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下册《古诗词》教案

2024-07-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下册《古诗词》教案(精选10篇)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下册《古诗词》教案 篇1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已经做了了解,谁能给大家说一说这个课文主要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课文主要内容:本文主要写一个逃难的年轻人,在非常饥饿的情况下,没有接受杰克逊大叔送给他的食物,而是执意用自己的劳动,换取了食物,赢得了做人的尊严。)

2、复习上节课的生字词语。尊严

喉结

款待

惬意

僵硬 疲惫不堪

狼吞虎咽

捶背

赞赏

二、了解年轻人,体会情感。

1、齐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从哪句话可以看出这群逃难的人非常饥饿?

(这些逃难的人,显然很久没有吃到这么好的食物了,他们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2、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年轻人?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这是一个()、()的年轻人。

这句话是对年轻人的()描写,从这里我们知道这个年轻人非常()

3、自由朗读课文第2-5自然段,请找出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语言描写:“先生,吃你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

“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神态、动作描写: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

年轻人也蹲下来。轻轻地给杰克逊大叔捶背。

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4、请同学们默读2-5自然段,找出年轻人与杰克逊大叔的三次对话,并用笔在书中标注出来。

(1、年轻人:“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

杰克逊大叔:“不,我没有什么活儿需要您做。”

2、年轻人:“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杰克逊大叔:“我想起来了,我家确实有一些活儿需要您帮忙。不过,等您吃过饭,我再给您派活儿。”

3、年轻人:“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

杰克逊大叔:“小伙子,您愿意为我捶捶背吗?”)

5、分角色朗读对话,体会感情。

6、通过读课文你觉得年轻人是一个怎样的人?(自尊

自爱

自强……)

三、认识杰克逊大叔。

1、同学们,杰克逊镇长从哈默的言行、神态中发现了哈默的人格尊严,非常尊重并赏识他,可见,杰克逊也是一个懂得什么是尊严的人。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杰克逊大叔。

2、在文中找出描写杰克逊大叔的句子,读一读,你觉得杰克逊大叔是一个怎样的人?

(善良

真诚

热心......)

3、课文的最后杰克逊大叔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同学们知道他是什么吗?(把女儿许配给哈默)

他对女儿说了一句什么话?为什么会这么说?

4、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想一想,是什么使哈默从一无所有到拥有一笔所有人都羡慕的财富呢?

四、小结: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人从小就要有自尊心,无论什么时候都要靠自己的诚实劳动来获取自己想得到的东西。)

五、作业:

我会写:我想对一无所有的哈默说—————————。

我想对石油大王哈默说——————————————。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下册《古诗词》教案 篇2

二、设计意图

一、活动背景:

水是生命之源,是社会经济发展和日常生活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重要自然资源。我国是世界淡水资源最为紧缺的国家之一,水资源的匮乏,造成土地加速沙化,尤其在我国北方。但我们的身边,还有很多人没有将节水、亲水行为付诸行动,在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随处可见。我们认为“节约用水”的教育不应该只是喊喊口号,我们期待通过节约用水这一系列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节约用水的重要性,逐步培养他们节约用水的意识和行为。所以结合九册数学教材上的实践活动“节约能源”的要求,将活动主题定为“节约用水”。

五、活动时长:

总时长:六周

第一阶段:两周;第二阶段:一节课;第三阶段:一个月

二、活动目标:

1、通过调查、收集资料和讨论,让学生了解水与动植物以及人类的密切关系,引导他们认识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2、教育学生珍惜水资源,保护水资源,培养学生自觉节约用水的意识和行为,逐步形成环保意识。

3、通过小组活动和与其他同学的交流。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的态度和能力。                                                    4、鼓励学生用多种手段,多种途径来获取信息,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方法和新思路,激发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欲望。

三、活动准备:

1、教师和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与整理和水有关的资料。

2、学生调查身边浪费水的现象,并通过多种方式记录下来,如语言描述、拍摄等。

3、准备录像“水是生命之源”。

四、活动过程:

(一)、查找资料:

这一阶段,通过教师组织学生观看有关水资源的录像,指导他们在课外自己上网、看书、看报,查阅资料等多种形式,了解地球上水资源的情况,理解水是生命之源的含义。

下面是学生对获得的信息的总结:

活动方式 获得的信息

集中观看有关水资源的录像 l        没有水,什么生命都无法生存。

l        水越来越少了,而且很多还被污染了。

l        ……

查找资料并进行交流汇报 l        地球表面海洋面积约占70%。

l        每个人一年要1吨左右的水才能维持健康的生命。

l        很多公共场所的水经常哗哗地流,没人管,这是严重的浪费。

l        用污水浇灌农田会使农业减产。

l        ……

(二)、调查家庭、个人每天用水量。

1、设计调查表:

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设计调查表,包括标题、时间、项目、用水量统计、调查结论等。

2、学生进行调查:

在家里调查,有的学生用量杯或矿泉水瓶子来计算自己和家人每天洗漱用水、饮用水的消耗量;有的学生通过询问家长、看水表估计、用水桶测量,用洗衣机的容量估计等方式来计算每天洗米、洗衣、洗碗、浇花、冲厕所等的用水情况。

3、汇报调查结果: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调查情况,交流内容包括调查内容,用什么方法获得数据,得出什么结论,然后统计每个家庭每天的用水量,再将情况汇总后在班内交流。

1      我问了妈妈。妈妈说我们家一个月用了10方水,也就是10吨水,我觉得有点浪费。

1      我们家淘米用了1500毫升水,洗菜用了8000毫升水,煮饭用了3000毫升水……我发现我们家一天要用500升水。

1        我刷牙用了250毫升水,洗脸用了1000毫升水,我没有量杯,是用矿泉水瓶子来测量的。

……

算一算:我们班一天要用多少水?全年级一天要用多少水?全校呢?全校一个月用多少水?一年呢?

谈一谈:从这次调查中,你们得出了什么结论?有什么感想?

(三)了解自来水的处理过程。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带领学生参观自来水厂,如果没有条件,可以通过上网、翻阅资料等方式,了解自来水处理的全过程,感受自来水的来之不易。

(四)再次调查浪费水的情况,谈谈自己的感想。

通过前面的查找、调查,学生们已经知道了水很宝贵,自来水要经过复杂的工序处理后才能使用。现就生活中存在哪些浪费水的现象展开调查,并注意观察和思考,有哪些节约水的办法。

1、学生展示记录材料,交流有哪些浪费水的现象。

l        家里的马桶坏了,不停地漏水,好浪费呀,应该及时找人修理。

l        妈妈早上上班时没有关紧水龙头,水滴滴答答流了一天,浪费了很多水。

l        经常有小朋友玩水,很浪费。

1        有些人洗衣服时经常把水开得很大,用过的水也不重复利用就倒掉了,很可惜。

2、提出节约用水的措施。

1        把洗菜的的水用来浇花,洗衣、洗手的水用来冲厕所。

1        水龙头坏了要及时修理。

1        提高水费。

(五)、展开行动,宣传节约用水。

1、学生提议:

l        发宣传单。

l        做广告。

l        在广播室宣传。

l        贴警示性标志。

l        制作一期节水手抄报或板报。

2、小组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宣传。

五、活动总结:

学生体会:(略)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下册《古诗词》教案 篇3

一、说教材

《生命生命》这篇文章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五组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以设问开头,通过写飞蛾拼命求生、香瓜子奋力生长和疹听自己心脏律动三件事的描写,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和善待生命,感悟出珍爱生命就要珍爱时间的人生道理。文章篇幅短,但句意深。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将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制定为以下几条:

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3、通过学习本篇课文,让学生珍爱生命就要善待生命和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理解三个事例所隐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

二、说教法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好奇好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我采用启发引导法进行教学。语文教学,朗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练习,因为在朗读的过程中可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还可以培养语感。因此,我还将采用以读代讲法进行教学,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朗读比赛,做到人人参与,照顾后进生,避免了朗读时优生的专利局面。

三、说学法

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会:用自己的血汗换来的东西才会珍惜。而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也体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老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老师任务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他们在自主能动的学习过程中发现学习的快乐。因此在这堂课中我将运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式学法。教师出示精心设计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后再合作交流、讨论,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全班展示交流。堂应不仅开放而有活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交能力,领略成功的喜悦。

四、说教学程序

《生命生命》这篇课文结构非常清楚简略,整篇课文作者采用设问的写法,提问、例举三个事例、悟出道理。这篇课文不仅可以让学生积累好词佳句,还是一篇写作的好范文。为了使本课的工具性、思想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质疑导入,激起探究兴趣

导语“同学们,《生命生命》这一课究竟讲了一件什么事,他能然诉我们明白一个什么道理?

(二)、出示问题自主探究

1、学生读文、找含相关的重点句子,自主解答问题。

2、小组长组织成员交流讨论,发挥“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的集体智慧,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同学间团结协作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全班展示交流

小组集体展示,交流对问题的答案和见解,生以“我认为”的语气汇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然后以“谁还有不同的看法”、“谁来补充”,有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平等的交流平台,和谐积极的交流气氛。教师完全充当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

1、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说一说这一段给我们介绍了什么?

(1)、文中那些句子能令人感觉到一股生命的力量?(感情朗读)

(2)、作者为什么回放了飞蛾?(及我为什么会震撼?)

(3)、你在捉蜻蜓活捉其他昆虫时,他们是怎样反抗的,这种反抗就是什么?

2、感情朗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思考练习:

(1)、找出文中写香瓜子生命力强的句子。(感情朗读)

(2)、一粒香瓜子令作者感动的原因是什么?

(3)、写草生命力强的诗,谁背一背?

冲破()

香瓜子没有(),没有()多么顽强的()!

不屈(),茁壮()

3、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出示思考练习:

(1)、从听诊自己心跳的律动你知道了什么?

(2)、利用生命有哪两种方式?

糟蹋就是()

我可以好好的使用(),也可以糟蹋()。利用了就是(

);糟蹋了就是()。

利用生命,我们就应该(),不应该()。(四)、归纳总结拓展

作者从这三件事认识到了什么?

举例说“有限的生命体现无限的价值”的意思。

我们要怎么做才能体现无限的价值?

五、说板书设计。

飞蛾挣扎求生}

瓜子不去生长}生命可贵,珍惜生命。

诊听心脏律动}

5月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下册《古诗词》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借助字典,认识“婴、毅、肿”等8个生字。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并学习父亲的勤劳、自信和执著等品质。

3、学习并积累描写人物言行的语句。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勾画、批注、朗读描写父亲言行的句子,从而体会父亲的品质。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理解“父亲的菜园”的来之不易和其象征意义。

教学课时:

一课时

课前准备:

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交流认识,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父亲的菜园)大家都预习了课文,请大家谈谈为什么题目叫“父亲的菜园”,而不叫“我家的菜园”或“我们的菜园”?

(学生交流)

2、我们的理由充分吗?我们再次到课文中寻找答案。

二、初步读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反复读几遍,把难读的句子读通顺。

2、出示生词:婴儿、疑惑、坚毅、可怖、红肿、榨干、荒凉、诱人、信心十足、似信非信、疑惑不解。(a、认读词语 b、纠错 c、选择词语来说话)

3、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由于_____,父亲______,经过_____,终于______。

4、相机学法指导:概括一件事需具备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

5、提问:在什么地方开辟菜园?最后结果怎么样?(顺势板书:荒凉的山坡 碧绿的翡翠)

三、研读课文,体会人物品质。

1、默读课文,画出描写父亲言行的句子,并在自己感受深的句子旁边写下体会。

2、学生交流。

3、指导朗读。

第三自然段,通过“每天……就……直到……才”写父亲通过一个星期起早贪黑地劳动,才开出了三四分的`黄土地。

第四自然段,“那天,父亲正在吃午饭,抓起铁锨就冲进了暴雨中……”

第五自然段,“从山脚下把土一筐筐地挑上去”,为了填土,父亲累得双肩红肿,双脚起泡,靠自己的身体,在岩石之上创造了一块菜园。

第八自然段,育肥时父亲的一段话,表明了父亲对土地的了解和热爱,目光长远,不贪图眼前利益。

四、总结课文,升华主题。

1、回归课题。

父亲为我们一家人_______,菜园不仅为我们一家人提供了_______,还让我们通过菜园看到了父亲身上的 _______品质,所以,课文题目叫《_____》,而不是“我家的菜园”或“我们的菜园”。这里包含着“我”对父亲的________。

2、总结全文。

父亲为我们一家人开出了一片菜园,子女们从这片菜园里收获的不仅是新鲜的蔬菜,更是做人的品质。正是这种品质影响着作者王树槐,使他成为一名作家,让自己的人生菜园长出碧绿的蔬菜,这种品质也将影响着我们每位孩子去战胜生活中困难和失败,最终自己的菜园长出新鲜的蔬菜。

五、作业。

1、熟读课文中描写父亲言行的语句,体会情感,注意朗读的语气。

2、写一段你与一个熟悉的人的对话。(注意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和动作。)

板书设计:

28 父亲的菜园

自信 勤劳

荒凉的山坡 碧绿的翡翠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下册《古诗词》教案 篇5

1、认读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小木偶的内心活动。

3、反复朗读,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4、能展开想象,较合理地续编故事。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聊天导入,说明“笑”是很重要的,引入故事。

2、分角色朗读,体会情感。

3、熟读基础上,学生自由演绎故事。

4、结合实际,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情感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在同情小木偶的遭遇的同时,反省自己的生活,感悟快乐的真谛。

教学重点:理解童话故事说明的道理

难点:

1、如何让学生体会小木偶被曲解后的内心感受。

2、如何让学生领悟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挑起讨论,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玩个游戏,你们不说话,用面部表情和动作告诉我答案,能做到吗?师:如果你们感到快乐,你会怎么样?如果你们感到幸福,你会怎么样?

你被老师或者家长表扬了,你会怎么样?

2.好的!大家表演的真好!大家说笑容美丽吗?(笑容代表快乐和幸福。)但是,如果有一天,我们的脸上只要笑容,我们会一定快乐吗?让我们去看看一个小木偶的故事吧!(板书课题)

二、自读交流(前10段),解决问题

1.小木偶是怎么来的?谁制造了小木偶?

2.为什么小木偶只有“笑嘻嘻”的表情?

3.老木匠的想法对吗?

三、玩赏课文,表演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这篇课文对话很多,我们用什么样的读法最好?)分角色朗读最好,那么大家还等什么?读起来吧!

3.教师参与指导学生把握语气情感,选代表分角色读课文。

演绎课文:

1.大家读得真不错,真好!但老师还感觉缺点什么?对了,是动作!我想我们班肯定有很多有表演天份的同学:大家组合一下,给大家表演一场课本剧!学生自

由分配角色(选角):小木偶、小红狐、熊警察、小兔子、老婆婆和小女巫

2.以讲台为舞台,表演故事表演前鼓励学生大胆发挥,不必拘泥书上的词语。及时给予鼓励,表扬。

四、交流体会,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1.老木匠本想给小木偶一张笑脸,可以给他带来快乐,可是没想到却给小木偶带来一系列的挫折和委屈,为什么会这样呢?难道笑容不好吗?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下册《古诗词》教案 篇6

本文结合课堂教学实际,从关注学生、课前预设和课堂即时设计三方面,分析了如何促进课堂的有效生成。提倡预约以生为本;阐述了如何在课前进行精心的教学预设,从而让生成更具有方向感和成效性;针对课堂中产生的与课前预设不一致或“节外生枝”的事件,提出了如何巧妙运用灵活多变的教育机智,将生成性资源融于教学活动中,让课堂在动态生成中得到完善,从而与精彩相约于课堂。

关键词 : 新课程背景  科学教学  预设  有效  生成  教育机智

在我们的课堂上,或者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总会希望一堂经过自己精心设计的课,能够按照事先预设的教学流程进行,尤其是希望孩子们在经过“热热闹闹”的过程之后,能顺顺当当地得出一些像模像样的结论,否则心中总存一些遗憾。殊不知,真正的教学过程是动态生成的过程,学生的参与让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尤其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学过程远比事先预设的更为有效和精彩。面对开放的、充满种种不确定因素的科学课堂,我们该如何把握?重视课前预设,着眼于生成,完善生成,才能让我们的课堂与精彩相约。

一、精心预设--预设生成的基础

解读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并依据学生的情况来设计教案,这是教师所特有的工作,预设教案犹如杜威所说--每一位老师带着自己的哲学思想走向课堂,愈是优秀的教师,设计教案的水平与质量愈高,预设一个高质量的教案,既是教师经验的积累,也是教学机智的展现,其间蕴含着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预设教案,可以更好地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益,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现实的课堂大多还是预设成功的。

记得朱乐平老师曾经上过一节解决问题的课,其中一个环节是这样预设的:

在2、4、6、7、10这五个数中,哪个数是与众不同的?

(1)每一个同学安静地想,独立思考,尽可能从不同的角度想,找出“与众不同”的数。

(2)每位同学整理自己的思路,准备汇报(想一想,你在小组中准备说哪些话?)

(3)小组轻声交流(要求轮流说,不明白的问,别人说过的不要重复说)

(4)把小组中的成果汇报在一起。(你们小组认为哪个数与众不同,理由是什么?)

(5)全班交流。

生1:7是单数,7与众不同。

生2:10是两位数。

生3:7和2与众不同,因为它们不能分解质因数。

生4:7与众不同,因为它不能被2整除。

生5:4不同,可以用两个相同的数乘2×2=4。

生6:6与众不同,可以倒立后成为一个新的数。

生7:2与众不同,因为2是最小的质数。

生8:4是最小的合数。

生9:6与众不同,它能被3整除。

生10:7也与众不同,7象一把锄子。

生11:10与众不同,因为10能被5整除。

生12:……

“解决问题”这一课,教师简单但很精心地预设教案,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求异思维,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以前,我总以为一堂好的数学课应该密不透风,滴水不漏,应该天衣无缝,无可挑剔,应该精雕细琢,完美无缺。我总是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细节,牵着学生按照课前制定的程序进行教学。现在看来,这种把学生的认知起点假想为零,这种所谓的结构严谨,由易到难,只是我们老师从成人视野来预设数学学习过程,把学生当作被动的接受者,这种小步子乒乓式问答,看上去进程流畅,学生答错率很低,但这恰恰掩盖了学习的本来面目。《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这就要求在教学方案的预设中,必须对学生的直接经验有所估计,让孩子们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性、兴致来参与课堂活动,使教学成为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逻辑归纳和延伸,增加学习的体验性和生成性,这样的课堂教学过程,必定是变化的、动态的、生成的,所有的教学预设是不可能把学生的活动一一网罗的。开放对应于封闭,生成对应于预设,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课堂教学关注在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对智慧没有挑战性的课堂教学是不具有生成性的;没有生命气息的课堂教学也不具有生成性。

那么,我们的课堂预设到底要注意什么呢?我认为教案预设不妨“简单”一些。当然,简单并不等于可以对课堂教学不进行预设,毕竟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它需要教师在课前对整个教学活动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和安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但课前的预设可以粗线条化,在提炼好教学主线后,抓重点,轻一般,留主干、去枝叶,教学环节删繁就简,给学生足够大的发展空间,让预设成为一个宏观的大框架,微观调控留待学生活动和师生互动中成型。

曾听过一节十分精彩的三年级活动课《排列》,教师就是预设了一些看似“简单”的问题,把关于排列的乐趣、作用和方法演绎的淋漓尽致。

环节一:用“孙行者”这三个字排一排,可以写出哪些不同的名字?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介绍你是用什么办法排的?初步渗透方法。)

环节二:用“读好书”这三个字进行排列,排完后想一想,用怎样的方法可以把每一种情况都写下来。

(通过实践积累,去发现并归纳排列的基本方法。)

环节三:每个同学用自己的名字排一排。

(利用自己的名字来对所归纳的排列方法加以合理应用。)

环节四:用“大雨、中雨、小雨”排,可以排出几种。

(对所学方法进行再次验证,以加深方法的应用性和巩固性。)

三、敢于开放--不曾预约的精彩

曾有人说过: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将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在这种“再创造”的过程中,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思维,大胆想象,不断发展的。这个再发现再认识过程,无疑会面临困惑,挫折与失败,很可能会花很多精力和时间却一无所获,会走弯路,但这一个探索的过程却是一个人成长、发展、创造时的正常经历,是人生一次可贵的难以言说的磨炼,这种经历其实就是一笔财富。因为,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会出现新奇的想法,独到的见解及富有个性的创造。这个过程,实质上也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

不过,没有预设教案,是说不上动态生成的。所谓动态生成,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以学生有价值、有创见的问题与想法等细节为契机,及时调整或改变预设的计划,遵循学生的学习问题展开教学而获得成功。倘若教师没有作好准备就进行施教,可能是无的放矢,也无法上升到动态生成。可以这样说,单纯的动态生成的课还比较少,只有在实施预设教案的进程中,教师随时捕捉学生的疑问、想法、创见等精彩瞬间,因势利导改变原来的教学程序或内容,自然地变为动态生成,才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在动态生成中,教师还要高屋建瓴,甄别优劣,选择恰当的问题作动态生成的“课眼”,引导教学进程,让课堂教学在健康有效的轨道上发展。

在《新课程教学设计》中曾经见过一个典型的动态生成案例。

用一块长4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铁皮,做一个深5厘米的长方形无盖铁盒,要求铁盒尽可能大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焊接厚度与损耗不计)

教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展开了充分的讨论。

第一种结果:绝大多数的同学认为,先在铁皮的四个角上分别剪去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再焊接成一个无盖的铁盒。学生演示证实后,汇报了计算过程。

(教师问:这个结果是不是尽可能大的体积?引起反思:如果不浪费四块小正方形铁皮,把它们想办法焊接上,容积一定会更大。)

第二种结果:想把这四个正方形裁成小长条,焊接在长方体上口的四条边上,铁盒不就更深了吗?体积肯定大了。

(生:我反对,前提是高为5厘米,你这样做高变大了。)

(师:刚才几位同学的不浪费铁皮的想法尽管和原题矛盾,但是不是又给我们开启了解决问题的另一扇门呢?)

第三种结果:可以将铁皮左边剪下两块边长是5厘米的正方形焊接到铁皮右边的中间,再焊接起来,体积就更大了。

(马上就有学生领会了其中的方法,点头表示赞同,教师把这个操作过程演示一遍以后,学生们都发出了“哦”的声音,茅塞顿开)

到目前为止都是预设生成,这都是作为教师的我们所能考虑到的几种方法。大家都沉浸在喜悦当中,学习环境更宽松,气氛更热烈,人人都激动不已。

第四种结果:先沿着铁皮的左边剪下两块长20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形铁皮,再将这两块长方形铁皮分别焊接在剩下的长方形铁皮的上下两条边上,再焊接起来。

(在这个环境当中,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百家争鸣的热烈场面。)

问题的升华:(这是问题生成引发的动态生成)

师:你们真了不起,想出这么多切实可行的方法。最后,我想知道,如果让你来做一个铁盒,你最喜欢哪一种?(学生争着发表自己的意见)

生:……

生:我刚才看这3种铁盒子,发现第三种情况底面正好是一个正方形,它的容积最大。(其他学生若有所思,随即有些学生恍然大悟。)

师:(惊叹)你太出色了,能在思考问题的同时抓住这个与众不同的发现。那你们想想,如果去掉高为5厘米的限制条件,还会不会有别的方法制作这个铁盒?体积还有别的结果吗?什么情况下最大?

生:我想,如果深度不是5厘米,还有没有更大的体积?

生:肯定有不同的方法。(学生又陷入了沉思)

师:这个问题很有价值,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不等式的有关知识。同学们敢于猜想,这很好!

本节课在设计上力求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问题情景,试图通过对四类问题的设计与思考,努力使学生处于一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问题情境中,为学生营造一个又一个跌宕而自由的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空间。课堂教学内容一改传统的封闭题为非常规开放题,设计思维空间较大,要求学生冲破常规思路的束缚,改变原来固有的思维定势,充分展开联想,发挥想象,多角度、全方位地开展探究学习活动,解决问题。

问题空间开放了,课堂的环境开放了,问题解决的方式开放了,教师教学思维开放了,学生探究的时间开放了,不确定的因素多了,可变因素也多了,使课堂教学有可能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状态,有可能让学生思绪飞扬、兴趣盎然,有可能使师生积极互动,摩擦出创造的火花,才能更好地进行自由的、发散性的、富有创造的思维,从而让课堂涌现出新的问题和答案,让我们的课堂出现不曾预约的精彩。

翻开《课标》的首页,跃入眼帘的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发展”,一个不确定性的字眼,它体现了动态生成的全过程。预设“复杂”了,生成的空间就狭窄了;预设“简单”了,生成的空间也就宽广了。新课程下的课堂,首先是走进学生内心深处,解放学生思想,多方式、多渠道沟通交流的互动课堂;还是开放问题情境、开放课堂环境,有着“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广阔发展时空的开放课堂。

★ 正确面对挫折国旗下演讲稿

★ 正确面对考试作文

★ 高中正确面对挫折议论文

★ 正确面对挫折小学优秀作文

★ 通用技术课的预设与生成

★ 成与败作文600字

★ 面对青春演讲稿

★ 正确使用网络演讲稿

★ 正确的价值观演讲稿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下册《古诗词》教案 篇7

课题:  17、 长 城       课型:新授      主备教师:何锦弟

审批:覃梅君  时间:第 八 周  星期         年10月   日

班级: 四(2)班        姓名:

学习目标:

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  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的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5、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重视文物保护,正确处理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与文物保护的关系,确保文物安全。基本建设、旅游发展必须遵守文物保护工作的方针,其活动不得对文物造成损害。公安机关、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海关、城乡建设规划部门和其他有关国家机关,应当依法认真履行所承担的保护文物的职责,维护文物管理秩序。

教学重点: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的联想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2课时

学习点拔: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度过了一个愉快的暑假,我们又重新走进了课堂。暑假里同学们出去旅游了吗?能不能跟大家讲讲自己的旅游见闻?

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游览一处名胜,它凝聚着中国五千年的古老文明,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它就是长城。(板书课题)

二、学生观察画面感受长城

1、出示长城的远景图,提示学生按顺序观察。

2、出示长城的近景图,重点观察长城的结构。

3、把自己看到的景物,心中的感受说一说。

三、学生自学课文,训练基本技能。

课文中,作者是怎样观察长城、描写长城,又是怎样抒发感受的呢?同学们自学课文,完成自学任务。(投影自学提纲)

1、自学生字(生字的音、形、义)

2、理解生词(结合上下文、查资料)

3、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段意,理清文章条理。

4、图文对照,明确课文内容和画面的一一对照。

5、划出不懂的问题。

四、小组讨论交流自学情况

1、前后座的同学自由结组,交流自学情况。

2、交流自己查阅的、掌握的关于长城的知识。小组练读课文。

3、找出共同的问题。

五、反馈自学情况。

1、检查自学情况,巩固基础知识。(词卡)

2、指名朗读课文,明确课文层次。

3、归纳学生的共性问题,提示学生重点理解。

六、布置作业

1、练习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继续查阅有关长城的资料,阅读有关长城的书籍。

(第一课时的学习主要是自学性训练,通过学生的自学和小组间的交流,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求的精神,是教师的教学常规性训练)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进行了充分的自学,同学们想一想,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这节课我们就全班交流一下你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学习的感受。

二、全班交流(学生自由交流对课文的理解,集中一个话题或知识点,可以不受课文记叙顺序的限制,可以加入自己课外阅读的知识,畅所欲言。教师展现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智慧及时点拨指导)

1、远看长城,图文对照,理解长城的雄伟气势--长而壮观。

(1)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这个生动的比喻形象地介绍了长城的总貌。“崇山峻岭”说明了长城修筑的地理环境,“蜿蜒盘旋”写出了长城随山势而走向的雄伟气势。)

(2)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六千多公里。(山海关是长城的起点,嘉峪关是长城的终点,“六千多公里”这一具体数字突出了长城的长。)

(3)除了书中的简短介绍,你还了解了哪些资料?

(4)指导朗读

谁能读出长城的“长”?

谁能读出长城的“壮观”?

2、近看长城,图文对照,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

(1)以北京八达岭长城为例,具体介绍了长城的结构:

建筑材料是巨大的条石和城砖,

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像很宽的马路,平整而宽阔;

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上面有方形的了望口和射口。

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行的城台,用于屯兵和传递消息。

(2)画出示意图说一说长城的结构

(3)你了解的资料还有哪些?想象古代战争的场面,体会长城的防御作用。

适当补充:八达岭一带的长城修筑与明代,城墙高8.5米,厚6.5米,顶部厚5.7米,女墙高1米。

3、小结过渡

长城以它雄伟壮观的气势,高大坚固的结构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每一个到过长城的人都会为它的存在而惊叹,每一个到过长城的人都会为它的不朽而沉思。作者是怎样写出自己的感受的呢?

4、产生的联想

(1)由“站”“踏”“扶”这几个动词告诉我们作者亲眼见到了长城亲身接触到了长城,所以产生的联想是“很自然的”,是心中的真实感情。

(2)以条石为例,说明了修筑长城的艰辛

“数不清”说明条石多,

“两三千斤”说明条石重,

“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说明当时设备的简陋,

“陡峭的山岭”说明工程的艰巨

“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步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说明条件的艰苦,更突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创造!

(3)创设情境(配乐描述)

对照图画,想象古代劳动人民的劳动场景:逶迤绵延的山峰记录了勤劳勇敢的古代劳动人民一个个坚实的足印,辽阔无边的天空记录了聪明智慧的古代劳动人民一声声粗重的呼吸,一曲曲嘹亮的号子。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4)指导朗读

读出劳动的艰辛……

读出非凡的创造……

读出由衷的赞叹……

4、长城的历史地位

(1)联系1、2、3自然段的内容,无论从规模、构造、设置,还是从它所显示出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都称得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2)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总体达标

(这是一个整合的过程,把本篇课文的内容、条理、中心、写法梳理清楚,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的点睛之笔。)

1、根据板书总结课文内容,领会文章中心。

2、理清作者观察、描写的顺序,学习写作方法:观察(由远及近)--联想--抒情

3、谈谈学习感受和收获

四、课堂检测

1、完成课后作业。

2、背诵三、四自然段。

3、学习本课写法,描写一处景物。

五、作业:

1.看拼音,写词语:

pán  xuán        bǎo  lěi          zhì huì

(          )   (          )   (         )

2.比一比,再组词:

婉(       )   凝(       )    杖(       )    魄(       )    峭(       )

蜿(       )   疑(       )    仗(       )    魂 (      )    俏(       )

六、板书设计:

远望  长龙  六千多公里

观察

近看 高大坚固

1、长城     联想    血汗和智慧

赞美    伟大的奇迹

七、学后反思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下册《古诗词》教案 篇8

2、在实际操作、想象验证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了解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形、正方形之间关系,渗透事物间是互相联系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四边形内各种图形间的关系。

课前准备:自制课件1个、平行线胶片。

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梯形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教学过程:

一、准备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平行线,现在同学们动手在投影片上画一组平行线,好吗?

提醒:线可以画得长一点,流畅一些!

二、操作、反思

1.操作

(一)(1)想象。

师:老师课前也画了一组平行线。如果把两组平行线相交,围成的会是一个怎样的图形,大家能先来想象一下吗?把你想到的图形画在纸上。

[学生作图,教师有意识的巡视学生的作品]

(2)交流。我们来交流一下,可以吗?

要求学生介绍一下图形的明显特征。

(3)验证。

师:那么两组平行线相交,真能搭成这些图形吗?我们来验证一下,同桌合作,动手搭一搭,看看能不能成功?

2、操作

(二)(1)想象。

师:接下来我们换换材料,好吗?还是两组线,一组仍是平行线,另一组是不平行的线,它们相交,围成的又会是什么图形呢?你能来画画吗?

(学生想象作图)

(2)交流。

教师选择学生所作[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个类似的作代表],同时出示与之对应的彩色图形,贴在磁板上。

……

(3)验证。

师:又有了各种各样的。我们请个同学上来搭一搭,帮我们验证一下!

三、展开:

1、分类

(1)师:全面欣赏一下我们的成果。这么多图形,大家它们有没有相同的地方或不同的地方?

(2)我们四人为一组,一起来找一找,看看哪个组发现得最多!

①(都有四条边,四个角,都是四边形,至少有一组对边平行)板书:四边形

②有直角和没直角的;

③有些是由两组平行线搭成的,有些是由一组平行线和一组不平行的线搭成的!能听明白吗?谁来给们解释一下!

(3)根据这个特点,谁能上来把这些图形分分类。

2、取名,进一步了解特征

(1)师:(手指分类后平行四边形一列)这些四边形有什么特点?还有谁想说?(板书: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2)谁能给这类图形取一个符合它特点名字吗?

(板书: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3)师:(手指另一列)它们能叫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

师:这种特点的四边形,我们该叫它什么呢?

3、生活应用

(1)师:为什么有同学要称它们为梯形呢?

(2)生活中你还在哪些东西上看到过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学生举例后,教师投影相应的图片:比较美观、上窄下宽,非常稳定

(3)出示实物图:这是校园的铁栅门。我们从上面能找到[平行四边形],用这样的形状制造,有什么好处吗?老师这里有几个木架,我们来玩一玩,看能不能发现点什么?

校园铁栅栏材料招标工作现在开始:各路图形,争先恐后,争相竞标。其中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争夺尤其激烈。如果你是总务主任,会选择哪种材料呢?为什么?

4、两组练习。下面我们做几个练习来巩固一下:

(1)下图中哪些是平行四边形,哪些是梯形?同学们有没有问题?

(2)我们曾经学过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它们的关系可以这样表示!

那么正方形、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这种特殊的关系又该怎么表示呢?

可以用文字表达的!如果我们画图呢?

四边形

梯形

平行四边形

长方形

正方形

(3)判断下面的说法对吗?

l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l有两组对边平行的图形,都叫平行四边形;

5、拓展:了解图形转换的内在联系[机动]

师:让我们一起来做个数学游戏,进一步了解图形间的关系。

(1)你能用撕一撕、拼一拼的方法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大小相等的长方形吗?

(2)用撕一撕的方法,你能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撕成两个完全相等的图形吗?

……

投影学生的各种图形: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下册《古诗词》教案 篇9

四年级上学期的一节语文课上,我给学生讲了唐代大诗人孟浩然的代表作品《过故人庄》。通过自读、指名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反复练习,除个别学生(郭兆东、彭惠刚、杜银钊)外,其他同学当堂课已经能够背诵下来并把古诗抄写了一遍,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放学时我鼓励大家争取把这首诗默写会。

下午到校,我利用课前的几分钟时间让同学们默写古诗,收上来一看,彭惠刚同学居然没有出现一点儿差错,我激动地提笔写到:“老师真为你的进步感到高兴,再接再厉!”要知道,彭惠刚是这个学期刚刚从农村转来的,两个多月以来,各门功课都在最后,特别是语文基础差,短短的一句话里能同时出现好几个错别字;每次听写生词都要错一多半以上……最近似乎有了点儿进步,但不明显。说实话,对这个学生我很是头疼。没想到今天的默写让我眼前一亮,我决定抓住这个机会好好地表扬一番,以激发这些后进生的潜能。我大声宣布这次默写全对的学生名单,当我读到彭惠刚的名字时,故意放慢了速度,同学们先是一愣,接着又“哇--”张大嘴巴惊叹得不得了,不知是谁率先鼓起了掌,继而便是一阵雷鸣般的掌声。再看彭惠刚,头埋得很低,很羞涩的样子。当他抬起头时,我分明看到他眼睛湿润了。我示意让同学们的掌声停下来,让彭惠刚讲讲自己是如何做到的。他满脸通红,声音不是特别洪亮,他说:“我中午回到家就背,背会以后就试着默写,写完一遍就跟书对一遍,一连写了好多遍,直到写对为止。”听了彭惠刚的话,我深情地说:“同学们,彭惠刚说得多好啊!‘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何况是默写一首古诗呢。‘滴水穿石’、‘绳锯木断’都讲一样的道理……”我的话还没说完,有同学抢着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嗯,说得很好!”我表扬了这个同学,忽然灵机一动,再一次鼓励同学们:“刚才咱们教室发生的这一幕很是难得,请大家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我话音刚落,同学们马上行动起来,看得出大家都有急于表达的欲望。此时的教室里很安静,我不动声色,耐心地等待同学们的佳作登场。

没过多久,同学们陆陆续续把“作品”交给我看。有的写彭惠刚的表现给自己的启示;有的写对彭惠刚的真诚鼓励;有的写号召全班同学向彭惠刚学习……特别是杜银钊同学在习作中表示要和彭惠刚展开竞赛。无论从哪个角度,同学们都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尽管有错别字出现,尽管有个别地方语句还不太通顺,但只要稍加修改,都是不错的小精品文。我兴奋地告诉大家:“这是我接任这个班以来,最最成功的一次习作。大家情绪高涨,纷纷要求我马上点评,当然这也正是我想要做的,但我没有马上就同学们的习作发表任何评论,而是让大家先自已修改,然后分小组进行互改,最后在全班交流的时候,我加以总结。通过引导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大家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了写作水平。这次的即兴习作作品被同学们收入自己的个人成长档案袋里。

在后来的语文学习中,彭惠刚同学的进步真可谓“芝麻开花--节节高”,如今,他已由当初的“基础差”跃为班里的“进步明星”了。杜银钊的进步也很明显。我再次深深地感受到,任何学生都是喜欢老师的表扬和激励的,每一名学生都非常在乎老师对他的评价,当老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名学生时,或者用惊喜的语调、授予各种荣誉称号等方式来表扬每一名同学时,或者写上“老师希望看到你更大的进步”、“老师真为你骄傲”、“再接再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等批语时,学生的积极性被大大调动了,他们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在这种激励功能的作用下,学生都被作为一个个不同的个体而受到尊重,自觉地沿着不同的成长轨迹不断发展。

通过分析自己的教学实践,我明确了以后的努力方向:教学与评价活动,应努力开发每个学生的潜力,使评价不仅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而且促进教学活动对学生个性的尊重,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10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下册《古诗词》教案 篇10

画风

教学目标:

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教学难点:

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学具准备:画纸,水彩笔。教学过程:

一、自主识字 1.读课题,读了课题 篇课文你就知道了。

2.自由读课文,让我们认识一下课文里的小朋友。

3.谈话:能介绍这几个小朋友的名字吗?(根据回答板书名字)和这几个小朋友打打招呼吧。认读生字:宋、涛、陈、丹、赵、艺 4.指名分段读课文,提醒注意多音字:杆、转。

5.下面的这段时间,老师想请你用你喜欢的学习方法来自学课文,不过,老师有一点小小的要求,你读书的时候要把生词画出来,读一读,把生词所在的句子多读几遍。等会儿咱们比比谁学的最好。

二、合作交流:

1.咱们把生字宝宝和他的伙伴请出来,谁来读?开火车读好吗?你来当火车头,火车这样开,行吗?

2.小组合作,来记住这些字。都记住了吗?你认为哪一个字最难记?你用什么好方法记住的。还能用别的方法记住他吗?

3.这些生字中你最喜欢哪一个,你能用它另外组个词说句话吗? 4.现在你再来读读课文,看看是不是读得更熟练了。,你有什么问题?是啊,风是怎么画出来的呢?读了这2017.3.1 最新版

5.默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读感悟

课文2-8自然段具体写他们是怎样画风的。请你默读这几个自然段,想想你喜欢谁?老师把这几个自然段搬到屏幕上来了,谁来说说你喜欢谁? 1.喜欢小艺。

A.因为她第一个画出风。

B.因为她爱动脑筋。她画出风来了吗?

C.因为她画出了飘动的旗子和转动的风车。她为什么要画?)

你从哪里知道她画出风来了?她还画了什么?为什么要画飘着的旗子,呼呼转的风车?你能读读写小艺画风的句子吗?小艺第一个画出了风,她心里会怎样?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老师也来读一读行吗?谁想向老师挑战!谁来评评谁最棒!他还加上了动作!2.喜欢李卫。

因为李卫爱提问题。他提了什么问题?读出问的语气。他画出风来了吗?画的是什么?他画出风来了,高兴吗?你能边想象他那高兴劲,边读读李卫画风的句子吗?[点李卫画风的句子] 为什么画斜斜的雨丝?如果能把“斜斜的”读的重点儿会更好!谁愿意再试试?(齐读。)3.喜欢丹丹。

丹丹也很聪明是吗?她也学会了画风,谁能说说她是怎样画风谁再来读一读丹丹画风的句子。

通过刚才的讨论,大家知道了李卫、小艺、丹丹画的风在哪里了吗?老师找还没回答问题的同 学来回答。在飘着的旗子里,呼呼转的风车里,斜斜的雨丝里,弯弯的小树里。有了风,画面美吗?我们来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4.下面我们来分角色读课文,好吗?你可以自由组合,扮演你最喜欢的角色。5.那个小组愿意上来读?他们读得棒不棒?

四、巩固延伸 1.指导生字书写。

(1)记忆生字字形。观察间架结构。(引导整体把握字形)(2)老师示范难字。(3)学生练写。

(4)自查后互相评议,改进。2.展示作品

你是怎么表现风的?展示你的作品吧。指名展示作品,适当解说。(3—5幅)

2017.3.1 最新版

3.评议作品。

自评后组评,各组推荐优秀作品在全班展示,集体评议。

4.启发更深入想象:声音、气味与风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画声音或气味。

五、板书设计:

画风

小艺

李卫

丹丹

2017.3.1

小艺画 李卫的画

上一篇:保险公司说明会主持稿下一篇:处理大气污染论文