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等级评定规定

2024-09-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质量等级评定规定(精选6篇)

质量等级评定规定 篇1

作者:本站作者 时间:2007-6-28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行业标准--2002发布实施

前 言

本标准参照采用了丹麦的《绿色钥匙--饭店、青年旅馆、会议和娱乐中心的环境证书》、加拿大的《绿色叶子》等规范的部分条款,结合我国饭店行业现阶段的经营状况及人们的消费水平而制定的。

标准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绿色饭店管理规定。规定了绿色饭店的定义、标准的适用范围、等级划分、等级划分的依据、评定方法、管理原则等。第二部分是绿色饭店评定条件。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商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饮食服务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饭店协会负责起草,全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参加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韩明、李仁良、陈新华、陈勇、周和华、平安稳、张军。

本标准是为首次发布。

绿色饭店等级评定规定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饭店的术语和定义、等级划分及标识、等级评定和管理原则及绿色饭店的评定条件。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饭店。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9001-2000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idt ISO 9001:2000)

GB/T 24001-1996 环境管理体系 规范及使用指南(idt ISO 14001:1996)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绿色饭店 Green hotel

体现GB/T 24001-1996的要求,运用环保、健康、安全理念,倡导绿色消

费,保护生态和合理使用资源的饭店。其核心是为顾客提供舒适、安全、有利于人体健康要求的绿色客房和绿色餐饮,并且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等级划分及标识

绿色饭店分为五个等级,根据企业在提供绿色服务、保护环境等方面做出不同程度的努力,分为A级、AA级、AAA级、AAAA级、AAAAA级共五个等级。AAAAA级为最高级。

4.1 A级

表示饭店符合国家环保、卫生、安全等方面法律法规,并已开始实施一些改善环境的措施,在关键的环境原则方面已作了时间上的承诺。

4.2 AA级

表示饭店在为消费者提供绿色服务、减少企业运营对环境的影响方面已做出了一定的努力,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4.3 AAA级

表示饭店通过持续不断地实践,在保护生态和合理使用资源等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步,在本地区饭店行业处于领先地位。

4.4 AAAA级

表示饭店的服务与设施在提高生态效益的实践中,获得了社会的高度认可,并不断提出新的创举,处于国内饭店行业领先地位。

4.5 AAAAA级

表示饭店的生态效益在世界饭店业处于领先地位,其不断改进的各项举措,为国内外酒店采纳和效仿。等级划分的依据和评定方法

5.1 等级划分的依据

等级划分的依据是附录A:绿色饭店评定条件。

5.2 评定方法

5.2.1 绿色饭店评定采用GB/T 19001-2000的评定方式,对企业进行评审。

5.2.2 采取企业自愿申请,并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培训的方式进行。

5.2.3 企业参照绿色饭店评定条件及自我评估表,开展实施活动。根据企业的需要绿色饭店评定机构将派专家进行具体指导。

5.2.4 企业根据实施结果,填写有关评估材料报绿色饭店评定机构。

5.2.5 绿色饭店评定机构对材料进行书面审核后,委派审核组对该企业进行现场评审,出具评审报告并确定等级。

5.2.6 一个企业评定一个等级,如果企业由若干分店组成,应按各店的实际情况分别评定等级。如果是连锁店,可以统一申报,一次评定。6 等级评定和管理原则

6.1 经评定的绿色饭店授予相应等级的绿色饭店标志牌。

6.2 绿色饭店标志牌由绿色饭店评定机构统一制作、颁发,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授权或许可,不得擅用。

6.3 经评定的绿色饭店,由绿色饭店评定机构每两年进行一次年审,每四年进行一次复评。在此期间,应企业的申请,可安排进行晋级评定。绿色饭店评定机构将作不定期暗访。在年审、暗访、复评人员出示审核员证书及绿色饭店评定机构委托书后,饭店应积极配合开展相关工作。评审企业的绿色饭店标志的有效期为四年(自颁发证书之日起计算)。

6.4 企业在使用标志期间,一经发现与标准不符或给消费者带来直接的、间接的利益损害的行为,将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降级、摘牌等处理。7 审核员

7.1 绿色饭店的等级评定工作实行审核员制度。审核员必须经专业培训与考核,合格者颁发审核员资格证书。

7.2 绿色饭店审核员资格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级,并实行注册制度。注册初级审核员有资格实施绿色饭店的企业内部审核,注册中级审核员有资格实施绿色饭店的外部审核,注册高级审核员有资格担任绿色饭店外部审核组组长。

7.3 审核员在四年内要定期接受再培训及验证,以确定其注册资格。

7.4 审核员按规定的审核程序进行审核,应严格执行有关纪律。

7.5 审核员只能在接受执行绿色饭店评定机构委派书后方能行使审核职责。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绿色饭店评定条件

A.1 前提条件

A.1.1 严格遵守国家有关环保、节能、卫生、防疫、食品、消防、规划等法律法规和标准,各项证照齐全合格。

A.1.2 绿色饭店必须有最高管理者发布的专人(绿色代表)负责该企业创建绿色饭店的任务书;有创建绿色工作计划;有明确环境目标和行动措施;有健全的公共安全、食品安全、节能降耗、环保的规章制度,并且不断更新和发展;有饭店管理者定期检查目标实现情况及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记录。

A.1.3 饭店有关于公共安全、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的培训计划。不断提高员工安全和环保意识。分管创建绿色饭店工作的负责人必须参加有关安全、环境问题的培训和教育。

A.1.4 客人活动区域以告示、宣传牌等形式鼓励并引导顾客进行绿色消费,使顾客关心绿色行动。饭店被授?quot;绿色饭店"后,必须把牌匾置于醒目处。

A.1.5 有建立绿色饭店的相关文件档案。

A.2 节约用水

A.2.1 积极引入新型节水设备,采取多种节水措施,加强水资源的回收利用。

A.2.2 饭店用水总量每月至少登记一次,公共卫生间水厢每次冲水量、客房洗浴间水龙头每分钟的水流量、厨房洗碗机的用水量等有明确的标准规定并执行。

A.2.3 饭店的水消耗各主要部门要有用水的定额标准和责任制。建立水计量系统,并对用水状况进行记录、分析。

A.2.4杜绝水龙头滴漏、跑冒现象。

A.3 能源管理

A.3.1 饭店要有能源管理体系报告,每年至少做一次电平衡监测,各主要

部门有电、煤(油)能耗定额和责任制。

A.3.2 通风、制冷和供暖设备应强化日常维护及清洁管理,并配有监控系统,对冷柜、窗户的密封情况每年都要检查,并写出检查报告。

A.3.3 健全饭店的能源使用计量系统。

A.3.4 积极采用节能新技术,有条件的企业应使用可再利用的能源(太阳能供热装置、地热等)系统。

A.4 环境保护

A.4.1 饭店污水排放、锅炉烟尘排放、废热气排放、厨房大气污染物排放、噪音控制达到有关规定标准。

A.4.2 使用不能含磷洗浴用品和洗涤用品,对于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A.4.3 冰箱、空调、冷水机组等积极采用环保型设备用品。

A.4.4 室内绿化与环境相协调,无装饰装修污染,空气质量符合有关标准。

A.4.5 室外可绿化地的绿化覆盖率达到100%。

A.5 垃圾管理

A.5.1 饭店要通过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和减少垃圾数量等方式进行控制和管理。

A.5.2 饭店建立垃圾分类收集设备以便回收利用,员工能将垃圾按照细化的标准分类。

A.5.3 对顾客做好分类处理垃圾的宣传。

A.5.4 对废电池等危险废弃物有专用存放点。

A.6 绿色客房

A.6.1 有无烟客房楼层(无烟小楼)。

A.6.2 房间的牙刷、梳子、小香皂、拖鞋等一次性客用品和毛巾、枕套、床单、浴衣等客用棉织品,按顾客意愿更换,减少洗涤次数。

A.6.3 改变(使用可降解的材料)、简化或取消客房内生活、卫浴用品用的包装。

A.6.4 放置对人体有益的绿色植物。

A.6.5 供应洁净的饮用水。

A.6.6 客房采光充足,有良好的新风系统,封闭状态下室内无异味、无噪音,各项污染物及有害气体检测均符合国家标准。

A.7 绿色餐饮

A.7.1 餐厅有无烟区,设有无烟标志。

A.7.2 餐厅内有良好的通风系统,无油烟味。

A.7.3 保证出售检疫合格的肉食品,严格蔬菜、果品等原材料的进货渠道,确保食品安全。在大厅显著位置设置外购原料告示牌,标明主要系钠访⒐┯ι獭⒌缁啊⒅始熳刺⒔跏奔洹⒈V势凇⒃氐饶谌荨?br> A.7.4 积极采用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蔬菜。

A.7.5 不出售国家禁止销售的野生保护动物。

A.7.6 制订绿色服务规范,倡导绿色消费,提供剩余食品打包等服务。

A.7.7 不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一次性木制筷子,积极减少使用一次性毛巾。

A.7.8 餐厅内有男女分用卫生间,洁净无异味,卫生间面积及厕位与餐厅面积成恰当比例,卫生间各项用品齐全并符合环保要求。

A.8 绿色管理

A.8.1 饭店应建立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

A.8.2 饭店应建立积极有效的公共安全和食品安全的预防、管理体系。

A.8.3 饭店应建立采购人员和供应商监控体系,选用绿色食品和环保产品。

A.8.4 饭店积极采用绿色设计。

质量等级评定规定 篇2

要想建立合理的耕地占补平衡, 就要切实依法地做好占补平衡的考核、督察工作, 防止诸如占而不补、占优补劣的恶劣行为发生。在研究建设补充耕地质量等级平衡的过程中, 我国经历了政策颁布、基础实践、调试工作等阶段。对于今后的耕地占补平衡推进工作, 主要方向是要做到对于耕地质量按等级折算工作的完善, 建立一个科学研究的体系。

1 耕地占补平衡工作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1.1 数量上“占多补少”

在我国的耕地占补平衡中, 数量上“占多补少”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总是有大量的建设单位违法建设占用耕地。据国土资源部的执法查处统计数据看出, 在我国许多城市都有大量的违法用地现象存在, 许多的建设单位都提供不了其对于建设用地的合法手续, 每年都有巨大数量的违法土地被查处。导致耕地数量“占多补少”现象的发生是由于我国有许多大型的重点建设项目, 这些建设项目需要占用大量的耕地, 因此导致了要补充的耕地数量巨大, 补充用的资金巨大, 补充耕地难以完成。还有一些水利工程如三峡工程, 这些工程的建设淹没了大量的耕地。由于监督监管工作的不到位, 许多地方政府机构对于补充耕地的措施没有落实, 利用农民自行开垦的耕地与黑地来进行占补平衡, 这都是虚假的补充耕地面积。

1.2 质量上“占优补劣”

在工程建设中, 许多的被占用耕地都选取的是极其优质的农田, 这些耕地的形成甚至经过了数千年, 因此补充耕地的质量一般比不上被占用的耕地质量。耕地的开垦是有严格的条件的, 能够开垦耕地的地区一般要面临水源、位置条件较好, 但是许多工程刚好占据了耕地要求的有利条件, 从而导致耕地不能良好开发。有许多地方对于补充耕地项目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 对于耕地的建设标准较低, 导致了补充耕地的质量不高。

1.3 利用上“补而不用”“用而不养”

许多地方对于补充耕地的建设完成了数量上的要求, 但是没有达到质量上的标准。在完成耕地占补平衡过程中, 仅仅是为了保证足够的数量, 而不考虑耕地位置、土壤条件, 因此导致了许多耕地开垦却不能使用。由于种粮获得的效益比较低, 农民现在对于种粮的热情并不高涨, 因此, 对于耕地开垦后的养护投入不到位, 直接导致了补充耕地的质量不高反低的现象, 造成了耕地的占补失调。

2 补充耕地数量质量按等级折算对建设占补耕地等级质量平衡的重要意义

补充耕地数量质量按等级折算的实施过程是先对农用地等级进行划定, 依据被占用等级的标准, 折算成补充耕地的数量质量, 实现耕地占补在数量与质量上的平衡。

按等级折算补充耕地数量质量的措施是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必须达到的要求, 也是在实行耕地占补平衡工作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每一个建设单位在进行工程建设前都必须按《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履行耕地质量的按等级折算, 以此保证补充耕地与被占用耕地的平衡。耕地的占补平衡是在我国法规中明确被要求的一项基本制度, 所有的建设单位都有义务且必须履行补充耕地的职责。进行补充耕地数量质量的等级折算, 是有效改善耕地占补平衡工作存在的耕地“占多补少”“占优补劣”问题的重要手段。因此, 对于补充耕地的等级折算, 是保证我国的粮食综合生产力, 关系到国民经济的重要任务。

由于我国的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 有许多亟待建设的大型项目要求用到大量的土地, 给我国耕地资源的保护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要在这样的条件下依旧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 就必须做到占一补一。换而言之, 就是不能单靠补充耕地的质量来达到平衡条件, 要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节约型路线, 尽量少占优质土地。

由于不同等级的耕地在粮食生产力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因此要在土地资源开发整理项目的初步设计时就做好补充耕地的等级评定。等级折算中的系数要依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合理设定, 以此完善土地开发项目, 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的相适应, 达到资源的最优化。

3 结束语

为了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 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必须通过实行耕地数量质量的等级折算来达到耕地占补平衡。等级折算是通过对占用耕地的等级划分, 制定补充耕地的标准, 维护耕地的占补平衡。也要从生态建设的角度出发, 将污染也纳入了耕地的评定标准, 这也是对现下生态发展需要的积极响应。总而言之, 对于耕地占补平衡体系的建设, 不仅是国土资源合理分配的需要, 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

[1]郧文聚, 张蕾娜, 陈桂珅, 等.基于农用地分等的耕地占补平衡项目评价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 2008, 22 (10) :58-63.

[2]张凤荣, 徐艳, 姜广辉.新补充耕地的合理利用与质量保证[J].国土资源, 2011 (5) :24-25.

[3]郧文聚, 程锋, 张蕾娜.如何实现耕地占补数量质量平衡[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11-05 (8) .

质量等级评定规定 篇3

【关键词】智力残疾;肢体残疾;致病因素;残疾等级;评定

【中图分类号】R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317-02

Correlation between Pathogenic Factor and Disabled Grade in Intelligence Disability and Extremity Disability

XU fen-lan,ZHANG jian-feng

(Rehabilitation Center of Disabled Children, Federation of the disabled in Dongguan, Dongguan 523000, Guangdong,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athogenic factor and disabled level in intelligence disability and extremity disability through the assessment of disability grade. Analys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athogenic factor and disabled grade. Methods Assess the disabled grade in strict accordance with the 《Second National Disability Standards of Sampling Survey》,promulgated by the State Council. Results The pathogenic factors in intelligence disability mainly are heredity and cerebral diseases. These factors resulted in second or third grade mainly. The pathogenic factors in extremity disability mainly ar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and cerebral palsy. The percent of third and fourth grade formed by these factors is highest. Conclusions The result of disability grade assess revealed the function of disability can be prevented or improved significantly through early rehabilitation to a certain extent. Cerebropathy occupy the highest proportion of all pathogenic factors. Rehabilitation workers can promote the knowledge about disabled prevention targetedly with the local community.

【Key words】intelligence disability;extremity disability;pathogenic factors;disabled level;disability grade assess

智力殘疾指智力显著低于一般人水平,并伴有适应行为的障碍。此类残疾是由于神经系统结构、功能障碍,使个体活动和参与受到限制,需要环境提供全面、广泛、有限和间歇的支持。智力残疾包括:在智力发育期间(18岁之前),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的精神发育不全或智力迟滞;或者智力发育成熟之后,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智力损害或智力明显衰退。

肢体残疾是指人体运动系统的结构、功能损伤造成四肢残缺或四肢、躯干麻痹(瘫痪)、畸形等而致人体运动功能不同程度的丧失以及活动受限或参与的局限。肢体残疾一级:不能独立实现日常生活活动。肢体残疾二级:基本上不能独立实现日常生活活动。肢体残疾三级:能部分独立实现日常生活活动。肢体残疾四级:基本上能独立实现日常生活活动。

由于导致智力残疾(以下简称“智残”)及肢体残疾(以下简称“肢残”)的严重程度各有不同,残疾人工作者及预防医学工作者需要了解服务对象的致残根源及社会适应能力即残疾的严重程度,对预防或减少残疾的发生率,评估残疾人经培训后回归社会就业的概率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入选标准:东莞市户籍,年龄≥3岁,残疾情况符合国务院批准的《第二代残疾人全国抽样调查评定标准》。因各种外界有害因素导致的智力倒退或肢体功能障碍,必须在受到伤害并最终治疗满1年后方可进行评定。共入选2010年1月1日至2011年5月经评定符合残疾标准的346人,其中智残160人,肢残186人。

1.2 残疾评定标准:

1.2.1 智力残疾分级标准:

1.2.2 肢体残疾分级标准:

肢体残疾一级:完全不能独立实现日常生活活动。肢体残疾二级:基本上不能独立实现日常生活活动。肢体残疾三级:能部分独立实现日常生活活动。肢体残疾四级:基本上能独立实现日常生活活动[1]。

1.3 残疾评定方法:

1.3.1 智力残疾评定方法:首先询问受评者或家属目前情况、致残原因及致残时间;接着应用智测量表确定受评者是否达到智力低下标准,再评定其社会适应行为的水平,智力残疾等级根据社会适应行为的水平决定。具体方法:首先按年龄选定合适的智力测试量表,按照量表评定步骤进行分数统计,如DQ(0~7岁)低于75分,IQ(7岁以上)低于70分,则继续进行社会适应行为评测,以询问受评者及家属包括生活自理能力、参与社会劳动能力及日常沟通能力为主。

1.3.2 肢体残疾评定:首先目测受评者患肢,同时询问病因及发病时间,如属意外伤害因素导致,需在最终治疗结束一年后方可进行评定。再检查患肢肌张力、肌力、肌肉萎缩程度及运动功能障碍程度,如属下肢功能障碍性残疾需观察其站立、行走能力,如属上肢功能障碍性残疾需观察其对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如属肢体残缺性残疾则比对各等级肢体残疾标准要求,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等级评定。

2 结果

2.1 参评的智残人数为160人,残疾等级比例及人数如表一;致病因素与残疾等级之间比例及人数关系如表二:

2.2 参评的肢残人数为186人,残疾等级比例及人数如表三;致病因素与残疾等级人数及比例关系如表四:

2.3 从上表可以得出结论,在致病因素统计中,智残以遗传及脑疾病占主导,分别占了39.6%和32.1%;肢残以脑性瘫痪及脑血管疾病为主,分别占了18.3%和33.3%。脑疾病仍是导致智力及肢体残疾的主要病因。

3 讨论

近年来,由于人口老龄化、环境污染、高危儿治疗存活率提升、物质生活水平升高致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脑疾病导致的残疾比例不断上升。在儿童智力残疾病因中,一部分为遗传如唐氏综合征,另一部分为脑膜炎脑炎后遗症、早产及新生儿窒息等脑损伤;在肢体致残因素中,则主要为脑性瘫痪。在成人智力残疾病因中多为上一代血缘遗传和脑膜炎脑炎后遗症;在肢体致残因素中主要是脑血管疾病。

通过以上统计可以观察到,脑疾病(包括脑瘫和脑血管疾病)是绝大部分极重度及重度残疾的致病因素,约占78.9%(其中脑瘫占36.8%,脑血管疾病占了42.1%)。故脑疾病的危害很大,其不但造成患者本人的严重无力心态和生活无能状况,对家庭和社会也是沉重的负担,尤其家庭家属的经济和精神负担都是难以负荷的。而目前减少脑疾病发生率或减轻病情最有效的措施是宣传预防发生和早期康复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知识。如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指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脑瘫病情在一定程度上通过下列措施是可以达到前述效果的:1 围产期疾病不适的高度重视和正确处理;2 对高危儿正确的早期干预治疗、早期康复;3 对社区灌输脑瘫的相关知识(如危害、预防和有效康复方法),务必使人民群众正确认识脑瘫,选择正确的预防、治疗方法,及早进行有效干预。这需要政府职能部门、医务人员(包括妇产科医生和预防医学工作者、有经验的脑瘫治疗专家)、残疾人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及社会工作师等形成统一认识,密切配合工作,方可形成最有效之预防体系,预防高危儿转变成脑瘫儿或减轻脑瘫儿童的残疾程度,争取达到生活自理[2]。

再如脑血管疾病,主要包括脑出血和脑梗塞,其最常见原因是高血压、高血脂。脑出血与高血压病的密切关系在于:高血压患者约有1/3的机会发生脑出血,而约95%的脑出血患者有高血压。脑出血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是目前中美等国家致残致死率最高的临床类型,发病率已高于心脏病和癌症。减轻脑血管疾病致残程度、减少其发生率也是目前全社会需共同面临的难题。而引致高血压高血脂的根源在于不良生活、工作习惯。减少脑血管疾病发生率的关键在于良好控制高血压高血脂。高血压保健和治疗的要点是形成健康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坚持按照高血压的治疗原则服药,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可以有效的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而减轻脑血管疾病的致残程度最有效的措施是早期康复治疗,越早康复效果越好。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脑血管疾病的存活者中约有70~80%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在这些存活的患者中,进行积极的康复治疗,可使90%的存活患者具有重新步行和自理生活的能力;可使30%的患者能恢复从事一些较轻的工作。

在残疾等级统计中,智残三级、四级残疾人数共占了约二分之一;肢残以三、四级程度为主,残疾人数共占了约三分之二。在致病因素与残疾等级相关对比中,三、四级残疾的致病因素仍以脑疾病为主,如智残的致病因素中脑疾病占首位,包括受评者幼时的脑膜炎、脑梗塞或脑出血、脑肿瘤等。肢残的致病因素中脑血管疾病占首位,主要是脑梗塞或脑出血导致的偏瘫。在所有三、四级残疾者中,能拥有一份工作或参与社会生产文化活动的比例较低,部分残疾人仍处于脱离社会群体、孤独无助的状态。他们具备一些学习简单技能达到自力更生的能力,但缺乏通过自主途径参与社会劳动的能力,需要機构提供就业培训和生活技能的培训,才能达到生活自理及参与社会生产劳动的水平。故一方面需要政府及机构提供培训机会,另一方面需要社区工作人员的热心帮助,让轻、中度残疾人通过这样的平台同样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并能自食其力。

对残疾人工作者而言,智残和肢残领域存在其独有的预防、康复和社会工作服务内容。了解智残及肢残最常见的致病因素及残疾等级的主要分布范围,有利于更科学地制定社区预防、康复及就业培训方案,提高工作的实效,为实现2015年“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标准[S].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年.

[2] 李树春. 小儿脑性瘫痪[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29 —230.

[3] 周天健.康复技术全书[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3:801—803.

[4] 史惟、杨红、施炳培,等。国内外脑性瘫痪定义、临床分型及功能分级新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15(9):801—803.

[5] 陈秀洁,李树春。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分型和诊断条件[J].中华物理医学志康复杂志,2007,29(5):309.

[6] Hann RD, Aaronson N, Limburg M, et, al. Measuring quality of life in stroke[J]. Stroke, 1993, 24:320—327.

[7] 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工作程序 篇4

依据《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GB/T 17775-2003)、《关于全面开展旅游区(点)质量等级评定工作的通知》(粤旅开发[2001]2号)要求,广州市旅游局在国家、省旅游局及国家旅游区(点)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简称“国评委会”)、省旅游区(点)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指导下(简称“省评委会”),组织成立了广州市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简称“市评委会”),负责本市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的组织初评工作。

有关评定事项及程序如下:

一、“市评委会”在“省评委会”的指导下,依照《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具体负责本地区3A级、2A级和1A级旅游景区的初评,并向“省评委会”推荐;负责5A级、4A级旅游景区的初评,由“省评委会”组织评定后向国家旅游局推荐。

二、旅游区(点)质量等级评定范围:在广州地区内正式开业接待旅游者一年以上的旅游区(点),包括风景区、文博院馆、度假区(村)、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主题公园、游乐园、动物园、植物园、美术馆等,均可申请参加评定。

三、旅游区(点)在对照《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完成自检、自评和各项整改工作后,认为达到《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评分细则、《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景观质量评分细则以及《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游客意见评分细则所规定的相应等级要求,可向“市评委会”提出参加旅游区(点)质量等级评定的书面申请,填写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申请评定报告书(一式五份)。报告书需有申请单位所在的区(县级市)旅游局加具意见并盖章。

四、“市评委会”接到旅游区(点)正式参加质量等级评定申请报告后,一个月内派出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检查员前往初评,对第一次初评未予通过的旅游区(点),加强指导,待旅游区(点)完成整改并再次提出初评后,于一个月内再派出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检查员进行第二次初评。初评合格后,向“省评委会”推荐评定3A、2A和1A级旅游景区,由“省评委会”验收,予以审批、公布。“省评委会”向“国评委会”推荐评定5A、4A级旅游景区,由“国评委会”验收,予以审批、公布。

五、对已经评定质量等级的旅游景区,每年采取部分复核与重点抽查相组合、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复核。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评定的申报查询办法:“市评委会”办公室设在广州市旅游局,可前往申报或电话查询。

残疾等级评定标准 篇5

发表日期:2011-10-12 09:48:00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一、视力残疾标准

(一)视力残疾的定义

视力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视力低下并且不能矫正或视野缩小,以致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

视力残疾包括盲及低视力。

(二)视力残疾的分级

类别

级别

最佳矫正视力

一级

无光感~<0.02;或视野半径<5度

二级

0.02~<0.05;或视野半径<10度

低视力

三级

0.05~<0.1

四级

0.1~<0.3

〔注〕

1.盲或低视力均指双眼而言,若双眼视力不同,则以视力较好的一眼为准。如仅有单眼为盲或低视力,而另一眼的视力达到或优于0.3,则不属于视力残疾范畴。

2.最佳矫正视力是指以适当镜片矫正所能达到的最好视力,或针孔视力。

3.以注视点为中心,视野半径<10度者,不论其视力如何均属于盲。

二、听力残疾标准

(一)听力残疾的定义

听力残疾,是指人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不同程度的永久性听力障碍,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环境声及言语声,以致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

(二)听力残疾的分级

听力残疾一级:

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方面极重度损伤,较好耳平均听力损失≥91 dB HL,在无助听设备帮助下,不能依靠听觉进行言语交流,在理解和交流等活动上极度受限,在参与社会生活方面存在极严重障碍。

听力残疾二级:

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重度损伤,较好耳平均听力损失在81~90 dB HL之间,在无助听设备帮助下,在理解和交流等活动上重度受限,在参与社会生活方面存在严重障碍。

听力残疾三级:

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中重度损伤,较好耳平均听力损失在61~80 dB HL之间,在无助听设备帮助下,在理解和交流等活动上中度受限,在参与社会生活方面存在中度障碍。

听力残疾四级:

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中度损伤,较好耳平均听力损失在41~60dB HL之间,在无助听设备帮助下,在理解和交流等活动上轻度受限,在参与社会生活方面存在轻度障碍。

三、言语残疾标准

(一)言语残疾的定义

言语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不同程度的言语障碍,经治疗一年以上不愈或病程超过两年者,而不能或难以进行正常的言语交往活动,以致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3岁以下不定残)。

言语残疾包括:

1.失语:是指由于大脑言语区域以及相关部位损伤所导致的获得性言语功能丧失或受损。

2.运动性构音障碍:是指由于神经肌肉病变导致构音器官的运动障碍,主要表现为不会说话、说话费力、发声和发音不清等。

3.器官结构异常所致的构音障碍:是指构音器官形态结构异常所致的构音障碍。其代表为腭裂以及舌或颌面部术后造成的构音障碍。主要表现为不能说话、鼻音过重、发音不清等。

4.发声障碍(嗓音障碍):是指由于呼吸及喉存在器质性病变导致的失声、发声困难、声音嘶哑等。

5.儿童言语发育迟滞:指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其言语发育落后于实际年龄的状态。主要表现不会说话、说话晚、发音不清等。

6.听力障碍所致的语言障碍:是指由于听觉障碍所致的言语障碍。主要表现为不会说话或者发音不清。

7.口吃:是指言语的流畅性障碍。常表现为在说话的过程中拖长音、重复、语塞并伴有面部及其它行为变化等。

(二)言语残疾的分级

言语残疾一级:

无任何言语功能或语音清晰度≤10%,言语表达能力等级测试未达到一级测试水平,不能进行任何言语交流。

言语残疾二级:

具有一定的发声及言语能力。语音清晰度在11%~25%之间,言语表达能力等级测试未达到二级测试水平。

言语残疾三级:

可以进行部分言语交流。语音清晰度在26%~45%之间,言语表达能力等级测试未达到三级测试水平。

言语残疾四级:

能进行简单会话,但用较长句或长篇表达困难。语音清晰度在46%~65%之间,言语表达能力等级测试未达到四级测试水平。

四、肢体残疾标准

(一)肢体残疾的定义

肢体残疾,是指人体运动系统的结构、功能损伤造成四肢残缺或四肢、躯干麻痹(瘫痪)、畸形等而致人体运动功能不同程度的丧失以及活动受限或参与的局限。

肢体残疾包括:

1.上肢或下肢因伤、病或发育异常所致的缺失、畸形或功能障碍;

2.脊柱因伤、病或发育异常所致的畸形或功能障碍;

3.中枢、周围神经因伤、病或发育异常造成躯干或四肢的功能障碍。

(二)肢体残疾的分级

肢体残疾一级:不能独立实现日常生活活动。

1.四肢瘫:四肢运动功能重度丧失;

2.截瘫:双下肢运动功能完全丧失;

3.偏瘫:一侧肢体运动功能完全丧失;

4.单全上肢和双小腿缺失;

5.单全下肢和双前臂缺失;

6.双上臂和单大腿(或单小腿)缺失;

7.双全上肢或双全下肢缺失;

8.四肢在不同部位缺失;

9.双上肢功能极重度障碍或三肢功能重度障碍。

肢体残疾二级:基本上不能独立实现日常生活活动。

1.偏瘫或截瘫,残肢保留少许功能(不能独立行走);

2.双上臂或双前臂缺失;

3.双大腿缺失;

4.单全上肢和单大腿缺失;

5.单全下肢和单上臂缺失;

6.三肢在不同部位缺失(除外一级中的情况);

7.二肢功能重度障碍或三肢功能中度障碍。

肢体残疾三级:能部分独立实现日常生活活动。

1.双小腿缺失;

2.单前臂及其以上缺失;

3.单大腿及其以上缺失;

4.双手拇指或双手拇指以外其它手指全缺失;

5.二肢在不同部位缺失(除外二级中的情况);

6.一肢功能重度障碍或二肢功能中度障碍。

肢体残疾四级:基本上能独立实现日常生活活动。

1.单小腿缺失;

2.双下肢不等长,差距在5厘米以上(含5厘米);

3.脊柱强(僵)直;

4.脊柱畸形,驼背畸形大于70度或侧凸大于45度;

5.单手拇指以外其它四指全缺失;

6.单侧拇指全缺失;

7.单足跗跖关节以上缺失;

8.双足趾完全缺失或失去功能;

9.侏儒症(身高不超过130厘米的成年人);

10.一肢功能中度障碍或两肢功能轻度障碍;

11.类似上述的其它肢体功能障碍。

五、智力残疾标准

(一)智力残疾的定义

智力残疾,是指智力显著低于一般人水平,并伴有适应行为的障碍。此类残疾是由于神经系统结构、功能障碍,使个体活动和参与受到限制,需要环境提供全面、广泛、有限和间歇的支持。

智力残疾包括:在智力发育期间(18岁之前),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的精神发育不全或智力迟滞;或者智力发育成熟以后,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智力损害或智力明显衰退。

(二)智力残疾的分级

级别

分级标准

发展商(DQ)

0~6岁

智商(IQ)

7岁及以上

适应性行为(AB)

WHO-DASⅡ分值

18岁以上

一级

≤25

<20

极重度

≥116分

二级

26~39

20~34

重度

106~115分

三级

40~54 35~49 中度

96~105分

四级

55~75

50~69

轻度

52~95分

六、精神残疾标准

(一)精神残疾的定义

精神残疾,是指各类精神障碍持续一年以上未痊愈,由于存在认知、情感和行为障碍,以致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

(二)精神残疾的分级

18岁以上(含)的精神障碍患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量表Ⅱ》(WHO-DASⅡ)分数和下述的适应行为表现,18岁以下者依据下述的适应行为的表现,把精神残疾划分为四级:

精神残疾一级:

WHO-DASⅡ值≥116分,适应行为严重障碍;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忽视自己的生理、心理的基本要求。不与人交往,无法从事工作,不能学习新事物。需要环境提供全面、广泛的支持,生活长期、全部需他人监护。

精神残疾二级:

WHO-DASⅡ值在106~115分之间,适应行为重度障碍;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基本不与人交往,只与照顾者简单交往,能理解照顾者的简单指令,有一定学习能力。监护下能从事简单劳动。能表达自己的基本需求,偶尔被动参与社交活动;需要环境提供广泛的支持,大部分生活仍需他人照料。

精神残疾三级:

WHO-DASⅡ值在96~105分之间,适应行为中度障碍;生活上不能完全自理,可以与人进行简单交流,能表达自己的情感。能独立从事简单劳动,能学习新事物,但学习能力明显比一般人差。被动参与社交活动,偶尔能主动参与社交活动;需要环境提供部分的支持,即所需要的支持服务是经常性的、短时间的需求,部分生活需由他人照料。

精神残疾四级:

WHO-DASⅡ值在52~95分之间,适应行为轻度障碍;生活上基本自理,但自理能力比一般人差,有时忽略个人卫生。能与人交往,能表达自己的情感,体会他人情感的能力较差,能从事一般的工作,学习新事物的能力比一般人稍差;偶尔需要环境提供支持,一般情况下生活不需要由他人照料。

七、多重残疾

质量等级评定规定 篇6

正如北欧遗产办公室主任克瑞思·安德森女士所说“若没有人关注文化遗产, 就没人受益于文化遗产, 那么这样的文化遗产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若对文化遗产没有持续性的经营管理, 旅游业终将丧失发展潜能。”早在2001年10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管理第五届年会上, 丽江就以用保护世界遗产带动旅游业, 以旅游发展反哺遗产保护的实践和取得的优秀经验被确定为“丽江模式”, 形成了在亚太遗产地加以推广的决议, 为困惑的中国乃至世界城市类型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共同难题探索出了全新的值得全世界遗产地借鉴的路子和经验。“丽江模式”走出了一条以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为主要手段, 进而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道路。“丽江模式”不仅为困惑许多地方的古城保护事业探索了新路, 也为西部欠发达地区如何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加快发展提供了借鉴和示范。它为人们提供了这样的启示:正确处理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使二者相辅相成, 这样, 历史文化遗产就可以转变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生产力因素。

为了完善世界遗产地丽江古城的硬件设施, 使它可以更好地服务国内外游客, 丽江古城区旅游局广泛动员古城内的饭店、民居 (客栈) 参加等级评定活动。这在全国的非星级饭店、民居 (客栈) 的管理上还是首创。评选的内容主要是设施设备以及维修保养情况、清洁卫生、管理制度和服务质量。《丽江市特色等级饭店、民居 (客栈) 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参照国际饭店的星级评定模式, 又结合古城实际, 出台以来为独具特色的纳西民居挂上了符合出台以来为独具特色的纳西民居挂上了符合国际标准的“笑脸”, 不仅更好地服务了游客, 也引来了国内许多旅游管理部门上门“取经”。

二、民居客栈的概念

在国内对于民居客栈的概念很混乱, 处于不同的角度, 学者专家们对其的称谓也是多种多样的, 有家庭旅馆、民居客栈、民居旅馆、农家旅馆、个体旅馆、青年旅馆等。结合各学者专家对民居客栈的定义, 将古城民居客栈定义为一种以具有地方文化风格特点的家居院落为经营场所, 集食、宿、游、娱为一体的, 让游客体验当地的民风民俗、建筑风格、居住方式及家居人情味等人文现象的一种旅游形式。本文认为该概念包括以下含义: (1) 民居客栈是具有地方文化风格特点的; (2) 民居客栈是有家居人情味特质的; (3) 民居客栈是一种集食、宿、游、娱为一体的体验旅游形式。

三、丽江古城民居客栈发展历史及现状

(一) 中国民居客栈的历史溯源

客栈、旅馆的产生是伴随着旅游活动的出现应运而生的。在中国历史上的商周到清末时期, 旅客、行商等出门在外投宿安顿之处即有驿站、逆馆、候馆、路室、传舍、客栈、旅馆、旅店、旅舍等称谓, 由于中国地域广大, 各地方言习惯的不同, 名称运用并不一致, 如进入近代前后, 直隶、山东称之为“店”, 广东称为“寓”, 金陵、吴门称为“行台”, 而上海一带却普遍叫为客栈。然而, 当西洋旅馆进入中国后, 却翻译成了与旧时客栈可加区别的新通名, 这在全国好像形成了一种格式, 即在北方多被称为“饭店”, 在南方多被称为“酒店”。在近年来,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 在许多古镇的个体旅馆, 为体现一种历史文化的传承及一种怀旧与回归情结, 更钟情于用“客栈”这一称谓。

(二) 丽江民居客栈历史

古时候的丽江, 作为茶马古道的中转站、滇川藏商贸中心, 古城居民有自家开店招待远方来客的传统。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古城旅马店十分红火。当时, 有旅马店大概17家, 主要接待北方藏区的马帮。现云阁一带有旅马店约13家, 接待大理的行商。兴仁街一带有旅马店约10家, 东部四川盐源、盐边的行商大多住宿这里。这些店主与住客都遵循着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矩, 双方相互信任、关系融洽。在1956年, 旅马店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当时34户个体旅马店统一组成了“玉龙旅马店”, 下设4个分店, 每个分店作为一个经营点, 从业人员约76人。后来, 除了第四分店外, 都逐渐没落, 只留下几个小型旅馆、招待所。面向游客、服务于旅游地客栈, 大量的出现是在近几年。古城内第一家民居客栈开办于1995年, 最初, 客栈的数目增长并不是很快。根据1998年12月24日的一次调查, 当时古城内就只有11家民居客栈。此后, 为99年缓解昆明世博会期间旅客大增的压力, 当地政府动员有接待能力的古城居民在此期间开办家庭旅馆, 并向他们提供一些优惠条件。至1999年8月, 在县工商局注册的已经达到27家。世博会后, 虽然有短暂的徘徊, 但是总体上仍在稳步增长。

(三) 丽江古城民居客栈发展现状

1. 地理位置好, 建筑规模小;

民居客栈位于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 它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更多游客选择民居客栈。古城民居客栈分布范围广, 大研古城各条街道都有古城民居客栈, 相对集中于新华街、光义街、新义街等。至今, 丽江古城民居客栈数量较多, 但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其规模均较小。而且民居客栈毕竟不是正规的酒店, 所以它的硬件设施较差, 一些位于偏僻地段的民居客栈条件相对更差。

2. 投资乏力, 经营模式单一;

改造民居客栈, 需要一次性投入大笔资金, 很多本地经营者都资金不足, 而外地经营者大多是租房, 并且, 丽江政府出于对古城保护, 限制越来越多, 民居客栈改造风险越来越大, 经营者都不愿意做大投资, 民居客栈硬件设施得不到改善。古城民居客栈提供的服务比较类似, 经营方式也较接近, 提供特色服务的民居客栈很少, 而大多数游客看重的是古城民居客栈的文化氛围, 这种经营模式的单一会影响古城旅游形象。

3. 散、乱、差, 监管难。

国家对民居客栈尚无统一的行业监管标准。因而出现了居民客栈散、乱、差、监管难等特点, 特别是一些居民客栈由于利益的驱使, 成为“黑团”和“零负团费”的窝点, 致使其服务质量跟不上、旅游线路缩水、质价不符, 甚至出现宰客等现象, 致使游客投诉不断增加, 扰乱了正常的旅游市场秩序, 给古城区旅游形象带来了负面影响。

四、民居客栈等级评定的意义

(一) 是对旅游饭店星级评定标准制度的完善和补充;

星级标准作为行业行动指南有着其特殊的地位及意义。中国饭店业星级标准从1988年开始实施, 先后进行4次修订与完善, 但在推行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局限性。此标准适用于硬件设施较好的饭店, 对于地理位置集中, 建筑规模小, 受到相关硬件条件限制的民居客栈来说并不实用。因此, 出台民居客栈等级标准是对星级标准的完善和补充。

(二) 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树立良好的旅游形象;

民居客栈的等级评定, 从根本上规范了旅游经营者以及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行为, 提高了服务质量, 树立古城的良好旅游形象。

(三) 传承和保护了地域文化, 体现民居特色;

民居客栈在其装修和经营上独具匠心, 不仅能为旅游者提供住宿, 还可以让旅游者感受到当地的风土民情, 将自然与人文有机的结合起来, 给旅游者带来身心上全然不同的感受。它们用古老的青砖, 三房一照壁, 四合五天井的建筑模式, 诉说这高原姑苏的人情风貌。让游客在古朴的建筑中去品位丽江的柔软时光, 近距离感受纳西建筑、饮食、艺术、历史等方面的文化, 体验世界遗产丽江古城的魅力。

(四) 有利于政府部门规范价格管理, 按等级定价, 促进旅游业稳定发展;

民居客栈的等级评定要求民居客栈按照特色等级进行规范定价, 继而从源头上减少、杜绝了民居客栈的“黑团”和“零负团费”现象, 促进了旅游业健康、稳定、持续向前地发展。

(五) 使行业竞争合理化, 走向良性循环;

(六) 以丽江特色客栈 (民居) 为试点, 辐射全省, 乃至全国, 体现其示范性。我国特色客栈 (民居) 等级评定工作仍处于相对封闭状态, 在国际旅游标准界中并无多少“话语权”, 旅游标准与国外相互交流很少, 吸收和采纳国际标准频率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饭店行业在服务质量和国际旅游形象方面的提升, 也阻碍了饭店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此标准的颁布和实施, 对我国饭店企业的“走出去”提供了政策和理论上支撑, 通过标准的实施也使政府服务于民, 创业绩, 见成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丽江民居客栈等级评定的基本情况

(一) 《丽江市特色等级饭店、民居 (客栈) 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的制定;

从饭店等级评定主体入手, 可以划分为以下四种模式。以发展为导向:政府部门为评定主体的模式;由行业协会, 即饭店协会或旅游业协会来进行饭店等级评定的模式;以满意为原则:消费者组织为评定主体的模式, 这是一种以企业能力为中心的内部评价模式;以公信力为基础:中介组织为评定主体的模式;饭店生产与消费同一性的特点, 又使得管理者、经营者和消费者都迫切需要某种具有可比性的标准, 所以, 大多数国家又都建立了饭店评级体系。从对上述评定模式的分析来看, 任何一种模式都有利又有弊。本标准的制定即使第二种模式, 由丽江行业协会提出并起草发布的, 是根据《云南省旅游条例》和《丽江市古城保护管理条例》、《丽江市旅游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 结合丽江旅游饭店行业自律和旅游发展实际, 制定本标准作为评定丽江市特色等级饭店、民居客栈的依据。

标准由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符号、特色等级饭店、民居 (客栈) 等级申请原则、等级划分条件、等级划分分数七大部分组成, 在标准第六部分, 等级划分条件中明细了特色一等级、特色二等级、特色三等级、特色四等级、特色五等级的划分细则。评定标准即以星级评定标准为范例, 更充分结合民居客栈的实际特点, 所指定的标准具有很高的可行性和创新性。

(二) 评定工作的开展。

为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旅游“二次创业”、提质增效的方针, 依托丽江古城世界文化遗产这一品牌, 古城区旅游局通过不断创新工作方法, 改进工作思路, 解放思想, 积极摸索适合非星级饭店、民居客栈管理、发展的道路, 通过对世界遗产范围内的非星级饭店、民居客栈进行特色等级评定, 实现行业自律、规范管理和平台搭建, 具体等级评定工作如下:

1. 成立协会, 实现行业自律;

2009年初, 经丽江市旅游协会的批准, 成立丽江市旅游协会特色等级饭店、民居 (客栈) 分会, 统一对申请加入分会的非星级饭店、民居客栈实施管理, 实行入会自愿, 退会自由。

2009年3月23日下午在束河丽水阳光大酒店阳光厅召开了古城区辖区内特色等级饭店、民居客栈分会会员大会, 大会修改完善了《丽江市旅游协会特色等级饭店、民居 (客栈) 分会章程》、《丽江市旅游协会特色等级饭店、民居 (客栈) 分会公约》, 讨论通过了《丽江市古城区特色等级饭店、民居 (客栈) 管理办法》, 产生了组织机构。并对网络输单价格、入会费、监理费等具体事宜, 进行了协商, 达成共识, 形成决议。

2. 统一评定, 严格按照等级评定程序;

《丽江市特色等级饭店、民居 (客栈) 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将民居客栈划分为五个等级:特色一级旅游接待单位、特色二级旅游接待单位、特色三级旅游接待单位、特色四级旅游接待单位、特色五级旅游接待单位。对加入丽江市旅游协会特色等级饭店、民居 (客栈) 分会非星级旅游接待单位, 对它们的评定按照程序统一进行。评定标准流程图如下:

(图1:评定标准流程图)

2009年3月至4月, 古城区旅游局组织等级评定小组成员对束河片区递交评定申请的经营户通过初评、复核有9家经营户首批进入特色等级旅游接待单位。2009年4月30日完成了束河片区民居客栈特色等级评定、规范管理试点工作。在束河试点成功基础上, 特色等级评定工作在世界遗产范围内 (古城、束河) 全面铺开。截止2009年底, 经评定的特色等级饭店、民居客栈已达73家, 其中五级8家、四级22家、三级23家, 二级19家、一级1家, 拥有总房间2800间, 总床位数5600张。这些特色等级饭店、民居客栈都鉴定了古城维护费代征协议, 进入丽江市旅游“一卡通”公司的平台系统进行结算, 并接受旅游监理公司的监督检查。

六、评定标准实施现状及成效

(一) 强化措施, 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古城区旅游局及丽江市旅游协会特色等级饭店、民居客栈分会相关工作人员定期不定期的进行检查, 主要包括对饭店、民居客栈设施设备的维修保养、清洁卫生及服务质量。在检查中存在的问题, 要求饭店、民居客栈给予及时整改, 对整改不达标的给予降级或者取消相应的级别。

(二) 对饭店、民居客栈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古城区旅游局及丽江市旅游协会特色等级饭店、民居客栈分会给予及时解决。

(三) 作为主管部门对评定的饭店、民居客栈在古城电视台、丽江日报、丽江旅游周刊、云南在线等媒体上给予宣传报道。通过建立协会的网站建立协会会员单位之间有效的沟通渠道, 达到了各会员单位之间信息的共通, 资源的共享, 通过建立VIP宣传卡, 加大了对客源市场的宣传力度, 从而做到了“不仅分享蛋糕, 也在做大蛋糕”的局面。

(四) 在黄金周期间, 对已评定特色饭店、民居 (客栈) 给予客源上的调节和帮助。

(五) 通过民居客栈等级评定的数量剧增, 民居客栈服务质量水平总体上升, 发展态势良好。

目前, 丽江旅游住宿规模已达到日接待能力55000张床位, 其中星级宾馆酒店168家, 约有23000张床位, 非星级酒店、客栈、招待所912家, 约有床位数32000张。大大的提升了住宿环境, 提高了丽江的接待能力和承载量。

截止目前, 申请并获得批准的特色等级酒店共97家, 特色五等级酒店总共16家, 特色四等级酒店23家, 特色三等级酒店33家, 特色二等级酒店23家, 特色一等级酒店1家。

通过多年的努力, 已评定的特色等级饭店、民居 (客栈) 经营状况逐年趋好, 入住率比以往不断提高, 盈利能力明显增强, 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为同行业树立了旗帜, 作出了榜样, 为维护丽江旅游市场整体形象, 营造和谐规范的旅游环境, 为营造我区和谐、规范的旅游环境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就以丽江福国大酒店为例, 被评为特色五级的福国大饭店由外商投资逾3.5亿建成。饭店仿造木氏土司园林建成:饭店门口摆放两尊丽江福国古寺迁来的麒麟, 大堂入口的台阶在风水上代表!连升三级, 部分客房仿造皇族家庭的装修。投资者花费大量心思, 努力服务好有!不同需求的客人。例如, 客人在用餐前都会被询问有无特殊需求;聘请当地的大学毕业生做VIP管家, 帮助外国客人克服语言障碍;为日本客人设计的床铺比较矮, 造型类似榻榻米等等。

七、总结

丽江民居客栈等级评定是基于旅游日益兴盛的今天, 对广大历史古城中民居客栈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所作出的积极探索和大胆创新, 顺应了时代的潮流, 结合了地方的实际和发展需求, 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标准的推广, 也将对我国其他地区的旅游管理部门产生积极的指导意义, 提供范例, 传授经验, 对此, 我们应当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强化旅游行业的规范发展、推进民居客栈的有效管理、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完善旅游服务接待功能,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为饭店行业的蓬勃发展提供现实依据, 为旅游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实施贡献力量, 促进旅游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摘要:伴随旅游业的兴盛和发展, 在我国许多历史文化名城中, 民居客栈的数量与日俱增, 也不同程度地出现着管理不规范、特色不鲜明、缺乏影响力等诸多阻碍其发展的不良因素, 因为受到硬件条件的限制, 很难达到国家旅游饭店星级评定标准, 制定特色客栈 (民居) 等级评定标准势在必行, 2008年11月1日, 由丽江市旅游协会发布了《丽江市特色等级饭店、民居 (客栈) 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 同年12月1日, 在丽江古城及束河古镇客栈进行此标准的实施。此标准的提出可以谓之为“丽江模式”的新亮点, 在国内外皆为首创。本论文着重对此标准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 并对本标准实施的意义和现状进行探讨, 提出此标准实施的重大意义, 以期将标准的成果公诸于众, 对国内外旅游管理部门规范民居客栈的管理起到示范和引领的作用。

关键词:民居客栈,丽江,等级评定,丽江模式

参考文献

[1]丽江市旅游协会.丽江市特色等级饭店、民居 (客栈) 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2008

[2]李瑞泉.丽江旅马店[A].丽江文史资料:第十二辑[C].1993

[3]刘燕.旅游的发展对丽江古城社会文化的影响[J].云南地理研究, 2005 (S1)

[4]编辑部.历史的见证.饭店现代化[J].2004 (8)

[5]郑祖安.客栈、旅馆、饭店——旧上海旅游业杂说[J].上海档案.2001.1:58-59.

[6]文彤.家庭旅馆业的发展-以桂林龙脊梯田风景区为例[J].旅游学刊.2002.17 (1) :28-30.

[7]黄芳.传统民居旅游开发中居民参与问题思考[J].旅游学刊.2002 (5) :54-57第8页 (共8页)

上一篇:园林绿化知识培训下一篇:家纺市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