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员听评课总结

2024-08-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研员听评课总结(推荐10篇)

教研员听评课总结 篇1

10月25、26日在教育局的组织下对衡水二中、四中、十三中学习,并在10月29日在听取了李金池校长,真可谓受益匪浅,启示及建议

1、教学方面:发挥年级备课组的集体智慧,逐步建立各学科的学案 库,为课堂教学的多种形式奠定基础。衡水中学安排作业课,老师批 改不过夜,讲评及时有针对性。精选习题和试题,搞好强化训练,规 范化训练。特别是作业批改使用阅卷机值得我们借鉴。教研方面:制定好每一阶段教学计划和目标,使教学做到有的放矢,心中有数,减 少工作的盲目性,随意性,并切实搞好落实。新授课、复习课、专题课、单元小结课必须有东风的模式,把正在探索的课型完善,发动全组成员积 极参与课型完善,发挥集体智慧并应用到教学中去。注意学科试题的积累,以后考试不能贴题,要电子稿,教研组统一保存,建立学科题库。3、班级管理: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就是军令,有令必行、行之有效。培养集体作战意识,激起奋进的斗志是班级管理的最大收获。

增加对学生的感情投入,加强和学生的亲和度。通过面批作业、交

流等形式以及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感人学生,让学生感到可亲可敬,从增 强学习的热情和信心,这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协作体方面:加强组内团结合作,完善团队建设,明确分工,合力备考。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5、文化建设方面:注重环境育人,营造人人谈学习、人人在学习、时时在学习的校园氛围。文科学生加强人文素养的培养,晚自习前看新闻。进行信念的教育。“天道酬勤”、“无知便无能”“课前誓言”我相信只要我们的老师能够静下心来,潜心研究教学,齐心合力,相互帮助,携手共进,发扬无私奉献精神,逐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长顺高级中学的教学质量同样会创造神话。

我感悟很深现将感悟进行一下梳理

首先,根据我们组的实际和学校的安排,我们开展了理论学习、课标学习,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各种课型的教学模式、并适时进行专题研讨和学生的学法指导,使教师思想上观念上适应新教学,其次,在公开课活动中,每位上课老师都认真准备,都努力尝试多媒体辅助教学,并尽可能尝试作文课授课模式。讲课时充分展示自身特色,课后组内及时评议,全部讲完后,全组教师再次进行系统评课和总结。在评课时,每位老师都积极踊跃发言,对优点提得到位,对缺点提得中肯,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的共同

进步。在总结时,每位老师都认真的进行自我反思和总结别人的优点及时反馈,从学生的角度提问得较多,始终牢牢地将学生乃至听课教师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课堂中,体现了“活”;

在对各位老师的优缺点认真评议的基础上,我们组进行了理论的升华和积淀:

1、教师的团结合作应放到第一位。团结就是力量。从老师的集体备课、作业布置以及老师优缺点的评价、老师业务的提高都应该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单枪匹马的做法已经不符合时代的要求。每一位老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合作中求发展,在合作中求竞争。

2、课堂教学应走自己的路。我们在学习衡水经验时,关键是领会它们的精神实质,而不是“邯郸学步”、“东施效颦”。以下的几步必须是有的: 第一、复习旧课,课堂检查,督促学生课后复习和读背。

第二、展示学习目标或复习目标,使学生心中有数,目标明确,提高听课效率。第三、从问题、从实际、从材料、从生活中引出新知识,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第四、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学习的主人翁地位不能忽视。注重培养学生解决疑惑、回答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会看书,会思考,会求得同学们的帮助,求得老师的指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激情。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备学情,在讲课时要善于联系实际,联系当前热点,走进社会,走进实际,走进学生,走进心灵,把学生给激发起来。

第四、老师要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使用专业术语回答问题,重点部分及时划在书上。

第五、处理好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关系。课堂上老师讲多了,学生自学和思考的时间就少;老师讲少了,知识就讲不到位,指导不到位,强调不到位。大家一致认为应该尝试“三讲”和“三不讲”(讲重点、难点,讲方法,讲运用;不讲学生能看懂和学生会的、老师讲了学生还是不会的),我们这样处理教材,就比较能处理好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关系。

第六、要在新、活、实、严、用、美六个字上下功夫。“新”就是材料新、知识新、方法新;“活”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和讲解就是说要联系社会实际,把知识落实到实处;“严”即知识要严谨,而不能随意,方法要严谨而不简单化,管理学生要严格;“用”即学生学的东西有使用价值,有用处;“美”就是教学语言和教学方法要有艺术美。

教师讲课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科学。我们政史地组通过听评课活动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还存在着不足:

一、个别老师观念、方法比较传统,存在满堂灌现象。

二、部分教学内容落实不到位,时间安排不太合理,导致重点内容讲不透,教师对学生的辅导和管理有待加强。

三、在生生互动方面不足,从而使学生要学、爱学、会学、会用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

教研员听评课总结 篇2

一、校本教研现状

目前, 校本教研的主要形式和内容是听课、评课。据笔者观察, 教师的听课、评课主要存在以下三点弊端:

(一) 听课目的缺失

一般而言, 听评课前应明确“要解决怎样的教学问题”“听课班级学情怎样”等问题。试想, 不带问题进入课堂听课, 不了解所听班级学生的学情, 怎么把握授课教师在教法、学法选择上的意图?教师听课如果不是为了提高教学水平, 人在课堂而心不在, 缺乏主动提高自身业务的内驱力, 最终只能导致后续评课的苍白。缺乏听课目的的校本教研, 不利于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二) 听课能力缺失

青年教师听课时, 多数是完成规定的听课任务, 往往随意参与听课, 听听了事。有的青年教师临时抱佛脚, 在学校检查前突击性地听几节课, 甚至找同事抄一下听课记录。究竟听的深度怎样、效果如何, 他们很少去反思。很少有青年教师带着具体的教学问题来听, 听课过程中多数也是记录授课教师的板书、教学内容和过程, 没有把教学实践中碰到的需要思考和有争议的教学问题带入课堂, 缺少发现问题的能力, 缺乏不同观点之间的碰撞。

(三) 评课能力缺失

评课形式化、表面化是校本教研的通病。在评课时经常会出现以下情况:第一个人说了“好”, 后面几乎都是讲好话的, 很少有教师会提出教学中真正有价值的、实质性的意见, 致使评课流于形式。领导在场时, 年轻教师总是你推我让, 尽量保持缄默, 生怕说多了说错了有碍面子、有失面子。或者评课由教研组长把持, 评课成了“一言堂”, 多数青年教师没有参与其中, 没有利用教研组的力量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二、走向“课堂观察”的听评课

在丽水市“十二五”教师专业发展规划课题的研究中, 笔者发现, 丽水市中学教师年轻化的特征非常明显, 35岁以下的高中教师所占的比例为56.45%。加强青年教师的教育科研培训, 提高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 多角度增加青年教师经验积累的机会, 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为具有一定教学机智的行家, 已成为丽水市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着眼点。据调查, 青年教师教学中亟需提高的是教学研究能力、信息加工能力以及随机应变能力, 而影响这些能力提高的因素是有效教研机会的缺乏, 这反映了青年教师对卓有成效的教研活动具有迫切的需求。丽水市“十二五”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研制课题组经过研究发现:“年轻教师专业发展的常见途径中使用频率最大的是与同伴交流 (57%) , 其次是自我反思 (18%) 与网络咨询 (16%) 。年轻教师认为对他们帮助最大的教研活动是专家与名师指导课堂教学 (49%) , 其次是同事之间的交流 (32%) 。”因为专家和名师的传授往往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 所以接触机会最多、相互最为了解的同事之间的交流就显得异常重要。

要改变目前校本教研效果不佳的现状, 加强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 笔者认为开展“课堂观察”的听评课不失为行之有效的方法。所谓“课堂观察”, 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 凭借自身感官 (如眼、耳等) 以及有关辅助工具 (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 , 直接或间接 (主要是直接) 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 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1]开展“课堂观察”的听评课, 青年教师首先要选定观察视角, 并携带问题贯穿整节课。其次, 青年教师要学会选择观察工具或修改观察工具。再次, 青年教师在听课过程中, 要借鉴“课堂观察”策略, 增强听评课的针对性。最后, 青年教师要不断加强教育理论学习, 增强评课能力。

(一) 选定“课堂观察”视角, 携带问题贯穿课堂

“课堂观察”共分四个维度: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课堂文化。每个维度均有五个视角, 如图1所示。[2]

首先, “课堂观察”有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课堂的宏观观察涉及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学生活动的类型、教学组织、设备使用、资源开发等方面;微观观察涉及提问次数及人数、每次学生活动时间、表扬学生的次数和方式、课上巡视的路线和关注面、多媒体使用的时间等。青年教师首先应该注重从宏观上把握课堂, 关注授课者是否保证了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任务的落实, 继而才能对课堂教学的研究逐步推向微观层面。

其次, “课堂观察”的对象范围广, 既包括教师、学生, 也包括环境、资源, 还包括各种要素的融合。如果一次“课堂观察”涉及所有对象, 会让青年教师无所适从。所以在刚开展“课堂观察”时, 可对青年教师提一到两个需要探究的问题, 等他们能有效分析并解决之后, 再逐步向综合性问题推进。

最后, “课堂观察”既有对师生行为的观察, 又有对课堂文化的感受和思考。对于青年教师而言, 有效的课堂活动的组织、规范的课堂教学行为是最基本的, 而通过“课堂观察”, 青年教师对“看得见”的部分会有较深刻的感受。因此, 青年教师的“课堂观察”要从“看得见”的课堂行为入手, 逐步向“看不见”的课堂文化推进。

(二) 选定“课堂观察”工具, 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在课堂情境中进行课堂观察, 需要借助一定的观察工具。如何选择观察工具?首先, 教师要考虑的因素是观察点, 如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设计、学生活动的类型、教学组织、设备使用、资源开发等。其次要考虑的是观察者自身的特征, 如观察者的视力、反映能力、判断能力、记录能力和记忆能力等。最后要考虑的是观察条件, 如观察“课堂对话的效度”。青年教师除了要有快速记录能力外, 还需备有音像记录设备。若现有的观察工具与所观察的课堂针对性不够, 教师还需在现有观察工具的基础上作适当修改。不管是选择现有的观察工具还是修改观察工具, 教师都必须在听课前做好准备, 尤其是修改观察工具时, 必须依靠团队的力量。

(三) 借鉴“课堂观察”策略, 增强听评课的针对性

“课堂观察”的实施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课前会议阶段、课中观察阶段、课后反思阶段。课前会议阶段主要是听取开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思路, 这样可以保证青年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参悟其教学设计, 并构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此阶段还要明确观察的主要目的以及每个人的观察任务。课中观察阶段是观察教师根据自身任务运用量表进行观察、记录的过程。观察教师选择的座位、记录的方法都会影响到观察的效果。在某些课上, 观察教师不应该固定在某一个位置上, 而要适时而动, 变换观察角度, 这样才能对课堂有个客观的认识。除了传统的纸笔记录之外, 也可以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来记录课堂, 如拍摄录像。课后反思阶段包括以下内容:听一听开课教师的教后感和学生的学习心得, 整理好课堂观察记录, 通过分析撰写观察报告。青年教师还可结合自己听课前的教学设计, 与开课教师的教学设计进行比较, 点评得失, 撰写听课反思。观察报告的撰写要有目的性, 需指向某一现象或课前想要解决的问题, 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 突出有价值有意义的信息。写观察体会、观察报告以及听课反思, 可以极大地推动青年教师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 培养他们的反思能力。学校应从制度层面对青年教师的反思活动作具体规定, 如要求他们每学期写一定量的课堂教学反思等。教师内在的自主发展动力和外在的学校制度保障有助于共同推动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四) 储备理论, 增强评课能力

特级教师刘可钦曾说:“用研究的眼光去看待每一节课, 目的不是去区分好中差, 而是通过评课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实践。”可见评课在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就要求评课的人必须具备一定的能力, 而储备教育教学理论、丰富思想内涵是培养青年教师评课能力的前提。学校应多开展教育教学理论讲座, 或利用备课组这个平台, 形成浓郁的教研氛围, 以打开青年教师的教学思路, 培养他们的学科敏锐性, 让他们站得高些、看得远些, 底蕴和内涵更丰富些。同时, 要对青年教师进行恰当引领, 教给他们评课方法, 多提供名师评课案例, 让他们真正明白一堂课评什么、怎么评。

“课堂观察”是一种需要教师合作开展的研究方法, 观察教师之间既要有分工, 又要有合作。它能在改进授课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 使每一位参与观察的教师都得到发展, 有利于营造学校教研组研修氛围, 凸显校本教研的作用, 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水平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江林.基于合作体的课堂观察:教研组的视角[J].当代教育科学.2009 (2) .

教师如何听评课 篇3

【关键词】 教师 听课 评课 效果

【中图分类号】 G6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07-057-01

0

作为一名教师要经常参加一些教研活动,听评课是避免不了的。听评课是一种最直接、最具体、最经常、也是最有效的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方法和手段。听评课是教师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切磋教艺、提高业务水平的重要措施。在倡导大力开展校本教学研究的今天,开展听课、评课活动、研究并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显得尤其重要。那教师如何给同事评课呢?本人根据已有的经验总结了如下几点。

一、听课的准备

首先听课教师要对自己要听的课有一些了解,要知道这节课的文本内容,了解这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教学的重点难点、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教育目标。同时,听课教师也要对这节课的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有了这些准备,听起课来才能有的放矢,才能知道或了解教师的课堂设计的目的和意义,也为评课做了细致的准备。

二、听课过程

教师听课过程中,不仅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听课学习,还要关注授课的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听课了情况,同时做好听课笔记的记录。

三、评课过程

(一)从授课教师的授课情况评

第一要评教学目标的设计。一节完整的课教师既要设计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同时还应该由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教育。教师设计出这样的教学目标,评课教师要看这样的目标是否符合文本在教材中的地位和班级学生的特点,这节课能否完成了预计的目标,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这也是衡量一节课是否成功的最关键的指标。

第二要评教学重难、点的设计。每一节课教师都要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具体地位和本班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的重、难点,评价一节课的好坏也要看授课教师在教学中是如何解决重点、突破难点的。显然,授课教师不能把握难点,或不能很好地解决重点,就不能算是一节完美的课。

第三要评课堂思路的设计。教学思路清晰,不仅反映出执教者对教材编排思路与意图有了深入的分析与认识,而且能让执教者在明晰自己在每一个环节应该干什么、应达到什么目的,还有利于教师及时获取学生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时合理的调控教学。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明确教师的意图,从而让他们的活动与思维等有了明确的指向与目标,学生也能在一次次理清老师的思路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的教学思路对教与学都是一件很重要的要求。一堂好课,教师的授课思路清晰,能做到了精讲多练、讲练结合,各个环节衔接有序,合理分配课时,显然能给自己的课增加不少亮点。一节好课,教师能很好地设计复习提问环节,这一环节既能巩固学过的知识,同时也能为本节课的教学做好知识上的过渡与铺垫;导入新课设计的好,能大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欲望;讲授知识中要做到语言精美,问题设计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多联系生活;练习设计要精当,做到当堂学习,当堂巩固,同时做到题的设计要有梯度,照顾到不同的学生,让他们都有所收获;课堂小结是否能很好地突显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等。

第四要评教师的基本功,教师的基本功也是评价一节课的一个方面。一名优秀的教师要具有良好的教态,富有个性的、精当的、标准的教学语言,具有良好的课堂驾驭能力,能机智的处理课堂的偶发事件,同时能写出一首漂亮的字都能给授课教师加分的。

第五要看教学效果。有节课上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进步,知识、能力、情感目标达成,能在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

(二)从学生学习角度进行评课

第一要看学生的情绪状态。学生的情绪状态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如: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是否饱满,学生是否保持良好的注意状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浓厚,学生热情是否高涨等。如果一堂课中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始终保持着较高的热情,那么,这堂课中师生之间必能形成良好的氛围,情感双向和谐交流,从而达到教学共振。

第二要看看学生的活动广度。学生的活动广度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理解:一方面是指学生的每一种感官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一堂课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是他们的渎、写、算能力,还有观察能力、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是指学生的参与广度。

第三要看学生的活动时间。学生的活动时问即看一堂课属于学生自己的时间究竟有多少。传统的教学是“灌输式”的教学,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内容,很难有自己发挥的空间,而以主体发展为价值取向的课堂则恰恰相反,它鼓励学生拥有较多的自主学习,这样就可以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有助于小组学习的开展和合作学习的实施。

第四要看学生的参与方式。看学生的参与方式是否多样。如,独立学习、集体讨论、小组学习、动手操作等。一堂课学生的参与方式可以是独立学习,可以是小组学习,也可能是多种的混合。这样既可以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又可以促进学生的多种能力的协调发展。

第五看学生的参与效果。教学效果是评课的最有力的一点,具体看教学效果要看大多数的学生通过努力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是否形成了能力发展趋向,是否得到了能力的发展,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主动性等。

教研活动记录---听评课活动 篇4

根据学校的要求及我系教学活动的安排,我们共同课教研室全体教师开展了互相听课、评课的教学活动。

通过互相听课,大家普遍认为,听课这样的教学活动是非常必要的,它为教学人员提供了互相学习,采长补短,共同提高的机会与展示平台。听课、评课(站在旁观者的角度进行辨别分析)。它们不仅有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逐步提高,而且还有助于提高教师发现问题的敏锐意识。通过听课活动,促使教师们对总体教学模式、教案的设计、教学目标的确定、板书设计、作业布置等各教学环节进行了进一步规范,这对提高教学质量是极为有益的。听课这一教学活动增强了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的意识,也增加了教师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从不同的教师那儿学到了可取的教学方法。

在听课期间,大家都做了听课记录,记录了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反应,之后在教研室活动时间参加听课的教师对授课教师的课程讲授做了分析评价,指出了授课教师在讲课过程中的长处与不足,并及时对授课教师提出了一些改进教学的建议;也有个别老师的听课记录未能反映出听课的目的,评价较笼统模糊。

从听课情况来看,几位教师教学态度认真,基本的教学素质都比较好,教态自然大方,语言规范有条理,语音清晰,对教材内容都比较熟悉,能合理安排板书,有教案,课堂气氛较好,与学生也有一定的交流。无论是在本班教室还是在多媒体教室上课的老师,都能利用电脑、网络等媒体手段进行教学。

现以教研室整体角度从以下几方面对这次活动做一下总结和评价:注重导教引练教学模式的应用,通过精心设计使课堂教学环节清晰,明了. 2 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一言堂的教学弊病,使课堂气氛较为活

跃,有效发挥了学生的学习潜能.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于英语教学的意识得到强化,全体授课教师都有课件,在课堂上真正实现了多媒体教学,在这方面王御鹏、袁佳奇两位青年教师做得更为突出.把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要,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李明悦老师每次上课之前,都做好精心准备,设计大量英语练习题,结合习题讲解语法内容,收到良好效果。在遵循共性的教学模式前提下彰显了个人的教学风格,发挥了各自的教学特长。如:杨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引导学生学习记忆单词的方法,培养朗读意识,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参加教研室听评课活动的汇报材料 篇5

吕标小学赵炯光

3月6日市教研室对我校进行了听评课活动,我参加了科学课的讲课、评课活动,现将活动汇报如下:

在本次活动中我讲的是五年级科学下册《照相机和眼睛》一课。对这节课我的思路是:首先,通过谜语引出照相机,接着提出人体中也有一架家照相机——眼睛,引出课题。

再讲照相机和眼睛的构造及成像原理时,我采用让学生活动及大量采用多媒体图片、模型、实物等多种方式,加深学生的认识。最后我设计了随堂巩固性测验,用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课后,我又参加了评课活动。活动中,领导老师们热心地给我指出了本节课的亮点及不足。

老师们指出本节课的亮点在于:导课自然;多媒体展示运用得当,很好的体现了现在化教学。其中互联网中的搜索,当堂达标练习在本节课中得到体现和应用。

教研室王老师指出本节课成功之处在于:

1、目标达成度高;

2、课堂中运用多种教学方式;

3、新旧知识衔接自然;

4、当堂达标。本节课的不足在于:学生的参与度欠缺;学习小组活动过少;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应给出明确的答复。

听评课总结 篇6

河北师大汇华学院10级英语3班 高杰 实习学校:藁城西关中学

今天,藁城市八中的特聘老师来听我们实习老师讲课,这给我提供了一次学习机会。我的这堂课主要是一节Listening Lesson,当然是以听听力为主,但是英语课应该是“听说读写”不分家的课堂,所以说必须兼顾各方面的练习,听说读写全面发展。通过老师的评析,我受益匪浅,明白了作为一名合格的英语老师不仅要有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还有很多需要我学习借鉴的东西,下面就谈谈我的一点感受。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课堂上我常常用英语“OK!”,“Very good!”,“Wonderful!”,“ You did a good job!”,“ Well done!”等表扬、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使他们怀着轻松愉快的情绪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英语的活动中去,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也受到了听课老师的肯定。

记得我上第一堂课的时候就对我的学生们说过一句话:“你们可以不喜欢英语,但是你们必须喜欢我这个英语老师。”我觉得学生喜欢了我这个英语老师,自然也会去好好地学习英语。在我的课堂上,学生们可以就学习问题进行大胆的发言,无论对错都会受到我的好评。我还会时不时的给学生讲一些英语小故事还有一些英语国家的人文风情,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正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只要学生对你的课堂有兴趣,想学英语,那么还用担心他会学不好吗?

二、情景创设

在课堂上采用多种形式创设情景和充分利用英语教学本身的真实情景进行教学,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生活的情景。譬如,采用录音、投影、身体语言、电脑、多媒体以及利用英语本身和上下文创设情景传授英语基础知识,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和交际活动。现在的中考题中比较倾向于根据语境做题,而且在情景中理解语言知识和内容能使难点化易,因此在教学环节的设计方面,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尽量的去设计一些令他们感兴趣的情境,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实际情景中去练习和巩固自己所学过的知识。

三、知识讲解

我们老师应该多利用图片、投影,采用问答式的方式边练边讲知识,生动有趣,从而加速理解的过程,通过板书和在多媒体投影等创设的情景中对语法知识进行点破和归纳。在我的课堂上我会和学生们一起探讨学习方法,而不是一味的只是告诉他们怎么去做。我觉得毕竟最了解学生的还是他们自己,他们自己的方法的实际可取性也许比我教的方法更可取,更能被他们接受,所以说,不要小看了这些孩子们,在他们的身上你也是可以学到很多东西的。

四、注重培养学生能力

(1)交际能力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交际的能力作为目的要求,我就必须能运用已学英语知识,特别是刚学习的新的语言材料,使新旧语言知识相互整合,并联系学生实际或通过想象创设的情景,完整地进行语篇的思想交流,这样既交流了信息,拓宽了思路,解决了问题,又培养了用英语进行创新的交际的能力。

(2)观察能力

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够进行熟练的图文转换能力,这就要求我必须注意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并引导他们进行语言输出练习。

五、语音语调

新课标英语对学生的语音语调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也就要求我必须加强对学生语音语调的训练。在这一点上还需更加努力。关于英语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适当的说一些简单的英语,并伴以生动的身体语言帮助学生的理解,不要怕麻烦,不断地重复,学生听得多了自然会慢慢地适应英语教学。

六、教师魅力及亲和力

1.正确的语音语调; 2.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能熟练地运用英语组织课堂;3.英语词语丰富、语言流畅;4.教态自然,和蔼可亲,表情丰富,仪态整洁、潇洒、轻松、愉快、活泼、稳重、振奋、激昂、情意交融。5.灵活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遇惊不乱,应变能力强,富有教学艺术性。6.善于利用多媒体和演画唱等教学手段创设生动活泼的语言情景。板书设计整洁美观,主题突出,形式多样,设计合理。这些都是一个好的老师的魅力所在,让我的学生佩服我,喜欢我,他们会从心底爱上英语这门学科的。再有就是亲和力,提问学生的时候可以亲切的叫他们的名而非连名带姓的一起,这样可以让学生感觉到和我之间是没有距离的,拉近和学生的距离。

对听评课的再探索 篇7

关键词:上课,听课,评课

在一次市教研活动中, 我们规律性地听课, 然后评课, 提出了常规性的优点和不足。休息时, 一位同仁的感慨令我深思, 他说:“我们的听课、评课总是在说上课人怎样, 没有说听课人怎样、学到了什么, 也没有关注学生学到了什么。这样的听评课不是在浪费时间吗?”这个看问题的角度对我的启发很大。确实, 听评课是各个学校教研的常规方式。由于属于“常规”, 很少有人关注它的实效性和科学性。回来后, 经过一段时间的斟酌, 我认为听评课应该注意以下几个关键要素。

一、上课时体现理念, 展示风格

很多老师在上公开课的时候都要进行非常细致的准备, 尤其是教案要经过无数次的推敲。但是, 也有许多老师在正式上课前要经过无数次的“排练”, 把上课搞成“演戏”。课上得很顺利, 运用的教学理念、方法、模式等也很新颖, 但是, 这种课给人的感觉就是“假”。于是, 有一些教师呼吁公开课不要“准备”, 要听原生态的课。其实, 这话说对了一半。我们需要了解的是真实的课堂教学, 但并非这种“真实的课堂教学”是无准

无论是日常上课, 还是上公开课, 每一堂课都需要精心准备。首先要做好心理准备。每节课的内容不同, 面对的课堂情况也会有所变化。教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问, 教师每时每刻都会面临不同的考验。所以, 教师在每堂课前都要做好心理准备, 准备处理课堂上可能的突发事件, 包括教学的、纪律的, 等等。其次, 要树立多样的教育观念, 正因为每一堂课的内容不同, 所以, 贯穿这堂课的教育教学观念也应有所不同。这要求教师必须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 做好教育教学观念的准备。这些观念包括教学方法的使用、教学过程的组织、教学手段的运用等。最后, 要准备好课堂教学材料。这里所谓的“材料”主要指教案、教具等。

有了新课程理念, 还应倡导个人风格。一些年轻教师在集体备课中觉得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最后选择“整合”大家的意见, 把“公公”、“婆婆”的意见都体现了, 就是没有体现自己对课堂的理解和对文本的把握。长期下去, 只会变成“教书匠”。教师本身就是一种课程资源, 如果平时我们好好地去培植、去养护, 就定会渐成风格。

二、听课时认真记录, 关注学生

很多学校都有听评课的节次规定, 一些教师在月末检查前匆匆听上几节算是交差。这样的教师都还算是“良民”, 更有甚者干脆抄袭或凭空写上几行听课笔记应付检查, 且美其名曰:用形式主义对抗官僚主义。所以, 我认为听课的同时还要认真记录, 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记录。

一记有特色的教学环节或者是有亮点的教学细节。一堂课从始至终不可能全有特色, 也可不能亮点纷呈。特色和亮点, 只是大海中的朵朵浪花, 很少且需要细心发现。对于常规的教学过程无需一一记录。否则, 听课笔记无疑成了备课笔记的副本。

二记课堂教学中的优点和缺点。对于一堂课而言, 优点和缺点都会有。记下优点, 用心揣摩, 为我所用, 补己之短。记下缺点, 一是与上课者进行真诚交流;二是自我对照, 坚持“有则改之, 无则加勉”的原则。“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这句古训是很有道理的。

三记师生互动过程中学生的表现。一堂课上得再好, 如果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 那么这堂课也不是一堂有效课。听课者不仅要观察教情, 而且要密切关注学情。有专家认为“听课”要改为“看课”, 这是有道理的。光听还不行, 还要看学生的课堂表现, 而不是看教师的表现, 至少不完全看教师的表现。从对话教学的角度看, 师生对话仅是诸多对话形式中的一种。我们在欣赏电影的时候, 总习惯于惊叹演员的演技。其实, 演员的演技与导演的功力是分不开的。教师要做幕后的导演, 不能动辄就去当演员。还有专家提议, “看课”要与学生面对面坐着。其实, 与学生面对面也好, 坐在学生的后面也罢, “关注学生的学习”才是听课的重要意义所在。记下学情, 与教情相联系, 分析研究, 得出提高教学实效的方法与途径, 这才是有效听课的价值目标。

四记听课的随感和评价。听课者在听课过程中, 一边听一边思, 或多或少会有思维火花迸发出来, 这就是随感。把随感及时记录下来, 可作为评课时的发言内容, 也是听课者积累进行教研写作的真实素材。

三、评课时关注目标, 运用原则

首先, 评课关注课程目标是否最优化, 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好课的标准不仅仅在于教师讲得多么精彩透彻, 也不只是在于学生多么积极活跃、课堂气氛多么热烈, 而是围绕一个中心点, 即“是否达到了课程目标的最优化”。要达到课程目标的最优化实现, 只有通过两个基本点, 即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有机结合和相互作用才能达到。因此, 任何形式的评课都要围绕着课程标准最优化这个中心和它的两个基本点来进行。

其次, 评课要实现参与者的多维互动, 评课者不仅要评价, 还要在评价中渗透启发、点拨、引领, 要善于倾听、主动学习、参与讨论。被评者不仅要倾听, 还要在倾听中思考、领悟、总结, 敢于答疑、释疑和说明。旁听者不仅要旁听, 还要在旁听中思考、领悟、学习, 要换位思考假如我是被评者我会怎样教?我是评课者我会怎样评?要有参与意识, 尽可能地参与到讨论和交流之中。

最后, 评课要运用恰当的方法和原则。一是导向性原则, 评价的目的不是鉴定, 而是为了发展, 评课者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操作层面, 更要从教学过程中所体现的教育思想、教学原则、教学理念等潜隐层面去发现、点拨和引领。二是实事求是原则, 评课只是一种学术范围内的评价、讨论和交流活动, 不涉及人情世故等其他外在因素, 评课者要有责任意识, 不能因为顾及面子、情绪等其他因素而该说的不说、该点的不点。三是坦率诚恳原则。只有在相互平等、相互真诚的情况下, 才能实现有效沟通, 评课者不能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去说教, 要双向互动、平等交流, 努力实现与所有参与者和谐沟通。四是激励性原则。没有教学自信的教学是不堪设想的, 评课者在评课过程中不仅要时刻维护教师的教学自信, 还要通过评课来帮助教师寻找自信、培养自信、强化自信, 评课时要“优点谈足, 缺点抓准”, 要评出特色、点出创新。对于某些优点很少的课, 不妨将优点拆大为小分开评、缺点归类分开抓。五是正确归因原则。评价是为了改进, 评课者在指出问题的同时还要帮助教师找出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和改进方法。要通过评课帮助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 促进教师的发展。六是重点突出原则。一节优秀的课不可能尽善尽美, 同样, 评课也不可能面面俱到, 要根据课型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抓住课堂教学中的主要问题进行评论。不能要求过多过细而抑制了教师对教学个性的追求和教学创造力的发挥。七是兼顾整体原则。不要孤立地评议一节课, 要考虑这节课的内容与前后内容的关系, 将这节课放到学期教学这个大背景下进行评议,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教学设计者的意图、思路和方法, 才能在评议时做到有的放矢、有理有据。八是换位思考原则。对授课教师的不足, 换位思考自己能否避免。给授课教师提出意见, 换位思考自己能否做到。九是差异性原则。除竞赛课外, 还要考虑教师的阅历、教学经验、性格特点等个体因素而进行有针对性的评议, 不能整齐划一、求全责备。要充分尊重教学的独特性, 倡导教学的创造性, 发扬教学的艺术性, 鼓励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十是互利共赢原则。评课是一个多方受益、互利共赢的活动, 除被评者和旁听者之外, 评课者也要以学习的心态去参与, 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 通过评课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教学理论, 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和学科学术素养, 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传统听评课的革新 篇8

一、 当今课堂观察的现状

课堂观察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通过感官(如眼、耳等),或借助于科学仪器(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有目的、有计划的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对课堂情境中的教育现象进行感知、记录、分析,从而获得事实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1]。就中西方在课堂观察研究而言,西方远远早于中国并且在理论与实践方面更加完善。

西方课堂观察研究方法始于20世纪50年代,随后涌现出多种观察记录体系,如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拉格和霍普金斯的观察表格、交际法教学观察量表等。从20世纪70年代发展至今,课堂观察在西方已成为科学系统的研究方法,从单一走向多样、从定性到定量,再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2]。

到目前为止,我国课堂观察的相关研究初有成效,但仍然局限于理论层面上。教师在课堂观察的实践层面上仍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教师在传统听评课过程中缺乏一种合作意识,课前缺乏同伴间的沟通交流以及听课过程中没有对各个听课教师的任务进行分工等;第二,传统听评课中对于上课教师的点评都只是听课教师缺乏科学依据的主观感受,不能提供相关的证据;第三,当今中小学教师普遍缺乏科研能力,传统的听评课对于大部分教师而言仅仅是完成任务,没有一种将听课实践转换成研究的意识。因此,研究开发一套适合我国现状的课堂观察工具,将其真正运用于中小学日常教学管理中,切实改革听评课传统陋习,已迫在眉睫。

二、 何谓课堂观察LICC范式

我国近年来较为著名的课堂观察研究方法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主持开发的LICC范式。该范式假设的课堂教学主要由学生学习(Learning)、教师教学(Instruction)、课堂性质(Curriculum)与课堂文化(Culture)组成,故简称LICC范式[3]。

在课堂观察LICC范式中,观察的重点不再指向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而是分析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质量,以及影响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因素[4]。四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学生学习作为课堂观察的核心要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课堂文化都是影响其发展的三个要素,其中教师教学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课程性质和教师教学又决定着课堂文化。 这四个要素各可分为5个视角,每个视角都有3~5个可供选择的观察点,也就是现今广泛应用的“4要素20视角68观察点”[5],如表1所示。举例而言,就观察“学生学习”这一要素中,我们需要去关注准备、倾听、互动、自主、达成这五个视角。比如在“倾听”这一视角里,我们应去了解以下几个问题:有多少学生能倾听老师的讲课?能倾听多少时间?有多少学生能倾听同学的发言?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记笔记/查阅/回应)?有多少人[6]? 按照这样的划分原则,每堂课的68个观察点并不意味着需要观察者在课堂观察中密切关注到每一点,而是需要观察者们去合作探究。这68个观察点也恰恰体现课堂观察覆盖了方方面面,为观察者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三、如何运用课堂观察LICC范式

课堂观察从广泛的角度来看,可以分为观察准备工作、实际观察、观察资料的整理三个阶段。在课堂观察LICC范式的实际运用中,尤其是具体到中小学教师同伴听课过程中,可以分为课前会议、课中观察和课后会议三个阶段。以下对这三个阶段进行具体阐述:

1. 课前会议

首先在课前会议中,上课教师需要向所有听课教师陈述内容主题、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环节、学习结果检测等,以便观察者确定有针对性的观察点[7],简言之为“说课”。在听完陈述后,需要听课教师制订观察计划、设计观察提纲,明确这堂课的观察目的,并根据观察目的细化到观察点。确立完观察点后,听课教师可以此为依据来准备观察工具,观察工具可以是定量观察中的编码体系、记号体系、等级量表,也可以是定性观察中的描述体系、叙述体系、图式记录、工艺学记录等,具体根据实际情况与需求而定。

以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 6 Holiday为例,教师A在说课环节中陈述其教学重点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能运用所学句型熟练地谈论节日和风俗习惯;二是在合作和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使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听课教师在对该教师的说课环节进行简单提问与点评之后,分工确定自己的观察点。每位听课教师在明确完各自的观察目标后,设计相应的观察量表或准备相应的观察工具。其中教师B主要负责LICC范式中“教师教学”的“对话”这一观察点,也就是关注教师A在上课过程中的提问方式和理答方式等,所以教师B设计并运用了定量观察中“各种提问行为类别频次统计表”这一研究工具。此外,教师B还准备运用定性观察中的叙述体系来简单记录教师A所提出的问题,以此来考查这些问题与其在课前陈述的教学重难点是否相关,是否能够促进学生对教学重难点的理解与掌握。

2. 课中观察

在实际观察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内容。一是要灵活执行观察计划,课堂中可能有各种突发情况产生,可以随时在观察中调整自己的观察计划。二是要抓住观察的重点,切不可耗费时间企图面面俱到。三是注意做到观看、倾听、询问、查看、思考五个方面相互配合。在观察中可以多去关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的教学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情况以及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等。四是要做好观察记录,通过之前所选择的观察工具对于观察点做好详细记录。

在这一模拟案例中,教师B在听课过程中应对于教师A的提问类型、挑选回答问题方式以及理答方式进行密切关注,并在观察表上切实做好相关记录,详细记录模拟,如表2。除此之外,教师B还应简单记录教师A在教学过程中所提出的问题,如图2。

3. 课后会议

最后在课后会议上,上课教师应当先对于自己所上课程进行评价与反思,其余听课教师可依据之前所确定的观察点来进行阐述与指导,对听课时所记录的材料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提出指向教学改进的意见。上课教师可依据听课教师们的指导对课堂进一步的改进,以期许在其他课堂中能够发挥更好的水平。

在该案例中,教师B依据“对话”这一观察点、根据统计表和叙述体系的结果得出以下结论:一是教师A在整堂课中一共提出20个问题,提问数量适中,且问题都与教学重点相关,能较好地帮助学生理解重难点;二是教师A在课堂提问环节中的问题主要以常规管理性问题和推理性问题为主,批判性问题过少,仅占5%;三是教师A挑选问题回答方式以提问后让学生齐答以及提问后叫未举手者答为主,这样的方式比较被动;四是教师A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这一行为占60%,但缺乏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这一环节。由此教师B对于“对话”这一观察点给教师A的教学改进提出了以下建议:第一,课堂提问方式应更加丰富具体,可以通过增加批判性问题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第二,在教师提出问题后应鼓励学生自主举手回答问题,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而非被动地请学生回答问题;第三,教师A在保持对学生回答进行正面评价这一方式的基础上,应鼓励学生用质疑的精神去提出自己的思考问题。由此,每一位听课教师按照这样的模板,从自己的观察点的角度为教师A的教学内容、方式和环节做出评价与建议,以此来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最终使学生从中受益。

毋庸置疑,课堂观察作为一种教学研究方法已然得到广泛运用,LICC范式作为国内课堂观察研究的新兴成果需要在实践运用中进一步发展。要想真正发挥其作用,还应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规范课堂观察的程序步骤、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只有真正有效的课堂观察,才能切实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改进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 沈毅, 崔允漷. 课堂观察: 走向专业的听评课[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2] 杨玉东. “课堂观察” 的回顾, 反思与建构[J]. 上海教育科研, 2011, 11: 17-20.

[3] 崔允漷. 论课堂观察 LICC 范式: 一种专业的听评课[J]. 教育研究, 2012, 5: 15.

[4] 夏雪梅. 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2.

[5] 崔允漷. 论指向教学改进的课堂观察 LICC 模式[J]. 教育测量与评价 (理论版), 2010, 3: 4-8.

[6] 王鉴. 课堂观察与分析技术[M]. 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 2014.

[7] 崔允漷. 论课堂观察 LICC 范式: 一种专业的听评课[J]. 教育研究, 2012, 5:15.

[8] 马文秀. 高中英语课堂提问策略研究[D]. 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听评课活动总结 篇9

“四级课”评定及优秀课评选活动总结

我校利用第6周—第8周对全校31名任课教师课堂教学现状进行了考评,结合考评工作进行了等级课验收。在提前发放考核标准的基础上,我们对这次考评工作进行了周密的布置,受到了校领导及绝大多数教师的重视,很多教师在准备阶段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赵文会、龚国英、王晓丽等几位教师准备了大量的教具、学具;王丽、赵永刚等教师备课充分,80%以上的教师讲课水平有所提高,无疑为本次活动增添了光彩,使此项活动成为我校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更多的教师把练习的时间交还给了学生,在听评课活动中我们发现教师越来越认识到:课堂的主角应该是学生,教师应充当配角,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会被充分调动起来,只有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他们才会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才能开发学生的问题潜能,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绝大多数教师开始关注能力培养、技能的训练等问题。根据学科特点、充分创设情境,使学生在动乎、动脑的同时,通过观察和思考获取新知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是本次听评课活动中的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结合实际,让学生参与实践成为不少教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能力的突出做法,且效果显著。

三、自主选择学习方法已成为大家的共识。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去获取知识,而不是直接地把知识结论告诉学生。这次听评课活动中我们发现,不少教师就是这样做的,有些教师做的还相当出色,他们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师生互动多,学生表述的机会多,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用不同的方式启发学生去思考。学生的质疑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小组讨论更加注重实际意义,注重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让学生养成与他人沟通和倾听他人意见的习惯,“以人为本”的原则得以落实。

经过评委的考评,本次共评出优秀课五节,分别是张宝明老师的语文、马菲菲老师的数学、张爱华老师的语文、张高增伟老师的英语、任立倩老师的数学和张建民老师的体育。

但是在这次听评课活动中我们也发现了——些问题:一是教学目标的落实问题,从目标的确定看问题并不大,但能否实现目标以及目标的达成过程上存在着问题,教师是否把实现目标当成师生共同的任务来完成差距相当大。应该说少数教师还没有意识到把整个教学过程与实现教学目标紧密联系起来,个别教师在一堂课上确立了两个教学目标却一个也没完成,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另一个是教学效率问题,提到效率往往涉及到以下几个关键问题:一是课堂节奏,二是目标的达成情况,三是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大家可以想象:一节课只学一个例题、做一道练习题,这样的教学效率能高吗?三是合作学习还有需要进一步研究。绝大多数教师都能在课上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但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不强,多数教师的合作学习只是停留在形式上。

为解决上述两大问题,准备采取如下措施:

1、三年级以上必须安排好学生的课前预习,能在预习中解决的问题就不要放在课上解决。

2、从下周开始,教导处成员随堂听课,不提前通知,重点解决教学目标问题和课堂教学效率问题。

“四级课”评定及优秀课评选活动总结

(2011/2012学第二学期)

听评课活动总结 篇10

最近,我校开展了以“提高教师素质,提升课堂质量”为宗旨的听评课活动。校长高度重视,并以身示范,抽身于繁忙的工作,亲临课堂参与活动之中。现将本次听评课活动做简要总结

通过听课和与教师的交流我发现教师都能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只是更新的程度不同而已。虽然有些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有待于斟酌和改进,但他们都在尝试着把自己对新课标的理解和感悟,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教师教课情况总体良好。大部分教态自然,熟练运用班班通,教学目标明确,能够突出教学重点和处理教学中的难点。教学层次较清楚,能比较熟练地讲授课程的内容,在讲课时,大部分教师的语言表达清晰流畅,有的还十分诙谐、风趣,受到了学生欢迎;多数老师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正确处理主导和主体的关系,通过师生互动,注重讲练结合,把枯燥无味的知识较好地传授给学生,有几节课,既能落实新课标的要求,又能从实际出发,不摆花架子,不求热闹好看,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能力与知识双赢。

比如刘霞老师的课,会让听课者处于一种欣赏的心境之中,那真可谓是在感动中听,在欣喜中学啊!课堂上她那双灵动的眼神,准确的捕捉着孩子们思维的灵动,不失时机的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那笑容里携带的鼓励,那手势中传递的肯定,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不妨我们去听听,感受一下那样的课堂孩子们还会厌学吗?

但是,在听课中我们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

地方,总的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教学中,有的教师对教材不熟悉,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研究不够,对知识的储备不足。挖掘教材不深,不能结合学生学情进行有效性的二次备课。了解学情是备好课的关键,更是讲好课的基础。如果我们不了解学生对本节课所涉及到的知识掌握如何?那么往往会导致我们的新授进程受挫。这将迫使你改变原有的教学思路,而我们的教师又恰恰缺少这种临场变阵的智慧。因而会出现重点不突出,就更谈不上难点的突破!

第二、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心中无学生”,对学生的接受心理和认识水平缺少考虑,重知识,轻技能。在课堂上,只顾教师“发挥”,不注意学生情感体验,课堂气氛沉闷。即使安排了一些体现主体地位的活动,也往往因方法简单而流于形式。有的教师经常运用“提问法”,以此作为调动学生与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却因设问难度过高,超越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理解能力,教师又不能适时启发与诱导,时常是自问自答,难以起到开启思路的作用。有的课,一堂课40分钟,将近35分钟老师无论是讲解还是引导学生回答问题,自己总在说,这样会很累,而其结果是费力不讨好,收效甚微。

第三、教学方法单调乏味,学生不感兴趣,部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满足于对教材内容的简单机械的重复,平铺直叙,不敢越雷池半步。对于教材我们可以理解为,是对教学内容的一种界定,我们应该很好的理解“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新理念。也许是源于我

们太看重教材,因此而束缚了我们的思维,不能设计出较新颖的方法,不注重鼓励、表扬、启发,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问一答”式的教学模式非常普遍,学生没有合作交流的机会,没有动手操作的机会,没有自主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机会,更没有探索的时间与空间造成课堂效率低下,能力训练目标难以达成。

综上所述,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学习,反思。在学习中,丰富自己;在反思中完善教学。

首先,对不熟悉教材的青年教师而言,通过集体备课、讨论、学习,可以把握住教材重点,难点;把一些疑惑释怀在备课前,不让“疑惑”走进课堂。同时也解决了有问题不好意思问的面子问题,逐步形成互相探讨,求真务实的教学氛围。

其次,有效开展校内听课,应该是捷径之一。每个学科都有课讲得非常精彩的教师,无论是什么样的课。互相听课正好诠释“旁观者清”,“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古语。如能在课后及时、认真地交流。授、听课教师都会收获不少。

再者,教师参考书后面都附有相关光盘,那里的内容应该是精品。同时我们还可以向书刊、杂志、名师学习。只有这样,取百家之长,集众人智慧于一身,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最后,让我们共同努力,携手并进!

上一篇:2023学年第一学期五年级科学教学总结下一篇:建设工程监理资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