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入校园

2024-08-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昆曲入校园(精选8篇)

昆曲入校园 篇1

我幼儿园大班毕业的假期结束后,就由爸爸带我来到了我的第一所小学,它的名字叫做‘圣乐小学’。

爸爸带我走进校门,我打量着这个校园:几栋贴满白色瓷砖的教学楼,楼上房间的门都是草绿色的,给人一种清雅的感觉。校园的左右两边有两个很大的修剪的极其整齐的花坛,玫瑰开的美丽,百合开的纯洁,水仙开的妖娆……这些花儿,给空气中也增加了一股香气。校园的地板是由红色的长而窄的砖块铺成的,周围有两排白杨树,显出勃勃生机。

昆曲入校园 篇2

发源于江苏昆山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 百戏之师”, 许多地方剧种, 像晋剧、蒲剧、上党戏、湘剧、川剧、赣剧、桂剧、邕剧、越剧和广东粤剧、闽剧、婺剧、滇剧等等, 都受到过昆剧艺术多方面的哺育和滋养。

一、昆曲文学的高度成就

从中国文学的角度看, 昆之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学、特别是中国韵文学的继承和延伸, 有600多部作品。其中有影响而又经常演出的剧目如:王世贞的《鸣凤记》, 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鄣记》、《南柯记》, 沈璟的《义侠记》等。高濂的《玉簪记》, 李渔的《风筝误》, 朱素臣的《十五贯》, 孔尚任的《桃花扇》, 洪昇的《长生殿》等等, 1.戏剧性强如髙濓有《玉簪记》故事结构紧凑, 动人心弦。2.修辞美, 许多佳句广为后世传诵, 如著名戏曲作家文学家汤显祖的《牡丹亭》“不到园林, 怎知春色如许?”“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人, 便赏心乐事谁家院!’优美婉转的刻画出一个身居闺阁的千金小姐思春怨春的内心世界。3.人物形象刻画栩栩如生, 长生殿里唐明皇与杨贵妃的刻画。

二、昆曲音乐的珍贵价值

昆曲则是“曲牌体”音乐的优秀楷模。“曲牌”也称“牌子”, 是历代逐渐保留下来的、有相对固定旋律曲调之统称。其来源, 其中不仅有古代的歌舞音乐, 唐宋时代的大曲、词调, 宋代的唱赚、诸宫调, 还有民歌和少数民每支曲牌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 如“点将唇、端正好、新水令、醉花荫、粉蝶儿、一枝花”等等不一而足。清乾隆八年成书的《九宫大成南北宫谱》就收集了南曲1513首, 北曲581首, 这么多的曲牌为我国的戏曲音乐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音乐色彩丰富, 素材众多。

三、昆曲表演的完美技艺

昆剧的角色分工随着表演艺术的发展, 也越来越细致。嘉、道间, 昆剧角色行当, 将原有的“江湖十二角色”, 与后来出现更细的分工相结合, 在“生、旦、净、末、丑”五大行当之下, 又细分二十小行, 称作“二十个家门”。例如:「生」这个家门中, 又分为官生、巾生、鞋皮生、雉尾生, 用以表演不同的角色人物。官生扮演做了官的成年男子身份。如《长生殿》的唐明皇、《太白醉写》中的李白, 在表演上要洒脱大方, 富于气派, 在唱法上也是真假嗓结合, 但真嗓落在比巾生用真嗓时更高的音域, 以洪亮为美。巾生饰演风流儒雅的年轻书生, 清洒飘逸, 歌唱要求真假嗓结合, 假嗓成份较大, 清脆悦耳。这样细致的分工为演员的表演提供了宽广的表演空间。

另一方面, 昆曲在戏曲的表现手段唱。念, 做, 打中的要求是最严格的, 昆曲演员必须在这几个方面兼备, 舞台呈现亦最为完美与出色。如唱念做打中的做, 指的是做功, 也就是舞台表演, 细腻传神。舞台布景很简约, 一张桌子、两个椅子, 就可以了, 相反, 赋予演员极大的艺术创造余地。一挥手, 一扬指, 如何打开门栓, 如何轻轻推门, 有人讲, 昆曲表演有这样一些特征:身段美, 指事明, 化身准, 出情真。我想, 这几句话概括得很不错, 昆曲是一种含蓄委婉、耐人品味又让人能够有所把握的艺术, 而不是一种直白、平淡、让听众丧失思考和体会的艺术。

四、昆曲审美的高雅境界

昆曲是中国最传统, 最完美的戏曲剧种, 它蕴含着声乐, 文学, 表演体系及舞蹈等极为丰富的艺术宝藏, 是生命了最强的艺术形式。他独特的深厚美学传统与独具神韵的东方风格对于人类有永恒的魅力。

1. 气韵, 也就是韵味。

明代中期魏良辅对昆山腔的改革主要是把平直无意致的土戏改为细腻水磨, 一字数转, 清柔婉折, 圆润流畅的水磨腔。起腔, 落腔的味道特别好, 很讲究。

2. 含蓄, 昆剧的很多剧目都有悲剧性质, 表达上较为深沉;

唱腔上多用中音腔, 这样的音域非常温存, 内在, 有含蓄之美。唱词上考究, 表达婉转细腻不像山西梆子朴直大白话, 非常雅。

3. 风骨, 昆剧非常追求气质上的表现。

我认为昆曲极大价值表现在:1.剧本。继承了古代诗歌及元曲的优点和长处, 采用长短句文体, 文词华丽典雅。学习昆曲不仅仅是鉴赏其优美佳作佳句, 更是能够提高我们自身的修养和品味。2.音乐, 昆曲保存大量的曲牌, 曲调优美婉转, 是我们学习戏曲音乐的重要资料, 提供很多素材对今后音乐的发展有重要作用。3.表演。昆曲表演以戏曲性的歌舞动作抒情, 画景配合唱曲内容创造了许多身段表演, 成了一整套严格的演出规范。这些规范可以多多学习, 用于我们如今的话剧, 歌舞, 电影中, 对演员素质的提高都有重要作用。

2001年5月18号, 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从此昆曲的价值, 地位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2008年初, 青春版《牡丹亭》就在新建的国家大剧院上演, 我们国家已经开始高度重视昆曲的发展。通过这样不断上演剧目的形式, 既能逐步提高演员素质, 培养出类拔萃的演员, 又能培养昆剧观众, 因为许多事物是人们接触之后才喜欢的, 而不喜欢昆曲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接触, 所以我们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方式和手段来吸引更多的人来喜欢昆曲, 引起全社会人们对昆曲的热爱和支持, 在大家的共同参与下, 将昆曲更好地保存和发展下去!■

校园暴力不应该入刑一辩稿 篇3

尊敬的评委,主席,各位观众,对方辩友,大家好

近些年来校园暴力层出不穷,但是入刑正的能很好的解决这样的事情吗?这暴力之源正的能靠入刑来解决吗?其实不然 我方认为校园暴力不应该入刑,原因如下;

第一,解决校园暴力需要威慑力不一定必须由刑法来体现,在美国学校,发生此类事件,受害者可以将学生告上法庭,法院会根据事实,做出判决处罚,事实存在,当事学生将会受到处罚,比如罚款多少,只能自己赚取,或者做多少社区公益劳动。教训很深。学校也可以制定相应的学生事务处理机制。公正,公开的处罚,父母不代罚。起到正确的人知导向。入刑并非是唯一途径。

第二,在学生成长发展,学校氛围方面,入刑具有很大的危害性。学校并不是社会,学校不应该陷入刑法的乌云之中。学校本因是庇护学生,供学生学习的良好环境,刑法却给学校染上的浓重,对于那些稚嫩的青少年,刑太重,他们的未来承受不起。不论是管制,拘役更甚至有期徒刑,这几样主刑都会在他们心里留下不可磨灭的烙印,甚至,有可能加深对社会的厌恶之情。心中的那种痛苦使我们无法体会的,日后只会沦为憎恨。(主打校园暴力难以区别性)第三,入刑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矛盾,根据杨彩霞的《校园暴力产生原因探析》中指出教育模式的明显功利性倾向是引发校园暴力的关键,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漏洞也是引发校园暴力的重要因素,家庭教育的失败,等等因素,时间所限不再赘述。以上所提,并不是单单将其入刑所能解决的,需要的是父母,老师,学校等方面共同对其进行心理的疏导。现在,单方面的父母带回家的管教,还是不够,学校也应当承担起这方面的责任来。

校园暴力最近通过大众媒体曝光到台面上来,但是不难想到,校园暴力非一夕之间产生的。其中缘由错综复杂,单单将其入刑,一方面过度震慑,另一方面,对于心智不健全的青少年,效果也不大。我们还是应该从教育入手,预防为主。处理此类事件,还需坚持教育,感化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昆曲入校园 篇4

银行系统考试培训专家

江西分行关于2015年校园招聘及大学生村官招聘录用人员入职报到的通知

根据工作安排,现将我行2015年校园招聘及大学生村官招聘录用人员入职报到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报到时间

2015年7月21日(周二)上午8:30—11:30,下午14:30—17:30。

注:1.大学生村官招聘录用人员及校园招聘录用到省分行营业部、九江分行的人员请于8:30—10:00前来报到;

2.校园招聘录用到景德镇分行、萍乡分行、新余分行、鹰潭分行、抚州分行的人员请于10:00—11:30前来报到;

3.校园招聘录用到赣州分行、宜春分行的人员请于14:30—16:00前来报到;

4.校园招聘录用到上饶分行、吉安分行的人员请于16:00—17:30前来报到。

二、报到地点

地址:郑州市东风路与信息学院路西50米明天财智名座17层

电话:0371-53388120 *** 网址:

邮箱:hx@hongxinedu.org 弘新教育

银行系统考试培训专家

农银大学江西分校5号楼四楼会议室,详细地址:南昌市新建县北郊兴国路13号,市内坐219、204、227路公交车至北郊站均可到达

三、报到需携带资料

(一)校园招聘

1.国内应届毕业生:请携带个人身份证、报到证(报到单位应为中国农业银行江西省分行)、毕业证、学位证、本人学籍信息(通过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学信网http://

邮箱:hx@hongxinedu.org 弘新教育

银行系统考试培训专家

http://

昆曲全科知识 篇5

昆曲

昆曲,又称昆剧、昆腔、昆山腔,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昆曲发源于14世纪中国的苏州昆山,后经魏良辅等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国,自明代中叶独领中国剧坛近3。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宛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其唱念语音为“中州韵”。昆曲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昆曲(KunquOpera),原名“昆山腔”、“昆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清代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是中国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昆曲早在元朝末期(14世纪中叶)即产生于苏州昆山(属太仓州)一带,它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

昆山腔开始只是民间的清曲、小唱。其流布区域,开始只限于苏州一带,到了万历年间,便以苏州为中心扩展到长江以南和钱塘江以北各地,万历末年还流入北京。这样昆山腔便成为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昆曲是明朝中叶至清代中叶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很多剧种都是在昆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即时,无锡昆曲社对昆曲起到了繁荣推广的作用。昆剧是中国戏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体系的剧种,它的基础深厚,遗产丰富,是中国汉族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成果,在中国文学史、戏曲史、音乐史、舞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昆曲的表演,也有它独特的体系、风格,它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和谐。在语言上,该剧种原先分南曲和北曲:南昆以苏州白话为主,北昆以大都韵白和京白为主。

昆曲唱腔华丽婉转、念白儒雅、表演细腻、舞蹈飘逸,加上完美的舞台置景,可以说在戏曲表演的各个方面都达到了最高境界。正因如此,许多地方剧种,如晋剧、蒲剧、湘剧、川剧、赣剧、桂剧、越剧、闽剧等,都受到过昆剧艺术多方面哺育和滋养。昆曲中的许多剧本,如《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等,都是古代戏曲文学中的不朽之作。昆曲曲文秉承了唐诗、宋词、元曲的文学传统,曲牌则有许多与宋词元曲相同。这为昆曲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文化基础,同时也造就了一大批昆曲作家和音乐家,这其中梁辰鱼、汤显祖、洪升、孔尚任、李煜、李渔、叶崖等都是中国戏曲和文学史上的杰出代表。

从昆曲的历史发展上看,18世纪之前的400年,是昆曲逐渐成熟并日趋鼎盛的时期。在这段时间里,昆曲一直以一种完美的表现方式向人们展示着世间的万般风情。正是这种富丽华美的演出氛围,附庸风雅的刻意追求,使得昆曲日益走向文雅、繁难的境地。18世纪后期,地方戏开始兴起,它们的出现打破了长期以来形成的演出格局,戏曲的发展也由贵族化向大众化过渡,昆曲至此开始走下坡路。

20世纪中叶,昆曲败落之势更显,许多昆曲艺人转行演出流行的京剧。1949年新中国成立,大力扶持和振兴中国传统的戏曲事业,昆曲才有幸得以重获新生。1956年,浙江昆剧团改编演出的《十五贯》在全国产生广泛的影响,周总理曾感慨地说:“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之后,全国许多地方相继恢复了昆曲剧团。20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宣布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其中包括中国的昆曲艺术,中国成为首次获此殊荣的19个国家之一。

历史

金代和元代,在那时的北方兴起杂剧,由许多角色扮演故事。在南方的戏文起源于建炎南渡前后。明太祖洪武年间时,南戏文加北杂剧成传奇。根据文征明手录的娄江魏良辅《南词引正》一文记载,“元朝有顾坚者,虽离昆山三十里,居千墩(今千灯镇),精于南辞,善作古赋。扩廓帖木儿闻其善歌,屡招不屈。善发南曲之奥,故国初有“昆山腔”之称”,元代末年昆山顾坚为昆曲创始人。今昆山千灯镇有顾坚纪念馆。明代昆山腔是戏曲四大声腔之一。元代末年,南戏传到昆山地区后,与当地的民间曲调互相结合,形成了富有当地特色的声腔,在音乐家顾坚推动下,有长足的发展。根据周玄サ摹躲林续记》,明太祖朱元璋也注意到昆曲,可见当时昆曲的规模已经不小。明朝正德、嘉靖年间清曲唱家魏良辅继承古来“以文化乐”的传统,改良昆山腔,采用中州韵系,依字声行腔,“调用水磨,拍挨冷板”,使昆腔具细腻婉转的特色,因之又有“水磨调”、“水磨腔”之称。稍迟出现了用昆腔演唱的传奇新作《玉i记》、《鸣凤记》、《浣纱记》等,新腔始风行大江南北,成为领导性的戏曲声腔。明嘉靖到清乾隆年间,前后两百多年为昆曲全盛时代,昆剧舞台艺术亦在清朝中叶发展成熟。此后花部兴起,以昆剧为代表的雅部逐渐退出舞台,然薪尽火传,其声腔和表演艺术深刻的影响了后来剧种,如京剧;民间曲社唱曲活动也一直绵延不绝,成为保存曲唱规范的主力。花部又称“乱弹”,根据《扬州画舫录》卷五,特别以“乱弹”来统称花部诸调便可以知道。徐扶明《乱谈乱弹》一文指出,“乱弹”又名“鸾弹”、“烂弹”、“乱谈”。花部腔调剧种中所用的音乐风格较活泼嘈杂。

起源形成

昆曲是出现于中国明代的一种新兴戏剧样式,从十六世纪晚期开始,它逐渐占据了剧坛的中心地位,成为此后两百多年间最重要的戏剧形式。昆曲从起源到正式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根据所能见到的资料,大约在南宋光宗皇帝时期,浙江永嘉的一种地方小戏迅速崛起,它以南方民间音乐为主要演唱曲调,所以被称为南戏。南戏保留了许多民间艺术的特点,不受任何清规戒律约束,演出自由活泼,带有较大的随意性。在发展过程中,南戏逐步吸收了唐宋以来多种成熟的传统音乐形式,日渐走向丰富和细致。但由于缺少上层知识分子的参与,它一时还无法克服自身所带有的种种先天或后天缺陷,以致于长期徘徊在一个不太高的层次上。

明代初年,南戏一方面从以北方曲调演唱的杂剧中汲取宝贵艺术经验,一方面吸引部分知识精英加盟,呈现出崭新的面貌。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读到高明(?D1359)编写的南戏剧本《琵琶记》后,大为称赏,专门叫人在宫廷中排演。可见明初的南戏已经开始向更高雅的艺术境界迈进,由此得到上层社会的积极肯定。南戏之所以能够如此迅速地取得进展,与其本身所具备的灵活性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而这种灵活性集中体现在它演唱曲调的繁衍变化之中。从南宋到明代,南戏在流传过程中不断与各地方言和民间音乐相结合,发展出多种不同风格的地方曲调。它与昆山的地方音乐及吴方言结合而形成的昆山腔便是昆曲的前身。必须注意的是,这时的昆山腔只是一种清唱的音乐形式,还没有用来表演完整的`戏剧情节。明代中叶以前,昆山腔的传播范围不是很大,仅在苏州一带流行。当时的苏州在经济、文化等方面遥遥领先,是东南地区首屈一指的大都会。经济的繁荣带动了文化艺术的发展,昆曲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走到了社会文化大舞台的中心。

开发出昆曲所蕴涵的艺术潜力,使之成为一种重要演唱形式的是民间音乐家魏良辅(生卒年不详)。同中国历史上许多杰出的民间艺术家相仿,魏良辅的生平记载十分简略。结合当时人著作中的一些材料可以知道,他大约生活在明代嘉靖、隆庆年间,原籍江西豫章,长期寄居太仓,以演唱民间曲调为职业。这种职业使魏良辅接触到北方和南方的多种曲调,通过比较研究,他对昆山腔曲调平直简单、缺少起伏变化这一状况日渐感到不满,于是和一批艺术上的志同道合者亲密合作,开始了对昆山腔的全面改革。

这种改革分演唱和伴奏两个方面进行。魏良辅等民间音乐家在原来昆山腔的基础上,汇集南方和北方各种曲调的优长之处,同时借鉴江南民歌小调音乐,整合出一种不同以往的新式曲调,演唱时注意使歌词的音调与曲调相配合,同时延长字的音节,造成舒缓的节奏,给人以特殊的音乐美感,这就是流传后世的昆曲。魏良辅善于演唱,但对乐器并不精通。在改革昆山腔的过程中,他得到了河北人张野塘(生卒年不详)的大力帮助。张野塘是个很有才华的民间音乐家,他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协助魏良辅将北方曲调吸收到南方的昆曲中来,同时对原来北方曲调的伴奏乐器三弦进行改造,将它与箫、笛、拍板、琵琶、锣鼓等乐器共同用在昆曲的伴奏之中,使其唱腔变得委婉、细腻、流利悠远,被人称之为“水磨腔”。昆曲改革的成功给魏良辅带来了巨大的声誉,这种新式的曲调一经问世,立即以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征服了当时的广大听众。一批民间音乐家纷纷向魏良辅学习昆曲的演唱技法,使得这一优美的曲调很快在周围地区传播开来。最早用昆曲形式演出的剧作一般认为是昆山人梁辰鱼(约1521D约1594)的《浣纱记》。据说梁辰鱼曾得到魏良辅的真传,在昆曲演唱上具有很高的造诣,在昆山当地极受尊重,周围地区的歌童、歌女争着上门请他指点演唱技巧,甚至还有人不远千里来向他学习。梁辰鱼同一些民间乐师合作,对魏良辅改革后的昆曲作了进一步加工,创作出《浣纱记》剧本并用昆曲形式在舞台上演出。经过魏良辅的改革和梁辰鱼的艺术实践,昆曲的影响越来越大,很快传播到江苏、浙江的广大地区,成为这些地域主要的戏剧形式。

发展兴盛

在昆曲初步形成的过程中,民间艺术家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昆曲获得较为完整的戏剧形态后,开始向更高的层次发展,这时许多一流的作家、学者参加进来,用精美的诗句和生动曲折的故事撰写了大量剧本。就在梁辰鱼创作《浣纱记》的同一时期,明代戏剧领域还诞生了另外两部影响同样巨大的作品,那就是李开先(1502D1568)的《宝剑记》和无名氏的《鸣凤记》。它们本来并不是为昆曲演出而创作的,后来改用昆曲演唱并成为昆曲重要的保留剧目。《浣纱记》《宝剑记》《鸣凤记》等剧作主要围绕政治主题展开,而在此前后的另一些剧作,如徐霖(1462D1538)的《绣襦记》、高濂(生卒年不详)的《玉簪记》等,则主要围绕爱情主题展开。从此以后,政治和爱情成为昆曲剧作的两大主题,两者有时各自独立,有时又紧密结合在一起。

大约到了明代末期的万历年间,另一位昆曲发展史上伟大剧作家DD汤显祖(1550D1616)诞生了。他比英国大戏剧家莎士比亚(1564D1616)大十五岁,两人在同一年去世。汤显祖的《牡丹亭》大胆地将闺门少女的爱情幻梦搬上舞台,一经演出,立即引起巨大的轰动。当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在伊丽莎白时代的伦敦剧场赢得阵阵欢笑的时候,在中国富绅的家庭表演场地或民间的露天剧场里,《牡丹亭》中那个神秘而绮丽的梦境也正弄得人们如醉如痴。《牡丹亭》突破了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情与理的冲突,试图去追寻一种“情之所至”,“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的理想爱情观。

明代还有一位昆曲剧作家与汤显祖有着同样重要的地位,他名叫沈Z(1553D1610),是江苏吴江人。沈Z显然不像汤显祖那样激烈,他思想较为正统和保守,对于现行的社会体制采取充分肯定的态度,这种态度在他的昆曲剧作中体现得极为明显。从艺术实践的角度来看,沈Z的昆曲创作注重戏剧自身的艺术特性,为当时及后世的剧作家提供了适合舞台演出的规范性样本,自有其不容抹杀的积极意义。沈Z的《义侠记》取材于《水浒传》武松的故事。它客观反映了奸人横行、司法紊乱、官府贪赃枉法的社会现实,认为这些都是伦理道德败坏的具体表现,而武松与流氓恶霸斗争到底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正义行为。剧作的结尾表明,只有自觉维护以皇帝为中心的正常社会秩序,才能恢复被少数人破坏了的道德标准。沈Z以自己的艺术主张带动和影响了同地区的一批剧作家,在昆曲创作领域形成吴江派作家群。

汤显祖这样的戏剧大师和《牡丹亭》等杰作的出现,吴江派这样颇具实力的剧作家群体的形成,标志着昆曲创作开始进入全盛时期。在汤显祖、沈Z等的带动下,明代昆曲创作日新月异,硕果累累,先后产生了一大批著名剧作。连元代的一些剧作也被吸收改造为昆曲剧本,用昆曲形式演出了。伴随着剧作的层出,是昆曲演出的异常兴盛。昆曲演出最集中的地区是江苏、安徽、浙江一带。为满足社会的需要,万历年间,这些地区出现了不少专门演出昆曲的民间职业戏班,其中以苏州的瑞霞班、吴徽州班,南京的郝可成班、陈养行班,常熟的虞山班,上海的曹成班等最为有名。天启、崇祯年间,民间昆曲戏班的数量迅猛增加,仅南京一地,昆曲戏班就达几十个之多。

与民间戏班相比,由文人和绅士阶层私人家庭组织建立的昆曲戏班数量更为庞大,演出也更为频繁。由于得到作家、学者的悉心指导和充分的经济保障,家庭昆曲戏班的演出一般比较精美,总体水平也往往超过民间戏班。除了民间昆曲戏班和家庭昆曲戏班的演出外,业余演员的登台表演也是明代昆曲演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业余演员中有作家、学者,有经济较为宽裕的平民,有民间乐师,有自由职业者,还有文化素养较高的妓女。明代晚期,昆曲演出进入宫廷,成为供皇帝娱乐的新形式。与此同时,昆曲突破区域限制,在北方也得到广泛的传播,真正彻底地为全社会所共同接受。这一阶段,明代昆曲领域名家辈出,体现出一种整体的实力。无论是戏剧作家、学者还是民间昆曲艺术家都勤于思索,勇于实践,凭着自己的能力与才华将昆曲不断引向更高的层次。

进入清代以后,昆曲仍然保持着持续兴盛的势头。明末清初,继吴江派之后,苏州地区又出现了一个昆曲作家群,后人称之为苏州派。与前辈剧作家相比,他们更加关注现实,力图用自己的创作来挽救时势,矫正人性的偏差。虽然苏州派剧作家并没有彻底摆脱官僚绅士阶层的影响,但也给昆曲领域带来了不少新鲜的气息,明代各个时期的政治图景及新兴市民阶层的思想和生活状况在他们的作品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在艺术上,他们超越了昆曲过分重视优美的美学传统,显示出宏大的叙事风格。苏州派剧作家中以李玉(生卒年不详)的成就为最大,他充分掌握了昆曲表演的特点,在创作中将舞台性与文学性结合起来,写出《清忠谱》《千忠戮》《一捧雪》《占花魁》等三十多种优秀的昆曲作品,赢得了当时及后世大批观众的喜爱,在明末清初的昆曲舞台上产生过不小的影响。

跨越两个朝代的苏州派剧作家为清初昆曲创作开辟了道路,康熙年间,洪升(1645D1704)的《长生殿》和孔尚任(1648D1718)的《桃花扇》两部集大成式的重要昆曲作品相继问世,标志着新一轮昆曲创作高潮的到来。清代初年还有一位十分重要的剧作家李渔(1611D1680)。李渔是个天才型的作家。李渔平生创作了十个昆曲剧本,还撰写了在中国戏剧理论史上占有极其重要地位的《闲情偶寄》。他在艺术上有很多新颖的见解,但政治思想却偏于保守,认为剧作家应该艺术地处理作品的意识形态内容,以使观众在审美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接受封建伦理道德思想的熏陶。

李渔昆曲创作的代表作是《风筝误》,剧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叫韩世勋的书生,他父母早亡,借住在父亲生前的朋友戚天衮家中。戚家的儿子戚施面貌丑陋,性格粗俗,一天他在外面放风筝,不料风筝掉进了一户姓詹的人家。讨回风筝时,发现詹家二小姐在上面题了一首诗。韩世勋故意将另一只风筝放进詹府试探,很快就接到詹家小姐的邀请。他到詹府去赴约会,没想到遇见的却是丑陋愚蠢的詹家大小姐,吓得慌忙逃跑。后来丑陋的詹家大小姐嫁给了戚施,韩世勋在文官考试中取得第一名,戚天衮叫他和美丽的詹家二小姐结婚。韩世勋误以为要娶的是前次所见的丑女,坚决不肯答应。直到与新娘在洞房中见了面,才彻底澄清误会。这是一部幽默的风俗喜剧,思想平庸而技巧纯熟,舞台演出效果十分理想。从清代初年到清代中叶,昆曲演出继续保持了较为旺盛的势头,各种家庭剧团和职业剧团也仍是演出的主要力量。宫廷昆曲演出也有所发展,清代初年主要是演出各种经典剧目的选场,乾隆时期,一些文化官员奉命创作了部分篇幅较长的大戏,将昆曲演出完全纳入了宫廷文化的范畴。

花雅之争

来自民间的昆曲曾以优美清新的风格超越了其他简单粗率的戏剧样式而登上时代艺术的巅峰,遗憾的是,到了清代中叶,昆曲经过长时间的繁盛之后,日渐失去原有的活力,开始走向衰微。众所周知,昆曲的繁荣是与众多作家、学者的全力投入分不开的,待到汤显祖、李玉、洪升、孔尚任等引领过时代思潮的知识精英消逝在历史的地平线以外,昆曲便无奈地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沉寂之中。平庸的后继者们难以达到前代大师的艺术水准,只知道按照日益僵化死板的规范进行创作,推出一部又一部面目雷同、毫无新意的作品。

在艺术上,细腻幽雅的昆曲也开始显露出远离大众欣赏趣味的一面,过分雕琢的歌词、过分悠长的演唱、过分缓慢的节奏让普通观众越来越难以接受。清政府颁布的包括禁止官员拥有家庭戏班的禁令,使家庭昆曲剧团不复存在,文人和绅士阶层与昆曲的密切联系遭到了致命的破坏,昆曲失去了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基础,只能在苦苦撑持中不断衰落下去。

清代中叶以后,各种演唱地方戏曲逐渐兴起,它们粗犷的格调、旺盛的生命力,丰富多变的形式,被人们称之为“花部”。在它们的猛力冲击下,昆曲逐渐退出了主流舞台,也宣告了中国戏剧史上一个新时代的到来。这些新出现的戏曲样式往往是以歌舞为主、情节简单的民间小戏,或者是昆曲和其他传统剧作的改编本。与被人们称之为“雅部”的昆曲相比,它们的语言显得粗糙而杂乱,其中甚至存在着逻辑混乱、句法错误的弊病。这是因为这些戏的作者大多是一些文化水平不高的民间艺术家,他们不懂诗歌格律,也没有系统学习过传统的经典作品,但他们却有文人作家、学者所无法企及的一些长处,那就是他们对民间艺术和大众语言相当熟悉,对普通观众的心态也比较了解,知道一出戏怎样才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他们创作的那些贴近生活、贴近观众的地方戏剧就这样颠覆了昆曲优雅的美学传统,显示出朴质真淳、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可以说,这些地方戏剧之所以能战胜昆曲,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们拥有了当初昆曲征服观众时所具备的真诚和淳朴。换言之,昆曲之所以衰落,也正是由于它背叛了成功时的艺术信条,走到了自己的反面。

为了与地方戏剧竞争,昆曲戏班作了一定程度的改革。清代民间表演艺术家们不再在舞台上演出完整的昆曲剧目,他们在昆曲原剧基础上,挑出一些精彩的场次或段落作了天才性的再创造,在表演中充分发挥歌唱的技巧,增进戏剧动作的美感和难度,同时增添一些滑稽有趣的情节,用来冲淡典雅的唱词给观众带来的隔阂。这便诞生了“折子戏”。在长期演出过程中,这些昆曲“折子戏”在内容和形式两方面都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充实进许多生动的细节,使剧作内容更加完美,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故而具有持久的艺术魅力,令人百看不厌。此外,清代民间表演艺术家还特意编创了一些内容通俗的短剧和场面火爆的武戏,与传统剧目选场同台演出。这些新增剧目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清新明快,热闹有趣,深为当时的观众所喜闻乐见。就这样,清代中叶以后的昆曲凭借经典剧目的“折子戏”和新编短剧继续活跃在舞台上,在与各种地方戏剧的竞争中重新激发出艺术的生机。

另一方面,在舞台演出的竞争中,昆曲的艺术元素为各种地方戏剧所吸收,促成了地方戏剧的繁荣和京剧的诞生。新兴的京剧继承了昆曲的部分剧目和曲牌,在很大程度上沿用了昆曲的行当和表演体制,同时克服了昆曲语言的局限性,从而赢得观众的拥戴,成为继昆曲之后主宰中国剧坛的重要戏剧样式。

地域分布

昆山腔的流行

由于昆班的广泛演出活动,万历末年,昆曲经扬州传入北京、湖南,跃居各腔之首,成为传奇剧本的标准唱腔:“四方歌曲必宗吴门”。明末清初,昆曲又流传到四川、贵州和广东等地,发展成为全国性剧种。昆曲的演唱本来是以苏州的吴语语音为载体的,但在传入各地之后,便与各地的方言和民间音乐相结合,衍变出众多的流派,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昆曲腔系,成为了具有全民族代表性的戏曲。至清朝乾隆年间,昆曲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从此昆曲开始独霸梨园,绵延至今六、七百年,成为现今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古老的具有悠久传统的戏曲形态。昆山腔开始其流布区域,开始只限于苏州一带,万历年间,以苏州为中心扩展到长江以南和钱塘江以北各地,万历末年还流入北京,到了清代,由于康熙喜爱昆曲,更使之流行。这样昆山腔便成为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据学者研究称,“昆曲所代表的美学趣味虽然明显是南方的,尤其是江南地区的,但是其文化身份却并不属于一时一地,它凝聚了中国广大地区文人的美学追求以及艺术创造。正是由于它是文人雅趣的典范,才具有极强的覆盖能力,有得到广泛传播的可能,并且在传播过程中,基本保持着它在美学上的内在的一致性。”

艺术特点

声音行腔

昆剧作为一个曾经在全国范围内有着巨大影响的剧种,在历尽了艰辛困苦之后,能奇迹般地再次复活,这和它本身超绝的艺术魅力有紧密关系,其艺术成就首先表现在它的音乐上。

昆剧行腔优美,以缠绵婉转、柔漫悠远见长。在演唱技巧上注重声音的控制,节奏速度的顿挫疾徐和咬字吐音的讲究,场面伴奏乐曲齐全。“水磨腔”。这种新腔奠定了昆剧演唱的特色,充分体现在南曲的慢曲子(即“细曲”)中,具体表现为放慢拍子,延缓节奏,以便在旋律进行中运用较多的装饰性花腔,除了通常的一板三眼、一板一眼外,又出现了“赠板曲”,即将4/4拍的曲调放慢成8/4,声调清柔委婉,并对字音严格要求,平、上、去、入逐一考究,每唱一个字,注意咬字的头、腹、尾,即吐字、过腔和收音,使音乐布局的空间增大,变化增多,其缠绵婉转、柔曼悠远的特点也愈加突出。相对而言,北曲的声情偏于跌宕豪爽,跳跃性强。它使用七声音阶和南曲用五声音阶(基本上不用半音)不同,但在昆山腔的长期吸收北曲演唱过程中,原来北曲的特性也渐渐被溶化成为“南曲化”的演唱风格,因此在昆剧演出剧目中,北曲既有成套的使用,也有单支曲牌的摘用,还有“南北合套”。

“南北合套”的使用很有特色:一般情况是北曲由一个角色应唱,南曲则由几个不同的角色分唱。这几种南北曲的配合使用办法,完全从剧情出发,使音乐尽可能完美地服从戏剧内容的需要。从南北曲本身的变化说,尚有“借宫”、“犯调”、集曲“等多种手法。原来联成一套的曲子,无论南北曲,都有属于那一宫调的曲子问题,当唱曲要求情绪显著变化时,同一宫调内的曲子不能胜任,就可借用其它宫调的合适曲子。如《牡丹亭・惊梦》,先后所用的曲牌是[山坡羊](商调)、[山桃红](越调)、[鲍老催](黄钟宫)、[绵搭絮](越调)。在演唱技巧上,昆剧注重声音的控制,节奏速度的快慢以及咬字发音,并有“豁”、“叠”、“擞”、“嚯”等腔法的区分以及各类角色的性格唱法。音乐的板式节拍,除了南曲“赠板”将四拍子的慢曲放慢一倍外,无论南北曲,都包括通常使用的三眼板、一眼板、流水板和散板。它们在实际演唱时自有许多变化,一切服从于戏情和角色应有的情绪。昆剧的表演拥有一整套“载歌载舞”的严谨表演形式

特点

昆剧表演的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谐和。昆剧是一种歌、舞、介、白各种表演手段相互配合的综合艺术,长期的演剧历史中形成了载歌载舞的表演特色,尤其体现在各门角色的表演身段上,其舞蹈身段大体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说话时的辅助姿态和由手势发展起来的着重写意的舞蹈;一种是配合唱词的抒情舞蹈,既是精湛的舞蹈动作,又是表达人物性格心灵和曲辞意义的有效手段。昆剧的戏曲舞蹈多方吸收和继承了古代民间舞蹈、宫廷舞蹈的传统,通过长期舞台演出实践,积累了丰富的说唱与舞蹈紧密结合的经验,适应叙事写景的演出场子的需要,创造出许多偏重于描写的舞蹈表演,与“戏”配合,成为故事性较强的折子戏。适应了抒情性和动作性都很强的演出场子的需要,创造出许多抒情舞蹈表演,成为许多单折抒情歌舞剧的主要表演手段。代表性剧目如《西川图・芦花荡》《精忠记・扫秦》《拜月亭・踏伞》《宝剑记・夜奔》《连环记・问探》《虎囊弹・山亭》等。

昆剧的念白也很有特点,由于昆剧是从吴中发展起来的,所以它的语音带有吴侬软语的特点。其中,丑角还有一种基于吴方言的地方白,如苏白、扬州白等,这种吴中一带的市井语言,生活气息浓厚,而且往往用的是快板式的韵白,极有特色。另外,昆剧的演唱对于字声、行腔、节奏等有极其严格的规范,形成了完整的演唱理论。

舞台美术

包括丰富的服装式样,讲究的色彩和装饰的以及脸谱使用三个方面。除了继承元明以来戏曲角色服装样式外,昆剧的有些服装和当时社会上流行的穿着很为相似。反映在戏上,武将自有各式戎装,文官亦有各样依照封建社会阶级等级不同的穿戴。脸谱用于净、丑两行。属于生、旦的极个别人物也偶然采用,如孙悟空(生)、钟无盐(旦),颜色基本用红、白、黑三色。

昆曲之美作文800字 篇6

小时候,每逢寒暑假,父母上班,便是我最快乐的时候,自由又自在。那时我总会小心翼翼地趴到楼下老奶奶的车库门板上,听那声声悦耳的昆曲。这声音时高时低,时儿闷沉,时而豪放,用美来形容,太简单也太敷衍。能唱出那种声音,那人必定唱功惊人,一开嗓,便能使人陶醉。我听得入迷,刚一回神便跑向老奶奶问这问那,后来老奶奶告诉我许多昆曲知识,我感觉一下子茅塞顿开。

长大一点儿,再接触昆曲,别又会有不一样的感受了。家里的爷爷奶奶都欣赏过昆曲,也都会唱一点。想想这百戏之祖昆曲,几乎人人听,人人唱,是我们昆山伟大的壮举。若是让更多的人能够体会到昆曲的美妙,那该多好啊!

每一首昆曲,每一段曲调,都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故事,无论表达的是悲伤还是快乐,那优美的曲调,那曼妙的舞姿,都会让人忍不住地赞叹。

我喜欢《牡丹亭》,每一次观赏时,总会让我如痴如醉,即使剧情已经倒背如流,我还是会认真地再感受一遍。《牡丹亭。惊梦》中那段: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坦。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刚开口,“原来”二字都是那种闷闷的感觉,随后“姹紫嫣红”四字声音渐渐唱开了,渐渐高了上去,让人深刻地感受到旋律的跌宕起伏。《牡丹亭》中那凄美的唱腔让人喜欢,这美丽、梦幻的爱情让人赞美。在这世界上,真心相爱并不算多,真心希望杜丽娘和柳梦梅百年好合!

能够出生在昆山这座城市我感到非常幸运,在我身边老一辈的爷爷奶奶们,他们那时的流行歌曲便是昆曲。经常拿着收音机跟着唱,练练嗓子,消遣时光,岁月之间仿佛都能体会到昆山人的文化传承与精明智慧。

看当下社会,许多人都是爱听昆曲的,都愿意接受昆曲,很多与我同龄的同学都在接触昆曲,学习昆曲。昆曲早已深入人心,成了昆山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份子。

昆曲剧本——千里送京娘 篇7

故事梗概 人物简介 文章正文

昆曲剧本《千里送京娘》

主要角色

赵匡胤:红净

赵京娘:旦

情节

赵匡胤路经古寺,救出为山寇张广、周进所劫掳之少女赵京娘,结为兄妹,以避嫌疑。赵匡胤又亲身护送赵京娘回家。赵京娘之父欲以赵京娘许婚,赵匡胤拒之而行。赵京娘思赵匡胤自尽,魂送之。

根据1963 年录音整理:侯永奎饰赵匡胤,李淑君饰赵京娘

【第一场】

赵匡胤(内白)走!马来!

(赵匡胤上,趟马。)

赵匡胤(粉蝶儿牌)野旷天高,极目处,野旷天高。叹中原,干戈纷扰。

(念)丹心一片淩云霄,可畏风霜义气豪。扫尽人间不平事,全仗蟠龙棍一条。

(白)俺,赵匡胤。只因在汴梁城内,抱打不平,杀死土豪,闯下大祸,只得逃往关西一带,创立基业。

(粉蝶儿牌)大丈夫创基业,志气豪。争得个,地动山摇。

(赵匡胤加鞭,走圆场。赵京娘内哭。)

赵匡胤(白)啊!

(粉蝶儿牌)却只听,哭啼啼,悲惨惨,一阵阵送耳稍。

(赵匡胤望门。)

赵匡胤(白)“清幽观”。啊呀且住!这古庙之中,为何有女子啼哭之声?嗯,倒要看个明白。

(赵匡胤下马,持棍进庙,四下张望,闻哭声,回身凝望。)

赵匡胤(白)唔呼呀!这哭声,原来在这青石板下。

(粉蝶儿牌)蟠龙棍挑起那青石板,(赵匡胤自下场门救赵京娘上。)

赵京娘(白)哎呀!大王爷饶命!饶命!

赵匡胤(白)啊!

(粉蝶儿牌)这女子,战兢兢,呼大王,好生蹊跷。

赵京娘(白)大王爷饶命,饶命。

赵匡胤(白)俺乃行路之人,哪里是什么大王爷?

赵京娘(白)原来是好汉爷爷!好汉爷爷救命哪,救命!

赵匡胤(白)这一女子,为何藏在青石板下,快快讲来。

赵京娘(白)是。

(山坡羊牌)赵京娘,战兢兢,忙拭泪眼,悲切切,哽哽难言。

赵匡胤(白)家住哪里?姓甚名谁?

赵京娘(白)我名赵京娘,家住华荣县。

赵匡胤(白)因何至此?起来讲。

赵京娘(白)是。

(山坡羊牌)清明扫墓祖坟前,蓦地里,强徒骤至劫我婵娟。孤哀哀被捆在这野寺荒山,京娘誓死不遂贼愿。怕只怕,那二贼归,我就命难全。望求好汉搭救我,搭救我弱女脱难。

赵匡胤(白)好恼!清平世界,朗朗乾坤,抢夺人家女子,这还了得!哼!二贼现在哪里?待我除却此害。

(赵匡胤持棍欲去,赵京娘挽留。)

赵京娘(白)且慢!不知他们往哪里抢劫去了。

赵匡胤(白)既然如此,你逃命去吧!

赵京娘(白)多谢壮士。

(赵京娘欲行又止。)

赵京娘(白)壮士呀!想华荣县离此路途遥远,我又不认路径,这旷野荒郊,倘若再遇强盗„„哎呀,我命休也。

赵匡胤(白)哎呀!

(雁儿落牌)弱女遭难,苦情堪怜,怎奈我玄郎也在急难间。见义勇为,方显得英雄汉,(白)罢!

(雁儿落牌)哪管他自身危与安,且救人于倒悬。

赵匡胤(白)啊,京娘,不必如此,待我送你回去。

赵京娘(白)此话当真?

赵匡胤(白)哪有假意。

赵京娘(白)多谢壮士!

赵匡胤(白)不必谢了。你我出庙一同赶路。

赵京娘(白)是。

(赵匡胤、赵京娘同出。)

赵京娘(白)哎呀,壮士,想你我男女同行,行至关津渡口,倘若有人盘问,岂不连累于你?

赵匡胤(白)这个„„说得倒也是。嗯,我自有道理。啊,京娘,你我俱都姓赵,我有意与你结拜仁义兄妹,你意如何?

赵京娘(白)身蒙救命之恩,岂有不愿之理?兄长请上,受小妹一拜。

赵匡胤(白)愚兄也有一拜。

(赵匡胤、赵京娘同拜。)

赵匡胤(白)待愚兄与你带马。

(赵匡胤出门,带马。)

赵匡胤(白)贤妹请来上马。

赵京娘(白)路途遥远,怎能累兄长步行?

赵匡胤(白)愚兄体壮,量也无妨。

赵京娘(白)如此,小妹不恭了。

赵匡胤(白)快快上马。

(赵京娘上马。)

赵京娘(白)哎呀兄长!

赵匡胤(白)扶上。

(赵匡胤扶赵京娘上马,圆场,同下。)

【第二场】

(张广、周进引众喽兵同上。)

张广(念)要除心头恨,周进(念)钢刀杀仇人。

张广(白)贤弟。

周进(白)大哥。

张广(白)愚兄费尽心机抢来一个绝色的女子,不想又被红脸大汉抢去,真真气煞我也。

周进(白)大哥,咱们还是追呀。

张广(白)嗯,正合我意。众喽兵!

众喽兵(同白)有。

张广(白)紧紧追赶!

众喽兵(同白)啊。

(众人同下。)

【第三场】

(赵京娘骑马上,赵匡胤上。)

赵京娘(泣颜回牌)望断孤云泪涟涟,(白)兄长快走。

(泣颜回牌)我吁吁气喘,挽丝缰,跨玉鞍。看兄长虎步龙行,我京娘有福得识英雄。

(内擂鼓。赵京娘惊望。)

赵京娘(白)哎呀,兄长!听后面人声呐喊,想是那强盗,他、他、他又追来了。

赵匡胤(白)贤妹不必惊慌。愚兄这条蟠龙棍,打遍天下,怕他何来!

(雁儿落牌)气腾腾直贯云霄,张广、周进(内同白)哪里走!

(赵京娘骑马下。张广、周进引喽兵人同上,小开打。)

赵匡胤(白)哪里走!

(赵匡胤、张广、周进开打。张广、周进败下,赵匡胤追下。)

【第四场】

(赵京娘牵马上,张望。)

赵京娘(楚江吟牌)遥望凝眸,今日得识英雄喜悠悠。他为我千里奔走,他为我与群贼厮斗。他真是磊落胸怀义搏千秋,(白)我京娘呵,(楚江吟牌)脉脉衷情系心头,却难出口。

(赵匡胤上。)

赵匡胤(白)贤妹,赵京娘(白)兄长,那伙强盗怎么样了?

赵匡胤(白)被愚兄杀得打败而逃,贤妹受惊了。

赵京娘(白)无妨,兄长你真乃盖世英雄。

赵匡胤(白)贤妹夸奖。啊,贤妹,此地不可久站,待愚兄与你带马。

赵京娘(白)且慢,穿好衣服,也好赶路。

赵匡胤(白)多谢贤妹。

(梁州第七牌)且上骅骝,何惧那龙潭虎口。

(白)赵玄郎,(梁州第七牌)历尽艰险眉不皱,侠肝义胆,志在解民忧。看青山笑我,壮志未酬。

(赵京娘勒马凝望,若有所思。)

赵京娘(白)兄长请看此处,景色秀丽,实堪玩赏。

赵匡胤(白)锦绣河山,果然壮丽。啊,正乃天色不早,你我赶路。

赵京娘(白)天时尚早。啊,兄长,请看那万树丛中,独有一树高入云端。

赵匡胤(白)此乃是千年苍松。

赵京娘(白)苍松之上,还开着点点紫花。

赵匡胤(白)嗳,苍松哪有开花之理?

赵京娘(白)噢!苍松是不开花的?

赵匡胤(白)正是。

赵京娘(白)依小妹看来,那苍松虽好,只是有些美中不足。

赵匡胤(白)哪些不足?

赵京娘(白)兄长!

(滚绣球牌)莫道它蔚蔚入云霞,却少些儿艳丽三春花。妹羡那紫藤花挂满枝杈,花树相伴,堪称潇洒,美满无涯,(白)兄长,(滚绣球牌)再莫要种松种柏不种花。

赵匡胤(白)啊,贤妹,你看,道路崎岖,待愚兄与你牵马。

(赵匡胤、赵京娘同走圆场。)

赵京娘(白)啊,兄长,请留步„„

赵匡胤(白)啊,讲说什么?

赵京娘(白)你来看。

赵匡胤(白)吕梁山,山山不断。

赵京娘(白)这近呢?

赵匡胤(白)青石涧,涧水长流。

赵京娘(白)那水面之上?

赵匡胤(白)啊,片片落花。

赵京娘(念)落花有意随流水。

赵匡胤(念)流水无心恋落花。

赵京娘(白)却是为何?

赵匡胤(白)只因他有奔投沧海之志。

赵京娘(白)哦!原来如此。

赵匡胤(白)你我赶路。

赵京娘(白)是。兄长,有座小桥。

赵匡胤(白)桥窄水急,贤妹,快快下马,待愚兄牵了过去。

赵京娘(白)多谢兄长。

(赵匡胤牵马过场,赵京娘后随。)

赵匡胤(白)啊,贤妹,快快过桥来。

赵京娘(白)是。啊,兄长,这桥窄水急,小妹心中有些害怕。

赵匡胤(白)无妨,快快过桥来。

(赵京娘过桥。)

赵京娘(白)啊,兄长!

(赵匡胤扶赵京娘。鸳鸯声。)

赵京娘(白)兄长,那是什么鸟?

赵匡胤(白)一对鸳鸯。

赵京娘(白)鸳鸯鸟,比翼双飞,朝夕相聚,永不分离,甚是可羡!

赵匡胤(白)是啊!鸳鸯比翼甚是可羡;怎奈它朝夕相聚,沉缅闲情,终难遂鸿鹄之志!

赵京娘(白)噢!

赵匡胤(白)贤妹,快快下桥来!

赵京娘(白)是。

(赵京娘下桥。)

赵京娘(白)兄长!

赵匡胤(白)贤妹。

赵京娘(赏花时牌)杨花点点满汀洲,柳丝袅娜垂岸头。春光洋溢春溪水,春意阑珊更惹春愁。水中鸳鸯并翅而游,岸边兄妹并肩而走。却为何有缘邂逅,难谐凤鸾俦?

赵匡胤(白)贤妹!

(逍遥乐牌)杨花点点满汀洲,柳丝袅娜垂岸头。春光点缀山河旧,春意阑珊更惹国愁。云际鸿鹄,展翅翱游,天下英豪,四海奔走。大丈夫,满腔热血与世共忧!

(白)贤妹,恐怕天色有变,你我急急赶路!

(货郎儿五转)阴云起,晴光收,赵京娘(货郎儿五转)看双双晚燕归南楼。

赵匡胤(货郎儿五转)忙加鞭,山雨骤,赵京娘(货郎儿五转)对对鸳鸯,对对鸳鸯各自投。

赵匡胤(货郎儿五转)莫管它莺友燕友,赵京娘(货郎儿五转)妹羡它情稠意稠。

(白)哎呀!

赵匡胤(货郎儿五转)要提防路滑山径陡。

赵京娘(货郎儿五转)形影相随千里送,赵匡胤(货郎儿五转)娇莺鸿鹄紧相从。此情此景添惶恐,赵京娘(货郎儿五转)莫道它无情却有情。

赵匡胤(货郎儿五转)走一程,赵京娘(货郎儿五转)又一程,雨洗山光一片青。

(白)呀!

(货郎儿五转)家乡将近意未尽,无限离愁未了情。

(赵京娘下马。)

赵匡胤(白)贤妹为何不走?

赵京娘(白)前面村庄就是小妹家乡了。

赵匡胤(白)哦!怎么,前面就是贤妹家乡了?

赵京娘(白)正是。

赵匡胤(白)赶快回去,免得双亲挂念。

赵京娘(白)请兄长至家中面见爹娘。

赵匡胤(白)愚兄还有要事在身。

赵京娘(白)我与兄长既为仁义兄妹,怎好不至家中一见爹娘?

赵匡胤(白)这个„„我实对你说了吧!只因在汴梁城内,抱打不平,闯下大祸,俺今进得庄去,恐怕连累你家爹娘,有些不便。

赵京娘(白)嗳,这有何妨?

赵匡胤(白)愚兄决然不去了。你我就此分别了吧!

赵京娘(白)怎么,你我就此分别了么?

赵匡胤(白)正是。

赵京娘(白)唉,也罢,兄长千里相送,恩情未尽。小妹送你一程。

赵匡胤(白)有道是:送君千里,终须一别。不送也罢!

赵京娘(白)小妹一定要送!

赵匡胤(白)如此,有劳贤妹!

赵京娘(煞尾)只恨千里途程短,也是别离太匆匆。万里鹏程多珍重,(白)兄长啊!

(赵京娘饮泣跪拜。)

赵京娘(煞尾)切莫忘,关西有人悬望中!

赵匡胤(白)贤妹请起。

(赵京娘起。)

赵匡胤(白)啊,贤妹,请回去吧!愚兄告辞了!请回去吧,愚兄告辞了。

赵匡胤(白)啊,贤妹,你我后会有期。

赵京娘(白)兄长!

赵匡胤(白)后会有期。

(赵匡胤拉马,上马。)

赵匡胤(白)贤妹,你要保重了!

(赵匡胤下,赵京娘望,退下。)

蒲剧《红梨记·采花》改编自昆曲 篇8

原创: 柴亚基 河津市小梅花蒲剧团

(老旦扮花婆挎篮子上,唱)

【二性】休道是年纪迈不可艳妆,戴一朵花儿也还漂亮。少年人好比那三春艳芳,我老婆也称得桂花暗香。王老爷命我花园行走,挎竹篮行在了羊肠路上。也不为采花游春解烦闷,为的是劝相公赶考拜皇。有道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花腔留板】我这里且把脚步忙。

(白)老身花婆,当年在相府为丞相家中采花插花,后来丞相逼迫谢素秋为妾,素秋不从,被关在小房,是老身可怜与她,偷来钥键私放了她,与她一同逃走,谁知金兵南犯,我二人无路可走,幸而在此地被王老爷收留,王老爷与赵汝舟赵相公乃是故交,那赵相公素来爱慕素秋,二人从未见面,老爷多次试探,他二人虽不曾见面,素秋却是将心托付,实在可赞。只是赵相公不往杭州会试,不成大器,老爷多次相劝与他,无奈他上月偶然隔着花墙窥见素秋,不知她名号,只是情滞难收,故而不愿行走,昨日素秋听了老爷之言,假称是周老爷女儿与赵相公花亭会面,鸡鸣而散,老身与王老爷定下一计,今日采花,赵相公必定要来此地,等他来了,我就用言语瞒哄与他,定能叫他上京赶考。正是:儿女缠绵是有情,老婆子一语就解铃。(采花)

(小生扮赵汝舟执红梨花上,唱)

【二性】昨夜花亭见美人,相约赠花情意长。聘婷一袅柳腰软,青丝万千裙摆慌。她说是老爷家中堂上女,哪一个老爷坐黄堂?今日里花园再行走,若得见美人再问端详。

(白)我赵汝舟,昨日美人赠花一支,今日再到花园,若得见她,却是好也!咦,那旁有一老妈妈采花,哎,这万般花儿,不如这一支红梨花哟!

【二性】纵然你梅花高洁尘不染,不如这红梨花花如人面。休道是碧桃花人面相映,也不如这红梨花俏丽人前。便道是芙蓉海棠少娇艳,木犀秋菊短缠绵。

老旦(唱)我这里抬头用目观看,赵相公捻梨花不住赏玩。我这里假意儿上前见礼,他问我一声应一言。(见礼)

(白)相公见礼了。

小生(白)老妈妈还礼了。(将梨花收入袖子内)

老旦(白)相公是谁家公子,哪户才郎?为何立在花园之中?

小生(白)老妈妈过誉了,小生不是哪家公子才郎,小生乃贫寒子弟,姓赵名汝舟,小字回洲。与王老爷乃是故交,今日闲来无事,来花园内闲游一番。

老旦(白)原来如此。

小生(白)老妈妈,你在此做甚?

老旦(白)相公有所不知,老身家贫,当年街头行乞,多蒙王老爷,叫我花园采花集市叫卖,以此度日。如今身上衣物口中食物,俱都是这百花助来。

小生(白)原来如此,老妈妈,你篮中现有什么花儿?

老旦(白)各色花儿一应尽有。

小生(笑,白)老妈妈,只怕不是一应具有。

老旦(白)这是自然,哪有春日叫卖桂花的。如今时节的花儿,我这里么,一应都有。

小生(白)如此说来,都有些什么花儿?待我看来。(从篮子中拿出一支桃花)老妈妈,这桃花可不是值钱的.花儿。

老旦(笑,白)相公。(唱)

【二性】你休笑桃花不值钱,百花娇嫩数它鲜。王母瑶池桃花染,何仙姑扫落花思念桃园。你既是读书人应知陶潜,世上谁不爱慕桃源。那崔护借水三月三,人面桃花映缠绵。视敛殷勤桃花助,到后来与美人结为良缘。三月春光花正满,艳粉如玉谁不恋!

小生(从篮子中拿出一支梅花,夹白)这花从何而来!

老旦(唱)老梅一支留春色,那梅花品行端正不畏霜寒。梅花池边来洗砚,朵朵花开暗香延。大庾岭梅花喷遍山,一山烈火开春原。春光不嫌老梅淡,老梅经风俗不沾。

小生(从篮子中拿出一支玉兰花,夹白)这花儿又厚又大,实在累赘,要它何用!

老旦(唱)玉兰花如玉白又嫩,受不得一星半点折辱痕。春光早开又早谢,美人也得好人扪。这玉兰开放如佛手,净在莲座听佛文。只可惜花开无叶伴,孤孤单单一个人。相公若是把它爱,何不如轻放它在玉瓶。

小生(从篮子中拿出一支玫瑰,夹白)这尽是些尖刺,也无用啊。

老旦(唱)玫瑰花花中宝又香又美,为什么有刺儿就把它扬弃?尘世间各样人好恶掺起,难道说嫌饭烫倒与狗食?

小生(从篮子中拿出一支杏花,夹白)这红杏花有什么好看!

老旦(唱)闹春意不靠别人是红杏,出墙来看屐印游园不逢。酸杏儿和青梅一对醋瓮,累累枝头可爱可喜如小铃。小楼一夜春雨乱,深巷明朝红杏一袅娉婷。(牌子起)

小生(白)这没有了。底下这柏枝子,竹叶子,什么用?(牌子收)

老旦(唱)若无有绿叶青枝来相护,嫩花春光都糊涂。道家子弟采柏叶,儒生儿孙,相公啊,这竹子,不可居无。

小生(白)颠来倒去,也不过这几样,老妈妈,我这里有一枝花,倒也别致,你不如拿去换钱,包管你一辈子都够了。

老旦(白)噢,怎么说,相公有奇花异草,拿出来老身开开眼,若是相公相赠,老身感激不尽。

小生(白)你来看。(袖子中取出红梨花)这花儿可是宝贝呀!

老旦(假装害怕,白)哎呀!打鬼打鬼!

小生(白)老妈妈好没道理,这是花儿,说什么打鬼!

老旦(白)相公,这花儿哪里来的?

小生(白)他人所赠。

老旦(假哭,白)哎呦,我那苦命的儿呀!

小生(急忙,白)老妈妈怎么哭起来了?

老旦(白)相公,你道这花园是何人的?

小生(白)王义兄。

老旦(白)相公有所不知,这园子原本是一位周老爷的花园,那周老爷有一女儿,俏丽过人,不幸早亡,就埋在花园东角,坟上生一株梨树,准开红梨花,这姑娘灵魂不散,就在园中勾引年轻后生。当日老身有一儿子,也是要读书赶考,嫌书房吵闹,向王老爷借了这个花园来读书。谁知有一俊秀美女,姿色无比,夜里在花亭上吟诗作对,我儿一见倾心,上亭来与她说话,那女子用言语百般引逗,我儿乃是年轻轻的一个少年家,哪里经过此事!二人是勾肩搭背,情意绵绵,正要行不才之事,忽听鸡鸣头遍,女子急忙离去,我儿怅惘难解,后几日夜里,那女子又来,与我儿巫山云雨,枕旁被下,不上半月光景,我那苦命的儿,一病不起,命见阎王了!我儿临死之前,对我言说那女子之事,我才明白,是他说道,那女鬼头戴红梨花,以花相赠,侵蚀精气,才致不治。哎!我那苦命的儿!(假哭)

小生(害怕,白)老妈妈,你那儿子可曾对你言说那女子的容貌?

老旦(白)说过呀!(唱)

【二性】那女子生的来无有指摘,桃花眼蚕蛾眉檀口香腮。头戴着红梨花妖艳诱惑,左眼下美人痣又添美来。行莲步着一身湖青衣衫,八幅罗裙头上梨花钗。

小生(害怕,白)老妈妈,这可是真的?

老旦(白)我儿的苦,做娘的岂能胡言!相公,你拿着一支红梨花,莫非你见过那女鬼了?

小生(急忙,白)正是,老妈妈,你要救我一救啊。

老旦(假装恨,白)周小姐,周小姐,你害人不浅。罢了罢了,我那苦命的儿!你放心,周小姐逮住这位相公了,你有了替身,阴曹地府也就好受了!相公,我不敢在此久留,你看阴风起来了!(急忙下)

小生(急忙,叫)老妈妈!老妈妈!啊!(扔掉红梨花)哎呀不好!听那老妈妈所言,只怕那女鬼已然要勾我的魂了,这却如何是好!罢了罢了!王义兄多次想劝我上京赶考,他既然为我备下盘缠物件,我就不辞而别了!

上一篇:全套党务资料目录下一篇:招商银行员工的辞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