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山东公务员申论热点

2024-06-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2024年山东公务员申论热点

2024年山东公务员申论热点 篇1

2010年山东公务员考试在即,下面这篇申论热点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我国城镇化形势和面临的问题

我国正处在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从全国看,城市化进程在加快,城市数量和规模在增加。城市发展质量不断提高。从1978年到2004年,全国城镇化水平由17.9%提高到41.8%,城镇人口从1.7亿人增加到5.4亿人;全国城市总数由193个增加到661个。并且西部地区和民族地区的城市发展形势很好,已初步出现大、中、小城市和镇结合发展的趋势。由于西部地区面积大,交通线长,居住分散,沙漠草原多,乡村距离长,人口3.65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30%;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60%在西部地区,西部地区总面积为68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70%多。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需要正视和解决的主要问题有:

(1)有些地区对推进城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问题的关系,实现城镇化的主要标志还不明确,思想观念还没转过来。

把搞城镇化片面理解为多建高楼大厦、立交桥、大广场、花园区企业或工场,建高级别墅、高档住宅,追求大而全、高而多的豪华建筑。给开发商谋大利,开方便之门。这种不切实际不符合国家政策规定的指导思想作风仍然存在。

(2)有的中心城市或较大城市,在改造旧城中只顾扩大新区,而忽视旧城改造,不分新建和改造旧城一律推翻重建,损害了特有的历史文脉继承。

(3)许多地区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实行一条腿走路,忽视了把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统一结合的发展。只顾扩大新区面积,而忽略各类产业结构的合理布局。

(4)在大、中、小城市和城镇统一结合发展方面,存在重城轻镇,大中小城市和城镇脱节,不能更好的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小城市和城镇的作用。缺乏科学规划。上述问题确实反映出在城镇建设中有浪费人力、资源和资金的现象,影响了城镇化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实质上不懂得怎样使大中小城市和城镇结合发展,以及如何由城市化向城镇化转变过程的内容和关系。

(二)加快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基本思路

加快我国城镇化发展,应当既借鉴他国的经验,又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积极稳妥多途径地推进。

(1)国际城镇化发展过程及特点。城镇化的国际经验证明:城市化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客观形态的综合体现,它绝不仅仅是人口的城市化,而是整个社会基本形态由农业型社会向更高一级城市型社会的转型,是以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为基础和前提的,城镇化水平必须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综合考察美国、日本、韩国、墨西哥、巴西等国的城市化发展进程,可以找出以下几个共同点:从发展过程看,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国家总体上都经历了一个“起步一快速发展——高位趋缓”的历程;在空间结构上,城市化水平高的国家大都经历了从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到都市区、大都市区的发展过程;在区域结构上,呈现出某一个或几个地区优先发展、逐步推进的态势;在发展动力上,城市化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现象,数据表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大体与工业化进程相一致,两者有着很强的相关性。在发展进程上,发展中国家具有在较短时间内加速推进城市化的后发优势。

(2)我国城镇化发展目标。在城镇化发展速度上,根据国际经验,城镇化发展是一个缓慢、加速、再减慢的过程。在城镇化水平达到30%左右后,城镇化发展进入加速阶段。当前我国的城镇化水平为36.2%,正处在加速发展的过程中。1978~2000年年均提高0.83个百分点,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城镇化发展仍将以比较快的速度发展。如果前10年城镇化水平年均提高0.8个百分点,再下一个10年年均提高0.6个百分点,最后30年,年均提高0.7个百分点左右,那么,到2010年前后,我国城镇化水平将接近45%,2020年前后将超过50%,2050年前后将达到70%左右,初步完成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

(3)推进步骤及各步骤重点。争取用50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城镇化进程。在战略步骤上大体可分两步走:第一步在2020年前后,城镇化取得明显进展,使我国的城镇化水平达到50%左右。这一时期的关键:一是加速农村小城镇建设,开放县城或县域首位城镇的“城门”,允许农村劳动力在县域范围内流动起来;二是完善大中小城市的城市功能,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强吸纳就业人口的能力。第二步在2050年前后,基本完成城镇化,使我国的城镇化水平达到70%左右。这一时期的关键是扩大中小城市规模,完善县城或县域首位城镇的城市功能,并进一步强化小城镇建设。

(三)影响农村城镇化的主要因素

1.立城产业缺失,产业支撑乏力

没有产业支撑,城镇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支撑产业可以是二产、三产,但以第二产业的工业为多,因为如果没有工业所带来的人口集聚达到一定规模,那么,第三产业,尤其是为生产服务的第三产业,就不可能生存和发展。二十多年来乡镇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农村工业的基础,但总的来说,农村工业化水平还比较低,不能适应城镇化发展的需要。有的地方工业基础还很薄弱,GDP构成中工业的分量还很低;有的地方有了一些企业,但规模不大,吸纳人口、集聚人口的功能不足,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力量不够;有的地方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受制于资金、技术、人才、管理方式等,企业大而不强、小而不活,不能承担起立城的重担。

2.产业布局分散,人口转移滞后

家家点火、村村冒烟的农村工业格局,使农业劳动力在实现产业转移的同时,并没有完成就业的转移,在空间上的转移更为滞后,从而造成为数众多的“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兼业性摆动人口。人口在地理上过于分散,使得发展第三产业缺乏足够的市场容量,第三产业发展不足,又制约了工业的发展。

3.思想观念落后,进城动力不足

一是许多农民宁愿做“兼业农民”、亦工亦农的“两栖”人,也不愿放弃土地做市民,即使进城居住的农民也仍然把承包地看做自己生活福利的保障。这种意识既妨碍了农民向城镇转移,也影响了农村土地合理流转,从长远看不利于城镇化发展。二是许多企业主小进即满、小富即安,满足于偏安一隅,认识不到产业聚集对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进城镇、进园区的积极性不高。三是城镇发展缓慢,吸引力不够。城镇与农村的生活差距是吸引农民进城的“势能”,城镇本身经济不发达、功能不健全、环境不优越,制约了城镇的吸引力。

4.缺乏市民待遇,农民进城受阻

一是农民进城门槛高,城镇户口还没有放开,农民不能自由落户,不能实现自由流动。二是就业机会少,由于产业缺失,就业岗位少,劳动工资低,农民进城进得来,却留不住。三是不能享有市民待遇,进城农民在子女入学、住房改革、医疗保险、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城市居民还有很大差距,使得农民进城生活成本还相当高

91公务员考试论坛向您推荐: 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最受会员欢迎的帖子 《行测数学秒杀实战方法》解题又快又准!一次性打包获取历年公务员考试真题资料包!2010年山东公务员申论热点:农村城镇化 申论范文精选100篇 申论万用句型、模板,很棒!申论秒杀 写申论如何开头:申论十种经典开头方式讲解 由申论满分作文谈写作技巧 申论拿90分的范文 免费下载 2010年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技巧 2010年公考申论指导:拿申论高分必看的实用方法 2010年第一期半月评论 申论精华总结提纲 2009年半月谈评论全集 申论万能句型——模板 申论热点:就业、发展慈善事业、深化平安建设 历年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 申论作答四步法 申论答题技巧 公务员考试写作——公文写作与处理

2024年山东公务员申论热点 篇2

2014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经济普查

【背景链接】

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登记工作从2014年1月1日正式启动。在接下来的3个月里,约300万名普查人员将对中国1000多万户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约6000万名个体经营户进行入户登记。国务院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说,这次经济普查是和平时期最大的社会动员活动之一,同时又是信息化程度最高的一次经济普查。

[权威论述] 普查的目的全在于运用。要积极利用普查获取的最新数据,为党和国家科学决策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参考依据。及时发布和提供统计数据,大力促进信息共享,满足社会需求,推动普查成果转化和深度开发利用。

——国务院副总理 张高丽

开展经济普查,对于更好地把握改革发展全局,努力解决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做好稳增长、防通胀、控风险工作,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国务院副总理 张高丽

搞好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全面摸清我国第二三产业发展的规模、结构和布局,科学盘点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小微企业发展状况,对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家统计局局长 马建堂 【标准表述】

经济普查是我国5年一次的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全国经济普查是国家为摸清“家底”、掌握国情国力而采取的有效方法。通过普查得到的客观、真实反映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全貌的信息,能够为国家科学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供翔实的参考依据。

[意义]

公职考试知名品牌

搞好摸清“家底”的经济普查是国家与百姓的双赢,最终受益的还是我们的老百姓。因为经济普查得到的数据最终将用于国家的决策,而国家的每项重大决策都和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开展经济普查,是履行政府职责,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信息服务的重要任务。有利于深化改革,完善体制,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有利于统计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市场经济各类主体。

开展经济普查,是完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推进统计改革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为今后开展各类统计调查乃至实行电子政务提供抽样框架和参照系;为今后做好周期性普查与经常性抽样调查的衔接摸索经验。

[重要性] 服务于各级党政部门宏观决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各级政府必须掌握和了解社会经济发展中不断变化的国情国力、国家各项政策的落实、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等,需要通过普查取得在常规统计调查中难以取得的有关资料和信息,全面、准确地提供给各级政府和各级党政领导,为宏观决策服务。

服务于企业生产经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定位和生存,需要了解社会经济的发展、地区经济结构和布局等信息,了解本行业及相关行业信息等,以开拓市场,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服务于社会公众。为社会公众提供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关信息,提高社会公众对社会经济发展进程的关注程度。

服务于统计基础工作。充分利用普查资料,为搞好定期调查和开展抽样调查奠定基础。[措施] 一是要坚持依法普查。所有普查对象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按时、如实地填报普查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普查数据。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监察机关要加大对普查工作中违法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坚决杜绝人为干扰普查工作的现象,确保普查工作顺利进行和普查数据质量。普查取得的单位和个人资料,严格限定用于普查目的,不作为任何单位对普查对象实施处罚的依据。各级普查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在普查中所知悉的国家秘密和普查对象的商业秘密,必须履行保密义务。

公职考试知名品牌

二是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统计电子地理信息系统,全面建立普查区电子地图;巩固和拓展统计联网直报系统成果;积极推广使用手持电子数据采集设备,努力提高普查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和效率,减轻基层普查人员的工作负担。

三是要加强宣传工作。各级普查机构应会同宣传部门认真做好普查宣传的策划和组织工作,主动向新闻单位提供情况。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媒体要广泛深入宣传经济普查的重要意义和要求,宣传普查工作中涌现出的典型事迹,报道违法违纪案件查处情况,引导广大普查对象依法配合普查,教育广大普查人员依法开展普查,为普查工作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2024年山东公务员申论热点 篇3

【热点概述】

继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之后,四川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在2014年5月印发《四川省贯彻〈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实施细则》,四川还将从严控制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党政机关办公用房不得定位为城市标志性建筑,外立面不得搞豪华装修,内装修简洁朴素。不得占用耕地,不得配套建设大型广场、公园等设施。此事在社会上引起热议。

【标准表述】

[影响]

将政府办公用房定位为城市标志性建筑,会导致豪华办公楼的出现,并成为攀比奢华的推手。而伴随而来的是,耗资巨大的政府办公楼修建,将挤占其他民生资源,形成官利与民利关系的颠倒,并助长奢侈之风的泛滥。其既与中央倡导的八项规定不符,也与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执政伦理背道而驰。

[表现]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一边是豪华办公楼,一边是破败的学校,如此巨大的反差,自然会引发公众的不满和诟病。也正是因为如此,“长期在破旧的土坯房里办公”才会引起舆论的关注和公众的热议。与国内一些地方,热衷于将政府办公楼修成标志性建筑相比,国外这种情况却很少发生,一些较为贫穷的国家,尚可拿财政无钱作为理由,然而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在“普通的办公楼里办公”也早成为常态。究其原因,除了“政府办公楼不能成为地标”是一种基本的政治要求,关键在于严格程序的把关,使得“欲奢而不能”。

一方面,修建办公楼受着苛刻的财政预算控制,而且属于最不应优先解决的问题。在很多国家,修建办公楼除了要经受民意的审视,更在于公共财政经费的使用,有一套极为繁杂的审核程序。另一方面,修建豪华办公楼面临着很大的政治风险,于个人来说可能意味着政治前途的结束,对于执政的团队也有下课的风险。轻则丢官失位,被民意所唾弃,重则被判刑问罪。

[原因]

令行而禁不止,关键在于缺乏必要的保障措施。对于超标修建和装修办公楼的行为,一方面缺乏相应的约束和制约机制。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由于政务财务的不公开透明,建与不建外界无从知晓,也使得其缺乏监督的着力点;另一方面则是问责力度的偏弱,使得违规行为承担的风险较小。尽管违建行为泛滥成灾,一些地方还比较严重,但多是“自罚三杯”式的通报或者整改,很少有人为此付出政纪党纪的代价。没有配套措施的跟进,再刚性的禁令也就成了摆设。

[措施]

一是加强审批。把好审批关,既要防止一些部门和单位违规未批先建,又要防止其报批时弄虚作假,搞“暗度陈仓”和“钓鱼工程”的把戏;而对于审批部门来说,则需进一步完善审批程序,建立健全审批责任制和内部监督机制,提高审批监管的效力。

二是强化监督。首先要强化人大对财政资金的审查监督。以实施监督法为契机,重点监督好政府自身行政开支,包括建设办公楼的支出,捏紧政府的“钱袋子”。在强化社会各界监督的同时,审计、纪检监察部门应加强对党政机关办公楼建设项目的监督检查,紧密协作,形成合力。

三是做好责任追究。只有把问责制落到实处,依据党纪政纪,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24年山东公务员申论热点 篇4

2014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贯彻民生工作思路 深化民生领域改革

贯彻民生工作思路 深化民生领域改革

——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

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民生工作思路,是在深刻总结我国民生工作实践基础上的重大理论创新,体现了对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科学认识,体现了对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特点的深刻把握,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民生领域各项改革作出新的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提出的民生工作思路,深化民生领域改革,切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工作,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让人民群众更多更公平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守住底线的基础是保障低收入群众的基本生活

保障低收入群众的基本生活,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首要任务,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集中体现了习近平同志关于“底线思维”的重要思想和关于社会政策要托底的基本要求。我们必须牢牢守住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基本权益这一底线,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健全困难群众基本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政策、健全工作机制,扎实做好困难群众和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援助工作。对有特殊困难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行全程就业服务,免费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就业岗位培训、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公共就业创业服务。重点针对零就业家庭、残疾人、低保对象和破产企业失业职工等,通过政府投资开发公益性岗位和开展就业援助行动,帮助他们尽快实现就业。

确保各项基本社会保障待遇及时足额兑现。构建完备的服务网络,提高服务水平,确保基本养老金、失业保险金按时足额发放,确保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待遇依规及时支付。解决好转制企业职工安置和结构调整中产生的部分群众生活困难问题,切实保障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不断提高社会保险基金运行质量和监管水平,确保基金完整安全。

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加强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农村特困户救助、灾民救助工作,加强医疗、教育、住房、司法等专项救助工作,保障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公职考试知名品牌

加快推进和完善大病保险制度。坚持低水平起步,合理确定筹资水平、待遇支付、合规范围等政策,建立和完善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努力减轻老百姓大病就医的负担,基本消除在基本保障范围内因经济原因看不起病的现象。

稳妥慎重做好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工作。以保障劳动者及其家庭成员基本生活为底线,兼顾企业的人工成本承受能力,把握好调整幅度和节奏,研究探索科学合理的最低工资标准确定和调整机制。

切实解决好因拖欠工资等事件引发的劳动者权益保障问题。加大劳动保障领域突出违法问题的整治,深入开展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实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动,健全治理机制,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突出重点的关键是解决好就业这个重大民生问题

解决好就业问题,是做好民生工作的着力点。习近平同志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就业问题根本要靠发展。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就业这个民生之本,把促进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把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切实抓好政策落实。

建立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联动机制。在制定经济发展规划、确定经济发展速度时,优先考虑扩大就业规模的需要,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服务业就业比重、稳定制造业就业比重、发展新兴产业和民营经济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扩大就业规模。健全政府促进就业目标责任制和就业工作协调机制,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

健全促进就业公平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反对就业歧视的法规政策,加大人力资源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招聘过程中的歧视、限制以及欺诈等行为。规范招人用人制度,在公务员考录方面,坚持实行“凡进必考”、公平竞争机制;在事业单位招聘方面,完善和落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规定,严厉惩处违规违纪行为;在国有企业招聘人员方面,全面推行分级分类的公开招聘,探索建立国有单位招聘信息统一公开发布制度。

创新扶持创业的体制机制。完善政府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为创业者提供场地便利、创业孵化和跟踪服务,增强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人的创业意识,努力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新机制。

完善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加强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努力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为城乡劳动者提供均等化的就业创业服务。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管理,积极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健全人力资源合理流动机制和市场监管体制。

公职考试知名品牌

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进一步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完善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工作机制,使每个劳动者都有机会接受就业技能培训,使每个企业职工都能得到技能提升培训,使每个创业者都能参加创业培训。健全政府职业培训补贴制度,提高补贴资金的使用效益,发挥政府补贴的激励和引导作用。

增强失业保险预防失业、促进就业的功能。在东部7省市开展失业保险改革试点的基础上,研究探索合理扩大失业保险基金使用范围,在确保失业人员基本生活的同时,更好地发挥预防失业和促进就业的作用。

加强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民生事业改革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路径。必须按照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要求,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加快推进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个人账户制度,健全多缴多得激励机制。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破除养老保险“双轨制”,同时建立体现机关事业单位特点的职业年金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城乡居民在制度上的公平和公共资源上的共享。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扩大参保缴费覆盖面,适时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

加快建立健全保证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健全社会保障财政投入制度,完善社会保障预算制度,明确政府所承担的社会保障责任,更好发挥公共财政在民生保障中的作用。建立健全合理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和正常调整机制。在确保当期养老金发放和保证基金安全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保基金的市场化、多元化投资运营,健全基金监管体制,确保基金安全和有效使用。采取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的办法,逐步完善职工退休年龄政策。加强社会保障经办管理服务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优化经办服务流程,实现精确管理和便捷服务。

加快推进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在不断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同时,把着力点逐步转向城乡统筹,推进城乡制度整合和待遇衔接。建立健全符合国情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更加公平有效地解决住房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积极发展补充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实施税收优惠等支持政策,加快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等补充社会保险和关乎民生的商业保险,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特殊群体的服务保障制度,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发展老年服务产业,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健全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等。

引导舆论的重点是引导群众形成合理预期

公职考试知名品牌

引导广大群众形成合理预期,是营造保障和改善民生良好社会氛围的基本要求。必须妥善处理理想和现实、需要和可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吸取一些国家“福利病”的教训,在发展的基础上保障和改善民生,使广大群众进一步树立通过勤劳致富改善生活的理念,使人们真正认识到改善民生既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方向,也是自身奋斗的目标。

坚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总体上还比较低,城乡和地区之间发展差距比较大。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必须从这个基本国情出发,坚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特别是在工资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问题上,应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既让城乡居民更多更公平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又引导社会各方面形成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合理预期。

坚持公平与效率相统一。合理确定最低生活保障、失业保险金和最低工资等标准,科学把握三者之间的比例关系,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失业保险与促进就业联动机制,鼓励就业,避免因政策标准设定不科学而影响群众求职就业、参与劳动的积极性,防止形成“养懒汉”的制度导向。合理规范、科学调整基本养老金水平,鼓励和引导群众通过多工作、长缴费获得更高的基本养老金待遇,形成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的激励机制。

坚持科学民主的决策程序。任何一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都要按照科学严谨、公开透明的程序,深入细致开展研究论证,广泛征求社会意见,更好体现群众意愿。应建立健全决策风险评估机制和决策跟踪反馈机制,充分考虑决策可能面临的问题、可能出现的问题,认真收集社会评价,发现问题及时修正和完善。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民生领域的改革发展关系利益格局调整,涉及各个群体和社会各个方面,每一项政策措施的出台与实施都必须加强政策解读宣传,正确有效引导社会舆论,把政策讲透彻,把思路举措讲清楚,把群众的利益安排讲明白,争取社会和群众的理解与支持,最大程度凝聚社会共识,为推动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2013年北京公务员申论热点 篇5

“游客井喷使得旅游乐趣减分不少,急切呼唤带薪休假能够彻底推行。”春节期间选择到福建自驾游的宁波姑娘苏灵,面对游人如织的各景点,不无抱怨。

两原因使带薪休假难落实

带薪休假在我国已是法定制度。1994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带薪休假却始终没有得到大多数人的充分认识和支持。按照《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我国职场人每年带薪休假天数在5天至15天。然而,现实中该制度并没有得到充分落实。记者随机采访了十几位职场人,他们所在的企业基本没享受过带薪休假。

“80后”青年贾敏丽告诉记者,自己工作7年,只请过一次5天的婚假,这种情况在同龄人中很常见,“加班和休假都有一种从众心理,大家都在加班,你肯定也得加,领导都还没休假,你也根本不好意思提。提休假跟欠债一样。”

浙江国圣律师事务所律师程学林认为,主要原因有二。其一是劳动力供过于求,劳动者维权底气不足。由于资方相对强势,尤其是在劳动力供过于求的情况下,劳动者竞争压力大,心里没有底气,担心因休假被抢走了饭碗,担心领导不高兴影响自己的待遇,也很少有人通过法律手段进行维权。其二,许多用人单位存在认识误区,认为休假影响效益。程学林说,如果企业管理者主动建议和保障员工休带薪假,更能增加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归属和凝聚力,工作效率也会得到提高。

落实带薪休假需要时间

据了解,《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即将颁布实施。国家旅游局表示,以此为扩大旅游消费的新契机,将进一步推动带薪休假制度的落实,推动有条件的地方制定鼓励居民旅游休闲消费的政策措施,进而提升旅游消费水平。

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研究员魏小安认为,带薪休假制度不是短期内能够全面落实的,需要一个过程。

魏小安举例说,美国在上世纪30年代提出带薪休假制度,而到了上世纪70年代才得以全面落实。考虑到我国工业化发展情况,“全面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可能还需要相当一段时间。”魏小安告诉记者,他对此依旧保持乐观。他说,从前讲“休闲”,人家会指责你“好吃懒做”,但现在讲“休闲”,大家都开始变得坦然,“这就是进步。社会的进步,都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后工业化时代,中国的带薪休假就会水到渠成。”

2013北京公务员申论热点:村庄规划要体现农民关切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日发出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村庄规划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强调,充分尊重村民在生产、土地使用和农房建设上的主体地位,农民的关切要体现在规划中,建设项目要与农民利益相结合。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要求在规划调研、编制、审批等各个环节,通过简明易懂的方式向村民征询意见、公示规划成果,动员村民积极参与村庄规划编制全过程。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打算今年开展村庄规划试点工作,目的是探索符合农村实际的村庄规划理念,创新和改进村庄规划方法,形成一批有示范意义的优秀村庄规划范例,提高村庄规划编制水平,增强村庄规划的实用性。

试点村庄主要选择以下类型:一是将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的村庄。二是产业发展较快,需统筹规划的村庄,包括现代农业、工业、旅游等产业。三是建设活动频繁,需加强管控的村庄,包括城乡结合部和公路沿线的村庄。四是需加强保护的村庄,包括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等。五是以整治和打造乡村景观为重点的村庄。六是其他有热点、难点问题的村庄。在村庄规划编制方法上,通知要求各地采取实地踏勘、入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多种方式,了解村庄实际情况和村民真实需求,全面收集规划基础资料。调查次数不少于3次,包括初步调查、详细调查和补充调查,调查时间不少于50人日。

通知强调村庄规划要以整治为主。尊重既有村庄格局,尊重村庄与自然环境及农业生产之间的依存关系,防止盲目规划新村,不搞大拆大建,重点改善村庄人居环境和生产条件,保护和体现农村历史文化、地区和民族以及乡村风貌特色。防止简单套用城市规划手法。

2013年北京公务员申论热点:超龄未退应享工伤保险 目前,我国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已达1.9亿人,9年来累计享受待遇人数达816.8万人。不过,在实施新修订的《工伤保险条例》过程中,许多地方发现,一些政策、标准和程序不够明确,引发了纠纷。为此,人社部拟定了《关于执行〈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在校学生实习期间受伤走商业保险

我国每年都有大批大专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到企事业等单位实习。2009年,教育部等部门曾发文,明确在中等职业学校推行学生实习商业保险制度,以保障他们在实习期间受到事故伤害后的权益。

有关部门研究认为,实习学生与实习单位之间未建立劳动关系,不是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实习学生这方面权益保护应通过购买商业保险等方式解决。据此,《征求意见稿》规定,全日制普通大专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到企事业等单位实习,实习学生与实习单位的关系不属于劳动关系,学生实习期间受到事故伤害的,可通过商业保险等途径予以保障。现在,越来越多的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选择继续留在原用人单位工作,暂不办理领取基本养老金或退休手续。这类人员因工作原因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权益如何保障?目前各地做法不一,有的通过工伤保险保障,有的通过民事赔偿解决。为了更好地保障他们的权益,进一步规范各地做法,《征求意见稿》明确这部分人员的工伤认定申请应予受理。

此外,《征求意见稿》提出,退休前因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在办理退休手续后,未再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的退休人员,自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一年内可以申请工伤认定,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受理。经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符合领取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条件的,按“就高”的原则,以本人退休前12个月平均缴费工资或者确诊职业病前12个月的月平均养老金为基数计发待遇。

工伤保险长期待遇不得一次性支付

《征求意见稿》明确,工伤保险长期待遇不得一次性支付,以更好地保障劳动权益。据人社部有关负责人介绍,2004年,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农民工可选择一次性领取长期待遇,以解决受工伤农民工回乡后按月领取待遇不便的问题。在当时条件下,这对保障农民工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而现在,随着社会保险服务网络的健全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异地领取待遇的条件逐步具备。2011年施行的《社会保险法》规定,一至四级伤残职工按月领取伤残津贴。据此,《征求意见稿》规定,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各项待遇,除《条例》第六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应由用人单位支付的一次性赔偿外,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长期待遇不得一次性支付。今后,社会保险部门将与有关部门配合,进一步完善异地支付等相关政策措施。

核定工伤职工工伤保险相关待遇时,若上一相关数据尚未公布,可暂按前一的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统筹地区职工月平均工资核定和计发,待相关数据公布后再重新核定,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予以补发差额部分。

《征求意见稿》还规定,职工在同一用人单位发生多次工伤事故的,在依法计发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和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时,应遵循“就高”原则,按照劳动能力鉴定最高伤残级别确定。

因工外出受伤须考虑与工作的直接紧密联系

工伤认定是工伤职工享受工伤待遇的前提和基础,不论工伤职工所在单位是否参加了工伤保险,职工遭受事故伤害或确诊为职业病后,都有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权利。但在工作实践中,出现了一些边界条件模糊不清或相关证据不足采信的情况,如有的职工外出工作并无明确的用人单位指派的证明,或虽由用人单位指派,但所受事故伤害与工作无关等。

对此,《征求意见稿》规定,对“因工外出期间”的认定,应当考虑职工外出是否是用人单位指派的因工作外出,遭受的事故伤害是否与其从事的工作有直接的、紧密的联系。职工因自身故意犯罪行为导致死亡事实的认定,应当以有关机关出具的生效法律文书或

者确认性意见为依据。对“醉酒或者吸毒”和“自杀”等事实的认定,应当以有关机关出具的确认性法律文书或者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为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第(一)项规定,“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属于视同工伤。《征求意见稿》规定,此种情形申请工伤认定,职工所在用人单位原则上应自职工死亡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报告。

2024年山东公务员申论热点 篇6

【背景链接】 3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的通知》发布,受“国五条”细则中“交易二手房计征20%个税”的影响,北京、上海、南京、武汉等地先后出现了二手房交易量猛增、购房者排队过户的现象。不少声音认为,“史上最严”的调控也可能带来诸多误伤。

【热点评述】任何一项制度设计,都不可能包罗万象而左右逢源。“国五条”雷厉风行,以刮骨疗伤的姿态雷霆而出,可能带来的“误伤”理论上是存在的:从买方角度来说,譬如对于合理的改善型需求,或者是因为工作等迁徙因素而换房的工薪阶层,还包括买不起新房而选购便宜二手房的业主,这些人在买二手房的时候,如果因高税率而被转嫁交易成本,显然会有某种程度的“误伤”;而对于卖方来说,尤其是非投资客的二手房,考虑到区位因素及通胀等,溢价也未必能直接粗暴地加减。以此观之,似乎20%的个税下手有点狠了。

但问题在于,如果财税、信贷政策再拿不出一股狠劲儿,从2011年下半段进入的所谓“胶着博弈期”后,中国楼市已经出现了值得警惕的反弹趋向。一者,也就是在“国五条”实施细则发布同日,中国指数研究院公布了2月住宅市场“百城价格指数”。数据显示,2013年2月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9893元/平方米,环比1月上涨0.83%,这是自2012年6月连续第9个月环比上涨。二者,中指院的住宅“百城价格指数”和统计局的“70大中城市住宅价格变动情况”相互印证。上月22日,统计局发布的“1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显示,70个大中城市住宅价格环比、同比分别有53个城市上涨,最大涨幅分别接近于2.2%和4.7%。

调了,或许“误伤”;不调,就是“大伤”。这就是中国房地产调控的现实版图。

起码从北京、上海、南京、武汉等地的市场反应来看,“动真格”的预期已经越发强烈,推动房价理性归位的预估正在加强。从A股市场表现看,如果细则能在各地不折不扣落地,“两会行情”也断不会助推地产报复性反弹,那么,投机性楼市需求就将面临新个税、房贷、房产税等多重政策调控的压力,楼市泡沫或能被逐步挤出。

2024年山东公务员申论热点 篇7

四大民生热点

民生热点二:“药价虚高”问题的治理

热点评析:在我国,“药价虚高”问题已涉及到大部分民众根本利益的重要社会问题。目前关于这个问题的基本现状是:我国药品经营,从审批到生产、定价再到销售,环节多,秩序乱,链条长。而这种畸形而漫长的利益链是药价虚高,并造成群众看病贵的主要原因。目前国内的主流观点普遍认为,“剪断销售利益链”是降低“药价虚高”的关键所在。

一、关于该社会问题的解决对策,结合国内的主流观点,老师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各地应坚决推进以省为单位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高值医用器材及其他常用医疗器材逐步纳入集中招标采购。逐渐将招标药品的种类扩大到医院的大部分用药,严格对中标药物价格执行情况。有条件的地方,采取网络招标模式,通过电子交易平台减少药品流通的中间环节,降低采购成本。完善招标程序和招标模式。

(2)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的药品定价体系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药品医用器材专营、专卖制度。

(3)科学核定成本,确定药品和医用器材的价格,并实行统一配送,统一零售价格。

(4)出台硬性规定,引导医生合理用药、减轻患者负担。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医生执行诊疗规范的监督。定时对医院用药进行调查分析,对每个医院使用量大的药品,以及这些药品中每种药品处方量最大的医生的用药情况进行调查 格虚高问题的药品,采取强制降价、限用等措施进行整改,问题严重的药品应果断停用。

(5)科学的药品成本效益评价是合理定价的基础。为杜绝企业虚高定价,建议成立由药学专家、经济学专家、临床专家等组成的药品定价和测算机构,或专家小组,对现有药品逐个进行经济成本效益分析,尤其是对新药。并以此作为调整价格的依据,结果向社会公告。

(6)完善医疗机构补偿机制。要降低医疗机构对药品的依赖程度,通过其它途径补偿使其基本收支平衡。提升诊疗费,保证医院收入基本持平。另外,政府应对各种医疗机构准确定位,属于公益性的,要对其补偿到位。

(7)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寻求患者的“代言人”。对医疗服务需方也就是患者而言,政府应加强对贫困人口的医疗救助;加强公共卫生系统建设,让百姓少得病;增加投入支持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同时,通过发展“第三方付费制”,扩大社会医疗保障范围,降低单个病人的风险,并形成对医方的有效制衡。(8)各级价格主管部门要加强药品价格的监督管理,对虚报生产成本、擅自抬高药品价格及各种违反《价格法》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积极探索对进口药、合资药等市场指导价药品的监督管理机制。

(9)应结合目前医药市场状况,调整国内医药产业结构,实行企业兼并和资产重组,全面引进先进技术,提高规模经济效益,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恶性竞争。(10)加快推进医药分家,真正落实“收支两条线”。我国应加快推进医药分家,真正实现在医院内部彻底切断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与药品营销间的利益关系。要积极探索将医院门诊药房改为药品零售企业的试点并大力推广,使其成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照章纳税的经济实体。在财政补助和医疗服务价格政策不到位的情况下,对医院药品坚决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对药品收支结

(11)进一步加大医药回扣风的打击力度坚决关闭药品非法集贸市场,降低药品价格,坚决纠正医药购销中的不正之风,切实打击医药回扣风。加强医药市场监管,进一步整顿和治理药品回扣,对收受回扣的医务人员和行贿的药品推销员给予严厉处罚,净化医药市场。

(12)严格管理药品广告宣传必须按国家有关药品广告宣传规定,加强药品广告审批,对不符合要求坚决不予发布,努力减少药品广告宣传费用,切实降低药品成本。

(13)大力培养临床药师队伍,积极开展临床药学服务,正确引导医师合理用药,降低患者负担。

(14)政府应该同步增加对药品医疗共公开支的资金投入,在老百姓医疗药品的总费用中,增大政府负担的比例,缓解老百姓对药品价格高涨的压力。(15)要提高市场准入标准,改变目前生产过渡和流通无序问题。药品监管部门要加大对医药企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对于技术水平低、生产设备落后、资源浪费、污染严重的企业坚决予以淘汰。要鼓励开展技术创新,开发新优产品,特别是要扶持生产技术含量大和疗效价格比高的药品。民生热点三:“物业管理”问题

名师热点评析:“物业管理”这个词的解释,通俗地讲是指物业管理企业受物业所有人的委托,依据物业管理委托合同,对物业的房屋建筑及其设备、市政公用设施、绿化、卫生、交通、治安和环境容貌等管理项目进行维护、修缮和整治,并向物业所有人和使用人提供综合性的有偿服务。因此,从宏观意义上来看,我们应该认为物业管理费开支主要包括维修、保安、保洁、绿化、道路、税费等几个方面。而目前我国的物业管理企业,在管理中体现的是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的管理行为,这种市场化的运作是以有价值的服务来实现的,因

谁交费”。或许从“传统的意义”上来剖析,考生们在遇到涉及“物业管理”的社会问题时,可能“潜意识”地把“物业管理公司”直接就当做了“坏人”,其实我们看问题可以退一步看,任何阶层,其实都是有“好”有“坏”的,不可能出现一个“绝对”是“坏”的阶层。因此,对于这个问题,老师建议考生可以分别从“业主”和“物业公司”两个不同的利益角度,各自地去剖析其中的“奥秘”所在,或许这样去看问题的角度能让我们了解更多的真相。

一、结合国内的主流观点,“物业公司”做得“不对”的地方主要有以下方面:(1)业主对物业服务收费缺乏知情权。从很多的实际例子来看,可能大部分物业管理公司都能做到明码标价收费,能在小区的醒目位置公示服务项目内容、收费标准、收费依据等,但对物业服务收费的收支情况,物业管理公司往往没有按有关规定“每年不少于一次向业主大会或者全体业主公布物业服务资金的收支情况,接受业主和业主委员会的监督,而此举常常是侵犯了业主的知情权和监管权。

(2)物业企业员工素质不高,服务不规范,认为物业管理是简单劳动,于是低薪聘请一些文化低、没有接受过专门培训的人员上岗。即使企业对员工培训,也还是停留在基本技能的初级阶段,还未走向由劳动部门参与的社会化职业技能等级培训与鉴定。致使物业服务工作不到位,不按规范操作,从业人员流动性大、素质低,高品质的物业公司寥寥无几。

(3)保安工作形式多于实质,作用没有真正发挥。表现为:重门岗,轻巡逻查看;重小区内部安全,轻外围防患;重治安问题,轻设施安全;重人员数量,轻人员素质;重人员配置,轻岗位管理监督;重对人的防患,轻对物的安全监护。(4)

(1)由于物业管理内容主要是小区的公共部位、以及小区公用设置的维修,不涉及业主室内部位。但有些业主却认为物业管理公司的工作不仅仅是保洁、保安、绿化,应无所不包,要求物业企业无偿为住户室内提供一切服务,一旦得不到满足,就以此为“借口”拒交、少交、欠交物业管理费。而“不交、少交、欠交”物业管理费在物业管理行业中似乎已成为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它直接影响和制约了物业管理行业生存和发展。

(2)成立业主委员会工作滞后。目前很大一部分的居民住宅小区都没有成立业主委员会。虽然有个别社区成立了业主委员会,但都没有形成和发挥业主与物业公司之间桥梁与纽带的作用;服务质量的监管工作没有真正地开展起来;对物业服务与公共财务的收支疏于监督。同时,由于业主委员会自身缺乏对物业相关政策、规定的了解、理解和运用,致使物业企业单方面说了算,而业主委员会却对物业的管理事项难以决策。

(3)有个别业主过度强调个人的实用性利益而不顾社区整体外观形象的共同维护。如:防盗钢窗、空调等的安装零乱;私占公共场所,拥堵通道;随意丢弃堆放生活垃圾袋;宠物粪便随处可见等。这些行为不仅增加了物业公司的工作难度和不应有的工作量,而且破坏、影响了社区的整体美观和社区的环境。

三、关于该社会问题的解决对策,结合国内的主流观点,老师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物业管理企业应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加大专业人才培训力度,吸引和留住人才,发挥和调动他们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精神,做好服务集成,通过高标准服务来激发消费者的自觉缴费意识,从根本上解决物业管理收费难的问题。

2)要完善不动产登记制度,对物业特别是业主共有共享的部分详细登记;明确物业管理是业主对物业进行自主治理的活动,物业管理权是业主的权利,要尽快出台“物业管理法”,真正做到依法管理,依法服务。

(3)提高物业管理企业的注册门槛。启动物业管理市场预警系统,促使一部分物业管理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清除一些制约行业整体水平提高的“小、散、滥”物业管理企业,最终实现强强联合,形成物业管理集团。

(4)物业管理企业必须捕捉市场信息,突出物业服务的人性化理念,将物业管理服务超越单纯的维修与维护,为小区用户营造一种高品位的生活气氛,引导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推行“零缺陷”服务的理念。

(5)建立和完善涉及“房屋及维修管理”、“设备设施管理”、“环境卫生管理”、“保安保卫、消防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

(6)应建立物业管理行业管理办法、物业管理企业管理办法、业主委员会管理办法等。通过这些法律法规、规章及办法的制定与施行,使物业管理的管理、服务、经营、收费等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依法管理和运作。

(7)减少管理部门和管理层次,加强物业管理相关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运作,实施科学管理。同时要建立物业管理市场准入制度。

(8))要通过行政管理的手段,合理地限制开发商盲目组建自己的物业管理公司。鼓励开发商从社会上聘请那些经过实践被业主认可的物业管理公司来进行专业化的管理。鼓励通过招投标等方式公开选聘物业管理公司,引进竞争机制,促使物业管理行业朝高度市场化方向发展。

(9)新闻媒体的报道应保持“中立性”应更多地了解物业管理行业的政策法规和行业特点,深切体会和加深对物业管理行业的了解、同情和支持,从而进行正面的引导,使业主对物业管理有一个深入地认识,促使业主形成正确的物业管理消费观念。

10)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使社会公众客观公正的看待物业管理这一新兴行业,加深对这一行业的了解并对这一行业的作用充分重视,更新观念,顺应我国房地产体制改革与发展的大趋势,增强对物业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和对物业管理消费的认同感。民生热点四:就业问题

名师热点评析: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劳动年龄人口增长高峰期。据中国社科院研究显示,2006年新增劳动年龄人口达到峰值。今后几年,全国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1000万人,另外还有1400万下岗失业人员。照目前经济增长速度,每年可安排就业1000万人左右,每年劳动力供求缺口仍在1400万人左右。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基本格局长期内不会改变,而且矛盾可能更加突出。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也是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出现的就业危机,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在于就业岗位量少,因此如何增加就业岗位就成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而鼓励创业、发展中小企业,在目前国内的主流观点中,实际上是一个比较多专家学者推崇的办法,建议考生可以顺应国内的主流观点,在这个角度多涉及一些对策。对于就业问题的剖析,老师认为其中需要根据“就业主体的差异性”来分别剖析,尤其是其中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而“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普遍地把问题的症结归因于“扩招”,但“大学生就业难”真的就一定是“扩招”的错吗?老师认为,未必。对于“大学生就业难”,其实争议还是比较多的,请考生们一定要“客观地”看待该问题:

一、问题争议的核心点是:“大学生就业难”与“大学扩招”有无“必然联系”?

支持“无必然联系”的观点依据:

论据一:中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占全国人口比例只有5%左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论据二: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实际工作经验,有一段实习、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而很多企业是不愿意为此付出时间和代价的。他们更多地选择直接到人才市场寻找成熟的人才。

论据三:国外权威杂志报道,中国的工科人才只有10%能够满足跨国公司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

论据四:近八成的用人单位却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

论据五:60%企业反映,应届大学生到岗工作,学什么专业干什么工作,实际知识应用率不足40%,而且多数学生表现出所学过的知识转化不出来,不能变成自己在岗的实际能力。我国大学生一般适应周期在1—1.5年才能独立完成工作,而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到岗适应期是在2—3个月。

论据六: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同口径的适龄青年入学率这一指标来看,2002年高等教育入学率中国为13%,韩国为71.69%,菲律宾为29.45%,泰国为31.92%。我国高等教育只是刚刚跨入了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门槛。如果说与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不好比,但连经济增长速度为我国一半和人均GDP与我们不相上下菲律宾、泰国都可以支持那么高比例的大学生,我国经济为什么不能容纳现有大学毕业生就业呢?

(二)支持“有必然联系”的观点依据:

论据一:中国高等教育正在由精英教育转向平民教育。”这意味着,中国大学生已经告别从前的辉煌和优越,而需直面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

1999年的160万人增加到了2004年的447万人。在校生人数从413万人增加到1334万人。如此大规模地扩大招生,使得大学生就业压力远远大于从前。

名师综合评述:其实目前国内的主流观点是认为“大学生就业难”与“大学扩招”并无“必然联系”,对于这个点,老师建议考生还是应该跟随国家的主流观点,在评论该社会问题时不应该在“扩招”身上去找原因,而应该在“教育体制”、“传统的就业观念”、“大学生知识体系与社会需求的错位”、“经济结构的调整”等角度着力剖析,应该会有不错的效果。

二、关于该社会问题的解决对策,结合国内的主流观点,主要可以参考以下几个对策:

(1)进行专业调整,特别是课题设置和教学内容的调整。改革课程体系,做到整体优化.根据企业反馈的信息,进一步优化和整合课程设置,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间壁垒,重新设计和调整各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淡化专业界限,拓宽专业知识面,加强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专业应变能力.(2)鼓励大学生参与学校举办的各种活动,综合素质的训练不可缺少,校园文化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吃苦耐劳精神,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还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训练.(3)加强就业准备教育,让就业指导进入大学课堂。扩大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规模,增加专职人员,满足难度越来越大的就业工作需要.让就业指导人员经过系统的专业学习,使得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以适应日益发展的就业工作需要.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不能脱离社会与市场.必须走出校门,了解社会,了解就业市场,了解行业就业状态与动态,并拓展就业市场,探索就业辅导的新路子、新 ,以最大限度提高工作效率。

(4)学校要切实重视与就业市场特别是用人单位的联系,建立畅通的就业渠道。用请进来的方式,邀请用人单位到学校举办大型供需见面会和专场招聘会,既加强了学校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又降低了毕业生就业成本,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发挥“关系营销”优势,走出校门,深入企业,走访“客户”,跟踪调查已就业学生,及时了解企业的具体用人需求特点以及历届毕业生的工作表现反馈情况,掌握第一手市场需求和反馈信息。

(5)建立健全当代大学生就业的信息网络、就业评估、监测和预警机制,制定和完善鼓励大学生就业的有效政策,引导大学生合理流动,形成全国统一的就业发布渠道,在全国真正形成就业代码规范,就业信息统一开放,就业指导科学合理,区域性(我省)就业信息与全国就业信息互动,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定期由专门机构发布大学生就业资源和相关政策。

(6)推动社会就业理念的转变,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就业的舆论氛围。社会各界及媒体应更加客观地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充分就业的氛围,使企业在发展和成长过程中有较为充足的人才资源保证。

(7)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把提供优质服务放在第一位,广泛收集用人单位信息,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对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跟踪调查。针对用人单位违约事件时有发生的实际情况,高校应积极向有关主管部门建议加大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立法力度,杜绝用人单位随意违约的不良现象,为毕业生的顺利就业提供可靠的法律保障。

2024年山东公务员申论热点 篇8

2014年安徽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家风建设

——更多公考咨询搜索:合肥人事考试网(http://hefei.offcn.com/)——更多公考咨询搜索:安徽人事考试网(http://ah.offcn.com/)

【背景链接】

家风,又称门风,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家风不仅是民风社风的组成要素,也是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书记在曲阜考察时强调,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离不开家风的传承。

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新春走基层”派出几十路记者在各地进行“家风是什么”海采。有富家子弟回答,家风就是“不啃老不坑爹”;有香港影星说,家风就是“退一步海阔天空,国比家大”;有小孩说,家风就是“爸爸每周打我一次”;还有小夫妻回答,家风就是“老公挣钱老婆花”;更有网友给出“神回答”,“我家风很大”„„调查得到的回答千奇百怪、五花八门。有不少人认为,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态度、为人处世伦理,有不少人甚至说,家风影响了他们的一生。

【标准表述】 [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整个社会思想道德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是,社会道德领域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少数人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价值观扭曲,是非善恶不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悄然滋长;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这些问题的存在,与长期以来不重视家风建设有着直接的关系。

[原因分析]

中国文化非常重视家风的培育,强调制定和传承家规、家训、家约、家礼等伦理道德方面的劝谕和规范。但是近代以来,中国人的家风传统遭到严重破坏,不断流失。原因有三:

第一,“五四”以来,中国文化传统成为国家积贫积弱、挨打受欺的替罪羊,变成“西方话语”和“革命话语”的批判靶子,被弃之如敝履。而家风传统是重灾区之一,导致中国一度出现砸烂祖先牌位、烧毁家谱族谱、漠视家训家风的恶劣现象。

第二,传统大家族不断解体,父母与未婚子女一起生活的核心家庭,逐渐成为中国家庭的主要模式。计划生育政策和现代人生育意愿降低,导致家庭少子化、独子化现象增多,下一代几乎无不成为“娇宝宝”和“小皇帝”,进而造成整个家庭逐渐偏离了孝敬老人、尊重传统、传承家风的方向。中公教育版权

第三,从传统社会过渡到现代社会,人口流动尤其是乡村青壮年人口流动到城镇的过程,安徽中公教育地址:合肥市芜湖路万达广场7号楼32层

联系电话:0551-65268288、65422888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使狭小乡村范围内“熟人社会”的伦理道德,以及与父母一起生活共同塑造和传承家风的传统,无法避免地被城镇“陌生人社会”的伦理道德,以及不受或少受父母教导规范的生活所取代。

[重要性]

家风不仅是家庭的风气,也是社风民风的基础,甚至对党风政风也会产生重要影响。重拾家风就是重拾价值观,就是重拾温暖与信念。家风,是每个家庭的事情,关乎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品行,同时家风也是整个社会的事情,因为每一个人的行为方式、作风做派都会给他人、给社会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每一个人的言行最终也将成为他人评价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的标尺之一。家风可以内化为道德伦理,外化为行为规范,对社会治理而言,其所具有的潜移默化的力量是法律和规章制度不能取代的,它影响着一个人从家庭角色转化为社会角色时,对公序良俗和法律法规的恪守程度。家风正,则官风清、民风淳。中公教育版权

[措施]

家风建设,一方面要依据当今社会倡导的文明建设主旋律,酝酿、构思、规划、培植再建新家风。再建的文明新家风,包含了健康向上、积极创新的元素,时代性、针对性、可操作性更强,最能够与时俱进领跑时代,最能够彰显特色独树一帜,最能够融合贯通形成品牌。因此,再建文明新家风任重道远,是一项功在当代惠及子孙崇德向善的家庭工程。

另一方面,必须重建家庭观念,将家庭置于更重要的角色定位。家庭不该是总被牺牲的角色,而该是我们努力奋斗的目标;“为大家”无需“舍小家”,恰恰相反,只有“为小家”才能“为大家”。

来源:合肥人事考试网http://hefei.offcn.com/ 安徽人事考试网http://ah.offcn.com/

安徽中公教育地址:合肥市芜湖路万达广场7号楼32层

2024年山东公务员申论热点 篇9

【福建省公务员申论热点:社保卡改善背景链接】

2011年8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与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关于社会保障卡加载金融功能的通知》,决定在社会保障卡上加载金融功能。今后人民群众可以凭借社会保障卡更加便捷地享受社会保障待遇和金融服务,实现便民、利民、惠民的目标。8月底,人保部副部长胡晓义在介绍社保卡加载金融功能的相关工作情况时表示,如果将社会保障和金融服务集成到一张卡上,将会大大方便人民群众。加载金融功能后,人民群众可以凭借社会保障卡更加便捷地享受社会保障待遇和金融服务,实现便民、利民、惠民的目标。

【福建省公务员申论热点:社保卡改善参考表述】

从现实出发,社保水平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从长远看,“人人享有社会保障”则意味着,所有人都应纳入相应的社保体系,实现制度无缺失、覆盖无遗漏、衔接无缝隙。“记录一生、跟踪一生、服务一生、保障一生”,这是社保的一个基本理念,某种程度上说,人人拥有一张社保卡,应当成为这一理念的重要体现。

在社会保障卡上加载金融功能的优点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加载金融支付功能。参保人在办理社保业务时不可避免会涉及到有关保障费用的领取、缴纳、费用结算支付、资金划拨等业务,特别是异地资金划拨业务,完全有必要将社保业务和金融业务结合起来,方便人民群众。

二是社会保障卡号码统一使用居民身份证号码。这项措施容易识别社保卡的归属人,方便百姓记忆。同时,加载金融结算收付功能后,容易记住自己的类似银行卡的账号。

三是正在搭建网络平台实现社保卡全国通用。这是实现“十二五”规划要求的“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卡”目标的关键措施。

社保卡加载金融功能后,将逐步把社会保险费的缴纳、就业扶持政策补贴的领取、医疗费用的支付与返还等业务都集成到社保卡加载的银行账户中办理,可依托银行遍布全国的支付结算网络,为参保人实现持卡缴费、待遇领取、费用结算支付以及异地资金划拨,极大地节约社会资源。

我国的社保卡长期处在一种分割状态,各地千差万别,这给持卡人带来许多麻烦。近几年,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退保现象之所以十分普遍,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人口流动频繁,社保关系转移面临许多困难。社保卡能否全国通用,使用能否更趋便利、快捷,众所关注。现在围绕社保卡出现的变化,可以说是我国社保制度趋于完善的一个重大进展。

社保卡从设计之初就是为了全国通用的,目前批准发卡的170多个地区就是因为具备了达到全国统一标准的条件,才被允许发卡。目前人社部努力的方向是:在技术上能够提供一个支持全国流动和社保关系转移、接续的技术环境。“正在搭建覆盖全国的互通互联网络平台,而且搭建了跨地区的交换接口。”但要真正实现全国异地转移接续,还需要政策方面的逐步统一,人社部正在全力推进社会保险提高统筹层次和标准化建设。

社保卡的全国统一,需要的不只是形式上一张卡的改变。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网络,发放一张通行全国的IC卡,其实并不难,难就难在让持卡人办理社保转移手续时能像在银行刷卡那样方便。否则,一张卡的改变就意义有限。因此,尽快实现社会保障的全国统筹,改变小型统筹单位各自为政格局,仍是当下最为紧迫的需要。跨地区转接终究只是“暂行”的办法,实现社保全国统筹,调节过大的社保待遇地域差距,让公民平等享有相对统一的兜底性社会保障,价值远在一张卡的形式改变之上。

根据以上分析的情况,政府在此方面可以进行一下措施。

一是保障信息安全。随着社保卡功能不断升级,承载的信息量不断扩容,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社会保障号码就是用公民身份号码,而社会保障卡的芯片容量更是成倍于居民身份证,除了基本信息之外,还记录了大量动态信息,包括每一次缴费、每一次领取待遇、每一次就医的资金支付等等。一旦这些内容被不法分子获取到,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各级部门有责任有义务从制度层面加强社保对象个人信息安全,从技术层面为社保卡“加把锁”,让广大公众免于信息泄露之忧。

二是严控骗保套现。眼下,药店摇身变成便利店,刷医保卡能购物,这一做法在一些地方已是“半公开的秘密”。重复参保、农村合作医疗冒名报销等做法,更严重侵蚀作为“救命钱”的医保基金。可以预见的是,社保卡升级银行卡实现全国通用后,骗保套现的防范和打击难度进一步加大,城郊、农村等监管薄弱环节很可能成为“重灾区”。对此,社保部门必须有充分的准备,建立医疗保险诚信监控机制,健全定点医疗机构污点档案,增加违法成本,切断利益链条。

2024年山东公务员申论热点 篇10

公考小编寄语:2018年公务员考试时间在2017年11月份,考生要好好备考!公考小编整理了一些资料,备考的伙伴可以每天抽出一点时间学习学习!更多资料敬请关注公考论坛,祝愿考生都能取得好的成绩!

背景链接

互联网进入我国以来,不仅对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各个层面产生了深刻影响,也催生了网络文化,带来了全新的文化景观。从广义上说,网络文化包括网络文化产品、网络文化行为、网络文化事件、网络文化现象、网络文化精神等不同层面,但网络文化产品最为集中地体现了网络文化所具有的开放性、多元性、„„

[现状]

在资本的操控下,各种各样夺人眼球的文化样式在网络上层出不穷。为了吸引网民的关注,提升点击率,一方面网络文化呈现泛娱乐化趋势,不论什么内容都披上娱乐化的外衣,过度娱乐化使得网络文化走向低俗化;另一方面,网络中涌现大量“标题党”炮制的题文不符的信息,甚至还充斥着各种千奇百怪的虚假信息。网络文化如果被资本的力量牵着鼻子走,网民就容易被引入一个个范围很小的“信息茧房”并排斥其他形式的文化。换言之,一旦资本的力量操控了网络文化,排山倒海的同质化信息使得网民很难从资本建构的“信息茧房”里破茧而出,网络主流文化就很难让广大网民接受和认同。

[正确看待网络文化产品]

网络文化产品是一把“双刃剑”。网络文化产品不但反映现实社会,而且深刻反作用于现实社会。网络文化产品的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网络文化产品带来文化的多元化。网络文化产品生产的开放性带来了文化的多元化,包括参与主体的多元、形式的多元、审美标准的多元、价值取向的多元等。从一定意义上说,网络文化产品井喷式的生产与传播过程,将以往被抑制的公众的文化创造力充分释放出来,同时也使以往被忽略的各种小众化甚至个性化文化需求得以满足。但是,网络文化产品总是处于不断升级之中,过于快速的变化使网络文化总是在浅层流动,难以形成深层积淀,甚至带来一些文化乱象。

网络文化产品常常引发万众狂欢。许多有活力的网络文化产品往往来自于网民,而这些文化产品创作与传播的过程也是一个万众狂欢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网民分享自己的思想、更多学习资料请登录网址 情绪与态度,也借此融入群体、获得归属感,但万众狂欢也带来新的文化趋同。尽管很多人参与网络文化产品创作与传播的初衷是对单调文化生活的一种“反叛”,但实践中又往往表现为文化上的跟风。因此,网络文化发展中多元化的参与最终也可能带来新的文化趋同。而且,在一些时候这种万众狂欢也可能带来群体性迷失。

网络文化产品与粉丝经济相互推动。网络文化产品不仅继承了传统文化产品的盈利模式,还带来了全新的盈利模式,比如粉丝经济。对于网络文化产品而言,以作品或创作者为纽带,将具有共同兴趣与价值取向的粉丝连接在一起,在粉丝与作品或创作者的互动中强化粉丝的归属感与参与感,推动作品传播和价值实现,这是粉丝文化形成的机制,也是粉丝经济的基础。网络文化产品使分散的粉丝个体集结为粉丝群体,由此带来的一些问题也值得关注。

网络文化产品的消费差异带来群体间的文化隔阂。许多网络文化产品都有一定的小众性与专属性,不同群体认同与消费的网络文化产品不尽相同。对网络文化产品消费的不同偏好,在一定程度上会带来群体间的文化隔阂。网络游戏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青少年将网络游戏视为一种新的社交方式和生活方式,但中老年群体中很多人将网络游戏视为“电子鸦片”,担心青少年因网络游戏而玩物丧志。自网络游戏在我国诞生以来,家长与孩子因游戏而产生的隔阂、冲突就从没停止过。除了代际差异,在网络文化产品消费中还存在其他差异,如性别差异、地域差异、阶层差异等。群体间的文化消费差异在网络文化产品消费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从积极的方面说,这种消费差异可以带来网络文化的多样性;但从另一方面看,如果各群体固守自己的文化偏好,也会给社会的沟通、整合带来障碍。

[网络文化发展带来的重要意义]

网络文化生成于网络技术所创设的虚拟空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文化出现蓬勃发展的态势,使整个文化发展不断呈现新面貌。

第一,文化内容更加丰富。新兴的互联网和相关数字技术既打通了媒介之间的壁垒,也改变了传受之间的关系,使得网络用户可以创造大量文化内容,从而大大加快了文化内容的增殖速度。当前,网络文学、网络影视、网络音乐、网络互动娱乐等不断发展,产生了海量文化内容,也撬动了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

第二,文化形式更加多样。网络文化不仅在数量上迅猛增长,而且在形式上日新月异。网络文学充分利用电子阅读技术,不仅可以模拟传统阅读,还可以探索多媒体阅读等新体验;

更多学习资料请登录网址 网剧不断进行颠覆性创新,并且与弹幕技术结合,加入社交属性;网络游戏、网络视频、网络直播等更是为互联网所独有,受到广大网民青睐。

上一篇:文明的作文:让文明之花傲然绽放下一篇:学校安全工作应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