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精选8篇)
于注册
内容摘要: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课外延伸,要让小学生有广泛的阅读,积累更加丰富的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以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样,阅读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阅读指导兴趣评价习惯
古人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之说。杜甫也曾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足见广泛阅读的益处。而今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阅读教学,尤其是课外阅读,受到空前的重视。《课标》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博览群书,以开拓视野,不断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呢?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下面我就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我对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几点做法:
一、激发兴趣、促成阅读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真正爱上阅读。因此,我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身心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
1.巧设悬念,诱导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主动积极地遨游书海,采珠拾贝呢?
为了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我经常向他们推荐书目。有声有色的诗文朗诵,惟妙惟肖的精彩片段,生动有趣的作品梗概,每每讲到精彩之处又以一个蜻蜓点水,湖光掠影,浅尝辄止。孩子们听后往往是心驰神往,如饥似渴,究底不能而又欲速不达,真是一石溅起千层浪,要想知道详情,必须到书本里寻根究底。
2.榜样激励,引领阅读
首先,小学生的心目中,老师是神圣的,他们想知道老师更多的事情,会刻意模仿老师的行为。利用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我经常寻找时机和学生谈自己上小学时是如何热爱读书的,而且只要有空闲时间,我总会手不释卷,给学生一种强烈而绝对肯定的心理暗示:“阅读非常有趣。”我经常利用午休时间向学生诉说自己最近又读了哪些书,从中收获和体会到了什么,用自己的亲身体验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
读欲望,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
其次,我在班级里还定期举行阅读小明星的评选活动,并开设“明星讲坛”,让“阅读小明星”介绍自己阅读的书本及收获。时间长了,同学们有阅读到同一本书籍的情况,于是,我就相机让两人合作介绍,互相补充,或者介绍同一本书的同学进行PK,让小听众们评评谁的介绍精彩,谁的体会深刻。有时,我还对“阅读小明星”的“明星讲坛”事先进行干预,安排介绍同类或是同系列书籍的同学“同坛开讲”,以让学生对同系列的书籍有一个整体印象。这样一来,这些“阅读小明星”们都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领军人物,这些孩子的成功激发着其他学生的阅读信心,班级形成了你争我敢的阅读氛围。
3.结合课文,拓展阅读
在学习课文时,有意识地拓展视野,使学生学完课文有“意犹未尽”之感,产生课外阅读的愿望。如在教授《普罗米修斯盗火》时,布置学生阅读《希腊神话故事》中与课文相关的章节;学完《一路花香》后,向学生推荐《中外寓言故事》学了《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彭德怀与他的大黑骡子》,引导学生到抗日战争中去了解更多的英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寻找自己的学习榜样„„学生通过课文学习,久而久之也自觉地对课外读物产生浓厚的兴趣。
4、开展活动,提升阅读
教学中,我还经常组织一些读书竞赛活动,如:一分钟成语接龙赛,寓言故事大赛,读书笔记展评会,阅读手抄报评比等。通过这些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学生更有了一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冲动,阅读心理也从有意识的课外阅读转向无意识的课外阅读,又继续转向下意识的课外阅读,阅读视野逐渐从单一种类到了兼收并蓄,班级里再次掀起了课外阅读的新高潮。
二、教给方法、高效阅读
“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因此,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尤其重要。在学生课外阅读过程中,我注意指导学生做到以下两点:
1.摘录批注,注重积累。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读与思共,思与读随。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总之,读书要做到“手脑并用”
阅读才将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2.不同体裁,不同读法
指导他们读短篇文章时,不同体裁的要有不同读法:读童话、寓言时,要侧重抓住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语言特点;读诗歌,则要重点体会诗歌中的优美情境,读出像音乐一样美妙的声音来;读科技读物,要注意其应用价值和一些数据理论等。
总之,阅读的书籍不同,而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一样;阅读的目的不同,阅读的方法也不同。我们应该注重教会学生根据个人不同的阅读习惯,阅读目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灵活使用。
3.既有精读,又有略读
精读法,就是对文章逐字逐句精思熟读的方法。元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也就是说在遇到经典文章的时候,在反复的朗读之后,要对所读文章认真体会,以理解所读的内容,并领悟其中道理,学习体会作者是如何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而略读法就是对所读的文章快速浏览,以了解其大致内容。这种方法尤其适合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时候用,既可以省下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又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取最有价值的信息。只有把精读和略读有机的结合起来,才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自己最需要的知识。
三、评价激励,养成习惯
学生的阅读世界是无限的。每个学生都有交流阅读成果和展示独特发现的需要。为了能更加充分地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我努力成为学生阅读的“知心人”,创设激励性的环境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我注重了利用学生园地、班级板报等阵地,为学生搭建交流平台;其次,通过开展阅读竞赛、读书笔记展览、读书经验交流会、读书心得体会选编展和评比课外阅读积极分子及优秀课外阅读小组等活动,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以便使他们进一步增强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从而促进其语文素养的提高。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
一、要求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七至九年级学生的阅读提出了要求:学生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 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
二、现状
(一) 中国现在的孩子一是没有好书可读, 二是没有时间读书
对此, 笔者在校内做过一个简单的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 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大致有四类:很少看书的占41%, 看文学名著的占7%, 看言情小说的占28%, 看生活类杂志的占24%。
(二) 学生语文素养低, 语言表达能力差
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 大部分学生不能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缺少对语言的鉴别能力和欣赏能力, 缺乏写作的兴趣。
(三) 学校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要求和指导流于形式
目前的语文教材都有名著导读内容, 各类考试也都加大了名著考查的分值。但是, 这也体现了应试教育的弊端。教师重在指导学生掌握主要的人物、情节等考试内容, 学生对名著的了解只是阅读缩写版的课文或者是从电视剧中了解, 并没有真正去研读名著, 这种快餐式的阅读已经成为普遍现象。虽然有部分教师会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 但学生无非是摘抄几个好词、好句应付了事。在这种情况下, 许多学生看似读书不少, 但真正从书籍中得益的却微乎其微。
三、措施
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课外读物实际上有双重效果, 除了得到各种新的收获外, 还可以养成自己学习的习惯。”所以, 指导学生阅读, 让学生爱上课外阅读, 这不仅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而且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也是十分有帮助的。
我采取的是如下的方式。
(一) 开展读书活动, 推进课外阅读
1.举办朗读比赛、故事会。
七年级的时候, 教师可以先引导和示范活动内容, 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八九年级时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组织、参与活动了。
2.开展有效的读书竞赛和读书征文评比活动。
我校办有校刊《青春潮》和“新绿”文学社, 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自己的作品能够发表, 这对学生无疑是一种莫大的鼓励, 将使学生产生成就感, 提高学习兴趣。
3.让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书籍, 或推荐好书给其他同学阅读。
因为是同学间的互相推荐, 他们对文学作品就会比较容易接受, 会不断地创造条件去广泛地读, 大量地读。
(二) 营造阅读氛围, 促进课外阅读
我校是一所农村全寄宿制学校, 94%的学生都来自周边村屯。农村孩子的个性和家长素质的影响, 使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因此, 在农村语文教学中, 如果教师能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在校内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就可以让农村的孩子走出课堂, 走进阅读, 开阔视野。
(三) 确定阅读时间, 保证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必须保证阅读的时间, 要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好习惯。我规定每周五的第六节课为阅读课, 每月末抽一节课作为阅读交流课, 学生每个假期要读一本书, 每读一本书, 一定要认真读完, 并动笔摘录, 做好读书笔记, 写好读书心得。我特别向学生推荐了金圣叹点评的《水浒传》, 其幽默风趣的点评, 在学生大笑的同时也激发了他们阅读原文的兴趣。我还鼓励学生拿起笔, 自己对作品进行批注, 这样, 阅读的深度就有了, 也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
(四) 交换阅读资源, 人人参与阅读
农村的孩子很少买书, 有的不外乎是一两本作文选, 学生家里订阅报纸杂志的没有一个, 家庭阅读资源很少, 学生回到家只有看电视, 父母忙于生计, 也没有能力指导他们阅读。我征求学生意见后, 要求每个学生每学年拿出一点儿压岁钱来购买一本书, 书籍类别由学生自己决定, 但最好不要重复。这样, 一个班有五十个学生, 就有五十本书, 每个学生每年读五十本书, 这是怎样的一种资源和优势啊!而且“书非借不能读也”, 这样一种心理的影响, 学生对阅读也就更主动、更自觉了。
一、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是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努力探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下面是值得借鉴的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1.推荐优秀读物,介绍主要内容
例如,教完《孔明借箭》后,学生对孔明的神机妙算深感佩服,于是我趁机介绍《三国演义》中的“桃园三结义”和“三顾茅庐”,并提出:“你们还知道哪些三国故事呢?”一石激起千层浪,班里喜爱课外阅读的学生纷纷给出了答案:“空城计”“三英战吕布”“七擒孟获”等。全班学生的阅读兴致大增,达到了良好的引导效果。
2.以教师的阅读感受,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从我自身的教学实践表明,教师介绍自己的阅读经历,讲述自己的阅读感受,最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例如,我讲述了自己初中时期阅读了《海底两万里》,至今仍印象深刻,书中一一介绍了无穷大海中的各种鱼类、植物,以及地中海下的神奇隧道等。结果,学生去图书馆借阅书籍时,争着要借《海底两万里》。
3.利用名人效应,引导学生进入阅读殿堂
我找来一些名人撰写的关于读书经历的文章,推荐给学生,利用名人效应,引导学生爱上读书。例如,我读到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为一套名著作的前言,马上推荐给学生,让学生感受一个教育家的阅读经历,激起学生对阅读这个美好天地的向往。
4.提供优秀的阅读平台,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
如果没有优秀的适合学生的读物为载体,学生是不可能喜欢上阅读的,所以,教师要努力创造这个优秀的阅读平台。
前年我到一个较偏僻的农村小学支教,我积极地在班级里开展读书活动,并且根据每个学生特点,为他们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全班学生阅读的热情空前高涨。有一个男生在作文里写道:“以前我很讨厌读书,可是当我读了从图书馆借来的《十万个为什么》之后,我发现原来书里有这么多有趣的内容,从此我爱读书了。”
二、引导学生选择经典书籍阅读
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说过:“如果我建议,我建议去读经典,经典都是经过历史检验的,充满前人的智慧。能成为经典的必是好书。”因而,我向学生推荐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阅读书目和新阅读研究所在国家图书馆发布的“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这些经典书籍能够成为小学生的精神支柱,能够让他们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教师应该很乐意地去当这位引路人!
三、教给学生阅读经典书籍的方法
1.学会精读
我经常为学生开设阅读赏析课,目的是为了指导学生学会精读,引导学生从作品的语言表达和思想内涵去分析、积累、背诵,培养学生精读、感悟的能力。
2.学会写读书笔记
“不动笔墨不读书”,我非常注重让学生学会写读书笔记,并教给方法:
(1)摘抄原文。阅读中遇到好词佳句进行摘抄,以加强语文积累。
(2)提纲式摘录。要求學生写出所读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
(3)写读后感。引导学生抒发读书感受。评价文中人物、事件、语言等,以达到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3.确保读书时间
我让学生制订读书计划,合理安排阅读时间,确保每天认真阅读30分钟以上。我还利用每天下午的20分钟自习时间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日积月累,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提供课外阅读的展示平台
1.开展读书交流会
让学生有机会把自己摘抄的优美词句、读到的新鲜有趣的故事或自己的读书体会与大家分享。这个活动很受学生的欢迎,他们非常自觉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在发言时常常博得同学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这样一来,一批喜爱阅读的优秀学生带动起全班同学的阅读热情,阅读的浓厚氛围就建立起来了。
2.开辟“好书推荐”专栏
我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上开辟了“好书推荐”专栏,由教师或学生在该专栏张贴推荐内容,专人负责审核,要求把所推荐书籍的大概内容介绍出来,若附上推荐理由则更好。这样,班级里关于阅读的讨论越来越多了。
3.优秀读书笔记展评
我在每一学期的期中和期末阶段进行“优秀读书笔记展评”活动,一批优秀的“读书笔记”亮相于全班学生,给认真做读书笔记的学生一个展示的平台,也给全班学生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平台。
总之,为了让我们的学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精神世界,在书的滋润下成长,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努力地探索课外阅读的指导方法,并且扎扎实实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实验小学谢春梅
小学语文大纲指出:“课外阅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语文课外活动。学校要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通过多种渠道增加学生选择读物,引导学生把语文课内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培养认真读书的习惯。”大纲还指出:“课内和课外阅读,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丰富学生的作文内容。”陈局长发表在92年第六期《福建教育》上的《阅读指导课教学谈》和近期撰写的“各年段课外阅读具体要求”进一步强调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重视课外阅读指导,多看书,看好书,是提高育人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由于受课时的限制,小学语文课本里的课文数量是很有限的,为了尽快地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教者应努力将培养学生多读课外书籍作为自己的一种职责。现就围绕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谈一些粗浅的感受。
一、认识课外阅读的好处
课外阅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而且能够使学生的思想受到很深的教育和影响。如:有个学生读了《闪光的青春》以后,很有感受地说:“以前,我的学习成绩总是不好,认为是自己的脑子笨,再用功,学习也上不去。通过对张海迪阿姨事迹的学习,我深刻地认识到,她没进过学校,身体又严重残废,但她凭着顽强的毅力刻苦学习,不仅认识了许多字,写下了几十万字的日记,还学会了几门外语,翻译了一些书籍,甚至学会了一套针灸术,能为病人治病。可见,学习好关键在于勤奋、刻苦。今后,我一定要向张海迪阿姨那样,顽强刻苦地学习。”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课外阅读可以从小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优良风尚。另外,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大有好处„„课外阅读还是课内阅读的继续和补充。语文课本选入了各种体载的文章,内容是比较丰富的。但由于受课时的限制,同一体裁的课文,入选的篇数不多,课外阅读就可以弥补课内的不足。如,有的学生学习了课本上的《我和狮子》,课外又读了《野生的爱尔莎》,这就以更广的角度知道作者和狮子的亲密关系。又如,有的学生学习了《半夜鸡叫》,课外又读了《高玉宝》,这就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必须注意几点:
1、要选择适合年龄特点的有益读物。学校自从开展读书读报活动,调动了广大学生捐书献书的积极性。书源丰富了,学校阅览室也有了,而且班班都有书报角,图书橱。但帮助引导学生选择读物也至关重要。现在出版的各种书籍很多,由于学生的年龄小,知识面较窄,鉴别能力又较低,因此,在选择读物上,一定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值得强调,《中国少年报》、《小学生周报》经常向学生推荐一些书目。这些书,思想内容正确、健康,题材广泛,体裁多样,能与课内教学结合,很适合小学生阅读。
2、看书内容要广泛,读书方法要多样。鲁迅先生在《给颜黎明的信》中谈到,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他强调了博览群书,取百家之长,才能获得丰富知识的道理。教师必须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教给学生读不同文体的方法,以便让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
从教几年,经验告诉我,目前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现状不容乐观。尤其是理解能力,概括能力普遍偏低。究其根本原因,是他们还没有掌握好科学的阅读方法,不善于读书。因为科学的阅读方法有赖于科学和思维,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因此,有必要训练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帮助他们形成科学的课外阅读方法。如:低年级儿童阅读时着重训练他们的“语感”。阅读到文字时,引导运用联想和想象,通过表象的再现(形象思维)去理解文章。中高年级学生阅读时要注意训练他们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和系统化的抽象逻辑思维。根据学生的思维与阅读特点,可重点对学生进行如下几种的课外阅读方法指导。(1)一边读一边想。课外阅读的核心是理解,而理解要依靠思考。课外阅读必须有思维参与。古人读书提倡“俯而读,仰而思”。说明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小学生读书时一定要集中注意力,一边读一边想,先对每句话,每层意思有一个初步印象;读完文章,再前后联系起来想一想,印象就加深了。
(2)边读边动笔墨。“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我国传统的的阅读经验。动笔墨大致有圈点、勾画、批注、摘录、写心得几种方法。如,教给学生圈画法:在读文章的过程中,把不认识的字用圆圈圈起来(o);把不理解的词用方框框起来(口);把优美的词句、片断用括号括起来《》;把文章中心句或主要内容用波浪线(~~)或横线(——)划出来;把疑难问题用问号标出来(?)„„现在学生又有了统一的读书卡,可以指导学生把平时读书读报时摘录的优美词句,精彩片断分门别类,填写好。中高年级的学生还可尝试批注,这对培养学生理解能力,提高写作水平都有帮助。
(3)编列提纲。这是把握文章的思路方法之一。近年来“思路教学”被列为小语教学的重要研究课题。提倡学生“善读”,主要体现在学生对文章表达思路和表达方法的理解。编列提纲,就是理清思路并使之系统化的过程。
此外,还可以结合课内讲读课、阅读课内容、对不同文体的文章进行学法指导。
a、读记事的文章,侧重让学生把握住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从事情的发展变化入手,分析文章。
b、读写人的文章,在指导阅读时,让学生把作者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圈画起来,分析领会人物的性格、情感和思想品质。
c、读童话、寓言故事的文章,设想先让学生懂得这类课文是讲故事、说道理、教育人的。然后指导学生熟读课文。熟读故事内容,从故事情节中领悟所含的寓意,明白其中的道理,从中受到教育。
d、读状物类的文章,帮助学生弄清作者是从几个方面叙述的,各写了什么,有什么特点,按什么顺序写的,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阅读方法。如动物要抓住外形特点(静态)及活动特点(动态);植物要抓住根、茎、叶、花、果的形状、颜色、味道及生长过程的特点。
e、参观、游记一类的文章,设想教会学生明白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怎样分段,以及懂得时间、地点的变换是这类文章划分段落的主要依据。在阅读分析文章时,抓住表示时间及地点方位的词。
f、读写景的文章,让学生懂得要弄清作者写什么地方的什么景,这地方的景色有什么特点,这些景色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作者用什么样的词语来恰当表现景色的特点。
3、激发学生乐于读书。小学阶段的阅读要求越具体,学生对阅读的目的就越明确。他们一旦有了确定目的的能力,就能够把教师的指导要求转化为个人的目的。指导学生明确阅读目的,还需要不断提高思想认识。要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直接感知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必要性,提高课外阅读的紧迫感。如组织中高年级的学生为幼儿园的小朋友讲故事,编童话;组织学生定期为学校或班级摘编报刊或自己办小报等,使学生实实在在体验到课外阅读是学习、工作、生活迫切需要的。从而增强他们进行课外阅读的内驱力。学生若是认识到课外阅读的社会意义,就会把读书当作一种高尚的享受,并且促使乐于读书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长久的保持。同时,把握学生课外阅读的情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那么,应如何调动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呢?现代教学论要求运用直接感知,间接感知的方式,开展多种竞赛活动,发展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如,我们平时可以这样做,每天早读时轮流安排学生课外阅读汇报,定期举办班级朗诵会、故事会等。我认为,这些都是发展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径。苏联现代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说:“不考虑学生的情感因素,固然也能使他们学到知识的技能,但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不可能使他们始终如一地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可见,善于把握学生的课外阅读心理,对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课外阅读动机,使他们乐于读书,是有重要意义的。
三、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读写能力大有好处
小学生作文要以阅读为先导,没有阅读一定数量的文章,是写不好作文的。作文和阅读是小学语文两项最主要的基本功训练。作文以培养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为目的,阅读则以培养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为目的。理解和表达,一个吸收,一个倾吐,二者是有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在学生进行了广泛的课外阅读过程中,可以学到观察的方法,思考的方法,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也可以从中获得表达的素材,这是表达内容的一个重要的间接来源;还可以丰富词汇,学习语言,同时体会到如何通过词和句来表达思想内容的方法。例如,现在中高年级的学生都是建立了“采蜜集”,他们像小蜜蜂那样,采花酿蜜——用读书笔记本,读书卡摘抄课外读物中的优美词句精彩段落,科普知识,格言谚语,名人故事等,使得写作能力不断提高。总之,加强课外阅读,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领域,开阔眼界,提高了认识,陶冶了情操,丰富了他们的作文内容。
四、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是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要。
理解文章的知识结构和思想内容,把读书方法教给学生,这是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环节。随着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要,小学生必须学会多种方式的阅读,既能精读又能略读。美国学者阿普斯在《学习技巧》中指出:“学生与其他读者具有普遍错误之一,就是他们都以同一种方法去阅读各种不同的资料。”因此,应当让学生懂得:根据不同的目的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这是信息社会需要的,是每个读者应当具有的观念和技能。
安乐中心学校
梁美玲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和进行课外阅读。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如何选择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有计划地、合理地进行课外阅读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前苏联教育学家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由此可见,知识不局限于课堂,课外阅读非常重要。
1.你都看过哪些课外读物?
2.你知道下面这些人物分别来自哪本书吗?1.孙悟空 2.林黛玉 3.武松 4 曹操(四大名著)
二、指导学生选择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
课外阅读益处多多,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所以正确地选择课外读物非常重要。怎样正确选择课外读物呢?
(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一)教师归纳:
l.要主题鲜明,思想健康。受年龄、阅历、水平限制,小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够强,所以我们不能低估不良读物给我们小学生带来的副作用。
2.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过深、过古、过洋的读物不仅浪费了学生的时间、精力,收效甚微,而且会把大家引进死胡同。3.要有趣味性。
4.要考虑儿童的个性。儿童的个性千差万别,对读物的喜好各有差异,有的喜欢文学,有的喜欢历史,有的喜欢自然。所以要尊重儿童的个性,鼓励自由发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选择感兴趣的课外读物对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5.要注意阅读的广度。鲁迅先生在《给颜黎民的信》中告诫青少年:专看文学书不好,只看一个人的著作也不好。《教学大纲》要求六年制小学生课外阅读不少于150万字的分量,无疑是我们要注意阅读的广度,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只有广泛地阅读,才能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课本阅读的不足。
(二)根据老师讲解,同学们说一说自己知道的课外读物,辨一辨哪些适合大家阅读?比一比谁知道的课外读物多?
三、讲一讲:请同学上台讲一讲自己看过的故事。
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方法
一、循序激趣
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学生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有其观察世界和解释世界的独特方式。教学中要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水平,知识结构要适应某一学习阶段学生普遍能接受的形式,安排好知识结构的合理序列,深浅程度应适合于认知发展的水平。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活动,要拾级而上,强化学生阅读时学会、会学的心理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在介绍读物时,对低年级学生应多介绍童话和通俗的寓言读物,并尽量提供直观感性材料,如声像材料;对中年级学生,应多介绍科普知识、历史故事、人物介绍;对高年级学生,则介绍民间故事、短篇小说、历史故事、人物传记。在课型特点上,低年级多开阅读物介绍课,中年级多开阅读汇报课,高年级多开阅读欣赏课、读书笔记指导课,使学生“读有所用,读有所得”,让学生掌握课外阅读的钥匙,在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里自由驰骋。
二、环境激趣
环境激趣,就是按照校园的环境规划,精心设计每个空间,使整个校园、整个教室既有优美的环境,又充满浓厚的文化气氛,让学生在和谐、优美的感受中得到启示、移情、冶性,而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要结合教学授给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使他们带着强烈的阅读兴趣将知识内化。组建班级“图书馆”, 将学生的图书资源“共享”。学生手里都有几本甚至十几本的课外图书, 但是据调查, 由于受电视动画片的冲击, 多数学生对读书不感兴趣, 有的让家长读给自己听, 有的干脆只是一种摆设。于是我就想, 何不将学生的图书集中起来, 组建一个班级“图书馆”, 发挥图书应有的价值, 让全体学生都来关心阅读, 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形成一种“群体阅读”的风气。在班内做好了动员, 同学们兴致都很高, 纷纷把自己的各种图书都“贡献”了出来。为了便于管理, 我规定, 图书还是由自己保管, 只要将图书的名称报上就行。这样, 我把学生的姓名、图书名称列了一份清单, 用电脑打印一份, 贴在了班级的一角, 图书角。同学们只要到这里找到自己想读的书, 就可到书的主人那里去借。作为老师, 我也和同学们一起借书、看书, 班内形成了浓厚的“群体阅读”的风气。在这种风气的感染下, 每个学生都自觉不自觉地有了进步。
学校还可把走廊及墙壁都充分利用起来,经常出读书专刊,譬如“历史上的今天”、“历史名人与变法”、“我心中的一本书”、“祖国五十年”、“爱国人物传记”⋯⋯悬挂文学家、科学家、教育家画像;书写名人语录,如高尔基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刘向的“书犹药也,久读可以治愚”等,要求班级按规定的主题和内容定期出黑板报,并由校少先队大队部负责组织评比。组织开展这些活动旨在充分利用学校的环境对学生进行无声的教育,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引导他们逐步把阅读兴趣转化为自觉的阅读实践。另外,还可在班级中举办能进学生课外阅读的活动,如举办“读书节”、“读书演讲会”、“课外阅读知识竞赛”、“读书笔记展览”;评选“金钥匙———读书积极分子”。组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能为学生提供展示课外阅读成果和个人才能的机会,在学校或班级中形成课外阅读的良好氛围。
三、扩展激趣
扩展激趣即引导学生把阅读中获得的知识应用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通过“同化与顺应”的扩展活动进一步将所学知识系统化和概括化,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形成一种调节活动的心理结构。学生在扩展活动中,带着强烈的求知欲进行课外阅读,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阅读能力。在小学生课外阅读材料,有许多介绍历史人物和回顾历史事件的书籍,这些书籍之间有着诸多的联系。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教师可以此为契机,进行认知水平结构范围内的纵横发展,使学生温故而知新,多方面地掌握历史知识。如学生阅读《爱因斯坦》一文后,为爱因斯坦丰富的想象,坚韧的毅力,不懈的追求而感动,为他的创造成就感到骄傲。教师可顺势启示:“你知道爱因斯坦创立了‘相对论’,你还知道哪些名人取得了哪些成就?”激发同学们去寻找更多的名人故事来阅读。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是名家名著的节选,为了让学生了解这些优秀文章的时代背景和作者所抒发的爱情感情,布置学生课后扩展阅读,如学习课文《粜米》后,可扩展阅读《多收了三五斗》,学习课文《少年闰土》后,可扩展阅读《故乡》⋯⋯学生通过扩展阅读,既巩固和发展了课外阅读的成果,又获得了更多的知识。
四、利用“三分钟演讲”, 交流读书所得。
学生读书了, 读得质量如何? 利用课间操以后上课以前这段时间我组织了“三分钟演讲”, 按学号每天一名学生登台“演讲”自己的读书所得。为了不给学生增加难度, 我规定, 围绕你看的书, 说什么都可以。可以说你喜欢的书中的一个人物;可以将看的内容作为故事讲给大家听⋯⋯说的内容可多可少。一个学生说了, 其他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 也可以就此展开争论。为了不致登台时无话可说而“尴尬”, 同学们看书时, 比以前认真多了, 都或多或少的有收获。
五、开展剪贴报活动, 展示阅读成果。
让学生把平时感兴趣的报纸杂志上的图片或者语言收集起来, 做成剪贴报展示。这个实践活动提高了阅读质量, 加强了对阅读材料的印象, 拓宽了知识面, 还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所以这不但是一个积累材料的好方法, 还是一种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好手段。
六、及时表彰鼓励, 展开读书比赛。
一、课内课外, 等量齐观
从前, 我曾一度错误地认为“课内学习是硬任务, 课外阅读是软指标”“课内学习必须抓紧抓牢, 课外阅读可以一般号召号召”。经过十多年的学习、实践、反思, 我逐渐转变了观念———课外阅读和课内学习的关系是辩证的, 有机地统一;是相互补充、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的;两者都是学生“学习生活”基本的构成部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在“基本理念”一节中说到:语文学习的“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 日积月累, 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体会, 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里所说的“大量”, 主要是课外阅读。为了落实课外阅读的要求, 课程标准对九年的课外阅读量作了规定, 四个学段课外阅读总量由低到高依次是:不少于5万字, 不少于40万字, 不少于100万字, 不少于260万字。所有学校只能在这基础上增加, 不应减少。
教学中, 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学生, 他们平时做课内作业一般, 甚至有些不认真, 但他们酷爱读课外书, 特别是那些从一年级起就每天手不释卷的学生, 往往在重大考试中的成绩高于那些只是踏踏实实做课内功课而一点儿课外书也不读的学生。虽然我不赞成学生这样“重课外, 轻课内”, 但这个现象的确说明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有的专家说:“只注重课内学习、不进行课外阅读的学生, 实际上是学习生活中有严重缺失的学生, 因而只能称其为‘不完全的学生’。”要真正使课外阅读成为“完全学生”题中应有之义, 就必须摒弃可有可无的“额外负担”观, 确定课外阅读和课内学习等量齐观之“分内任务”观。
目前, 我总是以这样的思路指导阅读教学:让语文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让课堂阅读教学往课外阅读伸展, 让课堂内外的阅读教学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 联成一体。如, 执教《卜算子�·咏梅》一课, 课前, 我让学生阅读毛主席写这首词的背景资料, 课上, 引导学生结合诗词内容体会毛主席不畏任何艰难险阻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谦逊的作风。当学生被毛主席的卓越文才和伟大人格深深感染后, 我号召全班学生课后读、背更多的毛泽东诗词。两周后召开“毛泽东诗词朗诵会”, 组织学生以不同的形式展示, 我自己也参与其中,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取法乎上, 先读经典
课外阅读要让学生自主选择, 但不是放任自流, 必须有指导, 而首要指导的就是读什么。笔者认为最好先读经典作品。许多成人或孩子, 要么不读书, 要读书就远离经典, 往往只是满足于入眼不入脑的浅表性阅读, 满足于过眼烟云式的娱乐性阅读, 满足于缺乏精神营养的快餐式阅读。难怪有学者说, 当今时代差不多成了“读图时代”, 阅读文字书的人越来越少, 尤其是孩子们, 对偏重视觉刺激的绘本感兴趣。引导学生阅读经典著作, 是中外学者公认的实现教育目标的“最重要方式”。经典著作是人类共有的体验和思想浓缩后的精华, 提供了完善人性的典范、高尚生活的原形、精华灵魂的境界、赏心悦目的美感。小学生在学习旅程的起步阶段, 本着“取法乎上”的原则, 应该以阅读经典著作为主。
国外一位著名学者说:“在人们重温柏拉图和莎士比亚的著作时, 他们将比任何其他时候生活得更加充实、更加完美, 因为阅读经典作品将使之置身于无限深蕴的本质存在, 使人们忘掉他们短暂纷杂的现实生活。”所以, 我们应站在为学生终生负责、为民族未来负责的高度, 引导学生防止和克服快餐阅读时尚的过度影响, 学会正确和自由地选择文化品位高的书籍阅读, 从而养成以经典阅读为主的习惯。
值得注意的是, 现在“糟改”和“恶搞”经典的现象比比皆是, 很容易使学生受到那种价值消极、相对主义甚至游戏人生的思想影响, 教师必须了解这些情况, 想办法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经典, 亲近经典, 拉近经典和学生的距离。
三、每日必读, 养成习惯
“每个学生都要读, 每天都要读”这是我的课外阅读指导方略的要旨和灵魂, 是我要达到的终极目标和理想境界。多年中, 我一直把能够引导学生“全员”读书、“每天”读书作为课外阅读指导的真正的成功。时常有人问我, 要求每个学生每天坚持课外阅读, 是不是有点儿绝对化了?我说:一点儿也不绝对。道理很简单, 对于课内学习, 提出“面向全体学生, 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月月清”等要求, 大家都习以为常了, 为什么对课外阅读提出和课内学习类似的目标要求, 就“绝对化”了呢?还是课外阅读和课内学习的“并重”观、“互促”观没有确立所致。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我特别注意自己在读书方面对学生的示范和引领。学校有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良好传统, 每天“晨检”“午检”广播站的学生都会朗诵精彩的文学篇目。不管广播的内容我听过还是没听过, 不管我手里有多少琐事要处理, 我都和学生们坐得端端正正, 全神贯注地听, 绝不干和“听书”无关的事。每天午休时, 指导了个别“学困生”之后, 我就和全班学生一起, 手捧爱书, 津津品读。我还经常和学生在课下聊天的时候交流读书感受, 和学生结为亲密的书友。
四、贮存精神, 奠基人生
课外阅读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书读得越多, 知识面越广, 能促进课内学习, 使学习生活更加轻松。这些是我“劝读”的理由, 也是令学生、家长能够明白的道理。
然而, 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意义决不仅在知识层面上, 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人的一生不仅需要知识和技能的积累, 更需要精神尤其是童年精神的储备。所以, 童年并不仅是作为一种“过去时”, 而是覆盖和影响着人的一生。爱因斯坦就说过, 他的成功不过是把童年时的问题和兴趣一直保留下来。可见童年和童心的作用是怎样巨大。“童心价值”远远超过了年龄界限, 在一生中发挥着神奇的力量。如果拥有快乐、饱满的童年, 就为今后的人生奠定了一个安全的精神基础, 就铺就了丰富、美丽的人生底色。铺就人生底色的途径, 有接触大自然、听长辈讲故事、和同伴玩游戏, 等等, 除此之外, 最好的、最长效的途径就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这里还有一个“最佳阅读期”的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研究表明, 儿童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是小学一二年级, 即7岁左右进入自由阅读状态。“最佳阅读期”对每个孩子而言是不一样的, 要从实际情况出发, 注意因材施教。
愿每位教师都有造就人才的大视野, 充分关心、鼓励、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为每个学生都贮存好丰富的童年精神, 铺就美丽的人生底色!
专家评介:
何颖老师具备一个语文教师的较深厚的素养。她谈吐优雅, 有较好的语言天赋, 能对学生起到表率、熏陶感染的作用。她善于捕捉教材中能体现语言规律的典型实例, 更善于在平等对话、循循善诱中, 引导学生揣摩体悟, 辨析思考, 提升语感。她的语文课得到同行的认可、专家的好评。
何颖教学功底全面、深厚、扎实, 曾在多位专家的指导下, 进行了两轮小学1~6年级的实践研究, 参加识字、阅读、作文等多种类型的教学课评比, 成绩优异。近几年, 她把“读写贯通”作为研究的主攻对象:阅读教学, 在运用上下工夫, 指点语言规律, 举一反三;习作教学, 在方法上下工夫, 领悟名篇门道, 内化创新。
她参与研究了10个全国和市级课题, 其中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的“培养阅读习惯, 提高学生素养”课题, 经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审批, 圆满结题, 她被评为天津市基础教育科研先进个人。 (天津市语文特级教师侯秉琛)
何颖:读书让我更加自信地站在语文教学的讲台上
□请您谈谈如何在课外阅读中逐步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惯?
■我非常欣赏您问题里的“逐步”二字。因为学习任何学问、技能, 若想具备较高的能力, 都要假以时日, 付出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辛苦努力。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阅读习惯的养成是水滴石穿、功到自然成的事。而掌握正确的方法, 于正确方法的指导下练习阅读, 能少走弯路,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曾教过小学1~6各年级的学生。如果我从一年级接班, 那么就从一年级起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和习惯, 直至六年级, 事实证明这样的效果是最佳的。但有的时候, 我从学生升入四五年级才接班, 而该班又没有从低年级起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能力偏低, 那么, 我就要从四五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惯。虽然效果不及前者, 但绝胜于无。
我是以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为先导, 让“兴趣”成为学生热爱读书、乐于读书、自主读书的不竭动力。具体做法大致如下:
一是每天讲个小故事, 让学生迷上“听书”。在这个过程中我特别注意三点:一是书的选择, 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 我会选择不同的书讲, 保证书的内容既怡情益智, 又深受学生喜欢;二是讲故事时声情并茂, 力争抓住每个稚嫩的心灵, 让学生越听越爱听, 越听越着迷;三是讲故事时“故弄玄虚”, 让学生猜想下文, 或者有意抛出一两个问题, 启发学生思考, 让学生一边听书, 一边和教师积极互动。
二是师生共建图书角, 营造读书好环境。要建立一套适合本班的、便于操作的借阅制度, 并选一两位责任心强的学生当图书管理员。关键还在于教师的教育理念, 若教师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 会想方设法让学生多读书。
三是师生共读造氛围, 同享读书好时光。我特别注重发挥读书的“场”效应, 特意从每周的托管课里单独拿出一节作为读书课, 通过学生集体读书、师生共同读书的方式, 营造浓浓的读书氛围, 培养学生浓厚的读书兴趣。
四是掌握读书好方法, 提高自读有效性。查阅工具书法、分类积累法、朗读温故法三种阅读方法是我在教学中反复讲解, 反复指导学生操练、习得的。
五是搭建展示舞台, 交流读书成果。信息交流会、好书推荐活动、童话故事比赛、课外知识竞赛、班级作文竞赛、科普知识竞赛等, 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我, 享受进步、收获的喜悦。
□读书对您做好语文教学工作有哪些促进和提高?
■首先, 读书让我以冷静的眼光审视当前的语文教学, 审视自己。阅读, 将人类教育史的卷轴在我眼前展开, 让我清晰地看到自己所知道的那些教育教学知识不过是沧海一粟, 自己所从事的那些教育教学研究先贤已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从这个意义上看, 阅读让我不断“还原”自己, 以“归零”的心态做事, 所谓“读书可以医愚”是也。
其次, 读书让我更加自信地站在语文教学的讲台上。虽然读书让我看到了自身的渺小、浅薄, 但这不会让我自卑, 只能让我谦卑, 不会让我不读, 只能促我多读。我把语文教学的根深深地扎进书籍的泥土里, 努力地汲取各种养料, 让自己的语文教学根深叶茂, 硕果累累。我为自己是一名热爱读书同时也教人读书的语文教师而倍感自豪。
□请您向教师推介一些书刊?
■去年, 我曾向教师们推荐过《叶圣陶教育文集 (五卷) 》, 今天再次推荐。此外, 中国古典名著《论语》《孟子》《庄子》《老子》《史记》《文心雕龙》都是教师们必读之书。现代学者, 我比较喜欢余秋雨, 他的《文化苦旅》我读过很多遍, 每次都有新收获。
□“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的培训对您的教研工作有哪些促进和提高?
■“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让我对教研员工作的追求更加崇高。省市级教研员理应成为某一学科的教学专家, 理应在教学研究方面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这是我之前对教研员工作的理解和定位。可是“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让我对教研员工作有了更高的追求———教研员不应仅仅是学科教学专家, 还应该是教育家。他 (她) 应该站在教育的高度审视教学理念, 站在教育的高度反思教学行为, 站在教育的高度从事教学研究和实践。
“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为我加了油, 充了电, 让我今后开展教研工作底蕴更深, 后劲更足。三年中, 在市政府、市教委等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下, 在“工程办”的精心组织安排下, 我们学员获益匪浅。
一、目的指导
著名哲学家培根说过:“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鲁迅先生则提出“不要只把课内的书抱住”“应做的功课已完而有余暇,大可以看看各样的书,即使和专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这说明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不能单靠课堂教学,课外阅读也十分重要。因而我经常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目的指导,让他们知道课外阅读是学习语文的一项基本要求,大量的课外阅读必然涉及知识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可以间接地给学生提供无数难以估价的生活经验,提高学生各个方面的素质,帮助他们迅速健康的成长。
二、内容指导
让学生自主进行课外阅读,决不是“放羊式”的盲目阅读,也不是只看数量不看质量的任务式阅读,还必须对学生进行内容指导。
1. 缓急指导。世界上的书籍浩如烟海。现在每天出版的书,即使一个人整天读,这一辈子也不可能读完。所以读书必须有所选择。这就需要老师的指导,告诉学生哪些是急需要读的,例如课本后面推荐的文学名著,哪些书可以等到有时间再慢慢读。
2. 美丑指导。各类书籍中,香花和毒草并存,而中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仍处在成长阶段,识别能力不强,如果不加以指导,很可能会误入歧途。这时,我就告诉他们,哪些是健康有益的书,适时向他们推荐;哪些是不能读的书(如宣扬暴力、色情和封建迷信思想的书),要禁止他们去读,一旦发现就立刻销毁,并对学生进行教育,以消除影响。
3. 难易指导。在书的海洋中,有的书晦涩,有的书高深,学生虽然读了几遍,却不知其所以然;有的书过于通俗。我就告诉他们,作为初中生没有精力也没有时间去读这些书,应该读那些让自己有收获或想一想就能领会意思的书。
笔者经常利用讲座来指导学生自主课外阅读的内容,还编写阅读指南,介绍需读书的种类、书目以至具体到书的重点、难点提示及建议等,还针对学生特点进行个别指导或利用评书活动、读书心得交流会等进行反馈式指导。
三、方法指导
1. 挤时间的方法。
有些学生反映,学习负担重,没有时间读书,这是应试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作指导:
专门开设课外阅读课。每周都有一节固定的课外阅读课,学生可以在教室里阅读课外书。要求学生把课本后面推荐的文学名著,一个星期一个学期地按时间和步骤进行阅读,也可以到图书馆和阅览室浏览书报。
要求学生订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建议平时只浏览报纸杂志,读些短小精悍的文章;每周两天假日及“五一”节、国庆节期间可集中阅读较长的文章;阅读长篇巨著放到寒暑假去完成。
教会学生善于“挤”时间。要像雷锋那样发扬钉子精神,随手带一本书,把那些“等”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
2. 找书籍的方法。
有些学生也想读书,读好书,但买不起书。针对这个问题,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解决:
充分发挥图书馆和阅览室的作用,动员学生去借书和看书。
班级设立图书角。要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必须解决图书来源问题,建立班级图书角是一种较好的方式。我动员有书的同学把自己的藏书拿出来,要求捐一些经典名著和积极健康、文质兼美的适合中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我检查图书的内容,把这些书编成目录贴出来,让学生选读。
动员学生们订报刊杂志。我从邮局收订的报刊中选择一些适合中学生阅读的印成《推荐报刊目录》,发到班上。我还联系邮局派人到学校来收订。许多学生积极订阅,营造了读书订报的良好氛围,订阅报刊的人数大大增多。
开展剪报活动。剪报要求每周一张,统一用16开纸,要求有剪贴的文章,有评点(不少于300字),还要注意版面设计的美观。并安排好留言栏,供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时发表意见或评论,学期末装订成册,进行评比。许多学生对此投入了极大的热情,积累了大量的阅读材料。
此外,建议有条件的同学上网进行阅读。
3. 读出效果的方法。
有的学生虽然读了书,但进步不快,原因是他们不会读书。我及时对他们进行了读书方法的指导:
教他们读懂。要求他们充分利用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要学问结合,把不懂的问题作上记号或写下来,向同学和老师请教。还要学会熟读精思。
教他们会读。要求他们在阅读时进行勾、画、圈、点,以加深效果。要勤摘抄名言佳句,经常反复看。要写心得笔记,加深印象。在阅读时要注意体裁,抓住重点,理清思路,明确中心,揣摩语言,研究技巧。
教他们善读。要求他们学会联读,读同课内文章题材相同的作品,读课内作者的其他作品,读节选课文的前后内容。把观点、题材、文体、表现方法相同或不同的作品对照起来读,了解其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要求他们学会选读,对自然文史知识类的作品可选择泛读、略读、跳读的浏览方式,以捕捉信息,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活跃思想;对美文佳作经典片段可选择精读、细读、品读的方式,反复体会,品其精华;对诗歌散文类作品可选择诵读的方式,领悟情感,培养语感;对科普知识,报导杂文类则采取默读,便于理解和思考。
【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推荐阅读:
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12-11
小学生课外阅读方法指导之我见邱泽强11-06
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教学策略10-23
关于学生课外阅读缺失问题的一点思考11-23
课外阅读指导方案12-21
小学生如何阅读课外书籍10-04
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目汇总12-08
浅谈课外阅读指导11-04
小学生课外阅读之我见05-31
小学生暑假课外阅读推荐书籍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