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伤科分级护理标准

2024-08-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骨伤科分级护理标准(精选8篇)

骨伤科分级护理标准 篇1

特 级 护 理 分级依据

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重症监护患者;各种大手术后的病人、其他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例如:大面积烧伤病人,吸入性烧伤,严重感染、重度烧伤微粒皮移植术后等。

服务内涵

1、整理床单位2次∕日。

2、口腔护理2次∕日、未烧伤皮肤床上擦浴1次∕日。

3、面部清洁和梳头、会阴护理、足部清洁各1次∕日、头面部烧伤者给予理发、每周洗头1次、每周修剪指趾甲1次。

4、协助患者进食,进水(禁饮食患者除外)

5、管路护理:留置尿管患者,进行尿道口与管道外壁擦拭消毒2次∕日。保持引流管通畅,每2天更换引流袋一次,两周更换尿管一次、预防尿路感染。

6、卧位护理:上翻身床或气垫床每2-4小时翻身一次

7、烦躁不安、昏迷、小儿、老人及活动障碍患者给予使用床档,防止坠床。

一 级 护 理 分级依据

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病人。如中度烧伤休克期已平稳渡过患者,中度烧伤微粒皮移植术后,皮瓣移植术后等。

服务内涵

1、整理床单位2次∕日

2、协助患者面部清洁和梳头,会阴护理,足部清洁各1次∕日

3、协助患者温水擦浴、更衣1次1次∕日。需要时协助洗头。

4、每周修剪指、趾甲、刮胡子1次

5、协助患者进食,进水(禁饮食患者除外)

6、留置尿管患者尿道口与导管外壁擦拭消毒2次∕日

7、管路护理:留置尿管患者,进行尿道口与管道外壁擦拭消毒2次∕日。保持引流管通畅,每2天更换引流袋一次,两周更换尿管一次、预防尿路感染

8、卧位护理:协助患者舒适体位及康复需要引流位。定时进行翻身、拍背、按摩预防压疮

9、安全护理:烦躁不安、老人、患儿使用床档,活动障碍患者给予气垫床。

二 级 护 理 分级依据

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病人;生活部分自理的病人;如大面积烧伤创面愈合恢复期的患者。

服务内涵

1、每天整理床单位2次。

2、晨、晚间协助患者温水擦浴、洗漱等生活护理。

3、患者需要洗头时给于协助。

4、留置尿管患者每天进行2次尿道口抹拭消毒。保持引流管通畅固定,每2天更换引流袋一次,两周更换尿管一次。观察引流是否通畅和引流液颜色、性质和量。执行各项基础护理。

5、协助患者更衣,卧床患者协助使用便器。

6、协助患者舒适体位,协助患者翻身防止压疮。老人、患儿使用床档

三级护理 分级依据

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稳定的病人;生活完全自理且处于康复期的病人,如创面愈合仅有色素沉着或者疤痕但无功能障碍的患者,小面积烧伤创面不在关节等特殊部位的病人

服务内涵

1、每天整理床单位2次。

2、协助患者晨、晚间生活护理

3、协助患者舒适体位。老人、患儿使用床档等安全措施。

骨伤科分级护理标准 篇2

关键词:护理分级标准,护理级别,准确性

国家卫生计生委于2013年11月14日发布了《护理分级》卫生行业标准, 标准中界定了护理分级的定义:患者在住院期间, 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病情和/或自理能力进行评定而确定护理级别[1]。并规定了住院患者护理分级的方法、依据和实施要求。明确临床护士应根据患者的护理分级和医师共同制订诊疗计划, 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 并应根据患者护理分级安排具备相应能力的护士。由此可见, 护理分级的正确性与患者的护理需求、护士人力资源的合理安排等密切相关。笔者所在医院从2014年7月开始实施新的护理分级标准, 并对标准护理分级和实际医嘱护理级别的准确性进行了调查,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抽取全院某天所有住院患者中Barthel指数评分≤40分的患者115例 (综合ICU和专科ICU除外) , 其中男68例, 女47例, 年龄14~97岁, 平均61.64岁。

1.2 方法

对上述患者重新进行Barthel指数评分, 间接了解病区护士对Barthel评分的掌握情况, 并将评分得出的护理级别与医嘱护理级别进行对比, 比较两种护理分级的相符性。

1.3 评定标准

(1) 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分方法: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逐项打分, 然后将总分相加, 100分为无需依赖;61~99分为轻度依赖;41~60分为中度依赖;≤40分为重度依赖[2]。 (2) 新护理分级标准中的分级依据, 标准中明确指出:自理能力重度依赖的患者可确定为一级护理;病情稳定或处于康复期、且自理能力中度依赖的患者, 可确定为二级护理;病情稳定或处于康复期、且自理能力轻度或无需依赖的患者, 可确定为三级护理[1]。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字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种护理分级评估情况

医嘱分级、病区护士分级与标准分级存在明显差异。实际医嘱为一级护理人数是病区护士分级一级人数的36.52%, 是标准护理分级一级护理人数的38.89%;病区护士依据自理能力分级中Barthel指数小于40分的一级护理者为100%;调查人员按新标准护理分级对115例患者评分, Barthel指数≤40分的占93.91%。医护对住院患者护理级别的评定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详见表1。

例 (%)

2.2 医嘱护理级别与护理分级标准评定符合情况

内外科医生医嘱开具的护理级别与调查人员应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分, 并依据新护理分级标准制定的护理分级两者符合情况:内科医嘱一级护理符合率10.00%、外科医嘱一级护理符合率55.88%%, 一级护理医嘱内外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内外科医嘱的二、三级护理符合率较接近,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2。

例 (%)

3 讨论

分级护理制度是确定临床护理人员编制、合理安排护理人力资源、控制护理质量、制定护理服务收费标准的主要依据, 也是护士实施护理活动的重要依据[3]。如何科学评估确定护理级别, 由医生还是护士评定护理级别, 如何确定患者的自理能力及自理能力的评估依据、标准, 许多护理专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 2013年国家卫生计生委颁布了《护理分级》行业标准并要求于2014年5月正式施行。标准明确指出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级别由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或自理能力进行评定而确定, 以及根据Barthel指数总分确定自理能力等级。但目前临床上实施过程中, 实际医嘱开具的护理级别与新护理分级标准不相符的现象仍然严重存在, 其主要存在问题及建议对策。

3.1 医护对护理分级认知界定存在差异

存在培训不到位现象, 新《护理分级》标准颁布后, 医疗条线没有进行相应培训, 以医疗为职业的医生, 对护理分级的方法、依据和实施要求不了解或了解较含糊, 做出护理级别的医嘱较随意。建议医院不仅要对护理人员加强护理分级知识的培训, 相关职能部门也要对临床医生进行培训、考核, 提高医生对护理分级制度的认识, 使其在下达护理级别医嘱时, 能与护理人员共同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来确定并及时进行动态调整, 减少随意性。

3.2 对病情等级分级的尺度掌握不到位或仅依据病情等级确定护理级别

不同年资、不同个体的医生对病情等级区分不准确, 掌握护理分级的尺度不尽相同。有的医生按疾病诊断, 从医疗的角度出发提出护理级别, 与护理专业要求护士所做到的护理服务不相适应。这就容易发生医嘱分级与标准护理分级结果不一致的情况。有的医生甚至从为了提高护士重视度、少书写病历、经济利益或人际关系等出发而随意提高或降低护理级别, 造成医嘱护理级别与患者的实际情况存在差异。医嘱护理级别的不确定性, 不仅造成护士人力资源的浪费, 还会出现护理收费的不合理, 影响护士规范化的护理行为[4]。本组调查还有占总调查数的57.39%的患者应该对其实施一级护理, 而医生为了少书写病历、考虑人情减少费用而开具二级或三级护理。调查资料显示外科有30例依据新护理分级制度应为一级护理, 而医嘱为二级或三级护理。另外从本组资料看出医嘱二级和三级护理患者的实际自理能力评定为重度依赖的有66例, 其中神经内科有21例Barthel指数评定总分≤40分, 依据新护理分级依据自理能力重度依赖的应确定为一级护理, 而医生仅仅依据病情尚稳定而开具二级护理。医嘱护理级别的不确定性使自理能力重度依赖的患者得不到相应的护理, 或护理人员根据自理能力评分给予了相应的护理而出现护理收费的不合理, 不能体现护士的专业特征和价值。建议依据新护理分级标准因病情确定为一级护理和因自理能力重度依赖确定为一级护理患者的病程记录频次有所区分, 减轻医生为减少书写病历人为降低护理级别;另外科室层面加强管理, 医疗主管部门制度上加强监督考核, 以保障护理分级的正确性、规范性。

3.3 护理人员没有真正加入到护理分级的决策队伍中

有研究表明中国内地的大多数医院护理分级的决策主体则为医生, 在实际工作中, 护理分级由医生开具医嘱, 护士来执行[5]。张译文等[6]通过对临床护理人员的访谈研究, 尽管大部分被访谈者认为护理人员有能力胜任新标准护理分级的决策, 但基于现阶段护理人员医学理论基础较差、医疗安全隐患等问题, 建议现阶段护理分级的决策主体由医生、护士共同承担。从本组资料的调查中显示, 患者自理能力评定属于重度依赖的占93.91%, 根据新护理分级标准应确定为一级护理, 而医嘱定为一级护理的只占38.89%, 说明医生仍是开具护理级别医嘱的主导者。虽然护士根据Barthel指数总分确定了患者的自理能力等级, 但在护理分级决策中并没有真正体现医护合作。从本次调查看出护理人员对自理能力评定的准确率为93.91%, 但实际参与护理级别的确定、修改者则不足3%。应鼓励护理人员主动加入到决策的队伍中来, 准确及时评估患者的自理能力, 参与患者护理级别的确定与修改。建议决策时加强医护沟通, 由医生判断病情, 护士评估患者自理能力后, 医护共同商讨, 最后确定护理级别。有条件的医院可利用信息化系统, 提高护理分级的准确性。医生根据患者病情确定护理级别输入电脑, 护士根据自理能力等级确定护理级别并输入电脑, 信息系统根据医生确定的病情等级和/或护士确定的自理能力等级自动生成或修改护理级别。

3.4 护理人员对Barthel指数评分存在偏差

如小便控制项目失禁或留置导尿得分为0分, 而实际工作中有的患者虽留置尿管, 但他有能力自行护理。评定进食能力有的患者因疾病原因需禁食, 在评定时护理人员也存在困惑。应结合临床实际进一步研究细化改进ADL评分标准, 提高可操作性。各年资护士在评分时相关知识掌握不到位, 对各级别患者实施的护理措施落实不到位, 护理部应明确规定各级护理人员的培训、考核内容及考核标准。加强相关业务培训及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对ADL评定及护理分级的准确性、实施要求等通过下病房结合病例给予指导、平时督查、专项检查等形式将相关工作落到实处。

本研究结果显示, 评定依据一样, 由于评估者不同, 同一组资料出现不同的评定结果。各病区护理人员与护理部调查人员对有的患者Barthel指数评定得分存在不一致现象。建议加强对医生进行新护理分级标准的培训, 加强护理分级医嘱管理, 医护共同决策, 以保证护理分级制度执行的正确性、科学性及可操作性, 保障护理质量的落实。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计生委.护理分级[J].中国护理管理, 2014, 15 (1) :4-5.

[2]经升琴, 梅思娟, 邹玺, 等.不同Barthel指数分级肠癌病人的护理需求调查[J].护理研究, 2012, 26 (9A) :2333-2335.

[3]徐建萍, 石贞仙, 谢仙萍.从护理工作量分析评价级别护理的适用性[J].中国护理管理, 2008, 8 (7) :35-37.

[4]毕慧敏, 蒋兰芬, 来桂英.住院病人护理分级的差异性研究[J].护理研究, 2004, 18 (8) :1394-1395.

[5]尚少梅, 李晓翠, 邓述华, 等.国内外护理分级的比较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 2012, 12 (11) :7-10.

分级护理质量控制标准(共) 篇3

(一)特级护理

分级标准:病情危重,随时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

护理质量控制标准:

1、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准确记录病情变化(根据病情记录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内容、时间遵医嘱或病情变化随时记录,记录时间最长不超过4小时)。

2、满足患者基本生活需要(个人清洁、床单位清洁、饮食、大小便)。3、24小时有专业护士负责。治疗、护理措施及时、准确。

4、抢救药品、设施准备到位。

(二)一级护理

分级标准:

1)一级护理-I类:病情危重。2)一级护理-Ⅱ类:生活不能自理。

3)一级护理-Ⅲ类:自己能活动,但病情不容许活动。

护理质量控制标准:

1)一级护理-I类: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准确记录病情变化(根据病情可记录危重患者护理记录或一般患者护理记录单,内容、时间遵医嘱或病情变化随时记录)

2)一级护理-Ⅱ类:①满足患者基本生活需要(个人清洁、床单位清洁、饮食、大小便);②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凡属护理职权范围之内,要协助患者解决,护理职权范围之外。要向有关部门反映。

3)一级护理-Ⅲ类:①根据病情观察记录(具体内容、时间严格执行护理记录书写规范要求);②满足患者基本生活需要(个人清洁、床单位清洁、饮食、大小便)③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凡属护理职权范围之内,要协助患者解决,护理职权范围之外,要向有关部门反映。(三)二级护理

分级标准:病情恢复期,可自由活动或部分生活能自理。

护理质量控制标准:①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②根据疾病需要,按时完成健康指导。

(四)一级、二级护理患者基本生活需要标准

1、个人清洁:①头发清洁,梳理整齐;②面部清洁;③口腔清洁,无异味;④皮肤清洁,无血迹等;⑤会阴清洁,每日会阴擦洗1-2次;⑥手足清洁,指(趾)甲长短适宜,甲下无污垢;⑦新患者应24小时内完成卫生处理。

2、床单位清洁:①床单、被套、枕套清洁;②床旁、桌面、桌内清整齐;③小桌内用物及食物分开放置;④患者出院后,床单立即更换,床旁清洁。

3、饮食:①协助患者进餐(早、中、晚);②根据患者需要协助饮水、进食水果。

4、排泄:根据患者需要及时给予便器,用后及时取走。留置导尿患者定时夹放尿管。

(五)特、一级护理达标的基本保证措施

1、个人清洁

1)头发:每周洗头I次,每日梳理。

2)面部:每日洗脸2次,剃胡须,每周2次。3)口腔:每日口腔护理2次。

4)皮肤:夏季每日擦澡。每1-2小时翻身1次,每日消毒各种管道周围皮肤。5)会阴:每日会阴冲洗1-2次。

6)手足:餐前15分钟洗手,每日洗脚1次,剪指(趾)甲,每周1次。

2、床单位清洁:床单、被套、枕套随脏随换,每周最少更换l次;每日湿扫床1次;床旁桌面每日用消毒液擦拭l次,随时整理桌面;床旁桌内物品每周整理l次。

3、饮食:根据医嘱或病情,每日喂水、喂水果2次。三餐喂饭。

4、休息、睡眠:每日午睡及晚睡前护士协助熄灯,拉窗帘。出入病房动作要轻。

5、排泄:使用的便器在床边放置不能超过5分钟,3天无大便者,给予开塞路或遵医嘱给予缓泻剂。

(六)一级、二级护理患者健康指导内容

1、入院宣教内容

1)探视制度,陪住制度,作息制度。2)医院环境,病区环境。

3)科主任、护士长、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姓名。4)查房、治疗时间。

5)物品保管注意事项,防火,防盗安全知识。

2、疾病宣教内容

1)患者所患疾病的名称,主要治疗方法。

2)目前所用药物的名称和主要药理作用。

3)介绍该疾病对饮食有无特殊要求,如有特殊要求,应介绍怎样合理膳食。

3、检查前宣教内容

1)介绍检查的项目名称和目的。2)介绍检查前的准备内容。

4、检查后宣教内容

1)介绍检查后须观察的内容及意义。2介绍检查后注意事项(饮食,活动,卧床等)。

5、手术前宣教内容 1)介绍手术名称。

2)介绍术前准备的内容和目的。

3)介绍术前备皮的目的,术前用药的目的。4)介绍术前配血和药物过敏试验的目的、意义。5)指导训练床上排大小便,介绍训练目的。6)ICU,手术室按照自己的宣教内容。

6、手术后宣教内容 1)卧位的意义。2)各种管道的作用。3)拆线时间。

7、正常分娩后宣教内容 1)按照专科内容进行每日宣教。2)介绍产褥期产妇的正常保健内容。3)指导母乳喂养,介绍新生儿护理知识。

8、出院指导内容

1)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包括服药方法、饮食、活动、休息等方面。2)出院后应注意观察的内容。3)术后复查时间。

4)出院后的护理方法与技巧:①对带有胃管、尿管等患者出院时,向家属介绍注意事项并能演示操作方法;②向卧床患者的家属演示翻身、皮肤护理、取放便器的方法。

(七)分级护理质量管理控制标准

l、病房护士长掌握特、一级护理总人数,以及一级护理I类、Ⅱ类、Ⅲ类的人数,掌握患者姓名、床号,危重患者的病情及主要护理问题。

2、责任护士掌握所管患者总数,特、一级护理患者的床号、姓名、患者病情,当日护理问题、特殊检查及治疗等。

3、责任护士每日按特、一级护理患者的不同护理内容,做好计划,给予实施,同时记录。

4、护士长每日检查责任护士的护理计划及实施情况。

(八)护理过程控制标准

责任护士对所管患者的各项护理有统筹安排计划,各项护理内容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护士长每日对责任护士的工作进行评价及评价患者护理质量。

静脉输液质量控制标准

(一)质量控制范围

1、核对上一班准备的液体及药物。所用输液剂量准确,执行时间准确,浓度准确。

2、配制液体时符合配伍禁忌,凡加过药物的液体标记清楚输液卡上记录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时间。更换液体后要签名,打勾,标明更换时间。

3、操作从始至终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4、患者输液过程中满足患者的基本生活需要(进食、饮水及大小便)。

(二)静脉输液过程控制

1、“三查七对”,询问患者是否排便并协助。

2、合理选择血管:保护静脉,尽可能使用非惯用手。

3、静脉穿刺一针见血,穿刺不成功,护士主动道“对不起。”

4、输液成功后,护士根据病情及药物性质调节滴速。

5、为患者摆好体位,使患者舒适,穿刺部位易于固定,全过程符合无菌操作原则。

6、为患者摆好呼叫器,放在手能触及的地方。

7、对输液患者每30分钟巡视一次。巡视内容:液体量、穿刺部位、患者有无不适、有无生活需要。输甘露醇后20分钟左右,护士主动询问患者是否需要便器。

8、护士能主动换掖及时拔除,主动询问患者是否需要便器。

9、患者知道按压针眼的方法。

10、按要求整理用物,分类放置废弃物。

11、患者如不满意,静脉输液护士要负责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

12、护士长征求患者对静脉穿刺及输液过程是否满意。

(三)静脉输液效果质量控制标准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操作顺利。

2、与患者沟通有效,患者配合操作并满意。

3、静脉点滴通畅,患者无不良反应。

4、执行医嘱正确,符合治疗要求。

5、根据病情、用药原则、药物的性质及配伍禁忌,合理安排输液顺序。

6、长期输液者,应注意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一般从远端小静脉开始。

7、防空气进入血管形成空气栓塞,及时更换输液瓶,输液完毕及时拔针。

8、加强巡视,及时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排除输液故障。

(四)关于静脉输液的相关规定

1、输液前必须洗手、戴口罩。

2、准备输液操作前,一定要根据输液卡及床头牌核对患者的姓名,床号及药品名称、浓度、剂量、给药时间、用法。

3、检查输液瓶口有无松动,药瓶、安瓿玻璃有无裂缝,药品有无过期。

4、配置药品严格遵照医嘱及药物配伍禁忌,根据用药时间现用现配。

5、配药时认真查对输液卡,包括患者的姓名、床号、药品名称、剂量、时间、用法、浓度、配置后签字。

6、输液卡一式两份,每配一组液体后,应在治疗室输液卡上划“√”,切不可将所有药品都配完后再填写。

7、更换液体时先进行查对,再在病房输液卡相应的位置上,用红色的笔画“√”,并签名。

8、各班交接班时,一定要根据输液卡交接液体情况,凡输液卡未画“√”的药品,一律视为药未给。

9、输液期间,必须经常巡视,不可依靠家属观察液体输人的情况,静脉输液外渗不得超过直径5cm。保持静脉通道的通畅,出现任何问题及时解决。

10、每日16时后,方可摆放下一日的液体,不得在16小时前将输液卡撤掉。

药物过敏试验质量控制标准

1、询问是否有该药物过敏史,有过敏史者禁忌做该药物的过敏试验。

2、皮内试验药物必须为原药物,不能用同类药物代替。

3、皮内注射剂量要准确,严格执行规范标准。

4、试验结果判断有疑问,应两人核对后方可确认,过敏试验阳性禁用。

5、该药试验结果阳性患者,在医嘱单、病历夹、护理记录单上用红笔注明过敏,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

6、停用此药24小时以上,应重新做过敏试验,方可再次用药。

7、抗生素类药物应现用现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治疗盘内备有肾上腺素。

8、试验阴性者,第一次注射后要严密观察20-30分钟,有无过敏反应,以防发生迟发过敏反应。

测量生命体征质量控制标准

(一)测量生命体征标准

l、新入院患者每日测量生命体征3-4次,连续测3天。

2、住院患者自入院之日起3天后,常规每天测量生命体征1次,同时记录每日大便次数。

3、体温发热者(37.5°C以上包括37.5°C)每日测量生命体征4次,连续测3天。

4、手术后患者每日测量生命体征3-4次,连续测3天。

5、手术或检查患者,每日晨测量生命体征。(二)测量生命体征的时间

1、每日测量l次,测量时间为12时或16时。

2、每日测量4次,测量时间为7时、12时、16时、20时。

(三)测量生命体征过程控制标准

l、测量生命体征前清点体温表数量,用于净纱布将体温计表面的浸泡液擦干,检查有无破损,将体温表甩至35°C以下。收回体温表放入到0.1%新洁尔灭中浸泡并清点数量。

2、每天体温单第1页要写日期。

3、确保测量生命体征的准确度,根据患者每天需测量生命体征的次数及所规定的时间进行测量(提前不能超过半小时)。

4、体温采用腋下表测量,每次测量时间不少于5分钟。

5、每次测量体温的同时测脉搏,呼吸,12或16时测量体温时,记录24小时大便次数。

6、数脉搏,呼吸时最少数半分钟,心率不齐者数1分钟。

7、对体温异常者,要及时给予处置,并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处置后半小时到1小时,再次测量,观察处置效果,并对下一班进行交班。

8、按要求将所测生命体征绘制在体温记录单上。

(四)测量生命体征管理质量控制标准

1、体温单每天有日期。

2、生命体征数据记录清楚。

3、按规定时间为患者测量体温。按时准确将所测生命体征绘制在体温记录单上。

4、体温单应保存1个月。

5、测量生命体征时护士必须配带有秒针的计时表。

6、对异常体温及3天无大便者及时给予处置。

7、护士长确认护士为患者所测体温、脉搏、呼吸及大便是否准确。

8、护士要对异常体温及无大便者的处置效果进行观察,如效果不佳,及时通知医生或采取其他措施,并对下一班进行交班。

发热患者护理质量控制标准

1、患者体温超过38.5°C时,护士应及时通知医生。

2、按医嘱为患者施行药物降温或物理降温后30-60分钟后,应再测一次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

3、物理降温过程中,冰袋或冰水袋需用治疗巾包裹,根据患者高热程度及性质,放于适当位置(如放于腋下、腹股沟等处或头枕冰袋等)。

4、物理降温过程中,护士应勤巡视,观察,保持冰袋或冷水袋的水冷程度,视情况每1-2小时更换冰袋/冷水袋l次,并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更换冰袋的个数及更换时间。

5、酒精擦浴或温水擦浴需由护士完成,不得交给家属,护士应按规定浓度配制酒精溶液。

便秘患者护理质量控制标准

l、凡患者连续3天无大便时,护士需及时报告医生。

2、除禁食、手术等特殊原因,连续3天无大便的患者,护士应及时给予处理(遵医嘱使用润肠剂、缓泻剂、灌肠等)。

3、护士负责各种通便措施的实施到位。

4、采取通便措施24小时内,护士应观察患者的反应,记录患者大便次数及反馈效果,无效时应立即请示医生,采取进一步措施。

5、每日一次的体温测量时,询问患者24小时的大便次数,并记录在体温单的相应栏目内。

出入量记录质量控制标准

1、患者出人量需由护士负责认真记录,不得交给家属完成。

2、为准确记录出入量,病房要备齐量桶、量杯、各种食物的水分含量表、出人量记录单等。

3、患者入量包括饮水量、给药、输液量、输血量及食物中所含水分;患者出量包括尿量、引出液、出血量、痰液、呕吐量、大便中所含水分。

4、出人量每12小时小结1次,每24小时总结1次,记录方法同护理文件书写要求。

护理记录书写质量控制标准

1、各楣栏项目填写齐全、正确,页数连续。

2、病情记录要连贯,使用医学术语,叙述准确恰当,反映病情的动态变化,记录时间填写准确。

3、各种治疗用药记录清楚,写清中文药名或外文全称及浓度、剂量、用法,注明使用时间。

4、记录内容字迹清楚,无错别字。

5、各项生命体征的测量数值应随测随记,并准确记录测量时间。

6、记录用笔符合要求。

7、护士长定期检查。

8、出人量记录符合“出人量记录质量控制标准”。

急救物品质量管理控制标准

(一)急救药品

1、标签醒目,无过期药品。

2、药品数量与固定基数相符。

3、药品原包装,分类放置。

4、有专人负责并定期检查、清点、签名。

5、护士长每周检查并签字。

6、护士掌握急救药品的主要作用,常用剂量和禁忌证。

7、护士掌握各种急救药物的放置位置。(二)急救物品及抢救设施

1、各种一次性无菌物品无过期。

2、固定基数与物相符,无多余物品,放置合理,使用方便。

3、各种急救物品清洁,性能良好,处于备用状态。

4、各种急救物品分类摆放整齐,有固定位置。

5、护士掌握各种抢救用物的用途,并会操作。

6、护士掌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的抢救配合。

7、有专人负责清点及签名。

8、护士长每周检查并签字。(三)抢救仪器及抢救设施

1、各种抢救仪器及抢救设施清洁,性能良好,备用状态。

2、各种抢救仪器有定期保养和维修记。

3、各种抢救仪器及抢救设施有固定位置摆置。

4、护士熟练掌握各种仪器的性能并会操作。

5、护士能及时辨别并排除报警原因。

6、护士长每周检查并签字。

静脉留置针质量控制标准

(一)操作前与操作中的质量控制标准

l、仔细检查各种用物是否在有效期,包装是否完整、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2、做好护患沟通,满足患者合理需求,排空大小便。患者主动配合并满意

3、能根据血管情况及病情,进择合适套管针的型号。

4、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

5、操作熟练,穿刺一次成功,输液通畅,局部无疼痛、肿胀。未污染床单位。

6、留置针固定稳妥,采用无菌透明膜贴,注明穿刺时间,不影响 患者活动。

7、向患者交待留置针应注意的问题及脱落时处理的简单方法。(二)操作后质量控制标准

l、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局部情况,每次输液前后,均应检查穿刺部位及静脉走行方向有无红肿,有无疼痛及不适。如有异常,及时处理,必要时更换肢体另行穿刺。

2、对使用留置管针的肢体应妥善固定,尽量减少肢体的活动,避免被水沾湿。能下地活动的患者避免留置下肢,以免由于重力作用造成回血,堵塞导管。

3、每次输液前先抽回血,再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导管。对冲洗有阻力,应考虑导管有堵塞,不能用注射器使劲推注,应拔出,另行穿刺,以免将血栓推进血管,造成栓塞。

4、外周静脉套管针每3天更换留置部位。

5、当发现敷料破损、脱落时,应及时更换,保证透明敷料的屏障和固定作用。更换透明敷料时,要防止静脉套管针的滑脱。

6、当发现使用部位出现感染症状时,应立即拔除留置针,对局部进行必要的处理。必要时剪去留置血管内的套管部分送培养。

7.患者自理与合作程度及对穿刺套管针的认识。

预防压疮护理质量控制标准

1、护士了解患者病情是否允许翻身或搬动,了解患者肢体活动能力及合作能力及翻身或移动患者时应注意的问题。

2、每日评估患者的皮肤状况,发现有受压发红等异常情况,能及时处理。

3、皮肤的清洁度,患者及家属了解压疮知识,掌握预防知识,能主动配合。

4、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调节室温在24℃-25℃,拉上窗帘或使用屏风遮挡。

5、预防压疮护理操作或协助翻身时,动作熟练,轻柔,不过多暴露患者,避免着凉。床单位平整、干燥、无碎屑。

6、护士操作省时省力,解释到位,护患配合良好。

7、患者病情稳定,全身状况较好。皮肤清洁,感觉舒适,无发红情况。

口腔护理质量控制标准

1、观察口腔黏膜和舌苔变化及特殊的口腔气味,提供病情的动态信息。

2、动作轻柔,避免损伤口腔黏膜及牙龈,擦洗舌面及软腭勿过深,以防恶心。牙缝牙面应纵向擦洗。

3、棉球不能过湿,以免漱口液吸人呼吸道。

4、昏迷及5岁以下儿童患者禁漱口,需用开口器时,应从臼齿处放人,牙关紧闭者不可用暴力使其张口。(开口器、拉舌钳等均应用纱布缠绕。)

5、正确选择漱口液,正确处理口腔疾患。口唇干裂者,可涂润唇剂。

6、有活动假牙应清洗后给患者带上或浸于清水中备用,不可浸泡在乙醇或热水中。

7、操作前后要清点棉球数,防止棉球遗留在患者口腔内。

8、操作后患者口腔清洁、湿润,无口臭,食欲增强,感觉舒适,无口腔感染及其他并发症。

9、患者及家属了解口腔卫生方面的知识,并主动配合。

10、传染患者用物须按隔离种类及消毒隔离原则处理。

昏迷患者护理质量控制标准

1、患者体位、基础护理符合要求。有肢体功能障碍者,将肢体放置在功能位,护士及家属知道基础功能锻炼方法。

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准确记录出入液量。

3、保持呼吸道通畅,口、鼻无分泌物、呕吐物,头偏向一侧,无窒息。

4、氧气通畅,氧流量符合患者需要,且记录完整符合要求。

5、静脉通道通畅,及时、准确执行各项治疗。

6、床单元清洁、整齐,平整,无血迹、尿迹。

7、皮肤完整,无压疮。

8、口腔清洁,无异味。

9、各引流管通畅,固定合理,无扭曲、打折及脱管。

10、烦躁患者有床边保护措施,无碰伤、擦伤及坠床。

骨伤科分级护理标准 篇4

肝胆外科分级护理服务细化标准

特级护理标准 分级依据:

一、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

二、重症监护患者;

三、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患者;

四、严重创伤的患者;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患者;

五、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护理服务标准:

一、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

二、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三、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

四、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协助患者翻身及有效咳嗽、床上移动、做好压疮预防及护理。

五、提供专科护理:

术前:协助各种辅助检查、备皮、导尿、胃肠减压、呼吸道准备、消化道准备等;

术后:吸氧、心电监护、管饲流质、翻身扣背、协助下床活动、管道护理、造口护理、并发症观察预防等,实施安全措施。

文山州人民医院肝胆外科

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分级护理服务标准:

一、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病情变化,根据患者病情,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脉氧等生命体征。

二、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协助服药(必要时喂药)。

三、根据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如口腔护理、皮肤护理、会阴护理等。

四、提供专科护理:

术前:协助各种辅助检查、备皮、导尿、胃肠减压、呼吸道准备、消化道准备等;

术后:吸氧、心电监护、管饲流质、翻身扣背、协助下床活动、管道护理、造口护理、并发症观察预防等,实施安全措施。

五、提供生活照护

1、维护患者卫生、仪表及仪容:根据患者需求随时指导并协助刷牙漱口、洗脸、梳头、洗头、擦身、洗手、洗脚、清洁肛周会阴、剪指(趾)甲、协助排尿、排便、更换衣裤等

2、满足患者营养需求,协助进食、饮水。

3、维持患者舒适和功能体位,定时翻身、叩背、床上活动等。

4、护送检查,负责采集留取各种标本。

六、提供疾病相关的健康指导和康复训练:疾病相关知识宣

文山州人民医院肝胆外科

并协助刷牙漱口、洗脸、梳头、擦身、洗脚、清洗外阴、剪指(趾)甲、协助排尿、排便、更换衣裤、使用坐便器等。

2、满足患者营养需求,协助进食、饮水。

3、维持患者舒适功能体位,协助翻身、叩背、下床活动等。

4、协助检查,督促或协助留取各种标本。

五、提供疾病相关的健康指导和康复训练:相关疾病知识的宣教、根据肠功能恢复情况进行饮食指导、告知术后早期活动的好处及活动方法。如术前训练深呼吸、有效咳嗽、床上大小便、头颈过伸位等,术后进行肢体的功能活动、留置引流管的自护要点、卧位等。

六、保持病室环境清洁整齐、空气新鲜、督促协助整理私人物品、定时更换被服。

七、了解病人心理需求,负责疏导相关心理问题。

三级护理标准 分级依据:

一、生活完全自理,病情稳定和康复期的患者;

二、在医护人员陪同下,可在室内行走。分级护理服务标准:

骨伤科护理常规 篇5

.1.术前护理

1.1遵医嘱完善术前各项检查。

1.2针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做好情志护理。

1.3根据病情,制定功能锻炼计划和术前指导,并教会患者。

1.4术前清洁皮肤,遵医嘱行手术区备皮,做好护理记录。

1.5术前晚遵医嘱禁食禁水;给予安神镇静药物,保证充足睡眠。

1.6术日晨护理

1.6.1 遵医嘱给予麻醉用药,将病例、X光片、CT片及术中用药等手术用物带入手术室。

1.6.2再次核对患者姓名、床号及手术名称。

1.7根据手术要求备好术后用的硬板床,根据病情及手术种类,必要时备好牵引器具。

2.术后护理

2.1 术后将患者平稳地抬上床。四肢手术,取平卧位,抬高患肢;脊柱手术,取平卧位,保持脊柱平直,按时给予轴位翻身。

2.2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2.2.1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2.2.2 保持引流管通畅,定时观察和记录引流液的色、质及量。发现异常时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2.2.3 定时查看敷料,观察有无渗血和分泌物,注意其色,质及量,及时更换,做好记录。

2.2.4 评估伤口疼痛的性质、程度和持续时间,分析疼痛的因素,遵医嘱使用针刺或药物,以减轻和缓解疼痛。

2.3 针对不同的情绪反应,鼓励患者树立信心,战胜疾病。

2.4 根据患者手术的情况,指导不同的功能锻炼。

骨伤科分级护理标准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2月至2011年12月期间, 来我院进行治疗的骨伤科患者276例作为研究对象, 均为四肢骨折和筋络损伤患者, 已经排除因外伤严重致使身体器质性损伤和合并有其他全身性疾病或精神疾病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88例, 对照组中男性121例, 女性67例;年龄4-79岁, 平均年龄 (45.7±12.4) 岁;观察组中男性123例, 女性65例;年龄3-82岁, 平均年龄 (46.2±11.9) 岁。经过对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和病情等方面进行综合对比, 无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患者治疗

全部患者均根据进行临床检查和影像学分析, 对症行保守治疗。

1.2.2 患者护理

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方式进行护理, 主要是为患者介绍伤情症状和治疗相关情况, 让患者及家属了解治疗期间应注意事项, 在治疗期间根据治疗需要配合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引入中医辩证理念, 因辩施护。包括:七情内伤护理、饮食护理以及辩证护理。

1.3 观察指标

治疗3天后, 统计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和治疗遵从性, 并进行比较分析。疼痛评价采取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判定:无疼痛评为0分, 轻度疼痛评为1分;中度疼痛评为2分, 重度疼痛3分, 极度疼痛4分。患者治疗遵从性判定:患者能够完全遵从医嘱配合进行护理治疗, 判定为完全遵从;患者部分遵从医嘱配合进行护理治疗, 判定为部分遵从;患者不遵从医嘱配合进行护理治疗, 判定为不遵从。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采用t或χ2检验, 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护理治疗3天后,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评分和治疗遵从性比较, 见附表。观察组平均疼痛评分 (1.72±0.84) 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2.67±1.36) 分;对照组患者治疗从率88.30%显著高于对照组74.47%;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注:*表明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讨论

中医辨证是做好辨证护理工作的前提, 必须熟练掌握中医理论和辨证的基本方法, 以便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订出符合需要的护理计划, 方能使护理措施行有效, 达到促使患者迟早康复之目的[2]。本文研究通过对患者进行中医辩证护理, 从患者心理和饮食等方面进行辩证施护, 取得良好效果。在骨伤科患者护理工作中, 以患者实际情况出发, 主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护理: (1) 七情内伤护理。七情在中医学上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心理, 每种心理情感太过或不及都有可能导致健康问题, 成为致病的原因[3]。怒伤肝、思伤脾、恐伤肾等均为中医理论上心理变化造成的影响, 严重者可使内脏气血功能发生紊乱, 导致气机升降失调, 引发身体器质性问题。在护理工作中, 我们须针对患者不同原因引起的情志改变, 制订出有针对性的措施, 解决患者心理上的问题, 做到有的放矢。骨伤科患者大多为突发性意外伤害, 患者上会受到一定的心理创伤, 导致情感上难以接受, 患者年龄情感变化也不相同, 特别是年轻人, 会担心骨伤愈合不良留下后遗症, 影响到生活和前途, 从而产生抑郁、焦虑和易怒等方面的心理;老年人由于身体虚弱, 恢复时间较长, 会担心住院时间长费用多给儿女增加负担等, 从而产生忧虑、不安等心理;相比之下, 儿童会对伤痛过于担心而产生惊恐、焦虑等心理。针对各种不同的心理问题, 采取不同的人性化措施进行护理, 多给予热情耐心的疏导, 让患者清楚骨伤恢复与心理的关系。对年轻患者更多的鼓励, 使其能怡情悦志, 安心养伤;多安慰老年患者, 增强与患者家属沟通, 让家属参与关心慰藉, 解除老年人的心理包袱;经常与儿童患者接触, 增近感情, 让其用快乐心情战胜恐惧。 (2) 饮食护理。饮食是生命之本, 合理饮食可以调节身体抵抗能力, 促进患者迟早康复。骨伤初期应指导患者饮食清淡易消化、高维生素、高蛋白和纤维素的食物;中后期可进行肝肾滋补, 中医辩证因肝主筋, 肾主骨, 因此我们在护理时以健脾助运, 补肾益肝达到修复身体的目的。 (3) 辩证护理。中医辨证施护遵循中医之辨证理论, 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开展护理工作[4]。其要点主要是根据患者临床病症, 明确病因, 通过中医理论分清病证, 再根据病证施与护理。

本文通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中医辩证施护对骨伤科患者进行护理, 与常规护理相比, 患者疼痛程度得到明显减轻, 治疗遵从性得到显著提高, 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陈美华, 陈孝芬.心理干预对骨科住院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身心疾病杂志, 2009, 15 (2) :158-159.

[2]张淑卿.中医骨伤常见病症规范化护理的临床研究[J].中医正骨, 2009, 21 (3) :69-71.

[3]张艳.骨折患者的心理护理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 2011, 13 (6) :201-202.

骨伤科分级护理标准 篇7

138例骨伤科患者医院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摘要:

目的探讨骨伤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以制订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对2006年1月~2008年12月出院的3632例骨伤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3632例骨科患者中有138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3.8%,其中以上呼吸道感染最常见(32.6%),其次为胃肠道、泌尿道、下呼吸道感染;女性患者较男性患者感染率高;住院2周内医院感染发生率最高。结论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知识教育、做好病房管理和基础护理、实施健康指导、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预防控制骨伤科患者医院感染的护理对策。

关键词:

骨伤;医院感染;护理

医院感染已成为当前医疗护理工作中突出的问题,其发生情况直接影响医疗质量。为探讨骨伤科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现对本院骨伤科2006年1月~2008年12月出院的3632例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

1临床资料

资料来自本院骨伤科病房医院感染登记卡,其诊断标准参照国家卫生部医政司医院感染监控小组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判定。在3632例骨伤科患者中,男性182

4例,女性1808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94岁;分别为股骨干骨折、髌骨骨折、胫腓骨骨折、锁骨骨折、肱骨骨折、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腰突症、颈椎病、骨质疏松症等,经中西医结合保守或手术治疗好转或痊愈。

2结果

2.1医院感染监测 3632例患者中医院感染138例,感染率3.8%;男性医院感染56例,感染率3.07%,女性医院感染82例,感染率4.54%。

2.2 138例骨伤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感染部位分布(见表1)

2.3 138例骨伤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季节分布(见表2)

2.4 138例骨伤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住院天数分布(见表3)

3护理

3.1加强教育和督导,提高护理人员落实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依从性。定期开展医院感染专项知识培训,借助其它医院发生的感染事件来对照自查,使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的危险性有足够的认识。定期考核临床医院感染管理质量,及时纠正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不良倾向。把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纳入个人的考核考评,促使护理人员自觉落实医院感染的防控措施,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按规范实施相关侵入性操作,最大限度阻断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

3.2做好病房管理。保持病室清洁,每天用清水擦洗门窗、地面、桌椅等物体表面,每周用含0.5%有效氯的消毒液擦拭1次,注意各区域的拖把或抹布应严格区分,床头桌必须一桌一巾一消毒。病室定时开窗通风,减少室内空气中的细菌含量,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30分钟,注意避开患者的休息时间,以免受凉感染。加强空调的使用管理,夏秋季把温度调控在24℃~26℃,定期对中央空调的冷却塔、过滤网进行有效的清洗、消毒除菌处理,减少病菌滋生和繁殖。控制探访和陪护人员,有上呼吸道感染的医务人员避免接触

患者,尽量阻断外源性感染的传播途径。合理安排床位,并发传染病或严重感染的患者须安置于单间病室;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应单独安置,室内安装循环空气消毒机;多人病室若发现有呼吸道感染病例,每天用消毒液擦拭物表,紫外线空气消毒,避免交叉感染,定期开展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的手等细菌监测,维护病房良好的环境卫生质量,有效控制医院感染。

3.3落实基础护理。骨伤科患者卧床机率高,生活自理能力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实施细致的基础护理是防范医院感染的关键。定时为患者翻身、按摩、拍背,防止皮肤受压,促进排痰,预防褥疮及坠积性肺炎。根据气候变化及时为患者增减衣被,及时给患者擦干汗液,预防受凉感冒。每天为卧床女患者冲洗外阴,留置尿管患者每天用碘伏消毒尿道口,必要时用生理盐水冲洗膀胱,督促患者多饮水,防止尿路感染。训练患者床上排便习惯,及时拔出尿管,避免长时间留置尿管引起逆行性泌尿道感染。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湿润,预防口腔或呼吸道感染。

3.4开展健康指导。根据患者的整体情况,做好针对性的个人卫生指导,改善不良卫生习惯,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做好心理护理,解除其心理顾虑,使患者主动配合感染防控工作。比如有的患者因

疼痛或怕影响病情而不配合翻身、拍背,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和家属详细解释皮肤受压和呼吸道感染的危险性,使其明白相关护理措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积极配合我们的工作。

3.5合理使用抗生素。护士应掌握合理用药的知识,按规定给药,严密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发现患者出现腹泻或口腔溃疡等症状时应及时报告医生,建议停用抗生素,或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合适的药物,最大限度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4讨论

4.1调查结果显示,2006~2008年医院感染发生率为3.8%,低于卫生部8%的要求,但高于我国骨科医院感染报道[1,2],说明本院医院感染的管理控制有待加强。女性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于男性患者,这与女性的生理特征和身体素质有关,应加大对女性患者的护理和监控力度。

4.2从表1可以看出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率为最高,与国内文献报道相一致[3],该部位的感染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首先,骨科患者绝对卧床机率大,生活起居场所相对集中,细菌或病毒可通过患者咳嗽或喷嚏,以飞沫的形式传播引起患者该部位的感染;其次,外伤或手术引起患者疼痛,使活动减少,痰液积聚引发感染。本组病例中,胃肠道感染居第二位,主要与广谱抗生素使用时间长造成肠道菌群紊乱

有关[4],本组病例5天以上抗生素使用率68.8%。泌尿道感染占25.4%,高于国内同类报道。调查发现并发泌尿道感染的患者大多留置过尿管,且留置时间较长。

4.3从表2看出夏秋季患者感染发生率高于冬春季,考虑与本院夏秋季使用中央空调有关。元晓红等研究发现使用中央空调后空气中细菌超标高于使用前20%[5]。

4.4从表3看出住院14天以内(包括14天)的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机率明显大于住院14天以上的患者,这与赵剑萍所报道的院内感染发生率与住院时间成正比不一致[6]。骨伤科患者多为创伤,初期因失血、大剂量使用抗生素、食欲差、营养摄入不足等客观因素导致机体免疫力减弱,同时由于手术、牵引等侵入性治疗和操作的需要,故骨伤科患者住院初期医院感染发生率反而大。

5小结

医院感染的控制不仅仅是医院感染管理者的事情,全体医务人员都必须参与。所以护理人员必须不断强化医院感染的控制意识和责任意识,严格遵守医院感染的预防原则,因地制宜落实病房管理,因人而异做好基础护理和健康指导,提高护理质量,切断医院感染传播途径,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控制到最低水平。

参考文献

骨伤科分级护理标准 篇8

2015年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是在2014年全院全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内涵,以“提升职业素质、优化护理服务”为主题,提升服务水平,持续改进护理质量,在总结上一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经验的基础上,特制定2015年骨伤二科“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我院全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工作方案,以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提升职业素质、优化护理服务”为主题,努力为患者提供无缝隙、连续性、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

二、工作目标

以患者满意为总体目标,夯实基础,巩固成果,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提升服务内涵,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三、工作措施

1、修订各种制度、标准

继续完善修订我院各项规章制度、工作职责、工作流程、疾病护理常规、临床护理服务规范及标准。继续完善修订质量检查标准与方法,完善护理不良事件上报与督查制度,加强对危重病人的管理。严格落实《护士条例》,严格执行护士执业准入制度,单独上岗护士有执业证并注册。

2、全面提升职业素质、优化护理服务

(1)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培训,使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及专业能力得到提高。从“三基三严”入手,组织培训,内容包括基础理论、专科护理、法律法规、服务意识,强化基础护理及分级护理的落实并保证质量。(2)提高临床护士的实际工作能力,培训专科护理骨干。

(3)加强护理专业技术操作培训。建立培训机制,按照有关护士岗位技能所规定的训练项目,有计划的对护士进行技能操作培训,要求每人今年必须完成技能操作的培训与考核,牢固掌握护理基本技能,夯实基本功底.(4)提高护士长的管理水平,向模范科室学习优质护理服务的先进工作经验。(5)加强护士礼仪规范学习。护士礼仪是护士综合素质的体现,是护士在整个护理工作中,为了塑造个人和组织的良好形象所应遵循的尊重患者、尊重患者家属及其他工作人员的礼节和注重仪表、仪容、仪态等方面的规范和程序;护士美的仪表、礼貌的语言、落落大方的礼节,可使患者感到被理解、被尊重,心理上得到安慰,情感上得到愉悦,从而促进疾病的康复。

(6)采取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以提高全科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护士观察病情、落实护理措施、记录护理文书的能力。

3、加强管理,确保护理安全

(1)加强病人重点环节的管理,如病人转运、交接、圧疮等,建立并完善护理流程及管理评价程序。抓住护士交接班、每月一次的护理查房等关键环节,加强护理管理确保目标实现。

(2)加强护理安全监控管理,每月科室组织进行护理安全隐患排查及护理差错、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讨论,分析发生的原因,应吸取的教训,提出防范措施与改进措施。

(3)加强科室管理。每周科室质控人员对在病房管理、基础护理、护理安全、病历文书书写、护士仪表、消毒隔离等进行不定期的抽查,对存在的问题立即指出并限期反馈,在每周的科室护士工作例会上进行总结。

4、夯实基础护理

(1)切实做好基础护理,使护理工作更加规范化。保持病床整洁、无异味、无污迹,物品摆设整齐规范,输液滴数与医嘱相符,勤巡视输液病人,善于观察病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于做得好的护士,护士长要在科内会议表扬并根据激励考核方案给与奖励。

5、开展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

(1)科室排班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

(2)责任护士对分管病人实施“包干服务”,实行从入院接诊、评估、检查、治疗护理、宣教、生活照料、出院、回访等全程护理服务。

(3)对责任护士实施分级管理使用,根据工作能力、专业素质、技术职称、病人需求等要素。对科内责任护士,分N0-N4管理使用。

(4)N2-N3履行护理组长职责,协助护士长工作,承担危重病人护理工作,或参与并指导对危重病人的护理工作。分管床位要求在6-8张,每周对本组责护分管的病人进行护理查房。

(5)N2、N1责护根据工作需要分管一定数量的病人,分管床位要求8张,做好全面专科护理及基础护理。

6、定期满意度调查

(1)每月参加科室工休座谈,定期听取患者对优质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2)每季度进行患者满意度调从护士的操作技术、仪容仪表、健康宣教、制定整改措施,及时反馈科室。让患者从心里满意,要求每位护士树立良好的服务态度,把病人的满意作为工作的最终目标,尽可能的为病人提供方便,杜绝生、冷、硬、推诿的想象发生,决不允许与病人发生争吵。

7、加强患者健康教育(1)个体宣教

个体宣教由责任护士做每天不少于1次,根据科室常见病的治疗和护理常规、特殊饮食向病人做详细的讲解.(2)集体宣教由资深护士负责,内容涉及疾病的自我预防、用药的注意事项、安全防护。

8、建立绩效考核措施、严格落实各种制度的执行

(1)责任护士履行岗位职责。按照岗位管理进行考核,作为绩效考核依据。(2)护士根据考核标准以得分高低进行绩效。

(3)强化医疗安全核心制度及各种护理操作规范、流程、各种常规的落实。(4)每年根据个人考绩情况,经科室考评,评选出各级优质护理服务先进个人2-3人。给予表彰,每人奖励200-300元。

【骨伤科分级护理标准】推荐阅读:

骨伤科5年规划06-01

中医骨伤科操作规范07-12

中医骨伤科重点总结07-17

骨伤科出科小结09-17

上一篇:中秋国庆的唯美祝福下一篇:我的人生价值观征文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