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校本课程教材(共8篇)
【活动目标】
1、培养正确的执笔姿势,“五指执笔法”。
2、对坐姿的培养、学习悬腕的书写方法。
3、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打下扎实的基础。【活动人员】七年级文学爱好者 【活动主题】执笔方法与写字姿势 【活动准备】:毛笔、颜料 【活动步骤】 1.学习正确的执笔姿势
要想把画画美观,“五指执笔法”是十分重要的。
“五指执笔法’是用右手五个手指全派上用场,用“按、压、钩、顶、抵”的方法把笔执稳,使手指各司其职。具体的握笔方法是:大拇指的第一书内侧按住笔杆靠身的一方,大拇指处于略水平的横向状态。食指的第一节或与第二节的关节处由外往里压住笔杆。中指紧挨着食指,钩住笔杆。
无名指紧挨中指,用第一节指甲根部紧贴着笔杆顶住食指、中指往里压的力。小指抵住无名指的内下侧,帮上一点劲。这样形成五个手指力量均匀地围住笔的三个侧面,使笔固定,手心虚空。
正确的握笔方法是:笔杆放在拇指、食指和中指的三个指梢之间,食指在前,拇指在左后,中指在右下,食指应较拇指低些,手指尖应距笔尖约3厘米。笔杆与作业本保持六十度的倾斜,掌心虚圆,指关节略弯曲。
记住我是怎么写的了吗?来试试。(师生重复书写时的要点)咱们写一个试试,来!(师一笔一笔板演,学生看后再书写,教师巡视)谁写得最棒,到前面来。
三颗星标准:大小合适、方正、有运笔 2.同桌互相纠正,示范。
要想把字写漂亮,还要有正确的坐姿。你们边看边体会老师是如何写字的。
练二三寸大楷字无须站立,坐着写就行了;二则坐着省力又利于凝神聚气,注意力容易集中。1.手腕要悬空。
2.头部稍低,肩平,双脚平放。
3.左手的肘和手掌平放在桌上,要撑开,并与右手保持基本对称。4.练习手腕运笔 手腕做圆周运动 5.谁来做个示范?
(展示,评议,教师印奖章)【活动反思】
大部分同学的拿毛笔的方法已经掌握了,只是有少部分同学还是不会拿,坐姿方面同学们都能坐得端正,学国画的用墨
【活动人员】七年级文学爱好者 【活动目标】 养对民族绘画的感情。
【活动重点】认识干湿浓淡墨色。认识中国画的特点。【活动难点】
1,认识中国画特点。2,“墨分五色”的认识。
【活动准备】毛笔、墨汁、调色板、宣纸、抹布。【活动课时】
第一课时
【活动方法】 课题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国画。新授:
介绍中国画: 中国画是我过传统的一种绘画形式,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与民族风格,称国画。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介绍工具: a)笔:羊毫笔、狼毫笔、白云笔。b)墨:有松烟、油烟。c)纸:宣纸——生、熟。d)砚:砚墨用的是石头。e)色:可用水彩颜料代替。
各种工具的保管方法。
分类: 1,题材:人物、山水、花鸟。
2,方法:工笔、写意。
墨分五色: 焦、浓、重、淡、清。笔法:中锋,侧锋、逆锋。
分辨: 浓淡墨。中侧锋。干湿画法。
学生练习,教师指导。【活动小结】:
毛笔的中锋不要画的太细,要画的平稳。侧锋注意水分的掌握,太湿就会涨,太干又晦涩笔。要学生自己在实践过程中慢慢体会和发现。
学国画的用墨
【活动人员】七年级文学爱好者 【活动目标】 养对民族绘画的感情。
【活动重点】认识干湿浓淡墨色。认识中国画的特点。【活动难点】
1、认识中国画特点。
2、“墨分五色”的认识。
【活动准备】毛笔、墨汁、调色板、宣纸、抹布。【活动课时】
第二课时
课题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国画。新授:
介绍中国画: 中国画是我过传统的一种绘画形式,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与民族风格,称国画。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
介绍工具: a)笔:羊毫笔、狼毫笔、白云笔。b)墨:有松烟、油烟。c)纸:宣纸——生、熟。d)砚:砚墨用的是石头。e)色:可用水彩颜料代替。
各种工具的保管方法。
分类: 1,题材:人物、山水、花鸟。2,方法:工笔、写意。墨分五色: 焦、浓、重、淡、清。笔法:中锋,侧锋。
分辨: 浓淡墨。中侧锋。干湿画法。学生练习,教师指导。三.小结:讲评。
国画的用笔
【活动人员】七年级文学爱好者 【活动目标】 养对民族绘画的感情。
【活动重点】认识干湿浓淡墨色。认识中国画的特点。【活动难点】 藏锋和露锋的概念
认识中国毛笔的特点。
【活动准备】毛笔、墨汁、调色板、宣纸、抹布。【活动课时】
第一课时
认识藏锋和露锋
一、观察“三”,三个的起笔有什么相似和不同的地方。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三”的三条横有什么不同吗?
生:我知道。第二条横比较短,第三条横比较长。
师:对!那么“三”的这三条横在起笔上有什么不同吗?
生:第一和第二条横的起笔是尖的,第三条横的起笔是圆的。
师:是啊,你观察的真仔细!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两种起笔方式。
二、揭示藏锋和露锋的概念。
师:你们知道怎么才能使你写出来的横的起笔是尖的吗?
生:我觉得毛笔的笔头是尖的,写出来的自然是尖的。
师:是啊,这样的笔锋我们把它叫做“露锋”,是笔锋外露的用笔,一般用于笔画的起笔处。用露锋写出来的笔画常是尖笔或是方笔,显得锋芒毕露,神采飞扬。
师:还有一种笔锋叫做“藏锋”,它的写法是让笔锋从笔画内部起笔,把笔锋藏起来。用藏锋写出来的笔画显得浑厚。就像“三”的第三横那样。
师:(拿出钢笔)你们看,钢笔的笔头是尖的,把笔尖露在外面起笔的叫做“露锋”,把笔锋从笔画内部起笔的叫做“藏锋”。
生:用钢笔练习一下,加深印象。
三、指导书写藏锋和露锋。
1、学生书空。
2、学生指名书空、集体书空、同桌互相书空,纠正错误。
师:总之,我们要遵循一个原则,就是“欲下先上,欲右先左”。
国画的用笔
【活动人员】七年级文学爱好者 【活动目标】 养对民族绘画的感情。
【活动重点】认识干湿浓淡墨色。认识中国画的特点。【活动难点】
藏锋和露锋的概念
认识中国毛笔的特点。
【活动准备】毛笔、墨汁、调色板、宣纸、抹布。【活动课时】
第二课时
【活动过程】
一指导认识米字格,并学会画米字格。
师:今天我们要来认识米字格,你知道它和田字格有什么不同吗?
生:米字格里有四条线,而田字格中只有两条线。
生:田字格中有横中线和竖中线,这两条线把田字格分为了四格,而米字格比田字格多了两条斜线,并且把米字格分为了八个部分。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说的也很完整。
师:让我们来认识各部分的名称。
师:下面让我们来学着画一画米字格。
师:先在空格中打两条斜线,再过交点打横竖两条线。
(学生练习画米字格。)
五、学习在米字格里面描写“三”的轮廓。
师:你们知道在描写“三”的轮廓时要注意哪些吗?
生:我知道:四条边线要对齐。
生:我还知道对齐之后不能再移动。
师:你们真聪明,是啊,的确要注意这两点:四条边线要对齐,对齐之后不再移动。师:下面就让我们试着描摹一下。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师:描好了的同学来说说自己写的怎么样?
生:我描的还可以,就是第三横有些斜了,还需要改改。
生:我觉得只要认真描,一定会描得很好。我描得就很好。
„„
师:那么接下来的时间同桌互相点评一下。(学生互相点评)
师:看着同学们认真的样子,老师相信你们一定描摹得很好,为写好这个字打了一个扎实的基础。
六、下课。
国画《樱桃》
【活动目标】
1、使学生了解有关樱桃的知识,学习写意国画的知识,用写意国画表现樱桃。
2、感受中国画的笔墨韵味,激发学生热爱中国画,热爱生活的情感。
【活动重点】
中国画表现樱桃的写意画法
【活动难点】
画面的构图,布局,把握樱桃的外形特点 【活动准备】毛笔、墨汁、调色板、宣纸、抹布。【活动课时】
第一课时
【活动过程】
1、复习导入
2、欣赏樱桃
3、交流
(1)、樱桃的生物性。(2)、樱桃造型特点。(3)、樱桃色彩特点。
4、探究画法
(1)、学生读画,交流画法,总结写意国画的特点。(2)、教师示范。(3)、学生尝试画樱桃。
(4)、出示学生作品,分析比较画面的布局构图。
5、学生练习
作业:创作一幅樱桃的写意国画。
要求:要有写意国画小品的品味。画樱桃要注意大小,形态的变化。
6、展示评价
国画《樱桃》
【活动目标】
1、使学生了解有关樱桃的知识,学习写意国画的知识,用写意国画表现樱桃。
2、感受中国画的笔墨韵味,激发学生热爱中国画,热爱生活的情感。【活动重点】
中国画表现樱桃的写意画法 【活动难点】
画面的构图,布局,把握樱桃的外形特点
【活动课时】
第二课时
一、小组汇报学习成果(1)、樱桃的生物性。(2)、樱桃造型特点。(3)、樱桃色彩特点。
二、学生实践:
教师布置作业,自己动手创作一到两幅水墨作品,用笔要大胆,注意墨与彩的浓淡,以及水分干湿的把握。学生作画,教师巡视,及时指导遇到的情况。4.作品评价:
提出评价标准:用笔大胆,水、墨、色相互辉映,墨与彩的浓淡以及水分的把握要恰到好处。画面要体现出变化莫测的韵味。(1)学生互评:(2)师生互评:
5.小结:这节课通过同学们的动手创作,使大家对水墨画的韵味有了很深的了解和体验,好多同学的作品都不错,希望大家课后去练习,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去表现,看看效果怎样?
国画《西瓜和葡萄》
【活动目标】
引导学生认识水墨画是国画的含义。【活动重点】
认识宣纸、颜料等特殊用品并学会使用工具进行绘画。
【活动难点】
培养学生大胆作画的能力 【活动准备】
各种国画欣赏图片,范例、墨等工具 【活动课时】
第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欣赏水墨画,认识画画工具
1、出示国画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提问:这幅画与我们平时画的画有什么不同?(引发学生对新的绘画方式的兴趣)
2、出示绘画工具,引导学生了解
理解宣纸与白纸的不同(质地)请学生进行比较
指导国画需要特殊的颜料-----墨汁,并了解墨汁的深浅变化(水稀释)正确的是用毛笔,知道细的地方用笔尖画,粗的地方用笔身画
3、欣赏图片,引导学生感知国画的魅力
二、教师示范,引导学生绘画西瓜
《西瓜和葡萄》
【活动目标】
引导学生认识水墨画是国画的含义。【活动重点】
认识宣纸、颜料等特殊用品并学会使用工具进行绘画。【活动难点】
培养学生大胆作画的能力 【活动准备】
各种国画欣赏图片,范例、墨等工具 【活动课时】
第二课时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
提问:画西瓜和葡萄时,应该先画什么部分?引导学生先画占纸面积大的地方,最后画零小的部分)
引导学生看清教师是怎样运用毛笔和墨汁的?(注意水与颜料的搭配)提问:水多会怎么样?如果水少了会怎么样?
画叶子用笔的什么部位画?最后画叶梗的时候,应用笔的什么部位画?
三、学生作画,教师知道,知道学生拿笔和用墨的方式。注意画面的布局,及绘画时的先后顺序。
四、学生互相欣赏作品。
五、延伸:活动区中进行练习
国画《丝瓜》
【活 动目 标】:
1、体验在绘画过程中所感受的快乐。
2、通过对比欣赏,感受作品中对不同季节的丝瓜的不同水墨表现效果。
3、乐意并能正确使用绘画工具和材料进行水墨画创作。【活 动准 备】:
1、学生认识、观察过丝瓜的经验。
2、教师准备教学挂图《丝瓜》、毛笔、宣纸、小木桶、墨汁、国画颜料等。【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见过的丝瓜。
你们见国丝瓜吗?是什么时候见到的?那丝瓜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出示教学挂图中的图一,引导学生欣赏。
你们看画上有什么?丝瓜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的?它的叶子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的?看到这样的丝瓜,你有什么感觉。
3、教师出示教学挂图中的图二,引导学生欣赏。
你们看这副画上面有什么?和刚才我们看的那幅画有什么不一样?你喜欢什么季节的丝瓜?为什么。
4、教师鼓励学生在欣赏的基础上进行水墨画的创作。
如果要你们来画丝瓜,你会画什么时候的丝瓜?周围还会画些什么呢?
5、教师点评学生作品,学生相互交流作品。
国画《枇杷》
【活动目标】:尝试运用已有经验大胆表现树枝上的枇杷。【活动准备】:
1、学生有画枇杷和小鸡的经验。
2、课件;范例。
3、宣纸、毛笔、颜料、墨汁等幼儿国画用具;背景音乐 【活动课时】
第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欣赏课件,引起兴趣。
1、师:春天到了,枇杷成熟了,一个个枇杷看上去那么诱人,那么你们知道枇杷长在哪里吗?我们一起去看一看。(教师边出示幻灯,学生边欣赏)
2、师:看到了吗?长在哪里?怎么样的?
3、学生自由说说。
4、小结:枇杷是一串一串的长在树上的,排着队,但它们不是像我们小朋友整整齐齐的排队,而是没有规律的,有的在前面,有的露出半个头,有的害羞的躲在后面。
5、师:这么漂亮的枇杷,许多国画大师也很喜欢,于是他们把树上的枇杷画了下来,我们来看看他们的作品。(教师继续出示幻灯,学生欣赏。)
二、学生观察,教师讲演、示范。
1、师:以前我们画过一个一个,摘下来的枇杷,今天我们要学习画长在树上的枇杷,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2、学生观察和示范,教师讲演。
国画《枇杷》
【活动目标】:尝试运用已有经验大胆表现树枝上的枇杷。【活动准备】:
1、学生有画枇杷和小鸡的经验。
2、课件;范例。
3、宣纸、毛笔、颜料、墨汁等幼儿国画用具;背景音乐
【活动课时】
第二课时
【活动过程】:
《枇杷图》的画法步骤
步骤一:先画叶,重墨勾筋,可用草绿蘸墨点染,上下部叶要虚实分明。步骤二:次穿枝画干,可用草绿蘸墨画出。
步骤三:再次填果,用石黄或藤黄点染,用重墨点“脐”。步骤四:题字钤印。学生绘画,教师指导。
1、师:下面就请你画一幅美丽的枇杷图。
2、画上小鸡,使画面更加丰富。
交流分享:你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鼓励学生发现同伴画的好的地方。)
国画《萝卜》
【活动目标】
1、了解中国画传统写意技巧特点,认识大画家齐白石,学会欣赏中国画作品,并从中领会到画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情感和任务。
2、学习中国画写意萝卜的简单画法,进行笔墨基本功训练。【活动准备】
1、学生用具:中国画颜料、墨汁、毛笔两支{一支为狼毫小笔用于勾勒线条,一支为羊毫用于点、染色(如大白云)}、调色盘、水罐、一张旧报纸代替垫布、八开生宣纸。
2、教师用具:绘画工具一套、空白生宣纸1张,课件。
【活动重点】:本课重点是提高学生对中国画的认识,练习用毛笔、宣纸作写意蔬菜画的技巧。
【活动难点】:本课难点是用笔用墨和掌握适当的水分表现不同的浓淡墨色。【活动课时】
第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1、中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同时也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国画大师。今天,让我们先来欣赏一位大师的画。
2、媒体展示:
(1)《柿子》:用的是什么笔法?有什么特点?
(2)《平生所欲》:画的是什么?画家为什么要起这样一个名字?(3)《蜻蜓飞舞》:写意与工笔相结合的画法,你看了之后有什么感受?(4)《鲤鱼》:画家用了什么墨色表现了鲤鱼的鱼鳞?你认为什么地方画的最好?
3、看了这么多的画,你觉得这位画家的画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4、生:是一位技术高明的画家。
5、出示〈虾〉:这位画家是谁呢?(齐白石)
6、你觉得齐白石画的题材都取自于哪些方面?
7、生:都是一些花鸟鱼虫和蔬菜水果,都来自生活与大自然。
8、师:从齐白石的画中,你能发现他是一位怎样的人呢?
9、生:是一位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人。
10、师:今天就让我们追随大师的足迹,一起来学习萝卜的画法。
11、出示课题:画萝卜
国画《萝卜》
【活动目标】
1、了解中国画传统写意技巧特点,认识大画家齐白石,学会欣赏中国画作品,并从中领会到画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情感和任务。
2、学习中国画写意萝卜的简单画法,进行笔墨基本功训练。【活动准备】
1、学生用具:中国画颜料、墨汁、毛笔两支{一支为狼毫小笔用于勾勒线条,一支为羊毫用于点、染色(如大白云)}、调色盘、水罐、一张旧报纸代替垫布、八开生宣纸。
2、教师用具:绘画工具一套、空白生宣纸1张,课件。
【活动重点】:本课重点是提高学生对中国画的认识,练习用毛笔、宣纸作写意蔬菜画的技巧。
【活动难点】:本课难点是用笔用墨和掌握适当的水分表现不同的浓淡墨色。【活动课时】
第二课时
【活动过程】: 讲授新课
1、出示萝卜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看看萝卜有哪些不同的形状,它们是由那几个部分构成的?再看看叶有什么不同?颜色又有什么不同?
2、再请同学们观察课本中的步骤图看看是如何一步一步画的?
3、生答,师小结: 外形:中锋(淡墨),身体:侧锋(淡墨+花青)叶子:中锋(藤黄+花青)根须:小笔中锋
4、下面看看老师是如何所画它的!边讲边现场演示(贴出空白生宣纸)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构图有前后,以自已的习惯为准,没有定法。下面介绍一般画法: ①画形:用笔可曲可直、要有节奏,不可太光,可中锋,可侧锋,要留下用笔的痕迹。②画体:侧锋从左右两边画,画出萝卜的体积感;
③画叶:先用毛笔蘸淡墨(可调少量墨绿笔尖再蘸一点浓墨大笔点画,趁墨色未干时用浓墨勾叶脉)
师小结:画花和叶运用了两种不同的手法这两种手法就是小写意花的最基本的枝法特点。
4、带领学生临摹,巡回检查一遍,是否符合,及时表扬与纠正
四、巡回指导
1、突出重点:详细讲解勾线用笔方法与点染要领,指示学生注意笔墨的浓淡、干湿变化。
2、提醒学生注意环境卫生、不要乱甩毛笔,要用专用的抹布或吸水纸来吸墨、揩桌、擦画具等,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五、小结
1、展示画好的作业
2、评价作业优缺点
3、理解齐白石大师“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句话的含义。
六、课后小结:
学生对齐白石大师以及他的代表作品有了一些基本的认识,在中国画的欣赏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
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较好,能够用正确的笔法和墨色画出生动的萝卜图,并能将先前学过的辣椒、樱桃等结合画在一起,使画面更为丰富。
不足之处为,一些学生在构图上与老师一模一样,少有自己的想法,创新的意识还有待加强。用笔的方法还不够熟练,有待提高。
自由创作
【活动目标】
一.参照范画,临摹其笔墨技法,画一幅以蔬菜为题的中国画;
二.使学生认识画、诗、书,即是中国画独特的形式; 【活动重点、难点】
运笔、用水、用墨的方法;
【活动准备】毛笔、墨汁、调色板、宣纸、抹布。
【活动过程】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课程,整合,构想,实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是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也是新课程的亮点。“校本课程” ( 选修Ⅱ) 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开设是高中新课程的难点,但是它的开发和有效实施,对于培育学校特色、丰富校园文化、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予以重视。
然而,高考是现实的,课时是既定的,师生的精力是有限的,学校的条件也是有差异的。如何在有限的时空内有效地贯彻新课程要求,福州七中提出了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进行整合的初步构想。
一、课程整合的建构依据
1. 课程依据
尽管从表面上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分别属于不同的课程分类系列,是独立关系。但是, 独立不是对立,它们存在着交叉、包孕的关系。如果根据“课程形态”划分,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学习领域分为两大类系: 学科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如果从“课程开发与管理”的角度划分,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分为: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管理体系。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无疑属于国家课程,但它可以校本开发。反过来,从课程实践模式看,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科开发出学科性校本课程,也可以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技术和形式,开发出具有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的校本课程。因此,从课程特点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存在整合的空间。
2. 理论依据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要求: “综合实践活动要集中体现学校的特色, 学校应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统筹规划。”《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 试行) 》提出: “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高中新课程标准》指出: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其具体内容由地方和学校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要求自主开发或选用,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可与地方、与学校自主使用的课时结合在一起使用,可以分散安排也可以集中安排。”
可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应该坚持校本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二者的课时可以整合使用。
二、课程整合的构想和实践
1. 理论构想
( 1) 以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进行校本课程的开设。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中扮演着主角,而且由于实行校本管理,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实施与评价方面有很大的自主权。因此,在课时、教师、内容的安排上,学校可以根据需要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整合起来,以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进行校本课程的开设。
( 2) 以校本课程的内容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与国家课程相比,校本课程更强调教师、学生在课程开发中的自主性,这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不谋而合。因此,学校在开发校本课程时,可以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结合在一起,以校本课程的内容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将师生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整个课程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在活动结束时,教师通过对活动成果的总结和整理,就可以初步完成校本课程的开发和设计了。
2. 实践操作
福州七中系福建省绿色学校、福建省花园式单位、福州市晋安区环保教育特色校,因此,学校领导在集思广益、分析对比、实践论证的基础上,达成了“绿色教育、和谐发展”的共识,并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加以认真落实。我们凭借学校优势,立足校本资源,开发了《与绿色同行》系列校本课程教材,把绿色教育渗透于学校各项活动中,引导师生开展相关的课题研究,教育师生“关爱生命、健全体魄、崇尚科学、追求和谐”,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福州七中的校本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安排的原则: 理论课和实践课相结合、课内策划和课外实践相结合、方法指导和知识学习相结合。根据目前高中教学实际需求,学校每周安排两节综合实践活动课,按校本选修课程要求,每学段不少于18课时。在这18个课时里,可以开展以下教学模式: 专题讲座、知识拓展、方法辅导、主题筛选、中期反馈、总结交流等。而学生的调查、实验、采访、制作、参观、访问、考察以及与之相关联的社区服务等具体 实践活动放到课外,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开展。这样,学生认真参与了不少于18个课时的课堂集中学习,便获得1个校本课程选修学分。当他完成自己的研究课题并参与相关活动,便获得相应的研究性学习学分以及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学分。
当然,我们还立足校本资源,结合本地区的人文地理条件、社会热点等, 对福州七中历年各个年段的社会实践、社区服务项目进行了分析、对比,保留或增加了一些与我们课题研究联系较为密切的活动内容。例如: 3月份的“我和绿色有个约会”活动、4月份的“世界地球日”主题活动、9月份的“感恩九月我行动”主题活动……这样,在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获得学分的同时,也凸显了福州七中的课程特色, 增强了学生保护环境、服务社会的道德感和责任感。
三、课程构想的成果意义
虽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很强的生成性,整个课程是随着活动逐步展开的,但是校本课程的预设性相对更强些。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办学特色,或者借助已有的校本课程文本载体,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整合实施, 将二者的生成性和预设性加以协调统一,使之相互补充和完善。
一些开展得比较成功、具有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在实践过程中可以逐步系统化,从而转化为学校的一门校本课程。在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共同积累的资料,经过加工整理,还可以逐步形成校本教材,供新一轮学生学习和使用,同时还可在此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完善,生成与拓展,由此发散开来,衍生出其他相关联的校本课程系列。例如,福州七中就在《与绿色同行》校本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 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开发形成了《校园植物志》《浮仓山上的南宋丝绸宝库》《校园武术》 《信手拈来的美: 废物不废》《和谐校园阳光心灵》等系列子课程。
一、多元整合课程资源,形成感恩活动“系列化”
生活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活水之源,真情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生命所在,对学生而言,只有经过生活的体验,才能有感而发、有为而作。因此,教师要切实关注学生的成长,把他们的精彩生活融入到综合实践活动中去,让学生自由、自主、自发地用自己的心灵去经历综合实践活动,以积极的心态去参与活动。
同样,感恩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口头说教、熏陶感染上,还需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有效推进。教给学生感恩的方法,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我们开发了以下感恩实践活动的内容。
1.“感恩亲人 情暖万家”系列活动
一个人只有爱父母、爱家人,才会爱他人、爱祖国,所以对父母、亲人的感恩是最基础的。如我们举行“一日护蛋” 的体验活动,让学生用一天时间呵护一只鸡蛋,以体会父母养育自己的辛苦;妇女节、父亲节、重阳节等节假日,我们给学生布置“我让亲人露笑脸”的感恩作业,让学生以“做一天小管家”“为父母洗一次脚”“陪爷爷奶奶散步”等行动回报亲人。学生通过参与这些活动,感恩意识、责任意识得到增强,也使家庭亲情的氛围变得更加浓厚。
2.“感恩学校 情满校园” 系列活动
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也是他们学习感恩的重要场所。我们利用“教师节”,开展了“我当小老师”的体验活动,使学生了解教师一天的工作,体会教师的辛苦。让学生在开展“感谢同学帮助我”“在爱的海洋中奉献爱”的演讲活动中懂得感恩同学,让学生在济困送温暖行动中感受同伴友情,学会关爱同学。校大队部发起的爱校卫生活动“弯弯腰我把垃圾送回家”,大家一起行动起来,看到垃圾就主动捡起送进垃圾筒,很快治愈了校园卫生保持不好的顽症。校园环境好了,大家生活舒畅了,这就是对学校的最好感恩。
3.“感恩他人 感谢挫折” 系列活动
在爱校、爱家活动基础上,我们拓宽感恩领域,开展了“感恩他人”的系列活动,适时将学生的感恩由身边人延伸到所有帮助过自己的人,如医生、交警、清洁工等,从小培养他们的仁爱之心。指导学生采访这些行业的人,邀请他们中间的代表来校作报告,了解他们工作的艰辛;组织学生到消防队、水厂参观慰问,以实际行动向他们感恩。另外,针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我们开展了“感谢挫折”活动,让学生讲述自己的“惨痛”经历,谈谈自己从中明白的道理,引导学生换个思考的角度,感激挫折的磨砺,培养乐观的心态和健康的“行走”能力。
4.“感恩自然 保护环境”系列活动
随着感恩教育的深入开展,我们对感恩的内涵也有了新的理解。心存感恩的人应该珍爱生命,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未来世界公民应该具备的优良品质,也是时代的呼唤。为此,学校以“植树节”“世界水日”为契机,开展了“我为地球添绿色”“保护母亲河”等系列环保活动。各班通过中队活动明白地球母亲的伟大和无私,从而产生感恩自然的情怀。护绿小组在苗木专家的指导下种植“红叶石楠”“日本冬青”等小树苗。在对小树苗一天天的呵护中,学生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快乐,为自己亲手给地球增添一分绿色感到无比自豪。保护母亲河的同学以实际行动关爱生命、感恩自然,他们定期对衢江和灵山江沿江生态环境进行调查,发布“母亲河水质监测报告”,向社会发出“让我们的家园再现碧水蓝天”的倡议,使灵山江水域乱扔乱倒垃圾的现象减少,污染物、悬浮物指数大大降低,水质得到明显改善。
四大系列活动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在“课程目标”上设置的“认识自我、尊重自然、关注社会、探究世界”四个维度。感恩活动形成系列化后,使实践活动有了一条清晰的主线,感恩教育是学校德育的品牌,对已有的资源加以优选和整合,并结合学生的成长需求,进行整体、有序的开发和享用,使综合实践活动体现了学校特色。
二、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实现感恩教育“基地化”
综合实践基地是与学校教育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新型载体;是集教育性、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创新性、科研性于一体的特殊教育资源;是凝聚学生体验生活、感悟文化、开阔视野、培养意志、提高素养、沟通理论教学与客观实践的重要平台。综合实践基地是开展实践活动的重要场所和载体。
学校是感恩教育的主阵地,但更大的课堂在社会。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学校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与县少儿图书馆、敬老院、环卫所、龙洲街道等机构共同建立了一批感恩教育实践基地。实践基地与学校教育相互衔接,成为了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有了这些平台,学生走出校园进行感恩实践,在图书馆做小小导读员,去敬老院慰问老人,跟环卫所的清洁工人一起打扫街道,为龙洲公园美化出谋划策,从感恩于心到感恩于行,实现感恩教育的知行合一。
另外,我们策划实施了“成长路上手拉手”系列活动,把那些在家备受溺爱的学生带到大力山等乡村小学去,与农村孩子同学习同生活,让他们体验到山村贫困的生活后才懂得了自己生活的美好,才懂得了要感恩自己的父母。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种精神境界,一种社会态度。我们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感恩家乡回报社会,将感恩延伸到更广阔的天地。如:到龙洲公园春游和秋游,感受龙游的龙文化;参观龙游民居苑,体验龙游商帮曾经的辉煌;探究龙游石窟之谜,了解龙游悠久的历史,到余绍宋和华岗纪念馆寻找家乡名人等。
实践基地与学校教育互为补充,通过健康向上、怡情益智的实践活动,成为德育教育的崭新载体。教育心理学认为,儿童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必须以儿童的社会认知为前提,这就是说,儿童必须经历一个社会化的过程。通过让学生到感恩教育基地参加一系列的感恩教育活动后,学生深刻理解了感恩的意义所在,明白了感恩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学会一定的感恩方式,养成感恩习惯。
三、学生自主实践,遵循综合活动“主题化”
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总是以主题为线索组织教学内容、展开实践和探究活动的,在相当程度上活动主题规定了活动内容,也影响活动方案的制定。选择什么主题,直接决定了活动的实施者(学生和指导教师)的兴趣和投入程度,也直接影响了活动的实施效果。因此,选好活动的主题是综合实践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 活动主题的选择,坚持“近”“趣”“行”的原则。即一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把学生平时的所见所闻所思作为选题的方向。二要学生感兴趣。活动和平时的学习一样,其积极性来自于兴趣,要使活动获得成功,所选主题必须是能吸引学生去研究的。如“废弃电池对环境污染的研究”。三是主题所确定的活动内容是可行的。小学生的实践活动受其年龄、生活经验、研究问题的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时间、经费等因素的制约,因此,活动所选的主题必须是恰当的、适合学生去做的。
学生是活动的主人,是设计者、实践者、体验者、发展对象和评价者,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让他们自主实践,主动探究。我们积极引导学生面向生活,从日常生活中选取要探究的问题或课题,设计研究方案,实施研究过程。引领学生通过参观、考察、访问、探究等活动,让他们有更多的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机会,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和对自我的责任感。培养学生收集、分析、整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品质。如在对家乡环境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围绕“我是环保小卫士”“我为环保献一计”等主题,通过查阅资料、上网搜索、请教专家等形式,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增长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认真撰写环保小课题研究报告,征集环保金点子,向班级同学发放环保小袋,用影像记录身边的环保文明行为。开展“家庭节水途径的研究”“龙游城区洗车浪费水资源的调查”“灵山江母亲河水质受污染成因的调查研究”等综合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为家乡添上一点绿色,用实际行动带动全体学生共同关注环境保护,共同关注家乡建设。
综合实践活动在内容上强调把品德教育、科学教育、社会教育、艺术教育、劳技教育等有机整合;在方式上,注重把观察、体验、探究、访问、手工制作、实地调查等多种方式有机结合;在功能上,关注学生兴趣、态度、能力、知识等多方面的综合,注重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协调。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可走“传统活动课程化,依托资源特色化,整体设计载体化”的“三化”之路。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感恩教育变得不再空洞、枯燥、乏味。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行动中内化感恩。实践证明,通过感恩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实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常态化、校本化和特色化。
引入综合实践活动
【摘要】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基于校本资源开发的必要性,桃花坞文化”传承的紧迫性,学校文化特色建设的必然性,学校开发了“桃花坞文化”校本课程。本文具体阐述了架构“桃花坞文化”校本课程的背景;“桃花坞文化”校本课程引入综合实践的理性思考; “桃花坞文化”校本课程引入综合实践的目标定位;实施方法和评价措施。【关键词】
校本课程 引入 综合实践活动
一、架构“桃花坞文化”校本课程的背景:
(一)校本资源开发的必要性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对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以校为本的课程资源整合,力求把各种资源和学校课程融为一体,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桃花坞文化”校本课程》的实施就是研究“桃花坞文化”,开发从学生——课程——学校的教育资源,加速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桃花坞文化”传承的紧迫性
地域文化是特定区域长期流传至今的传统文化的总和,具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征。吴文化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仅非物质文化遗产一项,被列入国家级项目的有20多项,被列入省级项目的有60多项。桃花坞因唐寅的《桃花庵》歌闻名于世,又因桃花坞木刻年画、檀香扇等众多非物质遗产而被世人瞩目。“桃花坞文化”是吴文化的代表之一,随着沧桑岁月,桃花坞地区许多人文景观、精美艺术逐渐被淹没在历史尘埃中。因此,让学生从小了解和继承“桃花坞文化”迫在眉睫。
(三)学校文化特色建设的必然性
我校地处桃花坞内,历史悠久,得天独厚。我校承担的苏州市“十一五”重点立项课题《“桃花坞木刻年画”与学生艺术素养创新发展研究》,充分研究了桃花坞木刻文化与学校课程教育结合的可能性,使学生艺术素养获得创新发展,形成了校园文化的教育特色。学校承担的苏州市“十二五”课题《“桃花坞文化”教育资源开发的校本研究》将进一步挖掘“桃花坞文化”转化成学校教育资源的
第1页
可能性,进一步丰富学校特色文化教育资源的内涵,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培养良好意志品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架构“桃花坞文化”校本课程并有序实施是课题研究落实的一个重要层面。
二、“桃花坞文化”校本课程引入综合实践的理性思考: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在小学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要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此,《纲要》为我们指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重要性及其深远的培养科学人才的意义。
诚如一些研究者所讲的,校本课程指的是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在对全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通过自行研讨、设计或与专业研究人员或其他力量合作等方式编制出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近年,在课程改革的号召下,我校走“桃花坞文化入校园”的特色之路,在师资培养、木刻特色与课程结合等方面作过一定的探索。综合实践活动的教育,是贯彻了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针,也是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具有动手操作实践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21世纪高素质接班人的重要环节。我校在逐渐形成“桃花坞文化”特色的过程中,主动摸索将桃花坞文化引入综合实践活动,正式建立在实现对学生艺术素养、审美情趣、文化继承的发展之路的理想思考上。
三、“桃花坞文化”校本课程引入综合实践的构想:
(一)定位课程目标:
此校本课程的实施将充分挖掘“桃花坞文化”的历史、人文、艺术素养等教育元素,结合学校教育的特点,融合进学校特色教育之中,作为校本课程资源,拓宽学校教育的内容,充分体现小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桃花坞历史、名人事迹及桃花坞文化,从而加深对桃花坞文化的了解。
(2)学习“桃花坞木刻”技巧,以创作的木刻画表现桃花坞文化、解读桃花坞文化。
第2页
(3)通过学生分组活动,提高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综合表达的能力,发展合作、分享的个性品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组织学生通过上网,查阅图书,走访等形式收集桃花坞历史、名人事迹、桃花坞诗词、名胜建筑等,丰富课堂内容。
(2)引导学生亲近桃花坞文化,挖掘善言善行,关注时代的发展,沟通课堂内外、课本内外和学校内外的联系。
(3)创建并运用“桃花坞文化”网上资源库,把丰富的声、像导入综合实践和研究性课成,激活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从而激发起学生了解乡土文化的热情,以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参与组织筹划、合作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学会与人协调,明白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做好事情的前提。
(2)从本土生活实际出发,关注身边的环境、社会、风土人情。通过活动的组织与参与、感悟与反思,在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教育学生关注生活,进而树立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道德情感和建设家乡的美好愿望,使学生在活动过程受到文化的涵养。
(二)走进“桃花坞文化”
“桃花坞文化”是指苏州桃花坞及其周边地区的历史、人文、艺术等古今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所有成果。通过引导学生搜集、鉴别、整理与“桃花坞文化”相关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 “桃花坞文化”的科学认识,拓宽学生知识面。学生在广泛搜集“桃花坞文化”文献资料基础上,走访、调查桃花坞地区的名胜古迹、手工艺大师,学讲民间故事、历史人物故事,挖掘出“桃花坞文化”精髓——至德思想。“至德——至高无暇的品德”,源于“泰伯三让天下”。至德思想包括宽容、谦让、守礼、慎独等思想道德教育的范畴。学校以“至德思想”的一个层面“日行一善”作为主线,引导学生逐步由“寻善源”到“存善心”、“纳善言”最终实现“行善事”,成为一个拥有爱心,富有同情心,怀有感恩之心的孩子,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形成善的观念,懂得有所为有所不为,从而继承吴文化 “谦逊有礼、海纳百川”的人文思想。
(三)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各条走廊悬挂的是学生创作的桃花坞地区名胜古迹的木刻画;各幢教学楼以“允明”、“六如”等明才子的号或别名命名,布置“桃花坞名人墙”,让
第3页
学生熟知桃花坞名人,学习名人们勤奋、坚毅的品质;课题组精心设计小“桃苑”,突出校外“桃花坞”、校内“小桃坞”的人文德育氛围。此外,学校还以“桃花坞文化”的班级主题角设置、“走进‘非遗传人’”、“桃花坞小导游”等特色活动全力创建“桃花坞文化特色校园”。学校充分利用“桃花坞文化”特色的校园环境感染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积极心理,创造一个惬意、舒适、丰富的学习、生活环境,让他们的成长在美德的熏陶下留下坚实的脚印。
(四)校内外结合,课程渗透
以“走进桃花坞文化”为主题的德育校本课程通过晨会、班会、学科渗透、兴趣小组、综合素质活动以及研究性学习落实。课题组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每月分年级设定主题,学生全员参与。低年级了解桃花坞、学讲桃花坞故事;中年级诵读桃花坞诗词、走访桃花坞胜迹、参观博物馆;高年级采访“桃花坞‘非遗’传人”、学习制作桃花坞工艺。在老师、校外辅导员、家长的带领下,学生的足迹遍布桃花坞各地。他们有的用一句话表达活动感受,有的用手抄报展示活动成果,还有的拍下视频、照片向同学们介绍。
四、“桃花坞文化”校本课程引入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措施
该活动的评价采用年级积分制,各年级的学生,每参加一项活动,由负责老师在积分卡上计10分。每学年根据学生的积分情况,授予“桃花坞小博士”、“桃花坞小硕士”、“桃花坞小学士”称号。
“走进桃花坞”校本课程引入综合实践活动,拓展了课程资源,提升了学生传承吴地传统文化兴趣,提高了学生综合素养。
重视校本课程开发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甘肃省高台县国庆小学
叶桂琴
【摘要】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课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校本课程的开发要立足于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资源现状,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为出发点和归宿,是一种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的课程。
【关键词】校本课程
开发
学生素质
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课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校本课程的开发要立足于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资源现状,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和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为出发点和归宿,是一种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的课程。近年来,我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开展了安全教育常识、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文明礼仪教育、艺术特长类教育、生活技能教育等的课程实践,引导学生在校本课程的影响下,弘扬地方文化,开发个人潜能,陶冶艺术情操,提高综合素质。
学校自2009年7月被确定为甘肃省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示范建设项目学校以来,学校领导班子认真梳理办学理念和学校特色,从学生的需求、学校和教师的实际出发,进行了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工作,通过参与领导和员工的共同努力工作,己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以“本”立意,完善校本课程体系
我校的课程开发本着“立足学校实际,延伸课程内容、凸显学校特色、开发学生潜能”,就是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理念,体现教育特色、管理特色和育人特色。首先是突出学生这个“本”,从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出发,开发校本课程,促进学生的发展。其次是抓住教师这个“本”,即教育己拥有的专业水平和特长技能。第三是强化学校这个“本”,以学校传统特色为突破口,开发利用校本资源。课程开发中,我们在学校特色项目、兴趣小组、大课间活动、特长生培养、课题研究及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依据“文化课成绩与艺术特长同生共长,重德与启智相辅相成”的育人目标,结合学生需求、当地实际、教师特长、社会资源的优势开发而成。特别是立足艺术特色的创建和发展,将琴、棋、书、画、吹、拉、弹、唱等作为主要的校本课程开发渠道,构建起以艺术特长型、综合实践型、体育健身型为主的学校课程模式。艺术特长型课程主要包括电子琴、古筝、萨克斯、舞蹈、绘画、剪纸、书法等。综合实践型课程订包括计算机、十字绣、制作、棋艺等。体育健身型主要包括乒乓球、篮球、健美操、田径等。
二、形态多样,因需开发课程资源
由于我校学生中70%来自农村,学前教育接受程度、行为习惯、心理素质、安全意识、语言交际、艺术教育等各方面与城市学生相比都有一定的差异,在对社会、家庭的调查中也反映出了这些问题,广大教师一致认为要想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进一步推进学校课程实施工作又快又好发展,必须开发体现以“才艺特色,快乐校园”和“德行教育与定力培养相结合”为特色的校本课程。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中,我们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素质发展和学习需求,因地制宜地开发了一些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校本教材,如《弟子规解读》《口语交际》《快乐成长读本》《剪纸》《武术》《田径》《书法》《球类》《合唱》《舞蹈等。我们认为,定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是艺术教育和体育活动,古诗文诵读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良好的语言交际能力能提高自信心,《弟子规解读》是让学生更好的明确做人做事的基本方式方法的课程。为此,我们确定了以开发“才艺特色,快乐校园”和“德行与定力培养教育”为内容的校本系列教材。学校课程设置结构类型按两个维度来划分,其一是按照课程内容的性质分类,其内容都由综合性信息和直接经验所组成,但不同门类的校本课程的内容有性质的区别,如侧重才艺研究的,侧重德行教育的,侧重人文教育的,侧重专项教育的等等;其二是按照学生选择校本课程的自由度的大小分类,可分为限定选修课程和任意选修课程。如我校教师结合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精心编写的《儿童彩笔画》、《剪纸》《武术》《田径》《书法》等校本教材就是任意选修课程,不仅内容具体生动,贴近学生生活,而且图文并茂,妙趣横生,教材内容由简到繁,深入浅出,编排体系科学合理,符合小学生学习心理,非常受孩子们的欢迎。
三、注重评价,引领课程纵深发展
课程设计、组织的评价客体主要是校本课程的开发方法以及各种校本课程纲要。评价的目的是找出《课程开发方案》和《课程纲要》存在的不科学、不合理、不切实际和不规范之处,及时予以修改。教师课程实施的评价主要是对教师课程开发、实施的评定。包括对教学的准备、教学方式、教学态度和教师所开发的文本材料等方面的评价。我校的艺术特长课程评价坚持“重过程,兼结果,着眼于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原则。评价方法有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学校评价、家长评价、社会评价等。评价过程中做到了活动评价与成果展示相结合,学校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通过听课、查阅资料、问卷调查、技能竞赛、作品展示、汇报演出等形式对学校课程进行全面考核,评价结果记入教师考核,学生的评价结果告知家长。同时为了确保学校课程建设的常态化,学校还制订了《学校课程开发规划》《学校课程开发实施方案》《学校课程开发管理制度》《学校课程考核评价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极大的调动了广大教师参与校本课程研发的积极性。
四、创新载体,激发学生兴趣
校本课程的有序开发,必须依赖有效的活动载体。为保证校本课程研发质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我们不断创新活动载体,更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使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高涨。
1.以课外活动为阵地,扎实推进艺术实践活动
活动是艺术生成的机制和源泉。离开具体活生生的艺术活动,艺术教育便成了一句空话。因此我们把活动性贯穿于艺术教育始终,在活动中求发展,活动中受教育,活动中出成果。我们通过增强学生自由选择,自主参与,自由发挥,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体激活状态,主动积极地动眼、动耳、动口、动手、动脑,积极创作,自主学习,真正成为艺术活动的主人。我们将大课间活动作为学习艺术,创造艺术的第二课堂。在低、中、高年级分别组建舞蹈、美术、书法、器乐、手工制作等课外活动小组,安排功力扎实的教师亲自指导,并在活动时间上充分保证,努力使学生的艺术实践活动做到:师资有保障,学习有计划,内容有安排,活动有实效。在开展好学校大课堂的同时,我们还注重班级特色的营造,每周安排一次“班级艺术实践课”,为学生提供展示艺术才华的机会,激发学生习练特长的积极性,真正体现“班班有特色,人人有特长”的艺术教育目标,使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
2.以“特长日、艺术节”为舞台,让学生尽展艺术才华 学校在开发校本课程的同时,还注重为学生发展搭建平台。学校把每周三下午确定为学生特长日,把每年的“六一”确定为学校的艺术节。“特长日”和“艺术节”为学生搭设了一个能够尽情地自由自在地表演的舞台,创设一个让他们自由参与艺术的实践活动,从创、编、排、演、主持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创造、实践的过程。特别是每年的艺术节上,器乐合奏、大合唱、舞蹈、诗朗诵、相声、小品、课本剧等应有尽有,精彩纷呈,既展示了学校艺术教育所取得的成绩,又让人得到了美的享受,得到了家长、社会的一致好评。
3.以艺术实践活动为动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艺术追求的是神韵与意境,其思维方式和表现形式都是形象性的。例如绘画、音乐、舞蹈、文学作品、手工制作都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对人的个性、品质、好奇心、求知欲、同情心、智力开发等有多方面的影响。尤其教学中的意境对学生的感染力很大,教师创设一定的意境,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的多种感官,使每位学生展开联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我们在手工制作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有一种习惯的思考方法,那就是看了材料,才会想到做什么东西。因为特别的材料总是让我们联想到某些东西,比如手线可以做头发、纽扣可以做眼睛、盖子可以做轮子等,这样做出来的手工当然也是有创意的,可是这是大家都能想到的呀,多了就不新鲜了。我们就启发学生可以反过来去想,富有创造性地去想,因为材料是可以变化的。比如我们做小白兔,材料就限定为白纸,纸片和小白兔可以说没有特别相似的地方,那我们怎么做呢?当然要把白纸进行变化。我们可以先抓住小白兔的特征:身体、耳朵、兔毛等,纸卷成圆筒状可以做身体,卷成槽状可以制作成耳朵,剪成流丝状可以制作兔毛等等,经常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创作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去思考、去创作、去发挥想象,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针对现阶段学校重学科知识的传播而轻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及学生课业负担重,厌学情绪严重等现状,坚持上好学校艺术课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他们动手实践与创新、想象力明显提升,内在潜质被充分的挖掘出来。尤其是过去一些学业成绩差的同学,一度失去了学习自信心,但在校本课程这块平台上,又找到了成功的乐趣,重新认识了自我,重新激发了学习上进的信心,上课时积极思考探究,回答问题的学生多了,厌学、不完成作业的学生越来越少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普遍提高。
五、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为学校的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是课程的开发者。所以,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不断自主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提高自己的能力,增强了对不断发展的教育形势的适应。大多数教师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各自的专业特长,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各届的高度评价。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艺术教育也成为学校一大特色品牌。在艺术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学校培养了一批在器乐、舞蹈、绘画、书法、棋艺等方面有特长的教师队伍。学生的艺术素养也得到了很大提高,在国家、省、市、县举办的各类竞赛中,都取得了矫人的成绩。学校也被国家教育部授予“全国艺术教育特色校”称号,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轮滑示范校”称号,被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学会授予“全省校本课程开发先进单位”。学生代表学校参加两届全县中小学“生活技能大赛”和“才艺大赛”囊括全部奖项。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在全县义务教育质量抽测和检查评估中,我校始终名列前茅,受到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通讯地址:甘肃省高台县国庆小学 邮政编码:734300 电话:*** 电子邮箱:gtgqygq@163.com
淮盐文化课程校本教材之六
目 录
第一章 板浦春秋(历史)第二章 革命先驱的足迹(事迹)第三章 连云港地区革命斗争史 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
日上红波起征帆 走进(史实)现场 将军的风采 信仰的力量
第一章 板浦春秋(历史)
第一节 板浦红色文化简介
板浦不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镇,还是一座有着辉煌革命斗争史的古镇。
“九·一八”事变后,板浦的原灌云县中(即现板浦中学)和灌云乡师的师生走上街头,轰轰烈烈地开展查禁日货活动,并组织募捐队为抗日战士募捐。一九三八年五月二十日日寇出动多架飞机轰炸灌云县城,在飞临板浦上空时,接连抛下48枚炸弹,城内共有700多间房屋被炸毁,70多人被炸死炸伤;三元宫、崇庆院、二许故居等古建筑群都被炸成一片瓦砾废墟;当年八月,日机再次轰炸板浦,使古城惨遭浩劫,满目疮痍。
日寇如此猖獗,但英雄的板浦人民是吓不倒的,这里的革命斗争一直没有停止过。许多有志青年也纷纷冲破日伪的层层封锁,投奔根据地参加革命抗日。其中革命烈士苏光(陈德芳)、“板中二女杰”张明、朱平等,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他们的英勇事迹都为板浦写下了光辉的革命的篇章。
板浦镇革命历史悠久,老一辈革命家在本地区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使板浦成为了红色文化的根据地。依托本地的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有利于我们开设一些红色文化校本课程,教育广大中学生不忘国耻,勤学报国。
抗战初期的板浦
板浦既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镇,又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小城镇。一九二八年秋,在这儿相继成立了中共灌云县第一个党小组和第一个党支部;一九二九年春,这儿又建立了中共灌云县第一届委员会。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板浦的原灌云县中(即现板浦中学)和灌云乡师的师生即走上街头,轰轰烈烈地开展查禁日货活动,将没收的日货集中到北门外焚烧,并将与奸商勾结的国民党县党部常委孙友仁等三人抓住游街示众;“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后,板浦的爱国师生又向十九路军发出声援和慰问函电,并组织募捐队为抗日战士募捐。一九三三年夏,孙笃生、钱天素、汤良谦、吴泉友等同志在板浦创办“连云汽车公司”,掩护党组织,搜集情报,筹集经费,进行地下革命活动;一九三八年二月,周春如、孙海光等在板浦组织成立“灌云县抗日救亡巡回话剧团”,排演了《放下你的鞭子》等节目;同年夏,吴健、沙衡、周特夫以及许家屯等在板浦成立“灌云县青年救亡工作团”,创办《灌云日报》,宣传抗日救亡。
一九三八年五月二十日(农历四月二十一日,板浦的老人们对这个日子是永远忘记不了的),早饭后,板浦镇上仍像平常一样,商店开门营业,小贩摆摊设点,学生到校上课,妇女提篮购物,市场上渐渐喧腾热闹起来。突然,响起了长时间的凄厉瘆人的防空警报声。这下子,古镇混乱了,处处收摊关门,一片大哭小叫,人们扶老携幼,惊慌失措地跑往城东大天池、小天池、城西拾骨寺、城南水关门、秋园等处躲蔽,有的干脆就钻进床底桌下„„原来,这一天日寇部队攻打连云港企图强行登陆,为了配合战斗,即出动四架飞机来轰炸灌云县城,这四架飞机从北面飞临板浦上空,盘旋几圈示威后,就接连抛下48枚炸弹,板浦城东的陶公祠(现东小区东首)、城中的当铺(现海林饭店一段)、盐运分司衙门(现市场路供销社宿舍区)以及北后街街头汪蔚农家正在新建的“诚吉新村”先后被炸;最可惨的是城北街的“小人堂”,(此为当时慈善机关设置的育婴堂,专门收容抚养社会上的孤儿),该堂内挖有一防空洞,这天防空警报拉响后,板浦当铺喊头柜的罗姓一家慌忙随同一些过路人跑进洞里躲藏,其中有一位小新娘子还穿着件红套褂,刚跑进洞口,红光一闪,使日机发现了目标,“轰轰”几声,炸弹响处血肉横飞,洞内近40名男女老幼无一幸免,不是被炸死,就是被洞顶坍塌砸死。
从农历四月二十一日到四月二十四日,日机连续四天狂轰滥炸,古镇板浦硝烟弥漫,墙倒屋塌声和着惨叫之声此起彼伏,城内共有700多间房屋被炸毁,70多人被炸死炸伤;三元宫、崇庆院、盐义仓、二许故居等古建筑群都被炸成一片瓦砾废墟(二许故居惟剩下许氏后人许绍蘧居住并撰写《连云一瞥》的三间小堂屋尚未炸倒);其中鱼市口至东大街的吕姓、施姓、徐姓三家被炸死17口,一施姓妇女被炸去下半截身体;花园巷一个卖鱼的徐二被炸得身首异处,大腿被炸断,挂到了树上,血肉喷溅到墙上,惨不忍睹。贫民季万祥家房屋被一颗琉磺弹烧毁,六口人流离失所,他按苏北小调《手扶栏杆》的曲谱,以国难家仇和板浦人民的遭遇为内容,填词编成了《面对苍生叹十声》小唱,满腔悲愤地四处说唱,听者无不潸然泪下,对日寇暴行义愤填膺。当年八月,日机再次轰炸板浦,使古城惨遭浩劫,满目疮痍。
眼看日寇铁蹄逼近灌云,国民党县政府却执行“焦土抗战”政策,在国民党第八十九军军长李守维的直接指挥下,由自卫团连长陈少山带人,将板浦城南的淮北盐务稽核所办公楼、别墅和被誉为“淮北第一名园”的“秋园”,遍浇汽油后点燃炸药,使这座由国民党财政大员、两淮盐运使兼淮北盐务稽核所经理缪秋杰多年苦心构建的名园胜地毁于一旦。
1939年农历正月十一日,日寇在灌河埒子口登陆;正月十三日(公历3月3日)夜,板浦沦陷。
首先从城南进入板浦的是日寇第五师主力和田部队、岗崎部队,紧接着是川口马队和伪和平军七十二旅。就在日军进城后的翌日清晨,有两个小要饭花子在街头小便,当场即被“啪!啪”两枪打死了。当时日寇部队占驻在板浦中心马路南头的朱垣生大楼(现金玉缘照相大楼的前身)、南门外堆栈、东大街陶公祠、三元宫一带和老县政府(现板浦初级中学后操场位置)等处;七十二旅旅部设在现板中(高中部)的后院。
日寇一进城,随军的“宣抚班”即一面作反动宣传,一面纠合地方上地痞流氓组织成立“灌云县治安维持会”,会址设在原国清禅寺内,会长丁均南。不久,在板浦即建立伪县政府,并派了名日本陆军特务小池幸一作顾问。(日寇占领七年间连换了七任伪县长,当时亦称县知事,先后为葛锦城亦名葛植安、黄绥之、徐善东、刘玉璜、曾天琳、邵竞生、崔庸庭。)日寇在城郊建了地堡3个、碉堡3个(现小南门碉堡仍存在2个),将原稽核所防空洞地下室改建为水牢,并将“秋园”废墟作为屠杀中国人的刑场。四一年麦收后的一天傍晚,日寇就在这儿一次砍杀了11名中国人,其中一个颈部没被砍断,夜里爬到南边一家窑民家讨水喝,刚喝一口便断了气。还有一次,一个外乡农民拾到一张字纸,他不识字,便揣在衣袋里,在南门口炮楼前被日军搜了出来,原来纸上抄的是《大刀进行曲》歌词,后来这个农民就被绑到“秋园”地下室边活剐了。
日寇在板浦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镇东门外有个外号葛小毛头的葛帮胜,一天在鬼子川口马队的马棚中打扫马粪,他将马粪中未消化完的麦片扫聚在一起,准备带回家淘净后煮粥吃,被鬼子发现,命他自己挖坑,然后用刺刀将他刺死在坑内;还有一个叫王小丫头的贫民,也因此惨死在日寇屠刀下。
最可恶的是一些无耻汉奸为虎作伥,助纣为虐。有个叫蒋占高的特务,霸占了东大街璇桥头王小二的女人,王小二母亲骂了几句,便被蒋占高抓去,捏 造个罪名,叫手下人把王母拖到小南门外顾小园用刺刀戳死。最有名且民愤最大的汉奸恶棍名叫刘龙飞,原籍东北,认贼为父,跟随日寇来到板浦,起初当了日伪警察局督察长,后又升任伪县警备大队副大队长,他平日身着军装,腰挂东洋刀,骑着大洋马,在板浦街上横冲直撞,稍不顺眼,开口就骂“八格牙鲁”,举起马鞭就抽;对路摊小贩的果品杂货则用马靴踢翻,打马让马蹄踏烂,作恶多端,人人恨之入骨;他逼死了板浦小学工友王德,又威逼奸娶了板小女教师程翠华,真是恶贯满盈。后来因与伪和平军七十二旅少将旅长李实甫互相倾轧,被李逮捕拷打后拖到板浦北门外公路西侧枪毙了,成了板浦当时人心大快的一件特大新闻。
日军还经常到板浦周边乡村“扫荡”,39年7月23日和8月23日就两次血洗吴凤庄,烧毁房屋30余间,杀害村民群众20人。
日寇如此猖獗,但英雄的板浦人民是吓不倒且征服有了的,此地的革命斗争一直没有停止。孙笃生等同志在沦陷前即解散了汽车公司,购买了枪支弹药,组织成立灌云三区抗日基干队,进行了抗日武装斗争。许多革命青年也纷纷冲破日伪顽层层封锁,投奔根据地参加革命抗日,革命烈士苏光(陈德芳)、“板中二女杰”张明、朱平等,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附注:李守维,国民党军队八十九军军长,黄桥战役中溺毙。
第二节
淮北盐都板浦
《淮盐今古》
古老的海州流传这样童谣:“讲古讲古,讲到板浦”,当地民谚也有“先有板浦,后有新浦”之说法。板浦镇的历史可追溯到战国时代。上世纪八十年代,板浦镇龟腰桥西曾发现一座战国墓葬,出土了以灰色泥质陶制的锄、镐及簸箕等精美的农具冥品。说明早在二千多年前,先民们就在这一带劳作了。
古时候,板浦周围是浅滩,为地势低洼的开卤之地,又有大片的芦苇荡,是提取海水煎盐最方便的地方,理所当然地成了海盐的重要产地。
板浦地名的由来也与海有关。那时,这块新淤的滩地中间有一条南北向流淌的小河,煎盐的灶户为了便利东西交通,在河上架桥,低洼之处以“苍梧板”铺垫以利通行,因而人们把这个地方称为“板铺”。日久天长,由于濒临河流 7 入海口,人们又把它叫“板浦”。按辞典解释:浦乃水边或河流入海处之意,用于此地颇为合理。
板浦由于座落在海盐产区,因此,板浦的兴衰与盐务的变迁相关。板浦自唐代建镇,属淮安府管辖,为淮北重要的产盐区之一。唐垂拱元年(685)官河开挖,板浦成为水陆枢纽。
有文字记载,板浦盐场设于北宋天圣元年(1023),池滩在板浦北太平埝一带,辖西临、东归、西
三、新坛四疃。疃即古代盐民屯聚的村落。据《宋史·食货志》载:“板浦,惠泽,洛要三场岁鬻盐四十七万七千余石。”当时板浦盐业生产已居淮北之冠。
元朝初年,板浦盐场为两淮都转盐运使所辖,驻有七品盐司令、八品司丞和九品管勾各一员。
明洪武元年改设板浦盐场盐课司大使;洪武二十五年(1392),大使丁乙、副使贾清在板浦中心河东孙家桥北创建盐课司大使衙门,有“官厅三间,后厅三间,书房二间,门楼一座,廨舍二所”。
清康熙年间开海,盐河流经这里,水陆交通顺利。板浦设立口岸监督,征收往来船舶货税,当然包括盐课。康熙十七年(1678),板浦场设徐渎场,辖于公、北献、大义三疃,产盐区在东陬山与朐山之间,计有官私盐滩330份。清朝中叶,盐商又在云台山北麓濒临海处新建池滩,正是“东边北边都是大海,海滨尽是盐滩”。时有垣商331家。
雍政五年(1727),雍政帝“敕建”板浦盐义仓,仓储大米三万四千二百石,“以备贫苦灶户缓急之用”,用现代话说则是备荒为盐民。
乾隆二十八年(1763),板浦归属海州、淮安盐业公司,更名为海州盐业公司,在板浦建立分司署。在任盐政官吏对原衙门进行了扩建,增设了“大门、仪门、大堂、内堂、内室、东西书房”,同时开始修建城墙,营造城门,规划街市铺面。板浦逐步发展成为苏北三大盐运内港码头之一,准盐“出于斯,纳于斯,敛于斯,散于斯,其来无尽,其去无穷”。因为板浦是这样一个重要的准盐集散港,所以河面停泊的盐船几乎成了这座小镇的标志。歌咏板浦的诗人,常常提到这里的盐船。清时漕运总督管干贞在《板浦》诗中赞道:
昔闻营板筑,远浦接蓬莱。山月随潮入,秋帆逐水开。地令临海断,人自涉淮来。
信宿犹知处,渔矶绣绿苔。
道光年间,陶澍剔除旧弊,大力发展盐务,扩建板浦,中正,临兴三场,使淮北盐务得以复振。淮北海州分司运判童濂在板浦设督销局,管理票盐的放销事宜;海州副长官“州同”衙门也一度设在这里,板浦成为国家征收田赋、盐课、工料的要区。板浦凭借“岁产百万金”的盐场为依托,成为商贾辐辏之地。商业之盛,曾被视为江北各镇之冠。当时,“四方豪商大贾,鳞集麇至,侨寄户居者”不下3万人,其中商业市民占该镇总人口的85%以上。可谓 “皆鹾客侨聚,为财赋重地”。运盐河穿街心而过,河上铺以木板。盐河两岸商号林立,繁华热闹,镇上有大盐商十余家。陶澍设府于板浦,专门管理漕运。以板浦盐关为中心,北至大浦,东达海边,运盐河、纳潮河形如蛛网。运盐盛期,板浦盐关每天出关盐船达80余艘,日运盐量达500余吨。板浦榷关每年征收的淮北盐税居海州地区之首,不仅左右海属经济形势,还直接支持了淮安、扬州的繁盛。漕运总督杨钖绂在《板浦》诗中咏道:
板浦沿东海,鱼盐夙号饶。人家都水面,井灶自通潮。野烧随风起,寒声落雁遥。云台欣在目,谁共履岹峣。
至民国25年(1936)板浦场有池滩552份,约5.27万亩,年产盐约150万担。
1914年,稽核总所为改变两淮税收日减的状况,遂将原两淮稽核的一套人马,分解为二,在板浦另立淮北稽核分所,专门管理淮北盐税征收及盐斤称放。
1928至1937年,淮北盐产空前发展,漫滩是”积雪中春,飞霜暑路”。板浦除设立淮北盐务稽核两淮运使等机关外,还驻有一些其它机构,如板浦场盐课司,建坨委员会,济南七公司驻朐办事处,湘鄂赣皖四岸公所等。1931年,两淮盐运使公署扬州迁板浦,下设八十一处盐场,产盐行销苏、豫、皖四十一个州县。板浦镇的深巷小街到处都是盐务机关,加之板浦、中正两场垣商多居于此,三街六巷市井显得分外繁华。盐业的兴旺也促进了金融业的发达。是时,中国、中央、上海、商业、江苏、交通、厚康诸银行在此广设分所,开业钱庄有十五家之多。马路两侧店面衔接不断,商贾川流不息。酒楼、茶馆、澡堂、妓院等冶游场所人声鼎沸;鱼市、花市生意兴隆,还有那古色古香的建筑物、青砖小瓦的幽深庭院,使人感到古老而清新。这座盐业古镇一时名扬苏北、鲁南、皖东。
板浦得山海之势,具鱼盐之利,不仅为历史悠久的繁华商埠,而且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堪称人杰地灵。这里的秀水媚水曾孕育出李汝珍的《镜花缘》,也曾哺育出凌廷堪、刘淑曾、许乔林、许桂林等一批享誉海内的文士。清代著名诗人袁枚、文学家阮元、思想家魏源、官宦文士陶澍、杨锡绂、管干贞等都曾到过板浦游说、巡视或居住过。近代教育家江问渔以及电讯专家、原联合国联盟高级官员汪德官,我国水声学研究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德昭,原厦门大学名誉校长、细胞物理学家汪德耀,中国科学院院士、核物理学家汪德熙,原邮电部副总工程师、电讯专家汪德诚,美籍数学博士、曾任美国少数民族学院副院长程君复,著名表演艺术家朱琳等,都是板浦人。
清人黄申瑾将板浦“盐池汇宝”列为云台二十四胜景之一,到这里游览人常年络绎不绝,“登山场者必宿板浦场市”。板浦曾是古海州地区的旅游胜地,名胜古迹非常丰富。有相传唐初大将罗成挑出的天龙泉,后经唐代开掘扩建成为 “大天池”;有国清禅寺、拾骨寺、关帝庙、火星庙、天齐庙、龙王庙、文昌宫、天后宫、百子堂、善林庵、观音堂、崇庆院、陶公祠等寺庙二十多处,或殿阁巍峨,雄奇瑰丽,或画栋雕梁,飞檐流金。其中金碧交辉的国清禅寺始建于北宋,堪称建筑艺术上的上乘佳品。李汝珍著书楼和 “二许”故居是游人必到之处。城墙、护河、市桥、四座花园及高大的北城门是十分引人注目的板浦胜迹。
板浦饮食之精,歌舞之繁,粉黛之多,园林之美,冠盖之盛,酷似扬州,倒也赫赫扬扬地兴旺了上百年。
日战争,驻板浦的灌云县政府执行国民党的“焦土抗战”政策,在第八军军长李守维的指挥下,将“秋园”遍浇汽油烧毁,一些重要设施被炸毁。1938年4月,日寇袭占了连云港口,被我军民所阻,西进不得,疯狂的日机于4月21月至24日对板浦进行狂轰滥炸,板浦的一些建筑物被毁。瓦砖遍地,疮痍满目。抗战后盐务机构迁出,板浦从此一蹶不振。
板浦新生以后,这座地道的消费城镇的面貌得以改观,逐步形成了电镀、纺织、食品、建材、化工、包装六大支柱产业的工业系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得板浦人躁动不安,他们始终为寻回昔日的辉煌而苦苦奋斗着。当地政府大力 发展镇办工业,在传统名特产上做文章,板浦滴醋香飘海内外。板浦现为附近各乡的农、副、商业集市贸易中心。
(选自《文化连云港丛书·淮盐今古》,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3月第一版)
第三节 在水一方
潘友国(板浦实验中学后勤)
在水一方,在水之湄。
古镇板浦因善后河里的水得以繁衍、鲜活、生生不息。老家的水是古镇独特的标志。
老家古镇板浦因水而生,因河而闻名。老家板浦不仅因水而盛,老家板浦还因水而灵。水给了古镇最灵动的恩泽。
古镇板浦人自古就与水有着不解的渊源。
善后河浩浩荡荡,一河古水从古流到今,竟孕育出无数的名人。水,是老家的血脉。
老家板浦善后河中的水,光彩照人,熠熠生辉。老家的水盛产名人闻名于世。老家的水滋养一方水土。
翻开历史的档案,著名的武卞赓、“二许”、“汪氏五魁”、革命烈士陈苏光、板中二女杰······他们的名字光彩耀目,光辉耀古今,载入史册,令后人世代敬仰。
他们曾经叱咤风云,他们曾经名噪一时,他们曾经令历史动容,令历史震撼。
在古镇提起他们任何一人,如果有谁不知他们,那么这个人就不是古镇的人。
一方灵土,悠悠岁月中流淌着水秀,也流淌着水性。
水性的流淌中,滋润了多少文人的心灵,滋润了多少文人的情怀。水诞生了多少传奇。
水是源头。老家的水得天独厚。
水孕育了柔情的古镇,老家的古镇注定与水相依为命,密不可分。水与古镇板浦人命运紧紧相连。水滋润了老家的风物,风姿灼约。
水环绕古镇,尽显妩媚,就像母亲将自己的孩子揽入怀中。水,宛约多情。水美丽诱人。水柔媚秀丽。水流淌出一部活的风俗志。水与才子佳人结缘。
镜花水月水为媒。有水就有船,200多年前,李汝珍就是坐着船来到这一块神奇的土地的。
是多情的水留住了李汝珍,是水使才子李汝珍与佳人许小姐喜结良缘,是水才有了一部石破天惊的古典名著《镜花缘》。
水,成就了李汝珍与许小姐动人、缠绵的爱情故事。老家板浦一带,有许多跟李汝珍有关的遗迹和传说。水,书写了古镇的风土人情,千古传奇。
水,秋园的桃花因水而艳。桃花有情,才有了名句: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依旧笑春风。
桃花有情,水更有情。
水,一汪清水,碧透灵动,澄净可人,不染尘世半粒尘埃。老家的水是滋润万物的元素。老家的水是滋润万物的元素。
老家的河水,是世界上最美最甜的水。甜得一如母亲乳汁的味道。水,浸润着这块神奇的土地。水,滋生出富有自己特色的文化,风俗与民情······
水孕育美食,河源的饮食之族,让人体会到“人之饮食,首重惟水。” 水之身无穷末,却是万味之祖。
人所共知的特产汪恕有滴醋、小脆饼、凉粉、香肠、糖人人······足可 以让外地人垂涎欲滴,品尝之余,惊呼:美哉,板浦美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无论外地人,怎样模仿板浦名食,都以失败告终。老家的板浦人美食小吃的秘诀,世代相传,相沿成俗。
老家的水,灌溉着农田,稻花飘香,果蔬压枝,老家宛如“塞上江南。” 老家的水,早在千年之前就为人所用知了。“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老家的水,吸引了数不胜数的他乡文人墨客,例如:李渔······袁枚等皆在古镇板浦,或抚琴、或吟诗、或饮酒、或品茗、或交相唱和。
老家的水风流千古。
欲闻行人何处去?善河盈盈处。
老家的水,滋养着芦苇,万千郁郁葱葱的芦苇,一片嫩绿,如美女随风轻盈摇曳。
水天一色。
老家的水像一泓清波明镜一样,倒影着蓝天,白云,花草,树木······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泽滋养万物而不争名利。老家的河水,柔波万里,气象万千,气吞山河。水饱蕴着春天的绿色。
春阳正暖,微风轻送,河水恬静温婉,水中的野鸭,白鹭······密密麻麻,成群成对,结伴而行,蔚为壮观,一幅多么赏心悦目的水墨画卷。
老家的水岸千树万树梨花,白似雪锦,灿然多姿,傲然竟放。落日水融金。
夕阳余辉,红彤彤过阳光照在水面,像一幅彩色的油画。
无怪乎,乾隆帝下江南,多次在次,流连忘返,游忘思归,赞叹不已。倘如有朝一日,不为名利所累,不为利所扰,不为情所困,远离古镇的喧嚣和浮华。
携两三知己,泛舟水上,清风徐来,水波荡漾,一壶浊酒,对酒当歌,是何等的美气,是何等的惬意!
如能与一汪清水相伴,便是人生最理想的生活,便是人生最幸福的事情。古镇的水是灵魂,古镇的水是魂魄。水把这一块神奇的土地装扮得如此多娇
水的背后必有一段不寻常的岁月,以及千古不同的题材故事。
离开了水,千年的古镇便没有了叱咤风云的英雄,便没有了儿女情长的市井传奇故事,便没有了灵气,便没有了内涵,便是一潭死水。
没有了水,古镇板浦便黯然失色。水造就了,古镇繁华。
我始终不会忘记,是老家的水滋养了我,给了我的生命。我是喝老家的水,长大成人。长大的以后,本向了外面的世界。长大的以后,本向了外面的世界。
今生今世,无论走到何处,老家的善后河的水,永远流淌在我的心中,流淌在我的血液里······
第二章 革命先驱的足迹
第一节
惠浴宇在海州
任职时间最长的江苏省省长——惠浴宇。
惠浴宇(1909一1989年)原名惠美琬,灌南县新安镇镇北村人。曾跟随其大哥惠美珊到位于板浦镇的江苏省立第八师范附属小学(今苏光小学)就读四年,后就读于江苏省第八师范(海州师范前身)。1928年7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同年秋,他与李超时等人按照中共江苏省委的要求,在海州白虎山建立东悠特别支部任特支宣传委员。次年秋,在东海中学读书 时,发起驱逐反动校长的**,参与发动海州大村的农民暴动。1929年秋,到上海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30午4月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入狱,在狱中7年,坚 贞不屈、坚持斗争。1937年l0月作出狱,奔赴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作为一位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惠浴宇的一生始终和江苏的革命与建设事业相连。他曾经两度担任江苏省省长,前后长达15年,是建国后任职时期最长的江苏省省长。
惠浴宇,1909年7月出生于江苏省灌南县。他从青少年时代起就积极投身于革命。大革命失败后,在白色恐怖的环境下,他于192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天,他与李超时、宋绮云共同创建了海州地区的党组织。在革命的低潮时期,他领导了震撼海州的农民暴动。1929年秋,他来到上海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30年4月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入狱。抗日战争时期,惠浴宇受党组织和陈毅的直接派遣,奔赴苏中开辟抗日根据地,创建了苏中地区第一个县级抗日民主政府,并担任县长。这块地区成为新四军挺进江北的先头阵地,为开辟 苏北抗日根据地创造了有利条件。新四军东进后,他又奉命率领部分武装胜利地完成了恢复江都、开辟兴高宝抗日根据地的任务,使苏北根据地与淮南根据地连成了一片。
1946年重庆谈判后,国民党军撕毁停战协议,向苏中解放区姜堰一带猖狂进犯。当时在苏中军区工作的惠浴宇作为我军首席代表,深入虎穴与敌人“火线谈判”,他针锋相对,寸土不让,迫使敌人不得不在谈判桌上签字。人民解放军转入全国战略性反攻后,惠浴宇随解放大军驰骋大江南北,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立下了功勋。
从1949年到“文化大革命”前,惠浴宇历任苏州市委书记、市长兼市军管会主任,苏北行政公署主任、区党委常委,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市长,省委副书记、书记处书记、华东局常委。1955年2月,惠浴宇当选为江苏省省长,在1958年和1964年他又连续当选为江苏省省长。在这一时期,惠浴宇为江苏省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建树了不可磨灭的业绩。
他是党的八大、十二大、十三大代表,第一、二、三、五届全国人大代表。“文革”十年浩劫中,惠浴宇遭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残酷迫害,蒙冤受屈达十年之久。坚持真理,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不屈的斗争。粉碎“四人帮”以后,惠浴宇蒙受的不白之冤得以彻底平反。他恢复工作后,于1980年重新担任江苏省省长。1983年,他拥护中央关于实现干部新老交替的重要决策,主动退居二线。
晚年撰写了大量缅怀战友的回忆文革,汇成了感人至保的《写心集》。
第二节
“板中二女杰”
一、张明、朱平烈士生平简介
张明、朱平都是板浦人,是我校一九三八年的初中毕业生。张明生于一九二O年,家住东大街,学生时代取名张流芝,牺牲于一九四三年。朱平生于一九二二年,家住大寺巷,学生时代取名朱芳,在上饶集中营化名王洋,牺牲于一九四二年。
张明、朱平在板浦中学就读期间,不仅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更是忧国忧民的热血青年。当时正值芦沟桥事变爆发,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特别是一九三 八年五月二十日至二十三日,日本侵略军的飞机连日轰炸板浦,使古镇惨遭劫难,张明、朱平的家几乎被炸成废墟,更使她们仇恨倍增,热血沸腾。她们立即和同学们结伴而出,投身于抗日救亡的滚滚洪流。当年的板浦,是失掉组织关系的早期共产党员、仁人志士、知识青年奔走呼号、宣传抗日的集合地。他们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的启示下,运用共产党和八路军的政治影响,积极联络各界人士开展救亡工作。张明、朱平在他们的带动下,积极参加演戏、教唱救亡歌曲、慰问伤兵等活动,整日为唤起民众而奔忙。
一九三九年三月一日,日本侵略军从灌河口登陆,灌云沦陷。四日,日军占领板浦,在城内大肆抢掠奸淫,残酷杀害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张明、朱平和家人一起避难乡村。在无处栖身时,偶遇熟人介绍,去国民党三十三师政治部宣传队搞救亡工作,以求报效祖国。但在很短时间里,她们便看清了国民党军队消极抗日、反动腐败的真面目,随即脱离,并决定赴泰州,以寻求报国之路。
一九三九年四月六日(清明节)早晨,张明、朱平女扮男装,告别家人,步行五百余里,到达泰州,和新四军挺进纵队三支队取得了联系,并从新四军秘密书店里买了很多马列主义书籍。张明、朱平在这里如饥似渴地学习革命理论,开始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即只有共产党能够救中国,只有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才是真正抗日的武装。她们决心投奔新四军,为民族解放事业而奋斗。
五月,她们二人来到江都县吴家桥,找到新四军挺进纵队三支队政委刘培善、政治部主任惠浴宇,提出参军要求。支队领导高兴地接收了她们,同时介绍她们去皖南新四军军部学习。她们大喜过望,再次女扮男装,跟着带路的新四军侦察员,踏上了奔赴皖南的征途。
从苏北江都到皖南泾县,途经两省十县,行程八百余里。路上据点无数,封锁重重,更有戒备森严的京沪铁路和浊浪翻滚的万里长江。张明和朱平硬是靠两只脚,翻山越岭,晓行夜宿,跋涉两个多星期,胜利到达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
在新四军军部里,张明、朱平先被安排在战地服务团学习和工作,后被分配在军部直属印刷所做校对工作。她们干一行,爱一行,对革命工作倾注了全部心血,并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一九四O年五月,二十岁的张明加人了中国共产党。九月,十八岁的朱平也跨人了党组织的大门。一九四一年一月,发生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张明在事变前,参加运送物质的队伍先期转移到苏南。朱平同志编人教导总队,在事变中,直接参加了对国民党顽固派的战斗。直至弹尽粮绝,在极度疲倦中不幸被俘。
二月,被俘的新四军战士被押至浙江淳安、开化一带。三月上旬,由浙入赣,到达上饶。朱平被编入上饶集中营军官大队第五中队女生分队,囚于周田监狱。
在狱中,朱平始终坚贞不屈。她在狱中秘密党支部的领导下,同国民党特务、军警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不管是关禁闭,处罚“特别操”,总是正气凛然,铁骨铮铮,一九四二年六月二十三日,年仅二十岁的朱平同志在集中营由赣移闽的途中惨遭枪杀。
张明同志从苏南渡江北上,到达新建的新四军盐城军部,被分配到阜宁县参加民运工作队,后任阜东县东坎区委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她在敌顽我三角斗争的严峻形势面前,不仅担负起团结、组织妇女抗日的任务,而且和男同志一样,抓工农青妇组织筹建工作,为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一九四二年底,张明调到新四军三师八旅政治部任组织干事。
一九四三年三月,张明随丈夫张池明同志同赴延安学习,在连云港东面的海面上与日军巡逻艇遭遇,激战一天,不幸牺牲,年仅二十三岁。她与同船遇难的三师参谋长彭雄、八旅旅长田守尧等十六位英烈合葬在赣榆县抗日山烈士陵园。
张明、朱平二烈士虽然离开我们近半个世纪,但她们那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追求真理的执著精神、不屈不挠的战斗意志、为国捐躯的高尚情操将与大地同在、日月同光。她们是我们的学习榜样和心中之魂。
二、为“板中二女杰”塑像
中共连云港市委常委秘书长宋开智同志 在“板中二女杰”塑像揭幕仪式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来宾、同志们、老师们、同学们:
在我们纪念连云港市解放四十三周年的日子里,板中二女杰塑像揭幕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了,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盛事。为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二女杰的战友、亲属、各位老前辈表示崇高的敬意!
我们板浦是有着光荣历史的地方,张明、朱平就是我们这块土地上培育出来的英雄模范人物,她们正当风华正茂的年代,为了抗击日本侵略者,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贡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用她们的鲜血和生命为我们谱写了一曲壮丽的战歌,为我们树立起一座英雄的丰碑,为我们留下了一 份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我们永远学习的光辉榜样。我们在这里为二女杰塑像,就是要永远铭记她们的事迹,永远牢记她们的芳名,用她们的崇高精神激励我们在今后的征程中努力奋斗,去夺取新的胜利。
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国内任务十分繁重,我们正在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而奋斗。在这样一个形势下,我们更需要发扬党的光荣传统,用我们党的历史,用我们地方的革命斗争史,用我们身边的英雄模范事迹,来教育我们的同学,教育我们的人民,激励大家继承先烈的遗志,象她们那样去学习、去工作、去生活、去奋斗。为建设好我们的家乡,为富民兴连,为振兴中华,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通过我们的艰苦奋斗,把烈士的遗愿化作壮丽的宏图。让我们共同努力吧,去迎接光辉灿烂的明天!
灌云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张琪珂同志 在板中二女杰塑像揭幕仪式上的讲话
同志们、同学们:
首先,我代表灌云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向远道而来参加“板中二女杰”塑像揭幕仪式的革命前辈、二女杰的生前战友、德高望重的惠廉老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在百忙中莅临会议的市领导和各县区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向二女杰的亲属致以亲切的问候!
由板浦镇党委、政府牵头,在各级领导、广大群众及二女杰亲友的大力支持下,在板浦中学校园为张明、朱平二位烈士塑像,这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这对于全校师生、板浦镇广大居民乃至全县人民都是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在民族灾难深重、祖国满目疮疾之际,面对日寇铁蹄蹂躏和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青年学生张明、朱平追求真理,向往革命。她们怀着矢志报国的激情,离开了家庭,走出了校门,告别了朝夕相处的亲友和同学,毅然投向中国共产党的怀抱,选择了抗日救国的人生道路。她们为了民族的独立,为了祖国的解放,为了人民的幸福,甘洒一腔热血,奉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张明、朱平二位烈士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她们的一生凝铸了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深情,凝铸了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顽强意志,凝铸了艰苦奋斗、不怕困难、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她们的精神光照人间,她们的英名永垂史册。板浦的大地上孕育了张明、朱平二位英雄,是板浦人民的光荣和骄傲,也是全县人民的光荣和骄傲。
同志们,同学们:二女杰虽然离开我们半个世纪了,但她们的精神却时时激励着无数的革命后来人。我们今天缅怀二女杰,就是要继承先烈遗志,学习先烈的革命精神和高贵品质。当前,国际形势急剧变化,我们一方面面临着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一方面面临着坚持和保卫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阵地的严峻考验。我们广大师生和全县人民要充分认识到自己所担负的重大历史责任,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振奋精神,克服困难,努力学习,勤奋工作,为国家的富强、灌云的振兴而奋斗!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继承先烈遗志,发扬革命传统,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推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为保证我们国家千秋万代永不变色,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校长祝景祥同志在“二女杰”塑像揭幕仪式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同学们:
为了弘扬民族精神,继承先烈遗志,为了更好地加强师生“两史一情”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反“和平演变”教育,由我校原校长、现校友联谊会会长茹燕宾同志倡议,板浦镇党委、政府牵头,在各级领导、广大群众及“二女杰”亲友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四个多月的努力,在今天十一月七日——板浦镇解放四十三周年之际,板浦中学“二女杰”一塑像揭幕了。这是我校师生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我校历史上十分重要的一页。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同志不辞劳苦,在百忙中赶来参加“二女杰”塑像揭幕仪式,这是对我校全体师生的关怀和鼓励,是对我校各项工作的鞭策和激励。我代表全体师生向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同志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革命烈士张明和朱平是我校1938年初中毕业生,她们在国难当头、民族危难之际,毅然奔向光明,参加了新四军,走上了抗日救亡的革命道路。她们为了民族的解放,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献出了自己年轻而宝贵的 生命。她们的顽强的斗志、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为我们板浦中学写下光辉的篇章。她们是党的好女儿,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她们是我们板浦中学的光荣,是我们板浦中学的骄傲。从今天起,“二女杰”的塑像在我们校园竖立起来了,这在我们全体师生的心目中竖起了一个高大的形象,竖起了一面明亮的镜子,竖起了一个光辉的榜样。我们要结合学校各项工作、、。扎扎实实地开展向“二女杰”学习的活动,提高我们的思想,净化我们的颜,推动我们的工作。
学习“二女杰”,首先要学习她们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灼热的爱国主义精神。她们为了民族解放,人民幸福,中华崛起,弃家业,抛头颅,洒热血。我们全体师生学习她们的精神,自觉地爱国爱乡爱校,具有极强烈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效国之行。
第二,学习“二女杰”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我们都知道,1938年,国家内忧外患严重,反动势力猖撅,中国共产党力量还弱小,但“二女杰”决心投人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坚信共产主义一定胜利,并努力为之奋斗。这是我们全体师生要铭记在心的。我们要始终不移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
第三,学习“二女杰”顽强的革命斗志。她们在革命的道路上不怕困难重重,不怕艰难险阻,不怕反动派威逼利诱,不怕敌人的枪林弹雨,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今天,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征途上,仍有许多艰难险阻,我们要象“二女杰”那样顽强拼搏,才能达到胜利的彼岸。尤其是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大搞“和平演变”战略,企图把“和平演变”一的妄想寄托在我们第三代人、第四代人身上。这就更需要具有“二女杰”那样坚定的立场、顽强的斗志,与帝国主义“和平演变”的阴谋作长期的坚决的斗争。不取得胜利决不罢休。
第四,学习“二女杰”为革命而英勇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她们从参加革命起就把自己的一切交给党、交给人民,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为了革命而壮烈牺牲,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今天,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作为一名国家工作人员,更应无私地奉献自己的光和热,象红蜡那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作为一名中学生,要珍惜今天的大好时光,勤奋学习,勇攀科学高峰,当好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同学们: 几百年来,我们祖国多少仁人志士、多少革命先烈东奔西走,南征北战,流血牺牲,他们终于找到了一条救国之路: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几十年来,我们国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数亿人民艰苦奋斗,几经曲折,终于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现在目标已经明确,道路已经开通,基业已经奠定,让我们在先烈精神鼓舞下,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勇前进吧!胜利一定是属于我们的。
三、战友的回忆
惠 廉
我与张明、朱平是一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一起参加新四军的老战友,她们为了抗战事业而英勇献身,令我终身怀念。她们都是板浦人,都是板浦中学一九三八年夏天的初中毕业生。张明生于一九二零年,家住东大街,学生时代取名张毓芝,牺牲于一九四三年。朱平生于一九二二年,家住大寺巷,学生时代取名朱芳,在上饶集中营化名王洋,牺牲于一九四二年。
张明、朱平在板浦中学就读期间,不仅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更是忧国忧民的热血青年。当时正值芦沟桥事变爆发,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特别是一九三八年五月二十日至二十三日,日本侵略军的飞机连日轰炸板浦,使古镇惨遭劫难,张明、朱平的家几乎被炸成废墟,更使她们仇恨倍增,热血沸腾。她们立即和同学们结伴而出,投身于抗日救亡的滚滚洪流。当年的板浦,是失掉组织关系的早期共产党员、仁人志士、知识青年奔走呼号、宣传抗日的集合地。他们在中国共产党抗日统一战线政策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的启示下,运用共产党和八路军的政治影响,积极联络各界人士开展救亡工作。张明、朱平在他们的带动下,积极参加演戏、教唱救亡歌曲、慰问伤兵等活动,整日为唤起民众而奔忙。一九三九年三月一日,日本侵略军从灌河口登陆,灌云沦陷。四日,日军占领板浦,在城内大肆抢掠奸淫,残酷杀害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张明、朱平和家人一起避难乡村。在无处栖身时,偶遇熟人介绍,去国民党三十三师政治部宣传队搞救亡工作,以求报效祖国。但在很短的时间里她们便看清了国民党消极抗日、反动腐败的真面目,随即脱离,并决定赴泰州找我,以寻求报国之路。一九三九年四月六日(清明节)早晨,张明、朱平扮男装,告别家人,步行五百余里,到达泰州,与我会合在一起。这时,我已和新四军挺进纵队三支队 取得联系,并从新四军秘密书店里买了很多马列主义书籍。张明、朱平在这里如饥似渴地学习革命理论,开始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即只有共产党能够救中国,只有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才是真正抗日的武装。她们决心投奔新四军,为民族解放事业而奋斗。
五月,我和她们二人来到江都县吴家桥,找到新四军挺进纵队三支队政委刘培善、政治部主任惠浴宇,提出参军要求。支队领导高兴地接收了我们,同时介绍我们去皖南新四军军部学习。我们大喜过望,再次女扮男装,跟着带路的新四军侦察员,踏上了奔赴皖南的征途。
从苏北江都到皖南泾县,途径两省十县,行程八百余里。路上据点无数,封锁重重,更有戒备森严的京沪铁路和浊浪翻滚的万里长江。张明和朱平硬是靠两只脚,翻山跃岭,晓行夜宿,跋涉两个多星期,胜利到达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
在新四军军部里,张明、朱平先被安排在战地服务团学习和工作,后被分配在军部直属所做校对工作。她们干一行爱一行,对革命工作倾注了全部心血,并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一九四零年五月,二十岁的张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九月,十八岁的朱平也跨入了党组织的大门。
一九四一年一月,发生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张明在事变前,参加运送物资的队伍先期转移苏南。朱平同志编入教导总队,在事变中,直接参加了对国民党顽固派的战斗,直至弹尽粮绝,在极度疲倦中不幸被俘。
二月,被俘的新四军战士被押至浙江淳安、开化一带。三月上旬,由浙入赣,到达上饶。朱平被编入上饶集中营军官大队第五中队女生分队,囚于周田监狱。在监狱中,朱平始终坚贞不屈。她在监狱秘密党支部的领导下,同国民党特务、军警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不管是关禁闭,处罚“特别操”,总是正气凛然,铁骨铮铮。一九四二年六月二十三日,年仅二十岁的朱平同志在集中营由赣转闽的途中惨遭枪杀。
张明同志从苏南渡江北上,到达新建的新四军盐城军部,被分配到阜宁县参加民运工作队。后任阜宁县东坎区委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她在敌顽我三角斗争的严峻形势面前,不仅担负起团结、组织妇女抗日的任务,而且和男同志一样,抓工农青妇组织筹建工作,为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一九四二年底,张明调到新四军三师八旅政治部任组织干事。
一九四三年三月,张明随丈夫张池明同志同赴延安学习,在连云港东面的海 面上与日军巡逻艇遭遇,激战一天,不幸牺牲,年仅二十三岁。她与同船遇难的三师参谋长彭雄、八旅旅长田守尧等十六位英烈合葬在赣榆县抗日山烈士陵园。
第三节
陈苏光烈士事迹
陈苏光,出生于市民家庭。1936年毕业于省立运河乡村师范学校,后任小学教师。1939年侵华日军占领灌云后,他不满国民党的消极抵抗政策,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在共产党员吴泉友的引导下,毅然投奔解放区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后进淮海干校学习,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回到灌云县工作,历任淮海第三中学政治指导员,县“青年救国会”会长、县政府中共党支部书记、县文教科长、民政科长和政府秘书等职。1946年秋,国民党重兵进攻解放区。灌云徐继泰等人策动团楼村一带的反动势力**,斗争形势十分复杂。9月3日他和二团参谋彭俊到田楼侦察敌情,在返回途中,遭敌人伏击而壮烈牺牲。1949年,中共灌云县委、县人民政府决定,将苏光出生地板浦镇小北街命名为德芳居委会,将原新民小学更名为苏光小学,还将他牺牲的地方更名苏光乡。1983年灌云县政府在板浦镇南郊为苏光烈士树立纪念碑,1991年在苏光小学校园内为苏光烈士塑像。
第四节
板浦小北街巷的记忆
潘友国(板浦初级中学食堂炊事员)
老家海州板浦高级中学斜对过,向南十三米处有一条五百米深巷,这条巷名叫小北街巷。
小北街巷巷道铺满了青石板。青石板上长满了苔藓,苔藓由浅绿转入深蓝。我小时每天上学或者放学,乃致长大上班下班都要经过此巷。我居住的老宅离小北街巷不远,拐过和平巷,就到达小北街巷。小北街巷,两旁的人家是清一色的老宅,老宅的围墙,不知经过多少年的风吹雨打,早已破旧不堪。破旧的墙头上长着一些不知名的野草。有时老宅的院墙里还会偶尔隐隐传来熟悉的音符,熟悉的旋律,原来是邓丽君的经典老歌,余音缭绕,心仪憧憧,让人忍不住跟着哼上几句。
巷中住着不足三十户人家,大多是社会基层小人物,如鞋匠、鱼贩、泥匠、厨师、教师······
小北街巷现在看起来,破旧不堪,貌不惊人,说起来叫人荡气回肠,无限感慨。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翻阅地方志资料得知,小北街巷巷里出过一位陈苏光烈士。地方志记载如下,陈苏光原名陈德芳。出生于市民家庭。1936年毕业于省立运河乡城师范学校,后任小学教师。1939年侵华日军占领灌云后,他不满国民党的消极抵抗政策,积极拥护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在共产党员吴泉友的引导下,毅然投奔解放区参加抗日救国运动。后进淮海干校学习,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回到灌云工作,历任淮海第二中学政治指导员、救国会会长、县政府中共党支部书记、县文教科长、民政科长和政府秘书等职。1946年秋,国民党重兵进攻解放区。灌云徐续泰等人策动反动势力**,斗争形势十分复杂。9月3日他和X团参谋彭俊到田楼侦察敌情,在返回途中,遭敌人伏击而壮烈牺牲······1949年,中共灌云县委决定,将苏光出生地板浦镇小北街命名为德方居委会,将新民小学更名苏光小学,还将他牺牲的地方更名苏光乡。1983年灌云县政府在板浦南郊为苏光烈士树立纪念碑,1991年苏光小学校园内为苏光烈士塑像······
小巷春天自有让人愉悦之处。
巷中间有一株槐树,每到阳光明媚的春五月,槐树花盛开,朵朵晶莹剔透的槐花,像白蝴蝶的双翅,在风中轻盈飞舞。真是美哉。一些蜜蜂在花丛中辛勤采蜜,巷里徐风吹来,香风拂面,满条小巷的空气里也满是槐树花香,叫人陶然欲醉。
我每次走过这条小巷,走过这株槐树,一抬眼看见皎洁、美丽的槐树花,挂在树叶间,沁人心扉的香味在巷中弥漫,轻闻槐树花扑鼻的香味,内心充满了喜悦之情!
巷口头还有一礼品店,店主是位胡姓姑娘,年约二十五岁左右,生得皮肤白皙,皓齿明眸,丝丝秀发,姣好的面容,朱唇潋滟,笑容灿烂,温柔妩媚,美艳动人;夏日里常穿一身素洁的青色碎花布衣衫,虽是素衣淡妆,却是一副淑女形象,引人注目。店主对待街坊邻居顾客热情大方。
不知是什么缘故,美貌的女店主名花一直无主。这无形给了小镇好多小伙子们的机会,小伙子们来礼品店买礼品,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我也时常有事没事,只要走进这条巷,只要是经过那家礼品店,我总忍不 住朝女店主望上一眼。
巷尾则有一铁匠铺,经营此铺的是位六旬老人,老人无儿无女,一手绝活,老人生意非常兴隆。无论春夏秋冬,老人从早到晚忙个不停,铁匠铺总是火星飞溅,火星子溅起来,有一种温暖的、耀眼的光芒。
儿时胆小,天一黑,我只要进入巷子,听到铁匠铺传来叮叮当当,清脆悦耳而又不失节奏感的声音,我的恐惧之感,顿时消失,回家的勇气倍增。
后来读了一些书。
再后来我沿着青石板走出了老家,走出了小北街巷。去了遥远的江南无锡,好多年了从没回过老家一次。
俗话说得好,“河水向东流,落叶归根泥”。“故鸟恋旧林,游子思故乡”。多年老家、故土、小北街巷、槐树音信全无。
在江南无锡,我只能从我老家的来信中,回忆老家、回忆槐树、回忆礼品店里的美女、回忆老铁匠。
真想写一封百归的家书问一问,生我养我的苏北老家古镇板浦啊!我所挂念的一切,都好吗?都安然无恙吗?
前不久我归回老家探亲,走进那条小巷时,早已是物是人非。那棵槐树依旧郁郁葱葱、生机盎然,可惜不见了那个曾经在异乡令我惦记的礼品店,以及店中的那位佳人,从原先那个礼品店出来的却是两个花枝招展、搔头弄姿、浓妆艳抹的女郎——礼品店改成了足疗店。
跟人打听一下,听人说女店主终于找到了如意郎君,嫁到了新浦,我在我的内心深深的祝福她,同时内心又有一种莫名的失落感!
再也看不见打铁的匠人了,老铁匠也早在几年前,去世。老铁匠也带着了民间的工艺。
我在我的江湖忆旧轩,用手里的笔,写出关于老家板浦小北街巷的一段记忆······
第五节 谷牧与连云港保卫战
从1936年8月起,谷牧同志受党的委派,到东北军中搞了5年多的兵运工作。这期间,由于抗日救亡洪流的推动,和我党的争取、团结,东北军这支国 民党政府属下人马最多的非蒋系部队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张学良将军同十七路军的杨虎城将军,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联共抗日的西安事变。七七事变后,该军大部分开赴正面战场,对抗日战争做出了贡献。其中一部分经过血与火的考验、锻炼走向新生,参加了人民军队。对于这个剧烈动荡、复杂斗争的过程,谷牧同志亲历了其中若干历史场景,付出了巨大的劳动,也促成了一些重大事件的成功。其中,著名的连云港保卫战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的一次伟大的胜利,连云港保卫战坚持了280多天,是抗日战争中坚持时间最长的一个战例。连云港保卫战的胜利,万毅同志曾经说过:“自己只起了一点微小的作用,打了几次胜仗,都是党的领导,党组织的力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取得这次保卫战胜利的根本原因,这里,谷牧同志自始至终在东北军中领导着这支抗战力量与侵华日军展开殊死的战斗,终于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一、连云港保卫战始末
1937年8月25日,日本发表“遮断航行”的宣言,封锁我国全部领海。9月13日,日军侵占了连云港前方海中的前三岛,并部署了兵力,对连云港实施了严密的封锁。驻扎在前三岛一带的日军为日本板垣师团海军第四舰队陆战队三个大队2000余人,军舰21艘,其中有小型航空母舰一艘,由日军海军司令乡板梯二郎指挥。9月20 日,日军开始对海属地区实施轰炸,锦绣河山,狼烟四起,生命财产,残遭涂炭!
驻守在连云港的守军是由黄杰的税警团改编的游击第八总队的曾锡圭部,简称第八军,辖6个总队,共一万多人。1938年5月19 日夜,日军分两路进犯。5月20日,日军在东连岛登陆。另一路第四舰队锄炳部队配合101师团佐藤支队百余人于5月20 日拂晓,突破第八军税警团阵地,由孙家山登陆占领老窑(即连云港镇),并以车牛山、东西连岛为依托,伺机全部占领连云港。日军上岸后在荷花街一带施行了三光政策,不到两个小时,荷花池一带188间民房化为灰烬,81名无辜平民残遭杀害!当日东起黄窝,西至庙岭,一天内被日军杀死160名群众,日军的暴行激起了海州人民极大的愤慨!
占领老窑的日军继续向西推进,在庙岭西的丫髻山受到了守军的阻击,只得又退回老窑。丫髻山战役后不久,57军112师即以战斗力较强的334旅667团万毅部投入第一线防区,以336旅671团车元勋部在二线接应。当时667团团部就设在今连云港市朝阳镇新县街的张汝坚家,万毅夫妇就住在今新县张义壮家的东屋里,团部的卫生院设在张名秀家。668团驻南城待命。他们于5月 23日黄昏由新县、猴嘴一带向连云港方向运动。深夜,667团1营接替了小西庄、西墅一带防务,2营接替了原税警团两个大队的防地,继而进入了孙家山以西,由乱石头村、墟沟火车站、北鹰嘴至后大门的国防工事。由共产党员万毅团长率领的667团主力驻守在孙家山,孙家山又称洞山,东为马腰、荷花街,西为庙岭,形成一个半圆形海湾,地势险要,战略地位突出,667团将士分别把守三个制高点。万毅料到日军必定还会从这里进攻,便严阵以待。果然,六月初一天的五更头,天刚蒙蒙亮,海面上尚有雾气笼罩着,日军在几架飞机的掩护下,大胆地往上冲。遭到了667团官兵的猛烈射击,日军一再往上冲,每次都被我军压下去。敌我双方反复交火,这样一直持续到傍晚。黄昏以后,敌军的配置状况有了改变。他收缩了一下,圈缩在海边。天黑下来后,667团决定由第三营采取夜袭行动。三营的战士们悄悄地穿进了敌营,在暗中见到了敌军,就扔出了手榴弹,拼上刺刀。日军毫无防备,措手不及,负隅顽抗一阵,有的仓皇夺路逃下了海,有的被炸得血肉横飞,有的被刺倒地。这一仗敌我伤亡都很大,但敌人被赶下海,而我军则恢复了阵地,取得了反突击的胜利。这次战斗的胜利,667团的英勇善战名扬海内。当时群众中流传着“鬼子不怕57军一万,就怕57军万一(万毅谐音)”的说法。当时国民政府的《中央日报》在头版曾有报道说:“守卫云台山部队,坚如钢铁,固若金汤„„”
日军在孙家山失败后,便改变了进攻方向,打算从西墅登陆。一天夜里,日军趁涨潮时派出舰艇数艘,试图从西墅小西庄登陆,营指挥员一声令下,各工事一齐开火,鬼子舰艇狼狈逃窜。
1938年7月8日,日军以军舰五艘,载陆军百余人换乘汽艇20余艘,在舰炮、航空火力的掩护下,从墟沟海头湾登陆。57军112师667团一部前出反击,驻军的炮弹射向敌舰,排排炮弹都命中目标,直打得敌舰懵头转向,如同受惊的野兽调头逃跑。这次战斗给日军重大杀伤,毁汽艇2艘,日军被击退,取得墟沟反击战的胜利。
1938年七、八月间日军300余人分乘舰艇沿洞山、墟沟沿岸又一次强行登陆,与万毅的667团在陶庵乱石头的五条沟内相遇,展开了肉搏战,只杀得日军鬼哭狼嚎,转身就跑。敌人跑到海边,一时水浅,不能上船,万毅部队穷追不舍,不少鬼子被砍死在海水中。
1938年8月初,这时正是三伏天,天气炎热。336旅672团白喜禄部驻守在大桅尖上,334旅667团万毅部作为预备队驻防在师部附近待命。8月2日凌 晨,大雾笼罩海面,日军乘机爬上岸来,日本侵略军出动了飞机、舰艇,轮番向我军阵地轰炸射击,敌人成排成连的兵力冲了上来,672团的官兵奋力抵抗,经过一天的交战,临近傍晚时分,大桅尖阵地被日军攻占了。这个制高点决不能落入敌手!一定要尽快夺回来。这时112师师部发出了紧急令,命令667团立即协助672团夺回大桅尖。667团马上在大桅尖东面左翼与672团联系上,当即向敌军右翼发动猛烈攻势。敌仓促应战一阵便龟宿起来。日本侵略军畏惧夜间作战,到黄昏时便改变了配置,准备第二天再行动。这时我667团悄悄地转到敌军的右翼,暂时隐蔽起来。到了夜里三点,667团已进至几乎卡到敌人脖子的时候,672团发动正面攻击,吸引敌人的火力,667团则打敌人的侧后。日军两面受敌,无法应付,便慌忙夺路奔下山去。这一仗日军死伤30余人,毙命的日军尸体被拖走了,帐篷、邮筒、武器丢得遍地皆是。我方伤亡20余人,其中有几位抗日的青年学生。
此次战斗结束不久,112师奉命撤出连云港,准备参加武汉会战。此后,连云港防务仍交第八军,再后,又由陆军第89军33师驻守连云港。
日军对连云港久攻不下,后来便将进攻路线改从灌河口登陆。33师于1939年2月27日(农历正月初九)放弃连云港,2月28日日军占领连云港及云台山大桅尖。3月4日农历正月十四,日军占领墟沟。至此,连云地区全境沦陷。从1938年5月20日,日军向连云港发动进攻,到1939年3月4日占领整个连云地区,保卫连云港的战斗历时289天,在云台山周围发生了近20余次战斗。日军军方也不得不承认,进攻连云港“使海军吃尽苦头!”(《日本军国主义侵华资料长编》上册第441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1月第一版)大连图书馆馆存由日本渡边隆一于1940年7月编印的《北支经济开发论》中有一段记述:“于今年(1939年)二月二十八日将全山(云台山)占领,在山顶由警备队长叙述海军从去年五月开始策划作战行动直到现在占领的十个月中的艰辛情况时,几乎使我们不无警叹之感!”连云港保卫战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军猖狂进攻的凶焰,挫折了他们的锐气,迫使他们不敢在连云港一带再轻举妄动。日寇企图把连云港作为“徐州会战”的补给线的计划没有得逞,从而支持了国民革命军第五战区在徐州的作战,显示了中国人民百折不挠的反侵略意志。
二、谷牧受党的派遣来到东北军
1936年8月初,谷牧同志接到党组织的通知,从北京去西安,到东北军工作。东北军原系军阀部队,腐败堕落得厉害,旧疾严重,急须改造。张学良先
前就认为问题严重,很注意擢用年轻的新派人物,像黄显声、常恩多、吕正操、万毅等。张学良下决心联共抗日后,对解决这类问题更感迫切。1936年4月,周恩来同志与张学良在洛川会谈时,张就要求共产党给他派干部,周恩来同志建议他自己培养。张学良采纳共产党的建议,同意吸收知识青年开办学兵队,张学良把它作为军官学校来办。对这件事,中国共产党负责领导东北军兵运工作的北方局给予了大力支持,先后介绍了三批抗日爱国青年、民先队员和地下党员到西安参加学兵队,谷牧同志也参加了学兵队。参加学兵队的三期学员共约300多人,学兵队学员加上队部人员和部队派来的骨干共约370人。学兵队内的党组织不公开,建立了秘密党支部。
学兵队既对学员进行军事训练,又是一支学武又习文的队伍。队员通过军事训练提高了战斗力,以后在华北阻击战和淞沪会战中,经历了大规模战役和敌我短兵相接的锻炼,为后来参加连云港保卫战、坚持敌后游击战争,奠定了基础。学兵队队员的文化素质也普遍比较高,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思想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学兵队为东北军培养了一批爱国爱民、忠诚勇敢的战士,他们都成为后来战斗中的骨干,不少成为我军中的将领,为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正如谷牧同志所说:学兵队不仅让学员在政治上、军事上得到培养,“而且经历了西安事变的惊涛骇浪,使这批文化水平比较高、洋溢着革命热情的青年军人得到了一次难得的站在历史大舞台上应对复杂局面的锻炼机会。”(《谷牧回忆录·五年东北军工作》)学兵队当时所起到最重要的作用是成为“抗日宣传大队”的骨干力量。1936年12月14日,西安事变的第三天,西安方面宣布停止一切“剿共”行动,成立抗日联军西北临时军事委员会。学兵队学员大部分被分配到军事委员会政治处的抗日宣传队,并组成五个大队,派到东北军各军,深入到各师、团接替国民党政训人员,并开展抗日宣传工作,对东北军这一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起了很大作用。谷牧同志当时被分配到抗日先锋总队特务团当指导员。1937年5月,蒋介石下手谕解散了学兵队。留下的约30人,分散到东北军各部队搞兵运工作,谷牧同志就是其中一个。他们组织了抗日读书同志会,学习党的抗日理论,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学兵队为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党的东北军112师工作委员会
1937年6月,谷牧同志受党的派遣到东北军67军107师师部任司书。1937年8月13日至10月底,参加淞沪会战。1938年元旦,谷牧同志到了武汉,并
见到了周恩来副主席,周恩来副主席建议谷牧同志说:“据我看,敌后工作可能更需要你。”当天,谷牧同志就搬到武昌东北救亡总会(简称“东总”)住下。在东总住了半个月光景,长江局派谷牧同志和张文海同志到东北军57军112师334旅667团,去做万毅团长的工作。
初到万毅部队的谷牧同志,正感到势单力薄之际,原学兵队四连的武志刚同志和青岛的地下党员李欣同志带着108名知识分子到了徐州,经与谷牧同志联系,决定到新浦,都接到了万毅团来。1938年3月,武志刚一行到万团后,经中共中央长江局批准,由武志刚、谷牧、李欣同志秘密组成党的东北军112师工作委员会,武志刚任书记,谷牧与李欣同志为委员,做友军工作。他们的公开身份是:武志刚同志是“文书上士”,谷牧和李欣同志都是“二等兵”,李欣任万毅团新兵队第一班班长。1939年8月,112师工委由罗荣桓同志亲自领导,1939年9月,武志刚同志牺牲,谷牧任师工委书记,增补吕克先、郭宏隽、王翀、朱长禄为委员。这期间党的112师工委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发展万毅同志入党
112师工委成立后的第一件工作就是发展万毅同志入党。万毅将军在党的培养下,在血与火的战争的考验中,一生忠于党、忠于人民,为人民的解放事业,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为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倾注心血,奋斗终身!尤其是在连云港保卫战中,更成为中国抗战史杰出的指挥员。对万毅的情况在后面专节介绍。
建立党的工作阵地
李欣同志带来的知识青年,师工委办了一期新兵队,对他们进行了一个多月的军事政治训练,结业后,大部分分配下营、连开展政治宣传和文化教育工作,团里留了20多人组成宣传队,也给668团一营分配去了几名党员和学员。从此,内有党的秘密组织,外有公开的宣传队和下营、连搞政宣、文教工作的同志,我党在112师建立了工作阵地。这时,党在57军的111师也开展了工作,建立了111师师工委,负责人是张甦平、王振乾,曹建华同志,该师师长是爱国将领常恩多。
办了三期新兵队
1938年3月,先是由长江局军分委派出的张文海、谷牧到万毅团,一周后,由李欣带领的知识分子108人到了万毅团。当时的667团,是在南京会战中打散后,新组建的,政治上、军事上都需要训练,特别需要一批骨干,这108人来的正是时候。这108人除十多位女青年另行安排外,其余80多人在万团办了一期新兵队。进行了一个多月的军事政治训练。新兵队共办
了三期,在前后一年的时间内,新兵队吸收了250多名青年知识分子。当时,东北军在苏鲁战区有几支部队,包括57军的111师、112师和51军,党都开辟了工作。这不但扩大了我党的工作阵地,推动东北军广大官兵积极投入抗日战争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且为党培养了一批骨干。罗荣桓元帅特别肯定师工委吸收训练进步知识青年、改造旧军队的成绩。他说:“同八路军一些师、团单位的政治工作相比,你们并不逊色,八路军的一个团里也没有这么多知识分子。”
建立政治骨干队伍
随着政治骨干队伍的建立,师工委在112师的工作,以万团为基地逐步开展起来了。上文化课、教唱进步歌曲、进行抗日政治宣传、开展群众工作,还排演戏剧,创办军中油印小报:《火线下》。经过一番努力,团队生活活跃了,精神振奋了,战斗力提高了,接连打漂亮仗。1938年3月下旬和4月上旬,在赣榆、日照一带迎击进犯的日伪军,一期新兵队的同志也随军出发,参加战斗。667团首战告捷,一举攻克了碑廓、巨峰,又在圣功山粉碎了敌人的顽抗。接着便是孙家山伏击战、墟沟、西墅反击战、大桅尖争夺战。10月下旬,又参加保卫武汉大会战。都取得了可喜的战绩。
同地方党组织建立联系开展工作
师工委还同地方党组织建立了联系。师工委在日照、莒县、诸城、赣榆一带开展工作,先后帮助成立了日照临时县委和赣榆特支。1938年1月涟水抗日同盟成立之后不久,苏北抗日同盟又在淮阴成立,在淮河以北的淮阴、淮安、泗阳、涟水、灌云、东海、沭阳诸县形成了一个网络,创办报纸,散发宣传材料,举办干部培训班,培养抗日救亡运动的骨干力量,建立抗日流动宣传队,组织抗日自卫武装,开展游击战术训练。与地方党组织联系的加强、民运工作的开展,又促进了部队的工作。
四、发展万毅入党
万毅,原名万允和,字顷波。1907年8月8日出生于辽宁金县四十里堡的一个满族农民家庭。当时的万毅在东北军中以文武兼优、爱国进步著称,是东北讲武堂第九期的高材生。1936年1月,万毅被任命为57军672团团长,也就在这时,经过刘澜波同志与中共地下党组织建立了联系,党介绍了一批进步青年到672团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建立了秘密党小组,还成立了党的外围组织“抗日青年团”,由万毅担任名义团长。1938年1月任57军112师334旅667团团长。移驻新浦。
根据当时斗争的需要和万毅的进步表现,长江局派谷牧和张文海同志去667团的建立党的工作委员会,师工委成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考察研究发展
万毅入党问题。1938年2月,谷牧离开武汉时,周恩来同志交待说,你们去看看万毅,如果能发展就发展他,并依托万毅这个团来开展57军的工作。元宵节那天(2月14日),谷牧到达新浦,住在陇海公寓里。1938年3月11日,万毅同志在陇海公寓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明确是单线联系的特别党员。
万毅同志入党后,在党的领导下,指挥一次又一次抗击日军的战斗,并取得了辉煌的胜利!1938年4月上旬,万毅同志率团随334旅北上,赴山东日照一带,同日军及其扶植的惯匪刘黒七部作战,收复了碑廓、巨峰等地,取得了连云港保卫战的首战胜利。接着,便率团随112师守卫连云港,并取得了连云港保卫战的辉煌胜利。1938年9月,率团随师转战皖北,10月底,奉命袭击合肥日军机场,取得砸毁日军飞机4架,击毁运兵装甲车2辆及毙、伤部分日军的辉煌战果。1939年夏,率部在关阳、新庄等地对日军作战,取得胜利,667团获得三等军功章。
1940年1月,万毅调任第111师333旅代理旅长。9月,万毅与师长常恩多共同组织了“九二二”锄奸行动。1941年元旦过后,国民党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2月16日,万毅遭逮捕,直至1942年8月2日,蒋介石密令将万毅秘密处决,恰在这时,万毅同志越狱成功,辗转找到八路军山东纵队第2旅第6团。8月任共产党领导的外围抗日部队东北军新111师副师长、师长,1944年秋任八路军滨海军区副司令兼滨海支队支队长。被称作“不死的吉鸿昌!”解放战争时期,任吉辽(东满)军区副司令员兼东北民主联军第7纵队司令员,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司令员、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第5纵队司令员,第42军军长、第四野战军特种兵司令员。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第一副司令员兼东北军区炮兵司令员和军委炮兵学校校长,第二机械工业部副部长,解放军总参装备计划部部长,国防部第五部部长,国防科委副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等职,负责领导特种部队的组建工作。在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因赞成彭德怀元帅的正确意见,被撤销党内外职务。“文化大革命”后任解放军总后勤部顾问,冤案彻底平反。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他是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二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八届候补中央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十二届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是党的第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列席代表。
谷牧同志在东北军开展兵运工作的五年中,当了张少帅的“学兵”,亲历了西安事变,到万毅部队开辟“阵地”,争取友军团结抗日等,充分发挥了党的领
导作用。连云港保卫战的胜利,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次成功的战例。
第六节
谷牧与连云港的发展
提起曾任国务院副总理、全国政协副主席的谷牧同志,大多数连云港人并不陌生,他曾经是连云港市第一任市委书记,在我市抗日、解放、改革开放等重要时期,都作出过重要贡献。
在我市两度任职
早在抗日战争初期,原属张学良领导的东北军57军奉命保卫连云港。中共中央长江局派巡视员张文海和谷牧与山东来的高密游击队工委书记伍志钢、委员李欣等80多人进入57军112师,组建了中共第112师工委,伍志钢为书记,谷牧、李欣为委员,伍志钢牺牲后,由谷牧接任书记。工委的办公地点在新浦民主路原陇海公寓内。
工委成立后,首先讨论112师667团团长万毅的入党问题。1938年3月11日,由谷牧、张文海介绍,发展万毅为中共特别党员,在陇海公寓内进行了入党宣誓。工委同时在667团各个营建立党支部,发展党员,通过出小报、演戏、教唱歌、开会宣讲等形式,进行抗日救国的宣传活动,激发官兵们的抗日斗志,增强了战斗力。那一年,日军利用海空优势,多次在连云港地区强行登陆,667团和672团官兵,在孙家山、大桅尖等地与日军进行激烈交火,展开肉搏战,一次一次将日军赶进大海,为连云港保卫战立下卓越功勋。
1948年冬,解放战争进入决战阶段,11月6日,举世瞩目的淮海战役打响了,驻守在新海连地区的国民党第九绥靖区司令长官李延年连夜布置撤逃。11月7日,新海连地区获得解放。因为这个地区是战略要地,随即成立新海连特区(连云港市前身)。谷牧从鲁中南军区调来任第一任中共新海连特区委书记,并兼任警备区政委。他针对国民党军溃逃时留下的烂摊子,迅速制止混乱,稳定社会秩序,全面接管城市,建立基层政权,发动群众生产自救,战胜灾荒,平抑物价,发展生产,恢复学校教育等等,做了大量工作。
谷牧在任新海连特区委书记期间,还发生了国民党黄安舰和伞兵三团起义两件大事,这两件事震动了全国。黄安舰原是日本的一艘驱逐舰,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国民党政府接收,编为海军22号舰,并重新安装了武器,增添了设备,配备了120人,1947年夏天正式命名为黄安舰。青岛地下党利用舰上官兵
不满蒋介石发动内战的情绪,谨慎周密地进行了策反工作,舰上官兵于1949年2月12日宣布起义,巧妙地从美国十几艘舰艇的夹缝中开出青岛港,又闯过敌舰的盘查,乘着黄海海面刮起的八级大风,开足马力,于13日凌晨到达连云港。
国民党伞兵三团,是蒋家王朝嫡系部队之一,是一支齐装满员的部队,共有三个营,2500多人,一律美式装备。团长刘农畯是中共特别党员。三团调驻上海后,上海地下党和团长刘农畯经过多方工作,几经周折,于1949年4月13日乘中字102号坦克登陆舰在调去台湾的途中改变航向,在海上宣布起义,15日黎明驶进连云港。
谷牧分别召开起义成功庆祝大会,隆重迎接了这两支起义部队,又组织有关人员,对起义官兵进行短期集训,后来,这两支起义部队编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和伞兵部队。
关注港口的建设和发展
1973年2月,周恩来总理发出“三年改变港口面貌”的号召,这是我国港口建设史上的一个里程碑。3月2日,国务院成立以粟裕为组长、谷牧为副组长的“港口建设领导小组”。4月25日,谷牧在中共江苏省委书记彭冲的陪同下来到连云港视察,具体调研落实港口建设问题。
谷牧说:“从全国港口合理布局考虑,连云港处在我国沿海中部,可以充分利用陇海铁路,应该承担西北地区和川、苏、皖、豫、鲁部分物资的进出口任务,这些省区的货物不必绕道上海和青岛,这样既可以减轻港口和铁路的压力,又可以减少中转环节,节省运输费用。”
对在老港区建设,还是新开辟一个港区的问题上,谷牧当时明确表示,要在老港区外面重新开辟一个港区,向庙岭方向发展。他还说:“现在,世界海洋船舶向大型、高速和箱运化发展的今天,连云港还只是一个具有三、五千吨级中小泊位的港口,这与它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太不相称了。”“年出口1000万吨煤炭,就需要建设深水码头。不是万吨级,更不是三、五千吨级,最好是5万吨级、10万吨级的大家伙。”
1974年8月,谷牧参与领导的国务院港口建设领导小组作出了关于加强连云港港口建设的决定,决定指出:“连云港腹地辽阔,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港口。要按照‘统筹安排、合理布局、远近结合、分期建设’的原则,搞好港口的统一规划,以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建设,争取在不太长的时间内,使连云
港的面貌有较大的改变。”
正是在这些精神的指引下,江苏省委决定成立“江苏省连云港建港指挥部”,省、市委加强了建港工作的领导,轰轰烈烈地进行建港工作,港口吞吐量成倍增长。
1977年,新华社记者廖原来、通讯员沈召平在“内参”上发表了《连云港港口建设取得很大成绩》的报道。9月16日,中共中央副主席李先念作了重要批示:“这个港口大有前途,大有希望,应当十分热心建设好这个港口,要建设更多更大泊位的深水码头。”
11月21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谷牧就贯彻落实李先念的批示,来到国务院港口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说:“中央考虑要大闹连云港,不是小打小闹,也不是中打中闹,而是大打大闹。江苏省对连云港的建设气魄很大,要建成5万、10万吨级码头,要大搞,还要把铁路大桥搬去连接东西连岛(系指建设海上大堤)。
根据李先念和谷牧的指示精神,1977年11月29日,国务院港口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交通部在北京召开了“连云港港口建设规划座谈会”,对连云港总的设想是:“从长远着眼,应以连云港为中心,北起岚山头,南至灌河口,统一纳入连云港总体建设规划,分期分批逐步将其建设成为工农结合、城乡结合、拥有先进技术装备的现代化深水大港的港口城市。”
1978年4月14日,江苏省和交通部又向国务院联合上报了《关于连云港港口建设规划的报告》,报告正式提出:“从连云港修建一条长6700米的海堤与西连岛相联。”利用扩大的港池,“布置各种码头泊位100个左右,年吞吐能力约1亿吨。”并提出除相应地建设铁路外,要疏通盐河,修建徐海运河,修建连云港至郑州、西安的高速公路,将连云港建设“成为一个江海衔接、水陆联运、四通八达的大型运输枢纽港。”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在中央、省委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经过我市几任领导带领全市人民共同努力,已经实现了亿吨大港的建设规划,东方大港梦初步实现!
推动港城改革开放
3年前,笔者收到了一本16开本、装祯精美的画册,书名为《改革开放的岁月———一九七八年以来的谷牧》。此书由全国政协办公厅编辑,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还有谷牧的亲笔题名,十分珍贵。
笔者为什么能得到此书呢?因为笔者的儿子在北京工作,与谷牧的女儿刘燕远相识,刘燕远因为笔者是连云港人,又拜访过谷老,故赠送笔者此书。
拿到图文并茂的画册,笔者翻阅多遍,深感谷牧在全国对外开放中的功绩卓著。同时,画册的字里行间也反映了谷牧对连云港市的关怀。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谷牧的工作重心转向改革开放,他在引进外资、搞中外合资、进出口管理、打击走私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帮助广东、福建两省搞经济特区。1984年,他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主持起草并经过五次重要修改的《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纪要》,决定进一步开放包括连云港市在内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
1984年的10月、11月,谷牧先后对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等市进行视察和听取对外开放工作汇报,并考察各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选址方案。
1985年1月4日,谷牧向邓小平汇报了14个沿海开放城市八个多月来的主要进展情况,邓小平听了汇报后说:“看起来大有希望。”1985年6月,谷牧专门来连云港市视察四天,对我市开发区和有关工作提出许多宝贵意见。同年7月,为支持沿海14个开放城市的开发区起步,谷牧又提出由国家计委、中国人民银行和财政部划拨22亿贴息贷款,用于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毫无疑问,连云港市开发区也在其中受益。
耄耋之年时故地重游
笔者于1988年5月调到市委党史工委工作,因为工作需要,曾拜访过谷牧。1992年5月,笔者跟随时任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宋开智到谷牧家中拜访。宋开智向谷牧汇报了连云港市的工作,主要是党史工作的情况。谷牧认真地听着,还不时插话,然后饶有兴趣地向我们回忆了他两次在连云港市工作的情况,为我们提供了珍贵的史料。谷牧对我市的党史工作很重视,他曾为《中共连云港历史大事记》题写书名。
1996年10月,谷牧又一次来到连云港市,住在墟沟北崮山庄,笔者去拜访,请他为《连云港市人民革命斗争史》题写书名,并邀请他来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视察指导。该馆原为陇海公寓,是1938年他工作过的地方。
1996年10月16日下午,谷牧一行在时任市政协副主席、市委统战部部长董汉清的陪同下,来到市革命纪念馆。谷牧的秘书告诉笔者,《连云港市人民革命斗争史》的书名已写好。
当天,谷牧参观了纪念馆的全国党史室、地方党史室和几个专题展室,看
得很仔细。在1938年的展板前,谷牧凝视良久,好像在回忆过去。跟随参观的周广林同志乘机问他:“谷老,您当时住在陇海公寓哪一个房间?”他想了一会儿,回答说:“快60年了,记不清了。”过一会儿又说:“好像是在楼上西边北头靠近楼梯那个房间。”
参观结束后,我们请他作指示,他说:“陇海公寓保存比较完好,党史资料搜集得这么全、这么细,真不简单。要利用这块基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们请他在留言簿上题字,他说“眼睛不行了,就签个名吧。”于是工工整整地在留言簿上签了名。
当时谷牧已有82岁高龄,还安排时间,专门看看他58年前工作过的地方,言谈举止中,流露出对连云港市的深厚感情。
第七节
谷牧与连云港“东方大港梦”
谷牧,原名刘家语,曾用名刘曼生、刘竟希。1914年9月28日出生在山东荣成县东墩村一户农民家庭。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翌年春,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入党后,他从事学生运动,在东北军一一五师搞兵运,发展著名进步军官万毅入党。特别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他坚守滨海抗日根据地,发展地方武装,与淮海部队协同作战,解放了新海连市(即现在的连云港市)。1948年11月,任新海连特区委员会首任书记兼警备区政委,后又在济南、上海、北京多地任职,曾担任过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全国政协副主席等重要职务,是党和国家的一位杰出领导者。特别在1973年3月2日任国务院重要港口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一直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任国务院副总理期间,倾力关心连云港港口建设。他从1973年4月到1988年11月,他先后3次视察连云港,指导连云港港口建设和发展工作,多次批示连云港港口建设的具体事项,为连云港港口实现东方大港梦奠定了坚实的工作基础。他高瞻远瞩,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热心指导,使得连云港建港人在港口建设工程历程中坚持实干兴港、科学发展的原则,破解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阶段性成功,最终实现了他对连云港寄予的厚望,实现了我们这一代人的东方大港梦。
以人为本,组建连云港港口建设机构
我是上世纪70年代末从省级机关下放到江苏省东台县。1973年,为了支
援连云港港口建设,省委组织部将我调到连云港,参加建港工作。1973年2月27日,周恩来总理做出了“三年改变港口面貌”的指示。同年3月2日,国务院成立了以粟裕、谷牧为首的港口建设领导小组,并召开了第一次建港工作会议。沿海各省区和直辖市在“三年改变港口面貌”的号召下,开始大打港口建设翻身仗,连云港港口也加快了老港口改造,跳出了原有的老港区,开辟了庙岭、墟沟、连岛等新港区,跨上了实现东方大港梦的新征程。
同年4月25日,谷牧就率领各有关部委负责人,在中共江苏省委书记彭冲的陪同下,风尘仆仆来连云港检查港口建设工作。次日上午,谷牧深入港口生产、建设现场,了解各方面群众的意见,开展实地调查研究。在此过程中,他听取了江苏省、连云港市和连云港港务局同志关于连云港港口建设和规划情况的汇报,主要内容集中在港口规划、建设方案、回淤研究、以及设立专门建港机构等方面。
在汇报过程中,交通部孙舒平局长首先阐述了连云港港口重要地位。他汇报说:“连云港位于海州湾,背靠云台山,腹地广大,资源丰富,苏、鲁、豫煤的产量大,另外还有矿石、盐,远处的西北、西南的物资开发,从连云港进出有利。因此,连云港发展外贸,支援建设很重要。连云港海岸线曲折,有发展港口的条件。”谷牧说:“连云港是我国很重要的一个港口,要开放,大有前途,这是肯定无疑的。”接着,他又说:“连云港处于我国沿海中部,可以充分利用陇海铁路,应该承担西北地区和川、苏、皖、豫、鲁部分物资的进出口任务,这些省区的货物不必绕道上海、青岛。这样既可以减轻港口和铁路压力,又可以减少中转环节,节省运输费用。”
在谈及连云港港口发展规划时,当时港务局的同志提出了2套建设规划方案。一是继续在老港区,即在原有港区建设新的泊位;第二套方案就是跳出老港区,向庙岭方向发展。谷牧率领的工作组和彭冲都表示支持第二套方案,即在老港区外重新建设一个新港区。谷牧指示说:“我们支持你们的第二套方案,在老港区外面搞,向庙岭发展。”他接着又说:采取这个方案“比价合理,布局展得开,黑白分明。”“码头泊位要统一规划,还有后面的仓库、场地、生活区等,都要很好安排。”他还表示,要将国家重点建设项目1000万吨的煤炭出口码头摆在连云港,具体指示“还是摆在庙岭”。谷牧强调说:“连云港是个好地方,写字、画画还来得及,统一规划的时候到了。”他还说:“现在,世界海洋船舶向大型、高速和箱运化发展的今天,连云港还只是一个只有三、五千吨中
小泊位的港口。这与它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太不相当了。”彭冲补充说:“这里还是一块半处女地,马上组织班子来干,水文、地质、规划工作都要抓起来。”这段指示奠定了在连云港港口首个万吨级以上泊位———庙岭煤码头建设的基础,也是连云港向深水大港的迈进的冲锋号!
谷牧在这次考察期间还就连云港设立专门建设机构做出了具体指示。谷牧还说:现在看来,一是要“广泛发动群众,不仅每个职工,包括家庭都知道,闹一个大搞港口建设的群众运动”。他还介绍了天津、河北的情况后说:“全国八大港有连云港”。他还扳着指头一个一个数:“大连、秦皇岛、天津、青岛、连云港、上海、黄埔、湛江,对这些港口,我们都要直接联系,了解港口建设情况,一面报省里,一面同我们直接联系。”彭冲当即表态说:“省委对总理关于三年改变港口面貌的指示专门讨论过一次。当时因为情况不清楚,所以决定成立个港口筹备小组,主要是熟悉情况,做做规划。”“现在就不是准备动作问题,要认真抓起来了,把筹备小组准备动作变成行动动作,搞个指挥部。”“指挥部党政统一领导,当前由省里直接领导,物资直达,不要条条块块,计划、规划、物资供应都统一起来,直达指挥部。我们搞几个大工程都是这种办法,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规划、统一物资供应,可以弯路少一点。”
1973年5月5日,省委召开常委会,专门讨论连云港港口建设问题。彭冲向常委会传达了谷牧视察连云港时的具体指示意见。最后,常委们一致同意组建连云港建港指挥部。当年的6月14日,经过江苏省委批准,江苏省连云港建港指挥部宣告成立,统一领导连云港港口建设。当时的连云港市委书记刘文龙兼任指挥,金逊、王余积、许伯千、宫润波、范雍5位任副指挥。指挥部系省属机构,归口于省计委,在连云港市委一元化领导下进行工作,负责统一指挥港口建港规划、港口建设等项工作。编制暂定为150人。
严谨科学,摘掉回淤严重的历史帽子
我来到连云港建港指挥部工作的第一个岗位就是工程处,所做的重要工作就是为港口大发展从技术上解决回淤问题。
众所周知,连云港具有良好的地理位置和广阔的经济腹地,但是回淤问题一直是困扰港口建设的关键问题。在1973年4月,谷牧、彭冲等领导同志视察连云港时就明确地指出了这一点。
当时,连云港港务局同志汇报如何开展科研,解决回淤问题,为建设深水大港进行技术考证。谷牧强调说:“1000万吨煤码头定在连云港市,地质水文
怎么样?这个资料要可靠。希望把这个工作继续抓紧。”他接着又说:“1000万吨煤炭出口,需要建深水码头。不是万吨级,更不是三、五千吨级,最好是五万吨级、十万吨级的大家伙。”“那么这里究竟怎么样?有些同志有怀疑,前一段时间设想在石臼所、岚山头,但要搞200公里的铁路,码头要重新搞,没有连云港条件好。所以我们倾向在这里,但水文、地质要搞清楚。要准备在这里搞一个大的深水泊位码头,准备工作要抓紧进行。”交通部孙舒平局长补充说:“回淤问题,我们同意连云港的汇报情况,泥沙来源在逐步衰减,但从局部看可能不一样,还有问题,需要十分重视。”彭冲当即表态说“水文、地质、规划,马上组织班子来干。南京水科所下放在我们这里,华东水利学院力量也很强,严恺同志是专家,搞一个现场指挥部统一组织,连云港市委、港务局也要集中力量搞,既有分工,又有统一,可以解决好。”事实上,后来连云港港口的建设发展中关于回淤问题的争论不断,但最后还是以科学严谨的实验数据和在淤泥质地质状况下建设港口的先进方法,摘掉了不能建设深水大港的帽子,完成了实现东方大港梦至关重要的历史跨越。
连云港建港指挥部成立后抓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落实谷牧的抓好回淤科研的指示精神,筹备和召开了连云港历史上第一次回淤问题专家会议。1973年7月27日上午,第一次连云港港口回淤问题讨论会在连云港市三招正式开始了。会议经过三四天的充分讨论,对主要问题的讨论结果形成了一个《纪要》。通过对历史和现在获得的水文、水深、泥沙和疏浚的资料分析说明,大多数代表认为:连云港港区的回淤量有逐渐减少的趋势;港域和航道回淤量有明显减少趋势;并一致认为:连云港自然条件较好,回淤量不大,腹地广阔,是一个有发展前途的天然良港。
1974年,国家下达连云港的建设投资计划为3044万元,相当于1973年实际完成投资的2.37倍。
1974年8月13日至14日国务院港口建设领导小组专门召开会议研究连云港港口建设问题,当时交通部的水基、铁基、计划、物资等有关局的负责同志,以及连云港建港指挥部的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在听取完工作汇报后,谷牧专门强调说:“1%也不能松!要千方百计排除万难去完成任务。今天这个会专门讨论连云港的建设问题,希望大家给予支持”。8月16日,国务院港口建设领导小组作出了《关于加强连云港建设的几点意见》的决定,进一步用具体行动落实谷牧的指示精神,有力地加快了连云港港口建设的进程。1974年12月19日,43 连云港首个万吨级煤炭专业码头建成投产。这是连云港港口建设的一大突破,标志着连云港跨入具有万吨级深水泊位的港口行列,也是连云港自周总理发出“三年改变港口面貌”后第一个建成投产的大工程。
时隔不到1年,连云港建港指挥部又于1975年1月举行了第二次回淤问题讨论会。会议代表作出了连云港海峡目前处于冲淤平衡略有冲刷的结论!
1975年6月25日,在国务院港口建设领导小组召开的全国港口“五五”时期建设规划会议上,通过了连云港开辟庙岭新港区的规划方案,确定第一步先行建设庙岭深水煤炭专业码头。同年8月,连云港正式编制上报了《关于连云港庙岭新港区及新建庙岭煤码头工程计划书》和《关于配合连云港港区总体布置港前编组站及港区车场规划设计任务书》,提出了建设万吨级煤炭泊位3个,装船能力1000万吨。这个报告经交通部审定后,于1976年7月报国家计委。1977年7月25日,国家计委正式批准连云港庙岭煤码头建设设计书。1977年8月,江苏省和连云港市正式提出在连云港建设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的建议。国务院有关部委和江苏省、连云港市委提出连云港是否可以建设5至10万吨级大型深水泊位的新课题,回淤问题又是个关键!
于是,1977年9月18日至22日,连云港建港指挥部举行了第三次回淤问题讨论会,这也是连云港建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回淤问题研讨活动。会议邀请了上海师范大学、华东水利学院、南京水利科学研究所、天津水运研究所、青岛海洋研究所、交通部水利规划设计院、上海航道局、第三航务工程局、江苏省水文地质大队、连云港港务局10个单位和各类专家、技术人员,总计40多人。大家一致认为:1975年1月第二次回淤会议所作出的连云港海峡目前处于冲淤平衡略有冲刷的结论是正确的!这个结论也得到了严恺的肯定。会议还讨论了连云港建设深水泊位的问题。与会同志认为,连云港扩建深水泊位,目前以5万吨级为宜。以后在建港过程中逐步积累资料和经验,再根据国家需要向5万吨级以上泊位发展较为稳妥。连云港可以建设10万吨级深水泊位,关键是科研要走在前面,做好科研规划。
会议以后,连云港开展了大规模的工程地质勘探,摸清了连云港港区的水下地形;在港口东门口外实践性地开挖了3公里长的外航道,实际模拟泥沙淤积情况。后来,正当连云港港口建设即将迈入快车道的时候,在1978年有人重提连云港回淤问题,李先念副主席对此十分重视,并于1979年1月1日批示,再次要求谷牧副总理主持处理此事。谷牧也当日批示:“请叶飞同志组织人准备,44 准备好我们即开会。召开双方的专家会议,要真正讲出道理。”今天我们重新回忆那段历史,可以深切感受到谷牧对待工作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也深切感受到“科技兴港”的重要和艰巨。
1977年8月,新华社记者廖原来、通讯员沈绍平来连采访了连云港港口这几年来取得的成绩和发生的变化,并在新华社内参上刊发了题为《连云港港口建设取得很大成绩》的报道,全面介绍连云港港口最近几年所取得的建设成果和发展变化,以及今后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9月16日,中共中央副主席李先念作了重要批示。
1977年11月21日上午11时30分,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谷牧亲临国务院港口领导小组办公室,对贯彻落实李先念副主席的批示,加快连云港港口建设作出了重要指示,他要求港办尽快摸清情况,提出具体落实意见。
谷牧一开始就问:“你们知道要大闹连云港吗?谁分管连云港的?研究了没有,有什么意见?”当他听到近日即将安排研究时接着说:“你们要抓紧研究。连云港是中国的重要港口,位于我国沿海的脐部,地位非常重要。铁路从东到西,横的有陇海铁路,纵的有津浦铁路,还有京广铁路,可以向南北疏散物资。还有宝成铁路通四川,陇海铁路最后通新疆,涉及8个省区,经济腹地广阔。军队同志积极性很高。从经济上、军事上都很需要。中央考虑要大闹连云港,不是小打小闹,也不是中打中闹,而是大打大闹。江苏省对连云港建设气魄很大,要建5万、10万吨级码头,要大搞,还要把铁路大桥搬去连接东西连岛(即后来建设的拦海大堤———西大堤)。
当谈到连云港回淤问题时,谷牧一再强调:在连云港建设10万吨级的码头,是否可行,要抓紧研究。要有科学态度,不要在经济上受损失。
为了落实李先念副主席和谷牧副总理的指示精神,国务院港口建设领导小组和交通部分别于1977年11月29日和12月8日,在北京专门召开了连云港港口建设规划座谈会。会议认真讨论研究了连云港的回淤问题和建设10万吨级深水泊位的可行性,以及连云港港口规划方案,并具体安排了下一步连云港港口建设的重点工作。参加会议的有国务院港办、交通部、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港建港指挥部、连云港港务局等单位的负责人和科技干部,还邀请了南京水利科学研究所、天津水利科学研究所、青岛海洋研究所、华东水利学院、上海师范大学、上海航道局、上海第三航务工程局、交通部水运规划设计院等长期从事连云港泥沙问题研究的有关科研设计单位专家、教授和科技人员,共计
40多人。会议经过讨论后认为:“连云港的回淤问题已经搞清楚,可以建设现代化深水大港。”
交通部党组听取了会议情况汇报,确定连云港建设按照三大战役来完成。一是第一期工程。将原定的庙岭煤码头由原来的2个2万吨级和1个3万吨级改为2万吨级、5万吨级和10万吨级各1个,吞吐能力为2500万吨,并建设黄莺嘴到西连岛拦海大堤。两项工程要求在1981年基本建成,总投资约4.6亿元。第二期工程到1985年基本建成庙岭港区的16个至18个泊位,综合通过能力达5000万吨左右。第三期工程是1995年前完成海峡内的全部工程。1977年12月8日上午,国务院港办听取了汇报,并基本肯定了交通部党组的方案,要求尽快写出书面报告、设计任务书,报国家计委和中央领导审定。会议还对连云港建设中的两大重点,即软基处理和回淤的科研项目,要求组织各方面力量集中攻关,继续深化和完善。
从李先念副主席的批示,谷牧副总理的全力推进,到中央各部委和各相关单位密切配合,以及连云港港口建设者们的不懈努力,连云港港口的发展又跨出了一大步,跳出了原有的连云老港区,进入了庙岭新港区,基本解决了后方陆域狭小的问题,为后来亿吨大港的建设奠定了坚实性的基础。
对内对外开放,破解建设资金瓶颈问题
1978年3月,谷牧继续被全国人大五届一次会议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建委主任。197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委员会和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谷牧兼任主任。他的工作重心转向对外开放方面,成为中央在这方面决策的重要参与者和具体实施的主要领导人。
我当时也因为工作需要转至建港指挥部计划财务处工作,后来又成为建港指挥部副指挥,直接负责筹措港口建设的资金问题,参加了与荷兰人谈判和组织集资建港的全过程。
在1977年底的2次北京关于连云港港口建设专题规划座谈会会后,江苏省计委也于1978年1月10日专门召开了“连云港建港会议”。同年4月14日,由江苏省和交通部联合签发的《关于连云港港口建设规划的报告》上报给了国务院,提出了投资8亿元人民币建设连云港,努力将连云港建设“成为一个江海衔接、水陆联运、四通八达的大型运输枢纽港”。在当时我国的金融体系下,国家要募集8亿建设连云港显然是十分吃力的。当时谷牧刚刚考察欧洲5国回来,对于如何利用外资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提出了建议。依据连云港的发展历
史和当时国际金融对于我国的扶持情况,配合连云港港口建设和发展,1978年7月11日,交通部向国务院正式上报了《关于邀请荷兰专家(或企业)来华协助建设连云港和治理长江口岸航道的报告》。报告收到的当天,谷牧就在上述报告上签署了意见:“拟同意,请(李)先念、(纪)登奎、(余)秋里、方毅、王震、(康)世恩、(陈)慕华同志批。”“送华主席、邓副主席批”。上述领导同志均圈阅同意。7月21日,交通部将上述报告和中央领导人批阅的“影印件”转发有关部委和江苏省、上海市。正是这个批示使得连云港港口建设开启了利用外资的先河。在交通部牵头下,连云港与荷兰技术代表经过三轮谈判,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1978年11月25日,交通部根据第二次中荷会谈情况向国务院报送了《关于委托荷兰承包连云港的几个有关问题的请示报告》,重点汇报了连云港与荷兰合作中关于总概算、工程费支付形式和引进工程性质,并提出可以先行与荷兰签署“勘测、科研、规划”分合同。1978年12月5日,谷牧签署了同意的意见。
1979年2月13日至3月9日,中荷在北京举行了第三次关于连云港港口建设的双边谈判。谈判进入了最后的关键时期。谷牧于1979年2月23日上午接见了代表团全体成员,并始终关注谈判涉及的内容和谈判进程。他指示交通部陶琦副部长:“资本家总是资本家,连云港这个项目不能吹,还是要叫荷兰人搞,说话要算话。”“要把价格压下来。我们通过谈判要让他们看到这一点;我们中国人是不会上当的。”“连云港项目只不过几百万美元,今年签合同,我给你们批了就算了。”
后来由于我国国民经济建设战略的调整和外汇问题,交通部于1979年5月4日写信给谷牧副总理,提出正式终止委托荷兰财团承建连云港项目的谈判,而改为自己建设。谷牧于5月21日批复同意停止,但批示做好善后工作。连云港与荷兰的建港合作没有能履约,后来改为使用日本国际协力基金贷款,这是后话了。
在1980年9月,国务院领导同志在新华社动态清样第3437期上《陇海各省有关部门建议合资扩建连云港》一文上就有批示。1980年9月4日,时任中央书记处书记的谷牧对此亦有批示。内容为:“这件事不简单,计委、进出口委要组织研究一下这个问题,能办成当然很好。”这一指示可以说揭开了连云港集资建港的序幕。同年10月,国家计委交通局提交了《关于陇海铁路各省联合建
设连云港问题》的签报,主张由陇海沿线各省集资建设连云港煤码头和陇海铁路东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谷牧在中央书记处和国务院分管对外开放工作。1984年,他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主持起草了《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纪要》,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连云港名列其中。
1985年10月19日至22日,“七省区联合开发利用连云港座谈会”在连云港举行。这是连云港集资建港过程中富有历史意义的会议。交通部部长钱永昌、江苏省省长顾秀莲和连云港市市长何仁华均到会发表了重要讲话。与会代表听取了连云港建港指挥部关于连云港建港现状和港口规划建设情况的汇报,参观了新老港区,审议了《集资建港试行办法》(讨论稿);最后通过了《七省区联合开发利用连云港座谈会会议纪要》。大家对“谁投资、谁使用、谁收益”和“联合开发,统一管理”作为集资建港的基本政策表示认同。
在座谈会之后的3年中,交通部计划局在连云港连续3次召开了集资建设连云港协调小组会议,力推连云港集资建港事宜,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加快了连云港港口发展,缓解了连云港港口建设的资金压力。1988年1月,江苏、河南、陕西、甘肃、安徽5省和交通部联合向国家计委上报了墟沟港区一期工程计划任务书,集资建设6个万吨级通用杂货泊位,年设计吞吐能力210万吨,投资估算4.2亿。
1988年4月以后,谷牧当选为第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经济委员会主任。同年11月7日,谷牧再次来到他曾经工作和关心支持的地方视察。我当时是连云港港务局党委书记,有幸再次接待这位尊敬的老领导,亲自向他汇报连云港港口这十几年取得的建设成就和集资建港问题。在庙岭煤码头,我们指着已经被开掉的庙岭山,回忆谷老多年前与彭冲一起视察连云港指点连云港港口建设的起航情景。谷老深情地说:“山已经被搬掉了。”他详细询问了庙岭煤码头煤炭从哪里来?往哪里运?煤炭出口能力有多大?使用日本协力基金贷款有多少项目?金额是多少?等等、等等!他还认真地询问道:“陇海腹地各省市不是来建港吗?有多少个?我们都一一做了汇报。
看完码头,谷牧在当时港务局办公楼休息室稍作休息,他继续关切地询问道:“陇海一线想在这里搞集资建港,最积极的是河南吧?他们搞几个泊位?”我回答道:是的,他们在连云港设立专门的办事机构,分别在庙岭二期和三期建设3个专业化泊位,都是万吨级的;在墟沟港区建设2个泊位。投资热情很
高。谷牧继续询问:“搞集资建港,全部(指水上和水下投资两部分)给人家干行不行?”
在连云港期间,谷老一直关心连云港集资建港进展情况。9日下午,我们再次向谷老汇报连云港港口集资建港问题和未来建设规划。谷老在认真听取汇报后关切地说:“人家愿意来干是好事,可以解决国家能源、交通方面的问题,有什么不可以干!假如是搞消费的,当然不能搞,搞港口建设是好事。这个问题要很好研究一下。因为腹地省区有建设你们港口的积极性,大家都想利用你。横贯中华,桥架欧亚,将来就热闹起来了。我觉得应该总结几条,立些规矩,报国务院批一下。我搞港口多少年,水下投资多,回收慢,这是谁都懂的道理,能不能70%水下部分也让人家投资?这个港口只要不违反国家政策,运什么物资,完全由自己决定。70%靠国家,一下子把你控制死了。我来连云港多次了,我看内地积极性是可以的,非来不可,但政策、做法不落实,还是落空。连云港发展起来,神气起来了,大家尊重你们。但要统一管理,到时候(指内陆省区集资建成的泊位)就跑不了啦。连云港是很大一篇文章,就是调动内地积极性。你们要把内地各省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最后临行前,谷老满怀激情地鼓励说:“港口前天看了,新港口(指庙岭新港区)工程还未清理完,规模比老港口大得多。将来西大堤搞成,港口里可以摆几十个泊位。在全国我还未看到像你们这样摆得满满的。在国内,将来你们这里泊位密度可以算是最高的一个。港口有了很大的发展。”他还进一步指出:“将来港口发展和铁路运输适不适应?要充分利用陇海铁路,东面找出海口,西面新疆几个口岸也对外开放,和苏联做生意。形势摆在这,叫大陆桥也好,不叫大陆桥也好,这个线唯一出海口是连云港,那一头是南疆、苏联。不要看暂时发展还不能很快,规模不是很大,我看将来这里很有前途的,摆在那,因为这里地理位置很重要。连云港是我国沿海中部不冻港,防风条件也很好,沿路各省积极性调动起来,这里大有作为。”
翻开连云港建港历史的记录,重温谷牧对连云港港口建设的关心和指示,连云港港口在追寻东方大港之梦的道路上不断创业,不断建设,不断奋进,不断开辟新天地。2013年是连云港港口开港100周年;2014年是谷牧诞辰100周年。历史的机缘使我们特别思念指引连云港港口发展的老领导谷牧,特别难忘谷牧对于连云港港口建设的谆谆教诲和倾力支持。
第三章 连云港地区革命斗争史
第一节 连云港保卫战
1938年,从5月至7月,东北军第57军第112师第667团在孙家山进行了阵地防御和反突击战。并与第672团一起进行了大桅尖战斗。两次战斗击退了日军的进攻,给日军以极大打击,阵地失而复得,保卫了连云港,使港城免受了日军的涂炭。
战史回忆
我们亲历了连云港保卫战————
1938年8月大桅尖争夺战之后不久,57军112师奉命撤出连云港,准备参加武汉会战。自1938年5月20日日军进攻连云港至1939年3月4日占领整个连云地区,保卫连云港的战斗历时289天,正如刻在宿城万寿山上的抗日石刻中所言:“赖我将士忠勇抵抗,誓保河山,顽敌迄未得逞!”李欣将军认为连云港保卫战有着重大的意义,驻守在连云港的官兵拒敌于海上,解除了第五战区右侧的威胁,使日军企图把连云港作为“徐州会战”补给线的计划没有得逞,对徐州会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从而支援了国民革命军第五战区在徐州的作战,显示了中国人民百折不挠的反侵略意志。国民党军队坚守一个地方达这么长的时间,使日寇的军事行动没有多大进展,这在中国的抗战史上,即使不是惟一的,也是少有的、罕见的。表现出东北军抗日的坚决顽强,万毅将军的《六六七团团歌》充分体现这种精神:“神圣的自卫战争,是民族的最后生路,大家向前!„„为争生存而战,为复失土而战,勇敢前进,到东北去。青年的六六七团!”
第二天,笔者又采访了张翼将军。张翼将军原名张维桢,生于1918年,今年正月里过了90大寿。山东诸城人。
我们依托综合实践途径, 进行环保教育, 打造特色校本课程。经过不断的实践与尝试, 笔者从以下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依托综合实践活动, 丰富校本课程环保教育的内容
我们平时教学除了在课堂上利用有形的教材向学生渗透环境教育, 还结合与环境有关的纪念日、当前的环境热点问题, 开展内容丰富的综合实践环保主题活动, 这样不但扩展了学习资源, 还能使校本课程环境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如5月31日“世界无烟日”, 开展“保护我们的肺”、“请你来戒烟”等主题活动, 同学们上街向市民们宣传吸烟的危害, 并把家长请到学校来, 签订了戒烟协议书, 在活动中同学们感受到了自身的价值和作用。每年的“6·5”世界环境日, 利用这个契机, 开展以“保护环境, 从我做起”、“保护地球, 从节约资源做起”、“热爱我们的城市, 从我做起”等主题活动。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 打破了学生唯课堂、唯书本的学习方式, 使他们在课外了解到了更多的环保知识, 也使校本课程教材内容更加丰富。
二、依托综合实践活动, 落实校本课程环保教育的目标
脱离生活的教育, 培养出来的人也将会缺乏生活的真实。事实上, 让教育生活化, 是20世纪开始, 教育近百年的发展主题, 一如杜威所强调的那样, “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长”。只有在真实的生活当中接受教育, 强化意识, 才能自然而然的树立为社会服务的思想, 落实校本课程的育人目标。如《保护水资源》这一课, 老师通过课堂上简单介绍我国水资源分布情况和水污染情况后, 让学生课外从报刊或互联网收集有关水资源缺乏和污染的相关资料, 使学生认识到节约水资源的重要性, 并当堂让学生起草了一份节水倡议书, 号召全校学生积极投入到节水的活动中来, 以此树立学生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从这节课中, 我们可以看到学生探究的问题是事先预设的, 活动的开展也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的。虽然通过老师授课, 学生的环境意识得到了提高, 通过起草节水倡议书的活动, 激发了学生保护水资源的行动。但整个学习过程, 局限于课堂, 依赖网络资料下载, 活动缺少探究实践的内容, 学生活动缺乏自主性。
课堂和网络是无法代替现实生活的真实和鲜活, 只有让学生走出校门, 回归社会生活, 才能强化环保意识。只有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亲历探究水资源的实践过程, 在生活中了解水资源的污染情况、使用情况、浪费情况, 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到节约水资源的重要性, 才能将环保意识内化为主动保护环境的行为, 树立对社会的责任感, 从而更有效地落实校本教材育人的目标。
为此, 在《保护水资源》一课结束后, 趁同学们参与保护水资源的热情高涨, 我因势利导, 引导学生提出自已还想要了解或是感兴趣的问题, 学生的好奇心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他们想了解更多关于“水”的知识。最后, 我们以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开展了“保护水资源”的主题活动,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提出了很多想要探究的问题。通过交流, 新的研究问题生成了, 再由学生自主选择, 确定了新的研究子课题, 有“水资源污染情况调查”、“水资源浪费现象调查”、“节水知识我知道”、“学校周边水质量调查”、“现代家庭居民用水情况”、“如何节约、保护水资源”。学生根据兴趣来选择自己想要研究的子课题, 成立了研究小组, 一起制定了小组探究方案, 并采用调查、访问、参观、网上查找、实地考察等多种实践方式, 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小组探究活动, 跟水来了一次亲密接触。
在实践活动中, 学生节约水资源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学生参观了宁波第一个水利工程———它山堰和宁波市污水处理厂。请水厂的技术人员讲解污水的来源、污水处理的办法, 参观了污水处理的流程, 了解到了我们日常生活用水的状况。活动中, 学生边认真听取工作人员的介绍, 边记录拍摄, 参观回来后, 撰写出了一篇篇深刻的观后感:《节约水资源, 从身边做起》、《它山堰之旅》、《游它山堰》、《游污水处理厂》、《世界水日参观记》、《保护水资源》, 学生的文章中流露出了保护水资源的决心及对水资源缺乏的忧患意识。
学生还调查自己家中、社区居民、学校、公共场所浪费水的现象, 进行“现代社会家庭用水情况问卷调查”, 并对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和统计。对学校附近的河流进行水质量的检测, 并向社区提出有效的建议。采访学校的总务老师, 了解学校近期的用水情况, 调查学校浪费水的现象并向学校提出解决方案。还借助媒体向全社会发出了“人人爱水、人人节水”的倡议。
学生的经验来自于生活, 从生活中寻找问题, 在生活中实践, 在生活中提高认识, 在生活中接受教育, 将环境教育生活化, 才能自然而然地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依托综合实践活动, 拓展校本课程环保教育的途径
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形式就是探究、实验、调查、考察、服务、社会宣传、公益劳动、设计与制作、技术实践、劳动实践、总结与交流、展示与答辩、汇报与表演等, 以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来开展校本课程环境教育, 丰富了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途径, 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 使学校、家庭、社会三维一体, 将环境教育全面辐射到学生的完整的生活世界, 使学生在最大的空间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还要求教师放手给学生一些权利, 让学生自己选择课题;给学生一些机会, 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个问题, 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给学生一片天空, 让他们自己向前走, 更有利学生思维的拓展。如教学《生活中的垃圾》一课, 学生就根据自己的兴趣来确定研究的主题, 以学生感兴趣的手工制作的形式, 开展“变废为宝”的环保主题活动。通过搜集生活中的废物品, 了解生活垃圾的的来源、垃圾的分类、垃圾的回收利用, 最后将废品通过特殊的方式, 进行制作, 变成一件件精美的环保小制作、美丽的环保服饰等。在整个活动过程中, 始终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 将学生置于处于主体地位, 满足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需要, 并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参与校本课程的兴趣。
四、依托综合实践活动, 完善校本课程环保教育的评价体系
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过程中, 要用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 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 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自我反思性评价”, 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整体观要求在评价中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统整, 使它们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贯穿到活动进行中去, 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 肯定学生与世界交往的多元方式, 更要重视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 对学生进行评定的作业应该揭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而不仅仅是针对他们得出的结论。在具体操作中, “档案袋评定”和“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被认为是非常有效的评价方法。
在活动开展评价过程中, 我们依靠自我批评、自我改进、自我激励, 采用“实践———评价———开发———实践———评价”的模式。环保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 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及指导教师, 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 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 不包揽学生的活动。在确定活动主题时, 也是将学生的兴趣、爱好置于核心地位, 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激发学生乐于探究的学习志趣, 允许学生个体创造性的发挥的特殊的见解, 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真正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
关键词:整合课程;开发;节水环保教育
地方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的共同点是:综合性、开放性和实践性。因此在节水环保教育上可把地方课程和综合实践进行整合,以提高节水教育的效果。
一、因地制宜开发节水环保教育校本课程的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要求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现实,注重体现地方课程资源的独特性和丰富性。龙游实验小学位于衢江和灵山江的交汇处,是全国绿色学校,重视学生的环保教育。环保教育是我校教育的一个特色。我们以环保小课题研究为切入点,作为我校节水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抓手。
我们针对不同阶段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确定了我校校本课程《两江卫士》的内容框架:
■
在设计活动内容时,我们强调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对生活的感受、体验与领悟,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强调动手操作和实践。
二、规范实施构建节水环保教育校本课程的模式
小学生“节水环保小课题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一般分四个阶段,即:确立主题;制订方案;实施方案;总结评价。
(一)确定活动主题,落实活动的趣味性
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总是以主题为线索组织教学内容、展开实践和探究活动的,在一定程度上活动主题规定了活动的内容,也影响活动方案的制订。选择什么主题,直接决定了活动的实施者(学生和指导教师)的兴趣和投入程度,也直接影响了活动的实施效果。因此,选好活动的主题是综合实践活动成功的关键。活动主题的选择,坚持“近”“趣”“行”的原则。如家庭节水小窍门的研究的教学:上课伊始,我通过课件出示节约用水的公益广告片和家庭中浪费水的镜头图片,让学生针对这些触目惊心的画面,谈一谈自己的观后感。
甲生说:我原以为地球上的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可看了公益广告后我知道人们浪费水很严重,其中有一句话深深地震撼了我:别让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是人类的眼泪。
乙生说:我妈妈用洗衣机洗衣服图方便,第三次的漂洗水从来都不接起来利用的,现在我知道了这么干净的水白白流掉是很可惜的。
丙生说:我原来洗澡淋浴器的水也一直都是哗哗地开着的,现在我知道了这样也是比较浪费水的。
我趁热打铁,问学生:“你们看了这些画面后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想提呢?”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教师相机板书,从而引出主题:家庭要节约用水。围绕主题进行讨论,生成小课题:有的要了解家里一天和一个月的用水量;有的要观察家里还有哪些浪费水的现象;有的要探究家里可怎样节约用水。全班汇报并交流,师生共同归纳整理更有价值的问题,从而形成研究课题——《家庭节水小窍门的研究》这一措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
(二)制订研究方案,落实活动的自主性
方案往往先由一至二名学生根据活动主题负责撰写,然后通过小组集体研究,再提交指导老师指导、修改确定。活动方案是为活动顺利完成而详细编制的施工蓝图,是开展活动和提高活动有效性的必要前提。活动方案的制订必须完善和可以操作。方案应包括活动主题、问题背景、活动目标、研究方法、所需资料、人员分工、时间安排、研究过程、成果形式等。
还是以《家庭节水小窍门的研究》为例:
如班里范文宇小组他们给自己小组取名为“蜘蛛侠小组”,以下是他们组制订的活动方案:
1.人员分工:组长:范文宇;材料管理员:蓝江博;摄影:韩逸夫;汇报员:徐智晨;记录员:涂璟晟、方宇轩;秩序管理员:叶唯一。
2.活动计划:
■
3.活动的目的:通过这次活动,让大家了解节水的必要性,增强人们关于节水的意识,并在生活中做出实际行动,保护水资源。
4.活动采用的方式:(1)问卷调查;(2)做节水对比试验;(3)通过书本和网络查阅资料。
5.设计的调查问卷
调查内容
(1)您家一个月一般用水( )吨。
(2)您家洗衣机洗衣服第3次漂洗的水是怎样处理的?( )
A.直接排掉 B.接起来冲马桶。
(3)用热水器前那段冷水是怎样处理的?( )
A.直接排掉 B.接起来利用
(4)你家的抽水马桶是否进行节水改制?( )
A.已经 B.没有
(5)您家水龙头有滴漏时是否及时更换?( )
A.及时更换 B.拖到流水大时再换
(6)洗衣机的漂洗水和淋浴前的冷水没利用的原因是( )
A.嫌麻烦 B.水便宜不值几个钱
(7)您家家人洗澡的主要方式是( )
A.淋浴 B.浴缸泡浴
学生的活动方案设计好了,活动起来才能有的放矢。学生活动方案的制订要有扶有放,扶是给学生样子参考让学生知道方案的格式,放是方案要由学生自己动脑设计,体现学生主体性的作用。
(三)实施活动方案,落实活动实践性
活动方案的实施过程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环节,它充分体现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主体性、实践性、活动性和开放性及生成性等主要特征。因此,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参与、敢于实践、友好合作、特别要树立克服各种困难的信心。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指导和鼓励学生要随机应变,要敢于面对各种生成的问题。首先,要注意安全问题。特别是活动场所在教室外或在社区、工厂、农村的(如灵山江的水质进行检测和受污染成因的调查),在交通安全、被考察对象本身的危险度等方面要特别引起注意,可以给每一位学生发一份书面活动安全须知。其次,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设计者、实践者、体验者、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自主实践,主动探究。根据活动生成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活动方案,使实践活动更切实际、更加流畅。
下面是我校组织学生开展“灵山江水质及污染原因的调查实践”时,学生撰写的报告选摘:
我们乘车沿灵山江堤坝逆流而上观察,母亲河静静地躺在我们的身边,它不再是往日清澈见底的山泉,也没有了优美动听的歌喉,一座座白色甚至黑色的“小岛”飘浮在河面上,江水不时泛起黑色的恶浪,还散发出一阵阵令人作呕的臭气。我们拿出老师发给我们的PH试纸测水的酸碱度,试纸呈淡橙色,水的PH值在4~5之间。我们一路采访了许多人,了解了河水被污染的原因。
问:老爷爷,灵山江以前是怎样的呢?
答:我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灵山江特别清澈,特别的甘甜。我们可以在河里捉到鲜活的鱼、虾,夏天大家都爱在这里游泳、洗衣。
问:这条河被污染有多少年了?
答:已经有很多年了。(老爷爷摇着头,一脸的无奈)
问:您知道这条河是怎么被污染的吗?
答:是人们把生活垃圾、工厂污水排入河中引起的。
学生通过自己的采访、观察、分析、实践等活动,受到的教育才会深刻,体验才会到位。所以实践是活动的核心,只有让他们亲自经历,他们的能力才会得到提高。
(四)活动的总结和评价,落实活动的生成性
总结与评价是活动的终结阶段,是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目标的显性表现形式,它对于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能否有持续的兴趣至关重要,因此,要特别重视这一环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亲身经历,获得实际的发展性的体验,是不断生成的。综合实践活动最能吸引学生和最具魅力的,就在于其生成性。
【综合实践校本课程教材】推荐阅读:
综合实践校本教材10-23
综合实践课程评价09-2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05-27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类型06-30
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07-07
大学课程综合实践总结11-08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与设计10-14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实施09-09
小学生综合课程设计实践的论文07-20
学前教育专业综合实践课程考核实施方案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