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思想状况调查分析

2024-08-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生思想状况调查分析

学生思想状况调查分析 篇1

-------高职学院八期一期队

2011年十二月,我们八期一期队组织全期队全体学生进行了“当代大学生思想现状”的问卷调查。在问卷调查中,我们采用选择问答题的形式,在我们期队的198名学生中进行了调查。现将问卷调查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研究有关高职院校学生思想品质,道德品质和生活品质三个方面,探讨现代高职学生思想教育的新模式,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能接受到思想道德和生活品质方面的正面引导,从而树立正确和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问卷调查情况

调查对象:八期一期队全体学生

有效问卷:198份

性别:男生32.8%女生67.2%

三.主要调查结果

从调查结果中显示,一方面表现出我院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主流呈现积极、向上、健康的态势,学生比较关注时事,拥护党的领导和各项路线方针政策,人生态度比较积极,能够把个人价值实现与服务社会统一起来;另一方面也应看到,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信息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社会大环境也随着发生变化,其必然影响到当今高职学院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学生在许多方面还不能够很好的自主处理,缺乏判断力,在人生观和世界观方面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困惑。现将调查结果描述如下:

1.我们期队学生的思想主导方向是积极向上的,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感,坚持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路线,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思想,对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信心。90.68%的同学对作为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92.8%的同学认为爱国是每个公民最基本的义务。在国家需要时,选择积极应征入伍的同学占到67.4%。

2.问卷结果显示,有47.46%的同学认为假恶丑多于真善美,还有34.75%的同学表示好坏难辨,同学们对“老实人吃亏”的看法很不统一,完全赞成的比例是37.29%,比较不赞成的是21.19%,比较赞成的是22.88%,完全赞成的是16.84%。绝大多数同学把“诚信“视为做人最重要的品德。调查中,大多数同学(76.27%)认为应当大力提倡勤俭节约与艰苦奋斗的精神,同时有44.07%同学表示不会用正当的手段解决急需解决的问题。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道德的行为也必将受到惩罚,作为社会人,不应该抱有侥幸心理,也不应当拿生活作为违反社会公德的借口。

3.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通过网络和不良影视、书刊的传播,腐蚀者学生的心灵。有的学生因迷恋网络而荒废学业,导致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8.74%的人表示很少去网吧,对于颇受争议的网络,大多数学生明白网络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且能够认清,辨别和排斥来自这方面的不良行为和诱惑,正确对待网络带来的问题。如78.65%的学生认为网络对于自己的最大意义是可以查看信息,开拓视野。

高职学院八期一期队

学生思想状况调查分析 篇2

关键词:艺术类,思想状况,体验式,渗透式

艺术类专业具有一定特殊性,学习艺术类专业的学生个性一般比较鲜明,为了加强艺术类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我们对南昌航空大学艺术类学生进行了一次专项调查,以期全面、系统地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在对艺术类学生的思想状况和行为特点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相应对策。

1 调查方式及调查所揭示的问题

问卷设计主要围绕人生观、价值观,思想道德,心理品质,学习动机和专业兴趣,人际影响和社交范围,社会公德等六个方面来展开。本次调查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大一到大四学生均占有相应比例,所选样本能有效反映总体特征。被调查者是南昌航空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和音乐学院的学生,涉及音乐类、艺术设计类等专业。调查共发放问卷1236份,回收1190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达96.3%,其中学生干部占16.6%,学生党员占15.1%,普通学生占75.3%,调查结果的信度和效度可行。

1.1 政治立场坚定,理想信念淡薄

当被问及“您的政治立场是否坚定”时,有19.42%的被调查者表明“坚定”,有34.5%的人认为是“比较坚定”,34.64%的人认为“一般”,分别有8.12%和3.12%的人认为“不太坚定”和“不坚定”,这说明艺术类专业学生的政治立场是比较坚定的;在被问及“你是否关心时事和你的理想信念”时,绝大部分同学反映都比较冷淡,表示不太在意时事,对理想信念说不清楚。从而反映出艺术类学生对时事的不关心和对理想信念的淡化,如何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已迫在眉睫。

1.2 缺乏合作意识,个人主义倾向明显

在回答“您觉得在工作和学习中是否需要与他人合作时”,有61.5%的学生回答“不喜欢与他人合作,自己干自己的”,有15%的人回答“无所谓”,只有23.5%的学生回答“应该愉快的与人合作完成任务”。结果表明,艺术专业学生个性张扬,“个人主义”倾向明显,缺乏合作意识。当被问及“考虑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时”,有61.2%的学生认为是“一切从个人实际出发”,有20.3%认为是“从个人才能的发挥”,有18.5%认为是“从个人价值的实现”。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以实现个人目的为人生价值取向。在访谈中还发现,艺术类学生中存在一种互相不服气、谁都不卖谁的帐的现象,并且在生活中很少会去考虑别人的感受。

以上所表现出来的“缺乏合作意识,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应引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保有个性、有自我主见于艺术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有意义的,但是必须引导学生摒弃“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1.3 缺乏奉献精神,组织性、纪律性差

在问及“你对在宿舍内乱喊乱叫等行为或者在公众场合异性搂抱等不得体行为怎样看待”,有40.2%的人表明“赞成,这是个人自由”,有52.3%的人表明“无所谓”,只有7.5%的人表明“反对,学校应从严管理,加强教育引导,维护大学生形象”。当问到“你如何看待经常旷课的学生时”,有50.5%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应该自己决定”,有40.1%的学生认为“无所谓”,只有9.4%的学生认为“不应该,是缺乏组织性纪律性的表现”;另外在问到“一个陌生人需要帮助,你是否会主动上前去帮助时”,有69.1%的人回答“不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以上情况反映,因为受不良生活、学习方式的影响,以及自身缺乏自律性,艺术类学生较普遍地存在着法纪观念淡薄,生活作风懒散,学习纪律松弛,不讲奉献等现象,向往所谓绝对自由,对纪律教育乃至思想政治工作有较强的逆反心理。这些现象的存在,造成艺术类学生的学风、班风都相对较差,班级缺少凝聚力,其整体良好形象的塑造也较难。长此以往,无疑将对其思想道德素质及其他各方面素质的提高产生负面影响。

1.4 专业情结浓厚,人文素质基础薄弱

在调查中,被问及“你认为艺术类专业的学生要不要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时”,有71.2%的人认为“没有必要,只要学好专业知识就行了”,有10.3%的人认为“无所谓”,而只有18.5%的人认为“很有必要”,另外在问到“你最想在大学几年里得到什么时”,有93.2%的学生回答是“过硬的专业知识”。由于艺术类高考强调专业课要求,但是文化课分数线较低,直接造成了艺术类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就存在重专业轻人文的现状。进入大学后,学生这种思想没有根本转变,重视专业技能训练,轻视文化素养的形成。这与我们艺术教育领域存在的功利性和浮躁风气不无相关,过分追求专业技巧而忽视人文素养,所培养出来的是缺乏人文素养的纯技能型人才。由于忽视对整体素质和艺术修养的提高,学生对艺术领悟的深度和广度很狭隘,严重制约了他们的专业水平发展空间。

1.5 受社会不良习气影响大,追求生活中的刺激

在回答“你认同的观点时”,有68.3%的人认为“老实人总是吃亏”,51.2%的人认为“无论什么情况都要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人利益”,71.6%的人认为“人生短暂要及时行乐”。在问及“你怎样看待大学生‘傍大款’现象时”,有51.2%的人认为“很正常,每个人追求不同”,有25.3%的人认为“反对,不可以为了金钱放弃一切”,有23.5%的人认为“无所谓,只是自己不会这么做”。当被问及“你是否能够接受当今社会上一些比较前卫的思想和行为时”,有81.4%的人表示“能够接受”,有15.3%的人表示“无所谓”,只有3.3%的人表示“不能接受”。结果表明,由于艺术类专业的特殊性,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极易受到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当前社会上一些年轻人贪图享受,追求刺激,唯利是图等不良风气对艺术类学生影响极大。要积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1.6 心理感性,容易冲动急躁

在调查中问到“当你做某事时,是否很在意别人的看法时”,有68.3%的学生回答“非常在意”,20.1%的学生回答“偶尔”,11.6%的学生回答“根本不在意”。另外,在“你如何回应别人眼中的‘艺术生都很另类’”这个问题时,占第一位43.3%的是:“不觉得艺术生另类”,选择“有些艺术专业同学夸张了一点”的有35.1%,这说明艺术专业学生对于自身群体的行为模式基本上是认可的,但是他们又认为他们当中的一些同学给其他人造成了“另类”的认识。总体看来,艺术类学生相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较感性,并且容易冲动急躁、情绪化。艺术类学生感性、易于冲动的心理特征有可能引发心理问题,应引起高度关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在工作中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同时学会理性思考,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2 艺术类学生主要特性的成因分析

2.1 艺术人才特殊要求的内在影响

近年来,艺术教育特别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为只有在个性化得到充分发展的前提下,才有可能谈及艺术的创新和突破,也才有可能培养和造就出一大批适应社会需要的各层次艺术人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和个性化的培养,使得学生思想活跃、敏锐而富有创新精神。但同时也使得学生情感丰富,富有浪漫色彩,情绪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和影响,感性大于理性,在考虑问题时容易脱离现实基础。此外,艺术专业的学习也要求学生必须具有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从而完成具有创意的设计作品。艺术教学很注重个性化发展,强调创作的灵感。所以,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学生们往往表现为强调自我,我行我素。再加上学习方式的单独化,学习内容、学习过程以及学习效果更加追求个性化,因而容易养成一切从个人实际出发,从个人才能的发挥、个人利益的获得、个人价值的实现等方面考虑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敏感唯学,崇尚自由和创新,情感丰富,喜欢无拘无束的学习、生活方式,进而滋生以自我为中心,以实现个人目的与价值为取向的个人主义思想。

2.2 环境因素的外在影响

教育(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与环境的关系问题一直存在环境决定论和环境无用论的长期争论。环境决定论认为,环境决定了人的思想的产生,环境的变化也必然引起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在批判环境无用论的同时,也批判了机械的环境决定论。马克思主义坚持人与环境、教育与环境关系的唯物辩证论,既承认环境的决定作用;更强调人对环境的能动作用。教育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各类环境因素对艺术类专业学生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家庭条件一般比较优越,在这些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子女大都自我意识过于强烈,自理能力较差,情感脆弱,依赖思想明显。一旦离开父母,进入学校,就明显表现出不适应,容易产生偏激情绪,表现为过于自信甚至自负。另外,受当今市场经济的冲击,社会上一些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受主义错位思潮对艺术类学生影响很大,一些学生自控能力较差,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不具有很好的审美和批判能力,经受不住社会的诱惑,一味的追求贪图享受,结果逾越校规校纪的底线,做出一些不符合大学生身份的出格事情,而将学业置之度外。

3 新时期艺术类专业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对策

3.1 充分发挥“两课”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本来就是理论性极强的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大,况且艺术类大学生一向重专业、轻理论,更不要说是思想教育方面的理论课了。针对这一特点,积极改变传统授课方式,使“两课”教育在充分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实际要求、兴趣爱好的基础上,把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学生实际的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用事实和道理直接回答他们关心的问题,从而提高艺术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3.2 积极发挥艺术专业的优势,打造全新的育人方式

发挥好专业的优势,积极开展特色与品牌活动并与专业教育密切结合的活动。用活动吸引学生,在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三自”能力,提高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做学问”的“三会”水平,全力打造特色活动与思想教育管理相结合的工作新局面。

3.2.1 开展与专业密切结合的特色与品牌活动,实现“渗透式”的教育管理

所谓渗透式教育,就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借助一定的载体,营造一定的氛围,引导受教育者去感受和体会。使他们在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发出教育者所倡导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使受教育者的思想品行在感染和陶冶中得到优化。渗透式教育是借助一定的载体,如环境、媒体、活动、文化、管理等等,把教育内容融于其中,通过它们传递教育信息,影响教育对象,来实现教育目的。这些载体成为架设于教育内容和教育目的之间的桥梁,是实现教育主体与客体之间双向交流的渠道。在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过程中,积极的发挥艺术专业的优势,逐步渗透思想教育管理内容,鼓励学生运用专业特长广泛的参与各种艺术大赛,如“全国广告设计大赛”、“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奖”、“德艺双馨”等一系列赛事。同时,积极发动艺术类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科技文化艺术节活动、双周音乐会、班级汇报演出、个人演唱会、个人独奏会及班级的作品展出等活动。鼓励学生运用专业特长进行独特的创意,激发其创作灵感,让学生从中能够感受到专业的魅力、收获的喜悦,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上投入更大的精力,使艺术专业学生的学风走上一条良性发展的轨道。

3.2.2 以“技能团队”为组织形式,拓宽“三自我”管理

这里的“技能团队”是指由若干学生组成一个共同体,该共同体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达到共同的目标。在思想教育管理过程中,可以紧密结合学生对专业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参加专业“技能团队”,广泛的参与学校的“创新、创业园”活动,同时安排相应的指导老师为学生进行指导,既有助于专业的深入学习和交流,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团队中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是协作和互相依赖。也就是说,每位团队成员在某种程度上都会依赖于其他成员的绩效。如果团队成员有了共同的目标以及相当强的互相依赖性,团队就能建立起必要的信任感和凝聚力。通过“技能团队”的组织形式可以拓宽、加深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并且能够提高学生的互相合作意识,可谓一举多得,并且可以达到思政教育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2.3 以社会实践为主渠道,提升“体验式”的思想教育管理

体验式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它强调的是教育者综合运用各种教育要素或教育资源,形成良好的教育背景与氛围,从而引导和激发学生采用联想、感受、体会、领悟、欣赏、品味等体验性方式,去获得对客观世界的深沉认识和自身素质的内在发展与完善。体验式教育不仅有助于学生内化教育要求,领悟学习活动的深沉本质,使学习内容在个体心灵深处留下深刻的痕迹,使身心素质的各个要素、“关节”受到更全面深刻的熏陶和影响,从而扭转以往教育追求显性价值、表面功能的倾向。结合艺术类专业的特点,在每年的暑期,积极的鼓励学生走向社会,尽量多地接触专业前沿。设计专业进入广告公司、喷绘公司、包装公司、装饰公司、报社、电台等单位进行实习考察,音乐、空乘等专业进入琴行、学校、艺术团体、旅游公司、酒店、航空公司等进行实习考察。通过专业社会实践活动很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对于他们将来就业和成才能够产生深远的影响。专业社会实践活动,是第一次真正从专业角度出发,与专业密切结合的实践活动,有助于让学生的思想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得到真正的体验和升华。

3.3 建立规范的规章制度,推行人性化管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针对艺术类学生散漫、随意等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并执行各类规章制度是十分必要的。此外,对艺术类学生的培养,既要依靠教育,又要依靠管理,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同时,在加强思想教育过程中要注重人性化管理,将“法治”与“德治”有机结合。“法治”就是靠制度管理,利用制度约束、规范学生的行为,并且要始终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坚持有规必依,违规必究,执规必严,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让学生信服;“德治”就是人性化管理,以人为本,依靠情感和人格魅力去感染、教育学生,它强调管理行为产生的原因和结果,能够最大限度地弥补和消除制度管理所带来的不足。在操作过程中,制度管理和人性化管理二者应紧密配合,相互补充、不可或缺。只有真正做到严爱有加,“法治”与“德治”并重,才能使艺术类专业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徐群祥.试论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J].苏州大学学报,2005,(10).

[2]白瑾.谈高等艺术院校学生管理工作[J].艺术探索,2003,(2).

[3]闵光辉.艺术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5,(1).

[4]陈立民.高校辅导员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5.

[5]李田贵,申文杰,张玉海.思想政治工作模式构建与应用[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5.

[6]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7]蔡红梅.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求索,2004,(5).

[8]王长恩.艺术类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状况解析[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5,(11).

[9]李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

美术类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分析 篇3

【关键词】美术类专业 大学生思想状况 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210-01

一、美术类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基本情况

以美术类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为论题,以高职院校的180名美术类学生为研究对象,其年龄分布在21-23岁之间,其中男生69人,女生111人。调查以问卷的方式来进行,分别从学习状态,学生自我评价,学生就业观,学生道德观等角度来开展,希望实现对于美术类学生思想状况的全面了解。调查问卷发放180份,回收168份,其统计数据有效。

二、美术类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结果分析

1.从学习状态的角度来看

对于学习状态进行考量,问卷内容涉及到选择美术类专业的原因,学习美术知识的最大动力,学习成绩的自我追求以及考勤情况。其中有超过60%的学生选择美术类专业,是出于个人兴趣;还有25%的人是从未来发展角度入手,剩下的学生多数是因为分数限制而被迫选择。在学习动力方面,有超过45%的学生认为专业学习可以实现自身的价值,有25%的学生认为满足父母的希望,有25%的学生认为可以找到好工作,剩下的原因都比较个性化。在学习成绩自我要求方面,有超过90%的学生都认为可以做到优秀,仅有10%的人觉得及格就行。从课堂考勤来看,75%的学生可以保证将逃课控制在偶尔的水平,剩下的学生没有逃课记录。

2.从学生自我评价的角度看

对于自我界定会反馈出学生的心理状况。此项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对于自己身心状况的评价:94%的学生认为自己身体状况水平界定在一般,剩下6%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身体状况不太满意;其二,对于个人形象的评价,有42%的学生认为处于满意的状态;有8%的学生对于自己形象不是很满意;剩下的50%学生对于自己形象的评价为一般;其三,在对于大学生活进行界定的时候,有超过40%的学生认为处于无聊、得过且过的生活状况,有50%的学生认为应该积极去规划,学习生活还是比较充实的。

3.从学生就业观的角度来看

在对于学生就业观进行考量的时候,主要是从就业地区考量,择业考量因素,就业初级阶段薪酬期望等三个方面来进行。从统计获取的数据信息来看,有47%的学生选择的就业地点在广州、深圳等一线大城市;剩下的学生会选择在自己的家乡或者学校所在地;在薪酬期望方面,有60%的学生认为,一开始从事对应职业的时候,其薪酬应该在3000以上。

4.从学生道德观的角度来看

对于学生道德观的情况进行考核的时候,其主要是从诚信看法,大学生具备优良品德的看法两个视角来探究。有43%的学生认为,诚信是和谐社会发展的基础,有35%的学生认为诚信应该是大学生具备的基本素质,剩下的学生认为诚信需要看情况来践行。

三、美术类大学生思想状况问题的解决对策

从对于美术类大学生思想状况问题进行分析过程中,我们看到当前美术类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存在很多问题。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学习目标定位比较高,但是实际学习状况不佳,并且存在逃课、课堂无心听讲的行为;其二,学生的道德标准存在偏差,在大学生道德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多数都停留在语言上,很少将其融入到自己的实践中去;其三,学生对于未来就业期望太高;其四,学生的自我评价中存在部分消极自卑的案例,这需要采取积极措施来改善和调整。

对于上述提及到的各种思想状况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来进行改善和调整:其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学习态度,并且依照其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实现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提升;其二,高度重视德育工作的开展,利用学校开展的各种校风学风建设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其中,使得学生自觉接受道德教育的熏陶;其三,关注职业规划课程的开展,让学生系统的去认识学习职业规划的知识,做好自身职业生涯规划;其四,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针对于部分美术类专科学生存在自卑或自负的问题,应该采取个别辅导的方式,帮助其营造良好的自我认识环境,制定健全有效的预警机制,保证一旦出现心理问题可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解决。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美术类大学生思想状况喜忧参半,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高度关注这些问题,积极以各种调查的方式来获取最为准确的数据信息,在此基础上保证采取对应的措施来改善和调整,由此使得美术类专科学生可以在更好的环境下度过大学生活。

参考文献:

[1]郝凤艳.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J].求知导刊,2015,22:22-23.

学生思想状况调查分析 篇4

中图分类号:G5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106(2007)06-041-03

2006年4月份,北师大物理系团委围绕“大学生团员意识及思想状况”对所有院系进行了抽样调查,发放问卷192份,收回有效问卷168份,经过统计整理,选取了部分有代表性的数据,进行了具体分析。

一、调查数据分析

(一)压力分析

调查显示,4成学生最感苦恼的问题就是就业压力。这一结果并不意外,社会上的生存竞争早已为校园所熟知,共青团的工作应该围绕大学生最关心的问题来开展,学生的成长成才确实还需要我们开展很多工作。

过半数的同学因学习问题而苦恼,这种苦恼又分成两个极端:其中一半是学习压力大,另一半则找不到学习动力,后者更引人关注。不少大学生奋力杀进大学后,丧失了人生目标和前进动力,缺乏对自己的规划,他们不了解社会需要什么,自己欠缺什么,到头来会虚度宝贵的大学时光,那么这也相应的造成了就业压力大的后果。

心理和社会上的压力也相应带来了一些功利主义思想和行为。47%的同学认为考试作弊可耻,自己从不作弊;46%的同学认为成绩与评奖、保研等相关,作弊可以理解;还有7%的同学认为作弊“没什么大不了的,我也干过”!作弊只是诚信缺失的表现之一。现今的大学校园里,逃课现象屡见不鲜,论文抄袭司空见惯,助学贷款只贷不还„„这些现象已经使社会对大学生群体产生了严重的信任危机!大学生被誉为“天之骄子”,他们不仅应当是“知识精英”,还应当是“道德楷模”,他们将来要承担比一般人更多的社会责任,因此这样的诚信状况与其中显现出来的荣辱观非常可怕。这不禁让我想起美国中情局对华《十条诫令》中的内容:“尽量用物质来引诱和败坏他们的青年,„„替他们制造对色情奔放的兴趣和机会,进而鼓励他们进行性的滥交。让他们不以肤浅、虚荣为羞耻。”“只要他们向往我们的衣、食、住、行、娱乐和教育的方式,就是成功的一半。”可见,大学生的荣辱观不仅涉及个人的荣辱成败,而且关系到民族的复兴和国家的强盛。

(二)团组织建设与团员意识

从调查来看,我们的团支部建设,无论是组织建构还是干部配备,都是比较完善的。但是从工作方法和工作效果来看都非常一般,这一点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和重视。同学们认为团支部应该主要在以下两方面加强工作:第一,从同学实际出发,多办有意义的活动;第二,在增强团员凝聚力、团员意识方面下功夫。这与我们日常的判断基本是一致的。

对团员意识的调查更加发人深省:

第一,大学生活中,6成以上同学的归属感主要来自于宿舍和班级,团组织的比例最低。这个结果表明:越紧密的团体越能够给人以归属感。尽管大学生参加的很多活动都是团组织主办的,但团组织却没有真正融入大学生的思想中去,并没有在他们的认同视野内。我们应该正视这个问题,并寻根究源。

第二,同学们认为团员意识的内容首要是履行义务,其次就是对团组织有认同感。尽管实际认同度不高,但同学们的认识都是非常到位的,这恰恰说明我们的工作没有到位。

目前共青团已有7000多万团员。广大团员对共青团的归属感和向心力,关系共青团组织的生命力和战斗力。配合我们党在全国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团组织也广泛开展了以先进性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团员意识教育,引导广大团员牢记自己是青年中的先进分子,增强他们作为共青团员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广大青年中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这种大规模的运动式的教育是必须的,但我们认为更不可或缺的则是渗透在我们青年团员学习生活中的日常教育。两种形式相互配合,效果才能最佳。其实,开展活动并不困难,操作性的事务居多。人是一个复杂体,观念的改变才是最难的。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对于加强团员意识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

(三)思想教育状况分析

思想教育比团员意识教育涵盖的范围更广。85%的同学认可思想教育对大学生的重要性,这对于思想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件很欣慰的事。同学们认为要开展有效的思想教育,最容易接受的形式就是“社会实践”,这也恰恰说明了受教育者对于脱节现状的一种无意识的“反抗”。因此,的确非常需要开发与创新喜闻乐见的思想教育形式,让思想教育渗透于所有的活动之中,而不是为教育而教育。

近7成的同学把思想教育的主要内容定位于道德观念。这说明我们的教育是有基础的,有必要的。胡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基本上涵盖了道德观念的内容。可见,现在大力提倡树立和践行“八荣八耻”,无论从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的角度来看都是很有必要的。

二、对“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再思考

对于上述众多现象,我们不能停留于此,而是必须找出现象的根源所在。我认为,很多问题都出在我们对“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概念的理解有偏差、误区。因此,厘清概念本身是一个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组织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在高校的党团思想政治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头等大事,是十分重要的教育目标和任务。

这个概念中需要注意的是,作为一种教育活动,它是一定的社会集团有目的地对人们施加的意识形态方面的影响,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它是思想教育与政治教育相互交叉、渗透、综合并融为一体的社会实践活动。

具体来讲,我们在概念的理解和教育的过程中曾存在着一些误区:

其一,以政治教育取代思想教育。在革命战争时期,出于客观的要求和主观的需要,政治教育的确是我们教育内容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这种教育敌我分明、立竿见影、鼓舞人心、克敌制胜。但在和平建设时期,在我国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奋斗目标的21世纪,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把握住时代特色和学生需求,以思想教育、德育为重,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当然,这绝不意味着我们就放松了意识形态的教育,相反的,政治教育仍是我们教育的一部分,意识形态教育要始终贯穿其中,而且要实现一种“无意识”的形式和目标。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仍一味的以政治教育取代思想教育,会让受教育者产生逆反心理,不但实现不了教育目标,而且适得其反。思想政治教育“万能论”和思想政治教育“无能论”都是错误的看法。

其二,以灌输取代教化。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上趋于采取较简单的方式方法,不是循序渐进的、引导性的、全方位渗透式的,而是突击的、强制的、缺乏有效载体的形式化的。这实质上是对“人”的简单化。在这个价值追求多元化的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不可能追求一刀切式的思想“大一统”,而是必须考虑人的个性,尊重人的差异,塑造人的灵魂。如果采取“驯服”而不是“教化”的思路,那么这种思想政治教育从一开始就注定是失败的。

三、关于如何有效提高“团员意识”教育的思考

调查显示,大学生们都非常肯定思想教育的重要性,为什么实施起来还是那么事倍功半呢?借鉴国外的有效做法,结合我们的实际,我们认为可以强化以下方法的运用,充分发挥各种潜性教育功能。潜性教育也称隐性教育,或叫无意识教育,它是相对课堂教育等显性教育而言的,实际上就是一种大教育观,强调充分运用社会环境和社会实践这个大课堂,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力。在实践中,我们感到以下作法效果比较好,可供参考。

第一,让隐蔽课程发挥潜移默化的影响。

师生关系、教师对教学所持的态度、学校提倡的精神、校内的舆论导向、校园的文化建设等都会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不亚于正式课程的影响。西方国家称之为“隐蔽课程”。以美国为例,他们一方面力求课堂学习与环境教育的目标一致,另一方面力求校园环境与社会环境一致。如此培养出来的学生既能从感情上认可和接受学校的教育思想,又能很好的适应社会,非常值得我们借鉴使用。

第二,灌输与渗透相结合,通过无意识教育增强效果。

无意识教育是指教育者按照预定的教育目标和内容,在教育者周围设置一定的生活环境和文化环境,引导受教育者去感受和体味,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教育。

反观我们周围,会发现高校开展的很多活动与思想教育经常是脱节的!校园文化活动搞得轰轰烈烈,却没有有意识地或有效地在其中渗透我们的教育思想。另一方面,真正的思想教育却成了单纯的说教灌输和简单的学习讨论,脱离了生动活泼的载体,一搞出来就显得刻板教条、形式化、政治色彩浓厚!劳民伤财、实效甚微是我们最不愿看到的,但现实中很多时候却正是此种情况。因此,寻找能够渗透教育思想的适当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在新生入学时,通过安排优秀大学生见面会、知名校友讲述校史和校园文化讲座等方式传播大学精神,逐渐把学校的优秀文化传统沉淀到学生的思想深处,让学生真正以校为荣、以校为家;学生毕业时,举行隆重的结业典礼和学位授予仪式,让学生怀着对母校的感激和眷恋之情步入社会„„无意识教育要求教育工作者从细节做起,善于发现与引导,这也就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引导大学生积极开展自我教育。

2004年8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对于我们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文件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其中指出:“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党团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实现大学生自我教育必须通过有效的方法。这一方法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有实用性、有实效性、有自律性、可操作性,另外还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从而达到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比如说,可以提倡大学生在大学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一定要做的事情,如读一本好书、做一件好事、帮一名同学、考一个资格证书、写一个调查报告、做一次自我批评、孝敬一回父母、做一次全面总结等等,让他们在实践中懂得爱与责任、付出与尊重。可以将这十个“一”的内容转换成大学生的操行评定体系、党员学生干部的评估体系。

学生思想状况调查方案及调查报告 篇5

为了对当前学生思想状况作出科学评价,我于2008年9—10月0802班学生思想状况进行了调查。希望通过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较准确地把握当前学生的思想脉搏,为深化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探索思想政治课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客观依据;为进一步加强学生德育工作,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养适应新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人才服务。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课题调查的具体目标为:

(1)探索学生在政治意识、人生价值观、道德观念、法律意识和心理素质方面的现状;

(2)探索当前学生的思想特点;

(3)探索当前学生思想状况的成因及加强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对策思路。根据以上目标,采用的调查方法主要是:

(1)问卷调查方法。通过学生问卷调查和教师问卷调查,比较系统地了解学生的思想现状。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方法。通过学生座谈会和个别学生典型事例调查,深入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及其成因。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政治、思想、道德、法纪、心理五个方面。

二、调查结果——学生思想现状及其特点分析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学生座谈结果显示,随着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当前学生思想状况的主流是好的,政治思想呈稳定上升趋势。

具体分析如下。

(一)学生思想现状分析

1.政治意识方面

调查显示,广大学生在基本政治观点和重大政治问题上的态度主流是好的。但他们认识上的矛盾和问题仍不可低估。从学生问卷调查数据看,学生对坚持党的领导、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的认同度高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度,对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出现前后不一致的情况。如在学生问卷中,当单项选择问

到是否相信中国要富强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时,持肯定态度的占68.12%,但在同一张问卷中,当以多项选择再次问对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看法时,持肯定态度的占54.2%,有29.6%的学生认为不管实行什么制度,只要国家富强起来就行,11.8%的学生表示这个问题说不清。这说明他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还存在不少困惑。

2.人生价值观方面

调查表明,当前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总体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89.19%的学生认为青年学生应有崇高的社会理想,在人生最重要的七项追求目标中(包括知识、金钱、荣誉、感情、健康、理想、其它),选理想的居第一位,占32.58%,认为应把金钱作为人生最重要目标的只占6.4%;79.81%的学生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仍需大力提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82.04%的学生赞成开展学生志愿为社会服务的活动。

调查显示,学生的劳动观念比较淡薄。有18.07%的学生否认劳动最光荣,只有18.87%的人对劳动是否光荣回答不知道,两者相加达36.94%。学生对劳动在认识上的这种偏差也反映在职业选择上。在被调查的1885人中,仅有10人选择产业工人作为自己的职业理想,占0.53%,选择农民的只有17人,占0.91%。调查中,教师对一部分学生不热爱劳动、轻视体力劳动乃至害怕、逃避艰苦劳动,贪图轻松、舒适生活的倾向普遍表示担忧。

3.道德观念方面

道德观念涉及面很广。其内涵在相当程度上与人生价值观是交叉的。本次调查立足于对一个社会主义公民处世为人、立身行事的基本要求,考察学生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水准。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中良好的道德品质主要表现在热心公益、遵守纪律、拾金不昧、诚实守信等方面。如问“当你看到慈善组织为扶贫帮困筹款时,你最可能的做法”时,选择“慷慨解囊”的达71.2%;问是否愿意“在公共汽车上为老、弱、病、残者让座”时,表示愿意和比较愿意的占63.28%;问对待随地吐痰的看法时,71.38%的人认为不可取。

4.心理品质方面

在被调查的学生中,表示对自己的前途有信心的达81.79%,显示绝大多数学

生乐观豁达的良好心态。说明学生意志力正在增强,已能按照自己既定的目标来支配自己的行动。在情感发展方面,也显示出深沉、宽容的良好心态。如问及在与同学发生矛盾时,能否设法主动消除矛盾,持肯定回答的占到68.45%。

(二)当前学生的思想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高中学生的思想呈现出与以往各个时期的中学生明显不同的特点。概括起来,当前学生的思想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与改革开放相适应的现代意识显著增强

调查表明,当代高中学生关心祖国的命运和前途,思想活跃,勇于探索,较之以往的高中生,具有更强的现代意识,包括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放意识。

在自立意识方面,主要表现为“崇尚自我、发展个性”倾向,集体生活中强烈的参与欲和自我表现欲以及人际关系中突出的自主、自立、自理要求等。他们感到自己已经长大成人,总想摆脱对家长、老师的依赖,希望得到家长、老师和社会的理解与尊重。在竞争观念方面,他们很愿意接受诸如市场选择、成功机遇这些概念,要求公平竞争,对竞争跃跃欲试。

2.思想发展存在明显的不协调性和不平衡性

调查显示,当代学生思想的主流是好的,但其思想发展存在明显的不协调性和不平衡性。

思想发展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认识水平与行为表现的不协调。从学生问卷调查结果看,学生对大部分问项的正确观点的认同率都相当高。如前所述,政治方面他们拥护四项基本原则,思想方面认为应提倡勤俭节约,道德方面愿意在公共汽车上让座,在遵纪守法方面表示应遵守各种法规,包括见绿灯亮时再过马路等等。这些统计结果与教师座谈反映以及我们日常所看到的情况是有差距的。

(2)理论认识与能力发展的不协调。高中学生经过多年的学习积累,特别是思想政治课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和社会科学常识的传授,已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但运用学到的理论观点去观察、分析和说明现实问题的能力差距还比较大。对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显示,有的同学对同一类问题甚至同一个问题,有时看法截然不同,出现前后矛盾的情况。

(3)竞争意识与心理发展的不协调。如前所述,当代高中学生竞争意识明显增强,他们有进取心,喜欢发表独立见解,遇事爱争个高低。无论是上课、讨论还是集体活动,都爱表现自我。但他们对竞争中的困难与可能出现的挫折缺乏心理准备和心理承受能力。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当前学生思想状况成因分析和对策建议

(一)当前学生思想状况成因分析

当前学生的思想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消极面,不可忽视。根据我们对其形成原因的初步研究,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因素。

1.时代因素——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和暂时困难同时并存

这一代中学生步入中学的时候,正是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的时期。这一时期,我们党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改革开放迈出了重大步伐,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大为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提高。就上海而言,90年代的前五年,随着浦东开发开放,社会经济飞跃发展,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建设成就举世瞩目。

2010年寒假学生思想状况调查 篇6

大学生在面对众多的的社会新闻事件时,他们的想法是怎样的呢?他们又是持何种态度呢?

一.北京奥运

2010年1月21日是北京奥运倒计时200天的日子,与大多数的同学一样,吴璇,这位来自计科1班的同学在火车上迎来这一天的太阳。在问及对于奥运有何感想,寒假准备工作又做得怎样时,这位2010年bob的赛时实习生说,北京奥运是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的最好时机,大学生一定要展现出最风采的一面。他不仅这样说了,也这样做了。在放假的第一天就到西单图书大厦买了练习英语口语的资料,在寒假的每一天他都有坚持学习这些资料。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算临时抱佛脚也要替自己替学校争脸,在面对外国人时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事实上,在06计科像他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有的专门去上新东方的口语班,有的去了解相关赛事的比赛规则,一腔热情都投注于奥运之中。

2010年1月28日水立方的竣工以及伴随着一系列奥运比赛场地的完工,让大家的心逐渐的变得踏实起来,而大学生则是在兴奋又紧张的心情下,等待着。

二.南方雪灾

2010年1月23日,06计科2班的谷旋坐上了从北京前往长沙的火车,临行的时候,北京的天空突然下起了细细的小雪,他的心情也随之也变得明朗起来,像大多数的南方人一样,对雪总是充满了欣喜。然而他不知,在他的家乡,甚至在整个中国的南方,一场五十年难遇的雪灾已经开始爆发……

湖南 1月12日以来,湖南省大部分地区出现了长达10余天的雨雪、低温天气,1359.5万人次受灾,被大雪围困30.7万人;因灾倒塌房屋1.1万间,死亡大牲畜3.3万头。

湖北 1月11日以来,湖北先后发生2次大到暴雪过程。持续雨雪低温天气使全省810万人受灾;转移群众7.64万人。大雪一下,武汉农产品市场一片“涨”声:一市民介绍说:“月初每斤小白菜的价格只有1元多,到本周二涨到每斤3.5元。”

贵州全省500千伏“日”字形环网被完全破坏,全省最多时有18个县完全停电。贵州省24日宣布全省进入大面积二级停电事件应急状态。12日以来,贵州省滞留在各条公路上的司乘人员一度多达10余万人……相关的报道在各大媒体上占据了各个头条版面。

在回到家乡以后,谷旋不得不面对连续十几天的停水停电,不得不面对潮湿冷酷的天气,不得不面对瘫痪的交通……“每天我们都要到一楼去提水,水是当地的消防车送来的,蜡烛最高的卖到六元一支,大蒜苗20元一斤,晚上很早睡觉,基本上回到了非工业社会。”在问及当地政府有何措施时,他说,大家基本上感受不到什么政府的有力措施,物价还是飞涨,没有给出有电有水的确切时间,也没有政府官员进入社区调查情况,与各种媒体上报道的很不一样,媒体都是在报道一些英雄事迹……

今年的春运,广州火车站最高峰滞留了60万的旅客,广东省政府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措施去缓解压力,但是悲剧仍然发生了,是措施不当还是已经是最好的结果?家在广东的林志才,说出了他的想法,这就是广东火车站的错!对于广州火车站及广州政府人员说的早就预感到悲剧将发生,最后的结果还是在可容忍之内,他感到十分愤怒,既然预感到了,为何采取措施的力度和速度这么慢,纵然人数之流的人很多,那么难道没有紧急情况的处理机制呢?广州政府提出让大家留在广州过年固然是很好的,可是铁道部确下令尽一切努力让民工回家过年,于是很多的民工纷纷又赶回车站,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难道这么差?

可见,林志才对政府在广州火车站滞留旅客事件非常不满,当然大学生在面对一些事情时总是要偏激一些,不管怎样,万里神州,千里白雪的场景已经过去,衷心的希望政府能通过此次雪灾吸取教训,更好服务人民。

三.科索沃独立

2010年2月17日,科索沃总理塔奇宣布科索沃从塞尔维亚独立,科议会以多数表决通过从塞尔维亚独立议案,索沃又成了美欧俄三方的角逐场。计科三班的孙鑫平时非常关注各种政治事件,对于此次的科索沃独立,他说,这对中国来说不是一件好事,中国政府应该表示强烈的反对,应该对塞尔维亚政府伸出支持之手。原因在于,我们自家还有一个台湾问题,科索沃的独立很可能助长了台湾分裂力的嚣张气焰。事实上正是如此,xx分子在网上叫嚣科索沃独立了,台湾也应该独立!所以,政府应该呼吁时间双方像处理香港一样解决分歧。对于所有的中国人来说,科索沃三个字是个伤痛,1999年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美国战机轰炸,成为了中国人心中无法抹去的伤痕。因此此次对于事件,大多数人是持反对意见的。

四. 寒假学习和社会实践以及新学期学习和就业规划

学生思想状况调查分析 篇7

一大学新生思想现状

笔者对黑龙江省某高校的大一新生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专业涵盖了文科、理科和工科;学生生源涵盖了农村和城镇;共发放问卷1800 份, 回收有效问卷1745 份, 回收率约97%。问卷分为4 个部分, 25 个问题, 涉及思想政治状况、学习生活状况、情感交往情况等方面, 对各专业新生的思想状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分析。

(一) 思想政治信仰状况

第一, 对于“两课”及政治理论学习活动的态度。1998 年6月, 中宣部、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将“两课”的重要意义及课程体系设置进行了进一步地说明。高等学校也对“两课”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有了更高地认识。“两课”具有引导大学生政治方向和人生目标的重要作用。鉴于此, 针对新生对于“两课”的学习态度进行了调研。被调查的学生中, 对“两课”的学习态度, 有66%的学生认为很有必要学习, 25%的学生认为无所谓, 9%的学生认为学习“两课”没有用。对学校开展的政治理论学习 (如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政策、形势报告、党课、团课教育等) 活动, 有43%的同学持有很积极地态度。调查表明, 大多数新生能够认识到“两课”及政治理论学习活动的重要意义, 但是仍有为数不少的学生认为学习“两课”及参加政治理论学习活动的意义不大, 因此,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务艰巨。

第二,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取向方面。高校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栋梁, 大学生能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国家和整个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在调查中发现, 有88%的学生认为目前大多数大学生的思想追求是利己主义, 仅有12%的同学选择了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 可见, 利己主义、功利主义在学生心目中占据一定地位。

第三, 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和态度方面。调查表明, 有65%的同学想在大学期间努力加入中国共产党, 显示了在入党问题上, 大学生具有高度的热情和积极性。但是在入党动机方面, 82%的大学生是为了毕业找个好工作, 也表明大部分学生的入党动机还需端正。

(二) 学习、生活状况

第一, 学习态度。大学生在大学入学之前的学习基本上是应试教育和在老师、家长严格管教下的“填鸭式”学习。应了解大学新生的学习态度是否端正, 以便在大学四年的学习过程中加以引导。调查表明, 有61%的同学上大学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能力而不是混文凭。对于大学期间考试作弊的态度, 有52%的同学认为大学生考试作弊可以理解, 学校可从轻处罚。

第二, 专业情绪方面。大学新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被调剂到目前所学专业的, 难免会有专业不如意的情绪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因此, 了解学生的专业情绪对于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十分重要。调查中发现, 有43%的同学对现有专业不满意, 有改专业的想法。

第三, 影响学习的因素。大学生活是以群体活动为主的, 因此, 每一名同学的学习情况也受到身边各种因素的影响。调查表明, 64%的同学对班内学习气氛满意。59%的同学经常上网, 69%的同学认为上网对自己学习帮助很大。在问及自己进入大学之后对自己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最有影响力的人是谁时, 有62%的新生选择了高年级学长, 26%的学生选择了父母, 12%的学生选择了辅导员及其他老师。

第四, 业余时间安排。进入大学后, 新生对业余时间的安排是否合理, 决定了一名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发展状况。调查表明, 42%的同学空余时间大部分在自习室和图书馆度过;72%的同学课外娱乐方式是读书、看报、听音乐;12%的同学选择体育锻炼;48%的同学最希望在大学生活中拥有良好的社会活动能力。

(三) 情感交往情况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 比较敏感, 依赖性比较强。一方面对异性有着情感需求, 另一方面对自己在群体中的归属感也有着强烈的需求。在调查中发现, 50%的同学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最想和从前的同学和朋友说, 25%的同学选择了父母, 16%的同学选择向现在身边的同学和朋友倾述, 仅有9%的同学选择了向辅导员倾诉。在对待恋爱的认识和态度上, 有50%的同学认为大学生心理、生理已经完全成熟, 可以谈恋爱;对大学生情侣间过分交往动作所持态度, 74%的同学选择了无所谓, 可以视而不见。

二大学新生思想状况分析

第一, 许多新生认为自己现在与入学前相比思想观念发生了较大变化, 自立能力明显增强, 学会了与人交往, 逐渐消除了孤独感, 逐渐适应了大学的学习方法等。他们普遍认为学校、学院开展的新生入学教育和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从严管理要求等对其成长影响很大。然而和家长、老师的教育相比, 新生们更愿意相信学长们传授的经验和教训。

第二, 对待友情和爱情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恋爱观比较开放, 但认识水平还有待提高。新生心理素质脆弱, 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绝大多数新生表现出对人际关系的适应障碍, 他们希望生活在一个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的氛围中, 在集体中愉快地生活。新生们为急于结交新伙伴, 常以哥们义气、互惠互利来加深友情, 功利意识突出, 这样建立起的人际关系和群体对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将会造成一定的障碍。

第三, 参加社团、集体活动的积极性过高。校园活动丰富多彩, 许多大一学生刚从高中跨进大学校门时, 看到众多社团的招新后不加选择地参加进来, 有的多达三、四个。这样一来, 学生的精力、心思较少在学习上, 甚至影响了学习成绩。因此, 应该让学生树立好好学习的意识, 引导学生处理好学习和工作的关系。

三对策探讨

(一) 加强新生入学教育

进入大学的第一年, 对大学生来说是非常关键的, 因此为了帮助新生尽快地适应崭新的大学生活, 开展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新生入学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例如, 对于在调查中反映的学生专业情绪问题, 专业教师和学生辅导员应该共同努力帮助学生了解并热爱自己的专业。专业教师可以采用开设新生专业导论相关课程、召开新生专业座谈会等方式;而辅导员老师可以通过个别谈心谈话、团体辅导等方式对新生进行适应性教育。

近些年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 微信和QQ等即时通讯工具很受大学生的喜爱。学校应充分利用新媒体工具解决新生适应性问题。如建立专门为新生入学服务的迎新生网站、官方微信平台、QQ群等, 以这种青年学生更易接受的方式进行新生入学教育。

(二) 典型示范性教育———同辈间的正面影响

在调查中发现, 对于与家长、老师沟通相比, 新生们更相信优秀的学长的经验。因此, 可以得到启示:应运用并创新典型教育来引导大一新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优秀学生的感召和影响下充分利用自己大学时光成长为优秀的人才。例如举办不同主题的优秀学生先进事迹报告会, 可以起到很好的正面引导作用。

通过对大学生先进典型的认同、暗示和模仿可以让新同学自觉地规范自身的行为, 逐渐地形成大学生应有的思想道德和行为方式。高年级学生的典型性示范教育的形式可以把抽象、古板的说理教育变成生动而形象的现实性教育, 来引发大一新生思想情感上的共鸣, 有助于新生对优秀学长的先进典型事迹进行思考、模仿及学习。

(三) 提高学生对“两课”教育的认可度

目前各高校普遍存在着“两课”课堂上学生迟到、旷课的现象, 反映了大学生对“两课”教育的认可度不高。虽然在调查中发现学生的确存在不重视“两课”学习的不良思想, 但是我们还应该从“两课”的教学自身寻找原因, 找寻让学生热爱这门课的途径。

对学生的调查中, 普遍发现两课教学中存在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的情况。在很多国内外高水平大学, 担任“两课”教学的教师往往人生阅历丰富、个人魅力强、知识渊博, 自然教学效果也好。因此, 加强“两课”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好举大学生身边发生的例子, 或能引起学生强烈反响和思考的例子。在教学形式上, 应当丰富多样, 调动学生的情绪, 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 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尽量引导学生们通过独立思考, 在课堂上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 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营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 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马改艳.对高校“两课”教育困境的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3 (11) .

[2]李海波.运用典型示范教育方法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J].教书育人 (高教论坛) , 2013 (9) .

[3]唐羚, 邹晔.加拿大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研究与启示[J].教育探索, 2015, 283 (1) .

维西县中学生思想状况调查及对策 篇8

1?郾学生家庭经济的落后性相对于教育投入回报低(毕业后就业难),导致厌学思想在部分学生和家长中不断滋生。截至2007年,迪庆州农民人均年收入1 900元,其中维西县农民人均年收入1 690元,位居全省最低水平行列。然而,就教育成本而言,抛开小学、中学不算,一个中专生从入学到毕业要投入2~3万元,一个大学生则要投入3~6万元,教育成本的高昂与农民收入的反差实在太大。学生在校的思想和行为表现是跟他们的学习动机紧密联系的,学生的学习动机又往往跟他们对毕业后出路的看法结合在一起。过去,学生的学习动机比较单纯,就是为了升级、升学,而现在,由于“出路难”而导致学习动机和学习积极性的减退。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一种不可忽视的苗头,那就是无心学习,得过且过混日子的现象从州级中学到县级中学再到乡村中学呈现越来越强的趋势。

2?郾各少数民族学生因语言、地域、经济生活、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等差异呈现多样的民族心理特征。例如傈僳族学生普遍性格内向,善饮酒;藏族学生讲义气,守信用,十分尊重老师;纳西族学生比较聪明也比较调皮,管理难度较大;彝族学生相当团结,能言善辩等等。

3?郾学习压力较大,竞争意识强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成为社会的共识,但家长和学生都明白中考、高考指挥棒的重要性,尽管有的学校切实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但面对中、高考学生又不得不“应付”。“减负”对中学生来说,真是“想说爱你不容易”。学习压力大,竞争激烈,学生的心理压力也相当大,但也造就了学生良好的竞争意识。

4?郾重智轻德。与思想道德素质相比,学生更重视科学文化知识与技能的提高。德育过程是在社会交往中接受多方面影响和教育的过程,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不能让学生进入校门后,只知道啃书本,游题海,而无暇顾及其他活动,尤其是道德情操的培养。调查表明,望子成龙的父母热衷于电脑、绘画、弹琴、书法、唱歌等。有兴趣的是分数,选校选班、追求重点,而很少过问学生的思想状况。目前中学生绝大部分精力用于应付繁重的作业与五花八门的特长培训。有些学校的领导、老师也承认:学校很少根据学生的年龄、知识、能力、具体情况开展喜闻乐见的德育活动。即使迫不得已开展一些德育活动,也是为了应付上级的要求。

5?郾知识见闻增多,眼界有所开阔,辨别是非能力尚弱,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抵消着学校的正面教育。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发展,大众传播工具发展很快,尤其是电视的普及率提高,上网已成平常事。中学生获取信息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得到拓展和延伸,获取知识信息已不仅仅限于课堂、书本,他们更多地从社会中得到与其年龄相去甚远的社会问题,如金钱问题、权力问题、婚姻问题、就业问题、党风问题等。由于中学生的知识经验较少,分辨能力、理解能力和自控能力较弱,他们往往以兼收并蓄的方式去模仿或追求,很容易陷入迷惘和彷徨,难以分辨真善美、假恶丑。可以说,中学生信息量的扩大是喜忧参半,喜的是他们的知识见闻增多,眼界有所开阔;忧的是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抵消着学校的正面教育。

6?郾农村孩子与城镇孩子在劳动观念、习惯上有较大差异。在劳动方面,农村孩子比城镇孩子的表现要好得多,他们喜欢社会公益劳动和校内劳动,但最不喜欢家务劳动。原因是他们走出校门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较少,对社会劳动感到新奇、热心,认为社会公益劳动、校内劳动比家务劳动意义重大。

7?郾在心理健康方面,绝大多数中学生的心理是健康的、向上的,但同时也存在心理脆弱、承受挫折能力差的问题。来自于高寒山区、半山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到县城或乡镇读书后,面对县城或乡镇与山区在生活条件、经济文化、观念等方面的极大反差,他们与其他同学相比较,无论是生活条件,还是学习条件都不如人,越比越自卑,越比越焦虑。恶劣的自然环境,落后的经济,是造成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

针对上述思想状况,笔者提出如下对策:

1?郾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找出德育目标要求与身心发展之间的交汇点。《南京市中学生思想品德评价细则》就是一个很好的参照:中学生思想品德评价指标是结合中学生的成长规律制定的,并将各年级德育目标分为两级:一级指标为政治思想品质、道德和心理品质3个部分;二级指标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等12项,每项二级指标又以认知、态度及行为和能力3个方面为评价内容,计36条,使目标体系具有完整性、可测性。因此,笔者认为中学生思想品德评价指标体系,应结合从初一至高三学生的年龄特点、生理心理特点,遵循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的原则,逐层对学生品德提出评价要求,分年级实施。

2?郾遵循德育工作自身的规律。德育工作是有规律可循的,德育工作本身也有层次性。具体可分为理想层次、原则层次和规则层次。理想层次着眼于从较高的理想状态对中学德育定位,它代表中学德育的发展方向,是社会对中学德育实施行为的最高要求;原则层次着眼于从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角度对中学德育进行定位,它既表达了现实社会对中学德育实施行为的基本要求,同时又考虑到我国中学德育工作的现实水平以及如何向更高层次迈进;规则层次则体现了对中学德育工作的底线要求。这3个层次反映了德育是一个从低到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也就是说德育工作要从最基本的抓起,逐步提高;教育内容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行为能力;要把握不同教育过程发展的“度”:低了,不足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高了,做不到,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3?郾加强民族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教育,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坚决反对民族歧视、搞分裂,要是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的统一。民族地区教育工作者千万不能忽视危害民族团结的潜在因素和国内极少数分裂分子以及国际反华势力的活动,不能有违背党的民族政策和伤害民族感情的言行发生。这就需要我们结合中学生年龄特点,寓教育于各种生动活泼的活动之中,如唱民族团结的歌曲,跳民族团结的舞蹈,讲民族团结的故事,做民族团结的好事。

4?郾加强学校德育工作队伍建设、思想政治课建设,把德育渗透于各学科教学,渗透于班主任工作和团队工作之中。

5?郾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优化德育工作载体,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每个月可以确立一个主题,围绕主题开展系列教育活动。笔者所在学校结合各种纪念日,一年之中确定8个主题教育活动。如3月,以“学雷锋做好事,讲礼貌、创新风”为主题;4月,以“悼念先烈,珍惜时光,报效祖国”为主题。此外,根据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积极开展有益于中学生健康成长的科技、文艺、体育等校园活动;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影视作品;参观爱国主义、法制教育基地;聘请司法局等单位领导担任法制副校长,举行法制讲座;建立团校,开展党团知识讲座;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军事训练、社区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活动中汲取有益知识。

6?郾处理好社会环境与德育的关系,教育学生分辨善恶美丑,提高自身“免疫力”。常有德育工作者抱怨:现在的社会环境太差,德育工作辛辛苦苦,却抵挡不住社会的消极影响,过去是“6+1=0”,即学校教育6天,社会影响1天,就把学校教育抵消了,现在是“5+2=负数”。那么,应怎样看待社会环境,德育工作是不是就无能为力了?我们认为,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是客观存在的,香港是资本主义制度,香港社会的消极因素比内地多,是不是香港的青少年就学坏了呢?答案是否定的。这给予我们启示:一是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社会,教育学生分辨善恶美丑,学会选择、学会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二是要帮助学生形成自尊自爱的健康心理品质,用自尊自爱约束自己的行为。

作者单位

云南省迪庆州维西县第二中学

上一篇:小学二年级语文《看雪》教案下一篇:餐饮部员工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