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师教学工作计划(精选15篇)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塘
湖
初
级
中
学
年级:七年级
科目:数学
任课教师:马练练
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人执教七年级118、119班数学,这批学生整体基础较差,小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任务艰巨。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对优生来说,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但位数极少。对待转化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掌握,成绩较差。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要得到加强,还要提升整体成绩,适时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抽出一定的时间给强化几何训练,提升学生素质;在学习态度上,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少数学生学习上有困难,对学习处于一种放弃的心态,课堂作业,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完成,少数学生需要教师督促,这一少数学生也成为老师的重点牵挂对象,作业,学生完成的质量要打折扣,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还不理想,预习的习惯,进行总结的习惯,自习课专心致至学习的习惯,主动纠正错误的习惯,还需要加强,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做好。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面向全体学生,整体提高水平,全面培养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本期教学中重点予以关注的。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六章;第5章:相交线和平行线;第6章:实数;第7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第8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第9章:不等式和不等式组;,第10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教材每章开始时,都设置了章前图与引言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在教学中,适当安排如“观察与猜想、试验与探究、阅读与思考、信息技术应用”等以及栏目,让我们给学生适当的思考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自主学习。在教材各块内容间,又穿插安排了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等等的数学活动,不但扩大了学生知识面,而且增强了学生对数学文化价值的体验与数学的应用意识。习题设计分为: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拓广探索三类,体现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
三、教研工作
认真学习业务理论,并做好一周一次的业务笔记,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丰富自己的业务知识;积极参加一切课题研究活动,敢想敢干,敢于创新,不怕失败。在学习策略上及时指导学生,培养思维,方法技巧,提升能力。及时对教学活动作出反思,每周写出一至两个
1教学反思,真正体会自己的优缺点,做到有的放矢,进一步提高自己。每周及时上传四个教案和四个课时作业。认真做到备学生。每周整理出一个精品教案,及时上传。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积极利用和制作课件,提高自己电化教学能力。
四、培优补差
积极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对学习过程中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帮助,帮助他们找到应对措施,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五、提高教学效果的具体措施:
1、认真做到教学相长。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及时反馈学习信息,搞好学习评价,教会学生学习,做学生的引导者。
2、随时培养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适时介绍数学家,数学史,数学趣题,给出数学相应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创造和谐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
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引导学生写小论文,写复习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4、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发散创新思维,提高效率,做到事半功倍。
5、更新教育理念。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过时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关爱学生,平等对待学生。
六、教学进度表
第一周5.1相交线5.2平行线
第二周5.3平行线性质5.4平移
第三周本章小结6.1平方根
第四周6.2立方根
第五周本章小结7.1平面直角坐标系
第六周7.2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
第七周本章小结期中考试
第八周8.1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九周8.2消元
第十周8.3实际问题和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十一周小结9.1不等式
第十二周9.2探实际问题和一元一次不等式 第十三周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十四周9.4课题学习小结
第十五周10.1统计调查
第十六周10.2直方图立方根
第十七周10.3课题学习
前些天, 笔者听了的一节公开课, 授课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 (下册) 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第一节课.一上课, 授课教师就很快使用自己设计的问题情境就进入了“7.1.1有序数对”之概念教学.我很诧异, 授课教师忽略了这新章节的第一节课的引言部分.那么, 新章节的引言该如何处理呢?
二、教学实践与反思
恰巧的是, 笔者前两天刚讲授过这节课, 在备课的时候, 纠结了许久.要么就是采用类似这位授课教师的处理方式, 很快用自己设计的问题情境就进入了“7.1.1有序数对”之概念教学;要么在“章头” (平面直角坐标系) 好好磨一磨, 重视这新章节的第一节课———引言的教学.经过自己反复备课, 上课之后, 反思如下.
一方面, 每一章的第一节课 (以下称“章头课”) 至关重要, 因为“章头课”的全局性很重要, 需要教师带领全班学生去感悟这新的一章要学习什么, 为什么要学这些;这一章的核心是什么,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什么.具有帮助学生建构统领全章的作用.教师如何组织和引导?干脆就让大家翻开课本, 阅读课本第63页的这段文字.笔者认为, 这段文字和标题并不是摆设, 不是毫无意义的, 其具有重要的教育教学价值.笔者的做法是:带领全班学生授课一边阅读, 一边用问题提醒大家:这章叫什么? (平面直角坐标系) 通过问题“为什么要学习这章”“这章有什么重要性”激起全班学生的质疑与思考, 必要时还要领着大家一起朗读, 激起感悟.山东省高密市曙光中学任得宝老师所言:“文字平铺在纸上, 既无色彩又无动感, 可是经过老师的一读一点, 文字便从纸上立了起来, 学生便看到了生活的本来样子:花儿开了, 人物活了, 海中涌动着波涛, 风里鼓荡这清香.”
笔者认为, 这章头“平面直角坐标系”七个字, 还有许多方面需要我们教师使用提示性问题启发学生.
例如, 问题1:这七字有没有哪些字熟悉的, 相应的概念是什么? (坐标, 这在学习数轴的时候就有这个概念.)
问题2:请大家回忆一下, “坐标”在哪个章节学习过?如何定义“坐标”? (在学习有理数的时候, 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其坐标)
问题3:还学习了数轴的哪三要素? (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
问题4:大家想想看, 为何又要在“坐标”后面加上一个“系”字呢?“坐标系”是什么意思呢?“系”, 可以理解成“体系”.要组成一个“坐标系”, 坐标的数量就不止一个了.到底是要几条数轴才构成这里的体系呢?在后面的学习我们就知道了.
问题5:再来看看这七个字中的“直角”二字, 我们在哪里学习了? (直角表示两条直线或线段相交的特殊情况, 90°的角称为直角) , 在这里到底要求什么构成直角?再思考:既然这里要学习直角的情况, 那是不是还有不是直角的情况呢?
问题6:最后看看这七个字中的“平面”二字是什么意思?既然这有学习“平面”, 那是不是还有非平面, 即立体空间的情况呢? (其实是有的, 三维的情况就是空间直角坐标系了, 还有更多维的情况)
我通过设计以上这些问题, 引导学生在这章的学习中渐渐清晰、明了起来, 引导学生发散性地思考, 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结语
引言课对于每一新的章节的学习是很重要的, 切忌直接翻过各章引言进入第一小节的学习.如何上好引言课?笔者总结如下.
1. 引“全”
对于每一章节的“全貌”在引言部分就有刻画.因此在引言课的教学就需要引导学生描绘一下全章的容貌, 感受一下要学习什么内容.
2. 引“法”
数学中的许多知识是相互关联的, 尤其是在学习方法方面更是有相互联系的.例如, 在人教版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引言教学中, 需要介绍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学习方法, 类比等式和方程的学习, 从定义、不等式的性质、解法和应用几个方面学习.本章最重要的是类比的学习方法, 因为学生已经掌握了等式与方程的学习过程———定义, 等式性质, 解法和应用.为学生学习新的一章指引方向, 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效率.
3. 引“源”
通过上学期一学期的数学学习,七年级目前学生状况是:对优生来说,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对待转化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掌握,成绩较差。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通过上学期期末考试的状况来看,计算能力需要加强,要提升整体成绩,还需适时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抽出一定的时间强化几何训练,提升学生素质;在学习态度上,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少数学生学习上有困难,对学习处于一种放弃的心态,课堂作业,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完成,少数学生需要教师督促,这一少数学生也成为老师的重点牵挂对象,家庭作业,学生完成的质量要打折扣,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还不理想,预习的习惯,进行总结的习惯,自习课专心学习的习惯,主动纠正错误的习惯,还需要加强,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做好。面向全体学生,整体提高水平,全面培养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本期本组教学中重点予以关注的。
二、本册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六章,第5章:相交线和平行线;第6章:实数;第7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第8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第9章:不等式和不等式组;第10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教材每章开始时,都设置了章前图与引言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在教学中,适当安排如“观察与猜想、试验与探究、阅读与思考”等栏目,让我们给学生适当的思考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自主学习。在教材各块内容间,又穿插安排了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等等的数学活动,不但扩大了学生知识面,而且增强了学生对数学文化价值的体验与数学的应用意识。习题设计分为;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拓广探索三类,体现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
三、教研方面
认真学习业务理论,组织好组员一周一次的集体备课,相互提高理论水平,丰富自己的业务知识;积极参加课题研究活动,敢想敢干,敢于创新,不怕失败。在学习策略上及时指导学生,培养思维,方法技巧,提升能力。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积极利用和制作课件,提高全组电化教学能力。
四、学困生转化
积极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对学习过程中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帮助,帮助他们找到应对措施,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对学困生耐心进行转化,针对几何不入门等进行及时点拨,引导,训练,使其成绩有明显提高。
五、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的具体安排及措施:
1、积极参与“数学幸福教学模式”研究,构建校本研修模式。利用集体备课的时间加强数学课堂上问题的研修,畅谈课堂教学得与失,寻找方法,探讨途径,形成共识
2、认真做到教学相长。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及时反馈学习信息,搞好学习评价,教会学生学习,做学生的引导者。
3、随时培养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适时介绍数学家,数学史,数学趣题,给出数学相应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4、创造和谐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
5、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发散创新思维,提高效率,做到事半功倍。
6、更新教育理念。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教育理念,以人为本,关爱学生,平等对待学生。
7、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的关键是培养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8、开展课外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展对奥数题的比赛,课外调查,操作实践,以优带差,共同提高。
9、实行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等分层布置,因人而异,课堂上照顾好好、中、差三类学生。执行学校关于幸福教育系列之一的无作业日,周二真正做到不布置数学作业。
10、搞好个别辅导。搞好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及时对学困生辅导,跟上学习步伐。
11、开展课题学习。把学生带入研究的学习中,学会探究,合作,自主学习,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12、运用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加师生互动、形象化表示数学内容、有效处理复杂的数学运算等。
六、课时安排(教学进度)
第一周5.1相交线 5.2平行线及其判定
第二周5.3平行线的性质 5.4平移
第三周数学活动 小结6.1平方根
第四周6.2 立方根6.3实数
第五周第六周数学活动7.1平面直角坐标系
第七周7.2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7
第八周活动小结 期中考试
第九周 8.1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十周 8.2消元
第十一周8.3实际问题和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十二周小结9.1不等式
第十三周9.2一元一次不等式
第十四周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十五周9.4课题学习小结
第十六周 10.1统计调查 10.2直方图
第十七周课题学习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四章,第6章:一元一次方程;第7章:一元方程组;第8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第9章:多边形,第10章:轴对称、平移与旋转
教材每章开始时,都设置了章前图与引言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整个教材体现了如下特点:
1.现代性--更新知识载体,渗透现代数学思想方法,引入信息技术。
2.实践性--联系社会实际,贴近生活实际。
3.探究性--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自主活动、自主探索的机会,获取知识技能。
4.发展性--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要。
5.趣味性--文字通俗,形式活泼,图文并茂,趣味直观。
三、教学重点
1、认真做到教学相长。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及时反馈学习信息,搞好学习评价,教会学生学习,做学生的引导者。
2、随时培养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适时介绍数学家,数学史,数学趣题,给出数学相应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创造和谐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
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引导学生写小论文,写复习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利明学校
斯南方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数学教学工作,一学期的工作即将过去,回顾一学期的工作,有成功也有不足,为更好的总结得失,迎接新的教学任务,现将本学期的数学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端正态度,提高思想认识水平。
认真学习《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标准》,坚定不移的实施新课程改革,钻研新课程改革下数学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虚心向其他教师请教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教材内容,有计划、有步骤地扎实开展教学工作。
二、精心设计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
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要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必须营造一种轻松、积极、向上的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根据教学内容,我设计形式多样化的导学案,以此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听课的积极性,促进探究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探究思维的能力。
三、精心布置练习和作业,做好记录和分析。
导学案上的练习和作业是为了巩固知识,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同时还能反映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水平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进行课前准备时,我不仅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同时还根据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设置习题,力求做到有针对性,尽可能的 让更多学生参与到课堂练习,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对于存在问题的作业,我会帮助学生指出来,并给他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同时给予一定的辅导,引导他们自己独立完成正确的解题过程。虽然在时间上会花费比较多一点,但效果却很好。
四、搞好分层教学,加强课后辅导。
每个学生的能力和基础都是不一样的,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因此在教学中我很注意给他们分配不同的目标任务。对于优等生主要是加大训练的难度,以拓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对中等生则主要是提供不同的题型,适当增加难度,训练他们的思维。对于后进生,我主要是对他们进行基础知识辅导,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
五、下学期改进的措施:
1、多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与班主任之间的联系,共同解决所任班级班风学风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话题为北京市全民积极为2008年奥运会做准备过程中三位老人学英语的趣事, 语言学习和技能训练渗透在话题和讨论之中。
(二) 教学对象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思维敏捷, 乐于参与小组合作活动, 喜欢丰富多彩的教学氛围, 大部分学生具备了简单谈论所给话题和阅读同等水平材料的基本能力。但学生对于英语学习方法并没有深入的了解, 而且他们在阅读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 教学环境分析
1. 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 选择在多媒体教室环境进行教学。
2. 借助畅言语音系统为学生创设较为真实的语言环境。
二、教学目标
(一) 语言知识目标
1. 学习本课四会单词:slowly, loudly, clearly, quickly, well, badly, carelessly, carefully, quietly.
2. 学习句型:It’s diffi cult to do…
3. 学习副词的用法
唐山市第四十九中学郑文利063000
(二) 语言技能目标
1. 能听懂文章大意并能从中提取相关信息;
2. 用所学形容词, 副词表达自己的观点, 并能参与讨论;
3. 能读懂文本内容, 并能根据不同的阅读要求, 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
4. 能根据写作要求, 运用所学, 起草短文。
(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宣扬“人人学英语, 人人为奥运”的精神, 并将奥运“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运用到日常的学习、生活当中,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
(四) 学习策略
1. 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有效信息处理能力、英语思维及表达能力。
2. 小组合作学习, 组内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将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共同进步。
三、教学重难点 (一) 教学重点
1. 引导学生自主总结副词的基本用法并能够熟练运用。
2. 引导学生运用简单的阅读技巧解决实际问题。
(二)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主总结副词的基本用法并能够熟练运用。
English on Campus
度最快并且正确无误的小组为获胜组。此游戏只有组内每一个同学都能熟练掌握课
文内容才能顺利完成。)
Page 78
引导各组 完成Project, make aposter about how to learn English
Step 4:well.4个小组的任务分别为听Post reading (8’) 说读写, 组长汇总本组成员
的观点后, 与全体同学分享交流。
引导学生从三方面小结本课所学。
写一个如何学好英语的短文
Step 6: Homework并和其他同学分享。
六、课后反思
(一) 本节课的亮点
导入环节。教师以演唱奥运会主题歌同时播放奥运图片的方式让学生回忆起08奥运会, 从而迅速进入情境。教师又通过奥运志愿者的身份导入本课, 让学生所观看的视频诙谐幽默, 正好和文章中的三个人物相吻合, 体现了视听化的英语教学。
运用畅言语音点读系统为学生创设较为真实的语言情境, 训练听力的同时让学生更好的了解三个人物。
(二) 本节课的不足及改进措施
1. 不足: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设置
Designing教学设计
1. 让学生运用本课所学参与
巧。
Summarize what they have learned培养学生小结的习惯和意识in this lesson.
较高,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没有达成此教学目标。
改进措施:将情感态度目标定为学习三位老人的责任意识。
2. 不足:While reading的教学环节过多,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显得拖沓, 尤其是传话筒游戏, 虽然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做着准备, 但此环节耗时太多, 且只有两组完成了游戏任务。
改进措施:将游戏环节换成习题训练, 全面反馈学生问题, 教师集中答疑。
一、教材简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内容包括:相交线与平行线,平面直角坐标系,三角形,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等六章,且章章都是重点,如:相交线和平行线这一章涉及对顶角相等,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都是以后几何证明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组成部分;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今后学习函数图象的基础,是数与形之间的桥梁,三角形这一章仍是正式介绍证明的准备阶段,是本套教科书采用螺旋上升的编排方式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这二章是数与代数部分的重点内容。
1、平移
从《新课程标准》看,图形的变换是“空间与图形”领域中一块重要的内容,图形的变换主要包括图形的平移,通过对图形的平移、折叠等活动,使图形动起来,有助于发现图形的几何性质,因此图形的变换是研究几何问题的有效的工具,平移是一种基本的图形变换。
2、三角形
“三角形”一章章节结构是“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与三角形有关的角”“多边形及其内角和”“课题学习镶嵌”。这与以往的内容安排有所不同。按照以往的教材,受三角形、多边形、圆顺次展开的限制,这些内容分别属于不同年级。而新的结构是一种专题式设计,以内角和为主题,先三角形内角和,再顺势推广到多边形内角和,最后将内角和公式应用于镶嵌。这样的安排更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3、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编写特点是实际问题情境贯穿全章始终,有关不等式的概念、解法的讨论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实际问题在这两章中占有突出地位,教科书依讨论实际问题的线索而展开,这个特点也是本套教科书有关方程的几章中所共有的与老教材不同的地方。
4、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人教版在七年级下册的最后一章,这一章是新加入的内容,把老教材中的实数一章移到了八年级上,这一章内容是要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对生活中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并能用相应的统计图把数据描述出来。本章属于数据统计的范畴,在以后的每册书中都有一章关于统计的内容,知识是逐渐深入的。
二、教学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教学六认真作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引导学生写小论文,写复习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5、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7、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展对奥数题的研究,课外调查,操作实践,带动班级学生学习数学,同时发展这一部分学生的特长。
8、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等分层布置,课堂上照顾好好、中、差在三类学生。
三、教学进度
本学期的教学进度暂按《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师用书》进度表进行。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仍然以伊春市“一年打基础,三年上台阶,五年打个翻身仗”的总体工作目标为指针,以“提高课堂有效教学”为工作中心,力争让已经经历了一个学期中学生活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提高。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立足教坛,无私奉献,全心全意地搞好教学工作。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二、工作目标
通过本期教学,力争使学生的数学素质有所提高,能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形成扎实的数学基本功,为今后继续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继续培养数学尖子,尽量控制不及格人数。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全面发展。
(一)、学习《数学课程标准》
经常性的学习《数学新课程标准》,潜心研究,反复揣摩,认真领会《标准》编导意图,去指导教学实践,以便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使数学教学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二)、掌握学生心理特征,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学生经历了一个学期的中学生活,在其心理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中学生的诸多能力已经初步拥有。但是有一部份学生还是不能很好的适应,鉴于此,教师必须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目的地时时地向学生介绍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要想办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离开数学知识将无法进行。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直接兴趣。同时在言行上,教师要切忌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三)、继续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
(1)在教师这方面,继续做到通读教材,驾驭教材,认真备课,认真备学生,认真备教法。对所讲知识的每一环节的过渡都要精心设计。给学生出示的问题也要有层次,有梯度,知识的达标程度教师更要掌握,使优生吃饱,差生吃好。在学生方面,仍然按上学期的分组方式,在课堂上发挥小组的集体力量,用辅优,帮差,带中间的方法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2)继续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地理比较学习就是通过对不同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等进行信息的提取、对照、比较, 对其地理特征、地理分布、地理变化、地理原因、地理规律等进行辨别、分析、归纳、推理, 获取地理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外部拓展, 从而达到对地理知识的有效学习、巩固、内化和迁移, 有效提升地理学习能力的方法。初中地理新教材中, 几乎每个章节都了呈现了许多比较学习的内容, 据统计, 以七年级人教版《地理》下册为例, 教材中呈现的运用比较学习的知识点共有106处, 可见, 比较教学法在地理新课程教学中实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 比较学习的方法在教学的设计和教学运用中, 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是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的具体实践, 是注重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大维度的实现的具体模式。
二、比较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的不同需要, 比较教学法从类型的设计和运用, 可按以下五大类型实施。
1. 按比较的范围分为:空间区域的比较、时间尺度的比较。
(1) 空间区域的比较——有大洲与大洲比较、国家与国家比较、地区与地区比较、城市与城市比较等。例如, 日本与英国版图的比较。引导学生通过读图分别找出两国的位置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大洲大洋位置) 、自然条件 (气候、地形、河流) 、自然灾害、资源情况、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模式, 民俗文化等的异同, 进而列表比较, 并归纳出两个发达国家的地区优势, 探究两国历史的发展异同及其地理原因, 探究其值得学习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
(2) 时间尺度的比较——历史上不同时期变化比较、多年间比较、年际间比较、季节间比较、月份间比较、一天内变化比较、昼夜比较等。如世界人口增长的变化情况, 降水的季节变化、气温的日 (年) 变化等。例如, 印度人口增长比较, 采用时间纵向动态比较, 学生通过每隔10年的数据计算和统计比较, 一是显示印度近50年来人口的增长总量大, 二是揭示印度近50年来人口的增长速度快, 每隔10年的人口递增比例快, 三是预示印度未来人口的增长趋势——可能超过中国, 跃居世界第一, 四是暗示学生要懂得计划生育, 控制人口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通过读数、计算、比较、分析、推测、归纳, 学生的知识和综合能力在比较学习中得以自主的实现。
2. 按比较的内容分为:
有位置、面积、地形、地势、河流、气候、生物、资源、景观、人口、文化、民俗、建筑、服饰等方面比较, 可以是以上要素的综合比较, 也可以是单项细化比较, 如气候, 可按气温、降水等比较。
例如, 南亚冬季风与夏季风的性质比较。通过读图, 找出两类季风的名称、方向, 从而区别两类季风的来源、性质, 最后总结南亚冬季和夏季气候的总体特征, 比较探究出其冬夏季风的成因, 进而比较探究比较该地区水旱灾害的成因, 并且可以进一步与中国广东一带季风气候进行比较, 知识的学习和迁移在比较学习的引导中, 层层递进, 达到掌握、理解、运用的高度。
3. 按比较的形式分为:
有图像比较、列表比较、数据比较、动向比较、文字比较等。
(1) 图像比较——地形图、政区图、气候图、地理分布图、流向图、剖面图、景观图、统计图等。例如, 比较不同地区景观图;比较地中海气候和中国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降水柱状图和月平均温曲线图比较) 等。
(2) 列表比较——运用表格, 把地理事物的概念、属性、特征或地理数据归类比较。如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比较。
(3) 数据比较——通过提取地理数据, 确定量的大小、排序、倍数、水平、比例等。例如, 数据比较。中国与世界的人均GDP比较。通过读图, 提取世界主要国家的人均GDP数据;第二, 通过数据的列表比较, 学生算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均GDP的倍数, 从而推出两类国家发展水平的明显差距, 学生对中国经济水平的定位, 就会认识得十分清楚。
(4) 动向比较——地理事物的输入、输出的方向、大小、时间、周期等方面比较。如中东石油输出路线、数量比较等。
(5) 文字比较——根据地理情境、地理事件等的表述, 进行辨别、比较。
4. 按比较的方向分为:
经向比较、纬向比较、垂向比较、沿指定线比较。
(1) 经向比较:地理事物在沿经线 (南北) 方向上的变化和异同比较。如非洲气候图, 从沿中部沿南北方向, 作一条中轴线, 比较赤道两侧沿线非洲气候的分布特征。
(2) 纬向比较:地理事物在沿纬线 (东西) 方向上的变化和异同比较。如比较亚洲在北纬30度穿过的地区气候有何异同, 为什么?从中央比较中东、印度、中国三大地区的主要气候差异及其成因。再如, 比较从中国东北——内蒙古——新疆一线植被的变化情况, 并说明为什么?通过比较, 找出影响各地区不同的主导地理因素, 进而找出地理原因。
(3) 垂向比较:山下到山顶地理现象的变化及其原因。
(4) 沿指定线比较:除上述三种线状方向比较外, 经常会出现沿着某一河流、某一剖面线、某一地理线条等, 展开不同位置的比较。
5. 按比较的综合性分为:
一维、二维、三维甚至多维进行综合比较。
根据教学的需要, 比较学习的维度灵活多样, 往往是以上各种类型的综合。特别是地理综合性题目的练习或考察, 大多是以综合性比较呈现。例如:根据日本与英国版图展开的综合比较。
总之, 比较教学法是一个重过程、重方法的学习方式, 在初中地理新课程有效教学中, 既是教材教学的需要, 又是实现新课程目标的有效方法, 值得进一步深化研究。
摘要:地理新课程要求实现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大目标。本文中笔者通过对地理新教材的结构内容研究, 结合个人教学实践, 就比较法在地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进行了分析。
一、学生知识现状的分析:
通过七年级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在用字母代替数的数学计算、理解和综合应用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对图形有初步的感知,对数据统计和统计图形的认识有进一步的提高,通过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和统计与概率的学习,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的转变。
二、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我带的七年级两个班成绩分化现象较为严重,就上学期期末考试来看有比较高的分的也有几分的而且高分少而低分多。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对优生来说,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对待后进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掌握,成绩较差。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要得到加强,还要提升整体成绩。对于优等生,适时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抽出一定的时间给强化几何训练,提升学生素质。在学习态度上,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少数学生学习上有困难,对学习处于一种放弃的心态,课堂作业,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完成,少数学生需要教师督促,甚至有抄袭作业的现象。
本学期面向全体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补差补缺整体提高水平,全面培养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材内容分析
第六章实数的内容是“数与代数”部分的重要内容,是在有理数之后,对数系的又一次扩展,是今后学习函数、方程、不等式等知识的基础。
第七章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是在学生掌握了有理数的大小比较、等式及其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是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不等式组的基础,它的学习对后续不等式知识的学习尤为重要。
第八章是整式的乘法和因与分解,其中幂的乘除是我们后面学习的基础。而因式分解则是整式乘法的逆运算
第九章分式中分式的基本性质是分式乘除法运算中约分的依据,也是进行异分母分式加减法运算中通分的依据,通过分式基本性质的运用将分式转化成我们熟悉的代数式或者是一般方程。因此分式的基本性质是本章学习的关键。
第十章相交线,平行线与平移, 其中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垂直,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平移及其性质,以及对平行的理解是本章的重难点。
四、本学期教学目标
了解实数的概念,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并经历和体会解不等式中转化的过程和思想,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和步骤,并能灵活应用。了解整式运算法则及因式分解的意义,体会数学知识间的联系。通过观察,类比,猜想等方法,获得分式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解有关分式方程。知道平行线概念,性质和判断方法。经历从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中,列出不等式或不等式组,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学会合情推理的数学思想,在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的基础上,体验证明的必要性,初步学会说理领会数学中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及基本技能,注重学生对通法的掌握,避免过分强调技巧;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自学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对常见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掌握,并能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五、提高教学质量采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措施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扩充教材内容,及时反馈学习信息,教会学生学习,做学生的引导者。
2、培养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适时介绍数学趣题,给出数学相应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做好数学作业检查工作,学困生辅导工作。
3、课堂教学加强课堂练习,留足够的的时间给学生进行堂堂清练习,让学生真正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能够从基础学起,稳打稳扎,从而觉得数学学起来并不难。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进行总结的习惯,主动纠正错误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搞好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及时对学困生辅导,跟上学习步伐。
5、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班班通等现代教学技术来辅助教学,这样可以增加课堂容量,同时也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具体教学进度表
2月28~3月1日
期末试卷分析总结
3月2~8日
6.1平方根、立方根
3月9~15日
6.2实数
复习小结
3月16~22日
7.1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
7.2一元一次不等式
3月23~28日
7.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3月29~30日
第一次月考
3月31~4月4日
7.4 综合与实践 排队问题
复习小结
4月5~7
清明休假
4月8~12日
8.1幂的运算 4月13~20日
8.2整式乘法
4月23~25日
8.3完全平方公式与平方差公式
4月26~27日
期中考试
4月28日~5月5日 8.4因式分解
5月6~10日
9.1分式及其基本性质
5月11~17日
9.2分式的运算
5月18~24日
9.3分式方程
复习小结
5月25~28日
10.1相交线
5月29~30 日
第二次月考
6月1日~6月7日 10.2平行线的判定
6月8~14日
10.3平行线的性质
10.4平移
复习小结
6月15~27日
进入复习6月28~29日
1.以审美体验为核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培养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2.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理念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
3.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意识,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4.在小学教学的基础上,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具有视唱简单乐谱的能力。
5.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了解外国的优秀作品,扩大音乐视野,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鉴赏的能力。
二、教材内容分析:
《教科书》在编写体例上,采用的是“单元”的形式。各单元都有目的明确的主题,各主题之间具有有机的联系,每个单元由于容量的不同,课时由教师掌握,内容可由教师自由组合,这样,每个单元的课型就丰富多彩了。同时,由于各单元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为他们熟悉和理解,因此容易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科书》共有六个单元包,每个单元包里不同程度的安排了唱歌、音乐欣赏、配乐诗朗诵、音乐活动等内容。所选的歌曲、乐曲大多贴近学生生活,避免陈旧感,使学生易于学习、乐于学习。为了配合《标准》中新扩展的音乐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内容,在曲目的选择上,有意识的加强了有利于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有利于学生综合知识与能力培养的内容。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突出了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重视学生对音乐实践活动的主动参与,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与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2.除对原有教学内容(唱歌、欣赏、器乐、视唱)进行整合外,新扩展了音乐创造和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内容,重视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使音乐教学从单纯传授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框框中解脱出来,真正成为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和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四、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音乐基础太薄弱,识谱能力差,根据此现状,作出相应的教学改革。
五、教学措施:
1.音乐教学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要把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思想品德的教育互相结合起来。
2.唱歌教学过程要以情感人、潜移默化,所选歌曲的音域要符合学生年龄特征。
3.欣赏教学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想象、联想。
4.基本乐理知识和视唱练耳教学,应注意与唱歌、器乐、欣赏教学相配合,既要避免单纯的知识教学,又应适当注意循序渐进和内容的完整。
5.音乐创造和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内容,重视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六、教学设想:
1.根据条件,组织初一学生选学竖笛,鼓励学生坚持学习,学习正确的演奏姿势和方法。
2.自制音符卡片、打击乐器,增加每周一唱栏目。
七、教具学具准备:
一、依靠学生的经历和经验, 适当引导, 激发兴趣
学生凭着自己的经历和经验, 对贴近生活的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直观认识和感性认识.教师利用此适当引导, 就很容易使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 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而且能促进学生去求索和创新.例如, “探索规律”是一节开拓学生思维、勉励学生大胆创新的一课.挂历是家家户户都有的, 学生很熟悉, 因而要学习挂历上的数学知识, 学生觉得很有信心.在课堂上, 学生都拿出事先准备的一页挂历, 再按我提出的问题开始探讨学生们都充满兴趣, 一会儿写呀一会儿算, 很快就发现了其中的规律:方框中9个数字之和是正中间的数的9倍, 而且能用字母表示出来.在老师的引导下, 学生自己还能进一步找出套色方格中9个数之间有类似于英文字母“H”“M”“X”之间的关系.
二、创设游戏情境, 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教师结合教学内容通过创设游戏活动或模拟游戏活动情境, 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在北师大版教材中游戏情境使用的比较多.如字母能表示什么、21点游戏、一定能摸到红球吗等都渗透了寓教于乐,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思想.例如, 在讲“代数式”时可以安排一个“猜棋子”的游戏.让学生准备一些棋子或小石子 (粒数是3的倍数, 不少于9粒) .上课时让学生将老师的眼睛蒙起来, 然后老师说步骤, 学生做.第一步, 将棋子平均分成左、中、右3堆.第二步, 从左边一堆拿两枚棋子放入中间一堆.第三步, 从右边一堆拿一子放到中间一堆.第四步, 从中间一堆往左边放棋子, 使左边的棋子加倍游戏结束, 每人中间的一堆肯定是5粒.学生肯定很惊讶, 开始每人的棋子数不相同, 可为什么最后的结果相同呢?老师改变指令, 左边先拿出4枚, 右边拿出2枚, 再把游戏做一遍, 由老师报告最后中堆棋子数.在学生迫切想知道缘由时, 教师再启发学生将游戏中的自然语言转换成符号语言写出来.让学生在游戏的情境中认识代数式、代数式的值, 初步体验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
三、与社会生活密切结合进行教学
走出课堂, 让学生的兴趣在了解探索任务中产生, 让学生的思考在分析真实数据中形成, 让学生的理解在集体的讨论中加深, 让学生的合作在探究活动中进行.因此, 在七年级数学教学中, 可以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结合, 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例如, “打折销售”是一节和生活紧密联系的课.“打折销售”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 但对初一的学生来说还是很陌生.上课之前先安排学生到商场了解商品打折的有关情况, 为本课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上课时, 首先提供一个买粉笔的生活情境:我到小西湖小商品批发市场以每盒2元钱买了一些粉笔, 然后又以每盒3元的价格卖出, 那么每盒粉笔我赚了几元?对, 每盒粉笔我赚了1元钱.这里1元钱就是我在一盒粉笔上获得的利润, 而2元是粉笔的进价, 3元就是粉笔的售价.显然, 利润=售价-进价.然后让学生谈自己在商场的打折见闻.边听边和学生一起总结与打折相关的概念和公式.在这样的现实情境中讲概念、讲公式, 就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理论知识有机的结合到一起, 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听课也比较专注, 因为他们还想为老师补充一些经验呢!
四、动手实践与其他教学方式融合使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动手实践作为一种数学学习方式与其他数学学习方式的有效融合能够营造一种丰富多样的数学学习情境;可以让学生初步体验将要学习的数学知识, 为理解数学知识做好准备, 为发现数学原理提供帮助, 即动手实践是数学学习活动的基础, 是构成数学智力的结构和态度的基础;动手实践能够为学生提供从通常的学校生活中无法获取的但对于数学学习有着直接的和重要作用的经验, 能够沟通学生的校内生活和校外生活;动手实践能够解除学生数学学习的沉闷和劳累, 能够引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例如, 教学“截一个几何体”时, 第一步我先让学生猜想苹果竖着切与横着切得到的截面是否相同?再用实验去验证猜想, 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动手操作的欲望第二步让学生先猜想截一个正方体可能得到的截面形状, 然后再自己动手实践, 以同桌为活动小组, 用小刀去截正方体萝卜块, 能不能截出正方形?长方形?怎么截?三角形呢?截面可能是五边形吗?可能是六边形吗?试着在正方体模型框上用皮筋拉出截面, 分析原因.第三步用多媒体演示刚才截面截出的过程.通过自己动手截, 用皮筋拉截面, 再到多媒体演示的过程中, 让学生体会几何体在切截过程中的变化, 在面与体的转换中丰富了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 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的思考, 并进一步深化和巩固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1、能正确地进行整式的运算。撑握运算的各种法则以及乘法公式。
2、能准确找出同位角。内错角以及同旁内角并撑握判断两直线平行的方法以及平行线的特征。
3、认识百万分之一。近似数与有效数字。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以及形象统计图,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会用统计图中的数据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4了解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体会概率的取值在0,1之间。了解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运用概率的语言说明游戏的公平性。体会概率的意义,能对两类概率模型进行简单计算;能设计符合要求的简单概率模型。
5、掌握三角形分类。会画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以及高。认识全等三角形撑握判断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以及利用全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认识常量与变量。了解自变量与因变量都是变量以及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7、能辩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二、复习的主要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2、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在本学期学习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
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习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三、复习的具体设想
1、首先组织学生回顾与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在这一学期里都学了哪些内容,觉得哪些内容在生活中最有用,感觉学习比较困难的是什么内容等等。也可以引导学生设想自己的复习方法。这样学生能了解到自己的学习情况,明确再努力的目标,教师更全面地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复习辅导指明方向。
2、与生活密切联系。复习时同样要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可以设计一些生活情境画面给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可以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然后在全班中交流。学生不仅感受生活即是数学,数学即是生活,而且各方面都得了发展。
3、设计专题活动,渗透各项数学知识。专题活动的设计可以使复习的内容综合化,给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如设计学生调查班级同学最喜欢的季节或最喜欢的学科,学生在调查中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绘制成统计图和统计表,根据表中的数据,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同时发展了学生的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等能力,得到良好的情感体验。
四、复习时间安排
1、整式的运算2课时
2、平行线与相交线2课时
3、生活中的数据1课时
4、概率1课时
5、三角形2课时
6、变量之间的关系1课时
7、生活中轴对称1课时
七年级数学备课组
工作总结
2012---2013下学期七年级数学备课组工作总结
本期我七年级数学备课组共有6名教师,我们互相信任、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探讨、互相研究、互相提高。一学期以来,我们七年级数学备课组在学校、教务处的带领下,全组教师坚持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积极参加听评课等教研活动,完善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抓好教学常规的学习与实施,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备课。
1、加强备课组的管理,校领导经常深入备课组,了解、检查本组的教学工作情况。每4周对各教师的备课、听课情况检查一次,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抓好“备课”、“上课”、“课后辅导”等主要环节,积极有效地开展集体备课,认真做好教材的分析、研究和教学研讨活动,用好教材,发掘教材资源,紧紧围绕数学认知规律,结合有关的数学思想循环上升,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2、有效备课,提高实践、可操作性。紧紧围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设计导学案,每周活动一次,活动做到定时,定一个主讲人,定内容,定地点。四个统一(进度,目标,重点难点,作业测验)。做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原则下,要求课时齐全,内容详实,格式规范。提倡相互听课,相互学习,相互帮助。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坚持理论学习,认真撰写心得体会。
为加强修养,提高素质,我们认真学习教研教改知识,积极撰写学习心得,了解教研教改信息,善学才能善研,善研才能善教,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三、在课余时间经常交流教学经验、体会
由于办公室的特点,我们数学备课组的老师经常坐在一起,除了每次的备课组活动,平时我们在教学中有什么好的方法、点子,有什么疑难的问题都会及时地在办公室进行交流。其实备课组的活动不一定都是要统一一个时间坐在一起讨论,任何时间只要大家有想法都可以进行交流。并在教学中我们坚持一课一反思,同事之间共同探讨,力求将每一堂课让学生都学有所获。
四、学习交流,扩展视野
在本学期学校进行了求实杯教学竞赛活动,本组进行了听评课活动,最后推荐王硕参加竞赛,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同行的一致好评。
总之,一学期又过去了,我们决心以后更加团结协作,自加压力,树立主人翁精神,一定为提高教学质量而发奋努力。
一是依赖心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对教师存有依赖心理, 缺乏学习的主动钻研和创造精神, 期望老师对数学问题进行归纳概括并分门别类地一一讲述, 突出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期望老师提供详尽的解题示范, 习惯于一步一步地模仿硬套。二是急躁心理。学生在学习中有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心理, 盲目下笔, 导致解题出错。三是定势心理。学生在小学较长时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 在教师习惯性教学程序的影响下, 学生已形成一个比较稳定的习惯性思考和解答数学问题的思维格式和惯性。四是偏重结论心理。七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知识, 对过程往往不去理解, 条理不明, 只要结果。
针对学生的以上心理,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转变教学观念, 用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学, 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 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使学生真正体会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 进而爱学、会学, 并学好数学。主要有以下做法:
一、抓好数学基础的教学, 打牢基础
只有正视学生的基础, 扎实地打好基础, 一步一个脚印, 才能使学生学好数学。具体做法是:
1. 重视概念教学, 从正反两方面讲清数学概念
我认识到数学概念是数学定理、公式的依据, 学生如果对数学概念弄不清, 那么数学运算、推理就无法进行下去。所以, 教好数学概念是教好数学课的重要一环, 而要弄清数学概念, 不仅要从正面去讲, 还要从反面、侧面去讲。例如, 在平面几何讲“平行线”概念时, 教师以黑板相对两边为例, 它们都是在同一平面内, 若把它们看做是线段, 则无论怎样延长也不会相交, 这样就把平行线定义归纳为:“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为了讲清“同一平面内”, 教师再反问学生:教室中挂吊扇的铁管 (垂直于地面的) 与黑板的边线也不会相交, 但是不是平行线呢?学生回答:不是平行线, 因为它们不在同一平面内。这样就强调了平行线必须是同一平面内, 而且要不相交。我认为这样从正、反两方面讲清概念, 学生印象较深刻。
2. 做好查漏补缺, 弥补学生的知识缺陷
学生起点较低, 知识缺陷大, 如不及时给学生弥补知识缺陷, 将会失去学习信心。
3. 教师还要严格按照大纲提取知识点, 突出重点和难点
教师要让学生清楚数学学习的知识结构体系及其各自在结构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教学中通过多种题型, 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 来打好基础。
二、抓好教学过程, 促使学生转变学习心理
教学方法上, 小学教法比较细致, 方法比较固定, 训练次数较多, 而初中内容多, 进度相应较快, 这也是学生不易适应的。因此, 教师讲课时要有意放慢进度, 概念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深入浅出地讲, 适当增加课堂练习的次数, 严格统一书写格式, 使学生学习既不感到困难, 又有章可循。同时, 针对七年级学生的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不适应单一的教学法的特点, 方法上要讲练结合, 定义、法则遵循交流互动的原则。教学过程中, 教师还要抓好数学过程, 学习数学过程既是数学学科体系的要求, 也是人类认识规律的要求, 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既要揭示数学问题的提出或产生过程, 又要揭示新旧知识的衔接、联系和区别, 还要对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解题规律进行概括和总结。初中七年级开始对几何知识进行规范的学习, 就要求教师把定义、公式、定理、法则的来龙去脉讲清楚, 形成正确的概念, 在学习方法和习惯上训练和指导学生,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和分析的习惯, 并在书写上条理清晰, 表达明确。总之, 要以启发诱导为基础, 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来获取数学知识, 进而达到发展学生能力的目的。
三、抓好学习方法的指导,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所谓重方法, 一是要重视教法研究。既要有利于学生接受理解, 又不包办代替, 让学生充分动脑、动口、动手, 掌握数学知识, 掌握数学过程, 掌握解题方法。二是要重视学法指导, 即重视数学方法教学。在教学题型时, 如, 43×55+57×55=100×55 99×83=100×83-83, 就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变通能力, 使新的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加深印象。
四、抓好兴趣的培养,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对初中新生来说, 对新教材具有新鲜感, 在心理上普遍存在着一种上进的愿望, 教师应抓住这个契机, 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上好开学的第一堂“绪言”课, 结合学生熟知的生动事例, 让学生知道初中数学的特点、目标、用途及学习方法, 同时把绪言课的精神贯穿到平时的教学中去, 以此来巩固、强化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 初中七年级学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 很多学生还是运用小学的算术方法来解题, 不习惯用新学的方法,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多引导, 多对比, 激发学生对新方法的学习兴趣。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师教学工作计划】推荐阅读: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方案07-24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方案10-20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总结09-21
数学七年级下册难题07-10
七年级下册数学复习09-15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工作计划09-13
七年级下册历史课教学计划10-21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学工作总结11-20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