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区域兼并(共8篇)
行)》的通知
发表时间:2009-11-17 16:06:34 点击: 93 次
关于转发公安部《“打击犯罪新机制”跨区域办案协作
工作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县市公安(分)局刑警大队:
2008年9月28日,公安部部署建立“打击犯罪新机制”正式运用“跨区域办案协作平台”开展网上办案,为更好地运用“打击犯罪新机制”,保证“跨区域办案协作平台”运行顺畅,公安部制定“打击犯罪新机制”跨区域办案协作工作考核办法(试行),现转发你们,望各地认真贯彻执行。
衡水市公安局刑警支队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十七日
“打击犯罪新机制”跨区域办案协作
工作考核办法(试行)
建立“打击犯罪新机制”是公安机关刑侦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改革举措,是推进公安信息化、狠抓执法规范化、积极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三大任务建设的重要措施。“全国公安机关跨区域办案协作平台”是“打击犯罪新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跨区域办案成本高、尤其是解决多发性侵财案件侦办水平低的重要抓手和切入点。为深入推进“打击犯罪新机制”建设,努力提升打击跨区域犯罪工作能力,按照2009年刑侦绩效考核要求,确定“打击犯罪新机制”跨区域办案协作工作考核办法如下:
一、考核方式
每个月对各地战果情况进行排名,战果累月计算,一月一通报,年底前对全年的工作进行综合排名,排定总名次。成绩计入全国刑侦工作绩效考核。各地战果从“全国公安机关跨区域办案协作平台”中自动调取。
二、考核内容
考核方向主要是涉及各类刑事犯罪的破外地案件、破系列、打团伙及协作效果工作。
1、办案地破外辖区案件数、破系列案件数、打团伙数、录入犯罪嫌疑人数为得分项。
2、协作地核破案件数、调取户籍前科证明数、制作笔录数为得分项。
3、协作地逾期未办理数、办案地逾期未处理数,以及弄虚作假数、违规操作数为扣分项。
4、网上挂牌督办案件数及举报弄虚作假数为附加得分项。
三、计分方法
办案地、协作地均以地级公安机关为基本单位,并以此来划分外辖区、本辖区协作工作。
地级公安机关辖区内各县局、区分局与其他地级公安机关辖区内各县局、区分局的外辖区办案协作计算考核分值。地级公安机关辖区内各县局、区分局之间的本辖区办案协作无考核分值。
北京、天津、上海、重庆4个直辖市主城区各分局之间的办案协作无考核分值。
(一)办案地得分项
1、破外辖区案件数
每破获1起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案件,办案地得6分(协作地得2分);破获1起省(自治区、直辖市)内跨辖区案件,办案地得2分(协作地得1分)。
2、破系列案件数
每破获一串个案达到10起以上的系列案件,跨省(自治区、直辖市)串案给予10分奖励,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内串案给予3分奖励。同时,串案中的个案,按照破外辖区案件数计算。每串10起以上的个案,从第11起开始,每起给予0.3分奖励;每串20起以上的个案,从第21起开始,每起给予0.6分奖励;每串30起以上的个案,从第31起开始,每起给予0.9分奖励;以下类推。
每串系列案件中查破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案件达到10起以上的,均认定为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系列串案,否则认定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内串案。
3、打团伙数
每打掉一个犯罪团伙,抓获3人以上并录入平台内,查破5起以上外辖区案件,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犯罪团伙给予10分奖励,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内犯罪团伙,给予3分奖励。
抓获的团伙成员超过3人的,从第4人开始,每人0.3分奖励;超过10人的,从第11人起每人给予0.5分奖励;超过20人的,从第21人起,每人给予1分奖励;超过30人的,从第31人起,每人给予1.5分奖励;以下类推。
对打掉的犯罪团伙,查破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案件达到10起以上的,均认定为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犯罪团伙,否则认定为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内犯罪团伙。
团伙案涉及的系列案件,按照破系列案件数计算。
4、录入犯罪嫌疑人数
不管是核查案件,还是调取户籍、前科证明,每录入1名涉案犯罪嫌疑人资料,3张照片合格真实,信息填写准确的,得1分。
(二)协作地得分项
1、核破案件数
对外辖区发来的案件核查请求,协作地每核破1起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案件,得2分(办案地得6分),核破1起省(自治区、直辖市)内跨辖区案件,得1分(办案地得2分)。
2、调取户籍、前科证明数
对外辖区发来的调取户籍、前科证明请求,协作地每办结1起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请求,完成了调取户籍、前科证明并送寄到办案地的,得4分,办案地无分;协作地每办结1起省(自治区、直辖市)内跨辖区请求,完成了调取户籍、前科证明并送寄到办案地的,得2分,办案地无分。
3、制作笔录数 对外辖区发来的查找受害人或证人核实案件并制作笔录(包括调取证据)请求,协作地每办结1起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请求,完成了查找到受害人或证人并制作了笔录或调取了证据材料给办案地的,得5分,办案地无分值;协作地每办结1起省(自治区、直辖市)内请求,完成了查找到受害人或证人并制作了笔录或调取了证据材料给办案地的,得3分,办案地无分。
如果通过查找受害人或证人每核破1起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案件,协作地和办案地均得2分;每核破1起省(自治区、直辖市)内案件,协作地和办案地各得1分。
(三)办案地和协作地扣分项
1、弄虚作假数 每发现一条,扣协作内容分值的5倍分值:
一是办案地虚假认定破案;
二是办案地录入犯罪嫌疑人虚假照片;
三是办案地收到对方寄送的证据材料后,恶意回复“超期未收到”;
四是协作地仅从网上回复对方请求,实则未办理协作;
五是协作地以各种理由拒不办理协作;
六是办案地、协作地合作虚假办理协作;
七是把一个大的犯罪团伙分成若干小团伙办理;
八是把系列案件拆成若干个系列案件办理;
九是其它弄虚作假情况。惩罚:一个地级市公安机关辖区内的一个县(区)3次弄虚作假的,或辖区内有3个县(区)弄虚作假的,从该省总成绩中扣除100分。屡错屡扣。
2、违规操作数
联络员每发布1条违规信息或回复1条违规信息,省级公安机关联络员5天内未发现并未删除或修改的,扣省级5分。
发布地录入的犯罪嫌疑人3张照片不符合要求、人员信息填写不规范,视为违规信息。
3、协作地逾期未办理数、办案地逾期未处理数
每发现1条,扣协作内容分值的3倍分值。
办案地超期未处理数,包括办案地收到回复后超期不签收和省级公安机关超期不办理投诉数。
(四)附加得分项
1、网上挂牌督办系列案件数
主要是多发性系列侵财案件。我局根据各地上报的未破系列性案件情况,经审核后进行网上挂牌督办,破案后给予附加得分。
查破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挂牌督办系列案件,得20分;查破省(自治区、直辖市)内挂牌督办系列案件,得10分。
认定破案的条件是:系列性案件的所有犯罪嫌疑人必须抓捕归案过半(如系团伙案件,抓获的人数最低不能少于3人),查破的案件过半,而且查破过半的案件最低不能少于10起。
2、举报弄虚作假奖励分
任何一地举报1条弄虚作假信息,把扣除弄虚作假地的分值(协作内容×5)奖励给举报地。
四、考核对象
从国内外的发展来看,城市化发展过程中, 普遍存在的规律是,城乡建设用地大量增加,农村建设用地相应减少,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不断提高。由于目前我国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突出, 城市化发展出现了与之相悖的情形。我国大中型城市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为满足一个城市在发展进程中对不断增长的人口的承载能力,其对土地需求量较大。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存在着农村可耕种土地荒废、农村建设用地闲置的现象,与城市土地资源稀缺形成鲜明对比,出现了两类土地资源之间不对等、不互补的现象。城市建设用地与农村建设用地两种不同资源的配置与协调直接影响并制约了城市的经济建设与城 镇发展。
2013年12月在北京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18亿亩耕地红线依然必须坚守,同时现有耕地面积必须维持基本稳定。国务院每年向各个城市下达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有限,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文明建设等角度难以满足城市本身对土地的需求。2013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这为城市建设土地资源缺口提供了一个指导方向。
重庆市自2008年12月开始实行地票交易制度,将农村闲置宅基地复垦,形成建设用地指标, 供城市建设使用。重庆地票交易制度从宏观长期的角度对城乡建设性用地进行综合平衡,保障了城市建设用地供给,同时增加了市场土地供应量,减弱了因土地太少房地产价格畸形高涨的趋势,同时保护了农村耕地。目前全国推行地票交易制度较为成功、规模较大的为重庆市,交易主体范围广泛,交易流程明确,效果显著。四川省成都市、广东省广州市、江苏省宿迁市、安徽省宣城市近年来纷纷开展地票交易尝试,但仅限于该市域内的土地资源置换,供给对象为乡镇企业或开发区企业,每年交易面积较小。
地票交易制度在协调城乡建设用地平衡上有其优越性,但目前推行使用区域较少,且使用区域有限。目前我国许多大中型城市不具备开放地票交易制度的条件,但城市建设用地资源供给又较为紧迫,严重制约着该城市经济建设和人文建设进程。因此,本文尝试将地票供给方和需求方所在区域分开,以重庆市作为地票供给方城市,上海市作为需求方城市,地票跨区域流转使用,为需求方城市供给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双方城市利益共享。
2 地票跨区域流转背景
2.1 重庆地票
重庆市成立的农村土地交易所,以地票交易为核心,开展“先补后占”的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模式,借此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优化城乡土地资源配置,加快城乡统筹改革。重庆地票运行模式分为复垦、验收、交易和使用四个环节。地票交易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地票就是农村宅基地及其附属设施用地、乡镇企业用地、农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用地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复垦为耕地后,可用于建设的用地指标。土地开发者可以根据自身建设项目的需要在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竞购地票, 并在符合城乡规划和土地规划范围内选择相应耕地作为拟开发用地;政府首先将开发者所选耕地征转为城镇建设用地,进行整理后,对该地块实行招标拍卖挂牌,土地一旦出让,即为竞购者的地票落地使用。在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背景下重庆市对建设用地的需求是地票交易制度实施的主要根源。
数据来源: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公众信息网。
2.2 重庆地票成效
重庆市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明显,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建设用地供给不足,同时重庆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村建设用地资源浪费严重。自地票交易制度实施以来,效果主要体现在促进城市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确保城乡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耕地总量不减少; 促进城市反哺农村、发达地区支持落后地区;坚持国家土地制度,依法保障农民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激活城乡要素市场,完善城乡市场体系。地票制度的实施,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截至2013年12月16日,重庆市地票交易累计12.16万亩,地票交易额245.27亿元,累计复垦建设用地18.15亩,交易地票16.71万亩,已有7.95万亩落地使用。重庆市历年地票交易数据见表1。
重庆地票交易制度,每年为城市建设用地提供上万亩指标,缓解了城市土地资源用地紧张的局面;同时每年为重庆农村建设注入资金上亿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与城镇建设用地的远距离、大范围置换,为重庆市建设用地提供了土地资源;利用级差土地收益提升了偏远农村的土地价值,实现了城市反哺农村、主城支持两翼的目标,增加了农民收入。重庆地票交易制度有效地将闲置、浪费的农村建设用地指标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同时保护了国家耕地。
2.3 重庆地票供给
作为一个省级统筹城乡综合改革区,重庆市在2010年8月启动了户籍改革计划,计划在未来十年内将当地1000万农村居民的户籍转为城市人口。西南大学教授邱道持认为,重庆自2010年来新增的几百万城市人口,事实上依然保持着农民的身份,而原有的耕种土地闲置,宅基地废弃,大量土地资源被浪费。重庆地票的供给来源主要为转户人口的宅基地复垦。重庆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至2012年年底,农民工累计转户359万人。到2015年,重庆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由目前的55%提高到60% ;到2020年,重庆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65%。2012年,重庆全市常住人口为2945万人。以2012年重庆市常住人口为基数,则2012-2015年,重庆市新增转户人口为147.25万人,2015-2020年重庆市新增转户人口为147.25万人。根据目前全市农村转户人口宅基地复垦情况统计,人均宅基地面积为248平方米,有21.95%的人口选择宅基地复垦。因此在2012-2015年间,重庆土地市场约有147.25万×21.95%×248平方米=80.16万亩, 在2015-2020年间,重庆土地市场约有147.25万×21.95%×248平方米=80.16万亩。
数据来源: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公众信息网。
重庆市在2008-2012年重庆市土地供应情况与地票供给土地供应情况如表2所示,以此可对未来重庆七年内土地需求状况进行预测,见表3。
以上数据对比得出重庆市在未来7年内可提供地票的建设用地指标大于土地需求量。所以重庆地票除了对本市区域提供建设用地指标, 还可以考虑为其他省市提供建设用地指标,通过地票的跨区域流转使用为自身发展谋取利益。
2.4 上海土地需求
随着上海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上海建设用地面积连年增加,后备土地资源已经不多,人地矛盾日益凸显。土地资源紧缺的现状已经成为制约上海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上海土地资源大多分布在郊区,郊区土地面积为5900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93%。上海市有可利用开发的土地,但没有相应的用地指标。
在日本,东京都区部地区的土地利用结构中,建设用地和道路用地占辖区总面积的比重最高,分别达到了57.2%和21.8% ;其中,住宅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主导,占85%以上。与东京的发展相对比,上海市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土地供应量不足严重制约了其发展脚步。上海市作为国际性大都市,2012年常住人口为2380万人,2012年上海商品住宅销售面积1592.6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8.1%,商品住宅平均售价为21412元。目前上海市土地需求缺口很大,中央政府每年下达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难以满足其发展需求。因此,将重庆地票跨区域流转供上海地区落地使用可行性较大。
3 地票跨区域流转使用制度设计
3.1 主体制度
重庆市农村建设用地复垦供给地票,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一部分供重庆市本区域内流转使用,支撑重庆的城市建设发展,多余部分跨地区使用,为上海供给地票,提供建设用地指标。
重庆地票跨区域流转使用机制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重庆市为上海市提供地票指标;第二, 上海开展地票交易市场,拍卖、落地使用地票。
重庆地票在跨区域流转使用过程中,作为地票供给方重庆市由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作为执行机构,上海市成立对应单位——上海地票交易所,负责购买重庆地票及地票在上海市场的拍卖流通工作。首先,重庆土地交易所代表重庆市政府和上海地票交易所交易,由上海地票交易所向重庆土地交易所购买重庆地票。然后上海地票交易所将获取的地票投入本市地票市场, 所有法人和具有独立民事能力的自然人,均可通过公开竞价购买“地票”;买到地票的企业或个人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寻找可开发的农村土地,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下,用地单位、个人提出用地申请,审核通过后政府将此地块公开招拍挂,竞得土地方最终承担地票成本。
3.2 地票价格
3.2.1 地票价格P1
地票价格P1为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获取地票价格,交易过程为重庆市城市建设用地与重庆市农村建设用地的置换,地票价值源于重庆市城市建设用地与农村建设用地级差地租。
地票价格P1=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复垦成本+ 地票增值收益使用方向=复垦项目工程成本+融资成本+剩余价款使用方向+地票供给农户购房补助+复垦区县地票专户
2013年重庆市地票基准成交价格为19.6万/亩, 平均成交单价为21.7万/亩。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以每年重庆市地票交易市场的基准价格与成交单价作为参考依据制定地票价格P1。
3.2.2 地票价格P2
地票价格P2为重庆市与上海市之间地票交易的价格,交易过程指的是为重庆建设用地与上海建设用地的置换,以上海市的城市建设用地土地发展权来换取重庆市建设用地土地发展权。
地票价格P2=地票价格P1+土地发展权转移价值
当重庆地票跨区域流转时,重庆农村交易所与上海地票交易所就重庆地票交易的过程中, 重庆市放弃了对地票指标所代表的建设用地的土地发展权,减少了未来重庆市建设用地指标, 而将对地票指标所代表的建设用地发展权转移给了上海地区。因此在流程2中,地票价格P2应该包含地票指标所能置换的地票发展权的价值, 且本部分价值应远大于地票价格P1。
3.2.3 地票价格P3、拍卖价格P4
地票价格P3为上海地票市场供给地票的拍卖成交价格,主要由上海市地票基准价格与市场供需情况决定,在地票交易价格不低于基准价格的条件下,价格主要受市场需求情况影响。
拍卖价格P4为地票落地使用时,其所代表的建设用地指标地块在招拍挂时实际成交价格。拍卖价格P4实际为其所代表的地块土地发展权的价值,因为土地指标由重庆市供给,所以重庆市和上海市对地票代表指标所带来的价值收益应采取分享机制。重庆市和上海市同时作为国内一线城市、直辖市,未来土地发展收益相当, 所以建议土地增值收益采取适当权重系数进行分配。
土地发展权价值=拍卖价格P4×α,α为土地发展权价值分配权重系数。当重庆地票在上海拍卖落地之后,地票价格P2=地票价格P1+拍卖价格P4×α,上海土地交易所对重庆地票交易进行成交额抵扣偿还。
3.3 影响分析
3.3.1 重庆地票价格
目前重庆地票交易制度在本市内实施,由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组织地票拍卖,农村土地交易所按农村土地实物和指标交易额1%的比例收取交易服务费。农村土地交易所为保障复垦农民的权益,设定地票交易基准价格,农村土地交易价格低于基准价格时,土地所有者有优先回购权。2013年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设定的基准价格为19.6万/亩。政府在设定了地票基准价格的前提下,不干预地票自由拍卖,根据市场需求来定价,使地票价格市场化。
当重庆地票跨区域流转,其定价就不能再依靠市场定价,而要在重庆地票流转到上海后, 地票、拍卖落地所产生的级差地租收益做参考 (见图3)。地票价格P2远高于地票价格P1。为避免重庆市内对内和对外地票市场混乱,重庆市对外供给的地票应该先由重庆市农村土地交易所在重庆对内市场购买地票,再转交易给上海地票交易所。这样保证了对内和对外地票价值差值不影响对复垦供给地票的农户收益。为避免投资过热产生泡沫,确保经济社会健康发展,重庆市每年地票交易量以城市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的10% 以内安排。地票在交易后必须两年内落地,落地范围必须在城镇规划范围内。到期地票不得继续使用,由交易所原价购回。重庆开展对外地票市场后,应该合理调整对内和对外地票供给量分配与供给,减小地票跨区域流转对重庆市内部地票市场价格的影响。
3.3.2 上海房价
上海市接收重庆地票,利用地票指标将上海郊区农地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其土地市场总供给量增加,供给曲线S向右移动为S′,与需求曲线D交点由点A移至点B,土地成交价格P降低,土地成交量Q增加。上海市每年土地供给曲线见图4。
数据来源:第一财经周刊(2013 年 12 月)。
3.3.3 国家宏观调控
国家对于土地宏观调控有两方面目的:保护国家耕地数量,不能突破18亿亩耕地红线, 保护国家粮食安全;控制建设用地总规模,从而在宏观方面掌控国家财政、金融体系,建筑市场材料、房地产市场宏观经济。重庆地票跨地区流转使用所产生的建设用地指标属于国务院每年给城市下达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之外。地票的产 生与落地会使年建设用地指标增加,但全国范围内因地票产生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有限,对国家宏观调控基本无影响。
因此,建议重庆地票跨区域流转过程中提前将供应计划、数量报备中央政府,审查通过后进行跨地区流转。对重庆目前地票供给数量和上海市土地市场情况分析,重庆地票在上海地区的跨区域流转基本不会对国家宏观调控产生负面影响、打乱国家宏观调控步伐。
3.3.4 地票流转区域限制
地票跨区域流转指某城市地票供给充足,除供给本地区建设使用外,仍有多余地票可供给其他城市落地使用,为其提供建设用地指标, 使双方城市受益。地票跨区域流转实质为土地发展权的转移,由地票供给方城市转向地票需求方。本文主要研究重庆地票与上海市的跨地区流转使用,未来其他省市地票制度逐渐开展成熟后,此流转机制可以推广到全国范围内使用。
不同城市之间,级差地租与土地发展权价值相差较多,因此建议地票跨区域流转应该发生在同等发展水平城市之间。按目前我国城市发展水平,主要分为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其中各级城市土地概况如表4。
因此,在地票跨区域流转过程中,建议地票供给方城市与需求方城市为同一发展水平,级差地租较为均衡。跨区域跨级进行地票交易,在自由市场情况下,三线城市将纷纷复垦农村建设用地,与一线城市进行地票交易,会打乱全国同一的土地市场、破坏国家对土地市场的宏观调控。
4 结论
目前,重庆地票交易制度在重庆市内实施效果良好。本文将重庆多余地票跨区域流转使用到上海市,通过对重庆地票供给机制、上海土地资源缺乏做现状分析,得出重庆地票向上海市跨区域流转存在市场需求;同时通过对地票跨区域流转机制设立,对跨区域流转地票交易价格因素分析,得出其现实可行性;最后通过对重庆地票跨区域流转产生的四方面影响重庆地票价格、上海房价、国家宏观调控、流转区域限制做出分析评价。通过本文对地票跨区域流转机制建立与分 析,得出目前重庆地票跨区域流转的可行性与必要性,通过重庆市与上海市土地发展权之间的置换,缓解上海市建设用地紧张的局面。同时,重庆地票跨区域流转也可以作为重庆市目前农村土地改革、农村土地发展权处理参考办法,加速重庆城乡统筹建设,发展农村经济。
摘要:重庆地票交易制度为城市提供建设用地指标,保护国家耕地,引起了各方关注。但目前全国范围内推行地票制度的省市较少。根据重庆地票交易的特点,设计出地票跨区域流转制度,以与上海市跨区域流转为例,通过两个城市间地票跨区域流转与落地,为上海市提供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也向重庆市输送经济发展所需资金。地票跨区域流转使用,本质上是土地发展权的转移,实现两个城市共同分享城市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2010年1月17日,红云高新技术产业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揭牌,现在已经有美国A&G生物制造、中国五矿集团现代物流、渤海化工、济钢等项目集中签约,投资总额达40亿元。瑞杰医疗器械、鹏耀新能源、大学生创业园等项目相继开工。截至2月23日,山东庆云县已签约项目6个,合同引资42亿元,到位资金8000万元。
天津(红桥)——山东(庆云)红云高新技术产业园是黄河三角洲对接滨海新区首个异地共建的开发区,是天津市各区县中首家跨省市联合开办的国家级高新产业园区,是庆云县打造对接天津桥头堡、积极融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一大举措。
红云高新技术产业园由天津市红桥区与山东省德州市联合建设、共同开发。产业园位于德州庆云县境内,处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隆起带、天津滨海新区核心辐射区。园区总规划面积108平方公里,分三期开发建设,主要包括高新技术、中心研发、仓储物流、保税、商务金融和高效生态农业六大功能区。
国务院于2009年11月23日正式批复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有序推动异地联合兴办开发区,支持庆云县和天津红桥区合作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乐陵市和天津塘沽区合作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园,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的载体。”
庆云县还兴建了面积2.3万平方米的科技中心,以此作为“红云高新技术产业园”的孵化器,按照“创业-孵化-聚集,创意-创业-创新”模式,吸纳、聚集企业研发中心、技术(工程)中心等科技研发资源和产业资源,培养高新技术企业,为产业园提供技术和发展支撑。到目前,已有当当网等22家科研单位和企业总部入驻科技中心。
庆云县抓创新,开展多种方式招商活动。该县建起大项目档案库,筛选出有用的项目线索,依托驻外办事处,发挥招商小分队主力军作用,积极开展驻点招商、专题招商、中介招商等活动,进行重点攻关。抓服务,促进项目早投产。该县实行了党政班子成员“一对一”帮扶的办法,对招商项目明确了责任人,具体负责协调项目建设中的一切事宜,并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重点倾斜,促进了项目建设进度。同时,落实涉企各项优惠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进一步完善金融贷款信用担保体系,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流动资金缺乏等困难,力争全年达成银企合作项目200个,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达到33亿元,扩大中小企业应急基金规模到1500万元。
跨区域合作其实与“卫星城”、“飞地经济”等概念包含着类似的经济原理,在大型城市发展受地域限制的情况下,有序的产业转移和跨区域合作成为发展的关键。
以金能煤业分公司赴红柳煤矿实施跨区域作业为例。
一、跨区域实施非基本建设项目作业的核算流程及账务处理。
(一)红柳煤矿
项目建设单位根据与施工单位签订的劳务承包合同,以及当月实际完成的工作量,按照集团公司自营工程管理办法,每月向金能煤业分公司办理劳务费用结算,账务处理如下:
1.根据金能煤业分公司发起的出站业务,核对无误后予以确认。会计分录:
借:在建工程
生产成本—煤炭行业专属成本—外委矿务工程业务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贷:其他应付款—金能煤业分公司
2.出入站业务处理结束后,通过内部银行管理平台,向金能煤业分公司支付已结算款项。会计分录:
借:其他应付款—金能煤业分公司
贷:内部银行存款
(二)金能煤业分公司
金能煤业分公司以劳务承包方式,按照与项目建设单位签订的劳务承包合同等基础资料,与项目建设单位每月办理劳务费用结算。进行如下账务处理:
1.劳务成本归集:
⑴金能煤业分公司为实施该项跨区域作业所发生的材料,直接从事跨区域作业人员薪酬,为跨区域作业提供的固定资产折旧,以及从事跨区域作业人员所发生的七项费用和为跨区域作业所发生的其他费用等,根据出入库单、工资审批表和明细表等原始资料进行财务处理。会计分录:
借:劳务成本—各明细科目
贷:应付职工薪酬、累计折旧、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内部银行存款、银行存款等
⑵每月末,将归集的劳务成本转入主营业务成本。会计分录:
借:主营业务成本—劳务成本
贷:劳务成本—劳务成本转出 2.收入确认:
⑴金能煤业分公司根据每月办理的劳务费用结算和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办理出站业务。会计分录:
借:其他应收款—红柳煤矿
贷:主营业务收入—劳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⑵款项结算,出入站业务处理完成后,通过内部银行管理平台,收取项目建设单位劳务费用。会计分录:
借:内部银行存款
贷:其他应收款—红柳煤矿 3.年末结转:
根据现用财务信息化软件,在第14期,将劳务成本和劳务收入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会计分录:
借:主营业务收入—劳务收入
贷:主营业务成本—劳务成本 借或贷:本年利润
二、基本建设项目跨区域作业核算流程及账务处理
(一)红柳煤矿
项目建设单位根据与宁夏煤炭基本建设有限公司签订的施工合同,以及实际完成的工作量,按照集团公司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办法规定的工程结算办理流程,每月向宁夏煤炭基本建设有限公司办理工程结算,账务处理如下:
1.根据宁夏煤炭基本建设有限公司发起的出站业务,核对无误后予以确认。会计分录:
借:在建工程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贷:其他应付款—宁夏煤炭基本建设有限公司 2.出入站业务处理结束后,通过内部银行管理平台,向宁夏煤炭公司基本建设有限公司支付已结算款项。会计分录:
借:其他应付款—宁夏煤炭基本建设有限公司
贷:内部银行存款
(二)金能煤业分公司
金能煤业分公司如果与宁夏煤炭基本建设有限公司签订劳务承包合同,则账务处理与非基本建设作业相同。如果与宁夏煤炭基本建设有限公司签订工程施工合同,则按以下方法进行处理。
按照与宁夏煤炭基本建设有限公司签订的工程施工合同等基础资料,依据实际完成工作量,与宁夏煤炭基本建设有限公司每月办理工程结算。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合同收入和成本,进行如下账务处理:
1.合同成本归集:
为完成合同所发生的、可以直接计入合同成本核算对象的各项费用支出,通过“工程施工-合同成本-相关明细”核算,包括人工费、材料费和机械使用费等。
借:工程施工-合同成本-相关明细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贷:应付职工薪酬、应付账款、银行存款、累
计折旧等
2.间接费用归集:
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不能直接归集到合同成本核算对象的费用支出,以及为组织和管理施工生产的管理人员薪酬、办公经费等支出,根据费用发票,通过“工程施工-间接费用-相关明细”核算。
借:工程施工-间接费用-相关明细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贷:应付职工薪酬、银行存款、应付账款、原材料等
当月发生的间接费用,按照受益项目分摊转入“合同成本”,根据间接费用分摊表等:
借:工程施工-合同成本-间接费用转入-相关项目
贷:工程施工-间接费用-间接费用转出 3.合同毛利确认:
资产负债表日,根据建造合同准则,按照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合同收入和成本,同时,收入与成本差额确认合同毛利。
借:主营业务成本
工程施工-合同毛利
贷:主营业务收入-劳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年末,根据现用财务信息化软件,在第14期,根据主营业务收入和成本科目余额明细,转入本年利润,结转后主营业务收入和成本明细科目及核算项目年末均无余额。
借:主营业务收入
本年利润
贷:主营业务成本 4.工程结算:
每月根据合同约定向宁夏煤炭基本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办理工程结算,并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办理出站业务。
借:其他应收账款-宁夏煤炭基本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贷:工程结算-合同项目
工程完工并办理竣工结算后,将“合同成本”、“合同毛利”和“工程结算”科目进行对冲。
借:工程结算—合同项目
贷:工程施工-合同成本-明细项目
工程施工-合同毛利 5.款项结算。
⑴出入站业务处理完成后,通过内行管理平台,收取宁夏煤炭基本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结算款。
借:内部银行存款
联合消防演习方案 中海油惠州炼油分公司
一、指导思想
随着惠州市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大亚湾区世界级石化新城的建成和不断扩大,我市石油化工消防安全保卫任务也日趋繁重,为了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三句话”的总要求和新《消防法》及《灭火执勤战斗条令》,努力做好冬季防火工作,加强全市消防部队石油化工事故应急的跨地区联合指挥调度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整体灭火救援作战水平,打造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惠州公安消防铁军。遵循“依托现有、结合实际、有效整合、发挥优势”的原则,结合我市消防力量和大亚湾区的实际情况,特制定跨区域联合演习方案。
二、演习对象基本情况
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惠州炼油分公司是中海油独资兴建的首个大型炼油厂,位于惠州市大亚湾石化区,占地面积2.7平方公里,项目总投资约200亿元,年加工量1200万吨。炼油项目的主要产品为汽油、航空煤油、柴油、苯、液化气、乙烯裂解料、硫磺、石油焦等产品。炼油分公司以石化大道为界分布为南北厂区,南厂区为成品储罐区,北厂区为生产装置区。
三、演习模拟火灾事故
演习时间设于2010年1月某日下午15:00,中海油惠州炼油分公司212罐区T-04号10万吨原油储罐遭受雷击,造成罐东南方向罐壁上方约5米长的裂口,处于油罐高液位贮存的原油通过裂口流淌至防火堤内;在雷击作用下,造成罐顶部罐壁裂口处燃烧,并形成约600㎡的地面流淌火。如扑救不及时,将会引起更猛烈的燃烧,还将会威胁到相邻的T-01、T-02、T-03罐,造成无法想象的后果。
此次演习假设的事故罐212-T-04,是惠州炼油分公司生产运行六部所辖212单元原油罐区内一个容积为10万立方米的钢结构外浮顶储罐,直径80米,高度21.8米,储存介质为原油,现场为静止储油状态。212罐区由4个相同的10万立方米储罐形成罐组,罐区外设有防火堤,罐区内每罐设有防火隔堤。罐区四周具备环形消防道路,道路均宽为6m。
模拟事故当天气象条件:当日气温20C,风向南风,风力三级,湿度37%,阴天。
四、演习现场消防设施情况
炼油分公司厂区内具备稳高压消防水系统管网,管网消防水压力为0.8—1.2MPa,厂区消防水泵站内设有3台功率为560KW电动消防水泵(两用一备),额定流量为306L/S,两个15000立方米水罐提供水源,设计连续供水时间不少于6小时。212罐区周围有环形消防水地下管网,管网地面上设置有消火栓,每个油罐都安装有独立的消防水喷淋冷却系统和固定的泡沫灭火设施,所 2 用泡沫经由泡沫系统管线来自罐区一个泡沫原液贮量为20吨的泡沫站。
五、原油油品性质
原油英文名为Crude oil,由碳氢化合物为主的烃类和非烃类化合物所组成的复杂混合物;外观为黄色、褐色乃至黑色的粘稠液体,不溶于水。
原油属甲B类危险物品,易燃,爆炸极限为5.5~44.0 ; 相对密度(水=1):0.78-0.97(比水轻);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六、参演单位及力量
力量集结:中海油专职队在驻地待命,其他参战车辆在场外石化大道东侧待命。
1、中海油惠州炼油消防队:42米屈臂平台消防车1辆、泡沫水罐消防车3辆,救护车1辆、消防员28人。
2、中海壳牌专职队:云梯车1辆、消防员7人。
3、华德消防队:泡沫水罐消防车1辆,消防员7人。
4、LNG电厂专职队:泡沫水罐消防车2辆,消防员12人。(2)
5、普利司通专职队:18米高喷车1辆,消防员7人。
6、大亚湾特勤消防队:大功率泡沫水罐消防车1辆,18米高喷车1辆,消防员12人。
7、大亚湾消防中队:泡沫水罐消防车2辆,消防员12人。
8、惠阳大队:泡沫车1辆,消防员7人。
9、市消防力量:全勤指挥车1辆,消防员4人; 市特勤中队:大功率泡沫水罐消防车1辆,消防员7人; 战勤保障中心:战勤保障车组1辆、泡沫供应车1辆、油料供应车1辆、消防员4人;
10、总队直属特勤大队:指挥车1辆、42M高喷车1辆、大功率泡沫车1辆;消防员15人;
11、大亚湾环保局:环境监测车1辆,气象检测车1辆;10名技术人员;
12、大亚湾人民医院:救护车1辆,救护人员4人。
七、组织程序与分工
为确保灭火演习的顺利进行,成立火场指挥部,总指挥由惠州市公安消防支队杨锦财支队长担任,副总指挥由袁群庆副支队长和中海油炼油分公司乐钻副总经理担任,指挥部成员为胡林弟参谋长、大亚湾区安监局陈佛安局长、大亚湾消防大队廖文平大队长,具体指挥负责火灾的扑救和抢险救援工作。火场指挥部下设小组:
1、前沿指挥部(胡林弟参谋长负责):由各队的消防队长或分队长组成,具体负责指挥前沿的灭火救援工作,随时向火场指挥部报告情况,为指挥部的决策提供依据。
2、自救指挥组(乐钻副总经理负责):由中海油惠州炼油分公司生产部门人员组成,主要负责以下任务:
(1)启动固定喷淋冷却着火罐和邻罐并启动自动泡沫系统灭火。(2)指挥当班人员对着火罐进行控制,采取工艺措施;救助模拟受伤人员,现场初期火灾扑救。(3)向消防部门报警求援。
3、警戒组(罗海弘队长负责):由大亚湾区交警大队负责,主要是负责演习现场周边马路的交通指挥工作,保证执行任务的车辆畅通无阻。
4、医疗救护组(童真良副院长负责):演习先期的模拟伤员救助由惠州炼油内部救护站负责。后期由大亚湾人民医院的人员组成,设置临时救护站,负责演习现场伤员的救助工作。
5、环保监测组(刘浩然副局长负责):主要负责对事故现场的天气、土壤、水源进行应急监测;负责调查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情况,并向指挥部报告环境污染的监测情况。
6、气象监测组(环保局负责):主要负责对事故现场的风力、风向进行监测,每10分钟向指挥部报告一次监测情况。
7、自来水公司(蔡总经理负责):主要负责对事故现场周围的市政消防火栓进行增加水量和水压,必要时停止部分地区供水,保障演习现场的用水量。
8、后勤保障组(段建国处长负责):主要任务是负责现场战斗车辆设备的抢修,以及车辆油料和灭火剂的补给、器材装备的保障、参战人员的就餐饮水等保障工作。
9、政治工作组(林国阳主任负责):主要是负责演练现场政治氛围(含主席台布置)、音响调控、政治宣传鼓动及收集好人好事工作,组织支队秘书组做好现场的录像和新闻报导工作。
10、技术指导组(邓海宇处长负责):主要负责是召集有关的消防专家及事故单位领导和技术人员,根据油库发生事故的危 5 险性进行定性分析,为总指挥部研究确定灭火救援对策发挥参谋作用,并负责联络有关的新闻单位。
11、现场通讯组(邹晟红教导员负责):主要任务是做好灾害事故灭火救援现场的通讯保障工作和做好上传下达工作。由大亚湾消防大队为各参战部提供一台防爆对讲机,各参战单位内部通信自行解决。
(四)演习程序
在演习中,根据油罐火灾的特点,贯彻“先控制,后消灭,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指导思想,要遵循“疏散救人,划定区域,有序处置,确保安全”的战术原则,合理组织和运用各方面的救援力量,采取重兵包围、冷却保护、集中消灭的措施,加强安全防护,正确使用泡沫,迅速扑灭火灾,把火灾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演习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救阶段(中海油惠州炼油分公司)
15:00运行六部内操工在中控室发现212-T-04罐(光线感温报警)火灾报警系统报警,通过电视监控系统发现罐顶冒黑烟,内操工确认有火情存在,立即通知外操工去现场确认火灾情况,同时报告班长。班长命令启动应急预案,内操作工在中控室启动起火罐区的自动消防灭火按钮(现场消防冷却水,泡沫灭火系统同时启动);外操(2人)赶到现场观察火情情况和消防设备运转情况外操用对讲机告知班长现场火势很大并有一名操作工被烟熏倒被困在罐区内。班长向中油海专职消防队报警,同时向运行部、生产调度汇报情况并且立即赶到事故现场,组织班组人员进行工 艺处理,远程关闭原油进罐阀门,打开212-T-04罐进泵线操作阀,同时关闭212单元其它三台罐的进泵线阀,并切断着火罐外含油污水阀门、确认排水截油阀在完好状态。调度通知公司应急领导小组组长请示启动分公司应急预案,按照 “三级”预案响应由运行部经理负责现场指挥,通知保安进行道路警戒,并打开2#、4#门处应急门,等待救援车辆到达。运行五部人员监控消防泵运行情况及管网压力,同时监控雨水监控池。炼油分公司消防队接到火警电话后立即出警赶往现场,同时通知消防协防单位中海壳牌消防队,到达现场后根据火情进行人员救护和展开救火行动,同时向公安消防部门请求支援。
第二阶段:初战阶段力量布署
15:02分,根据中海油与中海壳牌的联防协议,中海油专职消防队和中海壳牌专职消防队接到报警后立即前往现场进行处置。
中海油消防队,迅速出动3台泡沫水罐消防车、1台云梯车,同时向大亚湾消防大队请求支援。
15:03分,中海油消防队的车辆和人员到达火灾现场。指挥员立即下令组织火情侦察并向倒班监督了解现场情况,同时在火场上风方向2号路(事故池东侧)成立火场指挥部。现场指挥员根据火场情况,下达命令:
常备一停于9号消火栓旁,利用移动泡沫炮从西南方向扑救地面流淌火,并阻止火势向T-02号罐蔓延;司机利用09号消火栓取水。
常备二停于37号消火栓旁,利用移动泡沫炮从东面方向扑救地面流淌火,并阻止火势向T-03号罐蔓延;司机利用37号消火栓取水。
常备三停于36号消火栓旁,利用移动泡沫炮从东北方向扑救地面流淌火,并阻止火势向T-03号罐蔓延;司机利用36号消火栓取水。
常备四停于10号消火栓旁,迅速成立救人小组,深入罐区内抢救伤员,并利用10号消火栓出一支水枪掩护救人;待人员救出后,利用车载水炮从防火堤南面冷却着火罐,司机利用10号消火栓取水。
救护车停于12号消火栓旁,将受伤人员迅速转移。15:04分,中海壳牌专职队1台云梯车到场,向中海油专职消防队报告后,指挥部下达命令:常备一停在38号消防栓旁,利用高压水炮在东侧冷却着火罐,司机利用38号消火栓取水。
增援力量到场
15:04分大亚湾大队带领大亚湾特勤1台高喷车,1台大功率泡沫水罐消防车,大亚湾中队2台泡沫水罐车到达现场,成立灭火救援指挥部,中海油指挥员将指挥权移交给大亚湾大队领导,并向其汇报现场情况。根据火场力量部署情况,火场指挥部下达作战命令:
大亚湾特勤常备一停于11号消火栓旁,利用移动泡沫炮从南面方向扑救地面流淌火,司机利用11号消火栓取水。大亚湾特勤常备二停于39号消火栓旁,利用车载水炮从东面方向冷却着火罐,司机利用39号消火栓取水。
大亚湾中队常备一停于5号消火栓旁,出3支水枪从东面和北面冷却2号罐,司机利用5号消火栓取水。
大亚湾中队常备二停于8号消火栓旁,出3支水枪从东面和南面冷却2号罐,司机利用8号消火栓取水。
大队指挥员监于现场火势猛烈,及时向支队值班室报告火场情况,并调动石化区周边5支专职队到场灭火,同时,启动社会联动预案,调动公安、供水、环保、气象、医疗等部门到场参与处置。
石化区联防力量到场
15:07分普利司通专职队1台高喷车到场,向火场指挥部报告后,指挥部下达命令:常备一停在31号消防栓旁,出3支水枪在西侧和南面冷却3号罐,司机利用31号消火栓取水。
15:08分华德专职队1台泡沫水罐车到场,向火场指挥部报告后,指挥部下达命令:常备一停在32号消防栓旁,利用移动水炮在北面冷却着火罐。司机利用32号消火栓取水。
15:09分LNG专职队2台泡沫水罐车到场,向火场指挥部报告后,指挥部下达命令:
常备一停在33号消防栓旁,利用移动水炮在东面冷却1号罐。司机利用33号消火栓取水。
常备二停在34号消防栓旁,出3支水枪在西侧和南面冷却3号罐,司机利用34号消火栓取水。此时,大亚湾区社会联动力量到场,向火场指挥部报告后,指挥部下达命令:气象检测车停在2号门口处对事故现场进行检测,环境检测车在事故现场周围环境进行巡逻检测。
支队全勤指挥部到场
15:10分支队全勤指挥部到达现场,大亚湾大队指挥员向到场的指挥长汇报现场情况,并移交指挥权,指挥长宣布成立火场指挥部,并组织火情侦察。根据火场力量情况,调出惠阳一中队、江北特勤中队、区域战勤保障中心到场增援,同时向总队值班室报告火场情况,请求增援。
15:11分惠阳一中队1台泡沫水罐车到场,向火场指挥部报告后,指挥部下达命令:常备一停在6号消防栓旁,出3支水枪在东面和南面冷却1号罐,司机利用6号消火栓取水。15:12分江北特勤中队2台泡沫水罐车到场,向火场指挥部报告后,指挥部下达命令:常备一停于40号消火栓旁,利用车载炮对着火罐进行灭火和冷却,并利用40号和13号消火栓取水。常备二消防车停于14号消火栓旁,利用14号消火栓双干线向常备一车供水。
15:13分区域战勤保障中心的战勤保障车组、油料供运车、泡沫运输车到场,向火场指挥部报告后,指挥部下达命令:保障车组停在指挥部的东面,随时向火场提供器材、油料和泡沫供应。
总队增援力量到场
15:15分总队直属特勤一中队1台泡沫水罐车和1台高喷车到场,向火场指挥部报告后,指挥部下达命令:
常备一停在12号消防栓旁,利用车载水炮从防火堤东面冷却着火罐。
常备二停在15号消防栓旁,出双干线供水给常备一,司机利用13号消火栓取水。
第三阶段:总攻阶段
15:17分在地面流淌火扑灭后,战勤保障中心泡沫供应组迅速向泡沫消耗的车辆输送泡沫,火场总指挥下达全面进攻的命令;
中海油常备
四、大亚湾特勤常备
二、壳牌常备
一、总队特勤常备一向4号罐顶发起进攻喷射泡沫(现场用喷雾水喷射在罐壁上,模拟泡沫灭火过程)。
第四阶段:冷却阶段
15:20分在4号罐顶明火扑灭后,火场总指挥下达继续冷却的命令。
第五阶段:集合讲评
各参战单位指挥员迅速集结队伍,并将队伍带到主席台前集合。
八、注意事项
1、扑救油库火灾,要加强火场的统一指挥,严格火场纪律。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和隔热服,才能进行火情侦察和灭火救援等行动。行动时要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保持联系,严禁单 独行动。
2、到达现场的车辆应当选择合理的停车位置,以便于撤退。
3、设置合理的警戒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4、用消防水冷却罐体时,水流应射在油罐罐壁的上部,冷却要均匀,避免出现空白点。
5、使用泡沫炮灭地面流淌火时不应直接冲击液面。
6、近战的移动泡沫炮要有开花水枪进行冷却掩护。
7、火场供水和火场供泡沫要保持连续不间断。
8、各参战消防力量之间要搞好协同配合。
9、消防指战员战斗作风要紧张,贯彻命令要坚决。
10、在扑救的过程中,注意随时利用测温仪对现场进行动态检测。
11、加强安全意识,搞好安全防事故,预防演习过程中各类事故的发生。12、23号路的车辆靠右侧,留左侧为应急通道;厂区现场不得使用消防车警报声音和汽车高音喇叭。
13、演习过程中的所有水枪和水炮,只能喷射在罐壁上,严禁将水和泡沫打入罐顶。
九、演练总结
1、内操在中控发现报警后能够熟练、及时将电视监控画面调出,进行观察和判断,按照应急预案下达指令。
2、固定消防设施完好,消防控制系统完好,通过实际演练,验证了现场设备和中控控制系统以及内操操作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3、接到内操指令外操能够佩戴防毒面罩迅速赶到现场,引导消防车、救护车、关闭相关阀门等工艺处理。
4、消防队根据现场实况进行有效的战术部署和实战演练 惠州炼油分公司消防队3分钟便赶到现场灭火并成功救出被困人员,与此同时,中海壳牌等3家消防协防单位的专职消防队也风驰电掣般地赶到“火灾”现场。
随着“火势持续升级”,大亚湾消防大队、特勤中队、惠州市消防支队、广东省消防特勤大队等陆续赶来支援。在统一指挥协调下,省、市、区、企4级10支消防队伍,23辆消防车和125名消防队员发起总攻,“火势”终于得到控制、邻近罐体被 “隔绝冷却”,“油污”和消防水受控排入事故池。
演习还调动了惠州市大亚湾区治安、交警、医疗、供电、供水、环保等社会力量,以控制“事态”扩展,避免造成社会及环境影响。
这是大亚湾石化区首次举行的大规模跨区域联合消防救援演习。广东省消防总队副参谋长黄礼文演习后点评时认为,这样的跨区域联合演习“锻炼了企业专职队与现役队的协同作战能力以及各联动单位的协调配合能力”。惠州市副市长操向农在总结发言中也充分肯定了企业专职消防队在自救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炼油厂既是各类易燃易爆,高温高压,危险化学品的聚集 地,又与周边的企业和社区紧密相连,任何安全、环保隐患都可能演变成重大伤亡事故和环境污染事故。随着中海油步入中下游产业领域, 安全环保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考验。这次跨区域联合消防演习就是针对大型火灾事故检验跨区域联合消防的整体指挥协调能力和大量消防装备的投放效率和效果。
附图:
政府及公司各级领导在现场演习观礼台 演习模拟事故现场运行部进行工艺处理
摘 要:通过归纳已践行的生态补偿模式,分析得出现有机制仍存在补偿标准难确定、补偿制度缺乏保障等困境。从而提出以政府主导模式为基础,根据流域规模不同采用不同方式设立补偿标准,通过组建各级流域生态补偿管理小组及仲裁委员会以搭建府际协商沟通平台实现逐级协商模式,并建议完善流域生态补偿基金制度以保障补偿资金来源,最后通过上级政府的监督作用以实现机制有效运行。
关键词:流域;生态补偿;模式;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X1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23-0093-02
生态补偿是以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为目的、以经济手段为主要方式,调节利益相关者关系,减少或消除外部性的制度安排。从20世纪末开始,流域生态补偿的己经成为国内学术界和管理界研究的热点领域,国内外也出现了很多生态补偿的实践。国外对于流域生态补偿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均起步较早,其形式较为多样化。归结起来有自发组织的私人贸易模式、排污权交易模式与公共支付模式。国际上流域生态服务补偿最早起源于流域管理,属于政府为主导的公共支付体系。在此基础上,以市场导向逐渐发展起来以生态服务交易和污染权交易为主的私人贸易与排污权交易模式。
一、国内流域生态补偿的主要模式
相比国外,国内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最大的特点就是以政府为主导。由于我国水资源产权属于国家所有,对流域及其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保护也主要由政府投资。目前来看,国外流行的市场机制下的流域生态补偿在国内还远未成熟。当前,在实践上,我国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主要有以下三类。
(一)基于大型项目的国家补偿模式
对流域生态与环境服务进行国家购买是目前中国流域生态服务补偿的主要内容之一,这种补偿政策主要是通过国家的大型项目实施,包括规模巨大的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即退耕还林还草项目、天然林保护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三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
(二)地方政府为主导的补偿模式
由于中央政府资金有限,只能负责重要水源地区、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和生态脆弱地区的补偿。地方政府为了实现流域环境的改善,达到所需要的环境状况,提供清洁水源和相应的水量,上下游通过协商、谈判和环境协议等形式实现流域上下游的补偿。这种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补偿方式是中国目前流域生态补偿的主要方面。例如,北京市对密云水库和官厅水库水源地的补偿、浙江省小舜江上游汤浦水库的补偿、东江源区的财政转移支付与水电费相结合的补偿模式、千岛湖流域的生态补偿、福建省流域下游补助上游等。
(三)水权交易模式
水权交易作为中国生态服务补偿的一种重要形式,首例水权交易东阳―义乌水权交易成功后,水利部出台了《水利部关于水权转让的若干意见》,对水权交易进行一定的引导和认可。水权交易这种模式是基于质与量的水资源交易中最直接的方式,交易双方通过谈判达成协议,补偿双方责任和义务清晰,协议易于执行。但前提是水权应该是清晰的。由于初始水权的划分存在一定问题,导致交易成本较高。这种模式主要在水资源十分紧缺、初始水权易于或已经分配的地区或支付能力强的经济发达地区,水权转换多是由经济欠发达地区转向经济发达地区或有低附加值的产业部门转向高附加值的产业部门。
二、现行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存在的问题
无论从国外还是国内来看,现行的流域补偿机制仍有较大的进步空间。目前我国流域生态补偿实践多存在于一省行政辖区内,跨省间的流域生态补偿实践寥寥,并未形成具有示范意义的运行机制。虽然在理论上学者们构建了不少跨省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但这些模型或因假设太多而不符合实际,或因指标计算复杂而难于应用,或是缺乏流域生态补偿的保障制度等等,这些原因造成实践中的跨区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与理论存在差距。
而造成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是:(1)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政绩考核机制存在“唯GDP论英雄”的现象。在这种现实背景下,地方政府更重视的是如何发展当地经济,而不是如何保护环境给下游创造更好的条件。这种自利性造成了资源的无序利用,从上游到下游各个地方都想使本地收益最大化,其结果只能使全流域生态效益无法达到最优。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很难使上游政府产生动力转变发展模式来保护流域生态环境。(2)我国立法存在一定的空白,现行法律规定的是地方政府需对本地区的环境质量负责。这种机制忽略了环境问题的外部性,弱化了环境受惠(下游)地区政府的责任,导致下游本能地认为上游应当提供优质的水环境而缺乏共同承担流域生态治理责任的意愿。这种情况下下游地区主动提出生态补偿的可能性不高。(3)上下游地方政府对于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的意见不一加大了协商难度。上游政府从自身利益出发更倾向于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等计算结果较大的标准,而下游地方政府则更青睐直接成本法、费用分析法和支付意愿法等计算结果较小的标准。这种标准上的模糊性无疑增加了协商的成本,往往导致原本有意向进行流域生态补偿的合作破裂,最终陷入“上游不保护,下游不补偿”的帕累托劣解中。(4)我国涉水问题长期存在着“九龙治水”的局面。流域内部缺乏相应的协调机构,相关的协调责任归属于水利部、环保部等中央政府部门,这种不合理的设置给流域管理设置了断层。流域上下游省级政府因缺乏沟通平台而难以合作。
三、完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建议
(一)健全组织机构
我国政府机构已有为某些特殊目的组建特别行动小组的先例。为了更好地实施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各级政府首先应组建流域生态补偿管理小组及相应的仲裁委员会。流域生态补偿管理小组可以由水利、环保、财政、农业、发改委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该小组负责总领流域生态补偿过程中的各项工作。其核心工作是代表本级政府部门与同级流域生态补偿管理小组进行生态补偿标准的协商。由于汇集各部门人员,一方面可以使流域生态补偿标准富有综合性,更能够反映流域生态补偿的现实需求;另一方面,人员复杂也带来管理上的困难,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使各部门发挥出更大的协作效应也是建立流域生态补偿管理小组时应深入研究的问题。上级流域生态补偿管理小组还负有召集下级流域生态补偿小组进行流域生态补偿标准协商的责任,同时对流域生态补偿效果及时监督的责任。各级仲裁委员会可以由当地主要用水联盟组成。利用这种相对独立于政府的组织可以增加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的公正性,也为民主协商提供基础。
(二)完善运行机制
组建本地区的流域生态补偿管理小组后,应及时设立小组活动章程,以规范的形式确立流域生态补偿的具体运行机制。目前我国采用较多的途径是政府主导模式,该模式成本相对较低,但在发挥生态补偿效率的问题上仍值得探讨。建议在建立运行机制时,如果采用政府主导模式,可以实行逐级协商制度。即以同级流域生态补偿管理小组协商为主,协议成功后报备上级流域生态补偿管理小组进行完善后确认。若协议不成功,则由同级仲裁委员会裁定后形成建议上报,由上级决策形成文件后,公示并转发下级流域生态补偿管理小组具体实行。在协议期结束时,由上级管理小组牵头对流域生态补偿结果进行后评价,依据补偿标准最终确定实际补偿金额,同时对流域生态补偿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总结,适时采取整改措施,为下一期流域生态补偿实践积累经验。
(三)建立补偿基金制度
流域生态补偿制度的最终落实还需要有资金支持。要保障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能顺利实现,还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流域生态补偿基金制度。建立流域生态补偿基金制度需要在以下方面进行:(1)明确流域生态补偿基金的补偿标准;(2)明确流域生态补偿基金的补偿对象和适用范围;(3)确定筹集流域生态补偿基金的基本方式;(4)建立流域补偿基金的管理机构;(5)确立流域生态补偿基金的运行程序;(6)确立流域生态补偿基金的监督机制。
(四)实施法律保障
上述机制若缺少法律保障在实施过程中势必将遇到不少阻力。只有制定流域生态补偿的相关法律法规,才能使今后的流域生态补偿实践做到有法可依,为其顺利施行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建议改变过去《森林法》、《草原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中分别规定生态补偿的方式,制定一部统一的《生态补偿法》,对生态补偿的基本原则、类型与种类、补偿方式、经费来源、基本标准、法律责任、基本程序和法律责任等作出规定[37],该生态补偿法自然也适用于流域生态补偿。同时,还可在宪法和环境保护基本法中对生态补偿做出原则性规定,进一步巩固生态补偿的地位。
参考文献:
[1] 孙钰.探索建立中国式生态补偿机制――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文华[J].环境保护,2006,(10A):4-8.[2] 陈瑞莲,胡熠.我国流域区际生态补偿:依据,模式与机制[J].学术研究,2005,9(7):71-74.[3] Gouyon A.Rewarding the upland poor for environmental services:a review of initiatives from developed countries[J].World Agroforestry
Centre(ICRAF),Bogor,Indonesia,2003.[责任编辑
关键词:广电运营商,跨区域运营,三网融合
2013年, 是三网融合全面推广及有线网络运营商公司转型的关键年, 在新形势下, 如何确保广电网络能够持续、健康地实现跨越式发展, 如何能够在三网融合的大潮中发展壮大, 成为广电业内共同思考的问题。
经过研究, 笔者认为在如今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下, 行业融合态势明显加快, 广电运营商应深度变革、深度发展, 积极转变一味竞争的固有思维, 建立“在竞争中寻找盟友、在合作中实现共赢”的生存理念, 在科学、灵活地处理好竞合关系的基础上, 系统、全面地做好业务发展规划, 最终实现在三网融合大潮中崛起的核心目标。
1 广电网络行业发展现状及竞合分析
1.1 广电网络行业发展现状
在三网融合背景下, 广电网络面临的市场环境日趋复杂。在电视传输、视频点播及宽带业务、网络服务方面与通信运营商、互联网运营商及直播卫星电视运营商形成竞争;在电视传输和视频点播等业务领域, 通信运营商、互联网运营商将通过网络电视、IPTV、手机电视和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等对广电传统的广播电视传输业务形成竞争。
从目前三网融合发展态势看, 白热化的竞争环境逐渐升温, 全面竞争即将展开, 内忧外患无处不在。三屏互动的终端业态已经开始体现业务融合、网络融合、终端融合的融合本质;同时, 互联网公司和通信运营商基于开放互联网环境的跨屏业务也在不断发展, 尤其是各大互联网企业开始提供“穿屏”业务。种种迹象表明, 随着多屏互动技术日趋完善, 竞争对手的“业务入侵”也开始排兵布阵。
1.1.1 内忧
数字电视续费率持续下滑和数据用户离网率较高是目前广电行业内在忧患的主要表现形式, 其核心因素包括:主营业务无法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增值业务的用户体验感不高、营销推广手段较为单一及商业模式创新不足等。
2008年以来, 随着“中星9号”直播卫星冲向云霄, 标志着直播卫星与有线电视的市场竞争关系正式摆上了台面。凭借着覆盖面积广、覆盖效果好、地面接收简单方便、价格便宜、可靠性高等优势, 直播卫星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蚕食着有线数字电视市场 (特别是农村市场) , 对广电运营商的农网用户覆盖造成强大冲击。
1.1.2 外患
近年来, 中国电信针对电视终端的增值业务在全国多个地区广泛布局, 主要业务形态包括交互游戏、在线教育及电视卡拉OK等。与此同时, 还在不断加强i TV (电信IPTV品牌) 与e家、天翼的融合发展。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也在积极开展IPTV业务, 很多省会地区已成为通信运营商IPTV发展的重点区域。
同时, 互联网行业的发展也展现出新格局及新态势:一方面, 以OTT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正在逐步摆脱网络的束缚, 摸索向虚拟运营商的演变之路, 此举导致通信运营商被“管道化”的趋势愈发明显;另一方面, 家电终端厂商也在向产业链上游积极迈进, 并凭借对终端的掌控, 开始对运营商的业务形成异质化竞争。
1.2 笔者观点
作者认为, 无论是同质化竞争, 还是异质化博弈, 均是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 通信运营商和广电企业成为全业务运营商更是三网融合的必然趋势, 鉴于此, 广电网络公司必须要未雨绸缪。
同时, 尽管中国电信已经走在全业务发展的前列, 但为了应对来自互联网企业的竞争压力, 各大通信运营商均已开启战略转型之路。广电若想搭上三网融合发展的快车, 除了要自提内功之外, 还应该积极寻找战略合作伙伴, 互相搭手, 共享、共赢。
2 广电对外合作案例及分析
2.1 广电与通信运营商合作案例分析
经过整理、分析广电对外合作案例, 从基本面上可以看出, 随着三网融合的快速推进, 广电企业与外部机构之间的合作不但越来越频繁, 且合作深度及广度都在加强, 这种现象表明, 广电一方面出于对竞争压力的缓解策略, 逼不得已做出的选择实属“无奈之举”;另一方面, 部分广电企业已开始认识到三网融合的本质就是“共享、共赢”, 管理层在对企业价值和诉求进行了重新分析和定位后, 开始以开放、主动的心态寻求外部联姻。笔者认为, 无论处于何种目的的合作, 这些举措都会加深两个行业彼此的了解, 增进双方的合作共识, 当然, 也会不同程度影响到各自的战略构想和布局。站在行业演进乃至国家发展的高度看, 这些举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同时, 通过对各个合作案例的情况分析, 笔者发现这些合作的层面、方式、执行效果差别较大, 具体分析如下:
1) 从合作主体看
目前与广电的合作主体主要包括通信运营商 (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 、省属广电集团、政府组织、互联网企业、金融机构及设备制造商等。其中, 深圳广电集团与深圳移动在内容、技术、业务、市场等领域的合作具有一定代表性, 合作主体基本涵盖了组成三网融合的竞争者。随着云技术、物联网、智慧城市等技术、项目的推广和实施, 笔者认为未来的合作主体将会向以IT行业为核心的多个衍生行业延伸、扩展, 并涉及金融、交通、文化等众多重点行业。从量化的角度看, 广电与中国移动的合作占据了广电对外合作的一个主流。
2) 从合作层级看
从目前众多案例来看, 作者发现广电与合作伙伴的合作领域不尽相同, 具体来说, 可分为战略层合作、业务层合作、渠道层合作、工程建设合作及硬件产品合作等。
首先, 战略层合作。
2011年, 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与中国移动广东公司深圳分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关系, 双方在内容、技术、业务、市场、客户服务等多个方面均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 成为广电企业与通信运营商全面战略合作的一个典范。
其二, 业务层合作。
即跨运营商的的业务捆绑, 关键词为“混合套餐营销”, 代表案例为中国移动上海分公司联合东方有线网络推出包含移动语音、数据、高清电视等多项业务的“E家通佳享宽带套餐”。其不仅是中国移动与广电运营商规模最大的一次“捆绑营销”, 也是广电与中国移动全面合作的开始。
第三, 渠道层合作。
渠道层合作的最好案例是广东有线与广州移动的“数字电视手机支付项目”, 用户通过发送短信来查看付费频道菜单, 订购、开通数字电视频道, 有效拓展了广电运营商的支付手段。
3) 从合作方式看
从目前的案例看, 广电与外界的大部分合作方式主要是以签订合作协议的方式进行, 合作双方依然保持独立的法人格局。而以武汉广电与中国电信武汉分公司以资金注入 (总股本2.2亿、电信控股) 形式组建的武汉市三网融合合资公司为代表的案例则无疑是三网融合中广电企业在股权关系上的一次大胆探索。同时, 这种方式在后续发展过程中, 受到两家母公司经营理念和经营手段等因素影响, 能否长期稳定发展, 还需要时间的验证。
4) 从合作效果看
谈到合作效果, 这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 因为双方合作的资源、手段和当期行业环境千差万别, 加之合作周期长短不一, 因此合作模式是否成功, 还需经过市场来检验。从上述案例来看, 深圳广电与广州移动的合作、浙江华数与杭州网通的合作目前已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以杭州华数为例, 其成功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因素:政府的大力支持;合理、明确的分工;新颖的运营模式。
当然, 并非所有合作都一定成功, 如山西广电网络与中国移动山西分公司合作的“山西数字电视教育信息网”项目, 由于在移动提高分成比例的要求上双方无法达成一致, 最终导致合作失败。
2.2 笔者观点
整体来看, 广电企业与外部企业的合作案例中, 不仅模式五花八门, 领域堪称层级广泛, 而且合作效果及成绩也相差甚大, 但唯有一点是相同的, 即合作动因, 就是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求生存、谋发展, 这可以说是运营商的求生本能使然。笔者认为, 无论是战略同盟的建立, 还是战术层的配合, 对于广电企业的持续发展, 影响合作成效的关键因素主要有4点:1) 是摆脱一家独大的错误认识, 深刻理解“共享、共赢”的经营理念, 树立开放、创新的发展心态。2) 要清楚认识三网融合时代, 彼此之间的竞合关系。竞争与合作是市场经济下的永恒定律, 没有永远的敌人, 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广电企业应该把竞合关系的不断转换常态化, 以不断寻求利益目标的挖掘和合作伙伴的替换。3) 对于三网融合时代的合作与发展, 一定要因地制宜, 在充分分析自身的优势与短板后, 制订具有自身特色的合作方式, 打造符合市场经济的商业创新模式。4) 就是必须依靠市场化的力量去推动。行政上的撮合作为启动阶段符合中国特色, 但从长期看, 该举措则是短视的。因为广电要面对的是市场化历练多年的老手, “利”字当前, 避无所避, 因此唯有利用市场机制和市场手段维系的合作才能幸福长久。
3 摆脱固网、跨区域经营的发展思索
通过上文的三网融合发展现状及合作案例分析可以看出, 广电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来自多个方向, 除了来自OTT的威胁之外, 中国电信凭借其全媒体的资源、技术优势及国家新近颁布的双向准入政策, 已成为广电业态发展的最强竞争对手。而反观广电企业, 长期以来一直植根于有线固网媒介的服务提供, 在三网融合的总体目标下, 难以实现全媒体、多场景的业务转型。同时, 原生于条块分割的全国广电运营商, 犹如一盘散沙, 各自为政, 而通信运营商的集团化运作则形成合力, 能够充分发挥规模效应。因此, 积极探索如何摆脱固网束缚和跨区域经营对广电的未来发展意义重大。
3.1 广电如何摆脱固网束缚
固网这根曾经牵动全省资源整合、拉动广电GDP上扬的生命线, 如今却成为在全媒介时代拓展广电新业态的一根“困兽索”。回顾历史, 广电网络的运营基础来自于有线网络, 离开同轴网的连接, 广电的企业价值就无法得到有效体现;同时, 由于住所、房屋的非移动性, 使得用户一旦离开家庭, 对广电的AURP拉动作用几乎立刻为零。因此, 在全媒体发展的融合时代, 广电急需摆脱固网束缚, 走有线、无线一体化, 个人用户、家庭用户集成化的演进之路。
而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的发展历程, 无不经历了从单一业务向综合业务的演变过程, 对于业务的底层支撑-网络资源也在不断、持续地进行建设与完善。其中, 中国电信由于国家政策与牌照的开放, 使得其已坐拥固网、无线、移动等基础资源, 较好地支撑了其全业务形态的覆盖。而包括中国移动、联通、广电在内的第二、第三梯队运营商, 由于其网络资源的单一及对主营业务的“过度关注”, 使得其在面对三网融合的全业态竞争时显得捉襟见肘。为此, 中国移动与联通公司近年来一直在大力进行固网接入网的投资建设;同时, 也在积极寻求外部合作伙伴。基于以上分析, 作者认为广电与通信运营商的合作, 是互相弥补短板,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重要途径, 符合双方的价值诉求。
3.2 广电与通信运营商合作总论
从长期来看, 广电和电信都将向下一代网络发展。短期内, 广电拥有视频内容、固网带宽和无线广播等优势, 而电信则拥有双向固网、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业务等强项, 加之广电地域差异很大, 以及通信运营商的固网和移动网络资源分布不均, 均为两者实现业务合作提供了机会。具体来说, 目前广电和通信运营商主要存在以下4种业务合作方式:广电内容+电信全国网络;广电无线广播+电信移动通信;广电固网+电信互联网出口带宽;广电内容+互联网渠道。
除了上述4种合作模式外, 作者认为可以考虑的合作方式还有以下3种:
1) 广电固网+电信企业WLAN
广电企业借助固网优势, 较为完整地覆盖了所辖区域内的家庭用户, 而通信运营商WLAN的基础资源及资金优势却是广电企业的软肋之一。基于此, 笔者认为可凭借智慧城市、智能家庭等融合项目, 将通信运营商的资金优势和广电家庭网络的覆盖优势相结合, 采用WLAN和家庭Wi Fi相互补充的方式实现全媒体的家庭覆盖。
2) 手机终端+电视 (机顶盒) 终端
受制于技术体系及终端类型的不同, 以中移动为代表的通信运营商与广电企业服务的客户类型差异较大 (前者为个人用户, 后者为家庭用户) 。笔者认为, 可将通信运营商的移动终端与广电运营商的固定终端进行技术合作, 率先进行手机和电视的两屏互动, 最终实现家庭娱乐与个人娱乐的交互联动。
3) 大数据经营合作
伴随着各种便携设备、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 人和物的所有轨迹都可以被记录, 被记录则意味着可以被利用。广电拥有对音视频服务的基础运营数据, 而中国移动则对个人通信及移动互联网的用户行为分析掌握全面, 如果能够挖掘这些数据的商业价值, 对于广电立足于三网融合时代的意义重大。笔者认为双方可以相互开放运营基础数据, 并基于大数据分析及归集能力, 开展客户细分、精准营销与经营决策。
3.3 广电与通信运营商合作方式探析
1) 在网络层面
站在全业务的角度看, 中移动在“最后一公里”的进入劣势明显, 尽管移动运营商近两年在大面积建设自有固网资源 (向小区和楼头布放光缆资源) , 但受到运营经验与互联网出口带宽的制约, 总体营收效果并不突出。相反, 广电运营商则拥有“最后一公里”的先天优势, 除了原有的网线入户外, 大规模的双向网改也更加夯实了广电的接入优势。当然, 广电业同样面临互联网出口掣肘宽带业务发展的尴尬局面。更为重要的是, 广电发展多年, 受制于接入方式的原生特性, 始终还被有线及固网所“牵挂”, 无法展开全媒体业务, 其用户一旦离开居所, 对广电业务的感知和消费能力便快速下降。因此, 基于接入方式的互补, 对广电和移动运营商这样的“先天不足者”来说, 不失为一种全媒体时代“健全肢体”的可选方式之一。
2) 在业务层面
尽管经历了数字电视整体转换演进以及正在大力推广的高清互动业务, 但客观来看, 广电运营商目前的业务种类还是围绕音视频做文章, 整体业务类别比较单一, 丰富程度难以满足多元化的业态需求。同时, 虽然中移动也在全力开发基于移动运营商终端的各种应用, 但终归难以逃脱单一终端的束缚, 而基于电视机、计算机、手机的三屏互动已成为三网融合的核心目标场景, 无论是NGN、NGB还是NGI, 其共同的核心目标都是以服务种类、应用范畴的多样化为宗旨。而要实现这种未来目标, 全媒体、新媒介及新方式的创新是必要条件, 因为再美好的服务, 没有应用方式的强力支撑, 都会恍若空中楼阁——“说得出、做不到”。而在业务开发及推广方面, 移动运营商拥有非常丰富的实战经验。无数增值业务开发商围绕着移动运营商提供服务, 从而形成一个巨大的产业集群。如果这些经验能被数字电视所借鉴, 同时借助手机屏形成业务之间的联动, 则未来的数字电视体验将远远超越今日。
3) 在营销与渠道层面
目前, 广电运营商对于产品推广还主要依靠自身的营销体系来完成。对于广电运营商而言, 由于主营业务包含音视频和信息服务两类, 因此, 广电内部在跨业务捆绑销售方面进行了很多尝试, 同时, 广电运营商也曾开始尝试跨运营商的业务营销策略, 比如近期实施的购广电宽带, 送手机终端及话费活动等。
4) 在内容层面
广电作为政府喉舌, 一直承载着内容制、编、播、传的国家职能, 在三网融合时代, “内容为王”被新媒体、互联网等众多产业奉若神明, 而广电的最强大武器恰恰是其丰富的内容资源。然而, 不管是在模拟电视时代, 还是在数字电视时代, 这些内容并未给广电带来高收入。同时, 移动运营商在音视频内容方面的储备其实少之又少, 无法提供吸引用户眼球的多媒体产品, 因此, 若能从广电获得丰富的内容, 当然有助于增加其在全业务竞争中的实力。
5) 在客户层面
陕西广电网络目前拥有400多万在线用户, 基本是以家庭为单位, 所辐射的个体用户更是近千万, 而移动运营商的客户群体主要面向个人用户, 加之接入网资源的匮乏, 使得移动运营商一直难以打开家庭用户市场的大门。
3.4 笔者观点
面对三网融合的发展趋势, 各大运营商必将开展真枪实弹的殊死博弈, 而受到国家政策、意识形态导向、宏观经济发展及IT产业的自身演进等因素影响, 笔者认为这场暴风骤雨必将长期存在。纵观中国IT及通信业历史发展, 一家独大的时代即将过去, 协同作战将成为行业发展格局的主旋律。广电运营商与通信运营商尤其是与移动运营商的战略合作, 可以使其快速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在资金、市场、管理、人才等方面向移动运营商汲取经验及资源。与此同时, 对于移动运营商而言, 可以弥补在固网、有线领域的不足, 变劣势为优势, 快速实现其成为集有线、无线于一体的全媒介、全媒体运营商的战略构想。同时, 在这场融合与博弈大战中, 必然会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这对于国家政治及社会经济的稳步前行也有重大意义。
4 广电如何实现跨域运营
笔者认为, 广电要顺利实现跨域运营的目标, 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4.1 统一认识
说到跨域运营, 首先要明确对“域”的定义, 作者认为, 域并非单纯泛指地理位置范围, 在本文中应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层, 是指地理坐标所代表的有限范围, 可称为地理区域;第二层, 是指业务类别、服务内容和用户辖区空间, 可称为空间领域。
4.2 思路及建议
1) 跨地理区域思路及建议
目前, 全国有线行业“一省一网”的网络格局已基本成型, 且国网公司在短期内难以实现全国性的整合与运营, 从而使探索规模化经营和跨域业务发展成为可能。因此, 作者建议首先能否用资本手段的合作方式实现跨行政区域网络及用户的资源整合, 从而实现广电运营商的跨行政区域运营。比如, 歌华有线入股云南广电就是很好的例证。
同时, 全国广电企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尤其在网络建设方面, 因此笔者建议可通过技术层面的合作实现跨域运营。以陕西广电网络为例, 其作为全国第一批全省整合的示范单位, 积累了丰富的工程设计与施工经验, 而作为国家级有线电视应用实验室的落户企业及友好网联盟的发起单位, 使得陕西广电网络拥有非常坚实的技术研发和示范能力。笔者建议, 考虑其能否参与省界区域范围内的网络设计、网络建设及改造工程, 运作方式可以以技术设计、工程实施等方式实现邻近省域网络技术的统一, 为下一步实现跨地理区域运营奠定基础。
2) 跨空间领域思路及建议
三网融合的推进将带来网络电视、IPTV、手机电视、移动互联网、Vo IP等新业务的大发展。各种新业务的发展势必带来市场空间的增长, 而相互交叉的业务格局使得行业外的竞争主体不断冲击着广电传媒传统的优势地位。同时, 目前广电运营商的主要营收来源单一, 因此积极拓展向产业上下游的延伸、横向拓展业务类别及服务结构是广电面对三网融合的重要手段之一。
总体而言, 广电运营商应该深度挖掘服务内容及种类, 作者建议可从以下几个方向着手实施:
(1) 运用参股、兼并重组等资本手段, 以三网融合最终业务目标为范围向广电产业上下游进行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展 (可参照歌华有线参股云南广电、华数传媒参股贵州广电的模式) 。
(2) 联合通信运营商或互联网企业成立广电APP研发机构, 针对电视终端开发具有三屏互动功能的各类应用产品, 将用户类别由家庭用户细分到个体用户, 将固定终端和移动终端进行有机融合。
(3) 运用资本手段, 帮助广电运营商中的“后进分子”实现快速整合。
(4) 加强与本省电视台合作, 在本地化内容上加大商业化开发力度, 实现台 (电视台) 网联动、网台合一, 打造“家族企业”。
5 研究结论及思考
5.1 研究结论
经过对近年来诸多广电对外合作案例的剖析与解读, 结合三网融合业态发展趋势及广电运营商的实际情况, 笔者者对于“如何摆脱固网束缚、实现跨区域经营的课题研究”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 三网融合带给广电网络的挑战大于机遇, 这是历史差距与新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2) 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下, 广电与通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的差距将表现的更为直观、更为彻底。
3) 由于通信运营商尝试削弱来自于互联网企业竞争压力的驱动, 亦在积极进行战略转型布局, 将导致业态拓展不断提速, 广电的自我转型也将成为必然。
4) 三网融合的竞争体现在业务规划、用户定位、产品研发与营销、新技术应用等多个方面, 最为核心的竞争实质是商业模式的竞争。以“免费”带动人气, 以人气促进商气的商业新理念将成为主流。
5) 广电要重塑自身的发展心态和产业定位, 积极寻找战略合作伙伴, 建立“共享、共赢”的战略联盟, 并学会敌友之间的相互转换。
5.2 几点思索与建议
在2013年5月下旬召开的第二届京交会暨全球服务论坛北京峰会上,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强调, 要发展和提升服务业, 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 开发新一代信息产品, 发展电子商务, 扩大信息消费。其中, 对于如何大力发展社会化养老、家政、物业、医疗保健等服务业, 鼓励文化、旅游、健身等消费行业, 明确提出了要通过加快实施“信息惠民”工程, 丰富信息产品和信息消费内容, 鼓励智能终端产品研发, 通过创新供给引导消费等重大举措得以实现。这些措施都充分反映出广电运营商在新时期商业模式创新及战略转型布局的迫切性。结合本次会议主旨及广电运营商的实际情况, 笔者提出以下几点个人建议:
1) 应关注大数据的发展
从宏观层面看, 社交网络、移动互联网、企业信息化在最近这几年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不断产生的海量数据将越来越多地影响到企业从战术到战略制订的各个方面, 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当然更是机遇, 因为在大数据的背后, 将是运营商、互联网企业以及IT厂商跨越到商业智能的绝佳机会。在商业、经济和其他领域中, 决策行为将日益基于数据分析做出, 而不是像过去更多凭借经验和直觉, 决策将更加有理有据, 大数据营销无疑将带动广电运营从感性思维到理性思维的转换。
广电运营商在业务发展过程中, 积累了一定规模的数据信息, 但除了与计费、产品推广的信息外, 用户行为分析数据的获取能力和深度分析与挖掘还没有形成体系, 数据的商业价值也未能充分显现。
2) 如何定位新未来
作为原生于有线电视传输的服务运营商, 让广电运营商引以为傲的一直是广泛的网络覆盖, 但随着2013年3月谷歌公司宣布免费提供2个月的5M带宽及200套高清电视节目, 对于广电来说, 这些曾经的辉煌也许在不远的将来就会成为流失的记忆。行业融合的不断加速和纯硬件的价值日渐低落已是业界的普遍共识, 消费者购买硬件的诉求已从规格性能的高低转变为硬件中有哪些软件服务和内容的提供, 如何强化“应用”的生态系统, 已经成为硬件产品最重要的战场。面对软件“为王”、硬件“贬值”的未来走向, 广电网络必须在“软硬结合”上狠下功夫, 学习互联网企业“免费”的商业模式, 积极拓展业务类型。变革初期应充分发挥家庭网络的综合优势, 提供立体化家庭服务, 并以此向多元化行业横向扩展, 最终以网络信息服务为载体, 走出一条运营商与互联网企业基因重组的康庄之路。
3) 实现多元化转型
无论上文如何论述摆脱固网、实现跨域运营, 这些都是实现广电中短期目标的途径而已。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未来将有更多企业选择横向业务扩展及垂直整合产业链。从之前手机通信运营商、终端厂商、互联网应用与服务提供商、渠道商等领域分别独立运营, 到如今互联网公司热衷于生产手机、通信运营商开辟移动互联网新战场、终端厂商则意图自己开发操作系统等举动, 其实都是在积极进行内部相关多元化的探索和尝试, 全新的市场格局及行业阵势将很快被刷新。这些变化都迫使广电运营商要自我演变、自我调整, 笔者坚信:走多元化发展的转型之路, 方是广电运营商未来的生存根本。
中国的高科技产业极大的受惠于这种跨区域创业流动。六七十年代从台湾来到硅谷的华人移民在硅谷打拼创业的同时,也建立了发达的华人人脉网络。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大量在硅谷创业的大陆留学生常常能通过这些人脉网络获得来自硅谷华人移民的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例如谢青、金海平等人都受惠颇多。而这些大陆留学生创业成功之后,在硅谷和大陆的投资过程中也会和这些硅谷的华人移民展开进一步的合作,例如陈大同、邓峰曾经是橡子园的天使投资人。随着这些大陆留学生进一步扩展创业的空间范围,他们逐渐将以中关村、张江为代表的大陆高新区同硅谷联系起来。而通过这样的联系,来自硅谷产业网络进一步链接到了大陆,硅谷的华人社群也逐渐同中国大陆接驳,从而形成了跨区域创业社群。
许多归国留学生创业者的工作,几乎是将硅谷的新产业发展路径完全移植到了大陆,从商业模式到产业定位,这可以从搜狐与Yahoo!,百度和Google,当当和Amazon的相似性上发现端倪。但与其说是模仿,不如说这些创业者在创业时已经建立了一个学习和超越的标杆。重要的不是模仿与否,而是这些留学生回国创办企业的过程中,所引入的硅谷成熟的创业精神、游戏规则、创业的模式以及视角。这些跨区域创业者创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硅谷模式“中国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企业融入全球化的过程。
回到大陆的创业者也并没有割断与硅谷的联系,他们每年都会数次回到硅谷,除了与投资人见面或拓展业务之外,更重要的是接触硅谷技术的前沿发展,搜寻新的商业模式和人才,发展在硅谷的人脉网络,感受产业的动向,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呼吸硅谷的创业空气”。换言之,以中关村为代表的大陆高科技产业集聚区得以通过这样创业者个人的联系,跟上硅谷前进的步伐,“与硅谷一起思考”。这些创业者对以硅谷为代表的世界产业发展前沿能够保持更新和跟踪,同时结合国内市场和产业的实际来进行定位和布局。几乎所有的跨区域创业者,无论是从事的是通讯、集成电路产业还是互联网领域,抑或是金融投资人,都几乎不约而同的将自己的时间里留给中关村和硅谷同样的比重,成为了在太平洋上空频繁穿梭的空中飞人。
实际上,这种通过跨区域创业者来推动本地产业发展的,最成功的经验是台湾新竹和印度班加罗尔,在这些区域崛起的过程中,跨区域创业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美国华人企业家的帮助下,台湾先后成立了“工业技术研究院”、“电子工业研究所”等机构来推动岛内的产业发展;跨区域企业家们也帮助台湾投资发展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产业,从美国获得技术转移;硅谷的华人投资人也向台湾提供了大量经验、建议和直接投资来帮助台湾发展风险投资,继而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印度班加罗尔的产业发展,肇始于1985年惠普公司的印度裔主管蕾坦•巴苏(Radha Basu) 在班加罗尔地区设立了印度惠普公司,为惠普提供外包服务。此后,大批来自美国的印度人在班加罗尔等地创办了一系列以软件服务外包为主业的公司,学习美国的高科技企业的组织和运行经验,引入先进的管理模式,将印度次大陆和北美两个区域的产业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并抓住了“千年虫”的产业良机,将印度的外包产业进一步推向了世界。
改革开放之后,超过一百多万的留学生负笈海外,他们中许多创业精英的归国创业着实为国内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传统上,我们对于跨区域创业的认识,更多的停留在留学生回国投资所创业的公司本身,这无疑是远远不够的。跨区域创业的意义远比这个要宽泛,在进入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跨区域产业联系远远超越了地理和政治的分隔,而跨区域创业者、企业家们则是这一联系的天然传播者和纽带。跨区域创业是以中国、印度等地区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积极主动应对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的重要手段,是这些国家和地区实现产业升级,发展自主创新的必经道路。对于中关村来说,跨区域创业本身不仅帮助了中关村高技术产业落地,更能够进一步促进中关村产业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密切联系,帮助中关村企业嵌入全球产业链条,推动中关村更加紧密和主动的迈向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