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2024-07-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六年级语文下第四单元集体备课(精选7篇)

六年级语文下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篇1

主备人:潍坊市实验小学 张海宁

教学目标:

一、识字写字:

学会21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二、阅读:

1.朗读:朗读课文中最让自己感动的描写,并把自己的感情充分地读出来。

2.默读: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3.浏览:继续练习浏览。

4.词句:联系上下文,结合时代背景,推想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

5.段篇:继续练习理清文章叙述顺序,把握主要内容;(重点训练)

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就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品质等说出自己的感受;(重点训练)

继续学习作者表达思想情感的不同方法;(重点训练)学习插叙;初步了解虚实结合的写作方法及表达效果。6.阅读积累:背诵积累精彩句段及富含人生哲理的句子;拓展阅读《鲁滨逊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整本书。

7.方法习惯:积累阅读长篇文学作品的方法;养成主动积累精彩

句段、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三、习作:

能够结合自身经历写出真实感受;能主动修改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四、口语交际:

能借助具体事例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乐于参与讨论,倾听他人说话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五、情感态度:

感受故事中人物的命运及品质,并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教学内容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外国名篇名著”这一专题编写的。本组教材的编排是和五年级上册第一组“我爱阅读”、五年级下册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一脉相承的,目的引导学生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进一步扩展学生读书的视野,使学生得到异域文化精华的滋养。

本组选编的4篇文章,有两种呈现方式:一种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它们是安徒生童话和契诃夫短篇小说中的名篇,是单篇的作品;一种是外国文学名著《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的片段,它采用的是名著梗概加精彩片断的编排方式。4篇课文都有鲜明的人物形象,人物不同的命运同样引人关注。

结合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的内容紧紧围绕《鲁滨孙漂流记》,“回顾·拓展四”各个栏目从外国文学作品内容及阅读方法交流、外国作家作品中的隽语集萃到外国作家趣味故事,无一不是和主题相互呼应、步步深入的。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措施

教学重难点

1.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引导阅读适合他们程度的外国名篇名著;

2.通过阅读,了解不同国家多样的文化,关心人物命运; 3.进一步培养学生把握主要内容(尤其是概括能力),体会作品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4.梗概加精彩片段的教学。突破措施

1.从本组的编排特点出发,课堂教学与组织课内外阅读活动相结合,使学生从单篇作品走向长篇作品,在名著梗概和精彩片段引领下,阅读《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文学名著。

2.精心设计阅读问题,教给学生预习方法。教学本组课文时,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课的预习任务,做好预习方法的指导,尽可能让学生独立阅读、思考,讨论交流,进一步提高自学能力。3.少讲精讲,给学生充足的课上阅读时间。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教师要创设条件让孩子进行个性化的阅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4.关注语言文字的运用

本单元,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概括长篇故事梗概,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关心人物命运,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同时把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的阅读当中。教学方法

以读促悟法、小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

《卖火柴的小女孩》: 课时; 《凡卡》 课时; 《鲁滨孙漂流记》 课时; 《汤姆·索亚历险记》 口语交际习作

(四)习作讲评 回顾·拓展

(四)课时; 课时; 课时;课时;课时

六年级语文下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篇2

金江中心学校云丽英

出席教师:王金副校长、邓彩、颜秋萍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专题,选编了一些能给人以启迪的成语和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哲理。“识字4”选了三组成语,这些成语与本组课文内容有一定联系。成语故事《坐井观天》,让学生懂得了目光短浅、眼界狭小,见识就会有限的道理;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让学生懂得了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只顾“结果”而忽略了“过程”,童话故事《小柳树和小枣树》、《风娃娃》、《酸的和甜的》,让学生懂得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不足,做事要从实际出发,认真动脑的道理。

二、学情分析

学生喜爱故事,这组课文和插图一定会吸引他们的兴趣,学生对事物已具备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相信能从故事中的人和事懂得其中的道理,但学生缺乏归纳,概括的能力,因此要让她们把故事中的道理和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目标

1、会认47个生字,会写50个生字,初步感知成语的特点并培养收集成语的兴趣。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把故事中的道理与自己及周围世界联系起来,感悟故事,感悟生活。

4、启发学生大胆想象,编辑故事。

四、教学重点

1、会认47个生字,会写5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把故事中的道理与自己和周围世界联系起来,感悟故事,感悟生活。

五、教学难点

理解故事中蕴涵的道理。

六、教学方法

1、在教生字时,我先让学生初读课文,找出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生字音,鼓励他们用各种方法识记生字。

六年级语文下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篇3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百折不挠”的主题为主线:《天火之迷》向我们介绍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通过精确、细致地观察、研究和实验,揭开了雷暴的秘密;《厄运打不跨垮的信念》是讲清代谈迁在艰难的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他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诺贝尔》则记叙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难过程,表现了热爱科学、热爱人类的无私奉献精神;《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内容;

2.学会本单元31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绿线内的 15个字也要求会认读,认识一个多音字;

3.理解本单元课文中出现的四字词语和成语,会运用“不足为奇”等词语造句; 4.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抓住重点段落和词句学习课文,感受“百折不挠”的单元主题。

5.学会有序观察看图,了解图意,根据图意展开合理的想象,再编写故事。

三、教学重点:

1.《天火之迷》:重点指导学生复述整篇课文;

2.《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指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让学生明白数据的使用的作用,体会谈迁治学的刻苦和信念的坚定;

3.《诺贝尔》:重点指导学生如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品文析句中体会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虽历经失败、痛苦,但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4.《滴水穿石的启示》一课的教学,应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三个重点句的意义,在品读中领悟滴水穿石的启示并了解作者前后照应,正反说明的写作手法。

四、教学难点:

1.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懂得在人生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会有希望;

2.感悟滴水穿石给我们的启示,学习这种持之以恒、“滴水穿石”的可贵精神。

四、教学策略:

1.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恰当运用电教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拓宽学生视野,增长自然科学知识。

2.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引领学生感受课文主题和精神;教会学生进行课外资料的收集,使学生做好课内外知识的迁移与吸收。

3.品词析句和品读相结合,重点理解重点词句和段落在文章中的表达效果,通过朗读,感受文章中人物的可贵精神。

4.有序看图弄清图意,展开想象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想象事情的结果,以学习小组形式合作学习,展开讨论,再完整地把故事写下来。5.注重学生日常的读书、写字等正确姿势的培养。

五、教学时间:

19、《天火之迷》: 2课时 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2课时

21、《诺贝尔》: 2课时

六年级语文下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篇4

茂兰完小 李国梅

1《文言文两则》

教学目标: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弈》

一、读通全文,感悟读法。

1.师: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先听老师范读课文,再跟老师读课文。(范读时做到抑扬顿挫、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感染学生,激发诵读兴趣。领读时有意识地让学生感悟语速和断句方法。)

2.学生自由练读,把不认识的字注上音,并在练习本上写两遍。

3.在学生掌握每一句的正确读法后,练习熟读。

二、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1.“弈”是什么意思?“学弈”呢?你怎么知道的呢?

2.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一话,然后说说这篇文章主要讲什么内容?

3.同桌互讲,相互纠正补充,不懂的记下来。

4.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5.指名说全文大意。

三、导悟相济,突破难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

1.把你和同学都读不懂的句子提出来。(结合学生提问重点理解“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思援弓缴而射之”、“为是其智弗若与”、“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这几句话。)

(1)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得出一个什么道理?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

(2)指名说说“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意思。你从哪个词知道射的是“天鹅”呢?(“之”字。)

(3)指名说说“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意思。这句话中的“之”是指哪个人。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奇怪吗?两个人一起学习,可是学习效果却不相同。用书上的话说说原因。

指名读“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师范读,让学生体会怎样读听得更清楚,学生指出老师停顿的地方然后试着读读。

(4)”为是其智弗若与?”这句意思是什么?

师:哪个词是第二个人?这句话该怎么读呢?指名读,齐读。

四、流利朗读,积累语言

朗读录音,生边看边跟读体会语感,然后练习把全文朗读好,最后师生合作背诵全文。

五、迁移训练、练读古文

拓展读“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鹬蚌相争”等浅显易懂、故事性强又为学生熟知的文言成语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板书设计:

学弈

一人

专心致志

学有所成

一人

三心二意

一无所获

态度决定成败

第二课时 《两小儿辩日》

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孔子吗?你能讲讲他的故事吗?(学生讲述,老师结合学生的讲述补充孔子的生平,介绍他是一个极有名的学问家、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等)孔子这么有学问,可是有一次,他在周游列国时,却被两个小孩的一个简单的问题给难住了,你们想知道孔子遇到什么难题了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两小儿辩日》。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重点理解“辩”字)

二、初读课文,梳理学法

1.自由读课文,凭自己的理解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考查学生对古文的感悟能力)

2.想想我们是怎样学习《对弈》的?

一是要理解重点字词;二要读出诗文韵味;三要感悟人文内涵(意境、感情、哲理)。

三、读熟课文,自学理解

1.自由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解决。

2.同桌互相读文,纠正字音。

3.反复读文,把课文读熟。

4.学生对照注释,自己理解课文,记下不懂的问题。

5.按学习《学弈》的方法自学课文,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

四、激励测试,交流感悟

出示测试题,各小组抢答积分,评出优胜学习小组。

1.回答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游:

其:

为:也:

如:此:乎: 始出:小儿:

2.两小儿在辩论什么?(太阳大小?太阳冷热?太阳远近?)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读好两小儿的话,理解句子的意思。

3.朗诵课文,看哪组能读出古文韵味。

五、深化感悟,明确寓意。

1.各组提出分歧较大的问题以及不懂的问题,同学交流讨论。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这两个小孩争的是什么问题,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引导学生理解两个小孩是根据不同的感觉说明地面距离太阳的远近。)

2.你同意他们的意见吗?用科学知识解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课下收集资料,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

3.这个故事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你想对他说什么?

(引导学生肯定两小儿敢于嘲笑孔子,挑战权威;或赞扬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有感情背诵课文。

5.向学生推荐阅读《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文言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

六、作业

1、背诵课文。

2、抄写喜欢的词句。板书设计:

两小儿辩日

小儿A

小儿B 观点:晨近午远

观点:晨远午近

理由:大则近,小则远

理由:凉则远,热则近

学无止境

教学反思:

2《匆匆》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时间。

学习重点: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时间。

学习难点:

领悟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却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

学习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搜索朱自清的文学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激趣:同学们,我们刚刚学过了《长歌行》,谁愿意来朗诵一下?学了这首诗,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

2、对比导入:是啊,时间匆匆如流水,一去不复返呀!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朱自清先生是怎样表达他的感叹的,愿意吗?

3、了解作者:请你说说,朱自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4、揭题审题:揭题——匆匆。“匆匆”是什么意思?那么,在朱自清先生的文章里,“匆匆”指的又是什么呢?

二、自读自悟:

1、自读课文,完成自读要求:

①把课文读正确。

②学会六个生字。

③思考问题:文中“匆匆”指的是什么?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他有没有回答?

④画出自己喜欢的或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感受或提出问题。

2、小组交流一下③、④的思考。

三、协作评价:

1、指名朗读课文,读不通、读不顺的重点练习,学生互助。

2、齐读词语(播放课件4):饭碗、伶伶俐俐、俳徊、赤裸裸、确乎、涔涔、潸潸、遮挽、罢了、蒸融、何曾。

3、书写词语(同上),互查互批。

4、讨论问题:文中“匆匆”指的什么?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他有没有回答。

5、交流感受:“我喜欢——,因为——。”“我的问题是——。”(能解决的当堂解决,不能解决的留待下一课时读书研究。)

四、指引探究:

课后练习:

①朱自清先生在文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说一说,尝试着用朗读表达你的理解。

②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搜集有关时间“匆匆”和珍惜时间的词语、句子和诗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回顾: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朱自清先生的《匆匆》。文中的“匆匆”指的是什么?你还能用什么词句表达这个匆匆的意思?

2、导入: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描述日子来去的匆匆的呢?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

二、整体感知:

请大家边听边思考,抓住重点句子、词语划划、点点。

三、品读二、三自然段:

1、学生交流。你对哪几句描述最有感触,你想到了什么?你想怎么读?

2、品读“八千多日子„„也没有影子。”

说:“我觉得——”

读:(读出日子溜去的悄无声息,舒缓低平)

算:我也度过了多少日子。

想:我用这段时间留下了什么,做了什么。

读:(齐读,有感情地读,喜欢的试着背诵。)

3、品读“早上我起来的时候„„但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说:“我觉得——”

读。(读出日子的匆匆和永不停息,紧促低平)

写:联系自己的生活,再写几句日子是怎么匆匆而过的。

读。(听范读想象,有感情地读,喜欢的试着背诵

四、精读第四自然段:

1、过渡: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失落寸金容易找,失落光阴无处寻!面对逃去如飞的日子,作者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2、读“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一句。

说:体会到了什么?

读。(读出作者的思考、无奈和彷徨,平缓凝重)

3、读“„„但不能平的„„”一句。

说:体会到了什么?

读。(读出作者的追寻、信心,沉稳坚定)

4、教师阐述作者思想感情。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

5、能不能用格言、警句、诗文来表达自己的感想?

五、回读全文,懂得惜时

作者以优美的笔触表现了时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一想: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些什么?

六、作业:

积累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惜时格言。

板书设计:

2、匆匆

洗手时„„

吃饭时„

默默时„„

只有徘徊

匆匆(无奈、追寻)

遮挽时„„

只有匆匆

躺在床上时„„ 教学反思:

3《桃花心木》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下面词语“插秧、枯萎、锻炼、勃勃生机、莫名其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3、通过对含义深刻语句的理解,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教学重、难点:种树人的话和“我”从中感悟到的育人的道理。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桃花心木的资料和图片,了解桃花心木这种植物。

2、搜集林清玄的作品,读一读,体会一下他的作品风格。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出示桃花心木的有关图片,这是什么植物?学生交流搜集的关于桃花心木的资料,加强对桃花心木的了解。(桃花心木常绿乔木。树皮淡红色。鳞片状剥落。羽状复叶,小叶4-6对,卵形或卵状披针形,两侧不等。春夏开花,圆锥花序,花白色。蒴果大,卵形,木质,五瓣裂。原产南美洲,中国南部有栽培。木材色泽美丽,能抗虫蚀,适于制作车船、家具等,为世界名贵木材之一。)

2、你了解本文作者林清玄吗?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林清玄1953年生。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台湾高雄人,毕业于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1973年开始散文创作。他认为所有的艺术文化都应该和生活结合才有真正的意义。他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作品有散文集《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酒》《鸳鸯香炉》《金色印象》《白雪少年》等。)师:的确,林清玄的散文总是让人在平凡的小事之中悟出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篇蕴含深刻道理的文章。(板书:桃花心木)

3、作者以“桃花心木”为题,你们猜他会写些什么?

二、读熟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个别不理解的新词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

2、检查读文情况,同学互相正音。

3、自学生字新词,同学之间交流不理解的词意。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记忆本课的生字的。(喜欢做的同学可以在练习本上给下列字组词,出示)萎()秧()番()锻()勃()委()殃()翻()段()脖()

4、练习把课文读熟。

三、整体感知,初步感悟

1、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边读课文边思考,不懂的词语和句子做上标记。

3、小组交流反馈自学成果,合作解答疑难问题。

四、文章结构分析 全文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介绍桃花心木这种树木。

第二段(第3至14自然段):“我”从种树人那里得知做人的道理。第三段(第15、16自然段):桃花心木茁壮成长。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大海并非永远风平浪静,人生的旅途总要经历这样或那样的磨难。在不幸与困境中,有的人悲观消沉,最后被困难所击倒。而有的人却不甘沉沦,从而成为杰出的人才。正如种桃花心木的人,不定期地照看桃花心木一样,有的桃花心木在自然界的考验中枯萎了,有的却能长成百年的大树。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林清玄的《桃花心木》。

二、品读课文,领悟道理

1、在林清玄的记忆中,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它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可当看到它的树苗却仅及膝盖时,林清玄和我们一样也“有点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默读课文第4到第10自然段,思考:种树人是怎样种树的呢?他这样做能使仅及膝盖的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吗?

2、学生汇报交流

种树人的做法:(1)浇树间隔的时间没有规律,浇水的多少没有规律――“树苗种下以后,他常来浇水。奇怪的是,他来得并没有规律,有时三天,有时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的少。”

(2)浇树的时间没有规律――“种苗人偶尔会来家里喝茶,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

(3)来的时候总会带补种的树苗,他好像事先就知道有树苗枯萎了――“桃花心木苗有时莫名其妙地枯萎了。所以,他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

3、指导学生用疑惑的语气朗读种树人奇怪的举动。

4、面对种树人奇怪的举动,作者产生了哪些问题?(学生以读代答)现在请你来做一回种树人,仔细读课文12、13自然段,然后回答一下这些问题。(也可以问:种树人到底为什么这样做呢?)学生答问的要点是:

(1)树木生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像种青菜和种稻子,人们可以一直给它按时定量浇水,直到它们收获;在树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人们不可能一直按时定量给它浇水,因此,树木只有自己学会在土地了寻找水源,适应不确定的环境,才有可能长大成才。(2)种树人没有任何规律的给桃花心木的树苗浇水,是在模仿老天下雨,给树木创设“不确定”的生存环境。树木只有适应了这种“不确定”的生存环境,学会了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才会长成百年的大树。(3)如果有规律的给树苗浇水,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停止浇水,枯萎的就会很多。幸存下来的,也无大抵御狂风暴雨的侵袭。

5、指导朗读种树人说的两段话,读出“语重心长”,在读中感受领悟种树人话语中蕴含的哲理。

6、“我”听了种树人的一番话,为什么非常感动?引导学生理解体会课文第14自然段的重点句子:“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就会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理解要点如下:

(1)树木的“不确定”,是指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人的“不确定”,是指生活变化无常,可能遇到困难或遭遇不幸。联系课文和生活上的例子说一说。

(2)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够经受生活的考验,锻炼自主的精神,努力成长。

(3)逆向思考:在确定中生活的人,则会养成依赖的心。

7、思考:“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了?(桃花心木学会了自己寻找水源、适应环境,自主的生长,这证实了种树人说得话是正确的)

8、教师小结:种树人不定时,不定量地浇水,目的就在于模仿自然规律,他善于创造自然的成长环境。让树苗在不确定中汲水成长,这样树苗自己就能够学会适应自然,并战胜自然,最终寻找到适合自己存活的办法。人和树是一样的,生活在艰苦环境中的人更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从而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我希望同学们都能像课文中的桃花心木一样,能够经得起生活的磨练,最后长成参天大树,长成栋梁之材。

三、拓展延伸,想象说话

1、种树人与“我”的对话被一棵棵桃花心木苗听得清清楚楚。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它们会想些什么呢?会对种树人说些什么?请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如果我是一棵(),我会想:()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想象

(1)如果我是一棵(茁壮成长的桃花心木苗),我会想„„(2)如果我是一棵(即将枯萎的桃花心木苗),我会想„„(3)如果我是一棵(已经枯萎的桃花心木苗),我会想„„

四、再读课文,体会写法 作者林清玄是怎样写出这样文辞隽永、耐人寻味的好文章的呢?

1、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本文是围绕“三到”来写的。一是“看到”――引发思考(产生疑问);二是“听到”――找到答案(种树人言);三是“想到”――明白道理(由树及人)

2、回顾课题,点明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借作者由种树想到育人种桃花心木来说明一个做人的道理。)我们还学过哪篇课文是用的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在以后的习作中我们也可以尝试用一用这种方法。

师总结:自己会找水源的树苗,将来能长成参天大树;从小能够独立自主的孩子,将来必成栋梁之材。(板书:人、成人)愿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拥有一颗独立自主的心,早日成为真正的人才。板书设计:

3桃花心木

借物喻人

----→ 人

不确定

不确定

寻找水源

经受考验

拼命扎根

独立自主

长成大树

努力成长

教学反思:

4《顶碗少年》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2、弄清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3、透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知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教学重、难点:

1、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弄清顶碗少年是怎样面对失败,坚持一次次表演,最后获得成功的。

2、领悟作者看表演时受到的启示。

教学准备:预习课文,搜集课文相关资料。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杂技表演吗?谈谈你的感受。

是的,杂技是一项很复杂的表演,有时一个节目经过几年的训练,可以说是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但是你想过没有,当一个杂技演员在表演时两次出现了失误,他还有信心表演下去吗?今天我们就来读一个故事,或许你会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来。

二、读课文阅读提示,明确学习任务

今天我们学习第4课《顶碗少年》。请大家先看看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告诉老师你们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三、默读课文,弄清课文主要内容

1、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事?(一场杂技表演中,一位少年表演顶碗时,头顶上的碗两次失误掉了下来,少年不气馁,第三次顶碗终于获得了成功。)分了几部分进行描写的?

第一部分:(1-5)写顶碗少年不怕两次失败,第三次终于稳住了头顶的那一叠瓷碗,赢得了所有观众的热烈掌声。

第二部分:(6-7)写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2、默读课文,思考: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1)作者看到的是一场难度极大的杂技表演。

A、看看文中哪些自然段是写少年表演的过程的?(3-7自然段)

B、自由朗读这部分内容,边读边勾画并作批注,想一想:为什么说这是一场难度极大的杂技表演?也可以四人小组讨论解决。

C、全班交流。(既可从少年两次表演都失败了可以感受到表演难度极大,也可以从少年顶碗并要作很复杂的表演--结合文中相关语句来体会。

D、指导有感情朗读。注意读出表演的精彩优美、少年的沉着自信以及表演难度之大。

(2)作者看到的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照上面方法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

(3)作者看到的是一场观众与演员互相理解的杂技表演。(尤其注意体会老者的宽容和关爱--可从老者的神态和动作中体会,少年的不放弃,对观众的致歉。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个人阅读感悟,可让他们自由畅谈老者可能对少年说的话及少年当时的心理活动。)

(4)作者看到的是一场令人终身难忘的杂技表演。(让学生谈谈为什么令人终身难忘。)

四、换位思考,体会文章的感情

1、假如你当时在现场,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引导学生认识到一个人的成长历程不都是一帆风顺的,生活中难免遇到困难或者挫折,只要坚持下去,不屈不挠就一定会取得成功!或者说“失败乃成功之母”„„)

2、指名读最后一自然段,谈感悟。

(重点理解结尾句。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1)自读思考作者有哪些想法?。(2)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谈体会。

五、由文末的省略号去感悟写话

1、请把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连起来读读,反复读,反复品味“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那一次的演出,每每想起,我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从文中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把你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2、交流,进一步体会“失败乃成功之母”“成功来自拼搏”“宽容和关爱助人成功”“永不言弃”等等人生哲理。

3、教师小结:朴实的话语,表达了作者的心声,也表达了现场观众和我们读者的感受。由此看来,这也可以说是一场让我们获得人生启迪的杂技表演!

六、畅谈感受,明确哲理

学习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你的生活、学习中有没有遇到过困难和失败,你是怎么做的?学习了本文,你得到什么启示?

总结: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刻刻都会遇到失败的考验,但是,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是胜利者。在山穷水尽和绝境里,如果我们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再搏一下,可能会迎来温暖的春风;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再拼搏一下,就会到达大海的彼岸;在一眼望不到顶的山脚下,再拼搏一下,就一定会登上世界最高峰„„课文学完了,但是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七、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你觉得值得积累的好词佳句。

2、选做:写一写读了课文后的感想。板书设计:

4* 顶碗少年 失误--努力---失误--再努力====成功

教学反思:

5* 《手指》

教学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教学重、难点:

1、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

2、体会手指带给我们的启示、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查字典理解字词。

2、阅读描写生活中普通事物的小品文,教师可向学生推荐几篇。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常常会带给我们启示,像那个“我”至今还常常想起的顶碗少年,还有那一棵棵优雅自在,显示着勃勃生机的桃花心木。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对于他们的存在,我们常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可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的。比如我们每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手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

2、指生逐段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速度课文,口头完成填空: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然后分别具体写(),最后总结写()。

4、请学生根据填空的内容,给课文分段,在此基础上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和方法。

三、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标画出本文的中心句。(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学生自主学习,思考问题: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读书标画相关语句。填表格:

手指名称 优点 缺点 大拇指 食指 中指 无名指 小指

3、汇报交流,体会道理: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理解要点如下:(1)大拇指:

短处:姿态不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长处:最肯吃苦。(2)食指:

短处: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长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机敏。(3)中指:

短处:养尊处优,做事名义上参加,实际并不出力;长处:地位最优,身体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优美。(4)无名指和小指:

短处: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长处:体态秀丽,样子可爱,在丝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强,有用武之地。

4、适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5、对句子的理解:(1)拿笔的时候,全靠它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得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

这句话是对食指的描写,运用了排比的句式,写出了食指的作用及他勤奋卖力、敢于探险、不怕牺牲的性格特征。

(2)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

中指所处的独特位置,受到无名指和食指的保护,所以才有“曲线优美”的姿态,“养尊处优”的性格。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中指美的姿态和高傲的特点。

(3)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

作者运用设问的句式,强调了舞蹈演员的手指常作兰花状,这兰花状的姿态是优美的,而无名指和小指则是最优美的。

(4)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这句以手指的全体比喻人的全体,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人生道理,是文章表达的主旨。可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蕴含的道理。

四、品读课文,体会写法

1、指生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你觉得作者喜欢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写果真“却无爱憎在其中”吗?

3、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为什么?

五、总结

是啊,我们人就像这五个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让我们再来读读丰子恺爷爷的这句话。”(出示中心句齐读。)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小结,相机板书:团结、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人人有用、人人有力量。

六、课外作业布置

1、摘抄文中的好词好句。

2、积累关于团结的名言警。

3、把这篇课文改写成一篇对话式的童话。板书设计:

手指

各有所长

各有所短

各有所长

各有所短 团结就是力量

根根有用

根根有力量

人人有用

人人力量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习作一

教学目标:

1、围绕“难忘的‘第一次’”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能抓住重点,内容要真实,叙事要具体,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要适当。

2、根据习作提示,从三个内容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习作,能围绕所选内容的写作要点分段表达,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实。

3、听他人说话时要认真耐心、尊重对方,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教学准备:

和家人交流自己曾经第一次做过的事情,注意把事情经过叙述清楚,最好能谈谈自己的想法或得到的启示。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在我们成长的经历中,是不是有很多难忘的“第一次”,不同的第一次常常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有成功,有失败;有欢笑,有泪水;有满足,也有遗憾„„但无论怎样,都是令我们难忘的第一次。你经历过的这些“第一次”哪些最令你难忘呢?就请你把它从记忆的深处挖掘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好吗?

二、充分准备 想:

1、回忆自己印象中最深刻的“第一次”,想想事情的经过。

2、想想这件事发生时的真实感受,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说:

1、练习把事情的经过说得完整有条理。

2、练习把自己的感受、感悟说得简单、精炼。

3、练习有感情地叙述“难忘的第一次”

三、小组演练

1、在小组中练习叙述“难忘的第一次”,请小组同学就表达内容、语言、语气、表情等方面提出意见,叙述者要和提意见的同学有交流。

2、吸纳同学们的意见,重新组织说话内容和语言。

四、班内交流

1、每组抽签确定一名讲述者轮流到前面讲述。

2、全班同学参与评价内容、情感、表达,纠正语病,也可以向发言的同学提出问题。

3、讲述者要及时、得体地应对同学们的意见、建议和提问。

五、总结点拨

1、小组讨论:要把“难忘的第一次”说好,该注意些什么。

2、教师点拨性小结(针对同学们的表现肯定好的见解,补充没提到的方面,提出建议。)

3、学生结合本次交流所得重新组合发言内容,练习表述清楚。

第二、三课时

一、明确要求

1、自读本次习作要求,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2、指名说说自己选定的内容及选定的理由。

3、大家交流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在交流中自然总结出本次习作的训练重点。

二、习作指导

1、回想我们学过的、读过的含义深刻的文章,作者是怎样把其中的道理讲清楚的。

2、同桌交流:准备用哪种表达方法叙述清楚要表达的内容及想法、感悟。

3、指名简要谈谈自己的习作设想或习作结构,教师和同学着情评议,让其他同学得到借鉴。

三、自主成文

学生书写习作草稿,教师巡回提示、指导。

四、习作欣赏

1、自主到前面朗读自己的作文,并试着说出自己习作的优点,大家参与评议。

2、教师推荐巡回检查时发现的精彩语段,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3、学生自愿组合,互相寻找作文中的精彩之处。

五、习作修改

1、出示一段习作内容,集体修改。

2、回忆常规修改内容,根据同学和老师的建议在草稿上完成习作修改,要注意到错别字、不合适的标点、不通顺的语句等。

3、改完后誊抄到习作本上。

回顾拓展一

课前准备:

1、重新阅读本组几篇课文。

2、查阅、搜集资料,了解“日积月累”中六句名言的出处、作者和含义。

3、阅读成语故事书。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小结引入:

本组课文都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都能给我们一定的感悟,或都对我们的生活有一定的启示。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联系生活实际领悟到了文章所蕴含的道理,体会到了作者的表达方法,并且在我们的习作中也试着运用了。本组课文学完了,你有没有总结过每一篇文章的表达方法有什么不同吗?

2、体会表达方法:

(1)体会范例:回想这个单元的课文,都用了哪些表达方法?写出运用这种表达方法的文章的例子。表达方法 例文

打比方、一连串的问句、一连串的格式工整的话语、把事物人格化的写法 借物喻人

写一件事情、物件,从中产生感悟、受到启迪

(2)迁移练习:除了课文以外,你在课外书上读到的文章还体会到了怎样的表达方法? 表达方法 例文

二、日积月累

1、各自读一读,想一想这些名言的意思。

2、小组内互相说说这些名言的意思。

3、全班交流,对这6句名言含义的理解;理解不清楚的地方,教师及时讲解。

4、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背诵名言。

5、当堂检查背诵情况

6、拓展。你还知道哪些文言文中名言警句。

三、成语故事

1、读故事,讲讲故事的内容。

2、悟寓意,说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3、想生活,谈谈现实生活、学习中有没有邯郸学步的人和事。

4、拓展阅读,推荐《东施效颦》和《蜥蜴失策》两篇文章,供学生阅读。

六年级语文下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篇5

一、教学目标:

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小生灵的爱恋之情及独特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2、体会作者是怎样细心观察大自然的,用以指导自己的观察行动。

3、学习本组课文中运用联想和想象描绘大自然的方法,用在自己的写作中。

4、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解决自读中遇到的问题;与他人讨论交流时,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

5、摘录好词好句,并学会用在自己的口头和书面表达中。

二、单元知识结构:

本组课文的主题是对“大自然”的描绘和鉴赏。我们要带领学生领略山青水秀、鸟语花香的自然美景,欣赏青松迎客、寒梅报春的自然情怀。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山雨》用优美的抒情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清幽雅致而又不失妖娆的山林雨景图,展示了雨中山林的千般秀美和万般神奇,处处洋溢着对山雨、对大自然那份浓浓的爱和深深的眷恋,体现出作者清雅脱俗的审美情趣。

《草虫的村落》展开丰富的想象,追随者一只爬行得小虫,对草虫的村落做了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物的喜爱之情。

《索溪峪的“野”》作者选取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张家界索溪峪奇丽的美景,抒发了畅游大自然的愉快心情。

“口语交际·习作”让学生或化身大自然中的一员感受世界;或根据音响展开想象;或分享分丰富多彩的暑期生活,先说一说,再写一写。

“回顾·拓展”让学生交流课内外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文章及自己的感悟,另外再积累体现了联想和想象的一些古诗词,深化认识。

三、教学重难点:

1、养成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和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3、学会理解和运用“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用在自己的写作中。

四、学情分析

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注重“揣摩课文的表达顺序,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课文最基本的表达方法。”同时,学生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以上目标的达成,要依靠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五、教学建议

加强“文本细读”,因为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决定着教学设计,教师的思考影响着学生的思考,因此我们应注重文本细读,不可用教参解读代替自己的思考。文本细读有六种不同的姿态:做为赏者、做为作者、做为论者、做为编者、做为教者、做为学习者。这其实可以看做是从六个不同的角度去读同一文本,每次进出各有所获,避免了对文本的片面解读。

六、课时安排:

1、山中访友

2课时

2、山雨

1课时

3、草虫的村落

2课时

4、索溪峪的野

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一 3课时

回顾·拓展一

1课时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备课

一、单元知识结构

本组教材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按照近代到现代的顺序,选编了适合高年级学生的几篇具有浓厚爱国主义情感的课文。《詹天佑》、《怀念母亲》、《彩色的翅膀》、《中华少年》这四篇课文都围绕专题,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爱国情感,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着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更为祖国的日益强盛而骄傲。本组教材还围绕专题安排了一次“祖国在我心中”的综合性学习。从这个安排,我们不难看出编者的意图在于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感悟、表达自己的爱国情,强调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熟悉本单元生字生词,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打意方面的作用。

2.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进行综合性学习,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运用搜集到的资料,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一主题,写一篇演讲稿。

4、通过交流平台,相互谈一谈,评一评,以便达到相互学习、不断提高的目的。

三、教学重点难点

1、熟悉生字词,理解课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体会关键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并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进行综合性学习,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一主题,写一篇,写一篇演讲稿。

四、单元学情分析

本单元课文围绕专题,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爱国情感,所以人文性方面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着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更为祖国的日益强盛而骄傲。而工具性方面的目标告诉我们:“在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这是本单元的读写训练点。

五、教学建议

针对本组课文来说,课前搜集一些有关的资料,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能够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消除陌生感,帮助学生更好的体会文章所饱含的爱国之情,提高课堂实效。另外对于六年级的孩子来说,预习不应该只是读课文和自学生字词,更多的是要在资料的帮助下学会自己思考一些东西。

六、课时安排

5、詹天佑

2课时 6、怀念母亲 2课时

7、彩色的翅膀 1课时

8、中华少年 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

3课时 ·回顾·展示二

2课时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一、单元知识结构

本组教材是以真情(心灵之歌)为专题安排教学内容的。小说《穷人》赞美了穷苦渔民桑娜与丈夫的美好心灵。《别饿坏了那匹马》则讴歌了一群普通群众,特别是残疾青年的美好心灵。《唯一的听众》表现了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用心灵去倾听》展现了一位普通的问讯处的工作人员,用心灵去倾听,给人们带来快乐与幸福的事情。课文中的这些人物虽然身份不同,但他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人间真情。

围绕本组主题,口语交际安排了“辩论:讲诚信与善意的谎言”,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做人要讲诚信,但有时候也需要善意的谎言。本组习作要求学生写一写体现人们互相关爱的事情,引导学生善于用敏锐的双眼发现真情,体会到人间处处有真情。“课外书屋”向学生推荐阅读加拿大作者蒙格玛丽《绿山墙的安妮》等作品,引导学生从文学作品中发现人间真情,熏陶学生的情操。

二、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本单元要求掌握的生字词。

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语句的理解。

3、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三、单元学情分析

针对本组课文来说,课前搜集一些有关的资料,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能够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消除陌生感,帮助学生更好的体会文章所饱含的爱国之情,提高课堂实效。另外对于六年级的孩子来说,预习不应该只是读课文和自学生字词,更多的是要在资料的帮助下学会自己思考一些东西。

四、教学重、难点:

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那种淳朴善良、乐于助人、关心他人的美好品质。(重点)

2、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五、教学思路:

《穷人》: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穷人一文的写作年代,明确本文的写作背景。

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悲惨以及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

《别饿坏了那匹马》:通过朗读课文,理解残疾青年不计一己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仔细阅读关于人物语言、神态和心理描写的句子。通过体会人物语言、神态和心理描写来感受人物的品质。

《唯一的听众》:重点阅读文中的对话,从中体会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

《用心灵去倾听》:课前搜集有关倾听的故事,加深对课文的了解。从故事中能受到启发,让善良深入内心。

六、教学时间安排:

9、穷人

2课时

10、别饿坏了那匹

1课时

11、唯一的听众

2课时

12、用心灵去倾听

1课时

口语交际与习作三

3课时 回顾拓展三

1课时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备课

一、单元知识结构: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也是人类唯一的家园。“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本组教材围绕这一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只有一个地球》阐述了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鹿和狼的故事》告诉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记述了印第安人对土地深深的留恋和眷顾,表达了人类应该珍惜和热爱土地的强烈情感。《青山不老》讲述的是一个山野老农,他将毕生精力用于植树造林工作,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造福子孙后代。四篇文章多角度、多层面地引导学生感受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了解人们为此做出的努力,使“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扎根于学生的心中,并转化为日常的行为。

二、单元教学目标 1.掌握1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部分课文会背诵。3.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4.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鼓励学生行动起来,保护环境。

三单元重点难点 重点:

1.掌握1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部分课文会背诵。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难点:

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四、学情分析

本组课文的单元导语,列举了生活中常见的浪费资源的现象,一方面启发学生在学习课文时,联系生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为口语交际和习作做了铺垫,通过以“珍惜资源”为主题的口语交际活动,以及针对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现象写一份建议书或根据漫画写环保故事的习作练习,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五、教学建议

首先联系课文说说地球的“可爱”表现在哪里,容易“破碎”又表现在哪里,体会地球的“可爱”,可从“遥望地球”所见到的景象,以地球为人类提供生存空间及无私奉献自然资源等方面思考;理解地球的容易”破碎”,可从“不加节制”地开采矿物资源,“随意毁坏”“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而使可再生资源遭受破坏等方面去思考;强调“同时”,就是强调地球的两重性:它既有可爱的一面,又有容易破碎的一面,提醒人们,如果”不加节制”“随意毁坏”资源,可爱的地球就可能走向”破碎”,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懂得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六、课时分配

13、只有一个地球

3课时

14、鹿和狼的故事

2课时

15、这片土地是神圣

3课时

16、青山不老

2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习作

3课时 回顾拓展

2课时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备课

一、单元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课文内容。

2、揣摩人物的特点,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3、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4.让鲁迅这一人物形象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烙印。

二、单元知识结构

本组教材以“初识鲁迅”为专题编排,四篇文章中只有一篇是鲁迅自己的作品,其余三篇都是不同的人写鲁迅的,这样就使得鲁迅这一人物形象显得更加真实、丰满、生动。《少年闰土》是一篇经典课文,生动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形象;周晔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自己的真情回忆,展现了鲁迅的音容笑貌,读来使人历历在目。阿累的《一面》,文中的对话和外貌描写十分传神,字里行间倾注着对鲁迅先生的爱戴之情。三篇文章之后,教材安排了臧克家的诗歌《有的人》。四篇课文都是引导学生潜心研读、感受人物形象的极好范本。“口语交际·习作”中的口语交际,让学生交流“留在心里的印象”,习作让学生根据两则材料选择一个完成,一是写自己的小伙伴,一是续编发生在自己和小伙伴之间的一个故事。“回顾·拓展五”中的“交流平台”一是交流学生心目中的鲁迅形象;二是交流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日积月累”安排读背鲁迅先生的名言警句。“趣味语文”则讲述了鲁迅少年时的一个有趣的故事。

三、本单元教学重点

1.揣摩人物的特点,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贵品质。

四、本单元教学难点

让鲁迅这一人物形象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烙印。

五、解决措施与教法建议

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在语文学习中积累语言。学习课文时,鼓励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的方法来学习,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感悟、表达,强调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潜心研读、感受人物形象。

六、课时划分

17、少年闰土

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19、一面

20、有的人

口语交际

习作

回顾 拓展六课时

2课时 1课时

1课时 3 课时

2课时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备课

一、单元知识结构:

本组是一个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分成“诗海拾贝”和与诗同行“两大板块。每个板块的主体是”活动建议“,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建议,引导学生按照学校、家庭的实际情况开展活动。”阅读材料“供学生在开展活动时阅读,学生从中获得关于诗歌的感性认识,在诗歌欣赏和童诗写作等方面得到借鉴和启发。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五年级已开展过两次这种集中编排、课内外一体的综合行学习,具备了一些综合性学习的基础。教学中要充分体现综合性学习自主探究、开放的特征,抓好策划、活动、交流、评价等几个环节,使综合性学习更有实效。

三、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搜集和阅读诗歌,增加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能搜集并按一定标准给诗歌分类。

(2)能诵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通过朗读诗歌、欣赏诗歌、学写童诗等活动,感受诗歌的魅力。

(4)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四、过程与方法:

策划、活动、交流、评价、总结。

五、单元重点、难点

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增加对诗歌的兴趣。

六、教学建议:

教法:组织、引导。学法:自主探究、合作活动。教学准备:相关课件

七、课时安排: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备课

一、单元主题:人与动物和谐相处

二、单元知识结构:

本组选编的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发生的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读来令人难以忘怀。《老人与海鸥》讲述的是一位普通的老人与海鸥之间建立起来的深厚情谊。《跑进家来的松鼠》介绍一只可爱的松鼠来到“我”家后发生的一系列有趣的事,表达了我们一家人对松鼠的喜爱。《最后一头战象》再现了战象嘎羧生命里最后的辉煌与庄严,以饱含深情的笔触歌颂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金色的脚印》则通过正太郎与狐狸一家之间的传奇故事,展现了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歌颂了爱的力量,赞美了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信任、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编写这组课文的目的,一是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二是学习作者将这种真挚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潜心读书,感受动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挚情感,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入选的课文中,有的篇幅较长,可在教学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的能力。配合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以及“回顾·拓展”都做了相应的安排,进行课文教学时,教师应注意到这个特点,把读与思、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单元整体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熟练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学生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

3、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感受人与动物之间浓浓的情意。

4、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将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这种真挚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学生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

2、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潜心读书,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意思,感受动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挚情感。

3、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将人与动物之间这种真挚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五、单元学情分析

教材解读本单元选编的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在不同年代、不同国度发生的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真挚感人的故事,在我们感受动物的可爱、聪慧、善良的同时,会让我们的心灵受到一次次的震撼。《老人与海鸥》讲述的是一位普通的老人和海鸥之间建立起来的深厚情谊。《跑进家来的松鼠》介绍一只可爱的松鼠来到“我”家后发生的一系列有趣的事,表达了我们一家人对松鼠的喜爱。《最后一头战象》再现了战象嘎羧生命里最后的辉煌与庄严,以饱含深情的笔触歌颂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金色的脚印》则通过正太郎与狐狸一家之间的传奇故事,展现了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歌颂了爱的力量,赞美了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信任、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本组教学重点是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学习作者将这种真挚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口语交际·习作”以及“回顾·拓展”,都紧紧围绕专题设计。“口语交际”两个话题分别是介绍动物和保护动物;“习作”以生动的事实告诉学生,动物不仅有浓浓的亲情,也有一定的应变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动物的了解与热爱,深化对本单元主题的认识

六、教学建议

1、教师要把握好有限的课堂四十分钟,以自由读、默读等方式,要求学生以轻快的速度读课文,为学习课文节省时间,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的能力。

2、教学中,老师注意从导——读——悟——说等几个方面出发,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感悟,以精心设计统揽全文的问题,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抓重点语段或词句进行理解、感悟、交流,教师适时引导和点拨,努力使不同风格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学习,读中悟情,让课堂真正动起来。

3、“抓住重点句段或主要教学内容”也是长文短教的又一有效方法。教师在教学一篇长文时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须有所取舍,有所侧重。因而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应懂得合理的砍削,取其精华,保留重点。

当然,高年级阅读教学“长文短教”之方法的探究还很深奥,这些方法仅是我本人的一些不够成熟的主观想法,还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更新与完善,也需要各位同行的共同探讨与帮助,在此我全当是做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吧。希望各位同行针对这一问题,踊跃发言,提出一些合理、有效的见解!

七、课时安排

21、老人与海鸥 2课时

22、跑进家来的松鼠 1课时

23、最后一头战象 2课时

24、金色的脚印 1课时

语文园地五 5课时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备课

一、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选编的四篇课文情真意切,文质兼美,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艺术的魅力。《伯牙绝弦》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伯牙、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动容;《月光曲》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告诉我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蒙娜丽莎之约》向我们介绍了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那恬静、淡雅的微笑让我们感受到了神秘而永恒的美;《我的舞台》娓娓叙述了我国著名评剧演员新凤霞之女吴霜女士在艺术舞台上成长的故事,反映了在“艺术和生活”的舞台上,勇气和力量让人走向成功的道理。读了这组课文,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正如海顿说的那样: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

二、教学目标

1、欣赏音乐、绘画、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

2、学习作者是怎样在叙事时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是怎样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的想象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学习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

3、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4、从实际出发,根据各自条件,通过阅读和其他渠道尽可能多地了解各种艺术。

三、教学重难点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影视、报刊等资源搜集有关资料,留心观察身边的艺术,注意了解学生学习某种艺术过程中的真切感受,在课文教学中做相应安排。为在“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中的学习、交流做好准备。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各部分的内在联系,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四、学情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文教学担负着的积累语言的任务,包括语言材料、语言范例、语言知识三方面的积累。读中积累、学中积累、说中积累、用中积累、课外阅读中的积累等。在实际教学中,只有把它们有机的结合起来,处处留心为学生创造施展才华环境,不断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掌握小学生心理,以情感为动力,以材料的积累为内容,以写作的技巧为准绳。相信学生的知识内容定会丰盈起来,写作水平定会不断提高。

五、教学建议:

1.教学中应提出关键性的问题,让学生迅速找到学习的切入点,提纲挈领地牵动全文的学习。

2.有关艺术方面的题材,学生可能不是很了解,教师可在课前安排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询相关资料。

3.本单元有一篇文言文,一定要充分诵读,让学生熟读成诵,培养语感,激发兴趣。

4.本单元的主题是感受“艺术的魅力”因此教学时,要着眼于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引导学生感悟艺术的神奇魅力。

5.本单元所选的文章有着强烈的感情色彩,因此宜引导学生通过充分地朗读和画找语句来感知课文,并通过朗读或形象描述把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

六、课时安排

25、伯牙绝弦 2课时

26、月光曲

3课时

27、蒙娜丽莎之约 1课时

28、我的舞台

1课时

口语交际与习作 4“回顾·拓展” 课时

七年级语文下第四单元 篇6

常州市第五中学   杭琳

一、 单元教学目标:

1、 接触动物世界,了解一些动物,激发关爱、保护野生动物的热情。

2、 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学习准确、生动的语言。

3、 学习辨别文章的优劣,选择指定内容的文章,能初步理解并向别人推荐。

4、 学习观察动物的特点,并能向别人介绍。

5、 积极参加保护野生动物的活动,增强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并进行社会宣传。

二、 单元课时安排:共15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松鼠》                  2课时

《松树金龟子》            2课时

《国宝――大熊猫》        2课时

《黔之驴》                2课时

诵读欣赏                  1课时

.写作                      3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              2课时

三、 单元教学设计

本单元我们将跟随着布丰、法布尔等数位作家一起走进神奇而美妙的“动物世界”。在这个星球上,和我们最亲近的物种之一就是动物。各种动物都以其自身的特点,为人类展现了一个异彩纷呈的“动物世界”。初一学生年龄还小,天真烂漫,对自然界的动物有着浓厚的兴趣。相信不论是漂亮、驯良、乖巧的松鼠,具有“音乐天赋”的金龟子,还是憨态可掬、温厚活泼的大熊猫,庞大而技穷的黔之驴,都将会使孩子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因此,学习这个单元,可以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让学生在阅读思考中了解动物的形态、习性、性格等方面的特点,教师适当地加以点拨、引导,让学生在反复的阅读中体味文中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此外,教师要因势利导,激发学生关爱、保护野生动物的热情,增强学生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并能积极地开展一些保护野生动物的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本单元的.写作教学着眼于指导学生学习观察动物的特点,并能抓住某一种动物的特点,使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别人介绍,能给人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学习目标:1、了解单元学习内容,确定探究专题

课前学习:1、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源收集各种动物的相关知识。

课堂学习:

第一块:明确单元专题含义: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导语:明确任务 听讲

2 布置活动:让学生阅读单元提示 阅读、做好批注。讨论结合提示,利用课前收集的相关知识畅谈自己所了解的动物世界。

3 布置活动:谈谈在现实生活中你最喜爱的一种动物,并能说出你喜爱它的理由。(最好能抓住你感受最深的某一特点进行阐述。) 讨论,交流

第二块:了解单元大概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导入: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还可以延伸到发展性评价手册) 明确任务

2 巡视、指导 浏览目录、课文

3 布置讨论:本单元的内容结合你的兴趣、爱好及你的理解确定一个专题内容作为本单元的探究问题。(如对已经灭绝的`野生动物与濒临灭绝的动物等专题的探究) 讨论、组建学习小组

第三块:确定单元活动方案: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布置学生商定单元的活动主题及.计划(活动要有广泛性和趣味性,要结合单元专题,如从“动物世界”中挑选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专题,可以开展一次调查活动,撰写一篇调查报告,写一份保护动物的倡议书等等) 讨论、交流

第四块:学习评价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出示评价内容:1、你对“动物世界”有了新的认识了吗?2、你有自己的专题吗?3、你有自己的学习伙伴和小组吗?4、你能说出哪些课文题目,作者,以及文中动物的哪些特点? 自我反馈

2 小结: 自我小结

第2课时 《松鼠》(一)

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介绍的松鼠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兴趣,培养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2、理清作者的思路,掌握文章合理的说明顺序。

课前学习:1、利用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2、在网上了解作者布丰的相关资料,搜集松鼠的有关知识和生活图片。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导入:组织学生了解作者布丰 互相交流相关内容。

2 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听完后,说说你从课文中了解了松鼠的哪些特点 边听边思考,在书上作好批注。

3 组织交流,评价。 班内互评、交流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组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为课文编写提纲 朗读课文,并在书上进行圈点、勾画、批注

2 布置任务: 编写课文提纲 列写提纲

3 组织交流,评价。 班内互评、交流

4 情境创设:有人认为文章最后说“松鼠也是一种有用的小动物。他们的肉可以吃,尾毛可以制成画笔,皮可以制成皮衣。”读到此处时,让人感到很别扭。如果我们真心喜欢一个小动物,比如说小狗,我们在夸奖它一番后,会告诉别人,它的肉可以吃,皮可以制成皮袄吗?所以,课文结尾是全文一个极不和谐的音符。对于上述观点,你持怎样的观点呢? 思考,交流

第三块:语文活动:看谁复述文章最棒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以协作组为单位,先在协作组内复述,选派代表,然后大组交流 学生推荐,互评

课后学习:1、能将文中松鼠的外形、特点、习性等知识介绍给自己的亲朋好友。

2、摘抄课文中你认为描写生动的句子,并能反复阅读。

第3课时 《松鼠》(二)

学习目标:1、体会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提高表达能力。

2、学习本文细致观察事物特征、抓住事物特征描述事物的方法。

课前学习:1、整理松鼠的相关知识与图片。

2、搜集动物邮票。

课堂学习:

第一块:体味科学小品文的语言特点及作用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导入:作者用带有文学色彩的笔调来说明松鼠的有关情况,写得生动而形象,(1)你最喜欢的句子是哪些?为什么喜欢?用简洁的语言来分析。(2)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分析其作用。并模仿举例。 朗读、勾画(在句子旁注好你喜欢的理由)

2 组织协作组内交流,评价。教师小结。 交流、互评

第二块:比较阅读: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教师提供初中生物教材中关于松鼠的介绍:(1)要求学生就语言特点将课文与其进行比较分析,指出两者的不同之处。(2)两种语言风格,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阐述理由。 阅读、思考、比较

2 组织协作组内交流,评价。 交流

第三块:语文活动:设计一组邮票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布置活动:如果以松鼠为题材发行一组邮票,你觉得设计的邮票应该从哪些方面反映松鼠的生活?你能给每枚邮票取个名吗?你能用简要的语言阐述你的创意吗? 设计、命名

2 组织协作组内交流,评价。 班内交流、互评

课后学习: 1、选择你身边的最令你感兴趣的某一种小动物,写一篇三百字左右的观察日记。

2、搜集此种小动物的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整理,仿照生物学体系,编写一篇生物课文。

第4课时  《松树金龟子》(一)

学习目标:1、从观察入手,了解松树金龟子的生态习性。

2、感悟在说明中兼用文艺的笔调,揣摩语言的准确和形象。

课前学习:1、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2、借助相关书籍、网络资源查找有关法布尔的生平与故事,金龟子的图片及其相关知识。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导入:作者法布尔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作家。你知道他的著作名称吗?你能根据课前所了解到的相关资料向同学们讲述一个关于他的故事吗? 互相交流相关内容与感受

2 根据你所搜集的资料,能否向同学们介绍你所了解的金龟子?(比如金龟子的种类、危害、生活习性、防治方法等。) 班内交流资料,比比谁查找的资料最充足。

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篇7

战争,一个多么残酷的字眼!面临战争,人们期盼和平。本组课文围绕“战争与和平”这一专题,选取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外两个小英雄的故事和两篇以孩子的眼光关注国际局势、表达对和平渴望的课文;并安排了与此相关的“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等语文实践活动,还选编了“资料袋”、“阅读链接”、“宽带网”等有关战争与和平的资料。本组教材的内容直面惊心动魄的战争年代,倾吐了孩子们对和平的呼唤。通过本组教材的学习,学生的心灵一定会受到震撼,经受洗礼。

本组的四篇课文的内容不同,风格不同,前两篇课文生动有趣,后两篇课文情感浓烈。四篇课文又有许多共通之处,如每篇课文中有许多句子蕴含着丰富的意义,抒发了深厚的情感。因此,教学本组时,要帮助学生在把握每篇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重点理解那些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中要切实把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情感作为本组训练的重点。

教学时,不仅要立足本组教材,利用教材提供的优秀作品,也要注意采用多种方法,链接教材以外的丰富材料,帮助学生真切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缅怀那些为和平英勇战斗的英雄们,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情感。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5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6课时,略读课文3—4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宽带网”等1课时。夜莺的歌声

主备课人: :陈艳妮 备课成员:罗柏女 陈琢玉 陈芳 段艳蓉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生字;旷、蠢、灶、蘑菇、岔。

2、新词:空旷、蠢东西、蘑菇、分岔、垂头丧气、轻蔑。

3、理解重点句。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2、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3、指导朗读,培养朗读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了解这个小故事,教育学生从小热爱自己的祖国,当祖国需要时,随时都可以为祖国献出一切。【教学重点】

1、生字和新词:空旷、蠢东西、蘑菇、分岔、垂头丧气、轻蔑。

2、理解重点句。

3、训练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4、指导朗读,培养朗读能力。【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习任务】

1.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2.划分段落,概括段意。3.加强朗读。

(一)整体感知

《夜莺的歌声》是一篇外国作品,反映前苏联在卫国战争中,各族人民奋起保卫祖国的战斗,着重对小游击队员“夜莺”进行了详细描写。教师要引导出这种精神源于对祖国的热爱。

(二)目标完成过程

1.检查预习,质疑问难。正音:削xiāo 空kòng 塞sāi

二次备课

解词:轻蔑:轻视,看不起人。沉寂:静得连一点声音也没有。宛转:形容声音优美、动听。搭拉:向下垂。

2.揭题引读,学生自悟。(1)板书课题,学生自悟。(2)简介时代背景。

苏联卫国战争: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战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在以斯大林为首的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始了卫国战争,在奋起保卫祖国的战斗中,苏联的敌后游击队非常活跃,积极配合红军奋勇作战,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本文记叙的就是这无数事例中的生动一例。

3.理清脉络,讨论分段。(1)小组合作学习单 ①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②为课文分段,每段讲了什么内容?(2)全班交流合作学习情况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按照“诱敌——入林——传信——摆脱”的顺序分段或以歌声为线索也可。

第一段(从开头到“听懂了吗?”)小孩学夜莺叫,用歌声引诱德国兵。

第二段(从“队伍出发了”到“就不再问了”)写小孩给敌人带路。

第三段(从“树林深处”到“新鲜的意思了”)写小孩发出情报做好消灭敌人的准备。

第四段(从“德国兵”——全文结束)写小孩把敌人带进埋伏圈,机智摆脱了敌人。

4.教师总结,学生质疑。

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以歌声为线索,掌握这种分段方法并理解所学字词。

5.布置作业。(1)朗读课文。(2)抄写课后生词。

第二课时

【预习任务】

1.浏览课文,找一找有几处环境描写? 2.写歌声的地方有几处?

(一)阅读第一段,讨论问题

1.文首为什么要写“黑色的碎瓦”、“空旷的花园”、“烧焦的树木”?

(说明战争破坏严重,昔日美丽的村庄,如今已破烂不堪,作者利用这一段环境描写来揭露德国法西斯的侵略行为。)

2.德国军官和士兵是怎样发现小孩的?

(无声——夜莺叫——小孩叫——注意听——发现)3.相互讨论,体会句子含义,幻灯出示。

(1)“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只有我一个!”(孩子故意打岔,避免正面回答,反映了孩子的冷静、沉着、机智。)

(2)“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

(这句话说明孩子爱憎分明。前一句保护了群众,后一句痛骂了敌人。)

4.小结本段内容,指导朗读。

(二)阅读第二段

1.路上小孩为什么有时学夜莺叫,有时学杜鹃叫?为何要做出天真贪玩的样子?

(孩子机智灵活,既向游击队传递了情报,又进一步取得了敌人的信任。)

2.当问孩子有无游击队时,孩子怎样回答的?画在书上。3.讨论:孩子面对凶恶的敌人,难道他不怕吗?为什么还能应变自如,毫无惧色呢?

(卫国战争中,全国人民都投入到保卫家园的斗争中,全国人民怀着对祖国的爱,对敌人的恨进行不屈的斗争,小孩就是由于对祖国的热爱,对敌人的憎恨,才能临危不惧,坦然自若。)

(三)指读第三段,讨论

1.游击队潜伏在哪里?他们怎么知道德国兵来了?(通过小夜莺的歌声传送的情报得知德国兵来了。)2.由此可见,小夜莺是第一次传递情报吗?

(不是,小夜莺显得老练,看来在战争期间,他已是一位出色的游击队员了。)

(四)默读第四段,思考

1.游击队是怎样把敌人消灭的?

2.德国兵被消灭后,小孩为什么又坐在原来的地方,他在望什么?

(小孩子完成这次任务后,又坐在原来的地方,执行新的任务,小孩有高度的负责精神和警惕性。)

3.最后一节起什么作用?(照应了开头并点了题,这歌声„„有什么区别,这句赞扬了小夜莺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小情报员。)

(五)围绕中心,学习表达

1.浏览课文,找一找有几处环境描写?

2.以歌声的地方有几处?(可见这篇文章思路清楚,以歌声为线索,另外准确的环境描写也起到了烘托中心的作用。)

(六)总结扩展

1.这篇文章读后你受到怎样的启发?

2.你觉得小夜莺是个怎样的孩子?(热爱自己的祖国。)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14* 小英雄雨来

主备课人: :陈艳妮 备课成员:罗柏女 陈琢玉 陈芳 段艳蓉 主备课人:罗柏女 备课成员:陈燕妮 陈琢玉 陈芳 段艳蓉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雨来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机智勇敢地跟敌人斗争的高尚品质。

2、自学生字新词,掌握读音,理解词义;体会本课中描写景色的优美句子和丰富的词语。

3、练习给课文各段加小标题。

4、能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雨来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机智勇敢地跟敌人斗争的高尚品质。

2、能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习任务】

1.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2.给每个部分加上小标题。3.加强朗读。

4.课文讲了雨来的哪几件事?

一、默读课文。

为什么说雨来是个小英雄?请大家默读课文。

二、检查初步默读课文的效果。

检查对课文内容的了解情况:

这篇课文说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指导看抗日根据地地图。)雨来的爸爸是干什么的?当时在芦花村发生了什么事?雨来有什么英雄事迹?

二、检查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

泥鳅(qiū)——你们看见过泥鳅吗?它是什么样子的?(泥鳅是一种身上很光滑的鱼,灰黑色的。)门槛——什么叫门槛?

(旧式的房子都有门槛,就是门下的一根横木。)晌(shǎnɡ)午——注意“晌”的读音。什么叫晌午?

二次备课

你们查过字典吗?(晌午就是中午。)

枪栓(shuān)——枪的哪一部分叫枪栓?注意“栓”的读音。

(枪栓就是推子弹进膛的机件。)

劫难——“劫”字怎么样讲?劫难是什么意思?(“劫”是抢劫,抢夺。劫难是遭受灾难的意思。)趔趄(liè qiè)——什么叫“趔趄”?注意这两个字的读音。

(“趔趄”就是身子歪歪斜斜的,脚步不稳的样子。)漩涡(xuánwō)——注意“漩”字的读音。你们在哪里看见过有漩涡?

(“漩涡”就是水流时产生的螺旋形,在江、河里看到有漩涡。)嘟(dū)嘟囔(nānɡ)囔——注意“囔”字,不要读成lāng,“嘟嘟囔囔”是什么意思?

(“嘟嘟囔囔”就是心里不高兴,有气,嘟起嘴,叽叽咕咕自言自语地说。)还有哪些是表示声音的词?

(“唔里哇啦”。)(“吧嗒吧嗒”。)(“哐啷”。)

四、巩固字词。(用生字卡片抽读。)

五、深入阅读课文第一至四段,理解主要内容

(一)默读第一段。

提问:雨来住的那个村子为什么叫芦花村? 读读芦花村的景色。

“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

引导学生先读句子的主要成分,然后逐句地把附加成分放进去读,再连起来读,比比怎样写好,同时体会芦花村景色的优美。

雨来的游泳本领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来?(让学生回答雨来的几种游泳方式。)指导朗读:“往河沿跑!往河沿跑!”

应该怎样读?为什么?再读这一段的第五小节。讨论这段的段意和小标题:

(段意:开头写芦花村的景色,着重写雨来游泳的本领高。小标题:“雨来游泳本领高”。)

(二)默读第二段。提问:

夜校的学习条件怎样?雨来在夜校里受到什么教育?指导朗读:“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讨论段意和小标题

(三)默读第三段。提问:这段主要说了几层意思?(两层意思:第一层从“有一天”至“只从街上传来一两声狗叫”,主要写鬼子开始扫荡了;第二层从“第二天”至这段结束,主要写雨来为掩护交通员李大叔,被鬼子捆绑起来了。)

指导朗读第二层。

重点朗读:“他抬头一看,是李大叔。”“咦!这是什么时候挖的洞呢?”“把缸搬回原地方。你就快到别的院里去,对谁也不许说。”

讨论段意和小标题。

段意:(雨来为掩护交通员李大叔,被鬼子捆绑起来了。)(小标题:“雨来掩护李大叔”。)

(四)重点默读第四段。1.小组合作学习单:

(1).鬼子对雨来使用了哪些卑劣手段?

(2).课文中哪些词句把鬼子哄骗、利诱、威胁、毒打雨来时的丑态形象地勾画出来了?

(3).哪些词句可以体现雨来在鬼子面前表现得坚强不屈?(4).雨来在鬼子面前为什么能表现得这样勇敢顽强? 2.小组汇报

讨论:鬼子对雨来使用了哪些卑劣手段? 板书:哄骗利诱威胁毒打

课文中哪些词句把鬼子哄骗、利诱、威胁、毒打雨来时的丑态形象地勾画出来了?

板书:露出满口金牙„„鬼脸糖金戒指抽出刀„„劈扭拉打揪拧撞

哪些词句可以体现雨来在鬼子面前表现得坚强不屈? 板书:“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没有接他的糖,也没有回答他。“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没看见!”

提问:雨来在鬼子面前为什么能表现得这样勇敢顽强? 朗读:“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齐读第四段后,概括段意和小标题。

(段意:雨来在敌人面前坚强不屈。)(小标题:“雨来坚强不屈”。)

总结以上四段的小标题。

六、布置作业:

读课文,说说雨来怎样掩护交通员李大叔,雨来在鬼子面前表现得怎样坚强不屈。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用生字卡片复习生字新词(读音、解词)。

2、说说雨来怎样掩护李大叔,雨来在鬼子面前表现得怎样坚强不屈。

二、深入阅读课文第五至第六段,理解主要内容。

1、指名读第五段。提问: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芦花村的人们对雨来的死的惋惜和悲痛。)课文是怎样来写的?

(先写了景色,以景抒情;接着写了芦花村的老人和孩子们对雨来的赞叹。)

指导朗读:“蓝色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照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雨来是个好孩子!死得可惜!”“有志不在年高。”

(读出老人赞叹、惋惜、悲痛的口气。)齐读第五段。小标题:“雨来死得可惜。”

2、阅读第六段:

提出阅读要求:

(1)这段中哪些地方体现了雨来不仅勇敢,而且非常机智?(2)雨来没有死的原因一节,为什么放在最后?(3)概括段意,并加小标题。学生阅读后,讨论以上三个问题。

(段意:雨来靠游泳脱险。)(小标题:“雨来没有死!”)

三、自由阅读全文,要求:

1.小组合作学习单(1)找出文章的重点段。

(2)分析围绕中心写一、二、三、五、六段的作用。(3)文章还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2.小组汇报

(1)找出文章的重点段。(第四段)

(2)分析围绕中心写一、二、三、五、六段的作用。(第一段写雨来本领高,所以后来能英勇脱险,机智对敌;第二段写雨来上夜校,懂得热爱祖国的道理,所以能坚持对敌斗争;第三段写雨来掩护李大叔,因为雨来热爱祖国,所以能爱护革命干部;第五段写老乡们哀悼雨来,是从一个侧面表现雨来是个小英雄;第六段写雨来没有死,是他机智勇敢的结果。课文的中心思想是借雨来机智勇敢地和敌人斗争的故事,讲抗日根据地儿童热爱祖国的优良品质。课文的一、二、三、五、六段虽不是重点,但与中心有着密切的联系。)

(3)文章还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句子优美,词语丰富,笔法生动,文章题材的取舍和安排,前后呼应的写作方法等。)

四、练习简要复述:

雨来是个十二岁的小孩,为什么说他是个小英雄呢?请大家简要地来讲讲《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要讲清时间、地点、人物、情节——事情的开始、发展、高潮和结局。

时间: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天。

地点:晋察冀边区北部的芦花村(指地图); 人物:雨来。

事情的开始、发展:课文第三段内容。高潮:课文第四段内容。

结局:课文第五、六段内容。要求大家简要复述,抓住重点内容,其余简略复述。指导重点段落的复述:回忆一下,第四段是怎么写的。出示第四段的板书内容。放映有关这段内容的幻灯,让学生观察幻灯内容。

各人轻声练习复述。指名上台复述。大家评议。

作业设计: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把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教学反思: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主备课人: 陈艳妮 备课成员: 罗柏女 陈琢玉 陈芳 段艳蓉

【教学目标】 1.认识18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挚情感。4.通过学习课文,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习任务】

1.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2.划分段落,概括段意。3.加强朗读。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当你在和平的环境中过着安宁、幸福的生活的时候,你是否知道还有许多孩子因为战争正挣扎在死亡线上,有的被战争夺去了亲人,无家可归。今天我们学习22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感受一下一个被战争夺去父亲的孩子的内心世界。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意思,课文讲了几部分内容?

3.汇报交流自读情况

(1)抽读生字词卡片,可采用齐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读。(2)请读一读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段落,学生互相纠正错音。

三、自读感悟,小组交流讨论

1.自学生词,不懂的词语可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2.逐段读课文,遇到不懂的地方画出来,留待小组讨论。3.小组合作学习单 组内质疑,讨论与交流

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或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组长记录下来并上交给老师,在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第二课时

二次备课

一、提出共同的疑问,明确探究的主要任务。

二、感悟与交流,解决疑难

1.默读与感悟。2.小组合作学习单

(1).作者的爸爸是个怎样的人?(2).当今的和平环境怎样?(3).作者在为谁呼吁? 3.班上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谈理解,讲体会,同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1)汇报交流对爸爸的认识

①他是一名军事观察员,在执行维护和平的行动中壮烈牺牲了。——一位保卫和平的勇士。

②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他还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一个爱妻子、爱孩子的好丈夫、好爸爸。

③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鲜血。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一位热爱和平,并用自己的生命捍卫和平的人。

④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一个知识渊博,很有才华的人。

(2)过渡:一位捍卫和平的勇士,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才,一位可敬可爱的父亲,就这样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作为儿子,小作者面对这一切,心情会怎样?我们怎样把作者的真实感受读出来?

(3)训练有感情地朗读,把握作者的内心世界。①点击软件,听课文朗读录音,体会情绪。②个人练习朗读3、4、5自然段。③组内交流,互读互评。④班上展示读,师生共评。

(4)汇报交流对当今世界和平环境的认识。

①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和平的环境没有持久地保持下去。

教师点拨:“51年前”,指的是1945年(小作者写这封信是在1996年),全世界人民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从那场战争结束后,人们就以为再也不会发生战争,渴望永久和平,希望和平之神永远留在人间。但是现实并不随人愿,近几十年来,局部动荡,战事不断,人民饱受苦难。

②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a.交流课前搜集的图片或资料,认识到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如海湾战争、波黑战争、美国轰炸南联盟、9·11事件、美国轰炸阿富汗、巴以冲突„„

b.教师播放一段美国轰炸阿富汗的电视报道录像,学生亲眼目睹战争的残酷及人民的苦难。

c.谈对“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一句的理解。

教师点拨:和平的环境是美好的,因此,人们把它称为“和平之花”,但和平的环境还不稳固,还不持久,所以又说是娇嫩的“和平之花”。

(5)感情朗读6、7自然段,把作者的心情把握准确。(6)汇报交流作者在为谁呼吁。

①在为“我”的家人及深受战争苦难的各国孩子呼吁。②在为全世界所有热爱和平的父母、妻子、孩子呼吁。点拨:这是小作者发自肺腑的呼声,这是浸满泪水的呐喊!怎样把小作者的真情实感读出来呢?

(7)训练感情朗读,产生情感共鸣。

三、总结全文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讨论:为了制止战争、保卫和平,我们能够做点什么?

四、拓展延伸

现在世界上有些国家还处于战争之中,许多孩子正饱尝战争的苦难,请你给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封信,表达你对他们的同情与关心。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16* 主备课人: 陈艳妮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备课成员: 罗柏女 陈琢玉 陈芳 段艳蓉 【教学目标】

1、学习这首诗,理解诗句的含义,懂得维护世界和平,制止战争,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从而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2、了解诗的结构,初步懂得诗歌的表现手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的含义。

2、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收集世界上目前仍处于战火中的儿童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预习任务】

1.把课文读通顺、流利。2.想一想,每节诗主要讲什么?

一、播放课件,引入新课

(关于目前仍处于战火中的儿童课件。)

1、画面中讲的是什么事?(战争给儿童带来了悲惨地生活。)你有什么感想?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呼唤和平的诗歌-《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

二、自学诗歌,完成以下要求

1、自由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意思,不懂的查阅工具书。

3、想一想诗歌主要讲了什么意思?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请几位学生逐节读诗歌,注意正音。注意:“茵”的读法。

2、检查对部分词语的理解情况。

3、诗歌主要讲了孩子们呼唤和平的心声,希望全世界的儿童都能有洁白的教室,平稳的课桌,都能在鲜花中读书,共同享受美好的春天。表达了人们对世界和平的期盼。

四、学习一至四小节

1、自由读第一小节诗歌,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诗中“这究竟是为了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

2、指导朗读第一小节,注意读出节奏。

3、齐读第二小节,思考这一小节讲什么?

4、默读三、四小节 小组合作学习单

课文中四次提到“这究竟是为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指导朗读一至四小节。

五、学习第五小节

学生自由读第五小节,讨论交流:作者的心声是什么?

六、总结课文

1、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读出韵律和节奏。

3、“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七、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组织学生读课后阅读链接,感受呼唤和平这是世界人们的共同心愿。

2、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战争中的儿童的资料,坚定学生维护和平,反对战争的信念。

3、组织学生办小报《战争与和平》。

4、学习读选读课文《黄继光》

板书设计

16﹡ 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

有洁白的教室

世界和平的期盼

平稳的课桌

鲜花中读书 „„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四 主备课人: 陈艳妮 备课成员: 罗柏女 陈琢玉 陈芳 段艳蓉

【教学目标】

1、读、写并积累本单元与战争相关的词句。

2、培养学生的关注新闻的意识。

3、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交际能力。

4、通过看图说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感悟力,激发他们痛恨战争,同情战争中的无辜着的情感,理解对和平得呼唤。

5、突出本组训练重点,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口语交际、写作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从字里行间了解了战争给孩子们带来的苦难,聆听了他们对和平的呼唤,现在就让我们再次读读那些词句,更深刻的感受一下吧!

二、学习“读读写写、读读记记”

1、学生自由读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2、小组学习:读词语,相互正音,交流词语的意思,交流读记词语的方法

3、学生书写“读读写写”得词语。

4、师听写

三、学习“我的发现”

1、学生自由读这些句子。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3、全班交流:你发现了什么?这两组句子中带点得部分表达了怎样不同的情感?

4、从课内外阅读材料中找一找类似的句子,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5、教师小节。

四、学习“日积月累”

1、自由读“日积月累”中的成语。注意:读准字音。

二次备课

2、指名读成语,集体正音。

3、再读成语,边读边思考这些词语的意思,并在小组里讲讲这个成语的故事。

4、总结:流传千古的词语中,能看到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能让我们多日积月累些成语,把这里的成语背下来。

第二课时

一、触景生情

1、搜集残酷战争相片。

2、启发谈话: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深重的,这张相片是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南站时,被记者拍下来的真实情景。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想说的?

二、真情表达

1、下面,我们就围绕这张相片,展开想象,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

2、指导观察和表达

a、整体感知图中的景和人,说一说,图上讲的是什么? b、突出图中重点“孤独的孩子”,引导学生想象:这个小孩为什么哭?他的父母在哪里?当时发生什么事?这个孩子今后将会怎样?

c、完整表达,教师鼓励学生调动以学的知识或课外资料帮助表达,力求说清楚、说完整、说具体。

d、在说得基础上,帮助学生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

三、课外延伸

搜集更多的有关战争给人类造成的事实和英雄人物的事迹,并讲给你的朋友听。

第三课时

作文评析

第四课时

一、提问导入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现实社会里,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新闻的存在,你们平时都用什么方式来了解新闻的?作为“地球村”的村民,我们应该关注国门外发生的事情。让我们召开一次新闻发布会。

二、召开新闻发布会

1、主持人宣布相关要求

2、“时事”、“教育”、“日常生活”三个版块代表分别发言,每人发言后有一分钟的提问时间。

3、评价他们的发言,教师参与交流、指导。

4、总结他们的优缺点再次准备。

5、新闻发言人发言。

6、选出“最佳新闻发言人”“最佳新闻”“头条新闻”等。

7、主持人宣布新闻发布会结束。

三、师生总结

1、通过今天的发布会,你有一些什么样的收获?

2、同学们,作为新世纪的建设者,我们从小就要学会关心国内外大事,同时,我们还要通过各种渠道锻炼自己的口才,增加自己的胆识,像这样的发布会我们以后还会经常进行,希望更多的人能通过这种活动锻炼自己,提高自己。

作业设计:

上一篇:学籍信息表及填表说明下一篇:精选优秀初中250字暑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