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的安全活动教案

2024-07-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幼儿园中班的安全活动教案(通用19篇)

幼儿园中班的安全活动教案 篇1

知道行走、沐浴日常生活的基本安全常识,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课件:插画《走路的安全》;儿歌音频《上下楼梯》;

活动过程

浴室里的安全。

1、启发幼儿结合生活经验,交流在浴室里应当注意的安全事项。

2、小结:浴室里地板、浴缸、马桶很滑,容易摔倒,所以不要在浴室里跳,进出溶室最好穿防滑的拖鞋;不要单独使用浴室里的各种开关或插座;要请家长帮助开(关)热水并调好水的温度,下水之前要试试水温是否合适;不要玩浴室里肥皂、沐浴液、清洁剂之类的用品。

走路的安全。

1、引导幼儿观看插画《走路的安全》。

――明明是怎样走路的?红红呢?谁走路时注意安全?应该向谁学习?

2、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讨论:小朋友走路时要注意什么?

活动延伸

日常活动

1、引导幼儿学习儿歌《上下楼梯》,进一步掌握上下楼梯的方法。

2、在日常生活中,提醒幼儿在走廊、楼梯、拐角等地方不横冲直撞,注意行走安全。

家园共育

请家长结合图片《谁对谁错》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并在家庭中的热水开关、插座等安全隐患处贴上醒目的标志。

附【儿歌】

上下楼梯

一二三四五六七,小朋友们上楼梯。

向右走,不拥挤,一个一个有秩序。

七六五四三二一,小朋友们下楼梯。

手扶把杆别着急,一级一级走下去。

幼儿园中班的安全活动教案 篇2

中班幼儿处于自我中心的发展阶段,自控力不强,表现为不能很好地遵守常规,如到盥洗室洗手不排队,水龙头开得太大且不能及时关上等。《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育建议中提出要“结合幼儿生活实际,帮助幼儿了解基本行为规则或其他游戏规则,体会规则的重要性,学习自觉遵守规则”。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引发幼儿在问题中树立规则意识,在讨论中制定完善规则,在体验中了解规则的作用,从而能自觉遵守规则,确保一日活动井然有序。

活动目标

1.借助情境发现问题,知道遵守规则的重要,树立规则意识。

2.讨论交流,尝试制定规则并设计规则标记,大胆表述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乐意遵守规则,体验并感受遵守规则的有序、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走楼梯视频。(片段一:走楼梯时快跑;互相推、挤;不看好前面,回头讲话;下楼梯左右两边走等。片段二:片段一走楼梯产生的后果,如影响其他人走楼梯,自己摔倒,撞了别人等。片段三:正确走楼梯,不推、不挤向前看,上下楼梯靠右边,一个跟着一个走等)

2.幼儿园不同场景的图片,背景音乐《雨的印记》(钢琴曲)。

3.记录板、设计纸、记号笔等幼儿操作材料若干。

活动过程

一、了解规则的重要

1.看视频片段一。

师:新的一天开始啦,小朋友们高高兴兴上幼儿园了。仔细看,这些小朋友在幼儿园的什么地方?他们在做什么?你发现了什么问题?(推推挤挤;不看好前面,回头讲话;没有靠右走……)

2.看视频片段二。

师:这些小朋友这样走楼梯,会发生什么情况呢?(幼儿充分表述)

师:我们来看一段视频,看看这样走楼梯到底会发生什么后果。

师:你觉得我们应该怎样走楼梯呢?

3.看视频片段三。

师:这些小朋友是怎么走楼梯的?(靠右走,一个跟着一个走,不推也不挤……)

师小结:原来走楼梯时要不推不挤向前看,上下楼梯靠右边,一个跟着一个走。这就是走楼梯的规则。

二、尝试制定规则

1.逐一出示午睡房、盥洗室、餐桌、大型玩具图片。师:这是幼儿园的什么地方?这些地方要遵守规则吗?

2.讨论交流。师:这些地方要遵守什么规则呢?为什么?

幼儿分成四组讨论,鼓励幼儿自由表达并制定规则。

(1)午睡房。(闭上嘴巴不说话,香香甜甜睡一觉)

(2)盥洗室。(排好队呀洗洗手,洗好关上水龙头)

(3)餐桌。(不掉饭粒不掉菜,一口一口慢慢吃)

(4)大型玩具。(滑滑梯,排好队,不争不抢真快乐)

教师巡回指导,倾听并给予适当支持。

小结:原来幼儿园的每个地方都是有规则的。遵守了大家制定的规则,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快乐!

三、设计规则标记

1.激发兴趣。师:小朋友真能干!为午睡房、盥洗室、餐桌、大型玩具制定了有用的规则。幼儿园里还有哪些地方要遵守规则呢?需要遵守哪些规则?你们愿意为这些地方的规则设计标记吗?

2.讨论采用什么形式设计。(根据讨论结果,采用简笔画的形式)

3.幼儿根据场景的不同分成小组设计规则标记。

4.选出每个场景的标记。师:请每个组把你们设计的标记展示到前面的展板上,我们来选出每个场景的标记。

小结:在幼儿园不同的地方遵守不同的规则,我们在幼儿园的生活才会变得更有秩序更美好。

活动延伸

中班社会活动:幼儿园里的规则 篇3

中班幼儿处于自我中心的发展阶段,自控力不强,表现为不能很好地遵守常规,如到盥洗室洗手不排队,水龙头开得太大且不能及时关上等。《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育建议中提出要“结合幼儿生活实际,帮助幼儿了解基本行为规则或其他游戏规则,体会规则的重要性,学习自觉遵守规则”。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引发幼儿在问题中树立规则意识,在讨论中制定完善规则,在体验中了解规则的作用,从而能自觉遵守规则,确保一日活动井然有序。

活动目标

1.借助情境发现问题,知道遵守规则的重要,树立规则意识。

2.讨论交流,尝试制定规则并设计规则标记,大胆表述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乐意遵守规则,体验并感受遵守规则的有序、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走楼梯视频。(片段一:走楼梯时快跑;互相推、挤;不看好前面,回头讲话;下楼梯左右两边走等。片段二:片段一走楼梯产生的后果,如影响其他人走楼梯,自己摔倒,撞了别人等。片段三:正确走楼梯,不推、不挤向前看,上下楼梯靠右边,一个跟着一个走等)

2.幼儿园不同场景的图片,背景音乐《雨的印记》(钢琴曲)。

3.记录板、设计纸、记号笔等幼儿操作材料若干。

活动过程

一、了解规则的重要

1.看视频片段一。

师:新的一天开始啦,小朋友们高高兴兴上幼儿园了。仔细看,这些小朋友在幼儿园的什么地方?他们在做什么?你发现了什么问题?(推推挤挤;不看好前面,回头讲话;没有靠右走……)

2.看视频片段二。

师:这些小朋友这样走楼梯,会发生什么情况呢?(幼儿充分表述)

师:我们来看一段视频,看看这样走楼梯到底会发生什么后果。

师:你觉得我们应该怎样走楼梯呢?

3.看视频片段三。

师:这些小朋友是怎么走楼梯的?(靠右走,一个跟着一个走,不推也不挤……)

师小结:原来走楼梯时要不推不挤向前看,上下楼梯靠右边,一个跟着一个走。这就是走楼梯的规则。

二、尝试制定规则

1.逐一出示午睡房、盥洗室、餐桌、大型玩具图片。师:这是幼儿园的什么地方?这些地方要遵守规则吗?

2.讨论交流。师:这些地方要遵守什么规则呢?为什么?

幼儿分成四组讨论,鼓励幼儿自由表达并制定规则。

(1)午睡房。(闭上嘴巴不说话,香香甜甜睡一觉)

(2)盥洗室。(排好队呀洗洗手,洗好关上水龙头)

(3)餐桌。(不掉饭粒不掉菜,一口一口慢慢吃)

(4)大型玩具。(滑滑梯,排好队,不争不抢真快乐)

教师巡回指导,倾听并给予适当支持。

小结:原来幼儿园的每个地方都是有规则的。遵守了大家制定的规则,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快乐!

三、设计规则标记

1.激发兴趣。师:小朋友真能干!为午睡房、盥洗室、餐桌、大型玩具制定了有用的规则。幼儿园里还有哪些地方要遵守规则呢?需要遵守哪些规则?你们愿意为这些地方的规则设计标记吗?

2.讨论采用什么形式设计。(根据讨论结果,采用简笔画的形式)

3.幼儿根据场景的不同分成小组设计规则标记。

4.选出每个场景的标记。师:请每个组把你们设计的标记展示到前面的展板上,我们来选出每个场景的标记。

小结:在幼儿园不同的地方遵守不同的规则,我们在幼儿园的生活才会变得更有秩序更美好。

活动延伸

幼儿园中班的安全活动教案 篇4

2.初步尝试设计基本的行为标志。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交通标志视频

2.纸、画笔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小明去奶奶家的背景图)提问:小明怎样走才能到奶奶家,为什么?

(一)情境一:播放马路上交通标志视频提问:刚才小朋友看到了哪些标志?依次出示图片

(二)情境二:出示公园标志图片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哪些标志?它们表达了什么意思?

(三)情境三:出示超市标志图片讨论:幼儿分小组讨论说出自己在超市里见过哪些标志?它们表达了什么意思?

(四)情境四:出示肯德基标志图片提问:肯德基里放了哪些标志呢?为什么?

二、判断对与错

1.判断停车的位置是否正确

2.根据红灯停绿灯行来判断行人走的是否正确

3.当发生火灾时小朋友判断是走楼梯的安全出口还是乘坐电梯

三、议一议标志在生活中的作用,如果生活中没有标志的危害:

1.小组讨论想一想、说一说,标志在生活中的作用,如果生活中没有这些标志的危害。

2.小结:标志的本领很大,它不会说话就告诉了我们这是什么地方。我们应该做什么,所以标志的作用是非常重要,我们一定要学会认识它,了解它。

四、我是小小设计

1.教师向示范设计些简单标志,然后请每个小朋友当一次小小设计师,设计出一些自己感兴趣标志(教师提醒幼儿应该做表示方法和不应该做的表示方法)

2、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对于能力较弱的幼儿要重点指引

3、请幼儿讲述自己制作的标志的名称及作用。

活动延伸

幼儿园中班的安全活动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桌椅是幼儿在生活、学习、游戏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幼儿损坏桌椅的现象时有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观造成的,也有无意损坏的。通过本活动,让幼儿认识到桌椅对于他们的重要性,应加倍爱惜,发挥桌椅的最大作用,培养幼儿爱惜物品的良好习惯。

活动目标

1、知道桌椅的用途和爱护桌椅的意义。

2、培养幼儿爱惜物品的习惯。

3、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置小熊家场景:椅子和桌子东倒西歪的躺在地上,小毛巾若干同幼儿人数,《幼儿园里好事多》音乐带

活动过程

1、导入部分

师:今天我要带咱们班小朋友去小熊家做客

(带幼儿到布置好的小熊家场景)

师:呀!小熊家怎么了?椅子东倒西歪的,怎么办呢?

幼儿自由:(1)我们帮它扶起来(2)我们帮它整理好 [这时出现一哭声]

师:咦?谁在哭呀,噢,原来是小椅子在哭,我来听一听,它为什么哭 [装作侧耳倾听状]

请幼儿坐好,老师告诉幼儿哭的原因,进入主题 [坐法如图]

2、展开部分

教师有表情的讲述故事 [故事附在后面]提问:

(1)桌子椅子为什么哭呀?

(2)请小朋友说一说,你都知道小桌子、椅子有什么用处呀?

(3)小桌子和小椅子用处可真大,小椅子天天让我们坐在它身上小怕累,小桌子呢让我们整天在它身上写字、画画、做游戏,它们就像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应该怎样爱护这两个好朋友呢?

[以上问题请幼儿自由回答]

(4)请幼儿说说我们脸脏了怎么办?(洗一洗)那小桌子、小椅子脸脏了也该洗一洗,对吗?今天,咱们就帮小熊家的小椅子、小桌子洗脸。

[放背景音乐,每幼儿一块毛巾擦桌椅,教师 巡回指导,让幼儿擦的更干净并及时表扬擦的既快又干净的幼儿 ]

3、结束部分:

师小结:小朋友都知道了小桌椅要爱护好的道理,小朋友其实还有许多好朋友象水彩笔呀、小本子呀、玩具呀,都要大家来爱惜它们。

[音乐《幼儿里的好事多》响起]

老师与幼儿一起表演

教学活动结束

附故事:《桌椅的对话》

我们都是小熊家的小桌和小椅子,每天夜晚等小熊睡觉以后,小桌子和小椅子就说起了悄悄话:

小椅子:咱们的主人小熊一点也不喜欢我,整天坐在我身上摇来晃去的,时间长了摇得我身体吱吱……乱响,我的骨头快散架了,疼死我了,我的一条腿都断了,成了一个伤病员了。

小桌子:咱们的主人对我也是一样的,整天在我身上乱写乱画,还把小粘贴随变粘在我身上,吃饭掉的饭粒也不打扫,有时还坐在我身上可疼了,我真不想在这个家里了。

小椅子和小桌子说着说着都哭了起来。

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小班的教师,班上的孩子年龄幼小,缺乏保护自己的能力,老师就要将工作做到最细微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多学习,积累,调整。我想,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我们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好方法,那时,幼儿的安全问题不会再成为困扰我们的一个难题。

幼儿园中班的安全活动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交通工具是现代人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这些交通工具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也会给我们人身安全带来危害。于是对幼儿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成了一种必要的活动。为了让幼儿懂得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所以我选择孩子们生活中最常见和亲身体验过的交通工具“公交车”来设计本次活动,让幼儿了解交通工具与我们每一个人生活的关系,懂得乘车时应遵守交通规则。

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乘车小常识,增强幼儿的交通安全意识。

2、激发幼儿主动关心别人,愿意做一名文明小乘客。

3、在绘画和游戏活动中体验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遵守交通规则。

4、初步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5、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活动准备:

教学图片、音乐《叭叭叭、汽车开来了》、A4白纸若干、油画棒每人一盒

活动过程:

一、放音乐带领幼儿玩开汽车的游戏,引出主题。

——在音乐声中,幼儿与教师一起开汽车进入课室。

——“小朋友,刚刚我们一起开着我们的小汽车来到了我们的课室,那你们有没有和爸爸、妈妈乘坐过公交车?

——“公交车是什么样子的,和其他车子哪里不一样?

——“公交车前排座位是留给谁做的?

——“我们在乘车时需要注意什么呢?

二、教师出示教学图片,与幼儿一起讨论图片上的幼儿做得对不对?为什么?我们怎样做才能成为一名文明小乘客呢?

(1)出示图1:有个小朋友在公交车上与其他小朋友大声吵闹,走来走去的。

——教师:这样的小乘客能做文明小乘客吗?为什么?他该怎么做?

(2)出示图2:有个小朋友把头伸到窗外东张西望,而且把手伸出去。

——教师:这样的小乘客能做文明小乘客吗?为什么?他该怎么做?

(3)出示图3:有个小朋友在公交车上吃东西,而且把垃圾乱扔。

——教师:这样的小乘客能做文明小乘客吗?为什么?他该怎么做?

三、教师小结:

我们在乘坐公交车时都要做一个注意安全,讲文明、讲礼貌的小朋友,不能像图中的小朋友那样不注意乘车安全,不讲文明礼貌。小朋友你下次乘车时,你会怎么做?请个别小朋友讲述正确的乘车方法,然后让全班小朋友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乘车的行为。

四、幼儿绘画,教师指导。

引导幼儿发挥想象把自己的想法画出来。教师鼓励、启发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大胆的绘画,同时细心的添画细节部分,丰富内容。

活动延伸:

1、展示幼儿作品,讲述作品内容。

2、在交通安全模拟城,组织幼儿玩“文明小乘客”的模拟游戏。

教学反思:

首先,我通过提问,了解孩子们平时乘坐公交车的经验,让幼儿说说他们在车上看到什么?都坐过哪路车?公交车是什么样子的?车里的前排座位是留给谁坐的……,鼓励孩子们能大胆、积极说出自己的经历和想法。

在看图讲述的过程中,孩子们都能积极讲述图中所发生的事,并能正确判断图中的小朋友的行为对不对,为什么做得不对,这样做有哪些危险,从而了解正确的乘车规则。

活动小结时,我请幼儿说说自己乘坐公交车有没有注意礼貌,遵守交通安全守则,大部分小朋友都能积极回答,有的幼儿还说:“以后我要主动为老爷爷、老奶奶、还有行走不方便的人让座。”

在绘画的过程中大部分幼儿都能将自己的想法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但有些幼儿的画较空洞,没有画出具体的内容,还需要更多的启发、引导。

通过这次活动,我班幼儿对安全乘车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知道乘坐交通工具时应遵守的交通规则。

幼儿园中班的安全活动教案 篇7

关键词:中班,幼儿区角活动,合作行为,研究

一、中班幼儿区角活动中合作行为的现状

幼儿在幼儿园里的活动体现的是他们自己年龄层次的现状, 通过对幼儿园的幼儿进行观察, 我们可以看出幼儿的一些社交能力。笔者主要观察的是他们在自由活动中的表现、游戏环节中的表现等各方面。从这些活动中寻找中班幼儿区角活动中合作行为的现状。

有人说, 幼儿的全部生活基本都是被游戏所充斥的, 其实在某种程度上这句话是没有错的, 幼儿的智力等各方面水平还没有发育完全, 还有待进一步的发育, 所以, 在他们的生活中其实除了游戏也没什么特别可以做的事情。经过研究, 我们也可以知道, 幼儿在进行游戏的时候更能帮助自己提高全面发展的能力。区角活动就是幼儿自由玩耍的一个很好的环境。而在这个环境中, 我们认识到:幼儿的合作能力并不高;幼儿喜欢角色游戏和美工活动;教师在指导方法上还存在一些局限。

二、对中班幼儿区角活动中合作行为的一些建议

1. 为幼儿创设和谐的区角环境, 激发幼儿的合作意识

目前, 幼儿园在教育幼儿的时候选择创办区角,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经过一系列的研究和经验教学, 我们认为区角是最适合幼儿实现自我创造能力的地方。幼儿在区角的活动往往是大胆的、积极的、主动的。他们自由的探索自己希望知道的东西, 在活动的过程中提高了自我意识、增强了实践经验。而教师作为区角教育的创设和维护者, 有责任为幼儿提供一个好的区角活动空间。好的区角活动空间, 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合作意识, 增强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激发他们的兴趣爱好。

所以, 针对这一点, 教师在设立区角的时候, 主要应该主要帮助幼儿多多地参与区角活动。在设立区角的时候, 要根据幼儿的能力水平来设置, 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并且要密切关注区角活动的进程, 因为有的幼儿在全部掌握了区角活动的内容以后, 就会出现厌倦情绪。这种时候, 教师就应该进行一次区角活动的更新换代了。新更新的区角可以适当增加一些难度, 当然, 这些难度是建立在上一次区角活动内容已经掌握的基础上的难度。与此同时, 教师可以鼓励幼儿们把自己家里的玩具带来学校, 在一个共同的环境里鼓励大家互相分享自己的玩具。并在区角里适当地设立一些有意思的活动, 合理地设立这些区角活动, 就一定能帮助幼儿在幼儿园期间养成合作的习惯。

2. 教师适时的帮助和指导

幼儿在自由活动的时候, 教师有义务多多观察他们, 在观察的过程中了解每一个幼儿的情况, 并适当地从旁指导他们进行区角活动。那么, 如何指导幼儿才是最有效的呢?我们在经过了大量的实践和调查以后, 总结认为最有效的方法还是需要教师融入到幼儿之中, 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帮助幼儿、指导幼儿。这种方式最大的好处就是幼儿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接收教师的指导, 他们不会排斥这样的指导, 而是会理所当然地接收这样的指导。

与此同时, 教师在进行角色指导的时候, 还有必要适当教授一些合作分享的理念。在活动的过程中, 潜移默化地将这种理念转移给孩子们。例如, 在活动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问问幼儿今天的玩具带的是什么啊?和哪个小朋友一起玩过啊?玩得开心吗?以后还希望一起玩玩具吗?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来判断下一步应该做什么。如果幼儿回答的是已经和大家一起分享过了, 那么就可以鼓励他们以后继续这样分享和合作玩玩具。如果幼儿回答的是没有和别人一起分享, 那么教师就应该多多注意这个幼儿, 在适当的时候利用游戏教育他应该分享和合作。

教师在教育幼儿的时候合理地采用区角是非常好的教学方法, 不仅帮助孩子们开发了智力, 也能教育他们很多东西, 例如, 合作观念, 等等。

参考文献

[1]景清华.中班幼儿在区角活动中同伴交往策略差异研究[J].早期教育 (教科研版) , 2014 (06) .

[2]卞志红, 蔡子英.中班幼儿区角活动中合作行为的研究[J].早期教育 (教科研版) , 2012 (05) .

幼儿园中班的安全活动教案 篇8

日常生活中,物体的滚动现象是常见的,也是幼儿乐于探索的。如:幼儿在玩皮球的时候,总喜欢把球放到滑梯上让它自由滚落,或者用手推、用脚踢等,在玩的过程中不自觉地进行无意识的尝试,在尝试中去发现其中的“奥妙”。平时在玩积木和笔及其它玩具时常会不自觉地让它们去滚动,这种无意识的尝试让我想到有必要引导孩子去发现一些原理。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发现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

2.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生活和它们的关系。

3.体验自己身体滚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球、瓶、桶、积木、轮胎、圈、瓶盖等材料若干。

2.适合滚动的场所、垫子。

[活动过程]

(一)探索发现会滚的物品

1.谈话引发幼儿的探索兴趣: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很多好玩的东西,想不想玩啊?(想!)

玩的时候可是有任务的:(1)你们必须找出哪些东西会滚动起来。(2)要注意安全。(3)玩后要把东西整理好。能完成这些任务吗?(能!)

2.幼儿玩准备的玩具,教师参与活动,并和幼儿进行交流。

3.请幼儿说说哪些东西会滚动?并滚给小朋友们看一看。

(我发现圈会滚;我发现球会滚;我发现垃圾桶会滚……)

师:刚才小朋友说得都很好!请小朋友再去玩一玩、找一找看还有哪些东西会滚!好吗?

4.师生共同总结探索结果

(1)师:为什么球能滚动、瓶能滚动、圈能滚动,而有些物体不能滚动?

(2)引导幼儿讲述自己在玩中的新发现、新问题。

(3)教师小结:只有球才能向不同方向滚动;瓶、桶、轮胎等圆柱体能向前后(左右)滚动;而其它物品我们用手能让它动起来,它却不会滚动。

(二)讨论生活中的物体滚动现象

1.在我们的生活中还能看到哪些会滚动的物体?

2.幼儿寻找生活中的球体、圆柱体。

3.人们为什么在生活中设置这么多滚动的物体?

4.能不能把这些滚动物体替换成不能滚动的物体?

5.教师小结:能滚动不仅仅是好玩,在生活中安装滚动的零件可以帮助人们轻松搬动笨重的物品,给生活带来了方便。

(三)幼儿滚动身体

1.师:小朋友找到了很多会滚的东西,真棒!你们知道吗,我们的小手也会滚动呢!不信,你们瞧!

教师做游戏《乒乒乓》,并介绍玩法,将手臂弯曲,按儿歌节奏在胸前绕环边做边说“乒乒乓乒乒乓,轱辘轱辘一,轱辘轱辘二,轱辘轱辘三,轱辘轱辘四,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大家一起滚起来。”

2.幼儿学做游戏《乒乒乓》

3.师:我们的小手会滚动,我们的身体也可以滚动,大家想不想试一试?(想!)

幼儿在垫子上尝试身体滚动的方法。

4.请小朋友示范身体滚动的样子。

5.请幼儿再试一试身体是怎么滚动的。

(四)小结

师:今天,小朋友们不仅找到了很多会滚的东西,而且还能让自己的小手和自己的身体滚起来,真好玩!那么,幼儿园的操场上还有哪些东西会滚呢?我们一起去找一找、玩一玩,看看它们是怎样滚动的,好不好?

教师和幼儿一起走出活动室,到操场上去找会滚的东西。

(五)活动延伸

幼儿园中班的安全活动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棉签均匀地涂色

2、能大胆地画线条,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各色水粉颜料,彩色蜡笔,棉签,抹布,有画框的纸幼儿人手一张,自制红、绿棉签娃娃两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师:“美丽的秋天到了,枫叶渐渐变红了,梧桐树叶,银杏树叶纷纷换上了黄色的衣裳。小树叶离开了妈妈,飘啊飘,来到了大地中间。(老师示范画树叶)小树叶在大地上跳起了轻盈的舞蹈,一会跳到这边,一会跳到大地的上边,转下来在地上打了个滚,来到了大地中间,他转呀跳呀,从上跳到下,从左跳到右。不一会,整个大地就铺满了它黑黑的脚印。”(老师示范画线条)”

2.(出示红棉签)师:“红颜色娃娃来了,它说,这儿真好,我要给它铺上红地毯。红颜色娃娃高兴地绕着树叶娃娃的舞步走了一圈,挥起了小刷子,顺着一个方向慢慢地、均匀地铺起地毯来,是顺着一个方向铺的哦。铺得很均匀,铺得满满的,一会儿地毯铺好了。红颜色娃娃看看那儿,我也给这儿铺上红地毯。小朋友一起说说,红颜色娃娃该怎样铺地毯呢?(先绕着舞步走一圈,然后再顺着一个方向均匀地涂满)红颜色娃娃满意地离开了

3.(出示绿棉签娃娃)“瞧,谁来了?绿颜色娃娃想请一个小朋友和它一起给大地铺上绿地毯。哪个小朋友愿意来试一试?(请一名幼儿来操作)

4.颜色娃娃都想给大地铺上美丽的地毯,小朋友和树叶娃娃,颜色娃娃一起来玩游戏吧![page]

二、幼儿操作

1、提出操作要求:

(1)记住了,小树叶跳舞的时候,它的舞步要铺满整个大地

(2)铺地毯的时候,颜色娃娃要先„„,再„„,颜色要铺满整个大地

(3)还要注意,同一种颜色的地毯不要铺在一起,各种不同颜色的地毯铺在一起才好看

2、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河南教师资格网:http://he.zgjsks.com/

新浪微博:@河南中公事业部

微信号:hesydw

三、讲评

1.树叶娃娃在七彩的地毯上跳起了优美的舞蹈,小朋友你们看了这些画,心里觉得怎么样?美在什么地方?师:这些图画颜色很漂亮,运用了大大小小的色块,线条也很流畅,真像树叶娃娃优美的舞步,给我们的感觉非常美,非常漂亮!

2.谁来说说你的颜色娃娃是怎么给大地铺地毯的?

3.师:我觉得这张地毯看上去金黄色的,心里感觉暖洋洋的,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主要用了哪些颜色?

四、结束部分

“秋天真是个美丽的季节,大地铺上了五颜六色的地毯。好,现在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到外面找找看,秋天还有哪些漂亮的颜色,好吗?

河南教师资格网:http://he.zgjsks.com/

新浪微博:@河南中公事业部

幼儿园中班的安全活动教案 篇10

首页幼儿园大班教案:数学 科学 主题 语言 音乐 美术 体育 英语 综合 健康 游戏 社会 安全 亲子 其它

特色教案: 简笔画 环 保

幼儿园中班教案:数学 科学 主题 语言 音乐 美术 体育 英语 综合 健康 游戏 社会 安全 亲子 其它 奥运 手工

蒙台梭利 珠心算

幼儿园小班教案:数学 科学 主题 语言 音乐 美术 体育 英语 综合 健康 游戏 社会 安全 亲子 其它 奥尔夫

多元智能 故 事

您的位置 > 首页 > 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

中班主题活动——各种各样的纸

发布者:宝宝热线

幼儿园中班的安全活动教案 篇11

关键词:一日活动;游戏;随机教育

一、户外活动——谁把我推到了?

现实世界是丰富多彩,生机勃勃的。幼儿参加户外活动是贴近自然的表现,让幼儿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想法,并付诸行动,这不仅能给幼儿带来欢乐的情绪,有助于幼儿运动能力,有效地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而且,能为幼儿心理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地发展。教师在幼儿游戏过程中占主导地位,教师的指导是游戏实施随机教育得以实现的关键环节。

在一次玩呼啦圈的户外活动中,我让幼儿先排队拍手数数,让韩许彬摆圈。游戏一开始时,幼儿有序的跳着。忽然,严瑜婷摔倒了,哭叫起来。我连忙过去安慰她:“受伤了吗?让老师看看。”看到严瑜婷并没有受伤,而且不哭了,我才放下心来。可是严瑜婷平时是个内向,娇气的孩子,一有不顺心,委屈的时候总是会情绪低落好长时间。为了转移严瑜婷的注意力,让她能马上融入到活动中。我故意摔倒:“哎呦,我也摔倒了。”其他幼儿都围过来看。我说:“现在我们有两个伤员了,怎么办呀?”韩许彬说:“我是‘救护员让我来把你们送去医院。”我说:“那我们就来玩‘救人的游戏,怎么样?”严瑜婷开心的和其他幼儿跳起来:“好,好---”就这样,活动又开始了……

二、早操活动——请你和我一起玩

有组织、有计划的早操活动,不仅能提高幼兒基本动作的协调性,还能激发幼儿愉悦情绪,促进自我个性发展和同伴间的友好合作交往,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发展创造力。

早操时,音乐响起了,孩子们在操场上,有的和旁边的小朋友在讲悄悄话,有的打打闹闹的。我灵机一动:“嘟嘟嘟,嘟嘟嘟——我们开着小火车进站喽……”随着老师的口号,孩子们一个个在操场上排好队。律动音乐开始了,“让我们整理整理我们的车厢”,这下孩子们有的扭腰,好像在倒垃圾;有的跨退,好像在修理轮胎……

三、区域活动——让我们玩在一起

《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区域活动中,恰到好处的师幼互动是最重要的。但区域活动中往往也会有问题出现,如:材料不够,幼儿之间不能很好合作等。如果教师只是一味的告诉幼儿先怎么玩,再怎么玩,没有调动幼儿积极性,那区域活动就无法按照幼儿的意愿顺利进行。而游戏是师幼的桥梁,教师可运用游戏进行互动,在幼儿区域活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继续进行。

娃娃家里孩子们各自拿着玩具把玩着,旁边的“医院”只有阳阳在玩弄着药瓶。我过去摸摸娃娃的头,着急的说:“不好,娃娃发烧了,谁是娃娃的爸爸妈妈,得赶紧送医院呀!”这是,美美和冰冰连忙跑过来,将娃娃送到旁边的“医院”找阳阳医生帮忙。这下娃娃家和“医院”都忙活开了。

四、生活活动——“玩”起来更好吃

生活活动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是幼儿游戏活动的基础。如:点心、入厕、盥洗、喝水等。但也有个别幼儿不喜欢喝水、洗手,或者入厕后不排队,推推攘攘等。这些现象对幼儿的身心健康不利,甚至还有不少安全隐患。而枯燥的说教,常规对幼儿来说不是永远的办法。但如果我们运用幼儿喜欢的游戏,幼儿会有何改变呢?

点心:今天的点心是白木耳汤,好个孩子对我说不爱吃。我微微一笑:“今天,我们换一种方法吃,看谁吃的和人家不一样。”这下刚才的几个小朋友都回去想办法了,有的说:用左手拿勺子,用嘴喝不用勺子……不到一会点心都吃光了。

喝水:对于喝水,许多孩子都不怎么主动。有一次,孩子们喝完水后,我走到城城身边,把耳朵贴在城城肚子上。其他孩子好奇的问我:“老师,你在干什么?”我神秘的说:“我在听种子说话。”孩子们很奇怪。我接着说:“每个小朋友的肚子里都有一颗种子,小朋友只有每天给它浇浇水,它才能长大。”“怎么才能在肚子里浇水呢?”“喝水呀——那样肚子里就会有水了。”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的说着。之后,孩子们会互相提醒为肚子里的种子浇水。我也会询问,小朋友肚子里的种子好不好。

五、集体活动——小椅子也会哭

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是幼儿一日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老师每天精心设计准备的活动,也可以说是幼儿获取知识技能等方面的主要途径。教学的本质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但往往在这些活动中幼儿会出现一些意外,搞得老师不知所措,乃至整节活动都被打乱无法按原计划进行。如:幼儿对上课的内容不感兴趣,幼儿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幼儿的问题出乎意料。上课时幼儿之间发生矛盾等等,教师应如何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环节呢?

在一节美术课上,活动快结束时,我发现译衡正在椅子上画画,我看着保育员老师刚刚擦过的椅子现在一片狼藉,心里有点气,刚想发火,又咽了回去,我压低声音说:“译衡你为什么在椅子上画画呢?椅子上能画画吗?画在椅子上好擦吗?再说画在椅子上也很不卫生呀!”问了半天译衡就是低头不语,这时站在旁边的卿卿开口说话了:“不能画在椅子上,应该画在纸上”。“对要画在纸上!”子蒙小朋友也跟着说。我想:正好趁着这个机会用游戏的方法教育教育全班幼儿。我就假装哭起来,小朋友问我:“老师你怎么了?”我说:“我是小椅子,你们画在我身上好疼呀!你们给我身上画的乱七八糟的,我不漂亮了,谁能想办法给我擦干净。”于是小朋友七嘴八舌的说起来。小宝说:“用水擦于擦”。我打来水用抹布擦了一会儿,没擦掉。家杭说:“用开水擦。”我又用开水擦,擦了一会儿,印浅了,但是还没有完全擦掉。这时,昇豪说:“用肥皂粉擦。”于是,我把洗衣粉倒在毛巾上。咦,擦掉了。孩子们使劲地鼓掌,译衡脸上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也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一种活动形式。幼儿游戏是幼儿借助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和理解,在假想情境中模仿与再造成人的实践活动,是幼儿内部动机驱使的感知与操作活动。幼儿园一日生活看似平淡、烦琐,却有数不清的细节问题需要我们去注意、去发现,类似这样的随机教育机会是很多的。那么教师就要做个有心人,善于发现,捕捉,随时随地抓住这些机会,用幼儿喜欢的游戏形式展开随机教育,久而久之,幼儿就一定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这样——让花儿草儿在绵绵细雨下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

[2]《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1989年。国家教育委员会 《幼儿园工作规程》,1996年.

[3]黄人颂 《学前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

幼儿园中班的安全活动教案 篇12

积极有效的多向互动,既包括教师根据活动需要和幼儿实际,积极有效地向幼儿个人或群体发起互动,或积极有效地回应幼儿发起的互动,也包括幼儿个人积极有效地向教师发起互动,或积极有效地回应教师向其发起的互动,还包括幼儿在与所创设的环境、提供的材料间积极有效的互动。“积极”是指在多向的互动过程中表现出的主动意识和生动活泼的信息交流与情感沟通状态。“有效”是指在多向互动过程中消除盲目的消极互动,启迪幼儿主动发起有价值的互动,从而推进活动有价值的开展。这既能增强幼儿主动参与数量感知活动的主体意识和综合能力,提高数量感知活动的学习效果,也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中班幼儿对数的感知主要包括:按数取物、感知数的形成、理解数的实际意义。为引导幼儿更好地实现对数量的认识,需要结合多感官进行感知。幼儿在与环境的积极互动中,观察、感知数量,并结合数学语言进行表达。为了增强幼儿多感官感知的有效性,离不开教师多样化的指导,也就是需要教师同幼儿产生支持性、引导性的互动。而幼儿在小组合作、两两交流中,形成了幼幼间积极的互动,更进一步巩固了对数量的认识。因此,要增强中班幼儿数量感知活动有效性,关键在于增强幼儿活动过程中多向互动的有效性。

一、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引导幼儿在与环境的积极互动中感知数量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创设教学情境,正是激励、唤醒、鼓舞的一种艺术。在教学活动中创设生动的情境,不仅能帮助教师更好地做好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还能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以积极的态度主动参与活动。然而用什么手段,选择何种情境能更好地服务于教材,则需要教师在备课时精心设计,多形式优化情境,做到情境能体现教材的特点,突出教材重点,适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及水平,促进幼儿知识、能力、情感获得尽可能大的发展,从而提高学习效能。

(1)游戏化的教学情境,提高幼儿参与数量感知活动的兴趣及积极性。中班初期的幼儿仍然存在着小班幼儿具体形象思维、学习主要受兴趣驱使、学习过程的坚持性较差等特点。因此,游戏的教学方式仍然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发展幼儿的思维的重要方式。如中班“感知5以内的数量”活动中,以“小熊过生日”的游戏情境贯穿始末。以吃蛋糕、送礼物作为载体,通过游戏化的活动过程,使幼儿兴趣浓郁,参与积极性较高,活动氛围轻松活泼,从而使幼儿在轻松的游戏氛围中快乐地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数量“5”,感知“5”的形成,并能理解数量“5”的实际意义,发展他们对“5”的计数能力。

(2)生活化的情境,促进幼儿在观察环境的互动中,将数量经验运用于生活中。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幼儿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幼儿接纳知识的自觉程度就越高。教师引导幼儿感知物体的数量是幼儿认识事物的需要,是幼儿解决生活中问题的需要。因此,教师要善于营造生活氛围,引导幼儿最终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数量问题。如中班“复习10以内的数量”活动中,教师将活动设计为“超市”的形式,创设了生活化的情境,并将“10以内的数量”隐藏于环境中,幼儿在“买东西”“付款”“售货员清点货品数量”等活动中认真观察和操作,进一步复习巩固对10以内数量的认识,同时将所学的数量经验在模拟的生活情境中得以运用。

二、幼儿在与材料的操作性互动中感知数量

在中班数量感知活动中,幼儿对周围事物存在的数量现象产生兴趣及好奇心并产生探索的欲望是需要丰富的材料为依托的。操作材料是物质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持幼儿活动的物质基础,幼儿通过与操作材料的相互作用,可获得多种经验,使身心各方面得到发展。

(1)新颖有趣的操作材料,帮助幼儿深刻感知数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互动的内驱力,中班幼儿对活动的关注程度与互动的积极性常常反映在对操作材料的兴趣中。为此,教师在数量感知活动中为幼儿提供的操作材料要不断变化,符合中班数量学习的目标及幼儿的年龄特点,具有趣味性、新颖性、可操作性,以不断地吸引幼儿。

(2)探索式的操作材料,引导幼儿探索感知数的形成。“感知数的形成”是中班数量感知活动的重难点,幼儿对数的形成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教师教”的表面上,缺乏体验和内化的过程。为了引发幼儿主动互动,教师要重在支持幼儿自主活动,主动探索、操作和体验,从而获得内化的学习经验。如在“感知5以内的数量”活动中,我结合“取食物”的游戏环节,为每名幼儿提供了一份固定数量为“4”的各种实物或卡片,以及可供幼儿自由选择取放的数量不同的操作物,引导幼儿与之互动,通过自主的操作和点数,探索感知:如何将4个东西变成5个东西?幼儿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通过点数原有的物体数量及添上的物体数量,充分感知“4”添上“1”就是“5”。

(3)分层投放数量操作材料,促进不同水平幼儿的发展。皮亚杰强调:“教师应了解儿童,要重视儿童的特点,要适合儿童发展的水平。”基于这个观点,材料的投放要体现多个层次。所谓分层投放是根据个体差异,把应掌握的内容分解成不同层次,并配有不同层次的材料,使不同层次的幼儿能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有兴趣地与之互动,操作探索,从而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提供有层次性的学具能引导幼儿选择合适自己能力的材料,让能力弱的幼儿操作起来也不感到太难而失去信心。如我在“复习10以内的数量”活动中,根据幼儿数量点数、感知能力水平的差异,对操作材料进行了难易层次的区分,在点数感知点卡、数卡的基础上对操作材料加以排列位置、颜色、大小等因素的干扰,结合插花、穿项链、买水果、钓鱼、数花瓣等游戏引发幼儿互动的积极性,使幼儿根据“车票”的颜色选择适宜的能力组进行操作和感知。

三、师幼间积极的互动,促进幼儿数量经验的发展

“纲要”理念的精髓是以幼儿自主发展为主旨,强化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育应成为师幼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活动。这个理念要落实在活动中。中班数量感知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焕发真正的生命力。为此,教师必须变换自己在数学活动中的角色,在理解幼儿、尊重幼儿、信任幼儿的基础上,建立和幼儿在数量感知活动中的互动体系,以便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1)敏感地察觉幼儿的需要,在幼儿感知数量的过程中,给予适宜的支持性、引导性互动。“纲要”明确指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觉察幼儿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在师幼互动中,教师需要在关注的基础上去深入的分析,进而实施积极的支持和引导。教师是师幼积极互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是幼儿发展的支持者与促进者。教师不仅要和幼儿玩,而且还要会玩,以幼儿乐于呼应的方式玩,和幼儿关注共同感兴趣的问题,支持和肯定每一个幼儿的活动,选择适宜的支持策略,引导幼儿更好地开展活动。

如在幼儿感知数量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幼儿语言上的支持(有声语言)、神态表情的支持(无声语言)、动作上的支持。当个别幼儿还未完成操作时,适当的支持也是对幼儿活动的一种很好的支持和促进。

(2)善用鼓励式互动,促进幼儿在数量感知活动中积极主动的参与。“纲要”指出:“要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支持和鼓励他们大胆探索和表达。”教师有效的鼓励式互动能给幼儿极大的鼓舞。

鼓励是教师激励幼儿不断上进、健康成长的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教师鼓励性的语言能激起幼儿积极主动学习的欲望,激发幼儿的自信心,给幼儿以鼓舞,使幼儿产生想说、敢说、爱说、爱探索的愿望。教师应在中班数量感知活动中创造积极的鼓励环境,从言语信息中传递对幼儿的鼓励,如“你好棒”“你真能干”“你的发现和别人不一样,真棒”“你给数量宝宝找对家了,谢谢你”等,肯定幼儿的成绩,对幼儿予以激励。哪怕只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肯定的手势,也能使幼儿感受到无限的力量,帮助幼儿产生强烈的自信心,更积极地探索数的形成、感知数量的关系。

(3)巧用启发式互动,帮助幼儿产生探索数量的积极性。“纲要”指出:“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在组织中班数量感知活动中,教师应精心设计有“价值”(有针对性)的问题,以此来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探索能力。如在“感知7以内的数量”活动中,教师提出:“糟糕了,6张椅子不够请7个客人坐,这该怎么办呢?”启发幼儿尝试如何将“6”变成“7”?这样,幼儿的好奇心就会产生,他们就会在教师的启发下进行深入的探究活动,这样的师幼互动就会更有效地发展,达到优化的学习效果。

(4)积极回应幼儿活动中向教师发起的互动。幼儿倾听习惯未养成,表达能力弱、行为依赖性强、动手操作能力差等都会影响幼儿在活动中主动向教师发起积极的互动。并且,幼儿在与教师的互动中,会对互动的有效性作“愉快”与“平和”“厌恶”与“无视”的不同情感性反应,从而影响之后幼儿对教师发起互动的积极性。因此,当幼儿发起互动时,教师应多给予必要的愉快回应。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只有注意倾听幼儿的发言,认真关注幼儿的行为,才能及时有效地回应幼儿主动发起的互动,从而形成良性的循环。

四、幼幼间积极的互动中共同发展

现代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幼教活动的主体是幼儿,教师只是穿针引线的组织者、引导者。打个比方,教师就好比是导演,幼儿则好比是演员。一部电影的成败固然需要导演的高明,关键却在于演员的表现。从这个意义上讲,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引导幼儿在与同伴之间的互动中提高自我,这应该是教师组织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感知数量的活动中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十分重视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主体的能动作用,让幼儿之间在互动中学习、互动中发展、互动中提高。

(1)两两交流式互动,在数量操作活动中促进社会性的发展。中班幼儿仍然存在着自我意识较强、交往能力较差等特点,幼儿两两间的交往是幼儿发展社会性的最基本的方式。如幼儿在分组操作后,带着自己的操作成果找到一个同伴,互相展示、介绍自己的成果。这样,幼儿在操作的基础上再次巩固了对数量的点数和感知,并且促进了两两和谐交往社会性的发展。

(2)小组交往式互动,增进幼儿的合作意识。《纲要》指出:“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小组交往是培养幼儿倾听、交往、表达、合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应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幼儿小组交流的活动中,观察幼儿小组合作中交往的行为,倾听幼儿间的发言,给予幼儿充分的交流空间,允许小组幼儿间产生分歧和意见不一,鼓励幼儿通过小组协商或集体讨论达成较一致的共识,从而增进集体合作的意识。

(3)在集体展示式互动中帮助幼儿扩展、提升个体数量感知经验。当幼儿探究问题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时,教师就应为幼儿搭建一个平台,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全力展示自己的操作成果并表达交流。如幼儿将自己做的项链展示给集体幼儿分享、集体又共同点数验证。幼儿在表达和梳理的过程中,使原本零碎的、个别的经验整合成集体的、共有的经验,从而扩展、提升幼儿的个体经验。

幼儿园中班国庆节活动的教案 篇13

1.知道祖国妈妈今年70岁了,了解首都、国旗、56个民族等关于祖国的知识。

2.用绘画方式表达对祖国妈妈的生日祝福,增加爱国主义热情。

3.积极参与庆祝活动,体验节日的喜庆。

4.感受节日的欢快气氛。

5.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活动准备:

1.将画面做成卷轴、干净的场地、画笔

2.定好国旗下讲话人员、内容

3.幼儿才艺表演人员

活动过程:

一、升旗仪式

1.集体齐唱国歌。

2.当庄严的国歌演奏完毕,孩子们共同祝贺:“祖国妈妈生日快乐!”

3.主持人向幼儿介绍中国的首都、少数民族、国旗含义等,介绍祖国妈妈已经60岁了。

4.幼儿才艺表演(与国庆有关内容)

二、长卷画“彩笔绘中华”

幼儿在展开的卷轴上绘画中华美景和生日祝福。

三、为祖国妈妈过生日

幼儿园中班的安全活动教案 篇14

1、探索动物睡觉的秘密,并大胆尝试用动作表现不同动物的睡觉方式。

2、知道人睡觉的卫生常识,懂得养成良好睡眠习惯的重要性。活动准备:

1、请幼儿和家长收集有关动物睡觉的图片并和幼儿一起了解各种动物的名称。

2、《动物睡觉》课件。

3、游戏音乐。

4、幼儿午睡照片。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情境激趣。

小朋友们,今天的天气真好,森林里的小动物们也都出来玩了,咱们一起去看看好不好?小朋友们看,都有哪些动物?

可是小动物们都玩累了,想睡觉了。你们知道小动物是怎样睡觉的吗? 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的睡眠方式?

老师这儿还有许多可爱有趣的动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它们是怎样睡觉的。

二、观看课件感知不同动物的睡姿,探索交流。逐一出示动物主画面。

第一张:这是谁?是怎样睡觉的?

第二张:它是谁?是怎样睡觉的? 第三张:这是谁?是怎样睡觉的?

第四张:依次类推。归纳总结: 哦,原来啊,动物都有自己的睡觉方式,因为它们要适应生活的环境,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

三、游戏活动巩固知识。

刚才小朋友了解了动物睡觉,现在咱们也来学一学小动物睡觉吧。

1、看谁学得像。

教师任意说出一种动物名称,请幼儿做出相应动物的睡姿。

2、游戏《睡觉了》。

游戏规则:听音乐,音乐一停,幼儿马上做睡觉的动作模仿动物睡觉的情景,不能动。小动物为什么要睡觉?不睡觉行不行?

四、观看睡觉图片,结合生活经验。

1、小朋友要不要睡觉?

2、观看本班幼儿午睡图片。

3、图片中小朋友午睡做得对吗?为什么?

“睡觉时挖鼻孔、含着手指头、用被子蒙着头、趴着睡是不讲卫生、不安全的。趴着睡觉会不舒服,会打呼噜。”

4、出示正确睡姿的图片。

正确的睡姿应该是向右侧卧,头枕枕头,小手放好,腿微蜷„„

5、别人睡觉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午睡时实在睡不着,也应该保持安静,不影响他人午睡。

你们年龄小,每天需要睡眠的时间很多,只靠晚上的睡眠时间是不够的,所以中午要再睡一会儿,这样大脑才能休息好,小朋友就会少生病,身体更健康。活动延伸:

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模仿动物睡觉的动作,比比看谁学得像。活动反思:

幼儿园中班的安全活动教案 篇15

关注点一: 关注活动规范的落实还是关注幼儿的能力发展

规范固然重要与必要, 但教师由于过度强调动作规范导致过度讲示, 过度注意安全规范导致过度约束。使得幼儿失去很多迎接挑战和困难的锻炼机会, 从而滞后了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从下面的表1中可见, 在14位教师中, 在教学活动中, 由于讲评以及动作的示范讲解, 而暂停幼儿练习超过6次以上的占了71%, 最多的两位教师甚至达到了12次, 平均不到2分钟就暂停一次, 基本是幼儿跳一次就停一下, 进行讲评。从表2中也可以看出, 一次教学活动中, 幼儿跳的次数低于20次的有10个活动, 练习密度整体较低。教学中出现了收得多放得少、讲得多练得少、停得多动得少的现象。教师大量时间用在管理、讲解、示范上, 造成了幼儿活动时间少, 活动专注度低的局面。

建议: 教师应从重关注教学规范走向重关注幼儿的运动能力。

从幼儿的视角出发, 教师在注重必要规范教学的基础上, 要将自己的目光逐步转向关注幼儿的基本运动能力是否得以发展。

1.关注幼儿基本活动能力的发展。

走、跑、跳等是人体活动的基本动作, 没有很高的规范性。这些基本动作只有在人体不断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发展与成熟。为此, 教师在教学中不必过于关注幼儿跳的动作如何, 更应关注的是如何搭建、创设幼儿跳的情境与跳的机会, 让幼儿在跳的活动中, 发展跳的基本能力。

2.关注幼儿身体活动方法的习得。

动作的掌握表示了幼儿“学会”, 而身体活动方法的习得表示了幼儿“会用”。因此, 教师不仅要让幼儿学会从高处向下跳、向前跳、向侧跳、向后跳、连续跳等跳的基本动作, 还要让幼儿学会一些跳的练习方法, 如跳房子、连续双脚跳比远、跳皮筋、跳过障碍等跳的游戏或方法。身体活动方法的习得可以引导幼儿的练习活动从课堂走向生活, 丰富幼儿的生活和活动方式。

3.关注幼儿体育活动习惯的养成。

幼儿的体育活动习惯, 需要在日常的体育教学活动中逐步学习和养成, 例如在纵跳的练习中, 幼儿对吊挂的标志物只能是触摸, 不可以拉扯, 要爱护器材;跑步时不能推拉同伴;在集体练习、分组练习、自主练习中要遵守相应的常规等等。就运动安全而言, 幼儿身体活动得越多, 动作就练习得越多, 动作的熟练度也就越高, 相应的能力发展也快, 从而避免幼儿因能力不足、动作不熟练而产生的意外伤害事故。

关注点二: 关注教学情景的设置还是幼儿的使用效度

情景教学策略在幼儿体育教学活动中是教师的首选, 几乎逢课从情景引入, 将情景贯穿到结束。然而, 那些有景无用、有趣无用、有景无法的教学情境设置, 不能真正推动幼儿的学习。

【场景1】Y教师, 场景主题:果园;教具准备:立体大树若干、不干胶贴成小水沟、3个筐、背景音乐、大量桔子、苹果、香蕉的自制图片;协助教学人员:4名。主要问题: (1) 场景犹如丰收的果园, 但直至活动结束, 许多“水果”未被幼儿使用。 (2) 采摘“水果”的高度设置过低, 幼儿只需要一抬手就可以碰到, 无练习跳的价值。并且, 悬吊水果图片的绳子是固定的, 教师无法当场调节“水果”的高度。

【场景2】X教师在导入环节组织幼儿模拟开各种各样的车, 围着场地跑了一圈又一圈, 约5分钟后, 教师指着前面一处空无一物的地方说:“果园到了, 我们开始摘桔子吧! ”

建议: 教师应从过度崇尚情景形式走向关注幼儿的运用实效。

从幼儿的视角出发, 教学情景应是有利于幼儿学习活动开展、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场景创设。因此, 教师在情景设置的时候, 需要逐渐转向多角度考虑、观察幼儿的实际需求与运用实效, 使教学情景的作用恰当、科学。

1.关注情景创设的有效性。

场景1的问题是有情景成摆设 (有景无用) , 大部分教具成为观看的道具, 而且还将原本需要原地纵跳的活动变成了抬手采摘果子, 活动失去挑战性。场景2则无情景, 教师带着幼儿来到的是假想的“果园”, 并围着操场跑了足足五分钟, 准备活动与后期纵跳触物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既不能激发起幼儿纵跳的兴趣, 也完全与活动的特点不相符合。情景创设不是仅仅为了烘托练习气氛, 激发学习的兴趣, 更重要的是根据学习活动的内涵, 设置便于幼儿学习与练习的场景。在纵跳触物的练习中, 需要关注的是如何利用场景让幼儿跳更得有味、更有趣、更有持久性。为此,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及生活经验, 设置连续的向前跳、十字象限跳、纵跳头触物、纵跳按门铃等练习场景。这样的情境设置既简单又实用, 不仅丰富了活动的内容, 还强化了向上跳的动作, 发展了幼儿跳的能力, 激发并保持了幼儿学习的持久性, 真正发挥了情景的功效。

2.关注情景创设的高效性。

情景的运用要指向便于教学活动的开展。14个教学活动都需要教学辅助人员, 最少是2位, 多的4位。教辅人员中有的放置材料、有的放音乐、有的帮忙递道具, 没有一个执教教师是独自一个人开展教学活动的。14个活动中, 变换场景的多则10次, 少则5次, 都没有真正把情景的作用发挥出来。为了情景而情景, 说明了情景设计的无目标及情景运用的不熟练。情景与道具的运用是为了激发幼儿运动的兴趣, 并且为幼儿的运动提供支持与帮助。但任何辅助设施的运用必须有“度”, 过多过滥不但浪费人力物力, 而且还会分散幼儿的注意力, 将简单的教学过程复杂化, 得不偿失。因此, 我们必须关注情景创设的高效性。

例如:S教师设置了青蛙捉蚊子的情景, 其中“荷叶”这一道具贯穿始终, 简单而高效地引领着整个教学活动:

关注三:关注教学的预设还是幼儿的临场变化

很多教师在体育教学活动前会大费脑筋地进行活动设计和准备, 他们认为只要设计好活动方案、准备好教具, 教学就不会有问题了, 只“备”自己不“备”幼儿。所以当活动过程中出现问题时, 教师的应对策略就出现了差错。

【场景3】W教师执教活动“小猴摘桃”中环节3的片段:教师拉了一根系满桃子图片的绳子, 要求孩子们从原地纵跳触物变为摘物。一个矮个子的女孩使出全身力气跳, 也只能用手指刚刚触到桃子, 于是她东瞅瞅西瞧瞧, 想找到一处可以摘到桃的地方。这时, 教师催促她:“跳起来摘呀。”女孩无奈地连续向上纵跳了3次, 还是摘不到桃子。这时教师看了看手表, 说:“摘桃子真辛苦, 快把桃子放在妈妈的篮子里, 我们去休息。”大部分幼儿兴奋地拿着“战果”冲向教师, 这个小女孩却空着手跟在了最后。

建议: 教师应从追求关注教学程序的演绎走向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

从幼儿的视角出发, 活动前做好方案固然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但我们要从关注预设教案的执行, 逐步转向关注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位幼儿的真实反应与表现, 为其提供针对性的指导与帮助。

1.关注幼儿的年龄特点。

幼儿的特点就是活泼好动, 注意力持久性差, 不易长时间进行单一的动作练习。为此,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根据幼儿的特点与水平, 把基本活动能力的练习都渗透于游戏之中。这些游戏要成为结合幼儿已会的基本动作进行综合性练习的活动, 不仅要把动作与动作进行串联, 还要把基本动作与能力发展进行串联, 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得到全方位的提高。

2.尊重幼儿的先备条件。

先备条件是指幼儿或多或少已具有一些与新学内容相关的知识和能力。对体育活动而言, 幼儿在进行某一动作的练习时, 已经具备了进行这一动作练习所需要的身体素质, 但是个体差异也必定存在。如案例中的小女孩, 她具备了跳的能力, 但是还不具备触到桃子高度的纵跳能力。为此, 在教学前教师要正确评估幼儿的先备条件, 选择有效的策略;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现场的表现, 不断调整教学策略, 帮助具有不同先备条件的幼儿, 完成他们的学习活动。

3.注重幼儿的主体建构。

幼儿园中班的安全活动教案 篇16

关键词:幼儿园;晨间户外;游戏化

人们常说:“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的阳光适宜,空气凉爽、清新,在此时进行适当的晨间锻炼,可以使幼儿精力充沛、强壮体质,拥有健康、阳光、开朗活泼的个性,以便于一日活动的有效开展。我园是一所乡镇幼儿园,地处农村,有绿茵茵的草地,平整的户外活动场所,环境优美,空气清新,阳光充足,为幼儿进行晨间户外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条件。户外活动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尤其是锻炼幼儿的体能,晨间户外活动是首选的途径。优化幼儿园晨间户外锻炼活动,消除户外锻炼机械重复练习的学习模式,我将民间游戏、传统游戏、情境游戏等贯穿于晨间户外活动之中,以游戏化学习方式激发幼儿晨间户外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推动幼儿园课程实施游戏化的进程,充分发挥户外活动的整体功能,促使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一、民间体育游戏促进了幼儿身体健康发展

民间体育游戏种类繁多,且大多是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的,有很大一部分是练习跑、跳的动作。对孩子的身体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能促进他们机体健康和谐的发展,从而增强了他们的体质。如:“捞鱼”“跳皮筋”“老狼老狼几点了”“撞拐”等游戏有跳跃,平衡的活动,可增强孩子各器官的生理机能,“打鸭子”“踢毽子”“跳房子”等活动使孩子手、脚动作灵活、协调。这些活动不仅促进了孩子骨骼肌肉的发展,锻炼了他们的动作技能和技巧,也有利于孩子内脏和神经系统的发育。民间游戏的各种动作发展,促进孩子机体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增强了他们的体质。

二、情境性游戏促进幼儿情感发展

陈鹤琴先生说:“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我们要充分利用户外的物质与我们的游戏相结合,创设合适的户外环境可以刺激幼儿的感官,能让孩子自由的玩。”户外情境性游戏是让幼儿到户外实地对感受游戏的快乐,一切的自然景观和材料都可能成为幼儿情境的对象,同时可以利用周边田野开展一些体育活动。如三只蝴蝶场地直接在花圃中,既节省时间又节省材料,体能训练,动物王国设在游乐场,孩子们爬过小山坡,走过脚印路,这些真实场景的利用,使孩子们意犹未尽。

在实际的游戏活动中,我们发现幼儿在户外情境性游戏活动中不仅得到了情境体验,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在幼儿园及社区环境的培养熏陶中,在游戏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发展了幼儿良好的个性,快乐成功地获得了体验。我们班本学期新来个叫尤××的小朋友,刚来的时候不爱说话,早上来园不愿意与我们老师打招呼,也不愿意与其他孩子交流,于是我就经常想办法鼓励他参加户外的情境性角色游戏,通过耐心引导他感知户外情境中的事物,鼓励他多说,学习用具体、生动和形象的语言有条理地进行讲述,以此来壮大他的胆子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中班幼儿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而且敢于想象,敢于表现,在活动中教师要遵循孩子的认知规律,开展一些“情境性”的活动,将故事融入游戏,创设运动情境,让孩子体验其中的乐趣。如“我当解放军”游戏,幼儿戴上军帽,伴随着音乐,投入到解放军部队训练的相关“运动”中,孩子们在这个特定的环境中自由活动着,爬、跳、跑、钻、平衡等综合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幼儿在活动中收获很多,动作协调性得到了发展,同时也培养了克服困难的精神意志,充分体验了运动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三、传统游戏促进幼儿认知发展

传统游戏虽然在形式上有些“古老”,如,跳房子、跳绳子、拈石子、滚铁环、捉迷藏、挑小棒、折纸、七巧板、顶锅盖、剪纸、跳皮筋、丢手绢等,但可以给它增加新内容,“比如跳皮筋的歌谣,就可以进行改编,可以用三字经,也可以创造新的歌谣。这样孩子们就会更加感兴趣。家长和老师可以根据孩子喜欢的动画片,自创改编,丰富传统游戏的内容。有规则、有竞争、有目的的游戏活动更利于促进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传统游戏大都是群体游戏,孩子们在这种群体游戏中学会宽容、理解;有规则、有竞争、有目的的传统游戏,还能让孩子掌握现实规则,从而切身理解什么是自由、什么是限制、怎样适应现实规则等;游戏的竞技性,让孩子学会了努力,也学会了怎么样与人和谐相处,如何与人沟通。

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要求的快乐而自主的实践活动,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晨间户外活动,使晨间户外锻炼的目标组织、内容组织、活动形式、活动评价科学合理化,儿童奔跑追逐,攀爬跳跃,使大肌肉得到锻炼,肌体的协调性、平衡性、灵活性都得到增强,在愉快自主的活动中达到锻炼的目的。晨间户外活动游戏化使幼儿拥有健康强壮的体质,更阳光、开朗、活泼的个性。

参考文献:

幼儿园中班安全教案 篇17

1、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在本次活动中知道什么是危险物品。

2、教育幼儿不碰危险品!做到不玩、不接近危险物品,不做危险的事。

3、又而掌握和了解一些简单的安全常识和自救方法。

二、活动准备

1、公开课PPT《不碰危险品》安全课件

2、小朋友玩危险品受伤图片动画

3、各种危险品图片和一些实物图

4、安全故事一则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课件中的图片,带领幼儿进入本次活动,请幼儿仔细观察。

(1)看完图片后,你知道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吗?

(2)你觉得他们做得对吗?他们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

(3)为什么有个小朋友会哭?是什么让小朋友哭的?

图中两位小朋友正在剪纸做手工,但是两个小朋友却互相拿着比比划划,有位小朋友不小心被剪刀划伤了手指,看到血流出来了,那位小朋友哇的一声就哭了!

剪刀很锋利,我们不能自己拿着剪刀剪纸,更不能拿着剪刀打闹,不然锋利的剪刀就会划伤我们的手指,会流血会很痛!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或事情是危险的?

(1)除了刚才画面中的剪刀之外,还有哪些是我们小朋友不能随便碰的呢?

(2)尖锐的利器:剪刀、小刀、针、牙签、铅笔等。

3、教师出示各种危险品实物,让幼儿更直观感受到危险的感觉。

(1)教师讲解完危险品实物之后,出示课件中的危险品图片,让幼儿寻找危险品。

(2)就在刚刚一些危险品来到了我们的教室里,为了把他们抓起来,我们快一起来找它们在哪里吧!

(3)本环节可以增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能分辨危险品,对不安全的预见能力。

4、教师引导幼儿展开讨论:我们在生活中要怎样避免受伤呢?教师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记住生活中应注意的问题。

(1)当我们要做手工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使用剪刀?在家做手工剪纸的时候应该怎么做?

(2)小刀很危险,我们能不能把小刀当玩具玩呢?

(3)鼓励幼儿讨论预防受伤的方法。

5、教师引导幼儿大方谈论自己以前受伤后是怎么自救的?。

四、活动延伸

1、教师带幼儿到户外在游乐器材前停留,向幼儿说明这些器材可能发生的危险及正确方法。

2、请几位幼儿示范正确玩法。

五、家园共育内容

家园共同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及时阻止危险行为,增强安全意识。

六、活动总结

幼儿园中班健康活动教案 篇18

1、尝试用多种方法和轮胎做游戏,在游戏中练习走、跑、跳等基本技能。

2、能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掌握滚轮胎的方法,体验游戏活动的愉快。

活动重点:

尝试用多种方法和轮胎做游戏,在游戏中练习走、跑、跳等基本技能。

活动难点:

能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掌握滚轮胎的方法,体验游戏活动的愉快。

活动准备:

1、废旧汽车轮胎若干。

2、录音机一架、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师:“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到外面玩玩吧”(听音乐,活动身体)

二、基本部分

1、幼儿自由玩轮胎

师:咦,大家看那是什么呀?(轮胎)我们在哪里也看见过有这些轮胎宝宝?(启发幼儿说出各种车上有)

师:轮胎宝宝可真漂亮,我们和轮胎宝宝做好朋友,一起玩玩吧,老师看哪个小朋友最会动脑筋,想出的玩法又多又有趣。

(1)幼儿分散自由玩轮胎,教师注意观察,适当指导。

(2)集中交流玩法。

师:刚才看到宝宝很会动脑筋,想出了许多有趣的玩法,谁愿意来当小老师,把自己的好办法教给小朋友。

请个别幼儿上来玩给大家看,对有新意的玩法加以表扬,并请其他孩子跟着学。

几种玩法:

(1)滚轮胎,几个幼儿面对面滚轮胎。

(2)将轮胎排成直线,练习在轮胎上走。

(3)轮胎跨跳、双脚向前跳。

(4)脚跳上轮胎脚跳下轮胎。

(5)钻轮胎。

2、游戏:滚轮胎大赛

师:轮胎真好玩,我们来把轮胎变成小汽车,进行开车比赛吧。

1、将幼儿分成4组进行迎面接力,每组准备轮胎一个。

2、交待游戏规则:一位幼儿将轮胎往前滚,滚到对面,交给对

面组的一位幼儿;这位幼儿再滚回来给这面的一位幼儿。依此类推,最快轮完的那一组就获胜。

游戏2-3次

三、结束部分

师:今天宝宝真勇敢、真聪明。天色不早了,我们开着车子回家吧,明天再来玩。

活动延伸:

1、利用轮胎练习合作游戏

中班幼儿语言活动案例分析 篇19

幼儿姓名:朵朵(化名) 年龄:5岁 班级:中(1)

镜头一:语言活动《大狮子和小老鼠》开始了,老师出示图片大狮子和小老鼠,并提问:“大狮子是个什么的动物,小老鼠呢?”朵朵就她的位置上表演起来。老师出示图片让幼儿表演狮子抓住老鼠时的情景,朵朵伸出手,牢牢抓住,眼睛紧紧地盯着!

镜头二:老师提问:“小老鼠被大狮子抓住了,他会怎样求饶呢?”朵朵说:“狮子大王,你放了我吧,也许以后你也会遇到困难的,到时我也可以帮助你!”

镜头三:老师提问:“小老鼠会不会救大狮子呢?”请了其他幼儿回答,于是朵朵弯下身子听旁边的小朋友回答问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当然也需要相应的社会经验来支持。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自由、宽松、有趣的语言情境,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朵朵的这个回答着实让在场的听课老师惊讶,她能主动融入故事的情境中,设身处地从小老鼠的角度并结合自身的社会经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她能用完整的句子表述自己的想法,可见她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是相当出色的。

倾听是感知语言的行为表现,也是理解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只有懂得倾听、乐于倾听并且善于倾听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内容。良好倾听习惯的养成是从学前阶段开始的,因此在幼儿口语发展阶段,倾听是不可缺少的一种行为能力。从小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为幼儿终身学习语言交流奠定基础。当其他小朋友回答问题时朵朵并没有表现出不耐烦,或者抢着说,可见她能够集中精力去听,并参与到讲话者的思想里去。她的这种良好倾听习惯将促进她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案例二】

幼儿姓名:毛奕涵(化名) 年龄:5岁 班级:中(3)

镜头一:语言活动《小蚂蚁和蒲公英》开始了,老师的提问,毛奕涵小朋友一直在小朋友的后面附和,并没有自己主动举手来回答。

镜头二:活动还在继续,可毛奕涵一会儿把腿伸直了摸摸脚,一会儿摸摸裤管,还把手塞到嘴巴里!

幼儿的注意力在其心理的发展中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试想,如果幼儿在游戏、教学活动中,他要感知事物、回忆往事、思考问题,而注意力却不能指向、集中在所要感知、回忆、思考的对象上,他肯定就什么也看不到,什么也回忆不起来,什么问题也得不到解决。许多观察和实验都表明,幼儿智力的发展与他们的注意力的水平有很大的关系。注意力集中、稳定的孩子,智力发展较好;而注意力不集中,不稳定的孩子,则智力发展较差。同时,幼儿注意力的发展不仅影响幼儿智力的发展,而且也影响幼儿对新知识的接受效果。

在这个语言活动中,毛奕涵只是停留在附和其他小朋友后面说的层面上,并没有自己独立思考,没有通过自己的思索发表观点。尤为重要的是,她的注意力不是很集中,没有关注老师的提问、同伴的回答。这个个案在我们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屡见不鲜,还需要我们更多去关注。

上一篇:零部件园区车辆管理规定下一篇:《心灵鸡汤》读后感精选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