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开发开设方案

2025-0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校本课程开发开设方案(精选9篇)

校本课程开发开设方案 篇1

关于校本课程开发开设的实施意见

(讨论稿)

一、开发和开设校本课程的意义

新课程标准设置的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系,要求我们在开设好国家课程的同时,同样要开设好地方课程(安全教育、环境保护、传统文化等)和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开设可以更好的更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在提高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兴趣爱好特长、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在学生未来适应社会等方面意义重大。近年来,山东省两次对课程实施水平进行评估,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督促落实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开设,开发和开设校本课程已成为学校工作的当务之急。

二、开发校本课程的方式和类别

(一)开发的方式和类别

1、开发渠道以我校教职工为主,老师们也可联系家长和合适的社会人员开发开设,但评奖和开设均以我校联系的教师为责任人。

2、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资源是非常丰富的。一是原来开发成熟的校本课程要进一步完善,包括剪纸、布贴画、泥塑、折纸、丝拉花、象棋、武术等;二是开发书法、绘画、诗词诵读、围棋、豫剧、摄影、乡土历史、乡土地理、机器人、乒乓球、二胡、钢琴、谜语等;三是利用家长和社会资源开设烹饪、木工、温室栽培、果树栽培、食用菌种植、家电维修等课程。(不仅限于这些,老师们可以根据特长增加新的课程资源)

(二)开发的程序

1、各年级要结合当地生产生活实际选择对学生实用的、具备开设条件的课程,确定拟开发校本课程目录。

2、根据选择的课程物色开发人员,先要看现有教师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看有多少课程可以开发;再调查家长能承担多少;教师和家长确实承担不了,开发意义非常大的课程再面向社会物色人选。

3、开发人员确定后,每门校本课程都要编写出简易的教程,可从课程渊源、意义、简易教程、作品展示和实践训练等几个方面编写,同时还要开发准备课程开设需要的各种材料、教学用具等资源。

三、校本课程的管理

1.成立校本课程开发管理中心,专门负责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管理,经研究校本课程开发中心暂时设在科研处,负责人由科研处主任兼任。校本课程开发管理中心有三个职能,一是策划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完善;二是与学部、年级结合统筹安排校本课程的开设;三是结合学部和年级对开发开设的校本课程实施评价和奖惩。

2.建立校本课程活动室,作为存放校本课程材料资源、作品的地方和开展校本课程活动的场所(暂时设在教研组活动室),活动室相对分类设置,有利于校本课程的管理和开设。

四、校本课程的开设和实施

根据校本课程的性质和我校实际情况,我校的校本课程准备采取集中设课的方式,将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一起排课集中开设。即集中在某一天的某一节一个年级的所有班级全部开设地方和校本课程,这样,可以方便校本课程的管理与评价。校本课程开设的地点,根据课程的性质,可以选择在教室,也可以选择在活动室,以教室为主。

五、校本课程的评价

(一)校本课程的开发评价

1、校本课程开发时,要不断进行调度和交流,使开发的校本课程尽可能规范和完善。

2、校本课程开发后要组成评委会进行验收,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评出一、二、三等奖,各奖项设置多少根据开发校本课程的质量确定。

3、评出的一、二、三等奖分别奖励本人300元、200元、100元,同时设立校本课程开发年级奖,评出校本课程开发先进年级、科室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分别奖励先进500元、300元、100元。

4、原来开发的第二课程要进行完善,完善后同样参与评奖,由于原来已进行奖励,这次奖励根据相应奖励等级减半发放奖金。

5、建立长远的校本课程开发补充和完善机制,评奖过后重新开发的校本课程随时可以向校本课程开发中心申请验收,学校将组织评为进行验收,根据验收等级发放奖金。

(二)校本课程的开设评价

1、学校成立校本课程开设评估委员会,对每次开设的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评估验收,经验收开设到位的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全部按超课时计算课时补贴,由课程开发中心统一核算。

2、对开设实施中的典型经验做法及时推广,好的作品成果将进行展览。

3、开设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教师要对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评价,同时将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评价纳入学生学业评定,记入对学生的综合评价。

六、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组长:张庆华

常务组长:许朝芳、李银乐

副组长:耿代军、刘东江、李保华、苏保震、张继刚、王耀强

成员:侯爱芹、刘广元、郭传勋、刘辉、张保具、赵惠民、张建中、何广杰、张雨印、谢洪庆、李至任、王泽峰、岳彩力、王立强、卢永庆、赵记霞、岳发星、赵福玉、张玖玲、王喜月、尹芳霞、高翔、李兰芝、赵妹芳、高广建

校本课程开发中心负责人:郭传勋、刘辉

七、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发动阶段):2011年3月1日-30日

第二阶段(开发阶段):2011年4月1日-20日

第三阶段(评奖验收阶段)2011年4月21日-30日

第四阶段(课程安排)2011年5月上旬

第五阶段(开设阶段)2011年5月下旬至放假

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全国各地已经涌现出了一些校本课程开设的典型学校,我们要借鉴经验,勇于创新,克服一切困难,本着对学生、对国家、对未来负责的态度,创造性的开发开设好我校的校本课程,以实际行动推进新课程的实施。

莘县实验初中

校本课程开发开设方案 篇2

一、体育校本课程的概念与作用

体育校本课程对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有助于促进学校更好地实现体育课程目标,形成办学特色。同时, 由于它着重学校师生的独特性与差异性,融入学校自己的教育思想,有助于学校办学传统和特色的创建与发展。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使体育教师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从而确立了体育教师的专业自主地位,赋予体育教师课程开发的权力和责任,为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对体育教师的课程意识和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和能力的不断提高。此外,体育校本课程在符合学校实际的前提下, 充分尊重和满足学生的差异性特点和多样化需求,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如何做好外来务工子女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设置

外来务工子女的优点是能吃苦耐劳,喜欢亲自动手进行操作实践。同时,由于跟随父母来到繁华的城市,远离了熟悉的家乡环境,他们又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自信心缺失,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加强对他们自信心的培养。同时,体育校本课程的设置要突出校本,开发适合学校本土的体育课程,让学生身心愉快地上好每一节体育课,最终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促进个性发展的目的。

1.教师要加强学习,促进专业成长

在新的课程开发中,教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创新精神,创造有个性化和特色化的校本课程,要实现这一转变,教师必须关注时代发展,与时俱进加强学习,转变教学观念,树立科学的现代课程观,理解和把握课程的本质,使课程开发更符合学校、教师、学生的实际,由被动的、不自觉的、隐性的课程开发者,变为主动的、自觉的、显性的课程开发者。教师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理论水平,才能搞好校本课程开发。

2.发挥传统优势,突出学校办学特色

校本课程开发的根本是构建学校的自身特色,走一条基于学校的特色化道路。凸显学校特色,目标细化为关注身体、专业技能发展与应用、综合知识及技能、责任与交际、乡土知识。众多创建特色学校的成功经验证明,特色课程是实现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体育校本课程更是学校的特色窗口。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学校的传统优势,进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把学校的现有资源和优势项目引入体育校本课程,既能突出学校办学特色,又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有效地提高课程开发质量。

3.立足学生实际,关注个性差异

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要体现“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学生的发展是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个性化教育的校本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兴趣需求,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 让每一个学生都主动、活泼有个性发展。开发体育校本课程要以学生喜闻乐见的事情为着眼点,设计深受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以促进学生发展,张扬学生个性,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我校办学条件有限,场地小,器材少,外来务工子女的优点是能吃苦耐劳,那么可以利用生活中废旧用品开发校本课程。例如,利用报纸、胶圈、塑料泡沫、矿泉水瓶、易拉罐、汽车轮胎等多种多样的物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与学生需要,开发出有特色的体育校本课程并编写教材, 如,纸类游戏、轻物掷远、障碍接力等,成为学生喜闻乐见,易学爱练的活动,丰富体育教学内容。

三、对外来务工子女体育校本课程设置的思考

与从小生长在城市的同龄孩子相比,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多数来自落后的农村,他们从小的物质和精神条件落后,环境的改变、心理的落差以及社会不良的攀比风气,造成了他们或多或少的自卑心理,但他们身上有着能吃苦耐劳、勇敢坚强、不怕脏、不怕累的优秀品质,因此,对体育教师来说,多给予他们一些人文关怀,对他们进行精神上的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就显得更为重要。

同时,要培养他们自我意识和合作精神兼顾。中学生处于青春期,自我意识逐渐形成,在成长过程中与同伴及他人交往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体育课上,从安全、组织及目标培养等方面来看,我们更强调的是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这有助于他们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体育教师不仅要为学生提供合作的机会,也要为学生提供许多发展和展示自我的机会,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使学生懂得尊重和关心同伴,与希望自己获得别人的尊重与关心同样重要,使学生在体验群体共荣的基础上发展并认识自我的价值,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与身心的健康发展。

开设校本课程的思考 篇3

一、开设校本课程的目的

从培养人的角度来说,人文学科是要在潜移默化中教会学生做人,学会思考,学会感受和热爱生活,同时,通过它为学生打开另一扇窗——了解世界、了解人类行为与历史的另一扇窗。《青岛二中王千源事件引出的思考》这一课程的开设,就考虑到如何让学生学会做人的问题,然后结合历史校本课程的开设,从历史的角度审视西藏的问题、奥运会的由来、奥运精神、自由主义的由来等,以期在教会学生做人的同时,开拓他们的视野,并使他们的思想能更上一个台阶。从教师的专业成长来说,没有什么比教师自己编写、实施教材能更好地促进自身专业成长,开发校本课程可以为中学教师提高科研能力提供平台。如笔者在给学生开设《南宁三中百年沧桑史的研究》这一课程时,就查阅了大量关于我校的历史,而且还把它上升到一个更高的角度进行思考——百年中国的社会状况与教育的关系,同时,在对史料的挖掘中也发现了许多以前不太注意的专业问题。这从学校发展的角度来说,也增加了学校的办学特色。

二、开设校本课程的形式

总体来说,开设校本课程可以分长期校本课程和短期校本课程两种形式。刚开始,可以选取开设短期校本课程的形式,因为中学教师的工作量大,有一定的升学压力(而这方面会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中学教师的教学内容),同时其知识更新、研究水平还有待提高,一开始就开设长期课程是有难度的。因此,开设短期校本课程是首选,即使开设一两节与教学大纲无关的课程也可看作是短期校本课程,应把这一过程作为教师的经验积累阶段,在经过一定时间的尝试后,再逐步向开设长期课程过渡。从长远来说,开设短期校本课程也可以作为长期校本课程的一种补充而存在,它可以让教师根据社会的变化来确定内容的变化,如《青岛二中王千源事件引出的思考》就是因为学生热议该事件,然后以此为契机开设短期校本课程的典型。

校本课程的上课方式可以是传统的讲授式,也可以是现在较为时髦的以学生为主导的研究、讨论式,选取什么样的方式应根据开设的内容而定。笔者上《青岛二中王千源事件引出的思考》采用讲授与讨论两种方式相结合,而上《南宁三中百年沧桑史的研究》则是采用以学生为主导的研究式。

三、选取哪些内容来开设及如何开设校本课程

在此,笔者主要从短期校本课程来论述。“学校自身的问题,要由学校中的人来解决”,“学校自身的问题”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学生在某一时期需要了解或掌握的问题,或者是大部分学生都比较关心或感兴趣的问题,或者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因此,我们基本上可以此来确定开设校本课程的内容:第一,选学校的事情来开设;第二,选身边的或学生比较关心、感兴趣的事情来开设。比如,短期校本课程《南宁三中百年沧桑史的研究》和《青岛二中王千源事件引出的思考》就是围绕着这两个角度来开设的。

开设《南宁三中百年沧桑史的研究》短期校本课程是选学校的事情来开设,因为2008年恰逢南宁三中建校100周年,当时学校计划要让学生深入了解本校的历史,这是学校自身的问题。要把学校自身的问题解决好,就要放在本校中进行,而且还要把开设的课程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即从历史的角度审视社会的变化与教育的关系。在课程开设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本校的历史,如采用图片、文字、人物访谈等多种形式,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不同的阶段,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不同的?学校的教育是独立存在的吗?它会受到哪些社会因素的影响?近现代中国的历史在南宁三中的百年史中留下了哪些足迹?回顾这段历史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提供了哪些借鉴?……把身边的历史加入到当时的社会大背景来思考,就成为了开设短期校本课程的一个立足点,也是让遥远的历史走进学生心中的一个尝试。

而开设《青岛二中王千源事件引出的思考》是在2008年4月底,当时奥运圣火在国外传递时,遭到了藏独分子的破坏,海外的华人、华侨及留学生表现出了高度的爱国心与强烈的民族情感,但也出现了一些杂音,其中较为突出的就是从青岛二中毕业的学生王千源在美国的所作所为。学生对此非常关注,因此,笔者以这一事件为契机选取了学生感兴趣的相关内容开设了两节短期校本课程。在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后,我捕捉了几个相关的名词:王千源的个人成长史、奥运、藏独、近现代的中国、自由。然后设计了几个板块的内容来开设:(1)什么是王千源事件?(2)关于西藏。(3)关于奥运会。(4)关于言论自由。(5)王千源事件引出的思考。通过开设课程让学生参与讨论和思考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需要马上给出答案,但要对他们有所触动,让他们有所思考。

笔者认为,开设校本课程应该是在学校中的,开设的内容可以是在我们身边的、对我们有所触动的,也可以是当地或当前的热点、焦点问题,或者是学生关心、关注的问题,或者是教师有独到见解的问题,或者是把学生的思想引到更高层次的问题。只有如此,才能达到开设校本课程的目的。

四、开设校本课程前教师应该做的准备

开设校本课程是“学校自身的问题,要由学校中的人来解决”,这就对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南宁三中百年沧桑史的研究》就要求教师能很好地把握1898--2008年的近现代中国历史;同时,要求教师对身边的事保持一定的敏锐性,并且要进一步扩充自己的知识面,特别是对自己所要分析讨论的问题尽可能多地去了解,如《青岛二中王千源事件引出的思考》既涉及了奥运圣火传递、藏独在海外闹事等相当多的社会热点问题,也涉及了许多中学教科书上没有提到的知识,这些都需要教师去充分地了解;开设校本课程还要求教师善于思考,尤其是尝试变换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如《南宁三中百年沧桑史的研究》最后提出的社会的发展与教育的关系和《青岛二中王千源事件引出的思考》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可以这么说,要培养出有思想的学生首先要有有思想的老师;最后要求教师能保持对生活的敏感与热情,热情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热情的学生。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篇4

一、开发背景

新的课程改革给基础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每一位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我校多年来坚持创建“科研兴校”与办出“特色学校”相结合。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根据学校“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以教学为中心、一切依靠广大教师”目标,结合学生的兴趣,充分利用学校及社区的资源,认真做好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验。

二、开发目标 总目标:

以课改为载体,坚持创建“科研兴校”与办出“特色学校”相结合,努力实现学校课改总目标。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灵魂,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同成长,把学校办出特色,办出质量。

具体目标:

1、让学生在“兴趣”、“特色”中,陶冶情操,学会做人;在实践与体验中,学会学习;在美的艺体活动中,学会健体。

2、让老师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中,发展专业水平,形成我校一支良好的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教师队伍。

3、形成我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科学管理队伍及评价体系。

三、组织与实施

(一)开发的内容

1、“写字”

编写基本笔画、独体字、偏旁、结构、书写原则、篇章练习的特点及书写原理等内容。以“精讲要领、加强练习;激发兴趣、鼓励自学;故事引导、倡导勤学;结合语文、巩固识字;组织鉴赏、增进情感;组织竞赛、促进提高。”等方式,在1——6年级开展写字活动。

2、“校园童谣”

在1——4年级开展校园童谣的创作与积累,让学生在童谣中体味创作的欢娱,感受天真的童趣。陶冶学生的情趣。

3、“快乐大课间与体育活动”

从保证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拓展学生的体育活动空间、丰富学生的体育活动内容,开展快乐大课间、体育活动,同时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比较。快乐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分为四个系列:

(1)体操:在广播操的基础上学校自编武术操、。(2)舞蹈:如集体舞、舞蹈动作组合等。

(3)身体素质练习:如跳绳、踢键、立定跳远等。

同时在大课间活动中有配合活动内容的伴奏音乐,使艺、体相辅相成。

4、日记进课堂:

在5、6年级开展日记进课堂,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以及对生活的感悟,促进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5、“科学小制作” 在各年级中分别开展“三模”、纸工、泥工、手工艺、电器小制作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实践、想象、创造的能力。

6、“数学乐园”

在加强小学数学基本功综合训练的基础上,开展数学与生活的实践活动、趣味数学、解题技巧训练活动、数奥竞赛活动,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7、“文学鉴赏”

在5、6年级开展名著鉴赏活动,鼓励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使学生在鉴赏的同时感受艺术的魅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励学生奋进。

8、“小小运动员”

开展篮、足、乒乓球等活动,及围棋、象棋组活动,认真进行田径等训练,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于拼搏的精神,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活跃校园生活。

9、“综合实践活动”

开发各年级以“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搞好学科的整合,让学生在玩中、实践中、在信息资源中自我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

(二)开发的原则

1、实效性原则。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严格执行国家的课程政策,严格遵循课程开发和发展规律,避免盲目性、力戒形式主义。

2、内容与形式统一的原则。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应讲求价值与内容、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3、自主、灵活性原则。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能力,让学生自行选择校本课程项目。1——2年级可在教师、家长的帮助下选择。在学习过程,允许学生调整选择,让学生、教师都有选择、创造的权利,不强行分派。

4、实践、创造性原则。要创造给老师学生实践、体验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玩乐中增加学习的体验、激励创造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特长。

(三)实施措施

1、成立领导机构。在学校党政的领导下,成立校校本课程开发实施领导小组,具体领导、组织、实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2、抓好教师培训,开办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培训班,调动全体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学习掌握校本课程开发的方法;懂得实施校本课程;搞好校本课程的评价。

2、根据校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学校做好开发、实施的协调、安排实施、检查等工作。

3、建立分层分项管理、检查、评估制度,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工作。

四、评价

评价是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一系列价值判断活动,是提高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质量的保证。

1、成立校本课程评价领导小组,组织、指导、检查好评价工作。依靠教师、学生、家长、社区,搞好全员评价工作。

2、对《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评价。看它的正确性、全面性、可靠性。同时评估对它管理的评价。

3、对每门课程设计的评价。主要进行开发与实施的科学性、内容、安排效果的评价。

4、对校本课程实施的评价。重视过程性评价,提高师生发展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五、开发保障

1、组织保障:学校党、政把校本课程开发列入工作日事议程认真抓好,做好实施的组织、检查、评估工作。充分发挥项目组长的作用,紧紧依靠全体教师做好开发实施工作。

2、制度保障:制定相关的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制度,搞好制度管理。

3、建立激励措施:充分认识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主体是学生和教师。我们做好对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评估与对老师平时检查、期末检查、年度考核结合起来,与结构工资结合起来,与考核实验成果、考核先进结合起来。发挥激励机制,调动全体老师的积极性。

让我们同心同德,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师生、学校同成长,把学校办出特色,办出质量.。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篇5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上下五千年文明的载体。写字(书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它发展和传承的过程中,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鲜明的民族个性得到了超越国界的承认。写字(书法)不仅有其实用意义,而且还有独特的艺术性和多元的育人功能,是学校素质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然而当前计算机汉字输入技术的迅速发展,严重地冲击着写字(书法)这一传统的艺术,致使许多教师、家庭、学生忽视了汉字的书写能力培养,降低了对书写美的要求与追求,学生中近视、姿势不规范、作业不美观、学习不耐心细致、不会欣赏写字(书法)作品的人增多,部分学生对本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代表——书法艺术,缺乏继承弘扬的责任意识。

我校把“写字”作为校本课程,以“学习写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为指导思想,以教育学生树立公民道德意识为目标,将写字作为对学生进行“规规矩矩写字,认认真真做事,堂堂正正做人”的教育的有效途径。全面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平和艺术素养。

二、课程目标:

写字教学具有丰富的审美内容和很高的审美教育价值,能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思想情操。在教学中,我们把书写文字的形体同理解文字的内容有机结合。对学生进行人格修养的教育,依据不同年龄选择教学内容分层落实德育目标。通过学写字增强学生的艺术素养,提高学生的生活品味。培养学生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具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

知能目标:

1、帮助小学生学习和掌握写字(书法)艺术的一般知识;

2、学习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有正确的写字姿势、执笔姿势,以及具备熟练的硬笔楷书、行书写字(书法)书写技能;

3、指导小学生逐步养成最基本的对写字(书法)作品审美兴趣;

4、指导小学生逐步提高表现写字(书法)美的能力。

发展目标:

1、引导小学生在写字(书法)过程中逐步形成对写字(书法)的兴趣爱好;

2、使每位学生都能写一手正确规范优美的汉字,逐步形成写字无差生,培养一批书法特长生;

3、在练字过程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观察能力、意志力、分析事物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创造、实践的能力;

4、通过写字(书法)教育,塑造学生健全完美的人格,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

5、引导小学生在学习书法过程中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文化的理解。培养继承祖国优秀文化艺术的责任情感。

三、本课程内容

根据课程目标的定位,我们开设写字校本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

1、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进行写字(书法)基本技能的训练。

2、围绕写字教育开展的一系列的活动。

(1)通过现代媒体、查阅图书资料等多种渠道了解历代书家故事、书家介绍、书家作品、书苑常识等;

(2)开展写字(书法)竞赛、书法展览;

(3)组织参观各类书法展,欣赏(写字)书法作品;

(4)建设书法教育网,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写字(书法)作品欣赏、评价;

(5)出版师生作品集等

四、课程内容:

(一)各段要求:

低年段:

1、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执笔、运笔方法,培养学习兴趣。

2、教育学生从点滴做起,养成做事认真的态度。

中年段:

1、比较熟练地书写汉字,做到字迹工整、美观,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2、教育学生知道做一个怎样的人。

高年段:

1、能熟练地书写汉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形成书写风格。

2、教育学生要懂得怎样做人。

(二)让学生领悟:

坐姿端正的平稳美、书写态度的庄重美、进行书写的平心静气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的修养,把每个字写得端端正正、规规矩矩、富有活力。

五、课程评价:

(一)根据各年级的课程内容进行检测。

低年级:坐姿、写姿、笔姿是否合格,基本笔法是过关。

中年级:是否能正确、熟练地书写,做到工整、美观。

高年级:是否能正确、熟练地书写,写出自己的风格。

(二)管理:

1、教导处每月进行一次校本课程的验收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每学期举办写字展览,对成绩突出的学生和教师给予奖励。

3、全校教师齐抓共管,做到“提笔即是练字时”。

六、组织机构:

组长:

副组长:

音乐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篇6

2012—2013第一学期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

为了更好的配合学校搞好素质教育,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启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艺术修养及表现能力,弘扬学生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和特长,决定开发校本课程中的音乐教育——合唱和赏析中国民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新的舞台。是一个学校第二课堂活动全面开展的重要标志。为了使活动顺利开展,具体安排如下: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依据

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的一门课程,由学生自主参加,以学生活动为主,它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但它与必修程在内容、要求的深广程度和活动形式的灵活程度等方面又不尽相同。校本课程更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习惯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开发音乐校本课程的具体目标:

1、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

2、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四、音乐校本课程内容如下:

1、音乐:声乐的基本常识 和歌曲合唱的排练。音乐合唱目标: 一是培养学生的正确唱歌方法,良好的歌唱姿势,自然发声,吐字,咬字以及音高,节奏等训练。二是培养学生的乐感和听觉等综合音乐素质。三是通过不同的发声练习来训练学生的声线,从而根据学生不同声线来规范指导,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和技巧。四是注重和声的训练,声部的安排,提高全体合唱队的音乐修养。

2、中国民歌赏析:蒙古族、新疆、满族等民歌的欣赏与分析。

3、参加对象:

面向本校全体学生中进行选拔,人数定在30人左右。

4、训练时间:

合唱训练的时间定于每周二下午第7节课。

5、训练地点: 学校音乐教室

五、教学评价

1、学生评价。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记录,并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

(3)学生通过合唱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内。

2、教师评价。

校本课程开发开设方案 篇7

【关键词】农村小学;舞蹈;校本课程;重要性

舞蹈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逐步产生,并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根据《尚书·尧典》的记载,我国早在上古时期的舜帝时代,就有了“击石拊石,百兽率舞”的舞蹈场景。在人类社会高度发达的今天,舞蹈无论是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还是在艺术的繁荣和进步中,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独特作用。校本课程是学校结合实际情况,为体现学校特色和办学宗旨,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而自行开发、设计和实施的课程。作为一名自幼热爱舞蹈、学习舞蹈,如今又教授舞蹈校本课程的普通农村小学教师,我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的体会和社会生活中的见闻,越来越强烈地感到了在农村小学中开设舞蹈校本课程的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我认为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增强学生身体素质

舞蹈是一种活动,舞蹈课程主要是通过学生身体的活动来完成学习过程的。小学时期正是长身体的重要时期,通过学习舞蹈、练习舞蹈,学生可以有效提高自身的柔韧性和协调性,增加身体的肌肉强度和肢体力量,经常练习还可以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体形,从而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增强身体素质的良好效果。在当今全社会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体育成绩在中考、高考分数中的比重越来越受到学校、学生及其家长的重视,而体形进入中考并作为评判学生体育成绩的因素这一考试制度的改革,无疑更加刺激了社会各界的神经,从而引导并促使学校、学生及其家长在一味关心学习成绩的基础上,要同时加大对身体素质和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我认为,在学生锻炼身体方面,相对于体育课程而言,尤其是对于普通农村小学来说,在校园建设和配套设施如操场、健身器材、体育用品等方面都难以达标的情况下,舞蹈课程由于其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对于学生们来说会更有吸引力,对于增强学生的体质也不无裨益。

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小学阶段是义务教育阶段,也是基础教育阶段。在长达六年的时间里,学生除了完成学业之外,还要学会最基本的做人道理,如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热爱集体、助人为乐。在此期间,受遗传因素、家庭环境、学习环境等内外因素的共同影响,学生的身心和个性,包括兴趣爱好、优点特长等会逐渐萌芽并得到充分发展。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艺术园丁,一定要肩负起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谆谆教导,循循善诱,为学生身心和个性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校本课程设置的初衷,就是结合学校实际,展现教学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们来说,尤其是对于来自农村贫困家庭的女同学来说,开设舞蹈校本课程,无疑正好满足了他们从小就梦想着穿红舞鞋、当大明星的美好愿望。对于天生热爱舞蹈、天真无邪的孩子们来说,从这时起就开始有意识地学习舞蹈、练习舞蹈,或许无意中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机会,使她们的个性在这片土壤上萌芽,让她们的梦想在片天空中起飞。对于这些孩子们来说,舞蹈校本课程虽然只是起到了一个启蒙的作用,但从长远来看,或许会对她们的成长成才产生重要影响。

三、陶冶学生艺术情操

英国诗人培根说过:“舞蹈是有节拍的步调,就像诗歌是有韵律的文体一样。”这句话与《毛诗序》中关于诗歌的说法“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都讲到了艺术的相通性,可谓是异曲同工,殊途同归。由此可见,舞蹈不仅是一门形体艺术,而且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舞蹈与音乐、诗歌之间的联系,可谓如影随形、密不可分,可以说,舞蹈是活现了的音乐,舞蹈是流淌着的诗歌。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通过对音乐的欣赏和感悟,对动作的理解与把握,能够自然而然地受到美的教育和熏陶,不知不觉地提高审美能力。同时,学生还能够在练习舞蹈的过程中学到更多的知识,了解祖国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了解不同民族在服饰搭配、舞蹈风格和风土人情方面的不同,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舞蹈,热爱艺术的情怀。尤其是一些内容清新、健康向上的少儿舞蹈,具有十分丰富且符合少儿思想特点和心理特点的思想教育内涵,可以培养孩子辨别美与丑的能力,让学生在感受悦耳动听、旋律流畅的舞蹈音乐的同时,展开丰富的联想,增强对音乐的感性力、记忆力、想象力和表现力,唤起他们对美的向往,从而达到对艺术性情和良好品格的陶冶。

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舞蹈课程是一种集教学、训练、排练、表演为一体的教育活动,有着严格的统一性、规范性和强制性,从练习最基本的肢体动作开始,由零碎到连贯,从生硬至流畅,无不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与辛勤的汗水,无时无刻不考验着孩子的吃苦能力,磨练着孩子们的坚强意志。在经常的排练和登台表演的过程中,孩子的胆量得到了锻炼,在人前表现会变得更加勇敢和大方,孩子的信心得到了增强,在舞台上的表演会更加自信和完美,孩子的团结协作能力得到了展现,在学习活动中的集体荣誉感会更加强烈。目前,全国中小学中广泛开展了校园集体舞比赛,我认为,这项活动无论是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着眼,还是从提倡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都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全体学生通过学习校园集体舞,通过接触舞曲音乐和舞步,不仅可以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可以在艺术鉴赏能力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校舞蹈校本课程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对于农村小学来说,孩子们通过学习校园集体舞以及参加比赛,不仅可以学到一些关于舞蹈的基本知识,增强集体意识,还可以在男女生手拉手、肩并肩的相互接触、相互帮助中,抛弃男女有别的羞涩心理,建立起良好的友谊和信任关系,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五、降低家长投资成本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位于城乡结合部的普通农村小学,学生大部分来自周边农村,或为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在当前每位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现实生活中,我校许多学生的家长却因忙于生计而难以对孩子的学习起到应有的督导和辅导作用,再加上收入有限,要是再拿出一部分钱来让孩子像其他有条件家庭的孩子一样在课外学习特长班,就更是显得捉襟见肘、力不从心了。针对这一问题,我校结合学校特点和生源情况,大力开发并实施了舞蹈校本课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家长心头的这个大难题,有效降低了家长的投资成本,节约了家庭开支。作为我校的音乐与舞蹈校本课程老师,我对此感受颇深。自我校开设舞蹈校本课程以来,尽管学生人数和课时有时偏少,课程设置和内容较为简单,但足以让那些热爱舞蹈的孩子满足自己的舞蹈梦想了。每次上舞蹈校本课时,看到那一张张充满稚气的笑脸,那一双双纯净明亮的眼神,那一个个充满活力的身体,我都感到心中充满了责任感和自豪感。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从全市范围来看,类似我校这种情况或情况更差的学校应该不在少数。由此可以说,在农村小学开设舞蹈校本课程,不仅是关系学校教学内容的大事,而且是对学生、对家长、对社会负责的大事。

校本课程开发是我国基础教育三级课程管理的重要内容,不仅是学校一己之事,更需要有领导、专家以及全社会的理解、支持和评价。在此,我真诚地希望社会各界都来关心农村小学教育,关注在农村小学开设舞蹈校本课程的重要意义,加大投入,搞好宣传,为共同推动农村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进步,全面提高农村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条件,为孩子们身心的健康成长,为孩子们的美好明天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总体方案 篇8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的结构。我校根据实际需要,向学生、家长进行需求分析,并积累了一定校本课程开发的经验。为了全面实施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进一步搞好课题研究工作,经学校行政研究决定编制本方案。本方案施行一年(2005年9月——2006年7月),可根据校本课程开发的需要进行修改。

一、需求分析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的结构。校本课程的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可以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满足“个性化”的学校发展,还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真正满足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我校为农村小学,由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学校硬件建设、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与兄弟学校有一定的差距。如何迅速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这是我们思考的问题。

我们在分析了周边地区的社会环境、学校的校园环境、师生的基本情况等因素后,发现,我校拥有丰富的乡土教育资源、得天独厚的校园山丘、较强活动能力的农村教师和学生。这是我们的优势。在我校03、04学年开发的低年级校本课程的基础下,我们找到了学校新课程改革的突破点——校本课程开发。我们计划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这个支点,全面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

因此,我们认为我校依托本地区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这是很有必要的,也十分有效的。

二、总体目标

利用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使学校形成办学特色。探索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校本课程的教学模式、评价体系。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课程改革方针,落实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逐步形成“以人为本、以校为本、以点带面、全面推动”的办学理念。这一办学理念中,前八个字是基础,这个“点”就是校本课程的开发。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逐步形成学校办学特色,从而全面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使学校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达成学校的办学目标:“学校——建个性化的小学校;学生——育有智慧的实践者;教师——塑反思型的教育者;班子——做有思想的领导者”。并提出了学校的校训:“实践——创新——实践”。这个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学校校训与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是一脉相承的,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知识与

能力目标:学习家乡、学校、家庭及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知识,尝试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从现实生活中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一般操作步骤和思维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在实践活动中培养注重事实,尊重他人,敢于实践,乐于合作的精神,使学生养成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品质。

三、课程的内容

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可以筛选、改编已有的课程,或者新编校本课程。在我们的研究中将本地区、校内外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社会资源融入学科课程之中,通过改编、补充、拓展和新编等方式开发校本课程。乡土资源包括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家庭资源三个方面。本地区的社会资源包括三大块,即自然地理、人文历史、社会发展;学校资源包括校园环境、教师特点、学生特长;家庭资源包括家长特长、家庭特点、家园环境等。这些内容可以是综合性的,也可以是主题性的。教师既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和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规划不同的内容,又可对乡土资源进行改编、补充或拓展。

四、课程结构与课程门类

根据乡土资源在课程中的占有比例,校本课程分为两大类。

(一)显性课程的研究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此类课程凭借乡土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把各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

2、兴趣活动课程。此类课程凭借教师、家长及社会人士的人力资源,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的各种兴趣活动。

(二)隐性课程的研究

1、乡土化的学科课程。此类课程,在原有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融入乡土资源,开展学科教学活动。包括乡土作文教学、乡土文学教学、乡土美术教学、乡土音乐教学、乡土常识教学、乡土体育教学、乡土思想品德教学、乡土数学教学等。

2、通过课程的研究,形成一种校园文化,一种优良的校风、学风和教风,突出事实求是、从实际出发,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学校精神。这种隐性课程,蕴涵在学科教学、德育教学、学校管理及其师生的言谈举止中,从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五、课程开发操作措施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国家和地方的课程计划以及学校的实际通过外部力量的合作、采取选编、改编、新编教学材料的方式,在校内组织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建构起内部评价机制。校本课程开发的操作措施如下:

1、分析情景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是以学校为基地,并基于学校而进行的突出师生特点和学校特色的课程。只有尽可能利用和开发现有的校内外资源,发扬学校的传统,结合当地的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才能有效地实施校本课程。情景分析是校本课程设计的前提。不仅要分析校内的情景,更要分析校外的情景。校内的情景主要包括本校师资、环境设施、学生特点等。校外的情景主要包括家庭、社会、自然、历史等。

本课题研究利用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应着重分析本校、本地区的教育资源。通过分析、整理,开发社会、学校和家庭的教育资源,为校本课程的编制提供资料和依据。

2、确立目标

校本课程目标的制定要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课程改革方针,落实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逐步形成办学理念,达成办学目标,从而逐步形成学校办学特色,全面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使学校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确立校本课程的目标,提出做个有智慧的实践者。

3、制订方案

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计划书。完整的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包括:需要分析,总体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与课程门类,课程开发的操作措施,保障措施,课时设置等内容。同时要统一校本课程教学案例的编制格式及其要求。案例格式一般包括以下项目:主讲教师、教学材料、课程类型、授课时间、授课对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活动安排、评价方式、课后反思等。

4、组织与实施

校本课程的组织与实施是学校为实现校本课程目标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是开发工作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校本课程开发的成败。因此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程序就显得尤为重要。

要规范“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的实施程序。我们认为实施的程序可以分为五步,即:环境分析与材料选择、目标的确立、教学的组织、学习的评价、课后的追踪。要严格按程序实施。课程的实施是校本课程付诸实践和走进课堂的过程。要积极构建校本课程的教学模式。

5、评价与改进

根据“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的评价总要求,构建校本课程的评价体系。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即教师、学生自己、同学、家长等共同参与评价;评价主体的互动性,即评价主体间进行双向的、多向的评价;评价内容的多元性,即以发展的眼光,从认知、行为等层面,多角度、多视点地分析评价;评价过程的动态性,即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注重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价,使学生逐步感悟自身的发展,提高发展的欲望。

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开展课程评价活动,如调查问卷、效果测试、行为观察等,促进校本课程开发和改进,建设有鲜明特色,符合学校实际的乡土化校本课程。

六、课时设置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每周安排1课时,新课程年级从地方课程中安排,其他年级从现有计划的选修课中安排。各年级根据实际需要可分散在每周,也可将3课时集中在一周(安排半天)。

2、兴趣活动课程每周安排2个课时。个别兴趣活动可以放在课余时间进行。

3、学科课程根据教学实际,原则上每学期安排2-10课时。语文、美术、常识学科每学期安排10课时,音乐、体育学科每学期安排5课时,思想品德、品德与生活、数学等学科每学期安排2课时。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七、保障措施

1、学校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全体教师参与课程开发。

2、加强培训,统一认识,明确开发校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对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有所创新、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予以表彰。

3、加大经费投入,确保科研经费的及时划拨,经费预计在2万元左右。加强学校校园环境改造,图书馆、实验室、实践基地的建设,开发建设好校本课程网站,为校本课程实施提供必备的物质条件。

4、协调社会、家庭、政府,为开发校本课程提供保障。利用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校本课程,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争取社会各界、社区和家长的积极配合,探索建立学校、家庭、社区有效参与的新机制。

八、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一)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组长:苏儒源 副组长:张炳火、魏生全

组员:邓敏军、江美琴、黄少英、李彩珍、黄雪梅。一至三年级全体教师参与课程的开发。

(二)课程开发指导机构

户村联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篇9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全教会精神,落实新的国家课程计划,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强化学校特色,我校在切实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根据校本课程的目标和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我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和依据

(一)目的:

1.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造成学生被动学习,不会学习,教学效率低,这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还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新课程的改革更是把“人的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小学生正处在可塑性大、易于接受外来事物的刺激,便于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习惯的最佳时期。

为了能使孩子们更好地成长,对他们加强艺术素养的培养,应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于2013年成立书法班不断壮大,坚持每周活动。孩子们不仅有了一技之长,而且综合素养得到显著提高。

2.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使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成为课程的设计者、课程标准的制定者、教材的编制者,这些都要求教师不断地去努力,认识课程、探索课程。研究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基本功,专业的学科知识,精湛的教学艺术,还要有融会贯通的综合能力。校本课程的研发权给予了一线的教师,那就为教师提供了无限的表现与创造的舞台,令人欣慰同时也感到机遇与挑战是并有的。正如我们的老师所想的那样:这是一种压力、一种挑战、一种责任、一种渴望、一种成功。我们将和它一起成长。

3.学校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户村联校建校以来,一直努力构建“全面+特色”办学模式,作为望京科技创业区“办一所有特色的学校”,这是全体师生共同追求,也是社会各界对学校的殷切期待。近几年来,望京作为经济发达地区,社会发展迅猛,人们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希望通过学校的艺术教育来提高子女的艺术素养、审美能力,民族自豪感,从而丰富内心世界,这就对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我校艺术校本课程,正是在这种形式下开设的,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二)依据:

1、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邯郸市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决定的意见》的精神。

2、我校的办学理念:创办高质量的、有特色的新型学校。为培养德智双全、身心共健、才艺俱佳、健康快乐的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3、本校资源条件:设施完善,专用教室齐备,多媒体设备先进。教师工作热情高,且积极肯干;多数教师有可开发的特长。学生质朴、乐学,兴趣广泛。绝大多数家长综合素质较高,且能很好地配合学校工作。社区参与学校办学的愿望较高,且与学校建立了较好的协作关系,学校有一定的号召力。

4、社区资源、学校资源和教师资源以及对学生、家长、社区、教师关于校本课程设置的调查问卷结果。

三、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

1.通过书法民艺术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积累艺术文化深厚的底蕴,激发学生对民族艺术的热爱之情。

2.通过书法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

3.通过书法艺术教育,塑造学生健全完美的人格,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从而丰富孩子们的人生,使他们健康快乐地生活。

4、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

四、校本课程的具体目标

1、课程开发小组成员具有较高的开发校本课程的热情和能力,能够较好地完成课程开发工作。

2、充分利用本校和社区拥有所需要的课程资源。

五、开发原则

1、互补性原则:开发校本课程,做到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予以补充和拓展。

2、可行性原则:学校在确立校本课程开发目标时,充分考虑本校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科研水平,根据现有条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努力使校本课程实用、可行。

3、主体性原则: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要重视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要还重视学生的参与,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选择。

4、全面性原则:尽可能利用校内教师的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人尽其能,物尽其用。

上一篇:教育教学开放周活动周方案下一篇:节能环保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