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周运动习题(精选8篇)
课题:习题课(1)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及其相互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物理量间关系问题的归类分析,逐渐适应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合作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及其相互关系
2、难点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及其相互关系
三、教学过程 导入:
通过课代表和学委对大家习题完成情况的检查和统计,我们现在把同学们普遍存在的难点和困惑进行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新知识传授: 一、三个量的比值问题
1、一台走时准确的钟表的时针、分针、和秒针的角速度之比ω1:ω2:ω3=。
如果三针的长度比分别为L1:L2:L3=1:1.5:1.5,那么三针尖的线速度之比V1:V2:V3=
2、A、B、C三质点分别做匀速圆周运动,在相同的时间里,它们通过的弧长之比为S1:S2:S3=2:3:5,而转过的角度之比为θ1:θ2:θ3=3:2:2,求它们的线速度、角速度、半径、向心加速度之比。二、三种传动方式: 共轴传动:
A、运动特点:转动方向;
B、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存在着定量的关系:(2)皮带传动:
A、运动特点:转动方向;
B、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存在着定量的关系:(3)齿轮传动:
A、运动特点:转动方向;
B、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存在着定量的关系:
3、两轮压紧、通过摩擦传动(无打滑),已知大轮半径是小轮半径的2倍,E为大轮半径的中点,C、D分别大轮和小轮边缘上的一点,则,E、C、D三点向心加速度的关系如何?
4、A、B是两只相同的齿轮,A被固定不能转动。若B齿轮绕A齿轮运动半周,到达图中C位置,则B齿轮上所标出的竖直向上的箭头所指的方向是。
三、质点运动学与圆周运动知识的综合问题:
5、如图所示,半径为0。1米的轻滑轮,若重物由静止开始以2 m/s2的加速度匀加速下落,则当它下落的高度为1 m时的瞬时速度为多大?此刻滑轮转动的角速度是多少?
6、如图,皮带和两轮之间没有滑动,A、B、C三轮的半径依次为r1、r2、r3,当重物P 以速率V匀速下落时,C轮转动的角速度为多少?
小结:归类处理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及其相互关系 训练:模块13页7--15; 课后作业:模块16-17页
激趣点设计
①明确研究对象,激发学习热情
②引导学生共同学习,积极参与问题解决的过程,注意细节,掌握解决含有倒数的三个物理量的比值的求解。
活动与探究:要求学生完成第2题的求解过程,独立完成,体会成功。③温故知新,激发和维护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④亲身体会齿轮传动,动手解决第4题 ⑤总结习题5,从刻板的习题走进日常生活
四、学习品质砺炼方法与措施
1、布置课前预习,让学生通过做题,发现自己的不足,渴望解决问题,求得正确的方法
2、课堂引导学生逐步适应解决物理问题所必须的数学方法,从实践经验上体会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3、课后限量作业,鼓励学生讨论研究,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五、目标达成情况(教学反思)
1、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完成情况
2、学生学习品质的培养情况
3、激趣的效能
本节内容知识点的落实是重点,主要的任务是让学生学会不同类型问题的解题方法。课堂上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逐步形成归纳、总结能力。
①充分发挥物理学科的特点,因陋就简,让复杂的问题形象生动起来。
②注意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积极参与问题解决,理论联系实际,逐渐培养用物理知识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是人教版化学新教材“必修2”第一章第三节中“科学视野”栏目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为了开拓学生视野,拓展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而设置的。对于此类内容的教学,教师可作机动处理,因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把它放弃或只作为学生课后阅读。我认为应根据各校学生的实际状况,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生活实例和已掌握的知识,通过查阅有关资料,真正感悟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的存在及其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同时要把握好难度,体现新教材的教学要求。这正是新课程改革的精髓所在。第三节化学键 从容说课
初中化学中介绍了离子的概念,学生知道Na+和Cl—由于静电作用结合成化合物NaCl,又知道物质是由原子、分子和离子构成的,但并没有涉及到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以及化学键的概念。本节的化学键内容,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从而揭示化学反应的实质。
本节教材涉及的化学基本概念较多,内容抽象。根据高一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虽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还是易于接受感性认识。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应低起点,小台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关于离子键的教学设计可按照:提出问题→实验(钠和氯气的反应)→进行表征性抽象→再进行原理性抽象→得出结论(离子键的定义)→离子键的形成条件→离子键的实质→构成离子键的粒子的特点→离子化合物的概念→实例→反思与评价程序进行教学。关于共价键的教学设计可按照:复习离子键及氢气和氯气的反应→提出新问题(氯化氢的形成原因?)→原理性抽象→得出结论(共价键的定义)→共价键的形成条件→构成共价键的粒子的特点→共价键的实质→共价化合物的概念→共价键的种类(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概念辨析→归纳总结出化学键的定义→化学反应的实质→教学评价程序进行教学。第一部分内容是离子键。重点是对离子键概念的理解及电子式的书写方法。由于离子键的概念比较抽象,用电脑演示离子键形成的过程并设计成动画,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及积极性,还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离子键的形成及概念。在电子式的学习里,学生最易犯的是眼高手低的毛病,为了加深学生对错误的认识,课堂上用了欲擒故纵的方法,即先用电子式表示出AB型(如NaCl)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却并未讲出书写重点,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写A2B及AB2型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此时再指出错误所在。这样,学生听起课来十分专心,印象也深。最后再由学生根据自己的错误所在,总结出书写时的注意事项,从而得到了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部分内容;共价键。补充了H2在Cl2中燃烧的实验,一是和前面所学卤族元素中H2与Cl2在光照条件下的反应相对照,扩充学生的知识;二是学生在初中就知道氯化氢是共价化合物。通过形象的实验,以激起他们探究氯化氢分子是怎样形成的兴趣,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共价键形成的实质。由于氯气与氯化氢均为大气污染物,所以采取了用电脑演示的方法。在后面共价键的讲解中,用了拟人法,以集中学生精力,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共价键形成的实质。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们练习了多种类型(如单质、AB型、AB2、AB3、AB4)的电子式的写法,并向学生介绍了一些常见物质(如Na2O2、H2O2、NaOH、NH4Cl)的电子式的写法,以拓宽学生的视野。然后由H2和HCl都是由共价键构成的,这两种物质中的共价键是否相同这个问题引入极性键与非极性键教学。在学生深入理解了离子键和共价键的知识后,很自然地引出了化学键的概念,以及化学反应过程的本质。最后以共价键和离子键的比较作结,以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得以进一步深化。本节教学重点
1.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 2.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概念 3.化学键的概念 4.化学反应的实质。本节教学难点 1.化学键的概念
2.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 3.化学反应的实质。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三节化学键(3)
预习导航:阅读教材第23-24页
三、化学键
1、定义
存在:实质:
对物质性质影响:成键粒子:
2、分类
讨论:从化学键观点认识化学反应本质?
1、为什么许多物质参与化学反应需要一定的能量(如加热、通电或点燃)驱动?
2、物质构成的进一步研究—原子之间是如何作用构成物质的?(l)氯化钠形成过程(2)氯化氢分子形成过程
3、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变化的实质是什么?
四、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1、分子间作用力(l)定义:
(2)分子间作用力与化学键比较(3)存在
2、氢键
【独立思考1】
写出水分子的电子式______,其中氢原子吸引电子能力比氧原子____,(填“大”或“小”),氢与氧之间的电子对偏向____原子,此时氢原子几乎变成了________,与此时的氧原子产生了相互作用,此作用称为_________。
氢键的实质是_______,形成氢键的物质为________,如果升高温度,分子晶体变成气态时,氢键_____(填“能”或“不能”)被破坏。【独立思考2】w.w.w.k.s.5.u.c.o.m(1)通过图片上各族元素氢化物的熔、沸点的变化规律,哪些物质的熔、沸点出现了反常?__________________通过对比,请你分析出现反常现象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2)分析碳族元素氢化物的变化规律是否也有反常现象?___________ 独立作业:
比较下列熔、沸点高低并且说明原因。
(1)H2O和H2S____原因________
(2)HF和HCl____原因________(3)NH3和PH3____原因________
(4)CH4和CCl4____原因______ 高一第一章第3节《化学键》达标演练(分值:100分;时间:1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题6分,共36分)
1.关于化学键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离子化合物一定含共价键
B.共价化合物可能含离子键 C.离子化合物中只含离子键
D.共价化合物中不含离子键 2.下列电子式中错误的是
A. Na+
B.
C.
D. 3.下列各组中的元素,能形成离子键的是
A.C,O
B.P,Cl
C.Na,K
D.K,I 4.下列化合物中只有共价键的是
A.Na202
B.NH3
C.KOH
D.CaCl2 5.下列各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 A. H2O
B.
BF3
C.CCl4
D.
PCl5 6.最近,科学研制得一种新的分子,它具有空心的类似足球状结构,化学式为C6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60中只有共价键
B.C60和金刚石不是同素异形体 C.C60中含离子键
D.C60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空3分,共64分)
1、.称为离子键,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叫做,该类化合物由活泼金属元素形成的离子和活泼非金属元素形成的离子构成。
2、原子间通过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由共价键构成的化合物叫做,该类化合物由元素组成,该类化合物 由构成。
3、分类
化学键
4、化学反应的实质:旧化学键的和新化学键的。
5、Na2O2中含有的化学键有;NH4NO3中含有的化学键有
6、CaF2的形成过程用电子式表示为;
NH3的形成过程用电子式表示为。
7、含有10个电子的粒子: 原子;
离子
;分子
高一第一章第3节《化学键》达标演练参考答案 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题6分,共36分)1D; 2C; 3D; 4B; 5C;6A。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空3分,共64分)
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离子化合物;阳离子;阴离子。共用电子对;共价化合物;不同种非金属;分子。(略)
断裂;形成。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离子键和极性共价键。(略)
Ne;N3-、O2-、F-、Na+、Mg2+、Al3+、NH4+、H3O+、OH-;
CH4、NH3、H2O、HF。
高一第一章第3节《化学键》达标演练参考答案 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题6分,共36分)1D; 2C; 3D; 4B; 5C;6A。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空3分,共64分)
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离子化合物;阳离子;阴离子。共用电子对;共价化合物;不同种非金属;分子。(略)
断裂;形成。
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离子键和极性共价键。(略)
Ne;N3-、O2-、F-、Na+、Mg2+、Al3+、NH4+、H3O+
一、探究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与运动速度关系
【例1】 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以下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评估交流等, 一组同学研究“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与运动速度关系”的探究过程如下:
A.有同学认为: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可能与其运动速度有关.
B.他们计划利用一些“小纸杯”作为研究对象, 用超声测距仪等仪器测量“小纸杯”在空中直线下落时的下落距离、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以验证假设.
C.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 同学们首先测量了单只“小纸杯”在空中下落过程中不同时刻的下落距离, 将数据填入下表中, 图1 (a) 是对应的位移—时间图线.然后将不同数量的“小纸杯”叠放在一起从空中下落, 分别画出它们的速度-时间图线, 如图2 (b) 中图线1、2、3、4、5所示.
D.同学们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后, 证实了他们的假设.
回答下列提问:
(1) 与上述过程中A、C步骤相应的科学探究环节分别是____、.
(2) 图 (a) 中的AB段反映了运动物体在做____运动, 右表中x处的值为____.
(3) 图 (b) 中各条图线具有共同特点, “小纸杯”在下落的开始阶段做____运动, 最后“小纸杯”做____运动.
(4) 比较图 (b) 中的图线1和5, 指出在1.0~1.5 s时间段内, 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差异____.
探究过程: (1) 作出假设;搜集证据.
(2) 图 (a) 中AB段的位移-时间图线为直线反映了运动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从位移-时间图线知“小纸杯”做匀速直线运动, 因为在相同时间内的位移相等, 故x-1.447=1.447-0.957, x=1.937.
(3) “小纸杯”在下落的开始阶段v-t图线为曲线, 其斜率大小 (表示加速度大小) 逐渐减小, “小纸杯”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最后阶段v-t图线为直线, “小纸杯”做匀速运动.
(4) 比较图 (b) 中的图线1和5可知, 图线1反映纸杯做匀速运动, 图线5反映纸杯依然在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
点拨:科学探究性试题, 往往通过文字叙述或图表、图像和图示提供信息, 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 平时学习中应有意识地进行这一类图表、图像类探究性试题的训练, 了解科学研究方法, 培养运用新信息分析的能力.
二、探究汽车行驶中的交通安全问题
【例2】为了行驶安全, 汽车与汽车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 因为驾驶员看见某一情况到采取制动的时间里, 汽车仍然要通过一段距离 (称为思考距离) , 从采取制动到汽车完全停止的时间里, 汽车又要通过一段距离 (称为制动距离) .
(1) 下表给出了汽车行驶在一级公路上, 在不同速度下的思考距离和制动距离等部分数据, 请分析这些数据, 完成表格.
(2) 我国《公路交通法》中规定:严禁超速、超载、疲劳驾车和酒后驾车, 试运用物理学原理分析一下这些规定的必要性.
(3) 在行车过程中, 如果车距不够或刹车不及时, 汽车将发生碰撞, 为了尽可能地减轻碰撞引发的伤害, 人们设计了安全带, 假定乘客质量为70 kg, 汽车车速为108 km/s, 从踩下刹车到车完全停止需要的时间为5 s, 安全带对乘客的作用力大小约为多大?
探究过程: (1) 由表格第二行数据可知, 停车距离等于思考距离与制动距离之和, 因此停车距离s=15+38=53 m, 即 (1) 为53.由第二、三行可知, 驾驶员采取制动的时间里, 汽车仍然要通过一段距离 (思考距离) , 由第二行可知, 思考时间驾驶员两次思考时间相同, 由第四行可知, 思考距离 (2) 为18.设制动后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 则制动距离 (3) 为56.综上可知停车距离s=18+56=74 m, 即 (4) 为74 m.
(2) 设汽车行驶速度为v0, 司机的反应时间为t, 汽车质量为m, 制动力为F (设F为恒力) , 司机看到前方障碍后刹车, 汽车行驶的位移有:在司机反应时间内匀速前进的位移s1=v0t, 在制动力作用下做匀减速运动, 因此汽车总位移s=s1+s2=v0t+mv202F, s的大小与汽车发生事故有关, 超速 (v0过大) , 超载 (m过大) , 酒后驾车 (由于酒精对司机大脑神经的麻醉作用, 使反应时间t变长) , 均可能造成汽车的总位移过大而导致交通事故.另外, 汽车的刹车不灵 (制动力F过小) 也会造成s过大, 而酿成事故.
(3) 将刹车后汽车的运动视为匀变速运动, 以此估计安全带对乘客的作用力大小.设刹车后汽车的加速度为a, 则设安全带对乘客的作用力为F, 则-F=ma, F=-ma=-70× (-6) =420N.
点拨:这类试题往往要求考生通过认真阅读试题, 分析试题给出的情境, 从中提炼有用信息, 建立理想化物理模型, 独立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后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 这类试题可有效地考查学生建模能力.
三、用“图像法”探究窗帘运动中的速度、加速度问题
【例3】利用打点计时器研究一个约1.4 m高的商店卷帘窗的运动, 将纸带粘在卷帘底部, 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随帘向上运动, 打印后的纸带如图2所示, 数据如表格所示.纸带中AB、BC、CD……每两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0 s, 根据各间距的长度v, 可计算出卷帘窗在各间距内的平均速度, 可以将v作为该间距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v.
(1) 请根据所提供的纸带和数据, 绘出卷帘窗运动的v-t图线.
(2) AD段的加速度为____m/s2, AK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m/s.
探究过程: (1) 依题意, 各段对应的中间时刻瞬时速度再依次求出其后8个时刻的瞬时速度, 图线如图3所示, 可判断卷帘先匀加速, 后匀速, 再减速.
(2) AD段加速度可据图线的斜率求得aAD=k=5.0m/s2, AK段平均速度
1.如图l所示,当木板与地面倾角为30°时,放在其上的物块m刚好匀速下滑,则当木板的倾角由20°逐渐增大到40°的过程中,物块m所受的摩擦力的变化情况为()
A. 逐渐增大B. 逐渐减小
C. 先增大,后减小D. 先减小,后增大
2. 弹簧的原长为20cm,劲度为100N/m,上端固定,下端挂一个质量为0.4kg的物体.从原长处释放,当弹簧伸长到25cm时(设未超过弹性限度,g取10m/s2)。物体的加速度为()
A.2.5m/s2,方向向上
B.2.5m/s2,方向向下
C.12.5m/s2,方向向上
D.12.5m/s2.方向向下
3.在液面下有两个相同材料制成的实心球,甲球质量是乙球质量的2倍。由于浮力都比各自的重力大,两球都加速上浮。忽略水的阻力,则浮出水面前两球的加速度a甲和a乙大小关系为:()
A.a甲=a乙B.a甲=a乙/2
C.a甲=2a乙D.不能确定
4. 如图2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人站在自动扶梯的台阶上,当此扶梯沿图示的方向加速运动时,人随同此扶梯一起加速上升。此时,关于人受到的静摩擦力f和人对扶梯台阶的压力N有()
A.f水平向右,N>mg
B.f水平向右,N C.f水平向左,N>mg D.f水平向左,N 5.如图3所示,质量相等的两个物体A、B叠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A受水平恒力F1,B受水平恒力F2,F1与F2方向相同,且F1>F2。物体A、B保持相对静止,则物体B对物体A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为() A.F1+F22,向左 B.F1+F22,向右 C.F1-F22,向左 D.F1-F22,向右 6.如图4所示,绳子的一端系在质量为50kg的人的腰上。人手握住绳子的另一端用力拉,使自己以2m/s2的加速度下降,手的拉力为(g=10m/s2)() A.100 NB.200 NC.300 ND.400 N 7. 如图5所示,用力F拉着3个物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一起运动。在中间物体上加一小物体,仍让它们一起运动,且拉力F保持不变.那么中间物体两端绳的拉力Ta和Tb变化的情况是() A.Ta、Tb都增大 B.Ta增大,Tb减小 C.Ta减小,Tb增大 D.Ta、Tb均不变 8. 如图6所示,动滑轮和重物的质量都是2kg、用竖直向上的恒力F=40N拉物体上升,则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A.0B.5m/s2 C.10m/s2D.20m/s2 9. 如图7所示,光滑的半圆球在水平地面上做加速运动,一小物块置于半圆球上4R/5高处,且与半圆球保持相对静止,则此半圆球的运动状态应是() A.向右加速运动,a=3g/4 B.向右加速运动,a=4g/3 C.向左加速运动,a=3g/4 D.向左加速运动,a=4g/3 10. 一间新房即将建成时要封顶,考虑到下雨时落至房顶的雨滴能尽快地淌离房顶,要设计好房顶的坡度,设雨滴沿房顶下淌时做无初速度无摩擦的运动,那么图8中所示四种情况中符合要求的是() 11.如图9所示,质量为M的框架放在水平地面上,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通过两个轻弹簧固定在框架上处于静止状态.若将小球上下振动起来.且在此过程中,框架始终没有跳离地面.则当框架对地面压力刚好为零的瞬间,小球的位置及加速度的大小为() A.小球在最高点处,a=M+mmg B.小球在最高点处,a=M-mmg C.小球在最低点处,a=M-mmg D.小球在最低点处,a=M+mmg 二、多项选择题 12.如图10所示,物块m在皮带输送机上水平向右传送,物块与皮带之间无相对运动,则下列关于物块m所受摩擦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皮带运动的速度越大,m受到的摩擦力越大 B.皮带运动的加速度越大,m受到的摩擦力越大 C.m所受摩擦力的方向与皮带的运动方向相反 D.m所受摩擦力的方向与皮带的加速度方向相同 13.如图11所示,物体m静止于不动的升降机的斜面上,当升降机竖直向上加速上升时,下面说法正确的有() A.物体m受到的斜面支持力增加 B.物体m受到的摩擦力增加 C.物体m受到的重力增加 D.物体m受到的合力增加 14.如图12所示,一个球从空中自由下落压缩一个松驰的弹簧,弹簧原长为OA,被压缩到最低点时长度为OB,则() A.球在A点处速度最大 B.球在B点处加速度最大 C.球在A、B之间某点处速度最大 D.球在A、B之间某点处加速度为零 15.如图13所示,当车厢向前加速前进时,物体m静止于竖直的车厢壁上。下述有关力的分析正确的有() A.在水平方向上,向前加速的力与物体m对壁的压力平衡 B.在竖直方向上,壁对物体m的摩擦力与物体的重力相平衡 C.车厢加速度越大,物体m对壁的正压力越大 D.车厢加速度越大,物体m受到的摩擦力越大 16.如图14所示,倾角为θ的三角形滑块上放置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它们一起以加速度a在水平面上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无相对运动)。对于m所受到的摩擦力f和支持力N,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A.f不可能为零 B.f的方向一定沿斜面向上 C.N不可能为零 D.N有可能为零 17.如图15所示,两个滑块A与B放在水平面上,以轻绳连接,A与B各受水平力F1和F2的作用,且F1>F2。若水平面光滑时,加速度为a1,绳的拉力为T1;若水平面粗糙且两个滑块的动摩擦因数相同,这时加速度为a2,绳的拉力为T2。则在这两种情况下,加速度a1与a2、绳的拉力T1与T2的大小关系分别是() A.a1>a2 B.a1=a2 C.T1=T2 D.T1>T2 三、填空题 18.如图16所示,用一个与竖直方向成θ角的推力F使质量为m的滑块以加速度a沿着竖直面匀加速上滑。已知滑块与竖直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推力F的大小为__________。 19.一辆汽车在牵引力F的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然后关闭发动机,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17所示。从图象分析可知,汽车所受阻力的大小为车重的_____倍。如果汽车的质量为5t,那么牵引力F为_______N。(g=10m/s2)20.如图18所示,物块P通过细绳悬挂在天棚上。P、Q之间连接一个质量忽略不计的轻弹簧,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已知P、Q两物体的质量相等.若剪断悬挂P的细绳,则在细绳被剪断的瞬间,物块P的加速度为_______,物块Q的加速度为_______。 21.如图19所示,用细线拴住两个相同的小球,小球的质量均为m。今以外力作用于线的中点,使球以加速度a竖直向上运动时,两段线的夹角为锐角2θ,此时两球间的作用力大小为_________。 22.一辆总质量为M的列车以匀速度V0在平直的轨道上行驶.各车厢受的阻力都是车重的K倍.某时刻列车后端质量为m的车厢脱钩,而机车牵引力未变,则当脱钩的车厢刚好停止的瞬间,前面的列车速度为________。 四,计算题 23.一热气球,包括蒙皮、内部的热空气及它下面所载的沙袋的质量为M,在空气中以加速度a匀加速下降。设浮力不变,空气阻力不计,要想使气球以同样大小的加速度上升,必须扔掉质量多大的沙袋? 24. 如图20所示,质量相等的物体A和B,用轻绳连接,置于斜面上端的定滑轮的两边。绳与滑轮的质量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均下计,A距地面4.0m,B在斜面底端,A由静止开始经2.0s到达地面。求物体B能上升的最大距离。 (g=10m/s2) 25.总质量为M=20kg的气球,从地面以5m/s的速度匀速上升,第6s末从气球上落下一质量为m=4kg的重物,物体着地时,气球离地面的高度是多少?(g=10m/s2,不计空气阻力,气球浮力不变) 26. 如图21所示,斜面的倾角θ=37°,有两个物体A和B用细线连接起来,沿斜面下滑,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A=2kg,mB=1kg。A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素μ1=0.1,B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素μ2=0.4,试求细绳中的拉力是多大?(g=10m/s2) 一、填空题 1、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动物,我们要()、()动物的运动。 2、只有(),才能模仿得更准确。 3、在模仿时,注意感觉自己()用力大。 4、按动物的()可将动物分为()、()、();按动物的()、()、();按动物的()可分为()、()、()可分为()。 二、选择题 1、蜗牛头上长有()触角。 A、一对B、二对C、三对D、四对 2、蚯蚓的运动方式是()。 A、蠕动B、爬动C、游泳D、跳动 一、选择题 1.甲是乙重量的的3倍,它们从同一高度处同时自由下落,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比乙先着地 B.甲比乙的加速度大 C.甲、乙同时着地 D.无法确定谁先着地 2.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等于初速度与末速度和的一半 B.某段位移的平均速度等于初速度与末速度和的一半 C.在任何相等时间内速度变化相同 D.在任何相等时间内位移变化相同 3.自由落体运动在任何两个相邻的1s内,位移的增量为 [ ] A.1m B.5m C.10m D.不能确定 4.甲物体的重量比乙物体大5倍,甲从H高处自由落下,乙从2H高处与甲物体同时自由落下,在它们落地之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两物体下落过程中,在同一时刻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 B.下落1s末,它们的速度相同 C.各自下落1m时,它们的速度相同 D.下落过程中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加速度大 5.从某高处释放一粒小石子,经过1s从同一地点再释放另一粒小石子,则在它们落地之前,两粒石子间的距离将 [ ] A.保持不变 B.不断增大 C.不断减小 D.有时增大,有时减小 6.长为5m的竖直杆下端距离一竖直隧道口为5m,若这个隧道长也为5m,让这根杆自由下落,它通过隧道的时间为 [ ] 7.图1所示的各v-t图象能正确反映自由落体运动过程的是 [ ] 8.甲、乙两物体分别从10m和20m高处同时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 ] A.落地时甲的速度是乙的1/ 2B.落地的时间甲是乙的2倍 C.下落1s时甲的速度与乙的速度相同 D.甲、乙两物体在最后1s内下落的高度相等 9.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自由落体运动是竖直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B.竖直方向的位移只要满足x1:x2:x3…=1:4:9…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 C.自由落体运动在开始连续的三个2 s 内的路程之比为1:3:5 D.自由落体运动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 s 末的速度之比为1:3: 5二、填空题 10.从高h处自由下落的物体,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是t=_____,落地时的速度v=______,物体落下 h/3时和落下全程时的速度之比是______,各自所经历的时间之比是______.11.自由下落的物体在头ts内,头 2ts内和头 3ts内下落的高度之比是______;在第 1个ts内、第2个ts内、第3个ts内下落的高度之比又是______.12.物体从高270m处自由下落,把它运动的总时间分成相等的3段,则这3段时间内下落的高度分别为______m、______m和______m;若把下落的总高度分成相等的三段,则物体依次下落这3段高度所用的时间之比为____________.13.一物体从45m高处自由下落,在最后1s通过的高度是______s,最后1s的初速度是______m/s,最后 1s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 三、计算题 14.一只球从高处自由下落,下落0.5s时,一颗子弹从其正上方向下射击,要使球在下落1.8m时被击中,则子弹发射的初速度是多大? 15.屋檐定时滴出水滴,当第5滴正欲滴下时,第1滴已刚好到达地面,而第3滴与第2滴正分别位于高1m的窗户的上、下沿,如图2所示,问: (1)此屋檐离地面多少m? (2)滴水的时间间隔是多少? 16.一矿井深为125 m,在井口每隔一定时间自由下落一个小球。当第11个小球刚从井口开始下落时,第1个小球恰好到达井底,求: (1)相邻两个小球开始下落的时间间隔; (2)这时第3个小球和第5个小球相隔的距离。(g=10 m/s2) 17.从离地500m的空中自由落下一个小球,取g= 10m/s,求: (1)经过多少时间落到地面; (2)从开始落下的时刻起,在第1s内的位移、最后1s内的位移; (3)落下一半时间的位移.18.气球下挂一重物,以v0=10m/s匀速上升,当到达离地高h=175m处时,悬挂重物的绳子突然断裂,那么重物经多少时间落到地面?落地的速度多大?空气阻力不计,2取g=10m/s.19.如图所示,A、B两棒长均为 L=1m,A的下端和 B的上端相距 s=20m.若 A、B同时运动,A做自由落体、B做竖直上抛,初速度v0=40m/s,求: (1)A、B两棒何时相遇;(2)从相遇开始到分离所需的时间.20.一跳伞运动员从350 m高空离开直升机落下,开始未打开伞,自由下落一段高度后才打开伞以2 m/s2的加速度匀减速下落,到达地面时的速度为4 m/s,试求运动员在空中自由下落的时间和在空中降落的总时间.(g取10 m/s2) 1、在忽略空气阻力情况下,让一轻一重的两块石块从同一高度同时自由下落,则关于两块石块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重的石块落得快,先着地 B.轻的石块落得快,先着地 C.在着地前的任一时刻,两块石块具有相同的速度,相同的位移和相同的加速度 D.两块石块在下落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相等。 2、一个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速度—时间图象正确的是() 3、甲乙两球从同一高度相隔1秒先后自由落下,在下落过程中()A.两球的距离始终不变 B.两球的距离越来越大。C.两球的速度差始终不变 D.两球的速度差越来越在 4、自由下落的物体,在任何相邻的单位时间内下落的距离之差 和平均速度之差 在数值上分别等于()A.g/2 2g B.g/2 g/4 C.g g D.g 2g 5、有一直升机停在200m高的空中静止不动,有一乘客从窗口由静止每隔1秒释放一个钢球,则钢球在空中的排列情况说法正确的是()A.相邻钢球间距离相等 B.越靠近地面,相邻钢球的距离越大 C.在落地前,早释放的钢球速度总是比晚释放的钢球的速度大 D.早释放的钢球落地时的速度大 二、解答题 6、一个自由落体落至地面前最后一秒钟内通过的路程是全程的一半,求它落到地面所需的时间。 7、为了测出井口到水面的距离,让一个小石块从井口自由落下,经过2.5S后听到石块击水的声音,估算井口到水面的距离。考虑到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需用一定的时间,估算结果偏大还是偏小? 8、一个自由下落的物体,它在最后1秒的位移是35m,则物体落地速度是多大?下落时间是多少? 9、一只小球自屋檐自由下落,在0.25s时间内通过高度为2m的窗口,求窗口的顶端距屋檐多高? 10、一矿井深为125m,在井口每隔一定时间自由下落一个小球,当第11个小球刚从井口下落时,第1个小球刚好到达井底。则相邻两个小球开始下落的时间间隔为多少?第3 个小球和第5个小球相隔多少米? 参考答案 1、CD 因为忽略空气阻力,所以两石块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又因为同时从同一高度下落,所以运动情况完全一样,则CD正确 2、C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A表示物体做初速度不为零的加减速运动,A错;B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B错;C表示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只不过是先向上为正方向,C正确;D做的是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D错。 3、BC 既然两球做的都是自由落体运动。因为甲球比乙球早出发1秒,从乙开始下落时计时,任一时刻有: ; ;有 g是一定值,所以C正确D错;位移上有: 4、C 连续相等时间的位移之差是 ;根据平均速度公式 5、BC 题中每个钢球的运动情况是完全一样的:同高度且都是自由落体运动。唯一不同的是释放时间不一样,同一时刻的速度不一样,但落地时的速度均是一样的。根据第3题的结论可知相邻两球的距离是越来越大的,AD错;C正确;从公式 可知时间间隔越长,两球的距离越大,所以越靠近地面,两球距离越大,B正确。见下图 1.关于物体的运动是否为自由落体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重力大可以看成自由落体运动 B.只有很小的物体在空中下落才可看成自由落体运动 C.在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任何物体在下落时都为自由落体运动 D.忽略空气阻力且物体从静止开始的下落运动为自由落体运动 2.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等于初速度与末速度和的一半 B.某段位移的平均速度等于初速度与末速度和的一半 C.在任何相等时间内速度变化相同 D.在任何相等时间内位移变化相同 3.甲物体的重力是乙物体的3倍,它们在同一高度处同时自由下落,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甲比乙先着地 B.甲比乙的加速度大 C.甲、乙同时着地 D.无法确定谁先着地 4.自由落体运动在任何两个相邻的1s内,位移的增量为 [ ] A.1m B.5m C.10m D.不能确定 5.物体由某一高度处自由落下,经过最后2m所用的时间是0.15s,则物体开始下落的2高度约为(g=10m/s)[ ] A.10m B.12m C.14m D.15m 6.从某高处释放一粒小石子,经过1s从同一地点再释放另一粒小石子,则在它们落地之前,两粒石子间的距离将 [ ] A.保持不变 B.不断增大 C.不断减小 D.有时增大,有时减小 7.图1所示的各v-t图象能正确反映自由落体运动过程的是 [ ] 8.长为5m的竖直杆下端距离一竖直隧道口为5m,若这个隧道长也为5m,让这根杆自由下落,它通过隧道的时间为 [ ] 9.甲、乙两物体分别从10m和20m高处同时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 ] A.落地时甲的速度是乙的1/2 B.落地的时间甲是乙的2倍 C.下落1s时甲的速度与乙的速度相同 D.甲、乙两物体在最后1s内下落的高度相等 10.为了得到塔身的高度(超过5层楼高)娄据,某人在塔顶使一颗石子做自由落体运动。在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下面哪几组物理量的测定,求出塔身的高度() A.最初1s内的位移 B.石子落地的速度 C.最后1s内的下落高度 D.下落经历的总时间 11.一个小球自高45m的塔顶自由落下,若取g=10m/s,则从它开始下落的那一瞬间起直到落地,小球在每一秒内通过的距离(单位为m)为()A.6、12、15 B.5、15、25 2C.10、15、20 D.9、15、21 12.对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1s内、2s内、3s内……的位移之比是1∶3∶5∶… B.在1s末、2s末、3s末的速度之比是1∶3∶ 5 C.在第1s内、第2s内、第3s内的平均速度之比是1∶3∶5 D.在相邻两个1s内的位移之差都是9.8m 13、甲、乙两位同学做测反应时间的小实验,甲同学的两个手指捏住直尺的上端,乙同学用一只手在下端做准备。当看到甲同学放手后,乙同学立即捏住直尺,发现直尺下降了0.2米,则乙同学的反应时间是(取g=10m/s2)()A、0.4s B、0.3s C、0.2s D、0.1s 14、滴水法测重力加速度的过程是这样的:让沙龙头的水一滴一滴的滴在其正下方的盘子里,调整水龙头,让前一滴水滴到盘子而听到声音时后一滴水龙头恰离开水龙头,测出n次听到水击盘声的总时间为t,用刻度尺量出水龙头到盘子的高度差h,即可算出重力加速度。设人耳能区别两个声音的时间间隔为0.1s,声速为340m/s,则() A.水龙头距人耳的距离至少34m B.水龙头距盘子的距离至少34m C.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式为2nh/t D.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式为2(n-1)h/t 15、关于重力加速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重力加速度g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通常计算中g=9.8m/s B.在地面上不同的地方,g的大小是不同的,但它们相差不是很大 C.在地球上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都相同 D.在地球上高纬度地面处的重力加速度大于低纬度地面处的重力加速度 1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里变化的位移相等,则物体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B.加速度大小不变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C.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D.加速度方向不变的运动一定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17.质点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正确的说法是 [ ] A.若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虽然加速度减小,物体的速度还是增大的 B.若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虽然加速度增大,物体的速度还是减小的 C.不管加速度与速度方向关系怎样,物体的速度都是增大的 D.因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故其加速度是均匀变化的 18.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从v减小到v/2的时间内位移为S,则它的速度从v/2减小到V/4时间内的位移是() A.S B.S/2 C.S/4 D.S/8 19.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位移与时间关系是:s=2t+4t,可知() A.物体初速度是2m/s B.物体的初速度是4m/s C.物体的加速度是4m/s D.物体的加速度是8m/s。 20.做匀加速运动的列车出站时,车头经过站台某点O时的速度是1m/s,车尾经过O点时的速是7m/s,则这列更车中点经过O点时的速度为()。 A.5m/s B.4m/s C.3.5m/s D 8m/s。 21.一辆以12m/s的速度在水平路面行驶的汽车,刹车过程中以4m/s的加速度作匀减速直线运动,则汽车在5s内的位移是 A 10m B18m C50m D70m 22、一汽车从车站开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它开出一段时间后,司机突然发现有一乘客未上车,急忙制动,车又做匀减速运动,结果汽车从开始启动到停下共用时间10s,前进了15m,则在此过程中,汽车达到的最大速度为() A.6m/s B.1.5m/s C.3m/s D 8m/s。 23.有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它在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位移是24米和64米,每一时间间隔为4秒,求质点运动的加速度() 22A.5m/s B.4m/s C.2.5m/s D 10m/s。 24.一质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1,经过时间t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2。若再经过时间t恰能回到出发点,则a1:a2应为() A、1:1; B、1:2; C、1:3; D、4:1.25.一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4米/秒,1秒钟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米/秒.在这1秒钟内该物体的().A.位移的大小可能小于4米 B.位移的大小可能大于10米 C.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m/s 2D.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m/s2 26.在平直公路上,自行车与同方向行驶的一辆汽车在t=0时同时经过某一个路标,它们的位移s(m)随时间t(s)变化的规律为:汽车 [ ] A.汽车作匀减速直线运动,自行车作匀速运动 B.不能确定汽车和自行车各作什么运动 C.开始经过路标后较小时间内自行车在前,汽车在后 D.当自行车追上汽车时,它们距路标96m 27.一物体由静止沿光滑的斜面匀加速下滑距离为 L时,速度为v,当它的速度是v/2时,它沿斜面下滑的距离是 [ ] C.L/4 D.3L/4 28.物体在直线上作加速运动,从开始计时起,第1s内的位移是1m,第2s内的位移是2m…第ns内的位移是 n m,由此可知 [ ] A.物体肯定是作匀加速直线运动 B.物体的初速度为0 C.物体的加速度是 1m/s D.物体在前5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 29.物体先做初速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a1,当速度达到v时,改为以a2作匀减速运动直至速度为零,在加速和减速过程中,物体的位移和所用时间分别为s1,t1和s2,t2。 2下列式子成立的是 [ ] 30.汽车甲沿着平直的公路以速度V0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它通过某处时,该处恰有汽车乙正开始做初速为0的加速运动去追甲车,根据上述已知条件 [ ] A.可求出乙车追上甲车时乙车的速度 B.可求出乙车追上甲车时乙车所走的路程 C.可求出乙车从起动到追上甲车所用的时间 D.不能求出上述三者的任何一个 31.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第 1s末的速度是 6m/s,第 2s末的速度是 8m/s,则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 ] A.物体的初速度是 3m/s B.物体的加速度是 2m/s C.任何 1s内的速度变化都是 2m/s D.第 1s内的平均速度是 6m/s 32.某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设它运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v1,运动到中间时刻的速度是v2,经过全程一半位置时的速度是v3,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 A.v1>v2>v3 B.v1<v2=v3 C.v1=v2<v3 D.v1>v2=v3 33.某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先后通过A、B两点,经A点时速度是vA,经B点时速度是vB,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D.通过AB段的中点时的瞬时速度等于 AB段的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 34.几个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相同时间内位移最大的是 [ ] A.加速度最大的物体 B.初速度最大的物体 C.末速度最大的物体 D.平均速度最大的物体 35、已知一物体第1s内由静止向右做加速度为a的匀速直线运动,第2s内加速度的方向变为向左,大小不变。以后每隔1s加速度的方向都改变一次,但大小始终不变。那么,1min后物体的位置是下列三种情况中的() A.原位置 B.原位置左侧 C.原位置右侧 36、由于扳道工的失误,有两列相同的列车都以72km/h的速度在同一条铁路线上相向而行。已知列车刹车时能产生的最大加速度为0.4m/s2,为了避免发生车祸,这两名驾驶员至少要在两列车相距多远处同时刹车?() A.500m B.1000m C.800m D.400m 37、A、B两列火车在同一轨道上同向行驶,A车在前,其速度为10m/s,B车在后,其速度为30m/s.因大雾能见度低,B车在距A车500m时司机才发现前方有A车。这时B车立即刹车,但要经过1800m,B车才能停止。问:A车若仍按原速度前进,则() A.两车会相撞,在B车运动了810米处相撞 B.不会相撞 C.两车会相撞,在AB两车经过31秒时相撞 D.无法确定 38、某汽车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某时刻,汽车离站已有1000m.此时有一摩托车正从汽车站出发追赶该汽车。已知摩托车的最大速度可达30m/s,若要求在2min内赶上汽车,则摩托车的中速度至少应为() A.0.47m/s B.2.25 m/s C.0.13 m/s D.0.25 m/s 38.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实验中,将以下步骤的代号按合理顺序填空写在横线上().(A)拉住纸带,将小车移至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放开纸带; (B)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并接好电路; (C)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面吊着重量适当的钩码; (D)断开电源,取下纸带; (E)将平板一端抬高,轻推小车,使小车恰能在平板上作匀速运动; (F)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G)换上新的纸带,再重复做两三次.2 239.测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实验中,接通电源与让纸带随物体开始运动,这两个操作的时间关系应当是: 下面就我对物理习题教学的认识和看法做以下阐述: 一、物理习题教学的基本目标 物理习题教学的目标大体上可分为两个: 1.强化新授课的教学目标, 加强对物理知识、概念、规律的认识和理解, 巩固和加强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2.着重培养、提高学生研究问题的思维方式和具体解题中的技能、技巧等, 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能力的目标。 二、物理习题教学的总体规划与实施 (一) 选题———物理习题教学的基础 物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它的习题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一不小心就成了“题海”, 所以如何选题、选题的好坏也就直接影响到物理习题教学的质量。怎样在题海中捞“金”呢?大体上可以遵循以下原则: 1.从巩固所学知识点的角度出发, 所选习题应与教学大纲中的学习目标要求相符、具有覆盖性和针对性。 教学大纲中对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程度的要求 (掌握、理解、知道、记住等) , 习题的选取应覆盖所有这些方面。同时, 习题要有针对性:突出重点、针对难点。 2.从培养学生能力的角度出发, 所选习题要多种多样。 物理的习题是多种多样的, 也是灵活多变的。让学生不断接受应变性的锻炼, 对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克服思维定势的困扰, 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多种新情境的适应能力。 (1) 应安排一些多条件或有隐含条件的习题。 例一、填空: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物体, ρ甲=3000千克/立方米ρ乙=1500千克/立方米, 现将甲、乙放入某液体, 甲有2/5体积露出液面, 乙有1/5体积露出液面, 问:甲受到的浮力F甲和乙受到的浮力F乙的关系为:F甲____F乙 (填<、=、>) (2) 习题的教学要安排一些设计型习题和黑箱习题。 例二、给你一个普通玻璃杯 (无刻度) , 足够的水和一架天平, 设计一个实验来测量未知液体的密度。 例三、图中a b c为三条平行光线, 光路如图, 画出未知方格中的光学元件和相应光路图。 (3) 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概括表达能力, 应设计一些说理题。 例四、一个瓶子可以装下100克水, 它能装下100克酒吗?说明理由。 例五、人走路时, 脚被石头绊住, 为什麽会向前倾倒? 3.习题的选取应重质不重量。 在物理的习题教学中, 习题就要重质量而不是重数量, 忌搞题海战术, 应多参与同题比较、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形式, 激发联想, 将相关知识、方法、经验教训联系在头脑中, 形成一个灵活的知识系统。 (1) 一题多变 天平的使用, 测固体和液体的注意事项不同。我们可以设计: 例六、如何测一个大头针的质量?如何测一滴墨水的质量? (2) 一题多解 同样的一道题, 采取不同的解法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 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活学活用, 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 无论是一题多变, 还是一题多解, 都是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的好办法。 (二) 习题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科学思想的灌输与清晰的思路、方法的点拨 物理覆盖许多相关学科, 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 习题种类极其丰富, 初中生初次面对如此多的形式的习题, 接触如此生疏的物理解题方法, 教师要特别注意解题的思路的剖析和方法的训练,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解决物理问题要多种心理活动的参与, 最主要的是思维。在习题教学过程中, 除了解题思路方法的引导之外, 还要注重科学思想的灌输, 这样有利于学生从静态思维向动态思维、由定势思维到发散思维的发展, 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 习题的安排要统筹规划, 抓住重点, 突破难点, 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物理习题教学, 针对课堂练习、章末复习和期末复习的不同, 制定的教学目标也不同, 所以要有统筹地规划, 要冷静地安排, 抓住重点, 针对难点, 而且习题的层次性难度要逐渐体现, 以便达到知识点的前后衔接和灵活运用。 另外由于环境、教育、学生本人的实践、主观努力和先天遗传素质等因素的不同, 学生之间有较大的差异, 故教学要求的提出不应只是一个层次。习题教学中用的习题的设计安排要针对这些层次展开, 面向不同层次的全体学生。 (四) 对于习题教学的结果, 教师要做到及时反馈、及时矫正、及时补救 及时地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可以做到对症下药, 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提高习题教学的质量。可见这也是习题教学关键的一环。 物理习题教学虽然只是物理教学过程中的一部分, 但它在整个学科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可以说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物理教学的质量。为了搞好物理习题教学, 除了要求教师拥有以上认识以外, 还要求教师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扎实的基本功和较强的专业知识 (对教材有较强的驾驭能力) 。这就要求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 以优化课堂结构、完善整体教学为途径, 努力搞好物理知识教学、物理习题教学, 从而彻底地减轻学生肩上过重的包袱, 让学生冲破习题的樊笼。 摘要:任何真理都要经过“理论——实践”和“实践——理论”这样两个过程, 由此可见, 物理中的习题教学是进行物理学科教育的一个重要的中间环节。而习题教学的最大禁忌是“就事论事, 就题论题”.搞题海战术, 不但增加教师的工作量, 也增加学生的负担, 也是与提倡素质教育的宗旨相违背的。本文就物理习题教学作了全面简要的分析, 就本人对物理习题教学的认识和看法作了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题型扩展;新课标;基础性;选择性;时代性 文章编号:1005-6629(2007)11-0001-04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在中学化学教学改革工作的研究过程中,课程标准(或大纲)和教材被当成重中之重,吸引了广大专家学者和教师的注意力,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作为教学环节之一的习题,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不能不认为是一个遗漏。即使课程标准得到全面贯彻,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了多样化和自主化,习题仍然是不可或缺的学习和复习手段之一。因此,提高习题质量和扩大习题功能的研究,应当成为教学改革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而且应该鼓励广大师生和关心中学教育的社会各界人士参与这个课题的研究。 1发挥习题的潜在功能 原来的习题功能,着眼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课程的重点和强化对某些基本概念或原理的记忆或理解(或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训练),在新的教学形势下,这些功能显然过于局限和单一,没有充分发挥出它所具有的、潜在的其他教育功能。由于人们(包括学生)在日常生活、生产和其它社会活动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问题”或者“困惑”,如对实际事件中问题的确定、分析和解决问题思路的提出;对信息真伪的分辨和合理内核的把握;对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综合等,以及在和他人进行交往时如何做到恰如其分的提问和相互沟通,或如何恰当地表达个人意见或提出建议等等,都可以看成广义的“习题”。在解答这些“习题”时,所涉及的就不再局限于书本上的、仅与本学科相关的某个或某几个知识点了,除去文字或语言表述能力外,将涉及到一个人的文化和科学技术水平。人们在此过程中的综合表现,大致与和人们常说的能力、水平或素质相当。我们也可以把这些活动过程简化为一种“解题过程”,因为同样经历着“审题”、形成对问题的认识和解题的基本思路、设计解题的方案和步骤、实践和不断地修改以及及时地改变解题方案等过程。所以课程习题虽然形式和内容都比较简单,而且要求和课程知识点相配合,却包含了分析解决“问题”时所必须经历的主要过程及一些常用的方法。为了更好地落实新课标出的把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知识技能并列为教育目标的教育理念,研究并开发习题的新功能的工作应当引起教育界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并以此来代替并摒弃目前泛滥于市场的那些集旧题、偏题、怪题和耗费师生大量精力的重复训练题于一身的所谓辅导材料。所以,发挥习题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是一项具有创新意义的新课题。 2通过题型扩展强化习题的功能 在初等教育中,习题功能的扩展可以通过题型的更新和扩展来进行。在新题型的设计中,必须首先明确习题的改革在我国推行素质教育的教学改革中的作用,才能适当淡化按照学科、教材和课程标准中按知识要求级别拟定习题的传统做法,使师生的眼界扩展到整个社会和整个自然界,只有这样,“习题”才有可能走出新的路子来。例如,书面习作、动手制作解题用的参考模型、自己动手收集与问题有关的资料或通过试验取得数据、根据已知事件或资料提出问题或由学生自己拟定习题(包括复习题、自我检测题或讨论题等)、对伪科学事件的分析和批判、对科学技术新发明和新现象的简介和质疑等等(包括将习题进行中英互译并加以解答,学生自组阶段测验试卷等),都可以成为新的题型。 仅仅有了新的题型,还是不够的,必须按照学生的学段和本学科的教学目标来选择习题的主要内容。亦即化学习题仍然应当以与化学相关的内容、事件或技术为主。在题材的选择上,或以强化或巩固某个重要的概念或原理(包括学生已经学过的其他课程)为主;或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为主,如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或贴近社会并与化学有关的知识或事件;或以有助于学生建立或增强资源概念、环境观念、是非观念的资料收集、信息分析和解析为主的实践活动、讨论或“论文”写作等等,都是过去重视得不够但却具有教育意义和价值的一些方面。当题型和学生寻求解答的方式得到扩展之后,课程标准所强调的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原则在习题环节上也将得以体现,将更加有利于模块式教材的教学设计和贴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要求。 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允许偏废任何一个方面,但是完成教学改革却要求认真研究和完善所有的教学环节。新课标中提倡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学环节固然需要我们花大力气去学习和实践,一些我们早已熟悉的教学环节,如课堂教学、习题、实验也需要我们进行探索和有效地改革。“熟悉”导致的“轻车熟路”有时会成为限制思维自由度的“包袱”或曰惯性。一旦克服了这种惯性,经验就会起着加速改革过程的作用,在习题改革的实践中(对于我们来说,同样是一次探究性学习的实践),反而能够做到事半功倍。 3扩展新题型的思路 本文所提出的新题型,和目前比较流行的服务于应试的题型分类有所不同。着眼于思维和常用解题方法的训练和实践,力图能够体现新课标中提出的三维教育目标和学以致用的原则。所列举的题型是不完备的,有待于不断补充和修改。文中附有部分样题,由于篇幅所限,所列样题未能覆盖所提出的所有新题型,但是可以比较具体地展示我们的基本认识和改革思路,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编制题型的思路: 1.有明确的应用背景或可以动手实践者 2.有实际意义数据的整理、作图和分析 3.有助于扩展思维空间者 4.有助于加深对新技术的了解者 10.根据科学原理设计工作器件 11.设计实验(原理,机构或工作内容)用以展示原理、观察现象或验证设想 12.物质物性的推算或化学性质的推测 13.关于某些科技发明的讨论和建议 14.和运动和健康有关的卫生常识,如营养、医药(如可控释放)等 15.与能源、环境、信息技术有关的问题 16.对错误信息或伪科学事件的分析与评论 17.化学史中某些事件的分析讨论 4新题型化学习题22例(部分附有简单的解答) 1.CO和N2的总质子数和总电子数相同,称作同电子体系,CO2和CH4的同电子体系各是什么? 答:CO2的同电子体系有N2O、CNF等,CH4有NH3,H2O,HF等。 注1:这道题主要用来帮助学生熟悉元素周期系。 注2:在讨论同电子体系时,氢核可以不计在内,所以后一题答案中的同电子化合物的原子核数目并不相等,这是和CO2的情况不同之处。 2.冬天雪后,为了清除积雪,常用泼洒盐水的方法,为什么?据说对汽车底盘和下水道中的铸铁管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这是为什么? 答:盐水结冰的温度远低于纯水,所以冰在同温度的盐水中将自动熔化。但是盐水中所含的氯离子对铁质或铜质的设备和零件有强烈的腐蚀作用。至少可以认为盐在铁器的电化学腐蚀中起了电解质的作用。 3.AgNO3稀溶液和NaCl的稀溶液反应时,生成的AgCl白色沉淀在日光照射下会变为黑色。如果两种溶液都非常稀薄时,有时看不到沉淀,见到的是黑色的浑浊液。有人认为这个现象可以用来理解照相过程,是这样的吗? 答:当AgNO3溶液和NaCl溶液都很稀时,生成的AgCl因为颗粒非常小,呈胶体状态,这时它的比表面很大,所以AgCl的光分解速度很快,在胶体凝聚成沉淀之前,就变黑了。照相过程正是利用了这种现象,亦即胶态AgCl的光敏感性远远高于微小的AgCl颗粒。 注:照相底版中的明胶是用来保持胶态AgCl的稳定性和均匀分散性,此外还要加入多种增感染料以加宽所吸收的光的波长范围,从而改善影像的对比度和反差。 5.维生素C(ascorbic acid抗坏血酸)被认为能够通过把亚硝酸根离子转变为NO气体而具有防止前者对胃所产生的致癌作用。它在这个作用中的角色是什么?已知反应为抗坏血酸变成去氢抗坏血酸,变化为: C6H8O6→C6H6O6 请完成这个反应的反应式。 答:在这个反应里,抗坏血酸起的作用是还原剂。反应式为: C6H8O6+[O]→C6H6O6+H2O 注:抗坏血酸是一种常用来清除人体内的活性氧的药剂。 6.某铝厂每年生产铝锭65000000kg,需要原料铝钒土多少吨?(2.1kg铝矾土矿石可以生产1kg氧化铝)。需要用去多少度电(1kg铝需要用电17kWh)? 答:需铝矾土65000000×2.1=1.37×108kg 需电力65000000×17=1.1×109kWh 7.一份巨无霸汉堡包可提供500kJ的能量。如果每步行1小时需要能量为170kJ,要走多久才能把这些能量消耗掉? 答:500kJ+170kJ/h=2.97h≈3h 8.1kg人体脂肪可存贮约3220kJ的能量。一般人每行走1km大约要消耗170kJ的能量。如果此人每天步行5km,1年中因此而消耗的脂肪大约是多少? 答:每年要消耗脂肪约5km/d×365d×170kJ/km÷32200kJ/kg=9.95kg≈10kg 9.为下列废物各选择一种你认为比较合适的处理方法。尽量有针对性,并且说明你的理由。 a)被铁盐污染了的盐酸; b)苦味酸(一种炸药); c)被PCBs污染了的豆油; d)被生产青霉素时的残渣污染了的正戊烷。 答:a.利用蒸馏;通过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或用熟石灰处理。 b.埋藏在潮湿的土壤中或焚烧(苦味酸需要用引爆剂引爆)。 c.焚烧。 d.过滤然后蒸馏分离出正戊烷。 10.第一个适用的蓄电池是Gaston Plante在1859年发明的。他的电池由两块用橡胶片隔开的铅板浸入10%的硫酸水溶液而组成。这样的铅蓄电池在现在行驶着的汽车和卡车里都可以见到。利用这个事实来描述铅和其他主族金属的活泼性的差别。 答:在主族金属中,铅处于IVA和第6周期。属于不很活泼的金属之一,它在金属电动次序表中虽然排在氢之前,但是在稀硫酸中由于生成的硫酸铅不溶于稀硫酸,并不会继续反应下去,而它的Pb+2在电解条件下可以分别在两极生成Pb和PbO2,却可以把电能储蓄下来。由于PbSO4、Pb和PbO2都是固体,可以附着在电极上,因此可以满足蓄电池的要求。 11.为什么铝用来制造罐头时,必须在金属表面上覆盖塑料以防止它因和食品中的酸接触而被溶解;而锡制的罐头就不必覆盖塑料膜? 答:这是利用了铝金属的延展性。但是铝与锡相比,前者是一种较活泼的金属,容易和食品中的酸发生作用,所以要覆盖一层塑料膜。而对于食品中所含的弱酸,锡不易发生作用,同时因为锡制的的罐头在锡镀膜下是铁基体,比锡要活泼,对锡可以起保护作用。此外,铁元素对于人体不算是有害元素。 12.孩子们经常认为金属例如铁在锈蚀后,重量会减少。请解释为什么他们会这样地想,并且为什么是错的。 答:孩子通常只注意到铁器在腐蚀后的损失,没有计入铁腐蚀后产生的氧化铁的质量。由于铁在腐蚀时结合了环境中的氧,所以总质量反而会增加。由反应式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一点。 4Fe+3O2→2Fe2O3 13.以前,自行车的气门芯是用部分硫化的橡胶制成的,我国现在自行车用的气门芯主要是用聚氯乙烯制成的。请解释为什么现在用的气门芯在夏天和冬天都比较容易损坏? 14.在设计家用的喷雾器罐时,要求能够承受400kPa的压力,如果气体是在25℃时充入的,当时的压力只有200kPa,试推算这个喷雾器罐在350℃时,是否有可能因为附近有一张点燃的纸而使它发生爆炸? 答:350℃时罐内的压力为:P=200kP×(350+273)÷(25+273)=418kPa 因为此时罐内的压力已经接近罐的耐压极限,有可能发生爆炸。 15.家用汽车和公交车相比,前者的耗油量大约是后者的1/5左右(按行驶每1km计)。假设前者和后者在行驶时所排出的污染物的比率大致也是1/5左右。如果后者载运乘客量平均为50人,前者平均为2人,请对比它们在燃料利用和污染环境方面是否各有优劣? 16.有些即使已经配平了的化学方程式也会使化学家陷入困惑,例如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式就是一例,6CO2+6H2O+hv→C6H12O6+6O2 从化学反应式来看,O2好像都来自CO2,可是实际上却与H2O有关。试对这个结论做出您自己能够的解释。 答:这是一道开放性习题,不必要求有唯一的答案。 提示:CO2是碳的最高氧化形式,变成葡萄糖要有一个还原过程,水分解后产生的氢可以起所要求的还原作用,所以必然有一半的氧来自水。 17. 35Cs用于标准时钟的校准,因而被称作铯原子钟。135Cs每秒发射的电磁波的周期数为9192631770±20,作为计时时的精度可以达到8/1014。试证明之。 18.公元2000年8月北京青年报报道,建国门的地下煤气管道由于地下杂散电流的多年作用,发生严重腐蚀,需要更换。请您根据这段消息,考虑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并试编成一些习题请您的同学来回答。 (1)电化学腐蚀机理和证明所提机理的实验; (2)今后可以采用的防止或减缓腐蚀的方法; (3)通过某种测量估算给定长度的地下钢管的腐蚀速度的简易方法。 19.下表是生产每吨工业用原材料时的平均能耗: 1.请画出一张柱状图来表示表中的数据。 2.下面是生产每1m3有关工业材料时的能耗(MJ)数据; *括号内的数据表示可以从废塑料中回收的能量。 a.请把表中的数据也画成一张柱状图,比较这些材料在两张图中的位置并讨论出现不同的原因。 b.为什么生产铝的能耗如此之高? c.铜比钢铁耗能少,为什么制造汽车的材料以钢铁为主? d.为表中所列的每种材料各举一种用途,并简要解释为什么会有您所想到的用途? 20.公元2000年,有人合成了一种名为八硝基立方烷的炸药,其爆炸力据说是迄今已有的炸药中最强的一种。 1.请画出它的化学结构式。 2.通过与TNT或NH4NO3的比较,您能否对以上的说法提出自己的看法? 3.如果您同意以上的说法,那么您认为下一个超过八硝基立方烷的炸药,应当具有什么样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式? 21.最近有人建议用液态氨作为一种清洁的汽车用燃料,请根据所知道的有关液氨的性质,提出对这个建议的可行性和可能出现的问题的看法。 提示:从储能密度(kJ/L)来看,烃燃料为2-3×104kJ/L,氨和氢则在1×104kJ/L左右。所以就汽车燃料而言,烃燃料有明显的优势,不仅如此,在供应,价格等方面都有其优势。不过,氢和氨的储能密度还是够用的,更重要的是,它们属于汽车用清洁燃料。 氨的氧化或燃烧反应中,与作为燃料相关的反应主要的有以下3个: 4NH3+3O2→2N2+6H2O (1) 4NH3+5O2→4NO+6H2O(2) 4NH3+6NO→5N2+6H2O(3) 22.如果把边长为1cm的立方形可燃固体分散成为边长为100nm(1nm=10-12m)的立方体,它的表面积将增大多少倍?如果这种固体的燃烧速率和它的表面积成比,请用您所得到的数据说明,为什么当某个不通风的空间内有大量可燃性粉尘存在时,遇到明火或电火花时极易发生爆炸。 以上的习题,大都选自国外的化学教材(有的做了适当的改编),仅供大家参考。有些题型是我们过去很少见到和想到的,但是读来颇有新鲜之感,饶有兴味。可惜至今题源仍然匮乏,如果广大老师们认同本文的基本观点并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分出一部分精力用于新题型的开发和编制新习题,集思广益,将有助于解决题源问题。 【圆周运动习题】推荐阅读: 圆周运动教案设计06-04 圆周运动教案免费10-05 圆周运动学案07-06 高一物理《匀速圆周运动》教案06-03 5.5圆周运动 教学设计06-06 生活中圆周运动评课稿07-11 曲线运动习题及答案06-25 分子热运动习题答案07-14 分子热运动复习题07-12 圆周角优秀教学设计11-05《2 动物运动会》习题2 篇4
高一物理自由落体运动练习题 篇5
圆周运动习题 篇6
圆周运动习题 篇7
习题的功能 篇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