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基本概念

2024-11-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项目管理基本概念(通用8篇)

项目管理基本概念 篇1

一、安全

安全,泛指没有危险,不出事故的状态。如汉语中有“无危则安,无缺则全”的说法。安全系统工程的观点认为,安全是生产系统中人员免遭不可承受风险伤害的状态。

安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安全,任何事物都包含不安全的因素,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当危险低于某种程度时,就可认为是安全的,如图1�C1所示。

图1�C1 安全与危险的相对性

二、安全生产

《辞海》将“安全生产”解释为:为预防生产过程中发生人身、设备事故,形成良好劳动环境和工作秩序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活动。《中国大百科全书》将“安全生产”解释为:旨在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安全的一项方针,也是企业管理必须遵循的一项原则,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劳动者的工伤和职业病,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根据现代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安全生产,是指在社会生产活动中,通过人、机、物料、环境的和谐运作,使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各种事故风险和伤害因素始终处于有效控制状态,切实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安全生产,是指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实施(从事新建、扩建、改建和拆除等作业)阶段,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和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与职业健康,保障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行为的总称。

三、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生产管理,就是针对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是,减少和控制危害,减少和控制事故,尽量避免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事故所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以及其他损失。

四、本质安全

狭义的本质安全是指机器、设备本身所具有的安全性能,通过设计等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失误操作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不会造成事故。具体包括失误――安全功能和故障――安全功能两方面的内容,如图1�C2所示。

图1�C2 本质安全的功能

上述两种安全功能应该是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本身固有的,即在它们的规划设计阶段就被纳入其中,而不是事后补偿的。

广义的本质安全(企业本质安全)是指企业以本质安全为目标,科学控制物的不安全因素、人的不安全行为,从而达到预防事故的目的,主要包括人、机、环、管四个方面的本质安全。本质安全是安全生产管理预防为主的根本体现,也是安全生产管理的最高境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安全理论的不断发展,本质安全的概念也得到了扩展,逐步被广泛接受。实际上,由于人们技术、资金和人们对事故的认识等原因,目前还很难做到本质安全,只能作为追求的目标。

五、风险

在安全生产管理中,风险是指生产系统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性的组合,即

(1�C1)

式中,R――风险;

F――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C――发生事故的严重性。

对于安全生产的日常管理,可分为人、机、环境、管理等四类风险。风险度一般用来表示危险的程度。

六、危险和危险度

根据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

从危险的概念可以看出,危险是人们对事物的具体认识,必须指明具体对象,如危险环境、危险条件、危险状态、危险物质、危险场所、危险人员、危险因素等。

一般用危险度来表示危险的程度。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危险度用生产系统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性给出,即:

式中,――危险度;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发生事故的严重性。

七、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

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一般统称为危险有害因素,二者的区别如图1�C3所示。

图1�C3 危险、有害因素的定义

八、危险源、重大危险源

(一)危险源

从安全生产角度,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危险源可以是一次事故、一种环境、一种状态的载体,也可以是可能产生不期望后果的人或物。液化石油气在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泄漏,引起中毒、火灾或爆炸事故,因此充装了液化石油气的储罐是危险源;原油储罐的呼吸阀已经损坏,当储罐储存了原油后,有可能因呼吸阀损坏而发生事故,因此损坏的原油储罐呼吸阀是危险源;一个携带了SARS病毒的人,可能造成与其有过接触的人患上SARS,因此携带SARS的人是危险源。

(二)重大危险源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C2009),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当单元中有多种物质时,如果各类物质的量满足下式,就是重大危险源:

(式1�C2)

式中,――每一种危险物品的实际储存量。

――对应危险物品的临界量。

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工作主要包括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安全评估、登记建档、备案、监测监控、应急救援等方面。

九、事故隐患、事故

(一)事故隐患

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根据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的大小,将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如图1�C4所示。

图1�C4 事故隐患的分类

(二)事故

事故是指在生产活动过程中发生的一个或一系列非计划的(即意外的)、可导致人员伤亡、设备损坏、财产损失以及环境危害的事件。

一般来说,危险源可能存在事故隐患,也可能不存在事故隐患,对于存在事故隐患的危险源一定要及时加以整改,否则随时都可能导致事故。

实际工作中,对事故隐患的控制管理总是与一定的危险源联系在一起,因为没有危险的隐患也就谈不上要去控制它;而对危险源的控制,实际就是消除其存在的事故隐患或防止其出现事故隐患。危险源、事故隐患、事故间的关系如图1�C5所示。

图1�C5 危险源、事故隐患、事故之间的关系

十、职业健康

职业健康也称职业卫生,在《职业安全卫生术语》(GB/T15236�C2008)中,职业卫生是指以职工活动过程中免受有害因素侵害为目的的领域在法律、技术、设备、组织制度和教育等方面所采取的相应措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指为建立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所制定的一系列相互联系或相互作用的要素。它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活动的一种方式。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模式可以追溯到一系列的系统思想,最主要的是爱德华•戴明(Edward Deming)的PDCA(即策划、实施、评价、改进)概念。

十一、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安全文化是指在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历程中,在其从事生产、生活乃至生存实践的一切领域内,为保障人类身心安全并使其能安全、舒适、高效地从事一切活动,预防、避免、控制和消除意外事故和灾害,为建立起安全、可靠、和谐、协调的环境和匹配运行的安全体系,为使人类变得更加安全、康乐、长寿,使世界变得友爱、和平、繁荣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的安全文化是指企业安全文化。关于狭义的安全文化,比较全面的是英国安全健康委员会下的定义:一个单位的安全文化是个人和集体的价值观、态度、能力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产物。

安全文化是预防事故的一种“软”力量,是一种人性化的管理手段。安全文化建设通过创造一种良好的安全人文氛围和协调的人机环境,对人的观念、意识、态度、行为等形成无形到有形的影响,从而对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控制作用,以达到减少人为事故的效果。

十二、安全目标管理

安全目标管理就是在一定的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根据企业经营管理的总目标,从上到下地确定安全工作目标,并为达到这一目标制定一系列对策、措施,开展一系列的计划、组织、协调、指导、激励和控制活动。

安全目标管理是一种高层次的、综合的科学管理方法。它能有效地调动各级组织、各个部门、各级领导和全体人员搞好安全生产的积极性;能充分发挥一切现代安全管理方法的积极作用;能充分体现全员、全面、全过程的现代管理思想。它的实行可以全面推进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有效地促进安全生产状况的改善。

十三、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根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建立的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工程技术人员、岗位操作人员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对安全生产层层负责的制度。

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核心是清晰安全管理的责任界面,解决“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承担什么责任”的问题,安全生产责任制是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立的基础。其他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重点是解决“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

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意义在于落实安全生产方针和有关安全生产法规和政策的要求;通过明确责任使各级、各类人员真正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对预防事故减少损失、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理,建立和谐社会均具有重要作用。

十四、安全生产投入

安全生产投入:是指为了保障安全生产相关制度措施的有效落实而投入的资金,安全活动的一切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人员、技术、设施等的投入、安全教育及培训、劳动防护及保健费用、事故援救及预防、事故伤亡人员的救治花费等,均视为安全投入。

十五、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是指为强企业生产工作的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促进企业事业的发展,根据有关劳动保护的法令、法规等有关规定,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订的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的各项安全措施的统称。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安全生产会议制度、安全生产资金投入及安全生产费用提取、管理和使用制度、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和安全生产情况报告制度、“三同时”管理制度、安全生产考核和奖惩制度、岗位标准化操作制度、危险作业审批制度、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重大危险源检测、监控、管理制度、劳动防护用品配备、管理和使用制度、安全设施、设备管理和检修、维护制度、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应急预案管理和演练制度、其他保障安全生产的管理制度。

十六、“三违”

“三违”是指“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的简称。 违章指挥

主要是指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经营者违反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条例、规程、制度和有关规定指挥生产的行为。违章指挥具体包括:不遵守安全生产规程、制度和安全技术措施或擅自变更安全工艺和操作程序,指挥者未经培训上岗,使用未经安全培训的劳动者或无专门资质认证的人员;指挥工人在安全防护设施或设备有缺陷、隐患未解决的条件下冒险作业;发现违章不制止等。

 违章作业

主要是指现场操作工人违反劳动生产岗位的安全规章和制度,如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工人安全守则、安全用电规程、交接班制度等以及安全生产通知、决定等作业行为。违章作业具体包括:不遵守施工现场的安全制度,进入施工现场不戴安全帽、高处作业不系安全带和不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擅自动用机械、电气设备或拆改挪用设施、设备;随意爬脚手架和高空支架等。

 违反劳动纪律

主要是指工人违反生产经营单位的劳动规则和劳动秩序,即违反单位为形成和维持生产经营秩序、保证劳动合同的得以履行,以及与劳动、工作紧密相关的其他过程中必须共同遵守的规则。违反劳动纪律具体包括:不履行劳动合同及违约承担的责任,不遵守考勤与休假纪律、生产与工作纪律、奖惩制度、其他纪律等。

十七、“四不放过”

“四不放过”,是要求对安全生产事故进行调查处理时应遵循的原则:  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

 事故责任人未受到处理不放过

 事故责任人和周围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  事故制定的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

十八、安全生产五要素

安全生产五要素包括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和安全投入。

十九、安全生产检查

安全生产检查是指对生产过程及安全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隐患、有害与危险因素、缺陷等进行查证,以确定隐患或有害与危险因素、缺陷的存在状态,以及它们转化为事故的条件,以便制定整改措施,消除隐患和危险有害因素。安全生产检查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消除隐患、防止事故发生、改善劳动条件的重要手段。通过安全生产检查,可以发现生产经营单位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以便有计划地制定纠正措施,保证生产的安全。

安全生产检查的方式:安全执法检查、企业定期安全大检查、专业性安全大检查、季节性安全大检查、验收性安全大检查、班前班后安全检查、经常性安全检查、职工代表安全检查、工地巡回安全检查、工地“达标”安全检查

检查记录包括班组安全检查记录、专职安全员检查记录、项目安全值班记录二十、三级安全教育

三级安全教育是指新入厂职员、工人的厂级安全教育、车间级安全教育和岗位(工段、班组)安全教育,厂矿企业安全生产教育制度的基本形式。三级安全教育制度是企业安全教育的基本教育制度。三级安全教育是入厂教育、车间教育和班组教育。企业必须对新工人进行安全生产的入厂教育、车间教育、班组教育;对调换新工种,采取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工人,必须进行新岗位、新操作方法的安全卫生教育,受教育者,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

二十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是行政机关代表国家所实施的,为了维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运用行政力量,对安全生产进行监督管理的一项管理活动。

项目管理基本概念 篇2

上个世纪70年代由澳大利亚公司提出了道路管理系统的雏形, 其系统被定义为资产管理系统, 在基础设施的管理历史上第一次雏形了资产的概念, 并使之与管理联系在一起。从设施管理到资产管理可以说是一个跨越性改变, 这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时间。主要的动力是公路设施的大量建设, 以及公众对公路基础设施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为了满足公众对服务的需求, 并很好地实现交通部门的管理职能, 资产管理的概念就此产生。其管理的目标集中在战略上而不是细化资产管理的模式, 主要的目标是从宏观上将资产技术状况和使用情况纳入到管理中,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是一种对经济效益追求的优化, 同时改理念提出从系统的角度对资产进行寿命周期的成本与效益分析, 以此为基础对资产实现综合性管理。同时资产的管理不仅仅是帮助决策, 更是为系统用户和政府、管理者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让所有与公路基础设施管理相关的各方都可以直接参与管理。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的资产管理通过综合利用交通工程, 企业管理、计算机技术等, 对其完成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与控制, 利用改建、维护、更替等管理方式, 达到为决策提供短期与长期管理规划的目标。

二、公路基础设施资产管理的总体框架

通常公路基础设施的资产管理框架如下图1, 基本构成为网络级别和项目级别, 两个层次之间相互独立也紧密关联, 其中间环节集中在持续的维护与评估上, 并利用数据库作为分析基础, 以此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同时两个层次都应将不易控制的外部因素考虑在内, 如网络构建中的融资、预算、政策管理, 项目建设中的标准规范与环境保护等等。

三、公路基础设施资产管理的方法分析

公路基础设施的资产管理, 应将重点放在系统构建与方法选择上, 建立适应项目的管理系统并采用针对性的寿命周期分析方法来提高管理效果才能保证管理目标的实现。

四、公路基础设施资产管理系统构建

作为公路基础设施资产管理的系统应将规划、设计、施工、维护、更新等作为管理系统的核心思路, 并按照中体框架构建管理系统。其功能应将客户作为核心服务对象, 明确任务并制定长期目标, 利用友好界面提高其适应性。但是应当注意的是在建立管理系统的时候应对管理的机构、对象进行分析, 选择使用自身的IMS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IMS的目标存在差异, 所以应分析管理的对象是那一个级别的公路, 并结合当地政府、企业、设施情况等在大原则下建立相适应的IMS。同时在系统建设时注意其规划、设计、施工、维护等对项目寿命与周期成本的影响, 如在项目规划阶段与总体成本相比占比较小, 同样在施工阶段成本也仅仅是运营和维护费用的一小部分。但是在项目建设的初级阶段所作出的决策对今后的费用支出走向影响较大, 所以规划阶段就应将合理化的费用支出作为资本控制的目标。

五、寿命周期成本控制

利用寿命周期作为成本管理的基础, 就是分析整个项目使用寿命周期中的各个阶段的成本支出, 以此来对经济性进行评价, 包括了初期成本, 运营费用 (维护、修复、改建、复原、增铺) 的成本分压和用户成本的折现值是多少, 其目的是选择一个最为经济的方式, 即周期寿命成本最低。以这个思路为核心, 其方法采用的步骤如下:1) 先设计选择多个合理的维护与保养方案, 对每个方案的具体实施过程进行分析并对必须采用的修复与维护工程进行时间表分析;2) 评估各种工程所需的成本, 即将业主的直接成本和用户付的成本考虑在内, 而用户成本则是因为工作面施工而导致的交通延误带来的损失。3) 按照项目的现金流对各个不同的方案的寿命周期成本进行分析与计算, 可以利用净现值法, 这样可以直接看到差异。

在项目规划时采用寿命周期成本法进行分析, 且配合一个合理寿命周期管理规划, 使得各种维护活动有据可循。其管理计划包括:正确的使用施工指导;正常试用期的常规养护制度;突发情况的管理方案;设备和结构等维护规划;需求改变而进行的改建、修复、维护等工程的基本方式与工艺措施, 包括因为不作为而产生的不良后果进行评估;运营的周期和寿命周期养护的费用应有合理的财务规划。

寿命周期分析中应突出的就是基础设施的服务寿命周期, 即从施工完成到整个设施的某个部位出现损坏、性能下降、功能丧失等而导致其服务功能失效的时候, 或者维护的费用已经超过出了从新修建的费用为止。服务寿命往往取决于工程设计、施工工艺、使用环境、维护措施、运营行为等, 不同的基础设施所体现出的寿命周期是不同的, 如高刚性和柔性的路面其寿命为15-30年, 而粒料路服务时间在3-8年, 且服务寿命与设计寿命要和经济寿命不同。在规划新项目、大修或者重建时, 通常可以对关键部位进行寿命评估以此保证其寿命周期的准确选择。

摘要:公路基础设施的资产管理主要是帮助运营部门更加合理的对公路基础设施进行规范管理与维护, 利用系统化理念, 对多种管理方案进行合理筛选, 使之适应不同的项目特征, 这样建立起来的总体架构, 选择方案才是最合理的。

关键词:资产管理,基本概念,框架构建,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1]邹志云, 毛保华, 郭志勇.公路交通资产管理系统框架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城市科学版) , 2005.2

项目管理基本概念 篇3

关键词:公共管理;新公共管理;生成;基本内涵

中图分类号:R197.322 文献标识码:A

一、公共管理概念的生成

(一)从1970年到1990年,英国学者用公共管理概念替换公共行政概念的学术发展轨迹。英国在议会主权的政治体制下,学者没有真正接受把政治与行政进行严格区分的观点,一直把公共行政学当成政治学的一个学术子系统,被对市场灵活的组织以及分权的强调取而代之,认为历届政府将提供公共服务效率置于向贫困之中的人们提供公共服务的需求之上,缩减了公共部门的规模,大量研究经费被输送到关于中央政府的管理和效率研究中,教学方面,本科以下的BTEC要求公共行政课程是一种实质性的技术内容。在这段时间中,大量公共管理研究生课程被创造出来,学术追求与改革相呼应。而格雷与詹金斯看到:“英国公共行政研究被重新定义为公共管理,公共管理研究被安排在商学院,专门的研究机构试图连接理论、咨询世界各种专业机构,在这些机构的努力下,公共行政被描述为相当乏味的领域,是可以在一个通过私有化的公共部门中提供工作,是一种课程。因此,英国公共行政研究把公共管理视为对自身进行重构的方向,使这一学科更加职业化,变得更加实用。钱德勒则认为公共管理研究没有取得进展,认为所谓的公共管理研究是对公共行政学的一种剪裁和扭曲,实质性研究是处于一种极为贫乏的状态中。认为狭隘的公共管理研究就是被剥夺了政治、社会与道德内容的公共行政学,这种缺乏政治或道德内容的研究被看成是乏味不真实的。由此可见,在美国,公共管理实现了公共管理概念建构上的相互牵扯,存在着两种不同的途径,包含着对公共行政概念不同的认识和理解,起到一种制衡和“中和”的作用。而英国在管理注意的方向上更加坚决、偏激。

(二)美国人的公共管理概念是一个由政策学院加以使用的专门术语。而在英国公共行政概念包含着浓烈的政治属性,公共行政概念被归入了公共管理概念之下。胡德指出,新公共管理与减缓逆转政府增长、从核心政府机构转向私有化、自动化的发展、更加国际化议程的发展等四股行政“元潮流”有关。NPM的起源具有“新制度经济学”和公共部门中企业类型的“管理主义”浪潮两种不同理念联姻,继承的是国家科学管理运动的传统。在不同国家中,NPM转向了更加分散化的公共组织;更加强调资源使用上的有序性和节约性;更多强调“抓手管理”;更加根据所要提供服务的范围、层次与内容;尝试依据预先预定的产出标准。

而罗兹则认为:“新公共管理包含一种对管理而不是政策的关注,是建立起一种强调产出目标、金钱机理等的管理方式,是将公共官僚机构分散化为以使用者付费为基础的相互关系的机构。”由此可见,新公共管理概念成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以“私有化”、“市场化”为取向的政府改革运动的共同旗帜。同时,奥斯本与盖布勒,从十个方面详细阐述了“企业家政府”的基本内容,“掌舵,而不是划桨”也被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支持者封为座右铭。根据BIDS的数据,在整个1990年代末新公共管理得到了国际层面上的广泛使用,至此,新公共管理运动成了公共行政研究领域中的学术运动,不再仅仅是一场政府改革运动[1]。

二、公共管理概念的基本内涵

从20世纪70年底啊以来,公共管理概念被赋予了强烈的反公共行政取向。在进步主义时期,“公共管理”成了一种公共行政模式的替代方案。而作为实践模式,它追求的是颠覆公共行政的基本价值;而作为研究的主题,它力求区别于传统的公共研究,是以一种新的公共管理概念出现的。同时,又被赋予了特定的内涵。新公共管理运动是一场逐渐扩散到整个世界的政府改革运动,席卷了主要西方国家,而在各个不同国家之间,他具有不容抹杀的差异。事实上所谓的NPM并不是一种普遍适用的模型,比公共行政概念更加复杂,如:费利耶等人指出了NPM具有四种模型,其中效率驱动、小型化与分权、追求卓越生成于20世纪80年代,而公共服务导向是从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通过描绘出一种独特的公共服务使命,代表了对私人与公共部门官理理念的一种结合,重新赋予了公共管理者以活力,但又源于一种良好公认的实践的高质量管理理念相协调,受公共服务取向的影响,不仅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具有不同的侧重面,也具有不同的主题,与公共管理的概念具有一股新偶像规范化的趋势。而1999年,道森和达吉指出,新公共管理最初是管理主义与理性选择的概念,随后探讨了伦理、规制、民主等本质。可以定义为传统公共部门概念和价值事物的切题性。而凯利通过对代表性官僚制的一种实用主义解释,发现了民主和新公共管理之间的协调方案。由此可见,新公共管理概念纳入了公共行政学的规范研究传统中。

参考文献

项目管理基本概念 篇4

营销中心施文国

翻开本书扉页,“献给那些下决心不再在工作中折磨自己和下属的经理人”的献词,便可深深体会作者写作此书的用心良苦。通过读此书,相信每一个读者都能领悟到那种管理者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因为管理本身的深奥,粗浅阅读此书,感觉颇为枯燥;但经过细读此书,再结合实际工作点滴,顿觉其字字珠玑。作为企业中层管理者,学习此书并且加以理解和思索,再结合部门管理,定能提高自身素养、领导团队的能力,并学会对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协调,从而实现组织目标。

管理的常识一书使我更加深入的理解了管理观念、管理要解决的问题、如何有效管理及组织平台、权责利的组织匹配,“向上管理”的领导管理、发挥激励措施的有效作用,制定“集体决策,个人负责”的决策、计划与目标的有效结合。现以“什么是激励”为例,结合部门中个人实际管理工作,谈谈我个人的体会,理解.如果说管理是一种艺术的话,那么激励就是这门艺术的核心。营销部门作为企业的龙头部门,如何调动营销人员的积极性,首先绩效激励是比较有效的措施。企业最终的竞争力来自员工,在以人为本的经营时代只有通过有效的激励模式,才能使营销发挥出卓越的竞争力。

“涨工资并不会带来满足感,只会降低不满”,合适的激烈手段,让工作变成爱好、乐趣、动力,有很多种办法,其中最常用的是薪酬

和晋升,另外授权是一种激励,分权是一种激励,提升职位也是一种激励。

合理的激励方式,“不是满足需求,而是引导需求”;激励方式是正向激励还是反向激励,是分开激励还是个人激励?满足感并不一定带来高绩效,我们要不断的激发员工的成就需求,而不是满足员工需求,当员工的成就需求被激励出来,绩效就是无限的。

薪酬是最重要的激励措施,但不一定是有效的。这对于急需解决生活问题的基层普遍员工来说是重要的,当然赞赏也同样重要。薪酬奖励并不是发挥作用,尤其在以下三种情况:

1、工作量所造成的疲惫。

2、角色不清、任务冲突。

3、不公平。公平是一种感觉,不公平是绝对的,公平是相对的。管理者认为公平,不见得看法相同,因为我们比较的对象不一样。

授权、分权的激励方式,管理者的需要包括权力需要和成就需要,从工作本身得到满足。授权形成良性激励竞争状态,分权形成相互激励状态,相互协作氛围,另外给予每一个人适合的期望激励,让每一个人都成为他所期望的样子。

管理者确定激励方式时,要始终站在对方的角度来做,不能站在自己的方向,要确信激励方式对获得者是有价值的;为了满足不同员工激励的要求,应由管理者设计激励项目,由员工自己选择制定原则。首先要依据企业战略方向明确激励方向,其次逐步建立企业员工相适应的激励氛围,确定激励的效果。根据团队目标确定员工目标,培养激励制度化。

不断更新有效的恰当激励措施,避免激励失效。薪酬、晋升、福利、认可赞赏、员工持股、社会地位成就以及特别的奖励、鼓掌、赞美、鲜花、隆重的仪式等,都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激励措施。结合以上措施,我们完全可以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引导员工需求,让激励发挥出有效的作用。

职场礼仪基本概念 篇5

什么是礼仪?

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

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 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

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从团体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形象的主要附着点。大凡国际化 的企业,对于礼仪都有高标准的要求,都把礼仪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获得国际认证的重要软件。礼仪的定义

礼仪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行为科学,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自始至终地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已、敬人的完整行为。礼仪的分类

政务礼仪 商务礼仪 服务礼仪 社交礼仪 涉外礼仪

各分支礼仪内容都是相互交融的,大部分礼仪内容都大体相同 课程目录

1、安邦员工基本行为准则

2、职场礼仪

3、电话接待技巧 搭车竞赛

一位身着笔挺漂亮军服的海军军官 一位戴金丝眼镜、手持文件夹的青年学者 一位打扮入时的漂亮女郎

一位挎着菜篮子、脸色疲惫的中年妇女 一位留着怪异头发、穿着邋遢的男青年 不同的仪表代表了不同的人 随之就会有不同的际遇 什么是仪表?

仪表包括人的仪容、姿态、服饰、风度等。影响力

语言信号7% 声音信号38% 视觉信号55%

一、安邦员工基本行为准则

着装要求:公司全体员工在每周一至周五的正式上班时间内,必须着职业服装,严禁牛仔或其它奇装异服。

禁止吸烟:公司职场内禁止吸烟。所有办公区为禁烟区,包括卫生间、电梯过道和紧急出口。

应答电话:电话响铃三声内应答电话。应答时,先自报公司名或姓名。

发送函件:向外发送函件时应注明发送人姓名。因私向外发送函件,需提前预付函件费用。

领取办公用具:每周一,员工本人或部门秘书在前台领取办公用具并签字确认。

办公场所:员工需保持办公场所的整齐、干净。

所有来访客人必须由邀请人陪同才可进入;接待来访、业务洽谈应在前台或会议室进行。

二、职场礼仪

职场礼仪,是指人们在职业场所中应当遵循的一系列礼仪规范。

1、职场礼仪没有性别之分。工作场所,男女平等。

2、将体谅和尊重别人当作自己的指导原则 握手礼仪

握手是人与人的身体接触,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当与某人握手感觉不舒服时,我们常常会联想到那个人消极的性格特征。强有力的握手、眼睛直视对方将会搭起积极交流的舞台。握手礼仪 握手次序:

女士先伸手,男士才可握手;领导或长辈先伸手,下级或晚辈才可握手。握手动作:

对方伸手后,我方应迅速迎上去,但避免很多人互相交叉握手,用大约2公斤的力,避免上下过分摇动。握手禁忌:

不能用左手,与异性握手不可用双手,不能戴墨镜、不能戴帽子、不能戴手套。不要在与人握手时递给对方冷冰冰的指尖,不在握手时长篇大论,或点头哈腰过分热情。互换名片

递名片:双手拿出自己的名片,将名片的方向调整到最适合对方观看的位置,不必提职务、头衔,只要把名字重复一下,顺序要先职务高后职务低,由近而远,圆桌上按顺时针方向开始,在用敬语:“认识您真高兴”“请多指教”等。互换名片

接名片:双手接过对方的名片,要简单地看一下内容,轻声念出对方名字,不要直接把名片放起不看,也不要长时间拿在手里不停摆弄,更不要在离开时把名片漏带,应将名片放在专用的名片夹,或放在其他不易折的地方。道歉礼仪

即使你在社交礼仪上做得完美无缺,你也不可避免地在职场中冒犯了别人。如果发生这样的事情,真诚地道歉就可以了,不必太动感情。表达出你想表达的歉意,然后继续进行工作。将你所犯的错误当成件大事只会扩大它的破坏作用,I’m sorry„使得接受道歉的人更

加不舒服。打错电话叫错名字 上下级礼仪

——下对上篇 1.不能“越位”。

2.摆正关系。3.尊重领导。

4.精明能干,当好参谋。5.谦虚诚实、忠诚可信。6.把握好与领导谈话的技巧。7.掌握汇报工作的方式和方法。

8.给领导提意见和建议时,要讲究方式,方法。9.保持适当距离。上下级礼仪

——上对下篇

1、公仆意识

2、加强个性修养

①守信践诺。②与人为善。③择人任势。④任人唯贤。⑤畅通言路。⑥兴趣相投。⑦提高聚群性和社交能力。⑧提高情绪和行为的自律性。礼仪的核心是什么? 自尊

首先是自尊为本,自尊自爱,爱护自己的形象。其次要尊重自己的职业。“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第三要尊重自己的公司。礼仪的核心是什么? 尊重他人

用五句话来概括对不同人的尊重体现的个人修养: 尊重上级是一种天职 尊重下级是一种美德 尊重客户是一种常识 尊重同事是一种本分 尊重所有人是一种教养 电子礼仪

1、电子邮件是职业信件的一种,而职业信件中是没有不严肃的内容的。

2、传真应当包括你的联系信息、日期和页数。未经别人允许不要发传真,那样会浪费别人的纸张,占用别人的线路。

3、手机可能会充当许多人的“救生员”。不幸的是,如果你使用手机,你多半不在办公室,或许在驾车、赶航班或是在干别的什么事情。要清楚这样的事实,打手机找你的人不一定对你正在干的事情感兴趣。

三、电话接待技巧 电话形象

电话形象:是指人们在通电话的整个过程之中的语音、声调、内容、表情、态度、时间等的集合。它能够真实地体现出个人的素质、待人接物的态度以及通话者所在单位的整体水平。拨打电话的礼仪

(一)选好通话的时间

(二)礼貌的开头语

(三)用声调传达感情

(四)有所准备,简明有序

(五)电话三分钟原则

(六)举止得体,表达得当

(七)礼貌的结束语接听电话的礼仪

(一)及时、礼貌地接听电话

(二)自报家门

(三)认真倾听,积极应答

(四)认真清楚地记录(5w1h)

(五)友善对待打错的电话

(六)正确代接电话

(七)巧问对方姓名

(八)礼貌地挂断电话及时、礼貌地接听电话

1、以问候语加上单位、部门的名称以及个人的姓名。这种形式最为正式,例如,“您好!安邦信息中心***。请讲。”

2、以问候语加上单位、部门的名称,或是问候语加上部门名称。它适用于一般场合,例如:“您好!安邦信息中心。请讲。”或者:“您好!信息中心。请讲。”后一种形式,主要适用于由总机接转的电话。

3、以问候语直接加上本人姓名。它仅适用于普通的人际交往。例如:“您好!***。请讲。”需要注意的是,在商务交往中,不允许接电话时以“喂,喂”或者“你找谁呀”作为“见面礼”。如何做好记录:5 W1h

When Who What Where WhyHow 使工作顺利的电话术

1、迟到、请假由自己打电话;

2、外出办事,随时与单位联系;

3、外出办事应告知去处及电话;

4、延误拜访时间应事先与对方联络;

5、借用他人单位电话应注意,一般借用他人单位电话,一般不要超过10 分钟。遇特殊情况,非得长时间接打电话时,应先征求对方的同意和谅解。

6、同事家中电话不要轻易告诉别人;

7、用传真机传送文件后,以电话联络礼仪的功能

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自身修养 有助于美化自身、美化生活

超级短线基本概念 篇6

投资周期是完成投资交易买卖循环的时间周期,按照持仓时间,投资周期可划分为三种类型:长线投资、中线投资和短线投资。

长线投资

长线投资通常是指完成投资交易买卖循环的时间在一年以上的投资行为。有的长线投资高达数年,甚至十年以上。

中线投资

中线投资通常是指完成投资交易买卖循环的时间在一月以上、数月以内的投资行为。有时数月以上、一年以内的投资行为均可归结为中线投资。

短线投资

短线投资通常是指完成投资交易买卖循环的时间一个星期左右、一月以内的投资行为。有时一个星期以内的所有投资行为均可归结为短线投资。

必须指出,投资周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没有一个精确的定量标准。这里所定义的投资周期仅仅是一个通常的标准,不同的投资者因交易策略和交易品种的不同对投资周期有着不同的定义标准。

超级短线的周期定义

超级短线顾名思义是一种短线投资行为,其超级的定义表明是一种对短线投资更为短暂的投资行为。超级短线的持仓时间通常1至3个交易日。

在T+0交易制度下,超级短线通常是指当日交易,即当日完成买卖交易循环,

在T+1交易制度下,超级短线通常是指隔日交易,即当日完成进场交易,次日完成出场交易。必须指出,超级短线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没有精确的划分标准。通常将持仓时间小于3个交易日的交易行为,均可称为超级短线交易。

投资周期与分析周期

需要强调的是,从技术层面上投资周期与分析周期具有较大的关联性。这种关联性不仅表现在持仓时间的选择上,也表现在投资分析决策所依据的基准分析周期图表的选择上。

分析周期是用来进行市场分析的基准周期形态,常用的分析周期有:年、月、日、60分钟、30分钟、15分钟、5分钟不等;也可根据需要自定义:如3分钟、7分钟、3日、2周等。不同的分析周期显示了市场对象不同的周期趋势结构。月线周期图表显示的是市场对象月线趋势结构,日线周期图表显示的是市场对象日线趋势结构。1分钟周期图表显示的是市场对象1分钟趋势结构。

分析周期不完全等同于投资周期,却常用来确定投资周期技术分析和交易决策。长线投资通常用年、月线进行技术分析和交易决策。中线投资通常用周、日线进行技术分析和交易决策。短线投资通常用日线、60分钟线进行技术分析和交易决策。而超级短线通常则用5、15、30分钟、甚至1分钟线进行技术分析和交易决策。

项目管理基本概念 篇7

关键词:会计确认概念,研究,会计基本概念,反思

近些年来, 出现了不少会计专来新词, 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报告、会计记录等就是这类新说法。针对这些流行说法, 大家的看法不尽相同。这也就给会计教学与学术研究, 增加一些困惑。

一、“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一词来源

原本“确认”只不过为普通日常用语, 自被归入会计专业术语后, 其内涵就变得更为丰富且繁冗。

1922年的《会计理论》一书就多次出现“会计确认”, 但是没有做出会计确认定义, 也没将此词归到术语索引表。由此可知, 当时会计确认理论还未得普遍认可。书中提到货币计量, 但未进行明确阐释。1936年的《影响公司报告的会计原则的暂行公告》中, 提到会计确认与计量, 但也没有给出明确定义。1938年出版的《会计原则公告》一书中, 没有把确认与计量归入会计专业术语。

1940年, 美国会计学会出版的《公司会计准则导论》一书, 是有着深远影响的著作, 对1936年刊发的《影响公司报告的会计原则的暂行公告》进行深入论证。书中反复讨论收入确认与费用确认的众多原则, 在探究费用确认时把初始确认与计量基础归入其中, 但未就会计确认和会计计量给出明确定义。

在1970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公布《会计原则委员会第4号研究公告:企业财务报表的基本概念和会计原则》中, 反复讨论各种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的准则, 分析计量基础分类。同样的, 此公告也没有就“确认”给出明确定义, 但是在脚注部分提到:在会计学中, 可以交替使用计量与计价这两个术语, 它们都是指运用货币以量化赋值资源、义务与变化。而也算是整本书就会计计量所做的唯一明确定义。另外, 此公告中还提到“记录计量结果”与“初次记录”等概念。

二、会计确认内涵

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公布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5辑》中指出确认就是把某种信息归到会计流程当中, 记录收入、费用、资产与负债等会计要素或把这些会计要素归类到财务报表的这一过程, 过程中需运用数字与文字两种手段描述某一项目, 并把此金额纳入到财务报表的总计金额内。由此得知, 会计确认由两部分组成:1.会计人员核定列入会计要素的信息, 再归入会计流程当中以记录, 并执行会计计量。此层可称为“初始确认”或“第一步确认”。2.会计人员核定列入财务报表的信息列入方式。此层可称为“再确认”或“第二步确认”。会计人员需要核定财务报表当中怎样列报信息。

三、会计计量内涵

《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5辑》指出会计计量就是以计量属性为基础, 对拟定列入账的信息, 通过货币单位对其量化赋值, 以最终获得货币金额的过程。

四、反思会计确认概念理论

(一) 会计计量与会计确认不具有同等地位

会计计量、会计确认、会记报告与会计记录不应摆在同一位置上。因为会计计量并不属于与会计确认同等地位的会计流程。会计计量指把满足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列账并列入财务报表中以明确其金额的过程。而会计学术界也称之为“会计确认”。由此可见, 会计计量实际就是为确保会计确认而对会计要素金额进行确定的过程。会计计量隶属于会计确认, 为会计确认提供服务, 并非独立的计流程。计量会计要素需要于会计确认当中实现, 不存在没有会计计量的会计确认。

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无法完全割裂。依据会计规则, 只要提到会计确认, 必定少不了提到会计计量。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公布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5辑》中指出四个“基本确认准则”:1.满足会计要素的概念。2.有可计量的必要性。3.有着相互关联性。4.有着牢靠性。在达到上述基本确认准则后, 可以确认权利与义务。由此可以得出, 有可计量的必要性成为会计确认的基本准则之一, 会计确认当中就涉及到会计计量, 会计确认的概念之中就必不可少会计计量这一概念。在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公布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5辑》中, 对会计计量给出如下定义:会计计量就是以计量属性为基础, 对拟定列入账的信息, 通过货币单位对其量化赋值, 以最终获得货币金额的过程。据此, 我们可以发现, 此定义没有把会计计量例入到与会计确认同等的地位的会计流程之中。例如, 在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公布的《财务报告原则公告》中, 提到的确认过程涉及初始确认、后续再计量或称后续重新计量以及终止确认, 其中所提到的计量过程涉及初始确认与后续再计量。除了终止确认以外, 在《财务报告原则公告》中, 凡是提到确认过程必少不了提到计量, 反之提到计量过程必少不了提到确认。如此以来, 都明确表明: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是紧密相联, 不可分割的。

目前, 在我国各论著当中也有近似观点。从广义角度上, 会计确认可以包括会计记录、会计计量与会计报告。但是, 实际工作当中, 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记录与会计报告四个过程是密切相联的, 难以完全区分开来。事实上, 在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当中, 没有把会计计量例入与会计确认同等地位, 一直把其作为会计确认的内部环节。

(二) 不应提倡“初始确认—后续确认—终止确认”说法

这类说法所呈现的过程如下:例入信息到会计处理流程中, 接着调整对帐载信息, 最后通过会计处理程序, 对前述信息进行删除。从实质角度出发, 财务会计的核心工作就是计量企业资源与义务的改变过程, 遵照记账、算账、报账的程序, 进行入入账、调整与删除企业资源与义务变化情况。所以, 就有着相同的会计处理流程, 也就无须再划分出始确认至后续确认, 再到终止确认这一流程。

同时, 上述区分只对资产与负债有实际作用, 并不适用其它会计要素。

五、意见与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 可以发现会计确认这一概念并非不可取代。若是从利于国际交流角度出发, 给予保留, 会计确认的就等同于“登记入账”。换句话说, 登记入账也就是会计确认, 都指把某种财产的权利或义务的金额例入到切当的账户之中, 涉及两方面, 即挑选会计科目, 用货币化的量化赋值执行会计计量。入账标准即确认条件。会计确认内含必包含会计计量, 会计计量并非与会计确认有同等地位的会计流程。会计记录内含相当于登记入账, 若无必要性, 不能与登记入账 (会计确认) 列于同等地位。尽管“确认与计量”这一说法存在不合理性, 但是并不会影响理论, 因其相当于会计核处或会计处置。所以, 为了与国际趋势保持一致, 没有删除必要。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记录与会计报告这些新说法, 在理论上存在一定偏差, 有待会计教育工作人员深入研究所探讨。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 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记录与会计报告的并列说法, 存在不合理性, 所以, 不应当统称为会计的基本流程。而在我国会计法规当中, 实际上也并没有完全采纳上述说法。合适归纳的会计流程应当如下: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 审核通过后填写记账凭证, 再登记到会计账簿中, 再编制财务报表。

更精炼概括会计流程就是记账、算账、报账。会计循环也即周而复始的会计流程。因此, 不适宜传播上述“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记录、会计报告”并列的这种似是而非的理论。

参考文献

[1]周华, 戴德明.会计确认概念再研究——对若干会计基本概念的反思[J].会计研究, 2015, (7) :3-10.

[2]盖地, 罗斌元.会计确认的再认识及应用——基于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认知论释义[J].会计研究, 2011, (8) :3-8.

谈谈化学基本概念教学体会 篇8

关键词:化学、基本概念、教学、方案、启发

化学基本概念是化学基础知识的概括反映。初三化学基本概念多而抽象,学生领会和完整掌握这些概念具有一定的难度,下面谈谈我的教学体会。

一、通过实验让学生形成概念

初三化学第一单元课题1中部分的演示实验,既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又是使学生形成“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的好例子。如水的沸腾,引导学生观察水由静态转化为水蒸汽再冷凝成液态水,师生总结出变化特点,仅仅是物质状态上变化,无其他物质生成。演示“将少量胆矾和研碎的胆矾分别放入2支试管,加水后振荡得到澄清的硫酸铜溶液,再向其中分别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先是溶液出现蓝色,后是蓝色慢慢沉淀。这个变化特点是硫酸铜转变为另一种蓝色固体物质----氢氧化铜。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如水的沸腾,硫酸铜晶体的研磨等。“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如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作用,石灰石与盐酸的作用;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再如“催化剂”、“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等概念的形成,都可以由实验现象分析、引导、归纳得出其概念。

二、通过计算推理,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如在“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讲述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其质量极小,运用起来很不方便,指出“相对原子质量”使用的重要性。指导学生阅读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然后提出问题,依据课本中定义进行推算。

(1)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是什么?(学生计算):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1.993X10-26千克X1/12≈ 1.66X10-27千克(2)氧的原子量是如何求得的?

(学生计算):

氧原子绝对量(千克)

氧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标准

如果学生只注意背相对原子质量概念,尽管多次记忆仍一知半解。通过这样计算,学生便能直观地准确地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而且还较容易地把握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值,一个没有单位的相对量。

三、通过反例,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概念,教学中指导学生在正面认识概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反面或侧面去剖析,使学生从不同层次去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例如酸的定义:“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酸”。然后提问,硫酸氢钠电离生成H十,它也是一种酸吗?学生容易看出其阳离子除H十外,还有Na十,所以它不是酸。这样,从侧面理解定义中“全部”的含义,更能准确地掌握酸的概念。

四、利用比较的方法,加强概念辨析

在教学中,注意经常把相近、相似的概念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异同点,使学生清晰地掌握概念,有利于提高概念辨析能力,如“溶解”与“溶化”,水的“净化”与“软化”,“反应完全”和“完全反应”等概念的对比辨析。注意比较、区别异同。在化学基本概念中,相似而又有区别的概念很多,运用比较的方法,抓住实质,搞清异同,明确每个概念的适用范围。例如分子和原子,元素与原子,还有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溶解度与百分比浓度等。通过对比,既有益于学生准确、深刻地理解基本概念,又能启发学生积极地抽象思维活动。

五、多角度地对概念进行练习巩固

例如:质量百分比浓度的概念“用溶质的质量占全部溶液质量的百分比表示的溶液的浓度叫做质量百分比浓度。”数量表达式为:质量百分比浓度溶质浓度 =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X100%溶液质量(或溶剂质量+溶质质量)这个概念的引入和建立并不难,难的是质量百分比浓度的具体运用。所以在建立这个概念之后,通过下列练习,讨论:

(1)10克食盐溶解于90克水中,它的百分比浓度是多少?

(2)20克食盐溶解于80克水中,它的百分比浓度是多少?

(3)100克水溶解20克食盐,它的百分比浓度为20%,对不对,为什么?

(4)20%的食盐溶液100克,倒去50克食盐水后,剩下溶液的浓度变成10%,对不对,为什么?

(5)KNO3在20℃时溶解度为31.6克,则20℃KNO3的饱和溶液的百分比浓度为31.6%,对不对,为什么?

以上思考与练习从溶质、溶剂量变化对溶液百分比浓度的影响,使学生较准确地掌握质量百分比浓度概念,这对后面运用百分比浓度进行有关计算也有很大帮助。

上一篇:建筑专业市场调研报告下一篇:51单片机学习简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