:湿地公园大部分滩涂已经被开垦,自然植被被农作物和人工林替代,湿地生态系统退化严重,自然景观比较单调。
面源污染:两岸农田、村庄较多,农药、化肥、生活垃圾、家禽家畜粪便等形成面源污染,对湿地公园的水质有一定影响。
人为干扰:湿地公园是以河流为中心的狭长地带,内部生态系统脆弱,外围缺少天然屏障,缓冲空间较小。加之,周边村庄多,人口密度大,人为活动频繁,对湿地公园动植物栖息地有较大干扰。
5 湿地公园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5.1 湿地公园目前的机遇
5.1.1 国家重视湿地保护和湿地公园建设
湿地保护在国际上已引起了强烈的关注,我国也早在2004年已明确指出建设湿地公园是湿地保护管理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扩大湿地面积和加强湿地保护的一种重要手段。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文件给予地方湿地保护以政策性支持,全省的湿地保护工作也在不断迈向新的高度。
5.1.2 地方社会发展需要建设湿地公园
鹤壁市作为一座资源型城市,数年来的经济快速发展极大提高了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环境质量却急转直下,为此,近年来,地方政府确立了“以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总体目标,先后实施林业生态、城市园林绿化等绿化工程,并赢得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荣誉称号,为建设淇河国家湿地公园,提高城市品位、提升城市吸引力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另外淇河湿地公园地处鹤壁市城郊结合部,拥有典型的湿地自然资源和独特人文景观,建设湿地公园正当其时。为群众提供了一个返璞归真、亲近自然的机会,也可以极大满足群众近年来对户外活动和森林游憩的需求,从而完成地方产业升级和发展转型,实现地方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5.2 湿地公园面临的挑战
5.2.1 湿地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淇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在即,规划区内私搭乱建、乱采滥捕、毁绿排污等一些违法行为仍屡禁不止。现有的规范性文件虽然从一定程度上打击遏制了这种行为,但却没能对这些危及湿地公园建设的违法行为定罪量刑,起不到应有的震慑作用。因此,地方立法机构有必要结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出台保障性的法规,以保证湿地公园建设期及以后发展过程中湿地执法的顺利进行。
5.2.2 湿地公园的建设需要各级的协同努力
地方政府只有开拓新的思路和激励措施,引导当地群众采取不会危及湿地公园建设的生活方式,相关的政策、法律和法规才能产生预期的结果。找到湿地公园资源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平衡,这对于湿地公园建设来说也是一个重大的挑战。
5.2.3 湿地公园水质净化需较长时间
水质污染直接威胁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制约湿地公园的发展。地方政府已针对湿地公园水体污染现状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整治与防治措施。比如通过调整农业结构和改良化肥农药,来严格控制周围农业区面源污染;通过微生物和物理化学等技术手段进行水质净化。然而水质污染的净化将需要很长的时间,这些措施能否适应于未来湿地公园的发展并达到预期的目标,也值得去探索。
参考文献
[1]白丽萍,李影,兰旭,等.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恢复及其绿色开发探析[J].环境保护科学,2009(1):72-84.
[2]杨云峰.湿地的概念和城市湿地公园设计[J].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2010(2):395-398.
[3]罗辉.基于生态旅游的湖滨湿地公园规划研究[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0(2):30-35.
[4]王思元,牛萌.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设计[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34(7):137-140.
[5]张秀华,郭春景,谢争争,等.基于生态旅游的城市湿地公园开发综合评价研究[J].现代园林,2008(12):27-31.
乘车路线:德胜门乘919路公交车到延庆南菜园站下车,换乘921路或乘坐出租车即到。
自驾车:沿京藏高速行驶至65康庄出口出,按指示路标即可到达。
电话:010-69131458
2013阿迪达斯ROCKSTARS China圆满落幕
阿迪达斯ROCKSTARS China中国区比赛于2013年6月16日正式在上海南京东路世纪广场顺利结束全部比赛,并决胜出男女子组超霸赛冠军,分别是来自中国湖南的阿迪达斯签约运动员瞿海滨和来自中华台北的李红莹将代表中国区出战今年9月在德国斯图加特举办的ROCKSTARS比赛。
非同寻常的太阳镜,
Dienastie
Dienastie的创立者以独特而谦逊的设计理念成就了这个非同寻常的太阳镜品牌。它一直致力于跳出常规,坚持不懈地为忠实的支持者探求全新的时尚视野。回望过去的日子,高品质太阳镜总是与高昂的价格画着永恒的等号,而2011年Dienastie在这样的氛围下,勇于尝试拨开市场的层层迷雾,创立了具有独特概念及优良品质,同时又难能可贵的拥有着平民化价格的太阳镜,力求使大家意识到,原来得到一副好太阳镜并非一件奢侈的事。
A BATHING APE x PLAYBOY联乘系列7月27日强势登场
日本著名的街头品牌A BATHING APE?于本个季度特意找来极具趣味性的美国品牌PLAYBOY合作,联手打造出一系列时尚新颖的服饰。系列中的单品主要以A BATHING APE?经典的迷彩图案融合PLAYBOY标志性的长耳兔图案。
The North Face 北面推出Triclimate “三合一”防水
夹克
没有人能真正预测天气。全球户外运动领导品牌The North Face?,出于对品质和科技的一贯追求,日前推出了新款Triclimate?“三合一”夹克,将其三合为一的设计融入最新科技。
KOLON SPORT 2013秋冬媒体预览在北京798艺术区
拉开帷幕
在“Your Best Way to Nature”的旗帜下,引领户外生活方式及潮流的KOLON SPORT,通过本次2013秋冬媒体预览,在充分传承品牌正统性的基础上发挥奇思妙想,以“2023”这个主题,大胆设想户外服饰未来10年的进化,把时尚与尖端科技融合到新的产品中,呈现出别具一格的、充满未来感的户外时尚新景观。
2008年5月21日,总投资23亿多元的郑州黄河国家湿地公园方案——《郑州黄河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经郑州市林业局报送国家林业局审批。在当天召开的该总体规划设计方案的评审会议上,尽管相关职能部门的参会人员对此方案有许多疑惑,但是最终还是以获得多数的赞成票而通过。
规划中的郑州黄河国家湿地公园占地面积为2390公顷,其位置处于郑州市惠济区的黄河浮桥和黄河公路大桥之间的黄河河道南侧。在《规划》里,记者看到,郑州黄河国家湿地公园由6个功能区组成:科普宣教区、休闲娱乐区、滩地探索区、生态保育区、黄河农耕文化区和综合服务区。“这个规划在全国目前已建成的18个国家湿地公园中是十分诱人的。”参加项目规划评审的专家之
一、湿地国际中国办事处研究员陈克林说,“以往的湿地公园中,还没有这样地域和文化色彩浓厚的规划。”其中有评审专家指出,郑州黄河国家湿地公园规划区具有典型的河流湿地生态系统,动植物资源丰富,每年数量巨大的候鸟在此停歇、越冬或繁殖,位置十分重要。规划区湿地景观优美,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紧邻郑州市区,交通便捷,是建设湿地公园的理想场所。
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促进国家湿地公园健康发展,规范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和管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国家湿地公园的建立、建设和管理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二条
湿地公园是指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合理利用湿地资源为目的,可供开展湿地保护、恢复、宣传、教育、科研、监测、生态旅游等活动的特定区域。
湿地公园建设是国家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属社会公益事业。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捐资或者志愿参与湿地公园保护工作。
第三条
国家林业局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实施建立国家湿地公园,并对其进行指导、监督和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国家湿地公园的指导和监督。
第四条
建设国家湿地公园,应当遵循“保护优先、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第五条
国家湿地公园边界四至与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不得重叠或者交叉。
第六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可建立国家湿地公园:
(一)湿地生态系统在全国或者区域范围内具有典型性;或者区域地位重要,湿地主体功能具有示范性;或者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或者生物物种独特。
(二)自然景观优美和(或者)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
(三)具有重要或者特殊科学研究、宣传教育价值。第七条
申请建立国家湿地公园的,应当提交如下材料:
(一)所在地县级以上(含县级)人民政府同意建立国家湿地公园的文件;跨行政区域的,需提交其同属上级人民政府同意建立国家湿地公园的文件。
(二)拟建国家湿地公园的总体规划及其电子文本。
(三)拟建国家湿地公园管理机构的证明文件或者承诺建立机构的文件。
(四)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出具的拟建国家湿地公园土地权属清晰、无争议,以及相关权利人同意纳入湿地公园管理的证明文件。
(五)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出具的拟建国家湿地公园相关利益主体无争议的证明材料。
(六)反映拟建国家湿地公园现状的图片资料和影像资料。
(七)所在地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出具的申请文件、申报书,以及对总体规划的专家评审意见。
第八条
建立国家湿地公园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向国家林业局提出申请。
国家林业局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对申请材料符合要求的,组织专家进行实地考察,并提交考察报告。
申报单位应根据专家实地考察报告组织对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进行修改和完善,并报国家林业局审查备案。对通过专家实地考察论证和国家林业局初步审核符合条件的,由国家林业局在拟建国家湿地公园所在地进行公示。
第九条
对完成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的,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国家林业局组织验收。对验收合格的,授予国家湿地公园称号;对验收不合格的,令其限期整改;整改仍不合格的,取消其试点资格。
第十条
国家湿地公园采取下列命名方式: 省(自治区、直辖市)名称 湿地名 国家湿地公园。
第十一条
国家湿地公园应当按照总体规划确定的范围进行标桩定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和挪动界标。
第十二条
国家湿地公园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统一负责国家湿地公园的保护管理工作。
国家湿地公园管理机构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应当经过必要的岗位培训。
第十三条
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参照有关规定编制。
国家湿地公园的撤销、范围的变更,须经国家林业局审批。第十四条
国家湿地公园可分为湿地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等,实行分区管理。
湿地保育区除开展保护、监测等必需的保护管理活动外,不得进行任何与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管理无关的其他活动。恢复重建区仅能开展培育和恢复湿地的相关活动。宣教展示区可开展以生态展示、科普教育为主的活动。合理利用区可开展不损害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生态旅游等活动。管理服务区可开展管理、接待和服务等活动。
第十五条
国家湿地公园应当设置宣教设施,建立和完善解说系统,宣传湿地功能和价值,提高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
鼓励国家湿地公园定期向中小学生免费开放。
第十六条
国家湿地公园管理机构应当定期组织开展湿地资源调查和动态监测,建立档案,并根据监测情况采取相应的保护管理措施。
第十七条
禁止擅自占用、征用国家湿地公园的土地。确需占用、征用的,用地单位应当征求国家林业局意见后,方可依法办理相关手续。
第十八条
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国家湿地公园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开(围)垦湿地、开矿、采石、取土、修坟以及生产性放牧等。
(二)从事房地产、度假村、高尔夫球场等任何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建设项目和开发活动。
(三)商品性采伐林木。
(四)猎捕鸟类和捡拾鸟卵等行为。
第十九条
国家林业局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开展国家湿地公园的检查评估工作。对不合格的,责令其限期整改。整改仍不合格的,取消其“国家湿地公园”称号。
第二十条
西溪之胜,独在于水。水是西溪的灵魂,园区约70%的面积为河港、池塘、湖漾、沼泽等水域,正所谓“一曲溪流一曲烟”,整个园区六条河流纵横交汇,其间分布着众多的港汊和鱼鳞状鱼塘,形成了西溪独特的湿地景致。
西溪之重,重在生态。为加强生态保护,在湿地内设置了费家搪、虾龙滩、朝天暮漾三大生态保护区和生态恢复区。入口处设湿地科普展示馆,园区内有三个生物修复池和一块湿地生态观赏区。西溪还是鸟的天堂,园区设有多处观鸟亭,给游客呈现出群鸟欢飞的壮丽景观。
西溪人文,源远流长。西溪自古就是隐逸之地,被文人视为人间净土、世外桃源。秋雪庵、泊庵、梅竹山庄、西溪草堂在历史上都曾是众多文人雅士开创的别业,他们在西溪留下了大批诗文辞章。深谭口百年老樟树下的古戏台,据说还是越剧北派艺人的首演地。
西溪民风,淳厚质朴。每年端午节在深谭口举行的龙舟胜会,历史悠久,形式独特,被誉为“花样龙舟”。烟水渔庄附近的“西溪人家”、“桑·蚕·丝·绸故事”重现西溪原居民的农家生活劳动场景,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水乡典型的民俗。
1 工程概况
浐灞国家湿地公园项目位于灞河与渭河交汇口区域, 毗邻泾渭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整个区域分布在灞河东西两岸, 具备典型的河口湿地特征, 是浐灞生态区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规划面积约7.98km2。规划区内以河流湿地为主体, 同时还包含有河漫滩、沟渠、岛屿、季节性河口洪泛地、堰坝水域和鱼塘等湿地类型。区域内有植物种类48科、180种, 其中蕨类植物有1科2种, 被子植物有48科178种;湿地动物有27目50科约150种, 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13种, 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
2 城市湿地公园空间规划设计理论在项目中的运用
2.1 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空间规划指导思想
浐灞国家湿地公园必须按照“全面规划、积极保护、科学管理、永续利用”的自然保护方针, 根据湿地公园资源分布状况、保护对象和周边经济发展现状, 对湿地公园的建设进行全面规划。公园植物群落构建必须满足多层次、多物种植物合理搭配, 提高湿地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水质净化性能和景观品质。
2.2 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空间规划原则
强调公园空间整体形象的塑造, 统一协调道路、区域、节点、地标等空间要素的组织关系, 形成有序、和谐的具有浓郁地域特征的半干湿地区国家级湿地公园空间景观框架体系。突出自然生态特点, 综合人工与自然手段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强调生态性, 突出河口型湿地地域环境特色。综合运用色彩、建筑风格、小品设计等多种手段突出城市特色, 创造既现代有具有地方性的独特景观。
2.3 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空间规划设计
2.3.1 空间结构规划。
一中心:由灞西小镇、水街及科普馆形成的民俗区构成了湿地公园的核心, 它是集科普、展示、服务、游憩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湿地公园核心空间。两门户:临城市干道布局的东、西2个公园的主入口门户。五大分区:分别是滨灞湿地保育区、滨灞绿带过渡区、滨渭湿地保育区、特色湿地展示区、湿地游憩体验区。
2.3.2 空间布局规划。
野趣区:展示湿地植物、湿地动物、湿地水系, 恢复并丰富湿地的原始地形、地貌。精致区:展示人工干预下的湿地植物群落、布局及构造, 用科技还原湿地自然景观。时尚区:以各种体验类活动为重点, 倡导时尚体验与生态自然的良性互动。围绕3个展示板块, 将园区整体展示内容分为4个系列进行展示, 分别为自然科普系列、童趣体验系列、康体养生系列及时尚爱情系列。
2.3.3 功能分区规划。
(1) 生态保育恢复区:生态保育恢复区是整个湿地公园最重要的保护区域, 用于开展各项湿地科学研究、保护与观察工作, 所有人工设施以确保原有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最小干扰为前提。 (2) 湿地展示游赏区:湿地展示游赏区具有整个湿地公园内最为优势的湿地景观资源, 各类池塘沿灞河大堤西侧成串分布, 灞河与渭河大堤围和形成大面积水域, 区域内视野豁然、水域辽阔、美景丛生, 充分展现湿地独有魅力。 (3) 生态农渔体验区:农田、村庄、小路、水渠、果园为此区的主要景观。区域内大面积的种植农田和果园, 以生态农渔体验为主打项目。综合考量现有景观构成要素及今后发展方向, 充分利用农田、水塘等资源基础, 设置种植、养殖等农渔项目, 向游客提供观光、休闲、采摘、垂钓等一体式生态农渔体验。 (4) 管理服务区:管理服务区均具备最基本的管理和服务功能, 以提供旅游接待等相关服务为主要功能。
2.3.4 新技术在规划设计中的运用。
在湿地恢复工程设计中引入潜流式人工合成湿地。该系统是人工建设和自然恢复相结合的湿地生态系统, 是通过模拟自然湿地, 人为设计与建造的由饱和基质、挺水植物与沉水植物、动物和水体组成的复合体。通过采取人为控制措施, 可以最大限度地进行水利条件的控制和湿地植被的管理, 使系统得到优化, 比天然湿地纳污能力明显增强, 可优先去除BOD、COD等。该项目综合了天然湿地与人工湿地的优点, 在国家湿地公园的天然湿地核心区外缘建人工湿地, 有利于两者取长补短, 相辅相承。
3 结语
湿地公园的本质是在城市或城市附近利用现有或已退化的湿地, 通过人工恢复或重建湿地生态系统, 按照生态学的规律来改造、规划和建设, 使其成为城市绿地系统的一部分。突出主体性、自然性和生态性3大特点, 集生态保护、生态观光、生态科普教育、湿地研究等多种功能的生态型主题公园是其规划设计的核心要素。
摘要:以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对湿地公园建设中的园林规划设计相关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湿地公园,园林规划,研究,西安浐灞
参考文献
[1] 李翔.城市湿地景观规划研究[J].中国商界, 2008 (3)
关键词:滨河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生态健康;鸟;鱼;水环境
X37
一、活动提出
1984年,中国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将保护水质安全的工作上升到国家战略。2000年,山东省颁布实施《山东省水污染防治条例》,旨在防治水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2012年,临沂市人民政府颁布实施《关于贯彻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加强保护水资源。
临沂滨河湿地南起刘家道口枢纽,北至临沂城北外环,总长度106 km,水面面积36 km2,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并有多种珍稀禽鸟,形成了18个大型生态园区。整个滨河景区集“水、岸、滩、堤、路、景”于一体,已成为展示人文、自然景观大型开放式的生态风光带。滨河城市湿地公园的设立,对于充分发挥湿地的生态和社会效益、营造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临沂滨河湿地汇入祊河、汶河、柳青河等十几条河流,流域内林草茂盛、沙洲绵延,湿地资源丰富,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城市湿地系统,呈现出了高度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区域内有鸟类120余种,两栖动物7种,爬行动物13种,哺乳动物24种,鱼类21种,水生植物146种,木本植物53种,观赏性树种56种,有效改善了周边的生态环境。通过水体自净,可降低环境污染负荷10%—15%,每天可制造氧气2000多吨,吸收二氧化碳3000多吨。
以临沂滨河湿地主要水体为生态健康体验活动对象,现场监测水体水温和pH,实验室分析水体Chla、TN、TP、SiO32和Fe2+,观测藻类群落结构特征、细胞密度和物种多样性,从物理、化学和生物三个角度切实体验临沂滨河湿地水环境生态健康;现场观测鸟类“白鹭与落霞齐飞,绿水共青山一色”盛景,尽情畅游碧波水草间。我们为临沂滨河湿地水环境保护、维持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咨询。我们将科技活动结果进行宣传和巡回展示,惠及临沂四中和临沂一中所有师生和社会各界人士,以激发公众爱护水环境的意识,保护我们的“城市之肾,候鸟天堂”。
二、活动目标
1、广泛宣传水环境保护,呼吁同学们关注和保护家乡的水环境,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共同倡导生态文明和生态道德,提高保护人类家园的自觉性,培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高尚情操。
2、通过查阅资料、专题讲座、调查研究、动手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运用、分析、处理信息的综合能力,强调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能力。
三、活动内容
1、活动内容
1.1活动类内容
(1)滨河湿地放鱼节活动
(2)滨河湿地观鸟活动
(3)滨河湿地环境小卫士活动
(4)校园宣传展示活动
1.2研究类内容
(1)滨河湿地蓝藻水华爆发与预警的研究
(2)滨河湿地叶绿素a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3)滨河湿地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季节动态与水质评价
2、活动计划:
(1)体验活动:组织队员,设计活动方案,组织放鱼节活动、观鸟活动和环境小卫士活动,用心观察,亲身体验。
(2)調查研究:组织队员,设计调查方案,实地调查、现场监测、采集水样送交实验室观察,整理实验数据,撰写研究报告。
(3)宣传展示:制作宣传板和宣传海报,进行校园宣传展示活动。
3、安全预案:
(1)外出体验活动和调查研究时由教师全程陪同监督,控制人数。
(2)实验室观察和分析时由教师跟踪指导,并负责实验室安全。
(3)宣传活动展示时,提前做好海报。
四、活动实施
10月13日,我们参加了由临沂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13沂河放鱼节。此我们在工作人员的引领下,兴高采烈地参加了放鱼活动。看着活泼泼的鱼儿被放进清凌凌的水里,在美丽的沂河欢快地游着,大家心情格外舒畅。本次活动意在引导全社会关注河流健康,确保水生生物养护,更好地保护我市水域生态环境,以便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共同建设美好生态家园。
8月2日,我们组织了观鸟活动。“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都说这么美的景象只有在画里才能看到。数百只白鹭在湿地公园的水面上嬉戏、觅食。它们或展翅飞翔,或独立于河道中间沙洲上,宛如美丽的仙子,为城市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近年来,随着临沂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在滨河湿地公园内栖息的白鹭等鸟类也越来越多。
6月26日、7月3日、10日和17日,临沂滨河湿地蓝藻水华爆发与预警的研究创新研究小组进行了4次取样调查,根据11个取样点的44组水样数据,显示蓝藻水华的预警区间为:水温26℃—27℃区间和pH 7—8区间。建议有关部门制定法律法规,加强渔业管理,科学适度的休闲垂钓,适当投放鳙鱼,以防止水体富营养化。移除人工堤坝,重造自然堤坝,种植芦苇、菖蒲等挺水植物,恢复其原生湿地生态。
五、活动建议
我们建议加强整个滨河湿地公园内的湿地资源保护力度,对围湖建筑、开荒取土和无序采沙进行规范、约束和整治。
我们建议执法船只要经常巡逻,对捕捞鱼类船只实施准入制度和总量控制措施,及时清理和取缔电鱼、药鱼和迷魂阵捕鱼。
我们建议建立健全野生动物救护制度,及时受理有关救护报告,对受伤、搁浅或者被困的野生动物或鸟类采取紧急救护措施。
来湿地公园游玩的人真多呀!路上的小轿车一个接着一个,排成一条条长龙。
要去湿地公园,我们要先乘船,坐船的时候,我发现溱湖湖面波浪一波接着一波,破浪像一个个小山头。
我们到了湿地公园里边,发现湿地公园里到处都像水稻田一样,泥土被一层水覆盖着,有的地方用来种水稻,有的地方用来养茨菰,有的地方用来养小鱼,还有很多地方长着芦苇和竹子。呀!怪不得叫湿地公园呢!
那里还有一些可以玩的东西,像走钢丝、水上行人秋千、手工转椅、跑马场……,还有上下摇动的儿童小车。我玩了水上行人秋千、转椅和儿童车。让我最感自豪的是行人秋千,因为,我是通过行人秋千中最小的孩子,大人们都夸我很棒,很勇敢
……
省林业厅:
拟建的金洞国家级湿地公园位于金洞管理区的南部,座落在晒北滩瑶族乡境内,以建于2008年的晒北滩水库库区为主体湿地,水库水面面积5910亩,区域涵盖晒北滩村、史家坪村、枧下村、碧江口村、野株源村五个行政村,湿地集雨面积324平方公里,林地面积71547亩,森林蓄积量28.7万立方米。
从建晒北滩电站以来,我管理区就加强了水库库区内的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严格控制采伐,注重水质净化等湿地保护工作。现库区内森林茂密,山清水秀,环境幽静,植被良好,野生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经初步调查,木本植物有91科,568种,主要树种以杉科、壳斗科、樟科、山茶科、金缕梅科、蔷薇科为主;草本植物12科,主要有菊科、禾本科、莎草科、蓼科、伞形科、天南星科、芭蕉科、美人蕉科、苋科、三白草科等;陆生动物有穿山甲、山龟、甲龟、鹰咀龟、獐、兔、麂、鹿、豪猪、野猪、野牛、野羊等;两栖动物有中华大蟾蜍、青蛙、泥蛙、虎皮蛙、大泛树蛙,斑腿泛树蛙等10余种。蛇类有腹蛇、五步蛇、眼睛蛇、竹叶青等15种;鸟类有白鹭、野鸭、池鹭、锦鸡、画眉、山鸡、竹鸡、斑鸠、猫头鹰、猴面鹰、苍鹫等20余种;鱼类有草鱼、鲤鱼、乌鱼、青鱼、边鱼、虾鱼、桂鱼、兆鱼、年鱼、白鳝、“石花婆“鱼30余种等。
库区内没有什何污染企业,空气质极高,经检测,库区内负氧离子平均达到每平方厘米3万多个,最高达到了5万多个,具有很高的旅游观光休闲价值。,如将晒北滩水库库区建设成为国家级湿地公园。对于提升金洞的知名度,维护湘江支流白水河湿地生态完整性、保护水源、开展湿地资源合理利用、发挥湿地生态效益、促进区域生态建设,旅游业及经济社会发展必将起到积极作用。
我管理区自认为晒北滩水库库区具备了国家级湿地保护区的基本条件,今特向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申请将晒北滩水库库区拟建金洞国家级湿地公园。妥否?请批复!
1.1区域概况
浐灞国家湿地公园总规划面积约7.98km2, 项目位于灞河与渭河交汇口区域, 毗邻泾渭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 是浐灞生态区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浐灞国家湿地公园最大特色是“水”, 湿地公园水域面积133.33hm2, 从灞河而来, 通过取水口、沉沙池、人工湿地、种植池、退水口层层净化后又回到灞河里去。种植池里生长着芦苇、香蒲, 水葱等水生植物, 其核心的技术, 就是钠离子膨润土防水毯技术, 不仅有效防止水的渗漏, 而且植物根系扎不透。1.2浐灞湿地公园整体功能分区
浐灞国家湿地公园以“感悟生命品味生活”为主题, 分为“野趣、精致、时尚”3个板块: (1) 野趣区:展示湿地植物、湿地动物、湿地水系, 恢复并丰富湿地的地形。 (2) 精致区:展示人工干预下的湿地植物群落、布局及构造, 用科技还原湿地自然景观。 (3) 时尚区:以各种体验类活动为重点, 倡导时尚体验与生态自然的良性互动。
2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的水景设计
2.1浐灞湿地公园水源的分布
(1) 从基址东南部处由泵站从灞河取水, 提供湿地公园东侧深水沼泽湿地、浅水沼泽湿地、森林沼泽湿地以及人工蓄水池。 (2) 基地南入口区南北角水景, 主要提供南入口区与灞西小镇区。考虑到启动建设区水量和水质的要求, 在基地南入口的东北方向打一口水井。 (3) 浐灞湿地公园主要水循环方向是由灞河流进的自南向北循环, 分为主要水循环流向、次要水循环流向、旱季补水流向。
2.2浐灞湿地公园驳岸的设计
驳岸是水域和陆域的交界线, 合理生态的驳岸设计是城市湿地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驳岸不仅保持了陆地和水体的稳定和美观的作用, 而且它周边的生物非常丰富, 为生物提供了栖息的场所。
浐灞湿地公园的驳岸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森林沼泽湿地驳岸。 (2) 自然渗透湿地驳岸。 (3) 深水沼泽湿地驳岸。 (4) 人工河岸湿地驳岸。
2.3浐灞湿地公园水生植物的配置
浐灞湿地公园的水生植物不仅发挥美观的效果, 而且对于水体有重要的净化功能, 一般水生植物的配置宜采用“自然与乡土”的植物种植, 保证植物的成活率。
浐灞湿地公园水生植物的配置主要由3种植物群落组成: (1) 芦苇———香薄群落, 分布在全园中, 是湿地面积最大的草本植物群落。该群落还会搭配一些芦竹、千屈菜、水葱、槐叶萍, 形成生物群多样性的生态系统。 (2) 荷花群落, 主要包括荷花和芦苇, 还会搭配黄菖蒲、香蒲、睡莲, 荷花群落主要分布在人工种植型植物景观区。 (3) 狐尾藻群落, 主要包括穗状狐尾藻、菹草, 搭配狭叶香蒲、睡莲、浮萍、龙须眼子菜。分布在全园, 主要存在湿地水深1~1.5m的泥底水域中以及积水沙坑边缘。
3浐灞国家湿地公园水景营造技术
3.1湿地公园水景营造存在的问题
3.1.1场地的不足。渭河、灞河交汇处修的防洪堤和滚水坝, 不仅切断了水体与陆地的交流, 而且也阻碍了灞河与场地内地下水的相互渗透, 破坏了景观生态性。
3.1.2部分湿地水生植被杂乱。在9月份秋季的调研中发现, 在旱沟湿地中除了种植的一些原有植被外, 现如今有些地方已经杂草丛生, 影响了景观效果。在沙湾湿地中, 在调研过程中发现木栈道周边的芦苇并没有进行及时的修剪, 完全遮住前边的道路以及路人的视线。
3.1.3枯丰水季应对措施不够。在丰水季时期的水量充沛, 导致水平面上升, 淹没一些重要的交通设施, 从而影响到有人的观赏;在枯水季时期出现水量不足, 一方面影响了湿地植被生长需求, 另一方面也影响景观观赏效果。
3.2湿地公园水景设计策略
(1) 增加全园内的设施建设, 如禁止性、指导性指示牌、垃圾箱的设置等;建议加大园区内的管理监督机制及教育引导机制。 (2) 在搭配植物的时候建议以自然原生湿生水生植物为基底, 调整丰富植物配置, 增加景观层次, 在水中及水岸边增加春夏观花植被, 丰富春夏水岸景观色彩。 (3) 应对枯丰水季水位变化, 枯丰水季间湿地水位变化很大, 公园的基础服务设施要考虑水位线规划布局, 避免出现游人活动场地、道路、配套设施被高水位淹没而无法使用的情况。
参考文献
[1] 周璇.戈壁绿洲湿地环境下的水景营造[硕士学位论文].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7 (6)
经历多年坚持不懈的生态修复,XXX湿地生态环境恢复效果显著,与周边森林生态系统相辅相成,自然生态系统逐步修复,生态功能逐渐展现项目建设意义。目前,XXX湿地现有各类植物366种、鸟类182种(国家重点保护物种达11种)、鱼类40种。XXX湿地优越的气候、地理环境也使其成为我国南方候鸟的重要栖息地之一。建设XXX国家级湿地公园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对于监测湿地生态环境状况,强化XXX湿地及相关流域生态资源管护,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系统建设包括以下子系统:
1.1.1 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子系统
通过收集、采购多期的遥感影像数据、整合地理国情数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交通、气象等专题数据,以及XXX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监测数据,进行数据库模型的设计和实现;同时,封装运算模型,以服务的形式进行发布;根据监测成果的特点进行展示方案和详细设计,构建XXX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系统,进行相关数据组织管理、指标计算、综合评价及成果展示、发布工作。
1.1.2 视频监控子系统
建设鸟类栖息地视频智能监控系统,实现湿地流域内鸟类栖息地及所属鸟类的全方位视频监测,系统包含实时视频查看、历史回放,自动放大跟踪和点选跟踪等功能。
1.1.3 生态因子监测子系统
整合湿地公园内所有视频监控设备、水文监测系统、气象监测系统等感知系统,构建生态因子监测系统。系统由气象监测、水文监测、人工湿地水质监测、统计分析,统计报表及图形展示输出等模块构成。
1.1.4 科普宣传教育子系统
科普宣传教育系统包含在线图片视频展示模块、在线数据库查询与展示模块、科研论文/报告/指导模块、互联网交互模块。
1.1.5 三维可视化管理子系统 建成统一的XXX国家湿地公园信息化大数据平台及数据融合应用业务软件系统,整合现有ARCGIS系统、XXX森林防火监控系统,建成XXX国家湿地公园可视化管理系统。系统包含设备管理模块,用于管理XXX国家湿地公园内各保护点、监测点、管理服务区、宣教中心、鸟类监测站、人工湿地、旅游服务中心、卫生间、乘车站点等景区内旅游基础设施;信息管理模块负责各种湿地植物、景观植物的管理。
1.1.6 大屏幕指挥控制子系统
一城山色半城湖,在山水洲城、湖天一色之间,松雅湖国家湿地公园,成为都市人最向往的乐园。
2009年5月,长沙县政府委托国家林业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对松雅湖湿地公园建设项目进行总体规划设计。
历经一年时间,该规划于2010年5月10日通过了相关专家评审。
2010年7月,国家林业局专家评审组来到长沙县考察评估松雅湖国家湿地公园。
2011年4月——松雅湖国家湿地公园获准开展试点建设。
松雅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结构为“一脉两线”,“一脉”为松雅湖环湖绿道,满足电瓶车及自行车通行功能,游曳在公园内,隐没在树木花丛间,串联起众多井区景点。环湖绿道已于去年12月26日竣工通车。
“两线”为亲水游步道和湿地栈道桥,亲水游步道在不破坏和改变原有驳岸的基础上,运用栈桥、植物等手法柔化岸线边界,使岸线如涟漪一般,向外层层荡开;湿地栈道桥采用绿色的曲线形态,对应长沙“芙蓉国”的美誉,高低起伏,提供俯瞰湿地的观景角度。目前亲水游步道和湿地栈道桥正在修建之中,南部园林沿湖岸已搭建起游步道及栈道桥桩基。
松雅湖国家湿地公园主要包括松雅湖及其沿岸部分区域,规划总面积365公顷。松雅湖是我国南方退田还湖工程实施后恢复重建形成的典型浅水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湖泊、草木与森林沼泽、人工岛屿以及湖岸生态带等复合生态景观,是退田还湖工程实施成果和浅水湖泊湿地恢复重建的典型代表。
松雅湖国家湿地公园范围内湿地资源丰富,湿地总面积达274.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5.2%。公园内湿地分为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三大类。湿地植被种类多、生物多样性丰富。据不完全统计,松雅湖国家湿地公园及其周边区域共有维管束植物489种,野生脊椎动物139种。其中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5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1种。
根据松雅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湿地公园主要包括松雅湖及其沿岸100——200米缓冲区域,规划总面积365公顷。湿地公园规划建设5个区:湿地保育区,即松雅湖的主水域。恢复重建区,主要包括湖中人工岛—香岛,总面积约20公顷,将对湿地植被序列恢复重建;建设人工巢穴、投食点等设施,招引鸟类前来栖息活动。宣教展示区,包括湖南省湿地博物馆、湿地宣教中心、湿地植物认领园、珍稀湿地植物保存园等工程,作为湿地科普宣教、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休闲游憩的主要场所。休闲体验区,包括湿地休闲走廊、历史文化广场等。管理服务区,主要包括管理服务机构和设施。
土地作为湿地的载体, 其开发利用方式决定了国家湿地公园的健康状况和可持续发展潜力。虽然目前已有大量关于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文献 (彭补拙等, 2001;苏维词等, 2005;李洪山等, 2009) , 但鲜有针对国家湿地公园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为实现湿地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 对国家湿地公园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进行研究十分必要。本研究以长寿岛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研究其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与问题, 分析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的方式, 以为国家湿地公园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提供参考借鉴。
1 襄阳市长寿岛湿地概况
1.1 襄阳市长寿岛湿地形成过程
长寿岛原名中洲, 位于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牛首镇, 距襄阳城区20余km, 因岛上长寿者居多而著称。长寿岛是汉江江心洲, 呈“纺锤”形, 南北长约3km, 东西宽约7km, 面积14km2。长寿岛是因河道变迁而淤积起来的一个江心岛。由于汉水对北岸冲刷剧烈, 泥沙在南岸淤积, 导致河道缓慢北移, 从而逐渐形成如今的长寿岛。据《襄阳县地名志》记载:“相传, 很早以前的汉水, 由现在泥嘴南1km处的牛山脚下流经, 泥嘴当时处在河心。随着河道的变迁, 这里逐渐淤积为一个泥质嘴子, 故名泥嘴。”“清咸丰六年 (1857年) , 汉水河床淤塞改道后, 此处淤积成洲。因此洲处汉江中心, 故名中洲。”当地村民回忆100多年前汉水尚以如今黄河 (长寿岛南边的一条河流) 为主河道。由此可以推断:牛首-泥嘴段的汉水河道在清中叶以前当在今河道之南5km左右处, 可能是在清后期 (道光、咸丰年间) , 汉水河道才慢慢迁移到如今河道位置上。岛上有碑记载, 至少清咸丰七年 (1857年) , 就有农民在洲上居住, 开荒种地。据此推断, 岛上有人居住历史约200年左右。
1.2 襄阳市长寿岛国家湿地公园概况
长寿岛国家湿地公园规划总面积30.8km2, 其中沙洲面积12.8km2、水域面积18km2。全岛无工业污染, 气温一般低于城市3℃, 是一个天然“氧吧”。长寿岛湿地属典型的自然河流湿地, 四面环水, 水质优良, 湿地资源丰富, 拥有森林、河流、滩涂等多种景观资源。长寿岛湿地同时也是一座动植物资源的宝库, 森林覆盖率达72.5%, 有维管束植物350多种。水生生物中, 鱼类77种, 浮游植物39种 (属) , 浮游动物31种 (属) , 底栖动物22种。陆生脊椎动物有128种, 鸟类95种, 哺乳动物13种。其中, 有两类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白颧和中华秋沙鸭;国家二级保护鸟类5类;省级保护动物近50种。同时也是全省普通燕鸥的主要栖息地和繁殖地。
目前长寿岛从行政区划上共分为四块:牛首镇的长寿岛村、新集农场、袁营农场、卧龙镇的黄河村三组。其中, 长寿岛村分布在洲上的牛家洲、马家洲、林家洲、李家洲、许家洲、桥湾等, 共10个组。岛上现有常住人口约2000人, 其中, 长寿岛村1709人, 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7000元。岛上地表主要以沙地为主, 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花生等作物, 当地土特产有山药、土豆。
2 襄阳市长寿岛土地开发利用的现状与问题
2.1 长寿岛土地开发利用现状
汉江塑造了长寿岛湿地森林、滩涂和河流等多样性自然景观。依据规划, 长寿岛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为30.8km2。其中包括沙洲面积12.8km2, 汉江河道形成的水域面积18km2。湿地滩涂面积随汉江水位涨落而变化。
长寿岛土壤以肥沃的沙壤土为主。岛上现有森林主要为人工林, 覆盖率达到72.5%。自两百年前有人上岛定居以来, 岛上居民对洲岛的开发利用程度不断加大。耕地是岛上土地的最主要开发利用形式。农地在上世纪70年代被划成大“井田”。经不断开垦, 岛上现有耕地400hm2。所种均为旱作物, 主要为小麦、玉米、花生、荞麦、蚕豆、豌豆、山药、土豆、油菜和各类瓜果等。路旁栽有柳、杨、杉等树种。除耕地外, 岛上其他土地开发方式主要为宅基地和道路用地。岛上现有住户约500户, 常住人口约2000人。农户散状分布, 宅基地大, 一般为1334㎡左右, 大的甚至有0.5hm2。房前屋后种杨树、柳树、榆树、楝树、槐树、各种果树及竹子。岛上现有主干道5.8km, 通组公路4.2km, 宽3.5m, 通码头公路3.1km, 宽4m。
2.2 长寿岛土地开发利用主要问题
第一, 人为干扰过大, 土地开发过度。土地作为生态系统的载体, 其利用方式的变化不仅会导致自然景观格局和物质循环与能量分配的变化, 同时也会对区域土壤、水量、水质和气候产生深刻影响。土地的不同利用类型对其生态服务价值影响巨大。根据谢高地等 (2003) 研究制定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表, 在不同生态系统中, 湿地生态服务价值最大, 水域和森林次之, 农田和难利用土地最低。农田是岛上现有的最主要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岛上已开发耕地面积有400hm2, 约占陆地面积的29%。国家湿地公园的首要任务在于对湿地进行保护以保障其生态价值的发挥。将大量原有的森林转换为农田削弱了长寿岛湿地的生态服务价值。此外, 长寿岛森林覆盖率虽然达到72.5%, 但主要为人工林。与自然林相比, 其群落结构简单且不稳定, 生物链短, 自我恢复能力较弱, 物种的多样性程度低, 生态服务价值被削弱。
第二, 行政区划过多, 土地管理不统一。目前长寿岛从行政区划上共分为四块:牛首镇的长寿岛村、新集农场、袁营农场、卧龙镇的黄河村三组。其中, 长寿岛村是最主要行政主体, 管理岛上约四分之三的土地。而占长寿岛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58%的汉江水域的管理则涉及环保局、水利局、海事局等多家部门。长寿岛国家湿地公园目前这种多头管理的状况导致湿地公园土地利用缺乏统筹、各自为政等问题, 难以保证湿地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 宅基地分散, 占用土地过多。土地的建设用地化会严重损害湿地的健康。不仅会严重削弱土壤的可渗透性, 而且导致土地的生态服务价值基本消失。相关研究表明当湿地不可渗透地面面积高于10%时, 其生境功能逐渐下降 (潮洛蒙和俞孔坚, 2003) 。目前, 长寿岛建设用地主要为宅基地和道路用地, 两者中又以宅基地为主。岛上现有住户约500户, 散状分布于岛上。各户宅基地占地面积均较大。这些宅基地随意选址, 布局不合理, 对岛上有限的土地资源造成严重浪费, 极大压缩了湿地空间。
3 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对策
3.1 加强立法, 使土地保护和开发有法可依
目前, 国家林业局虽然出台了《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 (试行) , 但襄阳市尚未出台具体实施细则。长寿岛土地开发利用事实上处于无法可依状态。对于侵占湿地, 随意改变土地使用类型及湿地公园内采砂采石等问题缺乏管理依据和制裁措施。因此, 市政府应尽快出台《襄阳市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 并在有湿地公园的县 (市、区) 林业局增设管理科, 形成市、县 (市、区) 、乡镇、村四级管理体制, 加强对现有湿地公园的保护, 促进长寿岛国家湿地公园健康发展。
3.2 科学规划, 控制用地
科学合理的规划是湿地公园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规划要充分考虑自然、投资者和社区三方利益, 实现湿地生态、社会和经济三个效益的统一。规划用地应合理分区, 通过完善湿地生态功能分区使湿地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和湿地独特的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同时, 规划用地应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和农业用地的规模, 减少对湿地的人为干扰。
3.3 建立湿地管理机构, 统一管理
目前长寿岛土地多头管理现状主要由于长寿岛湿地资源缺乏专门的统筹计划协调管理机构, 行政区划过多, 土地归属复杂, 行业管理混乱。这种局面极易造成湿地资源的滥用和破坏。因此, 要实现对湿地土地资源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 必须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统一管理土地资源, 以改变目前利益主体过多, 多头管理又多方不管的混乱局面。
3.4 优化结构, 建立生态农业
目前长寿岛土地利用主要是高投入低产出的传统农业, 与建设国家湿地公园的要求极其不适应。应通过优化产业结构, 建立无污染、高效率、低投入、多样化的生态产业, 将休闲旅游观光与生态农业相结合, 实现有限土地的高效利用和收益最大化。在农业开发过程中, 要严格限制农业活动空间范围和资源开发强度, 以有利于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和不产生环境污染问题为前提, 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3.5 优化社区用地结构, 集约使用土地
目前长寿岛散状分布、占地过多的住宅建设方式, 造成了土地资源的巨大浪费, 严重压缩了湿地空间。在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过程中, 应坚持节约用地的原则, 通过社区整治, 优化社区用地结构, 引导农民逐步集中建房, 拆除空心村, 建设中心村, 逐步迁并分散的村落, 解决农民建房占地过多问题, 实现集约节约使用土地。
摘要: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是湿地保护和开发的重要手段。土地资源作为湿地的载体, 其开发利用方式决定了国家湿地公园的健康状况和可持续发展潜力。研究国家湿地公园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对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以典型的自然河流湿地——长寿岛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 研究其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与问题, 分析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的方式, 为国家湿地公园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长寿岛,湿地公园,土地资源
参考文献
[1]潮洛蒙, 俞孔坚.城市湿地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对策[J].规划师, 2003, (07) :75-77.
[2]李洪山, 刘璐, 王涛, 李春燕, 等.江苏盐城滩涂资源利用及其发展策略[J].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9, (06) :724-726.
[3]刘红玉, 赵志春, 吕宪国.中国湿地资源及其保护研究[J].资源科学, 1999, (06) :34-37.
[4]彭补拙, 安旭东, 陈浮, 濮励杰.长江三角洲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 2001, (04) :305-312.
[5]苏维词, 杨华, 赵纯勇, 李晴.三峡库区 (重庆段) 涨落带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模式初探[J].自然资源学报, 2005, (03) :326-332, +479.
[6]孙广友.中国湿地科学的进展与展望[J].地球科学进展, 2000, (06) :666-672.
[7]谢高地, 鲁春霞, 冷允法, 等.青藏高原生态资产的价值评估[J].自然资源学报, 2003, (02) :189-196.
[8]杨永兴.国际湿地科学研究的主要特点、进展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 2002, (02) :111-120.
【国家湿地公园名单】推荐阅读:
湿地公园项目12-15
游湿地公园作文07-23
畅游湿地公园作文12-25
湿地公园毕业设计07-23
湿地公园300字作文07-25
湿地公园总体规划09-14
湿地公园验收申报材料12-18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说明10-03
湿地公园的保护和管理12-12
兰州湿地公园旅游演讲稿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